时间:2023-10-05 10:28:5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感悟课程,形成新理念。
语文新旧课程课堂的最大区别在于:旧课程课堂是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教师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分解,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以应付大大小小考试。而新程课堂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让学生真正掌握终身有用的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那么,什么样的初中语文课程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呢?
1.课堂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即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课堂要有开放意识。
只有开放的中学语文课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学语文课堂,才能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良好方式的形成。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的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课堂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通过语文实践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二、加强新课程课程教学探究,驾驭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
1.要有民主的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中,教师必须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师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如果教师能带着这样一种认识走进课堂,那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属于师生双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保,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的重要任务之一。新课程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3.要有充分的读。
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都是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笔者认为学生充分地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配合使用,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4.要有自由的表达。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不是老师单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5.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的讲授为学生学习的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交流互动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
6.要有客观的评价。
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评价的地位越来越高,评价的方法越来越活,评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通过课堂评价,可以起到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只要教师的评价是客观合理的,而且兰时体现了一种师爱、一种民主的话,即使是指出学生的缺点的评价,学生也是会乐意接受的,并且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啊7.要热烈的讨论。
一、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
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三、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效率;兴趣
新课程目标指出: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传统课程教学――过注重教师的言传为主体模式。强调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舞台尽情的发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强调从中学生的学习实际、爱好和已有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掌握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对症下药,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脚步已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无限多的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课堂学习氛围
进入中学阶段,学生的思想有了明确的变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至关重要,“爱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是一种人人平等、相互帮助、合作学习的伙伴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动力”。如果学生对教师比较喜欢,有较好的印象,就会对其所教的课程特别感兴趣,并特别努力学好这门课程。因此,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要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吸吮知识的乳汁。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自己领航员的作用,引导学生“如何科学的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每一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用爱心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二、精心做好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所以学生学的好与坏,与教师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教学大纲的知识目标和知识点,只考虑把完整的知识讲授和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认真分析本节的教学的三维目标,仔细学习并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研究。根据自己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从导入、设问、活动、训练、课件等环节设计好教学过程。还应考虑与学生交流的语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对活动参与的程度、是不是刚上完体育课等等细小环节进行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课内知识向课外辐射,课外知识向课内延伸。如学了《新闻两则》,要求学生深入到生活中,社会上去观察,去采访,捕捉闪光的人和事,写成新闻报道稿,投给学校的广播站。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新闻写作知识,还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了调查与采访能力。只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们的生活,精心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才能保证语文课堂效率的高效。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发展语言的空间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和艺术性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重点、难点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而又井井有序。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着手开发学生的潜能。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应该在课外开拓发展语言的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赛,或者进行普通话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给学生创造一些开拓语言发展的空间,充分挖掘语言能力的潜能。
总之,我们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真诚关注每一位学生,与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要这样才能使微弱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切为了孩子,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知难而上,相信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会随着教育的改革的步伐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多元评价手段,多给学生鼓励,给他们多一点爱心,相信他们,去赞美他们,我们绝对相信,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会还我们一个惊喜。
参考文献:
[1]王丽莉.新课程中教师课堂行为与角色的转变[J].继续教育研究,2006(4).
[2]周娣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与学生的全面发展[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关键词】新课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要全面实行素质教育,首先应从课堂教育入手。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探索为主要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掌握课堂知识。在这样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科学知识,还增强了实践能力。
一、帮助学生建立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学习惯
素质教育就是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依照学生及教材的实际情况来探究新的高效化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量与自主学习方法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他们也获得了认同感与成就感,以后逐渐会形成自立自主意识,转变过去的依赖性,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响应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学习环境
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读、写、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各种知识,教师就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他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同时,教师还要平等看待学生,不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参考标准,对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劣势及学习方法、学习特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是学生来掌控课堂上的主动权,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新的文化知识,而教师的作用则是给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点与帮助。在这种轻松愉快教学氛围中,教师学生互帮互助、平等融洽,既增加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又改善了师生关系,不愧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二、充分做好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提前掌握部分学习内容
在进行授课之前,可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资料等途径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了解,同时还可以掌握与此相关的其他信息。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新课学习之前消除课本上的字词等基本障碍,还可以使学生对要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有的放矢,在老师及同学的帮助下尽快解决自己遇到的难点。最终使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强化了其思维探索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虽然新课改后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但其也应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而且素质教育下对教师的备课水平要求更高。首先,教师备课要打破原有的机械进行课文解读的方法,要有个性、能动性地对课文进行解读,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还要 自己置身于课文内,挖掘出对课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及相关知识的挖掘。虽然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也要围绕在教材或教师要求的范围内。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导向及激励作用,使其掌握最有用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三、灵活、巧妙的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言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课堂的引言是决定整节课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热情的引言是源自生活实际,学生有切身体会的,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把学生熟知的内容灵活运用到课堂引言中来,可以使他们在自己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一个联想,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最后,学生在引言的牵引下,对课文的背景、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
(二)探究课堂疑问,灵活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注意这些问题要源于课本内容但一定要高于课文表面内容,确保学生只有经过充分认真的挖掘、探索才能予以解决。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可采用反问的方式帮助他们一步步深入探索课文知识。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发问,打破原来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掌握新的知识,老师在学生的发问下获得新的学习体验,这种互补互助的学习过程,使教学双方通过交流获得真正的进步。
四、课后作业及总结
(一)课后作业要具有延展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授课完成后布置课后作业时,应改变原有的抄写模式,立足于文本,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围绕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需要巩固的重、难部分进行延伸,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索,扩大自己的语文知识容量,丰富自己的视野。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教学后总结
教学总结是指在完成某一课的学习或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一次全面的反思,通过反思来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和调整,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合理科学,以此来不断获得新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课文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方式的调整,才能是教学、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教学总结也是改善传统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五、结语
语文教学要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材文本充分结合起来,通过文本内容去挖掘深层次的知识,从而对文本的内涵有准确的了解。其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完全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詹秀华.论独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创新[J]. 学理论,2010(3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优化;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重要学科,又由于其在中考中所占据的较大分数比例而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能否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就成为影响学生中考成败与人生未来发展的因素之一。相应的,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将语文教学的优化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认知的不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达成新课标的教学优化要求,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设计不当
在当前,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并没有合理的原则和清晰的思路,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定教学目标。但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教师仍然坚持传统教学目标设计,就会使教学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这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课程容量较低,学生体验较差
课程容量是评判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之一,其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有较大的影响。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有一些教师在课下并没有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仅仅是将教材作为开展教学的依据,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的课程容量也相对较低。
(三)教学工具运用不佳,教学展示方式单一
当前,虽然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经在全国中小学中得到了较大力度的推广,但笔者发现仍有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作用,其在教学中也没有针对多媒体进行开发研究。这就使得其对多媒体的应用处于一个较为粗浅的层面,在教学实际中也很难将多媒体的教学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这就限制了教学的优化。
(四)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当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将理论讲授法作为开展教学的唯一方法,这一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达成知识内容的教学,但无法将学生的思维有效调动起来,并且其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压制也并不符合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在这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下,自然也就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忽视预习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学生实现自学的两个重要途径,而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对预习与复习的关注。而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的态度,教师对于预习和复习的不关注也使得学生忽视了这两个环节。除此之外,自学辅助资源的缺乏也是影响学生自学的一个关键条件。
(六)评价方式不当,关注点单一
教学评价是实现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其对学生当前的发展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总结作用,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的评价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在当前,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却不关注,这就使得教学评价无法有效发挥出其效果。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就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尝试着作出改变。
二、实现教学优化的有效方法
(一)联系学生学情,调整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导向标,其能否有效构建会直接影响教学的顺利开展。鉴于当前新课标提出的教学优化需求,教师就需要认识到纯粹按照经验设定教学目标的局限性,并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标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当前,三维教学目标已经成为教学目标设计的最新标准。所谓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是指知识目标、发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的创建就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标准。相对应的,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创建,教师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实际内容,分析新课标的发展要求,从而科学地构建三维化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资源检索,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拥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这对于教学课程容量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先明确自己可用的教学资源有哪些。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教师而言,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宝库,所以为了达成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就要将互联网的功效充分地利用起来,借助互联网的检索功能,去网络上搜集教学所需的资源并进行整合,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这里所指的教学资源可以是图片、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动画,还可以是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和教学实录。这样一来,当教师获得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备课,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教学。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教学的课堂容量,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利用互联网进行检索,搜集一些有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教学资源导入,教学的课堂容量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借助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工具对于教师的教学有着很强的辅助作用,为了教学的有效进行,达成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就要将可用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利用起来,发挥其作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如今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用具之一,若教师想实现对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找到对多媒体进行有效利用的方法。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课前针对多媒体进行深入分析,预演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流程,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展示,帮助学生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例如,在进行《社戏》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社戏”,理解作者描述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社戏的说明和图片并用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在学生了解了社戏是什么之后,再进行这篇文章的阅读,就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
(四)渗透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如今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教师所熟知的理论讲授法本身存在一些弊端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教学优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联系新课标的要求,选择更能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取代教师的单调讲授,有利于教学的顺利推进,而学生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组合作教学的推进单位是学生小组,所以能否创建一个有效的教学小组就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故教师在教学中要能联系当前的教学情况,选择有效的分组方法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例如,在进行《桃花源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为了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这样可以确保各个小组的学生均可以完成探究目标。这样一来,在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解析任务,让学生借助古文字典和辅助书来完成任务。通过此过程,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运用微课辅助,实现学生自学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进行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为了做到教学优化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预习和复习的有效开展。为了让学生切实地认识到预习和复习的作用,教师就要结合其价值对学生进行宣讲,并为学生制定具体的预习和复习要求。为了给予学生有效的自学辅助,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教师还可以采取微课件制作的方式,在课前提前制作好相应的微课件,在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借助对其的运用实现有效的自学。
(六)合理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重视教学评价的开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单一评价标准的弊端,要创建一个以学生能力发展、课堂表现、知识掌握三方面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当前学习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除此之外,为了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优化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创建以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有效评价。例如,在完成了《沁园春•雪》这一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学生当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致的研究。在其中,教师就可以先按照学生的纪律表现做出总体评价,指出有哪些学生听课出现了走神现象。在完成这部分评价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评价。综上所述,为了达成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教师就要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审视自我教学过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当问题得到明确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达成教学的有效进行。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做到这几点,相信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发展也就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傅小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7(1).
[2]王丽萍.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转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2).
[3]周恒国.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5(32).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新课改实施后,情感教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只要不断完善情感教育,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高尚品质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水平。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的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的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的激感。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2.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写”练习,以培养丰富情感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新课改。而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阶段,我们应当以新课改为背景,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必备属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受欢迎程度,一个积极向上而又充满正能量的老师往往是更加受学生欢迎的,学生也更倾向于接收其传授的知识。老师如果能够通过自身的独特方法,活跃课堂的氛围,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新知识,培养出高素质。这样,原本漫长的上课时间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得教师受学生喜欢。
2.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习内容
我们应当在新课改下,适当开展课外活动,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出课堂,走向室外,体验不一样的现代化教学。在室内教学中,学生们接受到的是理论知识,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学到更多的则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这对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要有吸引力的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定期开展课外活动还有利于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注重教学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维护课堂秩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则相对被动,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在现代化教学中,我们应以新课改为背景,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能动性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
2.积极发挥干部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骨干力量,培养筛选出来的较为优秀的班级干部,让班干部协助自己的教学管理活动。这既能够提高语文教师自身工作的效率,又能够提高班干部们的管理能力。同时,由于班干部往往同班级同学更为亲近,也更了解班级同学,更易于同全班同学一起寻找出一条适合本班全体同学整体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倡导启迪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对于特殊学生因材施教
对基础较为薄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并不断鼓励,使之慢慢进步。而对那些成绩优异或者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则应当着重培养,将他们任命为班级干部或者活动的组织人员,在班级管理或者活动中委以重任,使之成为学习和活动中的带头人。
2.巧妙点拨,引导多方位的思考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性、主观性和发展性,鼓励学生采用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模式来引导学生来培养这种能力。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可采取小组教学的模式,分组观察、分组思考,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一文时,学生可能会对文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及“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产生疑问。因为前两句的意思是说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难以相见;而后面的两句似又在说河汉清浅,相隔不远。针对这样的疑问,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多方位解读文中的意境,也可以通过讨论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可以从中点拨,帮助学生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前文说牵牛星和织女星相相距遥远,后文又说河汉清浅的意义在于突出牛郎和织女的深厚情感,虽然他们相隔甚远,但是由于彼此之间深厚的情感,使得心灵之间的距离被缩短,故有“河汉清浅”的感叹。通过教师这样的多角度引导,再加上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学生就能够对课文的内涵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们因材施教,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学才能为现代化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
[2]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教学 误区
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虽然已经有好些年头了,但纵观当前我们周围的一些语文课堂,仍然有不少的教师不能正确把握语文课改理念,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走进了新的误区。那么,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哪些误区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避免“哑巴”课堂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不能用讲代替学生的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少讲。然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把新课改中提倡的“少讲”理解为“不讲”,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对学生的学习缺少必要的指导。我们新课改中提出的“少讲”,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的感悟状况加以必要的指导,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学生都很喜欢和钦佩孔明,学生认为孔明不仅聪明,还有过人的胆识,在关键时刻敢干并善于玩虚的。这时教师就不能沉默了,必须重视在这一环节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做人必须诚实,以实力取胜为妙,并不是做什么事情都能在关键时刻玩虚的,正如课文中讲的如果将领换一个人的话,孔明的空城计也就不一定能得逞了。
二、避免合作学习走过场
课标中提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纵观当今的教师在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只是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片面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场面,不在乎合作学习的效果,造成课堂上场面热闹、课下学生掌握知识甚少的后果。二是交流、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规定的范围过于狭隘,问题都是教师临时提出的,根本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三是随意组成讨论小组,分组时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已有认知情况进行分组。四是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小组内一些基础较差的成员没有机会发言谈感受,把合作探究学习变成了个别优秀学生的演讲场,小组长也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起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五是不注重对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对每个组、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或者在评价时没有做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在采取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中讨论时为了避免陷入走过场,就必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在讨论时老师不能撒手不管,要注意巡回指导,防止讨论变成趁机聊天拉家常。其次要明确讨论的目的,该讨论的要讨论,不必讨论的不能浪费时间。最后就是讨论要实实在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不能走过场。
三、避免用多媒体代替板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现代教育手段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我们教师虽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但却不能淡化了板书。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知识,教师必须要用板书表达。因为板书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和脉络的把握;教师的板演书写生字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给学生一种亲切、自然、直观的感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和良好的观察能力。板书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老师根据教学过程的进展逐步“板演”的,是根据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进行的。可见,板书不是几张幻灯片可分割完成的,更不能用电脑动画来代替。
四、避免“质”与“量”本位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