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28: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思路。学校安全是教育工作的保障线,以《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安全发展,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强化教育部门监管责任,实现学校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力争至2018年底,全区校园全部建成较为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二、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吴雪慧局长任组长,李可可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湖里区教育局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科,
联络人:叶宁,电话:5722662。
三、工作重点
(一)排查风险点,建立“一校一册”档案
学校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并逐一登记,建立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档案,详细记录单位基本信息,风险点名称、风险点情况描述、风险类别、风险点详细位置、安全风险等级、存在危险因素、隐患情况、管控治理措施、管控治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手机号码,形成动态化的“一校一册”管理制度。(见附件:湖里区学校安全风险点名册)
(二)全面开展学校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1.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学校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状况登记建档。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聚焦实验室、食堂、学生宿舍、在建工程、老旧校舍、大型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和周边治安状况。
2.科学评定安全风险等级。学校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原则上分为IV级(低风险)、III级(一般风险)、II级(较大风险)和I级(重大风险)四个等级,依次用蓝、黄、橙、红四种颜色标示,学校绘制成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期间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IV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如发生,可能造成较小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害;
III级:风险在可控范围内,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如发生,可能造成一般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
II级:风险可能失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小,如发生,会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
I级:风险失控可能性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会造成较大财产损失或群死群伤。
3.教育系统预判。区教育局将结合学校预判情况,针对以往发生事故规律和暴露出的问题,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各个层面人员,必要时邀请专家参与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预判,逐项分析研究,逐类预判评估,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确保学校安全。
(三)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预防机制
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分析预判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隐患。
1.严格管控。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学校、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
2.风险公告警示。学校要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安全岗位的管控责任,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或湖里区学校危险因素告知卡,公布本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教职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治理隐患。各校园及时收集、汇总相关的风险分级信息,编制学校安全风险清单,区教育局将组织对适时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学校针对各个风险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和清单,明确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各设施设备排查范围和要求,建立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4.应急管理。学校根据风险预判评估情况,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动机制的作用,与相关联防联动部门有关应急预案相衔接。学校要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重大风险岗位要制定应急处置卡,中小学每月、幼儿园每季度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要开展经常性的全员岗位应急知识教育和自救自护、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四)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各校园要加强校舍、消防、校车、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断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的闭环管理。
(五)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工作
各校园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校园治安防控、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反恐防暴、消防安全、校车安全和危险化学品等专项整治,建立完善校内风险分级防控制度,扎实推进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各项工作,实现校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信息化、智能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物品和关键环节,加强技术安全防范措施,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为“平安校园”等级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制定方案(2018年4月)
各校园要依据本实施方案所列工作目标及重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立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抓紧组织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二)开展试点,制定标准规范(2018年5月—6月)
各校园对照《厦门市学校安全风险清单表》,明确安全风险类别、评估分级的方法和依据,制定隐患排查清单,明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依据,完成制定“一校一册”建档工作。区教育局择优选择一批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管理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标杆学校。
(三)组织推广全面实施(2018年6月—11月)
各校园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对标活动,推动学校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对安全风险开展全面的排查、辨识、分级、建档、标识和管控,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重大意义,强化组织领导,把推进建立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对排查和预判出的风险点,必须严密监控,筑牢双重安全防线,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
关键词:角色访问;安全风险;防范;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Security Risk and its Prevention
Chen Fang
(Su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Wujiang215200,China)
Abstract:Computer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business management essential technology,through establishing office autom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s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management.Considering that the computer's own risks,enterprises in the design of office automation mode mus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security risk preven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ole access control under the security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Role access;Security risk;Prevention;Analysis
为了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企业在创建自动化办公系统时要对数据库访问权限进行设置,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则是常用的访问控制模式。但从实际运用情况看,角色访问控制自身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企业必须要制定严格的防范策略才能保证访问控制的有效运行。
一、角色访问控制的风险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改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的作用更加明显。企业纷纷创建了计算机控制中心协调内部运作,对企业内部信息设置了权限访问,以免重要的商业信息被窃取而造成经济损失。角色访问控制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其主要是系统操作的各种权限不是直接授予具体的用户,而是在用户集合与权限集合之间建立一个角色集合。每一种角色对应一组相应的权限。一旦用户被分配了适当的角色后,该用户就拥有此角色的所有操作权限。这种被授予“角色”的控制方法,能够为用户的计算机操作提供很大的方便,严格规定了操作系统的权限划分情况,避免企业企业系统运行错杂混乱。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在运行期间也会遇到各种风险,给企业的办公自动化造成诸多阻碍。安全风险是导致角色访问控制失效的主要因素,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其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权限盗用,部分用户私自盗用权限访问系统,对系统内部的信息随意调配使用;系统漏洞,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造成后期管理混乱,容易引起企业计算机内部控制系统的错乱;人员失误,管理人员在控制系统时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给入侵者创造了攻击条件等等。
二、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需要,企业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式的推广提高了企业办公自动化水平,但对于角色权限的设置,企业在制定系统管理计划时要注重风险的防范。笔者认为,企业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角色访问控制的风险控制。
(一)权限公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面临的竞争问题更加严重,同行之间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展全面竞争活动。企业在引进计算机控制系统后应合理划分权限,对每个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管理权,使其能积极参与到系统管理中,企业可根据实际控制需要分配权限。
(二)持续思想。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在于发展的“持续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根本思想。企业不能盲目地引进角色访问控制模式,而是要将远光放长远。角色访问控制模式引进后,企业还有投入资金配备针对性的安全防御系统。
(三)效率思想。效率优先是我国大型企业创造盈利的基本条件,只有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企业的产量、效率、收益才能稳步增长。因此,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要注重效益考核,对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系统的操控严格管理。只有提升了角色访问控制的效率,才能加快企业内部建设。
三、结论
总之,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系统的运用不仅维护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也是对内部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在制定自动化管理模式的同时,应注重角色访问控制潜在的风险隐患。对于潜在的访问控制风险要提前防范,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亮,茅兵,谢立.访问控制研究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4,2
[2]尹志兵,黄红明,熊桂喜.一种基于PMI的访问控制模型及其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4,1
[3]董雅莉,邵秀丽,刘Z.面向任务,基于角色的工作流技术在CIMS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2,10
[4]甘泉,贺也平,韩乃平.一种改进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J].计算机工程,2006,7
[5]刘洋,艾青,郭晓莉,秦玉平.基于访问控制的数据库安全模型比较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关键词】 民航 空中交通管制 风险预警 决策模式
一、引言
空中交通管制目标是维护空中交通秩序,防止飞机间碰撞。随着航空新标准的实施,各航线飞行距离已经大大减少,各大航空公司间飞机之间的相互干扰不断增多,发生碰撞的概率也逐渐增多。因此,要推行预防为主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在深入分析空中交通控制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的基础上,设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型控制,提高空中交通管制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及方法进行了研究。
二、空中交管安全风险管理的内涵
空中交通管制即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测手段,监测和控制飞机飞行活动,确保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制的内容不同,包括航班信息,并根据空域管理领域根据不同的管理领域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来进行分层管理。在空间分割管理方面,可通过导航设备、雷达系统、通信设备以实现地面控制,完成空中交通管制的系统,对空中交通管制区域加以识别。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空中交通管制体系的决策模式的运作及潜在因素的管理方面,如行动不及时或会导致飞行事故。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中交通管制的目标要实现安全风险管理,这是各种飞行事故或事故隐患防范的目的,空中交通管制对安全隐患加以管理,目标是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尽可能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
1、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测工作。建立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意义在于:一是其含义在于根据实际情况,在相同或类似情况发生基础上,对过去空中交通管制中出现的经验教育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管理经验,形成完善的机制,用以防范风险,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对风险防范措施进行管理,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对各类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加以预测,以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对空中交通管制出现的风险问题加以统计分析,对相关信息加以总结分析,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分析,对安全状况加以管理,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避免空管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大大减少空气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避免发生较大的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损失。
2、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目标及模式构建工作。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预警实施阶段对决策对象进行有效分析,对影响安全的因素加以分析,分类总结预警信号,对多发问题总结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构建起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的模式,促进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让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人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加以管控。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树立起安全管理的理念,要将安全管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切实做好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牢记树立起安全运营原则,合理的确定预警对象,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危险源加以识别,对问题进行分类,并建立起预警机制,对风险预警中常出现的问题加以管控,对风险因子进行分析,开展重点防控工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的实施工作。依据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管理要求,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决策分析中要做的工作是:一是要提高信息的准确性,二是要提高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管理的预测方法,提高空中交通管制预警信号的准确率,在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提升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空中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水平,降低故事的发生频率,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水平。
四、结论
中国经济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空中交通管制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要做好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避免发生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维护好空中交通秩序。通过对当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管理,可清晰的了解到空中交通管制风险预警的模式特点及方法,根据国内的空中交通管制的要求来制订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建立空中交通管制体系,以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的交通安全风险决策水平,降低空中交通管制的风险,提升安全系数。
参 考 文 献
[1]罗帆,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
关键词:路桥隧道;安全施工;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Pick to: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road and bridge tunne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road and bridge tunnel safety risk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the tunnel project has the construction is difficult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large investment,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mplexity of geological factors, making the entire bridge tunnel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full of a lot of uncertain risk factors, so in highway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may occur at any time the security risk of accident, necessary safety risk assessment and control measures can help to improv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to the degree of control.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tunnel; Safe construc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根据《公路桥梁、隧道安全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笔者结合目前路桥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分析了针对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所颁布的指南、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并总结了保证评估结果客观性的过程控制方法以及践行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宗旨的方式,通过对目前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促使评估成果满足安全风险评估技术针对性、客观性的要求。
隧道工程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
(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
注:a.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b.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2)、然后对事故发生后果进行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等级分析(表格这里就不一一画出了):一是人员伤亡等级标准,二是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其中不含恢复重建的费用)。
(3)、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注:“临时的”意思是在隧道工程施工工期内可以改变好环境;“长期的”意思是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改变好环境,但不是永久的,在以后的时间里可以改变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
(4)、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Ⅳ级)、高度(Ⅲ级)、中度(Ⅱ级)和低度(Ⅰ级)。
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我们可以将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低、中、高、极高。并且根据等级设计相应的接受准则:可忽略、可接受、不期望、不可接受。然后我们再根据接受准则设计出相应处理措施和监测措施等。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在后面的施工中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并且随着施工的进行,我们要不断的测定安全风险等级,随时改变风险处理措施,做到紧张有序地施工,确保万无一失。
在进行路桥隧道工程中,我们必须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组长、副组长及小组成员必须分好工(组长:负责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制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副组长:根据分组的情况开展本组的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责。成员:在组长及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抢险小组,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与项目部其它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抓落实,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切实的保障。),并且设立安全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项目部安全部负责),设立值班电话等。
4、总结
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地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定的对策措施,对隧道残留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施工的进展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不断完善处理措施。项目部领导小组将根据审批后的风险评估方案进行日常工作的实施,有效的开展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安全、按期完成路桥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务。
这仅是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开始。在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控,对风险做好动态管理,从而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确保施工安全目的。
参考资料
[1]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 4) : 649-655
[2]吴波.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与务实[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2010
关键词:施工监理;安全风险;控制方法
Abstract: I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out of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safety occurs occasionally. Combined with working experience i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isk sour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sources, and detailedly introduces the measures to control risk sour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safety risk; control method
中图分类号:TQ6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施工监理中安全风险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点,加强施工安
全监理,有利于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促使施工单位保证施工安全,以实现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
1 评价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等级及控制原则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每项危险源进行风险和承受程度的评价,以便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对于建筑施工项目,风险评价可以有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及定量评价四类,一般采用的是定性评价法与半定量评价法。具体操作方法有:a.直接判定评价法。如对照经验法、类比法、物体材料性质分析法等。b.安全检查列表法。如公司级、项目级、班组岗位与专项性安全检查表。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故障树分析法[1]。
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就需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则是:
a.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b.预防措施、保护措施、应急措施;
c.对极不可承受的风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风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风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风险,稍加注意,不必采取措施。
2 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和程序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来减少人为失误,从而起到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过程。控制危险源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技术措施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应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事故时,防止事故扩大或引起二次事故,把事故的损失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2,3]。
一般方法有:a.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职责;b.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c.制定程序文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程序、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d.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e.组织员工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能力。
危险源控制的管理方法是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管理措施的失效将最终引发安全事故发生。鉴于此,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管理控制方法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a.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b.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源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
c.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日常安全检查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
d.建立安全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信息反馈制度。
e.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
3 控制危险源的技术对策
3.1 运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施工项目危险源控制。首先,通过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计算工作单元中各个工序的浮动时间,通过浮动时间的调整来均衡协调单位时间内的各类资源数量;其次,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危险性值超过容许范围的工序,对这些工序引入专门的前导安全防护工序,从而引入安全防护工序或通过增加安全防护资源,起到降低系统危险性值的目的;另外,利用安全网络计划技术模型分析进行危险预警;最后通过技术措施或组织措施,对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进行调整改进,从源头来控制风险,降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或消除危险源。
3.2 运用工艺技术降低施工项目危险源的危险性。运用恰当的工艺
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施工项目危险源。在施工项目中,工艺技术还体现在恰当的工艺组合和必要的组织间歇时间。同时,完成一个工艺组合通常需要交给一个有机搭配形成的专业作业队。对工作单元的确定,需要和工艺组合的分析和划分结合,特别是工作班组的综合危险性评价中,一个合理工艺组合及一个相匹配的专业施工班组将极大地降低工作单元的综合危险性。
施工项目的资源自然特性和技术工艺特点决定了一些客观规律,要求我们认识这些规律并遵照执行,否则就会出现危险隐患。如基础混凝土浇捣以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才能继续后道工序,墙基础的砌筑,门窗底漆涂刷后,必须经过一定的干燥时间,才能涂刷面漆等等。这些工艺间歇时间的确定和改变,必须在完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对其进行任意的缩短或延长工艺间歇时间都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使得系统的危险性增加。
4 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公司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的安全技术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
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a.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如淘汰钢管搭制的井架等。b.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c.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为了在具体的施工实践中,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应加强管理方案的落实实施,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a.对于一个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项目的特点,把重大危险源清晰地列目,并一一进行摸底,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及所需的一切物资资源。同时,组织制定实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b.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指导帮助施工单位及操作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安全管理方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c.全体发动,人人参与。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氛围,不断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使重大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做到施工和安全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上新的台阶。
5 结论
本文讨论了施工监理中风险源的安全等级、控制方法、技术对策和重大危险源的特别控制。通过分析危险源,明确了施工监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来更好的控制施工监理中的安全风险,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丁传波,关柯,李恩辕.施工企业安全评价研究施工技术[J].土木工程学报,2004.
[2]减崎.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事故责任在法理上的思考[J].建设监理,2005.
(医保基金使用安全)
我院严格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医保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保政策。根据XX医保〔2019〕80号文件要求,严格执行《XX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质量考评标准》、《XX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门诊质量考评标准》防止骗取医保基金行为,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
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保领导小组。我们知道基本医疗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的重要措施。我院历来高度重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定期对医师进行医保培训。医保工作年初有计划,定期总结医保基金使用工作,分析参保患者的医疗及费用情况。
二、规范管理,实现医保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管理制度、住院流程、医疗保险工作制度、收费票据管理制度、门诊管理制度。设置“投诉箱”和公布投诉电话;热心为参保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妥善处理参保患者的投诉。参保人就诊住院时严格进行身份识别,杜绝冒名就诊和冒名住院现象,制止挂名住院、分解住院。严格掌握病人收治、出入院及监护病房收治标准,贯彻因病施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无伪造、更改病历现象。积极配合医保局和医保经办机构对诊疗过程及医疗费用进行监督、审核并及时提供需要查阅的医疗档案及有关资料。
三、加强住院管理,规范了住院程序及收费结算
为了加强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得到全面落实。经治医师均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强化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临床用药,经治医师要根据临床需要和医保政策规定,自觉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因病情确需使用《药品目录》外的自费药品,乙类药品以及需自负部分费用的医用材料和有关自费项目,经治医师要向参保人讲明理由,并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字后附在住院病历上方可使用。
四、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
一、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目标与功能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目标是在揭示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的内在特性、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运动趋势基础上,构建一种能够分析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波动形势、诊断波动成因,提供波动对策的防控机制体系,识别、监控和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全方位地揭示风险投资活动的安全机理与成功机理。具体说来,这一总体目标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正确认识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揭示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的内在特性、形成原因、影响以及运动趋势等;二是识别和监控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在理论原理和实践方法的指导下,建立一种能够分析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和基本准则,为防范对策提供可靠依据。三是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信息系统、影响因素评价体系、防范对策体系的完整防控机制的建立,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使风险资本投资步入正确的轨道。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设计不但要求能有效保证或提供其基本职能的作用,还要求有其独特的功能。一是防控功能。通过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信息系统、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的建立,识别、监控和防范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其核心是针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提供防控对策。二是矫正功能。它是指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引起的波动和负面效应进行纠错和矫正的一种功能,使风险资本投资步入正确的轨道。三是指示功能。指对同类同性质的失误行为和波动局势具有适应性和指示作用,从而迅速识别并有效监控和防范的一种功能。当风险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失误征兆或相同的致错环境时,它能准确地预测、识别并迅速运用规范手段予以有效制止或规避。
二、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闭环式防控机制构建
闭环式防控机制是指通过防控信息系统的建立,在某一防控信息输入后,观察其带来的后果,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在风险投资阶段后移现象中,如果防控机制能够吸收被控对象实际运行的变化信息,不断修正和补充原来输入的防控信息,并运用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价方法,从而提供防控对策,使防控机制的运行逐步趋近既定目标,就是风险投资阶段后移的闭环式防控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其变化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很大,人们由于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影响因素和波动趋势一一作出精确的估计并拟定相应的对策。采取以信息反馈和有效的信息分析、评价为特征的闭环式防控机制,就可以及时收集被防控对象实际变化信息,将其实际变化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偏差,进行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价,适时调整防控对策,使风险资本投资步入正确的轨道。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机制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一是防控信息系统。该系统是整个防控机制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搜集风险资本投资过程中内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并进行初步整理、加工、存储及传输。它是保证防控机制充分识别、正确分析和评价波动现象的前提条件。二是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该系统主要是从防控信息系统中挖掘重要的数据信息,建立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取有效的信息分析和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分析和评价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影响因素和效应。三是诊断系统。该系统根据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的结果,将防控对象实际运行的信息与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偏差,诊断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形成原因、内在特征、运动趋势等,区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四是防控措施。该系统是防控机制的最后一个阶段,根据诊断系统的输出信号,针对影响风险投资阶段后移因素的重要性和可控性,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如图1。
防控机制即使已经建立并运作起来,要保证其持续有效,还需要以下几个重要配套要素:一是良好的防控环境。在强有力的防控环境内,运行良好的防控机制能使潜在的问题及早地得到暴露,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防控对象的信息,通过有效的信息分析,一旦发现偏差,迅速予以矫正。二是持续的防控检验。防控检验包括检验信息分析与评价系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诊断系统是否可靠以及防控措施是否有效。三是决策咨询机构。决策咨询机构主要为防控机制的运行提供专家建议,根据市场环境和形式的变化,定期对防控机制进行评价,保持持续而良好的沟通。
三、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防控方法
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是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了防控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发生和发展,首先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判断和识别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信号,防控机制发出预警信号后,决策者可以通过实施各种防控措施或方法,使风险资本投资回归到正确的轨道。
第一,促使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前移的组合投资决策。马柯威茨 (Markowitz)等人的现资组合理论说明,若干投资的总收益等于这些个别投资收益的加权平均,若干投资的总风险不等于个别投资风险的加权平均,而是比它要小。此外,投资组合的风险,将随着组合的投资种类的增加而降低。因为组合能够用分散的方法消除非系统风险。随着组合数的增加,风险减少的程度越来越小,总体风险越来越趋于某一数值。为了促使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时将投资阶段前移,可以通过早期阶段的组合投资策略分散风险,获取平均收益。
第二,促使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前移的联合投资决策。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虽然具有预期的高收益性,但却要承担高风险。风险资本早期阶段投资的高风险性往往超出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承受能力,但往往又无法拒绝早期阶段投资所取得的预期高收益。联合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恰恰可以突破单个风险投资机构进行风险投资的瓶颈,它通过一家风险投资机构发起,多家风险投资机构联合起来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一般根据联合投资协议,在保证投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企业能够顺利实现的情况下,联合投资的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按照各自注入早期阶段风险企业的风险资本份额实现收益分摊和风险分摊。
第三,发展私人风险投资成为早期阶段投资的重要补充。私人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没有中介的私人股份融资市场。它是私人投资者(Bussiness Angel)以股份或类似股份的形式直接向新生高成长性企业投资的市场。投资者与企业家之间一般不存在亲属关系,私人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企业重要的资本来源,一般投资于企业的早期阶段。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风险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中,都存在着大量的私人风险投资者网络,其中的大多数是由政府部门或非盈利机构经营的,也有少数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设立的。因此,为了促使私人风险资本更多地投向风险企业的早期发展阶段,可以建立相应的配套支持体系,比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向风险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各种投资机会和投资者的详尽资料,还可以提供自动配对服务,为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极大的方便。
第四,政府防控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的选择。为了推动风险投资更好地服务于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政府要高度关注风险资本投资阶段后移现象,采取防控措施。
首先,政府在扶持风险投资时的重点介入阶段。政府在扶持风险投资时的重点应放在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早期阶段中小企业,因为这一阶段的中小企业最难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投资阶段和投资期予以限制。政府应对扶持风险企业的哪个发展阶段进行明确定位,并注意在实际中根据本地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其次,政府应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根据前面的分析,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不断后移,会导致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功能逐步缩小,直到消失。政府的投资应该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要部分,尤其是种子阶段的投资应成为主体,充分重视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的杠杆作用,使风险投资拥有更多选择的高新技术项目,为风险资本投资阶段的前移创造条件。
最后,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制度。当前风险投资业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与风险投资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密切相关。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偿制度,通过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建立政府对风险投资支持体系。在制定优惠政策时,根据风险大多补偿、风险小少补偿或不补偿的原则,设计比较科学的补偿体系,鼓励风险资本投资于风险企业的早期阶段。
关键词:科技计划 廉政风险 构建要素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F2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076-02
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因素存在于科研规划、科研立项、项目执行、项目验收和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之中。目前,科研工作者、科技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不良行为和腐败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因此,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对于保障科技计划管理中的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国内文献简述
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渐渐增多。葛平(2010)分析认为,项目审批是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存在着人员风险、程序风险以及体制机制风险,应该从排查确定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责任落实等方面加以防控。张臻(2011)认为,虽然系统内部评估对于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有积极意义,但是透明度和监督力度不够,难以达到外部监督的效果。王江(2012)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时间节点风险、项目过程管理风险、经费的预算和管理风险等四个方面,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管理中的风险类型进行了分析。张东(2013)提出,要加强科技计划的精细化管理,实行科技计划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模式。逐步加强中期检查,从执行质量、进度、财务支出等方面跟踪控制,尽可能地降低财政风险。孔庆深(2013)提出,要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预警管理制度建设。以提升抗风险能力为基础,强化廉政思想教育的制度;以甄别廉政风险等级为重点,强化廉政风险区域的制度;以规范风险监控为关键,强化从严从实的制度;以考核修正廉政风险等级为手段,强化等级转化的制度。
二、国外经验借鉴
1.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保障。美国从科技计划的管理程序到相关机构,都有法律法规或制度约束,保证了科技计划实施管理的规范性。科技预算、科技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评估、知识产权管理都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程序。德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项目审批制度,由政府提出研究框架,经过申报、审查、评估等环节,政府组织专家委员会研究审批,期间大量的工作由中介组织负责。
2.美国重视科技评估工作。美国科技评估机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会科技评估机构,二是州政府科技评估机构,三是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评估机构。在美国的科技评估工作中,对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都很受重视,但不同评估机构的职能不同、评估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评估结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评估的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承担人的评价结果不好将影响所在单位日后申报项目的机会。
3.欧盟注重监控、评估与审计。欧盟从1984年开始实行科技框架计划,从项目立项生效开始,项目委员会就启动对项目的监控,整个监控覆盖了项目团队的分工、变更到项目进程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善的监控机制。欧盟已形成较完善的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评估机制,并通过制度化的形式予以规范化。欧盟主要是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完成科技计划的审计管理工作,第三方机构的行为受到法律约束,出具的审计报告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4.发达国家重视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政府如果是资助或出资者,则不直接组织验收工作,一般由社会咨询评估机构(独立的中介机构)来实施。在验收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研究内容,其评价目的及方法有所不同,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结题评价科学、严谨、可靠。
三、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作者认为,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是由防控主体、防控运行体系、防控机制建设、防控结点四大要素构成的(见下表)。
1.防控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为代表的科技计划管理机构和人员等。政府是资金下达和监管部门,涉及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和科技管理人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是科研最重要的主体,涉及到直接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间接为科研服务的管理人员、监督和管理科研经费的财务、监查人员等;中介机构是指由中介组织进行的科技计划的立项、监管、评估的科技中介机构。
2.防控运行体系。即五个子体系:第一,查找识别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科技管理人员发生腐败行为的各种可能性的一种分析和推理。第二,分权防范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关键,建立分权制权的监督约束机制,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权力规范、安全运行。第三,监督控制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重要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内部制衡。第四,预警处置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重点环节,通过对腐败迹象的及时提醒、严肃处置,把腐败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五,保护激励体系是防控腐败风险的重要工作。是保护和激励科研及管理人员勤政廉政,规范权力行使,树立正确导向。
3.防控机制建设。即加强与完善五个机制建设:包括监督管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纠错整改机制、责任追究机制、预防教育机制。这五个机制与五个运行体系相互作用与配合,以其达到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的最终目的。
4.防控结点,即建立“三道防线”:前期制定预防措施、中期加强监督管理、后期处置风险等。采用阶段性的防控理念及思路,将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降到最低。
四、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的实施途径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制度建设在科技计划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科技腐败风险的查找、防范和预警处置等都要通过制度来实现和促进,离开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就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包括对科技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系列的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如科研人员和单位信誉制度,科学家信誉制度等。在建立制度时要注意:一是要增强制度的完备性,使各项规定形成完整的体系,使之无隙可乘,真正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二是要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设计时要对可能出现的违背制度的现象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约束办法;三是要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有令不行、有令不止的,及时严肃查处,维护制度的权威。
2.健全网络平台,规范工作流程。通过网络平台建设,规范工作流程。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要运用网络平台技术、规范操作。具体包括:一是严格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管理。项目实行网上申报、网上专家评审,形成专家评审把关、行风监督员和纪检组双重监督的管理机制。二是严格项目立项管理。除了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外,还需要签订项目廉政合同书。三是严格项目经费管理。利用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平台,对所有在研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查询和全程监控。四是严格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依据项目实施方案,对科技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实行进展评估;在项目验收过程中,由高校院所的专家,以及科技、财政、纪检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验收组,严格按照政策法规的要求组织验收评审会,对项目进行验收。
3.开展诚信教育,严守职业操守。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道德教育和信誉管理,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也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措施督促他们遵守科研伦理道德。对于那些不遵守科研伦理道德、违背科研诚信的单位和人员,通过严格的惩处措施和舆论监督,使其难以在学术界立足。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无论是科研人员、科技管理者,还是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加强法制观念,加强诚信教育,严守职业操守。
4.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积累经验。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没有以往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可依,这就要求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所以,必须用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来破解难题。一是在工作载体上创新。在把握廉政风险防控的总体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各自特色。二是在方式方法上创新。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防控腐败风险,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实现网络监督、快速预警、流程监控、刚性约束。三是在落实措施上创新。按照内部防范与外部监控、事前防范与预警处置、专防专控与社会参与、科研主体统一管理与部门垂直管理、纪委组织协调与部门具体实施相结合的要求,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因素存在各个科研主体和科研环节之中。需要建立健全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基于系统角度从制度、技术、方法等多层面加强防控运行体系、防控机制建设,建立“三道防线”,有效遏制科技计划管理中的各种腐败行为,进而提高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本文为2014年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管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研究”、2014年沈阳市事业经费项目“沈阳市科技人员科研诚信制度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葛平.项目审批环节廉政风险分析及治理[J].中国监察,2010(4):44-45
[2] 张臻.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3] 王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J].中国基础科学,2012(01):33-36
[4] 张东.辽宁省科技计划管理创新思路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34
[5] 孔庆深.浅谈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3(4):40
[6] 潘慧.部分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科技,2011(11):91-93
[7] 黄宝中,李莲靖等.发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36-138
[8] 陈启杰,吴治富.欧盟重大科技项目的监控机制及其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