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28: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对比分析;病历;质控水平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71-02
病历质量一直都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如何保障和提高病历质量也一直是每个医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每一份病房病历在出科前质控员都要进行检查,因此把好出科前病历质量关是确保终末病历质量的重要关口,所以质控员的病历质控水平直接影响终末病历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医务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申请院级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的实施,依据统计学数据结论说明课题方法能有效提高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保障病历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方法
每月病案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终末病历随机抽取8份,1个病房1份,医务科和八位病房质控员逐一对8份病历进行检查,即每份病历都经过医务科和每位质控员的检查,每月进行病历检查得分差异原因对比分析研讨会,历经1年时间,最终选取研讨会前后两个月每份病历医务科得分与质控员病历评分均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1.2 样本病历纳入标准:
上个月每个病房符合优势病种的出院病历,患者年龄在70±10,住院时间1周以上,除外抢救病历和死亡病历。
1.3 病历检查标准
全部采用《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2010年版)》及《北京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指南》进行病历检查。
1.4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均以=0.05作为检验标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同一份病历质控员检查平均分与医务科检查得分差值见表1。从表1分析看出,差值原因分析研讨会前后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4.97±1.81、3.62±1.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差值原因分析研讨会前后质控员病历检查平均分与医务科检查得分差异显著变小,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显著提高。
表1 同一份病历质控员检查平均分与医务科检查得分差值比较(单位:分)
组别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第五份 第六份 第七份 第八份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 3.71 5.19 1.88 8.5 5.38 6.13 3.94 5.06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后 2.84 4.17 1.90 4.5 4.0 5.3 4.0 2.3
2.2 研讨前后每份病历得分最大差值见表2。从表2分析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S分别等于9.38±1.51、6.38±1.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差值原因分析研讨会前后同一份病历所有检查者打分最大差值显著变小,质控水平逐渐接近。
2.3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病历首页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3。从图表3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32.14±23.78、8.93±9.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病历首页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4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入院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4。从图表4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41.01±17.25、23.21±19.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入院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5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首次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5。从图表5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26.07±14.88、17.19±17.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首次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6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6。从图表6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39.28±28.34、23.44±23.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7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病历其他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7。从图表7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25±11.58、12.5±9.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病历其他部分出现错误项目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3 讨论
3.1 质控员检查病历情况讨论
各病房质控员对于同一份病历的检查表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个月检查相同病历得分情况差距较大,个别病历不同人员检查得分相差最大可以达到10分以上,说明质控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或对于病历书写个别细节标准掌握不清。经过每月将医务科和质控员检查病历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讨,其中包括晾晒两者检查的病历照片、一起讨论某处是否应该扣分等,统一了病历某些细节的书写标准和扣分程度,并在最后一个月的检查中类似扣分点未在出现或明显减少出现频率。说明例举病历中出现的错误细节并进行实例对比分析研讨,统一标准,可有效提高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
3.2 病历存在问题讨论
【关键词】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钠;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治疗原则就是防止梗死扩大,维持心脏功能。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溶栓治疗。笔者选取我院于收治的67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采用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与溶栓后6小时进行低分子肝素钠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先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7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7~92岁,平均年龄54±7.8岁。梗死部位:正后壁及下壁5例,前壁7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10例,前间壁5例;对照组33例中男22例,女11例,年龄49~86岁,平均年龄55±5.6岁。梗死部位:正后壁及下壁7例,前壁6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9例,前间壁4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对比物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钙拮抗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在此基础上将50万U的尿激酶溶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连续使用一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6小时后给予1mg(kg・d)低分子肝素钠,所有患者均为皮下注射,连续使用一周。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患者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患者显效19例(55.9%),有效13例(38.2%),无效2例(5.9%),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42.4%),有效11例(33.3%),无效8例(24.2%),总有效率为75.8%,两组临床效果对比,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一
关键词: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妇产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也就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将问题作为基础和启发点,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而教师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参与者,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情境教学法是根据需要讲授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景,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将PBL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这种模式应用在教学当中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探讨其应用的效果,该文选取3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详细情况如以下几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学生300名,全部为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均为女生,年龄20~22岁,平均(21.1±0.4)岁。将300名学生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学习《妇产科护理学》,观察教学效果。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采用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具体措施如下以下几点。1.2.1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情境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分析教学活动当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其次,根据学习的主要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并分解出存在的不同问题,从而明确各类妇产科疾病患者护理的重点环节。1.2.2实施教学步骤(1)向学生展示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提问。(2)分组讨论,中心发言。同时,每个小组还需要准备一个临床情境,加工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作为线索,利用各种资源寻求答案,并在课堂上呈现。(3)角色扮演,情境再现。选取临床典型案例,由学生扮演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展示护理操作技巧以及护患沟通的技巧,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对比分析观察组学生平均成绩为(88.7±2.1)分,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为(76.5±2.3)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当中没有出现1例不及格学生,而对照组出现5例不及格学生,不及格率为3.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评分对比分析(如表1)。2.3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
3讨论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开展的模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可想而知[2]。而在PBL结合情境教学法中,教师会根据学习的内容营造适当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并且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在情境当中呈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该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当中没有出现1例不及格学生,而对照组出现5例不及格学生,不及格率为3.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8.67%,差异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中应用PBL结合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及格率,并且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率都大大提高,学生们对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满意。综上所述,将PBL结合情境教学法用于妇产科护理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鲁雁飞.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科技展望,2016,26(10):232.
[2]戚靖羚,李成燕.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6,3(4):200.
关键词:粘结技术 牙科 正畸术 应用
在临床当中,牙科正畸术之后,通常要进行结扎固定。伴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在错位牙患者中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结扎固定方法治疗的错位牙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37.1岁;155颗牙当中,148颗为上前牙,7颗为下前牙;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
摄根尖牙片,建立上[牙合]与下[牙合]模型。
1.2.2术中
手术侧牙唇、腭侧行浸润麻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眶下孔传导麻醉。手术侧牙唇靠远中牙间上粘膜处做一切口,至骨膜下,切口延至前庭沟底。以薄骨凿于切口处断开牙槽间隔,至腭侧粘膜下,通过粘骨衣瓣方法于牙根尖上约0.5㎝部位断开牙槽突,构成腭侧、唇侧同时存在粘骨衣瓣连接的牙骨块。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移动牙骨块至相应的部位[2]。
1.2.3术后
手术结束之后,合理应用抗生素约7天。手术后1周左右拆线,依照患者具体的错牙合情况,8~40周后除去粘合剂[3],及时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关键词:粘结技术 牙科 正畸术 应用
在临床当中,牙科正畸术之后,通常要进行结扎固定。伴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在错位牙患者中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结扎固定方法治疗的错位牙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37.1岁;155颗牙当中,148颗为上前牙,7颗为下前牙;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
摄根尖牙片,建立上[牙合]与下[牙合]模型。
1.2.2术中
手术侧牙唇、腭侧行浸润麻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眶下孔传导麻醉。手术侧牙唇靠远中牙间上粘膜处做一切口,至骨膜下,切口延至前庭沟底。以薄骨凿于切口处断开牙槽间隔,至腭侧粘膜下,通过粘骨衣瓣方法于牙根尖上约0.5㎝部位断开牙槽突,构成腭侧、唇侧同时存在粘骨衣瓣连接的牙骨块。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移动牙骨块至相应的部位[2]。
1.2.3术后
手术结束之后,合理应用抗生素约7天。手术后1周左右拆线,依照患者具体的错牙合情况,8~40周后除去粘合剂[3],及时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糖尿病(DM)是冠心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1],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缺乏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胸痛,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导致患者延误治疗,病死率高[2]。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环境因素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3],为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笔者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5.21±4.73)岁。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4.81±5.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取P
2结果分析
2.1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对比分析合并糖尿病组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表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及病死原因比较
2.2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合并两个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国是糖尿病的高发国家,且患病率正逐年增加[4]。大量研究证明DM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DM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代谢紊乱有关,如血小板功能异常、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纤溶机制缺陷等,以上这些机制可造成DM性中小微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DM性心肌病、DM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本次研究中,合并糖尿病组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合并两个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合并糖尿病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早期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对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病死率十分必要。临床医师应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认识,对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就诊的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其发生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为患者及时进行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AMI,并采取及时的急诊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以更好的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李佩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 32: 360-36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M].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1, 29(12): 710-725.
[3]李进,梁文龙,于翠云.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2,7(2):125-126.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各70例,分为糖梗组和非糖梗组,对于两组的心脏有关数据的变化进行测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根据数据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梗组AMI高危因素数据低于非糖梗组,糖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要低于非糖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对比分析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中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提高,由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引起的并发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由并发心肌梗死引起的患者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快速增长[1]。我院通过对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后,决定根据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强调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降低发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各70例,分为糖梗组和非糖梗组,糖梗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46~72岁,平均586岁,病程27~81年。非糖梗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45~71岁,平均583岁,病程24~83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AMI高危因素的评判标准:至少要满足以下三条中的两条[2]。
121 患者本身患有严重的心绞痛疾病,且采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以20 min以上为较长时间。患者平时临床主要表现有心衰、心率失常等的患者。
122 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AMI地改变具有典型性。
123 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数值异常升高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及动态演变过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糖梗组AMI高危因素数据低于非糖梗组,糖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要低于非糖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葡萄糖堆积过多而引起的疾病,以目前的医学治疗技术还没有科学方法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3]。而由糖尿病导致的并发心肌梗死对患者危害性更大,并发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跳过快导致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产生心率失常,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与此同时由非糖尿病导致的并发心肌梗死都没有得到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导致由并发心肌梗死而致死的患者数量在急剧上升。我院为根据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采用对比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非梗糖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都要高于梗糖组,更应引起医生的关注,要求患者对自身血压、血糖等高危数据地控制,定期对患者的常规血糖进行监测,护理人员要重视对于非梗糖组患者临床表现地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对医生进行报告。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延长住院时间,这样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4]。
参 考 文 献
[1] 翁志远,李宇红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及治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13(18):245246.
[2] Sara EC Dereck H, Klas M, et al Stress hyperglycarenia and incre as ed risk of patienge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asystem atic over view L ANCET,2009,355(11):733778.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效果;并发症;比较分析
急性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疾病,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常规的治疗已经无法达到高效治愈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开始找寻新的治疗方法来治愈急性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的患者,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收治的2000例脑梗死患者和350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溶栓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探讨观察急性脑梗死与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效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收治的2000例脑梗死患者和35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分为A组(心肌梗死组)和B组(脑梗死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溶栓治疗的疗法进行治疗。A组350例患者中,其中采用溶栓治疗患者的有55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是55~75岁,平均68.1岁。B组2000例患者中,其中采用溶栓治疗患者的有12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8.2岁。
1.2溶栓治疗 A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是2~12h,平均时间为(5.51±1.21)h,采用的尿激酶和链激酶150万U静脉滴注各2例、尿激酶125万U静脉滴注2例、剩下的49例心肌梗死患者都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100mg给予静脉滴注。溶栓前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正常,但是溶栓后凝血功能最多延长到203.2s,PT22.9s,IN2.0,FIB下降到0.35g/L,同时联合使用抗血小板治疗,通过联用阿司匹林和静脉用肝素。溶栓治疗结束之后逐渐将静脉用肝素改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个周期。
B组患者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是3~6H,平均时间为(4.51±1.21)h,采用的尿激酶150万U静脉滴。溶栓治疗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正常。
1.3疗效判定依据和标准 溶栓治疗2h之后,脑梗苏患者的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就是治疗有效;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溶栓治疗2h之后,胸痛减小,心电图的ST段落回到50%以上,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峰值提前至 14 h内。以上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有两条以及上都达到,就是血管再通,但是除了满足第一条和第三条除外[1]。
1.4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溶栓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溶栓治疗结果对比,A组溶栓治疗55例,B组溶栓治疗12例,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在治疗结束两小时之后,其中2例脑梗死患者溶栓之后,肌力明显增加,而10例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血管再通现象,两组对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都出现了2例颅内出血患者,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比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要差很多,同时本次研究中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很好,但由于例数较少,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研究病例来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