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区别8篇

时间:2023-10-05 10:28: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区别,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物工程和化学工程的区别

篇1

1.1课程体系设置重理轻工生物工程涉及的技术范畴属于生物工程技术与化学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轻工、食品、化工等领域,生物工程专业是理工管结合的工科专业[3].生物工程主要是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生物工程师不仅需要懂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及其相关的数理化基础知识,还要精通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例如工程数学、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等.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发挥以前办学的优势条件,课程设置偏向理科,生物学方面的课程设置较多,工程课程相对较少.

1.2实践环节过程控制薄弱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大多充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岗位,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本科教学阶段要注意适度拓宽专业面,强调工程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其中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基本技能,化工原理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见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检测等知识.但目前偏远省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较少,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见习中见到的重要环节、核心生产车间很少,实习中真正参与生产的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收效甚微.

1.3基础理论教学求全求深且重复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但长期以来各门课程都追求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大而全的课程格局,课本越写越厚、内容越写越多,这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4].而且许多课程之间有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遗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就有很多知识点重复,很多知识点在几门课程里都要讲授.而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授课教师把其它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内容省略不讲了,结果可能几门课程都没有讲解同一内容,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了重复或者欠缺.

2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力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强调个性教育,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链接.

2.1夯实专业基础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路,课程体系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适当增加工程类课程的比例[6],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学生具有牢固的工程学基础知识,以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中的工程设计、参数检测、过程控制、产品的下游处理等工作,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妥善解决交叉重复内容的授课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用、合理够用.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将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及开发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短板,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按由易到难、从校内走向校外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构建由实验课程、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关实验内容分散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7].

2.3凸显自身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其专业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在所地区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产业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又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的需求,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制订课程体系时,专业方向课开设应凸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提升专业内涵的主要手段.比如开设生化生产工艺学、代谢工程、环境生物技术、计算机辅助生物过程设计、生物制药工艺学、药剂学、食品发酵工程、酶工程、企业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分别涉及环境、制药、轻工、食品、管理、生物等多个方向,对专业知识范围进行拓宽,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适应就业的需求.

3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生物工程专业是建立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总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应用,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

3.1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需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按照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模块对生物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构建,每个模块又由几部分组成,具体的课程体系可设置为:

3.1.1公共能力培养课程公共能力包括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和信息处理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交流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身心调适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基础体育、健康运动项目训练、职业生涯设计与创业就业指导、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等;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训练等.各个模块还要开设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选修课程.

3.1.2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能力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生物学知识、生物工程工艺研发、专业综合实践等能力.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包含高等数学、无机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及实验、工程数学等;生物学知识培养课程包含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基因工程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等;生物工程工艺研发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及其他方向课程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测试、企业家讲座、社会实践调查、产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1.3发展能力培养课程发展能力培养课程须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例如,发酵方向设置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概论、发酵工艺学及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等.生物制药方向设置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等;食品方向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等.以上课程又分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实践三种不同的课程类别.这些课程紧紧围绕工程素质的培养分层次、分年级循序渐进地开设.

3.2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管理和过程控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作用,构建由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组成的“分阶段、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第一层次:基本技能实验,包括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维护保养,学会生物大分子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定量测定、性质鉴定等.重点是基本操作技能和规范化训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第二层次:专业综合实验,包括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发酵工艺学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药学综合实验、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等.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该专门化,具有特性,以区别于生物技术和化学制药工程等邻近专业[8],但又要兼顾到不同专业方向的需要.通过这些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某种产品,掌握发酵原料的成分分析、原料制备、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成品处理等,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次:应用研究实践,包括创新性实验、见习、产品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通过见习使学生了解工厂的生产流程;通过产品设计让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技术设计某种产品的生产工艺,并生产出产品,如“啤酒生产”、“抗生素生产”、“特色酸奶的生产”等;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参与各类生物制品的研制、生产和质控过程,掌握一般的生物工程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所有这些环节都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掌握各种专业技能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加强各个环节的考核,才能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的应用型人才.

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如今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学校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及生源特点和办学模式,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是以创新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基础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特征来进行的,这样就能解决实际生产所需的问题。同时,才能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本科院校,对于如何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计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针对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一刀切”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高校的教育中,所谓的“一刀切”现象是指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只是为了考研而存在的理论型人才,这种人才对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还差着很远的距离,也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生物工程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到了化学工程,同时也涉及到生物技术等,也就是说其学习的内容跨度比较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分散,难以掌握重点。很多高校为了使课程不显得过重就会删除掉许多的相关专业课时,也就是说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课程是一样的,但是比起化工科或者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他们深入的,过多的理论课占据了主要的学习时间,使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这就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耽误了。教育部把生物工程专业划分为正式的专业课程目录后,虽然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与国际本行业的发展进行紧密相连的,也因此就把重点放在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培养方案都是相同的,就是为了提升考研率,对于社会所需则考虑的过少,这就把高校培养人才的弊端给显现出来,就是有些脱离实际。高校为了提升考研率就会让学生牺牲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专门只针对考研科目进行补习,对于整个专业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益处,很多学生学完以后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内容还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知识比较表面,在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练习,这些不能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无法适应社会的所需,就会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只在乎理论学习的培养方式是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有关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高职教学中的技术培养和理论培养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就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需求来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首先要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合理的安排好每个教学的环节,同时要加强实践课和实验课的教学。在进行项目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合作教育。然后就是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建立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块。在对人才培养的时候,按照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对课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把握住其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相结合。在面对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选择,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主要有一些基础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物质分离工程等,在进行选修的专业课程中,不需要学生把所有的知识都进行系统和完整的学习,而是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经济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1],从而真正的培养出适合当地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其主要奋战的地方就是社会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的生产和企业的管理当中,这些人才主要就是工作在最为主要的工作岗位上,直接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维持企业正常的运行。根据《普通高校修订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高等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及《高等学校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规范》等文件,结合各大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在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他们将来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不仅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可以真正的为社会服务。在对他们进行专业性培养的时候,主要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相关的技术水平和基本技能等。然后结合当地地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对专业方向设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加强实践和实验教学,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三)增加教学实践性

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教学的实践性,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数,像实验课课程的学时可以增加到32学时,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实验等课程的课时增加到32课时;还有在学仪器分析理论时,对授课内容及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根据专业的特点及需求修改教学大纲,增加相关内容的比重及实验学时,相应的减少其他内容的比重及学时;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也要增加。根据教学计划中一些没有开设实验课的理论课也可以增加的实验学时,像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总之通过加大实验比重来促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四)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训力度

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实习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主要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课程,并能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进入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课本中的专业知识,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发展与巩固,还有学生也能在企业中熟悉与掌握一定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知识的相关体系,帮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

(五)构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构建出合理的生物工程专业体系,新型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出重视培养学生应用以及能力为重点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的教学体系,结合精简、重组、融合、增设等方面的途径,来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训练学生的行业能力,开发学生的综合行业能力。由校企联合来对课程进行研究,为学生制定出专业技术课程与技能的实训模块,突出专业课程的行业特点,以学生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的基础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重视人文与科学最优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为专业理论服务,专业理论为技术的理论服务,使得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课堂的多样性,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培养出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工程意识的培养,对实验、实习、见习等是实现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由此构建出完善的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等课程,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出实验课程、认识实习、毕业设计等组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将实验课程课程分为必修实验、选做实验、自选实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自主选择,为实验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另外,对于实验课程来说,要适当减少验证性的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比例,逐渐将实验课程转变成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组成体系。

三结语

生物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着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31-33.

篇3

1双语教学对象、课程和师资

双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必须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确定,这样教与学的效果才会比较好。若将双语教学全面铺开,英语差的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甚至逃课。考虑到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不均衡,双语课开设初期不可能面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所有班级的学生。结合专业实际,拟定以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因为桂林理工大学采取自愿报名、课程考试、面试三者结合的办法来遴选“卓越班”学生。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对自愿报名参加“卓越班”的学生进行英语和数学考试,入选“卓越班”的学生其英语成绩必须达到A班标准。达到A班标准的学生可以在大一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学二年级,“卓越班”学生的四级通过率可达到70%以上。“卓越班”的学生经过了选拔,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是开展双语教学的理想对象。这样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可以适应双语教学,课堂上亦可以配合教师教学,预期教学效果较好。以“卓越班”为双语教学的试点,总结教学经验,由点及面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以及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适宜性。因此,双语课开设初期不可能涉及多门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化学工程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优势[6]。化工原理课程属于自然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其专业术语、基本词汇、句型结构、表述方法等相当比较固定。在实施上,应考虑采用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的原则。双语教学需要精通英语的学科教师,对师资队伍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程的任课教师多为青年教师,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能够熟练应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教学工作,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师资基础。此外,建议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例如:聘请在国外讲授化工原理的资深教师或国内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资深教师来校进行教学示范或教学培训,提高双语教学主讲教师的英语授课水平。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主讲教师到国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让其有机会深入国外课堂进行听课和教学观摹,以提高双语教学主讲教师英语水平,建立一支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

2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目标、教材和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双语教学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让学生获取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初期就必须明确两者的关系。化工原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目的是教学生以英语为工具掌握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其重点还是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5]。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汉语和英语科学合理地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按照英语与汉语(即外语/母语)的使用比例,双语教学过程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渗透型,即汉语为主,英语为次;第二,混合型,即汉语与英语互为主体;第三,全英型,即英语为主,汉语为次,或全部采用英语授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与汉语比例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而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开展双语教学不能操之过急,应逐步提高英语的比例。授课时注意采用简单的英语句式,语速稍慢、吐词清楚、讲解到位,对较难理解的重要概念和定义,辅以中文解释,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保证学习效果。教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成败。华南理工大学钟理等人,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虽然原版英文版教材有其突出的优点和特色,但其在内容编排、知识点衔接、教学要求、讲述方式及总体架构上与我国化工原理教学大纲有明显的区别。采用原版英文教材进行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具有许多局限性。有幸的是2008年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出版了由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改编的美国WarrenL.McCabe等编著的著名化工原理教材《UnitOperationsofChemicalEngineering》第7版。该改编教材以我国教学大纲为基本框架,按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并从原版教材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等章节中选择出120学时的内容题材进行重新编译和补充,具有较强的适合高校教学及学生使用书的特点。目前该教材被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福州大学、青岛化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采用。因此可以考虑采用该教材作为化工原理双语教学的主要教材。化工原理双语教学应坚持先易后难原则。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初期阶段,可采用“英文教材、英文板书、中文授课”模式,即渗透型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和深度不低于中文授课,然后再向混合型和全英型教学模式过渡。或者选择部分内容相对简单的章节进行双语授课,其他章节仍采用汉语授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创设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和勇气。使学生在学到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专业英语水平,从而实现化工原理实施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3结语

篇4

1化工建设中环境工程的主要内容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这门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土木工程、生物工程、物理学、化学及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伦理学等,目前几乎所有学科都与环境工程有一定的联系。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之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环境工程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环境工程是一门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学科,它不仅要提供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一整套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还要研究开发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无废或少废的闭路生产系统。另外,还要对区域环境系统进行规划与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环境工程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技术。化工建设项目中配套的环境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根据评价角度的不同分为两个层次,即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又称微观经济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价格,从项目方案本身或企业的角度对项目方案竣工后的获利能力,以及偿还借款能力等情况所做的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又称为宏观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等经济参数,分析项目需要国家付出的代价和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计算项目的经济净收益,考察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

国民经济评价还称为项目经济分析或费用效益分析,是指站在全社会立场上,从国民经济整体利益出发,以资源最优配置和国民收入最大增长为目标的经济效果分析,它是项目财务评价的继续,在评价的形式与所采用的指标上与财务评价基本一致,特别是财务评价所采用的许多数据也是国民经济评价所需要的,或者这些数据是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进行费用与效益计算的基础。尽管如此,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国民经济评价相对于财务评价处于较高层次,所以当项目财务评价的结果与国民经济评价结果不一致时,项目的取舍主要决定于国民经济评价的结果。我国的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迸出口贸易额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合成氨、化肥、纯碱、烧碱、电石、硫酸、合成纤维、染料、轮胎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炼油、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保障社会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日益凸现: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布局比较分散,集约发展程度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石油和化工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国内外市场萎缩,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库存增加,生产持续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当前,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石油和化工产品消费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成品油、化肥、农药、合成材料等主要产品的刚性需求将长期存在,高端石化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的振兴为石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石化行业的决策者必须抓住机遇,有效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因此宏观经济评价的结果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国民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后,投资者的决策应当更加谨慎,更加注重科学分析的结果。

2技术经济评价工作的要求和程序

技术经济评价工作首先要求客观性。在评价工作中要求每一位参加项目评价人员应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客观评价,讲究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作好调查研究,在评价中不能主观地看问题,在工作中不能带个人偏见和本部门本地区的观点,对于疑难或有争议的问题不宜匆忙下结论,而应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带着问题开始调查,直至问题得以澄清。其次要求科学性。项目评估人员在工作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定的计算公式,来测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国民经济效益及其它内容,保证评估结论准确可靠。不能用落后的陈旧的方法去推算项目的经济效益。三是要求公正性。项目评估工作要求评估人员站在国家和全局的立场上,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来考虑项目的必要性、可靠性和合理性,从而正确地决定项目取舍。四是要求严肃性。项目评估的目的在于确认一个项目是否可以接受,为计划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对不同意见观点论据要能兼收并蓄,综合权衡仔细分析,盲目自信模棱两可的态度和方法都会有损项目评估工作的严肃性,有损计划决策的严肃性。

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程序:一是确定目标,包括社会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前者是从整个社会来考虑的,后者则是部门地区或企业所要达到的,该目标应该符合社会总目标。二是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这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搜集到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资料和原始数据,并检验经济评价方法及结论的准确性,实际上在以后的工作程序中有时还要反复或补充做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工作。三是预测备选方案的现金流量,确定有关的参数值,方案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及有关参数值是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工作,方案寿命期内的现金流量由总投资年现金收入、年现金支出、固定资产残值寿命期等组成,预测时除采用一般预测方法外,还可使用一些经验方法,计算投资经济效益还必须事先确定一些参数值,包括社会贴现率、影子汇率、利率税率、最低期望盈利率等。四是计算方案的经济效益,一般先计算项目的财务经济效益,然后再计算国民经济效益。计算方案的经济效益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评价指标,常用的有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等。经济效益计算还要求区别不同条件或情况,例如是在确定性条件下还是在风险与不确定条件下进行计算,项目的经济效益是计算交纳所得税前还是税后的经济效益,是按不变价还是实际价计算经济效益等等,具体的选择应由评价者和决策者视需要而定,一般应尽可能以风险与不确定为前提条件,按实际价格计算税后经济效益。五是综合评价,根据计算的备选方案经济效益,结合非经济效益对每个可行方案进行全面的比较和综合评价。由决策者根据投资目标和综合评价结果选出技术上先进可靠,经济上合理有效的最优方案。事实上评价步骤都是在投资之前进行的,属事前评价,而投资项目的实施结果与事前评价不会完全一致,为了使人们进一步掌握项目投资过程中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必要在投资项目寿命期满退出使用时进行事后评价,并与事前评价进行分析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体制已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根据目前国内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情况的具体分析,不同阶段的工作成绩的优劣对建设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初步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75-95%,技术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35-75%,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为10-35%,而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显然前期建设工作对于降低总概算费用起着决定性作用。了解和掌握技术经济评价在环境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路线走向,在方案确定和设计中对污染物处理工艺进行方案筛选,推荐技术先进、投资经济的工艺。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重要构筑物的结构形式,研究工程设计中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在设计工作中开展技术进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包括采用新工艺,可缩短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对经济效益不大的技术建议不宜在工程设计中应用,有些技术对建设项目的近期效益不明显而远期效益较高的可在对投入与产出做出评价后进行取舍,有些技术近期投资较大远期效益有但不是很高的,需做全面分析,看能否分期投资。有些技术在工艺上有较大的改进,可节省经常性的运行费用,但在建筑结构方面却增加难度和投资,则建议需作进一步的经济核算后再确定。

篇5

【关键词】抑制剂;酶动力学;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最终目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是将来比较热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教学时间短、内容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本次微课教学选择《生物化学》课程酶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18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其顺利完成,力争达到预期目标。

1教学目标

1.1 使学习者准确理解和掌握酶抑制剂的概念和分类,不同抑制剂会导致动力学参数怎样的改变,原因是什么。

1.2 使学习者提高学习知识的技能,例如在分析三种可逆抑制剂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时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1.3 使学习者掌握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课中讲到的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实际运行理论来分析问题的典型案例。

1.4 为后续酶工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重点与难点

2.1 重点:认真分析概念、分类等途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抑制剂与变性剂等概念的区别,动力学参数变化。

2.2 难点:怎样从根据米氏方程中参数Vmax及Km的物理意义进一步分析其变化本质。

3学情分析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在目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及应用有较大的帮助。根据培养计划,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讲解,为其所用,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具有近10年的生物化学一线教学经验;学生前期已学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张丽萍,杨建雄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

4指导思想

通过前期各位专家在网络会议上的讲解、我校教务处多次会议的分析及参加两个微课群的讨论,构建起我对微课的初步认识,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将这些看法融入到我的教学行为中,成为教学设计、制作微课录像的指导思想。首先,微课教学要围绕着一个自成体系的小问题来设计,因而不能像课堂教学哪有可以讲几个问题。我选择“抑制剂对酶动力学影响”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其次,微课做出来是给那些需要了解或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受众看,因而这个知识一定要具备整体性和独立性。如果像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连贯性)那样,先来一个“上节回顾”之类的前奏,应该不太合适。因为观看者并不知道上次讲解的内容,或者说他无需知道,因为他关心的是现在的内容。如果他想学习“上节回顾”中的知识,他可以去看这方面的微课。再次,微课授课的过程是讲授者面向网络中的观看者来讲解的,我在讲,他(们)在看,因此,在录制时可以想象他(们)就在我的面前,所以在称呼上就要与课堂教学不同了。否则,如果张嘴就是“同学们”,“大家好”,“你们”,是否会让观看者很不舒服?最后我认为微课不等于课堂教学的缩小版,受众也不是旁观者,如果将微课录制成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模式,那就变成了网上的受众在一旁看你是怎样教课的,看你与现场学生是怎样互动的,俨然成为一个看客、旁观者,这是不合适的。基于上述的感性认识,作为我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和录制的“指导思想”。

5 教学方式与方法

5.1 问题探究法:在讲解抑制剂对酶动力学参数影响时,先提出3个问题,让学习者带着问题去看视频,从而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观看时不局限于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分析、处理信息。在讲解抑制剂概念时对其特点的分析就是为后面抑制剂分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5.2比较教学法:课程中可逆抑制和不可逆抑制的概念;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反竞争性抑制剂的概念全部进行比较(对比)式教学,使学习者进行比较学习和掌握,理解和记忆都得到提高,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3 启发式教学:知识的学习绝不是灌输,而是思考后的结果,因此在讲课时不断创设一些思考点,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老师的思路,不仅使学习者不感到疲劳,关键是形成自己的知识。

5.4 案列分析法: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有知识的学习目的也要运用于生活,在讲课过程中,充分运用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讲透其本质,完美的解释了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对其他方面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避免肤浅认识。

6 教学过程安排

7 作业与考核

(1)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增大 而Vmax 不变 。

(2)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 对氨基苯甲酸 结构类似物,能 竞争 性地抑制 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

(3)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 A )

A、Vm不变,Km增大 B、Vm不变,Km减小

C、Vm增大,Km不变 D、Vm减小,Km不变

(4)关于酶的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酶的抑制剂中一部分是酶的变性剂 B、酶的抑制剂只与活性中心上的基团结合 C、酶的抑制剂均能使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D、酶的抑制剂一般是大分子物质

(5)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C )。

A 反馈抑制 B 非竞争性抑制 C 竞争性抑制 D 底物抑制

(6)inhibition(抑制作用)酶的必须基团化学性质的改变,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酶未变性。

(7)irreversible inhibition(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须基团以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的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8)reversible inhibition(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须基团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性的丧失,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

(9)competitive inhibition(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部位,从而影响了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

(10)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底物和抑制剂同时与酶结合,两者没有竞争作用。抑制剂和底物可以同时结合在酶分子的不同部位上,形成ESI三元复合物。但是,中间产物ESI三元复合物不能进一步分解为产物,酶活力降低。

(11)uncompetitive inhibition(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酶只有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与抑制剂结合后的三元复合物不能形成产物。

8 设计说明

8.1 微课设计与讲授贯彻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紧紧围绕着一个知识点展开,力图将这个酶学中比较重要、比较难学的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目的性强;

8.2 微课内容比较难,有些地方比较抽象,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就是本次微课的最大挑战。通过对比教学、图片结合、肢体动作、通俗化的语言比较好的淡化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尽量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这是本次微课的最大特色;

8.3 微课秉承“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原则,整堂课问题、玄机不断,充分调动学习者的思维,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既掌握了知识,也运用了知识,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重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有一种受尊敬被重视的感觉。

9 教学评价

9.1 自我评价:教学思想先进,符合时代要求;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性强,符合认知规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材施教,方法灵活;课程讲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以深刻的创新熏陶;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与应用,科学、合理、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效果好;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9.2 同行专家评价:多次进行过公开课,专家评价良好。(见公开课评价);

9.3 学校评价:近五年获得较多学校教学方面的荣誉。(省现代教学技术优秀奖、校教学优秀奖、教坛新秀、教学十佳等);

9.4 学生评价:近五年学评教为A(见学校教务处评价系统)。

10 教学反思

10.1 语言不够严谨、精炼,缺乏活力,在录播时紧张,个人平时教学特色不能充分发挥;

10.2由于个人对录播设备及后期制作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对做出微课视频效果不满意,还需自己努力。

作者简介

朱长俊(1973―),男,安徽凤阳县,汉族,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学;

篇6

关键词 单元操作;实验;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108-03

Research on Experiment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Process Engineering//Liu Changhai, Deng Kaiye, Liu Xiaoya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r proces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purposes such as integrated stuff, practice ability and creativity, it wa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that involves the functions, experiments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lan layout and management of process engineering laboratory. Then,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high level unit operation laboratory would be built as a common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used by the whole college, but its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 unit oper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Author’s address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otechnical, Guangzhou, China 510225

过程工程实验以研究制造业共有的单元操作过程与设备为特点,在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称谓,如化工原理实验、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等。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过程工程实验室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生物化工与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化工原理实验、机电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流体力学实验及传热学实验、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等课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专业基础平台。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新的专业不断增加,目前的实验室在规模以及设备状况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建设高水平以单元操作为特点的实验教学平台成为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根据21世纪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讨过程工程实验室建设问题,为高等院校过程工程实验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 过程工程实验室的功能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观念和培养目标发生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以专业为主的技术教育转向以学科为主的综合教育;教育目标从单纯业务教育培养“专”才,向综合素质教育培养通才转变;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以讲授当代水平为主转为讲授当代水平与启发未来创造并重;毕业生的素质从过去只适合本专业转变为不仅能适应本专业,而且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专业与技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规格的要求与过去也不同。进入21世纪,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及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宽基础、重实践成为主流方向[1-3]。

过程工程实验室是工科类学生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之一,功能上应该把过去单一验证型实验的实验室逐渐建设成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及过程研究与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型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开展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手段上通过引进电子教案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系统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大教学信息量,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4-5]。

综上所述,过程工程实验室建设的功能定位应该是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应能适应多种专业方向本科学生进行流体力学、传热学、传递工程等方面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并具有一定的化工过程、食品加工过程、生物转化过程、环境治理过程等方面的开发与优化能力及产品分离纯化的能力。近年来,学校新开办生物化工、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新专业,及时建设多功能单元操作实验平台,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科间相互渗透与学科互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利用率。

把过程工程实验室建设成多专业公用的实验平台,是因为单元操作为特点的课程(尽管名称有区别)是多种专业都开设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课程研究各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原理与操作,实验内容丰富。这些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内很多高校都把过程工程实验室作为重点实验室建设,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5-6]。

2 过程工程实验室的实验内容与结构

结构设计是发挥实验室功能和建立良好教学秩序的基础。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实验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数量与教学计划确定实验室设备的台套数与实验室的面积,并进行实验室平面布置设计。下面介绍过程工程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建设的基本要求。

1)完善基本实验,使其开出率达100%。演示实验基本实验内容包括:流体流型的观测与测定;流体机械能的转换;干燥设备;塔设备及附件;管件、阀门、支座、法兰等。验证性实验基本实验内容包括: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传热实验;过滤实验;板式精馏塔实验;填料吸收塔实验;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验;压力表、流量计及热电偶的校验;显示仪表的校验;电动温度变送器、控制器性能测试及调校。

按照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水平的标准和化工原理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化工基础实验为每4人一组共用一套装置。可以考虑将所有的验证实验台套数建设为8套,单项实验一次可以接纳1个标准班进行实验。

2)在通用验证性实验设备上配套测试仪器设备,以适应现代化工、食品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3)实验室具备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条件。综合性实验内容可以考虑:离心泵的计算机自动采集与控制;计算机自动采集与控制板式精馏塔实验等。设计性实验内容包括:膜分离实验;离子交换与脱色;蒸发与结晶联合实验;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安装与性能测试;喷雾干燥与产品回收实验;反应―分离集成中试实验集与控制;全数字化板式精馏塔实验装置安装调试实验(含气相色谱仪及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

把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设计成开放性实验,指派责任心强的教师管理;对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实行预约开放。

3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室的布局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室的合理布置,对于有效利用资金,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组织有序教学工作的基础。平面布置不合理不但占据大量无效面积,而且会给组织实验教学带来很多不便。目前我国各院校的单元操作实验室的布置基本上是按单项实验独立设置的,这样的实验室每项单元操作实验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加上实验的设备较其他学科实验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较大。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实验室至少需要2 500平方米,通常需要较大的投入。若各专业都建设相对独立的实验室,资金投入分散,不但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水平也难以提高。

参考现代建筑的特点,结合专业结构以及过程工程实验的实际特点,可以把验证性实验分成3个大类,即流体力学基础及流体输送相关实验;传热学基础及蒸发、结晶类单元实验;传递过程相关实验,如精馏、吸收、萃取、干燥等。3类实验室相对独立,每个实验室设计成实验平台式,实验设备设计成移动式,需要进行哪个实验就把相应的设备移上平台,其余暂时不用的设备相对集中放置。采用这样的设计完成相同实验所需的实验室面积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省出来的建筑面积足以用来建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及清洁生产过程开发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不但可以供本科生教学用,研究生实验也可以使用。

4 过程工程实验室及实践教学管理系统

把过程工程实验室建设成相对独立的工程实验中心,可以强化实验室管理和设备管理,使其成为多专业共用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室除了安排本科生正常教学实验外,其他时间对全校师生开放,通过预约有效安排时间,最大效率利用实验设备,使实验室成为开发学生创造潜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集教学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教学基地。单元操作实验可以单独开设实验课,列入教学计划。教师通过讲述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单元操作规程和组织实验等系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根据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优质教学管理,可以考虑如下安排。

1)实验指导教师的确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许多方面,但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6]。教学问题,首先是教师问题,良师出高徒。应选择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议每个实验安排2名指导教师,其中1名是青年教师。2名教师指导实验有利于新老教师优点互补,保证实验效果,同时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基础实验学生小组的规模。实验小组人数减少,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工程设备的实际操作通常是由一组人共同完成的,所以几个人共同承担实验工作,相互配合完成预定的实验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此,实验小组人数确定为4人。这个分组方案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中优秀水平的标准及化工原理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3)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安排。尽量多安排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通过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开放实验室,保证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多实验机会。

如:通过实验设备管道安装与组合,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化工单元操作的实际操作知识,缩短学生毕业后对新工作的适应期;在膜分离实验中,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提出不同的处理体系和分离要求,而具体的工艺流程参数、操作方案、测试方法等则可根据实际物系,由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拟定,教师审查通过后再实施;在反应―分离集成中试实验中,对学生实验的要求是得到某种产品,具体的反应条件、后续的分离纯化、产品成形、质量检测等一系列的工艺流程方案均由学生自行设计,这样的实验过程能给学生完全工程化的锻炼,使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4)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由于化工单元操作种类及设备类型较多,新的设备不断涌现,学校不可能把所有的设备搬入校园。因此,采用如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仿真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信息量,使学生了解更多当代单元操作过程与设备知识,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必要的。过程工程综合实验室应配备较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5)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学生实验成绩应该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实验报告的质量来决定。注重考查学生出勤情况和预习情况、动手操作情况、数据处理的方法与准确情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无创新思维等。教师要及时进行实验报告批改与实验情况总结,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的问题,鼓励学生采用创新方法,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向深入。

6)实验室开放与管理系统。过程工程类实验室建设成相对独立教学单位,国内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化工原理实验室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是学校的一级实验室,实验室有稳定的教师队伍,由二级学院管理。天津大学的化工基础实验中心、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化学与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管理方式也可以参考。上海大学的化工实验中心包括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学工程实验室、化学工艺实验室和化工仿真实践基地等,可以满足多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和实训。北京化工大学实验室改革的经验表明,学校的过程工程实验室在管理上相对独立有利于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有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在实验室建立实验操作监控系统,是实验室全面开放的基础建设之一。单元操作实验课程独立开课,建立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室和开放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建设与改革,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加深对化工单元操作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过程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把实验室建设成多学科教学需要的、可以为多专业共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建设高水平过程工程实验室是大学扩大招生后很多学校急需解决的办学条件问题。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过程工程实验室的作用,对实验室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合理设计实验室结构是必要的。新建设的过程工程实验室应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安排设备的数量和实验室面积,根据当前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要求设计实验类型和实验内容。通过配备现代教学手段,扩大信息量。通过多样化的实验装置、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以及动态化、综合式的成绩评定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整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互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过程工程实验室建设成多专业共用的高水平实验平台,可以避免各专业的重复建设,节约资金;有利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也有利于集中高水平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方便实验教师间的交流与提高,从而把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辉,程备九,胡文友,等.高等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40-42

[2]许建飞,朱向运.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1):3-5

[3]石山鹰,肖瑞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5):14-15

[4]吴星义,杨国成.改革实验内容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2002(3):69-70

篇7

20世纪世界经济虽然经历了多次萧条、景气、危机、复苏的反复,但是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达国家经济继续发展,许多新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呈持续快速发展势头。21世纪的世界经济,特别是未来的20—25年中世界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人类将面临有限的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在今后25年内,世界人口可能达到100亿,需要满足如此大量人口的食物和必要的物资。同时,需要供应相应能源、交通、住房、学校以及各种机器等需求。呈指数增长的需求和有限的资源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回顾20世纪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正是烃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主要资源来自于化石资源(煤、石油和天燃气),许多国家都认为化石资源是保证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的基础。从20年代以来的靠其提供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至于达到今日的生活水准。据统计,生物基资源所占份额很小,在能源方面低于1%,在原材料方面也不到5%。尽管烃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呈强劲势头,但是有限的资源令人担忧,而各种化工产品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并且已被广泛接受和推行。

在可持续发展的施行中,要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经济持续增长、生活健康标准不断提高、国家安全与稳定,保证资源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许多国家政府的产业界都呼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补充和取代目前过于依赖的非再生并日益减少的化石燃料资源。

早在1996年,美国政府就组织有关行业协会、学术团体、产业界和教育科研部门专家讲座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并于1998年后提出题为《2020植物/农作物为基础的可再生资源——通过可再生植物/农作物资源利用加强美国经济安全性的设想》(以下简称“设想”)。该设想公开发表后,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支持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组织跨产业部门研究讲座设想的实施问题。经过长时间讲座产业界、深信界和政府部门对设想目标的实现、存在问题和实施步骤取得共识,并提出了题为《实施植物/农作物为基础的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这两份报告内容详实、焦点明确、逻辑性强、实施步骤清晰,许多观点和技术课题及措施具有启迪性。从该两份报告中,不仅可以弄清可再生资源和内涵、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对如何开展和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施途径。对目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技术状况、存在的障碍和误区也都作了明确的阐述。虽然两份报告都是针对美国情况提出的,但是其科学性和前瞻性以及许多技术内涵对我们仍不乏借鉴参考价值。

“设想”是有关于发展以植物/农作物为基础的可再生资源产业的战略,是由美国农业、林业和化学工业部门(其中有各类美国公司企业)、非盈利组织、商贸协会和学术部门、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共63人经过讲座研究,首先提出对此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设想。

1996年12月美国全国玉米种植者协会组织战略设想研讨会,目的是草拟一个产业设想,使植物/农作物为基础的的可再生物质可以作为当前惯用的原料的补充来源以满足人们对化学品、材料和其他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

本“设想”广泛地规划了此产业如何从目前家庭式的产业走向全国规模的核心制造产业的道路。公开此“设想”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出谋划策,共同开发,使其能成为现实的技术实施方案。

对于世界资源能否足够支持当前已经发生的急剧经济膨胀,社会上历来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悲观的认为,世界资源难以满足呈指数的经济增长。如果现有技术不能进一步发展,而非再生资源又有限,这种悲观看法确实是现实的评价;另一方面,当前的技术正在突破,并有无限潜力,因此对未来产生乐观看法。

历史教育人们,只有通过协调提出明确设想,才能引导人们去解决关于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过去一直谈如何解决未来25年世界超过100亿人口的食品问题。获得食物只是人类生存的一种需要,其他还有呈指数增长的对能源、运输、住宅、学校、机械以及计算机等的需要,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从何而来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钻探更多、更深的油气井可以供应更多的烃类原料,但是油气储量毕竟有限。对现有烃类的有效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但是效果不大。纳米技术可能会促进小型化从而节省材料,但是有些物件不能缩小。问题是资源正在耗尽,何时耗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求一种新的资源模式,使之逐步转化。

“设想”序言称,不论适用性技术应用如何,凡将现有资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都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适应环境和生态要求。因此,应用植物/农作物资源的设想是乐观的。

随着适用性研究和开发的进展,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经济上可行的方案来满足整个地球的需求。该"设想"确定了方向和相应的规划,采取措施建立利用植物系统中能源和碳源的可再生资源基础。面临的挑战是严重的,但机遇也是难以衡量的。人类可以适应变化,但必须接受所面临的挑战。序言中从两方面进一步阐明“设想”提出的背景:

1、界定植物/农作物基资源

植物/农作物基(有时用生物基bio-based)资源是指来自于一定范围的植物系统,主要是农作物、林产品和食品、饲料和纤维工业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它们可以通过一年生的作物和树种,多年生植物和短期轮作树种等途径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再生。石油化学品原本也是以植物为基础,其基本分子为烃类。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当前所用的大量基本分子是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植物油。也有一些量少高值的分子是来自二级植物新陈代谢。另一个主要区别是烃类及其提取系统已经开发并加工处理其所需要的原料型产品,而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在某些程度上虽然也被认定,但某种植物会含有某种资源,加工后会留下什么,尚未完全搞清。

最近生物技术进展可以改变植物成分和酶提取系统,这就为现在需要的化学产品和新型中间人体及产品制造提供了新的经济机遇。据统计,美国的森林、耕地、牧场等面积约22.46亿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下同),其中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有4.24亿英亩,可以生产大量植物/农作物基资源。过去50年,这类资源的重点主要是面向食物、饲料和纤维生产。

2、烃类经济

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很快,生产增长率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各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长。成功的增长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烃类经济。自20年代以来,矿物化石燃料的采取和利用提供了人们当前所享受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准。许多国家都依靠这种资源来满足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

在过去50年中,大量的研究开发在能源生产和基础产品制造方面创造了许多可以大量增值的工艺过程。市场经济明显地受人们提高生活水准的意愿所驱动,以创造各种产品。生物基资源的(主要是用植物基)用量很小。据统计,在能源方面少于1%,在原材料方面亦低于5%。美国1996年玉米、黄豆和小米等生产用作食品和饲料量约为6900亿磅(1磅=0.4536公斤,下同)。由此从经济角度看还不能赶上工业原料,而以烃类为基础的经济却繁荣昌盛。

烃类虽然将继续起到非常有效的经济发展平台作用,但是在其未来应用中却有若干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对石油化学产品的应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又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化石燃料是一类正在减少的原料资源。应用植物/农作物基资源作为一种补充,由于它们是可再生的,所以为经济有序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创造了机会。

通过对能源状态的审视就可看到可再生资源作为一种补充的必要性。烃类资源有限,许多专家提出世界可采和探明储量,如按现在消费水平计算只能提供50-100年,此处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现在消费水平”是保持不变,但是从全世界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准变化来考虑,此假设是不合理的。当前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的能源消费水平差距很大,详见表1,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将增加能源消费。未来的能源供应问题是多方面的,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例如,中国按人口平均能源消费相当于美国水平的1/3,其需要增加的能量数量约相当于美国现在全年能源使用总量。

表1当前按人口平均能源消费水平KWh/人美国法国日本巴西泰国中国

122007500700015001200900

一些有效利用烃类的开发将有助于需要增长问题的解决,但是对烃类找到补充资源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基础。

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需要时间。石油化学工业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事例。1920年烃类原材料经济并不像今天这样具有吸引力,过了50年,开始适应化石燃料状况的工艺。因此,要使植物/农作物基系统达到同样现代化水平也需要时间。

当前正是开展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和各种新工艺、并开始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中提出选择标准的时候。现在进行研究并不意味系统要立即改变,但是,烃类经济的经济学未来将出现问题:要支付高额环境费用,或是由于原料缺少而价格上扬。

投资适用性研究可以在未来能源和原材料间进行相关的比较,提供非常需要的选择。在中期至长期,选择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可能是要兼顾环境方面容许和经济方面具有吸引力。而在近期,研究和开发可能只在一些领域内进行,使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能开始进入基本化学原料市场,从而扩大资源基础,延长有价值的化石燃料储备的应用寿命。

在上述背景环境下,通过研究讨论,提出了2020年开发利用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的设想的目标;“设想”是要通过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来提供经济继续发展、生活的健康标准和强大的国家安全。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可以改变当前对日益减少的非再生资源的依赖。

本“设想”的内涵重点是建立新的观念,即植物基资源是越来越重要的工业原料资源。非再生资源可能因经济和环境因素逐步被植物基再生资源所取代,“设想”反对等到危机发生时现开始启动替代。

展望2020年,化石燃料可能仍将占90%,增加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满足未来的需求非常迫切。当然,需要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这些植物衍生原料。其新途径的研究从现在就要开始,为经济发展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解决环境而进行良好的合作。

要取得有成效的进展,应当确定以下的方向性目标:

1、2020年化学基础产品中至少有10%来自植物的可再生资源原料,到2050年提高到50%。

2、建立植物基(农作物,林产,加工业)系统,用有效的转化加工工艺生产可再生原料,为2020年选中的产品提供经济合理、对环境瓜敏感的制造平台。用此生产链来示范一个综合的植物/农作物基原料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和潜在效益,显示工业应用机遇的新领域,为2020年以后国内和出口的需求做出贡献。

3、在工业投资者、植物商、生产者、学术界和各级政府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从小范围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重新激活农村经济,改进增值加工和制造链的集成,消除食品、饲料和纤维加工业与基础材料制造业之间的差别。

“设想”中提出,科研与开发方面要制定有详细目的和要求的相应计划,支持上述方向性目标的实现,从而也可取得投资的优势。

植物/农作物基资源利用现状和前景

一、现状

烃类提供人类能源和衣着。塑料、油料、油漆、染料、药品等基础原料,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要依靠。1970-1990年间石油基的塑料增加了4倍,已经逐步代替了玻璃、金属甚至纸张。植物/农作物基资源目前尚未有效利用,主要是因为可用性差、质量不高、供应不稳或是价格高。要推动和提高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应用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实用性

尽管消费总量不高,但是植物基原料当前在化学品方面应用面很广,如用于油漆、粘合剂及剂等。黄豆是植物袖的传统原料,随着基因工程进展,可以生产满足特殊剂市场需要的专门油。最近,可用黄豆衍生物制造油墨,在乙醇、山梨醇、纤维素、拧槽酸、天然橡胶、多数氨基酸以及各种蛋白质等化学品生产中,植物基资源是主要原料,详见表2。

表2、美国植物基资源用量万t/a类别用量用途

木材8090纸,纸板,木质素纤维复合材料

工业淀粉300粘合剂,聚合物,树脂

植物油100表面活性剂,油墨,油漆,树脂

天然橡胶100轮胎,家用品

木材提取物90油料,胶

纤维素50纺织纤维,聚合物

木质素20粘合剂,丹宁,vanillin

在多数情况下,应用的植物基材料主要是原始状态分子。如木质素纤维、植物油和橡胶等复杂分子的应用也只有有限的改性。这就与石油化学工业构成明显的反差,石油化工则是用化学方法按需要将烃类裂解成几种简单分子,如甲烷、丙烯等。用这些基础原料进行化学合成,制造所需要的复杂的分子。

在少数情况下,植物/农作物原料进行裂解成为不同的基础分子,例如高果糖的玉米生产糖浆和玉米淀粉发酵生产燃料乙醇。1996年美国用211亿磅(1磅=0.4536公斤,下同)玉米采用新型酶发酵方法生产9亿加仑(1加仑=4.546L,下同)乙醇,从而加工为90亿加仑混合汽油。从许多实例看,植物基原料有一定实用性,虽还未生产像药物那样的高度专业化的分子,但却包括了大量生产的中间体及产品。

2、供应及质量

植物系统地区分布广,由于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供应和质量的差异。森林和农业系统的发展已经缩小了天然野生植物的供应差异。

生物质的总产量虽然很大,但是由于没有经济的转化技术而使其应用受限制。一些新进展如快速裂解提供了从中获得低分子量产品的机会,如果能在分离技术上进一步创新,就可以推动此应用。生物质资源可以来自快速增长木材、田边作物以及其他专门培植的植物物种。另一潜在的生物质资源是当前为食用和饲料种植的农作物,如玉米、黄豆、小麦和高梁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作物只应用其产量的一半。此4种作物估计每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下同)约有2600磅(以干物质计,下同)遗留在田地中,总计约有5200亿磅。一部分留在耕地以改良土壤结构,但大部分运出去,作为原料应用。因此要求有适当的、成本低的储运系统和加工技术。

供应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原始生产的管理。当前,树木可作木材和纸浆,种植农作物只是为食品、饲料和纤维加工,没有在综合利用上进行优化。对植物/农作物投入的成本评价基础是未经优化的植物生产系统,因此经济性不佳。一些边际土地的利用可以扩大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原料基地。但是从经济上比较,其很难达到经济可行目标。在估算其经济回报时,要考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费用。要增加可再生资源来源,除了要提高边际土地利用率外,主要应是如何对良田建立优化种植生产系统。

当前低投入、低产出的植物生产对农民难以盈利,并不利于农村发展,也不能为加工业提供低价原料。但是在产出方面,数量和质量相差甚大,从此系统得到的产品必然价格较高,严重地限制了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且,由于低产出生产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其对环境的单位影响常常大于更为强化、密集的系统。因此要优化生产系统,同时改善边际土地的利用。此外利用生产率高的土地作为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的原料基地,这也有利于解决数量和质量上的波动变化。

农村根据市场需求规划种植计划,如根据乙醇市场还是植物油供需情况,做出种玉米还是种黄豆的选择,其次则要进行第2轮对品种的选择,作乙醇则要种高淀粉含量的玉米品种,如要种饲料,则种含高油量玉米更佳。这些选择都对产出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面对“设想”需要扩大食品或饲料、饲料或原料、油料或淀粉、纤维或糖、药品或聚合物等等选择范围。要根据供应或需求来决策,就需要进一步仔细研究有关课题。

3、植物/农作物基原料成本

利用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成本问题,它与烃类相比是不经济的。工业生产要求大量的便宜原料。植物原料价格便宜,如果能开发适当的系统将极具竞争能力。利用植物/农作物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成本比较,详见表3。

表3、植物/农作物基化学品生产成本类别生产量万吨通常方法美元/1b植物衍生美元/1b植物衍生占总产量%

糠醛300.750.7897.0

粘合剂5001.651.4040.0

脂肪酸2500.460.3340.0

表面活性剂3500.450.4535.0

醋酸2300.330.3517.5

增塑剂801.502.5015.0

炭黑1500.500.4512.0

洗涤剂12601.101.7511.0

颜料15502.005.806.0

染料45012.0021.006.0

墙涂料7800.501.203.5

油墨3502.002.503.5

专用涂料2400.801.752.0

塑料30000.502.001.8

实际上,在制造业中选用不同的化学加工工艺对其成本影响很大。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不是一种替代性资源,而是为工业原料提供的补充资源。成本问题并非只限于原料,而且与加工过程有关,因此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化学和生物加工工艺,才能扩大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应用范围,使之成为经济可行系统。

二、前景

由于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的来源不同,每种来源的原料又可以利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构成了一种多维的发展前景。本“设想”运用矩阵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不同投人的植物原料,可以运用不同的加工系统,并取得各种不同的开发效果。

1、废料和副产物利用

从当前看,利用机会多,但需要有新的加工技术才能使其成为更重要的资源。

(1)现代化学

森林工业已经将副产物利用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如纸浆副产液转化为磺酸木质素表面活性剂CH3SOCH3以及用树皮制丹宁。农作物的磨榨工业开发了许多应用副产物进行加工的工艺,如从燕麦制糠醒、淀粉粘合剂、专用棉籽油、从湿磨料生产拧蒙酸盐和氨基酸等。但是,许多食品加工业,如蔬菜和水果却没有开发相应的副产利用加工工艺,经常将副产淀粉和糖排放入周围环境。副产物的利用具有许多发展机遇,提取及销售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降低主产物成本的手段,而且从战略上看是扩大利用植物基资源。

(2)改进化学

木本植物和有些农作物加工中有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和一些碳水化合物,如烃类工业一样,可以将复杂分子转变为较小分子技术。便宜的植物衍生发酵制糖的开发已在进行。用金属有机物化学将碳水化合物转变为增值化学品是扩大利用植物基原料的又一技术途径。改进化学方法具有潜力,可以使植物衍生的废料加工利用提高经济回报率。

(3)生物加工

在比较复杂的料浆中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某种分子,再将其分离出来成为需要的产物。生物转化是应用微生物、细胞或不含细胞的酶系统的一步法工艺,它提供了改进废物料和副产物利用机会,随着分离技术的提高,生物加工工艺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4)新分子

在此方面似乎不太重要,从废料中生产新分子不是一条最佳途径。

2、现有农作物

从近期看扩大应用具有最佳机会。

(1)现代化学

从化学工业整体看,并没有|认为植物衍生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石油化工利用烃类而不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生物基分子。

(2)改进化学

如果植物衍生原料是结构型的生物质,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成分,其具有一定优势。一些新技术,如综合燃烧或金属有机化学等都能提供更好地利用此类资源的机会。除林产资源外,约有5200亿磅的生物质资源目前尚未加以利用。改变加工工艺路线可以提高利用现有资源的效益。新的工艺开发可以提供利用糖和淀粉的机会。植物淀粉有不同来源,如水稻、土豆、玉米和小麦,它们的性质、用途都不同,因此需要改进其化学方法,发挥其潜能。新化学工艺与生物加工及先进的分离技术综合起来可产生很大效益。

(3)生物加工工艺

植物作为生物加工原料量大而多样,从结构型生物质到一些专门的植物组分,在生物加工方面潜在优势很大:用酶转换玉米衍生的葡萄糖生产高果糖的玉米糖浆。最近从玉米葡萄糖经过发酵制琥珀酸也取得成功。琥珀酸盐可以用作制一些化学产品如丁二醇、四氢呋喃,这些中间体又可进一步加工制成许多种产品。当前,用10亿磅这种原料可得到价值13亿美元产品,现在正在中试。多种学科进行合作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短期内取得成效的一种良好运行模式。

(4)新分子

植物原料的投入固定,利用基因改性所用微生物或是专用酶,可产生新分子。此工作目前只在很小的市场中进行。当市场对具有特殊性能的新产品需求增加,投入产出可能会促使其发展,技术和经济的综合研究要沿着产品开发链进行,从界定所需要的产品——需要的特性——分子结构——中间体——酶技术——蛋白质/基因工程——投入植物的最佳原料——生产优化等。

3、新鲜农作物

此项作为中期发展机遇。

(l)现代化学

因为化学工业一般不认为农作物的利用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新鲜农作物并无吸引力。过去曾认为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实际上的技术限制否定了其经济性。

(2)改进化学

从投入产出看,存在类似问题,如果改进的化学工艺需要专门的农作物,-新鲜农作物可能会有优势。另一优势是在物流方面。按照改进工艺实施和运作规模,所需原料只能就近供应新鲜农作物。因此改进工艺应当与供应系统平行进行才能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植物作为原料补充资源时,困难在于许多烃类加工装置不位于农作物和森林种植地区,而植物基原料运输费用很高。

(3)生物加工工艺

与改性化学类似,区别在于如何将原料加工成中间体和最终产品。在技术上要考虑农作物品种的适用性,一种生物工艺可以对多种品种进行加工。优化工艺是影响运作经济很重要的因素。

4、改性基因类植物

这是中长期发展机遇,其可提供的成效目前尚难以想像,今后是否出现碳水化合物经济,或是其他经济,这要看建立在生物工程基础上的新工业平台所能发挥的作用。

(1)现代化学

基因改性植物基原料可能成为现有的烃类加工系统原料。但是,改性植物分子在烃类系统中降解所花代价太高。因此投入技术要能跨越加工技术,或者是较复杂的分子能直接得到并进入制造链,再有是新工艺路线能高效地应用此改性原料。当然这些变革都要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来评价其效益。

(2)改性化学

对优化植物/农作物基原料投入和加工有好处,应当进行此方面研究。至于何时见效则要根据基因技术进展及其达到工业化时间来确定。

(3)生物加工工艺

微生物或酶进行基因改变达到强化工艺过程目的。生物工程具有长期潜力,在原料投入和生物技术本身之间创优,有时所需要的可作基础原料的分子可以部分在植物原料内进行合成,用生物转化或高度专门化的生物/化学工艺进行分离。为了继续应用化石燃料生产专门产品,需要进行研究开发,使有限资源能取得最大的价值。

(4)新分子

过去20年中,塑料已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代替了玻璃、陶瓷、木材和金属。市场将会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发生变化。材料科学将继续发展,市场销售者将继续设计新的消费品,塑料的未来变化难以预料。能作为新工业发展平台基础的新分子将会很多,物理与化学科学与生物工程材料结合将产生新的领域。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将是未来的主要资源。新陈代谢工程是将丰富资源制造成所需基础原料的渠道,支持社会基础设施。开发和拓宽其可能性,需要先进的技术,这将是未来新领域。

生物技术的潜在影响及实施“设想”的工作途径

生物技术的潜在影响

对一个新的技术领域进行评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近来变化的速度和引入的速度、量度及其带来利益的水平及公共公司投资、评价专利活动和有关协会的活动、观察开发进程、审视所取得的成功进展。

90年代初期,许多人对生物技术将对农作物带来很大变化是持怀疑态度的。到1996年,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方面取得成功,明确地澄清了这个问题。这些早期的成效是关于新的作物保护途径,对保护植物生产免受病虫害起了重要作用,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如何改进植物组分也很重要。

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转基因大田试验记录由美国动物和植物健康监测服务中心保存。从记录中可以看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转基因改变植物组分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试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些主要的公司如杜邦、孟山都和PioneerHi-Bred等都在进行。

为了改变植物组分以提高营养价值,改善加工性能,或是为了某些工业和制药的应用,一些转基因改性品种已经进行了评价,包括碳水化合物的变革、油和脂肪酸改性、提高氨基酸水平、蛋白质形态操作(typemonipulation)、纤维特性改性、产生抗体、工业酶生产、二级化合物操作(甾醇,earotenoids等)、新型聚合物生产。

转基因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植物基材料扩大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其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分子基础原料和更为复杂的分子原料。用植物基原料主产聚合物,制造塑料就是一个成功事例。从A1-coligenenentrophus细菌的3种基因已经能转入植物的1ipid合成中,可以得到polyhydroxybutyrate(聚羟基丁酸酯),浓度可达14%。这种生物可降解的热塑性塑料正在进一步开发,使之可以从黄豆、棉花和油菜籽制备。

在过去50年内,通常用的植物培植产率已经提高了3倍,根据农作物满足食物、饲料和纤维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方法得到具有不同特性的产物。高级植物种植要用基因图谱和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食物和饲料生产需要供应的植物基原料。

生物技术对植物基原料已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是,用生物技术来改变植物,使之适合烃类经济需要,并不是一条最佳途径。这就需要进一步弄清什么是工业链需要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能在未来转基因植物基可再生资源中具有最大的优势。

实施“设想”的工作途径

要成功实施美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设想(以下简称“设想”)中所提出的大纲,需要将研究、开发、工业过程工程以及对未来的市场了解等项工作有效地集成起来。适应“设想”的多学科计划以及各个项目的协作都要求有一共同的目标,向前沿技术迈进。应用改进的化学工艺加工现有的农作物,包括集成运用生物工艺,可以纳入短期计划之内,从当前到今后10年可以着手实施。这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另一个热点是观念上的飞跃,超越当前的烃类化学,结合基因改性植物,运用新的工艺,这可以纳人中长期计划中,在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实施并产生影响。上述两个热点都是当前在研究中进行投资,在不同期限内可以取得回报。

如果在这些领域内取得成功,在工业应用上就可以有了一个可行的坚实科学基础。新鲜作物应用开发将被看作是一个降低这些系统成本的一种机制,或是改善供应状况(数量和质量),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当审视植物基可再生资源的前景时,可以看到供应链本身包含着许多重大课题。不同物种发展有各自的地理优势,可以形成专门原料的加工中心,包括进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对转基因作物的鉴别保护机制仍在变化,植物基可再生资源上的这些系统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设想”并非要给各种问题以答案,而是指出未来潜在的可能,在各方面采取一定的步骤就可以使其实现。下一阶段就要进行各方的协调工作,使多方面的投资者能有一个投入的基础,针对“设想”提出的目标进行开发工作。该规划要订出各项目计划,通过研究和开发来支持“设想”中提出的方向性指标。各计划项目要符合下列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要求。

优化生物质和农作物基原料生产,达到计划应用要求状况。

为植物基原料的供应链提出装置、地点、贮运和分销措施,包括加强农村经济的机制。

加速发展基于改性化学和生物工艺的新工艺,同时考虑利用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原料。

对多类投资者支持的项目,对上述三个方面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将产生影响的项目,或是多学科项目等将给以优先和优惠待遇。投资项目选择标准应考虑时间要求和潜在影响的大小来确定。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对工业基础原产的需求增长是一个战略性措施,也是使美国在21世纪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性选择。开发基础资源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好处。机遇是明确的,考虑未来的设想是需要的,要联合投资者对新途径进行投资,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的未来。

“设想”文本中不止一处引用达尔文的名言“能够幸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能适应变化的”。

2020年可再生资源应用将增加五倍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实施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是《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以下简称“设想”)的补充,提出的目的是:支持“设想”方向,确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和问题,确定优先的研究领域。

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进行协调观念开发,收集专家证明,组织多学科研讨会、听证会,优势排队试验和团队行动计划等多项工作。在“技术指南”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参加研讨的共有66名有关部门不同行业的专家。专家们就全球性问题提出“设想”,针对“设想”结合现实状况提出存在的主要障碍与问题,再确定研究与开发领域,从而找出优先研究开发的课题。这些课题所属领域都是能为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起最大杠杆作用的研究领域。通过参加“技术指南”研究和编制的专家的专业情况反映出在化工制造中应用生物基原料需要涉及多门学科。但是有3个产业是中心,即化学、生物和农业,每个产业都涉及几门不同的学科,如农业,林业和石油化学。

1、农业和林业

农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谷物生产、林地和牧场等。这些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和林产品一起构成生物基材料,它们通过太阳能,大气中的CO2和土壤中养分进行原始生产而成为可再生资源。美国拥有大量优良土地,丰富的自然水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基础,通过资源保护和利用,每年可产生可再生资源的巨大财富。林业:在美国有超过6.5亿英亩(1英亩=4046.24平方米)的森林,从业人口140万,每年生产价值2000亿美元产品。过去10年内,纸张部门的增长比木材业快。木材和纸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率高,每年有约4000万t纸再生利用。美国的林业已经制定出2020年发展设想以及相应的研究计划。该设想呼吁进行研究,用先进的生物和遥感技术以及树木生理学和土壤科学等理论。

农业和林业通过应用基因学技术和转基因植物等新手段将会出现大的跃进。在不久的将来,可生产出大数量和高质量的作物。除了饲料和食品,还可以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而且还可以引入某些酶标记基因,可能会在植物体内制造完全新型的聚合物,并可大量生产,成为经济的消费用品。

美国将技术进展应用于植物和农作物的调整,使其在农业、林业和制造业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地位起着主要作用。国家的未来明显地要依靠近期开发可再生资源基础的研究来支持。

2、石油化工业

化学、工程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几门学科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是50年前难以想像的。石油化学工业成功地创造了众多产品,从高性能的喷气发动机燃料到基础化学品以及许多聚合物,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偏氯乙烯和聚碳酸酯等。

石油化学工业:是资本密集型工业,已经建立了可观的基础设施来处理和加工化石燃料。美国每天要用1390万桶烃类原料,多数是作为燃料型产品,用于化工及其他工业基础原料生产,每天约为260万桶油短类原料。

近年来,工业化学品和塑料生产都有巨大的增长。塑料工业从业人员120万人,有20000套生产加工装置,过去在研究开发上花费以10亿美元数计的投资,才获得了今日成就。如果塑料制品的原料没有可再生资源,迟早有一天会变得十分昂贵。一方面,是否还有上万亿桶的石油开采量,原油价格能否在每桶10美元以内。世界原油生产已经变化迅速,而且有许多不定因素。另一方面,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重要的是考虑当供应呈峰值时未来价格的敏感度,而不是去争论何时是油将用尽的理论时间。最近由于几处新资源的发现及应用,在20年内原油产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必须注意美国一直是原油进口国,50%原油靠进口。如果原油进口一旦停止,北美可采用的化石燃料资源储量按目前消费水平只能维持约14年。如果保持目前进口水平而不增加,也只能使用28年。当然,将会有新的改进的抽提技术,例如水平钻探和核磁共振钻孔等,但是要在近年取得成效,希望是不大的。

用可再生资源补充石油化学品,要从现在开始,由少量到大量逐步进行,有关研究工作要立即开始。不考虑化石原料供应衰退时间表的争论,由于人口增长以及一些新兴国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将继续增长。在可再生资源取代化石燃料之前,它将作为一种补充资源。因此,无论如何在美国开发可再生资源作为工业原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设想”中提出的指标是“2020年基础化学品至少有10%来自植物衍生可再生资源,随着发展观念到位,2050年要提高到50%”。要注意无论是美国还是全世界总消费量的增加是很快的,因为即使2020年的10%目标是按当时的生产总量计算,也比当前消费水平要提高4—5倍,绝对的增加更大。如果2020年消费水平本身提高1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指标也要翻番。

换言之,不能期望可再生资源在不变的需求环境下能完全取代烃类资源,而只有当消费产品需求增加,可再生资源可以能满足此增加需求中的一部分。在2040年时间框架中,指标可以是:可再生资源应用使化石燃料能稳定地维持现在的消费水平。按此指标可以形成以下的观念:

由于不是一个竞争替代战略,可再生资源并不与非再生资源直接竞争。

需要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种资源来满足未来20年的需要。30年以后,可能要更多依靠可再生资源,因为那时的化石燃料将会很贵而且有限。满足近期指标的支持和研究完全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这些方向性指标,非常清楚地表明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从现在就采取行动,应当开始建立通向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道路。除了建立可操作的可再生资源基础指标外,其他一些相关的指标也是很重要的,包括:

建立系统,通过加强经济可靠性的基础设施支持,将供应、制造和分销等活动集成起来。

通过功能基因学来提高对植物新陈代谢的理解,优化对专门的增值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应用,除应用现有的组分外,要开拓新型聚合物生产和应用。要保证开发的新工艺过程的效率高于95%,同时应用伴生工艺,应用所有副产物,消除废料,保证新的平台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坚持目标方向对确定目标与研究指标要反复交叉检验,使其能坚持可再生燃料/能源需要的目标。

在生产和分销中要开发保持稳定供应的途径,在年生产一定范围基础上控制一些因素,如价格、数量、性能、地区分布、质量等。同时要制定提出这些因素的标准。

建立进一步合作伙伴关系,改进综合集成,通过加强农村发展来支持取得成功。

“设想”的目标要实现,主要要使本“技术指南”中所列出的目的大纲都能达到。基因改性植物生产专门的代谢产品和开发补充性的化学改性产品取得成效就可以达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应用增加5倍的目标。这些进展也将为2020年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可再生资源应用技术和市场的障碍及问题

将可再生资源制成消费产品的整个系统中有许多障碍和问题,其中关键和问题是:

植物科学方面:基因学、酶、新陈代谢和组分。

生产方面:单位成本、收率、持续性、基础设计、植物设计。

加工方面:经济学、分离、转化、生物催化、基础设施。

应用方面(由技术和材料驱动的问题):经济学、功能性、性能、新用途。

应用方面(由市场和需求驱动的问题):价格性能比、性能、知觉、市场开发。

现将上述关键和问题择要分别介绍于下。

一、关于应用方面(材料驱动问题)

1、经济学

单位成本是当前植物衍生材料使用的主要障碍,也是经常引起争论的一个问题,问题的核心是竞争性成本状态。在多数情况下,应用植物基原料的成本都比较高,难以与以烃类原料为基础的加工工艺竞争。但是,成本竞争情况有几个非常复杂的因素互相影响,诸如产品价值、材料成本、产量、需要加工程度以及所用基础原料的性能等。因此如果未来的战略只考虑降低本是不会成功的。最重要的经济推动因素不是成本本身,而是制得的产品和制造费用的差价(即增值)。

产品价格是诸多因素的函数,诸如产品利用、性能、消费者喜好和需求等,而制造成本则受原材料价格、供应的持续性、加工、废料处理费用和投资等诸因素影响,要符合当前的具有竞争性的通用化学品工业的低成本需要。但是,从长远考虑,只进行成本比较是有问题的,因为未来的化石燃料的成本是难以预测的。

在当前情况下,用烃类原料生产消费型产品的加工效率是很高的。但这并非是化石原料本身具备的特点。因为石油化工已经研究了100年,有了3代科学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才使之达到今日的水平。与之相比,植物基材料应用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开拓植物基原料应用来适应已臻成熟的烃类加工需要并不是一条唯一的道路,目前应用数量还是很少的。另一条路线是通过弄清植物衍生材料性能进行技术开发,用基因改性植物,使之能提供含有需要功能的组分。

2、功能性

改变植物中的不同组分含量的目的是提高其功能性。在石油化工中先进行原料裂解降级成为简单的分子,随后用它们再行合成为较复杂的分子和聚合物。植物中已经含有不同形态的聚合物,可以在许多产品中应用。但是,在现在加工系统中尚无大量应用。用量有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其功能性的理解,而只注意其成本。最近,已经由植物衍生的蛋白质聚合物研制出塑料薄膜的试验产品,显示出其应用的潜力。而且,植物拥有立体化学结构,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手性分子,如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从总体看,目前对植物基础原料的反应性和功能性尚不够了解,因此限制了新应用思路的产生。

二、关于应用方面(需求驱动问题)

1、市场开发的费用

植物衍生材料应用的一个关键是市场开发费用高。正如许多新产品市场一样,新产品的研究往往是由小公司开始的,它们投资不足,缺乏继续发展的资源,常常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工业化的成功率低,由于没有一定的供应量而常使产品衰落。因此,需要大力改进产品开发和支持机制,而且要进行与产品相关的市场开发,这是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主要工作。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标准都是基于石化产品,没有适应生物基产品的标准,这也是要成功地与石化产品竞争的另一障碍。

2、认识问题

植物衍生材料常给人以较低级的印象,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处于“石化时代”之故。对某些制造厂商来说,它的性能较差,主要是因为未得优化。虽然公众环境意识增强,但是对植物基产品需求尚不足以创造市场来拉动技术开发。因此,当前可再生资源的进展主要是基于技术推动的结果,只有增加市场拉动才能有力吸引公司更多投资。没有要变革的冲击,就不会有更多的变革。因此,如果没有各种经济倾斜途径,现状是难以改变的。

三、加工问题

1、基础设施中分销问题

多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已经建立了加工和分销烃类基础产品的有效基础设施。由于依赖进口原油,美国的多数基础设施是建设在海岸线上。因此,许多现有的加工装置并不适合大量植物基材料的收集。植物原料都是在木材加工厂、榨油厂和玉米湿法加工厂进行加工,它们最好接近于供应地。要应用大量植物原料就需要进一步将供应和加工制造集成起来。应当开拓确立农村发展优势和重点的战略和措施,更好地鼓励多用可再生资源。

2、分离技术

应用植物于工业用途的一个关键是缺少植物组分的分离技术。树木具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如木质纤维素。此成分强度高,但要将它分离为有用的分子组分则很困难。多数农作物收获品是种子,它们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分和数万种其他组分。通常对许多谷物发芽和生长都能进行良好的安排,而对其作为原料进行分别管理则很困难。一些除去原始粗组分的工艺,如榨油和提取糖分等已经开发,但如何将专门形态的蛋白质和纯的含碳组分分离则仍是困难。在植物基原料加工中常遇到非常稀的水溶液物料,处理费用很高而且技术困难,这是应当要解决的问题。将反应与分离集成起来的加工系统(如催化蒸馏)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此类系统目前应用有限。而且还未被开发作为植物基原料方面的应用。通过引入某些基因而使植物增加新的组分,就更需要应用先进的分离技术来回收有意义的新组分。例如生物聚合物开发中目前就因缺少高效纯净的经济上可行的分馏工艺技术而受到限制。植物的组分如不能有效地分离出来,就不可能控制最终产品的特性和质量。

3、转换技术

要利用植物中各种组分的另一问题是将这些非均相的混杂原料转换成较为简单的分子,这才可以进行进一步反应。在植物基原料中,加工工艺需要有高性能的多功能生物催化剂或是非均相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具有多种功能并可以进行回收。

知识不足是另一关键,目前人们尚缺乏关于植物组分的自然差别和来自不同作物的同样组分的特性等方面知识。这些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就构成难以鉴别植物的差异性,缺少鉴别的手段,因此也就难以考虑作为原料的应用。发酵是用来将某些农作物转化为各种产品的工艺,转化是非均相的。所用的转化方式,副产利用和分离等方面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一般地说,植物系统的复杂化学问题使新型或改进植物基加工工艺的设计较为困难。烃类化学制造中有丰富的氧化化学知识,还原化学方面较少,这些都是植物系统加工所需要的。目前特别缺少关于还原生物催化剂共生因子系统方面的实践知识。

植物原料加工工艺开发的另一个大的障碍是当前缺乏有关的教育培训。目前化学工程课程中只有少数涉及生物化学课题,多数毕业生成为化学工程师只拥有非常基础的生物工艺知识和有限的重要生物分离的知识。多年来,工艺化学家和工程师的培训重点都是烃类化学,考虑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加工需要很少。

四、生产方面

1、收率、持续性和基础设施

因为目前尚未利用大量植物基原料,除木材和造纸外,只是关注未来的供应分销而不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对实现可再生资源的目标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供应的持续性方面,数量和质量都是未知数。如果植物基原料能加工成简单的碳分子,其持续性问题就不成关键。但是如果要设计应用其中某种特殊组分(如聚合物),或是要直接抽取其中某种专门组分,原料的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性就非常重要。

在一些情况下,供应持续性中的不确定因素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的内容。未来的石油化工供应问题和可再生资源供应问题都有风险。对石油化工来说,未来的供应不桷定因素可能因世界上一些区域的政治变化而增加。而对植物基原料来说,气候可能成为不确定的地区因素。如果某些专门植物不能大量生产可能导致贸易上的不确定因素,这些问题不需要采取断然措施,但是需要重视通过改变基础设施来保证经济可靠性。另一个冲击供应持续性的不确定因素是未来的农作物用途是作为食物还是作为工业原料。一方面是根据供应短缺理论,认为农业难以供应飞跃增长的人口和消费品增长所需的原料。实际上,从需求角度看,食物和原料都在增长,即使不考虑可再生资源进行工业利用,食物本身也存在问题。解决食物问题的方案也可能就是解决工业原料问题的方案。因此,在供应方面必须应用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这样才能保持产率不断提高,使农业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植物设计、植物科学、基因学

转基因技术已经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尚有大量工作有待进行。存在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对植物本身内在新陈代谢过程还不够了解,不能按特殊聚合物和其他材料的需要进行设计。因此,对植物新陈代谢和碳流的知识匮乏是其发展中的限制因素。

近年来功能基因学的进展有望促进对材料合成设计的理解。但是这门科学目前刚开始,与类似的医学领域相比所取得的支持还是很有限的。基因转变中的另一成就是让更多的专用基因嵌入和对质体以及细胞核的常规转变。在植物变化、基因学和生物信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研究项目,但是将这些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资源的专门研究则很少。

要使科学知识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除这些主要障碍,有些已被称为多学科的研究。但是,需要努力加强和协调才能促进现有的障碍及时地被克服。换言之,基因管理的研究必须紧密地与植物内含聚合物的功能性以及分离工程等研究相结合。

研究和开发的课题

《美国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列出为解决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障碍应当进行研究开发的课题。“技术指南”按4个主要方面的障碍依重要性大小列出研究开发课题,每个研究课题的影响都有其时间范围,其中近期表示0—3年、中期表示2010年、长期表示2020年,近期目标的达到可用以衡量面向2020年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设想的前进步伐。

一、植物科学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按重要性依次减小顺序排列,,下同)

(1)应用功能基因学了解植物新陈代谢和组成,至少要与1种主要农作物基因计划结合;

(2)开发能实时进行植物组分的定量分析工具;

(3)改进转基因方法,特别是对麦杆基因的专门嵌入,要在1998年基础上提高效益10倍;

(4)开发1—2种主要农作物的基因标记系列,使之有助于摆在有用的可再生组件含量;

(5)将80%现有的germplasmbase进行编目,有效利用各类淀粉、蛋白质和油分;

(6)找寻发展中的生物信息学利用途径,推动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7)弄清nuclear-plastid相互作用。

2、中期影响课题

(1)在新陈代谢过程和碳流中至少弄清50个限制速率的关键步骤;

(2)利用功能基因学弄清分子、细胞和整个植物的控制管理;

(3)为主要植物用于可再生资源的组分制定标准;

(4)在2种植物中,建立碳库并为细胞分割确定控制点;

(5)在plastid转变中高效率(大于90%)方法的建立;

(6)创建示范工厂,使主要组分利用率大于60%(如油料、淀粉)或是专门碳键(如C5)大于3O%;

(7)利用基因开关的方法;

(8)建立为植物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生物信息学基础。

3、长期影响课题

(1)重新设计新陈代谢过程,提供有用的碳结构骨架;

(2)应用有针对性进化技术建立100个未来原料的品种库;

(3)设计新型分子或改性现有化合物,使之适应于功能需要;

(4)为提供工业用原料,创制2种新植物种类;

(5)利用简单的细胞组织进行成本和能源效率评价;

(6)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植物组分。

二、生产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

(1)提高亩产量10%~15%以降低原材料单位成本;

(2)改善农业管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虫害防治,

(3)确定至少10种影响原料组分和质量的因素;

(4)对至少10种具有潜力的系统和植物类型的亩产效率进行定标赶超(如主要农作物、林业和多年生种类等);

(5)调节气候条件对生产的影响;

(6)每年对2种农作物的潜力进行评价或用其他方法评价亩产量;

(7)提高当前农业加工中废料利用率5倍;

(8)在单位投入基础上提高贫瘠土地产量2倍。

2、中期影响课题

(1)提高产量,使单位投入的碳产出为1998年基础上的2倍;

(2)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开发尽量减小土地、大气和水利用影响的系统方法;

(3)对收获产物和主要植物成分建立标准;

(4)专门设计收获装备,尽量增大碳的收获;

(5)开发新的利用方法,使现在遗留在土地上的农作物45%能得到利用,

(6)培育适应专门土地和土壤的农作物;

(7)建立农业信息学基础,重点是不同来源的可再生资源植物类型、生产价值、质量和单位成本。

3、长期影响课题

(l)在化石燃料排出废气中CO2的固定;

(2)从现在植物/农作物生产中消除碳的废料;

(3)设计新的农作物/植物生长系统,优化原料回收率(大于95%可利用);

(4)对主要能源获取和固定,提高化合效率;

(5)对收获前期工作和部分就地加工的装置进行设计;

(6)对连续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和评价。

三、加工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

(1)改进分离技术,处理大于95%的非均—植物材料;

(2)改进单体基础原料变换的生物催化剂;

(3)开发3种具有高选择性的快速反应强力催化剂;

(4)为将植物聚合物转换为有用的单体,找出新型和性能优良的酶(具有10倍活性)并进行评价;

(5)将微生物进行工程化,改善非均—植物的发酵;

(6)提高废物利用率2倍;

(7)开发高效的除水技术并对改进的非水溶剂反应系统进行评价;

(8)在植物材料中利用天然立体化学方法的评价。

2、中期影响课题

(1)应用5种以上高级分离系统(如自行清净膜、离子交换、精馏等);

(2)为经济捕集植物单体和聚合物开发改进的分离——纯化技术;

(3)为2种以上植物类型建立经济共生系统;

(4)通过分子进化技术设计并创制50种新型酶;

(5)开发100种以上具有性能成本特性的新型酶库;

(6)研究反应性分级系统;

(7)对微生物、酶和化学品库的性能建立信息学基础,用于特殊的转化。

3、长期影响课题

(1)实现原料加工中无废料的多种产出的连续工艺;

(2)为改性植物和组分设计新设备;

(3)为3种以上新产品(如将工程化酶转入植物并在收获中得到活化)设计新机制;

(4)固态酶转化;

(5)设计14种化学与生物结合型反应器;

(6)评价植物组分在分离前相内的作用。

四、应用和基础设施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

(3)探求3种在现有加工装置(如玉米湿法加工厂、纸浆厂)上扩大应用植物原料的机遇;

(4)分析测量系统,对90%以上的主要植物组分进行定量;

(5)实时评价单位性能成本和增值成本的方法;

(6)评价运输系统及成本;

(7)计算出100%年加工贮存量和投人产出的需求量;

(8)创建基础设施,扩大利用农业废料。

2、中期影响课匾

(1)深入掌握植物中10种以上组分和碳键新陈代谢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知识;

(2)开发对高质量原材料的100%鉴别保护系统;

(3)为价值驱动的生产和定货实现营销系统;

(4)对在同一地点的多目的利用区的协同作用进行评价;

(5)对原材料组分和加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实现实时定量分析手段(小于3分钟/试样);

(6)开发生产预测手段,准确性大于95%;

(7)在一组植物原料性能基础上建立信息学基础,如单位成本、性能、功能性、最佳来源、应用范围等。

3、长期影响课题

(1)所需功能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制备植物化合物至少10种;

(2)在植物生产区内开发至少5个制造利用中心;

(3)开发3种以上有新功能的新材料;

(4)提出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所需的教育培训需求;

(5)在植物组分功能间协同作用的利用;

(6)设计最终产品的贮存和运输,使之到达销售中心和出口;

(7)为供需关系的控制创建减轻超过90%风险的战略。

当前,美国有一些项目已在进行,可视为工业原料中应用可再生资源的先驱,也可视为本“技术指南”中研究项目的示范事例。其一是在转基因植物开发中的聚羟基丁酸酯(PIB)。PHB可在植物中生成,作为制造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用适当的细菌基因进行转化并弄清植物内在的新陈代谢路径,从而构成制备方法。现在正在进行分离、生产标准等项工作。

其二是用玉米淀粉作原料,通过酶反应制备聚乳酸(PLA)。Cargi11-Dow合资企业已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制造装置进行工业开发。PLA是一种生物裂解聚合物,原料是由玉米湿法加工工艺制备的葡萄糖,其中发酵过程和酶的活性是重要因素。最终的PLA树脂可视用户制膜、纤维、碳制品和涂层的需要分别制出不同规格品种。PLA具有聚苯乙烯、聚烯烃和纤维素的功能性。

协同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途径

未来利用可再生资源需要采取一条多学科和跨行业途径。在许多领域内的研究成就都提供了发展机遇,如生物聚合物、立体结构型分子、新型酶、新材料和转基因设计等。但是每个方面内的任何进展如果只当作孤立的技术领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有力的相关研究计划,采取平行的和协调的方式进行工作,才能取得成果。

要取得有效益的进展必须采取多学科的途径,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任何一个组织都难以具备有如此深度和广度的技术能力。因此,对研究提供的支持应当是多方面的,而且要在跨行业的系统中进行。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以下简称“设想”)中提出的要求需将重点瞄准有限的热点目标同步取得进展。对于研究工作则需要有准确的时间表和系统中各方面的广泛交流,所有这些都要走相互协同的道路。例如,一位科学家可能发现一种新型聚合物,具有可以作为高级生物降解塑料的功能,但是,此研究成果的价值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限制:发现适当的基因、新陈代谢过程可靠性、:最佳作物类型是否能有足够的产率和可承受的成本、各种聚合物组分分离可能和利用此材料制造新产品的方法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通过研究和开发才能取得相应的进展。进行这些研究开发要采取最佳途径保证研究成果关键的目标互相协调、平行地进行,此途径要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

当前,植物和农作物作为生物质和原料已被应用,诸如淀粉、蛋白质、脂肪酸和异戊二烯化合物。林业主要是为纸浆和造纸提供原料。黄豆则是用于油墨和涂料。玉米通过湿法加工发酵工艺已经进入几个工业部门,但是各种用量都很少。由于基因工程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操作使植物或农作物生成有功能需要的材料,从而显示出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指南”已经突出了未来取得进展的途径,而且确定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目标。成功地达到这些目标就可实现“设想”中确定的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利用增加5倍的目的,同时也为2020年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按“技术指南”目标提出课题是人们用所有的天然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品和能源的需要。当前进行研究将为今后的产品选择提供机会。可再生资源需要将注意焦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方向、最佳科学思维的应用、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最高级智能水平的继续研究等。本“技术指南”已经提出了需求和研究开发课题,其目的就是为美国开拓实施一条成功的可再生资源战略。而且也选出了需要优先支持的领域,它们都是从几个已经确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开发需求中选择出来的,而且考虑了在高级可再生资源的关键部门有最大的投资回报。

未来世界许多方面都会延续但将发生变化。幸运的是我们已看见其需求并具有科学智慧适应变化的发展。美国要保持领先地位就要继续采取迅速的行动来满足扩大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不断的科学突破和技术进步(正如“技术指南”文件中所列出的项目和课题)才能满足资源利用的挑战。这些挑战正在我们面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为满足人们对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技术指南”中从两个方面表明多学科和跨部门的研究开发对实现“设想”的重要性:

一是植物的投人,同时要考虑废料和副产物利用、改性基因学的应用。

篇8

随着适用性研究和开发的进展,人们可以发现许多经济上可行的方案来满足整个地球的需求。该"设想"确定了方向和相应的规划,采取措施建立利用植物系统中能源和碳源的可再生资源基础。面临的挑战是严重的,但机遇也是难以衡量的。人类可以适应变化,但必须接受所面临的挑战。序言中从两方面进一步阐明“设想”提出的背景:

1、界定植物/农作物基资源

植物/农作物基(有时用生物基bio-based)资源是指来自于一定范围的植物系统,主要是农作物、林产品和食品、饲料和纤维工业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它们可以通过一年生的作物和树种,多年生植物和短期轮作树种等途径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再生。石油化学品原本也是以植物为基础,其基本分子为烃类。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当前所用的大量基本分子是碳水化合物、木质素和植物油。也有一些量少高值的分子是来自二级植物新陈代谢。另一个主要区别是烃类及其提取系统已经开发并加工处理其所需要的原料型产品,而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在某些程度上虽然也被认定,但某种植物会含有某种资源,加工后会留下什么,尚未完全搞清。

最近生物技术进展可以改变植物成分和酶提取系统,这就为现在需要的化学产品和新型中间人体及产品制造提供了新的经济机遇。据统计,美国的森林、耕地、牧场等面积约22.46亿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下同),其中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有4.24亿英亩,可以生产大量植物/农作物基资源。过去50年,这类资源的重点主要是面向食物、饲料和纤维生产。

2、烃类经济

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很快,生产增长率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各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增长。成功的增长和发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烃类经济。自20年代以来,矿物化石燃料的采取和利用提供了人们当前所享受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准。许多国家都依靠这种资源来满足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

在过去50年中,大量的研究开发在能源生产和基础产品制造方面创造了许多可以大量增值的工艺过程。市场经济明显地受人们提高生活水准的意愿所驱动,以创造各种产品。生物基资源的(主要是用植物基)用量很小。据统计,在能源方面少于1%,在原材料方面亦低于5%。美国1996年玉米、黄豆和小米等生产用作食品和饲料量约为6900亿磅(1磅=0.4536公斤,下同)。由此从经济角度看还不能赶上工业原料,而以烃类为基础的经济却繁荣昌盛。

烃类虽然将继续起到非常有效的经济发展平台作用,但是在其未来应用中却有若干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是对石油化学产品的应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又产生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化石燃料是一类正在减少的原料资源。应用植物/农作物基资源作为一种补充,由于它们是可再生的,所以为经济有序地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创造了机会。

通过对能源状态的审视就可看到可再生资源作为一种补充的必要性。烃类资源有限,许多专家提出世界可采和探明储量,如按现在消费水平计算只能提供50-100年,此处的一个重要假设是“现在消费水平”是保持不变,但是从全世界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准变化来考虑,此假设是不合理的。当前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的能源消费水平差距很大,详见表1,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将增加能源消费。未来的能源供应问题是多方面的,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例如,中国按人口平均能源消费相当于美国水平的1/3,其需要增加的能量数量约相当于美国现在全年能源使用总量。

表1当前按人口平均能源消费水平kwh/人美国法国日本巴西泰国中国

122007500700015001200900

一些有效利用烃类的开发将有助于需要增长问题的解决,但是对烃类找到补充资源是完全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基础。

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需要时间。石油化学工业本身的发展就是一个事例。1920年烃类原材料经济并不像今天这样具有吸引力,过了50年,开始适应化石燃料状况的工艺。因此,要使植物/农作物基系统达到同样现代化水平也需要时间。

当前正是开展大量研究开发工作、利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和各种新工艺、并开始在各种可供选择的途径中提出选择标准的时候。现在进行研究并不意味系统要立即改变,但是,烃类经济的经济学未来将出现问题:要支付高额环境费用,或是由于原料缺少而价格上扬。

投资适用性研究可以在未来能源和原材料间进行相关的比较,提供非常需要的选择。在中期至长期,选择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可能是要兼顾环境方面容许和经济方面具有吸引力。而在近期,研究和开发可能只在一些领域内进行,使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能开始进入基本化学原料市场,从而扩大资源基础,延长有价值的化石燃料储备的应用寿命。

在上述背景环境下,通过研究讨论,提出了2020年开发利用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的设想的目标;“设想”是要通过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的开发来提供经济继续发展、生活的健康标准和强大的国家安全。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可以改变当前对日益减少的非再生资源的依赖。

本“设想”的内涵重点是建立新的观念,即植物基资源是越来越重要的工业原料资源。非再生资源可能因经济和环境因素逐步被植物基再生资源所取代,“设想”反对等到危机发生时现开始启动替代。

展望2020年,化石燃料可能仍将占90%,增加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满足未来的需求非常迫切。当然,需要有效地加工和利用这些植物衍生原料。其新途径的研究从现在就要开始,为经济发展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解决环境而进行良好的合作。

要取得有成效的进展,应当确定以下的方向性目标:

1、2020年化学基础产品中至少有10%来自植物的可再生资源原料,到2050年提高到50%。

2、建立植物基(农作物,林产,加工业)系统,用有效的转化加工工艺生产可再生原料,为2020年选中的产品提供经济合理、对环境瓜敏感的制造平台。用此生产链来示范一个综合的植物/农作物基原料系统的经济合理性和潜在效益,显示工业应用机遇的新领域,为2020年以后国内和出口的需求做出贡献。

3、在工业投资者、植物商、生产者、学术界和各级政府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发从小范围到大规模的工业应用,重新激活农村经济,改进增值加工和制造链的集成,消除食品、饲料和纤维加工业与基础材料制造业之间的差别。

“设想”中提出,科研与开发方面要制定有详细目的和要求的相应计划,支持上述方向性目标的实现,从而也可取得投资的优势。

植物/农作物基资源利用现状和前景

一、现状

烃类提供人类能源和衣着。塑料、油料、油漆、染料、药品等基础原料,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要依靠。1970-1990年间石油基的塑料增加了4倍,已经逐步代替了玻璃、金属甚至纸张。植物/农作物基资源目前尚未有效利用,主要是因为可用性差、质量不高、供应不稳或是价格高。要推动和提高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应用的兴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实用性

尽管消费总量不高,但是植物基原料当前在化学品方面应用面很广,如用于油漆、粘合剂及剂等。黄豆是植物袖的传统原料,随着基因工程进展,可以生产满足特殊剂市场需要的专门油。最近,可用黄豆衍生物制造油墨,在乙醇、山梨醇、纤维素、拧槽酸、天然橡胶、多数氨基酸以及各种蛋白质等化学品生产中,植物基资源是主要原料,详见表2。

表2、美国植物基资源用量万t/a类别用量用途

木材8090纸,纸板,木质素纤维复合材料

工业淀粉300粘合剂,聚合物,树脂

植物油100表面活性剂,油墨,油漆,树脂

天然橡胶100轮胎,家用品

木材提取物90油料,胶

纤维素50纺织纤维,聚合物

木质素20粘合剂,丹宁,vanillin

在多数情况下,应用的植物基材料主要是原始状态分子。如木质素纤维、植物油和橡胶等复杂分子的应用也只有有限的改性。这就与石油化学工业构成明显的反差,石油化工则是用化学方法按需要将烃类裂解成几种简单分子,如甲烷、丙烯等。用这些基础原料进行化学合成,制造所需要的复杂的分子。

在少数情况下,植物/农作物原料进行裂解成为不同的基础分子,例如高果糖的玉米生产糖浆和玉米淀粉发酵生产燃料乙醇。1996年美国用211亿磅(1磅=0.4536公斤,下同)玉米采用新型酶发酵方法生产9亿加仑(1加仑=4.546l,下同)乙醇,从而加工为90亿加仑混合汽油。从许多实例看,植物基原料有一定实用性,虽还未生产像药物那样的高度专业化的分子,但却包括了大量生产的中间体及产品。

2、供应及质量

植物系统地区分布广,由于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供应和质量的差异。森林和农业系统的发展已经缩小了天然野生植物的供应差异。

生物质的总产量虽然很大,但是由于没有经济的转化技术而使其应用受限制。一些新进展如快速裂解提供了从中获得低分子量产品的机会,如果能在分离技术上进一步创新,就可以推动此应用。生物质资源可以来自快速增长木材、田边作物以及其他专门培植的植物物种。另一潜在的生物质资源是当前为食用和饲料种植的农作物,如玉米、黄豆、小麦和高梁等。一般情况下这些作物只应用其产量的一半。此4种作物估计每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下同)约有2600磅(以干物质计,下同)遗留在田地中,总计约有5200亿磅。一部分留在耕地以改良土壤结构,但大部分运出去,作为原料应用。因此要求有适当的、成本低的储运系统和加工技术。

供应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对原始生产的管理。当前,树木可作木材和纸浆,种植农作物只是为食品、饲料和纤维加工,没有在综合利用上进行优化。对植物/农作物投入的成本评价基础是未经优化的植物生产系统,因此经济性不佳。一些边际土地的利用可以扩大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原料基地。但是从经济上比较,其很难达到经济可行目标。在估算其经济回报时,要考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费用。要增加可再生资源来源,除了要提高边际土地利用率外,主要应是如何对良田建立优化种植生产系统。

当前低投入、低产出的植物生产对农民难以盈利,并不利于农村发展,也不能为加工业提供低价原料。但是在产出方面,数量和质量相差甚大,从此系统得到的产品必然价格较高,严重地限制了经济上的可行性。而且,由于低产出生产就需要更多的土地,其对环境的单位影响常常大于更为强化、密集的系统。因此要优化生产系统,同时改善边际土地的利用。此外利用生产率高的土地作为植物/农作物可再生资源的原料基地,这也有利于解决数量和质量上的波动变化。

农村根据市场需求规划种植计划,如根据乙醇市场还是植物油供需情况,做出种玉米还是种黄豆的选择,其次则要进行第2轮对品种的选择,作乙醇则要种高淀粉含量的玉米品种,如要种饲料,则种含高油量玉米更佳。这些选择都对产出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面对“设想”需要扩大食品或饲料、饲料或原料、油料或淀粉、纤维或糖、药品或聚合物等等选择范围。要根据供应或需求来决策,就需要进一步仔细研究有关课题。

3、植物/农作物基原料成本

利用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成本问题,它与烃类相比是不经济的。工业生产要求大量的便宜原料。植物原料价格便宜,如果能开发适当的系统将极具竞争能力。利用植物/农作物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成本比较,详见表3。

表3、植物/农作物基化学品生产成本类别生产量万吨通常方法美元/1b植物衍生美元/1b植物衍生占总产量%

糠醛300.750.7897.0

粘合剂5001.651.4040.0

脂肪酸2500.460.3340.0

表面活性剂3500.450.4535.0

醋酸2300.330.3517.5

增塑剂801.502.5015.0

炭黑1500.500.4512.0

洗涤剂12601.101.7511.0

颜料15502.005.806.0

染料45012.0021.006.0

墙涂料7800.501.203.5

油墨3502.002.503.5

专用涂料2400.801.752.0

塑料30000.502.001.8

实际上,在制造业中选用不同的化学加工工艺对其成本影响很大。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不是一种替代性资源,而是为工业原料提供的补充资源。成本问题并非只限于原料,而且与加工过程有关,因此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化学和生物加工工艺,才能扩大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应用范围,使之成为经济可行系统。

二、前景

由于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的来源不同,每种来源的原料又可以利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构成了一种多维的发展前景。本“设想”运用矩阵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不同投人的植物原料,可以运用不同的加工系统,并取得各种不同的开发效果。

1、废料和副产物利用

从当前看,利用机会多,但需要有新的加工技术才能使其成为更重要的资源。

(1)现代化学

森林工业已经将副产物利用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行业,如纸浆副产液转化为磺酸木质素表面活性剂ch3soch3以及用树皮制丹宁。农作物的磨榨工业开发了许多应用副产物进行加工的工艺,如从燕麦制糠醒、淀粉粘合剂、专用棉籽油、从湿磨料生产拧蒙酸盐和氨基酸等。但是,许多食品加工业,如蔬菜和水果却没有开发相应的副产利用加工工艺,经常将副产淀粉和糖排放入周围环境。副产物的利用具有许多发展机遇,提取及销售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是降低主产物成本的手段,而且从战略上看是扩大利用植物基资源。

(2)改进化学

木本植物和有些农作物加工中有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和一些碳水化合物,如烃类工业一样,可以将复杂分子转变为较小分子技术。便宜的植物衍生发酵制糖的开发已在进行。用金属有机物化学将碳水化合物转变为增值化学品是扩大利用植物基原料的又一技术途径。改进化学方法具有潜力,可以使植物衍生的废料加工利用提高经济回报率。

(3)生物加工

在比较复杂的料浆中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某种分子,再将其分离出来成为需要的产物。生物转化是应用微生物、细胞或不含细胞的酶系统的一步法工艺,它提供了改进废物料和副产物利用机会,随着分离技术的提高,生物加工工艺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4)新分子

在此方面似乎不太重要,从废料中生产新分子不是一条最佳途径。

2、现有农作物

从近期看扩大应用具有最佳机会。

(1)现代化学

从化学工业整体看,并没有|认为植物衍生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石油化工利用烃类而不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生物基分子。

(2)改进化学

如果植物衍生原料是结构型的生物质,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等成分,其具有一定优势。一些新技术,如综合燃烧或金属有机化学等都能提供更好地利用此类资源的机会。除林产资源外,约有5200亿磅的生物质资源目前尚未加以利用。改变加工工艺路线可以提高利用现有资源的效益。新的工艺开发可以提供利用糖和淀粉的机会。植物淀粉有不同来源,如水稻、土豆、玉米和小麦,它们的性质、用途都不同,因此需要改进其化学方法,发挥其潜能。新化学工艺与生物加工及先进的分离技术综合起来可产生很大效益。

(3)生物加工工艺

植物作为生物加工原料量大而多样,从结构型生物质到一些专门的植物组分,在生物加工方面潜在优势很大:用酶转换玉米衍生的葡萄糖生产高果糖的玉米糖浆。最近从玉米葡萄糖经过发酵制琥珀酸也取得成功。琥珀酸盐可以用作制一些化学产品如丁二醇、四氢呋喃,这些中间体又可进一步加工制成许多种产品。当前,用10亿磅这种原料可得到价值13亿美元产品,现在正在中试。多种学科进行合作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是短期内取得成效的一种良好运行模式。

(4)新分子

植物原料的投入固定,利用基因改性所用微生物或是专用酶,可产生新分子。此工作目前只在很小的市场中进行。当市场对具有特殊性能的新产品需求增加,投入产出可能会促使其发展,技术和经济的综合研究要沿着产品开发链进行,从界定所需要的产品——需要的特性——分子结构——中间体——酶技术——蛋白质/基因工程——投入植物的最佳原料——生产优化等。

3、新鲜农作物

此项作为中期发展机遇。

(l)现代化学

因为化学工业一般不认为农作物的利用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新鲜农作物并无吸引力。过去曾认为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实际上的技术限制否定了其经济性。

(2)改进化学

从投入产出看,存在类似问题,如果改进的化学工艺需要专门的农作物,-新鲜农作物可能会有优势。另一优势是在物流方面。按照改进工艺实施和运作规模,所需原料只能就近供应新鲜农作物。因此改进工艺应当与供应系统平行进行才能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植物作为原料补充资源时,困难在于许多烃类加工装置不位于农作物和森林种植地区,而植物基原料运输费用很高。

(3)生物加工工艺

与改性化学类似,区别在于如何将原料加工成中间体和最终产品。在技术上要考虑农作物品种的适用性,一种生物工艺可以对多种品种进行加工。优化工艺是影响运作经济很重要的因素。

4、改性基因类植物

这是中长期发展机遇,其可提供的成效目前尚难以想像,今后是否出现碳水化合物经济,或是其他经济,这要看建立在生物工程基础上的新工业平台所能发挥的作用。

(1)现代化学

基因改性植物基原料可能成为现有的烃类加工系统原料。但是,改性植物分子在烃类系统中降解所花代价太高。因此投入技术要能跨越加工技术,或者是较复杂的分子能直接得到并进入制造链,再有是新工艺路线能高效地应用此改性原料。当然这些变革都要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来评价其效益。

(2)改性化学

对优化植物/农作物基原料投入和加工有好处,应当进行此方面研究。至于何时见效则要根据基因技术进展及其达到工业化时间来确定。

(3)生物加工工艺

微生物或酶进行基因改变达到强化工艺过程目的。生物工程具有长期潜力,在原料投入和生物技术本身之间创优,有时所需要的可作基础原料的分子可以部分在植物原料内进行合成,用生物转化或高度专门化的生物/化学工艺进行分离。为了继续应用化石燃料生产专门产品,需要进行研究开发,使有限资源能取得最大的价值。

(4)新分子

过去20年中,塑料已成为最大的工业部门,在日常生活中代替了玻璃、陶瓷、木材和金属。市场将会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发生变化。材料科学将继续发展,市场销售者将继续设计新的消费品,塑料的未来变化难以预料。能作为新工业发展平台基础的新分子将会很多,物理与化学科学与生物工程材料结合将产生新的领域。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将是未来的主要资源。新陈代谢工程是将丰富资源制造成所需基础原料的渠道,支持社会基础设施。开发和拓宽其可能性,需要先进的技术,这将是未来新领域。

生物技术的潜在影响及实施“设想”的工作途径

生物技术的潜在影响

对一个新的技术领域进行评价,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近来变化的速度和引入的速度、量度及其带来利益的水平及公共公司投资、评价专利活动和有关协会的活动、观察开发进程、审视所取得的成功进展。

90年代初期,许多人对生物技术将对农作物带来很大变化是持怀疑态度的。到1996年,转基因作物在产业化方面取得成功,明确地澄清了这个问题。这些早期的成效是关于新的作物保护途径,对保护植物生产免受病虫害起了重要作用,对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如何改进植物组分也很重要。

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转基因大田试验记录由美国动物和植物健康监测服务中心保存。从记录中可以看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转基因改变植物组分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试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些主要的公司如杜邦、孟山都和pioneerhi-bred等都在进行。

为了改变植物组分以提高营养价值,改善加工性能,或是为了某些工业和制药的应用,一些转基因改性品种已经进行了评价,包括碳水化合物的变革、油和脂肪酸改性、提高氨基酸水平、蛋白质形态操作(typemonipulation)、纤维特性改性、产生抗体、工业酶生产、二级化合物操作(甾醇,earotenoids等)、新型聚合物生产。

转基因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为植物基材料扩大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其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分子基础原料和更为复杂的分子原料。用植物基原料主产聚合物,制造塑料就是一个成功事例。从a1-coligenenentrophus细菌的3种基因已经能转入植物的1ipid合成中,可以得到polyhydroxybutyrate(聚羟基丁酸酯),浓度可达14%。这种生物可降解的热塑性塑料正在进一步开发,使之可以从黄豆、棉花和油菜籽制备。

在过去50年内,通常用的植物培植产率已经提高了3倍,根据农作物满足食物、饲料和纤维不同用途,选择不同的方法得到具有不同特性的产物。高级植物种植要用基因图谱和转基因技术,进一步提高食物和饲料生产需要供应的植物基原料。

生物技术对植物基原料已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但是,用生物技术来改变植物,使之适合烃类经济需要,并不是一条最佳途径。这就需要进一步弄清什么是工业链需要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能在未来转基因植物基可再生资源中具有最大的优势。

实施“设想”的工作途径

要成功实施美国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设想(以下简称“设想”)中所提出的大纲,需要将研究、开发、工业过程工程以及对未来的市场了解等项工作有效地集成起来。适应“设想”的多学科计划以及各个项目的协作都要求有一共同的目标,向前沿技术迈进。应用改进的化学工艺加工现有的农作物,包括集成运用生物工艺,可以纳入短期计划之内,从当前到今后10年可以着手实施。这是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另一个热点是观念上的飞跃,超越当前的烃类化学,结合基因改性植物,运用新的工艺,这可以纳人中长期计划中,在10到2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实施并产生影响。上述两个热点都是当前在研究中进行投资,在不同期限内可以取得回报。

如果在这些领域内取得成功,在工业应用上就可以有了一个可行的坚实科学基础。新鲜作物应用开发将被看作是一个降低这些系统成本的一种机制,或是改善供应状况(数量和质量),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当审视植物基可再生资源的前景时,可以看到供应链本身包含着许多重大课题。不同物种发展有各自的地理优势,可以形成专门原料的加工中心,包括进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对转基因作物的鉴别保护机制仍在变化,植物基可再生资源上的这些系统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设想”并非要给各种问题以答案,而是指出未来潜在的可能,在各方面采取一定的步骤就可以使其实现。下一阶段就要进行各方的协调工作,使多方面的投资者能有一个投入的基础,针对“设想”提出的目标进行开发工作。该规划要订出各项目计划,通过研究和开发来支持“设想”中提出的方向性指标。各计划项目要符合下列一个或几个方面的要求。

优化生物质和农作物基原料生产,达到计划应用要求状况。

为植物基原料的供应链提出装置、地点、贮运和分销措施,包括加强农村经济的机制。

加速发展基于改性化学和生物工艺的新工艺,同时考虑利用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原料。

对多类投资者支持的项目,对上述三个方面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将产生影响的项目,或是多学科项目等将给以优先和优惠待遇。投资项目选择标准应考虑时间要求和潜在影响的大小来确定。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对工业基础原产的需求增长是一个战略性措施,也是使美国在21世纪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性选择。开发基础资源具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好处。机遇是明确的,考虑未来的设想是需要的,要联合投资者对新途径进行投资,才能创造一个安全的未来。

“设想”文本中不止一处引用达尔文的名言“能够幸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能适应变化的”。

2020年可再生资源应用将增加五倍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实施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是《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以下简称“设想”)的补充,提出的目的是:支持“设想”方向,确定发展中的主要障碍和问题,确定优先的研究领域。

要达到上述目的需要进行协调观念开发,收集专家证明,组织多学科研讨会、听证会,优势排队试验和团队行动计划等多项工作。在“技术指南”编制过程中吸收了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参加研讨的共有66名有关部门不同行业的专家。专家们就全球性问题提出“设想”,针对“设想”结合现实状况提出存在的主要障碍与问题,再确定研究与开发领域,从而找出优先研究开发的课题。这些课题所属领域都是能为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起最大杠杆作用的研究领域。通过参加“技术指南”研究和编制的专家的专业情况反映出在化工制造中应用生物基原料需要涉及多门学科。但是有3个产业是中心,即化学、生物和农业,每个产业都涉及几门不同的学科,如农业,林业和石油化学。

1、农业和林业

农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谷物生产、林地和牧场等。这些土地上生产的农产品和林产品一起构成生物基材料,它们通过太阳能,大气中的co2和土壤中养分进行原始生产而成为可再生资源。美国拥有大量优良土地,丰富的自然水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基础,通过资源保护和利用,每年可产生可再生资源的巨大财富。林业:在美国有超过6.5亿英亩(1英亩=4046.24平方米)的森林,从业人口140万,每年生产价值2000亿美元产品。过去10年内,纸张部门的增长比木材业快。木材和纸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率高,每年有约4000万t纸再生利用。美国的林业已经制定出2020年发展设想以及相应的研究计划。该设想呼吁进行研究,用先进的生物和遥感技术以及树木生理学和土壤科学等理论。

农业和林业通过应用基因学技术和转基因植物等新手段将会出现大的跃进。在不久的将来,可生产出大数量和高质量的作物。除了饲料和食品,还可以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而且还可以引入某些酶标记基因,可能会在植物体内制造完全新型的聚合物,并可大量生产,成为经济的消费用品。

美国将技术进展应用于植物和农作物的调整,使其在农业、林业和制造业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地位起着主要作用。国家的未来明显地要依靠近期开发可再生资源基础的研究来支持。

2、石油化工业

化学、工程学、物理学和地理学等几门学科在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是50年前难以想像的。石油化学工业成功地创造了众多产品,从高性能的喷气发动机燃料到基础化学品以及许多聚合物,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聚偏氯乙烯和聚碳酸酯等。

石油化学工业:是资本密集型工业,已经建立了可观的基础设施来处理和加工化石燃料。美国每天要用1390万桶烃类原料,多数是作为燃料型产品,用于化工及其他工业基础原料生产,每天约为260万桶油短类原料。

近年来,工业化学品和塑料生产都有巨大的增长。塑料工业从业人员120万人,有20000套生产加工装置,过去在研究开发上花费以10亿美元数计的投资,才获得了今日成就。如果塑料制品的原料没有可再生资源,迟早有一天会变得十分昂贵。一方面,是否还有上万亿桶的石油开采量,原油价格能否在每桶10美元以内。世界原油生产已经变化迅速,而且有许多不定因素。另一方面,化石燃料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重要的是考虑当供应呈峰值时未来价格的敏感度,而不是去争论何时是油将用尽的理论时间。最近由于几处新资源的发现及应用,在20年内原油产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必须注意美国一直是原油进口国,50%原油靠进口。如果原油进口一旦停止,北美可采用的化石燃料资源储量按目前消费水平只能维持约14年。如果保持目前进口水平而不增加,也只能使用28年。当然,将会有新的改进的抽提技术,例如水平钻探和核磁共振钻孔等,但是要在近年取得成效,希望是不大的。

用可再生资源补充石油化学品,要从现在开始,由少量到大量逐步进行,有关研究工作要立即开始。不考虑化石原料供应衰退时间表的争论,由于人口增长以及一些新兴国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将继续增长。在可再生资源取代化石燃料之前,它将作为一种补充资源。因此,无论如何在美国开发可再生资源作为工业原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设想”中提出的指标是“2020年基础化学品至少有10%来自植物衍生可再生资源,随着发展观念到位,2050年要提高到50%”。要注意无论是美国还是全世界总消费量的增加是很快的,因为即使2020年的10%目标是按当时的生产总量计算,也比当前消费水平要提高4—5倍,绝对的增加更大。如果2020年消费水平本身提高1倍,可再生资源的绝对指标也要翻番。

换言之,不能期望可再生资源在不变的需求环境下能完全取代烃类资源,而只有当消费产品需求增加,可再生资源可以能满足此增加需求中的一部分。在2040年时间框架中,指标可以是:可再生资源应用使化石燃料能稳定地维持现在的消费水平。按此指标可以形成以下的观念:

由于不是一个竞争替代战略,可再生资源并不与非再生资源直接竞争。

需要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两种资源来满足未来20年的需要。30年以后,可能要更多依靠可再生资源,因为那时的化石燃料将会很贵而且有限。满足近期指标的支持和研究完全与长期目标保持一致,这些方向性指标,非常清楚地表明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从现在就采取行动,应当开始建立通向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道路。除了建立可操作的可再生资源基础指标外,其他一些相关的指标也是很重要的,包括:

建立系统,通过加强经济可靠性的基础设施支持,将供应、制造和分销等活动集成起来。

通过功能基因学来提高对植物新陈代谢的理解,优化对专门的增值加工工艺的设计和应用,除应用现有的组分外,要开拓新型聚合物生产和应用。要保证开发的新工艺过程的效率高于95%,同时应用伴生工艺,应用所有副产物,消除废料,保证新的平台能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坚持目标方向对确定目标与研究指标要反复交叉检验,使其能坚持可再生燃料/能源需要的目标。

在生产和分销中要开发保持稳定供应的途径,在年生产一定范围基础上控制一些因素,如价格、数量、性能、地区分布、质量等。同时要制定提出这些因素的标准。

建立进一步合作伙伴关系,改进综合集成,通过加强农村发展来支持取得成功。

“设想”的目标要实现,主要要使本“技术指南”中所列出的目的大纲都能达到。基因改性植物生产专门的代谢产品和开发补充性的化学改性产品取得成效就可以达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应用增加5倍的目标。这些进展也将为2020年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可再生资源应用技术和市场的障碍及问题

将可再生资源制成消费产品的整个系统中有许多障碍和问题,其中关键和问题是:

植物科学方面:基因学、酶、新陈代谢和组分。

生产方面:单位成本、收率、持续性、基础设计、植物设计。

加工方面:经济学、分离、转化、生物催化、基础设施。

应用方面(由技术和材料驱动的问题):经济学、功能性、性能、新用途。

应用方面(由市场和需求驱动的问题):价格性能比、性能、知觉、市场开发。

现将上述关键和问题择要分别介绍于下。

一、关于应用方面(材料驱动问题)

1、经济学

单位成本是当前植物衍生材料使用的主要障碍,也是经常引起争论的一个问题,问题的核心是竞争性成本状态。在多数情况下,应用植物基原料的成本都比较高,难以与以烃类原料为基础的加工工艺竞争。但是,成本竞争情况有几个非常复杂的因素互相影响,诸如产品价值、材料成本、产量、需要加工程度以及所用基础原料的性能等。因此如果未来的战略只考虑降低本是不会成功的。最重要的经济推动因素不是成本本身,而是制得的产品和制造费用的差价(即增值)。

产品价格是诸多因素的函数,诸如产品利用、性能、消费者喜好和需求等,而制造成本则受原材料价格、供应的持续性、加工、废料处理费用和投资等诸因素影响,要符合当前的具有竞争性的通用化学品工业的低成本需要。但是,从长远考虑,只进行成本比较是有问题的,因为未来的化石燃料的成本是难以预测的。

在当前情况下,用烃类原料生产消费型产品的加工效率是很高的。但这并非是化石原料本身具备的特点。因为石油化工已经研究了100年,有了3代科学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才使之达到今日的水平。与之相比,植物基材料应用尚处于较低的水平,开拓植物基原料应用来适应已臻成熟的烃类加工需要并不是一条唯一的道路,目前应用数量还是很少的。另一条路线是通过弄清植物衍生材料性能进行技术开发,用基因改性植物,使之能提供含有需要功能的组分。

2、功能性

改变植物中的不同组分含量的目的是提高其功能性。在石油化工中先进行原料裂解降级成为简单的分子,随后用它们再行合成为较复杂的分子和聚合物。植物中已经含有不同形态的聚合物,可以在许多产品中应用。但是,在现在加工系统中尚无大量应用。用量有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由于缺乏对其功能性的理解,而只注意其成本。最近,已经由植物衍生的蛋白质聚合物研制出塑料薄膜的试验产品,显示出其应用的潜力。而且,植物拥有立体化学结构,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手性分子,如糖类、维生素、氨基酸等。从总体看,目前对植物基础原料的反应性和功能性尚不够了解,因此限制了新应用思路的产生。

二、关于应用方面(需求驱动问题)

1、市场开发的费用

植物衍生材料应用的一个关键是市场开发费用高。正如许多新产品市场一样,新产品的研究往往是由小公司开始的,它们投资不足,缺乏继续发展的资源,常常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工业化的成功率低,由于没有一定的供应量而常使产品衰落。因此,需要大力改进产品开发和支持机制,而且要进行与产品相关的市场开发,这是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主要工作。目前市场上应用的标准都是基于石化产品,没有适应生物基产品的标准,这也是要成功地与石化产品竞争的另一障碍。

2、认识问题

植物衍生材料常给人以较低级的印象,这可能是由于当前处于“石化时代”之故。对某些制造厂商来说,它的性能较差,主要是因为未得优化。虽然公众环境意识增强,但是对植物基产品需求尚不足以创造市场来拉动技术开发。因此,当前可再生资源的进展主要是基于技术推动的结果,只有增加市场拉动才能有力吸引公司更多投资。没有要变革的冲击,就不会有更多的变革。因此,如果没有各种经济倾斜途径,现状是难以改变的。

三、加工问题

1、基础设施中分销问题

多年来石油化学工业已经建立了加工和分销烃类基础产品的有效基础设施。由于依赖进口原油,美国的多数基础设施是建设在海岸线上。因此,许多现有的加工装置并不适合大量植物基材料的收集。植物原料都是在木材加工厂、榨油厂和玉米湿法加工厂进行加工,它们最好接近于供应地。要应用大量植物原料就需要进一步将供应和加工制造集成起来。应当开拓确立农村发展优势和重点的战略和措施,更好地鼓励多用可再生资源。

2、分离技术

应用植物于工业用途的一个关键是缺少植物组分的分离技术。树木具有非常复杂的成分如木质纤维素。此成分强度高,但要将它分离为有用的分子组分则很困难。多数农作物收获品是种子,它们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分和数万种其他组分。通常对许多谷物发芽和生长都能进行良好的安排,而对其作为原料进行分别管理则很困难。一些除去原始粗组分的工艺,如榨油和提取糖分等已经开发,但如何将专门形态的蛋白质和纯的含碳组分分离则仍是困难。在植物基原料加工中常遇到非常稀的水溶液物料,处理费用很高而且技术困难,这是应当要解决的问题。将反应与分离集成起来的加工系统(如催化蒸馏)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但是此类系统目前应用有限。而且还未被开发作为植物基原料方面的应用。通过引入某些基因而使植物增加新的组分,就更需要应用先进的分离技术来回收有意义的新组分。例如生物聚合物开发中目前就因缺少高效纯净的经济上可行的分馏工艺技术而受到限制。植物的组分如不能有效地分离出来,就不可能控制最终产品的特性和质量。

3、转换技术

要利用植物中各种组分的另一问题是将这些非均相的混杂原料转换成较为简单的分子,这才可以进行进一步反应。在植物基原料中,加工工艺需要有高性能的多功能生物催化剂或是非均相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具有多种功能并可以进行回收。

知识不足是另一关键,目前人们尚缺乏关于植物组分的自然差别和来自不同作物的同样组分的特性等方面知识。这些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就构成难以鉴别植物的差异性,缺少鉴别的手段,因此也就难以考虑作为原料的应用。发酵是用来将某些农作物转化为各种产品的工艺,转化是非均相的。所用的转化方式,副产利用和分离等方面仍有许多有待改进之处。一般地说,植物系统的复杂化学问题使新型或改进植物基加工工艺的设计较为困难。烃类化学制造中有丰富的氧化化学知识,还原化学方面较少,这些都是植物系统加工所需要的。目前特别缺少关于还原生物催化剂共生因子系统方面的实践知识。

植物原料加工工艺开发的另一个大的障碍是当前缺乏有关的教育培训。目前化学工程课程中只有少数涉及生物化学课题,多数毕业生成为化学工程师只拥有非常基础的生物工艺知识和有限的重要生物分离的知识。多年来,工艺化学家和工程师的培训重点都是烃类化学,考虑植物基可再生资源加工需要很少。

四、生产方面

1、收率、持续性和基础设施

因为目前尚未利用大量植物基原料,除木材和造纸外,只是关注未来的供应分销而不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对实现可再生资源的目标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供应的持续性方面,数量和质量都是未知数。如果植物基原料能加工成简单的碳分子,其持续性问题就不成关键。但是如果要设计应用其中某种特殊组分(如聚合物),或是要直接抽取其中某种专门组分,原料的质量和数量的稳定性就非常重要。

在一些情况下,供应持续性中的不确定因素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的内容。未来的石油化工供应问题和可再生资源供应问题都有风险。对石油化工来说,未来的供应不桷定因素可能因世界上一些区域的政治变化而增加。而对植物基原料来说,气候可能成为不确定的地区因素。如果某些专门植物不能大量生产可能导致贸易上的不确定因素,这些问题不需要采取断然措施,但是需要重视通过改变基础设施来保证经济可靠性。另一个冲击供应持续性的不确定因素是未来的农作物用途是作为食物还是作为工业原料。一方面是根据供应短缺理论,认为农业难以供应飞跃增长的人口和消费品增长所需的原料。实际上,从需求角度看,食物和原料都在增长,即使不考虑可再生资源进行工业利用,食物本身也存在问题。解决食物问题的方案也可能就是解决工业原料问题的方案。因此,在供应方面必须应用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这样才能保持产率不断提高,使农业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植物设计、植物科学、基因学

转基因技术已经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要进一步充分利用尚有大量工作有待进行。存在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对植物本身内在新陈代谢过程还不够了解,不能按特殊聚合物和其他材料的需要进行设计。因此,对植物新陈代谢和碳流的知识匮乏是其发展中的限制因素。

近年来功能基因学的进展有望促进对材料合成设计的理解。但是这门科学目前刚开始,与类似的医学领域相比所取得的支持还是很有限的。基因转变中的另一成就是让更多的专用基因嵌入和对质体以及细胞核的常规转变。在植物变化、基因学和生物信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研究项目,但是将这些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于可再生资源的专门研究则很少。

要使科学知识不断深化,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除这些主要障碍,有些已被称为多学科的研究。但是,需要努力加强和协调才能促进现有的障碍及时地被克服。换言之,基因管理的研究必须紧密地与植物内含聚合物的功能性以及分离工程等研究相结合。

研究和开发的课题

《美国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的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列出为解决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障碍应当进行研究开发的课题。“技术指南”按4个主要方面的障碍依重要性大小列出研究开发课题,每个研究课题的影响都有其时间范围,其中近期表示0—3年、中期表示2010年、长期表示2020年,近期目标的达到可用以衡量面向2020年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设想的前进步伐。

一、植物科学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按重要性依次减小顺序排列,,下同)

(1)应用功能基因学了解植物新陈代谢和组成,至少要与1种主要农作物基因计划结合;

(2)开发能实时进行植物组分的定量分析工具;

(3)改进转基因方法,特别是对麦杆基因的专门嵌入,要在1998年基础上提高效益10倍;

(4)开发1—2种主要农作物的基因标记系列,使之有助于摆在有用的可再生组件含量;

(5)将80%现有的germplasmbase进行编目,有效利用各类淀粉、蛋白质和油分;

(6)找寻发展中的生物信息学利用途径,推动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7)弄清nuclear-plastid相互作用。

2、中期影响课题

(1)在新陈代谢过程和碳流中至少弄清50个限制速率的关键步骤;

(2)利用功能基因学弄清分子、细胞和整个植物的控制管理;

(3)为主要植物用于可再生资源的组分制定标准;

(4)在2种植物中,建立碳库并为细胞分割确定控制点;

(5)在plastid转变中高效率(大于90%)方法的建立;

(6)创建示范工厂,使主要组分利用率大于60%(如油料、淀粉)或是专门碳键(如c5)大于3o%;

(7)利用基因开关的方法;

(8)建立为植物可再生资源利用的生物信息学基础。

3、长期影响课题

(1)重新设计新陈代谢过程,提供有用的碳结构骨架;

(2)应用有针对性进化技术建立100个未来原料的品种库;

(3)设计新型分子或改性现有化合物,使之适应于功能需要;

(4)为提供工业用原料,创制2种新植物种类;

(5)利用简单的细胞组织进行成本和能源效率评价;

(6)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植物组分。

二、生产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

(1)提高亩产量10%~15%以降低原材料单位成本;

(2)改善农业管理,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虫害防治,

(3)确定至少10种影响原料组分和质量的因素;

(4)对至少10种具有潜力的系统和植物类型的亩产效率进行定标赶超(如主要农作物、林业和多年生种类等);

(5)调节气候条件对生产的影响;

(6)每年对2种农作物的潜力进行评价或用其他方法评价亩产量;

(7)提高当前农业加工中废料利用率5倍;

(8)在单位投入基础上提高贫瘠土地产量2倍。

2、中期影响课题

(1)提高产量,使单位投入的碳产出为1998年基础上的2倍;

(2)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开发尽量减小土地、大气和水利用影响的系统方法;

(3)对收获产物和主要植物成分建立标准;

(4)专门设计收获装备,尽量增大碳的收获;

(5)开发新的利用方法,使现在遗留在土地上的农作物45%能得到利用,

(6)培育适应专门土地和土壤的农作物;

(7)建立农业信息学基础,重点是不同来源的可再生资源植物类型、生产价值、质量和单位成本。

3、长期影响课题

(l)在化石燃料排出废气中co2的固定;

(2)从现在植物/农作物生产中消除碳的废料;

(3)设计新的农作物/植物生长系统,优化原料回收率(大于95%可利用);

(4)对主要能源获取和固定,提高化合效率;

(5)对收获前期工作和部分就地加工的装置进行设计;

(6)对连续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和评价。

三、加工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

(1)改进分离技术,处理大于95%的非均—植物材料;

(2)改进单体基础原料变换的生物催化剂;

(3)开发3种具有高选择性的快速反应强力催化剂;

(4)为将植物聚合物转换为有用的单体,找出新型和性能优良的酶(具有10倍活性)并进行评价;

(5)将微生物进行工程化,改善非均—植物的发酵;

(6)提高废物利用率2倍;

(7)开发高效的除水技术并对改进的非水溶剂反应系统进行评价;

(8)在植物材料中利用天然立体化学方法的评价。

2、中期影响课题

(1)应用5种以上高级分离系统(如自行清净膜、离子交换、精馏等);

(2)为经济捕集植物单体和聚合物开发改进的分离——纯化技术;

(3)为2种以上植物类型建立经济共生系统;

(4)通过分子进化技术设计并创制50种新型酶;

(5)开发100种以上具有性能成本特性的新型酶库;

(6)研究反应性分级系统;

(7)对微生物、酶和化学品库的性能建立信息学基础,用于特殊的转化。

3、长期影响课题

(1)实现原料加工中无废料的多种产出的连续工艺;

(2)为改性植物和组分设计新设备;

(3)为3种以上新产品(如将工程化酶转入植物并在收获中得到活化)设计新机制;

(4)固态酶转化;

(5)设计14种化学与生物结合型反应器;

(6)评价植物组分在分离前相内的作用。

四、应用和基础设施研究方面

1、近期影响课题

(3)探求3种在现有加工装置(如玉米湿法加工厂、纸浆厂)上扩大应用植物原料的机遇;

(4)分析测量系统,对90%以上的主要植物组分进行定量;

(5)实时评价单位性能成本和增值成本的方法;

(6)评价运输系统及成本;

(7)计算出100%年加工贮存量和投人产出的需求量;

(8)创建基础设施,扩大利用农业废料。

2、中期影响课匾

(1)深入掌握植物中10种以上组分和碳键新陈代谢体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知识;

(2)开发对高质量原材料的100%鉴别保护系统;

(3)为价值驱动的生产和定货实现营销系统;

(4)对在同一地点的多目的利用区的协同作用进行评价;

(5)对原材料组分和加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实现实时定量分析手段(小于3分钟/试样);

(6)开发生产预测手段,准确性大于95%;

(7)在一组植物原料性能基础上建立信息学基础,如单位成本、性能、功能性、最佳来源、应用范围等。

3、长期影响课题

(1)所需功能进行分子结构设计制备植物化合物至少10种;

(2)在植物生产区内开发至少5个制造利用中心;

(3)开发3种以上有新功能的新材料;

(4)提出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所需的教育培训需求;

(5)在植物组分功能间协同作用的利用;

(6)设计最终产品的贮存和运输,使之到达销售中心和出口;

(7)为供需关系的控制创建减轻超过90%风险的战略。

当前,美国有一些项目已在进行,可视为工业原料中应用可再生资源的先驱,也可视为本“技术指南”中研究项目的示范事例。其一是在转基因植物开发中的聚羟基丁酸酯(pib)。phb可在植物中生成,作为制造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用适当的细菌基因进行转化并弄清植物内在的新陈代谢路径,从而构成制备方法。现在正在进行分离、生产标准等项工作。

其二是用玉米淀粉作原料,通过酶反应制备聚乳酸(pla)。cargi11-dow合资企业已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制造装置进行工业开发。pla是一种生物裂解聚合物,原料是由玉米湿法加工工艺制备的葡萄糖,其中发酵过程和酶的活性是重要因素。最终的pla树脂可视用户制膜、纤维、碳制品和涂层的需要分别制出不同规格品种。pla具有聚苯乙烯、聚烯烃和纤维素的功能性。

协同与合作是取得成功的途径

未来利用可再生资源需要采取一条多学科和跨行业途径。在许多领域内的研究成就都提供了发展机遇,如生物聚合物、立体结构型分子、新型酶、新材料和转基因设计等。但是每个方面内的任何进展如果只当作孤立的技术领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有力的相关研究计划,采取平行的和协调的方式进行工作,才能取得成果。

要取得有效益的进展必须采取多学科的途径,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任何一个组织都难以具备有如此深度和广度的技术能力。因此,对研究提供的支持应当是多方面的,而且要在跨行业的系统中进行。

“植物/农作物基可再生资源2020年设想”(以下简称“设想”)中提出的要求需将重点瞄准有限的热点目标同步取得进展。对于研究工作则需要有准确的时间表和系统中各方面的广泛交流,所有这些都要走相互协同的道路。例如,一位科学家可能发现一种新型聚合物,具有可以作为高级生物降解塑料的功能,但是,此研究成果的价值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限制:发现适当的基因、新陈代谢过程可靠性、:最佳作物类型是否能有足够的产率和可承受的成本、各种聚合物组分分离可能和利用此材料制造新产品的方法等。所有这些因素都需通过研究和开发才能取得相应的进展。进行这些研究开发要采取最佳途径保证研究成果关键的目标互相协调、平行地进行,此途径要鼓励私营部门的参与。

当前,植物和农作物作为生物质和原料已被应用,诸如淀粉、蛋白质、脂肪酸和异戊二烯化合物。林业主要是为纸浆和造纸提供原料。黄豆则是用于油墨和涂料。玉米通过湿法加工发酵工艺已经进入几个工业部门,但是各种用量都很少。由于基因工程可以通过新陈代谢操作使植物或农作物生成有功能需要的材料,从而显示出新的发展机遇。

“技术指南”已经突出了未来取得进展的途径,而且确定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目标。成功地达到这些目标就可实现“设想”中确定的到2020年可再生资源利用增加5倍的目的,同时也为2020年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按“技术指南”目标提出课题是人们用所有的天然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品和能源的需要。当前进行研究将为今后的产品选择提供机会。可再生资源需要将注意焦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方向、最佳科学思维的应用、最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最高级智能水平的继续研究等。本“技术指南”已经提出了需求和研究开发课题,其目的就是为美国开拓实施一条成功的可再生资源战略。而且也选出了需要优先支持的领域,它们都是从几个已经确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开发需求中选择出来的,而且考虑了在高级可再生资源的关键部门有最大的投资回报。

未来世界许多方面都会延续但将发生变化。幸运的是我们已看见其需求并具有科学智慧适应变化的发展。美国要保持领先地位就要继续采取迅速的行动来满足扩大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不断的科学突破和技术进步(正如“技术指南”文件中所列出的项目和课题)才能满足资源利用的挑战。这些挑战正在我们面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为满足人们对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技术指南”中从两个方面表明多学科和跨部门的研究开发对实现“设想”的重要性:

一是植物的投人,同时要考虑废料和副产物利用、改性基因学的应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