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28: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师激励是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学提出从物本主义向人本思想的价值观转向,反映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导力量。然而,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高水平教师缺乏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这就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调动现有教师的内在动力因素,从内部挖掘潜力,这就是教师激励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也有利于吸引校外更多的优秀教师;在使教师安心和积极工作的同时,使教师认同学校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宿感。
激励机制是指一个组织为了组织的目标所采取的员工激励体系和制度。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一个心理需求被激发的过程,即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动机,使之产生指向需要目标的动力的心理过程;经济学意义的激励承认人的不同需要,只是认为人的需要更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需要,足够的经济利益可以替代其他需要①。在这个概念下,个人的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利益,也取决于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即人会在一定的行为成本――收益结构下选择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行动。要使人的行为发生有利于组织的转变,就必须在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方面进行诱导。而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是制度规定的。因此,激励机制重在制度建设,以制度来改造人的行为。
一、教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建立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机制,就是指学校为实现其目标而根据教师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的一致。激励机制的实质是谋求教师管理制度化和人性化的平衡统一。
1.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是激励机制的立足点。教师激励机制,应当按照教师的行为周期特征,充分考虑到教师个人需要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并努力加以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和效果。
2.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激励机制的目的。当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发生冲突时,就需要激励。因此,激励旨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达到教师利益和学校利益的一致,以提高教师的满意感,从而引导教师为学校目标而努力工作。
3.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有效的激励要靠制度安排来保证。行为规范是将教师的个性因素(如性格、能力、修养)与学校目标相联系,规定了教师以一定的行为方式达到一定的目标;分配制度是将激励因素与学校目标相联系,即达到既定目标就会得到相应的酬劳。
二、教师激励的原则
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②,影响人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外部因素),一是激励因素(内部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而不能起到激励作用。激励因素对人的行为动机有很大的作用,能直接激发人的积极性。高校教师是高知识人群,更注重得到尊重、成就感等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因此,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应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多地给予精神激励。
2.公平原则。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③,不公平会使人产生紧张和不安,这种心理状态对人的行为动机有很大影响。因此,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应在给予分配和奖励过程中尽可能保证公平性,以此来消除教师因为感觉不公平而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
3.适度原则。激励中应把握好教师需要的尺度,不能脱离实际,要使需要满足和工作水平相适应,分配奖励和劳动成果相适应。激励太多,不加努力就能获得,产生不了内动力;激励太少,努力无望自然难以有积极性。适度的激励,既能使教师保持现有的工作热情,又能使教师对未来充满期待而产生动力。另外,激励的频率也应适度。
4.激励时机要适宜。激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的效果。把握激励的时机就是要在一个合意行为发生后应即刻予以强化。“合意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时间越短,激励效果越明显。
三、教师激励的方法
对于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激励问题,根据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式④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教师个人是否努力工作以及努力程度取决于报酬的价值(激励价值),同时受到教师对所作出的努力取得报酬的概率(期望值)的影响。报酬的价值,指的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及其努力所获得的报酬价值的看重程度。期望值是指教师期望在努力工作后获得报酬的可能性。(2)教师业绩取决于其个人能力和素质以及工作努力的程度,还在于教师对任务的了解程度,还受到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等等。(3)教师报酬包括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个方面,内在报酬是指满足教师自我实现需要或其他较高层次成长需要的报酬,外在报酬是指学校控制的用于满足其低层次需要的报酬。(4)教师对获得的报酬是否满意取决于其对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感。(5)反过来,教师对报酬的满意度又影响到以后的激励价值和期望值,从而进入新一轮循环,这种循环是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根据上面的分析,普通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实施有效的激励。
1.提高报酬的价值。报酬的价值越大,其引力就越大,对教师积极性的激发作用就越大。具体做法:(1)提高内在报酬的吸引力,如通过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等方式使教师得到认可;可以通过公开课机会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优秀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议等等。(2)适时调整教师的课酬标准,提高外在报酬的吸引力。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认可度尚不是很高,在他们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中,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样重要。现阶段,按照业绩考评结果调整教师课酬标准,积极开展教师评优活动,根据教师业绩考评结果进行必要的奖励,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刺激,同时在精神层面对教师尊重、欣赏、委以重任,则是满足教师需要的有效激励方法。
2.提高教师所作出努力获得报酬的概率。一方面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安心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进行进修或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专业理论素养和成人教育素养,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强化他们对学校办学理念和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3.提高教师的公平感。教师激励是否有效,取决于他们所得奖酬的绝对数量,同时还取决于他们所得报酬的相对数量(与别人所得报酬的相对性)――公平感。教师管理中应特别注意坚持公平原则:业绩考评标准和程序要科学合理,考评结果要公开,赏罚要分明,坚持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实现学校利益与教师利益的一致。
4.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对教师很好的激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发扬民主,体现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这种激励可以满足教师受尊重和受信任的心理需要。一方面,通过参与学校管理,可以增进教师对学校管理的了解,更主要的是以此强化教师对学校组织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产生满意感和归属感。目前,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有:(1)对于学校管理重要问题的决策,广泛征求教师意见;(2)吸收教师组成教学督导委员会,使其参与教学检查和监督工作;(3)委派专业能力强和有责任感的教师负责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4)建立定期教师座谈会制度,倾听教师的心声,同时强化组织归属感。
注释:
①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8-129.
②[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第九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472.
1.一头热。虽然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已取得共识,但现实工作中存在着“一头热”的倾向。表现在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没有得到高校的应有回应,或高校想予以呼应,但限于体制和机制因素又难以积极响应;另一方面高校认为重大的研究课题或重要的项目,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或根本没有纳入其视野。
2.跟不上。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转轨变型的新形势,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尤其是课程内容缺少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学用脱节的倾向性问题,表现在成人函授教材多半是全日制教材的原板或浓缩,课程内容往往变成了全日制学生课程的“压缩饼干”;培养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社会对紧缺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分类培养要求,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表现出滞后于社会需求的问题。
3.不灵活。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仅教学形式适应不了社会需求,管理体制、办学模式也不灵活,表现在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行政干预多、层层审批多,缺少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和学习者需要的灵活性,满足不了学习型社会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学习者个体参与的学历教育间课程不互认、学历不互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没有沟通和衔接的桥梁。
4.不鲜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资源多半依赖全日制教育教学资源,没有或很少有专任教师,这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上都没有或缺乏特色,甚至变成普通全日制教育教学的“山寨”,很少或根本没有形成具有成人特色的品牌课程和品牌培训项目,校与校之间培训层次不清楚、培训项目雷同、专业特色不鲜明、不时出现同行业内恶性竞争等问题。
5.功利性。表现在一是学校管理者的功利性,部分高校对成人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成人教育放在和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教育同等重要位置看待,缺乏成人教育的长远规划、近远期目标和战略发展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把成人教育当作学校创收的工具;成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太过浮躁,只重视招生规模的数量指标,办学规模求大不求强,乱设点、乱建站,做虚假招生宣传,以承诺少上课或不上课来迎合个别学习者的不当要求,部分学校的函授教学成了走过场,学员参加不参加学习没有严格要求,教师上课变成了划题和圈重点考试范围,表现出没有教育者人格和尊严的功利化倾向。二是社会和学习者的功利性,相当一部分企业和用人单位不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上,而是釆取短、平、快的短训形式,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员工实际技能而不是综合素养的提高上;从学习者个体来讲,一项调查表明,有66.3%的学习者为了拿文凭而参加函授学习,54.3%的学习者“愿意”花钱买个真文凭,由此不难看出,近一半以上的学习者有功利性学习动机。
6.合作少。成人高等教育本应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和通力合作的大教育,但由于受政策以及体制、机制的限制和制约,特別是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的成人教育存在着单打独斗、关门办学的现象,不仅缺乏校内间的院院合作,而且难以建立校与校、学校和政府、学校和企业间长期互利合作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各种培训资源开发建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门分割和垄断、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现象。
7.无评估。由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和学习者学习的特殊性,各省、地区存在的办学差异性,使成人高等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权威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机制,高校成人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个别学校甚至出现把关不严、滥发文凭的较混乱局面,造成社会上对成人教育文凭认同度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和办学声誉。
二、解决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瓶颈的对策
1.以改革促服务,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空间,建设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高校管理者要把成人高等教育当作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高校履行四大职能的重要途径,当作社会转轨变型、调结构、转方式、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当作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成人高等教育要明确发展定位,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既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又要服从服务于高校发展战略大局;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把职业当作事业做,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树立为终身学习者服务的理念,努力成为区域成人高等教育的举办者、区域终身学习平台的建造者、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组织者、区域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高校与社会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者、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力行者。要完善政策体系,创造发展好环境。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制度和政策体系是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努力突破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学校内部组织体制以及激励机制障碍,对外从法律上完善学校办学的自力,教学权还给教师,学习权还给学生,让成人教育面向社会、市场寻找生存空间;对内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集中力量进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改变校内自成壁垒、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混乱局面,努力创造事有人想、事有人干、想事、干事、成事的和谐发展环境,从制度上保障成人教育的质量、公平和效率。
2.以需求促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实现转型。以学习者为中心,就要把学习者的根本利益和需求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取向,从“教学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完成学历补偿式的我教你学的教育转变成你需要的就是我要服务的教育,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多高层次、多类型的教育服务;要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社会是开放的大系统,高校成人教育只有融入社会,才能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建立开放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实现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充分满足社会不同群体对成人教育的需求,解决政府和学校重点两层皮、“一头热”“跟不上”的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身办学实力、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根本所在。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对于以取得学历为目的的“文凭型”学习者,重点应放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综合专业素养提高上;对于以提高各种技能为目的的“能力型”学习者,重点应放在区分提升不同专业类型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上;对于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休闲型”学习者,重点应放在提高生活品位、综合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提高上;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3.以特色促服务,打造品牌教师、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增强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流特色人才,必须有品牌教师。成人高等教育要有生命力,必须在教师资源配置、教师聘用、考核、技能训练和综合业务发展上下功夫,必须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成就一支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合作意识、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在于差异化和多样化,通过品牌教师打造品牌专业、开设独特的品牌课程,开发包装品牌项目,而项目和课程的研发,走“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专业的设计、课程的设置、项目的开发,既要独特,也要多样,以满足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受众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以合作促服务,协同创新,搭建全方位合作的培训平台,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能。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加强校校合作、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政企合作、与国际成人高等教育组织和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增強服务社会能力。成人高等教育的合作要以诚信为基础,以互利双赢为前提,才能使合作可持续。要不断研究协同创新的新模式。通过合作整合分散资源,打破行业和专业的分割、壁垒;通过建立学习成果认证、积累、转换制度,实现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搭建学习者学习的“立交桥”;合作既可以“走出去”,开阔视野、扩大交往、提升素质,又可以“请进来”,借用外脑、发挥优势,形成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特点的,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如高水平师资互聘、项目开发、课程研发、网络资源共享、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合作联盟,相互助力、优势互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效率和效能。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措施
一、引言
“成人高等教育”是指对符合规定标准的在业或非在业成年人素质提高的学历教育,属于继续教育(含职业培训)性质。它既可以满足成年人提高自身素质或适应职业要求的需要,也可以扩大高等教育机会,培养专门人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不断延伸、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同时其办学方式也日益趋向开放、办学主体趋向多元、教育渠道趋向沟通,并且成人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学科建设也已启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空间不断扩展,其主要阵地是专门的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是普通高校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单位。良好的班风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成人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因此,针对成人学员的自身特点,制定适用于成人学员的班级管理方法,做好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对提高成人学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成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制度,完成了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过渡,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输出人才。然而随着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普通高校开展成人教育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如定位存在偏差,具体表现为把成人教育仅仅当作创收的手段,从而忽略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也忽视了其自身人力资源的培养。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实施保障
首先,相关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缺乏可遵循的总体规范。现存的成人教育法律法规大多以政策、条例等形式出现,多分散在各种教育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之中,且过于抽象,缺乏系统性、具体性和针对性,难以对新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到应有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其次,缺乏明确的实施保障单位,其中众多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多头管理,使成人教育陷入了“都管都不管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正因此,地方一些培训机构开始在成人教育行业变相捞钱,甚至喊出“只要有钱,一切都好办”。最后,班级等基层单位难以贯彻方针。由于成人教育的对象较为广泛,且层次多样,缺乏固定的基层管理组织。仅靠教师一人,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者专业化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的成人教育管理者通常都没有经过系统化和专业化的训练,而是依据自身多年的普通高校教育管理经验来进行管理,这自然会引起管理方式与管理对象的不匹配。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班级管理者通常由其他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辅导员兼任,但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在年龄、职业经历、社会阅历等方面均存在区别,若将两者等同,便会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僵化,不利于成人的素质发展,与其最初的目的相背离。其次,社会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机构来对成人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政府和相关高校对成立相关培训机构缺乏构想和资金投入。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班级管理者通常要利用假期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热情不足,容易产生倦怠感,也会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班级管理手段缺乏针对性,师生沟通渠道匮乏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班级往往是一个形式上的教学单位,而没有成为真正的集体,凝聚力较低。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的学员通常都是上课或考试时才聚到一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较为匮乏。这就导致了班级管理者无法真正了解班级成员的具体情况,从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使班级凝聚力日益降低。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亟待加强,使班级管理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细化学员常规管理
1.制定健全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在班级管理制度方面,规章制度制定者应该针对成人学员的具体特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具体做法为:第一,重新组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明确总负责人和各项工作负责人,避免多头管理;第二,以学校客观条件为依据,从而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这一点,在制定规章制度前,可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成人学员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并以此为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抽取有代表性的学员样本进行制度的试实施,对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
2.细化班级常规管理,保证规章制度实施
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后,应敦促教育管理一线人员对规章制度的实施给予切实保证。只有一线教育管理者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的学习活动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在常规管理方面,应明确规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于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的传达,应该通过宣讲和案例的方式让学员学习并熟知,而不是因怕麻烦避而不谈,或者出了问题才告知对方。除此之外,对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学员要进行奖励,对于违反规章的学员要进行惩罚,奖励和惩罚可以用学分的方式或其他对学员有一定切实影响的方式来体现。这种榜样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对于规章制度的重视,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3.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员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为增强机体凝聚力,应该采用民主选举方式组建班干部队伍,并就学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研讨。班级管理者应该充分调动有能力、尽责性强、有奉献意识的学员的工作积极性,协调组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明确班干部职责,使信息能够流畅地上传下达,保证班级活动正常运转,深入了解学员的总体情况。同时,班主任要加强班干部队伍的教育,提高班干部自身素质,并进行定期考察,可以实行轮换制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班级管理者不应过于突出体现班级干部和普通学员的区别,而应逐步实施“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的干部制度,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以此提高全体学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班级氛围。
(二)提高班级管理者素质,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首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该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身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去,树立良好形象。班级管理者应该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自己既是班级管理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要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员,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谊,在管理过程中宽严相济,懂得灵活应变。其次,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多是在职者,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和行为习惯,故班级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学员创造一些符合他们习惯的学习环境,组织一些能够发挥学员长处的课外活动,这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最后,作为班级管理者,要时刻与时代接轨,不断更新观念,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政府部门或高校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专业训练机构对在岗的班级管理者进行定期培训,以满足班级管理者的学习需求。
(三)增进师生沟通,掌握学员总体情况
班级管理者与学员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消除许多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沟通的手段和渠道日新月异,班级管理者应该与时代接轨,有效运用电话、微信、QQ、微博等各种现代通讯设备进行师生间的沟通,消除与学员之间的隔阂。另外,班级管理者要与学员形成日常性沟通,而不只是有事情的时候才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者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学员的相关信息,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处理问题。除此之外,管理者与学员间的沟通要以平等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除了学员的日常基本信息外,深入了解成人学员的心理,对班级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成人学员学习环境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对班级中一些事情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一定要事先深入了解学员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某些突发问题,达到管理好班级的效果。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学员进行谈心、通过较为熟悉的学员间接了解、定期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除此之外,还要充分了解、积极挖掘每个学员的特长、爱好,并充分利用,以推动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另外,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还应该注意到成人教育特有的需求。成人教育注重学习者经验及活动情境的整合。这就要求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成人学员的知识学习需求,更要剖析成人学员日常生活经验,提供解决相关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其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与此同时,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注重学员自主参与,突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人教育中,管理者的角色着重于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资源,辅助学员更好地进行学习。成人教育不仅以“学生中心”为特色,而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些都要求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班级管理者要具有与学员情况相匹配的管理方法以及与自身优势相协调的管理方法。
四、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为在职人员,这使成人教育班级管理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成人高等教育班级管理要具有与自己特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加强与学员之间的沟通联系,构建和谐的班集体。随着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普通高校必须不断提高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给成人学员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作者:顾丹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小云,周淑芬.新形势下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6):164-165.
论文关键词: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征;分析
一、教育管理模式多样化
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管理模式:第一种是实行一级办学体制,即由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直接代表学校开展办学和管理,但不承担其他二级学院的办学管理任务。像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学等;第二种是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即由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全校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和二级单位展开错位办学,像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第三种是“教学和管理分离”模式,这是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像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一般另设成人(继续)教育管理处,作为学校的专职职能管理机关,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一个二级办学单位,在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展开工作。
在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都发挥了它们的办学、管理职能,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仍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在经费投入、人员聘用、教学基础设施使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统得过紧、管得太死等情况。成人教育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缺乏办学的自主权,缺乏生机和活力,难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优化办学结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成人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突破制约它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改革的方法,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建立科学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建立,不应是名称或形式上的变换,而是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战略性转变,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都应有全新的内涵和外延。
二、办学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战略转变,办学由规模扩张逐渐向质量提升转变。
在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间,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不但参加招生工作的普通本科学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由15所扩大到29所(占当年本市高等院校的44%”左右),而且在校生人数也从2005年的12.63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9.21 万人(占当年本市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28%左右),专业设置也已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大的幅度却越来越小,2009年的招生人数甚至比2008年还减少了2300人。
不仅如此,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也已基本完成从专科为主向本科为主的提升。据统计,在2003年到2008年的6年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增加了1.58万人,其中本科学生增加了4.54万人,专科学生减少了2.96万人。从招生情况来看,录取本科学生占招生总人数的比例从,41.0%提升到59.2%,教育层次和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总体而言,上海市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多元化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利于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因素。一方面,高校的成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和学校调剂,在教育资源的投资、管理、更新等方面缺乏主动权和自主权。近年来,由于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教育资源的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自身已是超负荷运作,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紧缺等都困扰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本难有余力扶持依托其办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成人高校教育的收益分配不甚合理,一般都是由学校和教学院系按比例分配,成人教育除了行政办公费用,可用于发展的资金甚少。教育资源再投入的缺位,必然导致发展乏力甚至停滞。
因而,建立高校成人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新机制势在必行。通过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自主权的教育资源管理。通过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盘活高校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将高校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扩大与各类办学组织、办学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交流、联系和合作,科学、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使高校成人教育在走向社会化的进程中增强能力和活力、提升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教学管理制度灵活多样
目前,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逐步推行“宽进严出、弹性学制、多次选择”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逐渐推行“弹性学制”,即以学分制为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专业的需要,自由选修课程和学分: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中途退学,需要时再复学,学生对求学、就业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其次,学分互认制度。这不仅表现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自学考试的资格证书可以免修夜大学的相关课程,上海市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免修成人高等教育的部分课程,而且还可以与国际资格证书接轨,学分互认。再次,实行“双证”或“多证”制度。为了纠正片面追求学历本位的倾向,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以及其他各种证书并存、并用的多种证书制度。最后,上海市目前正在进行构建“学分银行”试点。通过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学分认定、学分互认、学分积累和学分兑换,在上海地区形成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层级与地层级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的“学分银行”框架体系。
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推行弹性学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学分制设计和选修课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学生盲目选课、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立交桥”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与沟通。
要解决这些问题,铸造高校成人教育优良的社会品牌形象,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课程进行“矢量”设计。适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确保学生选修、必修的课程学有所用。其次,建立教学双方互动的对话平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因势利导。再次,成人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开放,通过构建覆盖上海区县、行业的教育服务系统,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产学研”相结合,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全方位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
四、网络化信息化广泛应用
上海市各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利用新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积极推进电子化、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现。
网络化信息化的科技元素已逐渐渗透到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个学校都设有自己独立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局域网和学院内部网站,通过互联网与学院的内部网络实现无缝连接,构成学院内部、学生和社会逐渐完整的信息沟通体系。招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以及网络查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课程的考纲、电子教案,课程练习等,可以观看教学视频、网络课件,完成网上问答、作业及学习测试等。以上海交大成人教育学院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的所有教室全部装有空调,配备独立播放影视教学的DVD机,并配有先进屏幕手写功能的计算机。不仅如此,学院还自主开发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结合“Inter-net作业系统”、“Internet教学信息查询系统”和“Internet教学评价系统”等,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教学服务,实现了课题的全面延伸。
关键词: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022-02
一、教育管理模式多样化
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三种主要的管理模式:第一种是实行一级办学体制,即由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直接代表学校开展办学和管理,但不承担其他二级学院的办学管理任务。像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学等;第二种是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即由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全校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和二级单位展开错位办学,像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第三种是“教学和管理分离”模式,这是比较新型的管理模式,像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一般另设成人(继续)教育管理处,作为学校的专职职能管理机关,成人(继续)教育学院作为一个二级办学单位,在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展开工作。
在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不同的管理模式都发挥了它们的办学、管理职能,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仍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的痕迹,在经费投入、人员聘用、教学基础设施使用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统得过紧、管得太死等情况。成人教育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缺乏办学的自,缺乏生机和活力,难以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优化办学结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
面对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成人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突破制约它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改革的方法,在“试”中探索前进,在“闯”中开辟新路,建立科学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建立,不应是名称或形式上的变换,而是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战略性转变,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都应有全新的内涵和外延。
二、办学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战略转变,办学由规模扩张逐渐向质量提升转变。
在2005年到2009年的5年间,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不但参加招生工作的普通本科学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由15所扩大到29所(占当年本市高等院校的44%”左右),而且在校生人数也从2005年的12.63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9.21 万人(占当年本市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的28%左右),专业设置也已涵盖工学、理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大的幅度却越来越小,2009年的招生人数甚至比2008年还减少了2300人。
不仅如此,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也已基本完成从专科为主向本科为主的提升。据统计,在2003年到2008年的6年间,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增加了1.58万人,其中本科学生增加了4.54万人,专科学生减少了2.96万人。从招生情况来看,录取本科学生占招生总人数的比例从,41.0%提升到59.2%,教育层次和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总体而言,上海市已基本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多元化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利于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因素。一方面,高校的成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和学校调剂,在教育资源的投资、管理、更新等方面缺乏主动权和自。近年来,由于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教育资源的增长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自身已是超负荷运作,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紧缺等都困扰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本难有余力扶持依托其办学的成人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高校成人高校教育的收益分配不甚合理,一般都是由学校和教学院系按比例分配,成人教育除了行政办公费用,可用于发展的资金甚少。教育资源再投入的缺位,必然导致发展乏力甚至停滞。
因而,建立高校成人教育资源自我调节新机制势在必行。通过机制的创新,建立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自的教育资源管理。通过优化、重组、协调等方式,全面盘活高校成人教育资源存量,将高校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努力扩大与各类办学组织、办学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交流、联系和合作,科学、合理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使高校成人教育在走向社会化的进程中增强能力和活力、提升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高校成人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教学管理制度灵活多样
目前,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逐步推行“宽进严出、弹性学制、多次选择”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逐渐推行“弹性学制”,即以学分制为基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专业的需要,自由选修课程和学分:允许学生提前毕业或中途退学,需要时再复学,学生对求学、就业具有更大的选择权。其次,学分互认制度。这不仅表现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自学考试的资格证书可以免修夜大学的相关课程,上海市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免修成人高等教育的部分课程,而且还可以与国际资格证书接轨,学分互认。再次,实行“双证”或“多证”制度。为了纠正片面追求学历本位的倾向,上海市部分高校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学历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以及其他各种证书并存、并用的多种证书制度。最后,上海市目前正在进行构建“学分银行”试点。通过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学分认定、学分互认、学分积累和学分兑换,在上海地区形成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层级与地层级教育的衔接与沟通的“学分银行”框架体系。
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推行弹性学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学分制设计和选修课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学生盲目选课、教学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立交桥”还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与沟通。
要解决这些问题,铸造高校成人教育优良的社会品牌形象,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对课程进行“矢量”设计。适时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确保学生选修、必修的课程学有所用。其次,建立教学双方互动的对话平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因势利导。再次,成人高等教育要面向社会开放,通过构建覆盖上海区县、行业的教育服务系统,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协调、学校教
育与社会教育相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产学研”相结合,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全方位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
四、网络化信息化广泛应用
上海市各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利用新的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积极推进电子化、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管理新模式的实现。
网络化信息化的科技元素已逐渐渗透到上海市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个学校都设有自己独立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局域网和学院内部网站,通过互联网与学院的内部网络实现无缝连接,构成学院内部、学生和社会逐渐完整的信息沟通体系。招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以及网络查询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学生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课程的考纲、电子教案,课程练习等,可以观看教学视频、网络课件,完成网上问答、作业及学习测试等。以上海交大成人教育学院为例,成人高等教育的所有教室全部装有空调,配备独立播放影视教学的DVD机,并配有先进屏幕手写功能的计算机。不仅如此,学院还自主开发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结合“Inter-net作业系统”、“Internet教学信息查询系统”和“Internet教学评价系统”等,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教学服务,实现了课题的全面延伸。
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如比尔,盖茨所说,“5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共享这一教育资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个性化特征不明显。个性化教育本是网络教育资源最具吸引力的特点之一,但现实是,有些网络教育系统还只是课堂教育的翻版。二是交互性能较差,还仅仅停留在师生之间的资料传递阶段。三是系统的维护成本较高。教学课件的及时更新、系统的维护、教与学之间的答疑等都需要一定的投入。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网络化进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环境和使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既要稳定规模,又要实现质量的提升,必然会经历深刻的变革和革新,正如《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所指出的:“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必须进行历史上从未要求它进行过的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时代的进步赋予了高校成人(继续)教育新的机遇,抓住机遇也会给高校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注释:
①《上海市成人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上海古籍出版杜,2009年。
②上海统计,stats―sh.gov.en/2004shtj/tjnj/tjnj2009,htm。
③《读者》,2010年第22期,第17页。
④省略/details.aspx?id=1874。
参考文献:
[1]马洪正,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转型的实践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33-136
[2]陈燕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特殊缺失思考与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4):15―16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市场 产品策略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从2008年开始,全国高考人数持续下降。在生源危机下,高校招生的校际、省际竞争愈演愈烈,其中,重点本科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而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高校、高职院校以及具备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成人高校等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因此,中国高校如何在有效抓好普通高等教育生源竞争的同时,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学校资源,另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高校意义重大。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征为中国高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更好的制定成人高等教育产品策略,突出特色,树立品牌,从而吸引生源,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紧迫课题。
2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现有产品策略现状
2.1产品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特色缺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教育未进一步突出产品特色,打造自身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一方面,对全国人才市场需求方向缺乏超前把握,难以及时统筹规划和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多为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翻版,未有效构建独具特色的,并且与市场人才需求相接轨,且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2.2课程体系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首先,课程内容陈旧,滞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许多使用了几十年的“陈旧”的内容。其次,过度重视理论,轻实践环节。在专业教学计划,高度重视各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比例。再次,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和技能训练。根据现行的课程,处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程,一般在70~85%或90%,个别专业甚至更高,并且选修课程内部结构也很不合理,这种情况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
3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产品策略选择
3.1准确产品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培育是一个充满着艰难和复杂的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的过程。首先,在产品定位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将市场经济理念融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突出了人才培养多样化和人才培养个性化特征,现成鲜明的市场特色,走出恶性竞争的红海,探寻办学特色鲜明的蓝海。其次,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细分。主要目标市场应该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实的目标市场,是高考落榜考生、社会大学学历以下且有继续深造学习欲望的人员;另外一部分是潜在的目标市场,就是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在校生,这类目标市场具有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可以探索通过和所在学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达成合作。再次,正确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根据消费者特点、市场需求、用人单位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准确定位。
3.2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个性化教育。首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调整办学的理念,从学生的就业及今后职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职业发展能力等。其次,进行个性化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是满足学生成才愿望并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就做出重要影响的教育活动。人的个性化特点,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个人的成才选择。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个人选择和个人成长成才创造一个宽松、开放、积极向上的环境。
3.3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我们必须首先提高了学科课程的市场竞争力。面对着庞大的函授、脱产、业余、夜大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进行严谨的深思与精思“设计什么样的竞争,怎样设计竞争力,为什么设计竞争力“等问题。通过综合化的进行课程设置、开展课程设置的选修化、加大实践性课程建设等措施完善学科课程建设体系。
3.4扩大校企合作,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深化订单培养模式,开设订单式培养班。学生入学即与公司签订《推荐就业协议》,按照企业
的订单要求进行培养,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毕业生由公司推荐就业。培养模式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行“学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为主旨,以职业岗位为参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5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树立品牌。采用科学的建设模式,扩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知名度,打造名牌效应。积极通过人际传播、平面传播、电子传播等传播媒介加强该校成人高等教育品牌宣传。首先,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政治的沟通和协调,提高学院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增强学院的影响力和导向性。其次,学院内部要加强品牌质量管理,树立品牌形象。再次,运用平面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图书、招生简章等介绍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优势。最后,通过如电子媒体,如电视,网络和信息台,向广大公众快速传播形象的、迅速的信息,从而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刻地影响广大受众。
参考文献
1蔡红英,我国高等教育营销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讨[d].华
中师范大学,2008。
2陈仁伟,21世纪我国体育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理性思考[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2):5
3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z].北京: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58
4朱九思,姚启和.高等教育辞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3,29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成人高等教育;成绩管理
一、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客户端用户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在验证身份和口令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从服务器将请求处理结果送回给用户客户端。该系统服务器放置在韶关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校区各教学系、二级学院和各校外二级学院可直接登录韶关学院继续教育网站下载客户端安装软件包,点击自行完成安装便可,系统安全性高、实用操作性强,且升级和维护非常方便快捷。
服务器按系统需求和投资规模,选用HP ML370 G3作后台服务器,配备双P4 2.8 G处理器、2 G内存、3个72.8 G SCSI硬盘,64 M双通道阵列卡。客户机须采用高质量的PⅡ以上机器,内存64 M以上,显示器至少支持800*600分辨率,硬盘在10 G以上,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宽行针式打印机。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2000/ NT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SQL,它具有高稳定性能,高吞吐量,高完整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并且在系统扩展时仍能保持高性能,客户端开发工具采用Delphi6.0。客户端运行于Windows 98/Me/2000/XP环境下, 操作简单易掌握,采用TCP/IP协议,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①
(二)管理系统组成
系统由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考试管理、用户管理、档案管理和教材管理等几个模块组成。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系统管理员分配给用户的权限来调整用户可使用的模块功能。如教学系教务员可以方便灵活地修改自己的密码和查看登录系统的历史记录,但不可查看和修改其他用户的信息;各教务员在学生注册、学籍管理等功能模块上设置相应的权限,如毕业生审核就只有专职毕业证办理人员才有此权限。系统组成见图1。
(三)系统的具体实现
管理系统共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几个功能模块。在系统的实现中,数据库的连接、用户权限的分配、成绩管理等是一些关键的问题。限于篇幅,以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为例来说明。
系统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学生成绩的管理是在学生基本信息建立之后,也就是在学籍管理处理完成之后进行的。学生成绩的管理是成人教育教学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成绩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甚至将影响学生的正常毕业和学校的办学声誉。
每年新生报到注册、分班结束后,马上进入成绩管理阶段。系统首先要求各教学系必须输入本班级的教学计划,系统管理人员根据各教学系成教教务员的要求开放相应的权限建立相应的班级教学计划,一旦教学计划输入并检查无误之后,打印教学计划并加盖公章报送继续教育学院。系统管理将在一天之内屏蔽教务员该项权限。学生每门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务员可与系统管理员联系提出成绩输入的要求,每次同时只能输入三门课程的成绩,成绩输入完成并检查无误之后,必须将成绩打印三份,并将其中一份加盖公章后和原始成绩登记表交继续教育学院,系统管理员将在一天之内屏蔽教务员该项权限,以保证成绩不被随意修改。统考成绩则只能由继续教育学院成绩管理工作人员批量导入管理系统。
(四)系统功能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经过近一年的开发、调试,于2004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有如下8个模块,该系统功能较为全面,且操作方便。
学籍管理:学生、班级信息,新生分班,学生、专业与学籍异动,学生注册与交费。
成绩管理: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考试名单与安排,成绩回收,免修免考,毕业审核,毕业生档案归档;班级信息。教学计划及其执行情况,考试、统考、补考成绩管理等。
教材管理:教材信息;供应商信息;教材入库登记,教材回退;班级发放教材,班级教材回退。
档案管理:档案柜建立;档案盒建立;档案信息管理;档案查询。
统计报表:毕业生信息查询;学生人数统计,成绩统计,学员个人成绩单,考勤,注册,缴费登记表和审核表。
数据接口:导入招生等上级下发数据,导出学生各类上报数据,导入学生统考候补名单、统考成绩名单、学员名单和相片,导入统考成绩等数据。
系统设置:建立用户权限组,设置密码,参数设置,统考课程设置,常用字典设置,导出导入数据管理,升级文件管理,数据冗余管理,日志管理,查询分析器。
帮助:系统信息,查看消息,发送信息,系统智能,手动升级。
二、系统的优势和特色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有教学教务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同时具有对成人教育师生教材、档案进行管理的功能。系统投入使用一年来,在理顺学籍学生和进修生管理,毕业生数据审核,强化主办系教学教务管理、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减轻了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校、系两级管理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系统界面设计先进,操作简单方便,对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只需具有一定的Windows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能轻松自如地进行业务管理。
(一)具有良好的教务管理系统性能
该系统采用强大的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后台服务,有良好的数据处理性能,与Excel有良好的数据接口,方便数据的导入导出。客户端兼容性能好,能支持Windows98,Windows2000,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对硬件环境要求较低,只需一般的PC机联入网络即可。系统具有数据自动备份与恢复功能,可避免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系统智能升级可自主控制各用户升级系统文件更新。多用户操作,可根据管理需要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授予相应操作权限,可查阅用户当前或历次登录的历史记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满足办学规模较大的管理要求。具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可根据管理需要开发子系统或功能模块,针对性强,简易实用。系统功能强大,可进行学生学籍与成绩管理、学生缴费与注册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采供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管理人员可根据权限进行查询和业务操作,能适应远距离的校系两级管理。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数据查询相对独立,互不干扰。操作简单、方便,只要有Windows基本操作能力就可自如地进行业务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素质没有更特别的要求。
(二)档案管理和教材管理具有特色
档案管理功能模块是针对成人高等教育新建立的一个二级档案室而设计开发的,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档案资料,不但方便有效地管理档案资料,而且也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地查阅有关学生档案资料。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教材管理上,系统投入使用前,是以手工账单式来管理教材的采购、入库、出库、清点和统计等工作,系统的投入使用,根本性地改变了学校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教材手工账单式管理。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教材的采购、入库、出库等工作,不但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工作出错率,了解当前教材使用情况极为方便,特别是有关统计报表工作是手工作业时无法相比的。在毕业生离校时,能快速准确地统计并打印出每个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并做到准确无误。
关键词:图书馆;成人高教;发展
成人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书馆历来就被认为“知识的殿堂”“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
一、更新观念,充分挖掘图书馆的服务教育职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要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认真“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教育概念,树立服务理念,一切工作为师生和教学科研服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宗旨就是服务于读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教育职能也随之突出。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学习知识和信息交流的场所,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需要图书馆系统按照主动、快速、定向、标准的提供信息精品和系列化服务,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努力学习的基本能力。传统图书馆的利用教育,由于传统馆藏的限制,其提供的内容偏重于文献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的信息检索数据库也是其中的一项,但没有成人教育的重点。但是,今天信息技术的飞速变化使得图书馆所处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者对信息知识的渴望,将使图书馆的教育服务职能在时代的潮流中显示出更重要的意义。这时的教育服务方式将以信息知识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这种服务机能的突显,无疑是为了读者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社会的到来,更充分地掌握信息来获取社会生存的技能而存在的。因此,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教育职能就是图书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培养读者的信息知识能力就是图书馆服务革新的重要举措之一,它将远远超越传统图书馆所给予读者的传统服务。
二、图书馆应积极为成人教育服务
(一)为成教学员服务可促进素质教育
成人学员虽然来校学习时间短,但他们的学习生活都受学校管理,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成人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事业和科学技能的发展,图书馆在成人教育教学任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成人教育学员提供服务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之一。
现有的成人学员大多是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一般来说,掌握的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身体素质和教育能力较低,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图书馆中藏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全面性、专业性、实用性、知识性等特点,这对学员进行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图书馆通过积极为成人教育学员提供学术,引导学员正确利用图书馆,可以使他们快速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为成教学员服务,可以提高藏书利用率
图书馆中的藏书、报纸、期刊等是人类知识存在和保留的主要形式,是人类知识的宝贵资源,传播区域越宽。转化为推动人类发展的生产力越大,它的价值就越高。图书馆要积极为成人教育服务,充分利用藏书,这样可以体现藏书存在的价值,体现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教育职能。
(三)为成教学院服务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成人学院在校学习时间短,自学时间多,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学习,消化吸收所学课程的参考资料,这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他们在工作中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要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文献资料,有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如果成人教育学院带着问题到图书馆寻求解决的方法,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终身教育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图书馆是培养读者独立学习能力的场所,是终身受益的地方,成人教育学员学会充分、高效率利用图书馆可以提高他们在以后找工作、学习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图书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的工作是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
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的要求不仅在于广博,还需要有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造就知识创新需要一个由相互机构和组织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从知识创新和利用的全过程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创新需要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应该基于扎实的知识背景。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任何新的信息或资料都难以带来成效,图书馆的经典文献无疑是创新的必要背景。其次,图书馆不仅是知识和信息的存储地,而且在知识的扩散和转移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知识只有在经济传播和扩散后,方能更具有效用。因此,图书馆是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可以看出,图书馆位于知识创新体系的首尾两端。成人教育是学习者在工作实践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社会需要而自觉接受的就业后再教育。那么这些学习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希望通过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在工作、实践方面得以提高,因此都离不开创新,当然也离不开图书馆丰富知识的提供。
(二)图书馆能够使成人教育的过程得以顺利地开展
成人教育较之传统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学习,而这个特点在图书馆中能够得以更好实现。因为传统学校教育中,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可否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一方,教师和学生在数量上是一对多的关系,学生离开教室的可能性会受到限制,都是在确立和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在图书馆里,学生在遵循图书馆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与图书馆资源的关系是一种主动和工具之间的关系。读者之间共同构成一种氛围,每个人在其中都拥有完全平等的身份,并且都可以任意选择进入还是退出,不受限制。对于学员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方法等构成了一个重要的领域,这一领域固然构成了学生继续向未知领域探索和思考的业务基础,同时对学生也制定范围,能打破这种范围之一就是利用图书馆资源。因为图书馆资源凝结着人类最杰出的智慧资源,提供了一种最好的、最权威的力量。
图书馆具有学习者可以自主支配学习时间,支配学习内容的特点,为学习者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以及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自由空间。图书馆甚至比课堂更能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而这些正是成人教育中学习者更为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