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8:55: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交谈礼仪的重要性,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礼仪 道德修养 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Etiquette
HU Yun
(Guangdong Foshan Sanshui Experimental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100)
Abstract Etiquette training is one of the basic quality of teachers, teachers' impact on students, not only always throughout the students education process, and will affect the student's life. The etiquette is the outward manifes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 measure of a person suffered the scale of the level of education, etiquett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etiquette; moral cultivation; code of conduct
人民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这就对教师自身的整体水平要求更高、更细致。而礼仪修养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贯穿于学生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规范的教师礼仪,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个性品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渗透及其影响力是难以估量。
1 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已敬人的完整行为。
首先“礼”来源于生活,“礼”的根本源于“诚”,不管是最原始的敬神之仪式,还是与社会进步发展紧密相连的道德规范,以及当代社会一直在强调的“敬”,其核心最终是“尊重为本”。 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故《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
“仪”则是礼节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仪”在春秋战国时期初为仪式、仪文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仪”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其中包括外貌形象、各种礼节仪式以及贵贱、尊卑区分的准则等含义;发展到当今社会,“仪”不但是尊重、友好的具体表现形式 ,而且还是社会秩序基本核心。“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礼仪成了人们道德修养标准的指向。
2 教师的礼仪和道德修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经验、现代化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有为人师表的内在素质、受人尊重的外在职业形象。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老师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展示的基础,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礼仪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礼仪修养的体现,成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文明与教养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礼仪修养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自身的礼仪体现要做到对学生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良好榜样。与此同时,中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一般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媒体等等。其中,教师平时和课堂上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抓教师素质建设 ,才是教育繁荣的基本。
如何把教师礼仪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使之更好的发挥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动听的语言、得体的表达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优秀的美德、高尚的人格是语言美的基石和源泉。现代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它是拉近师生和同事之间距离的法宝。教师要期待取得正向效应,语言表达方面就应该从自尊需要的取向这个根本问题入手。那么,教师在语言方面如何表达才得体呢?
①课堂教学的语言力求严谨准确、表达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节奏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教师优美语言产生的基石。文化修养的高低及视野的开阔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路开阔度。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学习和巩固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接受和吸收外界新的、有用的信息和思想,多参加对自身有所提高、感兴趣的活动,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事或学生分享,那么在沟通的过程大家之间的距离会渐渐拉近,在增加自我的人格魅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和同事们的尊重。
②尊重学生,讲究批评和表达方式和策略。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保持学生或他人个人的尊严和自觉。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正错误,从而保护了双方的尊严。在充满对自己能力信任的氛围之中接受建议,启发了学生自我奋发向上的内驱力,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威信和学生自己改正缺点的自觉性。 在针对中学生自尊敏感性以及学生自我认识能力提高的特点,教师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尤其是在学生犯一些小错误,则更要“不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点到为止。
③讲究语言艺术,确定批评目标,切忌纠缠旧帐,与此同时也要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老师最温和的批评,对学生来说也是否定性的评价,所以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一方面要教育其正确对待批评,另一方面,对其批评后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2)得体的服装不仅代表着教师的精神风貌更是自身素质的体现。①教师的着装与教学效果是相互相承的关系。教师的衣着及言谈举止都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着装礼仪,就不能看做是简单的率性而为的行为,而是具有教育和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体现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而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因此,衣着不仅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②教师服装礼仪规范原则是整洁大方、文雅端庄,符合礼仪服饰的“TOP”原则,即着装要符合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需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着装要庄重、整洁、符合场合、季节、身体以及年龄特征等;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符合时间、场合、和身份等要求。身为教师更应注重自身的职业形象,特别在校园和教室的工作氛围中,着装要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避免在学生面前呈现不恰当的职业形象。在校园内尤其是讲台上,教师着装要端庄整洁,符合教师身份切忌随便休闲,例如:女教师的服装忌短、露、紧、透、艳、异,男教师则不能脏、乱、破。因此,教师服装礼仪是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服装是人外在形象和自身的审美观的体现。作为教师,男士应该不留长发、衣服整洁,上班时间不能穿拖鞋、短裤、上课不带通讯工具、不准在公共场所抽烟等等,女士则服装得体、不能染发、涂指甲、不穿奇装异服、可以化妆但不能浓妆艳抹,尽可能不要佩带首饰等等。再则,教师服装的色彩搭配也很有学问的,应该从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年龄出发。因此,活泼亮丽、温暖的颜色对青少年儿童特别有吸引力。因此,白、苹果绿、柠檬黄、天蓝、粉红、湖蓝等颜色作为教师服装首选颜色,可以大大增强老师的亲和力。
(3)高雅的举止、得体的仪态、端庄大方的形象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必然要求。①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就必须讲究礼貌礼节。为此,就必须时刻注意你的行为举止,久而久之就自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由内向外散发的自然 。一个人表现出的行为举止很多时候是他内心世界及生活态度的体现。所以,在平时一定要习惯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遵守一般的进退礼节等等,尽量避免各种不礼貌、不文明习惯。 如何拥有高雅的举止形象,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做到端庄大方、自然得体,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挺拔的站姿、亲切坦诚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及同事以精力旺盛、稳健敏捷的感染力。
②面部表情亲切、自然。学生们喜欢上课充满热情、笑口常开,始终把真诚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教师要善于运用坦诚的目光和亲切的笑容来表情达意,正确地体现教师的态度和评价,让学生从教师热情注视的眼睛里看到启迪和肯定。这是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原则,它既是一种礼仪,也直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每一位教师都应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例如课堂教学,教师的表情就应该是亲切、富有感染力,目光柔和、有神,平易近人的神态可以大大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平时生活中与学生的谈话,目光要坦然亲切地注视对方眼睛到下巴之间的区域,不要游移不定。注意礼貌,更不要一直盯着学生的眼睛。
③身体语言表达得体、肢体语言要礼貌大方。端正挺拔的身体语言体现了积极向上、精力旺盛的精神状态。肢体语言则是身体语言中自由度最具有表现力度的部分,而手势是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具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它也是教师使用最频繁的“教具”之一。俗话说:“心有所思,手有所指” ,手的魅力并不亚于眼睛,甚至可以说手就是人的第二双眼睛。因此,教师在讲课、谈话时的手势要自然、舒展、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既不要过分单调,也不要过分繁杂。一般认为,掌心向上表示诚恳、尊重他人;掌心向下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无论是平时还是课堂上,教师忌讳无里头的指手划脚、敲击讲台桌子、黑板或用手指指点学生等不礼貌的手势动作。
关键词:女教师;仪态礼仪;教学;重要性
引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仪态礼仪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颦一笑,甚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但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体现,而且还影响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女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大部分,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
1.定义:仪态也叫仪姿、姿态,泛指人们身体所呈现出的各种姿态,它包括举止动作、神态表情和相对静止的体态。它是表现一个人涵养的一面镜子,也是构成一个人外在美好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仪态显示人们不同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教养,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仪态又被称为体态语。
2.课堂实例:(反例)
2.1女教师坐姿(不正确)
(1)随着夏天气温的回升,好多女教师纷纷换上裙装,然而,上课过程中不正确的坐姿,会让穿着裙子的女教师一不小心走光,场面尴尬不已,让教师本人也优雅扫地。有些老师落座后习惯性的翘起二郎腿,这也是造成走光的原因之一。笔者所在班级的一位任课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在上课过程中,这位老师落座后,双腿没有并拢,虽然是无意的造成走光,但是令班里的两名男同学唏嘘不已,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2)笔者也见过有些女教师在落座后整个身体瘫坐在椅子里,弯腰驼背,显得十分邋遢,没有精神。这种不正确的坐姿也会让学生觉得无精打采,丝毫提不起上课的兴趣,甚至让有些同学昏昏欲睡。
2.2女教师站姿(不正确)
站姿是教师较长时间使用的一种仪态,经过笔者课堂观察,站姿也是好多女教师出现问题最多的姿态。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好多女教师在站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双腿岔开幅度较大,长时间手插裤兜,双手抱于胸前,手叉于腰间,身体抖动,身体半趴在讲台上,单腿站立(有的甚至半脱高跟鞋)。所有这些站姿都让人觉得太过随意,会给同学们一种特别不严肃的感觉,有的甚至让人觉得特别不雅观。
2.3女教师走姿(不正确)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时因为播放课件的需要或者讲解需要,会有一定的走动。不正确的走姿会让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尤其是大多数穿高跟鞋的女教师,走姿最容易出问题。笔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不正确的走姿有以下几点:步幅过大或者过小,身体往前倾斜,内八字或者外八字,弯腰驼背,摇头,晃肩,甩胯,扭臀。
2.4女教师面部表情(不正确)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免不了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而面部表情也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在笔者进行课堂观察过程中,将有些女教师出现的一些不规范面部表情总结如下:和学生没有眼神交流,眼睛只盯着窗外,天花板,教室后面的墙壁或者课件,长时间只盯着一个学生看,表情过于严厉等。
以上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女教师经常出现的不规范仪态,在教学过程中,各位女教师需要格外注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规范操作
3.1女教师坐姿
落座后坐凳子的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腰背挺直,头部放正,双目平视前方,面带微笑,两膝并拢,双手自然放于大腿或者椅子扶手上。常用坐姿类型有以下几种:
3.1.1并步式:身体坐正,眼光直视前方,面带微笑,大腿与小腿成90度,两膝盖并拢,脚尖正对前方,双手自然叠放于大腿上。
3.1.2前后错步式:在并步式的基础上,其中一条腿后撤半步,一条腿保持并步式的姿势保持不动,双膝靠拢,双手自然叠放于大腿上。
3.1.3前索步:在并步式的基础上,双腿向前伸出半步,一只脚置于另一只脚之上,踝关节及双腿膝盖靠拢,双手保持并步式的姿势不动。
3.1.4后索步:在并步式的基础上,其中一条腿向斜后方撤半步,脚掌内侧着地,另一只脚挂于其踝关节处,双腿并拢,双手保持并步式姿势不动。
3.1.5双腿侧点步:在并步式的基础上,双腿向左侧或者右侧伸出半步,前脚掌着地,双膝并拢,目光直视前方,双手叠放于大腿上。
3.2女教师站姿
站立过程中,身体挺拔,双目直视前方,面带微笑。双膝并拢。
常用站姿类型有以下几种:
3.2.1并腿式:身体放正,腰背挺直,收腹提臀,双脚和两膝并拢,脚尖正对前方,眼光平视前方,面带微笑,五指并拢,中指贴于裤缝处。
3.2.2丁字步:在并步式的基础上,其他动作保持不变,将左脚跟或者右脚跟靠于另一只脚内侧中间部位,双脚分开约45度。
3.2.3V字步:在并步式的基础上,其他动作保持不变,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开约45度。
3.3女教师走姿
女教师在穿高跟鞋行走的过程中,步幅不能太大也不能走小碎步,身体不要往前趴,避免脚尖呈外八字或者内八字。身体挺直,立腰提臀,光直视前方,面带微笑,双臂自然前后摆动。
3.4面部表情
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部表情不能十分夸张,也不能表情十分严厉;不能和学生没有眼神交流;不可只盯着窗户外面或者天花板看,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光盯着课件或课本照本宣科;不能盯着教师后面的墙壁或者只长时间盯著一个学生看。要面带微笑,双目有神,眼睛直视全班学生,表情自然,不做作,和学生时刻保持眼神交流。
4.女教师仪态礼仪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每一个细致入微的举动影响着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女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大部分,也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正确规范的运用仪态礼仪,既是自己修养和内涵的深刻体现,也是基本教学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尊重自己和尊重学生的体现。优雅,大方的仪态会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反之,则会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女教师优雅得体的教态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自己的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素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历史;爱国主义
在中职学校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学生有一心一意地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和为祖国的未来的建设奉献毕生的精力。要有这样的思想和认识就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么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学生毕业的时候完全融入社会中,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呢?
一、爱国主义的内容和意义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并通常被作为同义词使用。严格地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经常宣扬爱国主义是一种有需要并且合适的态度。爱国主义分官方爱国主义、个人爱国主义和符号爱国主义。
(一)官方爱国主义。官方爱国主义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所有政府总会促进之。它是国家自身的逻辑推论,其法理基础是“国家为政治社会的公共福利的表现”。国家纪念碑、退伍军人节、伟人、历史事件纪念节等,都是官方爱国主义的典型例子。政府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发动一些爱国主义运动,来提升公民对国家与国家标志物的认同。
(二)个人爱国主义。个人爱国主义是一种感性、自愿的爱国主义。这种类型的爱国者有着某种确定的爱国观,如对国旗保持尊敬;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坚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与其本人相同的爱国观,而不允许有例外。这种爱国主义在结构上与其它的价值观理念――运动相似,其政治上的表现为,力图让其本人的价值观得到更好的法律支持。
(三)符号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极度依赖于标志性的行为,如:升国旗、唱国歌、参加大型集会、在车驾上贴上爱国的标签等各种在公众场合宣告对国家的忠诚的行为。在战时,符号爱国主义常用于提升士气、增加战时的努力。而在和平时期,爱国主义并不能像战时那样方便的衡量对国家的贡献,但并不为爱国者所抛弃。例如,在平日的政府场所向国旗敬礼的行为,被视为是与在战场上向国旗敬礼同等爱国程度的行为。
二、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老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时常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回顾祖国走过的风风雨雨、经历无数的坎坷艰难等等,最后使我们的祖国傲然屹立在东方。是什么使祖国有这么大的力量,使她有这么旺盛的生机?是全国千万个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有这么强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职历史课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翻阅典籍,从来没有哪两个字能如“祖国”这般,瞬间震颤我们的灵魂,扣动我们的心弦。爱国主义传统表现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表现在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文明和昌盛而奋斗,表现在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
爱国主义,数千年赓续不断,已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照亮着仁人志士以道自任的前行之路。从古至今,几千年下来出现过多少仁人志士,有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有手托炸药包的,有把敌人带入我军包围圈的小英雄王二小,有精神永远存在人们心中的雷锋,有抗日英雄杨靖宇,更有谭嗣同慨然赴死、舍生取义,钱学森冲破拦阻、毅然归国。再往前看,有民族英雄文天祥,有的林则徐,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爱国将领吉鸿昌……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利益,为国家的强盛和不再受欺凌,做出可歌可泣的伟业,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是这一代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高于一切的美德。今天的中职学生,要继承和发扬先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文化科技知识,学好本领,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创造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
三、在中职历史教学中阐明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道德规范
人们对待自己祖国的态度是一种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这种态度用一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情感复杂综合地表现出来,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主义不仅是表现在对自己的祖国的山川风物、物产资源、历史传统和文化艺术的爱恋、自豪,更重要的是表现对民族、国家利益、命运的强烈关注,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前途和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自己祖国繁荣富强、和谐进步而执著追求和勇于献身。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爱国主义就是一项社会的道德规范。人们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贡献力量作为尺度,评价一切个人、集体、政党、阶级的言行,评价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作为中职生不但要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要恪守爱国这一道德规范,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政治原则。
总之,通过中职历史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在了解自己家乡中了解中国国情,正确看待家乡,了解祖国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贡献自己的才智的自觉性和高度社会责任感。这既是每位中职历史教师的责任,又是中职历史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好搜百科》;
关键词:旅游服务 礼仪 教学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中必用的一门艺术,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技巧,是心灵美的外化。不少人认为礼仪是与生俱来的,能否知礼、懂礼、用礼跟家长教育密切相关,在学校学的好不好并不重要,也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尤其对于以“技能”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技校更为如此。因此在这种片面认识的影响下,一些学校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忽略礼仪教学,偏重专业基础课。如我校的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机械加工专业都未开设礼仪课程,而开设了礼仪课程的电子商务与旅游服务专业,也是以饭店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导游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为主。旅游服务行业是非常重视礼仪、礼貌、礼节等行业素质的窗口服务行业,该专业与学校开设的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而学校在礼仪教学上的薄弱导致旅游服务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出现礼仪修养不足、行业素质缺乏的问题。不少宾馆饭店、游船、收费站等服务窗口的用人单位不得不对新员工进行岗前礼仪培训,从此可见对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与市场就业需求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现就中职技校礼仪教学的重要性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 、 礼仪在服务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对个人的重要性
1、礼仪是行业成功的金钥匙。
礼仪在服务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成功的金钥匙。我们要提高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们对礼仪修养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要树立加强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行业素质重要性的认识。那么,什么是礼仪修养?对旅游专业而言,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何在?
礼仪修养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社交目的按照一定的利益规范要求,结合自己实际,在礼仪品质、意识等方面进行的自我锻炼。礼仪修养包含行为修养和思想修养,良好的礼仪是心灵美和行为美的统一 。是乐于助人敬人的行为,是人类最美的高级语言。
我们很难想象在服务行业工作中不懂礼仪、怠慢顾客、不善于与客人沟通,如何能热情周到的为客人服务并令客人满意 。纵观成功的酒店经营,无一不是服务一流,员工彬彬有礼、训练有素、礼仪到位。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温馨的微笑,使客人有 “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文明的举止和生硬的、粗暴的、无礼的服务,使客人避之唯恐不及,也难怪业内人士把具备良好的行业礼仪视为企业成功的金钥匙。
2、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礼仪对个人来说则是成功者的潜在资本,是现代人的处世根本。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人只有娴熟的专业技术是不够的,仅有高智商,却没有高情商的人是不受欢迎的。社会已向我们发出一个经实践检验后得出的真理──“要学会做事,要先学会做人。”这句良言已成为有识者的共识,现代企业在录用员工时,不仅要观其“才”更要观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就是礼仪修养及思想品德。各行各业都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旅游服务行业由于工作的服务性性质则对礼仪提出比其它行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从事这一行业的员工具备较高的行业素质和礼仪修养。旅游服务专业的毕业生只会摆台、斟酒、铺床、炒菜等,而缺乏得体地与客人交往的能力是无法做好本职工作的。因为这一行业是与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的窗口服务行业,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宗旨就是为来宾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而不同国籍、不同信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顾客有不同的习惯和礼仪要求,要为顾客提供的优质服务,不具备良好的行业礼仪知识是无法做到的。
好的礼仪如沐浴春风,令人神情爽快;粗鲁的举止如寒风,让人避而远之。在社会上也必将是到处碰壁、寸步难行。正如一位公共关系大师曾经说过:“在世人眼里每一个人的形象如同他所在单位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一样重要,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教养、阅历及是否训练有素,而且还准确地体现他所在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所以说,学会做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提高自身的内蕴与外涵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行为准则。其重要意义绝不亚于掌握外语、电脑、驾驶等热门技术,而对旅游服务专业的学生而言,旅游服务行业用工特点决定了掌握旅游服务行业基本礼仪的意义更为重大,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诸如导游基础、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和客房服务等专业课。
为此,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对礼仪的重要地位应有足够的认识,反映在旅游服务专业教学上则要注重加大加强礼仪课程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礼仪能力的培养。使学校培养出的旅游专业的学生能熟练掌握行业礼仪,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二、旅游服务行业用工现状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技校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是看好的,也是开设的诸多专业中较热门的专业之一。又在桂林这个得天独厚,风景甲天下的旅游观光名城中,需要数量众多的旅游服务专业人才。
从供与求的关系上看:数量基本吻合(供略小于求),而“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反映,从学校刚毕业出来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礼仪知识,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礼仪行为欠缺,有些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连站姿、坐姿、走姿、迎宾等基本礼仪都做不到位,接待客人时不懂或缺少行业礼貌用语等。具体表现在:
1、客人进店时不主动上前迎接;
2、与客人交流时不会使用问候语;
3、服务员在为客人服务工作时身体靠着桌子;
4、站姿、坐姿、走姿各式各样,不符合礼仪标准,举止随意;
5、有的服务员口无遮拦随意在客人背后指指点点;有的取笑有身体缺陷的客人;
6、有的以貌取人,怠慢客人;
7、有的工作手法不卫生用手触及酒杯杯口、随地吐痰、手指甲内存有污垢;
8、有的上班时互相嘻戏,大声喧哗;
9、有的当着客人的面化妆和打私人电话;
10、为客人服务时表情冷漠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微笑服务;
诸如此类的行为不仅使客人反感和不自在,而且直接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声誉和形象。其造成的恶劣后果甚至会使一个企业关门倒闭的严重境地。为此,用人单位对这些员工重新进行最基本的岗前礼仪培训。
三、学校礼仪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1、 教学形式单一
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点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礼仪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要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第一,课堂模拟分组练习、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第二,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第三,社会实践――知识拓展。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相关礼仪服务的实践活动。
2、专业师资缺乏
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 ”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进行多渠道、大力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育,学校应不断整合资源,为礼仪课程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大礼仪教师培养力度,投入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实训的优秀的礼仪课程教师队伍。通过多渠道、大力度的培养,提升了礼仪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学生内涵培养
礼仪不仅仅是指人的得体举止和谈吐,它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即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常言道:“言为心声”。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不能理解某件事就很难在行动上去主动地做这件事情。当然就不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表现出得体的行为举止。相反,有良好思想修养的人他的行为举止会自然流露出高雅、大方、得体的气质。所以,具有良好的礼仪先具有美的思想和美的心灵,后具有得体的举止和美丽的外表。
心灵美是行为美的基础,思想修养是行为修养的关键,我们不能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而是要从思想上提高他的认识,使他知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去做去学礼仪。这样一来才能理解礼仪的精髓,才能学好礼仪。而一个人良好的思想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磨练的过程,良好的礼仪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徒有外表是不够的,要从内心到外表的统一,才是美的最高境界。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而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不是简单一个站姿或坐姿标不标准来衡量的。如上所述,思想品德修养和行为修养是礼仪修养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要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才是礼仪修养的最佳境界。
为此,学校不仅在礼仪课教学上要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在其他专业课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的有机内容,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应贯穿渗透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认识,树立做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知书达理的人。
参考文献:
[1]旅游专业教学中学生服务意识培养模式研究[J] 赵春艳,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重要性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不但在人际交往中要讲究礼仪而且也是时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开展礼仪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利用礼仪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可以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懂得尊重理解他人,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礼仪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工作非常有利,在从事幼儿教育中,只有拥有较高的礼仪修养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责任意识
很多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管孩子,保证孩子不会出现受伤情况即完成了任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也逐步适应了家长的需求,不再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再拥有较高的责任感。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终将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学前教育是他们接触世界的第一课,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处于幼儿园的孩子们还没有深入理解世界,他们还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容易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兴趣,因此幼儿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与榜样深深影响着幼儿的言行,随着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成为孩子接触最多的第二人,甚至在教育方面还成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第一人。因此幼儿教师在孩子面前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幼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与正确的言行,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提高幼儿教师的礼仪文化修养无疑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利用学前教育中的礼仪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行为观,感受到自己肩负的职责,才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水平
当前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与小公主,得到父母长辈的关心与爱护,但他们不具备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c合作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家长会满足幼儿的全部要求,因此很多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顾他人的感受。一旦学生长大后参加工作依然是这种性格,不懂得理解与尊重他人,不能与人开展合作,那么健康成长必然受到重大影响。幼儿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假如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顾及幼儿的感受,不能认真研究国家当前幼儿教育政策、不能理解学校领导与家长的意见,那么自身教育行为就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如果幼儿不能与人良好交流与沟通,则会影响到今后走向社会与生活。幼儿年龄还小,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还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要求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很多幼儿进入学校以后,还不适应学校生活,还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需要教师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
三、可以建设和谐班集体
受我国过去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强调在学校学习以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同时也是学校衡量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和谐班集体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建设和谐班集体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坚实的文化知识而且还需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掌握必要的礼仪规范。因此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自最基本的待人接物开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理念,与他人遇有矛盾纠纷时懂得如何处理,增加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以建立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建设和谐班集体。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要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与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利用尊重与理解学生,也可以得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这在礼仪教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和教师平等交流是学生的愿望,学生遇到问题才会想到自己的老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间出现的矛盾,同时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全班学生拧成一股绳,共同向着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总之,具有较高的礼仪修养是对当前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人才的时代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班级管理中开展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建设和谐班集体。所以开展礼仪教育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利用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保证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邓如清.关于幼儿师范生礼仪教育实践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
一、做好教学准备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尽情地挥舞自己的双手,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进步,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物理课的教学目标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学习如何掌握这门知识,对物理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探究性教学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坚持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片面地追求知识的灌输,要让学生之间加强合作,互相沟通,相互协调,在这种团结互助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学习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加深他们的友谊。
所以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要实行 “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会让每个孩子有机会发言,整堂课有事情做。孩子们只要做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就会很兴奋,慢慢地喜欢上你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呀。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呢?首先,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要保证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思考中来,不能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在思考中能获得广泛的体验与感受,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科学设计实验
1.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性。
首先要明确探究的目的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实验。教师应该根据理论知识去寻找、确定实验主题,再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去进行实验工作。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明确这堂课的目的: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这是教师必须考虑到的,只有带着目标去努力,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动力,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实验的过程中收获物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让他们体验到探究问题的全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不然学生研究了半天,却不知道在研究些什么,这样毫无头绪的探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性教学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里举一个例子:实验活动,教师让学生每人自制了一个温度计在课堂上使用。老师提出问题:这个温度计还可以作哪些改进?然后再让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后,各小组提出了温度计的很多缺点,再让小组根据自己的意见对温度计进行改进,进行创新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实验器材由原始状态到提出缺点到进一步改进到再使用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这就是创新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不仅对温度计的构造、各部分的作用一清二楚,而且还学会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气呵成。
三、划分实验探究小组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个个体,所以,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让某一个人掌握知识,而是要让这个群体里的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教学内容并学以致用。但是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我们学校实行划分小组制,每个小组有四个同学,一号是最棒的,四号是学习成绩最差、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那种同学,这样划分能起到互相帮助的作用。同时排位的时候四个人为一个整体,在最偏僻的角落也有我们学习最好的同学,在最好的位置也有学习不好的、调皮捣蛋的同学,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他们的闪光点,也会经常起来发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此,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英语质疑能力课堂教学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正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坚持基本六项原则的基础上,本人认为挑战性原则更具推广价值。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的勇气,激励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鸡蛋里挑骨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不人云亦云,能突破常规。
一、鼓励质疑,树立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成功。新教材的使用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要求教师用自身的素质去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有自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转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为学生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且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和呆板。
1.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多创设情境,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氛围接近的语境,促学生开口,进而为提问打下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如创设生日聚会、购物、问路、打电话等情境,让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通过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每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一个语言交际任务时,他们会喜形于色地乐于接受下一个挑战。如今使用的课本中有许多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在教学中,应利用传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语言情境,在情境中进行操练,避免了学生单一跟读模仿。
2.培养质疑兴趣,让学生愿问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享有充分的民,提倡“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或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疑问允许质疑;教师错了允许提意见纠正;讨论时允许自由发言”,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后进生尤其要关爱,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尊重他们的人格,挖掘他们各自的潜能。多看到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给予鼓励。
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质疑方法
1.在预习中学会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新旧知识进行衔接时,会出现不理解、不明白、不认识的地方,这些困惑就是学生要质疑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每一个对话之前让学生把要学的对话自己先读,找到不认识的单词、不会翻译的句子、不理解的语法知识等。在上课的时候,有学生质疑自己遇到的困难,教师集中讲解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个别问题可采取学生帮助,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
2.在教师讲解中学会质疑
对教师讲解的内容不理解,提出问题,进行质疑,或当教师讲解的内容与自己理解有偏差时质疑。
(1)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大胆倾向
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学习倾向。因为在同一个班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课堂里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不一样,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异常活跃,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一部分同学却非常平静,一言不发,甚至怕开口,一旦出错会被人笑话,产生自卑心理。这样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开口,不怕出错,使英语课堂永远处于活跃状态中,更有利于英语的教学和学习。
(2)培养小学生提问的好习惯
一堂有效的英语课,并不是教师把多少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堂上多提出问题,教师多设置疑惑,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英语学习上的疑难让学生在课堂议论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议论释疑。通过学生动脑子设疑、开口议论去弄清问题,印象特别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争论”必将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参加争论的学生,必然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各自依据的不同观点,求异的火花竞相迸射,从而激励学生主动求知。
3.在学习小组合作中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对有一定见解的讨论,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和疏导。学习小组成员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而且可在口语练习的过程中互评互纠,使他们之间能互相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有学生不能正确使用“health”和“healthy”,可以请各学习小组讨论它们有何区别,并通过举例的方式说说他们的讨论结果。有学生造了这样一个句子:“I’m not healthy,and my mum is worried about my health.”起初有人反对,怎么两个词能放一块用呢?后来有同学用词性的概念解释了此句话的意思,一场讨论才告结束。
4.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质疑
独特性,反映的是新奇、不同寻常的思维。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求异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设计课件时就必须对小学生的各种发散联想予以详尽考虑。例如,在讲授四季及月份等词汇时,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学习时把内容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图形提示识别单词之意,并提出相关的问题:“Which is your favoriteseason…”学生会积极地思维,抢先回答:“Spring. It’s warm and sunny. I can fly kites and go climbing…”学生们联想起很多有关的词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提高了语言训练的密度、有效度。
三、养成学生质疑习惯,提高质疑质量
学生从敢于质疑到善于质疑是一个量的积累,从善于质疑到善于释疑,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教师要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里养成质疑的习惯,使学生变不敢问为敢问,变不会问到会问,从而提高质疑质量。作为教师每发现一个好的质疑问题及时用不同的方式表扬。
关 键 词:创意 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 理性思维
创意,或者说创造力,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被提高到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高度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个人到集团都在要求创意。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意不仅是一种理念,而且也蕴育着巨大经济效益。
作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已经从技能、技巧等具体知识的培训转到了对设计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创意思维的培养上。然而,目前我们的创意思维的培养却因为人们对于什么是创意以及怎样去创意的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着偏差而收效甚微。其问题在于:一方面,把创意当成天马行空似的玄想或灵感光临的被动等待,使创意变成了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神秘事;另一方面,让看似好的创意远离具体的设计课题而变成了为创意而创意的游戏。为了让这个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认为,在现代设计比以前更加复杂和更综合的语境下,必须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重视科学理性思维。
因为,第一,创意应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所谓的灵感突然爆发,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是设计创意的内在要求。第二,现代艺术设计比以前更加复杂和更综合。这使艺术设计实践不仅是艺术创造行为,更是科学的,理性的抉择。科学理性思维也就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必然要求。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科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一、创意是理性的选择结果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同,笔者认为,创意不是灵感的突然爆发,而是理性的选择结果。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者索耶在他的著作《人类创新的科学》中写道:“灵感源于积累而非灵光乍现……实际上是将过去的观点全都推翻了。许多人认为创造性是一个人智慧的突然闪现,这种‘魔术般的’爆发是一种不同于我们日常思维的精神过程。但我们深入研究发现,当你展示你的创造性时,你使用的大脑部分与平时琢磨怎么绕过交通堵塞没什么两样。”①
今天我们把创意放到了一个非常绝对的地位。似乎只要有了创意就可以解决一切设计问题。但创意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有创意?似乎没有真正被思考。事实上,我们更多地只是从结果这一端来看创意,而忽略了创意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积累、选择和判断的过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创新思维是信息重组。创新思维是没有预成的规则的,它要突破思维定势,对巨大的信息流进行筛选,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关系做出判断,进行新的组合。可以说,“选择是灵感思维和创造性功能的灵魂。”②如今的设计也是一个科学的决策过程,像广告策划一样,设计是一个对课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理性判断、明智抉择的过程。创意就是在这些过程里通过积累、选择和判断产生的。策划大师叶茂中曾经说过,策划80%是靠腿,20%靠脑。
“提起创造性思维,人们往往会忽视逻辑思维,认为它的‘理性’与‘创意’格格不入。实际上,逻辑思维的分析、推论对设计的创意能否获得成功时常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逻辑思维中常用的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方法,艺术设计可以得到理性的指导,从而使创意具有独特的视角,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引起受众的共鸣。”③
创意既然是理性选择的结果,那么,在强调创意的艺术设计教育中加强科学理性思维的培养则必然是其内在要求了。
二、当代设计学科的新发展要求设计具备科学理性思维
当代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求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要求设计师具备很高的科学理性思维能力,这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
1.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表明其多学科综合的特点
一般来说,艺术设计似乎更多着眼于艺术性的思维逻辑和形式美的创造。然而,现代设计已经变成了关系的设计、事理的设计和交互设计、从产品设计演变到服务设计。“艺术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④“……设计立即变成了一个比不久之前更为复杂和更加多学科的活动。”⑤
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体系的建构清楚地显示出现代艺术设计学已经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什么人因工程、知觉理论、消费心理、材料科学、传播学等。然而这些学科已经融入我们的设计教育,所以,我们也必须重视对科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新统一
“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新统一”,曾经是包豪斯的宗旨。上世纪50年代末,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就意识到:“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块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用情感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⑥柳冠中先生关于设计学的“事理学”理论(将设计视为一门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体系,即为事理学),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实践中认识的能力,从对‘物’的设计提升到对‘事’这个系统上——这是中国设计教育应思考的方法。”⑦
然而,在我国依然存在着艺术院校的设计与工科院校的设计的严格区别,一些大型企业的设计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工科院校,或许直到现在他们才开始意识到:“艺术院校的学生有着与工科院校学生不同的优势”。一方面,艺术设计的学科体系表明其多学科的综合性新特点;另一方面艺术与科学结合是必然趋势。所以,李砚祖先生说:“设计的当代成就和未来是由艺术与科学统合的程度而决定的。”⑧(转第39页)(接第59页)可见,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思维模式必须予以改变,培养具备科学理性思维的设计人才是提高我们艺术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虽然,理性的功能主义和国际风格被后现代设计所诟病,但是当代的艺术设计事实上却并没有也不可能抛弃理性思维。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之发端的包豪斯基础课程就开始了这样的思维。在由纳吉和阿尔贝斯所执行的基础课程中“采用感应的方式去设计,让学生去调查、探究和实验”⑨远不像我国当前设计教育基础课程所理解的仅仅是“三大构成”的简单的视觉形式的训练。
过去有些观点认为,艺术是形象思维,艺术设计也是形象思维,甚至开玩笑说学理工的人的脑子是方的,因为他们要求准确的数据,严密的论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与创造力不甚相关。现在看来是应该改变这样的错误认识的时候了。当代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求设计师具备科学理性思维。
3.艺术设计的新领域正表现为艺术思维与科学理性思维的结合
正如上文所论述的一样,艺术设计不只为具体的设计课题提供形式解决方案。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在高科技条件下,艺术之美才得以彰显。不管是物质还是非物质设计,都不可能只依靠设计师直觉和灵感。就拿视觉传达来看,从任务确立到市场调查、信息摘取,从数据分析到设计表达等环节都必须是客观的、科学的、理性的。图形也不是随意生成的,而是“非常理性又不排斥感性的形,即是具有科学特征和语言特征的符号系统……图形符号的样式和表达方式不是由艺术感觉决定的。而是由信息本身和理性的规范决定的,这里不是不要艺术及感觉,而是这种艺术和感觉必须与科学和理性结合。”⑩如今,各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前沿探索无不是基于艺术的感觉与科学理性的结合。从产品的设计到服务的设计,从物质产品到人机界面,视觉传达的不仅是形式和色彩完美的图画,而是像地图一样合理科学的信息表达系统。室内设计和建筑方案也不是去研究如何画效果图,而是集中与灯光、空气、时间和几率的研究和表达。陶瓷设计研究在理论层次和技术层次上揭示瞬间与光亮……这些在以前都是科学技术的研究领域,而今天却是艺术设计必须面对的课题。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科学理性思维对于现代设计的必要性。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出真正有创意的设计人才就应该改变旧有的观念,把科学理性思维纳入到艺术设计思维之中。只有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才能解决创意能力的问题。现代艺术设计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创意设计。
注释:
①[EB/OL].ks.cn.yahoo.com/question/1306102205965.html. 2007-06-12/ 2007-09-25.
②陈明.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阐释[J].甘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P96—98.
③凌继尧.艺术设计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232—233.
④同上P20.
⑤马克·第亚尼.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3.
⑥詹姆斯·W·麦卡里斯特.美与科学革命[M].李为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0.
⑦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J].北京:装饰,2005.1.P00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