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8:55: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童英语教育课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光影读写;微电影;微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1-0024-03
【作者简介】姚国艳,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江苏海安,226600),一级教师,南通市骨干教师,海安县德育学科带头人。
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已经事实地身处于光影的世界之中。丰富的影音世界区别于文字的单调,在儿童生活中大受欢迎,理当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纵观儿童当下的阅读,早已从单一的文字阅读扩展到图画、影像等多维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了。我以五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开始了以“微电影、微写作”为案例的光影阅读与写作教学探索。
一、一节“微电影、微写作”的实践课
(一)基于儿童学情的“光影读写”尝试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归宿,制定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我执教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寻找“光影阅读”与课堂教学的链接点。
“光影阅读”的范围很广,阅读的内容也很多,但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有限时间内,两者之间的链接点在何处?联系上学期进行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课,我想到了电影海报,电影海报不就是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吗?电影海报中的内容简介恰好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结合的落脚点。同时,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的微电影,解决了课堂时间限制的问题。微电影(儿童喜欢的)、电影海报(适合儿童的)、内容简介的写作(儿童需要的),完美链接起光影阅读、文本阅读、光影写作,使这节“微电影、微写作”课堂教学有了独特的生长点。
2.关注“光影阅读”与儿童学情的契合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叙事性作品时,能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样的阅读要求同样适用于“光影阅读”,阅读文字描述的电影简介和阅读多维变化的光影世界,创作电影海报的内容简介等,既呼应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紧密契合。
3.激发“光影阅读”与儿童写作的兴奋点。
微电影因其短小精炼,富有哲理的特点深受儿童的喜爱。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微电影,使课堂多了满满的诱惑力。学生以电影宣传策划人的身份创作微电影海报中的内容简介,则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角色体验,易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及教学构想,本节课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认识电影海报,了解电影内容简介;
学习电影内容简介的构成,了解内容简介的写法;
观看微电影,学写电影内容简介。
以期达到:课堂之内,学生有多元的阅读写作体验,有充分的思辨过程,有丰富的阅读写作收获;课堂之外,学生的阅读写作视线不再局限于书面文本,而能有意识地关注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素材。
(二)基于儿童需要的教学内容
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指明了方向,选择基于儿童需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目标接地气,让课堂富有生命力,让儿童获得生长。“微电影、微写作”案例的递进式读写材料实现了有指向、有梯度、有深度的儿童读写课堂。本节课采用板块式教学,从认识电影海报,了解电影内容简介,到观影后请学生口述电影主要内容,再到书面创作,小口径入课,小台阶上行。主要的教学板块如下:
1.认识微电影及电影海报。
在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中,出示电影海报,创设“光影阅读”的情境和氛围。旨在直入主题,引导学生认识电影海报,了解微电影及电影内容简介。
师:阅读了电影的内容简介,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大鸟盯上小蚯蚓后发生了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小蚯蚓们最后怎么样了?
师:这里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呢?
生:告诉了大家,就不需要去电影院看它了。
师:电影简介和我们平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关键处留下悬念,才能激发观众的期待。
在交流中,学生了解到电影内容简介的构成,明确电影简介和概括故事梗概的区别:留下悬念,激发观众的观影期待。
2.观看微电影并创作电影内容简介。
《月神》是由美国埃里康・卡萨罗萨导演的一部7分钟的微电影,讲述的是祖孙三人去月亮上扫星星的故事,画面唯美梦幻,情节奇妙极富想象。带给学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光影力量:原来,想象是如此美妙、神奇!
生:我喜欢它奇妙的想象,太令我惊讶了。
生:我喜欢它出人意料的那些情节,人竟然可以顺着天梯到月亮上去,月亮的圆缺,竟然是祖孙三人扫出来的。
生:我喜欢它唯美梦幻的画面,令人向往。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此环节观照了儿童对于“光影阅读”的个性体验和阅读表达,使阅读呈现开放的、个体的、真实的过程。
师:根据板书,想一想,哪些内容是可以写的,哪些内容可以不写?
生:大星星被小锤子一敲之后变成了小星星是不能写的,写了就没有神秘感了。
生:扫星星的情节是可以写的,观众会好奇,星星怎么扫?
生:圆圆的月亮变成了月牙,这个情节不能写,留下悬念让观众自己去看。
在此板块中,实现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层递上升,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
3.拓展微电影及主题阅读。
学习不能止于课堂,所以在第三板块教学中,我选择拓展阅读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短片《昼与夜》,并为其创作电影简介,同时配以主题阅读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月亮不见了》和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月亮的距离》。
(三)创设利于儿童生长的教学场境
教育即生长,保持课堂的温度和深度,开展有学习内容的活动,才能创设利于儿童生长的教学场境。
1.有温度的课堂。
课堂场境对于儿童的成长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元素,我努力在本节课中,保持着适合儿童生长的温度。
导入:平时你喜欢看电影吗?最喜欢哪部电影?喜欢这部电影的什么?
课中环节1:想看电影吗?你们今天学习得如此认真,那我们就任性一下,看一部微电影吧!
课中环节2:猜一猜,敲下以后,大星星会变成什么呢?
课后:推荐大家继续观看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影片《昼与夜》,并为它写一个电影简介。
课始聊喜欢的电影,课中看精彩的电影,课后作业依旧是看电影,这样的学习内容,话题聚焦,使儿童的课堂生活始终保持在愉悦的场境中。
2.有深度的课堂。
不只是保持温度,还需要挖掘课堂的深度,才能形成儿童的生长力。
问题1:阅读电影海报,从电影的基本信息中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2:再次阅读电影内容简介,关于这部电影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简介中为什么不告诉你呢?
问题3:你能给微电影《月神》完成电影内容简介吗?
问题4:读一读这篇内容简介,你觉得哪儿写得好?对照自己的内容进行修改。
以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儿童在课堂中始终保持奔跑的探究姿态,课堂就变成了扎根的过程,刨坑的过程,甚至是攀岩的过程,那么,课堂带给儿童的就是生长和发展。
3.有学习的活动。
看电影,不止于看电影;读海报,不止于读海报;写简介,不止于写简介……所有的师生活动都指向于有目标、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愉悦状态下,学习“光影阅读”的方法,言语表达的方法,文字修改的方法……课堂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活动学习场境。
二、“光影读写”微课程:建立主题、建设序列、建构体系
回眸这一节“微电影、微写作”实践课的探索过程,我认为,关注儿童语文生活的兴趣点,研究儿童语文学习的生长点,就能勾连起儿童的语文生活与语文课堂!那么,就以此为实践范例,让“光影读写”形成序列,构建儿童需要的课程。
除了内容简介,光影世界里与语文学习可以勾连的还有很多,以此课为范例,我和团队的同事们,进行了以项目主题为抓手的“光影读写”,项目学习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多元学习方式。
1.以“观后感”为项目学习主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场境、音乐背景、电影人物、主要情节等进行交流,表达自己个性的阅读感受,再辅以评论、诗歌等文体方式的指导,形成不同角度、不同体裁的表达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充分的对话,在对话中提升言语能力,在言语训练中积淀素养。
2.以“电影人物”为项目学习主题。
研究同一部或不同部电影中的人物对话、行为、心理,进行情景再现、心理描述、语言揣摩,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对电影人物口头或书面的介绍、展示,形成学生的言语内化。
3.以“剧本创作”为项目学习主题。
还是以微电影为操作抓手,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电影剧本的创作,围绕某些关键词进行角色、情境、情节等综合创作,实现言语表达的主体性及创造性。
这样的项目学习方式和内容,观照到了学生的“言意共生”。“言”到“意”的生成,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勾连学生的言语提升点,契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形成了多元的语文学习体验。
关键词:童谣;幼儿教师;口语教学
语言文字工作事实上生根发芽在各行各业、各种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离开语言文字,人类社会的沟通、传播将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践行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各个专业、行业理应结合自身特点,从整体中出发,落到细节中思考。本研究试通过对课堂情况的具体情景分析与童谣文本的内容分析,言明童谣作为一种文本在语言教育中,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
教育作为一种工具或者技艺,同时与社会稳定的国家发展与政治诉求相勾连。举例来说,为解决19世纪50年代英国社会出现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英国公立学校开始将现代体育运动纳入体系之中,旨在将中低产家庭的子女培养为符合现代社会气质的“文明人”,运动由一种消遣休闲成为教育体制的一部分,乃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工具。关于幼儿教育或者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培养中心,其本质上应当是一种以学前教育专业为核心的质量评估,其内涵和发展应当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开发与打造,然而对于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估和探讨,尤其是幼儿教育,主要集中以“幼儿园质量”或“托幼机构质量”为题[1],而忽视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关注学前教育专业本身的教学质量,其本质上是一种对于“元教学”的回溯和重视。而无论是幼儿的教育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语言都是其中一个尤为突出的部分。2001年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将语言与健康、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教育内容,明确指出了语言教育在该阶段的重要性。在索绪尔(FerdinanddeSaussure)看来,语言区别于言语,是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体,是一种符号。而在近年来,幼教事业的高速推广中,对于语言事业的普及却似乎发生了一种意义与音响形象的分离,尤其是专科学校中,很少有专门的专业,甚至是教研室来负责相关学科的教学,相应的教学任务要么落在了一些来自北方方言区的、普通话发音相对标准的教师身上,要么干脆并入文学、语文的教学之中,这样的行为造成了两种后果:一是将语言的教学等同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忽略了普通话教学本身所需要的一些技巧;二是将语言的教学单纯视作一种语音的规范纠正,缺失了语言的应用功能。基于上述情况,结合笔者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本文旨在回应以下几个问题:高职高专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存在问题的症候是什么?童谣作为一种文本,在相应课程中的应用角色应当是什么?是否能对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进行完善与补充?
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内在症候
(一)体系不完备
高职高专学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首先教师队伍体系存在问题。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课程中缺乏展示的机会,教师教授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2]。表面上看,这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所引发的,而本质上,这与授课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背景相连。有学者将这种教师层面的问题归结为教师意识不到位、教学方法落后以及准入门槛单一这三个维度[3]。毋宁于此,这种教师体系的偏差,或许在教师的选择方向上就已经存在了问题。传统的观念中,教学是一种“给与拿”的授受关系,而语言类的课程,更多地要求互动性,其性质上不是一种文化类课程的输出,而像是一种艺术类课程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拥有播音主持类背景的教师,更容易理解在语言类课程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把课程的更多时间让渡给学生;而事实上,这在整个教师队伍的配比中只占到了很少的一部分。乃至在对于课程教师的招聘上,仍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姿态,没能拥有一个清晰的学科定位。体系不完备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如果说,通过教师梯队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问题的话,那么课程体系则是更高层面的一种问题的反映。首先,在课时的设置上,一般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均被压缩在一个学年内完成。而事实上,除了教育原理、教学心理学等主干课程外,口语课程应该被视作与幼儿文学、人文素养乃至幼儿心理健康等课程相关联、相辅助的内容,始终贯穿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理念之中,语言不光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同时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品质,甚至通过语言时刻监视幼儿心理发展情况。除此之外,从普通话的训练本身来看,它也包含了字音、语流、语调的规范训练以及对应到不同作品中应用,绝不应当被教条化、简单化、平面化。
(二)定位不清晰
教师体系和课程体系的不完备直接导向了课程定位的不清晰,又或者说,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幼教口语课程在课时设置、师资、教学与评价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材中存在的问题[4],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课程的定位不清晰造成的误用。对于幼儿教师口语中的重教轻学现象,有学者认为应当通过向实践教学倾斜来改变这种现状[5]。事实上,这种关于实践与理论的比重问题,便是笔者所指出的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定位问题。在整个幼教行业,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能力的内化与实际应用,都应该优于对理论的灌输。这并不是意味着一种理论的轻薄,究其根本,理论始终应当是服务于实践的,语言类课程更是这样。许多学生反映,即便掌握了语流音变、语调等知识内容,仍然无法很好地演绎一部文学作品,甚至生动、富有吸引力地讲好一个故事。因此,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定位,必须由纯理论式的灌输转向一种实践的应用与互动。
三、童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应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许多,本文只试图通过其中一个维度做出一些可能的尝试。本文该部分尝试从教学内容的改良出发,探索将童谣作为幼儿教师口语可能的内容是否所有裨益?如何发挥作为文本的童谣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的作用?尽管对于童谣的定义不一而足,依照国别、语言、年代等划分标准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门类,对于童谣特点的认知还是相对统一的,一般地,认为童谣通俗易懂、节奏明快、语言活泼[6]。不过,也恰恰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了童谣难登大雅之堂,在很多程度上受限,甚至被落以“俗”的外衣。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结合童谣的艺术特征对其教育价值进行了相应的阐释,童谣的真实美、自然美、形神美以及情趣美使得其在美学特征之余,也兼具一定的教育价值[7],能够帮助儿童在道德、口语表达、想象力上有着能力的提升[8]。本文结合地方文化,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性意见。
(一)让渡教学时间,实现翻转课堂
美国学者MaureenLage等人在21世纪初期提出了“翻转教学”(InvertingtheClassroom)的概念,认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转变角色,以问题辅导、提供帮助为主要目的。事实上,这种模式十分契合高职院校的语言类课程。翻转教学在技术上必须基于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的支持,而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恰恰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进一步地,童谣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一种生动的、具有临场感、情景感的环境,加上信息化手段的配合,学生无形中能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加深知识掌握的程度、激发主动求知的欲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首先,高职院校的生源普遍较为一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优于填压式的输出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除了纠正学生的语音问题,更重要的应当是一种氛围的营造,通过具体的文本来进行演绎,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适应日后的教学。这也正是本文提出的,高职院校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应当是一种“教学之教学”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讲,童谣成为衔接这种教学与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为一种入门级的文本类型,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达成教学目的,在训练语音面貌、韵律的同时,也克服了学生的害羞心理。成年人的尊严使得他们通常认为在大庭广众下演绎童谣是“可耻的”“不成熟的”,童谣的教学意义则是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讲台上放开自我。
(二)正视童谣价值,传承地方文化
第一,正视童谣价值。学前教育事业是一种关于“教学的教学”,是在培养教育儿童的教师,如果没能在这个阶段锻炼、改造关于童谣的认知,那么他们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对于这种文本材料的应用必然是残缺的。他们已有的知识框架,束缚了他们对童谣背后描绘的精彩世界的想象,失去了对童真的期待和展望。因此,如果说童谣对于儿童教育而言是一种传承的话[9],这种传承应该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开始。由于童谣特殊的在节奏、语流方面的特点,其对于幼儿教师口语课程而言,也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童谣的教育价值不仅局限于其在文化方面的意涵,作为一种文本本身,便于理解、记忆,优于阐释、演绎,实际上也为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提供了一个舞台,有效填补了课程在实践上的空缺,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语言的教学从来就不是纸上谈兵,童谣相对于高深、晦涩的文学作品,更适应于该阶段学生的能力。第二,童谣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传承意义。以闽南地区为例,如《天黑黑》这样耳熟能详的童谣,已经被编织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谱系中;还有像音乐人小河在近年发起的“胡同童谣”计划,试图在现代性与城市推进过程中,保存文化和地方特色。“胡同童谣”本质上是对语言、艺术、音乐乃至城市与现代性、民族与地方等诸多话题下产生的一种反思与实践。发起人小河在参加2020年见地·创造者分享季时强调,寻谣计划中找到的童谣其实本就属于这片土地,只不过人们眼前充斥着太多的信息,也没有途径可以听见这些童谣a。因此童谣的不被看见本质上时一种地方文化的流逝,是一种现代高速的文化旋涡中被无意间冲刷走的遗珠。类似“寻谣计划”这样的关于童谣和民间、地方文化的复兴运动,其本质上也与国家、民族在意义上相通。小河找到的第一首童谣是来自北京的《卢沟桥》,它通过低吟浅唱事实上复刻了当下孩童关于国家、民族以及战争的创伤记忆。将上述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尤其是学前教育的内容改革之中),正是对国家大力强调文化自信的呼应。同时,以地方文化自信为根基,通过教学的方式,推广地方童谣,不仅是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同时增强学生对地方的认同感,对于地方就业、教育资源的补足意义也不容小觑。
(三)明确课程定位,转变授课思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课程体制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人员上、专业上对相应学科的教学体制、课程进行调整,本质上不仅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还同时面临着就业、编制乃至社会结构、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本研究试图言明的是,首先通过文本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改,起到明确课程定位、转变授课思维的作用。语言文字工作不是沉闷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和模仿,同时有着许多可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灵活空间。以童谣为例,其中有许多包含方言的地方性文化特征的部分,然而将其①《见地·创造者|知名音乐人小河:我为什么要去找失去的童谣?》,据搜狐文化:灵活运用在语言类课程,尤其是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口语的课程中,不应将其视为“推普”工作的反面。恰恰相反的是,将方言与普通话等多个维度的语言教学都涵盖学前教育事业语言教学的广义范畴之内,在具体的实践和操作中,更能深刻地推广文化、理解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以童谣为案例并不在于非此即彼的一元论,其本质仍是我们所言及的:试图将一种实践化的思维融入语言教学之中,结合特殊的语境,将语言文字工作当中许多可能抽象化的、理论化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方便理解和实践的行为内涵。它在本质上也与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所面临的特殊对象相关。
四、结语
从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Collins)与迈克尔·马可夫斯基(MichealMakowsky)对社会科学的概念与思想述评看来,社会科学的研究思想史本质上就是一次对社会的探险之旅,研究者们在社会现实这块大陆的不断移动的过程中,探索更多新的模式、过程、机制等[10],而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基于我们对幻象的突破,所有的这些工作也都是我们打破幻象的一个个切面罢了。童谣也仅仅是本研究选择来“击碎”原有的语言研究中存在的幻象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打开学前教育事业中语言研究的一个切面,这个切面的意义在于更新相关教育工作者对于从事该门课程教授到课程建设的思路与视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前教育理念一方面应当区别于一般的师范类专业的教学思路,穿梭于活泼与严肃、成人与幼儿等不同的思路与身份之中;另一方面,也应当区别于幼儿园教育事业本身,考虑教育对象的传承感、使命感等因素,将地方与国家、文明与文化等概念深深根植于教育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杨晓萍,李敏.焦点与转向: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16,37(4):74-80+104.
[2]李娟霞.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创新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103-108.
[3]杨亚梅.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6):58-60.
[4]李梅.高职《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0):52-53.
[5]管雪梅,王立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0(5):86-88.
[6]胡建林.童谣教学浅谈[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116-118.
[7]蔡根畅,刘玉亭.童谣的美学特征与教育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2(3):61-63.
[8]李永婷.民间童谣的教育价值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6):47-49.
[9]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27(1):10-13.
本世纪初,英语课程在小学阶段开始全面开设,随之出现小学英语师资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因此,大量的其他学科的教师改教英语,近几年的调查显示,小学阶段的英语师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水平普遍较低,本身英语水平有限,发音不准,教学方法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更无法保证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质量,且有让小学生“误入歧途”之嫌。除此之外,近年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教学质量堪忧,主要因为高校扩招导致高校门槛降低,特别是高职生的入学成绩更低,面对这种生源状况,如何从课程设置入手,使高职课程的开设符合社会的需求,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些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在英语教育专业上进行了大胆地尝试,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开设了“儿童英语教学技能”这门课程,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直接进行英语教学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成为让学生从掌握英语教学技能向具备较强综合教学能力转化的重要课程。
二、该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从2006年开始,在英语教育专业中开设“儿童英语教学技能”课程,这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属于首创。该课程主要包括十项基本技能:英语语音、课堂英语、英文书法、简笔画辅助教学、英语歌曲与歌谣、英语游戏、英语故事、英语短剧、课堂教学设计、说课。该课程以教学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强化学生通过模拟教学直接体验英语教学的意识。
该课程秉承“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原则,运用教、学、做、习、评五位一体的LIPIA教学模式,将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模拟课堂和真实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每个教学技能,在“习”的过程中,熟练运用教学技能。第一位:(Lecture) 精讲示范。教师向学生精讲英语教学技能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合放映一些英语教学片段或亲自示范,引导学生观看、分析、讨论;第二位:(Imitation) 观察模拟。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优秀示范课录像,和见习等,总结归纳教学技能要领,然后进行教学技能的模拟;第三位:(Practice) 体验反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课堂模拟教学训练。模拟课堂可采取分解模拟教学、微格模拟教学、“五步”综合模拟教学三种形式进行。通过模拟课堂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各英语教学技能并能利用各技能进行初步的教学。通过自己的模拟教学录像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正。第四位:(Internship) 顶岗实习。学生由课堂走上教学工作岗位,课堂上老师创建的学习情景毕竟不同于真实的岗位,学生只有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走上真实的教学岗位,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真正的教学能力。第五位:(Assessment) 学习评价。采用多元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理论和实践评价结合,用人单位和指导教师评价结合,构成了对学生学业的多元评价。该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全面、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多元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技能学习和课堂模拟训练阶段,采用技能模块化训练方式,在校内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完成,达到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程度;第二是校外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主要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感受英语教学,同时验证英语教学技能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熟练运用教学技能,逐步练就综合教学能力。
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程教授与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主要通过模拟课堂教学完成,校外实习通过我院实施的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即,大一见习,大二短期实习,大三顶岗实习。
模拟课堂是校内重要的实训方式,通过该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教学的过程,在“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各教学技能,然后走出校园,进入真实的课堂,把书本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真实课堂上,让模拟课堂和真实课堂有机地融合。模拟课堂是一种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真实课堂则是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真刀实枪的历练。通过两种课堂对学生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使他们不仅掌握各种英语教学技能,而且亲历了真实的教学场景,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英语教学能力,最终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教师工作岗位,成为优秀的儿童英语教师。
三、该课程开设的效果和课程发展展望
经过近6年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使用的备课材料经过两年多的整理和编辑于2008年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教材采用了课程名称“儿童英语教学技能”作为书名。该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我院该专业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小学生们的欢迎。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1
一、学前儿童外语现状的研究
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外语学习热潮波及到了学前儿童。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学起步晚,其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余强在《从第二语言敏感期的特点,看学前双语教育的重点》[1]一文中,引用了国外学者(芒罗(Munro)和马约(Mayo)等人)所做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在6岁前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语音与语调的敏感期。这“敏感期”表现在学前阶段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在发音方面,语音的听觉方面具有不可逆转的优势,即在敏感期学英语大多数儿童可以掌握地道的正宗口音。
《中华母婴网》2002年2月21日文章提到“幼儿学英语的重要性概括起来讲就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代表世界科技前沿的知识大多是用英语来表达的。故此,在未来社会中只懂汉语,不懂英语,在接受信息与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2]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起始环节,理应先行一步。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机构在1996年第1期《自然》杂志上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贮存在“布罗卡斯区”,即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已无法将外语贮存在该区,只能在大脑的另一部位重新建立记忆结构。新的记忆结构没有“布罗卡斯区”灵敏,在使用时还需要与“布罗卡斯区”建立联系。因此成年人学外语的速度慢,掌握得远没有幼儿牢固,也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3]
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儿童早期学习外语有其生理优势。
二、对现有儿童英语教育影响因素的分析
1.环境的影响
我曾多次去双语幼儿园和开设有英语课的幼儿园观察过,发现环境对幼儿学习英语有很大影响。在全英文的环境并且授课教师是外教的环境下,孩子像在学习一门语言,很活跃,很投入,而且课后能应用到生活中去,而在半中文半英文又是中国教师的情况下,孩子学英语就像在机械的念一些他们不明白的东西,甚至是只是在发出某种声音,音调等
2.儿童英语教育的研究人员的影响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儿童英语教育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虽然在专业背景上分布广,但是专业性较差,研究的连续性无从谈起。研究人员的专业程度对研究深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目前却没有途径培养专业的儿童英语教育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的本科阶段,虽然开设儿童英语教育课程,但是偏重于实际的儿童英语的教授,英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对儿童英语教育侧重的方面很少,而在硕士博士阶段,也很少有专门的方向研究儿童英语教育,这些都致使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专业性不足。
三、学前儿童英语实验性研究成果
经过实地驻扎于某个幼儿园调查发现,以英语为例,用汉语夹杂英语教学的班级中的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说英语,但是总是说代表某种东西的某个单词,而不会说短句或者是用简单的单词拼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而用全英文授课的幼儿会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地表达一些意思,运用一些英文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些英文短句并不是像中学生运用英语时一样经过思考而说出来的,他们几乎是脱口而出,不经任何思考,好像英语已经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全英文的环境对学前儿童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
另外,我们还把全英文授课的外教班和全英文授课的中教班的孩子做了比较,结果发现外教班的孩子说英语时的口音更纯正一些,但是除了这个之外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由此得出,学前儿童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学习的英语比半英文环境下学的英语更完整,更有利于内化成他们自己的第二语言,而外教班和中教班教出的学生仅仅是在语音上有点诧异而学前儿童达到的能力是相同的,由此可见,全英文的环境对学前儿童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并不会让学前儿童学成光说单个单词而不会拼成英文句子的英语。
学前儿童是否通过学习的途径即用正规的教育方法掌握外语的基础(basics),答案是肯定的。德国奥琴(Aachen)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施密特?尚贝恩(Schmid schonbein)在本世纪80年代就进行过这方面的实验[4],证明可以借鉴习得的经验创造一个教学环境,使学前儿童自然而然地学得英语。这种环境并不好打造,因为这样的环境要求任课教师的能力很高才能达到全英文授课,让孩子们感受到置身于外国的感觉,而且在与孩子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要非常丰富,使孩子处于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尽可能让他们接受某种偶发性的学习(incidental learning)。考虑到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借助一些玩具,设置一些情境,激发孩子用口语交流的欲望,另外要用一些游戏对儿童所学的新句子新单词进行巩固,多让孩子听到用到他学的新东西,加速他的知识内化,此外,上课时老师还应注意将幼儿分组教学,保证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新东西,也便于老师进行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 英语教学 问题 对策
幼儿园英语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针对幼儿开展的英语教育活动。它同一般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同,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将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内容融入一起,创设一定的模拟英语环境,以培养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英语交流的能力,利用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性特征,夯实其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以后教育阶段正规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在幼儿园进行两种语言教育”以后,我国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如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幼儿园都开始展开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相关实践。随着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具体工作不断深入的进行,幼儿园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一些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但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
一、幼儿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传统性,多数幼儿园仍然把英语教学当做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单纯死板的传授,而没有树立起培养幼儿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这与现代性的教育新理念是不相符的。这种认识的不足,也使得幼儿园和老师没有给予幼儿英语教学充分的重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整体教学状态呈现出随意性的形势。
其次,没有专门为幼儿英语教学编制的权威教材,市面上贩卖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若不能准确辨析,有可能就给幼儿传递了不恰当的学习内容。由于幼儿心智尚未发育健全,没有具备足够自觉的学习意识。对幼儿进行教育,通常都会选择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他传达教育性的信息。对于幼儿英语的教学,在教材上就需要录像带、磁带之类形象生动的材料,才能调动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类生动又权威的教材更是十分欠缺。
再次,幼儿英语教学虽已经在针对幼儿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总体上依旧是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负担。幼儿的发展应该以适应其身心发育的特点而循序渐进,过多的学习压力会抑制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其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最突出体现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的英语基本素养不够。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了解和学习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在幼儿英语的教授过程中,运用英语的几率较低,语言表达质量也不高,这就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情境氛围欠缺,幼儿能够运用英语的类型和机会都不多,整体上也无法培养出幼儿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要解决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要探索和研究出相应的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推动有缘英语教学向良性方向发展。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依据相关理论探讨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明确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构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理论理念指导。
第二,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除了幼儿园要持续提高在职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外,专业的幼师教育机构和学校还应该尽快开设专门的幼儿园英语教育课程,教授幼儿园英语教育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培养专业化的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问题。同时,国家教育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引起重视,加大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为培养出适应迅速发展的幼儿园英语教学需要的幼儿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合理设置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在幼儿园采用全英语的交流,建立英语学习的情境氛围,弱化英语课的概念,强化幼儿学习英语的无意识性,充分认识幼儿语言的局限和个体差异,从幼儿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将英语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入其中。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无课堂形式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第四,幼儿园和家长要形成良性互动和密切的配合,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来促进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墙饰布景等细节,构建立体式的英语教学环境;组织情景式英语教学,并与家长做好交流与反馈,建议家长配合在家中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条件和模拟情境,使幼儿在家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从而强化了幼儿在课上的所学。
参考文献:
[1]张志远,高云智.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马旭红.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初探[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2
幼儿园英语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园针对幼儿开展的英语教育活动。它同一般中小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同,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将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内容融入一起,创设一定的模拟英语环境,以培养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英语交流的能力,利用幼儿语言学习的敏感性特征,夯实其英语学习的基础,为以后教育阶段正规的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在幼儿园进行两种语言教育”以后,我国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如上海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幼儿园都开始展开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相关实践。随着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具体工作不断深入的进行,幼儿园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探索出了一些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但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问题。
一、幼儿园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传统性,多数幼儿园仍然把英语教学当做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单纯死板的传授,而没有树立起培养幼儿能力、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这与现代性的教育新理念是不相符的。这种认识的不足,也使得幼儿园和老师没有给予幼儿英语教学充分的重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整体教学状态呈现出随意性的形势。
其次,没有专门为幼儿英语教学编制的权威教材,市面上贩卖的教材,质量层次不齐,若不能准确辨析,有可能就给幼儿传递了不恰当的学习内容。由于幼儿心智尚未发育健全,没有具备足够自觉的学习意识。对幼儿进行教育,通常都会选择游戏的方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他传达教育性的信息。对于幼儿英语的教学,在教材上就需要录像带、磁带之类形象生动的材料,才能调动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类生动又权威的教材更是十分欠缺。
再次,幼儿英语教学虽已经在针对幼儿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特点上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总体上依旧是强制性灌输知识的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负担。幼儿的发展应该以适应其身心发育的特点而循序渐进,过多的学习压力会抑制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其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最突出体现的问题,就是幼儿教师的英语基本素养不够。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自身英语水平不高,对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了解和学习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在幼儿英语的教授过程中,运用英语的几率较低,语言表达质量也不高,这就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情境氛围欠缺,幼儿能够运用英语的类型和机会都不多,整体上也无法培养出幼儿英语语言的能力。
二、幼儿园英语教学的改进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要解决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要探索和研究出相应的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推动有缘英语教学向良性方向发展。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依据相关理论探讨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明确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构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理论理念指导;
第二,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除了幼儿园要持续提高在职幼儿英语教师的素质外,专业的幼师教育机构和学校还应该尽快开设专门的幼儿园英语教育课程,教授幼儿园英语教育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培养专业化的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幼儿园英语教育师资问题。同时,国家教育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引起重视,加大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为培养出适应迅速发展的幼儿园英语教学需要的幼儿教师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改进教学模式,合理设置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在幼儿园采用全英语的交流,建立英语学习的情境氛围,弱化英语课的概念,强化幼儿学习英语的无意识性,充分认识幼儿语言的局限和个体差异,从幼儿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将英语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入其中。为了更进一步地激发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还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教学内容。同时,在这种无课堂形式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
第四,幼儿园和家长要形成良性互动和密切的配合,才能把英语学习真正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来促进幼儿英语语言的发展。幼儿园可以通过墙饰布景等细节,构建立体式的英语教学环境;组织情景式英语教学,并与家长做好交流与反馈,建议家长配合在家中也创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条件和模拟情境,使幼儿在家中也能获得同样的感受,从而强化了幼儿在课上的所学。
参考文献:
[1]张志远,高云智.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马旭红.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初探[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关键词:英语 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大部分人很难掌握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受到阻碍,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我国的英语教育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加符合时展的需要。
一、我国英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英语教学十分落后
首先,我国农村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师资,教师的素质差别很大。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那么教师就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可以提高教育的先进性,同时还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专科毕业,没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甚至口语中还带有较为浓厚的口音。有的教师要同时教几个年级的英语,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
其次,观念较为落后,对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十分落后,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由于农村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家长甚至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他们不了解在当今社会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他们的视野相对较窄,这就使得他们与外界脱轨,不能很好地重视英语的学习。而且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家长不愿意花费更多金钱让孩子学习英语,这从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我国英语教育的全面展开。
最后,缺乏合适的教学环境。由于农村孩子与外界交流较少,同时农村的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环境都比较落后,这就让农村的学生不能有重视英语学习的意识,他们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这是不利于英语教育发展的。
(二)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地是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加以运用,学生学会的是“哑巴”英语。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听和说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听说能力有所提高,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才会更进一步。
二、解决我国英语教育发展问题的措施
(一)解决农村英语教学问题的措施
要想改变我国农村英语教学水平落后的现象,首先要增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水平。政府应该增强对农村进行教育支持的力度,为农村输送更多优秀的教师资源,或为农村教师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机会,用这样的一些方式,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
其次,要加强对农村教育设施的投入。农村教学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所以政府应该加到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晚上学校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高科技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有用的学习资源,扩宽学生的视野,例如为学院修建一个微机室,给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等。同时还应该大力呼吁社会上的一些事业团体,为农村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二)普遍存在的英语教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更深入地对英语进行学习,提高对英语的认识。很多教师对于英语中的知识点没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例如以英语中的冠词为例,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进行冠词用法的讲解时,他们只是告诉学生冠词的用法,而不能将其更深刻的意义教给学生,就不能让学生对冠词有更加深入的掌握。
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和写,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在生活中用英语与他人沟通交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最后,应该对我国现有的英语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如果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不能有实质的转变,那么无论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会让英语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不应让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习英语,而应该重视英语的实用性。同时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放松,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在英语教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阻碍我国英语教育的经一步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让我国的英语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英语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M].科学出版社,1999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程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60-01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一、以生活为基础,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教学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从而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就要求老师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二)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巩固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三)运用直观教具巧设情景。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circle、diamond、square等表示形状的单词时,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谈谈“What shape is the……?”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
(四)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外语教师除了发挥自己的表演才能外,还需认识到学生是英语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能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交际活动中。
二、以作业为桥梁,实现生活化的再扩展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能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作业,如:
(一)交流性的。课外,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有时可以让家长一起表演,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
(二)习得性的。让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听儿童英语广播,把自己模拟最得意之处录制下来,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进行评比,选出“英语小能手”。并鼓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卡通故事书,看英语VCD,欣赏儿童英语歌曲。
(三)操作性的。如布置学生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标签,学生自己设计课程表、描画动物图、做各种调查、描写自己的作息时间等等,学生因为对这些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就会非常用心,这样既可帮助他们在生活中用英语,记忆单词,也能提高书写水平。通过这类作业,学生会为自己的创作和学到这么多的课外英语而高兴。
(四)探究性的。低年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类的课外作业。如“What colour is the……?”apple有哪几种颜色?高年级学生可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作业,如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捕捉butterfly、dragonfly探究ant、bee的生活习性等。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就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
三、以实践为导向,生活中再现英语
如课后同学之间互相借东西,平时大家见面打招呼等,都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会话,并且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布置,如班级墙报、年级橱窗;校内外英语活动的开展,如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采访外籍教师、参观英语俱乐部,来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
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方法和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尽量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郭玉海.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