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8:55: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基础护理技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 技能教学 教学模式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技能训练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时占总课时的一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能力、知识、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1]。我校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模式单一,培养的单一技能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技能教学中,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真正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近几年应用较多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
1.“三段式”教学模式。我校因人力、财力等资源限制,导致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够,学生动手训练机会较少,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三段式”教学模式由模拟练习角色扮演练习综合练习、考核三个阶段组成。模拟练习阶段,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教师讲解练习;角色扮演练习是让学生互相扮演学生与护士的角色,一切操作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加深了学生对操作的感受和对患者的理解,强化了学生作为护士这一角色的自身责任感;综合练习、考核包括着装仪表、语言表达、心理素质、操作能力及应激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实习、就业做准备。[2]
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我校为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学习以被动学习为主,而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该学习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在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临床病例,根据病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运用该教学法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
3.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我校技能训练以教师为中心,实验课前由实验课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该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根据具体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先阅后练再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先观后导再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先阅后练再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先观后议再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边讲边提问边演示再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思考。[4]
4.角色扮演、情境教学。我校在技能训练中的操作步骤要求过于繁琐、教条;操作中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原则,而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导致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受到制约,养成只继承不创新的学习习惯,运用角色扮演与情境创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表演,事后讨论,参演的学生谈感受、体会观演的学生谈看法,最后教师针对内容、表演情况,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总结。采用此教学法可活跃实验教学气氛,提高护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
5.灵活运用示教。示教作为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是保证基础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操作前示教,可使学生对新的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直观的印象,能够进行初步操作,并逐步熟练操作程序,掌握要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模糊概念和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纠正和答复,并进行正确示教;实际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灵活把握示教时机,有效促进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6]
6.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法。CAI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具有文字、图像、声音、录像等手段,操作简单,直观性强,弥补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单调教学的不足。我校由于条件有限,不能每次上课都用CAI法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比如在急危重病人的护理中,将CAI引入实践操作示教,可以购买成品课件,也可以由老师将操作过程制作成课件,反复观看其中的重要环节,既克服以往学生在教师示教时看不清楚的缺点,又对在操作中遇到的疑问,通过它及时准确地得到解答,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相关知识。
7.课间见习。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临床上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使护理操作日趋简化,但学校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更新滞后,使得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临床实际的现象[7],比如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减少了操作的中间环节,使操作程序简化[8],但护理教材中的操作步骤却没有针对一次性器材进行改革,导致教学与临床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护理教学效果。从开设护理学基础课,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进入临床进行课间见习,将课堂教学、实验室练习与课间临床见习同步进行。这样一方面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室的操作和临床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巩固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能力培养,了解临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避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脱节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临床的要求。
二、考核与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我校技能教学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9]。而且,技能考核考评标准单一,过于强调某些细节,偏重对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核,而忽略学生的态度和沟通能力。我们在能反映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进行了考核标准的改进,设定了态度指标(着装仪表、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爱伤观念、心理素质、应急能力)、技能指标(用物准备、操作能力)、整体效果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体现整体护理观念,标准相对灵活,开展重点项目扣分法[10],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教师应在考核前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21世纪的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思想,实现“技能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护理能力,积极改进实验教学中的不合理因素,真正发挥护理教育依托临床、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玲,护理教育中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9.
[2]史云菊,高职护理学基础“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3,12:119.
[3]姜安丽主编,护理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6.
[4]石敬萍,提高学生《护理学基础》技能学习自主性的尝试[J].
[5]郭爱梅,廖春梅,孙丽媛,角色表演、情景教学在护理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4,3(3):59-60.
[6]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全,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362.
[7]苏桦,优化护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护理研究,2003,17(10B):1226.
[8]杨新月,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0,15(5):299-301.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48-02
一 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是护理人才为全人类服务必须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因此受到护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护士操作技能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医院护理工作的总体质量,所以要求每个护理人员都应具备比较高的动手能力,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以达到医院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因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操作技能的练习,也要重视操作技能考核,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方法之一。
二 技能考核现状
1.操作技能考核指导思想过于简单
目前护理技能教学主要是老师讲授示范操作技能,学生模仿老师动作,只要学生能够较准确地记住每一步动作,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成绩。该种方法侧重于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学生练习的次数多,就能熟练地掌握住动作。但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部分学生存在懈怠偷懒的情况,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发展。
2.护理实验技能考核时间短,不能全面反映每位学生的操作水平
本学院护理学生众多,上课时间比较紧张,用于考核的时间也比较短,往往90分钟时间要考核50名学生左右,因此很难在细节上考核学生,只能从大概的流程和重要的操作步骤上考核,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爱伤观念、无菌观念等方面不能做到很好的观察,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3.无益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示教课的基本流程是老师事前告知学生要学习的操作,学生提前预习操作流程,然后教师再用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手法讲解,因此多数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动作虽然标准但缺乏灵活性。规范标准的语言、规范的动作虽然可以使操作变得优美规范,但是不能体现出操作中的精髓,操作中的人文关怀也得不到体现。而且实验器材老旧,与日益更新的临床脱轨,学生实习后普遍反映学校所学所用的东西与临床差别很大,需得重新学习。而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能举一反三,单纯记住教师的示范步骤,对实验课缺乏兴趣,操作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因人施护,没有整体的护理观念。
4.考核中病人失真或用模型,许多操作要点无法真正体现
护理技术操作难度不一,考核面对的对象可能是真人,也可能是模型。如果技能考试在模型上进行,因为人体模型设计简单,有些技术要点无法考核,如男病人导尿中尿管通过三个狭窄的处理,灌肠时病人所出现的突况都无法通过模型实现。这种考核方式所给的分数,只能说明学生对步骤的记忆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操作技能。另外,要对实现最优护理服务,与良好的沟通、护士的爱心、责任心等息息相关,这些都难以通过人体模型考核进行评价。而目前用真人达标的项目也因为“病人”而出现许多偏差。达标中的病人都是自己的同学临时当病人,因而在操作中难免出现“放水”的情况。进行考核的同学也因为操作对象是自己的同学而忽略必要的解释沟通等步骤。
5.技能考核分阶段进行,难以做到学生对之前所学的技能“温故而知新”
因为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多,每一项技能考核完成之后,就接着要进行下一项操作,因此难免会出现学生遗忘先前所学的操作,而学生只要在达标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蒙混过关,等到学完所有操作,学生已经将之前学过的技术忘记,这样对全面掌握护理技术无益。
6.技能考核后缺乏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利于纠正错误
因为考核的时间短任务重,多数教师考核后没有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做细致分析,只是大概地总结一下,也做不到对每个同学进行操作后分析,不利于因人施教,往往是考核结束,评价也结束,考核质量无法提高。
三 对策
1.重视技能考核中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代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护理技能考核要改变传统的考核重点,加强其他素质的考核,如学生的沟通能力、心理素质、人文关怀等内容。
2.采取多样化的技能考核方式
第一,单人逐项考核法,即每项操作学习结束后,短时间内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此种方法比较常用,实施简单,能够直观明了地考核学生对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此种方式的弊端是实施考核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为了节省时间不能充分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二,小组逐项考核法,即每项操作学习结束后,短时间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方法。具体实施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进行技能考核的同学,该同学的成绩代表全组的成绩。此种方法节省时间,而且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仔细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此种方法的优点:(1)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同学产生责任感,因为要代表其他同组成员的成绩,被抽到的同学为了能够使所有人得到好的成绩,会加倍努力地练习。(2)可以激发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讨论、评价、鼓励、支持、帮助等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种方式的弊端是以个人成绩代表全组成绩,的确存在不公平性,而且对小组的团结性有很大的挑战。
第三,随机抽签考核法,即所有操作学习结束后,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至两项操作进行考核。此种方法一般是期末所有操作结束后进行。优点是学生事先不知要考核的操作,督促学生对所有操作进行复习,利于全面掌握。考核总体需要的时间短,能减轻教师负担。缺点是不能考核学生每项操作,存在很大偏差,而且考核是在期末进行,遥遥无期,部分同学在平时没有压力感,练习时懈怠不积极,只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才突击一下,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所有操作的掌握程度。
第四,小组案例考核法,即以往的考核内容只是单纯的操作步骤和手法,内容单一,不能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采取小组案例考核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方法如下:学生学完所有操作后,教师将所有操作融入到临床常见的案例中。考核时,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案例,然后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内容。一个案例中往往包含多项内容,如理论知识考核,通过案例让学生分析病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护理诊断,根据诊断进行合适的护理操作。案例考核法有多项优点:(1)此种方法可以考核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随机应变能力等,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案例考核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考核法包含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可能发生的情况,让学生对此做出分析与判断,并做应急处理,教给护生沉着、冷静、遇事果断的应对方法,以提高护生的应急能力。(3)案例考核法提醒学生要注重法律意识。案例考核法可以使用接近标准化的病人,即事前将病人进行培训,包括对疾病状态的表演,与护士的沟通,甚至适当制造一些护患纠纷等。通过案例考核法,学生可以增强自己处理医嘱的能力。接近真实情境的操作考核,让护生更贴近临床,更感到肩上的重担。尤其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时期,更可以给学生打一剂预防针,提醒学生注意细节,防止因为一点疏忽而触及法律。(4)案例考核法也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教师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水平高低,编写不同难度的临床案例,因此可以督促教师多阅读案例,多接近临床,充实自己除课本以外的临床知识,为自己的教学添上出彩之笔。
四 结束语
护理学基础是护生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后用得最多的一门课程。技能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既可以督促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也可以通过最佳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摸索出适合本院校学生的技能考核方式至关重要,也是每一位护理学基础教师应该积极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石敬萍.《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实训与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学报,2007(6)
关键词:全国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 基础护理教学 以赛促教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61-01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经过四年的积淀,已经成为全国卫生职业院校的顶级赛事。它是中国护理教育学生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舞台,也是总览中国护理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2014年围赛期间的学习、分析与总结,探讨以赛促教,使竞赛与基础护理教学相辅相成并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出会动手、善思考、爱伤护伤的实用护理人才。
1 技能大赛亮点
1.1 统一操作标准
竞赛要求选手独立连续完成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置胃管和口腔护理技术四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赛前组委会提前公布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赛项规程”,规程中围绕四项操作给出了统一的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赛前1个月召开了赛事说明会,会上四位全国知名护理专家分别解读了操作标准,回答了各省代表队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方面的问题,从而统一了标准,使标准向国际大赛标准看齐。
1.2 注重评判思维
竞赛内容加入了案例分析,突出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特点。要求选手按照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要求,对病人实施连续的、科学的护理。在健康评估室,选手根据给出的案例对病人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在物品准备室,选手需要根据案例认真思考并准备用物,针对患者状况灵活地实施4项护理技术操作。而这些都需要选手具备评判思维能力。
1.3 拓宽理论知识
比赛设置了理论测试环节,分值占总分的10%。赛前组委会给出复习方向,要求各代表队围绕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复习准备,并组织临床专家建立了大赛案例题库,100道案例题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急危重症护理知识。相比较去年围绕内科和外科护理共9道的案例题库来说,今年的题量剧增,知识也大幅度拓宽。答题时要求根据案例进行思考,运用基础护理学中护理问题的确定等相关知识,列出案例中患者存在的至少3个以上的护理问题,并确定首优问题,列出针对首优问题的护理措施。这样的答题方式要求选手掌握的知识面要广,选手需将基础护理学与其他专科护理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有机结合,方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4 回归人文自然
比赛强调操作过程要充分体现选手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操作中具有爱伤观念;沟通要和蔼可亲;同时要去除精心设计的表演化痕迹。在大赛评分标准别列出:态度和蔼、自然真切和没有表演痕迹占2分;沟通有效和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占2分。可见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动作设计都更加强调自然实用和贴近临床。
2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措施
2.1 认真研讨标准,让标准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普及化
国赛公布的技能竞赛标准无疑是当前护理教学最前沿的标准,在认真阅读标准的前提下仔细研讨。在省内知名护理专家的精心指导下产生出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国赛操作分占总分的90%,即操作满分为90分,而我校参赛选手操作得分为89.54分,位列全国第一。充分说明了这套操作流程得到来自各省市的评委专家们的充分认可。这样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完全可以贯穿到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去。赛后可以拍摄选手的操作视频,用作教学素材;及时组织护理教师学习、研讨与操作实践,力争竞赛标准在基础护理教学中普及化、统一化;大赛操作评分标准可以用做教师考核护生操作的依据;邀请国赛获奖选手担当小老师,在护理班级中进行操作展示和指导,以充分发挥国赛获奖选手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样一来,在国赛技能标准的引导下,使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更快与大赛接轨,时刻走在护理技能潮流的前列。
2.2 发挥案例作用,引导护生评判性的完成知识与技能学习
大赛充分结合案例考核选手的应变能力和评判思维。笔者在国赛集训期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案例,这样就为基础护理技能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赛后,笔者将这些案例素材进行资源共享,在系里组织的护理教师研讨会上介绍案例的答题方式以及编写要求。鼓励护理教师结合大赛要求参照模板自主编写案例,从而使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新技能时,能充分运用案例激发护生思考,培养护生在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中的评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论及操作考核时,能参照国赛竞赛的模式,将案例与考核紧密相连。这样既可使基础护理教学紧密围绕大赛,同时也响应了当前课程改革教育的精神。使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拓宽护生的理论知识面,使护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编写出标准真实的案例,需要基础护理教师勤入临床见习,在见习中学习,在见习中收集与整理案例的素材。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促进护理教师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隙接轨。
2.3 人性化培养,使护生成为沟通护理有效及尊伤爱伤的护理能手
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各项操作都离不开有效地沟通和细致的护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护生具备基本的护理礼仪知识和爱伤护伤理念。护理教师可将护理礼仪贯穿在基础护理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强化。比如在护生操作全过程设定角色,让学生相互模拟护士与患者,要求模拟护士方带着微笑,设计并运用良好的语音语调及身体语言进行护理,操作后让患者方提出感受,评价出心目中的好护士,优秀者进行展示。在教师见习时,征得医院方及患者的同意,将临床星级护士护理患者的场景拍摄下来,剪辑后在课堂上放映,让护生充分感受临床上的护理氛围。在基础护理学见习周,护理教师跟随护生深入临床,可对护生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指导,每天布置护生见习任务,将见习所见所闻写成小故事,见习后进行总结分享。将好故事汇总装订成册,注明作者姓名,留作教育资料。还可请临床带教老师与患者对见习护生进行综合打分,得分情况列入到基础护理学考核中。通过这些方式既能有目的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爱伤观念,同时也能让护生向临床看齐,使学生的沟通与护理变得更真实,有助于减轻表演化痕迹。
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的定期举办,不断地推动了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主旨将不断地影响着职业教育人和受教对象。笔者作为一名基础护理学教师将时刻关注大赛动向,不断拓宽自身视野,为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开放式评价考核;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29-01
近年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卫生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护理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护理教育的基础,护理基础技能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极大的改进和创新。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就是其中一项影响力非常大的教育改革[1]。
1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评价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基础技能教学不但需要学生具备极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高超的实践技能,如何更好的提高护理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我们基础技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将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应用于基础技能教学就是一种为提高护理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目前该评价方法已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获得了认可。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作为考核标准,过于强调外部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而忽略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护理教学就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思维,反之,假若我们只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考核标准,过于强调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忽视教师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促进作用,学生就很难形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就要应用开放性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合,更好的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实践技能[2]。
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既利用到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彼此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合理利用了学生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开放式评价方法使得我们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强化了护理专业中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3],更好的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2如何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评价
首先,教师对课堂运用到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技能操作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明确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及操作程序等具体内容。
紧接着,教师对实践操作进行示范,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对操作的程序、要点以及考核知识点都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课前将相关的操作评分标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考核的项目、具体内容、操作规程,考核的标准以及考核程序等有个基本的了解。教师的示范要依照评分标准进行,以便于学生能对照评分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示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示范同时进行难点讲解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印象[4]。
在教师示范完毕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练习,教师主要解答各组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要建议小组进行分工合作,不断鼓励小组中所有成员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小组熟悉实验操作后,就可以正式进入考核评价阶段。在考察过程中,设置考试区与观摩区,让未参加考试的学生在观摩区观看,教师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具体情况进行总结性的简明点评,当场给出分数,再由观摩的学生对小组实验给出评价,并说明理由,阐述细节,最后由小组内部的同学参考考核标准互相评价,并要写上评语与感悟,教师要对学生评价最后把关,对于理由不充分的评价应该删除。实验最终的考核结果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合,
在开放性评价的应用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方面,因为开放性评价方法需要占用到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一定把握好评价开展的“度”。另一方面,应该强调评价过程中的公平合理原则,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学生的评价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给学生因为私人关系打人情分或者“公报私仇”的机会。
3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评价的作用
其一, 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好的强化了护理理论知识。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只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对任务的评价和分析过程几乎都没有涉及,难以透彻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多次温故理论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因为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而得到显现。教学的环境更为平等开放,很多同学往往会因为对别人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异议,而不断的反复对照和推理,在此过程中相关理论知识也就得到巩固。
其二,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互评可以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理论不足,了解自己需要弥补的技能,对知识的驾驭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升,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更快的运用理论知识去讲解实践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完成高效的转换。同时,教师的点评又可以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错误可以更及时的纠正,也帮助学生可以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与掌握操作要点,强化了操作实践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性记忆。
其三,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评分标准的透彻掌握,必然促进了对各项实际操作要领的掌握。而且评价过程就是学生另一种实践操作的机会,加之还有老师的点评和引导,不论是评价的学生还是被评价的学生都经历了一次技能的强化训练, 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照和参考,进行多次的反复反馈和矫正,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其四,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实践技能的一个参考和调整,自主的思考如果面对的同样的问题和情况,自己平时是如何评估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别人的评估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养成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的习惯。而且,在实际技能的操作中,学生既对照评分的标准为他人做出评价,也可以更好的掌握考核评分标准,了解操作重点和难点,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实践操作。
其五,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开放式评价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平等的课堂气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为充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都得到发挥,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同时,课堂上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尊重,对学生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培岩.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8:45-166
[2]朱文元,赵伟蔡.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9:26-220
【关键词】同伴教育;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一门操作性强的核心课程,是衔接学校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在护生进入临床之前,开展系统化的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意义重大。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是让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播给同伴,使更多人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同伴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部分学生参与示教,发挥优秀学生在教学中的模范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一种方法。我校于2016年将同伴教育应用于护生实习前的《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校大二年级抽取两个班参与研究,一个班作为实验组,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班45人,对照组43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课程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示范操作一次,学生再3-5人一组进行练习。实验组采用同伴教学法开展课堂学习,具体过程介绍如下。
1.2.1课前准备。学习委员在班级群选取同伴教育者的通知,并公示将由同学进行示范操作的10项操作名称,教师将规范操作视频、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上传到个人教学主页,同学们自愿报名并选择将进行示范的操作项目,汇总后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拿到名单后,第一步:要求同学根据上学期的教师规范示教、网络规范视频进行强化练习。第二步:在开展某项操作强化训练的前一周,组织报名该项目的同伴教育者进行考核,选取打分最高的一名同学作为该操作项目的同伴育者,教师对其进行个体化指导,指导内容涵盖规范的操作示范、沟通技巧等。第三步:被选中的这名同伴教育者,在课前15分钟到达实训室做好操作前各项准备。
1.2.2课堂实施。(1)示教环节:同伴教育者根据操作考核标准进行规范的示教。(2)评价环节:操作者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再邀请班级5-10名同学进行评价,指出操作中的优缺点及建议等;(3)总结环节:在自评和他评完成后,指导老师对该项操作进行总体评价,对同伴教育者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肯定同学们细微的观察和中肯的评价,对于不足之处,指导老师进行难点的慢动作及多方位展示,强化学生的视觉效果。(4)分组练习环节:同学们3-5人一组开展分组练习,指导老师和同伴教育者进行指导。
1.3评价方法
1.3.1实践考核。在所有操作项目强化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同学均参与课程实践考核,考核项目和评价标准一致,总分100分,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分。
1.3.2期末教学评价。选取学校期末评价中教学方法评价得分进行比较,总分为10分,计算两组的平均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对照组为79±8.53分,实验组为88.90±4.86分,t=2.996,p
2.2两组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教学评价得分比较,对照组为90.80±4.34分,实验组95.20±3.88分,t=2.389,p
3.讨论
3.1同伴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结果2.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说明同伴教育可以提升学生护理技能强化训练的效果。同伴教育法,是让与自己有着相似年龄和教育经历的同学进行示范教学,示范过程中同伴教育者展示的娴熟操作极大地鼓励了同学,让他们树立了“孰能生巧”的信心。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评价的过程,既让同学们意识了自己操作中的共性错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同学们归纳分析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同伴者教育者而言,这也是对自我的历练和提升,示范带教既是对自我临场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是对操作者语言表达、心理素质及沟通等能力的考验。
3.2同伴教育可以提升教学评价满意度
从结果2.2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期末教学方法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 说明同伴教育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评价满意度。同伴教育,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示教方法,它是由自己的同龄人进行示教,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群体的共同语言更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 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同伴教育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叶艳胜,玄英哲.基于同伴互助的本科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7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法 护理临床技能 培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91-02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病例进行的讨论式教学形式,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材料、论证假设和总结5个基本环节。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指在诊疗过程中当,需要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使用所获得的最佳的相关文献依据,结合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对患者的价值和意愿进行考虑,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即制订、施行有科学依据的诊断以及治疗计划的过程。在护理本科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理临床技能培训,采用PBL+EBM的教学法可以获得临床教学效率高、学生掌握快、教学成果优异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分析PBL+EBM教学法及其特征以及以该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优势,提出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措施,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一、PBL+EBM教学法及其特征
PBL+EBM一方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探索性、主动性。
PBL+EBM教学法具有如下特征:(1)问题的特点与重要作用,问题的情景是真实的,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学习不断进展。(2)学生在教学中的特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主动对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并独立搜集治疗、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教师在教学中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的起教练、引导、辅助、合作、协调的作用。
使用PBL+EBM教学法,让护生身临其境直接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变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思考、联系实际、灵活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这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在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上就会习惯于使用最好的方式解决新问题,这是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同时,教师通过使用PBL+EBM教学法,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也能指导学生发挥自己长处,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优势
PBL教学和EBM教学都以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作为基础,目的都是促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EBM的教学理念引入到PBL教学法中,将更加有益于学生准确运用研究证据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也能够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方式,它的基础是临床问题,先导是具体病例,主体是护理学生,导向是教师。它把复杂的医学知识以“疾病”链接起来,将与其相关的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知识进行联系和重新整合,使得护理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临床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这是培养现代护理人才最有效途径之一。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也发现,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护理技能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被明显缩短了。循证医学教学法在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实习教学之间的距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好的临床科研成果和个人的临床经验和病人将被综合考虑以满足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的标准要求。EBM教学法通过实践改变了护理学生的临床思维方式,使他们真正掌握了在临床上学习的方法,增强了护理学生的临床评判思维能力,同时使护理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PBL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临床问题的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而循证护理的理念,就是以提出问题、搜集材料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解决问题为主要步骤,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将PBL和EBM两种教学方法联系起来,运用于护理技能培训过程中能够相得益彰。用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理论进行基础护理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PBL+EBM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培训方法
笔者根据多年护理技能培训经验,联系PBL+EBM教学法的特点,概括归纳出一套护理技能培训方式:第一,向参加培训的护生集中介绍PBL+EBM教学方式的意义和操作过程。第二,将参加培训的同学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分组,每组5-8人。第三,每组学生分管一个临床病人。第四,学生需要根据分管到的病人的相关情况(包括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该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五,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通过文献工具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好的临床证据,相应工具有: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VIP 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数据库搜索与问题有关的材料。第六,收集相关具有可靠性和应用价值的判断依据。根据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可靠性逐级下降):一级,即全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评价体系分析;二级,即单个样本量充足的 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即一个控制组,但不使用随机方式分组的研究;四级,即无对照组;五级,即专家意见。最后,从上述方法发现一级的临床研究的证据6个。第七,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临床专业知识,对搜集结果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 Meta分析,将现有最佳的结果应用到患者诊断及诊疗决策中。
(二)教师根据学生水平进行引导
实行PBL+EBM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将告别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以教师讲解和操作为主,而是将发言和操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1.学生水平不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主要面对的学生有护理本科、护理硕士研究生,这两类学生在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全不同。护理本科在大学时期完成了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习,但是没有经历太多临床,可以说临床技能比较欠缺。而且护理本科对科研能力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学生查阅文献和分析文献的能力非常有限。对他们的培训主要偏重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让他们明白临床操作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而护理硕士研究生则不同,他们有的是经历了一年的临床轮转实习,对各科室各病种护理方式都比较熟悉,有的则是工作数年后再重回学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们对临床护理操作可以说非常熟练。再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护理硕士研究生比护理本科生多的不仅仅是对临床的熟悉,更是一定的科研能力,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技能培训任务是在巩固临床操作的基础上,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发现临床上的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或者进行相关实验进行提高。
2.学生水平不等提问的深度不同。护理本科的学生的知识面多以课本为主,科研能力有限,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给他们的问题就不能太深入,以偏重临床操作为主。例如,给他们的问题可以是“留置针穿刺时对血管有何要求? 有哪些注意事项和有何技巧?”“糖尿病病人日常护理有哪些注意事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中药烫疗的操作方法是什么?注意事项有那些?”等。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相对广,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对护理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有一定了解。对他们进行提问时则可结合现代护理学的先进研究进展进行提问,促使其进一步研究。如可以问他们“为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国内外有哪些最新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对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如何?”“斜扳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等。
3.学生水平不同引导方式不同。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科研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也不能像研究生一样熟练掌握各种查阅文献的技巧。教师针对他们的特点,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对显浅的文献、著作,也可以教师先收集有关文献,然后对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概括后再给本科学生进行查阅学习,由本科学生再对材料进行进一步浓缩和概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对浓缩概括的文献材料加以总结形成答案。教师通过这种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和汇总材料,同时也促进学生科研思维的形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好临床知识,也可以学到一些专业著作、文献的阅读方法。而护理硕士研究生通过多年的学习知识框架比较完整,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临床技能上,还需要对他们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因此,要求研究生在针对问题进行文献资料收集的时候能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所有科研常用的文献资料收集方法都可以鼓励他们去运用。最后学生在小组内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总结,形成问题的答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参与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这样可以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
四、反思与总结
传统的护理临床技能培训方法是教师按培训大纲要求,带领学生在示教室对着模型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虽然具有知识系统框架完整、培训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掌握好临床技能的操作要领,而且整个过程知识大半是单向传输,这样就降低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将PBL+EMB的教学法运用到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直接将培训地点放在病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教学道具,而是活生生的病人,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不自主地融入到现实的护理情境,切身实地感受护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这使得整个过程印象深刻,对临床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扎实。
通过笔者多年运用PBL+EMB教学进行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发现,采用与传统培训方式有别的PBL+EMB教学法,可以促进护理本科学生临床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能初步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而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水平在得到巩固的同时其科研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和巩固。可以说,PBL+EMB教学法在护理临床技能的培训中是切实有效的。同时,该教学法的运用对教师水平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本身具有扎实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功底的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护理学发展动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护理临床技能培训,培养更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红艳,常明,王秋霞,等.PBL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4)
[2]徐明芳,EBM+PBL在外科学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24)
[3]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4]张华.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9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实验所用物品是由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是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自助教学系统,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通过对本次实验课的思考,请实验老师事先备齐所有用物,由学生独立的按照操作要求逐一准备用物。在实验物品的准备过程当中,学生既能够对实验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强化,同时,也可以从加深对实验课的认识和了解,深刻地领悟到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
2实验操作阶段
2.1教授学生操作的方法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地实验操作训练,才更有助于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避免使学生一味地模仿教师,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教导学生对实验课进行预习,并在实验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然后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演示过程中强调实验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利用为学生设置疑问的方式讲授实验原理及需要注意的实验环节。当教师为学生演示完毕后,可以反复为学生播放实验操作视频或录像。在学生对实验操作两三次后,教师可以挑选一名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做示范,有助于其他学生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进行第二次实验操作时,教师可以选出几位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认真观察其他学生的操作过程,在并在实验结束时指出其他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能够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2.2组织模拟病房教学活动
教师对学生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学校教学与医院的临床操作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临床病例,然后与内外科护理、儿科护理以及妇科护理的教学老师进行充分地交流,并且还需要与医院中护理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进行沟通,较多地认识和了解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症状及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设计模拟病房教学活动。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学生可以在较为真实的病房中进行护理训练,还能够进行多次地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既可以选择做护士,也可以选择做患者,这样学生就能在操作训练后切身体会到患者和护士的各种心理活动情况,并能够在反复地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自己对整个护理过程的印象,能够体会到心理换位的真正内涵,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在护理实际活动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做法,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批评学生,而要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正视错误,防止今后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总之,教师要精心地为学生创出较为逼真的教学情境,并耐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以及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护理实践操作能力。
2.3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由于护理实践教学时间有限,通常利用实验教学课堂上的教学很难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以静脉输液为例,包括教学和考核通常只有六个课时,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加上学生实践操作操作不熟练及常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学生很难熟练地完成实践操作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学校在课余的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开放实验室时,可以由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课余的时间对其进行实验操作指导训练,从而有效弥补了实验课堂上学生未熟练掌握实验操作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这样的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业余的时间加强实验训练及时地追赶上那些护理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此可见,学校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实验考核阶段
【关键词】人体机能应用基础 整合 教改
【基金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本文依托校级教学改革立项:2012LZYJ1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35-01
《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是由传统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融合、优化形成的一门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根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组课程内容,本着合理取舍、有效整合的原则,主要介绍人体细胞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和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不同水平所表现的各种正常、异常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的相关知识,能为深入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临床护理课程奠定厚实的基础,为护理对象进行护理评估、诊断、划、实施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国内外多数从正常、异常的角度将护理专业基础课整合成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异常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而很少从形态与功能的角度将课程成人体形态应用基础(正常-异常)、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正常-异常)。这种整合的优势是学生一入学就接触疾病,进入工作角色,体现了知识、能力为岗位服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至今这种整合方式较为少见,整合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工作。
一、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正常与异常、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为序化原则,立足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护理专业培养特色。
《人体机能应用基础》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有机融合,打破学科课程结构,淡化学科界限,重视课程及课程间的逻辑联系和内在规律,加强课程内容的渗透和融通,以重组整合为主线,以内容综合应用为重点。编写课程标准时,首先由从事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课程研发团队,在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准确理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对从事护理工作不同年限的毕业生进行工作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选取教学内容,序化整合后为糖尿病病人检查结果判断与分析、发热病人能量变化分析等9大模块,37个工作任务。内容选定后,由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课程研发团队成员负责执笔起草。初稿完成后,聘请行业专家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
二、编写了校本教材
在课程标准完成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整合的思路,遵循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打破学科教材,编写了校本教材。
(一)精选教学内容,《人体机能应用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原来的教材内容偏多,偏难,偏深,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了教材的难度,比如,在三大物质代谢中,简单代谢过程,尽量不出现复杂的化学反应式,而把重点放在物质进行这种代谢有什么重要生理意义,代谢异常与疾病产的关系,通过阐述三大物质代谢的概念,过程突出本课程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为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为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打下理论基础。
(二)删减了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时,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简。在阐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护士资格考试以及护士的职业发展为抓手,立足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护理专业培养特色。例如,原生物化学中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相关章节,与学生高中的《生物学》教材内容是重复的,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简化了重复的内容。其次,对生理、生化、病理生理中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如《生物化学》中有血液的生化,《生理学》中有血液,《病理生理学》中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我们把这三者内容整合为: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理,血凝与纤维蛋白溶解、血型与输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既减少了课程之间的重复,提高了课堂效率,更做到了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机理的阐述从正常生理到异常病理变化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易于学生接受。
(三)校本教材在每一章的前面增加了情景导入,在相关知识点增加了护资考点链接,在每一章的后面都有以A2型题目为主的反馈练习题。通过案例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理解了本章的内容,可以为后续那种疾病的护理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撑,使基础课程更加贴近岗位。护资考点链接和反馈练习题更是为学生系统化学习搭建了一“高效、自主”的学习平台。
三、改革教学模式
《人体机能应用基础》是以传授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改过程中,我们采取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模式采取“教学做”一体,通过对工作任务完成,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糖代谢时,首先导入情景,一位大妈由于地震被困于废墟下,受条件限制,救援困难围绕这一情景,教师提出问题:开始被困废墟时,大妈血糖水平怎样维持?被困废墟15小时,大妈血糖水平怎样维持?被困废墟24小时,大妈血糖水平怎样维持?56小时后大妈获救时昏迷了,检查结果酮症酸中毒,为什么?问题提出后,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师生进行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在情景植入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培养。
四、考核方式的改变
考核方式实行形成性考核,学生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70% +形成性考核×30%组成,期末考试为闭卷理论考试,形成性考核由到课率、课堂表现、单项技能考核,综合项目考核四项内容组成,到课率规范学生的学习秩序,课堂表现考查学生在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单项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对临床常用检查项目结果的识别判断并分析其临床意义能力,综合项目考核由教师设置不同背景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和驾驭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协作精神。
我们通过对《人体机能应用基础》的全方位锻造,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体机能应用基础》在护理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届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整合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月英,柯海萍等.基于工作过程的人体机能学实践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94-95.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戴长蓉,邓惠芳,吴玉斌.护理高职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8,23(21):67-68.
[5]钟桂英,刘威等.发展性高职教育教学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