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27: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现状;问题
据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加到95.07万家,出资总额达1.78万亿元,入社农户达7221万户,占农户总数27.8%,三年内翻了两番[1]。由此可见,合作模式已经逐步成为农村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关注农村合作的经济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发展经验不足,合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权责划分、利益分配问题、融资问题以及法律制度问题等都比较突出,需要通过更为深入地研究剖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实践提供科学的、丰富的理论指导。
由此,无论是出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实还是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的现状,都需要我们重视这一问题。
一、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农村合作经济最主要的是使农户的经营状态有了极为显著地改善。主要表现为:(1)合作组织的确立和完善,不仅促进了农户与企业和政府的关系的协调,还加强了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恶性竞争,市场环境大大改善;(2)农户之间共享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和标准化的服务,共享先进养殖技术和人才,使每个农户个体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率;(3)打通了上下游的供应商,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产销一体化;(4)专业化的管理团队的入驻有利于农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同时政府积极招商引资促使大量企业资本注入也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题。
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绝不只是促进了农户收入的提高,而是更重要地表现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往往会带动产业链上各个相关利益群体共同获利,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诚然,大批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农村合作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农村的整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极为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挥在那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问题和制度问题。
在融资方面:随着大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确立,不少企业资本进入了农业市场,但依然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农村金融供给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致使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金融机构将资本投放给了盈利性强、风险低的项目,而更多的散户和小微项目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注入。
在法制建设方面:我国的法制建设在很多领域都是理论落后于现实发展步伐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领域更是如此。
二、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一套规范的农村融资法律体系
从法律经济学视角看,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起一套规范农村融资的法律制度体系,既包括农村金融发展的法律规范,也包括财政支农的法律规范[2]。
(二)拓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比较有限,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当前我国农村的融资主要依靠商业性银行,政策性融资规模较小,政府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一方面加强合作项目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另一方面,政府还应扩大对农村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更多地依靠财政性银行而非商业银行的资本力量。
(三)完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配套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提高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避免发生经济纠纷的前提。除了融资方面的法规,其他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也刻不容缓,例如对于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划分,项目内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管理制度以及对整个项目体系的监督机制的确立等。
(四)提升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举措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要把握住最为关键、最为突出的问题并率先解决重点问题,同时还要兼顾好其他各个环节的工作。除此之外,一些常规性的措施也必不可少,例如完善内部经营机制、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品牌战略管理[3]等。
在完善内部机制方面,例如坚持农户自主自愿加入合作组织、坚持民主集中制管理原则等;在人员培训方面,运用专业管理团队和政府的引导支持加强对农户的专业知识、经营能力的培养;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通过综合合作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培养信息化现代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开办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政务平台;在品牌管理方面,增强品牌意识、加强产品个性化和特色化塑造,打造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
三、结语
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广泛推广,它更多地依靠于农民自身的智慧,依靠农民的自我管理和服务。它使得过去的孤立的个体被逐步串联起来,促进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链条的利益相关者的紧密联结,进而实现了区域合作和优势互补。所以,对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还应持续深入下去,希望今后的学者们能够提出更符合时展要求的对策。
指导老师:王志刚
作者简介:于洋(1983―),吉林公主岭人,北华大学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化、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讲,当前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建设不够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是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业绩考核的核心内容,考核指标的设置对于整体业绩考核过程中的导向性、包容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考核指标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却经常出现考核指标的设置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考虑的现象,对于业绩考核指标设置过程中的系统性存在着较大的偏失。具体来讲,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存在着好高骛远的现象,与当前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合,同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设置上没有充分的考虑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只顾着考虑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目标,也是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脱离实际情况的重要体现。
1.2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实施不够科学。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实施的不够科学主要指的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业绩考核的整体实施过程中仍然缺乏标准统一的业绩考核程序,缺乏全面完善的业绩考核管理制度,甚至部分国有企业在业绩考核过程中缺乏与员工的及时沟通,造成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在业绩考核工作中存在着非常多的矛盾或者细节上的失误,而这些情况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上面却没有全面的显示出来,这也是当前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2、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的优化措施
综合上述问题现象,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保证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2.1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国有企业应该通过对日常经营过程中员工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完成的目标情况、员工在社会贡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完成的目标情况、员工在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完成的目标情况等三个方面的综合企业经营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来完成对员工在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贡献力量的考核,同时也更加全面的保证了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完善性以及规范性。此外,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针对国有企业的发展目标、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国有企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上级规定的发展任务等等完成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考核指标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应该尊重市场规则、全面分析发展实际、遵循上级规定的发展任务,全面有效的规范和细致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保证指标内容建设过程中的前瞻性以及实际性。
2.2规范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程序的实施过程。国有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程序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不断规范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过程中的实施过程,保证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考核过程的实施造成企业内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保证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创造力。国有企业应该在经营业绩考核程序的实施过程中积极重视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加强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双向沟通、有效沟通以及加强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结果实施反馈的调查,保证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确实得到了广大职工的遵循和建议。同时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程序的实施过程中还应该合理设计并且规范应用业绩考核的最终成果,保证业绩考核的最终成果能够有效的与广大职工的薪酬实际息息相关,还能够有效的应用在职工的职位调整、外出培训过程中,保证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程序的公平性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国有企业业绩考核指标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中国经济;GDP;投资;消费;就业;网络
中图分类号:F124
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但许多观察人士对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持怀疑态度。下文主要分GDP、投资、消费、就业和网络经济五部分,介绍了各种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利用各种数据监测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一、GDP
中国GDP增长率数据的可靠性一直受外界质疑。为此,渣打银行最近几年一直研究如何利用各种经济数据监测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结论。国家统计局采集的数据是最多的,外界能够得到和使用的数据非常有限。我们可以看不同的指标。每个经济数据背后都有其故事,生成数据的样本、统计方法也各不相同。单个指标难以代表中国经济。你不能只看数据表面,比如发电量,据此猜测GDP增长。如果想得到一个清晰的画面,必须要将各种不同的数据放在一起,考虑多种数据,考虑每一种数据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介绍渣打银行的做法——不过不仅仅是提出一些生硬的结论,还想提出一些问题和观点。
现在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中国GDP数据受官方调整较多。如果只看官方数据,容易得到中国没有经济周期的结论。这很奇怪。如图1和图2所示,经过季节调整和去趋势后,中国GDP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GDP增长率仍达到7.8%。奇怪的是金融危机似乎几乎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疑点在于当增长疲软时,GDP 数据却还在加速增长。
2006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中国GDP增长率令人惊异地保持稳定,虽然GDP数据在最初之后又向上修正。部分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政府有可能为了避免西方国家担心中国经济过快增长而低报GDP增长率。或许是数据太高会让国内一些人担心中国经济过热。总之,很多经济研究者(包括我们在内)认为,长期以来官方GDP数据是经过处理的。中国经济增长实际的波动性要比大于官方数据。因此想了解中国GDP增长情况需要配合其他数据。
发电量是帮助我们监测中国GDP常用的数据,或者说至少是监测GDP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为工业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占到大约50%,而工业依赖电力。 2008年前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波动非常一致,如图3所示,但之后两个数据的走势出现较大差异。在2008年末的金融危机期间,发电量同比增长率6个月为负增长,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只是略有滑坡,没有成为负数。有几种可能的解释。从较长时间看,工业在节能方面有所改善,但很难相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如此巨大的进步。一些研究者认为电力消耗大户重工业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如果我们看轻工业的生产数据,就会发现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的差距很小。因此对于这一解释难以信服。我们仍然认为,当时的工业增加值数据是有问题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工业增加值数据计入GDP。
最近几个月,类似的事情又在发生:发电量疲软的速度快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但这一次,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发电量数据是准确的吗?有说法称电力公司出于多个原因,高报发电量数据,包括受到来自地方政府的压力——如果人们认为发电量是衡量经济增长的良好指标,那地方政府愿意让它看上去好看一点。另外一种推测是上市电力公司希望让公司业绩显得相对健康。
发电量增长率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大幅度减速。但是如果发电量数据被高估,我们该怎么办? 与发电量相比,货运量(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运)和柴油产量或许更为可信。货运量也在2008-2009年危机期间剧烈减速,之后又大幅度反弹,此后货运量一致保持稳定增长。如图4所示,去趋势和季节调整后,2012年以来货运量同比增速仍在12%-15%的区间,这暗示2012年二季度经济减速非常的温和。
另外一个我们愿意选择的能源类指标是柴油加工量。 相对汽油,柴油的加工量与净进口数据更能够体现出消费的状况(相对于工业)。
我们没有使用石油进口数据,因为石油进口中一部分进入国家战略储备。相比之下,柴油和汽油没有库存量问题,可以反映经济的增量变化。如图五所示,柴油产量与工业、货运量变化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从柴油产量的历史性趋势看,它能够较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表现。例如,从2007年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柴油产量非常快地上升。到了2008-2009年,柴油产量与发电量一样较大幅度减少 ,之后又强烈反弹,符合经济运行的经验事实。
但2012年上半年柴油产量只有2%的增长,我们认为这或许反映了2012年上半年工业增长率下降。汽油用量与消费的关系更密切。2008-2009年期间消费的增长比工业活动稳定很多,汽油产量也更加稳定。2012年以来汽油产量增长率高于柴油产量增长率,反映中国2012年消费状况比工业更为平稳。
因此我们喜欢以这两个指标来跟踪工业和消费。但它们也不是没有问题。 虽然发展工业经济必须有货运量作为基础,货运使用柴油, 但货运量和柴油产量(也包括发电量)不是增加值指标,不能真正代表GDP。
关键词:钻井过程 故障诊断 风险
随着我国对石油资源的日渐重视和不断开采,钻井已经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但是鉴于我国深井钻井技术的成就,我国在深井及超深井钻井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石油钻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风险,只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钻井水平,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石油钻井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1.钻柱的弯曲变形与套管壁产生磨损及振动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钻柱承载着大量的工作,因而井下钻柱部分常常出现许多故障和问题,且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于钻柱的弯曲变形与套管壁产生磨损及振动造成的。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并且延长钻柱的寿命,人们从事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许多诊断控制方法也随其提出。而对钻柱故障和问题的根本研究还是要落在钻柱的受力和变形上,所以对钻柱的故障仿真必须以力学为主体得到受力的薄弱点从而进一步分析。
2.石油勘探钻井过程中井壁坍塌
井壁坍塌问题是石油钻井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复杂情况。保持井壁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井眼破裂后稍不注意,井眼压力降低发生溢流,或又导致井塌,甚至有井喷的危险,严重影响了钻井工作速度和效益,阻碍了该油田勘探开发工作的进展。我国各油田也都存在一些易勘探的层位或区段,每年造成巨大耗费。
3.石油钻井工程中,井斜、钻井液漏失是经常遇到且难以处理的难题
随着丛式井、定向井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施工的日益增多,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针对石油钻井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控制技术
1.ANSYS模态分析
利用实体建模建立起钻柱的数字化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井下钻柱在自重、钻压、扭矩三种力的作用状态下的典型工况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分析,得出钻柱的应力、应变特性,检验出钻柱的受力薄弱点和易生故障部位,利用ANSYS软件对钻柱进行模态分析,得到钻柱的前1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且分析这种结构在正常环境工作时与外界发生共振的频率和转速;通过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钻柱在瞬态冲击下的应力、位移变化规律,为故障的发生点提供理论仿真依据。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故障,利用小波去噪和神经网络进行诊断,这样就可以有效和准确的对井下的故障作出判断。
2.RS-SVM(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人工智能诊断方法
RS-SVM(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人工智能诊断方法模拟现场专家的判断,大大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实时性。首先研究钻井过程故障类型及其发生机理,对故障进行特征分析,并研究特征数据的数学描述方法及钻井过程状态识别方法。其次,分析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各类人工智能诊断方法,引出适合钻井实际情况的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分别研究粗糙集及支持向量机的基本理论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推出RS-SVM融合的算法。最后,将RS-SVM融合方法应用到钻井过程故障的实际诊断中,先利用粗糙集方法对故障样本进行属性约简,在不改变故障分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去除冗余特征,降低了样本的维数,再将经粗糙集方法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支持向量机进行训练,进而设计出钻井过程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系统经测试表明,基于RS-SVM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充分利用综合录井的参数,快速识别钻井过程状态类别,并在异常情况出现时快速准确的诊断故障类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有效辅助钻井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故障检测与识别,避免钻井故障的发生。
3.石油钻井平台倒挂式脚手架施工技术
倒挂式脚手架的工艺原理主要是使用钢丝绳、钢管及相关构件,利用钻井平台自身的紧固件,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平台高度、宽度和荷载要求,采用垂直或斜拉吊卸荷的方式组装成施工作业平台。 本成果成功解决了在缺少地面支撑点的情况下大面积、大跨度、高空作业平台搭设的难题,与传统的立杆式或悬挑式脚手架相比,倒挂式脚手架还明显的节约了大量的材料和空间,无论是在提高技术水平还是在缩短工期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创造了条件。比同类脚手架施工降低成本27.5%。
4.石油钻井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
石油钻井工程中,井斜、井壁坍塌及钻井液漏失是经常遇到且难以处理的难题。随着丛式井、定向井及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和钻井施工的日益增多,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就显得更为重要。井斜控制技术:井斜控制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确定;底部钻具组合的受力与变形分析;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稳定器类型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使用性能分析及优化钻具组合;常见地质条件下钻具组合推荐标准。井眼稳定技术:泥页岩物化性及水化条件和测试与分析;影响泥页岩井眼稳定的地质条件分析;利用常规测井资料求取地应力及坍塌压力的技术方法;制定抑制性泥浆体系并进行优选和评介;井眼稳定状况的现场实施检测方法与处理技术;泥页岩地层钻井的泥浆设计与现场施工技术。堵漏解堵技术:漏失层的地质条件分析及漏失特征分析;合理堵漏材料的选择合理堵漏浆液配方的制定;可酸溶性高失水暂堵剂DL-93的推广应用,其特点:堵漏浆液失水量大,酸溶率高(>85%),适用于微裂缝及较大裂缝(5mm左右)的堵漏。堵漏作业方案的制定及现场实施指导。采用上述井斜控制、井眼稳定及堵漏解堵技术,可预防和减少井下阻卡、酸溶等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钻井施工安全、快速地进行,提高井眼质量和钻井效率,从而创造更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5.计算机控制石油钻井自动化系统
该项目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技术领域,是面向石油钻机行业,符合钻井工艺要求的优化控制及应用软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电传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集成应用交流变频、矢量控制、现场总线、远程110,数据通信、人机界面、PC和PLC等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采用机电数字一体化设计,实现了石油钻井主要功能的全数字控制以及自动送钻、能耗制动,建立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平台,为优化钻井工艺创造了条件。该系统采用了一系列可靠性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和采用高可靠性的硬件选型和设计,用软件程序来确保整个系统高效、可靠、安全运行。该系统具有功能完善、可靠性高、易操作性好、灵活性强等特点,其总体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旅游景区;会计核算;问题;措施
一、旅游景区加强会计核算的意义
(一)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旅游景区和较多的企业一样都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企业的自主性比较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旅游景区加强会计核算不但有利于将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有效监督,找到成本偏高的原因以便企业及时采取解决的措施,从而合理有效控制费用和成本支出,还可以确保企业收入核算的及时完整,使得企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样就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对旅游景区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
会计核算工作可以将旅游景区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的汇总,并对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反映给企业的相关利益者。良好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为分析旅游景区的财务状况,并对经营状况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
(三)保障旅游景区的财产安全
旅游景区完善的会计核算可以实现对业内部的各项财产更高效的管理,可以在旅游景区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监控各项物资的领用和结存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旅游景区资产所带来的收益进行全程监督,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进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和整体性。
(四)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目前智慧旅游的迅速发展,为财务相关信息的及时收集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通过对游客信息、消费趋向等大数据的汇总和进一步分析,可以为企业的中远期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同时,各个层面及各个时点的数据汇总也为前期经营目标的考核总结及经营效果分析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
二、旅游景区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
旅游景区的性质和财务管理的要求决定着旅游景区会计核算的重点,不同的旅游景区会计核算的任务也不同。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对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作为依据,会计核算理论的完善程度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旅游业的会计核算理论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核算理论体系作保障,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迅猛发展中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需求。
(二)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支付结算方式越来越复杂,线上线下交易及移动客户端交易等各类结算方式的丰富使得会计核算工作较传统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工作量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等专业素质。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会计核算人员的有效施行,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目前,一部分旅游景区内部较多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会计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财务会计课程的培训教育,对信息化系统更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因此,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知识面狭窄,会计工作的积极性不强,这也就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
(三)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较差
旅游景区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它与其他企业的区别之一就是旅游景区的现金收付款项较多,日常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收付现金数量较大,现金来往的业务较多,资金现收现付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对会计核对入账和岗位牵制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有一部分的旅游景区通常只是在报销成本或者费用的报销单据上注明现收现付款项,并没有对游客缴纳的现金收入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这样就是账面上的收入减少。有的旅游景区的会计工作人员对旅客的退款缺乏必要的监管或不能及时入账,或者由于现金交易频繁,涉及人员复杂,一旦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极容易发生跑单现象,这些都导致收入流失及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失真,使得账实收支不符的情况实有发生,这就会为后期的财务管理及会计信息汇总和分析工作埋下隐患,账外经济业务的增多将导致监督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企业的管理与发展。
三、改进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一)规范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需要明确主要的会计科目,适应行业特点。一般情况下,主要的会计科目包括预收账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等,以下就是对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的简要阐述。
预收账款要求对本期收到的门票款等业务收入进行核算。按照会计入账原则,收到的门票款通常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收账款”,月末转入未结收入则借记“预收账款”中,贷记“主营业务收入”之中。旅游景区在开展日常的经济业务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预收账款进行明细科目处理,要分项分明细,做到细致真实可靠。同时,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处理预收账款时要谨慎稽核缴款单据和旅游合同,同时要对银行收款单据及时核查,要做到账实相符,单单相符。
应收账款通常是针对较大的客户,它一般是由于与旅行社协议先签单后结算而延期收款形成的没有收到款项时应该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收到款项时应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账款”。在进行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工作时,应收账款的明细科目要根据旅游团的不同来设立明细科目,以便能够清晰明确的管理应收款项。管理应收账款凭证时要注意保存发票记账联和旅游合同等重要文件,仔细核查合同与发票记账联的真实性和一致性。跟各旅行社的对账及结算工作需及时,减少错账和呆坏账的发生。
(二)完善财务处理程序及内控制度
一般情况下,旅游景区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团队业务、散客业务和游览车、导游服务及场地租赁业务,这几类业务是旅游景区最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它们直接影响着旅游景区的经济利益来源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票务人员在处理售票结算业务产生的经济流时要十分谨慎。不但要区分各团队与散客,大门票、套票与单项票等的不同协议价格,还要仔细确认线上线下不同支付方式对应的不同价格,各种免费优惠价格及招待票必须与业务部门按流程签字核对办理。各收银点必须每日营业后与领班等主管人员清点核对备用金,上交现金款项并报送日结算报表。财务人员每日将报表按明细汇总后及时归类入账。
旅游景区的业务复杂且发生频繁,涉及的部门、客户、供应商很多,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单要入账及时,还需积极主动的不定期到各收银点抽查监盘以发现内控制度是否存在重大缺失。
(三)会计信息核算及时,加强大数据的分析能力
旅游景区的会计核算,不但要达到传统行业要求的信息及时准确,更需要对核算工作中取得的大数据加以汇总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导向依据。通过对游客各类信息,如地域、旅游方式、消费能力等的汇总分析,可以为营销部门提供市场开发参考;通过对结算方式的汇总分析,可以为线上线下支付方式的营销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根据当期的会计信息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和调整,以便于优化资源配置,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制度建设,在规范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流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完善适合自身的理论体系。旅游企业不但要重视会计信息的披露,同时要重视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这样才能促进旅游行业整体会计环境的发展,满足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白晶.浅谈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相关问题[J].北方经贸,2015(02).
[2]申瑞芳.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时代金融,2014(36).
关键词: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辩证分析;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001-03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2011年3月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为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然而有人认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的是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让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其中,国有企业不应当参与市场竞争,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衷。这也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问题。
一、从国有经济的改革历程来分析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历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2003年,这一期间是国有经济改革的各个基本构件先后起步阶段。其中1978—2000年作为国有经济微观基础的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承包经营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基本框架。这期间虽然进行了国有经济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组,但并没有成为国有经济改革的重点,直到1999年才作为重点付诸实施。2003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下重新建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成立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正式起步。
第二阶段是2003—2012年,国有经济整体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其主要标志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并趋向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趋向健全,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确立。
大体上讲,国有经济的改革已经走完了以上两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开始的国有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所谓攻坚有两层含义:一是整体的国有经济改革的任务仍很艰巨,即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四个方面的改革认为依然很艰巨;二是深化国有经济整体改革还面临顽强的阻力,随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经济必将实现由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也是未来国有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总体性的特点。
在国有经济改革的各个阶段对于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有种观点认为国有经济应该只涉及那些非公有制经济力不能及的领域,其余的一律退出。这就给国有经济的定位产生很大的疑惑,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优先选择权,国民经济应当优先考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有在非公有制发展好了的情况下,或者是那些非公有制经济不愿做、不能做的领域,国有经济才能涉足,这样的话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必将荡然无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面目全非。这样的说法没有处理好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关系,与我们党十五大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背道而驰。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限定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公益性事业,从竞争性行业中全身而退,让非公有制去经营。这种观点不能保证中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础,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只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目标。
二、对中国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辩证分析
一、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如今,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逐渐形成,国际竞争十分惨烈。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不败的法宝。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银行业创新理念和风险控制意识必须不断加强,这对基层国有银行员工素质、人力资源的优化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警醒企事业单位只有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有必要适时进行人才结构和岗位结构的调整,为保持基层员工队伍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基层员工的在职培训必须得到重视,以提高他们的市场分析、理财策划和创新能力,做到科学、规范、合理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挑战
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已成为造福于社会的一种新生产力的代表。信息化建设如今已经是各行业对资源开发、经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课题。当前时代呼唤基层国有银行必须跟上现代技术的发展步伐,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要保持或者成为一家一流的基层商业银行,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顺利迎接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改变因技术落伍而处于竞争劣势甚至被淘汰的被动局面。
(三)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挑战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式面前,国有银行只有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才能在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的背景下站稳脚跟。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要确定“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创造特色,以创立并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
(四)控制经营风险的挑战
风险控制在基层商业银行经营中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正确处理市场、风险、效益三者的关系,基层商业银行只有把经营风险降到最小,才有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也只有把资产损失风险控制到最小,才能实现低成本运作,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效益优势。
二、提升国有银行在基层的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为适应消费者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目的是保留现有顾客,吸引新顾客,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吸收优秀人才
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大趋势,银行信息化建设是必由之路。在这一建设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国有银行必须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完善人才管理系统,人才管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银行在基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留住、争取优秀客户
创新金融服务力度,是留住争取优秀客户的重要途径。目前,客户对银行的业务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能否留住、争取到优秀客户,主要看银行能否积极主动提供适当超前的金融服务。这就要求银行对市场、客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及敏锐的反应能力。基层银行与老百姓交流密切,凭借这一优势,从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方面入手,全面创新业务服务范围,为广大客户及时提供适销对路、有市场竞争力的银行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
(三)加快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步伐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是指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原则。另外,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解决好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问题,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系统工程,要立足银行实际,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设计,高技术配置。
(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促进银行的发展。国有基层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文化底蕴之上,全面构建经营性、管理性和体制性企业文化。在总行统一的文化建设框架内,基层银行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地方银行的特色文化。当然,这种“次文化”或者说是“亚文化”,应有深刻的地域特点,其对外价值取向是追求客户的满意、认同、亲近、感动;对内价值取向是追求银行福利的最大化与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完美结合。
三、结束语
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展望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惊涛拍岸,国有银行只有有了核心竞争力,有了明晰的发展战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券!
参考文献
[1]余德维,赖洁瑜,陈意新,王小丽,林霞.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J].活力HUOLI,2010(02).
关键词:绩效考核;薪酬体系
一、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后绩效考核四步走战略
1.树立科学的绩效观
国有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想要使绩效考核能够真正实现其作用,第一步便要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由于绩效考核关系到的是员工发展的潜力、工作的效率能力以及晋升的潜力和依据,同时,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以及量化的指标体现,也能更为直观地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当中的管理层需要切实落实执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不能再继续轻视。
2.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由于当今许多国有企业由于中高层对绩效考核的不重视,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依旧是靠财务指标来判断业绩。在这些国有企业中,其用于评价业绩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了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成本以及利润。这种评价标准存在的明显缺陷就是就财务指标本身来说,它只能反映企业已经发生的情况,而不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造成企业根据难以指标规划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使企业不能准确评价在创造未来价值能力上的业绩;同时,财务指标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很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为了增加融资或者其他的原因,运用会计方法来进行操纵;更重要的是,财务指标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的财务报表资料,其中并不能包含到员工素质、技能以及员工的发展潜力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影响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素。
显而易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势在必行。在辨别考核制度是否科学的问题上,首先要对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真正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结构,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岗位对于任职者能力的要求。其次,要确立企业的工作目标,并且,要将企业内部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实现统一,从而使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真正为企业出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最后,还要借鉴科学的考核方法,不能生拉硬套,也不能采取鲁迅先生说过的拿来主义,要引进真正能够促进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方式,比如平衡计分卡等考核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43%的企业正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来管理企业,有30%计划在近期使用,21%的企业在考虑是否实施,至于不打算运用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在全球仅占6%,可见平衡计分卡对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在我国现今大多数国有企业中,最受关注的指标依然是偿债、盈利以及营运三项财务指标。财务指标虽然能够直观的反映国有企业内部成本、利润、资产等状况,但简单的运用财务指标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却在当今经济社会条件下显得僵化。财务指标并不能有效的反馈企业内部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比如在生产效率方面,财务指标仅仅能够反映企业整体生产效率,却不能够从整体效率中看出员工个人对于效率的贡献程度。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客户、业务管理和人员的培养开发四个角度来构建企业内部的衡量体系。这种多维的衡量体系比起单纯的财务指标来说,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衡量过去的发展状况,还能够通过数据来推断未来可能发展的结果以及方向,更有利于企业制定适合市场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还能够促使员工提升其工作效率,并不断选拔优秀员工予以奖励、升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3.提高员工支持度
绩效考核的精神实质是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企业内部的制度要能够真是反映企业的文化,因而企业需要不断的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增加企业内部员工对于考核制度认同度。
4.及时反馈员工绩效,
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绩效考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能力而存在的,因此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与考核相结合,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
二、完善国有企业改制后薪酬体系四步走战略
1.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有效联系机制
薪酬体系只有与绩效考核相联系,才能真正发挥到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使员工努力的方向与企业的目标达到一致,并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目标。
2.结合国有企业的情况
薪酬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多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想要完善自己的薪酬体系,必定不能照搬现有的薪酬体系,而是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员工的情况来进行进一步的改良以及应用。中国有中国独特的文化传承,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行业带头人,在运用与借鉴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国外的薪酬体系是否适合中国发展的国情以及国内的具体情况。
3.考虑其他非货币形式的报酬。
对员工成绩的认可,以及帮助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的规划等也是对员工的一种报酬形式,而且这种形式比起薪酬,更能让员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及其社会价值,薪酬体系在建立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整体报酬”的概念,即薪酬与其他非货币形式的报酬相结合来制定薪酬体系,能够更好、更有效的实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4.真正把握设置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