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15:27: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教育的优缺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来备受推崇的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被抛弃,当前更多看中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青少年阶段是宝贵的发育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出现跑偏的情况,因此,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应当更加的情感化和智慧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人格和心理正确发展。
一、在掌握大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加强教育管理
国内外在智慧教育和情感教育方面已经有很多实践,相关理论也层出不穷,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以求更深层次的了解情感和智慧教育方面的新理念,并且研究分析已经成功的教育管理改革经验,借助对比分析的方式寻找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管理层面所存在的差异,进而认识到情感教育和智慧教育管理理念的实质。
(一)构建多角度的情感与智慧教育观念。
班主任应当主动从多个角度研究分析情感和智慧教育及管理工作。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盲目注重知识的学习,死记硬背而不注重理解掌握,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虽然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应试教育中取得较高分数,但是学生并未掌握学习能力,所有这种教育理念是完全错误的。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掌握和运用知识。所以在智慧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独立应用,而情感教学模式则是改变之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二)通过智慧教育模式树立学生的智慧行为观念。
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需要把重点放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上,要大力培养学生使用知识和动手以及动脑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中重点是引导学生,给予其启发,不要在意学生可以出现的错误观点,而是要引导学生多说话,即便是说错了也不用去纠正,首先需要培养学生争论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一个问题,以全班的方式或者是分组的方式进行争论,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之间启发,达到整体进步的目的。
二、开展情感和智慧教育管理的基础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一)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将改变学生坏习惯作为首要任务,帮助他们消除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可以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和自强的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因为家境不好,所以在其他同学面前一直是存在强烈的自卑感。有些学生学习非常认真,但是因为家境贫穷,所以不同科目的发展不平衡,对此,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向其灌输“贫困不是错”的理念,只是努力去改变贫困,就是好学生。不应当以贫困作为自卑的原因,但是需要以贫困作为奋斗的动力。
(二)加强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
寄宿制学校中,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小群体,如果在这个小群体中,有一个学生非常的邋遢,什么都不会做,也会招致宿舍其他成员的厌恶,而如果整个宿舍都是这种类型的学生,那么这个宿舍会被其他宿舍所厌恶。但是当前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庭条件尚且不错,在家里娇生惯养,导致不懂合作、不懂礼数、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会、缺乏良好的习惯等问题。对此,作为班主任应当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为他们讲解诸如:要掌握基本的打扫卫生、洗碗、穿衣等能力和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引导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整个集体中去。以情感的方式提高其智慧的理念。
(三)班主任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都还处于发育阶段,其心理的发育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的跑偏,造成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需要及时疏导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其和谐的意识和观念。例如有一位学生,因为家里对于他的学习成绩要求非常高,但是自身的能力有限,所以每次考完试之后都会被家长训斥一通,随后就很长时间都整晚无法入眠,而且压力非常大,甚至造成脱发的情况,后来出现抑郁症的症状后才被同宿舍室友发现。作为班主任,我咨询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分析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了解相关的干预措施,随后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其进行积极地心理干预,逐渐引导他脱离抑郁症的症状,开始以一颗平常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构建全新的基于情感的智慧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模式缺乏情感的投入,当今社会此类评价理念已经无法激励学生,达到引导其健康发展的目的。所以需要在融入情感的基础上,通过智慧教育管理的方式重新评价学生。在具体进行操行评价的时候,需要清楚w现当前的教学理念,融入情感,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进行操守评价,评价的重点不要放在结果,而是要放在对过程的评价上,此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五)引导全体学生实现共同的提高。
每个学生都应当有自己的目标,而每个班级也需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这样才能够实现不断的开拓进取。因此在智慧教育的模式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持续的进步。学生的进步依赖于教师的引导,而作为教师也应当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从而可以在一个更高的位置看清学生们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无法决定生命的长短,但是却能够控制生命的宽窄;也许无法控制晴天雨天刮风下雨,但是却能够改变自己与他人的心情;也许无法改变父母所给的容貌,但是却能够让别人都看到你的笑容;也许所遇到的事情都充满坎坷曲折,但是却可以事事尽力。这就是充满情感的智慧教育模式。作为一个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充满情感的智慧教育管理理念当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只有不断地对其探索研究,才能够使得这种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式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云南昭通巧家县白鹤滩镇新村小学654600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训练教学的一个完整教学过程,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然而,在作文训练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却忽视了作文的讲评,结果是劳而无功,收效甚微,学生作文水平提高速度太缓慢。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但我认为更重要的环节还是批后的讲评,因为作文的讲评是指导工作的升华,是批改工作的综合、继续,是一个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那么,怎样进行作文讲评呢?
1.课前对全班习作进行质量分析,概括出优缺点
让其他同学借鉴好的作文的长处,使之弥补其不足。这可以是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也可以是句子、段落。
2.准备优差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做表扬欣赏和讲评修改用,并非是打击较差同学,表扬优秀同学
3.明确本次习作“好坏”的标准
1、中心是否健康、明确;2、选材是否恰当、丰富;3、思路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4、语句是否通顺、准确、优美;标点符号是否正确。5、表现形式是否灵活新颖;笔调是否切题;6、描写是否详略得当。
作文讲评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针对教学实际,把讲评重点放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通过讲评让学生认识写作规律,提高认识和写作技巧,从而达到独立完成有个性的作文。
4.讲评的主要方式
4.1常规讲评
常规讲评即一般性讲评。讲评前,教师先出示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和教师的批改,认真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自己的作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议,寻找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接着,老师根据作文的情况,先总体上进行概括总结,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突出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对带有普遍性的进行分析。
分析时,要联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对某些写作知识加深理解。而后教师要针对本次作的情况,给学生提出希望,指出改进的办法和努力的主方向。
4.2重点讲评
每次作文训练都有重点训练项目。教师要仔细研究、认真分析训练重点。选本次作文主要优点作为讲评重点,帮助学生总结经验,以利提高、发展;选主要缺点作讲评,是为帮助学生总结教训,分析原因,今后努力克服。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二三篇,进行典型讲评。讲评时,要出示习作,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分项、说明。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好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好;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评论,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
4.3集体讲评
教师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或放大抄写在大纸上,或印发给大家,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集体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还可穿插选读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借鉴,找出自己作文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以修改、补充。然后抄清,再交老师复阅。
5.讲评作文要注意的事项
5.1要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
在讲评课上,教师要把学生在写作实践中的优缺点,提到写作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一定要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课时计划。
5.2要选择突出讲评重点的内容
讲评的范围很广,讲评内容的选择和确定直接关系到讲评课教学效果,应该认真做好。在确定讲评范围时一定要准,要吃透两头,即教的一头和学的一头。教师要仔细研究、认真分析,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作文章训练要求,确定讲评重点,集中解决一两个较为突出的较为普遍性的问题。
5.3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讲评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认识周围事物和写作的能力。讲评时要注意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给予充分肯定。但表扬要注意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要轻易将差生的作文全盘托出,可摘选部分、片断指出不足,但不能讽刺、挖苦,过分苛求。要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热情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5.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文讲评课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以积极的态度认真找出自己文中的不足之处,并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知道日后如何“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实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5.5要给学生个性、机会
关键词:智慧教育云平台;计算机专业;Hadoop;教学实践
1智慧教育云平台概述
智慧教育云平台,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教学平台,该平台能够满足海量教学数据挖掘、在线教学实践、教学资源云存储等多元化功能,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无线互联的教学情境。本文所设计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智慧教育云平台,主要依托云计算技术和Hadoop集群技术,构建一个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存储、浏览、编辑、下载、分享、在线教学等一体化云系统,包含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管理模块等部分,能够实现计算机教学资源大数据的快速抓取和存储,很好地解决了中职计算机智慧课堂构建和云教学的问题。
2智慧教育云平台设计与实践问题
2.1开发技术问题
开发中职计算机专业智慧教育云平台,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依托何种技术进行平台开发。目前,可用于云计算、智慧教育平台开发的系统由很多,例如:MOOC平台技术、Hadoop技术等,上述技术都能够用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开发,但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MOOC平台开发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而言,能够容纳更多的用户进行在线学习,但并不具备数据挖掘、搜索和分析等功能,相比之下,Hadoop技术是一种开源的,分布式云计算开发程序,利用大量计算机所组成的系统集群来进行数据的挖掘、存储、运算和管理,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开发的难度也比较低。
2.2教学方案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机房实训”的教学方案,该种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教学方法比较成熟,在我国各级中职学校中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应用,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例如:该种模式下,教师往往需要1节课课时在课堂内讲授理论和上机知识,且需要1~2节课课时带领学生到机房进行实践,这期间存在时空上的间隔,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的内容,到了机房后容易出现“记忆断层”,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在机房实训课前,必须把理论课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此外,授课过程中,1名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学生一旦有问题,会使老师忙的“不亦乐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3智慧教育云平台设计与实践对策
3.1应用Hadoop技术解决开发问题
通过对比发现Hadoop技术是最适合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发的技术体系,为此本文中采用该技术作为平台开发的主要技术。在具体的开发中,依托Hadoop构建存储层、基础层、应用层与访问层4个平台体系,①存储层是Hadoop集群下的存储设备,主要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资源的存储,该层包含文件服务存储器和数据服务存储器2个模块。②基础层是平台具体教学模块集中的区域,包含:HDFS数据存储/备份机制、MAPREDUCE支持数据高速计算系统、学生学习模块、教师教学模块和教学管理模块等部分。③应用层主要是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服务接口,用于本平台与海量互联网教学资源的相互搜索、数据挖掘。④访问层是本系统的管理最高层,主要分为前台管理和后台管理2个模块,用于对系统进行权限设置和教学管理访问。
3.2依托平台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
智慧教育云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对海量教学资源的在线搜索和挖掘能力,可以构建智慧教室进行互动式在线教学。这里的互动式在线教学指的是:运用平台的在线虚拟互动功能,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到平台上,与学生进行实时的在线教学,同时,利用平台的在线互访、学生登录数据统计、精准教学资源挖掘等功能,教师能够统计学生的学习数据,并根据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即时发掘教学资源,变更教学方案,如此一来,教学的主动性、灵活性更强,能够为学生提供别具一格的教学体验,更为重要的是,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教学资源和系统功能非常丰富,教师完全可以构建在线的虚拟实验室、虚拟机房,进行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4结语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若想实现有效的改革,引入智慧教育云平台是一个不错的思路,但在智慧教育云平台的开发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开发技术和教学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思路,然而,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例如:平台的后期运维管理问题、教学评价的技术性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进一步的技术开发和教学实践中妥善解决,以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最优。
参考文献:
[1]杨现民.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9-34.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听课目的 听课技巧
听课活动,是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通过听课,教师可以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研究能力。听课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必须明确听课目的、掌握听课技巧。
一、听课的目的
1.观摩他人的执教过程
任何一节课都是完美无缺的,听课中,听课者既要发现授课者的优点,又要善于发现不足之处,以提高教学水平。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实习生不能驾驭课堂的关键是对教材与学生不够熟悉,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致使教学脱离学生实际而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而实习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对教材的处理大都较为合理,对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但由于对学生的要求及组织教学技艺的不同,使教学效果出现差异,如果教师是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组织教学,那么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便积极主动,气氛活跃,反之,则不然。我在听一节三年级的课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题目要求从图上观察小明上学可以有多少不同的最短路线?当教师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同学明知答案错了,却都不敢站起来说。
2.提升自身执教水平
听课的目的之二是借鉴他人经验提升自己的授课水平。听课是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生动娴熟的教学语言、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及灵光闪现的教学智慧的有效渠道,同时也为教师之间的相互探讨、研究提供了方便,使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听课教师通过研究他人的课堂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得以提升。
二、听课的技巧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听课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听课前,听课者应熟悉相关资料,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知识体系,以便在课堂观察时对课堂教学的程序设计及教学活动组织的合理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体会授课者的教育理念,对其教学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判。
在熟悉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听课者在听课之前应试着设计一个教学程序,以便在听课中发现授课教师比自己高明之处及需要改进之处。有准备的听课,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可以在进入角色之前就可以有较为明确的参照物,以便有针对性地思考、学习,二是可以帮助自己及时地掌握授课教师的优点及不足点,三是可以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自己事先了解的“教学过程”相比较,从而得出对所听之课更深层次的认识,四是可以在评课过程中交流各自设计的教学环节及想法,使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得到更多的启发。
2.课中观摩
(1)关注教师的授课方法
关注授课教师自然是听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授课教师的基本状态如着装打扮,精神状态,普通话水平、肢体语言、板书、教具使用等都是应注意的对象,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观察教师的施教特点。
授课教师如何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入新课,又是怎样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借助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交流完成对新内容的学习与拓展,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如何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由于每门课的类型、每节课的重点难点不一,授课教师的侧重点和意向不同,因而听课时应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善于“断其意,明其志,辨其拙,得其真”,着重捕捉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才能对课程质量做出精准评价,指出授课者的不足,并获得自己想要的宝贵经验。
(2)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可通过对学生的听课状态、所提出的问题及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状态良好,则应该对授课者给予肯定并吸取经验;反之则应该思考教学过程中到底是哪一环节没有设计成功,指出缺点,并且吸取教训,以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犯相同的错误。
(3)注重选择性的记录
听课过程中除了观察和思考外还需要进行有选择的记录。一般记录重点在于授课者的优缺点,具体来说,应注重记录以下内容。
一记教学环节。记录课堂的主要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学习活动各用了多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考察教师教学时间的安排和分配是否合理、教学重点是否突出等。
二记细节特色。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到之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新的教学方法,创新的记忆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生动、幽默和附有感情的语言等。
三记板书提纲。板书提纲一般是对各个问题的归纳性概括阐述,板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反映教学程序、教学步骤、主要教学内容、设计思想等。
3.课后思考
(1)分析授课者的优缺点
听课者可以从当时的课堂气氛、讲解内容、环节安排、课程把握上来分析授课者的优缺点。根据教师课堂教学的步骤和环节,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设想,从学生反映上判断授课者的授课方法是否恰当、合理,是否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层次性和逻辑性,从各个方面判断授课者的水平及课程质量。
(2)提高自身授课水平
判断授课者的优缺点,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听课者应以授课教师为模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改正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授课者的成功经验,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总之,新课程精神关照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主张将日常生活合理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体现这一特征,对任何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而利用听课这种形式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进步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教师只有掌握了听课的技巧,才能在听课中多多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典实验素材;激活;剖析;诱发;创造想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1-0083-01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31
激活古代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在深刻剖析经典化学实验素材的情境中,在实现知识升华为智慧、验证者成为创造者的同时,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化学实验素材常给人一种敬畏、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觉。若能引导学生将其进行深刻的剖析,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重新创新与设计,则会将其中蕴涵的科学规律通俗易懂地凸现出来。当然,实现这种转化必须要诱发学生进行大胆的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象。
一、让知识升华为智慧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如图1做了研究空气成分的著名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1/5的氧气。这是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1节“空气”的一个实验活动内容。当学生初次接触这个实验装置时敬而生畏,第一感觉很复杂,学生一时不能理清其中所蕴涵的科学原理,再加之教材过度强调“知道”和“现实”,而忽视“理解”过程中所蕴涵的智慧,在此种情景下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就非常有限。若教师对该实验素材进行深度开发,引导学生进行亲历体验,则很容易产生对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药品、实验操作等内容的创新与想象。
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将会创造性地把“待学知识内容”与“化学实验”有机地联系起来,融入贴近生活的、有趣的、创新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最终创造性地用实验室常见仪器或自制的简易装置来完成这个经典实验,从而实现了知识升华为智慧的教育内涵。例如让学生在遵从原经典实验原理的前提下,从全新的角度对该实验进行创新与设计:
取适量白磷放入烧烧匙并塞紧橡胶塞,然后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让其在密闭的集气瓶里燃烧,可以看到集气瓶里烟雾翻腾,最后火焰慢慢熄灭,直观地看到集气瓶里的水面上升约占容积的五分之一。
可见,在创设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直接而真实地感受到空气中含有能使白磷燃烧的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的五分之一。而且在对教材的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药品的创新,使用白磷,降低了着火点,容易点燃。从实验药品的选择中凸显了实验背后蕴含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保证学生对化学实验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在经典实验素材活化的过程中,让知识升华为智慧同时而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二、让验证者成为创造者
从实验验证者到实验创造者是体验实验创新设计技术的过程。创新技术设计的核心是技术创造。技术创造是技术改进与创造的核心内容。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创造性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教具、仪器的改进和创造,是诱发学生实验技术创造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以前的教材中,针对“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所进行的一些创新实验装置,如下图3和图4等。
其实,我们通过比较上述图2、图3和图4这三套实验创新装置,就会发现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操作过程中三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图2装置显然克服了图3和图4装置的不足之处,即图2装置避免了图3和图4装置实验操作中会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高和少量P2O5颗粒对空气的污染,也克服了图3中部分水充满导管而引起实验结果的偏低等现象。
可见,创新设计技术能力的培养,在素材的挖掘中适时地引入科学技术的教育,才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想象灵感,从而促使新科技产品的问世。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素材的功能应由激发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要诱发学生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伯乐;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01-01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匹千里马,然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教师该怎样去发现千里马,培养千里马呢?我觉得主要分三步完成:识马,相马,养马。
伯乐教师的第一步就是识马,也就是和孩子沟通。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里面也包含着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些人认为沟通就是把意见表达出来就行了,至于我说出来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接不接受,那是另外一回事。其实沟通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孩子,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和他交流。要想和孩子有个良好的沟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如果你对孩子的接纳是有条件的,那就不是真爱。无条件接纳,包括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孩子身上存在着或这或那的缺点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缺点和错误是他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你只有无条件接纳了孩子,孩子才会接纳你。
二要学会倾听。教师要坐下来微笑地看着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孩子说话的时候,教师不能随便插话,要适时引导,听他们讲的内容,听他们表达的含义,也要聆听到他们的弦外之音。其实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心情已经得到了缓解,不良情绪也得到了释放,这时再和他们沟通就容易多了。
三要表白自己。孩子讲完之后,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把孩子要表达的内容简单复述一下,不要急着发表意见,要先谈感受,产生感情的共鸣,再去和他进一步交流。同时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教师都是理解他信任他的,教师是爱他的,这样做,孩子才会信任教师,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讲理的,只有教师处理的方法不当时,孩子才会不讲理,如果你真实,坦诚,平和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孩子不会不顾及的。
四要达成一次性的意见。沟通的结果是双赢的,不是单赢。教师不能强迫孩子接受教师的意见,也不能凡事都顺着孩子的意见办。
沟通的结果是双方达成一致,大家都对结果表示认同,这样既尊重了对方,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了良好的沟通之后,也就完成了识马的过程,接下来是相马。无论伯乐有没有,千里马都是存在的,只不过还未被发现而已。对于教师而言,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关键是看教师有没有伯乐的眼力,能不能识别千里马。孩子要走向成功,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吗?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把多元人才观纳入大脑,不能唯成绩论。教师要熟悉每匹”马“的特点,有的孩子擅长学习,有的孩子擅长文艺,还有的孩子擅长劳动,家长要在了解孩子个性特点的前提下,对他进行引导。
如果说识马,相马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那么养马就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首先教师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以为他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个并不不容易做到。教师有时并没有看清孩子的优缺点,按照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去培养孩子,而且教师觉得这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作出的判断,一定是正确的,是适合孩子的。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有自己的目标规划,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另外,教师发现孩子的某项才能后,马上断言,他将来就是这方面的人才,然后用既定的人才标准要求孩子。这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往往把孩子的潜能扼杀在摇篮里。孩子具有这方面的潜能,能不能成为这方面的人才,还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培养,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也就是说,千里马不是一夜养成的,他需要你的教导,需要赛事的磨砺,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时间的打磨。
一个好的伯乐要经常自查自省,避免进入六大误区: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方式方法上的误区,学习上的误区,沟通上的误区,环境上的误区,生理心理的误区。就拿教育观念上的误区来说吧,很多教师总是拿自己的学生和别人的学生相比,比孩子们的实力,看谁达到了自己的期望。其实每个孩子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智力类型不一样,别人擅长,你不一定擅长。不要不考虑孩子的自身特点,一味要求孩子这也强那也强,难道你的孩子是全才吗?很多教师只重视孩子的成绩,不重视孩子其他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这些都是教育的误区啊!
生活习惯牵扯到生活细节,家长要做的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有了独立性和责任感,将来面对问题他才知道怎么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习惯,比如时间管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等,这些都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我没要给予一定的关注,相信孩子在学习上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总之,对待学生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它们的闪光点,然后用教师的爱心去启迪它们的智慧,用教师的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教学智慧 学习兴趣 化解矛盾
“预备铃事件”和“小日本事件”只是我在中学地理教学生涯中遇到的两次课堂偶发事件。在短短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执教过很多班级、很多学生,有十分优秀的也有调皮捣蛋的。当然,课堂偶发事件经常发生,有让我措手不及的,有让我深深反思的,而这两次事件比较典型。在处理这些事件后,我深深感到:拥有教学智慧在教育中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它是化解师生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密武器,是活跃课堂气氛、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下面就说说这两个事件。
我执教的班级里有几个课堂纪律比较差的学生,屡教不改,尤其预备铃响后,班里还是很吵闹,有一天,预备铃响后……第四节地理课开始,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本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一个个随心所欲、交头接耳,完全没有要上课的意识的样子,看着他们一个个懒懒散散、对我视而不见的样子,我顿时怒气冲天,忍不住就要大发雷霆,但转念一想,如果就这样冲出教室,会有效果吗?以后课堂会变好吗?我必须想个办法治治他们。
于是,我显出很懒散的样子,目光移向窗外,外面有落叶在飞。我有气无力地说:“同学们,你们好!”他们定定地看着我:不解、吃惊、疑惑。有几个学生随声附和:“老师好。”
班长站起来问:“老师,你怎么了?”这时的课堂已渐渐安静。
我仍很懒散的样子,保持1分钟的沉默后说:“你们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一个没精打采;注意力在课堂之外,对你们不够热情,对课堂不够主动的老师。”
“不喜欢!”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你们给老师的表现呢?伴着这优美的铃声,你们说话的说话,聊天的聊天,写作业的写作业,下位的下位……再看看你们的精神状态,懒洋洋的。现在外面的太阳很灿烂,可为什么我看不见你们精神抖擞的样子呢?”
许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一个个低下了头。
看到学生有所触动,我继续趁热打铁:“其实,无论谁都有优缺点,在众人面前,为什么要把自己不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而不把自己好的一面释放出来呢?我们不单要学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事。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的、热情的、活泼的、上进的、充满朝气的……”
在说话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悄悄坐好了,挺直腰身,面带笑容,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定格在我的脸上……我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预备铃事件”。
还有个事件发生在我讲授初中地理《日本》这节课时。为了学习这个与中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备课时,我特地将民族与矛盾内容淡化,将重点放在日本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中。本来我的预设是:学生讨论日本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表格,可是有的学生却在课堂伊始就唧唧歪歪,“日本鬼子”、“打倒小日本”一些激愤的语言瞬时爆出。
我顿时感到十分无奈,本想附和这些学生,谈一谈日本人的恶劣行径,但转念一想:我们的教学是为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必须教他们正确地看待历史。于是,我引导他们思考:“虽然历史让我们和这个国家之间有着深深的隔阂,但是在历史进程中,它发展成了一个发达国家,而我们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阶段,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一下子沉默。
我接着又问:“其实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吗?”教室里立刻沉寂了。
我抓住机会马上说道:“其实学习他们的长处并不代表我们忘却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壮大自己才是硬道理。”没有人讲话,更多的是学生的沉思,说明他们的观念已经开始改变。我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小日本事件”。
处理“预备铃事件”和“小日本”等各种课堂偶发事件,增强了我的课堂调控能力,同时时刻提醒我,具备教学智慧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的,它给了我很多启示:
其一,教学智慧是化解师生矛盾的有力手段。最近几年,媒体不断报道一些由于师生之间未能正确处理矛盾,造成老师或者学生人身伤亡的悲剧。我的体会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偶发事件,教师都不要轻易动怒。否则,学生会认为你是一个无能的老师,只会看你的笑话。因此,教师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学会低调处理这类容易让人头脑发热的事。学会“冷处理”,可以使我们在难堪的处境中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依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教育教学的智慧或许就会在这一瞬间闪现,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赢得主动。
其二,教学智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秘密武器。中学地理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心目中是副科,这种观点会有意无意传递给学生。因此地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智慧不仅能使课堂中的尴尬化于无形,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其三,教学智慧需要教师熟悉学生。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每个班级、每个年级都有自身的特点,老师要学会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快速调整课堂教学手段,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学生在知识上有误区,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适当给予鼓励,所以用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这位同学从另一角度分析了这个题目,不错”“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谁能再补充一下”。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在数学上也能感受到快乐,从而激起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爱护学生
融洽的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如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和学生聊聊发生的一些事,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是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者和学生聊聊学习上的事,如最近课上听的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平常晚上学到几点?累不累?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及时纠正。
三、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以听课为主,其他的事放在课下做,有问题举手请示。这样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的听课环境,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想说话的学生也就不好意思说了。听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课堂笔记不必每个字都不差,记重点即可。要鼓励学生养成请教的习惯,初一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不是他们没有问题而是不敢问老师,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
四、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兴趣并存
初一的章节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上应花点时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正负数时,以天气预报2008年11月某天石家庄的天气为-3℃~3℃引出负数这一代数知识。再如,在讲“5.1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时,以气温变化图做引入,一下使学生感觉学习的内容和自己贴近了很多。
另外,在课前,也可适当地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历史。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我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五、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兼顾每一个学生
每个班级里,总有基础好的,也有基础差的学生。怎么安排课程内容,使尖子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对一些基本功扎实的尖子生,可增加些难度较大的题目给他们练习,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只要求他们基本能掌握知识,做简单的习题。同时,注意对他们的个别辅导。通常我是以附加题,选做题的形式,要求尖子生必须做,基础差的学生选作。这样,使每个人在每一节课都能学到一点新知识,取得一点进步,从而使每个人都享受到进步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情境中去,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学习也越来越高效。
(上接第54页)意性和片面性,不仅不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并且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我鼓励教师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
在让学生进行互评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例如,石帆一中李晶老师的讲评画课时,能够在课堂上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在课堂上,当李老师出示一些学生的作品时,有些学生看到不好的画就发出了嘘声,还问:“这是谁的,画的什么呀?”等等。这样一来,其它学生也都笑了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李老师停下了讲评画,问学生们:“大家一起讲评画,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这样回答:
生l:“我从来没有看过班中所有学生的画,这次看到了。
生2:“还能知道画好在哪,不好在哪。”
生3:“不仅能在讲评画中找到问题,还能学习优秀作品,弥补不足。”
生4:“不仅开阔了眼界,还能知道怎样讲评画,更提高了我们的欣赏水平。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打开我们作画的思路。”
李老师又问:“我们都展示优秀作品,只评好的,行不行?”
生1:“不去找缺点,大家怎么能提高呢?”
师:“我们发现了缺点,如果又能帮助别人找出来,让他改掉缺点,你们说这样好不好。”
生1:“当然好了,同学之间不是可以互相帮助了吗?你看不到的缺点,也许别人会帮你找出来,你改掉了缺点,你就优秀了。也许你会找到别人的不足,你帮忙找出来,他也优秀了,那么大家也就优秀了吗?这不是互相促进了吗?”
师:“那嘲笑别人的同学你今后怎样做呢?”
生:“不嘲笑了,要尊重别人,真诚的提出问题。还要一块讨论解决的办法,真正地帮助同学。”
师:“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即便是伟人。只不过是优缺点多少的区别。记着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学别人的长处,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你学习的地方。”
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把握这种循序渐近的引导和绘画知识的积累,那么在讲评画的课堂中我们就能经常听到的是这样的话:
“老师,我觉得这副画构图较小,但画的还不错”。
“老师,他这副画,色彩搭配的很美,我应该向他学习”。
“老师,他的这个立体制作做的好,我能让他帮帮我吗?”
“老师,这副画线条很美,如果构图再往中间一点会更好的”。
通过自评,能让学生们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而互评则能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补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他人作品,并且合理评价他们作品,使学生真正读懂美术作品的内涵。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而设计,教师努力转换角色,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使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能力得到锻炼。我相信,新课改的明天一定更辉煌,美术课堂一定将展现更加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