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音乐教学后记8篇

时间:2023-09-28 15:27: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音乐教学后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后记

篇1

关键词:儿童智力;大脑;开发;音乐

儿童智能的开发和提高,是当代综合国力竞争趋势下的各国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从93年秋至今,我一直担任着中师及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并且在少年宫作了幼儿园钢琴培训的实践,发现音乐是提高和开发儿童智能最具动力的因素。音乐对儿童智力的开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够开发右脑的潜能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能开发右脑潜能,调节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那么如何开发右脑的潜能呢?

我们知道,左右脑与躯体的神经联系是一种对侧联系,即左脑半球支配左手、右脚的感觉和运动,右脑半球支配左手、左脚的感觉和运动。而在一般实践活动中,右手右脚用得多,左手使用较少。鉴于这一关系与现象,我积极鼓励同学们进行器乐的学习,无论是演奏西洋乐器的钢琴、弦乐和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及圆号,还是民族乐器的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左手的作用都很突出,这对左手灵敏度的训练极有好处。左手的经常运用及灵敏又可以大大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展以及唤起其潜能的发挥。故在小学的音乐课教学中实行穿插性电子琴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使所有同学有机会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得到智力开发,调节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节奏,使其有规律、有节奏地交替运动,协调工作,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促进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音乐通过有规律的音响运动可以培养儿童对不同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的辨别力,对音乐结构形式的综合感受能力以及旋律感、节奏感和多声部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视唱练耳训练,且在各班组织小组合唱队,有条件的音乐班组建民乐队,使同学们在音乐的环境和音响的刺激下逐步提高听觉能力的敏锐性、选择性和整体感觉性。另外,音乐表演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能更加促进儿童在视、听、触、动觉和能力上的发展。因为在表演的过程中手指触觉、运动觉的反应要与视觉对乐谱各种符合的把握相一致,而听觉则检验这三者的准确程度,多种器官同时反应,相互配合,协调运动,表演出正确、完整的音乐。

三、培养儿童多种注意力素质和增强记忆力

音乐的欣赏过程中使得同学们既要听主旋律,又要注意衬托和声;既要注意力度、速度对比,还要感受音色的对比变化。一位参加合唱队的五年级同学,在排练合唱的过程中,既能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音色与本声部协调,又要倾听其它声部,还要注意指挥的手势及要求,通过一次次的全唱训练,使得他具备了突出的注意分配能力。

从小受到音乐训练的儿童,不仅具有较好的音乐记忆力,而且记忆其它学科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强,一位空司大院学钢琴的杨雨茜小朋友学琴后记忆力大大增强,在学校背诗、背课文,读几遍就记住了。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教师的外语老师、语文老师都发现这里的学生比一般中学的同年级学生在记忆英语及语文知识的能力上要强。

篇2

音乐的对象是听众,音乐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我的学生是盲人学生,他们在盲校进行各科目学习,在老师、社会、家长的关爱中也是一朵朵吐露芬芳的鲜花;依然能迸射出耀眼的火光。

我在盲校担任1至9年级义务教育段音乐课教学,下面就选用中小学两个班级的两节音乐课的片段来表述。

红河谷

选自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环球之旅――北美略影第1课时)。

盲校初中三年级学生通过九年的音乐课学习、课外音乐兴趣小组的训练与培养,已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与审美能力,他们对音乐充满自信及自我参与的渴望。通过听觉效果的作用来弥补视障不足,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与渗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教学重点】

听学二声部歌曲《红河谷》(加拿大民歌);学生要以自然、流畅、和谐的声音来背唱歌曲。

【教学难点】

要求初中三年级学生掌握好歌曲中的弱起节拍;体会《红河谷》单声部与多声部合唱的不同意境;二声部旋律学习时,采用听记旋律的方法学习,这是音乐课堂中“视唱练耳”训练的一个深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播放老师制作演唱的歌曲《红河谷》,并随着歌曲给学生介绍这首著名的世界民歌。

……

三、教学扩展

课堂扩展学习:

1.听记并模唱《红河谷》二声部旋律及歌词。

2.通过听赏与演唱歌曲,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从这首歌曲中所获得了怎样的体会?用如同朗诵诗歌般的音调、和谐的声音,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表达这首歌曲,从而体现集体合作创造音乐之美的快乐,充分调动音乐作品的流动感与生命力,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和声之美。

音乐在空中回荡

选自盲教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课。

五年级共有12名学生,三名女生,九名男生(其中有两位学生五音不全)。这个班级的学生很喜爱音乐;音乐感觉比较好;能进行两个、三个声部的演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学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结合本课内容介绍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见强渐弱”;听记二声部旋律,提高“练耳”的深度。

2.情感认知: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自然纯朴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美国歌曲《音乐在空中回荡》。

【教学难点】

在学习演唱中要留意弱起小节、渐强与渐弱旋律线的表现;大音程跳进时音准的把握;两个声部音准、节奏与和谐的把握。

【教学过程】

……

(三)课堂扩展

1.听记二声部旋律;形成二声部合唱,使歌曲更加丰满美好。

2.音乐扩展联想:(根据学生的回忆,演唱一两首这类风格的歌曲)

【案例反思】

一、两课后记

1.《红河谷》

这是一节为长三角特教老师开的一堂展示课。初中三年级这个班级的学生对音乐颇有兴趣,听到老师的范唱开始,那种自我表现音乐的情绪就一触即发。两个声部的速记令听课老师竟然不敢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音乐的和声之美表现得令人交口称赞。

2.《音乐在空中回荡》

通过二声部的听记学唱,将《音乐在空中回荡》这首歌曲表现地比较完美丰富了。同时,在和谐美好的音乐氛围中,心灵得到了进化与提升。

二、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准及专业技能,给学生更高更美的范例

通过案例反思,深深感到要想做一名具有新的教学理念,具备先进教学手法的优秀特教音乐老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中提取更多的养分,充分阅读教育家的专著,用老师的知识与专业能力,培育出有独特芬芳的花朵。

三、给盲生更多的扩展空间,让思维插上创新的翅膀

我们的盲孩子从小就有一个音乐之梦:希望将来长大成为一位“演奏家”、“歌唱家”。作为一名特教音乐老师,要从技能与素质方面给他们提升的空间,给他们创造机会,帮他们搭建各种舞台,让他们在“音乐之梦”中找到快乐与尊严。

四、注重整合,促使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从小学大学都可能在一个学校读书成长。因此,我们有时间通过课堂、课外辅导、各类舞台来提高整合他们的音乐素质与音乐技能,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五、始终贯穿柯达伊音乐教学方法,使盲校的音乐教学得到进一步提升

柯达伊教育体系内容非常丰厚,其中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使孩子们的歌喉日臻完美。柯达伊的音乐教学体系中注重“基础――多声部音乐教学”,他认为“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沃土。”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让语文课堂更加多姿多彩。那么在一节课中,多媒体技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具备怎样神奇的魅力,以《桂花雨》一课为例,多媒体技术是如何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适度完美交融。

一、适时呈现,在想象中激感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特征,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品读,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进行语言实践,激感。(1)激发想象,感悟“乐”。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桂花纷纷落在我们的头上、颈上、身上,有什么感受?在再现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充满诗意的想象,引起心灵和情感的共鸣。(2)情景再现,喊出“乐”。出示动画和音乐,教师激情叙述。于是师生一起进入桂花飘落的情境中。学生纷纷举手,喊得入情: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在想象中美读,和作者同摇同乐,师生脸上洋溢着幸福,课堂上满载着快乐。

二、补充出示,在对比中体味情感

多媒体技术在理解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话时,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把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进行比较。学生在一次次的倾听和解读文本中,读懂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接着课件出示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假如我们来到作者母亲的身边,我对她说:这里的山真美,她会说……课件的呈现,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走出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从而体味母亲的思乡之情。

三、拓展延伸,在诉说中触动情感

篇4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聚焦课堂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之所在。关注课堂,会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课堂的40分钟?本文从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注重课堂情感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及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良好的课堂常规管理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有序而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是真正学习发生的智力背景。课堂常规管理首先要求教师能够维持好课堂纪律。纪律是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尊重爱护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学生。构建和谐班级、活跃课堂气氛一定要建立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要体现“慈严相济”,否则,和谐就会缺失一个基础,活跃就会演变成一种散漫。具体的方法可采用在课前制定课堂常规,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什么行为是可为的、哪些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接下来教师要落实制定的课堂常规并做到奖罚分明,尤其要对少数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重点关注,以便让违纪对课堂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范围并不使之扩大化。心理学上有个破窗效应(Break windoweffect),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它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不好的小事都可能成为一个“引爆点”,如果在其出现之初不及时加以重视并矫正,就可能连续生发出诸多相似的“引爆点”,最终形成一个全面被“引爆”了的糟糕局面。反映在英语教学中,这样的“引爆点”就是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如果不及时予以制止,就有可能形成一种“气候”,从而严重影响班级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使用眼神、动作或提问等方式,对部分分心走神的学生予以关注、提醒或暗示,使他们能够提高注意力,并使思想聚焦课堂。如:如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对于个别思想容易走神的学生,可以时不时的要求他们复述课堂纪律细则:上课要挺直腰杆(sit up),双手放在桌面上(hands on the desk),眼睛看着老师(eyes on the teacher),回答问题要先举手(hand up before answering questions)等等。

二、注重课堂情感效应

进入21世纪,教育过程中的“人文要素”备受关注。所谓“人文要素”指的是通过人文关怀,对受教育者的心灵、精神高度尊重和呵护,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获得成功,必须重视情感投资,争取赢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亲师、爱师,“感人心者莫乎情”,心理学上的“南风”法则也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也要讲究方法,怒对学生拍桌打椅,甚至体罚,会使学生的“大衣裹得更紧”,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不要吝惜鼓励性的语言(wonderful,great,good…)。学生回答正确时当场予以肯定,出现错误时则要鼓励再尝试,并随时加以提示,不要使用整体否定的评价,这样会使学生容易产生学习挫失感乃至恐惧感。教师要善于应用关怀性的动作,比如微笑、点头等,明确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情感温暖。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力量来感染并影响学生。渊博的知识能满足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感。充满魅力的人格力量可以感化学生,使之能够自然地受到教师高尚道德的熏染并进而在提升学生的德性水平,于是教师完成了从一个授业者到传道者的转变。

第三,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尤其要对困难的学生表示关心爱护。只有真心地帮助了学生,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并把这种尊重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同时这种动力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一大批同学,这样就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三、重视“系列位置效应”

学习,尤其是学习一门外国语言,记忆是至关重要的。要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首先就要学会科学的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重现的心理过程。加拿大学者墨多克(B.B.Murdock)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据此,心理学家描绘出了关于记忆的“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curve)(一个u型的曲线),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知,该曲线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因区域、近因区域和中间区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近因区域和首因区域的记忆较好,而曲线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这就告诉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安排记忆内容,高度重视课堂的前后时间段的学习,尤其要克服的是不少教师喜欢在课堂开始的10分钟讲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说教,浪费了一堂课最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时间,应该把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放在“优先”的位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每节课后面的时段的有效利用,进行巩固记忆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

四、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根据他们的认知风格确定教学方法。作为小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巧妙地把音乐、游戏、绘画、表演等方式融合于教学之中,寓教于乐,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事物喜欢探新求异,同时他们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半成熟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将真实生活情景引进课堂,让学生如临其境,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使认知更加牢固。比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第四单元A部分四个祈使句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带小闹钟进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先把闹钟拨早上6点,闹铃响起后,让学生做伸懒腰、打哈欠的动作,然后引出“get up”;接着把闹钟拨到早上7点,让学生拿起书包,做去上学状,继而引出祈使句“go to school”;以此类推,引导学生学习另外两个祈使句“go home”和“go to bed”。

2.善用图画,使教学形象生动

小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一项对学生认知测试的结果表明,图画的使用对学生记忆力的保持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一组凭口述传达信息的学生,三天之后记忆保持率只有10%,而边看图边口述的学生,三天之后记忆保持率高达65%。为此,简笔画(stickfigures)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指的是用木棒样的粗线条组合成的各种形象,如人物、动物、静物或景物,它可以辅助板书与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教学内容。笔者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第三单元8种水果时,就画了一幅有趣的简笔画,把8种水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fruit man”(水果人):an apple――笑脸,bananas――眉毛,oranges――眼睛,a pear――鼻子,a mango――嘴巴,peaches――耳朵,a pineapple――头发,awatermelon――身体,见图2。结果,小学生们兴奋不已,非常积极的配合教学,非常顺利的掌握了目标单词,并且乐在其中。

3.借助音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适度的音乐能激发右脑的兴奋,使左脑工作时,右脑也参与,这对于提高整个大脑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是有积极作用的。马克思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歌曲是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特殊艺术手段。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唱歌是儿童最喜欢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一。由于歌词和旋律可激发人的情绪和想象力,易于打动和吸引学生,在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插入相关歌曲,或自编律动,把音乐和英语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3A第二单元8种颜色时,可以通过一首歌曲来进行:“red,red,is the color Isee,if you are wearing red,/then show it to me,stand up and turnaround,show me your red and then sit down.”先教学生唱会这首歌曲,然后让学生把“red”依次换成“green、yellow、white、black、brown、blue、orange”等7种颜色,这样教了后会发现,小学生们不仅颜色的单词记得很牢固,而且课后在不停地唱这首歌,学习效果自不必说。

4.设计游戏,使教学生动有趣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教学寓教于乐,融言、行、情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充满欢乐的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如,在教授“skirt”一词时,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用“Magic fingers”(魔法手指)这一游戏。教师一边在胸前神秘地转动双手,一边大声清晰地说“skirt”一词,然后迅速闪现手指,学生看到几根手指就要重复几遍“skirt”,这样一下子就把枯燥无趣的单词复读变得生动活泼,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5.巧用表演和竞赛,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也强。老师可以开展一些英语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竞赛的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运用多种鼓励形式,同时,在竞赛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控制竞赛,尽可能保持“平衡”,始终使全班同学处于你追我赶的局面。如:在学习水果的英语单词时,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3大组,比赛赢苹果。首先学习“apple”一词,玩传话筒游戏,成功的组就可以得到一个apple。这样的竞争不仅班级课堂的气氛活跃,而且记忆的单词更加牢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另外还可利用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一单元B部分动物名称时,教师可抓住每种动物的动作特征或声音特点,让学生边模仿边学习,“cat cat,miaow,miaow,miaow;dog dog,woof,woof,woof”。还有模仿小鸟飞的动作去拍翅膀,模仿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去学习“monkey”等等,然后两个学生一组,进行“I do you say”(我做你说)游戏,一个表演,一个说单词,轮流进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聚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讲,教师只有牢牢把握住每一节课的40分钟并科学地加以利用,知识学习和素质教育才有共赢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得到真正的彰显,进而有效实现小学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全腾,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南词小调;传承发扬;平台展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教育的发展,2011年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以他特有的面貌出现在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面前。它意味着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将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由于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和教学水平。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音乐文化的意识。也就是说各地,各校可以编写地方的乡土教材和本土音乐来补充教材,供教学使用。这几年来我校通过“将乐南词小调进课堂的研究”把本土音乐很好地融入到学校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将乐民间音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路子。经过了两年的研究、探索、推广、普及,“将乐南词小调”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成果。以下是我对两年来在将乐南词小调进课堂的研究中的历程与心得。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与意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将乐客家人与先民经过千百年的磨合历练,融合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戏曲,深沉且厚重。南词作为将乐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在当今福建堪称人类文化遗产之瑰宝。南词,不论是传统曲牌、现代曲调、还是庙会南词、婚庆南词,无不流淌着旋律古朴幽雅的韵致。《断桥相会》的幽怨缠绵,《昭君和番》的清高苍凉,《小鱼儿》《赏月光》《姑嫂观灯》的清新活泼,《王婆骂鸡》的幽默风趣,《天官赐福》的热烈喜庆;还有《哑背疯》、《卖花线》这些经典作品不但贴近百姓生活,富于喜剧色彩,且蕴意深刻,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可是眼下这些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却没有得到推广和普及,有的甚至失传。为了探索我县南词小调进课堂的有效途径,开拓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把优秀的将乐南词小调引进课题,丰富课题教学,让学生们从小学习,了解本土的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成为必然,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发扬将乐南词小调成为我们课题实验的宗旨。

二、开发课程资料及教师培训

在课题立项初期,我认为只要找几本将乐本土的书籍加上拜访几位南词艺人便可以完成资料的搜集。可是当我们认为可以轻松面对的时候,问题接踵而来。因为南词小调在的时候遭遇过封杀许多剧本已经烧毁,再加上改革开放后大家都倾向于流行音乐的传播使人们都遗忘了南词这一地方戏曲。最让人心疼的是许多南词民间艺人大多年迈,且都没有什么文化,有些剧本是靠他们唱后记谱的,因此版本各不相同。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只好走出校门多方拜访搜集整理资料,所幸的是这一活动得到了县文化馆馆长陈圣杰老师的支持以及南词老艺人———七十几岁高龄的南词传人刘怀中先生的关注。特别是已故的陈维绪老师的留下来的珍贵资料,才让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边搜集边学习南词小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一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古朴清新、贴近百姓生活的古老而优秀的剧种,他不但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情感更是将乐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处都散发着质朴的芳香。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参加课题小组的老师因为年轻不熟悉本地音乐,不大会讲本地方言的问题。于是我们采用了多种办法1.课题组老师互相培训以老帮轻的方法教她们讲准地方方言。2.边学边记将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标上拼音。3.听老艺人讲课并把他们上课的内容录制下来,经常组织课题组老师听。在去年十二月份,课题组李英老师就在市里举办的教研活动中上了一堂地方校本课程《心齐歌》获得了大家的好评,并被选送参加福建省的音乐教学比武。经过了两年的磨合,课题组老师们也在课题研究中丰富了知识,磨砺了意志和学生们一起快乐成长。

三、挖掘提供平台展示教学成果

俗话说“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孩子们终于有了些许收获。从第一年我们在六一汇演中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表演,到现在我们自己的学生带着南词小戏的节目上台表演。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欢笑,雷鸣般的掌声,证明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不是不爱看地方戏更不是不爱唱本地歌谣,而是学校、家庭、社会没有为孩子们创造表现及观赏的机会,在我校师生的带领和文化部门领导的帮助下,让学生们在前所未有的惊喜中感受到:将乐民间优秀的剧种,我也想学,我也想唱,我也想演!将乐南词真好看!为了让我们学校的孩子从“人人会唱家乡歌”到“人人爱唱家乡歌”我们学校举行了“将乐童谣比赛”,教育局还主办了“我是南词小传人”———将乐南词进校园活动,并在影剧院举办了优秀南词节目展演,我校的两个节目《新王婆数鸡》》《李寄斩蛇》都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我们学校的孩子真正做到了“人人会唱家乡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继续多给孩子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人人爱唱家乡歌”。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深深感受到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音乐文化的意识。著名的匈牙利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反复强调的:“如果每一代人不能够很好地继承传统的话,我们祖先的文化不久将要消失,文化是不能自动永存的,我们正是为此而工作。”虽然我们的课题已经进入结题阶段,但是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研究虽然有了些许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发展到成熟期,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继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我校的音乐教师们继续努力,坚持传承,让将乐南词小调这一福建民间艺术奇葩不断发扬光大,赢得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 教学技能 兴趣 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安排力求体现这一点,涉及的题材很广,包括个人生活、学校生活、体育活动等,学科体系融合了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充分显示了英语学科的整合性。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英语语言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必须过硬,才能使教学顺利开展。而要使英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学生乐学、善学,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综合教学技能,即唱、画、演、玩等技能。下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唱出英语的音乐美

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小学阶段,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学生引人英语的广阔殿堂,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将对孩子的学习产生稳定而深远的影响。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因此,我在教学别重视对歌曲的教学。小学英语教材安排的歌曲很多,它们大多歌词简洁、旋律优美。非常适合儿童演唱,像《Jingle Bells 》、《Do Ri Mi 》、《Old Lang Syne 》等是传唱不衰的经典英语歌曲,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习俗,在欣赏和吟唱过程中获得美的陶冶;像《Two Little Eyes》、《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Two Little Eyes》等歌曲诙谐幽默,使学生过目不忘乐学爱唱;为了配合课文知识要点,教学单词或句型时,我常常用大家耳熟能详的谱子,配上教材知识要点,使教学由难变易。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伊始,伴着悠扬的歌声,学生进入状态,在课间,课程结束,也会有歌声响起,学生沉浸其中,放松身心,既营造了氛围,又学到了知识,可谓一举数得。

二、画出英语的色彩美

简笔画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图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运用简笔画可以用来教学单词、对话和阅读,使英语教学变得灵动起来。实践证明,边讲边画对学生记忆力的保持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三天后记忆保持率为65%,而只看图或只口述,记忆保持率分别只有20%和10%。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简笔画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对话也能用到简笔画。将对话内容用图画逐步展现,边画边问边答,使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增强了趣味性。在教科教版第四册Lesson 5,Let’s talk.时,我先画了一个蛋,教学egg,然后再添几笔,画出十二个蛋,教学twelve,同时引人句子Can you see any eggs? How many eggs can you see?接着画一棵大树,鸟蛋正好在树杈上。我在树枝上画了三只鸟,问答引人句子What can you see?等,这样层层深入,展现Let’s talk.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眼睛始终牢牢地注视着黑板,脸上还不时绽放欣喜的笑容。

三、在表演中学英语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布鲁客西斯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以便与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的确,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体态语,以丰富的表情,协调的动作表达意义或情感,做到有声有色,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单词elephant、monkey、fish、bird等词时,我会边做动作边读单词,学生很快会意,随即大声模仿。在教天气单词sunny、windy、rainy、cloudy时,我也编了形象的动作,学生很快理解It’s sunny./It will be sunny.的意思和区别,时态教学也变得轻松容易了。我会边笑边教happy,装作哭的样子教sad,扇着扇子教hot,假装发抖教cold,故意吞吞吐吐,皱着眉头费力地说fa——fa——fa——family,学生忍不住笑出了声,异口同声地模仿起来,很快记住了这个单词的读音。我会伸伸懒腰,打个呵欠,做出睡觉的姿势,顺势出示bedroom这个词,学生立即就明白了。当我捂着肚子,舔舔舌头,装出很馋的样子,学生便知道hungry的意思了,并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这样演得自然、生动,学生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扎实。

四、在玩耍中用英语

学以致用,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让学生会玩、爱玩,在玩耍中应用学习英语知识,无疑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实践中,我因材施教,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英语活动小组就是其中之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报名参加了英语歌曲演唱组,英语朗诵组,英语戏剧表演组等。记得表演组的一次活动特别引人注目,同学们根据教材和课外知识,编排了许多短剧,有《The red hen》,《Snow White》等等,学生自己化妆,准备道具,编写剧本,表演时,每个人都那么认真、专注,引得观看的同学也非常投入。演出完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之后又有不少同学报名该小组,由此可见,只要善于引导,每个孩子都是天才,都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五、总结

教师教学技能的全面提高,对教学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听说读写唱画玩演等基本功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教学实践中坚持学习、应用,一定能让英语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英语教学也能变得灵动起来。提高教学技能,展现英语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法》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教学;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03-01

随着国际友好往来日益频繁,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语言需要不断的更新与丰富。尤其是英语这门语言的普及、推广与运用,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要真正学会这门语言并能很好地、熟练地运用它,就应该从小学生开始着手培养。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生中间展开英语教学,教给学生学好英语的方法呢·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激活学习兴趣,让英语课教学动起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英语是一种很活泼的语言,英语学习应该是快节奏,带有动感的。教材的设计有音乐伴奏的let''s chant 等。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课堂动起来,老师先要动起来。教师作为平等发言中的首席,自始自终要给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要想学生动起来,只有老师的引导还不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刚才所说,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课堂上教师可设置各种游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对话或把对话创作成小故事进行表演。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动脑、动口、动耳,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创设具有童趣的游戏活动,要寓教于乐

比如,我们在教学生打招呼用语时,常用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换换方式,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头像或者教师装扮成孩子们喜爱的人物形象,如黑猫警长,走到孩子们中间,说Follow me ,please!这时候,学生们都会非常乐意与你打招呼,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pairwork.有的学生装成唐老鸭,有的装成白雪公主等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操练了招呼用语,而且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愉快和谐的氛围,教师只需进行引导,学生便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如,我们在教对话时,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分组说、男女说或者大组与大组说,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觉得这些活动形式陈旧老套没有新鲜感。那么我在教对话时,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游戏活动。如果对话有三四句长的话,我在游戏时就选三四个学生扮成小羊,张开双臂,跳过小桥,同时按顺序说出对话。如果其中的一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接不上来,那么他就会掉入水中国。这样的游戏极富童趣,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愧的心理障碍,提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状态,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跃跃欲试。

3.革新枯燥的单词教学,要掌握读音规则,增强记忆

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材料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同时利用在呈现环节中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snakelephantanda,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可以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我总结了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3.1 联想记忆,与读音相结合来记单词。有一部分单词的音、形、意之间有许多有趣的联系。只要大胆的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就会找到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带着新奇和创新的悦感到记忆单词,不仅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去学习,而且记忆效率高,保持时间持久。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当代的音乐教育按其性质一般可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两个系统。在普通音乐教育系统中,又可以分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等不同的类别。

就教育规律、对象和性质而言,各种类别的音乐教育都有着自身的体系和特点,不可相互代替。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长期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追随与沿用专业音乐教育模式,一直忽视对自身体系的研究和建设,音乐教学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传授为贯穿线。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只面向一些具有音乐天赋或音乐特长的学生,导致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一些省、市、地区和学校成了准职业教育、准专业教育的现象。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名学生不论是否具有天赋与特长,都应享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因此,面向一切学生、适应所有学生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中小学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以及获得基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它是面向全体中小学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性的音乐教育。

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标,2001年7月,由教育部制定的适应素质教育目标、促进音乐教育健康发展而又切实可行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终于通过审查正式公布出版。“课标”的实施将对新形势下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的作用。从2001年全国38个实验区反馈的信息来看,广大教师已经认同、接受并正努力实践着“课标”的理念。2005年,根据“课标”编写的中小学音乐课本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始使用,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本来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但在现实中,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对新课程的理解、接受、实施却远远落后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即将成为小学、中学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在见、实习过程中,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对新课程的麻木、迟钝,每被问及,听到的回答常常是“不太清楚”、“知道一点”。学与用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试问这样的毕业生如何在他的教学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如何在教学中改进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意识?

要改变高师音乐教育这种被动、落后的局面,就必须从高师的课堂教学抓起,尤其应从研究音乐教学方法的“小学音乐教学法”、“中学音乐教学法”课堂抓起,因为教育专业课程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是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教”的课程。高师院校的教授们、高讲们应走出象牙塔,走进中小学校,走到教育改革的最前列。

二、问题的解决

(一)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音教法课程一般在最后一年开设。建议在第一节音教法课上就引入与新课标有关的内容。首先,创设教学内容。按照惯例,第一节课往往是介绍课程的重要性,大概的学习内容,大致的学习方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要求等。应改变这种惯例,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作为音教法课的第一个教学内容。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教师应抛弃用熟用惯的“讲授法”,而将“新课标”的内容转变成大纲式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如: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什么意义?新课标的特点是什么样的?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突出的变化?实施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对培养学生有什么好处?……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的学习和理解,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并给出答案。答案不唯书本、不唯教师,是生成性、开放式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自由的,既可以看书自学,也可以自组小组讨论,还可以向教师请教、讨论,并可以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第三,改变评价方式。以往的评价总是由教师指向学生,常常形成“一言堂”。新课标要求转变评价方式,在总结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采用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气氛。

以上种种做法都是为了通过教师的行为告诉学生们:作为未来的教师,必须从现在起就树立科学的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即将开始的教师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二)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标》歌唱部分规定: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发声的自然、音高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和歌唱时感情的表达均与呼吸有很大关系。歌唱时的呼吸与自然的呼吸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掌握准确的呼吸方法不容易,如果选错了教学方法,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我曾经布置学生书写教案“呼吸的教学”。学生们一看到题目就议论起来:这有什么好教的,太简单了吧?很快就写完了。可是在小组中试讲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他们大多采用了“讲授法”,而且表述太专业、太抽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根本就听不懂。受此挫折后,他们意识到问题远不是原来以为的那么简单,开始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下面是一个学生设计的得到大家认可的方法: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封闭的不透明的小塑料袋,要求全班一起放在鼻子前打开。这个设计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习兴趣。学生们打开,发现里面装的是芳香扑鼻的鲜花时,不禁发出了惊喜的欢呼,并深深地嗅了起来。这时,教师才带领学生边嗅边体会呼吸的动作,在呼气时同时发声,然后要求学生拿开袋子,用相同的感觉进行发声练习。

这个设计在实习中得到应用,果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小学生们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件事,学生们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备课”着眼于“教什么”和“怎么教”,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新的音乐教学要求实现师生角色的根本改变和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使学生们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多的了解,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它。

(三)在音乐教学法的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

《新课标》的第四部分特别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认为《音乐课程标准》和据此编写的教科书是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基本资源,它们和其它的具有地方、民族、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建设对于实现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目标,特别是对于提高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此深有感触。

为了培养高师学生利用与开发音乐教育资源的意识,在音教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根据学生专业特长的不同成立四到五人的学习合作小组,互相取长补短,学以致用,优化专业资源,增强专业自信。并且在教育见习、实习中仍然分配在一起,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加同学间的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2.充分利用校内音乐教学设施,如专用音乐教室和各种教学设备,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礼堂、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都是音乐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还要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我校与周边的小学、中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个月都可以带学生去听课、观摩、见习,包括每年长达三四个月的毕业实习。在学习打击乐教学时,由于缺少儿童打击乐器以及开发儿童打击乐器资源的需要,学生们有的向家长求助,有的向民间艺人请教,还有的寻找其它渠道,最后呈现的作品品种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

3.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系统交流课程资源,为音乐教学服务。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声像技术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音乐教学服务。为了让学生们尽早建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掌握使用的方法,我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实施教学,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学生们边学边模仿边用,学习效果非常好,到毕业前大实习时个个学生都学会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各种电教器材的使用。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理解新课标。

教育教学实践是音乐课程结构最重要的一个板块,是从学生“变成”教师必需的过渡环节,是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的蜕变。只有参与见、实习活动,学生才能将几年中学到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真正了解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运用新课标的的理念进行教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