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08: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护理的认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1世纪,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最新的革命性转变,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工程医学模式,这对护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院努力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旨在通过全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和社会经济效益。
一、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全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服饰整洁、淡妆上岗、仪表素雅,面带笑容、热情主动、语言文明,动作轻柔,让患儿及家属在第一时间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印象。
2、规范文明用语:即“热情接、耐心讲、细心问、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让患儿及家属得到护士的热情周到的接待,耐心和蔼的讲,细心关爱的询问。
(二)规范服务内容,实行全程优质服务:从规范患者入院接待、出院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等活动入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积极创造温馨家庭病房,让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执行“患者在我心中,我在患者身旁”的服务宗旨,从患儿来院到离院,加强与患儿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全程、全方位主动为患者服务。
(三)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我们坚持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护士把在工作中压力释放出来或者平时护士间存在误会或矛盾,也借助民主生活会,使矛盾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当工作出现差错时,执行惩罚要注意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时人分析原因,把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让全体护士分享,举一反三,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机会,让消极事件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或延缓各种磨檫和矛盾,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实现团体的最佳效益
(四)完善监督机构,有效进行反馈: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构,认真实施服务承诺制度,设立意见箱、意见本,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热线电话,并及时有效地反馈处理。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真情回访服务,提高患儿满意率。
(五)制定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对所有出院的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1次,被患儿及家属表扬次数最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精神激励 对新护士的进步要不吝赞美,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演,让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自信,有助于护士的健康成长;对高年资护士可以安排外出学习,让其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既有激励作用,又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本科室中开展应用。
(六)合理安排工作由于患儿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小儿科的特殊性,护士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经常不能准时下班,护士上班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因此要求护士的排班按“新老搭配,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原则,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各班次的工作量不同实行弹性排班,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效果
(一)更新了服务理念,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
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的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推行,他不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学习,长期的积累。打破了论资排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护士精神上有一种荣誉感,物质上得到了较高的奖金待遇,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科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贡献”你迫我赶的良好局面。作为每个护士,要逐步完善自已人文修养的同时,是人文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全程中。
(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随着医疗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才是赢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应用媒体、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拓展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人员积极搞科研、写论文、开展读书应用活动;学习三基理论及技术训练再掀。护理群体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伦理道德、行事风格,将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争取医疗市场。
(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护理人员紧缺、护理任务繁重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这一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尽量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为了减少护士人才流失,医院也重视护理人才的使用,完善激励机制,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开展向榜样学习,树立真正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一年的实施,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通过人性化管理,在儿科营造良好的合作气氛,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智慧和潜能,大大地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实效性,这样不仅促进了护士积极学习各种新知识,同时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坚持以护理质量为核心,以病人的满意度为目标,主动关心、询问病人,耐心解释病情,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病人满意度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管理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护理人员共15名,年龄(19~46)岁,平均(30.6±1.3)岁,本科生8名,大专学历4名,中专生3名,同时,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
1.2方法
儿科护理风险小组中有1名组长,并具有2名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每周小组中的护理人员将会召开会议,探究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同时,监督科对每一名护士的护理流程实施全面监管,判断此种方法是否能够产生风险事件。
1.3判断标准
如果护理过后,小儿家属对护士的评价度逐步上升,则表明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如果家属对护士的评价度较低,则表明具有不佳的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在获得数据的情况下,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运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实验可知,在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的情况下,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未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摘要】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儿科陪护家属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的认知情况。方法论文以自行设计的优质服务认知调查问卷对500例陪护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知识技能、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在陪护家属与护理人员认知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儿科陪护家属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的认知上有共同的观点,也有其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优质服务;陪护家属;护理人员;护理管理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1],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护人员的质量、效果、及时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病人尽可能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是我们护理服务的根本目标[2]。儿科护理具有高风险、高负荷、繁琐等特点。患儿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不能准确或是根本不会主诉。我们对儿科陪护家属和护理人员进行了一次优质服务认知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自2010年1-12月在我院救治和住院超过7 d二级护理以上的250名患儿家属,患儿年龄0-14岁。纳入条件: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年龄21-70岁,其中男102人,女148人。学历:研究生2例,本科35例,大专129例,中学76例,小学8例;同时,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250名,其中男4名,女246名,年龄18-54岁;本科98名, 大专122名,中专30名。
1. 2方法自行设计优质服务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将代表优质服务的项目分5个主题共20项。调查前,先使研究对象了解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遵循自愿的原则,由研究组成员亲自发放问卷,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对不能自己答卷的家属,由调查者一对一提问后书面记录,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 3统计学方法收集的问卷由研究组成员从研究对象的答案中找出代表优质服务的项目术语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和百分率的计数,优质服务项目主题总百分率为各项的总数占所调查优质服务项目总人数的百分比,统计学采用U检验。
2结果
优质服务主题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及健康教育陪护家属和护理人员认知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 1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理论及技术操作考核成绩61. 5%以上的陪护家属和53. 0%以上的护理人员均认为技术强和护士工作认真负责是作为一个合格护士最基本的条件,在护士操作轻快准和良好职业道德两方面,陪护家属和护理人员认知差异较大。分析原因可能
表1陪护家属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比较[人(% )]
为: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短缺,聘用护士越来越多,他们对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加之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3],疲劳的身躯使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极少,繁重的工作使个别护士操作忙乱、动作不轻柔,甚至用呼叫器找病人或家属,影响其他病人休息,病人也认为是对他们不尊重的表现。
3. 2有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强化告知,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从表1可知,健康教育在家属和护士之间的认知上不一致。随着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健康保健,尤其是初为人父母者,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自己小孩患了什么病、治疗方法及效果、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疾病康复知识的获得等,虽然医生能解释主要的病情,但许多家长想了解的知识是通过护士解答、宣教或经过护士把信息传递给医生来解决,而护士本身掌握的知识不全面,水平不够,不敢盲目解答或担心医护回答不一致,引起护患纠纷。由于护士自身素质原因及健康教育宣教意识还比较淡薄,目前还存在宣教流于形式、能力不够、临床护理人员不充足等问题。所以,护士要精通业务,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发现病情变化。儿科是“哑巴科”,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一切的病情有待于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所以护士要善于观察,及时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做出精确判断,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使患儿能转危为安[4]。及时化解不满意,拓展同社会公众的沟通,努力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3人性化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是与患儿及家属接触、交往、沟通最多的人,护士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当今就医者可直接根据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价格选择医院的形势下,我们应更加重视医院的服务态度,对患儿态度和蔼、有耐心,尤其是护士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精神,让家属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有34. 5%的病人认为护士不怕脏、累、烦就是优质护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的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专业技术水平、服务的硬件设施、护士素质和服务态度等也是满意度评估的因素[5]。虽然总体满意度为85%,达到了三级医院的要求,但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进一步改善。例如:护士在为患儿提供方便、护理操作前后告知、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和耐心的满意度构成比相对偏低。因此,需要继续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其内化为护士的自觉行为。
3. 4对患儿的关爱与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爱不同于亲情之爱和世俗之爱,是一种职业之爱[5],许多护士不安心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家属难缠,易受气,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前呼后拥,就怕孩子遭罪。护士一针没扎到血管,家属张口就骂,认为你是在练手艺,不负责任,不当一回事。护士不但难受、憋闷,还不能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要保持平衡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看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要采用宽容与忍耐的态度,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要多说“对不起”,使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与过激行为的发生。
3. 5医疗质量强调最终的业绩数据,而服务强调病人的感受对护理质量重要程度的认同差异进行了调查,病人、护士、医生对评价护理质量内容重要程度总体认同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护理质量观。而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家属和护士对患儿在住院期间的各种感受已达成共识,如一些护士能意识到“管一个患儿就是交一个朋友”;护理管理者力争改变病房环境,设立家庭化病房;追求“让医生满意,家属放心,患儿舍不得出院”的护理境界。可见,患儿感受最多的是优质护理带来的感受。
总之,在现代护理以人为本、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今天,护理人员只有用充满和善与关切的语言、热情的服务态度和丰富的人文知识与患儿沟通,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会相互交流真感情,把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化作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种智慧融入患儿的生命情感里,把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理想、情感、智慧用自己的语言、行动体现在护理过程中,才能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增加护士间的合作意识,提升护士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实现医患双赢,使医院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扩展[6]。
参考文献
[1]方贵蓉.量化考核在急诊科护理人员管理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 2008, 22(1B)∶166-167.
[2]许佩珍.提倡感受型服务对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2009, 6(10)∶65.
[3]贺美玲,许艳玲,韩美英.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护理服务满意度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12)∶34-35.
[4]樊静.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应对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5)∶1 085-1 086.
[5]陈泽红,陈玉英,李雪雁,等.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8(8)∶73-74.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临床儿科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6-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也逐渐关注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1]。应患者的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护理观念转变。以前,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对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关注较少。而现在,患者开始关注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在真正情感关心患者,而不仅仅只是一纯粹商业关系。人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整体地、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从而使患者不仅能在生理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降低不适的程度。近年来,人们通过努力在人性化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则是通过小儿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来阐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就诊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执行,排除一些肺炎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1.3)岁。所有患者均在住院部接受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比较P>0.05,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进行静滴,每天1次,并连续静滴3天作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4天,再连续静滴3天为第2个疗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施行专科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按照观察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未给予专科康复等人性化护理。其余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照常进行,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
1.2.2 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实行专人专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洗手,同时确保给药时间间隔合理。对于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医生,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情保持舒畅。同时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治疗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采用Ridit分析,若P
2 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与仅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如表1所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如表2所示。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影响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治疗基础上外加人性化护理来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可以看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在儿科中护士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追求满意服务的良好理念,这也将大大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目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敏锐细致地觉察出不同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可以在每个病房内设立意见收集箱,将患者最真实的心声传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患者状态。总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儿科优质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朱红艳.儿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措施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8,17(5):98-9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2-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全国各级医院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开始积极贯彻执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护理实践中推行人本位优质护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加强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能力训练,全面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实行人本位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提升医院整体形象。本文主要针对儿童护理中的“人本位”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
1 “人本位”优质护理服务
“人本位”思想在医疗护理服务中强调诊断、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环节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医院不仅仅要关注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还要加强对病人的术后的康复观察。“人本位”思想在护理实践中能够避免过度治疗,强调注重病人的康复和整体护理。通过贯彻人本位优质护理服务,有效提高了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恢复,提高病人对医院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2 “人本位”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2.1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应该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按照标准护士配备原则,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将医护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每个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小组成员日常工作的监管,小组组长需要负责本组所有患儿的身体康复情况。每个护理人员负责具体的患者,即负责患儿住院期间的所有流程的治疗护理工作。
2.2 实行层级管理制度。病房应该实行分层管理,为每一级医护人员制定明确的护理职责范围,主管护士要对其所负责的患儿提供全程无间断的护理服务,保证每一名患儿身边都有医护人员护理,做到每两名患儿至少有一位医护人员进行随时护理。
2.3 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针对儿童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儿童病房的环境布置应该要符合儿童患者的需要。如儿童患者一般比较好动,活动性强,儿童病房区可以设置一些简单安全的活动设施,供患儿在康复期间玩耍,帮助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在病房的墙上可以装饰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或花草,病房里配备电视机,为患儿播放动画片,窗帘和被褥统一采用卡通花色,尽可能地是病房充满温馨的感觉,让患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帮助消除患儿的不安情绪,医护人员的服饰可以改为暖色系,避免患儿产生恐惧心理。在病房设置便捷的传呼装置,病房走道里设置信息栏,走廊墙上张贴一些爱心提示和祝福语,帮助拉近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距离。
2.4 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1)服务观念的转变:医院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必须坚以人为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将优质护理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用真诚的心态去关心患者,为患者服务,增进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月进行一次“优质护理工作”评比,并对服务工作最佳者给予奖励,激发其他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
(2)服务角色的转变: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最好最周到的服务,用心去服务每一位患者,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3)服务方式的转变:改善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采取“多层次、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方式,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病友联谊会、免费心理咨询等,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康复治疗。
2.5 加强患者健康指导工作。
(1)在患儿的整个住院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应该为患儿及患儿家属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内容应涉及疾病预防、健康饮食、用药指导等方面,在病房放置相关杂志和书籍资料,并定期更新。
(2)在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时,要充分考虑患儿及其家属的知识文化水平,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同时也要注重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可以利用每个月的公休日,在医院举办患儿家属见面会,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通过双方的沟通,医护人员也能更加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从而更好地做好护理服务工作。
2.6 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医院可以派专门人员进行领物、送标本等非护理工作,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病人服务。在科室内应该配备微波炉、电吹风、手推车、洗漱用品等,最大程度方便患儿住院期间的日常生活需要。
2.7 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儿童生性活泼,枯燥的住院生活往往会使患儿产生急躁不安的情绪,并且在陌生环境中患儿容易产生不安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多与患儿进行沟通,了解患儿的心理,帮助患儿缓解紧张恐惧的心理。医护人员与患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调和缓温柔,面带笑容,避免患儿产生心理压力,可以通过患儿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拉近与患儿之间的距离,使患儿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接受康复服务。
2.8 加强专业化护理。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根据患儿的实际康复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如对患儿何时可以下床自由活动,什么阶段该吃什么样的食物等,优质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恢复情况来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工作,实行专业化护理。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应该始终以患者的真实需求为工作重心,帮助病人更好的进行康复工作。
[关键词]人性化;儿科;微笑;游戏
儿科护理工作者不但需要一般护理工作的经验和护理水平,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特殊的技巧才艺才能,根据小儿的特点加以适合患者心理的整体护理办法,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心理反应,给出适当的精心护理方式。消除或减轻在精神和情绪上的不安情绪。减少病痛带给小儿的痛苦和压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儿科的人性化护理重要在方式方法上,突出技巧。笔者认为儿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及时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
孩子生病是令父母焦虑、心痛之事,因此孩子住院期间,父母的心理、情绪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孩子得了病,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宽松,在照料中常常放弃了与孩子沟通的原则,任由孩子任性,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对护理治疗工作的要求更加苛刻.护理人员的言行都会影响家长的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对家属的心理和情绪有所了解,给予理解、安慰,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详细、耐心地向家属介绍患儿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如:疾病发生的可能原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病程延续时间、治疗措施,排除他们的焦虑心理,使家属理解护理治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某些令人不快的护理操作的必要性。从而使家属面对现实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与患儿进行沟通
2.1微笑护理
微笑,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洋溢出使人倍感亲切、富有内容的情感。微笑能制止有害冲突,微笑能改善护患的关系,微笑让世界充满爱。微笑是一剂良药,是打开患者心扉的钥匙,不会微笑的护士不是合格的护士。对饱受疾病的折磨而变得脆弱的患儿,报以微笑,是儿科人性化护理的起码要求。
2.2语言交流
护理人员可主动与患儿交朋友,讲儿童喜爱听的故事,消除儿童害怕恐惧心理。儿童的好奇心,喜爱问为什么,护士要给予耐心的解答。患儿住院期间因疾病带来的伤害性疼痛,以及各种诊疗和护理措施带来的肌体疼痛,如:灌肠、导尿、插胃管、换药等都会导致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恐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年龄相对较长的儿童患儿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语言交流尤为重要,在操作前向患儿说明治疗操作对他的利害关系,争取患儿的配合。而对婴儿或幼儿患儿,只要病情允许,则可以拥抱患儿,抚摸其背部,消除患儿的紧张或恐惧情绪。不应认为患儿无知而不予以解释或进行恐吓、强制,从而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2.3游戏护理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疾病限制了患儿的自由,使患儿的情绪受到影响.感到不快,游戏能使孩子忘却痛苦。护理人员采用游戏的方式扮演患儿的朋友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护理使患儿能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缓和护患关系,使护理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更具有人性化且充满生气。
鼓励患儿家属加入游戏,对于患儿来说,在陌生的环境中,极没有安全感,家长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时鼓励家长加入游戏,能缓解患儿情绪,从而营造―个良好的氛围,使患儿对护士充满友善和信任,以利于诊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2.4特殊人性化护理
为过生日的患儿唱生日歌,赠送非常有趣可爱的生日礼物,很多患儿高兴得也不怕护士阿姨打针了。
3.护理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人文素质,
对患儿进行诊疗护理时,对护理人员自身的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成人要高。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儿科护理不同于成年人,由于小儿抵抗能力低.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身心感受,除一般护理外,对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咳、喘、痰、饮、皮肤、二便等,都要经常细心观察,一旦病情发生变化,争取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治疗。所以平时不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临床经验,对疾病的发展变化不了解,就难以发现问题,以致延误治疗。
另外,对病儿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做到动作轻柔、细致、亲切、耐心,而且操作一定要准确,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果技术不熟练,就做不到一针见血,多次穿刺不成功或进行令人不快的操作,使患儿遭受不应有的痛苦,使婴幼儿产生恐惧,从而影响到其他的治疗和护理,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因此,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术要精湛,将患儿肌体疼痛降到最低限度,使患儿在精神上消除对护理人员及医院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在培训中增加人文学科,如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美学、沟通交流技巧、人际关系学等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只有护士从心理上接受患者,同情、理解、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人性化护理才能落到实处。要真正做好对患儿的人性化护理,
总之,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等方面的重视,不断提高人性化的护理水平与质量,可以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调动患儿的主观能动性,使患儿处于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有利疾病的转归和肌体的康复,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斌全,赵晓云.人性化护理的历史背景[J].护理研究,2008.
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学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场-课程-市场的培养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以确保培训课程内容准确性。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同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定期同医院儿科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了解医院儿科护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对咨询医院儿科工作的具体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方面应该做好对医院教学意见和需求的统计分析工作,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将相关内容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有侧重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三、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语
1、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精心挑选儿科护理工作人员,强化培训,掌握过硬的业务技巧并熟知儿童心理学,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操作要求,注意药物配伍,严格遵从禁忌,配置输液时保持无菌操作。巡查中对患儿体征、症状细致观察、认真记载、仔细询问,及时发现治疗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更要进行精细化护理,弥补患儿无法正确表达的不足。对于患儿病情变化做到细心观察,尤其是对于咳嗽、皮肤张力、大小便情况等方面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对于发生的变化详实记载,并及时向临床医生反馈,掌握常见病的临床知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为患儿治疗赢得时间。
2、注重家长沟通交流在儿科护理纠纷中,许多方面是因为家长与护士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在人性化模式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经常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不仅及时介绍治疗情况,还向家长介绍饮食调理、康复治疗等方面的常识,提高家长在患儿治疗康复中的促进作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疗效判定在患儿结束治疗之后,对患儿及家长满意度进行综合评定,运用李克特量问卷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极不满意五个层级,其中,非常满意、满意人数纳入满意率统计范畴。
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