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腰椎膨出的运动8篇

时间:2023-09-28 09:07: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腰椎膨出的运动,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腰椎膨出的运动

篇1

1 临床资料

本组72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例,年龄28~54岁,男43例,女29例,均有椎间盘突出或(和)膨出,其中L4/L5和L5/S1突出(左或右)或膨出者32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20例;L4/L5突出或膨出者14例;L3/L4突出者6例。中医辨证分型属寒湿腰痛型39例,属肾虚腰痛型33例。

2 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的当务之急,笔者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单种治疗方法如针刺、艾灸、水针、拔罐、牵引、推拿、理疗等进行有机的组合,针对不同的个体、病症的寒热虚实属性有选择地综合2~3种治疗方法,旨在解除患者病痛。

患者腰痛重着,痛连臀腘,遇冷痛加,得温则痛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缓,此属寒湿腰痛。因寒湿之邪留着腰府,使经络气血不畅故疼痛。寒、湿为阴邪,性重着粘滞,故腰部重着不爽。阴雨天气、腰部受凉,则寒湿之邪愈盛,故腰痛再发,舌苔白腻,脉沉而缓,系寒湿内盛之象。治以祛寒利湿,舒通经络。取穴以足太阳、督脉经为主,针法为捻转泻法。

患者腰痛酸软,双膝无力,遇劳则甚,反复发作,手足欠温、少腹拘急,或五心烦热、健忘耳鸣,舌淡或嫩红,脉沉细无力。此属肾虚劳损型。因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为作强之官,肾充则轻劲多力,虚则腰膝酸软而无力,遇劳则重伤肾气,故腰痛有加,阳气不足,则经气不行,故手足不温、少腹拘急、腰背亦有冷感,阳虚则舌淡,脉沉而无力;久病阴亏则津液不足,虚火上炎,故五心烦热,口干舌燥,髓海不足,则健忘耳鸣,阴虚不足,故舌嫩红而脉沉细。治以调理肾气,舒通经络。穴取足少阴、太阳、督脉经为主,针用捻转 补法,疼痛部位用平补平泻手法。

针灸取穴原则为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局部选取病变椎间盘和其上下一椎的华佗夹脊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由CT提示。

患者疼痛剧烈、俯卧、仰卧均有困难,可暂缓牵引,先行针灸、推拿或理疗等;如压痛点明显,可“阿是穴”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1~2ml,隔日1次注射,同时结合其他疗法,一般治疗2~3次,药物的持久作用及良性调节作用,可明显见效。如有急性闪挫伤史,有腘窝青紫色静脉可见,即行三棱针委中放血疗法,每收奇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所有病例都经X线和CT检查而确诊。在部分病例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行性改变、生理弧度的改变。全部病例均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再结合中医望闻问切辨证分析而确定治法。治疗7次为1个疗 程,疗程间隔休息2天,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没全程治疗者不作统计。

3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腰腿痛消失,无阳性体征,半年以上未复发)62例,占86.11%;好转(疼痛基本消失,但劳累等偶感不适)8例,占11.11%;无效(症状稍减或无改变)2例,占2.78%;总有效率为97.22%。

转贴于 4 讨论

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其病因病机,较为认可的学说有三种:(1)机械压迫学说,即椎间盘的纤维环或(和)髓核突出或膨出,对神经根产生机械性的压迫作用,继而发生神经根炎症和水肿,组胺、缓激肽、5-HT等致痛物质渗出,刺激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出现腰腿痛等神经功能障碍。(2)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突出椎间盘髓核的蛋白多糖和β蛋白质对神经根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同时,大量的“H”物质的释放,神经根又无束膜化学屏障,故致化学性神经根炎。(3)椎间盘自身免疫学说,椎间盘髓核组织是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的封闭组织,当椎间盘病变时,髓核突出,在修复过程中新生的血管长入髓核组织,髓核与机体免疫机制发生接触,髓核中的多糖蛋白和β蛋白质成为抗原,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所以,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1]。

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腰痛或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患者腰椎间隙棘突旁有深在压痛,按压痛点可引起或加剧下肢放射性疼痛,故压痛点的位置有定位意义。随着CT、MRI技术的发展可以应证临床诊断。

造成腰臀部劳损的原因是腰臀部是支持整个躯干并使之运动的结构,承担人体重2/3的重量,脊柱倾斜、侧弯、前凸、后倾的运动,为使之稳定,则腰肌发挥代偿性改变,一旦原有的生理结构(尤其指椎间盘)被破坏,继而引起机械性、化学性或自身免疫反应,腰肌劳损、棘间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早期为创伤性炎症反应,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粘连、纤维化或瘢痕。炎症反应期因致痛物质对伤害感受器的致痛性刺激引起疼痛。瘢痕期则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和小血管,造成组织缺血致各种疼痛症状发生。疼痛可产生持续的肌紧张,肌肉痉挛可以牵拉筋膜而发生病变;感觉神经由浅入深,必须通过筋膜,肌肉痉挛时,筋膜肌肉间发生相对位移,而软组织劳损后期又并发瘢痕与粘连,故这种位移可刺激压迫感觉神经而引起疼痛和放射痛,并形成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肌肉牵拉的压力集中区,与肌肉牵拉密切相关。腰背筋膜遮于诸肌肉表面,在腰部分为后、中、前叶三层。后叶内侧附于腰骶各棘间韧带;中叶内侧面起于腰椎横突尖,上附于腰筋膜后韧带,下附于骶腰韧带;前叶在腰方肌前面,上附于并加强外侧腰肋韧带,并与横膈点的纤维融合。

由于直立行走和脊柱“S”型弯曲,使得颈腰椎受力较大,受力较大部位是形成骨质增生的主要原因;胸腔和盆腔形成“圆腔”型较稳定的结构,所以在临床上以颈腰椎病变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一般指25~30岁以后),骨质和椎间盘的有机质成分和水分会逐渐减少、无机质成分逐渐增多,椎间盘“水垫样”作用功能减弱,更加增加了脊椎骨的负担。

形态上的改变在影像学检查时就能反应,而内部结构上的改变是不能完全反应的。这正是影像学检查只能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原因,临床症状的诊断意义是尤其重要的。人体骨量的多少、骨能承受负荷的多少以及骨的有机质成分与无机质成分的比例是决定颈腰椎承受力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肌肉力量的强弱、肌腱及韧带的韧性强度亦是影响颈腰椎骨承重的重要因素之一。骨性的改变是没有办法阻止的,适当的负重有助于防止骨性的退变,而增加肌肉的力量和韧带的强度通过锻炼就能达到,这从很大程度上能抵消骨性的变化。

寒湿腰痛的特点是腰部重痛,酸麻,舌苔白腻,脉沉紧;而肾虚腰痛起病较缓,隐隐作痛,绵绵不已,常伴有肾阳虚证或肾阴虚证。现代检查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腰椎生理弧度改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左右前后不等宽,腰部肌肉、筋膜、韧带、骨膜的劳损与“腰突症”往往密切相关,互为因果。腰椎间盘正常的“水垫样”生理功能被打破,髓核随纤维环的突出而突出,如纤维环受到较强外力而破损,则髓核中胶质样物质将流出,从而引起“神经根炎症”而致疼痛。治疗并非能改变骨质增生及骨关节,而是使局部达到了新的平衡。综合几种疗法在功效上互为补充,能更有效地疏通经络,活血止痛,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改善循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配合适量运动也是必需的,从少负重的床上活动到双手撑于桌面锻炼下肢和腰部,逐渐增加运动量。必要时可使用腰围和支具。平时注意锻炼,锻炼要持之以恒,锻炼能增加肌肉的累受性,同时又可控制和减轻体重,对本病的发生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篇2

自2005年8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笔者运用牵引、薰蒸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8l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以飧同仁。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都经过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膨出症。

1.1 本组81例中。男52例,女29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57岁(平均年龄41.5岁);16岁-25岁者11例;17岁-32岁者25例;33岁-57岁者45例;病程5个月以内者25例;11个月者15例,5年者30例。15年者11例。

1.2 临床表现单纯腰痛的8例,腰痛伴左下肢疼痛者33例,腰痛伴右下肢疼痛者25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者15例,直腿加强抬高试验阳性者33例,腰部活动受限者48例。

1.3 经CT或MRI检查报告单显示L3、4膨出者25例,L4、5膨出者33例,L5S1膨出者23例。

1.4 其中膨出型52例,膨出兼突出型24例,膨出兼脱出型5例,急性发作者16例(病程在1天-1周内),慢性疼痛至突然发作者10例,慢性复发性疼痛者23例,膨出兼骨质增生者11例。

2 治疗方法

2.1 嘱患者仰卧于牵引床,分别固定好胸部和盆骨的固定带,医者先打开电源,牵引力按体重的1/3进行1次,第2天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最大可调至体重的2/3进行1次总牵引时间为40分钟,持续牵引4分钟。间歇1分钟。但有骨质增生的要牵引9分钟,间歇1分钟,嘱患者休息10分钟,停机后解开牵引带。方可侧身慢起。

2.2 薰蒸药物处方:当归、赤芍、川芎、苍术、马钱子、透骨草,伸筋草、生乳香、生没药、生寄生、金毛狗脊、菟丝子、生川乌、生草乌、白芷、羊藿等中药组成,加水29kg煎到15kg。将药液倒入薰蒸机仓内。

2.3 薰蒸温度调试,一般情况下春秋:41℃-48℃;夏天35℃-41℃;冬天52℃-63℃。特殊风湿严重者可适当提高薰蒸温度。

2.4 牵引薰蒸同时进行,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5次让患者休息2天。进行2-3次者,10次后休息3天。

2.5 治疗期间嘱患者睡硬板床,枕低枕头,在腰疼处垫一个5cm×20cm左右的小枕带,禁骑摩托车和长坐打牌,禁吃鱼肉、喝酒、多喝骨头汤。

3 治疗效果评定

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正常上班,经1个疗程痊愈者52例,经2个疗程痊愈者24例,经3个疗程痊愈者5例,3个疗程无显效者为0。

以上不包括没完成1个疗程而停止治疗的患者。

4 典型病例

曹某,男,16岁,于2005年2月经CT检查①L5-S1,椎间盘突出(偏左型),②L4-L5椎间盘膨出,经多方治疗无效,于2005年8月1日来我处就诊。身高157cm,体重60kg,体征:腰痛不可转动。左腿抬高试验强阳性,遂以上方投入、进行薰蒸、牵引,设立薰蒸温度41℃。牵引力设定30kg,时间为40分钟,第3天薰蒸温度48℃,牵引力40kg,第3天告知腰痛减轻,方药得效,治疗1个疗程,活动自如。于2006年2月,经MRI检查,膨出、突出全部复位。

魏某某,男,57岁,于1995年10月经MRI检查,确诊为腰椎L3-4、L4-5环型膨出,L5-S1突出、硬膜囊受压,经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6年3月30日就诊,身高182cm,体重88kg,抬腿试验阳性。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遂投以上方。熏蒸、牵引。熏蒸温度52℃,牵引力设定为40kg,时间为40分钟。第2天复诊,口述大减轻,熏蒸温度同上。牵引力加到58kg坚持治疗10天,诸症悉除,于2006年8月份随访,活动自如。正常上班。

5 探讨

5.1 腰椎间盘膨出、突出症,临床上以中年人发病较多。近年来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据统计本县某高中学生,患病率为3%,某初中学生患病率为1%,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对学生要采取健康预防措施。

5.2 腰椎间盘膨出,系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治疗麻烦。属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后而膨出或髓核破裂从而产生压迫脊柱神经,引起腰痛不能转动,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使下肢运动障碍。

篇3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整体康复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1](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组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其包括: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腰椎间盘突出症(Disc herniation);退行性腰椎不稳症(Degenerative spinal instability);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spinal stenosis);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thesis)。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采用整体康复的方法(包括牵引、物理治疗及核心肌力训练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lumbar 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 )228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总数228例(男123例,女105例),年龄32~80岁,平均4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d~3个月(既往有相同病史者发病时间按本次发作时间计)。腰痛伴左下肢痛者 105例, 伴右下肢痛78例,双下肢痛者21例,单纯腰痛者24例。脊柱侧弯跛行80例, 不能行走11例。全部患者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排除结核、肿瘤等疾病。L3/ 4突出或膨出者 15 例,L4/5 突出或膨出者155例,L5/S1突出或膨出者88例,合并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轻度狭窄者45例,两个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128,合并退行性腰椎滑脱者64例。

1.2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腰腿疼痛程度、腰椎活动范围、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疼痛指数(VAS)及生活自理能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进行评定。痊愈:腰腿痛症状体征消失,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10分。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 腰椎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好转,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仍存在但较治疗前减轻,不能坚持工作,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下降

1.3方法 ⑴腰椎牵引 : 采用电脑自动牵引床, 牵引重量以36kg起始,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适当调整牵引重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般不超过体重的1/2。间断牵引50s,休息10s,20min/次。1次/d,10次为1疗程。⑵物理治疗:高频电疗,可应用超短波,应用无热量或微热量处方,电极板并置于腰骶部,20min,1次/d,对于急性期尤其是发病3d内患者具有良好的消除神经根水肿、止痛的效果。低频电疗,应用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对腰部痛点采用腰坐骨神经痛处方治疗10min,再推压或拍打处方治疗10min。中频电电刺激可采用多功能电脑中频治疗仪,选用干扰电处方或腰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腰部痛点为中心行交叉放置 , 或沿腰部痛点、患肢坐骨神经压痛点放置[3],20min/次,1次/d。激光,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照射病变节段神经根处,600mw,脉冲照射5~10min,1次/d。上述物理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1~2项。⑶传统手法治疗:令患者仰卧,尽量屈膝屈髋,术者双手按于患者胫骨结节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摇滚20~40次,病程短者效果佳,伴腰椎滑脱、年老有骨质疏松者慎用。⑷核心肌力训练:症状明显好转后 , 指导患者进行核心肌力训炼。①徒手肌力训练:利用抗地心引力的原理,针对肌群做训练,例如仰卧起坐、侧桥运动等,应避免负荷过重,产生更严重的伤害。②泡沫轴:徒手肌力训练时,利用泡沫轴所存在的不稳定特点,使训练者在泡沫轴上完成不同难度的静力性及动力性动作,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回馈,可以有效提高训练者自身的核心稳定性③抗力球:徒手肌力训练时,利用抗力球增加训练时的不稳定状态,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回馈训练;以抗力球做支点,可以减少抗力距,调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过下背痛患者所能负荷的重量,更可以利用抗力球形状的特性,做一些伸展运动。抗力球运动可以提升本体感觉,进而提升身体的平衡及稳定性。④平衡软榻:脚踩在软榻上会下陷,软榻有正方形、长条形、斜坡形等多种形式,训练难度应该逐步增加。⑤悬吊系统(set):利用悬吊系统增加训练时的不稳定状态,此种方式可以增加本体感觉的回馈训练,以悬吊线做支点,可以减少抗力距,调整所需的阻力,避免超过下背痛患者所能负荷的重量。⑥核心板:核心板可用来做三度空间的动作,会随著身体的动作而倾斜、扭转、旋等,所以在训练时,必须对于核心板的产生的倾斜做出反应,不断调整身体姿势维持平衡,增加稳定性[4]。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1~6疗程治疗,痊愈93例,占40.8%,显效95例,占41.7%, 好转27例 , 占11.8%,无效13例,占5.7%, 总有效率为94.3% 。

3 讨论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部分伴一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痛,其X线表现为:椎间隙变窄,Schmorl结节、椎体侧方骨赘,椎体滑脱(不超过Ⅰ度)等。CT表现为: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小关节突退变或增生,椎管狭窄呈三叶草状,神经根管狭窄。MRI根据modic分类可分为3型[5]:Ⅰ型骨骼改变可见T1加权低信号密度,T2加权高信号密度,应用gadolinium后图像增强。Ⅱ型骨骼改变可见T1及T2加权高信号而无需增强,可表现为脂肪骨髓,在16%的腰背痛患者中可见到。Ⅲ型改变为T1及T2加权低信号,在无增强的情况下表现为骨肥厚。我们这组患者中绝大部分经CT或MRI检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曾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我们在临床检查中发现其定位体征与影像学诊断并不完全相符,或者不能用单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来解释其全部症状,具体表现为:腰腿痛症状重,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影像学表现轻微异常,如"腰椎间盘膨出";或影像学上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与临床查体定位体征不完全相符,同时影像学上又合并其他一项或多项异常表现,有报导50岁以上无症状者有90%~100%通过MRI检查可证实有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采用整体康复治疗后,该组患者腰腿疼痛酸胀麻痹等症状都能得缓解或治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的CT或MRI的影像中显示椎间盘向前方或侧方突出明显而压迫脊髓影膜囊和神经根不明显,过去一般认为这类突出是"无害"的。

由于影像学诊断的局限性,不能对应患者的功能状态,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整体康复中,选择合适的功能障碍评定量表十分重要,我们选择应用疼痛指数(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于该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康复评定。其中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了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是由10个问题组成,包括疼痛的强度、生活自理、提物、步行、坐位、站立、干扰睡眠、性生活、社会生活、旅游等10个方面的情况,每个问题6个选项,每个问题的最高得分为5分,没有功能障碍为0分,最严重的功能障碍为5分,假如10个问题都做了问答,记分方法是:实际得分/50(最高可能得分)×100%,如有一个问题没有回答,则记分方法是:实际得分/45(最高可能得分)×100%,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严重。该指数已被评为脊柱外科手术疗效评定的金标准之一,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定结果显示,该指标也可作为康复疗效的金标准。

腰椎牵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疾病的重要手段,曾有人认为腰椎牵引无效,甚至有害,而Clochis等的大量基础研究对脊柱牵引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牵引技术和牵引设备的不断改进、优化以及通过大量的临床应用,腰椎牵引的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有些研究显示149kg牵引重量将产生胸腰椎椎间盘的破裂,本组病例中我们设置的牵引重量最高不超过体重1/2,绝大多数在48kg之下,远远低于该数值,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伤害。对于年龄超过60岁,X线片显示有明显腰椎退变、骨赘形成、韧带钙化尤其是合并腰椎管、椎间孔狭窄者,牵引的作用是使腰部肌肉有节律地交替出现紧张和放松运动,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根水肿消退,进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切不可盲目增加重量。物理因子疗法具有消炎、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神经根水肿和止痛作用。

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康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核心肌群包括背部的多裂肌、竖脊肌、腰方肌、臀屈肌,正面的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髂腰肌,其中腹横肌和多裂肌属于深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小、短、薄,且与脊椎相连,主要功能为维持脊椎的稳定,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腰方肌、背部伸肌群、臀屈肌属于浅层的核心肌群,特点为大、长,主要负责身体的前屈、后仰、左右扭转。 临床实践表明,及早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该病的复发,往往与患者腰背肌、腹肌等核心肌群肌力功能低下有关,因此需加强功能锻炼。在疾病发作期间佩带腰围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一旦症状缓解要尽早解除腰围,进行核心肌力锻炼 , 恢复脊柱的稳定性。脊柱的超后伸运动可使神经根有一定的牵伸,进而改变突出物对神经根占有的位置,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核心肌力训练对于防止症状复发尤为重要。

国外有研究认为,对于脊柱退行性疾病通过手术(减压、融合、固定等)治疗的费用-疗效比优于非手术治疗[6],但是对于国人来说因手术一次性费用过高及对于手术风险的考虑,大多数人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本研究证实,规范化的整体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症状、功能及工作生活能力,使其延缓或免除手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在治疗上要注意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组有些患者合并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经治疗后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由于不能解决解剖上的压迫,最长有治疗近2个月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在治疗前应让患者对此有充分的了解,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如果连续治疗超过4w症状不缓解或加重者,应积极查找原因,我们曾治疗一个有腰腿痛病史反复发作10余年患者,曾行CT检查诊断为"腰突症",治疗3w效果不佳,行MRI检查发现为椎管内肿瘤。对于巨大型椎间盘突出及伴有马尾神经症状者,应手术治疗为宜。

参考文献:

[1]Robert Gunzburg et,陈伯华译.椎间盘退行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

[2]黄建洪.腰背肌功能训练在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3,18(3):198.

[3]王书友;许银花.早期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治疗进展[J].现代医学,2010,38(6):689-692.

[4]Carragee EJ,Paragioudakis SJ,Khurana S.2000 Volvo Award in Clinical Studies.Lumbar high-intensity zone and discography in subjects without lowback problems[J].Spine J,1998,7:363-368.

篇4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独活寄生汤;腰背肌锻炼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61-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好发于中青年人,其中男性较女性多,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1]。随着生活水平的变化,长时间使用电脑或因压力过大长期伏案学习、工作,加之坐姿不良,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初次发病且症状较轻的青壮年患者,应以积极的保守治疗为主。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对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并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同期共收治60例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18岁~40岁,平均年龄29岁。该60例病例均为初次发病,症状以腰背部疼痛为主,其中26例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阳性,相关辅助检查X线可见腰椎生理前凸不同程度的减少或消失,CT或MRI确诊有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其中膨出者29例,突出者22例,膨出并突出者9例,所有病例病变部位在腰3/4者17例,在腰4/5者23例,在腰5/骶1者20例。随机将60例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29.3±4.7)岁,其中腰椎间盘膨出者14例,突出者10例,膨出并突出者6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0.1±4.3)岁,其中腰椎间盘膨出者15例,突出者12例,膨出并突出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有无下肢症状及病变分型、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个疗程(14天)内同时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内服治疗,方药基本组成为:独活15g,寄生12g,秦艽12g,细辛6g,杜仲9g,牛膝9g,芍药9g,防风9g,当归9g,熟地黄9g,川芎9g,肉桂6g,茯苓6g,人参6g,甘草6g,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薏苡仁、泽泻以祛湿消肿;气滞血瘀者,可去地黄、防风,酌加桃仁、红花、丹参、木香以行气活血化瘀;肝肾不亏兼外感热毒者,可减杜仲、牛膝,酌加金银花、连翘以清热解毒,每日一剂,分两次早晚服用,连续服用14天,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辨证调整用药。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嘱患者在腰背部疼痛减轻的情况下坚持行“飞燕点水式”腰背肌锻炼,具体方法为:俯卧,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上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如此重复,15次为一遍,每天做两遍,早晚各一遍。如无不适感可每遍增加2次,每日递增,但注意运动量的增加以锻炼后不感疲劳和疼痛加重为宜,如果锻炼后出现上述不适感应立即减回原来次数或暂时停止锻炼,休息1~2天后再行练习。嘱观察组患者停药后继续坚持每日腰背肌锻炼。随时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并随访6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腰背部疼痛消失,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显效:腰背部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但仍略感疼痛不适,无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有效:腰背部仍感疼痛,较治疗前有所减轻,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感较前缓解,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无效:腰背部疼痛无缓解,较治疗前基本相同,仍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复发:在疗程结束被治愈的病例中,若干时间后治疗前症状再次出现,即又感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再次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4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0.0%、20.0%、16.7%、13.3%,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治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3.3%、23.3%、16.7%、6.7%,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

篇5

刘先生是不折不扣的“中年成功男”,目睹了圈子里的朋友因大量进食膏粱美酒又缺乏运动,一个个五十岁不到就惹上了“三高症”,甚至还有几位因冠心病发作而装上了支架,心中惕然。哪怕生意再繁忙、应酬再多,他都坚持每周两次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周末只要得空,就会陪着家人去郊外远足、爬山……

充足的运动消耗了多余的热量,刘先生一直保持着健美的体形,因而自我感觉良好。但最近几个月来,他总是感到两条大腿不时疼痛,感觉像腿上的“筋”被吊着一样。起先他以为是运动量过大,但有意降低了运动强度后,症状不仅没有改善,似乎还有所加重。去医院骨科就诊,医生给他拍了双侧腿部的X光片,结果无显著异常,刘先生悬着的心放下了。然而医生却建议他再去拍腰椎的X光片,若有必要恐怕还要做CT或磁共振。刘先生开始不以为然,认为是医生想多开检查。医生的一番解释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腿痛竟然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作祟,不及时进行医学干预,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临床上像刘先生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首发症状是下肢放射性疼痛,多先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当咳嗽、打喷嚏或用力排便时,由于腹内压力增大而使腿痛更加剧烈。

为什么上述腿痛症状与腰椎疾病脱不了干系呢?这就要从人体解剖结构上寻找原因了。管理下肢感觉和运动的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为粗大的一根神经,它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一路“翻山越岭、蜿蜒下行”,一直延伸到足部。它的起始部位,正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由于年龄增长、长期负重、长时间姿势不当(久伏案、久坐电脑前、久驾车)等原因,原本拥有弹性、作为椎骨间“缓冲垫片”的椎间盘会因变形而膨出甚至脱出,从而对穿行于椎间孔的坐骨神经造成压迫,下肢疼痛的症状正是由此而来。

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通过牵引、理疗、服用药物等保守疗法,可以有效控制乃至消除症状。但少数症状较重、长期迁延不愈的患者,果断接受手术,将变形、膨出、脱位的椎间盘切除,消除其对神经的压迫,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需要在腰部开一条长长的刀口,充分暴露病灶部位,不仅失血多、损伤大、恢复慢,术后患者腰部将留下一条令人惊悚的“蜈蚣”。如今成熟应用于临床的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有效避免了开放式手术的弊端。术中医生从患者背部外侧传入一根穿刺针,扩展后插入椎间孔镜,借助于电视显示屏准确地切除并取出“病灶”。手术仅需40分钟,而且大多数患者术后切口无需缝合,只要用“创口贴”一贴即可。术后患者即刻感到腰腿痛症状消失,2小时即可下地行走。

篇6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CT;低场MRI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是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脊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因其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的差异各有不同,轻者仅表现腰痛,重者出现坐骨神经痛和马尾神经受压的相应症状或体征,早期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非常重要。多资料表明,16岁以后青少年可见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长,髓核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结构松弛及软骨板囊性变,在外力特别是反复弯腰、扭转或过重持物进而出现纤维环破裂[1],导致髓核或纤维环的一部分突出。其好发年龄为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由于下腰椎负重大、活动范围大,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腰5-骶1椎间盘,约占90%~96%[2],少数见腰3~4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病理上分为变性期、膨出期、突出期、脱出期、髓核游离期等,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分为椎管内型(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型、游离型),椎管外型(外侧型,前侧型,Schmor1结节)[3]。椎管内型椎间盘突出常压迫后纵韧带、硬膜囊前层、神经根及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为探讨比较腰椎间盘突出在CT与低场 MRI 的诊断效果,并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4],现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作个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19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45岁,病程6h~4年不等。临床上均有腰腿痛症状,其中仅以腰臀部胀痛5例;急性腰扭伤4例(其中1例为搬重物后行走障碍6小时入院);自觉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至足背或足外侧走行,并伴麻木感9例;行走障碍及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均为14例;鞍区感觉迟钝并大小便失禁1例。

1.2方法 19例患者均行CT和MRI 检查

1.2.1 CT检查 采用6排西门子CT机进行扫描,采用1mm层厚扫描定位像,然后常规逐个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偶尔扫描L1-S1五个椎间隙,椎间隙扫描6个层面,层厚3mm,主要观察椎间盘的膨出或突出、钙化、变性积气以及椎管狭窄、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受压情况。

1.2.2 MRI检查 采用万东SOMATOM Emotion 6 0.5T永磁低场MR扫描仪,常规行T1WI、T2WI及 T2WI STIR矢状位、T2WI 轴位扫描,层厚为3mm,观察患者的椎间盘是否存在髓核突出、膨出及髓核游离,同时检查患者神经根受压情况、椎管内病变等。

2 结果

2.1 CT表现 呈弧形或丘状软组织密度影突出椎体缘,CT值大于硬膜囊;硬膜囊受压变形、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神经根受压移位或消失;腰椎退行性变(表现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椎小关节退变、椎管狭窄等);椎间盘变性钙化及真空征;Schmorl结节形成。19例患者中,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有16例25个椎间盘突出,2例诊断为椎间盘膨出,1例椎管内软组织占位(性质未定)。其中尚包括6例10个椎间盘钙化、7例11个椎间盘真空征、5例6个继发性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变及相应平面硬膜囊、神经根不同程度受压改变。

2.2 MRI影像表现 可清楚地显示髓核突出的部位、方向、大小、形状以及信号强度的变化。椎间盘突出可见椎体边缘局限性膨隆的软组织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其突出部分与髓核母体相连,椎间盘脱出可见脱出之复合物与髓核母体之间有一“狭颈”相连,当脱出部分与髓核母体无联系时,即为髓核游离,形成硬膜外肿物,T2WI为低信号、无强化。椎间盘变性表现为T2信号降低, Schmorl结节表现为与椎间盘信号相同并相连的半圆形结节,边缘为低信号环,新鲜的Schmorl结节周围可见骨髓水肿。在19例患者中,可检查出19例28个椎间盘突出,其中有1例为椎间盘为脱出(该例CT诊断为椎管内占位),4例8个椎体终板炎,6例黄韧带肥厚,7例9个继发性椎管狭窄,5例髓核直接对马尾神经造成压迫,4例6个椎体Schmorl结节等。钙化与真空显示欠佳。

3 讨论

从以上1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与MRI影像资料分析,CT尽管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的钙化、真空征、椎体及小关节的增生情况,但MRI对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优于CT,它能反映椎间盘变性形态及受压脊髓有无变性改变,更有利于显示膨出或突出的椎间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多椎体Schmorl结节的显示较直观,可诊断椎体终板炎并判定其类型,可清晰的显示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受压及水肿情况,并能较好的鉴别椎间盘髓核游离与椎管肿瘤,肿瘤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椎间盘无强化。MRI检查的限度在于部分腰骶角不明显或有移行椎者,定位较难;对椎间盘的钙化与真空显示欠佳;扫描区内任何顺磁性金属物都会干扰磁场,影响图像质量,子宫腔内金属节育环会干扰L5~S1区的成像,需要取环后检查。另外,MRI检查成像速度慢,对骨无伪影,但对运动干扰伪影明显,以致对患者镇静制动要求高;有严格的禁忌证,比如装有心脏起搏器、眼球内金属异物、动脉瘤用银夹结扎术后、危急重患者等不能做MRI检查。

综上所述,CT扫描速度快且出报告相对较快,但具有放射性,虽能直观地反映椎间盘突出及硬膜囊压迫情况,但无法对椎间隙其他结构进行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和准确性不如MRI高。MRI无放射性,但扫描时间长,而且有禁忌症,由于低场MRI在基层或县级医院的广泛应用,其收费标准已相对低廉,价格高已不作为MRI检查的限度,除部分退行性变(钙化、真空征)的显示不如CT检查,其它大部分脊柱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CT。资料统计分析表明,CT与MRI有互补作用,各有其优势,笔者认为:腰椎间盘病变患者能配合长时间检查,而且无禁忌症的,可先摄取腰椎X线平片,然后优先选择低场MRI检查;先行CT检查患者,其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或体征不相符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参考文献:

[1]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8:99-100.

[2]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456.

篇7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CT影像诊断;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74-2

人体组织退行性变在椎间盘发生较早,髓核脱水后椎间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由于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下面我们以事实为根据,对影像检查出来或没有检查出来的“椎间盘突出”与临床检查作些阐述,说明医生只能以CT影像做诊断的参考,椎间盘突出CT影像诊断治疗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以更好地治疗。

一注意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在临床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当患者前来就诊时,医生看到是颈或腰疼痛患者就会出影像检查单让患者做CT检查,医生把CT检查作为诊断的唯一手段。殊不知,医生存在着很大的认识误区,这将为疾病的治疗留下不良影响。下面以两个病倒来说明。

病案一:某男,42岁,2008年8月10日是因腰痛来我院住院治疗。我查入院病历,其述如下:

入院情况:腰痛,活动受限;椎生理性曲度变直,腰椎及病侧压痛(+),腰背肌痉挛,双下肢肌力感觉,运动正常。

CT检查:腰4/5椎间盘膨出3mm,压迫硬脊膜囊。

肌电图示:左右腓总神经、左胫神经、右胫神经轻――中度损伤。

诊断:1、间盘突出症,2、肌慢性劳损,3.腰椎退行性变。

从以上病历可以看出,医生在接收病人时没有进行临床检查,“cT检查:腰4/5椎间盘膨出3mm,压迫硬脊膜囊”只能说明腰椎的一个现象,说明只是腰痛,就此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患者住院治疗近一月腰仍然疼痛,后经我接手后首先做临床检查,其结果如下:

足拇指背伸试验:阴性,双。

双腿直腿抬高试验:80度。

加强试验:阴性。

双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

腰肌二侧叩击:痛甚。

腰椎:稍偏右侧弯,前俯痛受限,起坐疼痛。

诊断:腰肌损伤。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椎间盘会随年龄流失水分,失去避震功能,退化性椎间盘或突出的椎间盘产生疼痛;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退化到其1/3的部分被拉长或小撕裂,椎间盘碎片会移动至邻近的神经;脊椎管内会因椎间盘碎片的存在,造成对神经根压力产生疼痛(坐骨神经痛),疼痛会延伸至小腿、足部。

病案二:某女,53岁,2009年7月始觉颈部感到不适,时有疼痛感,11月23日来我院就医,作颈部CT检查,结果如下:

CT影像所见:颈3/4、4/5、6/7椎间盘均突出2mm,脊膜囊受压。

诊断意见:1、颈3/4、4/5、6/7椎间盘,2、颈椎病。

就CT影像报告看,该患者颈部症状应该很严重,三个椎间盘突出并压迫脊膜囊,是明显的颈椎病。但临床检查却与此不同:

临床检查:左右旋颈部正常,后仰背胛与肩部有沉重感且时时有加重,低头颈部有紧拽感;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双侧。

临床诊断:颈肌型颈肌综合症。

总结以上两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类似病例若只按影像报告作为诊断依据而不进行临床检查进行诊断,将会出现“误诊”,所以,CT影像查出椎间盘突出时,一定要作临床检查,鉴别诊断所有症状是否由椎间盘突出所致,特别颈部颈肌综合症与颈椎病更要鉴别诊断,区别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是现象,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产生的压迫神经的症状,腰下一侧或双侧产生酸、麻、胀、痛等病征。

二注意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大小与突出多少的关系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过程中,不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一个认识,即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大小与突出多少成正比,突出3mm的比突出1mm的严重,突出5mm的要比突出3mm的严重。其实是不成正比的,正确认识这种关系,对病痛的治疗是极为有利的。

病案三:某男,56岁,2007年始腰痛,并伴右大腿疼痛,连咳嗽和打喷嚏时亦疼。2007年10月来我院做CT检查。

CT检查结果:腰椎骶化,腰5骨质增生,L5/S1间隙基本消失,L4/5椎间膨大。L5/S1椎间盘向后右后突出,约0.8cm硬膜囊受压,右侧神经根受压,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CT诊断为:1、L4/5椎间盘稍膨隆;2、L5/S1椎间盘向右后突出。

病案四:某女,48岁,2009年5月9日因腰腿痛来我院就诊,作CT检查。

检查结果:腰3/4、4/5椎间盘向后膨出约3mm,脊膜囊受压;腰5骶1椎间盘向后膨出约4mm,脊膜囊受压,黄韧带无明显增厚,腰椎椎管无明显狭窄,腰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腰3/4、4/5、腰5骶1椎间盘膨出。

经治疗月余腰痛不见消失,坐久起身腰部不能立即伸直,左侧髋关节部疼痛,上下楼更明显。

我为其做了临床检查。

检查结果:腰3/4椎间盘膨出症(偏左)。

比较此二安全,我们会发现,如果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大小与突出多少成正比,病案四要比病案三严重。因为病案四按影像看应该腰5骶1椎间盘压迫的症状要大得多,突出4mm是比较严重的。而临床上却案例三却表现的为重点,原因是约0.8cm硬膜囊受压,右侧神经根受压,那就会产生疼痛。压迫神经根的疼痛大与小,不仅与椎间盘突出与否有关,还与腰部肌肉功能失调严重性有关。在治疗中,医生要充分注意到这一问题,同时要提醒患者,不要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给进一步治疗带来不利影响。

篇8

【摘要】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后影像学的变化。[方法]本组患者33例,采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后观察患者前后CT的变化。[结果]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物大小无变化24例,有变化9例,神经根与椎间盘突出物的压迫关系改变29例,没有变化4例。[结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疗法;正骨手法;影像学;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imaging change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treated by Leverage Location manipulation.[Methods] 33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ere observed(male=19,female=14),4 cases of expand type,25 cases of the outstanding type,4 cases of the free type.Using lever to observe the CT imaging of the cases.[Results]The 24 cases had no change in degree of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while 9 cases had the changes.29 cases changed the comp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nerve root and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protrusion.Another 4 cases had nothing changed.[Conclusion] Leverage location manipulation has a little effect on changing the degree of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protrusion,but can change comp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nerve root and the lumbar intervertebral protrusion which proves that leverage location manipulation has effect on curing the LIDP.

Key words: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 massage; bone setting manipulation; imaging changes; clinical observ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造成腰腿疼痛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手术方法中常用方法。在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影像学是重要的参考依据,近年来,笔者研究观察了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后影像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共33例,为2008至2009年度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9列,女14例,年龄19~63岁(44.303±11.097)岁,全部病例都经过德国生产的西门子emotion16型CT机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130kv,126mAs,采集得16×1.2mm,螺距0.65mm,厚层为2mm。分型标准根据CT扫描结果:膨出型4例,突出型25例,游离型4例。突出部位L34 9例,L45 17例,L5S19例,L45合并L5S1 23例。

2 观察方法

2.1 杠杆定位手法

采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即患者在俯卧位,医者利用两手臂形成对角杠杆原理,用医者的右手肘部鹰嘴定向着力作用于病人患椎处,两手握住病人两踝关节,通过力臂,使腰椎产生过伸屈曲运动,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疗效。

2.2 影像学观察

分别将治疗结果为有效的患者前后CT片进行对比,观察各项指标,分析前后差别。

3.观察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活动功能正常,能恢复原工作,随访6个月不复发;好转:腰腿痛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直腿抬高小于50°,活动功能改善明显,但尚有下肢麻木酸胀症状,可担任较轻工作;未愈:腰腿痛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变,不能恢复工作,基本症状加重。

3.2 根据椎间盘比较影像学CT或MRI(参照梁福民编著的《腰椎疾病比较影像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7月)[1]进行分型:膨出型:纤维环向周围膨隆,移位的髓核局限于很少几层的纤维内,不引起严重的神经根压迫,CT或MRI可见突出物的直径小于3mm;突出型:纤维环部分断裂,移位的髓核通过破裂的纤维环突向椎间盘的轮廓之外,已压迫神经根,CT或MRI可见突出物呈球状,直径小于5mm,但大于3mm;游离型:纤维环全层破裂,移位的髓核通过纤维环裂隙离开原位,进入椎管内或后纵韧带之下,严重压迫神经根及其它软组织,CT或MRI可见突出物呈椭圆形状,直径大于5mm以上,但一般小于10mm。

3.3 观察结果

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物大小有变化24例,无变化9例,神经根与椎间盘突出物的压迫关系改变29例,没有变化4例。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其病因病理为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失去弹性,产生裂隙,在外力或其他一定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椎间盘膨出、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使神经根被压迫从而产生腰腿痛等症状。其伴随改变主要有硬膜外脂肪、硬脊膜囊和脊髓的受压、移位,神经根及脊髓水肿、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在于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软组织黏连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症,纠正椎间关节失稳,恢复脊柱内外平衡[2]。

本项目所观察属于整复手法[3]。Chrisman已在手术中证实,手法可以使椎板发生5mm位移,关节囊受到牵伸,椎间孔形态发生变化,使突出的髓核回纳,使神经根所处的区域容积相对增加,解除神经嵌压,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从我们临床观察来看,杠杆手法治疗腰突症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6.67%。那么杠杆手法对腰椎间盘产生什么作用呢?是对硬膜外脂肪、硬脊膜囊和脊髓受压、移位的改变还是将突出的髓核部分或全部回纳,增宽侧隐窝间隙,解除神经根压迫,从CT片观察来看,大多数患者椎间盘回纳情况不理想,从杠杆手法的力学原理结合CT片的观察结果显示,杠杆手法对椎间盘突出与神经根的位移发生了影响,缓解了神经根的挤压关系,从而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疼痛等症状得到很好地缓解,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梁福民.腰椎疾病比较影像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