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07: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土规划与测绘,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国土勘测部门一方面要为高层决策者提供丰富详实、高效精确的测绘数据作为其决策依据。另一方面,要满足各行业不断提高的测绘标准,更好地为土地使用者服务。
地籍事务部成立初期,机构设置不合理,人事组织关系不顺畅,硬件设施不到位,缺乏测绘技术骨干,致使业务单一,测绘作业效率低,测绘成果质量不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各行业对国土勘测的需要。
2004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清醒地认识到国土勘测已不同于以往单一的地籍测量,还需要向土地勘界、工程测量及相关领域扩展,走向多元化的发展之路。科学技术在现代测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科学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先进测绘仪器的引进。中心领导相当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在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经济状况并不宽松的情况下,仍然下大力气投巨资购买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先进的测绘仪器装备测绘队伍。经过几年努力,中心硬件建设初见成效,大大提升了中心测绘水平,为业务范围的扩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现代测绘作业的复杂性,使得边缘性单一技能的测绘人员已不能满足测绘行业的需要,应当不断引进综合性的技术人员,培养测绘骨干。中心领导班子不断推进对原有地籍事务部组织结构、运营方式的改革,引进企业化管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调整单一薪酬方式,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加强人事管理,不断引进技术人才。
同时,测绘项目日益复杂,常被解读为多项作业的集合,国土勘测部门内部的协调以及与其他业务单位的配合,对于测绘项目的顺利完成尤为重要。2007年,在市领导的统一安排下,经与成都市规划局沟通协商,实行前置地籍调查流程,完善了地籍调查体系,密切了国土部门与规划部门的协调配合。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
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4)多范围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推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
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4)多范围
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
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
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为民生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承建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系统”,将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领域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从民生角度出发,数字档案馆通过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和档案网站构建档案信息总和服务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够打破馆际界限和“信息壁垒”,集成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各数字档案馆间业务处理,实行统一认证、统一浏览和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势。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建设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公众常用的地图软件、出行租车软件以及团购软件等,通过开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或平台,创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信息以立体或平面图及文字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国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作者:陈胜 张萍 丁玲 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注释:
①林琼.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5(7).
②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汤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④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⑥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⑦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⑧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图书馆出版社,2003.
⑨“多规合一”:找准方向绘蓝图[EB/OL]
⑩马骏,贾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系统[J].测绘技术装备,2002(4).
11.安庆市城建档案馆.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J].2003(4).
12.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3).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依法治市的要求,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有效维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把我局的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现将有关行政执法规范制度公示如下,广泛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一、行政执法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实施条例
其他有关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行政执法主要职责:
1、负责国土资源规则、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
2、组织开展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行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管理的政策调研,研究拟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土地、矿产资源的具体措施;负责有关行政复议。
3、组织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报市和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县(市)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并下达土地、矿产利用年度计划和测绘计划;建立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相关信息的社会化服务。4、监督检查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土地、矿产规划的建设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查处违法案件。
5、负责实施农用地用途管制,组织其本农田保护;拟定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负责报市、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各类用的审查、报批;检查指导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地转用和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充等工作,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6、负责全市土地地籍管理,组织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登记发证、土地使用证书检验和土地动态监测;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负责土地确权、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和全市基准土价、标定地价的评测等工作。
7、加强土资产管理,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凭、作价出资(或入股)、转让、抵押、交易和政府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办法,负责乡(镇)、村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8、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的综合管理,按规定管理矿产资源的评审和认定工作;负责地质资料汇交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的管理,实施矿产资源储蓄量动态监测,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帐户;组织开展矿产资源供求形势分析;培育和发展矿业权市场。
9、负责矿产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审核、登记和转让管理。对勘查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进行都督管理;组织开展对矿山企业矿产开发和利用年检;按规定负责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10、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审查批准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保护地质遗迹。负责地下水、矿泉水、土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
11、组织协调并参与审批中外合资、合作与外商独资在我市境内开展的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推广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先进科学技术。
12负责全市测绘管理工作,负责丁级测绘单位资质的审批发证、年检和申报乙、丙级测绘单位资质的审核、报批,组织实施基础和专业测绘;负责需出版或展示地图的审核报批,审查发用航空摄影和遥感项目;监督测绘项目的招标投标;管理测绘市场,保护测量标志;负责房地产测绘成果应用的监督管理。
13、直接负责城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14、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行政执法工作要求:
1、态度热情。对来本局办事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做到有问必答,不怕难,不嫌烦,工作人员使用文明语言、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防止"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发生。
2、工作认真。单位和个人报批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等申请登记发证行为的,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对符合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一次讲清需补办的手续,待材料补齐后即行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依法解释,说明原因,让申办者理解和满意。
3、方便群众。廉洁、高效地办理各种申办事项。明示办事程序及所需材料。各科室的岗位职责须上墙公布,办公台上置放《服务卡》,注明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并贴上照片和岗位职责。
4、执法规范。坚持办案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正确、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处理恰当。
四、行政执法内容期限
1、凡属市人民政府审批权限内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报批材料齐全、符合审批和许可依据规定的,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审批;凡需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在受理上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上级人民政府
审批。
2、受理国土资源管理权限内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材料、证照齐全、手续完备,符合审批和许可依据的一般在受理之日起至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审核、批复。
3、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举报案件,办理上级交办的案件。本局直接办理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并视情况将办理结果答复人;情况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三个月;不能按期办结的,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报告办理进度;对转办的案件,在办理完毕后,应向转办机关回复办理结果。
4、依法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一般在30日内作出处罚或处理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在执行处罚或处理决定后15日内结案。
五、行政执法监督内容
1、单位或个人至本局办理报批手续、其手续完备,证件齐全,符合办理条件而不予受理、办理的;
2、未按本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定的期限办理有关审批和许可事宜的;
3、不按法定程序或不认真审核有关材料,错办审批事项和错发证件的;
4、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查处而未查处的;
5、违反本局廉政建设规定的。
六、行政执法举报投诉
任何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和对晋城市国土资源局行政执法的违纪行为均有权进行监督和举报。
关键词: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从我国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大多管理方式较为滞后,没能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造成数据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国土建设的需要,甚至不利于社会发展。在改善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工作中,应客观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实现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的优势。
我国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方法陈旧,效率不高
我国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中大多采用人工操作与管理方法,工作效率较低且出错率高;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很多数据只能以图纸、文件等形式存储,一旦遇到不可抗的破坏要素,可能造成数据丢失或损毁;再加上文件与图纸查询较为复杂,如涉及数据修改,需要多个部门和多道程序的配合,浪费一定的人力与物力,且管理效果也无法保障。
(二)数据整理混乱,缺乏统一性标准
当前有关国土测绘数据的管理,还缺乏统一标准。测绘数据繁乱,没有形成信息体系。例如,虽然强调“数据统一”,但部门或单位使用的系统版本不同,数据坐标系的读数也不统一,这些都影响管理数据的整合。这种情况造成数据管理混乱,影响了数据管理的工作效率,不利于数据使用。
(三)数据更新缓慢,不利于资源共享
测绘信息系统主要是强化对测绘信息的管理,但如果不能实时更新及深加工,就无法体现信息的价值;以往测绘数据管理工作偏向于数据采集方法的更新,缺乏对数据管理与整合工作的重视,错记、漏记现象频繁;由于缺乏对测绘数据的分析与运用,造成数据共享未发挥应有作用。
(四)社会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应用需要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测绘信息的应用受到限制。目前,国土测绘数据仍局限于个别政府部门内部使用,没能实现部门间的数据融合与共享。加上未及时更新技术应用,缺乏对测绘数据的信息服务反应处理,大量数据无法面向社会、企业及个人,没能发挥应有作用。
完善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的对策
客观分析以往国土测绘数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实现数据管理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测绘数据的无纸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工作也可采用“无纸化办公”的方法。通过内部局域网,可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应用,提高数据库入库率和正确率。采用无纸化办公后,测绘资料的整理、更新及运用都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通过文件备份可避免数据损坏,为数据管理提供保证。
(二)测绘数据的安全性管理
城市国土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因此测绘数据管理工作不容忽视。对于可能涉及到国土规划、国家军事安全等的数据,如何保障其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通过设置密码、多重备份等,可避免恶意入侵占用数据资料行为,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三)测绘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构建标准化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系统,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环节,应结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对测绘数据应用的要求,针对性地设计系统软件,保证其合理性、可操作性。通过数据库将国土测绘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做到实时更新与维护,及时纠正错误数据并支持数据共享,可确保相关部门获得需要的数据信息,保证查阅的便捷。
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国土测绘数据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对于传统数据管理工作,无论是工作思路还是方法都相对滞后,不利于数据发挥应有价值。目前城市国土测绘数据收集日益频繁,涉及到的数据成果数量较大,为真正发挥这些数据作用,就要对数据进行经常性核实、校对和编辑。测试数据信息中涵盖的属性信息、空间信息等,具有一定复杂性,也给管理工作提出较多难题。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得到成功运用,其中采用的GIS信息系统,也可将数据测绘与管理有机结合,强化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借助GIS技术的便捷化处理与分析手段,可更好地进行数据管理与维护。因此,借助GIS系统,综合考虑我国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实际需要,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运用其应用优势,优化测绘数据管理流程,实现数据融合,可更好地满足国土测绘数据管理需要,更好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当前,南宁市国土局开始运用GIS数据管理系统,利用南宁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的数据,对二者进行综合运用,实现一体化的集成GIS数据平台,更加强调测绘数据的生产,注重数据更新与深加工,能更好地满足实际业务需要。该系统主要运用“多数据冗余”概念,将GIS作为核心存储技术,将测绘数据和GIS系统空间相结合,其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图1:以GIS为核心的多数据冗余系统应用
通过应用该系统,更好地运用GIS引擎接口作用,可针对不同平台的GIS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管理,其操作简单、便捷,较为实用。南宁市运用该系统进行国土测绘数据管理,一段时间内的应用效果良好,改变了以往数据与实际脱节、数据整理时间慢、出错多等问题,基本可做到数据一边采集一边入库,及时更新与共享。运用国土测绘和国土GIS技术相结合方法,既可满足测绘工作的需要,也可满足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说,实现测绘数据和GIS数据一体化运用,通过GIS技术所提供的保障实现数据收集、整合、确认、管理与应用等一系列过程,利用测绘平台实现数据的更新。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涌现出来,对推动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工作起到支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是新型测绘技术之一。城市国土测绘数据管理工作必须构建信息化平台,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信息管理系统,才能提高数据管理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实现国土测绘数据管理系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文胜.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国土测绘工作中的分析[J].世界家苑.2012(10)
[2]姜毅,张慧,崔红霞.建立现代测绘成果管理机制的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08(7)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依法治市的要求,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有效维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把我局的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现将有关行政执法规范制度公示如下,广泛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一、行政执法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实施条例
其他有关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行政执法主要职责:
1、负责国土资源规则、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
2、组织开展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行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管理的政策调研,研究拟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土地、矿产资源的具体措施;负责有关行政复议。
3、组织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报市和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县(市)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并下达土地、矿产利用年度计划和测绘计划;建立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相关信息的社会化服务。4、监督检查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土地、矿产规划的建设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查处违法案件。
5、负责实施农用地用途管制,组织其本农田保护;拟定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负责报市、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各类用的审查、报批;检查指导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地转用和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充等工作,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6、负责全市土地地籍管理,组织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登记发证、土地使用证书检验和土地动态监测;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负责土地确权、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和全市基准土价、标定地价的评测等工作。
7、加强土资产管理,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凭、作价出资(或入股)、转让、抵押、交易和政府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办法,负责乡(镇)、村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8、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的综合管理,按规定管理矿产资源的评审和认定工作;负责地质资料汇交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的管理,实施矿产资源储蓄量动态监测,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帐户;组织开展矿产资源供求形势分析;培育和发展矿业权市场。
9、负责矿产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审核、登记和转让管理。对勘查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进行都督管理;组织开展对矿山企业矿产开发和利用年检;按规定负责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10、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审查批准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保护地质遗迹。负责地下水、矿泉水、土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
11、组织协调并参与审批中外合资、合作与外商独资在我市境内开展的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推广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先进科学技术。
12负责全市测绘管理工作,负责丁级测绘单位资质的审批发证、年检和申报乙、丙级测绘单位资质的审核、报批,组织实施基础和专业测绘;负责需出版或展示地图的审核报批,审查发用航空摄影和遥感项目;监督测绘项目的招标投标;管理测绘市场,保护测量标志;负责房地产测绘成果应用的监督管理。
13、直接负责城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14、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行政执法工作要求:
1、态度热情。对来本局办事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做到有问必答,不怕难,不嫌烦,工作人员使用文明语言、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防止"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发生。
2、工作认真。单位和个人报批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等申请登记发证行为的,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对符合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一次讲清需补办的手续,待材料补齐后即行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依法解释,说明原因,让申办者理解和满意。
3、方便群众。廉洁、高效地办理各种申办事项。明示办事程序及所需材料。各科室的岗位职责须上墙公布,办公台上置放《服务卡》,注明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并贴上照片和岗位职责。
4、执法规范。坚持办案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正确、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处理恰当。
四、行政执法内容期限
1、凡属市人民政府审批权限内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报批材料齐全、符合审批和许可依据规定的,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审批;凡需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在受理上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2、受理国土资源管理权限内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材料、证照齐全、手续完备,符合审批和许可依据的一般在受理之日起至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审核、批复。
3、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举报案件,办理上级交办的案件。本局直接办理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并视情况将办理结果答复人;情况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三个月;不能按期办结的,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报告办理进度;对转办的案件,在办理完毕后,应向转办机关回复办理结果。
4、依法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一般在30日内作出处罚或处理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在执行处罚或处理决定后15日内结案。
五、行政执法监督内容
1、单位或个人至本局办理报批手续、其手续完备,证件齐全,符合办理条件而不予受理、办理的;
2、未按本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定的期限办理有关审批和许可事宜的;
3、不按法定程序或不认真审核有关材料,错办审批事项和错发证件的;
4、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查处而未查处的;
(一)负责组织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报批。
(二)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城乡规划、测绘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方针政策,研究制订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村镇规划、测绘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制定本市有关城乡规划、测绘的地方性政策、规范性文件,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的审查。
(四)负责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建设工程(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临时建筑、构筑物、门面装修、道路、桥涵、管线、市政工程设施等)的规划审批管理;核发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城市道路及各类市政公用地下管线和地面设施的规划审批,协调城市道路和工程管线建设的规划工作。
(五)参与制订城市建设计划、住房建设规划和市区年度土地开发计划;参与地块出让、转让和投标、招标工作。
(六)负责对城市、镇规划区内所有违法建设的规划监察管理。负责规划行政执法工作。
(七)负责规划设计、测绘事业的行业管理。
(八)负责村镇建设管理。协助乡(镇)政府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并监督规划的实施;负责村镇建设的规划审批和农村个体工匠的资质管理。
(九)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城市测绘规划,提供测绘基础资料;负责本市测绘资料和测量标志的管理;负责基础测绘成果的定期更新;负责本市测绘单位的资格审查及认证的初审工作,配合省测绘主管部门做好《测绘资格证书》的年检工作;查处违法测绘。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今后凡涉及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取消的,以市政府文件为准。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市规划局设4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法制科)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文电处理和对外联络接待工作;负责各类综合性会议、专题会议的会务;负责起草局综合性文稿及审核局发文件;负责局机关文书档案的管理;负责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负责局机关组织、人事、劳动工资、车辆调配和后勤服务;负责局机关及指导局属单位的保卫、保密及统计工作;负责内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负责制订、修改各类城乡规划地方行政性措施和规定;负责规划、测绘的行政执法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各类联合执法行动;负责城乡规划违法建设行为的立案处理、归档;负责执法文书、案件材料和各类规范性文件的审核;负责规划法规宣传和法制教育;负责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检、监察和来信来访日常工作事宜;负责城乡规划效能监察。
(二)计划财务科
负责统筹编制全局年度资金收支计划和其他相关计划;负责局系统财务和各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负责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国有资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局系统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货物、服务的编审和报批;负责局属单位收费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局系统干部职工福利保障工作;负责财务和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和对外业务交流;配合局相关科室做好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制订、考核、奖惩。
(三)规划管理科
负责城市规划区建设项目以及全市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核工作,审核、发放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组织城市规划区和全市工业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审查,参与规划竣工验收。组织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负责村镇规划的审查、报批工作,制定城乡规划发展计划及年度规划设计任务;组织涉及城乡规划发展的各类课题的规划研究;组织起草业务技术性文件和收集汇总业务技术资料成果;组织协调规划业务技术工作;按职能负责“阳光规划”的实施。
(四)测绘管理科
负责测绘行业管理;贯彻实施国家和省测绘基准标准;管理和保护本行政区域内的测绘标志;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图编制的监管工作;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测绘和其它重大测绘项目规划;对测绘成果质量实施监督管理;负责测绘综合统计,管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负责城乡测绘成果的收集和汇总工作;负责城乡测绘成果提供的保密和审核工作。
三、人员编制
【关键词】国土;测绘技术;研究
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的使用,能够依靠自己的特殊优势,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及其他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全天化、高精度、自动化及高效益等特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1、GPS技术及其特征
跟之前的保守测绘科技不相同的是,GPS技术可以经过卫星定位体系,对国家的土地每个领域实施精准的测量,并且在测绘当中把误差度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测绘的精准度。针对GPS技术及其特征,主要分析如下:
1.1 GPS定位原理
使用者是运用GPS实施测绘的时候,能够经过地面的接收机来接收卫星信号,经过伪距测量或载波相位测量,计算出来卫星信号到接收机所需的时间,再结合各卫星的星历,将卫星至用户的多个距离球面相交后,即可确定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位置。从这一方面能够知道,在国土测绘经管过程中,GPS技术可以经过自己的独特优点,在测绘经管当中节约很多的时间,还能够确保测绘工程的质量度,在运用当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1.2 GPS技术特征
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缩短测绘管理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测绘管理质量。针对GPS的技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精度高。通过大量的实践不难看出,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50km以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6-10m,100-500km范围之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7-10m,1000km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9m-10m。
第二,地面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信息后,需要观察人员对整个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观测。在其观测的过程中,观测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GPS系统的完善与更新进行变化。在目前使用的技术中,针对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只需要15-20分钟,在随时定位的过程中,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由此可见,GPS定位在科学的缩短定位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整体的定位质量。
第三,对测站的整体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上空保持空旷即可,在节省大量投资经费的同时,还确保了测站的灵活性。
第四,提供三维坐标。在土地测量中,高度的测量模式通过在平面与高程之间进行实地测量,以此来得出整体的测量结果;而GPS在测量的过程中,则能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测量,并能够为其提供精确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第五,操作便捷。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GPS接收机获得了很大的改变,在提升自己自动化的同时,还可以简单化的进行机械运行,有效的减少了操作时间,也确保了操作的质量。
2、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经管是所有国土测绘经管的根本,是不是能够获得准确的测量,直接关乎着国土测绘经管的质量问题。就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
在整个地籍测量工作进行当中,其核心在于通过GPS测量技术,对固定范围内的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确保地籍图件管理的准确性。在地籍测量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具备一定的精度与密度,将直接关系着测量土地的权属范围。GPS地籍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测区范围及测量地区的先后顺序分为基本网与加密网两个类型。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城镇地区的实际界点密度,以便在保障网点精度的前提下,确保测点的精度与密度。
2.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在使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时,基于GPS定位技术的优势,能够使其在建立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WGS-84坐标的三维坐标差。在范围小、高差小的GPS网中,其自身的基准差能够不影响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位置,而针对高差较大的,则有与之相符的要求进行数据起算。在实际地籍测量中,基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导致GPS网尺度的变化,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高程测定。
2.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以往的三角测量控制网中,要想确保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充分的考虑进去,以便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与以往的观测模式相比,GPS观测在使用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函数及随机模型进行测量,且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单一的布网方式,同时还具备速度快及精度高等优势。换而言之,在整个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在完善地籍调查的同时,还能保障国土测绘管理的质量。
2.4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使用,通过有效的结合土地的利用、划拨、出让及专用等点,对土地的运用空间实施界定,在找对方位的同时,也能够对所属面积、类别及运用状况实施仔细的绘制,保证国土面积获得科学合理的应用。
3、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
首先,在使用GPS科学技术的时候,通常对于一般地形,经管工作人员在建站的时候,单单需要在5km半径的测区进行测量,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一些没有用的掌控点的数目,还可以很好的防御仪器的大幅度搬运,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节约了很多的劳动力。其次,GPS技术的使用,具备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以及误差小等优势,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在指定的作业范围内,其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能精确到厘米。最后,在其利用当中,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外界因素对其影响作用很小等特征,极大的较少了作业客观条件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保障测量精度。
4 结束语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猛进步,国土测绘管理不单单关乎着国土规划的顺利实施,而且还联系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当下的国土测绘管理当中,之前较为保守的测绘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当下国土绘测管理的现实要求,它在影响社会整体进步的同时,还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很大程度的影响。GPS技术的运用,在保证国土测绘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为以后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杜保伦,张明福,史先良.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0,(04) .
[2] 曹华生.城市测绘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
[3] 林章盘.对测绘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江西测绘,2008,(02) .
[4] 曹玉钧.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及GPS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