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加强法学教育8篇

时间:2023-09-28 09:07: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加强法学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法学教育

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 法制教育 措施

职业学校急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因为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法律知识同样不可或缺。事实证明,只有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人才,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才会尽量避免遭受失败的厄运。同时近年来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学生学习差,内心有严重的挫败感,冲动叛逆,还有一些学生已经在社会上混迹多年。这些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仇视一切的心理,个别学生还会外化为极端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因此职业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向全社会输送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可以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加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呢?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与其它学科渗透相结合,培养学生法律素质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法制课程主要以法律的具体规定为主要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首先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内容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教育课程,如民法、刑法等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经类专业必修的法律,等等。这样,学生除了进行了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与职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其次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深化法制教育。寓法制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当中,通过学科渗透对学生进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促使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

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目前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形式仍比较单一,而法律是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把教学重心放在素质的提高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为习惯。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可增设教学活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选用社会治安、学生违法犯罪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是要在校内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这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举办各类违法犯罪图片展,举办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出法制教育专题墙报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三是借助外部力量齐抓共管。如邀请司法专业人员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系列讲座;邀请正在服役的少年犯到学校来现身说法,以铁的事实、血的教训,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四是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开庭审理案件,参观少管所、看守所、戒毒所等,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三、提高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大多由政治经济课程教师兼职,他们的法律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影响了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成效。针对这种现状,职业学校,一是应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制教育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应大力鼓励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

四、营造以法治校的氛围,努力建设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构建一个适宜学生遵纪守法、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一个法治环境,即依法治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生动体现,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在校园内形成讲究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对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法制教育,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培养目标。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普法教育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法制建设,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为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更应是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强化普法教育就是强化国家的未来

1、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仍处于和谐社会的发展时期,但是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安定因素、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存在,治安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近几年来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北大安然杀人案、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杀师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人并刺死伤者案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无不说明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2、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大学生毕业后是要踏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3、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

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法制教育对人的价值观、道德素质、思维方式、精神状态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法制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思维方式,在遇事处事时能经常从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逐步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大学法制教育的现状

1、对普法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普法工作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短期内难见实实在在成效,大学普法工作处于“可抓可不抓,抓了也白抓”的尴尬状态。普法工作时断时续,并且过于强调学生的作用,在法律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缺乏懂法律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学校财力的大力支持,难以形成可持续普及法律的长效机制。

2、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

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教育。目前的普法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际需求,缺少有针对性的以案说法的内容,这样很难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学习法律对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意义。

3、普法的效果评估不具可测量性

对普法行为有可衡量的评价标准,才能对后续普法的行为产生动力和压力。从全国范围内的“六五”普法规划,到各地各系统的“六五”普法目标,都缺乏效果的可测量性。普法评价标准含糊不清,过于重形式,忽视了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三、关于加强普法教育的建议

1、强化校园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首先,学校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学校周边的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的安全防范工作,认真解决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各种校园媒体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学校的报纸、广播、网络是学校主要的宣传和传播媒体,通过文字、声频、视频等形式,经常地、形象化地影响学生生活。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案例展览、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这些都是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

2、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要求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冲动,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同时,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为此,大学要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从而巩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3、普法教育要面向社会,立足于学生

大学期间,大学生就会面临各种法律问题,例如兼职与就业中的安全问题,利益保障问题,作为消费者时应该享受的权利等。普法教育就是要贴近学生自身,这样才能更好的贯彻实施。

四、结语

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迫切的现实课题,需要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社会上的司法行政部门与法制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各方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使大学生对法律有科学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使得他们不仅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更能理解法的精神、法的作用,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共同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姝,普通高校法制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U1.辽宁教育研究.2006(8).

[2]韩翠凤,强化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5).

篇3

【关键词】中学生 法制 教育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他们既要有健康的体魄,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的头脑,还要有良好的法制观念,唯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学生们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不少人弄不清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守法与违法的界限,违法与犯罪的不同,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往往造成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越过了道德底线,在一时冲动中触犯了法律,在糊里糊涂中受到了不法侵害。因此,在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侧重加强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而紧迫。

一、问题与表现

一是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各类中等学校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阵地,法制教育也本应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中学教育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制约和教学大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与其他课程安排相比,法制教育课虽然有却明显太少,法制教育课在学校仍然不受重视,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是十分薄弱的一环。

二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虽然近年来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法制教育课,但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教材和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方法简单,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收到效果,也难怪大家重视不起来。

三是教学方式疏于规范。法制教育课时不统一,有机会就多安排一些课时,没有机会就少安排课时,没有像其他课目固定安排。教学内容不统一,没有专门的教材,对现有教材内容也是视情况任意删减,在教学任务、指标等方面缺乏刚性规定。教学方法尚未形成成熟模式,往往把实践性很强的法制教育课基本等同于一般思想政治课,照本宣科,死记硬背。

四是教师队伍失于专业。在中学开设法制教育课的历史还很短,现在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课老师都是其他专业课老师来临时兼任,没有本专业的任课教师,他们缺乏必要的法制理论知识,基本的法制实践经验,只能临时看书备课,现学现用,照本宣科,满足不了教学需要,应对不了学生提问,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认识与措施

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可以讲今天学校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翁,在中学开展法制教育,应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所有中学都能按照规定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早期法制教育,也有利于他们从小树立基本法制观念,这对迅速提高全民法律素养,形成全社会良好法制环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都应当积极支持、配合学校搞好这项工作;上好中学法制课,还可以培养出一批对法制感兴趣的中学生,与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相衔接,有利于更多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社会输送人才。授课教师们应当认识到国家需要大量优秀法律人才,自己负有引导、培养、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学生们应当学会结合自己兴趣和国家需要把握未来,从小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有人生价值的人。

二要进一步丰富中学法制教育内容。应当尽快制定统一的中学法制教育专门教材,在教学大纲中增补相应的法制教育内容,使中学法制教育有章可循、有案可察;在确定中学法制教育内容中,既要体现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原则,又要体现个人基本权利、义务,既要有课堂学习内容,也要有社会实践内容,既要教基本原理,也要讲生动案例。

三要进一步探索中学法制教育新方式。法制教育当然要有法律基本原理讲解,书面教育、课堂学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教学方式,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学校教师们也都很有经验;法制教育内容的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仅有闭门坐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安排一定量的法律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联系法院,让学生旁听开庭审理案件,联系公安机关,让学生参观监狱、看守所等,从而对学生们进行生动、直观法制教育;还可以聘请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来校做报告,安排学生上街参与普法活动,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理、讨论身边发生的法律事件,等等。使学生们广开思路、加深理解、扩展视野、培养兴趣。

四要进一步充实提高法制教育师资力量。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办学的首要前提。各中学都要尽快招录一批法律专业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迅速形成一支有一定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才是长期搞好中学法制教育的基本力量;也可以向政法机关聘请在职干警担任中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临时聘用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来校任教,作为现阶段中学法制教育的补充力量。

篇4

从个体来讲,青少年思想尚未完全定型,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从大局来讲,学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对国民法律信仰的培育应从娃娃抓起。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培育学生的法律信仰就显得刻不容缓。结合现行学校教育的实际,我认为实施学校法制教育,培育学生法律信仰的工作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始于法律知识的系统宣传和教育

1.按照学科特点,把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在各个学科中予以渗透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规定语言文字法、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在历史教学中设置法律发展史、法制思想史、国体政体等宪法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法、海洋权益等国际法内容;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宪法、民法、经济法等内容;在自然科学中渗透环境资源法,知识产权法的相关知识。总之,生活处处有法律。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与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并把各科中的法律知识作为学生考试内容是我们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2.明确并严格落实学校教育中法制教育的专题职能,充分整合各项资源,有效发挥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

首先要定编定岗,通过招考或培训等形式,培养并充实法律专业教师队伍。目前各学校聘请的兼职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因各种因素制约,法制教育作用极其有限,系统的长期的法制教育任务必须有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来担当。其次要编写符合学校教育和学生成长实际需要的法制教育教材。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不断攀升的现实,教育界应编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法制教育教材。第三,科学安排法制教育课的教育形式和课时。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要按照法制教育教材和教育管理的实际需要上好专题式的集中辅导课、对班主任的培训课;班主任要上好法制教育班会课;各科教师要上好学科内的法律知识普法课。第四,针对教育经费紧张的现实,教育部门必须投入和落实法制教育的专项经费,并监督专款专用。

二、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应严格依法治校,发挥教育功能的示范作用

身正人之范。依法治校不但是法治社会的要求和体现,而且是学校实施法制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帮助学生培育法律信仰的示范和榜样。试想:像学校这样的承载教育职责的机构,如果有法不依,违法办学,我们怎样去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像教师这样的肩负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如果本身违法乱纪,肆意践踏学生合法权利,又怎能唤醒学生的法律信仰,让他们去崇法尚法呢?学校要担负起法制教育职责,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就应严格依法治校,发挥教育功能的示范作用。为此,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肆意逾越法律的底线;学校建章立制,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师生各种合法权益,避免“一个将军一个令”的人治嫌疑,做到合法合理,持续稳定,使师生对其产生法律一样的敬畏感而自觉遵从;教师应该自觉学习各项法律法规,依法施教,恪守职业道德,努力成为学生自觉学法、守法的模范。

三、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应关注学生的权利,唤醒未来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责任

“增强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重视社会主体的自我意识,这是培养法律信仰和培育法治精神的前提条件。社会公众的权利是一部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没有权利内容的法律就激发不了公众对它的渴望。”学校法制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纷繁芜杂的法律海洋中捞出公民的各项权利并交代给学生,唤醒学生的权利意识,让他们了解社会公民理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必须履行的各项责任。例如,作为公民,应该享有选举权、话语权、知情权、监督权。除此之外,还应从劳动者、消费者、家庭成员等角度社会主体的各个角度分别介绍不同的权利内容和相应的义务责任。

篇5

一、离法制教育于语文知识训练之中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在字词句段的教学中,我能够有机地渗透法制教育因素。在讲授《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时,我将解题、分段、归纳意思、总结中心思想等语文知识教学同加强学生保护自然的意识融为一体。如:

1.怎样理解“不封阳台”的含义?

2.是否封阳台呢?(分段)

3.面对封阳台的事情,归纳“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段意归纳)

4.本文叙说了一个什么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揭示中心)

通过该课语文知识的讲析,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从而引发他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树立他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地保护自然的观念。这样,不但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世界里酣畅淋漓地遨游,而且也能够使他们尽情地在自然保护法的殿堂里呼吸着文明的空气。

二、寓法制教育于分析人物形象之中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蕴含在教材中的法制因素,他们还缺乏直接的认识和接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语文知识训练中进行必要的归纳、概括,挖掘出蕴含在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如我教《威尼斯商人》《孔乙己》等课文时,我在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则侧重于分析鲍西娅、丁举人等人物形象,仅仅抓住描写他们的外表、动作、语言的句段进行层层透析,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具有的法制教育因素。

1.让学生认真阅读“鲍西娅对‘割一磅肉’的法律解释”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白:鲍西娅不但才智非凡,精明干练、忠于爱情、友谊,而且她能够崇尚正义、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制止了夏洛克毫无人性的报复行为,从而赢得了法律上的真正的胜利,捍卫了法律的公平性和严肃性。通过鲍西娅这个人物分析,点燃了学生打击剥削、欺诈、陷害等罪恶的激情,坚定了学生爱憎分明的立场,同时也使学生从中获取了不少的法律知识。

篇6

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确立学校教育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追求育人”的学校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自主管理式的班级和年级。笔者认为坚持以政治思想工作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核心,以学生会为龙头,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积极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体育等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2.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

学校办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示范中学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了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执政意识,为加快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政治保证。学校领导班子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内部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领导班子内部做到了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因此,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3. 依法办学,按章治校,完善学校制度 依法治校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力权益,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治、文明、和谐的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化校园。

长期的教育文化积淀,营造出浓郁的“依法执教,以爱施教”的校园文化氛围。进入教育强县的行列后,更要将这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传承人。用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化的校园文化。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弘扬大同精神,彰显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板报文化、墙报文化的兴起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环境教育和环保实践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生态教育和环保活动开展得比过去更普遍,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呈现出新的进展态势,“绿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学生环境意识,良好的环保习惯正在形成。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讲究实效,继续深入开展学生绿色环保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就能营造出浓郁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态氛围。

4. 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强化教研教改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育教学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双重转变,还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关系向着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彼此尊重、民主教学方面发展。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习惯;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56-01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影响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是被动学习,学不得法,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是少不了的。

篇8

1 科学方法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是集思想、实验、方法为一体的先导科学.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记录科学成果的历史,也是总结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物理学的全部发展历史也表明:许多物理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与他们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现代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在介绍自己获得科学成就的秘诀时,总结了一个公式:A(成功)=X(艰苦的劳动)+Y(正确的方法)+Z(少说空话).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德国物理学家M・玻恩说:“我荣获1954年的诺贝尔奖金,与其说是因为我所发表的工作里包括了一个自然界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括一个关于自然界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的发现”.牛顿总结出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是应用了数学方法和逻辑方法;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建立采取了模型方法、类比方法和数学方法.可见科学方法在物理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同知识相比更具有启发作用和创造性.伽利略已逝去三百多年了,他发现的自由落体规律和惯性定律在物理学知识的长河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但具有深远意义的是他研究落体运动时采用的方法,开创了一场方法论的革命.爱因斯坦盛赞伽利略的重大贡献:“伽利略的发现以及所运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能力与方法是密切联系的.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能力=知识+科学方法+技能”.可以认为,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对能力起决定性因素.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统的物理教学长期都比较注重纯知识教学,强调物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对物理学的科学方法教育.高中物理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能逐渐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观念,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各种基础能力.

2 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2.1 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

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现行教材中挖掘科学方法教育的因素,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层次的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1)物理方法:观察、实验、理想化、变量控制、比值定义、平衡、守恒、整体、隔离体、等效、微元、近似等方法.(2)科学思维法(逻辑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分类、对称、外推、假设、模型、佐证等方法.非逻辑方法的理性思维如直觉、想象的研究方法.(3)数学方法:比例法、几何、图象、三角函数、极值、极限等方法.

2.2 科学方法教育原则

2.2.1 和物理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原则

从认知角度看,物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动地认知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用方法论的观点分析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科学家探究物理世界的过程,他们很相似.物理学家从人类的已知出发探究人类的未知,学生是从自己的已知出发探究自身的未知.两者都从问题出发,都学要检索已有的知识,都要用到观察实验法,科学思维方法和数学方法.物理学家根据或假设去解释或预言物理现象,学生根据所学物理理论去解释物理现象和解答习题,只是知识独立性、创造性和复杂性程度不同而已.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密不可分,因此科学方法教育要结合物理教学和能力训练过程而长期分散进行.

2.2.2 渗透性和长期性教育原则

由于我们现有的物理教科书中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都以分散的形式隐蔽在物理知识的表述中.在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就要以物理知识教学为背景,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所隐蔽的科学方法因素,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和渗透,点到为止,多次运用,学生才能领会、掌握.这样不仅不会削弱知识的教学,又会使科学方法教育自然、顺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3 综合性原则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科学方法交叉在一起,不可能在一种科学方法教育进行完以后再进行另一种科学方法教育.因此,只有充分利用教材中科学方法教育因素把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

3.1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物理现象,抽象、概括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

物理概念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思维的产物.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去分析物理过程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在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物理概念.如要建立“力”的概念,教师组织学生分析:人提桶、马拉车、推土机推土、磁铁吸引铁钉、压路机压路等,从以上具体实例中通过抽象、概括把“推、拉、提、吸、压”等现象的本质归结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就是通过这样由具体实例经归纳抽象概括而引出的.

有些物理概念和物理科学方法结合非常紧密,本身就包含着物理方法.例如:质点、理想气体、单摆、卢瑟福原子模型等概念建立,都使用了模型化和理想化的方法.

3.2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

物理规律的建立有实验归纳法和演绎推理法两种.有些定律的建立和阐述就包含着物理学家创立和使用的物理学方法,要结合定律讲授、使用说明物理方法.如理想实验是很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是一种超直观的理性方法.如胡克定律、帕斯卡定律、反射定律、焦耳定律以及电阻定律、楞次定律都是实验现象加以归纳而得到的.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教学,可以用演绎推理法.

3.3 利用物理学史知识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史中蕴含丰富的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的历史舞台上,有不少真知灼见、善于思考的思维巨人,他们在曲折崎岖的科学征途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法是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证明了“电能生磁”,于是人们普遍直觉,只有对称的变化才是和谐完美的.“磁能生电”势在必然.为此,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逆向思维的启迪下苦苦思索,千方百计实验,通过十年不懈努力,终于揭开“磁能生电”的神秘面纱,从此便产生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惠更斯把光现象与声现象进行类比,根据两者都能发生反射、折射,从已知的相同点,推理知光和声一样都是一种波动,提出光的波动说;1923年,法国青年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通过光和实物粒子的类比,提出物质波的假说,即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1927年这一假说被戴维逊和革末的电子衍射实验所证实.德布罗意假说成为物理学史上运用类比获得惊人成就的著名实例.这些都是类比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触发灵感,唤起创造性思维,取得非凡结果.

原子结构波尔模型的提出是科学思维方法的综合应用.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实验,发现了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蛋糕葡萄干模型”的矛盾.他通过与太阳系的开普勒模型类比,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这是想象与类比的综合创造.近代物理中模型方法对不可穷尽的原子世界的认识的不断逼近,它是人类对客体的猜测,是经典物理中发展起来的模型化方法的高级阶段.

3.4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