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医学专业特色8篇

时间:2023-09-28 09:07: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医学专业特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学专业特色

篇1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反映一个学校学生的精神风貌,是构成学校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部分,站在职业中专的实际立场上来考虑,只有不断通过创新,开拓新的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适应学生体育教学工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体育的教学工作充满生命力。本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探讨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活动,经过实践的证明可以知道充满特色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变方向

职业中专的学生在学校主要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关于就业方面的针对性的教育。所学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学生具备独立的动手和操作能力。这些学生与普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其所接受到的具有相当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特殊性。而针对体育方面的教学工作,中专的学生主要进行最后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而由于中专生的年龄通常在18岁左右,其兴趣和爱好都相对稳定,更容易主动地参与体育的锻炼。为了能够使得中专的体育教学工作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已经逐渐在发生着变化,正在向职业特色化的方向转变,这种特色化的体育教学富有新的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心理和身体以及社会适应等均实现健康。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得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实现体育特色化教学,就必须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提出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教学。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的现状主要是:没有可以参考的、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学生往往还在中考失利的阴影下,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也缺乏必要的自信心,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内容缺乏必要的联系,而且设备方面也没有及时更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沿袭老一套来进行教学,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职业中专体育教学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的研究活动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中专的学生,共有400人,其中男女各半,利用的方法主要就是调研、观察以及文献查阅等。其次,在实验的结果方面,根据调查可以了解到使得职业中专的体育教学出现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包括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1. 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没有创新的意识,使得这种传统的教学习惯得以沿袭,日子越久与教改发展的差距越大,因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仅仅单一的组织和教学形式,主要还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忽略学生自身的感受。对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没有起到很好的启发和引领作用。

2. 学生方面

职业中专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综合素质是比较差的,这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的目的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体育的意识也相对比较淡薄。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的缺陷,受到运动项目的限制,使其无法完成体育的教学课程,从而对体育课丧失兴趣。   3.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方面主要原因之外,还有很多的其他因素造成职业中专发展成当下的现状,如果要改变当下的现状,就必须彻底的改革思想的禁锢,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一方面教师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式,尽量使教学的方法向着多元化、教学内容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中职体育特色教学的改革建议

1. 体育教学设施设备需不断完善

除具有满足体育课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需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外,还需要设有与专业有关的体育设施。如航海专业需要浪桥、滚轮、软梯等航海体育设施和器材;建筑专业需要的高架等。

2.加强体育教师的进修学习与培训

除了正常的进修和培训外,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必须学习所开设专业的专业体育知识、教学方法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处理好专业多样性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根据职业中专学校专业多样性的特点,除开展统一的体育基础教学外,还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课时数的专业体育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就业面试和就业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职业中专学校体育特色教学的深入,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有较大的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更加突出了师生双边协调活动。桥梁纽带作用更加明显,它的内涵将更加丰富。信息的传导途径和方法也将不断增加,对学生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也更为直接。通过体育特色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及运用,从而保证了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目的,因此,学生就业的面试通过率和就业率也大幅度提高。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特色 美术 模块化 自主学习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参差的教学水平、脱离实际的课程内容,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坚持以学前教育专业名师工作室为纽带,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交流平台,以学前特色美术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不断研讨实践的意义在于:建构以实践课程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美术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毕业生质量为评价标准,以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主导,提高专业建设。

我们通过对2011年123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吉地堡、樱花等13家幼儿园,2012年115名毕业生就职的金州区中长街道、拥政街道等15家幼儿园,2013年106名毕业生就职的开发区格林、金石滩等23家幼儿园的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走访得知:教改后的毕业生直接上岗并能独立带班上课的毕业生由改革前的38.6%上升到现在的78.5%;毕业生的保育合格率由改革前的69%上升到现在的93%,节约再培训人力成本79.1%。实践证明,如何解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供需的矛盾,提高办学质量并服务社会任重而道远。

我们因地制宜,特别是在传承传统特色美术教育中,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为抓手,反复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模式: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一、坚持职业能力形成模块

借助见习、实习实践课程,利用美术课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做”专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人才需求标准,结合职业与专业特点,通过幼儿园实践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习得职业工作能力,积淀职业素养和知识经验,解决实践课程中幼儿美术的显性问题,储备“职业”能量。

二、选择传承内容主体模块

在实践中融合传统特色传承内容。

1.采取行动研究法,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实践研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方法。

2.践行体验法,实践对接,形成有效、可行的模块化活动方案。

与幼儿园园本对接形成特色校本,筛选剪纸、扎染、陶泥、国画内容。我在《扎染》课程中,尽可能利用一切资源平台,结合艺术教育的开放性与宽容性特点,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化。在园本中采取介入式,重在简易认知体验。在校本中采取深入式,系统学习与传承传统体系,有序地运用“双做”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模块,课前形成初步的理论与感官认知,课堂中将知识与技能层层深化推进形成统一认识,课后积极拓展,完善体验扎染的惊喜与奇妙。

在体验中、在活动中、在探究中,形成特色继承与发展的模块,能更切实地解决师生、师幼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三、形成自主创新合作模块

通过我们校内外调研实践看到,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般方法即观察法、范例演示、游戏练习、语言指导。而且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别注重幼儿对事物有自己特殊的观察方式和独特的认识感受的培养教育。因此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坚持实践性、启发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创造的余地。例如在国画《金鱼》的教学中,把国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传授给学生,把表现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手创作。通过反复实践,启发学生学会剖析问题,寻找自己最喜欢的语汇去说明表现,大胆释放与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定具体形象,通过形态、动势、颜色的认知复述,我再把金鱼的画法分步示范讲解给学生,强调传神达意的笔法与墨色、水分与墨色、笔锋与形象的处理关系等,最后布置学生临摹并思考:怎样使你画面上的金鱼更生动?让学生注意总结,自行发挥,体验创作。而幼儿教师在应用水墨教学时则要时刻鼓励幼儿大胆绘画,一步步清清楚楚地演示讲解---先把羊毫笔蘸清水后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金鱼的头和背;再蘸淡墨画鱼肚鱼尾、鱼鳍。待全干后用浓墨勾画出嘴、眼。要尊重稚幼的表现手法画出的各种有趣儿的、不规范的个性形象。

四、拓展全面多元评价模块

利用课外拓展,注重对我们学生和幼儿们的兴趣培养与能力体验的全面多元化评价。

设计方案:我们的学习任务以生活、学习、归纳、表达四大块为着陆点,设计方案的全面、系统、规范更能满足学生职业成长的需求。

行为实践:紧密围绕职业教育“三贴近”原则,把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可参内容植入到课堂动态检测评价中。

分享感受: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在学生角色转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环节,有目的地进行故事插图、课件制作与语言表述的教学能力培训,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地发挥美术专业优势,因材施教形成“新”的综合技能,以满足“准职业人”学岗结合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们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发现,还有幼儿教学的实际工作有待于完善与细化。所以我们力求把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化岗前培训常态化,打造出更多“做人讲忠诚,做事肯吃苦”的高品质毕业生,为用人单位输送倍受社会赞誉的实用型人才做出应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布鲁纳.教育的适合性[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1.

[3]杨景芝.启迪儿童绘画[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 中职英语教学 专业特点 就业为导向

值此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之际,教育部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进一步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

一、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

1.从教师现状来看。从中职师资的情况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较年长的英语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少对新事物的了解,这些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代沟;二是年轻教师,虽有较好的语言基础,但缺乏组织好教学的经验;三是教师队伍人数严重不足,给英语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根本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四是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从不在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工夫。

2.英语教材的选用不科学,教学方法滞后。职业学校开设英语课程时,对教材的选用不是十分科学,比如缺乏考虑不同专业的特殊性,造成一本或一种英语教材“通吃”不同专业的现象。有的时候即使选对了教材,却是许多年前的旧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得进去,及时更新知识呢?在教学方法上,不少职业学校的英语老师沿袭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把自己做学生时候的“师傅”的教学方法生硬地照搬过来,并未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特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上课的时候,老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自始至终都在演“独角戏”。“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这一切如何能适应课改的要求,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呢?

二、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体现专业特色

1.职业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学科本位思想,树立服务专业的意识,并具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明确专业对英语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加强英语教学与学科之间的渗透,力求英语教学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的要求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2.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从缩短学生学习班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半工半读的实习方法,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经受了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增强了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另外,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从专业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手段

改革传统教法,倡导英语任务教学型教学法。可以“饭店”为话题,让学生了解饭店各部门及其设施情况,掌握饭店前台接待员如何为客人提供预定、接待、咨询等服务。如职高英语(省编教材)Book Ⅱ Unit8 Hotel:Read and Write task2的第一课时,即说明如何有效开展任务型教学活动。

1.任务前(pre task)的准备(教师提出任务):该阶段主要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目的在于突出任务主题,学习有关词语,激活背景知识。

(1)Daily report:课前3分钟进行值日报告,主要谈论与本单元有关的话题或自己周围发生的趣事。

(2)Lead-in question(导入性问题)(讨论法)。

2.任务中(duringtask)的活动(学生围绕任务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小组发言、讨论等):在这一阶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根据学习单元的目标所设计的由易到难,由初级到高级,相互依存,节节升高的任务链。

(1)用幻灯片展示课文故事过程(附带课文关键词语)。

(2)制作三张关于课文中的饭店图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看过幻灯片后进行描述(表演法)。

(3)互相用英语讨论(discussing in English),回忆课文(讨论法)。

(4)听课文录音,了解北京几个饭店及它们的基本情况。

(5)打开课文阅读。

3.任务后(posttask)的评估与反思(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估,使他们成为从对任务的设计、执行到对结果进行总结的主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个阶段,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成果,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使用正式、严谨的语言,接触更多的口头语和书面语。

(1)以“Do you need to look for a hotel for foreign expert for his visit to Beijing?”为话题小组讨论,并谈谈如何寻找饭店。

篇4

学校占地36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开设有工艺美术、幼儿教育、动漫设计、音乐、舞蹈表演、计算机及应用、旅游酒店服务与管理、汽车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建筑路桥、会计、金融保险、航空服务等38个专业。建校3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合格中等专业人才近10万人,有3000多名学生考入全国各类高等院校,185人被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

经过近30年的办学探索,学校形成了鲜明的“临河一职”办学特色,即一个核心、三种模式、六大亮点。

一、一个核心――要成才,先成人

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是中职的主要任务和使命。临河一职所招学生90%来自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他们深受中考失利的打击,自信心严重受挫,自卑、逆反心理强。学校坚信:“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培养造就一个孩子,可能挽救他的一生,也能拯救一个家庭,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帮助孩子找回自信、自我,是学校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根基。树人先立本,立本先立德,立德再立业。因此,学校自建校伊始就确立了“要成才、先成人”的办学思想,始终坚持这一核心理念,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三种模式――育人模式、管理模式、创业就业模式

1.“三技六能育人模式” 办学实践中,学校认识到仅仅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的毕业生到南方就业时,有的因不会讲普通话而遭拒绝,有的因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含泪回乡,有的因缺乏社会经验和办事能力而拿不到营业执照,有的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无法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一件件追踪调查的个案促使学校反思,学校逐渐认识到,找份工作、考上大学、拥有财富可能很容易,而拥有良好的习惯、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与适应能力等,才能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

结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及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学校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掌握“三项技能”,即熟练的专业技能+普通话与社交能力+基本写作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六种能力”,即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学校开设了“三技六能”课程,自编教材并进行考核,三年学习不合格者不准毕业,必须补课,并作为硬性规定实施。

“三技六能”实施以来,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校的毕业生普通话流利、做事认真、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学习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高。海尔集团、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内蒙古新中基公司、北京丰田4S店连续五年向学校“订购”毕业生。学校毕业生的合格率达到100%,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对口就业率在96%以上,就业学生稳定率在95%以上,创业率高达30%,涌现出一大批创业的经理、厂长、老板。实践证明:“三技六能”是能让每个学生受益一辈子的“真经”。

2.校中校的管理模式 学校将每个专业设立为专业学校,实行专家治学、专家治校的专业学校管理模式。选聘专业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担任专业学校校长,凝聚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教师。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行“聘任制、骨干教师年薪制、工作室制、工作日制”四制一体化改革。专家治学、专家治校,凝聚了一大批投入职教事业的专家型、双师型队伍,确立了一批能与市场无缝对接的骨干示范专业。学校的各个专业得到高质量的迅速发展,汽修、建筑路桥专业连续两年在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中荣膺冠军,在全国技能大赛中也小有名气。毕业生供不应求,有的专业的学生二年级时就被用人单位预订。

3.跟踪服务的创业、就业模式 学校向社会作出郑重承诺:“凡就读临河一职的学生,只要遵纪好学、完成规定学业,选择继续深造的,保证考上大学;选择就业的,实习期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实习期满正式上岗月收入不低于2500元,高于当地本科生工资。否则,三年学费全部退还。”学校深知,一个农村家庭把家里收入的大部分拿出来供孩子上学不容易,把这些普高线下的孩子教育成才,就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是学校的责任,是对孩子、家长和社会负责。学校通过严格考核,层层把关确保学生质量;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有岗可就;通过认真考察就业企业,确保就业质量;对已就业学生,凡是对就业岗位不满意的,学校免费召回培训,第二次、第三次推荐就业,直到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为止;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邀请优秀企业家开设创业讲座、优秀毕业生介绍创业历程,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校对所有就业学生全程跟踪服务至少三年,领飞助跑,帮助学生度过独立生存的关键期。30多年来,学校有近万名毕业生在北京、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就业发展,上万名学生自立门户、独立创业,60余人远赴海外创业,涌现出亿万富翁17位,获国家发明专利的2位,资产千万元以上、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几百位。

三、三十年智慧汗水打造六大亮点

1.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生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缺乏道德底线已成为年青一代的最大危险。学校大力推行树德、铸魂、固本、育人的德育工作,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孝敬父母、尊重老师、说话文明、礼仪规范。校园里懂孝道、知礼仪、讲文明已蔚然成风。2010年学校被自治区教育厅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2.创造情境,育人先育魂 学校环境处处育人。校园内随处可见富有育人思想的雕塑和景观,如烈日下耕种的老农,时刻提醒师生:一丝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极富动感、驰骋草原的逮马雕塑,告诉学生:职校的孩子个个是有个性的“烈马”,需要千锤百炼才能成功;提示教师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教育得法,他们都会成为“千里马”。走廊、教室布满励志向上的标语、图像,就连卫生间都有班级主动认养的鲜花、乔木和鱼缸。

同时,为挖掘河套人文历史内涵,传承河套文明,教育子孙后代,学校在自治区成立首家“内蒙古河套人文教育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河套文明、日新月异的巴彦淖尔、蓬勃发展的河套教育、多姿多彩的河套民俗,还有专柜展示从巴彦淖尔成长的杰出人物,以励后代。博物馆全天开放,供所有人免费参观,每年接待参观人员上万人。学校博物馆被授予临河区、巴彦淖尔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人文教育基地。

3.工厂进学校,课堂进车间 学校贴近市场办学,制定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原则。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为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学校与当地的巴彦淖尔市汽车大修厂、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新中基公司、香港联邦制药集团、热电集团联合办学,校企合作;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城市的弗拉蒂尼制衣公司、蒙牛集团、清华大成装饰公司、奇瑞集团、海尔集团等37家大中型企业开展“工学交替”和“订单式”培养;将内蒙古宏兴机械制造公司的全套设备和师傅引入校园,实现了工厂进校园、课堂进车间,工厂的技师就是学校的实训教师,学校的学生就是工厂的学徒;内蒙古鹏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落户学校,实现了环艺、建筑路桥专业学生“教、学、做、设计、施工、生产”的一体化运作,教出来的学生不再是只会纸上谈兵、黑板上设计、书本上施工的学生,而是一毕业就能实战的能手。

4.百杰校长领航向,多元体制聚能人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临河一职校长孟保和,是全国特级教师、教授、全国百名杰出校长、全国教育杰出人物、十佳校长、自治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学校涌现出20余位专业领军人物,专业由过去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38个,学生由最初的22人发展到如今的10318人,固定资产由初创时的34万元到如今的近10亿元,实现了非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学校多元体制并存,聚集了一批能人,齐头并进促进事业发展。

5.对无业者负责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巴彦淖尔市每年新进城务工人员有3万多人,再加上城镇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每年约有10万多人闲散在社会上,给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学校急政府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主动承担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任务。从2006年起,学校每年培训人数在3400人以上,让2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青年学会了技能,并找到了工作,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劳动力转移让无业者有业,让有业者乐业,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

6.跟着市场办教育,配合岗位搞教学 为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走出了一条有临河一职特色的教改之路。学校采用分层教学和模块教学,彻底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格局,每节课45分钟,把35分钟还给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师生民主平等,相互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社会在发展,企业在变化,如果总抱着一本教材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大纲,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学校围绕市场办职教,配合岗位搞教学,根据市场导向制订教学大纲,根据岗位需求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随着岗位能力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主修课、必修课、选修课与岗位能力要求无缝对接,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一毕业就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与内蒙古美术学院开展联合办学,采取了“3+2”的形式,三年中专教育、两年大专教育,为学生构建起了中高职贯通的成长通途。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大中专一起发展、互为支撑、共同进步、为国育人的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模式。

扎实的教学改革,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2月,学校舞蹈专业排练的“顶碗舞”代表自治区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获一等奖。2008年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临河一职6名学生获优秀奖,2名学生获三等奖。2010年学校承办了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和自治区残疾人技能大赛,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优秀服务单位”,学生获得了8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占全部一等奖的一半以上,名列全区第一;8名获一等奖的学生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并获优秀奖。2010年,在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临河一职有8名学生和7名教师获奖。2011年4月,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学校荣获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再创辉煌。

展望未来,临河一职将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开创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篇5

关键词:教学特色;方法;计算机教学;医护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8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就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水平要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本文从医护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特色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教学与医护专业相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1]。对于中职学校医护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仅要符合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还要符合其专业的特点。

1.教学内容与医护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常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而且还要紧密结合医护知识,把计算机知识作为学习、职业生崖中的一个辅助工具,体现教学实践的双重价值。例如:在进行网络资源下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下载的内容可以紧密结合医护相关知识进行,搜索“护理礼仪”、学习“人体解剖的意义”等相关文字资料,搜索“心脏解剖图”、“上肢解剖图”等图片资料。在Word作品这部分教学时,任务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可选内科、儿科、妇产科、外科等科室的病房的温馨提示、健康小知识的设计。在不脱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紧密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计算机教学。

2.教师知识储备与医护专业相结合。计算机教师除了要加强本专业学习外,还要增加医护方面的知识,走访医院和已参加工作的学生,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了解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在教学中才能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应时展要求,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医护专业人才。

二、计算机教学需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计算机学科以实用性强、更新快为最大特性,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1.结合学生职业特点,开发校本教材。由于计算机发展、更新很快,多年来我校使用过多个版本的计算机教材,现阶段使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3)》,此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与改革创新,更为符合现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但在卫生学校,还需在教材挖掘的基础上,更多的针对学生职业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深加工教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发出更为符合医护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2.加强实践课的改革与创新。教学中除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外,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情况和实用性,确定出大的任务(主题),在大的任务(主题)下由N个小任务组成,在每个任务呈现前,由学生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引出学习任务。任务设计中可以跨主题、跨章节,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操作。例如:在文件与文件夹管理这部分时,枯燥、乏味,又没有其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安排教学中,先讲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资源下载,随后出现实际问题——资料太多、杂乱无章,这时引出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这部分内容。实践课的学习任务,要紧紧围绕知识点,结合学生兴趣、专业特点和任务的实用性、趣味性等方面来设计安排,任务评价、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来设计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实践课的效果。

三、善于应用适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目标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采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2]的教学方法,是比较适合计算机这门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此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与合作学习的整合,任务驱动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水平和效果,合作学习提高了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教学。

1.教材分析。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学生情况,整合教材资源,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安排合理。

2.教学目标分析。每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提出知识点,对于封闭型任务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分解,对于开放型任务要进行教学目标的整合。在教学目标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目标的培养,要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3.学情分析及学生分组。教学计算机课程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工具性学科,教学对象为一年级的医护专业学生。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计算机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刚入校,相互间不熟悉、不了解。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情况,在了解的基础上,按异质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一般为4人一组,好、中、差比例大约为1∶2∶1。笔者一般是采用教师指定和学生自由组合来完成分组,教师指定好的不能同在一组,差的也不能同在一组,每一个组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和一个差的,其他的学生自由组合。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能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有所相当。

4.组织教学。(1)创设情境,引入学习任务。创设的情境尽量要围绕学生的职业特点,或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2)呈现学习任务。教学任务的设计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显得非常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了合作学习中任务设计原则与模式,任务设计要着重关注:一是小组的互赖目标、互赖奖励,互赖角色;二是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共同目标、奖励(评价)和角色进行设计;三是关注学生的合作空间;四是关注个体责任,明确职责;五是关注小组交往技能奖励及培养原则;六是关注小组自评。任务设计要从任务的要求及目的、任务的操作程序、任务的评价及任务的延伸几个方面来考虑。(3)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紧紧围绕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取长补短,学会交流、关心、帮助同学,实现小组成绩的最大化。在合作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了,要求更高了,教师角色更多了,他是学生合作的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支持者、启发者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进去,每个人的努力将决定小组的成绩。要注重用评价提升效果,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最终的学习效果,还要考虑到合作的过程效果。最终的学习效果不是一个人的效果,而是全员效果,过程要有痕迹记录,并纳入总成绩。(4)进行任务的测试(提交作品)评价。(5)课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任务的延伸。可以组织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巩固和拓展学生知识。

实践证明,应用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随着医院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引入,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西敬.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等职业教育,2009,(8).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民族陶艺特色专业 坭兴陶 校中企 企中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62-02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把产教融合作为基本理念贯穿到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并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产教融合要求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依托专业促产业,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浑然一体的办学实体。因此,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专业

特色专业是指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准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并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个具有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特色专业往往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性,它的发展壮大常常与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职业学校依托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建设特色专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地方政府及坭兴陶行业企业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坭兴陶,在2011 年开办了民族陶艺专业,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双赢办学的育人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学校的名片,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目前,随着北部湾经济的发展,钦州坭兴陶产业也赢得了迅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钦州市坭兴陶生产经营厂家共有 180 多家,并以每年 10% 的速度增长,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该行业实现年总产值近 8 亿元。目前,坭兴陶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以及我国港澳台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行业均处于盈利状态。然而,随着坭兴陶产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大批陶艺专业方面大师和技术人员,目前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钦州坭兴陶发展的瓶颈。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内,钦州坭兴陶企业尚缺省级以上大师约 50 人,市级大师约 100 人,陶艺技术人员约 1000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能解决陶艺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这为学校开设特色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双赢办学的育人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民族陶艺特色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双赢办学的实践

民族陶艺的传授在传统上都是采用手把手传授技艺的方式进行的,因其方式方法较落后,这一育人模式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因此,只有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双赢办学,使企业参与到育人的全过程,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才能有效解决企业人才紧缺及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并实现“招生即招工、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

(一)以“校中企”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校中企”就是职业学校依托已有的教学实训基地而建立的实践教学平台,由学校提供生产场所,配套基础设施及实训设备;企业带资金、带技术、带产品及技术人员,通过利用学校的设备,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方案,力求在生产过程中融入教学内容。“校中企”建立的目的是使学校的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紧密结合,在校园内创建一个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亲身体验到企业生产及企业文化,该基地既能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目前,“校中企”合作企业有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和广西钦州北部湾坭兴玉陶有限公司,基地建设有拉坯、雕刻、烧制、打磨、包装、展销等实训车间,并配备有大师工作室 4 间。其中,拉坯成型工作室可进行坭兴陶手工拉坯成型、修坯、压坯等三项操作;雕刻装饰工作室可进行平雕、浮雕、线雕、镂空雕刻等多项操作;烧制工作室可烧制高度为 1.4 米以下、直径为 0.9 米以下的坭兴陶艺术陶制品及日用陶制品。在基地里,教师掌握了技术,学生参与了生产,生产产生了效益,实现了校企双赢。

(二)以“企中校”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企中校”合作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场地,配套基础设施,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添置生产设备,按股份制运作模式对实训基地进行管理,既面向社会进行经营服务,又作为学校实习教学场所。车间内预设有学生专用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并约定好教学实习内容及实训时间,基地也可作为企业的子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负责订单、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设备维护,学生以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的形式参与。目前“企中校”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与钦州市三鸿陶艺有限公司共建,该基地设有拉坯成型、雕刻装饰、堆雕泥塑、烧制、打磨等多个车间,能提供 50 多个工位供学生实习。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在生产中学习技术。在基地里,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技能,还学习企业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在该基地进行实训,不仅工作认真、生产效率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掌握快,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曾在该基地实习的毕业生多数都愿意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由于技术好、留得住,他们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深受企业的欢迎。

三、校企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共赢

“校中企”“企中校”教学平台的建立,对企业来说,一是解决招工难及技术人员紧缺问题,目前学校平均每年为坭兴陶企业输送 100 多名毕业生。二是协助坭兴陶行业企业进行岗位培训及新员工入职培训等,该平台每年面向社会进行坭兴陶艺技能培训 300 人次以上。三是共享科研信息及技术攻关、解决生产中遇到技术难题、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例如,由陶艺大师及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攻克的堆雕泥塑工艺,日前已取得较大进展,制作出许多深受市场欢迎的坭兴陶作品。对学校来说,一是解决了实训场所及实训工位数不足、实训耗材消耗大、教学成本过高等问题。二是有利于解决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三是有利于学校特色专业的教师培养与成长。通过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实现了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双向参与,共享双赢。四是有利于学校实训场所及设备更新换代。通过校企资源共享,解决学校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实训场地,造成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的问题。五是便于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扶贫工程。学生参与生产或经营,企业从所经营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学生劳动报酬、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等,为学校开展勤工俭学、职教扶贫工程创造了条件。

四、校企合作办学,凸显特色专业建设效果

通过实施“校中企”“企中校”育人模式,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民族陶艺特色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打造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两年来,学校有 2 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 人被评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有 4 人建立了个人工作室。二是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坭兴陶制作经验,解决设计及技术难题。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大师以校企合作为平台进行技术研究及技术创新,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例如,与企业大师合作的作品《九龙瓶》荣获 2015 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采用堆雕工艺创作的作品《壮乡神尊》荣获 2016 年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银奖,取得外观设计发明专利两项。三是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校本教材及制订坭兴陶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目前,企业大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并出版了 6 本陶艺专业方面的校本教材,所制订的《坭兴陶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目前已被陶艺行业试用。四是学生或学生作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展评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争得荣誉。近几年来,学生及学生坭兴陶作品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全区或全国技能比赛、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杯”、广西工艺美术“八桂天工杯”等评选活动,屡次获奖,从 2012 年至2016 年 8 月,共荣获国家级奖项 30 个,省级奖项 14 个。

总之,职业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学校特色专业特点,与有实力的企业构建“校中企”“企中校”教学实习平台,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办学模式的有效措施,对提高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丽辉.“校、企、地”文化融合视野下石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2(10)

[2]刘永福.民族陶艺术设计与制作精品课程的创建及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15)

[3]张晓华.校企联动双赢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6(6)

[4]李加旺.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J].广西教育,2013(10)

[5]李加旺.机电专业“校中企”实践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广西教育,2015(3)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改重点课题“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桂教职成[2012]35号);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改课题“职业学校特色专业实施产教深度融合k学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6A008)

篇7

中医学专业是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开的专业之一,对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专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提出学科建设的目标与措施,希望能为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

中医学;学科构建;培育措施

学科建设是普通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也是衡量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与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中医学专业是我校2016年新开的专业之一,属国控专业。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对疾病的无毒、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要求也逐步提高,这就为中医学拓宽了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进行中医学学科建设,是目前摆在我校特别是中医中药系面前的重要问题。

1建设目标

1.1中医学的学科特点

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由于中医学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并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因此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充分发挥中医学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学健康服务,是全面发展中医学事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全民健康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2贵州省及毕节市的卫生资源现状

我国中医药人才资源缺乏,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基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医学发展不平衡。以贵州省为例,据统计,2014年贵州省共有卫生机构2918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6.42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床位数19448张,每万人口床位数5.54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7528人,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2.15人。以毕节市为例,2014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365个,床位31629张,卫生技术人员22407人,其中开设中医诊疗服务的卫生机构1073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645人。全市乡镇卫生院共240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104个,基本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45个。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23个。全市村卫生室3994个,能开展中医学服务的机构1199个。2015年9月,在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深化医改,增加医疗卫生资源和人才,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贵州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3.14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人。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升中医学服务能力,到2020年,80%的县级中医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综合诊疗区,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学服务能力。

1.3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学科建设目标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黔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医学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医学专门人才的重任。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综合考虑毕节市的区域特点,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突出中医学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毕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把中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有特色、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特色专业;为城镇社区和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医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中医专门人才;完成毕节市每个乡镇以上医院建设中医馆、开设中医门诊、设置中药房的战略任务。

2建设措施

2.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2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55人,兼职教师17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8人。拥有专业课教师5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48人;专业教师中医学专业背景47人,专业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之比达到1∶1;专业教师中研究生学历的有30人。近三年来,中医学专职教师在省内外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教材14部,现有师资能够满足中医学专业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专业开办后,学校将根据专业发展规模需求,合理规划专业师资结构。计划在现有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引进高层次中医学专业人才,建设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2.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按照中医学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加强对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的教育教学研究,以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为核心课程,强化实践技能教学,使教学更贴近岗位需求。同时,根据专业特点,构建“课证融合”双证书课程体系,将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依托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建立了以岗位任务为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有中医诊断实训室、中药标本实训室和针灸推拿实训室等,能满足中医基础、中医诊断、针灸推拿以及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的教学需求,具备学生教学实训、教师培训、社会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并有与之配套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学校始终把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实训实习课时占总学时数的58%,校内专业课程实训课开课率100%,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奠定了基础。校外实训主要有毕节市中医院、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等18所教学医院。教学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医护人员业务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能力,可以为学校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能较好地保证教学和实习工作的开展。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加强实习管理、检查及指导,实习管理日趋完善。

3人才培养模式

3.1建立“校院合作,共建专业”机制

为使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相对接,成立由医院、行业专家和学校领导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建立由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团队,共同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制定保障校院共建专业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共育人才的机制。

3.2传承中医文化,以德为先,文化育人

积极创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所学、所得、所见、所闻和所悟中传承、发扬和创新中医文化。把人文精神与中医学专业教学紧密对接。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精神以及“治未病”理念贯穿于中医学人才成长的全过程。

3.3以实践育人为主线

在院校合作建设发展过程中,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附属医院,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边教、边学、边做”,实现医院教学化、教学医院化。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教、学、做高度一致的校外实训基地。

3.4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中医学专业岗位能力分析和中医执业准入为依据,以就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实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丰富教学资源

在中医学学科建设发展中,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设中医学专业两门以上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建设突出就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就业课程,包括中医适宜技术课程。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为切入口,训练中医辨证思维和诊断治疗能力。

3.6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

学校结合专业要求和学生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心智健康发展。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理念,突出中医专业特色。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逐步推行学分制,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和特点,选择闭卷、开卷、机考、讨论、答辩、调查报告、实践操作、专业技能测试、课程论文及社会实践等考核形式计算学分。建立多元化的考评体系,逐步实现教考分离。

篇8

1.1高考志愿填报许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意见与安排,一些学生是根据高考分数做出的专业选择,还有一些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而录取的,所以这些学生的专业选择完全是被动的。即便有些学生是自主选择的专业,但由于高考前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所以也未能较详细地了解所报考专业的情况和专业所在高校的情况,更没有深入思考自己所选专业的特点和前景。这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对所读专业认识的片面性,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丧失兴趣或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目标和进取心,对所学专业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动摇,萌生转专业思想。

1.2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给当代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给学生的专业思想带来了正、负两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有:逐渐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注重实验与临床能力培养等。负面影响有:终身从事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观念被打破,使得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技能。另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红包、回扣等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医学专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1.3就业前景复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热爱并且毕业后想要从事中医药相关行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中医学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的增长却未能与之相适应。并且,目前医院招聘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学历要求很高,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就显得更为困难。复杂的就业影响因素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处于“毕业就等于失业”窘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前途产生质疑,从而对专业产生动摇。

1.4学习的适应困难进入大学之后,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否则,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学习上就会陷入被动、感到力不从心。其外,由于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而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存在适应困难。这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就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专业情绪和专业思想问题。

1.5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体系独特,具有文学性、史学性和哲学性。另外,由于中医学理论是由无数个医家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发展起来的,思维与经验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其理论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其应用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其思维具有抽象性、实用具有经验性。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使得中医学的专业教育与高中数、理、化的基础教育的思维方法与知识结构截然不同。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知识,在入学后也没有完成转变观念并融入到中医特殊的学习氛围中,加上目前的中医教育往往注重单科的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医药理论形成的外部因素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普遍对中医理论、概念感到茫然和困惑,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难以接受,时常感到中医逻辑的深奥凌乱和脱离实际。带着对中医理论半信半疑,甚至根本无法接受的思想被动地接受中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1.6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模式目前中医学专业教育均采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模式,与传统“师带徒”模式相比较,其更趋向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但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其“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限制了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也导致了中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使得学生认为现在的专业教学与就业后的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地传授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此外,目前的中医学专业教学中,西医学课程约占总学时的1/3-2/5,使得相关中医古典医籍的学时不够,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西医学的交叉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甚至产生中医学不科学的想法,厌恶中医,妨碍对中医学的深入学习。

1.7中医西医化倾向目前中医出现了较明显的西医化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来指导中医临床与科研。在临床方面,用西医的疾病诊断取代中医辨病辨证,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上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在科研方面,过分强调新药研发而忽视中医基础和理论研究,这些都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医药疗效的体现,导致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的科学性和治病防病能力产生怀疑,对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念产生动摇。

2加强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对策

针对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因素,作为中医药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

2.1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新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对中医学专业的背景、性质、学科特点、行业前景以及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要求等情况并不了解,而新生入学时往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大学充满热情和激情。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宣讲、讨论、交流、看电影、看录像、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名师启航活动”,邀请中医学专业知名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进行中医学专业的背景、性质、学科特点、行业前景等情况介绍,通过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引导教育,感染和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科学地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医学专业,激发学生潜在的专业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开启“学长导航行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有关学习和生活的交流,通过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为大学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邀请杰出校友畅谈工作感受、就业心得等方法;在中医学专业大一新生中开设中医学“专业导论课”或“学科导论课”,系统地介绍中医学学科、专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使大学新生一入校就清楚中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以及明确大学5年应该学好哪些知识,从而方便学生调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和明确学习方向。此外,还应着重学习、领会医学誓言、白求恩精神等,使学生真正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含义,对中医学执著追求,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2.2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部分大学新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表现在生活方式、自理能力、学习方法、师生关系、心理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针对新生中存在的困惑和不适应情况,应通过开展“新生大学生活适应”主题班会、新老生交流会、新生心理讲座、大学生人际关系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方式,通过开设“大学生发展导论”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素质教育课程,结合高中与大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区别,引导学生尽快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大学新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特点,应通过新老生交流会、专业教师讲授等方法,向学生介绍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并根据大学各门课程特点,开展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摸索出与自己学习状况、基础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管理支配时间,学会应用工具书、图书馆等条件自学,从被动学习方法向主动学习方法过渡。

2.3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发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医学兼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其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较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一定的人文修养,才能掌握其思维方法和精髓,从而形成稳固的中医专业思想。

2.2.1增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孙思邈认为:“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二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提倡医者涉猎群书。中医学专业教育如果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则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后劲不足,难以成为行业佼佼者。因此,中医药院校要优化课程设置,逐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地位,增设古代哲学、自然辩证法、古典文学等课程,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老子》、《周易》、《道德经》等,提高其人文素养。

2.2.2强化中医四大经典学习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基础和精髓,包含了许多中医学的哲学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历代医家都对四大经典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保证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中医院校必须强化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中医学专业思想。

2.2.3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是学习中医理论的基础入门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通过开展中医文化知识相关讲座,制作和宣讲《中医药文化常识》手册,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朗诵”活动,成立专业兴趣小组,组织医院见习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和学习氛围,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兴趣和增强学好中医的信心。笔者采用上述方法,营造了中医学专业大一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稳定的专业思想。经统计分析,该年级278名学生大一学年期末平均成绩将近80分,不及格率仅为1.31%,相对于本专业往年大一年级,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稳定,未出现申请转专业的学生。

2.4改善中医学教学方法和模式

2.4.1调整课程设置中医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其知识结构应该包括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三方面的内容。中医学教育应按照其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体系来设置课程,力争使所设置的课程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中医特点、特色及其优势,加强中医基础及经典课程的学习。掌握好中、西课程的比例以及西医课程开设的时机。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首要的应当是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必要的西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的学习应该安排在中医教育的后半个阶段,这样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2.4.2改善中医学教学模式针对目前中医学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导致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可通过尽早安排学生进入临床见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感受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作用和效果,感知中医名家的临床魅力,在近距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我们通过组织中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医院见习这种“早临床”活动以及组织中医学专业学生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全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多次、反复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这种“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对中医临床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中医的信心,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和专业技能,从而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推荐期刊
  • 中医
    刊号:11-2166/R
    级别:北大期刊
  • 中医正骨
    刊号:41-1162/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陕西中医
    刊号:61-1105/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文献
    刊号:31-168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