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管理方面的理论8篇

时间:2023-09-28 09:07: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管理方面的理论,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理方面的理论

篇1

【关键词】 公共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借鉴

中图分类号:F810.42

1. 概述

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来兴盛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张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管理,打破政府对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垄断;更多地注重管理的结果,而不是只专注于过程,重视政府绩效的考核;把公众视为顾客,将顾客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整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体有以下7方面。一,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政府公务人员应该是负责任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则是提供政府税收的“纳税人”和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三,反对传统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规,轻绩效测定和评估的做法,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制,而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四,调政府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和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五,强调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而应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六,主张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七,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的灵活性。

虽然新公共管理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比如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盲目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把政府与公共的关系完全等同于供方与顾客的市场关系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而对深化税收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无借鉴意义。

2. 该理论在国际上的成功实践

2.1 美国 美国国内收入局新使命被描述为“通过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实现他们的纳税义务,并通过使税法公平适用于所有纳税人,来为美国纳税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在组织形式上,收入局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在私营部门中广泛应用的组织,即面向顾客需求的组织。在这里,税务机构的顾客是纳税人。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收入局同时减少了管理层次和主要单位数目,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对顾客的培训和服务。在绩效评估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建立了一套平衡评价体系,对收入局内部各级组织及其员工进行评估。

2.2 新加坡 国家收入局提出的目标是“税务管理在国际上要居于领先地位,由受到良好培训的、专心工作的税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新加坡国家收入局从1992年开始改革进程,将部门式的收入管理改为独立的收入局。独立的收入局有利于提高税务管理的灵活性,并能雇用到高技术的职员。同时,新加坡国家收入局把没有完整性的以税收为基础的组织结构,改为以功能为基础的为纳税人一站式服务的组织结构。这一新结构减少了以税收为基础的原有机构中存在的功能重复问题。

2.3 韩国 国家税收服务局保证为纳税人提供公平、透明的税务管理服务。为此采用功能导向型管理制度进行根本性机构改革,并实施高效、公平的税务管理。同时,采取从外部评价国家税收服务局的绩效等措施。

3. 该理论对完善我国税务行政管理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也积极借鉴公共管理理念,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有益参照,并取得初步的成效。因此,作为政府公共部门的税务机构,很有必要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按照“调动人力,减少成本,优化服务”的基本方针,逐步推进我国的税务行政管理改革。

3.1 完善组织机构,进行合理布局 税收组织结构是实现税收职能的组织保证,没有科学的组织结构,就会影响税收职能的实现。传统的税务机构体系纵向结构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层级制结构,有一级政府就有一级税务机构;横向结构则是下一级比照上一级,基本对称。税务部门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为组织机构的扁平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谓组织机构扁平化,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佘人员,从而建立起一种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机构。实现扁平化,就要对目前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造重组,建立横向的信息交流机构,便于信息的沟通。要利用依托信息化的税收管理机制,减少中间环节,压缩管理层级,按照实际需要,收缩没有必要存在的税收机构,前移各项税收业务,简化工作程序。按照流程再造理论,摸清税收信息管理的内在规律,按照信息的流向和结转的方式归集税收业务,从而对机构进行合理布局,找到效率和制约的最佳平衡点。

3.2 改进工作运行机制,保证机构高效运转 必须按照整个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设定岗位,因事设岗,以岗定责,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部门、环节、岗位、工作人员,使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指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根据工作实际的需要,及时调整岗责,确保每一项工作特别是新增工作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构建专业化的岗责体系。进~步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具体制度,搞好部门配合,加强部门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接,避免错位、缺位,消除“管理空档”和“真空地带”,建立起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程序规范、运转顺畅、文明高效的政务管理体系。同时,牢固树立税收成本观念,将税收成本观念引入税收政策制定和实际征管工作中。尽快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税收成本核算制度,明确成本开支范围、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责任等内容,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定期对税收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对纳税成本进行测算,向社会公开,接收舆论监督,构建科学的衡量税收成本的指标体系。

3.3 优化税收服务,提高工作实绩 首先,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服务就是管理”的观念,把国家赋予的税收执法权更好地体现在为纳税人服务上,实现由传统执法意义上的“执法队”、“审判长”、“检察员”向体现全方位纳税服务的“服务员”、“导航员”、“裁判员”转变,从而通过优质的纳税服务引导纳税人的自觉纳税遵从,创建良好的征纳关系和税收环境。其次,创新服务载体。对现有服务资源和服务手段进行有效整合,逐步搭建纳税人质量认证、开业登记、注销、税种划分及税款入库的纳税服务外部平台和热线咨询、税收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划转及税务稽查统一的纳税服务内部平台,实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服务手段的新突破。

3.4 实施人本管理,充分调动人力资源 一方面,根据注重结果、灵活性和激励的原则,在公务员招聘、工资、培训、晋升和解聘等方面,设计强有力的税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使税务人员的行为与税务机构的战略目标统一协调起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待遇与贡献相对应的分配制度,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增强能级的激励功能。另一方面,必须充分重视行政管理环境的培育,加强税收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培育人,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有特色的行政文化氛围,推动行政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篇2

成本,通常是指产品的生产成本(注:本文所论及的成本仅指生产成本,而非任意的成本类别。)。成本作为范畴,是指为获得一定的产品或劳务所发生的生产性耗费。这种耗费既同生产力相联系,也同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前者决定了成本管理必然要服从一定的效益目标,后者则决定了成本管理必然要服从一定的利益目标。

1.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撇开成本的社会形式,成本表现为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耗费,反映着生产者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为一定量产品的物质技术关系。经济效益作为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净收益,其量的大小则由这一物质技术关系所规定。这一物质技术关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二是指投入与产出的转换关系。投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配置结构越合理,生产要素向产品的转换效率越高,同量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得的产出就越多,或者说单位产出耗用的生产要素越少,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在产品售价既定的前提下,经济效益就越好。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种再生产活动,为使再生产活动持续进行,必须使消耗的生产要素得到补偿,补偿的尺度同样取决于投入的生产要素与其产出的物质技术关系。人们只有不断地完善与优化这一物质技术关系,逐渐降低维持再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的补偿量,才能不断地增加净产出,为扩大再生产提供日益强大的物质基础,进而有效地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求无限性的矛盾,使人们的需要获得更大范围、更高程度的满足。

2.成本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成本不仅仅与经济效益相关,也同经济利益相关。这是因为成本作为在一定生产关系下所发生的生产耗费,不仅反映着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而且反映着一定的经济利益关系。

第一,成本体现着特定的生产关系。成本作为生产耗费及其补偿的尺度,总是与特定的主体联系在一起的。主体不同,成本构成、也会有所不同。按照马克思的成本价格观点[1],由于生产商品的活劳动耗费中为资本家提供剩余价值的劳动部分,不需资本家支付任何代价,所以,对资本家来说,商品的生产费用,是由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亦即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与劳动力工资V两个组成部分。而在小商品生产者看来,商品的生产性耗费仅指物化劳动耗费,活劳动耗费则不在商品的生产性耗费之列。可见,生产关系不同,生产要素耗费与补偿的主体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就不同,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就不同。

第二,成本构成体现着一定的分配关系。比如,包含在成本中的工资、津贴、补助、福利费等项目,就是劳动者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方式。生产经营者既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单位产品中的费用支出,也可以通过降低工资水平、缩减补贴与津贴、裁减人员等形式压低成本费用水平。前者体现着人与关系的优化,后者则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动。

第三,成本作为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其大小必然会对生产者的净产出量发生,进而对相关利益者的经济利益格局发生影响。在总产出既定的前提下,净产出量的大小无疑由补偿成本量的大小来规定。这样,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比如在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或国家以所得税形式参与生产者的经营成果的分配时,生产经营者人为地少计补偿成本,虚增净产品,以夸大业绩,或生产资料所有者人为地多计补偿成本,虚减净产出,以降低税负的行为便可能发生。为形成合理的经济利益格局而进行的成本管理,显然不属于效益管理的范畴,而属于利益管理的范畴。

综上所述,成本作为经济范畴,一方面反映着人们的生产耗费与生产效率水平,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反映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此相应,成本管理也必然包含两个方面,即成本的效益管理方面与成本的利益管理方面。

二、确认成本管理两个方面的意义与实践意义

确认成本管理的两个方面,将成本的效益管理与成本的利益管理区别开来,无论是对构建的成本管科体系,还是对加强成本的实际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1.确认成本管理的两个方面,对架构科学的成本管理学科体系的重要意义我国的成本管理学和成本学均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目的归结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比如,作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指定用书的《成本会计》,对成本会计的任务做了如下阐述:“成本会计不可能全面地实现经营者管理各个方面的要求,而只能在成本会计对象和职能的范围内,以达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笔者认为,这种把成本管理仅仅归结为效益管理,而忽视成本管理与利益管理联系的成本管理理论,既不能如实地反映成本管理实际,也不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成本管理的功能与充分地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如果只承认成本管理与经济效益的联系,而不承认成本管理与经济利益的联系,下列就难以得到清楚的解释。如,既然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还会发生企业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国家治理成本作假有何必要?既然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就应该是一种企业行为,为什么国家还要规定成本范围和制定相关的核算原则?既然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什么还会形成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管理会计成本核算两大不同的成本核算体系?凡此种种,均反映了将成本管理的目的仅仅归结为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理论观点的缺陷。要想构建使成本管理实际得到全面的理解和使成本管理实践得到正确指导的、科学的成本管理理论体系,无疑必须以对成本管理的效益与利益两个方面的认识为基础。正是因为成本在反映着一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成本管理在实现经济效益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经济利益合理化的目标,才有国家规定成本范围,分别进行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会计成本核算的必要。

基于对成本管理两个方面-效益管理与利益管理的认识,笔者认为,科学的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应主要包括以下:一是阐明成本与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的关系,架构内涵效益成本管理子系统与利益成本管理子系统的成本管理系统;二是阐明各成本管理子系统的管理主体、管理目标、管理功能、管理原则、管理方式、管理技能与、管理环境等;三是阐明成本的效益管理子系统与成本的利益管理子系统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四是阐明成本管理系统产生与的。

2.确认成本管理的两个方面,对于正确地指导成本管理实践,全方位地加强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全面认识成本管理工作,科学地指导成本管理实践。

如前所述,无论是会计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在谈到成本管理时,一般都将成本管理的目的归结为降低耗费,提高经济效益。依据成本管理“两方面”的观点,笔者认为,上述认识从理论上看是片面的,从实践上看是有害的。之所以说是片面的,是因为这种认识只看到了成本管理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一面,却忽视了成本管理与经济利益相关的一面,事实上,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大量地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问题。之所以说是有害的,是因为这种认识片面强调成本的效益管理,却忽视成本的利益管理,致使在实践中或者以成本的效益管理取代成本的利益管理,或者将成本的利益管理误认为是成本的效益管理,从而大大削弱了成本的利益管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正确的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只有从效益与利益两个方面全面地把握成本管理系统,才会有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有助于科学地组织成本管理工作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当我们从效益与利益两个方面去全面地观察和成本管理时,便会发现,成本的效益管理与成本的利益管理,无论是就管理的主体而言,还是就管理的原则、管理的内容而言,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就管理主体而言,由于进行成本的效益管理在于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无例外都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的,所以成本效益管理的主体必定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进行成本的利益管理,主要在于维护各相关利益者的正当利益,确保成本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发生以虚增或虚减成本为手段谋取不正当、非法利益的行为。在企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这一成本的利益管理主体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只有通过政府制定有关法规制度才能有效地约束、监督企业行为,使之规范化、合理化。相对政府这一管理主体,企业无疑是被管理者、被监督者与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者。

就管理原则而言,成本的效益管理,遵循的是相关性原则与灵活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成本管理的内容、成本核算人员提供的成本资料,应与降低、控制成本的目标相关,或对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产生。灵活性原则,是指成本的构成、程序和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与变动性。成本的利益管理原则主要体现为利益成本的核算原则,具体包括客观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完整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反映经济业务完成的凭证为依据,以保证成本的真实可靠;规范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必须以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的有关法规、准则为准绳,不得随意更改与变动;稳定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必须相对固定,避免由于轻易变动成本的计算方法与程序而侵害某些相关利益者的利益[3].就管理内容而言,效益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管理与成本控制管理两个组成部分。利益成本管理则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合理地界定成本范围;二是科学地制定与严格执行成本确认、计量的有关原则,防范会计作假行为的发生;三是严密监督成本确认、计量行为,严格审核成本确认、计量结果。

总之,成本的效益管理与成本的利益管理在管理主体、管理原则、管理内容等方面均存在着一系列差异,不弄清这些差异,笼统地谈加强成本管理,显然无法使加强成本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并富有成效。必须从经济效益与经济利益两个方面去认识与探究成本管理工作,唯如此,才能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并使成本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一、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未雨绸缪可以说是生存必备的技能,对物业管理企业也当然是一样。全面预算管理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规划”和“控制”两大部分。若无规则,则无控制的依据,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指按照企业决策方案,确定企业各项活动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中,预算编制则是全面预算的重要一步,预算的编制和使用,作为评价业绩的标准,在管理上有时比实际结果更受重视。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先进性,物业管理公司在企业内部规范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物业管理公司推出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机制也能起到协调公司经营,通过预算目标,编制,汇总和审查,执行和调整,评价和评估的分解作用,从而起到协调效果,为公司的规划和发展公司业务和提高公司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再次,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部门的实施,可以起到很好的员工绩效的激励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解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到最终的具体实现,从而推动员工和部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然,同时员工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待遇水平。此外,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物业管理公司一直都面临的预算死板问题,是预算变得简单、方便和客观性。

二、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

物业管理企业实施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导向的原则。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将根据公司的情况来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目前的情况,制定了企业年度预算、季度预算、甚至是月预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分并开发适合自己的预算。 2.综合平衡的原则。这需要处理每个部门的局部和整体以及全面的预算平衡之间的关系。 3.全部成本的原则。将各部门预算管理费收入统一算到他们的成本中去。 4.重点支出项目重点控制原则。要想企业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对企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养,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要着重控制,不可随便的进行更改。①

预算编制步骤:1.审查平衡。财务管理部会和其他的有关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各个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复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出适合的平衡建议,而且企业还要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度工作目标可以作为各个部门预算的修正依据。 2.批准。通过预算各部门(财务部、工程部、物业部、市场部和保安部)进行分析整理,企业的财务部门才能上报公司上级进行审议,报道给管理层。 3.发出的执行。企业年度预算提交管理层审批,然后去下发到各部门,分解落实到财务部门后执行。

三、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全面预算意识不足

物业管理公司目前所缺乏的预算意识,要么是预算目标单一。②因为大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仍处于过渡阶段,很多企业仍然不熟悉该系统是比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比如全面预算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势,协调公司,激励绩效改进等,都还是一知半解,更何况引入这种制度呢?另外有一些物业管理公司思想比较局限,并不认为物业全面预算是必要的,所以对此也就抱着一拖再拖的态度,觉得只要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全面预算他就没有必要引进这种管理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市场化的物业管理的背景下,提升水平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1.预算目标单一,编制的预算没有成为实施战略目标的手段

目前,国内企业仍普遍使用传统的预算系统,无论是在预算编制,设计,实施,控制,都是基于一个个单一的目标预算为导向,如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反映成本控制,反映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编制等。尽管有这些预算的编制也有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因为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可以说是利润最大化,反映在预算上则是预算指标体系的策略的成功。因此,各种预算准备阶段的设计目标是相对简单的,而有战略导向的建立全面预算框架则是很复杂的。

2.缺乏有效的预算沟通,全面预算编制行为受局限

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执行主要反映在最终监督和考核状况上,再加上很多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全面预算框架,从而导致“财政预算完全所有的“错觉预算。有些公司是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的沟通,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过于严格的划分使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理解。并且使用相互理解而非用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导致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不知道在财务管理方面怎么执行预算。这种情况下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极为不利的,将显著降低预算编制的效率,不能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

3.编制方法不灵活,编制的预算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性

编制预算方法对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提高预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常用的为企业增量法或削减法,因为递增或递减的预算编制简单方便,也给预算确定讨价还价留下空间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历史水平的合理性。然而,较少的因素来考虑预算递增或递减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反映瞬息万变的经营管理活动,再加上自己的预报的局限性,它们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出与实际操作效果相违背,预算的实际效果就会相对窘迫,难以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三) 全面预算考核不足

主要体现在预算缺乏专门人员以及预算程序不一致的标准上。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正在做指导全面预算并介绍其特殊性,缺少充分的预算,包括与评估收入的预算、物业管理费用的预算、预算期间、物资采购预算成本和固定资产预算。内容是相当繁琐的,它必然导致预算评估阶段的短缺。

结论

物业管理企业在做好预算方面是必要的。上述全面预算的介绍,包括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的内容,预算编制的编辑程序以及预算的理论动机理论,都是需要综合考虑并遵循精确的原则的。全面预算编制与使用需要各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深刻领会全面预算的理念,通过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式给企业带来成功。相信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引入并在此推动下可以很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作者单位:北京捷利物业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关晶:《物业管理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10期

[2]孙言明:《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纵横》,2011年第4期

[3]陈洪:《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第11期

注解

篇4

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能源管控;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37

1 我国企业能源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能源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能源管理的基础是数据,建立能耗数据采集、计量、统计、分析,以及能源报表等制度,完整、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能源消费情况。

(2)建立能源指标体系,分析企业能源消费优劣,为企业能源消费的计划和控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企业用能经常忽略的问题

(1)能源费用,企业每月大额度的能源费用途归于何处。

(2)能源利用率,能源是否能真正物尽其用。

(3)用能管理,是否有明确用能管理指标体系。

2 控制论的发展

控制论是关于机器、生物和社会中的控制和通信的W科,是一门典型的横向学科。控制论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经典控制论,主要在机器领域单片机方面的应用,已反馈为主;二为现代控制理论,弥补经典控制论的不足,侧重于优化控制;三为大系统理论阶段,综合发展运用自动控制论、控制论和运筹学等学科,侧重在大系统中理论研究。

3 控制论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控制论与管理

在观念和理论上,控制与管理密切相关。管理本身就是控制的一种,通过管理的内容,指定的标准,预防的措施实现对企业的控制,避免出现的问题及危害。控制主要反馈来实现,通过反馈的信息,发现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的动态变化,及时捕获信息,以及反馈信息,从而及时的采取措施控制规划企业的发展。从而保证生产活动能有效的开展。因此,管理与控制在本质上具有同构关系。相似的系统控制内容。

能源管理是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合理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将能源的有效利用与方法理论结合,实现对能源生产运作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组织运营管理,生产调度监督预防。以达到经济、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能源。能够正确反映企业各个用能环节的用能量,规范的进行统计测算,适时将企业各项用能指标,传递给领导者,为其了解企业的真实用能状况,判断能源管理的优、劣,发出正确的指令,提供理论依据及支撑的能源管控系统。是企业合理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增加能源有效利用率精细化使用、增强企业市场占有率的重要保证。

3.2 现代控制理论在能源管控中的应用

企业能源浪费,粗放型使用能源都是由于管理人员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企业能源现状,无法准确的掌握数据以及无法了解执行的情况。现在的企业,由于没有形成共识的能源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把信息及时的利用,导致了能源浪费严重。这里建立能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生产工艺数据、能流数据的支撑下实现集产品计划、能源计划、能耗实绩的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企业的集中扁平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能源采购贮存、分配转化、使用放散等各环节的综合监测、调度和平衡优化,从而实现系统节能和管理节能,为企业领导、能源管理人员提供整个企业的能源数据通过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能源消耗系统的监控、日常管理、能耗分析、重点工序和设备管理等功能,帮助制定考核等制度,提高能源管理智能化。通过采集生产工艺数据、能流数据,支撑实现集产品计划、能源计划、能耗实绩的综合管控,可作为政府对企业能源的监管平台,对于企业的能耗进行统计分析及趋势预测等,包含用电、用水、用煤、用油、用热的各类能源消耗,实现宏观能源监测、分析及管理。实现企业的集中扁平化管理的一项新技术,实现多个能源数据的集中整合或分类处理的统计与分析,帮助企业等使用者全面及时了解有关配电、水循环、热力、原料供给情况及在整个能源动力系统的消耗能源的状况。可评判和分析在运行过程中各种工序、工艺、设备能耗的使用标准,从而有效的评估各项节能设备与当前采取措施的相关对比影响,并将相关管理和运营人员联系起来,建立更有依据更有效果的节能体系通过WEB把各种能耗日/月/年报表、数据曲线、分析结果等给企业管理人员。这些方法措施可实现对现代企业能源方面的管理控制。

4 结论

(1)针对我国企业能源使用方面的问题,将现代控制理论的方法应用到企业能源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与控制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能源管控平台。

(2)建立企业能源管理反馈式信息控制,指出我国企业能源管控的重点是建立能源管控平台保证反馈信息的健康畅通,以便及时,系统,准确的为能源管理控制人员提供信息。据此合理安排企业能源各项消耗。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率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现代企业要以节能环保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实施切实有效的能源管控,促进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海.商业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篇5

在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具体措施中,我们得到了足很多启示:光靠读者办理图书馆证件和年审等费用根本不能够支撑图书馆的正常发展。通过免费开放图书馆这一有效措施,将社会群众进入图书馆做到“零门槛”,真正的做到无障碍。公共图书馆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民众文化水平,促进公平为宗旨的。图书馆文化知识的保障与生活、医疗等保障不一样,图书馆的必须用它特有的文化才能够吸引住社会群众的注意。一个图书馆不想生活、教育和医疗那些没的选择余地,图书馆不是人们必须依靠的条件,它知识人们精神文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图书馆的服务保障了个人与群体的终身知识学习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可选择性。不是免费开放图书馆就可以,只有优质的文化资源服务,才能够吸引人们走进图书馆。

二、图书馆免费服务是必然趋势

一是:我国群众阅读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并不能证明人们就缺乏读书的热情,遇到节假日,各个大型的图书店也会看到很多读书的人。尤其是在春节期间,各个图书馆在实行免费读书后,办理读书证件和读者流量都大幅度增加,这都表明了读者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希望能够将读书的价格降至最低或者免费的读书;二是:网络文化的冲击。目前社会正逐步走入网络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图书馆也就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源泉。年轻一辈大多数都喜欢快捷便利的计算机网络,现在的中老年也有不少的电脑爱好者。如果图书馆还一味的坚持公共图书馆收费政策,不降低其门槛,做到免费的图书馆服务,就会让那些想看书,却没有条件使用电脑的群众没有看书的机会,而那些有条件上网的群众将会逐渐的遗忘图书馆。逐渐的,图书馆也会走出人们的视线。

三、免费开放中遇到的问题

(一)图书馆阅读秩序

图书馆免费开放之后,肯定会迎来较多的人气,但是图书馆的环境不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增加,再加之图书馆管理也不能够短时间内跟上,导致图书馆的阅览和阅读秩序受到影响,图书馆阅览时的喧闹之声也会随之加重。例如:图书馆作为读书和文化休闲的好地方,因为其环境、条件的优秀,也会成为群众纳凉的好地方。因为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工作者也不可能将乘凉的群众拒之门外。这些人来此不是为了看书休闲,进而会产生足多喧闹嬉戏的声音,一个安静的环境变成了一个喧闹的如同菜市场的地方,也就失去了图书馆真正免费开放的目的。此外,还有的读书习惯长期性的霸占一个读书位置,从另一个角度讲也侵犯了其他读者的权力。图书馆实行全面免费服务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对读者的正确引导。

(二)“滞留书”

图书馆免费开放以后,随着阅读流量的增大,对图书馆书刊的要求也必会增加,这对图书馆的资源和管理也是一大考验。随着资源的越来越多,大量滞留书仍然存放在书库当中,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清理,书库迟早会容纳不下。作为一个图书馆的管理,应当针对群众需求,将实际需求量大的书刊存放在流通的书库当中,将一些不常用的放入其他书库,或者将其转化成虚拟的信息存在在网络资源中。但是图书馆的现实管理中,往往会忽略这些地方。

(三)书刊破损等问题

虽然在免费开放图书馆以前,书刊读物也存在也破损,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图书馆都会将其视为书刊的正常消耗。图书馆没能真正的考虑书刊破损的原因,但是随着免费图书馆服务的开放,书刊的破损也将日益严重,其中书刊出现破损的原因有:

1、作为一些比较热门的图书资源,例如公招,等级考试、学生的辅导教材等书物往往成了读者的“练习场”,有的读者习惯在文中重要的部分打上记号来着重强调,写下批注。

2、由于群众素质有高有低,对于像艺术、建筑等类型的书籍经常会出现缺页现象,尤其是其中精美的图案和建筑工艺图案等,而且缺的还有可能不是那几页,有可能是几十页的内容。

3、对于借回家的书籍,做不到爱惜,随意丢放,在还回来的时候,经常看到图书上有油渍、饭粒等,甚至还有被家养宠物啃咬过的痕迹。

4、由于书籍本身的质量不高,读者拿书的方式不对,都容易造成书籍开裂;读者习惯的折书、卷书,容易使图书变形,导致不易收藏和保管。

(四)馆员的工作量

随着图书馆免费服务的全面实施,读者流量和图书馆资源的流量都迅速的增加,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员工和服务的范围都在不断的扩大。相应的,图书馆的劳动强度、管理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而图书馆的人员却不能及时的做到补充。

四、免费开放服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多种形式,招募义工

针对免费开放下,图书馆读者的迅速增加,而工作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补充,图书馆可以在读书或者社会中招收一些志愿者或者义工,让他们辅助图书馆职员整理好书库。适当设立一些奖励制度,让他们在帮助之余,还能得到奖励,更能激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发放图书馆的荣誉卡、特殊卡等。与此同时,还要对图书馆的程序进行培训。

(二)抓紧设施设备改造

图书馆在实行免费开放服务的同时,图书馆的设施设备也应当跟上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脚步。比如适当的拓宽阅读的空间,增设桌椅等。

(三)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针对图书馆的免费服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联合一些教育部门,定时、定期的对图书馆员工进行素质、业务知识的培训。可以进行图书馆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组织到外出学习。同时也应该为图书馆职工向上级部门更多的福利待遇,逐步缩小行业差距。

(四)加强对阅读的引导

部分读者在阅读室大声玄幻,严重的影响了阅读秩序,换个方面讲,说明了有更多的读者愿意走进图书馆来阅读,只不过需要对其进行阅读引导。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读者引进图书馆后,应当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处理好读者阅读图书的一切问题。读者在图书室大声喧哗,证明了图书馆的气氛不足引起读者的共鸣。图书馆应当提升图书室的阅读环境,营造出一种引导阅读的环境,这种引导性的阅读方式具有更大的意义。及时的对图书馆的图书做好宣传,利用一些宣传的小册子、电子显示牌等,利用各种方式引导读者阅读。

(五)加强公德意识教育

图书馆的实际受到损耗,除了自然消耗就是读者的一些不良习惯引起的。对于读者不良习惯引起的图书污损,其实质就是社会公德意识不强的表现。在读者当中,开展社会公德意识教育的有关宣传活动,用宣传教育来减少书籍的人为破坏损耗。整理一些损坏严重的书籍,进行展览,让读者看看不爱护书籍所造成的后果。开展一些关于文明阅读的签名活动,让读者自觉的走入保护书籍的环境中来。

篇6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应付频繁的企业重组及人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便地编制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规划方案,通过各种方案在系统中的比较模拟评估,产生各种方案的结果数据,并通过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为管理者最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变得开放,滞后管理变成超前管理,并使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庆石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关键点控制,主要选择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点项目和薄弱项目作为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对沟通、培训、风险控制和进度安排四个方面,以下就此四个方面进行分述: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沟通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用来解决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业务管理问题,比如人事信息、计算工资、考勤处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沟通无法突破本部门,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角色,包括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员工都无法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人力资源管理者也无法真正上升到企业的战略伙伴,部门领导的工作伙伴,员工贴心伙伴的高度上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技术在沟通方面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平台,使企业的各个层级的沟通变得顺畅无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高层,首先是人力资源信息查询于决策支持的平台,企业高层可以直接了解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无疑有力的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上的沟通效果;对于人事部门领导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其参与工作管理的平台,人事部门领导在所授权的范围内查询基层员工的人事信息,为其更有效的与基层进行绩效沟通提供了便利;对于基层员工,员工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查看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新闻公告、重要的招聘信息、培训信息等,并与分厂领导和公司领导进行电子方式的沟通,如领导信箱、留言板等。 可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沟通方面的关键点的控制,实现了企业自上而下的纵向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横向沟通,有效的沟通途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一个稳定大局的作用。

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培训方面的应用 培训开发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涉及培训资源管理、培训需求获取、培训规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档案管理、培训查询分析、培训统计报表等诸多方面。从培训需求分析到培训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培训管理的好帮手,它帮助企业的培训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①支持培训自定义档案盒企业培训类别的设置,可对培训机构、教师、资料、设施和培训课程等培训资源进行管理,构建企业自己的培训体系。

②支持企业个部门和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采集和分析。

③支持公司和各部门培训规划和培训活动的编制和审批。

④可对培训规划、培训活动和参训员工的培训费用在预算基础上进行控制管理。

⑤可对培训活动及其培训资源进行全面评估。

⑥对培训活动档案和员工培训档案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⑦实现了培训开发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的信息联通。

⑧实现统计分析功能,提供企业各类培训活动和员工培训情况的统计报表。

⑨支持培训审批工作流程,可定义审批流程,实现培训工作自动化。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搜集的完整的流程数据,使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与企业发展计划相吻合,更有效的实现培训所得的技能和投资回报率相挂钩,将培训成本和培训效益的相互关系更容易量化,真正使培训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应用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企业内部各种不同应用对于授权的要求是极其多样的。与此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非常灵活的基于对象权限和用户角色概念的授权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既可以授予用户系统预定义的权限,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设置非常细微具体的权限控制,授权力度可以是交易、域,甚至可以控制到具体值。通过授权的控制,减少企业风险事件的发生。 为满足极其多样复杂的权限控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引进了面向对象的权限管理概念。若干个相关的需要被同时保护或检查的单元组合成一个权限对象,换言之,每个权限对象都是一些权限域的组合。一个权限对象的各个权限字段被分别赋予不同的值,就构成了一个权限。系统中权限检查与控制,就是针对它而进行的。同时,为了方便对于用户权限的管理和维护,系统又引入了基于用户角色授权的机制。一组权限可以被组合到一个权限轮廓文件或更进一步,一组权限或权限轮廓文件组合成一个复合权限轮廓文件。之后,再将得到的权限轮廓文件或复合权限轮廓文件授予一个或多个用户。相应地,这个或这些用户就获得了其中包含的所有权限,用户权限数据是在用户主数据中集中存放和统一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提供了大量预定义的能满足一般用户需求的权限轮廓文件。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提供了权限轮廓文件自动生成器,可以帮助管理员方便地生成满足各种特殊需要的权限轮廓文件,并分配给用户,有效的进行了风险控制。

4 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招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与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工作紧密相连,稍有脱节便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推行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符合企业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信息化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逐步成为公司战略制定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成为公司在新经济时代实现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最基本、最核心的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万科集团实施SA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经验.

[2]Sap全面概述.

[3]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项目计划书.

[4]sap成功实施实地指南.

篇7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管理也成为了建筑行业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人们也充分注意到了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施工管理,就要从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管理方面着手,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促进建筑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1 影响施工管理质量的因素

1.1技术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建筑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现场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1.2安全管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并对生产发挥着促进与保证作用,因此,安全与生产虽有时会出现矛盾,但从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出发其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和统一。我们要坚持持续改进和完善安全机制。安全管理是在变化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其管理就意味着是不断改进发展的、不断变化的,以适应变化的生产活动,消除新的危险因素。需要不间断地摸索新的规律,总结控制的办法与经验,指导新的变化后的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3材料管理 。针对材料的问题,必须解决好材料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材料供应;材料采购,以避免材料订购不符,进而影响工程进度;材料分类堆放,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及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并报检于甲方、设计单位;整理分类,根据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指定位置归类堆放于不同场地;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

1.4资料管理。 一个项目的管理,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竣工资料这一项。竣工资料所包含的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归类存档。

1.5成品管理。针对建筑工程的特点,成品保护可谓至关重要,作为最后的一道工序,任何一小点的破坏都会从整体上破坏美感,影响工程验收。对于成品保护,必须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做法来防护。所谓主动,即采取相应的相关防范强制性的制度,比如不准在成品地面上使用铁梯等规定;所谓被动,即采取相关的防碰撞等手段来保护成品,比如在玻璃等易碎品上遮盖胶合板等措施。

2 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2.1责权分配不当。所谓责权分配不当主要表现为责权不一致,所谓责权一致就是管理者拥有的权力与其承担的责任应该对等。所谓”对等”就是相互一致,不能拥有权力,而不履行其职责;也不能只要求管理者承担责任而不予以授权。向管理者授权是为其履行职责所提供的必要条件,合理授权是贯彻权责对等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根据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大小授足其相应权力。

2.2轻视内部质量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质量管理只重外观质量轻视内部质量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施工时偷工减料,表面工程做得合格,实际上施工产品的内部质量不达标,质量检测时则蒙混过关,这种工程质量往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不利影响。这种重形式而轻本质的现象必须予以扭转。

2.3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安全生产机构、质量监督机构和人员配置制度方面的严重缺乏,再加上经费紧张,具体处罚依据不完善,所以根本就没有将相关监督机构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尤其是在一些地区为了保证当地经济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就默许一些投资、招商项目、工业园区项目、新区开发项目等工程中存在不合法现象,像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动工的建筑工程,一般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安全监督也同样无法顺利进行。

2.4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尤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为了满足工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根据工作的实际要求进行数量不等的人员的配备,我们需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来达到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却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出现这种无管理局面的主要是因为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开支,于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数量,引发管理部门人员的缺少,出现一人兼数职的现象。

3 解决办法

3.1严格规范施工现场。对现场的工作环境进行严格的规范,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围挡,对场地的临建设施和卫生管理等相关的工作进行标准化设计。保证工程施工现场达到安全、美观的功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工程场地使用水泥进行摊铺,使工程现场的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

3.2坚持责权一致的原则。作为工程施工的管理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制定为之明确的责权一致的制度。应根据管理者的素质和过去的表现,尤其是责任感的强弱,授予他适合的管理职位和权力。对管理者运用权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以便掌握管理者在任职期间的真实情况。

3.3制作严格的操作流程。按照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流程。通过对多起工程安全事故的分析,大部分的事故起因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特别是违规作业、冒险作业所占的比重更大,虽然很多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但是随着施工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施工技术和材料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因此,要不断的对以往的操作规范进行变更和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获得理想的效果。

3.4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目前的建筑管理一般都是按照企业的自身条件、具体的建筑施工情况等,与企业的运作相结合,利用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来确保建筑工程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管理责任制。因为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很难进行统一的施工与合同管理。所以应精简主体,进一步简化生产关系,针对各种建筑项目确定出不同的重点,将责任制度与成本核算制度作为管 理的中心,并严格的执行,以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要强化施工的安全性与文明行。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有恶性事件发生,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一现象,要改变落后的技术、安全管理,要进一步强化建筑管理的安全性,尽量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证建筑施工的文明行和安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程施工的管理者,要在大局上把握好明确的工作方向,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密切注意加强制度建设和自身建设,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在。在管理控制上,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装备过硬、快速高效、树立品牌意识。而在施工管理控制意识上,必须做到:制度先行,精心施工,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郭小兵.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及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2011.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成本;风险管理

    在今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以及发展中的重要性,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电子商务均是各大企业进行优化管理的不二选择,因为电子商务直接涉及到企业经营成本的控制以及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等。将电子商务运用于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

    电子商务,即Electronic Commerce,通常简写为EC,它是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生产、销售以及流通的活动。然而,它不仅仅是指在Internet上进行的交易活动,还指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产品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另外,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贸易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

    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抑或是管理机构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的动态过程。企业管理是社会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时展的必然产物。当社会的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有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就离不开组织的指挥以及协调,以确保整个劳动过程能够正常地运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产品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企业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且迫在眉睫。

    二、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一)提升服务的个性化水平

    运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手机大量的数据信息,并能依据商务数据的处理系统对企业客户的信息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服务,从而提升企业服务的个性化水平。

    (二)提升决策水平

    在对数据进行相应分析的过程中,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企业的电子商务站点能够快速地提供独具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帮助企业更成功地占据市场。同时还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服务,对客户需求以及市场发展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帮助决策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提升企业的决策水平。

    (三)完善并优化网站

    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电子商务的站点能够对其网站的消费者抑或是浏览者的交易数据、浏览信息等进行分析,促进企业网站结构得到持续的完善,从而使企业的结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设置出独具人性化特征的链接以及布置网页,并依此将网站的浏览量提高。这样一来,企业的广告商以及客户都会给予这种设计人性化的优秀网站较高的评价。追根朔源,企业强化运用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熟悉客户的消费习惯,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更多、更广泛的营销渠道的打开起到促进作用。

    (四)提升客服水平

    电子商务具备一个主要的站点功能,即客户的数据信息等是实时的、动态的,且能够进行智能分析,从而得到最后的客户群体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偏好等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企业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帮助企业实施针对性强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客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三、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

    (一)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建立创新型管理理念

    目前的企业均是处于信息时代这一大环境下,促使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以往传统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形式、手段均不能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未来,企业必定要建立创新型的管理理念,否则只会被时代、被社会所淘汰。这就要求企业要在管理理念上进行转变,加以创新,致力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电子商务正是当下创新型管理理念的代表。企业将电子商务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持续做出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战略创新等,及时制定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一,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当中融入数字化的创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市场的中和分析的时候,需要将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的、合理的加以运用,从而确保能够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做到准确无误。通过运用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做出及时反应,并采取相应对策,为企业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第二,电子商务是最新型的管理模式的重要载体,它成功凌驾于产品以及技术的范畴之上,改变企业的经营观念以及经营要素,帮助企业将更多的知识积累起来,不断地完善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面向世界,优化企业管理

    作为现代化的企业,想要将企业面向于世界,首先需要将企业标准化的经营理念保持下来:将企业的产品标准化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是英语国际要求的规范标准,能够做到实现实现的产品障碍的规避,防止不良影响到企业的口碑。第二,作为企业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国际通行的苗裔的管理以及规则,从而不必要的障碍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第三,对于相应的组织推行出来的政策以及开展的活动等,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并主动参与其中,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同时,现代的企业还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且严峻的问题,即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它跟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有着直接关系,甚至跟企业的生存、发展均有联系。企业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先进的文化模式、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组织、企业现代化的管理者等。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个时候,电子商务就能体现出其重要作用了。电子商务能够为企业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提供保证,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的现代化。例如已经被我们所熟知的淘宝,它就是运用电子商务对企业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促进淘宝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优化了企业管理。

    (三)电子商务节约企业的采购成本及经营成本

    第一,电子商务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减少。传统的企业采购方式是通过见面会、订货会等途径确定好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但是如此会占用企业内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是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有效使用,就能够克服这一个缺点。当企业通过自身专业的网站以及远程等于合作商进行业务方面的探讨的时候,也能够将企业使用的调查、研究的费用、差旅费等,使得企业的采购成本大大减少。

    其次,企业运用电子商务能够在系统里进行最大范围的供应商的选择,从而在庞大的范围当中选择出最适合企业自身快速发展的合作商,从而使得在价格的谈判之上,采购人员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也能够为企业建立出相对较稳定的联盟,促使企业能够共享信息资源,用最少的支出就自身企业希望能够购买到的部件、材料等,从而将执照产品与原材料的采购相互结合,最终降低采购花费的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

    最后,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对自身原材料的短缺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制定出相应的需求计划,防止企业发生重复进货抑或是货物短缺的情况,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浪费支出,有效改善企业的采购效率,确保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电子商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金的转移以及信息的传递速度,并且也能够降低企业的使用费用,将经营周期大幅度的缩短。与此同时,在电子商务的运用实践中,消费者也能够及时的与商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对企业提出自身的各种方面的要求,从而有利于企业对消费者的了解更加的透彻,及时、准确地将新产品推入市场,最后赢得市场。例如众所周知的京东商城,就是依靠电子商务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电子商务促进企业建立专业队伍

    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人才是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电子商务的相关专业人才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应用人才、自动化及通讯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等。企业可以采取聘请、培训等方式对优秀的人才进行选拔,而培训的方式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因为培训能够使企业的人才巩固,协调企业的人员管理。根据实践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这一技术在我国具备相当良好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持续发展的信息时代,现代企业应当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建立自己专业的人才队伍,并对其运营及管理进行充分融合等均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电子信息技术在中国的起步较晚,因而在使用过程以及推广进程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我国的企业正在不断地努力,有效运用电子商务,并借鉴发达国家应用电子商务的先进经验,全面推进我国的企业管理,促使企业取得全面、持续的发展。

    (五)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风险管理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也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必定会在21世纪获取长久的发展。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优化企业管理以及节约企业的经营成本,还能够帮助企业实施风险管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