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6: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术后病人的护理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心理特征;护理干预;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34-01
当前,国内大部分医院都是采用切除手术来治疗乳腺癌病人,由于切除手术导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乳腺缺损、胸部外形破坏等,致使病人的生存品质有所下降,并且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心理压力[1]。文中针对乳腺癌病人术后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病人的心理提出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病人,全部为女性病人,年龄在36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病人的文化程度为:小学10例,初中25例,高中44例,大学及大学以上11例;职业:家庭主妇16例,农民15例,工人34例,干部13例,其他22例;癌症分期:33例二期,42例三期,25例四期。
1.2 研究方法 充分运用癌症病人生存品质调查表,并且实施必要的修改制定,为预防主观评定误差的情况,必须依靠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来调查。运用访谈与观察的模式,根据测评表来进行填写,针对乳腺癌病人应用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来实施心理评价、统计学处理,并且要实施统一研究归纳;具体调查内容包含: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日常生活情况、面部表情、社交活动、朋友的理解与配合、爱人的理解与支持、自己对于疾病的认知、自己对于治疗的态度以及各类精神指标等。当中,疲劳、食欲、睡眠、性生活、社交活动、日常生活情况以及面部表情等是生理与躯体因素指标,其余的均为心理因素指标。将每项指标都划分成为五个等级,得分根据等级1至5分,比如食欲项目,1分的标准为基本不进食、2分的标准为为食量较低于正常食量的一半、3分的标准为食量大约为正常的一半,4分的标准为食量只是轻微降低,5分的标准则为正常进食[2]。全部得分12分则为最低分,60分为最高得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医院聘请专家来对结果实施评估,并由专业的护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之后再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
1.3 研究数据 全部利用软件SPSS12.0进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计量资料加以表示,应用t检验。
2 乳腺癌病人的心理特征
2.1 恐惧、焦虑 乳腺癌手术对于病人的身体产生巨大的破坏。病人感到自身丧失了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担心自身丧失了吸引力,并且担心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夫妻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恐惧、社交障碍、失眠以及抑郁的情绪。患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衰减、食欲不振的状态。
2.2 猜疑、自卑或嫉妒 病人自我认为存在生理方面的缺陷,从而出现自我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自卑、易发怒、易激动,并且非常容易曲解他人的好意。
2.3 期待、依赖心理 一些乳腺癌患者无法正确面对这次手术,在手术完成以后,一直在观望医护人员、丈夫以及家属的一言一行,以及他们对于自身的态度,乱发脾气的情况时候发生,希望可以获得大家的重视与关爱。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评估患者状况 收集的资料应当包含乳腺癌病人的情绪、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以及家庭状况,评估病人的社会关系、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程度。从而对病人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方便制定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策略。
3.2 健康教育 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必须要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必须要注重患者的形象与尊严,通常可以指导患者一些类似于衣着打扮方面的知识,指引病人怎么没遮挡自身形体的缺陷,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重视健康一侧的检查,培养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再为病人配备合理的饮食,正确规律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情况[3]。
3.3 社会支持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乳腺癌病人的家属、同事以及朋友对于病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让病人在精神层面获得对应的支持,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术后的治疗与生活,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应当主动鼓励病人尽量完成自身可以完成的活动,从而尽快去适应社会生活,并且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角色[4]。
3.4 心理支持 在手术以后,病人的自信心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态度十分悲观,并且因为女性特征出现变化,导致其预后的生活品质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病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病人积极的鼓励,让病人发泄不良情绪的同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①信心行为确认。要给予病人足够的信心,让其明白疾病是可以康复的,让病人可以保持乐观的态度以及开朗的心态,从而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此外,还应该根据病人的经济条件与自身需要,要向病人提供一些能够弥补缺陷的措施,例如重建或者佩戴特制乳罩等。②心理认知。向病人宣教关于乳腺方面的疾病常识、治疗措施以及康复措施等,让病人对于乳腺癌有一个充足的认识,从而采用理性的态度去接受现实。
4 结 果
心理干预前后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5 讨 论
乳腺癌属于女性疾病当中非常常见的恶性毒瘤,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严重威胁着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全球每年大约新增110多万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并且约有40万以上的女性因为乳腺癌死亡。科学在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临床中可以运用中医、重要、手术、化疗、放疗等许多治疗方式来治疗乳腺癌病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病人手术以后,医院通常护士了针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导致病人术后的生活品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借助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诸多不良心理因素加以改变,目的是为了促使乳腺癌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与面对现实,提高其情绪调节能力,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睡眠、食欲,且得到其同事、家庭以及配偶的配合与理解。本研究证明,实施心理干预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状态良好,不仅对乳腺癌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手术治疗的态度积极,更重要的是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日嫒,卢梅,洪霞凤,罗荣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0(02).
[2] 杨晓莹,许瑞华,张代英,刘兴凤.30例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分析及护理[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0(05).
[关键词]镇痛泵;护理;不良反应
我院自2007年以来引进了DDB-I-B型微电脑电动注药泵,该泵操作简单,全中文提示,液晶显示屏显示机器运转情况和可供使用者调节的给药参数,如持续给药,自控给药等,并且具有电子锁定功能,可满足各使用人群、个体差异,在疼痛方面,尽可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过程,增加可控制性。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我科自2007年以来对2A00例术后患者应用自控给药(pcA)镇痛泵的观察护理及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00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12―80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上肢手术29例,下肢手术89例,颈部,腰背部手术82例。连续硬膜外麻醉下52例,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148例为静脉镇痛泵。用三通接头连接输液针头和镇痛泵。其中发生低血压8例,低血压性高甲1例,尿储留20例,恶心和呕吐15例,烦躁及神智恍惚3例,嗜睡3例,用药过量至呼吸抑制1例,腹胀4例。
1.2方法:使用步骤分加液、装夹、设置、排气、运行五个操作程序。
1.2.1镇痛泵药液的配制:硬膜外镇痛泵用罗哌卡因20mg、芬太尼2支(即200ku),昂丹司琼160mg加0.9%生理盐水150ml.。静脉镇痛泵用曲马多100mgx5支,芬太尼2支(即200ku),昂丹司琼160mg加0.9%生理盐水150ml.。加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用注射器将配置好的药液从螺纹接头处注入配用液袋袋体(注入的药液应小于液袋容量)。检查液袋袋体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必须用注射器将气泡抽尽后关紧管夹,即可待用。
1.2.2排气:在注药泵和配用液袋及输夜导管连接好并设置好参数后(尚未接入人体前),按住“确认”键不放,即可快速排掉输液管里的气体,输液管远端出现水滴后,松开按键,排气结束。
1.2.3运行:将排好的镇痛泵输液管连接静脉留置针或硬膜外导管,按持续量给药,一般为2ml/h输入,药物剂量小,能维持稳定的血浆药物浓度,镇痛效果持续稳定[1],同时为满足病人的个体差异,注药泵在运行状态下可实施一次泵入量(pcA剂量),约1.5ml/次。
2术前护理
2.1使用前对护士进行培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请麻醉师讲解及示范,使每个护士都能掌握镇痛泵的使用方法。
2.2加强术前的健康宣教护士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情况,让患者明白疼痛不仅是一种严重的不能忍受的感觉,而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并告知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镇痛泵输液管连接静脉留置针或硬膜外导管,患者不会感到不适或不方便,止痛药不会引起成瘾性,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并可以缓解大部分疼痛,甚至不痛,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有良好的健康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
3术后护理
3.1术后将镇痛泵放在患者枕旁,说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就按一下pcA键可实施一次泵入量(pcA剂量),约1.5ml/次。30min后患者疼痛仍未减轻,应及时通知麻醉医师,调整镇痛泵止痛药的剂量,不可继续按pcA键,以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我科曾发生一例病人及家属未听清楚麻醉医生的交代,病人疼痛时持续按pcA健,导致病人昏迷,经抢救后病人转危为安。
3.2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贴膜固定,其余部分用胶布固定后从颈下引出,防止脱落;协助患者转换时应防止导管脱落或扭折,并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及分泌物;一旦导管脱出,不可将硬膜外镇痛泵连接在静脉输液器上,应及时报告麻醉医师处理。静脉给药也应注意镇痛泵与输液器连接的好坏,以防脱离。
3.3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4.1呼吸抑制镇痛泵止痛药物(芬太尼)对患者的呼吸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老年人、低血容量、持续给药患者),病人应常规上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别是在术后6h内,患者常规吸氧12~24h,注意呼吸频率、幅度,对原有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2血压降低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上硬膜外局麻药的降压作用,可使血压降低,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补足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当发现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压下降20%时,则应暂停使用镇痛药,输液500~1000ml后,再视医嘱处理。
4.3体温降低由于术中麻醉,大量输血、输液,术后镇痛泵等因素,术后可出现体温降低、寒战,因此,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测量体温,低于35.5℃,应每30min测1次,加强保暖措施。可以使用电热毯保温,但禁用热水袋,以防烫伤。
4.4嗜睡PCA中的芬太尼,曲马多为麻醉强镇痛药,使用后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现象,应加强巡视。如患者出现嗜睡、表情淡漠,R
4.5烦躁及神智恍惚pcA中曲马多有情绪不稳、欣快、认知和感觉障碍、精神混乱、幻觉等副作用,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和表情,语言表达能力。如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按医嘱给予相应的处理。我科曾出现3例病人,年龄在60一75岁之间。所以对老年人更应严密观察神智及语言表达。
4.6下肢感觉与下肢血液循环的观察术后患者下肢麻木与麻醉作用没有完全消退、感觉神经没有恢复有关,一般6~8h下肢麻木可消除,再加上应用PCA镇痛,下肢麻木时间会延长,因此在巡视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恐慌。另外,还应观察术后患者的加压包扎是否过紧,肢体有无肿胀、缺血,密切观察指、趾的颜色及血运,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
4.7皮肤的观察PCA的镇痛麻醉作用可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从而限制患者的活动。下肢活动受限,导致足跟部长时间受压,从而引起足跟部溃疡,加之术后6h内一般常规选择平卧位,因此要加强护理措施,防止褥疮发生,术后6h内每2h按摩受压处1次,四肢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主动加被动活动肢体,足跟部可垫上衬垫。
4.8尿潴留的观察及处理在巡视时,经常查看膀胱充盈度,并督促患者小便,在护理中,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要注意重点掌握拔管的时机,一般拔除尿管时间静脉镇痛泵在术后6一12h,硬膜外镇痛泵为12一48h,膀胱充盈后拔除尿管,95%的病人都能自行排小便,对少部分不能自行排小便者,我们采用听流水声及人工排尿,方法:当膀胱胀满时,操作者用右手由外向内按摩病人的下腹部膀胱区,待膀胱缩成球状,紧按膀胱底向前下方挤压,在膀胱排尿后用左手按在右手背上加压,待尿不再流出时,可松开再加压1次,将尿排尽[2]。98%的病人通过第1次或2次按压后都能自行排小便,2%按压无效,唯一的办法是行持续导尿6一24h或待停用镇痛泵后,拔管前试行夹管1天,以锻炼膀胱肌自主收缩功能,同时重视留置导尿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再次拔除导尿管后基本上都能自行排便。术前要注意膀胱功能训练,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4.9恶心和呕吐PCA的镇痛泵的镇痛药物可催吐化学感受区而引起,可用灭吐灵10mg肌肉注射。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并调节补液滴速。必须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及思想顾虑。
4.10腹胀与麻醉和术后PCA的镇痛泵及卧床有关,由于肠蠕动减弱,便秘,大便干燥,造成排便困难,腹胀,本组4例病人经过清洁灌肠,胃肠减压后腹胀减轻。所以对于卧床病人我们采取术前开塞露肛纳,术后隔日1次。嘱病人多饮水,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勿进食易胀气食物,如牛奶,可乐,豆内等,保持二便通畅。另外,每日行腹部按摩,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腹部放松。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右下腹部,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沿升结肠、降结肠、已状结肠方向反复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陷约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产生肠蠕动。每日1次,每次10一15min,于早餐后或排便前30min进行。
5小结
自控镇痛泵为骨科术后患者获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但临床须严格控制用药量,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尤其对老年人。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神智,血氧饱和度,另外,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者的思想负担。所以,护理的重点是要及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心理和药物治疗达到最佳结合。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良好的健康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妊娠合并HIV;剖产术后;消毒隔离;职业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85-02
艾滋病又称人类免疫缺陷性的病毒感染(HIV)。它是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较快的蔓延速度、较高的病死率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临床中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1]。妊娠合并HIV感染对产妇及新生儿有严重的影响。笔者现将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剖宫产术后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妊娠合并HIV的产妇8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年龄在21-34岁,平均年龄为27.19±2.12岁。其中孕周为31-37周,经省疾控中心确诊为HIV感染患者,经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丙肝抗体阳性,经过本人与市疾控中心、本地计划生育中心的共同同意在我院进行HIV的剖宫产手术。
1.2 结果 此组患者均进行剖宫产手术,术后产妇与新生儿均平安,无死亡病例,经住院5-7d后均出院,住院期间无一例感染病例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科室内组织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讲座,消除对患者产生的歧视以及恐惧心理,能够以同情心对待患者,细致入微的工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必要时提供情感支持,营造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环境。对于此例患者有吸毒病史,为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要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通和安慰,在各项操作中都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密,减少患者内心歧视的感觉,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积极对待生活。并向孕产妇讲解HIV相关知识宣传,告知患者关于HIV的各种传播途径,告知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正确的使用安全套是防止艾滋病性传播的主要途径。
2.2 家庭支持系统的支持 将此组患者均单间隔离,病房通风良好,保持病房的环境安静舒,指导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常因手术的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关注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及社会支持系统,患者长期被家人忽视得不到物质、精神上的支持,甚至受家人及周围人的歧视和冷落,加重患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程度,这种心理变化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体液调节变化,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注意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给予细心的照料,给予鼓励和支持精神力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愉快的度过治疗期,全新的体验到家庭社会的温暖。
3 职业防护措施
3.1 手术用具及物品的处理 科室内严格规范各项医疗操作,对于使用过的医疗用物要严格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于锐器要加强处理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伤的产生。进行剖宫产术操作时,所有现场的医护人员均戴防护具,防渗透功能的面罩、戴有防护眼镜、双层口罩、以双层手套及穿防渗透功能的手术衣,避免手术时的血液喷溅增加感染传播的途径。对于此患者使用的器械切忌要单独放入0.2%含氯消毒液的容器内进行浸泡1h后进行清洗[2],并对所有的器械和用物作好HIV的明显标记后单独送供应室进行下一步骤的灭菌处理。使用过的治疗车及手术床用“8.4”消毒液进行擦拭。
3.2 做好相关职业防护措施 所有的医护人员要进行关于HIV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每一个医护人员认真掌握HIV职业感染的巨大危害性,提高个人职业预防感染的意识。对于HIV患者进行的一切治疗、护理以及相关各项检查均安排在最后完成,避免与其他病患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护理人员在各项操作治疗前要仔细检查自身有无皮肤黏膜破损的现象,对于有破损的粘膜的护理人员要进行更换。要有严格自觉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意识以及无菌操作的各项规程,在各项操作前中后,进行认真洗手、仔细查对,必要时穿隔离衣或者使用防护用具。有关报道表明[3]进行认真有效的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必要时戴双层手套进行防护。李秀云等有关报道[4],带双层手套进行操作可使血液直接接触率由戴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4.69%。在为患者做完相关的各项操作后脱去手套用速干手消毒液先消毒在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
4 术中及术后使用留置针
尽量减少为患者穿刺的机会,注意操作时禁止将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放置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做侵入性操作时,要有足够的光线,降低创口的出血,把患者接触的注射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中统一处理。
5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除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外,应立即将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清理,使用流动的清水清洗新生儿全身皮肤,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创伤,防止新生儿发生二次污染,禁止进行盆浴,为新生儿使用的用物要妥善处理。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时,做好正确的喂养指导,并及时按体重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齐多夫啶等),降低感染的机会,常规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12月后进行复查。
6 讨 论
妊娠合并HIV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加强各项护理措施,而此项技术对于护理人员来讲是一项即特殊又包含一定难度的操作,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与最密切的工作人员,在所有的护理操作多数为有创性的操作措施,与医疗废物、HIV污染物品以及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直接机会较多,因此职业危害向高。所以护士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能,做好患者的相关护理的同时要加强自身职业的防护以及HIV的宣传与预防知识。
参考文献
[1] 何会文.2例HIV感染妊娠引产的护理[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6(8).
[2] 陶福芬.1例妊娠合并HIV感染分娩的护理和防护体会[J].中国基层医院,2008,8(9).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 胃肠反应; 护理
术后恶心呕吐(PONU)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状,是影响病人恢复的主要原因,发生率达62%。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规施行全麻和术中牵拉胆管,其术后病人更易引起胃肠反应,女性比男性明显。术后的恶心呕吐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我科近年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病人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胃肠反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年1~12月在我科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723例病人,其中女性453例,从女性病人选出200例病人,年龄20~70岁,平均58.5岁,女性肥胖病人(体重>70kg)的病人除外,因肥胖病人吸入麻醉药物积存在脂肪组织较多,过胃内残留物也较多,术后发生恶心呕吐高[1],影响对照结果,两组经统计学处理,病情程度,病种单一,无合并症,手术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上述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辅一系列的详细护理措施,即患者入院之日给予易呕吐病人的评定和焦虑程度的判断。术前特殊饭食指导,避免术中引起呕吐诱发因素,正确处理术后疼痛,预防用药。
2 结果
两组呕吐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表1 两组各100例呕吐发生率的比较(略)
表1中实验组发生呕吐率19%,对照组发生率48%,两组比较(P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病人评估
针对恶心呕吐与某些因素有密切相关[2],术前对病人进行评估,有以下两项评定为易呕吐病人:(1)术前焦虑;(2)肥胖;(3)既往容易有恶心呕吐;(4)晕动症病史的女性病人,术后进行重点的观察和护理。
3.1.2 术前减轻焦虑的心理护理
术前病人易产生焦虑,而焦虑术后易产生恶心呕吐[2],针对病人产生焦虑找出原因,并进行焦虑程度的判断,针对原因进行心理护理,本两组病人的焦虑的原因:(1)主要是术后担心疼痛;(2)手术安全性;(3)切除胆囊是否影响生活质量;(4)术后恢复。有以上二项原因的患者判断为中度焦虑,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有关手术治疗的必要的信息,对手术安全性作恰当解释,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大大降低术后疼痛,即使疼痛可以使用止痛剂,并请术后恢复良好病人现身说法等方式进行,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要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焦虑水平高的病人往往理解力降低,即时纠正病人的各种误解,全面理解术前的各种信息。从而降低病人的焦虑水平,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3.1.3 术前的特殊饮食指导
术前饮食按常规禁食12h,禁饮6h,且术前最后一餐进食,易消化普通饮食,不能吃过饱,避免产气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以及大量吃水果,并告之病人按以上措施执行的重要性。
转贴于
3.2 避免术中引起呕吐诱发因素
3.2.1 尽量缩短麻醉时间
因麻醉致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胃肠积气较多,与麻醉医师沟通,尽量缩短麻醉时间,减少积气,缩短全麻的恢复期,术后较少出现恶心呕吐[3],减少全麻过程中面罩加压、给O2或缩短全麻诱导期,防止病人吞入大量的气体。
3.2.2 避免过度牵拉胆管和缩短手术时间
延髓呕吐中枢直接受来自胆管的传入冲动,减少牵动胆管,减少冲动传入,能够减少呕吐的发生。
3.2.3 术中减少胃部充气
腹腔镜手术中由于要维持下腹部路口净空,而采取头低脚高位,容易发生胃胀,发现胃部充气现象,放入胃管加入引流,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现象。
3.3 术后护理
3.3.1 全麻术后护理
病人未完全清醒时,去枕中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3.3.2 术后了解麻醉用药,并促进麻醉药的排泄
及时了解麻醉中是否使用引起呕吐药物,加强对病人的呕吐观察,及时给予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术后病人体内残留麻醉药,为了使麻醉药尽快排泄,特别是对吸入性麻醉药的排泄,术后6h内常规督促病人每15min做深呼吸5次,促进药物排泄,减少呕吐的发生。
3.3.3 正确处理术后疼痛
手术后疼痛也是术后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大大减轻病人的疼痛,但对于个别痛阈值低的病人,我们术前对病人进行疼痛耐受的评估,在疼痛不明显时,提早给予止痛剂,从而降低呕吐发生。
3.3.4 预防用药
术后常规使用胃复安或枢丹。胃复安和枢丹能够抵抗呕吐中枢,不感受触发区的多巴胺受体,从而起到明显止呕作用。用法:术后即胃复安肌注20mg,然后每隔8h肌注2次,24h内共计使用胃复安3次,症状严重静脉用药枢丹1支,因术后恶心呕吐通常发生在术后24h[2],24h内使用止呕剂,能够预防术后大部分的呕吐。
4 讨论
恶心发生时,胃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而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紧张性增加,并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胃内。呕吐是一种复杂的协调反射过程。呕吐开始时,幽门口关闭,胃内容物不能排到十二指肠。同时,贲门口松弛,贲门部上升,接着腹肌、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胃内压及腹腔内压骤升,导致胃内容排出体外。目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机制仍不很清楚,可能包括气腹对胃肠的机械性压迫,迷走神经末梢的刺激和牵拉,麻醉药的作用。另外,二氧化碳对扩张脑血管引起的脑内压升高,可致恶心呕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女性患者,因浆内性激素及黄体酮水平升高有关,术后容易引起呕吐[1],从而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微创手术的痛苦。通过对实验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进行详细合理的评估,针对病人易呕吐因素进行心理护理,术中避免手术易呕吐因素,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术后病人常规预防使用胃复安和枢丹减少呕吐,通过以上措施,降低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呕吐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让患者真正感受微创手术的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实用消化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05-220.
2 王秋生,张阳德.内镜腹腔镜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53-54.
方法: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对150名患者进行治疗。结合科学的镇痛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措施对病人护理。
结果:通过心理护理和阵痛护理措施,解决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自信心和治疗效果。
结论:镇痛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对每个患者实施专一性的护理是关键。
关键词:术后护理方法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63-01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这几乎是所有的术后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据有关报道,外科择期手术75.5%的病人担心术后疼痛[1];92%的病人迫切需要术后镇痛;80%病人反映镇痛不足;50%以上病人术后72h仍疼痛不止[2]。所以,国际医学界非常重视疼痛反应,将其列为人类第5大生命体征[3]。疼痛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生存质量[1]。同时也给病人带来身心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效的护理措施时关键,针对不同的病人实施适合该病人的护理方法,深入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
一般资料。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随机抽取的150名手术后住院患者进行疼痛控制满意度的调查。150例术后患者符合人选标准,其中98例患者在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对有疼痛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150例患者,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6.89岁,其中男女之比为1∶1;85.6%的患者已婚;94.1%为汉族;98.3%的患者没有,生活在城镇。
2治疗方法
2.1镇痛护理。影响镇痛护理因素:①护理人员对疼痛和镇痛的错误认识。护理人员缺乏主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的常规,错误地认为疼痛是手术后的正常现象,镇痛药会影响病人切口愈合、胃肠道功能恢复和手术效果。虽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镇痛方法和药物,但患者仍在忍受术后疼痛的现象,术后患者的疼痛比护士想象的严重得多。病痛是无益的,免于疼痛是病人的权利,病人所有的行为和诉说,不论多么微小都可能是寻求帮助的呐喊,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询问、评估、治疗并记录疼痛。②怕成瘾。手术后早期疼痛患者中,止痛是首位的。在多数情况下,护士只有在患者主诉疼痛剧烈时才给予止痛措施,没有客观地给患者评估疼痛程度和记录,加上有的患者因为怕药物成瘾和副作用影响术后恢复而忍受疼痛。处理疼痛的主要障碍是对疼痛评估不足,处理疼痛的知识不够和病人不愿报告疼痛[1]。大量研究表明,不论剂量多大,在用止痛的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只占1%,在临床上多数患者疼痛控制后即可停药。
2.2心理护理。许多研究证实,病人的负性心理(紧张、焦虑)可加重术后疼痛,是镇痛药物所不能控制的。因此,护理人员应取得病人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给予心理支持,尊重病人的人格,相信病人的感觉,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有助于病人减轻疼痛,同时消除紧张、焦虑状态。做好术前病人宣教工作,让病人了解应对术后疼痛的方法,以消除恐惧、焦虑和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和给予止痛药,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使病人早日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4]。
与患者交朋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帮其安排一安静的房间,保持环境安静以减少感官刺激,避免与其他焦虑病人接触。护士做好入院宣教,向其介绍环境、同室病友、主管医生及护士,减少患者的陌生感、恐惧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与患者交朋友,多与患者接触,充满爱心,建立友好支持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让患者说出自己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耐心倾听患者的有关心理问题,负责任地解答其问题。帮助其认识焦虑、恐惧症状及伴随的生理反应来源,以及所谓的忧虑问题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严重,纠正其认识偏差,以培植其信心和勇气。
3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表2所示。
4讨论
目前对于术后疼痛控制和药物作用有许多护理研究,但对疼痛机制和药物止痛机理、止痛后的生理系统及心理变化需深化研究,应建立多元化的疼痛控制体系,需要多学科配合,合理有效镇痛必定引起生理某些调节介质的改变,应进一步研究,使疼痛控制向更深一步发展。同时将疼痛护理工作作为一项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项目,使每一个护理人员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患者经历多次手术以后,已经对手术以及术后疼痛情况非常熟悉,逐渐形成了稳定的需求和期望,但多次重复的疼痛经历使以往的“很满意”就变成了“应该的”,当疼痛控制服务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值时便会不满意。不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提高术后病人舒适程度对完善整体护理质量其着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减轻术后疼痛方法,要结合医学实施药物镇痛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对病人以及病情全面了解,不能单一性考虑问题,也不能使用同一种方法治疗病人,每个病人的治疗方式不同。医护人员全方位了解病人,与病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进而制定有效方案,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尽早减轻疼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静,杨红红.系统疼痛管理在骨科手术患者疼痛控制中的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08.5(12)59-80
[2]梁玲,李慧铭.何平自控镇痛泵健康教育指导标准的设计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3(1)29-36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理护理;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51-01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对象为2008年7月-2010年4月入住河南科技大学一附院外科ICU的CABG术后患者。气管拔管后无明显神经精神功能障碍,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本组共97例,年龄45-78岁,平均58岁。其中男59例,占61%;女38例,占39%。其中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31例,中学46例,大专以上12例。
1.2 研究方法 全部病人气管拔管后1小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术后心理状况调查。干预组采用整体护理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经过护理措施,在气管拔管后24小时,再次分别做SAS和SDS心理状态调查。
2 结论 两组SAS和SDS阳性率分别为37.0%和43.0%,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焦虑、抑郁评分及干预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或缓解CABG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对配合手术后治疗及提高CABG术后患者的治疗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3 讨论 由于术后监护室是集中收治外科围术期危、急重症病人的场所。SICU的环境,如监护病房内拥有繁多的监护和急救设备,紧张而忙碌的各科医疗护理人员,呼吸机、心电声音和各种报警的声音,再加上病人因痛苦发出的声等等,都会对清醒的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因此,对此类病人,护理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心理护理基础,细心具体地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症监护室病人的心理护理。
3.1 通过观察与调查,97例患者所出现的心理反应特点主要包括:
3.1.1 猜疑 患者麻醉后觉醒后所致的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使其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的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猜疑医护人员对自己隐瞒病情,不愿和医生、护士交流。
3.1.2 焦虑和恐惧 主要是由于环境异常加之患者急剧的生理改变,如患者切口的疼痛,引流管和监护导线的制约,治疗处所致的疼痛、咳痰,换后的不适,都会造成患者焦虑和恐惧。
3.1.3 孤独和沮丧 患者神志清醒后精神处于萎靡、反应淡漠和失眠,情绪悲观,希望获得亲人的精神安慰,而ICU患者多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倍感孤独。再加上仪器的机械声、报警声以及气管吸痰声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患者难以入睡。
3.1.4 抑郁和自卑 表现为忧愁、冷漠、情绪低落,对治疗缺乏信心,与医护不配合,尤其是内向型性格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主要原因在于ICU的特殊环境给病人的压抑感。此外,留置尿管及观察病情需要,患者大都全身,隐私权被剥夺,易产生自卑心理。
3.2 护理措施
3.2.1 恰当的心理评定 通过观察和询问,全面采集患者的心理信息,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定,并根据性质和强度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由于CABG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及脑缺氧,术后病情变化快,病情反复等,而产生抑郁和猜疑。选择适宜对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与病人的心理沟通,增强病人的信任感。避免因技术因素、治疗手段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调动患者的内在潜力。
3.2.2 重视术前心理护理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不允许亲属陪护,收住的都是病情危重的病人,患者极易产生恐惧感。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术前有计划性地给病人予以解释开导,向病人介绍监护室环境,尽量减少病人的陌生感。
3.2.3 实施连续性护理 为了满足患者的心理安抚需要,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实施的手术方法及术中大致情况,以保证患者清醒时,能够及时告诉他现在的时间、所处的地点、家人的情况及病情的好转,以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再次介绍监护室环境,与术前宣教相辅相承,增进患者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3.2.4 开展严谨而规范的护理 为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护士应具备娴熟、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工作责任心强,态度严谨认真,具备良好的专科护理理论,严密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3.2.5 强调人性化护理 为满足患者爱与归属的需要,护士在病人意识恢复后应做好心理护理,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用柔和坚定的目光注视,温和善意的微笑,恰当的握手,对患者的痛苦恰到好处的解释等。都会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强病人的信心。同时要做好生活护理,告知病人虽然没有家人陪护,但护士会协助他完成进食、洗漱等各种活动,以减少病人的顾虑。
3.2.6 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 监护病房的布置力求舒适协调,仪器安装隐秘,灯光柔和,夜间使灯光暗淡些,在病室内安设钟表和日历。保持病人的床单位整洁、舒适。抢救病人时隔壁床单位间应用布帘遮挡。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影响病人定向力的药物。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管理
【中国分类号】 R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06-01
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套管形成人工通道,以达到抢救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由于呼吸道的改路,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等。因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极为重要,如护理不当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术后病人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2009年-2010年收治18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9年-2010年收治18例气管切开病人,男13例,女5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岁。其中咽部肿瘤7例,喉阻塞7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3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手术1例。除3例喉癌切除需要带管出院病人之外,其他病人留置气管套管时间最大10天,最短3天。
2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2.1心理疏导: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评估病人的心态,协助病人选择有效的、能够接受的治疗方案。介绍类似痊愈病人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
2.2物品准备:急救药品物品准备齐全,如吸引器、氧气、监护仪、吸痰管、开口器、压舌板等,为术后病人做到安全保障作用。
2.3病室要求:术后病人应安排在单人房间,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50-60%。
2.4术后:如无颅内压增高者,头位可稍低,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但临床术后病人多采取头高足低位较舒适,尤其喉癌术后病人。设专人护理,留陪护一人。护士娴熟的技术,和蔼的态度,亲人的陪伴,给病人较强的安全感,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2.5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吸痰,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①吸痰前评估病人痰鸣音位置及性质,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吸引器装置一般成人负压40kPa左右,小儿小于20-30kPa。在吸痰过程中,注意:(1)负压过高或吸痰管开口正对着气管壁,且停留时间过长,负压可将小黏膜吸入气管内,导致出血。较高的负压还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2)负压较低只能吸出稀薄的分泌物,对较粘稠的及较深的痰液达不到吸痰效果,需加大负压才能吸出痰液。但较大的负压可造成肺泡不张的发生[1]。做好病人呼吸道黏膜的温湿化护理,使痰液充分湿化、稀释,以利于排出,避免形成痰痂、血痂等。②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超过3分钟。吸痰过程中,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气管黏膜,吸痰管应在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打开负压吸痰,抽吸时应旋转吸痰管,并间断使用负压,可减少气管黏膜的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呼吸道感染。吸痰前后视病情加大氧流量,每分钟3~5升,如上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前给纯氧,持续2~3分钟,以预防缺氧和低氧血症。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③气管切开病人吸痰管粗细不能超过内套管直径的1/2,一根吸管只用一次,保持无菌操作,应根据病人的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如痰液黏稠,不易吸出,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和气管套管内滴药或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湿化。
2.6 防止脱管:气管套管上的系带松紧应适宜,防止气管套管滑脱,系带与皮肤之间容纳1指为宜。如导管系带固定不当、松紧不适均可造成断裂。
2.7 气管切口的护理: 由于痰液分泌物刺激,术后病人切口易感染,应及时清洁切口周围皮肤,用3%双氧水或2%碘伏消毒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使用一次性无菌纱布垫气管切口周围皮肤,每日更换气管垫2-3次,如分泌物增多或出血多时应及时更换,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2.8 气管内套管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气管与外界直接相通,易使气管内干燥、痰液黏稠、结痂,因此内套管应定时取出清洗消毒。一般采用浸泡消毒法,先用清水清洗,再用0.3%双氧水浸泡30分钟,然后,用0.9%氯化钠彻底冲洗干净后重新放回气管套管内。3-4小时/次。
2.9气囊的护理:为防止术后伤口出血流入肺部,防止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减少肺部感染。一般术后72小时内气囊应充气,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为度,一般充8-10毫升。如有条件,可行套囊测压,以20-30mmHg为宜。中间,应间断放气15-30分钟,以免长期压迫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如果无需机械通气,72小时后气囊不必充气,有利于呼吸。
2.10 语言沟通障碍: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有效的沟通能促进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11 饮食护理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除了靠静脉补给营养外,还需要鼻饲给予全身营养。鼻饲应以牛奶、菜汤和肉末羹等富有营养的流食饮食。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h。
3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1切口出血的护理: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应及时报告医生,重新结扎止血,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3.2脱管的护理:造成脱管的原因很多,如套管大小不合,皮下气肿,护理人员操作不熟不慎,外套管系带过松等都会引起外套管脱落。外套管脱落直接引起喉梗阻,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密切观察病情,发现脱管现象,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
3.3 皮下气肿的护理: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应报告医生,并做好记录,协助医生给予相关检查和处理。
3.4伤口感染的护理 :伤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也可引起大血管溃破出现大出血,甚至还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病人死亡等。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经常保持伤口清洁,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3.5 内套管堵塞的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病人呼吸的唯一通道,保持气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吸痰,痰液黏稠者,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和套管内滴药液,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洁消毒3-4次,保持气管套管通畅,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4拔管的护理
气管的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如瘘口过大或愈合不良者可以采取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
气管切开是在紧急情况下采用的抢救措施,其护理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损伤,防止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提高专业技术知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避免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杨丽芹,魏丽萍,刘晓霞,等.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4):286-287.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理念的要求和理解进一步的拓宽,医院已不再是单纯的看病,解除患者从身体到心里的很多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呈现出来,人们逐步要求医院不只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解决生病后可以让病人健康的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关键词】:骨科 病人 手术前后 优质服务心身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新的护理模式,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系统化整体护理.强调人文,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即所谓我们护理学中提出的"健康"定义:一个人不但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和我们今天的以人为本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相适应的.
骨科手术是治疗骨科疾病的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病人的疾病,恢复健康,以便能继续劳动.因此,必须力争手术的成功,更不能因手术失误造成病人肢体功能的丧失或残废,甚至死亡.为此,对手术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需要有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这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同时,还需要得到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医护患三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战斗整体,共同向疾病作斗争,才能保证我们治疗护理康复计划的顺利完成.
1.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病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患病,每一个病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职业.生活习惯.文化层次以及他们的个体差异.所患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可是在手术前后他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虑和畏惧,心情是很紧张而且矛盾的.如畏惧手术时的疼痛,担心手术的效果和发生术后的并发症,考虑医疗费是否太贵,生病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自己的身体是否可以支撑住,手术的后续治疗和可能落下的残疾对今后生活和工作的带来的诸多不便.甚至有的病人还存在着悲观.失望的情绪,失去了健康,怕自己从此被人看不起.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
病人患病后来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没有了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暂时失去了劳动能力,心理上会产生很大的落差.由于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视病人如亲人,发扬我们的奉献精神,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心身护理,尽快让病人回归现实,了解自己的情况,积极的配合我们治疗疾病.
让病人了解医院的设施.设备情况.给予他本身手术的能力,医院的爱心团队,他本身的病情,手术目的和一般过程.同时我们要以适当的方式.亲切的语言告诉患者对他施行手术的重要性,同时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法和处理措施.另外,还应该向病人交代清楚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配合我们完成各项术前检查.认真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鼓励他们正确的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一些特殊患者,我们应适当的留其家人在身边陪伴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起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达到接受手术前的最佳心身状态.这样对病人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
2.术后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护理措施
从手术治疗的全过程来说,术前准备.实施手术和术后治疗和康复护理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一个骨科病人的真正康复,它不仅是术前各项完善的准备和成功的手术,它还需要术后的精心护理和功能康复锻炼,肢体的完全恢复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术后对病人的心身护理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手术完毕后,病人担心术后的疼痛耐受不了,刀口会不会感染,经过这么大的手术,身体需多长时间才能复原,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会不会影响以后的生活,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对他们进行治疗和护理.
2.1全身情况:对术后病人的疼痛我们应根据他们的疼痛性质.程度和耐受性,除跟他们谈心,给予心理治疗外,还应适当的给以止痛药,以缓解病人的疼痛.对有严重创伤性失血甚至休克的病人,我们应该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液体的出入量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输血和补液治疗.
2.2抗感染治疗:为了避免术后伤口感染,要做到术野的清洁无菌,术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予抗生素治疗.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伤口的变化,根据病情增减药量,防止术后刀口感染.
2.3营养支持:骨科手术后,病人一般很少影响胃肠道,因此饮食不受限制.我们应注意病人摄取食物的营养情况,做到多样化,营养均衡,搭配合理,易消化.对因失血过多或年老体弱的病人,我们亦需要适当的从静脉补给一些营养液,促进肌体的抗病能力,使他们早日康复.
2.4褥疮预防:骨盆骨折.腰椎骨折.老年人骨折,多发骨折.股骨颈骨折.下肢骨折的病人,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不能下床活动.身体状况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这些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特殊护理,帮他们勤翻身.檫洗身体.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身体内的血液循环.整理床铺,并给以他们舒适的卧位,,教会他们在床上大小便的正确方法,避免褥疮的发生.
2.5功能锻炼;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康复期较长,我们应在术后帮助病人抬高患肢以利消肿,勤观察患肢的血运情况是否良好.有一些病人在术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外固定.在解除了外固定后,我们应协作病人慢慢的进行锻炼,直至肢体功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