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6: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耿集办事处总面积5 240 hm2,耕地2 973 hm2,总人口37 400人,人均耕地0.08 hm2,下辖1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耿集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耕地均为平原坡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备,旱能灌涝能排。境内林网密布,被誉为天然“氧吧”;交通方便,紧邻252省道,黄金水道京杭运河从境内穿过,陆路与水路配套,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当地的林业资源丰富,1999年被省农林厅评定为“农田林网达标乡镇”。近年来耿集办事处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和管理,加强意杨专项研究,不断改良意杨品种,优化栽培技术,现有丰产林高达133.3 hm2,植树310万株,农田林网2 866.7 hm2,苗木基地4hm2,优质意杨总蓄量达6万m3,平均年采伐量达6 000 m3。当地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淮海牌”大蒜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营养草莓和特色蔬菜均为绿色生态果蔬。2009年在郑庄村种植设施草莓66.7 hm2,2010年计划沿贾耿路向东沿伸,将扩大种植草莓200 hm2,主要分布在郑庄、耿集、王集、桑元、豆宅5个村。
1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1)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首先,农业的发展超越了初级生产范围,改变了以往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分割的现象,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其次,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逐步增多。再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
(2)农产品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的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产业群体。
(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成为广大农民与市场连接的桥梁和纽带[1,2]。
2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意识还不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2)大、高、新的骨干龙头企业少,缺乏集团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现有龙头企业规模化进程缓慢,带动能力较差,辐射面窄,且科技创新能力弱,部分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无法与发展相协调。
(3)农业标准化生产不规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层次较低,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
(4)部分项目缺乏对国内外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一些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无市场、无销路,造成人、财、物的严重浪费。一些合作项目引进的设备落后,生产的大多为初级产品,质量较差,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竞争。
(5)科技推广水平距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在基地项目建设中,如蔬菜、水果的科技推广队伍相对薄弱,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还较落后。
(6)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因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而建设缓慢,特别是一些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好的企业,由于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满负荷生产。
3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以推动工作的落实。将落实农业产业化政策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积极主动争取省、市、区有关政策的落实到位。
(2)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内引外联。一要组织龙头企业产品展示和项目洽谈会,帮助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组织龙头企业引进资金,加快发展步伐。二要推进科技创新,组织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农业大专院校开展科企合作,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率先执行国际和国家各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行名牌战略,带动农户和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三要积极推荐、指导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使其享受更多优惠政策。
(3)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现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管理并健全运行机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农业乡镇要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一批以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等重点产业为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企业要积极采用预付定金、发放生产扶持金、赊销种苗和饲料、提供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等方式,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5)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使农产品流通之路畅通。农产品流通是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3]。要进一步完善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益。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测手段、水平,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督,用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加强流通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
(6)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金约束的“瓶颈”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要转变单纯依赖间接融资的思路,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小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资金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入农业化生产领域,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创造宽松融资条件。三是建立农村资本交易市场,为龙头企业通过产权转让等资本市场运作的开展和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提供条件,进而提高农业产业链和关联产业的经营水平,走规模化道路,壮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
(7)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由政府推动,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带动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与服务模式;加强各类民营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狠抓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农户及时提供农业科技、农资、政策、法律、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4-5],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优质服务。
4参考文献
[1] 李世麟.农村产业化发展呼唤大额农贷[J].金融信息参考,2005(7):10.
[2] 杨治业,任义琴.山西省农村产业化发展模式探讨[J].1997(3):15-16.
[3] 李甜甜,高小峰,王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湖北省农村产业化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4):191-192.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大理州农产品加工的现状
近年来,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高速增长,围绕特色食品加工,形成了一批规模不同、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州、多样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产业群,农产品已成为该州主要出口产品。
(一)大宗农产品加工初具规模,带活了种植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漾濞彝族自治县利用核桃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发出琥珀核桃、核桃饮料、"核桃花王"酒等产品。洱源县则大做"梅子文章",近几年来发展了12户梅子加工企业,共有600多户个体工商户从事梅胚加工,年加工梅胚达400多万公斤,并已建成年产3000吨青梅酒生产线。全州已有大蒜加工、贮藏企业20余户。宾川县与台商合资开办的4个小葱加工厂和6个下属分厂,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小葱4万多亩,产量达6万多吨,农民从中获得了3000多万元收入。全州野生食品加工企业现有12户,已经开发出有一定规模的18个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2851万元,利润总额72万元。宾川县引进年产魔芋干片2500吨和精粉加工600吨的生产线,种植山嵛菜810亩,目前已经有400亩产生经济效益,收入达320万元。弥渡四方公司建成大理州首条山嵛菜加工生产线,生产能力为年产500吨青芥辣。巍山、云龙新增一户从事菜子油精加工的企业,解决了该州不能大规模加工菜子油的难题。
(二)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规模企业快速增长。
全州经认定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共9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4户,省级达27户,州级达65户;今年上半年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4户,年产值超亿元的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50户。中型以上企业达51户,同比增12.2%,利税总额23.3亿元,同比增18.57%。中型以上企业从业人数3.6万人,同比增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同比增2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弥渡两个腌菜厂产值接近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蔬菜加工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种植基地扩张潜力巨大,特别是统一方便面集团与弥渡老土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后,市场需求巨增,不仅带动了弥渡农业农村发展,还辐射到周边地区。通过企业和政府的有效运作,仅弥渡县蔬菜加工产值就有可望达到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跑者,不论是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或者是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他们是联结千家万户的纽带,在现行土地所有制下,只有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也只有龙头企业才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真正市场主体。
(三)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就业量大。加工、种养殖、运输等各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祥云县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农户和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将流转来的土地作为"生产第一车间",按照绿色食品的发展要求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实行规范化种植,采用了多种农业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促进了全县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民不付种地成本、不担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获取土地出让金收入,而且能到公司基地从事生产劳动,由农民变成产业工人,从务工中获取劳务收入,并实现了"四有一无"(农民有土地流转金、部分农民到企业打工有工资收入、企业无偿提供吃住农民有生活保障、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农民有权享受、农民无须承担任何自然和市场风险)。流转入土地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程度不断提高,集中连片,稳步推进,快速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的县域工业经济突破口。
全州有53户企业107个产品通过无公害、有机及绿色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127.2万亩,出口基地备案22.98万亩,祥云县、洱源县、弥渡县农产品加工已成为富民强县主业。宾川县针对县情,结合地区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把生物资源开发作为骨干产业进行培植,重点发展小葱、水果等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全州核桃、梅果、野生菌、大蒜、乳业、茶叶、蚕桑、蔬菜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规模效应突显,竞争力不断增强。到目前为止,全州已有2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列入省级重点企业,有4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3户省级龙头企业,49户州级龙头企业。全州有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大理州被农业部认命为全国乳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刘厂镇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野生菌加工示范基地,祥云县被农业部任命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大理州146个"十二五"工业发展项目中,生物资源加工项目有35个,而且大部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五)龙头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
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大规模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并向集团化和产业园区集聚方向发展。全州农业龙头企业达128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62户,州级62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60户;全州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60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8.5亿元。大理州加快品牌农业建设,品牌农业建设初见成效。全州已有65家企业、233个农产品通过了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基地面积达454万亩,出口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75.38万亩,创中国名牌2个、云南名牌10个、云南省著名商标2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19个。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价值不断提升。2户企业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称号。2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4户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现代农业效益显现,其中仅是祥云县龙云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番茄、香葱等特色蔬菜产品,实行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升,大棚番茄平均亩产达12吨,香葱平均亩产达8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2013年,全州配发配齐了12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大理市、宾川县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项目建设进入资质能力建设工作。祥云、弥渡、南涧3县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巍山、洱源、永平、剑川、鹤庆5县质检站正启动项目建设。州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漾濞、云龙2县质检站建设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省农业厅可研批复。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2013年检测农产品4.9万个,占计划的205.8%,合格率97.86%。
二、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效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加工规模和整体水平还比较低
总体上看,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较多,产业集中度不高,处于低水平循环。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90%左右,我国只有45%左右(粗加工以上);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80%,我国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2~4:1,我国仅为1.1:1。
(二)加工技术装备差距还比较大
农产品加工的技术装备水平80%还处于20世纪80-9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21世纪初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发展滞后,公益性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形成。
(四)管理体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特别是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市场封锁现象依然存在。
(五)部分领域的贮藏加工尚处于空白水平
这些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央关于支持"三农"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三、大理州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策
农产品加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有利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丰富农产品内容,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拓农产品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有利于增强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作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建设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形成加工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农民分享到加工环节利益。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要坚持质量安全,建立健全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卫生标准和产品标准,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要坚持科技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技术集成和原始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产品加工业;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是产业带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优势,帮助一个村或几个村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培植不同类型的专业村、特色村。二是村企联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组织优势,采取股份合作或村企合一的形式,建立"以企兴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机制。三是投资推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资本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技驱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变技术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五是服务拉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信息优势,建立农村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服务,带领农民开拓市场、增收致富。六是外向牵动。要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优势,利用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三)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方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吸引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产品加工,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环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村集体组织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利于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优势资源向优势产业聚集,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环境;加快培训新型农民,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各类人才。
(四)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农产品加工发展质量
增长方式粗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由此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和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发展绿色经济,把基地建设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建设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发展集约经济,提高农业的有机构成,集约利用资源和土地;发展生物质经济,推动农产品初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其有机废弃物的系列开发,实现增值增效;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龙头企业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必须面向市场,实施以质取胜、多元化发展战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际市场看,进口农产品关税水平进一步降低,对国内农产品生产压力加大;农产品出口"门槛"提高,贸易摩擦增多,出口难度增加;外资进入和并购我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势头加快。从国内市场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的需求增长将逐步减缓,但对加工农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既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既要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品,又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既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要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四、小结
农产品加工业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困难,农产品只要走出科学贮藏、精深加工一体化的发展路子,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做强、做大、做优农产品加工也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加工,专业户2013年第二期
[2] 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农业工程学报2013
[3] 刘自强,高科技与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食品科技2012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础科学发展战略,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2
[5]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前景,2013
[6] 《大理州祥云县2013年政府工作报》
>> 榆林市绿豆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林市糜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对策 榆林市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榆林市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榆林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榆林市水管体制改革运行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沙区治理现状及对策初探 榆林市“城中村”拆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榆林市路边餐饮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 榆林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襄阳市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体系在榆林市的施工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榆林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探析 关于榆林市榆阳区羽毛球俱乐部发展现状与分析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王铁林,高天峰.神木:山旱地谷子和黑豆创全国高产纪录[EB/OL].(2009-10-14)[2014-07-20]..
[5] 张瑜,王慧.清涧创百亩旱地黑豆全国高产纪录[N].榆林日报,2012-11-13(1).
[6] 白世贵,刘惠琳,李宝明.榆林市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陕西农业科学,2008(2):117-119.
>> 连云港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实证研究 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中小企业岗位需求协调发展研究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问题与对策 连云港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选择 连云港市银行机构支持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连云港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厉庄谢湖大樱桃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赣榆区杨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云港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大学生体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对策优化研究 连云港市初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及转化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连云港考核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3
[3] 连云港小微企业招高校毕业生可享社保补贴—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4
[4] 连云港小微企业感受国家免税政策帮助带来的变化—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8
>> 浅析我国家禽业发展现状及其治病用药方法 我国家禽食品存在的安全现状问题研究 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家纺行业发展现状评析 我国家长学校发展现状与建议研究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我国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探索我国家禽养殖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立法现状之思考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美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农村团体贷款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民间资本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企业债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保税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音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网络社区营销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王寒,陈通.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 赵东艳.地理标志保护方式及在我国畜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禽业导刊,2007(8)
[8] 王笑冰.地理标志的经济分析[J].知识产权,2005(5)
[9] 申秋红.中国家禽产业的经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10] 中华地理标志网http:///index.asp
[1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http:///was/search
[1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http:///
[13] 周红.北京油鸡品牌建设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自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的申办成功,体育经济迅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支柱。农村体育也在体育复兴当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体育经济的支持。本文通过论述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希望为我国研究农村体育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56%,人们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水平。随着“全民健身”的传播开来,农村体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还有很多的人认为体育健身是一种娱乐消费。这种看法的出现证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足以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1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
1.1中国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产业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良好的大趋势下也在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身。健身俱乐部、居民园林健身实施的陈设等等都代表着体育产业在农村的发展。而体育产业在农村的传播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的就业和产业扶持项目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表1是调查了某农村进入健身俱乐部和居民居住地健身设施周一至周日居民健身人数,通过健身的人数可以看出我国农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
1.2中国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农村GDP增长的重要表现。正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但是相较城市体育经济的发展,农村体育经济发展还是滞后的。虽然体育产业在农村传播开来,但是农村的消费水平相对来说较低,农村老龄化是农村人口和现状的重要体现,所以相对来说农村体育经济是比较落后的。农村体育经济在农村所有产业当中是占据这种的位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也为农村经济的做出了重要的奠基。
2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从申奥成功以后,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多的体育产业也在农村落户,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农村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落后,人口老龄化和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年轻人为了承担经济负担远离农村到城市谋求生存。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表1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还是选择到周边周住地的免费健身场地去健身,极少数的人去健身俱乐部去健身。
3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发展的建议
3.1大力发展农村其他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针对于很多农村越来越老龄化,城镇政府应不断的招商引资,吸引开发商到本村落户创业。不但可以刺激你本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很多城市务工人员是因为农村的经济落后没有就业机会才不得已外出务工,如果在自家门口有就业岗位他们可以回村就业照顾老人和孩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刺激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让农村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脉搏。
3.2政府出资大力支持和宣传农村体育产业政府应出资搭建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平台,兴建免费健身场地。鼓励广大村民加入到健身的行列,宣讲健身的益处。宣讲有关于国家对体育产业和体育经济的支持,对健身俱乐部的建造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和需求,建设适合和满足居民需要的健身娱乐场所,争取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娱乐提供场所。政府可以多进行体育宣传和体育文化的传扬,让更多的农村居民真正的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季磊.浅谈中国农村体育产业和经济的发展现状[J].当代教育,2014,10
关键词:共进镇;魔芋;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唯一能大量提供葡甘聚糖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国家21世纪的“朝阳产业”,它对人体不仅具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糖质和尿糖质的作用,还可以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胃癌、直肠癌等疾病的产生,被誉为“食品新花”、“胃肠清道夫”、“天赐神药”等美名。汉滨区共进镇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非常适合种植魔芋,魔芋产业也是政府倡导和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但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近年来魔芋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为此,笔者分析了全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共进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共进镇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共进镇位于安康市汉滨区以北,东与早阳镇接壤,南与关庙镇相连,西连茨沟镇,北与原包河乡接壤,属于潜山区乡镇,全镇12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2002户村民,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魔芋生长的最适宜区之一。魔芋生产在20世纪80~90年代倍受群众青睐,但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正确的市场引导和技术保障以及成熟种植技术,加之生产投入不足、病虫害严重等原因造成魔芋产量低、质量差、市场销路不畅,挫伤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造成种植面积逐年下滑。目前,全镇魔芋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末约400hm2锐减到约100hm2自给自足状况。
1.2 共进镇魔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产业发展体制不健全
目前,该镇虽将魔芋产业列为主导产业,但富民幅度小,不是群众主要增收产业;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倡导支柱产业流于形式;群众依然采取传统种植方式,分散零星种植,没有统一规划管理和信息服务,因此,体制是制约的最要害因素。
1.2.2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辖区内群众文化程度低(小学文化程度占农村劳动力的80%以上),群众对魔芋种植技术认识不够,对技术培训兴趣不浓,科技投入低,粗放经营等原因制约了魔芋产业“一村一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1.2.3 优良品种水平低
该镇种芋仍以野生种和农家种为主,历经多年传统种植的种芋没有采取栽培工艺,造成品种退化严重,软腐病、白绢病感染严重。因此,优良品种水平低是制约该镇魔芋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2.4 劳动力资源流失严重
由于近年来经济过快增长,外出务工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性收入,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造成务农群众减少,种植面积急剧下滑,魔芋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2 共进镇魔芋产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共进镇魔芋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个人多年来的经验摸索,现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本镇魔芋产业发展对策:
2.1 合理定位,正确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魔芋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在推进这项产业发展时,必须合理定位,正确引导。既不能因为曾经遭受挫折而放弃,也不能盲目乐观,急于求成。要深刻认识魔芋产业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全面的、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从而促使魔芋产业可持续发展。
2.2 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能
结合共进镇实际,通过实践总结,个人认为可采取以下办法改进培训效能:
2.2.1 培训重心下移
各级培训机构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可将培训重点放在田间地头,放在实验园,放在实体标本上,让群众接近农作物,将理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使群众能学以致用。
2.2.2 个别重点培养
培训机构可将培训精细化,每村重点推荐培养几名能吃苦、遵纪爱岗的职业魔芋专家,先期学得过硬本领,然后采取传、帮、带等方法示范带动,从而促使其他群众也能学到过硬的技能和本领,以便指导更多群众,提高整体技能水平。
2.2.3 分类以赛养兵
科技推广机构可通过技能比武的方式,促使土专家与正规专技人员进行赛技,从而促使魔芋种植人员善学、勤学、好学种植技术,掀起群众学技术热潮。
2.3 培育专业合作组织,走产业化经营发展道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发展魔芋产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产业化经营中专业合作社是关键。涉农部门应整合资源,重点培育1~2家具有竞争力的合作组织,通过示范效应拓展市场,带动共进镇魔芋产业化发展。
2.4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产业发展的基础
共进镇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对优良品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规范化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魔芋的深度开发等方面进行攻关,解决制约魔芋产业发展的技术症结,搞好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种芋水平,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2.5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富余劳动力种芋积极性
共进镇地处全国富含硒元素地带,发展富硒魔芋是我们对农业发展的新定位。因此,镇农技推广人员要进村入户宣传,深入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机遇,为魔芋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调动群众种植魔芋的积极性,逐步恢复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3 结语
本文仅就共进镇魔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个人浅薄的见解,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索,进而为众多种植户提高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 杨代明,刘佩瑛.中国魔芋种植区划[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12(1):1-7.
1文成县自然概况
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温州市西部,飞云江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6′~120°15′,北纬27°34′~27°59′,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16万hm2,占71.2%,是浙江省典型的山区县,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境内地势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沟谷纵横,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垂直高度相差悬殊;县域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24%,林木蓄积量达230万m3以上。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1 885 mm,无霜期285 d,年日照时数1 842 h,年蒸发量967 mm,年平均气温为18 ℃。森林植被资源丰富,在浙江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土壤深厚,其成土母岩为红色壤类红松土,山地资源丰富,适合油茶植物生长。
2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将油茶产业列入该县九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8年出台了扶持政策,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各地农民种植油茶的热情高涨,油茶产业迅速崛起。为了提高油茶的产量,文成县自2009年开始实施油茶提升项目,油茶林面积、产量和效益得到了全面提高,进一步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2010年又将2个油茶精品园建设列入到浙江省重点欠发达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特别扶持工程进行扶持。为了加快油茶优良新品种培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油茶产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实现油茶高产高效,带动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近年来,文成县已从外地引进优良油茶苗逾50万株,新发展油茶良种示范基地逾333.33 hm2,其中良种推广面积166.67 hm2,技术推广面积166.67 hm2,建立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3.53 hm2,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3.33 hm2,分布在大峃、黄坦、南田、百丈漈、玉壶等镇,成立了多家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3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文成县油茶产业的指导思想: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油茶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二是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带动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促进文成县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油茶产业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实现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油茶产业发展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新造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产业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油茶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鼓励企业采取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依托企业带动高产油茶林建设,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竞争力。
4 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对策
4.1开展综合利用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
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在深度开发利用茶果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提高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茶果原料,取得高额利润的回报,把油茶的系列产品推进更广阔的市场,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生产,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开展对茶壳、茶枯、茶油等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4-5]。
4.2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提高补助标准
文成县委、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对油茶基地建设的补助标准作出规定,经林业局验收合格新造油茶基地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3 000元/hm2,其中整地已通过县造地项目得到补助的,补助1 500元/hm2;低产油茶林改造连片6.67 hm2以上补助2 250元/hm2。
4.3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步伐
林业、科技部门要加大油茶新品种的预植更新力度,加大引进和开发优良品种,对林相较好,但产量不高的油茶林进行高接换冠,建议大力开发建设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文成县委、县府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油创新机制,提高产业化水平。每年安排10万元经费,逐步建立良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中心,用于名优品种引进、良种选育、推广应用优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等提高良种普及率和科技含量。
4.4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创建油茶名优品牌
油茶产业作为文成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特色产业发展优势较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绿色保健食品的追求,市场对油茶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实施创建油茶名优品牌战略,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品牌产品[6-7],对于加快文成县油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成县府、县委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和培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育和油茶示范基地,重点扶持油茶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5参考文献
[1] 回良玉.全力推进油茶产业建设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J].湖南林业,2008(10):1-4.
[2] 周席华,徐永杰.湖北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湖北林业科技,2008(6):50-51.
[3] 姚小华,王开良,罗细芳,等.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1):3-6.
[4] 余钟仁.上饶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83-384.
[5] 熊征宇.坚持产业带动 建设油茶大县[J].咨询与决策,2011(4):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