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6: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经济形势
一、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情况
(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受到美国次货危机的影响,全世界经济实体的增长速度都明显放缓。由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额度较大,对国外经济的依赖较强,导致我国经济也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国际经济的降温,导致我国出口增速极度放缓,同时美元的贬值加大了我国国内的通胀压力。
(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其次是居民基本生活中的物价水平发生急剧变化;再次是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较为明显;最后,需要关注到国内劳动力市场遇到较大冲击,待业人数增加和用工缺口之间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就业人数的变化
由于近十年来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普及化的阶段,大学生的毕业人数正在以平均每年50万以上的人数总量急剧增加。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将进一步增大。
(二)就业形势的变化
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和人力资源数量较多,并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2亿到1.8亿之间,并且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中来。随着企业全面转制、经济竞争加剧和经济调整步伐加快,众多国有企业和其他产权性质的企业通过进一步精简人员来寻求效益提升。
(三)就业渠道的变化
传统就业渠道主要包括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但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机构通过裁员和严格限制编制人数来达到精简高效的目的,对大学生的吸收效果有限。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今年的改革也造成不能吸纳过多的大学毕业生。以私企和外企为主的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三、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从社会角度来看
对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深化体制改革,正确调整经济结构,从而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加快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的步伐,加快产业升级力度,鼓励并扶持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变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太合理的现象。
2.清扫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促进高校人才的合理流动。要深化户籍档案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毕业生公平竞争的障碍,促进人才流动。
3.完善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和扶助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要求地方政府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优化基层人才结构。
4.建立科学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通过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和法规,适应就业市场化,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服务规章制度和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平台和就业服务内容。
(二)从学校角度来看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校教育发展和提高自身办学水平。高校缺乏办学自和低效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相应改革。
2.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竞争力水平。过去的高校教育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高能力和高素质,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3.加强就业教育,加深就业指导,做好就业服务。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做好相关教育,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就业教育。
(三)从学生角度来看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自卑、自负、从众、攀比等。大学毕业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个人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专业技能的养成则是目的。要求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提升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2.基础能力。包括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掌握新知和学习能力,人际沟通和写作能力等等方面。除了用人单位看重这些方面的能力之外,基础能力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后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特殊能力。具体包括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艺术特长等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特殊能力的持有使得大学生具有附加值和升值潜力,成为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翘板。
4.求职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自我认知和求职目标定位能力、抗挫折能力、招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应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规划课程、职业生涯指导等方面的学习来获得,成为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周淑美.试论我国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23-24.
关键词:外资;负面影响;对策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一方面,也要正视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鉴于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外资利用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正当其时。
一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积累,国内资金状况已有改革初期的极度匮乏转为充裕,而由于国内政策对外资的众多优惠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扭曲了外商投资实际收益率,客观上对国内流动性过剩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二是国内经济体制已经成功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企业的自主活力已经完全激发出来;三是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学习,国内企业已经基本适应国际国内的市场环境,企业经营已经基本完成同国际的接轨,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因此,下阶段的利用外资应该“用其长,弃其短”。
一、外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内外商投资企业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外商投资较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统计数据表明,外资主要集中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或技术程度不高的一般加工业,其中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金属制品、家具制造行业占五成以上。与目前国内民营企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
(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高。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导致我国贸易顺差来源国过于集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造成我国出口增长甚至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少数国家,增加我国经济运行的国际风险。
(三)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一方面,除了房地产项目,单个项目平均资本金规模很低;另一方面外商对第三产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利润较高、投机成分相对较高的房地产业及与房地产行业关联较高的住宿酒店业,占70%以上,金融、IT、管理咨询、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水平不高,短期内又难以实现快速发展,不利于涉外经济增长方式
(四)外资对财政收入的相对贡献不高。据统计测算,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税率只有11%左右甚至更低,随着外商投资在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部分外商投资企业采取的转移定价手段也加剧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企业通过提高进口设备与配件价格,降低出口产品价格,导致出现“明亏实赢”的情况。
二、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外资优势促进国内产业升级。要利用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研发、利用方面的优势,利用外资在高端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鼓励外资扩大在高新技术产业、设计研发、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资比重,鼓励外资扩大在节能降耗产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比重,逐步拓展外资在我国的产业梯次空间,同时舒缓国内企业的生存空间。
(二)要改变以政策优惠吸引外资的招商思路。要逐步取消原先给与外资的多项超国民待遇,在税收、土地、劳资等政策方面,总体上要做到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要通过努力提高国内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增加政策透明度,完善市场投资经营环境,优化交通、通讯等公共设施,增加商务工作、生活便利性等,提高国内投资、商务活动的国际化水平,凭借国内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客观存在的比较优势,吸引外资扩大投资。
(三)改善生产要素供给与利用政策。利用外资要走既注重改善要素供给、更注重要素集约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调整目前的要素供给、利用政策,降低要素消耗,建立节地、节水、节油、节电与节约原材料等方面的行业准入标准,加大土地等要素的集约化利用,逐步淘汰产出率低、占地多、层次低的产业,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海外环境如“水中望月”
近期海外环境较为复杂,让投资者“水中望月”。一方面,欧洲经济濒临紧缩的边缘。欧盟一季度GDP环比同比均为零增长,欧元区17个国家有9个国家经济出现紧缩。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盟非正式峰会结束,参与各方分歧较大,未达成任何协议。市场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预期再度升温。国际评级公司也大规模地对欧元区问题国家的银行降低评级,并再次下调希腊的国家评级。而另一方面,美国年初以来的失业率持续下行,但就业岗位增长略有放缓,整体上讲美国经济水平相对平稳,处于缓慢复苏的通道中。
欧债危机的解决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曲折并缓慢的过程,“曲折”的路径将对全球资本市场短期的波动方向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而“缓慢”的过程将对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进出口带来冲击。
国内市场受经济、政策多重影响
在“气流颠簸”的外部环境下,国内实体经济的疲弱似乎在意料之中,令投资者颇感不安。从整体经济数据来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9.3%,大幅低于预期。社会用电量大幅下滑也印证了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虽然央行两次降准释放货币供给,但新增贷款并未明显放量,究其原因,也许是实体经济不振而导致的资金需求的萎缩。
不过,尽管经济基本面表现不佳,但通胀下行令政策宽松的空间或许正在放大。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政策导向”比“经济走势”似乎来得更重要。温总理5月19日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或成为政府加快预调微调节奏的信号。尽管出于对房价反弹、通胀反弹的防范,此轮政策很可能“用药”温和,但仍似乎显现出政策方向由前期的观望转向放松,体现了保增长的决心。可以期待,此轮稳增长政策在消费、投资及货币政策方面或将有所作为,为中国经济“系稳安全带”。
在震荡中寻找机会
经验告诉我们,机会较少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形成的,增长点大多情况下是在经济悲观的情况下形成的。如1989年以后,我国经济回落到阶段低点,才有了建设市场经济的共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增速回落至7.6%低点,才有了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股改上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的动作。对比当下,虽然温和的调控力度无法带来突破性的增长,但或仍然可以期待结构性机会。
数据分析:
从总点击数上看,据生意宝网站统计,五月份中,目前风靡的六大搜索引擎在生意宝网站上受生意人使用点击总数为:891499次,较上月总数的852815次相比增加了近40000次。可见这六大搜索引擎倍受中小企业青睐。
在总排名上,继百度之后,谷歌以14.09%的市场占比率位列第二,搜狐搜狗以7.47%的市场份额继续抢占第三把交椅,接下去网易有道、腾讯搜搜、雅虎搜索尾随其后。较上月相比,排名上除腾讯搜搜挤掉雅虎抢占了第五位,雅虎落入第六外,其它都无变化。
生意宝(Toocle.cn)监测数据显示:百度以59.23%的占有率排名第一,谷歌以14.09%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二,搜狗以7.47%的占比率排名第三,紧随其后的是网易有道、腾讯搜搜、雅虎搜索市场份额分别为:7.10%、6.27%、5.83%。
榜单分析:
“国内主要各大搜索引擎在5月份中,生意人使用情况从总点击数上看有所提升,较上月相比。这可能得益于国内经济的逐渐回暖,促使各中小企业加入到网络营销的行列中里。”中国B2B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周平表示。
从各搜索引擎的月点击数来看,各搜索引擎被生意人的点击量都有所提升。中国B2B研究中心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回暖,另一方面得益于各搜索引擎在这月中推出的各种措施有关。
五月期间,百度继续“动作不断”,组织召开第四届百度联盟峰会、启动与唱片公司MP3搜索合作分成计划、开通域名搜索功能、启动“网络经济创造百万新就业”大学生就业创新试点项目等,还真是忙的不亦悦乎。百度的每一个动作都表明其想继续保持自己目前在国内市场领先的地位,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野心”所在。
谷歌也不“闲着”,跟中国联通合作进入无线搜索市场、举办的“谷歌中小企业营销论坛”、在Gmail电子邮件服务中增加自动翻译功能、低调推出购物搜索测试版等,前进的步伐紧跟百度。
相比前两位国内搜索市场的“老大哥”,其它几个搜索引擎在本月虽说“动作不大”,但也一直在积累着能量。网易有道桌面词典再次做出策略调整,打出了“免费使用”牌、搜狐搜狗进行着地图功能的完善,堪比百度的地图搜索搜索结果更丰富和贴心、雅虎搜索推出新搜索功能“WOO”搜索等。可见,各搜索引擎都在加紧“修炼内功”以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搜索市场抢占更多的份额。
另鉴于雅虎搜索在“搜索榜”上排名的急剧下滑,已远远落后于其它搜索引擎,生意宝方面决定将其剔除出样本对象范围。而微软新推出的搜索引擎Bing从6月起将被引入搜索榜采集调查采集样本。研究定义:
关于“搜索榜”:
其实,局部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已经存在:
2011年已经开始陷入“流动性陷阱”,产业结构失衡、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不符,结合全球经济情况,令这个危机一直挥之不去,中国经济至今仍在困局里前行。
而中国的证券市场,至2008年以来的表现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除希腊外,是表现最差的,而美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恢复并超过了2007年危机时的水平。
因此,如果结合M2的两位数高速增长推导GDP小于8%的增长、资本证券市场的强差人意的表现,中国经济其实近年一直在底部徘徊,在艰难中前行,可以在某个层面上认为是一直在困局中寻找突破。所以,目前中国经济迫切要面对的是困局如何突破、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寻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管理层才提出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当前经济形势危机已显,要突破困难不少:
(1)国内大量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产业,正面临淘汰危机,但是升级转型起点很高,实现仍然困难重重。
(2)很多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都在进行整体“产业升级”、“腾笼换鸟”。
(3)在企业方面,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得到实质性扶持仍然不足,尤其是在资金方面,相当部分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企业与居民负担的实质税负仍然过重。
(5)证券金融业发展过快,相应的管理与制度跟不上,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
(6)国内的信贷总额过高。
下一阶段,经济会怎么样?
相对于一些喜欢“抱怨与教导管理层怎么管理经济”的专业人士、专家学者,我更倾向于研究管理层会怎么处理、下一阶段怎么走向。
因为我们掌握的所有经济数据,其实都是管理层公布的,而对于内里各种各样的全局性考虑与平衡,我们无法模拟,但是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管理层比我们要更清楚。所以与其自以为是地谈论“该怎么样”,倒不如认真探讨“会怎么样”,才有实质性意义,也符合企业、民众、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通过近来的管理层的一系列举措与信号,可以很清晰看出:管理层早就不是去论证是否存在结构性风险、经济危机,而是一直寻求突破困局、防范危机全面爆发。
经济改革会产生结构性转变——金融服务业的重大改革:
在这场其实已经悄然的经济转型、改革中,国内的产业结构会发生一场重大改革。
上一轮的改革主要以制造业、生产业为主的改革,而这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是以金融业、服务业为主的改革。
“目前企业还是维持满负荷生产,虽然价格仍然呈现稳中下滑走势,但近期的价格跌幅已经收窄,目前企业的出厂价维持在1970~1980元/吨。”瑞星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刘巍昌告诉笔者。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销售部经理叶国庆也同样告诉笔者:“目前企业满负荷生产,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平衡状态,虽然今年整体出口情况不乐观,出口量减少了近40%,但企业普遍库存压力不大。”
除了山东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尿素企业目前开工率也同样维持高位。江苏灵谷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徐鹏说:“目前企业满负荷生产,日产量达到2700吨,主要销售周边市场,大都是固定客户拿货,企业库存压力不大。”
面对价格的下跌,企业的开工率持续高位显示了尿素行业目前依然能够维持盈利运营。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影响了对能源的需求,供大于求的形势导致了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尤其是煤炭价格的大幅回落使尿素企业的生产成本压力大大降低,这就形成了目前市场价格在下滑,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的现状。
出口支撑价格走稳
面对尿素价格的大幅回调,一方面经销商的观望情绪再起,不敢轻易拿货;另一方面,由于今年出台从严的关税政策导致了尿素出口成交不佳。按说在企业维持高开工率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尿素市场还应该维持下跌的走势,但根据笔者调查发现,9月份以来,在国内尿素主流价格跌破2000元/吨后,出口成交小单逐渐增加,企业的库存压力也有所缓解,尿素主流出厂价格相对稳定。
刘巍昌认为,前期由于国内尿素价格偏高,导致出口成交受阻,随着近期价格的回落,目前国内的价格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尿素出口成交已经有所好转。他说:“目前我们企业主要以发出口订单为主,已经停止接大单,出口量仅有七八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40%。但由于大家对尿素的预期不太看好,所以各个企业都在争相出口。”
烟台西瑞康农资集团有限公司副经理张加领也同样认为,目前尿素企业开工率维持高位,而国内市场需求量有限,尿素价格有止跌企稳迹象主要是受到出口成交的拉动。他说:“今年的出口形势并不乐观,但国内市场无论是农业需求还是工业复合肥需求对尿素市场的拉动都比较有限,尤其是近期氯化铵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复合肥生产企业采购尿素的积极性更低,因此尿素企业只能寄望于出口。而随着尿素价格的回落,出口成交的活跃才使得目前尿素市场维持相对稳定的走势。”
面对出口量下降这个不争的事实,尿素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随着出口窗口期关闭后,国内尿素市场的走势不容乐观。虽然出口成交支撑目前尿素价格走稳,但考虑到下游接货能力有限,因此并未调价。在国内需求难以支持尿素价格走稳的情况下,近期的出口成交增加对于国内维持跌势的尿素市场来说无疑会带来一丝安慰。
后市依然存在调整可能
9月的尿素市场维持相对稳定的走势,尿素主流价格跌破2000元/吨后,在出口的拉动下有企稳迹象,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对于9月份的尿素行情,业内普遍认为会维持相对稳定的走势,但进入10月份后,尿素的行情仍不容乐观。
刘巍昌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不旺,但企业的库存压力并不大,因此短期内尿素价格将会维持稳定。他说:“9月中旬以后,国内秋季用肥市场将会启动,而目前基层市场的尿素库存普遍较低,大都是零库存,复合肥的库存量也不高,这就决定了短期内尿素价格出现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进入10月份后,如果淡储进行不顺利的话,尿素价格将会再现跌势。”
经济启动的动力在民间
“刹车容易启动难是目前中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厉以宁指出。
何出此言?厉以宁分析,目前,中国经济调整的主动权仍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认为经济热了,要冷化,一踩刹车,经济马上下来。财政货币门一关,信贷门一关,经济热情立刻掉下来”。不过,经济启动的动力却在民间。“没有利益,民间资金就不会投资。自己的生活保障不够,老百姓会运用银行储蓄消费吗?即使消费,他们也只会谨慎消费。”
结构调整需根治体制
最近10年的政府报告每年都谈结构调整,但为什么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
“过去10年,中国经济一直陷身这个怪圈。”厉以宁感慨,“为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各地必须加大投资,其结果是造成信贷过剩,相伴而来造成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反过来导致紧缩信贷,就业压力增大;而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又再追加投资,开始新一轮循环”。
“体制问题是关键”,厉以宁一言弊之。目前,政府主导的投资决策机制、行业垄断、充斥计划经济的资源定价体制,以及沿行多年的城乡二元体制需要认真分析。
流动性不是金融业最大问题
对于业界广为流传的“流动性过剩是金融业当前最大问题”的观点,厉以宁提出不同看法。
“目前,银行发出的信贷有多大部分进入了实体经济?又有多大部分进入了虚拟经济?有多大部分投向了中小企业?又有多大部分进入了产能过剩或正要过剩的产业?有多大部分进入了亟需发展、产品短缺的行业?”厉以宁抛出连串问号。
“中国金融业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相较流动性过剩,结构性问题更为重要”,厉以宁总结。
三类物价“涨”通涨就会来
通货膨胀什么时候到来?厉以宁认为,目前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牢固。这主要是因为这次经济回升主要靠投资拉动,其中又以政府投资为主力,消费并没有长足进步,内需仍需要扩大。
“通胀如果发生,主要跟三类物价的上涨有关”,厉以宁称。
魏加宁
当前经济形势确实是出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偏快,银行信贷资金增长过快的现象,与2004年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比如煤电运等瓶颈尚不明显等。我个人认为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加强适度的调控,但是还没有达到各种行政手段都要一起上的地步,还是应当主要依靠货币政策,并辅助财政政策,在控制政府投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消费,加快政府财政的转型,加大政府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减轻居民的负担,改善居民的预期,使居民敢于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消费,这样不仅能刺激消费,而且还可以减轻和减少银行存款的压力,减轻银行放贷的压力。
目前从短期看,宏观经济形势似乎非常好,高增长低通胀似乎是最好的时期,但从长期来看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在这种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进一步加重了。另外有一个房地产泡沫,经济泡沫问题。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升值的过程中,出现了泡沫经济,一方面日元大幅度升值,股价飙升,地价飞涨,一般商品的价格非常平稳,另一方面当时日本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没有办法及时做出有关的决策,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泡沫经济。现在有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和日本当年类似的情况,就是一方面人民币升值,虽然说没有大幅度升值,但是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升值,另外股市时不时有一些井喷,房地产价格在不断的调控之下依然快速地上涨,同时一般的商品价格低而平稳,很多特征像日本当年泡沫经济初期的情况。我们应当注意的是中国的经济也有很多和日本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当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时候,银行业还是比较健全的,没有多少不良资产,只是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才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另一个是日本当年的制造业还是很健全的,出口的产品都是真正的日本制造,而今天中国的所谓许多中国制造,其实并不是中国制造的,充其量不过是在中国制造、在中国加工、组装、贴标签而已,人民币一旦升值更容易出现泡沫经济,加工组装利润本身就很薄弱,人民币升值空间会进一步压缩,资本很容易流向房地产、股市。
我认为,要防止泡沫经济,就是要采取正确的对策,既包括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包括长期的发展战略。
对策之一,就是要扩大内需的中长期战略,尤其是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平衡对外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在中国制造的产品的需求问题。
对策之二, 要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日本的教训之一就是扩大内需本来是中长期政策,日本的有关部门和中央银行在接受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之后,将长期政策和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混了,以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总需求,于是采取了过度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要防止泡沫经济必须要采取稳妥适当的经济政策,要把握好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对策之三,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虽然是出口大国,但是出口的产品大多为低端产品,且大多是外国品牌,目前我国货物出口一般55% 以上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实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5%以上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的商品所占比重很低。现在,国内企业的生产向着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行业倾斜,向低加工度低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倾向,而高技术含量的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基本被跨国公司主导,在这种情况下,受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初级产品和初级行业,或处于低加工低技术含量生产环节的国内企业,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实现自主创新,“中国创造”,我们才有可能克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才有可能解决国外针对我国的反倾销问题。扩大内需只能从需求方面解决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销路问题,实现中国创造才能够从供给方面提升我国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我国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经济过热还将继续 宏观调控没打击民企
袁钢明
对于今年的经济过热倾向,央行采取了调整利率等几种手段,但效果不大。从现阶段来看,第三季度的国内经济还在比较高的位置运行,还有加大调控力度的空间。
最近,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实,采取这种方式,要看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多不多,也就是钱用不用得出去。通俗点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因为其国有性质,可以不断吸纳大量资金,是不愁没钱用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就相当于把商业银行一部分闲置的钱收起来,而且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幅度只有0.5%,所以作用不会明显。
此前,央行曾发行了1000亿元的一年期央行票据,这就是以买卖票据的方式向商业银行收回货币,这种调控方式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一样的,是一种数量调控。不过相对于连续大量发行票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相对弱一些。
之所以没采取之前呼声很高的加息政策,主要是因为目前的贷款利率已经很高,如果再调高,房地产业会受不了,也会给企业增加很大负担。但贷款利率毕竟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调控措施,效果也最直接。
前几个月,央行上调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基准利率,但只调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没有提高,这是治标不治本。存款利率相当于银行筹集资金的利率,存款利率上去了,贷款利率自然就上去了。国外许多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调节存款利率,不调贷款利率。
不过,从长期看,宏观调控是一个分步走的过程,不能指望它一步到位地解决经济过热的问题。可以预见,央行还将继续采取紧缩政策,逐步调控。
今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采取过头、过激的行政措施,这还是第一次。近几年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倾向于以所有制和企业性质来定性,一旦经济过热,就常常压缩民企的生存空间,比如2004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一个例子,江苏的铁本公司就 “撞”在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枪口上,因“盲目投资”而被惩戒。而今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针对民企,没有采取“关”、“停”、整顿等行政措施,对民企的态度不再“忽冷忽热”,这可以说是一大进步。
经济过热时 民企应“有所不为”
蔡福金
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前,7月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了0.5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快,经济效益继续提高,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加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据此,央行做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以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应该说,这个调整很及时,很有针对性。根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 个百分点,可以冻结1500亿流动性资金。通过对经济宏观微调,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也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民营企业影响的面不是全部,而是一小部分,特别是那些自有资金不足、主要靠信贷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的民营企业影响会比较明显,这些企业的这类项目贷款可能就会受到抑制。
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担心贷款受到限制。除了银行信贷,归纳起来,大概还有九种融资途径:第一、政府财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第二、地方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推出的对中小企业的无抵押担保贷款;第三、直接融资,在国内主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第四、股权融资;第五、项目融资;第六、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国家规定企业债券;第七、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工业产权等进行质押融资;第八、向政府设立的互或商业性信用提保机构融资;第九、向科委申请科技创新基金。
为了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国家采取坚决的宏观调控措施。民营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准备。
(一)民营企业家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国家、地区,还是企业都要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正确发展,避免走错路、少走弯路。(二)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坚决贯彻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国家产业政策,不要乱上、盲目上与国家方针政策不符的项目。(三)必须认真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对选择的项目做好可行性论证。反观国内有些企业,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并不鲜见,这种粗放式决策方式必须改变。(四)根本问题是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有五种行业不能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电解铝等十三个行业;高能耗的行业;高污染的行业;正在整合、重组、并购的行业,如汽车业;落后即将被淘汰的行业。
有六种行业可以积极进入:节能型行业;低耗行业;无污染行业;有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的行业;符合自主创新要求的朝阳产业;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
具体讲,有八个领域民营企业可以进入:一是原来垄断现在开放的行业,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二是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三是社会事业,如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四是金融行业;五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六是参与国企改制;七是参与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举的投资建设项目;八是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广播电视、文化事业、商业零售等都蕴含巨大商机。
民营企业投资选项目要注意四个原则:首先,任何项目的成功都是市场需求与企业资源优势相结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需求包含国家宏观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企业资源优势不仅指自身所有的资源,也包含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其次,向邻近和相关领域拓展的原则,如果主业已经成熟,需要向外拓展,一定要在邻近产业和行业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第三,要掌握“无中生有”的原则。凡是市场迫切需求又短缺的产品,只要投资,就可以获得惊人的成功;第四,要学会避热就冷,学会逆向思维,避免跟风上项目,避免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重后果。
“高增长、低通胀”值得质疑
易宪容
国家统计局7月18日了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而GDP增长则为10.9%。仅仅看这两个数据,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 “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时期。因此,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增长得以持续、不增加国企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之负担,又能够对银行信贷增长过快有所约束,央行采取了调升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
但是,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结论可能并不乐观。从2003 年出现经济过热、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等现象开始,央行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有四次了,但实际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已经证明作用有限,为什么还要调升存款准备金率?这固然与减轻国有企业改革与银行改革的负担有关,但最为主要的是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与认有了误差,简单地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大好形势中。那么,“高增长、低通胀”的大好形势又是如何得出的呢?这与目前对通货膨胀指数的评估、计算有关。从现实的经济生活来看,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并不像公布的那样好,即目前中国的实际CPI与名义CPI差距很大。
目前国内的CPI体系没有反映居民购买消费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和水平。国内CPI体系滞后性、非规范性、非科学性早就受到经济学界严重质疑。加上国内CPI指数编制上的不公开不透明,不仅导致国内CPI指数与实际经济生活严重脱离,也误导了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决策,剥夺广大民众与研究者的知情权。试想,如果用一个脱离现实经济生活的CPI指数来判断国内经济形势,如何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因如此,国内CPI指数严重的低估,就容易得出中国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高增长、低通胀”的结论,因此宏观调控就不需要动用价格型工具――利率了。此时,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