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6: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学生学习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中的漫画作文《进步与退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社会带来极深的震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因此,教育体制的转轨,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门学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各种教育而最终成才。因为一个人无论要想说话还是写文章,无论要读书还是要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高低。语文素质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即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诸如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只有当一个人把他掌握的语文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进而形成其相应的语文能力,我们才能肯定地说这个人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概念,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把握。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四方面能力来探讨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读”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读,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基本功,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口头上虽然也强调“读”,但实际上是以教师对字词语法的满堂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教师的繁琐讲析,把学生宝贵的课内阅读时间挤占了;而堆积如山的课外作业,形式繁多的复习资料,严厉的专制式家庭管教,又把学生难得的课外阅读时间给挤占了。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成为空谈。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也强调“读”。但这种“读”应该是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的:有默读、朗读、背诵、朗诵、精读、泛读,搜集整理资料,勤做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和时间,并适度进行读的方法的指导。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电视,让他们广泛阅读,勤奋阅读。在“读”的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等。大诗人杜甫的名言更是千古流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强调阅读功用的至理名言,不都是反复培养语感,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方法吗?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永远无法被其他手段代替的。诗歌、散文、小说这类文学作品尤其需要多读几遍,那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根本无益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相反,严重伤害了学生对作品整体艺术的感受,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典型错误做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未来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次性接受教育的落后方式,必将被终生接受教育的科学方式所取代。到那时,具备自读能力就愈发显得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尽快教会学生掌握“读”。
二、在“写”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1.向生活学习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根据历届高考及中考作文反馈的信息,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写作上的通病,那么,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认识生活。据材料记载,某年有一学校入学复试的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一只母鸡拿着一张纸片,上面写道:“本母鸡郑重承诺:下的蛋一定没棱没角,有蛋黄蛋清。”命题要求,先表述漫画内容,再阐述其含义。
漫画意在讽刺社会上的某些行业,把本属分内的工作和义务也当作时髦的承诺,大搞形式主义。然而这道其实不难的作文题却难倒了不少考生。原因何在?初中生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既暴露了考生思维能力的缺陷,也折射出考生们生活经历的贫乏与不足。
可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不单纯是写作技巧的指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多关心社会和时事,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倾向。有一幅漫画讽刺某个学生干脆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为“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其实这就是对如今社会部分人只重视成绩,忽视素质教育现象的最好写照。一个对国事家事漠不关心的人,必定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的文章。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把学生带出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或是空话大话连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水平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才能锤炼出来,毕竟社会生活才是一切写作的源泉。
2.在“听”“说”中学习写作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必须协调发展。“听”能培养人的多种思维能力:(1)注意力:必须聚精会神,才能把握要领。(2)理解力:不仅要听懂,还要听出弦外之音。(3)记忆力:要边听边归纳要点,把握中心。(4)辨析力:准确判断内容正误是非,给予评价和反馈。(5)想象力:以上诸能力都是写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
“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等。“说”实际上就是口头作文。加强“说”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听”“说”作为口头交际的两项基本能力,它与“读”“写”等能力密不可分。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会成为一名好的政治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二)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做到:(1)在言行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二、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的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教学课堂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读、议、讲、练”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错、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既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要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和谐统一。
三、在教学中要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激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思考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例如针对经济常识中价值规律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景是:“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魅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提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的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是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是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使用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一方面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二、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三、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四、强调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之所以进行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要变“学会”为“会学”。在引导学生强化记忆的同时,更要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预习环节,预习,是起到一个“心中有数”的作用,在预习初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明确方向,指明预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思路清晰,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当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并试着找出重点和难点。最后则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却不能缺少一定的制约,否则将会成为“放羊式”教学。其次是复习,复习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这已成为千年不变的真理。通过复习,可以起到巩固和查缺补漏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完善和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改错本,在英语教学中是每个同学必备的。在经过系统的学习后,很多错误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造成“一错再错”的现象,学生只有将其错误写在改错本上不断地提醒自己,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过来。
五、及时反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逐渐推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升学率的提高已不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尤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法,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而言,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遇,又是钻研教学改革的挑战。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难点
1.未能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在努力争取教学进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未能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由于一味的知识和理论灌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因而较少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学习主动性不高。而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分数和进度不再被过分强调,教师可开展更多的互动讨论,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也会大大减轻,因而能够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积极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新课改要求使用新的教材,在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大大增加,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内容成为重点。这样一来,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亲自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在参与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科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对实验结论和相关原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对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在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猜想的基础上,可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小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物,有的还发现有氢气产生,还有的观察到了黑色夹杂固体。通过协作讨论,学生能够独立推导出一定结论:金属钠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了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即实验中的蓝色沉淀物。学生通过思考,认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因而使氢氧化铜分解,产生氧化铜,即实验中的黑色固体。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直观地领会了教材中的理论。
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1.通过涉猎更多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传送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有必要广泛涉猎教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活动更为丰富,成为教材内容以外的有益补充。这类教学资源的补充,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发明的由衷赞叹,培养其利用化学知识造福世界的良好价值观,并为其投入热情和学习动力。
2.加强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近几年来,生态环保工程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主动关注生态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硫酸这节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对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掌握,可使学生对形成的酸雨量有明确的认知,进而对治理酸雨的途径进行探索。同时,化学教育也应更多地关注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从实际的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使学生产生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的紧迫感。为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时刻关注环保问题的最新动态,从多个渠道搜集素材,向学生说明环境污染的重大危害,突出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课改的化学教学要求,实现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其中,教师更应不断地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新课改给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努力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减轻作业负担,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教师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上;放在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而薄发,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友?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变厌学为乐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案。例如,我在教“3的倍数的特征”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上课,我就在黑板上写上14、35、122、475、28、860、111、2373、654、123、125这些数,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当学生把2或5的倍数都找出来后,我问学生:“剩下的111、2373、123这几个数是什么数的倍数呢?”学生答不上来。我说:“老师知道这些数是3的倍数,不信,你算一算。”这时学生半信半疑。有学生说:“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能判断出来,你还能算其他的数吗?”然后,就有学生出了一些数目很大的数,有六位数、七位数,甚至八位数、九位数的,我同样不慌不忙地准确地说出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不是3的倍数。这时学生感到好奇,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我,急于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于是我因势利导地说:“这并不奇怪。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个特别认真,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掌握。就连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哪些数不是3的倍数。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1.直观演示,启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通过演示或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教学中利用投影幻灯能变静为动,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便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化难为易,而且便于操作,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2.实践操作,发展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认识的发展要经历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这样一个过程。故加强操作也是小学数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操作中,学生多种感官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形成鲜明的表象。在教师指导下,逐步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四、精讲多练,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因此,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在课堂上只精讲重点、关键部分,排难解惑,揭示规律。对于概念要讲清它的内涵与外延,用形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阐明事物的本质;对公式法则着重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用题例题着重分析已知和未知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的思路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的一部分就让他们完成一部分。教师要避免把所有内容都当新知识讲。在他们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点、讲评,从而演化理解新知。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要做到精讲,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抓住重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讲解,使学生听得明白,领会深刻,记得牢固。
课堂上老师精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没有充分练习的数学课,不能算一节好课。课堂上教学效率要高,必须把有限的时间还给学生,使课堂作业“名副其实”。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作业,彻底扭转课堂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倾向。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做到“精心”二字。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如新授内容要多练。先练基本题,再练变换发展题,达到理解巩固新知,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2.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数量要因人而异。安排习题时,班上好、中、差的学生都要照顾到。要让好生吃得饱,中等生跟得上,差生不感到有压力而产生消极情绪。
一、电化教育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从理论上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却很难真正实现。因为现在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传统知识时,不能同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上总要“丢掉”一部分学生。顾及“尖子”,则大多数学生跟不上,顾及中间,又丢了两头。天长日久,拖了“尖子”的后腿,使之智力和才华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而落后者由于“欠债”越来越多,或者不顾健康去拼搏,或者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难实现。
电化教育的引入教育领域后,因材施教才成为可能,电化教育能适应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耐心的“顾问”。教师可以及时调控教学进程,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尖子”“一般”与“慢进生”三者的关系,处理好“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如,运用录音、录像和计算机上课时,放一次,有些人没有听懂,没看懂可以重复放,必要时,专为某些学生加电教辅助课,在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电教作用尤其大,既便于为“慢进生”补课,又便于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学深些。只有面向每个具体学生授课,才能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各种智力和程度差异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才能走上面向全体学生的正常轨道。
二、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想宽广、实践能力强的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边远农村地区的现有师资等原因很难达到要求,单靠老师的常规授课效果不理想。电化教育为这些地区创造了条件。学校及学生通过引进和购买适合本地区的教学软件,也就选择了不同的专家“教师”。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可以把不同学校的电化教育多媒体网络教室相连。这样,任何教师均可通过有关设备讲稿,并把多媒体信息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在崭新的教育环境下,不同的学校和地区的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师”授课,通过信息共享,弥补了不同学校、地区之间教学质量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环境下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三、电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电化教育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制,把无法感知的世界在教学中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它可将文字、图表、声像、动画集成在一起,让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使其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电化教育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弥补了集体化教学的不足。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软件学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知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和疑点可以得到更多的提示,也可以反复学习同一内容,直到掌握为止。从而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处在积极上进的状态之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电化教育有利于教师的素质提高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234-01
在中国文化中,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总是与文学和人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华大地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中有君子习六艺的要求,六艺是君子的立人之本,音乐就是六艺之一。从遥远的周朝开始,音乐的作用就已经开始为人类所挖掘了,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1.音乐教育促进良好性格的养成
性格广义上讲可以指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气质、兴趣思维等。作为非智力因素性格与智力因素常常是难以分开的,学生学业和将来事业的成功都与之重要关系。而在音乐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十分重视,使学生的情感素质、品格和个性得以健康发展。“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足以说明非智力因素在个人的生活发展中所占的位置。音乐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欣赏音乐等受到音乐美的熏陶,不仅对情感和思维的培育又积极地作用,还对高雅的艺术兴趣的培养有有益的影响。音乐演奏对于学生坚忍不拔品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然而然的赋予学生们对于其他需要学习事物的专注和自觉,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和后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音乐教育促进智力开发
有人说“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示,音乐的学习确实能够平衡左脑和右脑的发展,促进人类对于右脑的开发利用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另外,据说最早的音乐活动就起源于劳动,音乐活动尤其是演奏器乐的活动,需要学生感觉器官、手和脑的配合协调,才能完成整个演奏过程。这样就提高了大脑的反应能力,促进了手耳的灵敏度提升。同时音乐教育还是重视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与理解,这不仅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的眼界开阔,更容易感受到美和语言文字下的深层意图,对学生其他领域的学习也有着重大意义。
3.音乐教育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鉴赏需要学生充分的融入到音乐所创造出来的世界中去,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学会鉴赏音乐。这样的过程既是音乐学习的过程,更是丰富情感,陶冶美好情操和审美情趣的过程。好的音乐总是美的,各种各样的美,鉴赏音乐就是鉴赏一种由音乐形式表达出来的美。美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困厄中永远不能丢下的希望,是平淡中难以割舍的向往,美对人们的心灵有超乎寻常的安抚和滋润能力。教会学生们对于美的敏感和正确的审美态度,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正是其他各种素质的基础,快速生活节奏中存在的身份的转换、环境的变化和周围人群的态度等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更大,小到上课回答问题,大到生命观念的变化。
4.音乐教育促进高尚人格的培养
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作曲家,他们同时也多是个性独特、人品高尚的值得敬佩的名士。他们的高尚品格通过音乐来表达,而现在我们通过音乐陶冶学生,也就是利用名士们在音乐中表达的对高尚和美德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培养。真善美,美总是与真善联系在一起,分辨美的东西能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性格修养发生变化,对于爱憎分明的道德观念的培养具有积极地作用。
二、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音乐曾经在中国社会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应试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时间一再被压缩,音乐教育没有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足够重视,导致音乐教育难以发展,功能发挥也受到影响。现在,素质教育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席卷整个教育界,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及未来的需要,音乐教育重新受到重视。素质教育不仅提高了音乐教育的地位,而且为音乐教学的改变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同时素质教育为现代音乐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音乐教育带上了不同程度的教育功利色彩,许多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已经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了,比如平时音乐教学的敷衍与音乐公开课的排演,忽视日常的教学效果,甚至在一些高中学校音乐课只不过是摆设。这种种问题只有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过程中才能渐渐解决,换句话说,素质教育能够使音乐教育重新焕发活力和生机,并且只有素质教育才能为音乐教育指明方向。
三、改革音乐教育策略的探究
首先应该正确对待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音乐的魅力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征服了人类,从柏拉图到孔夫子,音乐教育都是他们观点中的重要部分。音乐教育应在素质教育的体系中改革,所以要将音乐教育放在全局中来考虑。对现有的学校课程安排进行调整,保证音乐课程的上课时间,重视音乐课程在学校整体课程结构中的地位。把握好音乐教育的观念,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艺术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音乐课堂的设计要结合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情感性格的陶冶结合起来,而不是仅仅使学生死记硬背音乐知识和技巧。
四、结语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都需要音乐教育发挥作用,音乐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相信在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教育发挥它应有的教育和感发功能。
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经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个个有兴趣、人人有进步的教学境地。如何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教育战线的老师们经常探讨的问题。如何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
一、取精存真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严密性,每前进一步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同时它也有应用的广泛性。正因如此,我们说数学是一门训练思维品质的学科,也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和意志的学科。因为数学最讲真实,来不得半点的虚伪,一切结论都必须有根有据,经得起反复推敲和验证,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漏洞,就会被人们怀疑或拒绝接受。这些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我们的教学,很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二、让学生人人都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能和形成健全个性特征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应是全体学生,“眼中无差生”,因材施教,重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通过数学教学使他们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视数学学习为乐事,积极有效地缩小学生间的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之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让学生掌握方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一种适合自己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事实相互接触中逐渐形成的,有意义的学习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家庭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应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实行教学民主,悉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爱读书、会读书、会总结,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数学修养,为学生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