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6: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文化生活;智慧课堂;教学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8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73
一、文化生活课程开设意义
《文化生活》是高中政治中专门讲授文化建设,讲授我国文化进程中的节点要点,通过该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能够了解当前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现象,并获取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赏析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形成对文化规律的正确认知;正确正视传统文化的作用,正确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增强文化创新的意识。将智慧课堂引入到文化生活课程板块中,可利用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教学优势,极大提高文化生活课程板块教学效率。
二、智慧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较之知识课堂而提出的智慧课堂,是以教师知识为首要立足点,发挥教师个人主观上对课堂独特的课堂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辅以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工具,将教学更加智能化的过程。在智慧课堂中,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的转变,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将课堂智能化的转变。智慧课堂本质是一种追求创造性与智慧性的教学。(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目的要以促进学生的智慧提升为核心要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的教学程序,教学的重点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智能发展的过程。同时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文化生活智慧课堂具体教学案例
(一)“体味文化”智慧课堂案例
在体味文化教学案例中,是智慧课堂应用于《文化生活》板块中的一个良好案例,首先课堂开始前,教师要对于课堂内容导入,通过智慧课堂,利用教室中的无线网络投影设备,可以将网络资源整合到课堂中去,可以在课前给予学生文化讲解片段如江苏卫视《看文化》等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省去传统课堂中教师面对面的教学导入环节,给予教师更多的时间讲解课上知识重点。同时,有了智慧课堂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求,通过无线控制设备播放相关曲目和相关生活中的动态实图,设定具体的情景设定环节,生活中的京剧,乐场中的音乐,城区的建筑,影院中的电影,呈现多元化的文化,让学生感觉到文化就在身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感知情境。在“体味文化”的文化众评环节中,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在线链接相关文化点评论坛,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文化在普通人眼中的定位,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个人对文化现象的观点发表到相关论坛和讨论群组中,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及时更新个人观点以及同教师及他人交流,同时也可以布置学生在课下的个人探寻文化的环节,让学生向身边的文化老人拜访,探寻老人手中的中华文化,可以用相机等录制。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个人探寻结果展示的机会,让体味文化课延伸到课下,让体味文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在。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智慧课堂案例分析
在“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过程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我国传统的民族精神特例以及相关主题的教育视频发给学生观看,同时可以在线小问卷调查,让学生个人思考能想到的和民族精神有关联的史实和人物,明确“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关系”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环节过程中,可以开篇以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案例视频开场,通过视频中多位行业代表人物展现他们身上所显现出的优良品质,展示他们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导入环节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视频中的具体人物Leading-Edge Chinese Agriculture杂交水稻创始人袁隆平、优秀篮球运动员姚明等,设定问题,让学生开始课堂思考,在学生简短论述完成后,教师可以在课件中预先准备好的答案呈现,同时做概要性综述,并以此为根据做发散性的课堂内容扩展,开展本节课的内容教学,进而引出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学环节,对本课中中华民族精神内容进行讲解概述,同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进行多媒体展示,其渊源、历程,通过具体案例一一展现,本模块讲解完成后,进行民族精神重要性讲解时,可以播放浙大教授郑强的民族精神报告现场视频和对于郑教授的一些个人对于民族精神的观点引导大家去讨论,积极争辩,让学生发表个人对民族文化内涵重要性方面的看法,促进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
(三)文化的传播及其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创新实验室的应用,学生能够有机会看到所学习知识内容的产生过程,让实验室成为时光机,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在“文化传播及其影响”教学案例中,通过创新实验室的应用,教师可以将政治课堂搬进实验室中进行,通过以我国文化传播流程为特例,以时间轴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在实验室中观察到文化传播的模拟过程,实际体验文化传播的过程和其对世界的影响,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内容有更直观地理解,对所学内容了解更加透彻,辅以教师及时提问及问题发散,学生能够及时对所学内容有系统化的理解,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智慧课堂应用给教学带来的帮助所在。
智慧课堂的发展是教育的进步。政治教学离不开文化生活所带来的传承价值。而智慧课堂是政治教学的创新,在这种模式下,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对学习的乐趣。为了学生有更好的明天,为了优化教学质量,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更新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应该注重新时代下的互联网产物在教育中的应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Z].2010-07-29.
[2] 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ase of “Cultural life and Intelligent Class”
ZHANG Ying
(Yucai High School,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China)
一、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基石
1.教学智慧来自教学实践。从伦理层面上看,教学智慧是尊重生命、关注个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从教学行为指向上看,教学智慧包括教学理念与思维的智慧、目标生成的智慧、教学整体设计的智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智慧、教学内容选择的智慧、教学行为组织的智慧、师生有效互动的智慧和教学管理评价的智慧等,教学智慧体现了教育者对情景性教学现场的整体关照和调适。
2.教学智慧来自教师成长。教学智慧具体展现的主体是教师。“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了教师教学智慧自主建构的校本研究,并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丛书——《教学智慧之旅》和《教学智慧之歌》。这套丛书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教学智慧深度建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案例研究》中,则更加明确地界定了课题研究的生长点就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以教师教学智慧自主建构的理论为指导,对教学智慧深度建构,从而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经验。
3.教学智慧指向学生学习。对教学智慧进行深度建构,对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从学生的“学”出发,审视和研究教学智慧,让教学智慧更加体现“智慧的魅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抓手
1.在案例研究中探寻教师教学个性。教学个性的探寻,其重要途径为课堂教学所呈现的鲜明而富有独特性的案例研究。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中所展现的教学个性一定是不尽相同的,即使对于同一位教师而言,他(她)在不同的阶段所呈现的教学个性也有其可变性、可塑性,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他(她)总会有一些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特点贯穿其教学始终,而要探寻教师的教学个性,提炼教师的教学风格,案例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2.在案例研究中提炼教师教学风格。在探寻教师教学个性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风格,课题组帮助教师进行提炼,如有理智型教学风格——条理清楚,结构严谨;情感型教学风格——情绪饱满,充满激情;幽默型教学风格——机智诙谐,妙语连珠;技巧型教学风格——教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自然型教学风格——亲切自然,朴实无华……在案例研究中,既注重教师个体实践知识的生成,又关注教师成为“自我”与角色相统一的“生命人”之过程,使深度建构落到实处,真正展现连元街小学的教学特色。
三、教学智慧深度建构的实践
1.学习型教学智慧深度建构体系的建立
首先,用案例研究的方式,研究国内外不同学科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分学科研究国内著名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主要研究他们的教学案例或片段、介绍他们教学的书籍,分析他们的教学个性及风格,寻找他们成长的轨迹,形成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这样的学习有助并有利于形成案例研究的一般模式,在案例研究中解读名师成长,为本校的教学智慧深度建构打下厚实的基础。
其次,搜集国内外文献研究资料,进行智慧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文献研究。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文献资料,从中国知网、高校图书馆、图书中心等渠道获得鲜活的文献资料,同时借助省市区研究专家、高校教授,促使我校的文献研究更规范、有效,形成《智慧型教师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文献研究综述》一文。
2.个案型教学智慧深度建构体系的建立
首先,本校各学科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案例研究。从学科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学科有着自身特点,研究各学科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有利于形成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智慧深度建构。
其次,本校不同类型教师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案例研究。从教师的成长期来看,教师可以分为新手型(1至5年)、胜任型(5至10年)、经验型(10年以上)和骨干型(获得“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称号的教师),虽然教师的成长周期不尽相同,但对教师成长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学校选择了20位不同类型的教师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给他们提供赛课、论坛、学习等多种平台,积累他们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形成的案例。
第三,我校智慧教师的基本要求和理性思考的理论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宗旨是培养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因此,在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老师的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我校智慧教师的基本要求定位于“有品位、有个性、有风格”的“三有”教师,
3.共同体教学智慧深度建构体系的建立
一、为教师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 建立团队机制,开展课题研究。首先是参与科研,进行课题研究,以科研促发展;其次是建立任务小组,实现教研组专题研究、教师教案交流、研究成果交流,促进优秀教研组的形成;第三是深化课堂教研、努力抓好各项教研活动,实现教研组之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专家之间的交往;同时,加强骨干引领,实现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使校内科研、教研,互助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建立培训平台,丰富校本内容。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操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科素养对教育实践变革突破的重要性。培训平台可分为:集中学习、自主学习、问题研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以促进各科教师在明确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等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发展规划、转变观念、转变行为,唤醒内在动力。
3. 建立展示平台,激发竞赛激情。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既可以丰富教师教育活动,拓展教师眼界,也能够铸造学校学科品牌,促进学校各项业务长足发展。学校每学期都为教师提供名师、骨干上引领课,全体教师上汇报课,学科教师上教研课,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以及创先争优比赛课,有效教育评优课等等。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为教师提升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智慧。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获得教学智慧。因为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地,也是教师成长的基地。所以,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无论积累经验,还是突破创新,它都是教师劳动智慧的结晶。教师只有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研究内涵,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教研之路,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获得提升,最终使课堂进入状态,放出光彩。
2. 通过名师讲课,增进教师交往。有人说:名师是棵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力量,他们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着异彩。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十个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对于这样的“大树”,我们怎能敬而远之呢?于是,我们就组织教师听他们讲课,与他们交流,虚心学习。因为感受名师的课堂,触摸好的经验,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教改实践,真正的进入课堂状态,会让我们的智慧显示出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变得更有魅力。
关键词:智能信息处理;智慧城市;卓越工程师计划
0 引言
我们处于信息时代,衣食住行时刻与信息技术相关联,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度。当前计算网络与大型数据库的广泛使用,给决策者和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面对海量的数据而无从下手。因此智能信息处理应运而生,它能便捷快速地解决这一困境,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智能信息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发明出能够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于一身的人工智能系统。其根本就是要基于部分算法来得到并提出信号中的有用信息,最终实现智能系统控制。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几十年来经历了模拟数字,现在正向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与模糊数学、遗传算法、小波分析、混沌理论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一些新思想、新理论、新算法、新器件也不断涌现。所有这些给未来信息科学的发展,描绘出了一副诱人的前景。
智能信息处理作为智能类专业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为更深入地学习后续的智能类专业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巧妙应运用于专业学习中,为日后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智能信息处理改革背景
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针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在内的各种信息的需求,提供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的信息服务。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智能信息处理。换种角度来看,将智慧注入城市之后,便有了智慧城市,若没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传统的城市在面对海量数据时就远不能满足其主体要求,这便使得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在这种供求矛盾激化的前提下,才使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更加快速。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能信息处理是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智能化设备等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手段,在其管辖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本地产业和全体公民的范围中,将城市的政治、经济、生活和文化等综合信息进行广泛地采集和动态的监控,通过充分地统计、互联和共享,将这些信息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城市运营和发展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和动态管控的能力,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以尽可能最大化地去解放、利用和提升人自身的智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和谐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由教育部发起,目的是为了向未来的工程领域培养高品质、类型丰富的工程师后备军。其要求是高等院校需要经过转换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转换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来培养面向工业领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卓越计划为智能化信息处理的改革指明了道路,为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提出了要求。高等工程教育要遵守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规律,增强为国家、为行业和企业主动奉献的意识,持续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建设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从而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针对目前的人才需要,智能信息处理教学改革势不可挡。
2 原有教学方式
智能信息处理是信息处理的一种方法,将不完全的信息改变为完全的信息,同时使其具有可靠性、精确性、一致性和确定性。智能信息处理学科于当前来说是相对前沿的,同时也是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迅速壮大的新兴学科。智能信息技术是多个领域的综合,其中包含了人工智能、现代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等理论。基于对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分析,原有的智能信息处理的教学安排如表1所示。
原有授课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叙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思考能力的教育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是最基础的授课方法。这种授课方式使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质量不稳定,无法使学生对智能信息处理这种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
3 改革教学方式
3.1 以竞赛的方式开展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曾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自1990年至今,一定数量的研究型高等院校开始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思路,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2006年教育部面向全国重点大学和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在国家层面上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引起许多地方高校的重视。
围绕“智能”和“智慧城市”参加与其相关的“和利时杯”电气控制应用设计大赛、“亚控杯”组态软件应用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挑战赛等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的赛事,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科学实践和动手能力,增强创新和竞争意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竞赛式教学模式,脱离枯燥的课堂,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体验新颖的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重要的是通过竞赛,学生能深切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智能信息技术的关键。竞赛的教学方式符合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在诸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进程。
3.2 以建构主义开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源于欧美的新兴教学改革理论,国外教育专家曾对建构主义理论有过较为深入的探索。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较传统教育来讲,这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自建构主义提出至今,教育专家始终不放弃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努力建立起一整套能够与建构主义教学相适应的方法体系和设计理论。可是整个过程非常艰难,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尽管如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原则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经成功地运用于Intemet和多媒体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更深入地理解智能信息处理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和必要性,对整体提高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起到推动作用,十分契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由于个人的基础、水平、背景等方面的原因,每个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所以,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和提高水平,教学中就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更不能“填鸭式”教学,而要结合智能信息处理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还要注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便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再结合智能信息处理教学中学生应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3.3 以智慧城市案例开展
案例教学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被提出。它从出现至今始终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影响力,所以一直被美国企业界、学术界、教育界等高度重视。采用智慧城市案例开展智能信息处理教学类似于医学院运用病例分析来辅助教学,都是应用大批实际情况和经历的介绍材料来训练学生。这样既达到锻炼大学生思维的目的,也显示了学校先进的教育方式,这是已经被证实的显著有效的教学方式。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就是结合案例,让学生以自己的认知来分析和理解案例,或与集体共同讨论、实践,最终培养和提高各自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或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卓越工程师计划”所培养的人才以工程师的身份为智慧城市设计智能产品,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起到督促作用。
在智能信息处理教学改革中以智慧城市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模拟的智慧城市情景中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非实践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巩固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知识得到内化,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其主要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关键词:教师文化; 方圆文化;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20-001
教师文化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的综合,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本园的园本特色是围棋,围棋乃方圆,方代表棋盘,寓意做人要方方正正,品行端正,诚信待人,遵守规则,担当责任。圆代表棋子,寓意做人要圆融,关系和谐,灵动变通,因此我园的文化定位为方圆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团队发展目标为:和、智、雅。方圆文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提升品质“和”谐生长
构建教师文化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一致的,教师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教师文化建设,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泛的机遇和条件。我园的教师文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智雅,“和”包括平等和谐、团结协作、顾全大局,这些对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有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崇高而美好的师德,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保证。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也是调整教师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学校管理者要常深入到教师中间,了解听取意见,发现教师中的所思所想、好人好事、困难疾苦,增进彼此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沟通,让广大教师知道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使广大教师体会到管理者在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许多工作中的苦衷。同时,对教职工中不正确的意见、思想倾向要积极引导,不能迁就,要有集体意识,这样,教师与幼儿才能一起和谐生长。
二、创新工作“智”慧成长
教师文化能使教师有意识地把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并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为真正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园教师文化中对“智”的解读是:追求效益、智慧教育、开拓创新、慧心育人,这都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不断创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发展。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要想使具有不同个体差异的人都能充分展示个性和全面发展,靠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方法是不行的,必须要靠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自不能少,应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使其充分具有各种教育选择的权力,创新的工作效率更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在美国,教师实践智慧与创新教学能力化策略从提高教师地位转向注重教师的实践智慧自主提高,而我国教师实践智慧与创新教学能力化政策开始注重通过实施教师实践智慧与创新教学能力标准的外部控制,亟需推动教师实践智慧与创新教学能力自主提高。
智慧是一种能力,智慧型教师,是一个目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理想状态。提出这个目标的目的是期待唤醒所有教师的教育智慧。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我们提倡“悟”。在实践中,我们会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层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功活动。一是评优课,工作满5年以上的在编教师,内容要求创新课。二是工作满3年教师带班考核。三是5年以下教师案例分析评比活动,案例来自于幼儿一日活动组织,30分钟撰笔、5分钟讲述,是否运用到《指南》的理论也是一个评分的要素。四是5年以下教师围棋学科组活动。五是观察案例分享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悟”的活动,让教师成为一个有个性和个人风格的智慧教师!
三、借力信念“雅”俗共赏
教师的信念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一名气质优雅的教师,就是我们全体教师的信念,在我园的方圆文化中,对“雅”的解读是:言行文雅、品性优雅、气质高雅,希望教师能通过锤炼,使自己成为一个优雅有气质的教师。“优雅”是一种素质,是教师外在形式美和内在精神美的高度融合。从优秀向优雅的转向,目的是促进教师和谐、全面地成长,把其作为“优雅”的精神高度。
优雅的教师,应该以儒雅示人,这是教师精神气象的表现。所谓“美在其中,神在其上!”这种“儒雅”,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
启发式教学是以我国孔子为首的历代教育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贯穿中华民族悠久教育史的全过程,是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但是,当前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启发式教学的应有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智慧。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难以操作;二是“启”与“发”脱节,教师只重视“启”,只注意“启”的方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发”,不注意学生“发”的时机与状态;三是忽视“发”的个体性,因为启发式教学中的“发”,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是有差异的“发”,是生动活泼的“发”,而不是全体学生步调统一的“发”。
启发式教学在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达到愤悱的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度启发诱导,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独具特色的教育范式,集教学思想、方法、原则与策略于一体,体现以学论教,实现教学相长,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学智慧体系。
一是自求智慧。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自主学习、自求自得的场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在颜渊问“仁”时,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为仁是依靠自己主观努力追求的一种自主自觉的道德行为。自求智慧特别重视思的作用,重视独立思考。如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未见孔子的长篇大论,记载的都是孔子对弟子思考结果的简短的证实、点拨和生成之语。孔子以自己的德行学问,成为学生人格的仰慕者、思想的追随者,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让学生自思自悟。
二是愤悱智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难成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调查、研究学生,当学生心求通而不通、口欲言而说不出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敏锐,老师只要略加点拨指导,即可意开词达。愤悱智慧特别重视问题的价值,《论语》有丰富案例,如“问君、问孝、问政、问仁、问礼、问为邦、问行、问成人”等都是由学生发问、孔子应答的。愤悱状态是学生主体(内因)与教师主导(外因)最佳结合状态,是启发教学的最佳时间点。要精心设计问题,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把握愤悱的时机,让学生在学问思辨的愤悱之境域中得到启悟。
三是诱导智慧。《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学的最好方式是诱导。办法是引导而不硬牵着走,严格要求而不强制压抑,指出学习的门径而不包办代替。“和”指氛围和谐融洽,“易”指没有畏难心理而轻松学习,“思”指会思考学习。师生情感氛围融洽(乐学),学习没有畏难心理轻松生动(学会),使学生更好地开动脑筋思考学习(会学),这样才算善于诱导。诱导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学生,用各种文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对教师而言,完整的教育教学生涯,应当包含有班主任经历和体验。因为只有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苦与乐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真正w验教育的乐趣。只要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会生发出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的产生,源于对学生的爱。有了爱,就会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苦苦思索,自然会有智慧,做教育时产生的奇思妙想也会不绝如缕”。
一、学校班级教育智慧的实践:
(一)从降低德育重心、确保学生安全做起
安全教育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关注生命、关爱生命也是我们全体教师的职责。利用报告会、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和手抄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确保学生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运动安全,物品安全,用电、用水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等,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和防溺水安全教育。
(二)规范常规管理,进一步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1.以抓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学校推行和落实《文明班级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把班主任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工作高度上来,加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要在细、严、实上做文章,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密切关注,帮助他们尽快改正错误,争取进步。
良好的教学常规工作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当学生有违反纪律或不文明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班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宣告失败,也会直接影响到班集体。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校规校纪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具有自我约束并形成习惯,保证良好班风的形成。班主任张雅琴老师所带班级实行“规范化”管理值得学习。
2.关爱学生,走近学生。“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工作可以是通过活动观察、了解班风和学风,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与学习层次,掌握班情、学情,尤其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班主任房永梅老师走进了学生心灵,使学生与房永梅老师形影不离。
(三)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教育智慧
1.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学校通过每月班主任工作例会,总结本月的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布置下个月各项工作,提高班主任例会质量。强化班主任工作考核,重点考核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具班级常规考核做到“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考核”。考评结果存档,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主要参考依据。
进一步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通过每学期主办的班主任工作的培训、讲座,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案例和工作实际等方面来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做好班主任的外出培训工作。
2.发挥班主任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 “以老带新” 班主任结对活动:在自愿的基础上,确立“对子”关系,使新班主任在老班主任的指导下尽快成长;同时,从以下四个方面(如何召开主题班会;如何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秀生的培养工作;如何与家长沟通,发挥“家校合力”作用)开展工作,多学习、多请教,真正起到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四)进一步发挥教育功能,形成德育教育格局
1.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主题班会、报告会、专题知识讲座、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12.9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民族节日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展示特长,弘扬个性。
2.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长效性。以一月一主题、升国旗、主题班会、主题队会活动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强大的教育氛围。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家校平台、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普等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德育工作体现出“有布置、有落实;勤检查、多沟通;勤通报、多服务”,促使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之,教育智慧是通过班主任在处理琐碎的工作过程中生发出来的。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加上好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就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得更加出色。
二、对班级工作教育智慧实践的反思:
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成为优秀班主任。但是请相信:每个教师有成为班主任的可能,每个班主任也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
1.作为班主任倾心学生、用心育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真情投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为了优化班级管理,营造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创设优化的管理环境,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自我教育者,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引导学生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学生就会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
2.确立班主任工作长效机制。通过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目标,完善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考核方案,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巩固班主任工作的成果,确保在校生无重大违纪和违法犯罪现象;同时,结合不同的学段,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有效化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自主健康和谐地成长。
3.教育智慧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作为班主任把握“激励胜于批评”的原则,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胡爱玲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值得班主任学习和借鉴。
4.德育智慧实践者对角色的认知。作为班主任,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在班级事务中妥善处理;有很多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落在孩子心里,就是天大的事。作为班主任在管理上一定要管理规范和民主,这个班集体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不断前行。
作为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好班干部。通过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他们为班集体服务的意识。
作为班主任,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信任、赏识、鼓励他们,做学生最值得信任的班主任;同时,也要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信任与爱戴,成为学生人生中成人、成长道路上的“人梯”。
参考文献:
[1]陈 宇著《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年6月第1版.
[2]谢世腰、王力主编 《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2版.
[3]郑克俭、王作廷主编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第2版.
由此可见,要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卓有成效,要想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要想全体教师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就必须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以及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丛书》也就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了。
这是一部涉及基础教育全领域,涵盖所有学科的带有普遍指导意义、明理解惑的大型丛书,由数百人团结协作,殚精竭虑、克服各种困难,历时三年才得以完成。编著团队中既有课程专家、大学教授,也有学科教研员,更有一线的名优教师。他们本着求真务实,切合实践的态度,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各学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全部收集起来,统一梳理,分门别类,集中研究,联系实践认真分析,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目标的统领下,把所有的教学问题置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中进行讨论分析。根据各学科特点,遵循贴近新课程理念、贴近学科教学实践、贴近教师专业成长的“三贴近”原则,以“案例式”和“问题式”组织形式为载体,然后根据提出问题(案例角)―分析问题(讨论区)―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实践坊)―总结提炼相应问题的对应策略(智慧屋)―推荐相关拓展性学习资源(学习园)的设计路线予以科学、切实的指导与解决,从而让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愉快轻松,满足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教学要求,圆满完成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水平的目的。毋庸置疑,这是一部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处理教学问题的具有较高实践指导价值的丛书。具体来说,本丛书还有如下几个特性。
1. 针对性
各分册中的疑难问题大多是由学科专家或辅导老师先在各个培训班级广泛征集和收集整理的,汇总成若干专题和多个学科教学的典型疑难后,再发到每个远程培训的虚拟班级的教育沙龙里开展研讨,并确定骨干教师就疑难问题进行在岗实践,课程专家和辅导老师帮助答疑和分析破解,最后共同总结出解决疑难的策略和方法。实践证明,这种帮助教师解决困惑的培训和学习方式能重新点燃教师对职业的热情,犹如进行一次心灵之旅,能真正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厘清教学的思路,明确教学的方向,使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见,本丛书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适合在新课改中既体验过快乐也体验过困惑的教师,是一套具有实践智慧的教师用书。
2. 指导性
本丛书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简单的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心灵完善。各分册中各个专题的划分是站在教学论的逻辑角度展开的,按“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开发”几个方面集中组织疑难问题。书中疑难问题的解决过程其实表达了作者对教学改革的呼唤、思考与探索,以及教学的痛苦与喜悦,既热情洋溢、引人共鸣,又理性深刻、回味无穷。可以说,本丛书对处于从新手到专家各级发展水平的教师,具有普遍适用性。
3. 研究性
本丛书涉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过程的两大主体,突出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探讨教师多途径、全方位专业化发展和成长的模式;二是通过专家对话学习、交流各学科新课程的相关理念、方法和策略,并立足课堂发现问题,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研修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使教学与研修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三是通过同伴互助与讨论突出教师群体的作用,强调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学和优势互补。柏拉图认为,教育无他,乃心灵的转向。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书中的大量案例生动鲜活、充满情感,能令人信服地激起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真心,学会发现,学会思索,学会改进,促进教师的智慧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既是一套教学指导用书,更是一系列教师心灵成长的精神档案。
4. 愉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