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技术与装备8篇

时间:2023-09-27 09:25:5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业技术与装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技术与装备

篇1

近年来,三台县以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为着力点,以“建、配、管、用、培、研”为工作重点,以“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等专项资金,积极进行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和深化了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5·12”大地震之前,三台县学校教育装备状况

2008年“5·12”特大地震以前,三台县中小学210余所,学校使用的实验器材全部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县统一配备的;音乐、体育、美术等器材大部分都是学校自筹资金购买,很多学校由于经费紧张,音体美器材匮乏;计算机、多媒体对三台县大多数学校来说就更为奢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从2004年开始在三台县实施,到2005年底结束,全县有214所远程教育模式一项目学校(包含村小),99所模式二项目学校,87所模式三学校。模式三的多媒体教室是从早用到晚,计算机教室如果没有学生上课,那么里面肯定全是老师学习备课的身影。

虽然办学条件艰苦,但自制教具在三台县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共同参下与却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由电教站经过初选都会推荐出近50件作品参加绵阳市教具展评。三台县的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弥补了教学技术装备的不足,为学校节约了经费,填补了装备空白,配合新课程改革,创设新实验,此外,自制教具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台县教育装备的发展和跨越

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三台县遭受重创。作为地震重灾区,得到了社会各级的援助和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投入,全县灾后重建共投入资金10多亿元,新建、维修加固校舍面积达110余万平米,学校拥有了功能用房,教学设备也陆续跟进。依托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在全县中小学校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的基础上,三台县又投入300余万元对全县169所学校校园网络进行改造;同时,投入1 500万元新建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各100余个,加上对远程设备的维修使用,义务教育学校90%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95%以上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另外,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改建标准实验室240余个,添置实验室、图书室设设施总金额1 500余万元,更新补充教学实验仪器、药品和音体美卫劳技设备总金额达1 300余万元,生均图书达到装备标准,拥有图书馆室(馆)160余间,体艺室150余间。与此同时,在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也开始实施,我们切实加强经费的统筹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了各项教学设备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已建成“班班通”教室数量近700多个,共投入中央和地方资金1 000多万元添置实验和音体美器材以及图书等。同时争取县财政资金500余万元为全县6所高中装备通用实验室、设计室、准备室等20余个。

同时为了确保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学校,确保教学质量,确保师生身心安全,县电教站积极对采购的教学仪器、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管。凡进入学校的实验仪器、药品,音体美卫劳器材、图书资料、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设施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布的相关标准,严把采购仪器设备的验收关,积极邀请省、市专家,对供应商供给的产品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所采购教学仪器设备的质量,对学校使用未经检查验收合格的教学仪器设备产品,造成危害的,将追究其相关人员的责任。

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物质保障。它对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三台县根据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力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应用

在不断推进三台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我们最终目的。

“管好”设备设施

“管好”设备设施是装备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用好设备的基础。三台县依托“绵阳市教育装备管理系统”,采用先试点再推进的原则,将所有学校教育技术设备设施基础数据录入数据库,通过网络各基层学校就可以对设备设施的借还、损耗、使用情况进行管理,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也由以前的人工纸质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智能电子模式,在管理上更加便捷、科学、高效。同时,学校建立了各项装备应用管理的组织机构,做到了学校领导分工明确、各项制度健全落实,人员落实。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工作的落实,由电教站抽调专人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工作进行督查,从装备的补充到实验室建设,从管理到使用,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开展到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给予全面的督查和指导,以此促使全县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和制度化迈进。通过指导督促,各基层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培训

培训是设备设施合理使用、充分利用的手段,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途径。三台县高度重视教师培训,狠抓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随着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的不断配备,电教站积极组织了各种应用培训(如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教育技术专题培训、校园可视监控培训等),近两年时间共组织近千名基层学校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参加培训,为推进三台县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由电教站统一组织进行全县性培训外,基层学校也积极做好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一方面由学校骨干教师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同时不定期地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聘请市县或兄弟学校的专家进行培训指导。依据学校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坚持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开展自主培训、校本培训,一方面促进了三台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为教育技术装备的合理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设备设施的广泛应用,向装备要效益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 现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09-01

一、问题的提出

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是我院适应黑龙江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对现代农机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在全国高职院校为首家。它与传统的农业机械化专业的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定位,即培养适应农机现代化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掌握农业机械图样、机械材料、农业机械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营销等专业知识,具备现智能化农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电、液、信一体化专业素质,掌握智能化农机使用、维护、保养、检修、安装调试、机械故障检测、诊断等职业能力,面向农业生产企业智能化农机运用、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从事农业机械的使用维护、检测维修、营销、安装调试以及农机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人才是在推行“精确农业”战略中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支持“精确农业”的若干重要农业机械,如带产量图自动生成的用于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收获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可以适应不同的农业机械装备、种植特点,不同作物和更为精确的上述各环节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的重点。

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智能化农机驾驶与维护保养、智能化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农机液压系统检修、农机化新技术、农机电器系统维修、农机检测技术等。这些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学会使用与维护。但目前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校内现场教学条件有限,大部分仅限于农机机械基础、底盘拆装与维护、柴油机拆装与维护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校内现场教学。同时考虑季节、气候、土壤、种植种类等因素影响,专业核心课程更适宜于校外现场教学。

二、校外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

1.现场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现场教学模式是指课堂设在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现场,将课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景、实事、事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和具体演练,促使学生在实际的体验和活动中学习抽象的知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校外现场教学模式,是将该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在农场农机智能化控制室或田间,将抽象农业机械智能化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直观可触的真实场景,在农业生产智能化控制室或农业生产现场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直观现代智能化农业机械的基本特点、类型和操作与维护过程,并身临其境进行教学演练,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双重目的。

2.校企合作开发并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专业课程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训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

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是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

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系,实现教室与生产现场、实训设备与现场机械、教具与工具三者结合;

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实际实施过程中以企业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上,在充分考查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融入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等考核,并以此综合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现已经开发了智能化农机驾驶与维护保养、智能化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保养、农机液压系统检修、农机化新技术、农机电器系统维修、农机检测技术等六门课程,并对六门课程共同实施的关于智能化技术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八个教学模块:

2.1基于GPS、GIS在农业机械田间导航、作业面积计量、引导定位作业和空间数据定位采样的应用技术;

2.2基于与作物收获机械配套的产量传感技术与带产量图自动生成系统软件的应用技术;

2.3基于实施定位处方农作物生产和控制的施肥、施药、浇水、精播和栽植的移动作业机械技术;

2.4基于自走式农田土壤、病虫草害和作物苗情定位信息采集机械装备技术应用;

2.5基于大中型拖拉机和自走型农业机械智能化技术状态实时诊断、监控与显示装置技术的应用;

2.6基于农机作业信息高效处理、存储、传输、通信技术及其总线与接口的标准化处理技术;

2.7基于GPS、GIS有关技术用于支持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管理系统的应用;

2.8基于GPS接收机的智能化节水灌溉机械、植保机械和播种机械技术的应用。

三、校外现场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校外现场教学模式是将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模块化教学在生产现场进行,改变了以往从知识到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了实验室或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了学生从徒弟向师傅的转换。现场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便于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加快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2.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

校外现场教学模式将学生完全至于真实的生产与工作环境中,使课堂上抽象的智能化技术得以具体体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现场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分享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相互帮助与学习

篇3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44-01

引言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主张科教兴农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切实保障农民生产利益,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国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化转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高、资金支持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须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有效对策,从机制、人才、资金、装备等方面入手,为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保障。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中不乏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思进取者,对当前农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农业技术新成果了解不深入,导致自身掌握的农业技术逐渐被时代淘汰;急功近利意识的泛滥导致年轻一辈更倾向于进入城市工作,而不愿学习农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不愿走进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群众接触,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样的劳动力流动现象致使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大多为妇女、老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科学素养差,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这无疑是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各级政府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装备完善均需要大量资金,致使出现经费缺口,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

3.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推广手段缺乏有效性,同时关于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保险、住房等政策不甚完善,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漏洞频现,难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根据党和国家深化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把握最佳契机,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前进方向,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与切实具体的做法指导;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结合地方实际,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相对完备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做好权责划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个步骤都能高效完成。

2.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必须依仗于坚实、持续的资金支持,当前政府须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消除后顾之忧。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科研基金等,加强鼓励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等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严于律己,提高科学素质,成为能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加资金投入用于技术引进与创新,地方可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并将其推广使用,同时注重创新能力提高,认清地区差异,找准现存问题,对引进的农业技术进行适当改良后付诸推广实践,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快研发特色农业技术,树立专利意识,为农业技术顺利推广提供保障。面对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大量资金的事实,政府有时也会力不从心,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广泛获取社会支持,努力争取企业投资,政府可在服从法律、法规制约的前提下,赋予提供投资的企业、个人以相应鼓励政策和便利条件,以期获得持续性资金支持。

3.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

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须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专注于打造一支热爱农业、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科技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使其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价值体现得到最大化,成为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强大驱动力。为打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不足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限制,应在完善相应保障机制的前提下,一方面组织现有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形势学习,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与理论知识体系,在熟练掌握原有农业技术的同时切实促进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另一方面从源头抓起,积极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高校、研究所等机构之间的广泛联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与新形势的宣传,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年轻化,并争取政府、高校、企业支持,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田,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还要建立起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不断革除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权责不明、责任推诿等不良现象,为人员素质提高提供空间与动力。

4.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应推广装备的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以发达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进程,建立起实用有效的农业监测中心、预警中心、检验中心等,辅以完善推广服务手段,不断提高预警、检测能力,切实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三、展望与思考

切实改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应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贯彻改革措施,如此定能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新局面,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

篇4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建设 对策 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034-01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农业的地位十分关键。与此同时,在三农问题以及科教兴农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并且需要对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予以建立和健全,有效地提升农民自身的科技素养,以保证其生产利益。文章将河南尉氏县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以供参考。

1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问题

第一,技术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目前,在河南尉氏县农技站中,部分技术工作人员的观念比较陈旧,而且知识结构落后,所以,没有对农业发展的趋势予以正确地认识,而且针对农业技术的全新成果也没有予以深入地了解,其自身所掌握的农业技术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自身没有主动的意愿深入基层实践与农民群众进行接触,而且对理论知识也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大部分都是老人或者是妇女,而且文化水平并不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不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全新的技术与信息,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技术的推广难度。

第二,农业技术的推广经费不充足。现阶段,国内农业发展机遇很好,而且,政府都已经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资金投入,然而,在实际推广方面,特别是技术研发或者是人才培养等方面所需资金很大,所以,也很容易出现经费不充足的情况,最终也对农业技术推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三,保证机制不健全。在河南尉氏县农技站中,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所需基础设施方面并不完善,而且技术装备也相对落后,在推广手段方面有效性也十分薄弱。另外,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住房与保险等多种政策方面也并不完善,所以,使得推广保障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足之处,很难对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有效吸引,最终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进一步建设。

2 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方针,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向更加明确,对推广体系予以有效地完善。而在河南尉氏县农技站中,也同样需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进而为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予以正确地指导。另外,需要针对该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情况,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改革并完善当前既有制度,积极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确保管理机制构建的科学合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全面建设管理队伍,明确权利与责任,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各环节都可以高效完成。

2.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

河南尉氏县农技站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并完善的过程中,需要由资金的大力支持。为此,当地政府需要为其提供所需的资金,给予一定的支持,进而为当地农业技术推广解决后续问题。其中,政府需要使用资金全面培养专业人才,并积极设立专项的奖学金等,对科研人员以及现有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和学生予以有效地鼓励,使其能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通过自身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逐渐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当地政府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当中,而河南尉氏县则应当积极引进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全面推广并使用。与此同时,需要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地区之间的差异予以深入了解,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而后根据所引进的农业技术予以改良,并全面推广到实践当中。在此基础上,应当与当地农业技术推广情况相结合,积极研究出特色的农业技术,树立起专利意识,进而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专利保障。然而,在资金问题方面,政府并不能够完全满足资金需求,所以,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资金的来源进行全面拓展,获得社会大力支持,尽可能获取企业的资金投入。而当地政府则应当基于法律与法规的制约,向投资企业或者是个人予以相应的鼓励政策或者是便利条件,进而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能够持续获取资金的支持。

2.3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与能力

河南尉氏县农技站要想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就一定要对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予以重视,积极创建创新且善于实践的专业推广队伍,确保其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素养,具有极强的综合能力,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价值得以充分地体现,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全面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的问题,不仅需要对保障机制予以完善,同时,还应当组织当前现有的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强化学习,以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观念和理论知识体系,确保在掌握原有农业技术的前提下,能够全面推动全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落实。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研究所或者是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合理应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的全面宣传,使得队伍更加年轻化,并获取当地政府与高校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

2.4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装备的水平

推广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效果,所以,应当合理地运用先进的科技发展成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予以完善,重点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予以改善。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推动农业技术信息化的进程,创建农业监测中心,以及预警中心等等。同时,在推广服务手段的作用之下,实现农产品安全水平的有效提升。

篇5

农业现代化发展到现在,主要是依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其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农机现代化的实现,使我国农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产业还将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该文主要对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做了探讨,以便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机技术推广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蓬勃发展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提供新契机。

1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1.1农机技术集成提升

实施农机技术集成提升,需要根据当地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进行具体的整体规划。要通过农机的各种项目,充分利用政府的农机购置补贴以及农机化专项资金,更好地推广智能自动化的农机技术。

1.2农机推广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

农机技术推广和广泛使用,是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机技术推广公共服务需要面向整体的农村发展现状,将农机最新的技术转变成具体的农业劳动生产力,推进农机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体系的建立,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

1.3实现农机服务效益

要想提高农机服务效益是优化整体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机服务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需要政府政策向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倾斜。采用惠农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和使用具备高性能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使用。此外,注重先进农业生产方式的人才培养,对先进生产方式的使用者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吸引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投身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上。

1.4逐渐改善农机作业市场环境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前提是改善农机作业的市场环境。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刺激市场的良好运作。首先,要逐渐改善农业用地的条件,使农业生产用地大规模联合,以便适应农业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其次,要不断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结合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建设配套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改善农机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在农业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监管工作及其手段。各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综合整治力度,为农机的规模化生产,创造安全的操作环境。维护市场的合理有序,严重打击农机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农民及其技术的经济收益,减轻农民的劳作和生产的负担。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最重要的就是依托农机项目的整体优化驱动,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和布局。这一方面需要靠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调节;另一方面,需要根据我国具体的农机化发展的特点,由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参与新项目的投资。政府应减轻农民对于投资风险的顾虑;同时,通过政策扶植引导农民投资农业机械化生产,推广其应用。

2农机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2.1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的农业机械技术

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道路上,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低碳农机发展模式。在农机技术上,需要尽量降低生产消耗,降低废气的排量;使用一些清洁能源,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效率。

2.2政府加强财政补贴

机器设备的投入和使用,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撑。因此,需要政府加大对于农业技术发展的政策扶持。例如,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相关的农机补贴政策,提升农业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再如,大力吸引社会各阶层对于农机技术推广的建设资金等,这些都是对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积极措施。

2.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一直以来,人民都是我国各项经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所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战略。明确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根本目的,要通过先进技术生产来减轻农民劳动力的劳作强度,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维护农民自身的生产利益,走出一条有利农机技术提升的农机推广路径。

3结语

篇6

摘 要: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全面分析农机化和设施工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关键词:农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56

当前,国内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且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质量提升、结构改善、领域拓宽的重要历史机遇期[1]。而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推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实现现代农业的科学创新。

1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形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明确提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这就给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加速养殖业发展及其他产业机械化等,促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部门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重视加强有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2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要想实现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强化自身体系建设,开拓思路,放宽视野,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2.1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作为国内一项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政策,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有利于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这就需要在实施国家补贴政策时,加强组织模式创新,立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实施项目组装,促使技术人员和资金投放高度集中,创建农机化科技示范区。比如辽宁省建立节水农业项目,进行微滴灌;宁夏财政厅集中使用农机化技术和资金,对非耕地资源进行高度利用,从而建设设施农业园区。

2.2 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现,需要加强与农业、水利、科技、生产企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其中,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有利于选择适宜机械化的优良品种,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打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桎梏;科研机构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技术依托,农业培训机构承担着大量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现阶段,科研机构对农机化的投入不断增多,如农业部行业科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这就需要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参与到农业科研中,促使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在节水农业发展中,农机化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节水灌溉及旱作节水技术上具有独特优势。比如,辽宁省开展《辽宁省实施1000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加强与农机化研究所、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实现节水滴灌技术与有效降雨的有机结合,保障该省大规模农业节水滴灌规范化进行。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完成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能及时对农民需求和意见进行了解,不断归纳和改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3 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3.1 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

国内多数园艺设施有着较低的科技含量,如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连栋温室虽然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但发展较为缓慢。此外,受技术推广、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栽培、耕作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技术装备有限。这就需要各地区加强示范单位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对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进行拓展。

3.2 提升设施农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训,并将其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内。通过实施各方面技术培训,加强设施农业相关技术推广力度,如工厂化育苗移栽、温室高效低量喷药植保、温室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等。做好设施农业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促使设施农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3 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加强设施农业急需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环境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争取开发出耐贮藏、抗干旱、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温室作物;加强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戈壁、沙漠、山地等,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4 结语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仍需加强研究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顺利进行,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篇7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1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

1.1忽视市场导向。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没能有效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不能有效的满足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导致农业技术的市场适应性较差,农业技术提高的生产效率可能造成产品相对过剩问题。还有的农业技术与市场需求信息联系不紧密,没能充分的反映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存在着技术落后,市场适应性不足等实际问题。1.2忽视产业技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还主要局限在常规技术方面,现有的技术力量研究工作还没能围绕农业产业技术进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配套性不足,衔接性不强,仅有的几项技术难以融合到现代农业体系当中,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少的是成套的技术,只有能够带动农业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技术,才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1.3综合培训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紧密相联,当前农业技术培训还主要围绕着单一技术操作为主,没能通过必要的技术推广培训全面提高农业操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这不利于农业技术的长期有效发展。当前农业技术培训的涉及面较狭窄,农民群众缺乏对先进农业技术的了解,加上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风险,导致农民群众不敢轻易接受新技术,只有全面加强农民思想观念的教育,才能为农业技术推广打下良好空间。1.4缺乏风险抵御机制。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新兴的农业技术项目在生产投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很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风险,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还需要解决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风险管控不足的问题。例如,有些农业技术推广没有必要的保险保障措施,一旦出现农业技术推广失败问题,后果往往由农业企业或农民承担。我国现有的保险体制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足,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险种,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风险的管控,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的风险问题。

2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2.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程序。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农业技术推广风险,必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程序,注重采用合理健全的方式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应当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准则,在科学设定农技推广目标的基础上,使用有效的手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力求从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的角度进行全面综合布局。其次,全面加强基本农业技术使用情况的调研工作,找准当前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围绕着农民和农业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研发,着力满足基层的实际需要。2.2注重加强技术服务。注重加强技术服务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农业户的技术需求,打消农业户的技术顾虑,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实施推广。首先,围绕着农业户的增收需求,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策略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着力通过对农业户田地、劳动力、现有劳动技术水平的综合判断来确定推广内容。其次,全面提高农业户的市场意识和技术意识,注重进行综合性的农业技术的普及,注重提高农业户的抗风险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农业户的畏惧心理,全面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2.3全面培养农业带头人。注重培养农业带头人对于促进农技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带头人不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且有着极大的示范效应,应当注重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的工作。首先,注重创新使用农业技术推广形式,通过带头人的示范效应,全面带动农业户推广使用新技术,实现农业技术的规模效应。其次,科学的选择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着力选择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着丰富农业种植经验的农户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2.4营造良好农技推广环境。为了提高农技推广效率,解决好农机推广中的问题,还要营造良好的农机推广工作环境,形成必要的农机推广氛围,这样才能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建立起相互衔接的农技推广机制,着力通过地方政府,农业行政部门,基层农技单位,农业企业形成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其次,平时就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普及农业技术支持,使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从业人员建立广泛而深厚的联系。

3结论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紧紧围绕农业市场体系,建立起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起到有效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技术适应性,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实用推广体系。

作者:符忠聘 王宏 单位:郓城县武安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篇8

1.1国内的应用研究国内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2007年后成形,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种是将物理学中对生物具有正向作用的原理技术化并用来提高农作物、家禽家畜、菌类、水生动物的产量和质量的增产优质型,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一种是将物理学中对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具有灭杀作用以及对环境具有保护的原理技术化并用来预防动植物的病虫害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危害的无毒型,它涉及农业的所有种类。在种植业方面,建立了植物全生育期病虫害预防技术体系[3],它包括土传病虫害、气传病害、地上虫害的防治三个方面,其集成技术包括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技术、静电灭虫技术、烟气电净化二氧化碳增施技术、声波助长技术。能够对土壤中的大部分害虫以及接近百分百的真菌种类、细菌种类进行有效灭杀。在菌业方面,食用菌方面的物理农业技术已经能够组成比较完美的病虫害预防体系。其领域最重要的物理技术包括菇房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系统、接种室空气实时电净化技术系统等,出现了可以预防绝大多数菌病的环境安全型菇房,目前正在全国推广[4]。在畜牧业方面,空气微生物的空间电场自动疫苗化原理的应用带动了传统的畜牧业向环境安全型畜牧业转向[5],已经商业化的技术包括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等离子体除臭灭菌系统、粪道电净化自动除臭灭菌系统、饮用水微电解处理系统,设计了少疫病发生的环境安全型畜禽舍标准配置。在水产业方面,水栖水体微电解技术、灭菌技术以及介导渔礁,LED灯补光器等发展迅速,由灭菌系统、体微电解技术系统、介导渔礁组成了环境安全型水产育苗室的基本配置[6]。

1.2国外的应用研究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有研究与应用[7]。比如环境控制技术,其应用涵盖种植业、畜牧业,主要用于植物温室,主要还是围绕着光合作用原理的相关条件进行生长的优化控制,主要的操控因子是温度、光照和二氧化碳,其技术成套成熟。而在动植物疫病和病虫害防治方面还没有太系统的技术组配。在食用菌方面,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起,便进行了制造人造雷电提高香菇产量的试验,结果发现,与未外施电压的通常栽培方法相比,香菇收获量提高了约1倍。韩国试验了一种带电的水进行蘑菇喷淋,也提高了产量。德国的科技人员进行了闪光、放电组合试验,获得了增产和防病的双重效果[8]。在畜牧业方面,美国2001年开展了鸡舍电净化技术的实践[9];日本2008年也开始了猪舍的空气电净化试验,试验主要在口蹄疫的控制方面;德国2009年开展了等离子体猪舍除臭试验;2008年后中国开展的物理的自动防疫方法受到法国、英国、荷兰的关注,分别开展了研究与试验[10]。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动物饲养方面,利用温度调控动物的生长效果极为显著,国内外在此利用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差异,相关技术的应用效果差异主要是在管理方面,特别是软件和自动化水平方面,美国鸡舍的温度管理能够精确到0.01℃,环境控制的精细化数字化是中国目前难以效仿的难点。

2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产品研发及试验

2.1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产品研发物理植保技术装备已在农业生产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且预防病虫害效果理想,正在成为绿色AA级、无毒农业、不打农药蔬菜及其其他不能使用化学农药植保的植物生产系统配置的核心[11]。主要设备包括3DFC系列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系统、3DT-480型土壤电消毒杀虫机、3DJ-200型多功能静电灭虫灯、防虫网等。环境安全型农业设施,特别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香菇菇房的设计与应用进展迅速。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机防疫和空气净化效果理想,正在成为继疫苗加抗生素的防疫模式的替代模式,环境安全型菇房的应用以香菇生产最为成功,空间电场生长调控机、多功能静电灭虫灯、防虫网的应用不仅可以预防香菇的病虫害而且可以提高香菇的生长速度和生物转化率。在土壤病虫害的物理防治方面,土壤电消毒杀虫技术进展迅速,过去难办的重茬病、连作障碍都可通过电处理而迅速消解。3DT-480型土壤电消毒杀虫机在防治根结线虫病方面可以达到100%的理想效果,对镰刀菌、大丽轮枝茵等枯萎病、黄萎病病菌的杀灭效果优于化学法。另一方面,土壤电消毒机将在预防樱桃根癌病方面获得突破。在种子加工方面,种子气电联合处理技术的突破大大地提高了种子的活力,并制造了完全无毒无菌的洁净种子。经过气电联合处理后的种子能以超过对照1~2倍的速度生长,且苗健壮,是植物工厂化生产的未来技术首选。养殖水体电处理技术获得了突破,其中3DH-70型水消毒杀虫机解决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体消毒和灭虫,能非常好地替代了化学杀虫剂、杀菌剂,是建立水产养殖绿色养殖模式以及解决水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技术装备。

2.2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试验分析本项目组在吉林省进行了两年的温室大棚果蔬的声波助长和电子杀虫集成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物理农业技术装备的温室农药用量减少90%以上;土传病虫害预防率90株•百株-1;气传病害综合防效90%以上;白粉虱、蚜虫虫口密度下降92%以上;大型飞翔类害虫侵袭率下降90%;其中番茄产量提高22.6%,辣椒产量提高63.1%,叶类蔬菜平均增产35%。经过试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尚不能完全依靠物理装备来解决温室大棚作物病虫害问题。但其在预防并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并得到了试验村、示范区大棚种植户的广泛认可。

3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3.1理论基础研究趋势及展望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表明,自然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营养等关键因素外,还涉及地球表层和大气空间存在的各类电场、磁场、声场、力场等物理性应力刺激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为此人们也尝试随着发育阶段和环境因子的改变,模拟实施各类物理调控措施,特别是应与分子生物学、栽培生理学进展相结合,深入研究物理刺激对基因的作用,做动态研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