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2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中学 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政治常识、社会常识等教育的课程,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思想政治课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综合能力。一个人的素质由诸多方面组成,进行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随时可以捕捉到素质教育的时机。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观点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依据,课堂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社会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在教学中,我坚持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进步。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的课外延伸中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一个根本原则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而课外延伸是这项原则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教师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并适应社会。
1.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时事性、实践性、社会性较强,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演讲比赛、小论文专题比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性和综合能力。如在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课时,我就利用辩论会、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开展了“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当代青年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等演讲比赛,不但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想政治课应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接触生活,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研究,多参加社会实践,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教师要特别教育学生不能沉迷于网游,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多种社会实践能力,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充分体现教育的育人宗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用生动的言语、丰富的表情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材中的感性知识,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设疑、诱导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学,让学生敢于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人的思维往往是在实际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产生的,一个人的智慧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体现和发展。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疑点,解释矛盾,要比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难题更为可贵。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
3.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行辩论,相互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观点,形成一个相互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恰当地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采用讨论法、实例法等,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分析某些案例、时事热点问题时,教师可运用挂图、幻灯、视频、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趣味教学能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它要求教师改变单一、封闭的教学格局,多方入手,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变“人—机”对话的教学模式为“人—人”对话、“人—材”活动。趣味教学正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目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式。游戏教学法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好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竞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知识竞赛和行为竞赛。有些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但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竞赛方式,效果很好。课前要先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分几个小组进行竞赛,采用小组编题、互答积分和趣味辨析改错等竞赛活动,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4.创设动手、动脑环境,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素质教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手、耳、眼、脑协调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动手、动脑的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改错题等方法,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加强思维训练。在思想政治课中,要经过“分散思维—集中思维—分散思维”多次的循环,才能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思考。
四、理论教学与时政教育密切结合
中学思想政治课既有政治理论常识,又包括很多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生活常识等。时事政治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教师要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地让学生及时了解有关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如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我国自主研发的航天器遨游太空等,让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学生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要求,使我们认识到了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取其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课课教学中灵活自如、潜移默化地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如何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呢?
一、注重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创造性思维精神品质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精神品质是对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理想是创造的动力,信念是创造的精神支柱。很难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进取精神的人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深刻理解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要使自己的人生更富有创造性,没有积极的努力,不付出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因为创造、发明往往是和失败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创造型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产生的好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造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正是蕴于这种精神之中的。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激发、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创造开拓的“金钥匙”。
二、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一中心。所以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课外实践,都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强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逐步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优化政治课教学,推进其素质教育方向的教学改革呢?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帮助学生正确思考当代国内、国际的社会政治现象,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学政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穿新鞋,走新路”,这样才能满足新世纪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我认为关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方向的教学目标。新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这是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落脚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将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这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政治课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对终生发展有益的东西。就课堂教学而言,目标是方向,是灵魂,是上好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现已明确公布,摆在政治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有声有色地达到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目标。具体地讲,备课要使教学目标素质化,上课是实现教学目标素质化的主渠道,要落实好教学目标素质化的要求,作业设置要反馈教学目标,考核要验收教学目标。
第二,合理有序的课堂结构。这是提高政治学科教学实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要优化课堂结构,就要在《大纲》要求下,研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要恰到好处、要实用。要求教师把内容教“活”,让学生学活,使学生感到听政治课不枯燥无味,学习理论得到举一反三的成效。同时还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结构特点出发理解教材所处的地位及知识前后的联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准确无误地把握难点。
摘 要: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中职学生面临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这要求在中职教育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尤其是人文教育影响深远,能够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政治;人文素质
中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两者都是以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给中职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动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人文教育,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校顺利完成教育目标,同时也能够延伸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教育的内涵,保证中职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中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与人文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设计操作技能的训练,片面追求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学生人文知识以及人文精神的教育培养。人文素质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一旦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可能在工作中会力不从心,无法与人有效交流,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思想观念以及掌握的知识技能跟不上市场发展节奏,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甚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质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院校的基础教育课程中有着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的特点,其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疏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做人,在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发掘教育资源,发挥人文认识功能,彰显人文精神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关键
1.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从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上了来看,它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一类的课程,学校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点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人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包括近现代史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重要课程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
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整体人文素质,院校应当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性与重要性作为主导思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3.尊重学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和人格。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认可,也希望生活在一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教育环境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待学生态度谦和,作风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与学生实现平等互动、双向交流。例如,教师可以 鼓励引导学生多参加校园调查实践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如义务劳动、辩论赛等,使学生在活动、辩论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了解国家大事及政策方针,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学会明辨是非。
中职院校的学生起点较低,综合素质水平较低,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其将来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对自身的情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合理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挖掘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加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方向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在中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应弘扬人文精神,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通过思想政治以及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发展,使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工作生涯,对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当总结实践经验,借鉴他人精华,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世灵.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6):108-109.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学各学科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必修科的初中地理也不例外。地理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的素质教育功能,思想素质教育是地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初中地理课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呢?笔者根据教学大纲中定出的思想教育目标及自身的教育实践认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乡情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是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下面就这五个方面的教育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又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体系中联系自然、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性学科,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理想载体。对于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全球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只有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地理课不仅要教给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地理教学中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地理事物,合理解释宇宙中发生的各种奇异现象,科学推断地球、人类的未来发展变化情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从而落实思想教育这一核心任务,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地理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如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昼夜更替,地球的公转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自然界各种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的统一的,分析地理事物要一分为二。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也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题材,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自然地理内容,介绍锦绣中华,让学生了解名山大川,陶冶学生情操。
我国疆域辽阔、位置优越、山川壮丽、湖泊众多、物产丰富、资源广布,还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像浩荡的长江、滔滔的黄河,雄伟高大的青藏高原、巍峨挺拔的喜马拉雅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景色迷人的杭州西湖,都江堰、郑国渠、万里长城、京杭运河,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教师应用祖国的自然美景和建设成就激发和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教学有关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时,要使学生明确,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的回归,香港和澳门平稳回归对是个借鉴。当今的台湾与回归前的港澳,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回归前的港澳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统治,而台湾是中国的另一部分人生活、统治,属于中国。是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两岸人民的大融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决不容许搞任何企图把台湾从祖国领土中分裂出去的活动,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是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震撼。
三、国情国策教育
我国的地理国情是: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资源物产种类多总量丰富,其中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水资源、森林、矿产、耕地等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少,人口与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地区差异显著;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我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造成了资源短缺,给我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国家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作为基本国策,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通过国情国策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资源、环境、人口方面的教育,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提高执行国家政策法令的自觉性,使学生长大后争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模范、实行计划生育的带头人。
四、乡情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乡是社会的窗口。乡情教育是最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乡情教育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熟悉家乡的地理环境,使他们既能认识家乡自然环境优势及家乡人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优势,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生产和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又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利用自然环境发展生产和经济中的失误,客观地分析、评判乡情,培养学生忧国、富国、强国的情操。
乡情教育还可以结合发生在家乡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例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广西”时,结合讲乡情。我们的家乡――广西合浦县党江镇,位于南流江出海口处,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有“稻蛋基地,鱼米之乡”之称;有造船的有利条件和传统,并有进行海产养殖的优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人民开办船厂,大力发展文蛤,对虾,滩涂鱼等海产养殖等,很多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前进入了“小康”。可是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田成塘,打深井抽地下水养南美白对虾,造成了海水倒灌,致使地下浅层淡水变质变咸,近海的几个村要到很远的地方铺设自来水管输送淡水解决生活用水。通过乡情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爱乡之情,也深刻地认识到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五、环境保护教育
进入新世纪以来,环境保护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环保意识的强弱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就得从学校抓起,使学生从小就确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专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地理学科,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起环保教育的主要责任,履行环保教育职能,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数学;思想教育;渗透
在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的今天,仍有部分理科教师认为思想教育是文史哲的任务。一些理科教师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但仍无法找到切入点。其实,只要认识挖掘,理科教材的思想性也是极其丰富深刻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认真体会,积累了一些做法,仅以此文与同仁磋商。
一、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的信心
我们接受的文明成果,都是前人用辛勤汗水和闪光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其中有蓝眼睛的,有黄皮肤的。但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他们对事业的那种执著与追求,为祖国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都是让人敬仰的,让人佩服的。我国伟大教学家祖冲之早在1000多年前就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面七位数字,这一文明成果早欧洲300多年,为中国古老的文明点燃了不熄的火把;陈景润为攀数学高峰,究毕生精力,终于摘取世界皇冠上的明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队员披金挂银,让共和国的笑容更加灿烂迷人。
纵观大成者,非有超人之智,而有超人之志。青少年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为祖国科学事业而奋斗的信心,以百倍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科学事业的大潮中,才能练出真本领,成为弄潮儿。
教师要善于适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把个人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用前贤和今人的事迹激励他们,为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一些学生数学成绩不好,其中很大比例,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不良影响所致。其中,有些因病、因事误课或因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成绩下降,一下子跟不上集体,渐渐失去了学习教学的兴趣和信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应从非智力因素着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性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念,经常讲解数学在生活和产生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另一方面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热爱老师,进而热爱老师所教学科,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去学好教学,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进步。
几年来,我带过的学生中,有两个人在市级竞赛中获二等奖,有五人在棋级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这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激励全同学奋发向上。
二、培养学生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伟大的导师马克思于形象的描绘中告诉我们:攀登科学高峰,需要汗水,需要智慧,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尤其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喷到拦路虎绊脚石是常有的事。面对困难与挫折,有人知难而退,有人知难而进。退缩不前,是懦夫无能的表现:迎难而上,才是英雄勇敢的行为。只有经受住困难考验,才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自古雄才多磨难”,只有不畏艰险,才能领略无限风光。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扎扎实实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初中数学的教学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能力,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从抓基础数学做起,采取可行的策略、特别是创造一种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情境。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教材,指导不同的学生。要创设一个思维情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精心准备。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就要有一个整体设想,对每一章、每一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主要是几何、代数中的概念、法则。公式的理由,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基础教育要抓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基本技能的要求是要学生学会算、会画。会做简单的推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训练基本技能时看不出差异,但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差异就反映出来了,因此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上下功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从而战胜困难走向胜利。我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教学活动兴趣小组,搞数学小组竞赛,设立攻坚能手奖,于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适当点拨,鼓励探索,执着追求,直至进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每一次或大或小的成功,或给学生小小的奖品,或给学生真诚鼓励,让学生于喜悦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一步步迈进辉煌灿烂的科学殿堂。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探求知识所必不可少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三、培养学生具有循环渐进的科学态度
苏联著名生理学专家巴普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对青年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就是要循环渐进。基础的还没搞好,就不要动手去做后面的,无论这种推测与假设有多么大胆,最终都是肥皂泡,迟早要破灭。
中学阶段是为将来的学习与深造打基础的时期,中学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设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取直知。同时在导入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中,也努力使用新旧知识链接连贯,浑然一体,处处体现前面是为后面作基础的。使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明白环环相扣,不可疏漏的道理。
有些学生好大喜功,或以此一鸣惊人。教师更要适时适度引导,使其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
四、培养学生具有谦虚谨慎的优良品质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促进学生思想品格的发展,在数学中保持严谨的科学状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数学内容。分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科学的抽象和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规律,并联系实际的思想,在培养推理意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形成尊重真理,不盲从的思想品德。
“我所以看得h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不过是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拾几颗美丽的贝壳,而对于真正的大海,我却一无所知。”这是蜚声世界大成者的声音。正因他们有这样宽广的美丽的胸襟,才在科学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用生动的言语、丰富的表情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材中的感性知识,善于启发、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设疑、诱导等教学手段,把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明确目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自学,让学生敢于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求知。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人的思维往往是在实际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产生的,一个人的智慧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体现和发展。我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往往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发现疑点,解释矛盾,要比让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解难题更为可贵。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
3.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课堂讨论,进行辩论,相互交流看法,提出不同的观点,形成一个相互讨论、互相促进的良好环境和气氛。这不仅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二、恰当地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可采用讨论法、实例法等,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分析某些案例、时事热点问题时,教师可运用挂图、幻灯、视频、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趣味教学能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素质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它要求教师改变单一、封闭的教学格局,多方入手,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变“人—机”对话的教学模式为“人—人”对话、“人—材”活动。趣味教学正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学生愿学、会学、乐学的目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式。游戏教学法也是思想政治课的好形式,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竞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知识竞赛和行为竞赛。有些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但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竞赛方式,效果很好。课前要先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一系列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分几个小组进行竞赛,采用小组编题、互答积分和趣味辨析改错等竞赛活动,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和能力。
4.创设动手、动脑环境,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素质教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多动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促进学生手、耳、眼、脑协调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动手、动脑的环境。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出题、改错题等方法,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加强思维训练。在思想政治课中,要经过“分散思维—集中思维—分散思维”多次的循环,才能完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应启发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进行全面、辩证的思考。
三、理论教学与时政教育密切结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教师理论素养 寓教于学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的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素质的构成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一项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是指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也包括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信仰。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他还指出:“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一个人有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时,他就会有强大的动力来刻苦学习,才能正确区分善、恶、美、丑,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当然,思想政治素质对提高其它方面的素质所起的作用只是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决定作用,不是思想政治素质好就会一好百好。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决定着受教育者最终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其他素质发挥作用的方向。一个人的智力、能力、身体素质等,对这个人、对社会最终发挥什么性质的作用,产生什么性质的影响,是由这个人的思想素质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好的人,他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在发挥作用时会有益于社会,素质越好贡献越大。
教育具有社会上层建筑的属性,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着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实现这种政治功能的重要载体,决定着教育的目标,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而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教育,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性。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教育必然是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来塑造人们的灵魂。通过教学来宣传无产阶级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可见,在教学活动中要不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现实的社会性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的思想文化观念相互激荡。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尤其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那些真正信仰,有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才能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站稳立场勇往直前,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教学,关键在于要把教学中的思想性突出出来。这种思想性不是外加的,而是教学本身所固有的。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自然而然地映入学生的脑海,它是潜移默化的。
当然也有的是注入鲜明的观点,或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交给学生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要根据课程的不同,加以灵活运用。就政治理论课程来讲,要做好寓教于学,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1.要善于抓住学生中一些思想上模糊不清或对一些问题的片面看法,根据教学内容的情况,抓住时机、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正面进行教育。
2.注意在一些主要观点上讲清楚,使学员能够在根本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在主要观点上讲清楚,就是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进一步增强分辨大是大非的敏锐性,遇到问题和分析问题时,能对事物的性质及发展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免在大是大非面前随波逐流,防止出现失误。在主要观点上讲清楚了,才能使学生能够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3.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不断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
【关键词】 中职生;创新素质;思想道德教育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要求,作为我国教育体系里的重要一环,中职学校应该顺应时代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应经济建设的高水平的劳动者。中职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力量之一,能否具有相应的创新素质,既关系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竞争力的保持。无论从教育功能还是从时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对中职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中职生的创新素质,是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
一、思想道德教育在中职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激发创新动机和意识
创新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无限的,生命因创新而显示出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道德教育在促发人们的创造动机、激发人们的创造意向、激励人们的创新追求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思想道德教育中价值观的教育可使学生意识到创新对于人的价值,促进创新意识的觉醒。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不在于观念本身,在于它能促进人们的创造动机,让人们积极投身于创造活动以求价值的实现。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年少期,思维本身就活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新思维的课堂气氛,采取适当的激发手段,激起学生的创新动机和意识,使之进入创新状态,充分发挥想象,激发活跃思维。
2.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培养科学创新的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创新意识的驱使下,以新颖独创的方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
首先,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中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培养人的创新思维上。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领学生探索未知的思维领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倡标新立异。通过发散式思维、逆向式思维、比较式思维和批判式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求异思维,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新颖、科学的独特见解,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在实践能力、人的个性、观察能力等这些与人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的品格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宣传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等时代精神,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旧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的解放和对由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突破。
3.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健康向上的创新追求
思想道德教育所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激发人们的创造意向和创造愿望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激励人们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追求。职业道德教育可增强学生开拓创新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一个人高度的创造热情。人生理想教育可为人们不断的探索、创造提供精神上的支柱。心理健康教育能使人明白不能低估和轻视自己的创造性和过分低估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创造需求。
这一系列的教育在帮助学生明白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的同时,还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崇高的创新追求。“创新”,是指有利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是一般的标新立异,无论是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本身,还是它们的创新成果,都会存在着方向性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对于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态度,进而保证其创新及成果在正确的方向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中职生创新素质的途径
1.认清系统关系,倡导“大德育”观念
创新素质的形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品德素质与创新素质,都是由各自的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的多维结构,各子系统及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应该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确立系统观念,考虑创新素质教育的内容、规格和特点,搞清楚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并且在动态中协调它们的关系。
从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来讲,要彻底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之“专利”的认识误区,自觉地树立“大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即全体教师都是思想道德教育者。不论是领导,还是一般的管理人员;不论是德育课教师,还是一般的专业课教师,都要树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善于在日常工作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惟有这样,才能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合力。面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任务,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也要实现转变:一是要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二是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教师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发挥思想道德教育优势
宽松和谐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不仅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而且能够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有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创新素质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教育者来讲,在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要改变“板着面孔说教”的枯燥刻板的印象,要提高亲和力和可接受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创造个性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可以促进学生从事创新性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表现,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能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提出不同观点,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勇敢地进行思考、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学生的创新潜能一旦被引导或激活,就可能提高创新能力。这不仅发挥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优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也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3.运用多种方法手段,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
中职学校开设的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切实提高德育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培养中职生创新素质的必要手段。如开辟网上讨论园地,回答和讨论学生关注的问题,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对学生正确引导,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还可建立师生交流的电子信箱,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及时沟通,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可“一对一”解决,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素质的发展。创新能力来自并形成于实践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教师应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要出创新成果,必须有创新的人才;要有创新的人才,必须有创造的思维;要有创新思维,必须依赖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在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势在必行。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民族才能在迎接世界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