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卫生健康调研8篇

时间:2023-09-27 09:24:3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卫生健康调研,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卫生健康调研

篇1

关键词: 南通市区初中生 健康意识 健康行为

1.引言

人的健康意识影响着健康行为,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健康教育是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全社会健康意识与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以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我们通过对南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启秀中学、紫琅中学四所中学初中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初中生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的状况,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和学校健康教育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南通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启秀中学、紫琅中学的初中1―3年级学生各100人进行抽样调查。

2.2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机和人工查阅了大量有关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文献资料。根据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在南通市区部分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88%。对所有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健康意识的调查分析

3.1.1对健康含义的理解和健康的自我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21%认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构成健康。这说明当代中学生对健康的真正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但仍有7.42%对健康含义的理解滞留在传统观念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上,认为是生理、心理两方面构成健康。还有7.37%对健康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体质好、没有疾病、身体强壮就是健康。从表2可以看出有88.57%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良好。但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少部分的学生的饮食生没有规律。而饮食不规律,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存在不规律饮食习惯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自身健康评价过高,不能意识到自身的健康行为问题,对健康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还有1.75%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评价过低。

3.1.2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调查中发现,46.02%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非常需要接受健康教育,有47.7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需要接受健康教育,以上表明中学生对健康价值的认识程度提高,这归功于学校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的结果。在“是否需要提高身体素质”的调查中,有52.27%的学生认为非常需要,认为需要的占43.18%,4.55%的学生认为一般需要,认为不需要的学生为零。表明95.45%的中学生都能充分地认识到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在“是否需要提高保健意识”的问题上,有53.98%的人认为“非常需要”,有40.91%的人认为“需要”,3.97%认为一般,这说明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有良好的认知态度。

3.2中学生健康行为的调查分析

3.2.1个人生活习惯与健康行为

人们一般认为疾病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是否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比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更大。如表4所示,读书写字姿态的正确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下降,初一学生的正确率为60.49%,初二学生为47.35%,初三学生仅为26.19%,而在调查中学生的平均近视率是60.23%,而导致高近视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随着年级增高学校对健康教育愈发不重视;二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业负担的加重使学生忽视自身的健康。

早餐对促进健康和保障日常工作、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餐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短期记忆力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调查中发现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占69.03%,偶尔不吃的占24.72%,经常不吃早饭的为6.25%,这说明有接近七成的家长和学生已经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

正常人的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变化是不同的。中学生一般需要9小时,睡眠不足不但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而且会使学习时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引发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成潜在威胁。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学生睡眠不足,初一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96.64%,初二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占51.70%,初三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仅占19.15%。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睡眠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在不断减少,主要是因为繁重的学业带来的学习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睡眠时间。

3.2.1个人卫生与健康行为

刷牙是清洁口腔的主要措施,国内外有关资料表明,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3次,每次都在饭后3分钟后刷,同时每次刷牙3分钟。而能够进行科学刷牙的学生仅占9.09%,早晚各刷1次的占68.18%,仍有22.73%的同学1天只刷1次牙。结果表明,中学生刷牙的意识大多还停留在早晚刷牙的传统,没有把保护牙齿放到实际行动中去。通过表9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学生饭前便后都能自觉洗手,只有少部分学生洗手意识不强。而运动后洗手的学生只占了56.82%,这说明中学生对卫生的注意力大都放在日常行为上,而在体育卫生方面做得还不够,有待学校进一步宣传和教育。

3.2.3运动卫生与健康行为

饭后不宜运动是常识问题,就“饭后多长时间能参与运动”这个问题,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在饭后1.5小时以上才能运动的学生占38.64%,认为饭后1―1.5小时运动的占32.95%,饭后0.5―1小时占19.89%,认为15分钟即可运动的占8.52%。以上说明了学生体育健康意识比较薄弱,也反映出了学校体育教育在传授体育与保健知识的方面做得不到位。希望在今后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提高加强学生运动方面的健康意识。

3.2.4体育锻炼的动机、时间、次数与健康行为

中学生体育动机是对体育功能的提取,是对体育价值实现的动力,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既是实现体育功能的实践,又是实现体育价值的结果。中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强烈动机,学校体育才能存在和发展。从表12可以看出,本次受调查者中,出于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学生占大多数,占61.36%,说明中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是出于自我身体的需要,这同时也说明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讲,体育动机仍然只停留在身体需要的层面上,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需要的层面上。22.73%的同学是因为兴趣而去参加运动的,为了与同学交往参加运动的占11.93%,为展现自己的能力去参加运动的为10.80%,还有4.55%的学生参加运动是为了给集体争光。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指除体育课以外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心肺功能,对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应提倡学生在学习之余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而本次调查发现,各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远不及推荐标准(16―l8周岁,每周3―4次,每次2小时)。据调查,每周锻炼(体育课外)在3次以上的仅占35.80%,每周锻炼(体育课外)在1―2次以上的占52.84%,每周(体育课外)从不锻炼的占11.36%。体育锻炼时间是保证中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最基本条件。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普遍较少,每次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仅为9.66%,30―60分钟为52.27%,30分钟以下为38.07%。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南通市区初中生对健康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理解上不够全面;还有少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大多数学生普遍比较乐观,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在健康认识方面仍有误解,有自我保健知识缺乏、保健意识淡薄等问题的存在。

4.1.2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改进。由于学校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因此学生的饮食、起居都比较有规律,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业的繁重使学生普遍缺乏睡眠,而长期睡眠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健康。

4.1.3南通市区中学生还是比较注重个人卫生的,特别体现在日常行为上,但在体育卫生方面他们还不够重视。

4.1.4大多数中学生能够认识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这种认识只停留在身体需要的层面上,而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精神需要的层面上。绝大多数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4.2建议

4.2.1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等媒体,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要大力宣传自我保健知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和干预的力度,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身体素质。此外,学校在健康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2.2学校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健康为目标,引导学生建立起“生命在于运动”的体育健康意识,促进他们能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终身体育真正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季克异.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深化体育课程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9,(5).

[2]林少娜.健康意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13-114.

[3]廖文科.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做好学习.学校卫生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2001,(3):15-17.

篇2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杨再励,2002)。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各学术界对于健康主题的研究甚多,将健康价值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确切提出的却鲜有所见。针对大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即受过良好的教育、正处于生命力最旺盛的阶段、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这使得对该群体健康价值观以及行为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目的

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这一群体,针对其健康价值观以及行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找出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在健康行为水平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因素和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力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

1.2 研究对象

随机发放问卷216份,如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时问卷作废:漏答题项等于或超过10条;作答有明显反应倾向(如连续10题选择同一答案或答案以某种规律出现);有4道题项需要反向评分,应给予标记。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回收率为87.96%。调查对象由27名大一、37名大二、80名大三和45名大四的学生构成,其中男生67名,女生123名。

1.3 研究工具

大学生健康价值观调查问卷由“健康价值目标”、“健康价值手段”两个分问卷构成,采用5点记分法。(赵晨鹰,2005)。

“健康价值目标”分问卷,含有“社会方面的健康价值目标”、“生理方面的健康价值目标”、“心理方面的健康价值目标”三个因素,共18道题。“健康价值手段”分问卷,含有“对待健康的思想和态度”、“关于个人的健康行为”、“掌握健康知识的技能”、“有关群体的健康行为”四个因素,共27道题。 该问卷的同质性信度.915、分半信度.836、重测信度.835,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考察全体研究对象在大学生健康价值观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得到“健康价值目标”的平均数要略高于“健康价值手段”,说明大学生在设定自己的健康价值目标时的高要求与实际执行健康价值手段的程度之间有着一定差距。

在健康价值目标分问卷中,各维度平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心理”>“社会”>“生理”,尤其是“生理”的得分要远低于另外两项,可见在设定健康价值目标时,大学生更看重于对“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的追求。

在健康价值手段分问卷中,各维度平均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对健康的思想态度”>“关于个人的健康行为”>“关于群体的健康行为”>“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对于“健康知识技能的掌握”这一维度列在最后,这说明高校教育需要大力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

2.2 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2.2.1 对性别的差异性考察

对性别在“健康价值目标”分问卷和“健康价值手段”分问卷上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性别在两分问卷上无显著性差异(t = -1.556,p =.121;t = -1.111,p =.268),进一步对每个维度得分进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 = -2.547,p =.012),男性的得分低于女性的。

2.2.2 对年级的差异性考察

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得分在大学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F =.118,p=.949;F =.271,p=.846)。但在总问卷得分上大三是最低的,并且“目标”分问卷的得分在年级因素上的表现呈现下降趋势,由于价值目标在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可见这种趋势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

3 讨论

3.1 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特点

(1)大学生在健康价值观上的积极性。在探查我国当代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特点时,问卷各维度上的得分均大于3,多数得分均为4左右,这很好地说明了大学生在健康价值观上的整体表现是积极向上的。(2)大学生在健康价值内容上的差异性。在分析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内在联系时,我们发现在“健康价值目标”和“健康价值手段”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现为少许目标并没有加以手段的执行或执行的力度不够。(3)大学生在处理健康问题上的矛盾性。调查结果表明,较之生理方面,大学生给予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目标以更大的关注和更高的价值取向,这也与许多研究具有一致性。

3.2 大学生健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我们通过在发放问卷过程中的随机访问调查以及对以前调查研究的查阅,发现大学生在健康行为水平在睡眠状况、饮食习惯、每周课外锻炼时间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并且拥有抽烟、喝酒、沉迷于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

篇3

关键词:微信干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一,前言

微信作为自媒体平台的典型代表,其凭借简易化的操作及便捷化的查阅和分享功能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为青睐的自媒体社交软件。通过微信功能中的订阅号功能,自媒体平台运营者能够定期将信息推送至平台供关注的受众阅读、评论、转发和分享。中职学生是微信的使用群体中的年轻群体,日常紧凑的校园学习生活与技能实践相互交织,使众多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倾向于使用微信软件向他人倾诉,同时通过阅读微信订阅号推送的软文来寻求情感上的慰藉。故能否通过利用微信平台,将特定的心理健康和疏导信息传递给中专学生,以力求达到改善其心理健康的目的则显得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特定的微信内容对中职生心理是否会产生一定影响是一项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国内学者赵永忠、林子江、杨闯、王维千、林海西基于微信的心理干预及随访对接受巩固期药物治疗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作用。研究团队将实验分成微信组(n=42)和对照组(n=43),微信组通过微信群进行健康教育,团体互助,放松训练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干预和随访,对照组仅推送提醒复诊的短信,随访24周。比较两组健康状况简表(SF-36)评分、Morisky依从性问卷评分,以及治愈率。最终得到对接受巩固期药物治疗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进行微信心理干预和随访,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结论,①研究证明了微信平台对于特定人群将产生心理影响。国内研究人员王晓丹在探索微信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过程中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网络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通过滚雪球的方法共回收332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PLS2.0软件对研究模型进行结构方程建模以检验提出的研究假设。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沟通效率、娱乐性以及社交地位提升这三种正向的价值期望差异能正向影响行为态度(满意度和情感性承诺),进而促进持续使用意向的产生;而正向的维持人际关系的价值期望差异只能通过影响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向的自我展示价值差异对满意度和情感性承诺均没有显著性影响。②西南林业大学学者李田伟、李福源、刘倩在《微信时代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一文中从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提出了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善用微信功能,顺势而为,不断摸索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方法。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学者杨莉、隆卫华则通过《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心理健康影响分析》一文分析了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探讨了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和消费影响。从关注"正"微信;"真"微信;做到"控"微信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微信时代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④丰怡;刘凤娥;杨莹在《微信平台在高校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中通过列举近年来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同心圆”微信公众平台在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来探讨微信在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⑤因此,在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定位于中职学生群体,微信订阅号推送的特定心理健康信息对于中职生群体是否会产生积极影响,不同性别与专业之间又会有何区别,正是课题将要探寻与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通过选取某学院不同专业的80名中职生为被试,考虑到专业特点和性别上的反差特点,故选择理工类专业男女比例18/1的机电与汽车工程系(以下简称机电系),和文科类专业男女比例1/9的文化与旅游系(以下简称文旅系)两个专业的学生,被试分别选自机电与汽车工程系中职男生20名、中职女生20名;文化与旅游系中职男生20名、中职女生20名。所有被试实验前都从未关注过学院团委微信,被试学生平均年龄为14.83±1.14岁,学生平均入学年限为0.61±0.06年。

2.2研究工具

通过使用UPI大学生人格问卷(以下简称UPI)为测量工具。UPI为国内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学的心理咨询机构常备的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UPl含60个项日,之中56个项目为症状测试题,4个项目为测伪项。学生在UPI的56个症状题上做肯定项选择时记1分、否定项选择时记0分。UPI测试总分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测试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UPI总分超过25分者一般心理问题比较严重。

2.3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在被试进入中专后一个月时,对所有被试进行UPI的初次测试;之后让被试关注学院团委架设的微信平台订阅号,将定期推送的特定心理疏导信息(积极心理学、幸福课、焦虑调节方法等文字与视频资料)作为介入因素,在被试关注团委微信平台推送的心理疏导信息六个月时,对研究对象进行UPI的再测。两次施测均采用集体测验,测试条件尽可能相同。

2.4实验程序

首先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呈现院团委微信干预前后被试学生的UPI心理指数变化;之后再以学生性别、专业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得出特定因素是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以此得出研究结果。

2.5统计学方法

该文数据采用SPSS20.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显著性水平定为P

三、研究结果

学院中专学生微信干预前及微信干预后的UPI得分情况见表1。

通过表1呈现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出该校两个专业的中职学生在微信心理信息干预前和微信心理

信息干预后的UPl总分均相对偏低。干预前,机电系的UPI的个体最高分值为10.35,最低分值为0.00;文旅系的UPI的个体最高分值为8.65,最低分值为0.00;全体均值为2.87。干预后,机电系的UPI的个体最高分值为7.36,最低分值为0.00;文旅系的UPI的个体最高分值为8.32,最低分值为0.21;全体均值为1.96。这说明学院机电系和文旅系的中职生心理健康程度普遍较好,虽然有个别样本分数达接近10,但距心理亚健康界定值仍较远。

3.1微信心理信息干预前后专业内学生的UPI差异性比较

为讨论实验前后,中职学习的心理健康变化是否达到显著性差异,进而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将不同专业中职学生实验前和试验后的UPI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后,机电系的UPI总分差异非常显著。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t=4.45,df=39,P

3.2微信心理信息干预前后专业间学生的UPI差异性比较

为讨论实验前后,不同专业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指数差异性区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机电系与文旅系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假设方差齐性不显著(P>0.05),t=-1.108,df=78,P>0.05;实验后,机电系与文旅系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假设方差齐性不显著(P>0.05),t=-0.876,df=78,P>0.05。虽然试验后两个系的心理指数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较之实验前,差异却呈现略微减小的趋势,说明微信干预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产生了良好的心理影响作用,个体心理障碍情况得到普遍性地转变。

3.3微信心理信息干预前后不同性别学生的UPI差异性比较

不同性别中专学生的UPI总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校中专学生实验前后,不同性别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如下。机电系不同性别被试实验前,t=-0.054,df=38,P>0.05,差异不显著;机电系不同性别被试实验后,t=-0.326,df=38,P>0.05,差异不显著;而文旅系不同性别被试实验前,t=1.358,df=38,P>0.05,差异不显著;文旅系不同性别被试实验后,t=1.634,df=38,P>0.05,差异不显著。此项分析证明实验前后,性别的因素都并未对各专业学生的UPI指数产生影响。

3.4 不同专业及性别中职学生在UPI上的差异性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专业和性别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在UPI调查中将中职学生的2个系部,2类性别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实验前不同专业和性别中职学生UPI总分方差分析见表2、实验后不同专业和性别中职学生UPI总分方差分析见表3。分析表明,实验前和实验后,不同专业和性别的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都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4.1微信心理干预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近年来,微信平台的创新发展为心理疏导“口袋化”提供了便利,中职学生作为微信群体中的主要使用人群,其无论在人数规模还是微信圈的关注度上都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而心理障碍的低龄化现象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相关组织机构的关注重视。作为学院引导学生思想政治和实践活动建设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应当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积极的心理疏导信息推送给中职学生,结合该年龄段年轻人心理特点,通过风趣、直观、举例的“粘地气”方式贴近中职学生群体,以科学提升心理疏导的效果。

4.2学生的UPI心理指数差异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机电系和文旅系两个专业的中职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前后的数据并未显示专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UPI指数未呈现显著差异,但应注意到文旅系的UPI平均心理指数较之机电系稍高了0.63。刊载在《个性和个体差异期刊》的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研究对来自16个拉丁美洲国家以及葡萄牙和巴西的总共31000名参与者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女性总体上比男性有更多的社会焦虑问题,因此,文旅系的UPI指数较高可能与文旅系女生居多的因素有关。

而在实验前后,微信心理信息的干预和引导让使机电系和文旅系的中职学生心理焦虑程度都有了非常显著性地下降,这反映出学院微信平台推送的心理健康知识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此种心理疏导方式或许可以考虑进一步在校园内推广,通过提升学生关注的人数和次数以达到更好地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5.1 学院微信心理疏导的方式对学院对机电系和文旅系两个专业的中职学生心理产生了良性的显著性效果,实验前后学生UPI指数下降非常显著。搭载新媒体的心理教学疏导方式或许将逐步形成社会趋势,并将对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身体健康产生良性影响。

5.2 该校中职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参与实验的两个系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受到来自专业、性别和交互作用的显著性影响。

5.3 实验也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索提供了指导性方向。具体如下:第一,是否该校所有系部的中职学生都会在微信心理信息的疏导干预下产生良性转化;第二,家庭来源、独生与否、直系亲属职业等因素及交互作用是否会对结果产生影响;第三,微信心理干预信息推送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不同是否会产生不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忠;林子江;杨闯;王维千;林海西.微信心理干预对焦虑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社会与公益,2015(8).

[2]王晓丹.微信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3]李田伟;李福源;刘倩;西南林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微信时代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索.中国电力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4年20期.

[4]杨莉;隆卫华;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商学院.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心理健康影响分析.南方日报.企业导报,2014年23期.

[5]漆昌柱;徐培;杨跃青.体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注释:

①微信心理干预对焦虑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 赵永忠;林子江;杨闯;王维千;林海西;医院管理论坛,2015年08期

②微信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晓丹;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论文

篇4

(一)疾病监测

1、拟于第2-3季度,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直辖市),开展农民工传染病防控工作调研。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发病、死亡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调查当地农民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现场调查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各地在加强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2、第3-4季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规范;对于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防治艾滋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医疗卫生机构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治疗随访等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各地也因为经费原因,未将农民工的宣教、检测,尤其是免费治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鉴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计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商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在农民工中落实艾滋病免费治疗具体措施,计划初步安排如下:

1、3-5月份,赴北京、天津、上海、东南沿海大城市及内地部分人口密集省会城市开展调研,调查各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当前各地存在的实际问题。

2、6月份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关措施,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宣传、保障经费,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的日常工作,真正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3、结合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采掘、服务等行业、企业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促进广大农民工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提高农民工主动接受宣传、检测及治疗的积极性。到2006年底,使农民工集中地区(场所)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5%以上。

(三)防治结核病

1、5-7月,组织专家到京、津、沪等沿海省份调研。

2、8月制定全国农民工结核病控制框架和技术指南。

3、10-12月,建立省际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农民工结核病人基本情况、治疗管理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共享。

(四)防治血吸虫病

1、第二季度商财政部及各省有关部门,下发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将农民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日常工作,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2、下半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各地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情况。

(五)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免疫

1、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前后,开展以“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通过宣传活动,设立临时接种点,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落实流动儿童享有与常住儿童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政策,免费为流动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6-9月,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调研。

3、全国省会城市及各城市常年在流动人口集中地方设立接种点,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和证,开展接种工作。

4、9-12月,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开展补证、补种工作。

5、6-12月,全国各地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6、12月,在全国城市地区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6月,当有麻疹、流脑等疾病暴发流行时,在农民工聚集地开展晨检工作和疫苗应急接种活动。

二、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

(一)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根据2006年我部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检查范围:对煤炭、化工、冶金、制药、建材、电子、轻工(家具制造、制鞋、皮革加工)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的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以上行业的中小企业农民工人群健康监护情况。工作安排:

1、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3-4个行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及时汇总、分析本地区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抽查;

2、对用人单位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检查,由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填写调查表、询问劳动者等方式完成;

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2006年10月30日前,将本辖区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及典型案例材料上报卫生部。

(二)组织调研,制定农民工健康监护方案。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调研方案,结合“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活动”,以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为切入点,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分地区、分行业、抓重点,掌握用人单位实施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的情况,进一步摸清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方案,计划2006发农民工健康监护工作方案,指导用人单位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结合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以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为重点,开展以提高农民工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2006年4月启动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监测网,保障农民工得到有效的、最低限度并能够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

(四)深入开展针对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宣传培训。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及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重点针对农民工人群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农民工对职业危害的了解及防护知识。针对中小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卫生部已制定计划,从第二季度开始,分四期开展相关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织对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

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标准宣传工作,指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强化属地管理,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人员全员培训,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2、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安全生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监督管理,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乡镇企业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举报等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案件,严厉惩处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违法行为。

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一)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工伤鉴定和医疗救治工作。

1、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要求地、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部门组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并推荐符合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为农民工在因公受伤时,按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当地政府惠民政策的要求,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4、要求医疗机构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农民工就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

(二)积极配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做好进城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工食品卫生安全

(一)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核和发证后监督工作。与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二)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发证发放,并强化事后监督。同时结合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以餐饮具消毒情况为重点,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重点检查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

(三)2006年8月我部将组织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督察,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民工聚集地的餐饮单位将作为食品卫生督察工作重点之一,通过督察,加强各地建筑工地食堂监管,同时清理、整顿农民工聚集地不合格餐饮单位。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一)开展输出地农民工健康教育。结合输出地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开展输出地省区市的农民工健康教育。运用“行动”多部门合作优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了解意外伤害知识,掌握急救基本技能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拟于第三季度完成适宜教材开发与课件。在劳动力转移重点省区开展试点与评估。

(二)开展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农民工健康教育。在春节返乡及麦收季节等农民工流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铁路、公路等港站及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预防艾滋、结核、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及吸烟有害健康等基本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

篇5

(一)疾病监测。

1、拟于第2-3季度,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省(直辖市),开展农民工传染病防控工作调研。主要内

容包括:了解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传染病发病、死亡基本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走访、座谈会等形式调查

当地农民工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现场调查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各地在加强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民工传染

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2、第3-4季度,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目前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规范;对于需要政府其他部门协同解决的问

题,讲具体的措施建议,报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防治艾滋病。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农民工流动性比较强,医疗卫生机构对他们的健康教育、疾病监测、治疗随访等工作存

在一定难度,各地也因为经费原因,未将农民工的宣教、检测,尤其是免费治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鉴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计

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商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制订在农民工中落实艾滋病免费治疗具体措施,计划

初步安排如下:

1、3-5月份,赴北京、天津、上海、东南沿海大城市及内地部分人口密集省会城市开展调研,调查各地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开

展情况,了解当前各地存在的实际问题。

2、6月份组织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相关措施,以文件形式下发,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措施、加强宣传、保

障经费,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的日常工作,真正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3、结合农民工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采掘、服务等行业、企业及火车站、汽车站等公

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促进广大农民工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国家免费治疗政策,提高农民工主动接受宣传、检测及治疗的积极

性。到*年底,使农民工集中地区(场所)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以上,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

识知晓率达65%以上。

(三)防治结核病。

1、5-7月,组织专家到京、津、沪等沿海省份调研。

2、8月制定全国农民工结核病控制框架和技术指南。

3、10-12月,建立省际间的协作机制,实现农民工结核病人基本情况、治疗管理情况等相关资料的共享。

(四)防治血吸虫病。

1、第二季度商财政部及各省有关部门,下发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落实经费,将农民工血吸虫病

防治工作纳入本地日常工作,落实属地化管理原则。

2、下半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各地农民工血吸虫病人免费治疗情况。

(五)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免疫。

1、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日前后,开展以“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通过宣传活动,设立临时接种

点,为流动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落实流动儿童享有与常住儿童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政策,免费为流动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6-9月,在北京、杭州等大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调研。

3、全国省会城市及各城市常年在流动人口集中地方设立接种点,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和证,开展接种工作。

4、9-12月,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为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开展补

证、补种工作。

5、6-12月,全国各地和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活动。

6、12月,在全国城市地区开展农民工子女适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强化免疫工作;3-6月,当有麻疹、流脑等疾病暴发流行时

,在农民工聚集地开展晨检工作和疫苗应急接种活动。

二、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权益

(一)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

根据*年我部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重点监督检查工作。

检查范围:对煤炭、化工、冶金、制药、建材、电子、轻工(家具制造、制鞋、皮革加工)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的农民工职业健康

监护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以上行业的中小企业农民工人群健康监护情况。

工作安排:1、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职业病危害情况确定3-4个行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培训,及时汇总、分析本地区

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必要的督导和抽查;2、对用人单位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检查,由市(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

施,监督检查通过现场检查、查阅档案、填写调查表、询问劳动者等方式完成;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于*年10月30日前,将本辖区

监督检查工作的书面总结、汇总表及典型案例材料上报卫生部。

(二)组织调研,制定农民工健康监护方案。

卫生部正在组织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状况调研方案,结合“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活动”,以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为切入点

,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分地区、分行业、抓重点,掌握用人单位实施保护农民工职业健康的情况,进一步摸清我国农民工职业卫生现

状、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方案,计划*发农民工健康监护工作方案,指导用人单位

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

结合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开展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项目,以保障农民工健康权益为重点,开展以提高农

民工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年4月启动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各级职业病防治机构、职业病防治

监测网,保障农民工得到有效的、最低限度并能够负担得起的职业卫生服务。

(四)深入开展针对农民工和用人单位的宣传培训。

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及公共场所举办宣传活动,重点针对农民工人群进行宣传、咨询活动,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加

农民工对职业危害的了解及防护知识。

针对中小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现状,卫生部已制定计划,从第二季度开始,分四期开展相关培训。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组

织对中小企业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标准宣传工作,指导用人单位正确理解和执行职业卫生标准。

(五)加强农民工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1、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强化属地管理,组织开展卫生监督人员全员培训,充实和加强基层执法力量。

2、各级卫生部门会同安全生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依法加强农民工职业病监督管理,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

监督,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乡镇企业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

3、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社会举报等监督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案件,严厉惩处严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违

法行为。

三、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一)积极做好农民工的工伤鉴定和医疗救治工作。

1、积极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要求地、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部门组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并推荐符合要求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劳动能

力鉴定委员会,为农民工在因公受伤时,按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3、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当地政府惠民政策的要求,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

4、要求医疗机构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简化手续,优化流程,方便农民工就医,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便捷、价格适宜的

医疗服务。

(二)积极配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做好进城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障工作。

四、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民工食品卫生安全

(一)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建筑工地食堂卫生许可证发放的审核和发证后监督工作。与有关部门建立良

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做好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二)按照《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管,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发证发放,并强化

事后监督。同时结合餐饮业专项整治工作,以餐饮具消毒情况为重点,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定,重点检查

农民工聚集地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消毒情况。

(三)*年8月我部将组织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督察,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民工聚集地的餐饮单位将作为食品卫生督察工

作重点之一,通过督察,加强各地建筑工地食堂监管,同时清理、整顿农民工聚集地不合格餐饮单位。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的卫生意识和健康水平

(一)开展输出地农民工健康教育。

结合输出地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以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网络,开展输出地省区市的农民工健康教育。运用

“行动”多部门合作优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了解意外伤害知识,掌握急救基本技能等,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拟于第三季度完成适宜教材开发与课件。在劳动力转移重点省区开展试点与评估。

(二)开展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农民工健康教育。

在春节返乡及麦收季节等农民工流动比较集中的时期,在铁路、公路等港站及交通工具上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以预防艾滋、

结核、乙肝等重点传染病及吸烟有害健康等基本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

(三)开发农民工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编写农民工健康教育系列传播材料(小册子),内容涉及厂矿企业以及理发、餐饮、家政等服务行业特点的基本卫生知识与法规

,发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并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开展辖区内农民工健康教育活动,做到健康教育传播

材料发送到工地、厂矿企业及农民工手中,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拟于6月份完成传播材料框架编写工作,并分册实施,年底前

编印下发,并为各省区提供模版。

(四)“关心务工女”专题活动。

关注进城务工女工人群,以“学习科学、拥有健康、享受生活”为主题,开展相约健康社区行“关心务工女”专题活动,引导务

篇6

在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背景以及应用情况的基础上,以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研,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反映了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基层医院;疾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61-02

2010 年中国物联网大会召开以后,“物联网”被理解为信息领域里面一个重大推动力,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新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向信息化时代阔步迈进的重要创新和发展方向。

本研究针对江苏省南京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管理现状,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物联网相关技术来解决疾病管理中各个主体所要求的一体化系统管理进行调查采访,获取管理现状,并对产生这些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建议,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的信息实时共享,进一步优化日益紧张的医疗资源配置,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负担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1 社区卫生服务

随着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卫生健康事业更为关注,加之医学的进步,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医疗保健从个体向群体转变,寻求群体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医疗卫生保健的重点的历程是从基层(家庭)医院基层(社区)的转移。在20世纪以前医疗卫生的保健以单家独户的个体医疗为主。20世纪开始,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模式逐渐替代了上一种方式。20世纪60年代起,医疗保健的重点又回到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求。

2 智能医疗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卫生资源有限,更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行简便技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在“新医改”方案提出后,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列为“支柱”之一,信息化开始不断地抓住人们的眼球,医药物联网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也从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卫生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医改,从前的单一运行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改变,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健康信息系统性建设,发展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为点连成面的健康信息系统涉及档案,药品,用药方案等多方面的庞大医药物联网,更加方便地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这种全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3 物联网技术使用情况调研分析

3.1 调研对象及内容

3.1.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共抽样选取了南京市鼓楼区、雨花台区、下关区、六合区、江宁区、栖霞区、建邺区、浦口区、白下区、秦淮区和玄武区共十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主要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二是针对社区居民。调研针对这两部分不同的群体分别设计了问卷,于项目开展的中后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

3.1.2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物联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现状,与其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对物联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有何见解,应用物联网技术前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方式、工作效率的变化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社区居民对物联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的认识。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调研,采取适当合适的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能够了解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应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2 调研方法

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调研方式。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连续性大并且较为繁忙,采取访问谈话;对于社区居民则采用了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的问卷调研。

在这里,最主要的数据获取方式是实地采访问卷调研,在获取一定的数据后,采取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线性相关性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结论,并沿此结论出发,开展进一步的分析。

对调查问卷的处理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依据相应的标准进行分类后利用excel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调查问卷结果

本次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部分针对社区居民。对这两部分的对象也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调研方式,对社区居民调查问卷的方式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而对于工作人员主要以问答、记录的方式,表1是我们调查问卷的主要回收情况及分布情况。

3.3.2 调查结果分析

(1)数据分析。

本次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了访谈式的调查,所以分析来源于医护工作人员的口头陈述。对于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对相同问题的陈述采用了分层法对口头资料进行记录、整理、归纳和总结。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数据则采用了分层法,从而可以直观快速地了解社区居民对本课题相关问题的看法。

本次调研针对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得出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不变的因素是相同的问题,而医生们的看法有类似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从中反映一定的问题。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选取南京各个区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对居民发放问卷300多份。大部分社区卫生中心都有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往社区医院都是使用纸质档案管理病人资料的,而现在是计算机与纸质并用,所有纸质档案都录入电脑。虽然从调研中发现有多部分人都选择到大医院就医,而平时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为中老年人居多,相比之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心在未来可能会转向慢性病管理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患者治疗疾病。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大问题是医疗信息不通畅,如患者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各省市发展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要将物联网在各省市医疗社区范围内推广实施,尤其在欠发达省份进行推广时,应注意患者登记和信息管理,患者标识,跟踪和监护,引入RFID技术。南京市在这方面做得相对良好,但没有进行量化和统一的管理,患者在不同医院看病时需要用不同的诊疗卡,物联网在医疗社区推行时,应有统一的医疗服务标准,这样才方便信息流通。

(3)社区居民调查结果分析。

从上述调查问卷的结果展示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老年明显偏多,占到了总人数的71.7%,由于中老年人偏多,他们对事物的依赖稳定性明显高于青年,所以在患病时大部分人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且频率较高。

但从中也可得知,信息的不对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居民的一大问题,许多居民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电子健康信息档案,在就诊时自然不会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方便并没有为他们带来预想的方便。92.4%的社区居民表示办理就诊卡是有必要的,这也提出了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

4 存在问题

4.1 不同层级医院信息不流通

从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采访以及上述分析来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如病人的电子健康信息档案仍存在一些信息不流通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居民都建有电子健康信息档案,而根据对社区居民调查问卷的分析来看,大多数社区居民却并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为自己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更不用说在去就诊时主动应用自己的电子信息档案。针对这个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开展更多的宣传活动,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并通过来就诊的居民进行宣传,以一家带动多家的形式,使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的更便捷,对他们更有利的管理方式有所了解,这样不仅使社区居民就诊更方便,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4.2 信息管理不统一

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民的调研中,现在社区存在着信息管理不统一的问题,有的病人直接不挂号,医生也直接开完处方就结束诊疗,社区医院的诊疗卡和其他医院的诊疗卡混杂在一起,各个医院有各个医院的诊疗卡,有自己的信息系统,病人有时一时疏忽就会忘记或者带错,而病人再重新到医院进行信息登记,大量重复的数据信息占据了大量的信息空间,这会造成很大的信息资源浪费,同时也带来患者就诊的不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全面综合的系统以供不同的医疗机构使用,就诊时一张诊疗卡便足够了,同时更多的空间可以用来推行电子病历,在现在的情况下社区还没有进行到这一步,但电子病历在今后的是医疗信息化的一个趋势,很多过内外发达地区已有了试点推行,发展态势较为良好。

4.3 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现在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的是中联信息管理系统,但信息登记的还不够统一全面,层次不一,但这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可能性使得能够整合成一个统一的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以便于信息通达,资源共享,更加有利于基层医疗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建立统一信息管理的希望的同时居民在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建议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问卷调查与采访中,大部分居民对诊疗卡中的个人信息安全表示担忧,在享受高科技电脑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很给居民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扰。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同时还必须保护好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让居民享受到高质量的社区医疗服务。

5 总结与展望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日益体现其重要性。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及时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以便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线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使资源得到及时的反馈及共享。并且可以同时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共享。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于基层,是与居民们最直接的接触方,而物联网技术为这一环节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将物联网技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再进行完善扩展将会使更多的百姓得到益处。

参考文献

[1]袁曜,孟雅娟,高东英,戴云.RFID 技术在血站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 2012,(10):25-10.

[2]张学烨,周欢娣.浅谈国内物联网应用与发展趋势[J].软件,2012,(33):10

[3]熊尧,余正.物联网技术在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初探[J].上海医药,2013,(34):1 (1月上).

[4]符长青.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医院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2):171.

[5]史玉珍,马丽.物联网下的智能血糖监控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2).

[6]席丽丹.物联网在门诊流程优化中的应用[J].医学动物防制,2010,(10):26-10.

[7]谢桦,蔡轶明,陈春妍,曹剑峰.上海市物联网应用发展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9):13-5.

篇7

关键词:基层医疗;价格改革;调研

根据省卫计委、省物价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调研的通知》,我局组织专人对文件的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召开会议,对与调研内容相关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调研内容设置了相关的表格进行填列,汇总,分析,并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医改前后的收支、职工福利、基药制度的实施、物价收费、以及推进契约式服务等进行了调研。

一、医改实施后单位收支变化及职工福利情况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的利弊

三、医疗服务价格的偏低,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的前行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常见病的诊治,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但乡镇卫生院以往开展的手术项目近几年来呈明显下滑趋势,所看病种也严重受到限制,业务工作量也明显大幅减少,最明显的体现在这两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呈业务收支倒挂现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前开展的项目有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宣传,健康档案的建立等这些基本都是免费无偿服务,中医康复主要有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这些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收费均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价格偏低.在这些项目的开展上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样导致业务收支的不平衡现象。

四、推进基层契约式服务开展,基层医疗服务需新增的服务和延伸服务价格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而契约式医疗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契约式医疗服务的推行,旨在与广大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个性化服务,引导更多的居民到乡镇或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就诊,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最大服务效益,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有基本健康保障。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大力开展以医疗护理康复为基本内容,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根据居民不同需求,为社区、乡镇居民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这一系列契约式服务的开展,目前政府未能根据形势的需要,在宏观调控下分级分层地制订出政府指导价格,此价格的制订也应与医保政策相结合,做到真正做到让利给群众。

五、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建议

(一)基层医疗机构是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基层的主体,是距离群众最近,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可及、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所付出的医疗卫生服务劳动有建议权,政府制定基药及医疗服务价格应充分调研广大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意见,相应的地域差异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列。

(二)定期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遴选基本药物目录,保持合理数量、优化品种结构,增补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用药,适当考虑地区性群众用药习惯。

(三)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实施到位。基层医疗单位设置一般诊疗费是国家医改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后健全补偿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但在与市、区医保部门结算时,不予认可,我区仅对新农合人员执行了“一般诊疗费”项目。因此,要进一步宣传增设一般诊疗费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等,特别要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他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政策深入民心,消除负面误导。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统一,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区域基本医保统筹政策,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型医保制度。

(四)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的收费价格明显偏低,比如说有些检验项目连试剂成本都不够,而有些收费项目价格虽然高,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不了或虽能开展但数量少,试剂成本多收不回,医疗卫生服务中还有不少免费项目,如隔年的居民体检、老年人体检等,因此应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所能开展的诊疗项目的收费价格。新推进的契约式医疗服务收费依据的制定迫在眉睫,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对改善城乡居民的“看病贵”的问题有着极大的积极因素,大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2]吕馥蓉.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卢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篇8

一、疾控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了以《传染病防治法》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活动。结合我县“双创”,县疫控中心制定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方案》,有具体的目标任务、有检查落实措施,并在3.24、12.1、12.4等宣传日,组织开展以《传染病防治法》为主的疾病控制宣传活动。采取办墙报,挂标语,图片展,播放电视录像,印发健康教育宣传单、册等进行宣传,共印发健康知识读本1万本和健康教育防病资料10种16000多份,发放到学校、干部、群众手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病意识。

(二)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实施。从我们调研看,县疾控中心能认真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能立足自身职责,加强对防治接种管理,指导全县25个乡镇完成儿童计划免疫信息软件的安装及操作。能按时发送疫苗到各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及防疫专干能履行自身职责,定期开展适龄儿童接种工作,全年共接种95047针次。各种表、卡齐全,疫苗管理比较规范。开展了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做了大量补证补种工作,解决了部分流动人口接种难问题,减少了免疫空白人群。

(三)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调研数据显示,2008年我县共发生传染病1093例(具体情况见附表一),对发现的重点传染病都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处理。对部分人群进行了艾滋病、肺结核等重点传染病的筛查工作,2008年共发现艾滋感染者10人,肺结核病人739例,并针对我县肺结核病人较多的情况,积极与合疗办协商,将肺结核病人的用药纳入新农合补偿范畴,去年共有137人享受了补助,人均补助601元。

(四)突发事件处理及时。能及时有效处理疫情,去年城小水痘疫情发生,在省市疫控部门的指导下,及时控制了疫情的扩散,今年又处理了洄水镇、毛坝镇腮腺炎疫情,控制及时,稳定了人心。

二、疾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县疾控工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与老百姓对健康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在具体工作中,尚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工作机制。就整体而言重医轻防的思想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穷于应付,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宣传不够深入,健康教育机制有待完善。疾病防控牵涉到千家万户,而现在的宣传多集中在城镇及公路沿线,由于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卫生系统宣传力量单一,一些防控政策、防控手段难以落实。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卫生单位的宣传单、册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保健需要,部分干部群众对疾病的防控措施不清楚,政策了解不全面。

(三)疾控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业务素质亟待提高。一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县疾控中心承担着全县34万人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按照《陕西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规定,人员配置标准为0.18人/千。应配置61人,但只有25个编制,实际能工作的人员仅22名,与编制、人员配置标准相差甚远。二是人员结构极不合理。22人中有一半的人不是学公卫和医疗专业的,55岁以上5人,40岁以上11人。从技术能力上讲,已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短期培训和进修效果不明显,再加上人数少,一个人身兼数职,抽出来培训的人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就没有多余的人来补充承担,造成恶性循环,业务技术人员出现严重断代,已严重威胁全县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乡村来讲,乡级防疫人员中没有一名全日制大专学生没有一个是中级职称,基本素质不高,工资待遇低,财政只负担基础工资,津补贴未落实,要靠业务收入补充,卫生院对防保的投入仍然不足。由于乡镇卫生院严重缺编,部分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不能专职专干,兼职过多,致使防保工作大打折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按照安康市卫生局关于乡镇防保人员配置的指导意见要求,乡镇卫生院应按1-2/万人的比例配备防疫人员,而目前25个乡镇当中有10个乡镇防疫专干是临时聘请人员,防保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村级防保网网底不牢,作用发挥不够。全县村级防保人员246名,有33个村防疫人员年龄在60岁以上,占13.4%,50岁以上的有68人,占28%,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各种资料报表不能按时按操作规范要求收集、填报,处置突发事件反应不迅速,措施不力;有12个的村无村卫生室,只有村防疫员,报酬很低,工作积极性不高,想干就干,不干随时可以放下,致使防保工作存在死角。

(四)卫生设备老化,且数量不足。县、乡、村级的冷链设备是1997年卫生项目配备的,有的已损坏,有的已维修多次,在双安我们看到,村防疫员用的冷链包,外面用棉花裹了几层,根本不能保证疫苗的效价,而现在又将过去的“七苗防九病”提高到“十一苗防十二病”,疫苗增加了,冷链设备根本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

原配备给各乡镇卫生院的电脑,全部是128mb的内存,大部分面临淘汰报废,卫生部要求要将儿童预防接种的信息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并按时上传卫生部,此软件要求电脑配置必须是256mb以上内存,否则,软件无法安装和正常使用,造成此项工作无法开展。

(五)重点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元月-12月,全县共报告传染病1093例,发病率为321.5/10万,与2007年966例相比上升12.42%。从表一可以看出,位列我县传染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上升的病种是肺结核、梅毒、艾滋病、腮腺炎,而肺结核发病我县去年共739例,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城关镇发病110例,蒿坪镇发病74例,是我县的重点区。在调研中有代表反映这仅只是发病后在医院看病进行的门诊统计,这些区域没有进行全面体检筛查,其绝对数要大大高于统计数。其次是艾滋病呈扩散漫延趋势,据调研统计,我县hiv累计30例,居全市第一位,累计死亡17例,现有5例在接受治疗,外出2例,余下6名未达到治疗标准。其中2008年发现艾滋患者10人,检测重点人群500人(6名发廊服务人员,发现感染者3例),试想,我县号称有8万务工大军,这些应是传染病扩散高危人群,他们没有进行过体检筛查,但他们当中肯定有一部分人已是感染者。根据传染病发病规律,此问题迟早会暴露出来。另外,一般性传染病如:腮腺炎,水痘等时有发生,多次的疫情警示,我县的疫控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应引起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

(六)流动人口儿童防疫接种困难。我县近年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一方面,这部分人往往是传染病高危人群,是结核病、hiv、性病等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其子女由于跟随父母到处流动,导致很多应接种儿童未接种疫苗,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七)医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座谈时部分群众反映,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对待病人态度冷漠。

三、建议及意见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而疾病控制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过去由于对“一个中心”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注重的是单方面突进,遗留问题已成难点,制约因素无疑在增多。在“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已将改善民生提到重要位置。为此社会各界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疾控工作作为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前提和基础来抓,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不定期对群众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使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要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和落实乡镇政府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责,使疾控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形成共同参与、人人明白的良好局面。

(三)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县政府要将疾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针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疾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切实解决乡镇卫生院职能转换问题,要让他们更多地承担公共卫生职能,而不能像过去那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将卫生院办成了医院。对向阳、城关卫生院应改制重组,避免资源闲置或者产生新的债务。二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解决防控人员断层问题。要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逐步改善和优化专业队伍人员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防控工作的新要求。三是要提高现有防控工作人员待遇,逐步提高乡村防疫人员报酬,各卫生院应在分配方案中,把防保人员的工资差额从整体医疗收入中补齐,并保证专人专用。四是增加公共卫生投入,要认真落实现有的疾控政策,严格组织措施,保证各项疾控经费全部用在疾控上。五是加强应急协调指挥力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防控任务,以应对疫情突发事件。

(四)疾控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公共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必须以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基本保障,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积极协作的良好局面。乡镇政府对疾病防控担负着重要职能,要加强对社会事业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的搞好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好村级卫生室建设,选配好村级防疫人员。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及扶贫重点村建设,引导扶持群众解决农村人畜饮水、改圈改厕,倡导文明新风,整治农村卫生环境,有效遏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染病的流行。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