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8篇

时间:2023-09-27 09:24:2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

篇1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5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eting treatment and nursing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1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sign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ded the dieting treatment an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0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body sign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angina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ieting treatment; Nursing

糖尿病是?R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中患者多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方面疾病[1]。为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治疗及护理效果,笔者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1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的1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 2 型糖尿病与冠心病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5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68.13±11.12)岁,糖尿病病程(7.8±3.6)年,冠心病病程5.6±4.9)年;对照组65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67.23±11.42)岁,糖尿病病程(8.1±4.3)年,冠心病病程(5.9±6.7)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饮食治疗与护理,治疗3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与治疗效果。饮食治疗[2-3]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等。

1.3 疗效评定标??

根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制定疗效标准:显效: 患者临床病症消失,空腹血糖11.1 mmol/L。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心绞痛症状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65例,其中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9%,对照组患者65例,其中显效17例,有效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合并疾病,其治疗过程繁琐复杂,时间长。饮食治疗及护理作为患者的治疗方式是最基本的方式[4]。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膳食食谱,同时应该加强患者的自我意识并且加强饮食治疗中的的护理。该研究探讨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治疗及护理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心绞痛症状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2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饮食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7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56-02

在2005年美国的心脏学会(AHA)已经提到关于“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的新医学论点,美国而在成人的健康教育—胆固醇计划中指出冠心病的危症首领为糖尿病,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之后,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加增加风险[1]。大量关于糖尿病的资料文献证明,能够控制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之一。特别对于血压的控制、脂代谢降低紊乱对冠心病的控制和治疗可能要远远超过血糖控制的效果。临床中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共同有效的手段之一。马骏等[2]在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例的调查研究中已经充分证明饮食的种类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更为重要。对于饮食治疗主要的目的是根据降糖药物使机体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体重降至正常,血脂恢复标准水平,从而控制高血压,这些因素都用能够对冠心病的治疗提高有利的基础[3]。而对总热量的控制和合理分配最重要,主要包括蛋白质、糖类以及脂肪的正确比例是饮食治疗的关键措施[4]。

1 对机体的总热量的控制能降低胆固醇及血压导致有效控制血糖

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血糖代谢紊乱均为心血管的高危因素。临床中对于体重指数的判断极为重要,我国有关糖尿病人群中调查证实,当人体的BMI≥23Kg/m2,机体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机率已经发生危险。体重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讲,能够使体重下降往往也能导致血压以及胆固醇水平发生下降的趋势,继而使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关文献表明[5]在糖尿病患者关于饮食治疗中如出现体重下降5%-10%就能够对血糖有效地控制同时减少出现2型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体重核心是减少机体内的多余脂肪,其中以总热量以及减少脂肪摄入量来实现体重降低的目标。对于饮食治疗按患者体质加之配合运动疗法(冠心病患者要根据自身心功能级别而进行调整)。有关的实践证明:辅以运动疗法能够使血脂中的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的降低继而使血糖得到控制,注意在进行饮食治疗时也要保证机体的每日营养需求。

2 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比例,能够使血脂及血糖更好的得到控制

2.1 糖 有关新的观点报道[6],在摄入的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糖类的饮食对于患者来讲,可以占总热量的60%-65%以上为最佳状态,此时含糖量不仅使葡萄糖耐量能够得到改善,而且发生机体的胰岛素的需要量会不断的增加。高糖类的食物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尤其对于机体的内源或外源性胰岛素的表现更为明显。机体的糖类所占的热卡比例取决于对限制脂肪以及蛋白质的食物要求,患者对蛋白质以及脂肪的严格限制总摄入量时糖类的热卡比例一般情况是较高的,反之则热卡比例较低,但临床并没有设定限制的范围[7]。有关资料证明[8]牛奶以及水果比淀粉类食物能够对升高血糖有最低限的效应,但机体果糖以及蔗糖摄入更多时可能对降低血脂产生不利的影响[9]。临床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食用甜味剂来满足患者对甜食的需要,从而减少真正对糖的需求。

2.2 脂肪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提倡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利于改善机体对于胰岛素的抵抗,增加对胰岛素的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降低;使糖尿病患者的脂肪代谢降低,能够有效的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能使血脂和脂蛋白降低,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的聚集量降低,细胞膜增加流动性最终使血压降低[10]。植物油内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平时食用的大豆油以及花生油中都含有。饮食中不断的加大胆固醇摄入量会导致升高血胆固醇水平,因此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发生明显的增加[11]。目前只有动物性食物中富含有胆固醇,而在植物性的食物中一般不含胆固醇,而食用含有植物固醇的食物可以对胆固醇的吸收产生明显的影响,最终使血胆固醇发生降低。对于冠心病患者控制中胆固醇的摄入量,最主要是对动物性食物限制摄入量,注意进食含胆固醇食物的食物总量。一般患者每天小于300mg胆固醇摄入量。对于已经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在200mg/d。

2.3 蛋白质 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要求主要是对于优质的植物蛋白质所言,可以明显的降低疾病的病死率。在植物性蛋白中有丰富的纤维素,能够使三酰甘油以及血脂胆固醇明显降低,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的作用[12]。每日摄入动物蛋白质的含量应占总蛋白质量的1/3,使必需氨基酸能够达到机体的供给。对于黄润生等[13]证明,高蛋白质长期饮食会导致肾小球的滤过压不断增高,机体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低蛋白食物的饮食习惯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使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危险性降低。目前ADA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总蛋白质摄入量提出要达到总能量的10%-20%即可[14]。

3 其他营养素的食用有效的控制血脂及血糖

3.1 无机盐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饮食中要注意应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少于6g为宜。碘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对动脉壁沉着的胆固醇能够产生清除作用,并能清除钙盐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因素明显降低。食物中的钙以及镁离子能够对心肌离子的平衡起到维持的作用,当机体内缺乏镁离子时,机体的糖份利用率会发生降低,导致增加胰岛素需要量使机体发生脂代谢紊乱,因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状[15]。

3.2 膳食纤维 黄振国研究发现[16]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能有效的利于葡萄糖吸收,可以降低血中三酰甘油的水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

4 饮食护理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的重要手段

护理工作中关于糖尿病患者了解饮食治疗是重要手段,对于饮食治疗中的错误想法及时纠正,制定相关的饮食计划,使机体的代谢在正常的状态下,能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良好的控制。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体重以及日常的劳动强度设定有效的饮食计划。做到少量多餐,三餐定时定量的原则。范丽凤等人[17]报道,证明出使用食物模型教具实施个体化教育干预后,患者对食物的重量、容量以及体积大小的实物认识的评分明显较教育前有所提高,对饮食控制以及管理带来有利的作用。

5 小结

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提倡健康的膳食模式,有效地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在今后的护理和治疗之中更加完善。饮食护理的目的主要是协助降糖药物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和标准体重,降低血脂水平,能够预防冠心病的多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医学界提倡健康的膳食模式的进展和方向,能够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好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护理杂志,2009,5(12).

[2] 马骏,吴显忠,王正伦,等.膳食因素与2型糖尿病继发冠心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8,14(9):525.

[3] 惠芳.糖尿病病人个体化饮食管理150例[J].现代实用护理杂志,2011,19(1).

[4] 逄力男.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病人的饮食治疗与评价[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1,9(4):68.

[5] 宋晓燕.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最新观点[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2(11).

[6] 冲利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10(4):54.

[7] 栾秀香.个体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病人的干预效应[J].护理杂志,2009,1(22).

[8] 张爱珍.糖尿病营养治疗进展[J].预防护理医学,2010,1(16).

[9] 周逸丹.糖尿病饮食治疗现状[J].现代护理杂志,2011,2(35).

[10] 高建梅.膳食营养与2型糖尿病[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6).

[11] 刘宏.1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行白内障手术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1(6).

[12] 潘雪梅.冠心病危险因子探讨及预防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9,1(19).

[13] 刘凤勤.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J].华北护理杂志,2010,6(12).

[14] 朱大权.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J].家庭护士,2008,6(5A):1161.

[15] 徐甲芬,欧凤荣,田艳萍.维生素与无机盐复合制剂改善糖尿病病人末梢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55.

篇3

关键词:小儿心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近几年发现,小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是所有疾病中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一类疾病,也是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1]。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0例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儿童,并对上述患者的综合治疗开展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0月~2013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儿中选出5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1)上述患者的年龄均在5岁到10岁岁之间,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2)疾病类型:心力衰竭10例,心肌梗死21例,心律失常9例,冠心病10例;(3)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 方法

对本研究中所选取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儿开展综合治疗,主要分为对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健康宣教三个方面内容[2]。

第一,对症药物治疗。对不同病症的患者采取对症药物治疗,同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洋地黄等药物时,若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停药并进行相关处理。

第二,手术治疗。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危急的患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耐受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第三,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与疾病的防治与预后相关的知识,同时做好饮食方面的宣教。嘱咐患者在用药期间的注意内容,如发现心律失常等现象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3]。告知患者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嘱咐其进清淡不油腻的饮食,并戒烟戒酒,忌刺激性食物。另外,对出院患者也应进行相关指导工作,在发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就医。

1.3 判定指标

选择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作为判定指标,从患者体征减轻程度以及临床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来分级,可分为有显著效果、一般有效和无效三种等级[4]。有显著效果:患者体征明显减轻且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有明显好转;一般有效:患者体征与临床辅助检查结果均提示有一定程度好转;无效:患者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出现恶化,且临床辅助检查结果提示无好转。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50例患儿的治疗情况,对比上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恢复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和t值进行检验,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具有差异性,则统计学有意义(P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所选取的50例患儿病情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有着显著的区别,详细情况见表一。

根据上表所述,所选取的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之后,病情变化情况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小儿心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疾病的别称,在临床上,通常是指发生在心脏及供血循环系统中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发生在心脏和血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及微细血管)中的任何机急性或慢性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在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大多拥有较为类似的治疗手段。

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和病情的发展趋势,如具体情况、病理类型、病变范围以及病理分期等,而制定的合理、高效、安全可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治疗手段[5]。在临床上应用综合治疗法对心血管疾病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这类疾病的治愈率和预后恢复率,同时,在延长患者的生命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也有着正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心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等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对本研究中的50例小儿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综合治疗法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发现这种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治疗与恢复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宗霞,徐文利.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8:1856.

[2]黄帮华. 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工作的特点及切入点[A].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0:5.

[3]薛华. 论心血管内科的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265-266.

篇4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有效率;探讨

[中图分类号] R5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72-02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到人体心脏、血管(静脉、动脉、微血管)等循环系统的病症,临床中又叫做循环系统疾病。其根据病症的缓急程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血管疾病和急性心血管疾病两种,这往往都与患者动脉硬化息息相关[1]。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科室中多见的病症,其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迅速的特征,如果医护人员没有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2]。临床中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和急性心力衰竭[3]。为了研究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方法,本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院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泌阳县医院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28例;患者年龄为37~60岁,平均年龄为45.6岁;本组70例患者均是出现急性发作症状而被送至医院进行抢救,其中10例患者属于急性心肌梗死,52例患者属于急性心绞痛,另外8例患者属于急性心力衰竭;其中合并贫血患者1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55例。

1.2临床症状

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当患者出现激烈的情绪波动或者是过度劳累时,患者的心前部分会出现阵阵的压迫性疼痛,并且疼痛并不向患者肩部放射,当患者服下硝酸甘油或停止劳动时,其压迫性疼痛会有所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并且多发于起病的24 h以内,且出现与心绞痛性质相同的疼痛,但是其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心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也长,如果患者经过服用硝酸甘油或者休息没有好转效果,就会有濒临死亡的痛感[4-5]。其中少数人一开始就会出现急性心衰或者休克的现象,并且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呃逆[6]。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突发性高度呼吸困难,面部出现恐惧的表情,并且频繁咳嗽、烦躁不安,咯大量的血色或者白色泡沫痰液,严重时甚至有大量的泡沫状痰液从患者鼻孔涌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并且四肢出现冰冷症状,患者双肺出现湿音,脉搏增快,并且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7-8]。

1.3治疗方法

对于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法,患者在起病后的6~12 h内,应用尿激酶0.5 h静脉输注(1.0~1.5)×106 U,之后皮下注射肝素1.25×105 U或者低分子肝素0.5×104U,注射7 d,每天2次;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1次:前3天每次0.3 g,之后减量至75~150 mg。

对于缩小梗死范围方面,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β-受体阻滞剂,患者每日口服2次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每次6.25~50.00 mg;(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起病1 d内给药,并长期给药,依那普利,每日2次,每次5~10 mg,卡托普利每日3次,用药量从6.25 mg向12.50~25.00 mg递增;(3)硝酸甘油制剂,患者入院后常规口服,对合并心功能不全和梗死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硝酸甘油静脉输注,每疗程7~10 d,输注速度为5~15 μg/min,每日维持8~24 h;(4)降低血黏度,每疗程2周,250~500 mL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日1次;(5)极化液疗法,每疗程7~10 d,在500 mL 10%的葡萄糖中加入1.5 g氯化钾,普通胰岛素8~12 U,每日1次,对室性心律失常者,在以上液体再加入5 g硫酸镁;(6)调节血脂药物,每晚1次口服辛伐他汀10~40 mg。

1.4疗效标准

本组7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以患者的心电图和临床综合评价为标准,主要分为以下3类:患者心电图S-T波段没有改变,心电图显示正常,心律整齐且临床症状消失,为治愈;患者心电图S-T波段有轻微的变化,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好转;患者心电图无改变,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好转,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具体数据如下:急性心肌梗死10例,治愈5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急性心绞痛52例,治愈4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急性心力衰竭8例,治愈2例,好转2例,无效4例。

3讨论

本文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3种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中对该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患者在送至医院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临床中的治疗效果并不乐观。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医护人员应该对其积极普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其讲述预防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告诫其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不抽烟不酗酒,规律生活,避免暴躁、易怒、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一旦出现胸闷、气短、头昏、四肢发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而医护人员应向社会普及心肺复苏等基本抢救技能。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控制好其血压及血糖基础上,应适当进行预防治疗,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早的发现以及有效的治疗是保证患者身体恢复健康的良药。

[参考文献]

[1] 张小秋,司艳华. 6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2(11):120.

[2] 夏光辉. 3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4):62.

[3] 高鲜会,席孟杰. 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5):66-67.

[4] 黄增有. 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10(1):47.

[5] 刘乃瑞. 探讨120例急性心血管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53-55.

[6] 刘纪政,姚玉才. 早期溶栓治疗终止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782-784.

[7] 张维忠. 降压联合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5(5):385-386.

篇5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疾病; 临床治疗; 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100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PENG Xin-de.//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5):109-1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100 cases with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 To collect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100 cases with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ey were admitted to a hospital in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11, which includes 12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eight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70 cases with acute angina, 10 case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Based on the patients’ specific condition, it took targeted medical treatments. Result: After treatment, 78 cases (78%) were markedly effective, 16 cases(16%) effective, 6 cases(6%) with no effect,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 Conclusion: To achieve a timely diagnosi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ust be effective the laboratory assistant examination, signs and ECG, to master the early symptoms of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only way, to be able to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effective drugs,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 and achieved a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Acu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linical treatment; Observ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hird Hospital of Liuyang, Liuyang 410324,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57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患心血管疾病,且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增长态势,防治现状堪忧[1]。而据国内外的资料报道,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猝死的主要病因,如顽固性心衰、夹层动脉瘤、危险性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都是很容易就导致患者出现猝死的诱因。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主要为急性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等[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11年12月在某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16~83岁,平均年龄(41±8)岁。本组100例患者均是在急性发作的时候被及时送进本院进行救治,其中包含12例急性心衰竭患者,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1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且合并14例贫血患者,78例I型高血压患者,余下患者则没有合并其他症状。

1.2 方法

1.2.1 急性心绞痛患者 为了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急性症状,应该给予患者口服亚硝酸酯类药物或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硝酸甘油之类的硝酸酯,然后对患者进行扩冠,为了促进血液流通,还应该采用疏通血管活血化瘀类药物来进行静脉滴注(如血塞通等),对那些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平稳降压,可采用钙离子拮抗剂[3]。

1.2.2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让患者双腿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且放松,然后采用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同时,快速帮助患者进行强心、利尿、镇静、吸氧。

1.2.3 急性肺栓塞患者 5例患者采用抗凝治疗,2例患者采用无创伤通气治疗,2例患者采用溶栓的治疗[4]。

1.2.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首先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治疗,如扩张冠脉、镇静、纠正心律失常、吸氧、止痛等,然后再采用静脉注射尿激酶,第一次注射剂量控制在50万U,30 min以后再次注射尿激酶的剂量为100万U,同时服用300 g肠溶性阿司匹林,将4100 U低分子肝素注入患者的腹壁,必要时行手术治疗[5]。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不同类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有10例患者出现诱发支气管哮喘,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钾,有7例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有13例患者出现高钙血症,有9例患者出现高血糖和高血脂[6-7]。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类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

急性心衰竭(n=12) 9(75.00) 2(16.67) 1(8.33) 91.67

急性心肌梗死(n=8) 6(75.00) 2(25.00) 0 100

急性肺栓塞(n=10) 8(80.00) 1(10.00) 1(10.00) 90.00

急性心绞痛(n=70) 55(78.57) 11(15.71) 4(5.71) 94.29

总计 78(78.00) 16(16.00) 6(6.00) 94.00

2.2 本院临床用药的使用频率及药物的DUI值 某院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较为合理,但是消心痛片、倍他乐克片的DUI值大于1。见表2。

表2 本院临床用药的使用频率及药物的DUI值

药物的名称 出现的频率(%) DDDs DUI

尼莫地平片 24.50 76 391 0.77

硝苯地平片 35.45 64 224 0.85

心得安片 42.70 78 624 0.99

卡托普利片 15.20 37 892 0.89

消心痛片 15.20 12 514 1.34

倍他乐克片 15.70 53 113 1.12

注:DDDs表示每一药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DDDs大,反映患者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反之说明患者已较少使用;DUI是物利用指数,是以用药频度(DDDs)除以实际用药天数,可作为判别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标准

3 讨论

急性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患者生命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国内外医学界内科疾病最为常见的急症,如高血压危象、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扑动、心房纤颤和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8],如果能够正确、及时、早期地发现,然后再及时进行治疗,那么往往能减少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猝死。而要做到及时诊断急性心血管疾病,就必须有效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体征及心电图、掌握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合理选用有效药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9-10]。

多种因素会导致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对心血管疾病用药安全的评价方法缺乏规范性、客观性、科学性,且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单单一味药品的组成就较为复杂,多味药品联合在一起,情况更加复杂,毒性成分、有效成分相互制约。同时,又由于人体的病理状态和生理情况都各自不同,药品进入到人体中,或对人体有害,发生各种不可知的、可知的不良反应,或者战胜疾病[7],因此,应该在用药过程中,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要密切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本组资料中有1例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救治无效而死亡,虽然只占全部病例的1%,但是教训却极为惨重,药品不仅会发生不良反应,而且会引起严重后果[11]。

本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上已经具有最佳的方案,但往往由于患者到达医院进行救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意。笔者认为,医院可以在附近的社区或公益活动现场对社区居民或者社会人士普及关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知识,并详细讲解如何提前防治急性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为主,告诫有心血管、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患者平时应多运动、不酗酒、不抽烟,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关晖勇.急性心血管患者50例临床治疗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9(3):112-114.

[2]岳金利,吕先亭,张云春.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一例[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21(2):120-123.

[3]周凌毅.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7(30):133-136.

[4]丁大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疗效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16(11):154-157.

[5]吕亚林.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27(7):165-168.

[6]李亚瑞.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25(3):140-144.

[7]汤建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28):132-135.

[8]葛琳.氟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17(3):189-192.

[9]杨燕.心脏介入治疗常见不适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20(7):213-216.

[10]邬奇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预见性护理[J].全科护理,2011,27(20):174-179.

篇6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丙种球蛋白;IgG抗体;心功能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103

在慢性心力衰竭中患者出现死亡的常见原因在于扩张型心肌病, 相关研究发现这一疾病会受到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影响, 因此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改善心功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点[1]。丙种球蛋白可调节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附, 减少心脏细胞凋亡, 对心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院基于这一背景, 研究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 每组3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A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59.3±6.2)岁;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19例患者处于Ⅲ级, 13例患者处于Ⅵ级。观察组B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58.7±6.4)岁;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 18例患者处于Ⅲ级, 14例患者处于Ⅳ级。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A采用传统模式治疗, 通过利尿剂、强心苷、多巴胺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B在上述基础上另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具体操作如下:对患者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根据患者体质量每千克静脉滴注400 mg, 连续滴注5 d。治疗3个月之后检测患者IgG抗体情况。

每位研究对象均取其肘静脉血样, 将3 ml血氧按照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离心15 min将血清分离, 静置在-70℃冷柜中保存待测。在患者入院24 h内检测其超声心动图, 对患者心功能予以评估并测量患者心脏大小。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IgG抗体研究 统计两组研究对象IgG抗体情况, 组间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数值差异, 详情如下:对照组研究对象IgG检测平均值为(0.0299±0.0152), 观察组A IgG检测平均值为(0.0953±0.0455), 观察组B IgG检测平均值为(0.0303±0.0203)。

观察组A在治疗后与对照组IgG抗体诊断数值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心功能研究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 对比组间LVEDD与LVEF诊断数值, 心功能变化情况如下:观察组A治疗前LVEDD为(58.81±9.99)mm、LVEF为(36.77±11.05)%, 治疗后LVEDD为(53.31±9.44)mm、LVEF为(38.06±10.77)%;观察组B治疗前LVEDD为(59.69±9.61)mm、LVEF为(36.13±9.97)%, 治疗后LVEDD为(50.06±10.21)mm、LVEF为(46.16±12.19)%。观察组A与观察组B在治疗前两项诊断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 但观察组B的LVEDD与LVEF诊断数值改善程度更大, 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 临床研究上进一步证明了患者自身免疫抗体对疾病的影响, 包含抗肌球蛋白抗体、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ATP载体抗体、ADP载体抗体等, 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 对扩张型心肌患者者密切相关[2]。因此, 在临床治疗上发病机制的研究与病因、免疫等方面的干预成为了早期治疗疾病的新靶点。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AIgG抗体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观察组B治疗后IgG抗体已经明显低于观察组A, 且与正常对照组差异较小。心功能方面, 观察组A与观察组B在治疗前LVEDD与LVEF诊断数值差异并不大,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均有明显改善, 但相对之下加用了丙种球蛋白的观察组B改善程度更大。

IgG抗体亲和力较强, 广泛存在于人体血液中, 在免疫球蛋白中属于二次免疫应答的重要参与部分, 能够参与心室重构与心肌损伤, 对机体免疫反应产生诱发作用, 从而加大心力衰竭程度, 因此治疗上应抑制IgG抗体程度[3]。丙种球蛋白能够对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产生中和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脏细胞凋亡程度, 对IgG抗体免疫吸附直至清除, 改善心肌重塑及心功能状态[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够通过对患者免疫机制的调节达到提升心功能的效果, 干预患者IgG抗体, 让患者可得到更安全的治疗, 并在短时间内心功能得到更佳改善, 对患者后期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莫新玲, 谢福生, 侯广道.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研究.重庆医学, 2013, 42(27):3249-3250.

[2] 陈惠香, 刁志英, 李明, 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B型利钠肽及心功能的影响.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18):2743-2744.

[3] 莫新玲, 谢福生, 严冬雪, 等.抗心肌肌凝蛋白重链自身抗体IgG亚类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广东医学, 2009, 30(6):856-858.

篇7

【摘要】:静脉输液是护士日常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常执行的一项操作,通常也是衡量护理技术操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着心血管病人的安全,病人的满意度和护患关系。2011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心血管病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与其他任何原因相比,心血管病每年造成的死亡最多,因此,面对众多的患者,如何杜绝护理缺陷提高防范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讨论心血管病患者输液治疗中常见的护理缺陷有助于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关键词】:心血管病、静脉输液、护理缺陷、防范

1.临床资料:我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住362位患着,其中男性251人,女性111人,年龄31-79岁,平均55岁,主要是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

2.护理缺陷的定义: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护理规章和规范等,造成护理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失误。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事故及差错。

3.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几种护理缺陷

3.1执行医嘱时不认真加以核对、查对,致药名、剂量错误,如医嘱:硝酸甘油10mg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实际操作中护士只加入5mg硝酸甘油在液体中。

3.2盲目执行医嘱:执行医嘱前没进行查对,或查对后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未发现错误,盲目执行有问题的医嘱,因缺乏工作经验或工作时粗心大意执行了错误医嘱,如医嘱:10%氯化钾15ml加入5%GS250ml静脉滴注;又如:把糖水输给糖尿病患者。

3.3因对药品性能了解不够或配液环节失误,不了解药品间的配伍禁忌,致药液变性混浊。

3.4护患间缺乏沟通。护士服务态度差,在穿刺失败或药液外渗后不能主动向患者道歉,反而责怪患者而引起不满甚至纠纷。

3.5不能认真向患者讲解用药目的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告知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采取何种措施避免加重损害。

3.6不遵守操作规范;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输错液体;不了解药品性能;不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不能按医嘱调节输液滴速,如对患心脏病的病人输液速度过快,造成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甘露醇等脱水剂应快滴;升压强心药要慢滴或根据血压调滴速;临床经验不够,不能根据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补液速度。

3.7巡视不勤不力,致回血堵塞或液体外渗不能及时发现,有的护士做巡视工作只知道拔盐水换盐水,却不知道观察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3.8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处理不当、失误,如刺激性液体外渗后未能及时冰敷或局封处理,发生了严重输液反应后不能及时与病人家属一起完整封存证物。

4.如何防范输液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缺陷

4.1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教育,预防发生缺陷。

4.2严格贯彻操作规程和各项查对制度。制定静脉输液标准工作规范,严格培训,使全院形成统一的操作规范模式统一的操作规范模式。在治疗室、护士站张贴配伍禁忌表、操作流程图、查对内容、警示牌等,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抓好易发生缺陷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

4.3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放手不放眼,防止实习生发生护理缺陷。

4.4建完善护理记录书写,加强病案保管。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发生护理缺陷后,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护理缺陷所造成的影响及不良后果制定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制定《输液反应处理流程》、《护理缺陷报告制度》、《护理事故防范预案》,让护士在统一的操作规范模式遇到不良事件时有章可循,冷静处理,降低风险。发生护理缺陷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准备鉴定。

4.5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注意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知识学习,特别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在输液治疗过程中,熟悉病人病情,掌握用药知识,执行了错误医嘱要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护理缺陷出现后要正确、及时处理,认真严肃、实事求是,重在总结教训、接受教育。

5.讨论

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由于她们缺乏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管理层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发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她们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确保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篇8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调查;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03-01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两种疾病,且多发于老年人群,此两种病症都能够导致患者心、脑、肾甚至眼底发生病变,而且若这两种病症同时发生,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程度将大大加深,对于老年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且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本次的研究为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临床治疗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选择了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心理调查并行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配合医生做好相关疾病教育及康复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114例,女性患者86例;其年龄在60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4±3.1)岁;其中有33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16.5%),包括12例心绞痛患者(6.0%),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4.0%),1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6.5%);18例患者合并有脑卒中(9.0%),其中包括1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5.5%),7例出血性卒中患者(3.5%);有66例患者合并有肾脏疾病理(33.0%),其中包括46例蛋白尿患者(23.0%),2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0.0%)。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以患者在出院时的相关诊断作为标准,对患者同时合并的心、脑、肾等方面的疾病情况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0例患者行问卷调查。

1.2.2 治疗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用药,其中有82例患者只服用1种降压药物,占到了总数的41.0%;78例患者同时服用2种降压药物,占总数的39.0%;40例患者同时服用三种及三种以上降压药物,占总数的20.0%;200例患者中有66例服用1种降糖药,占比为33.0%,有75例患者服用2种及以上降糖药,占比为37.5%,59例患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占比为29.5%。

1.2.3 护理方法

1.2.3.1 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严密观察 监督并提醒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并间隔两小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做好相应记录。

1.2.3.2 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按时监测 督促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对于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监督并提醒其在餐前半小时注射胰岛素。在进餐前半小时以及餐后两小时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按时检测并作好相应记录,防止出现低血糖。[2]

1.2.3.3 对患者做好必要的心理护理 ①注意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以及经济承受力等方面有系统的掌握;②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健康知识方面的教育,比如组织关于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相关控制标准和愈后情况讲座,让患者能够在更深的程度上正确认识疾病,以减少其恐惧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的知识及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而擅自停药或是未经医嘱私自更换药物,降低治疗效果,另外应对患者讲清楚联合用药的必要性,促进其病情恢复。

1.2.3.4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 通过组织知识讲座及宣教让患者对于血压和血糖的正常值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达到能够有效的自我监测的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存在异常,能够做到及时就医,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服用的药物及其剂量。[3]同时因为有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忌烟、酒;因为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要应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严禁食用高糖食物。

2 结 果

在经过心理护理、康复指导和正规的健康教育之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有了明显的下降,其中担心住院费用的患者由原先的112例下降到44例,担心治疗效果的患者由原先的96例下降到14例,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的患者由原先的87例下降到7例,担心药物副作用的患者由治疗前的49例下降到8例,抱怨服药过多的患者由治疗前的112例下降到9例,对疾病感到恐惧的患者由治疗前的123例下降到16例。心理护理前患者的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见表1。

3 讨 论

一般来说,医院住院患者较一般人群有更高的心理障碍,而且老年人因为其独特的身体及心理特征,老年患者心理障碍尤为明显。老年人作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又因为此病对于患者心、脑、肾等脏器的严重危害,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有研究表明,[4]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越低其发生死亡或者是卒中、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越低。因此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严格的控制。临床上多种方法及多种药物的治疗,给老年患者造成了沉重经济负担及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以及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众多患者消极对待疾病,治疗依从性差,给临床的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次的研究中在经过心理护理、康复指导和正规的健康教育之后,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有了明显的下降,且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总之,本次研究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对于老年患者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疾病知识健康教育,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能为临床上良好的控制患者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提供有效的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树.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6,3l(11):879.

[2] 马淑英.健康教育在冠心病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9,11(3):25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