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09:24: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疾病的护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儿科;消化道疾病;秋季腹泻;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0-02
小儿体质弱,受热、手冷都及其容易引起腹泻、发热等病症,尤其是腹泻较为常见,大多表现为拉肚子且大便像水和蛋花汤一样,无腥臭味,同天内腹泻高达十多次。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发病高峰期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期间,不但给患儿带来痛苦,还不能补给身体所需营养,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我院近年来对秋季腹泻患儿在常规抗炎、感染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以来收治的88例秋季腹泻患儿,其中男童48例,女童50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为(8.5±1.2)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为(5±0.5)d。其中入院前服用蒙脱石散患儿8例,日常饮食习惯不良患儿33例,有伴有感冒患儿14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烧、食欲不振、大便呈蛋花等症状,其中呕吐50例,发烧23例,食欲不振36例,大便呈蛋花状40例。随着病程增长22例患儿日渐消瘦,60例患儿并发一种以上的并发症。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各方面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立即取其粪便标本、血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查,其中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其轮状病毒抗体,血液标本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主要特别注意是,抽取血液标本过程中,必须以轻柔的动作准确快速地完成检查工作,避免给患儿因疼痛哭闹不止,吸入空气影响肠胃和过度哭闹引发发热症状。88例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2]。
1.2.2 临床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等常规治疗,纠正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并其维持酸碱保持平衡。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患儿加强临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疗效。同时治疗期间慎饮食,忌辛辣生冷食物等,治疗7d后均复查粪便标本、血液标本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24-48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48-72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③无效。治疗72后腹泻无好转,发烧、呕吐等症状无消失[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选取患儿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 ±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和x2对技术资料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临床检查88例患儿中,均未检出脓细胞或(和)红细胞,其中检出脂肪球(+~+++)18例;白细胞少许6例;粘液(+~++)2例。大便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血电解质检查除9例低钠、6例低钙、4例低钾外,其余均未提示异常。18例血气分析检查,6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情况
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通过临床复查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秋季腹泻常病发与每年11月至次年1月,6个月-3岁幼儿最易发病,主要原因是因其自身抵抗能力低、影响不良,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旦患病则病情严重、病程也较长。经临床资料[4]显示,该病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急且伴有鼻涕、高热、呕吐等症状。(2)大便次数多,色白呈蛋花汤样,部分患儿粪便还带有脓血、粘液,无腥臭味。(3)病程久的患儿伴有脱水症状,精神状态欠佳,烦躁不安。(4)根据患儿自身体质病程可延长半月以上,部分体质较好、治疗及时的患儿5-7天可痊愈。
临床上针对该病的诊断主要参考患儿临床症状以及患儿粪便、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来综合判定。本文通过临床检查88例患儿中,检出脂肪球(+~+++)18例;白细胞少许6例;粘液(+~++)2例;大便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
秋季腹泻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以抗炎、感染为重点,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改药能清热解毒,止咳止痢,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本文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抗炎、感染治疗基础上实施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3%。两组对比,p
综上所述:儿科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发大多与患儿体质、平日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结合临床检查设备确诊患儿病情后对症治疗,同时还应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必要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蔡秋生,何美娜,叶彩霞.经方治疗小儿迁延性秋季腹泻26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05):28-30.
[2]袁卫华.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157-157.
[3]温丽琼,刘慧红,杨延江.小儿秋季秋季腹泻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54-55.
【关键词】新生儿;科学护理;新生儿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72;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0-02
新生儿是指自母体娩出至生后28天内的小儿,这个阶段是人类生长和发育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生命体征最为脆弱的阶段,婴儿出生后开始适应外界环境,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各器官形体和功能不够完善,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不足及本身合成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体侵犯,若护理不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将会有直接影响。因此,对于此阶段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护理,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疾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从而保证其后续的健康成长和发育。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出生的186例新生儿,所有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均处于正常状态,未出现残疾。其中,男95例,年龄4―22 d,女91例,年龄5~25 d。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2 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较快,同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皮肤薄,血管多,肌肉活动能力小等原因,易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从而出现体温低下,因此,自母体分娩出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将患儿置于温暖柔软的棉被中包裹,室温>24℃,湿度50%-60% ;早产儿室温24℃-26 ℃,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其暴露在外面的面积,以免丢失热量。新生儿由于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容易导致新生儿伤寒综合征,同时,气温过低,也会导致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甚至发展为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在新生儿娩出母体后就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护理,以保证新生儿有足够的热量。
3 抚触护理
新生儿抚触是经过科学指导,有技巧地对新生儿进行抚触,通过抚触者对新生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让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生理效应的操作方法抚触是对婴儿皮肤进行科学的、温和的刺激,可促进婴儿健康发育。室温在26℃~ 28℃下抚触,婴儿疲劳、烦躁时,不宜抚触。
4 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带残端是和血管相通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该处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是病原菌轻易滋生的部位。若护理不当则引起致病菌侵入,轻者引起脐炎,重则致新生儿败血症,危及患儿生命。其护理主要是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排泄物污染。每日用消毒棉签蘸 2%的碘伏消毒 1-3 次,从脐根部呈螺旋状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乱擦,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回根部,若脐部有脓性分泌物、或周围皮肤发红、渗血,发现有肉芽组织、红肿、臭味,应加强脐部护理,可用双氧水、龙胆子、2%的碘酊外涂,若渗血量多时,应从新消毒结扎。
5 皮肤护理
刚出生的新生儿,在身体表面,尤其在皮肤皱褶处有一层油性的胎脂,胎脂有保温和防止感染的作用,清除时可用消毒的植物油轻轻擦去,再用煮沸过的温水(36~37℃)为婴儿洗浴,在脐带脱落后体温稳定的新生儿可全身浸入浴盆中洗浴,每日1 次,减少皮肤菌群聚集,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脐带在生后第1 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各种细菌集落生长,由於污染、护理不当,可出现脓性物质,脐周软组织发红而发生脐炎 (omphalitis),脐带残端应保持干燥、清洁,脱落后可用碘伏涂抹、暴露、干燥、防止感染。每次更换尿布时都应用温水清洗臀部,擦干后,涂摸少量油膏,防止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对已发生皮肤湿烂、尿布疹者应加强护理,局部保持干燥、洁净,并用氧气吹患处或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6 喂养护理
足月新生儿在出生后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吸吮母乳,吞咽和吸吮功能良好者可给予配方奶喂养,奶量根据所需热量和新生儿耐受情况计算,由小量逐渐递增,因母乳是婴儿最好、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儿消化吸收,而且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率低,母乳是最经济、方便、温度适宜、不易过敏,是任何乳类、食品不能取代的,母乳喂养还可加快母亲子宫复原,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如果对新生儿的喂养不当,则可能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如呕吐等,从而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当新生儿出现频繁的呕吐现象时,临床医生要考虑其是否出现咽下综合征或者是消化道畸形症等,并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治疗,以保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喂养完毕将婴儿抱直,轻拍其背,减少溢乳。两次喂奶之间,可喂点温开水。有些婴儿奶后常有溢奶现象,这时应将婴儿抱起头高位片刻,卧位时应侧卧,以防发生新生儿吸人性肺炎。
7 疾病预防
由于新生儿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如肺炎、破伤风、细菌性败血症等,对于这些疾病,临床医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出现疾病的概率。新生儿由于自身的机体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从而致细菌侵入血液中,引起细菌性败血症,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新生儿家属对新生儿的居室进行严格的消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发生此种疾病的概率对于肺炎,医护人员要保证新生儿的居住室保持经常通风,减少探视,与婴儿接触时,应先洗手,以避免将细菌带给新生儿,导致其出现感染。对于破伤风,在接生的过程中,医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定实行无菌操作,将新生儿发生破伤风的概率降到最低。
8 总结
经过精心的护理照顾,除3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肺炎,需要转新生儿科治疗外,其他新生儿都正常出院。结果提示,我们医护人员如果能对新生儿实行有效的护理和疾病预防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陈琳华.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35): 68-68.
[2] 实用新生儿护理[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3] 吴景梅, 康芸. 新生儿抚触方法及应用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21): 89-91.
【关键词】 小儿患者;呼吸内科;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5-0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已给我国的下一代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尤其这一段时间,我国各大中小医院所接诊的因呼吸内科感染的患儿在急速上升,一方面是小儿的身体素质不好的原因,更大的一方面是家长没有较好地看护孩子,造成孩子因着凉而生病。本文将对这些因素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出一个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来我院诊断的8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这80名患者中有62名是男童,有18名是女童,男女比例是3:2;年龄集中于2-8岁,平均年龄为4.6岁。在这80例患儿中的临床表现为,有48例是支气管肺炎,有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有5例大叶肺炎,有1例支原体肺炎.病期大致在一个月内。同时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B组),每组各位40人。A组采取各项预防措施,特殊照管;B组采取常规护理。
1.2 诊断依据 在这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主要有细菌、病毒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可低可高的发热,咳嗽,伴随呼吸困难以及在听诊患儿肺部时有一些中细的湿罗音。26例是毛细支气管炎,它的诊断依据是:患儿为2岁以内,尤其是在出生6个月以后的,发病表现为急性,并且伴随有感冒,呼吸紧促,两肺在听诊时有比较比较多的哮鸣音。3例大叶肺炎一般是由肺炎球引起的,诊断的依据为急性的发病,有咳嗽、胸闷,并且肺部会有叩诊浊音。1例支原体肺炎一般由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它的诊断依据与大叶肺炎很相似。
1.3 统计学方法 笔者在文章中所使用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处理与分析,并对这些数据采取平均值,这两组数据的资料在比较中都是运用了χ2检验,P
2 结 果
在以上的试验中,实验组经过各种护理措施后,患儿得到比较好的恢复,并受到患者家长的肯定。而对照组由于采取常规护理,使得些小儿患者经常因为一些保暖措施没做到位,因着凉造成抵抗力低下,恢复比较慢,打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 讨 论
探讨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此研究大家可以更加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以及护理的必要性。从以上的诊断中,可知小儿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许多种,也有较多的非典型的病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对这种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争取将健康还给儿童。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如下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合理喂养。小儿出生后,增强体质最重要的一环是要合理喂养,这就需要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最合理的膳食来保证小儿可以得到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要素以及所要求的热量程度,所以从合理喂养做起,可以达到减少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形,进而提高小儿的身体健康。
增强小儿的体质。生命贵在运动,应当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进行体格上的锻炼,避免在室内活动,如果天气比较好,就要求小儿在户外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小儿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的空气,但一定要注意适度,这样就可以增强小儿的体质以及其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上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小儿对相关呼吸道疾病上的抵抗能力。
加强护理。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小儿,一般会受到惊吓,这会给医院的实际工作,带来了一些的挑战,要是我们采取的是比较一般的措施,就会来带一些负面影响,这会给家长、患儿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医院应当对患儿采取一些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一方面要给患儿增减衣服,同时还要在饮食上尽量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弱的患儿的护理,同时出汗多的应当及时为患儿擦拭,并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小儿睡眠时,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小儿着凉。
预防疾病。呼吸道疾病许多是应为细菌引起的,这就需要小儿避免接触细菌,一方面要避免小儿接触细菌,这就要注意小儿的身体干净,勤洗手。还要注意小儿住房内的通风,特别是在冬季,室内要定时定量的开窗,以此净化空气。呼吸道疾病是季节性的,这就需要医院做好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段时间内尽量避免带小儿到一些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是到病人家中去,同时幼儿园中,一定要做好一些消毒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闫雪波.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在临床呼吸内科教学中的必要性与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128-129.
[2] 刘晓燕,于洁,苏庸春,吴道奇,洪思琦.儿科临床理论课与见习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控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02):28-29.
[3] 张伟英,王万娟,陆冬妍,苏传芹,沈美芳.重症监护病房推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杂志,2012(21):38-39.
【关键词】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患者;护理
一、耳鼻喉科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岁。选取病例有: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顽固性鼻出血、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慢性呼吸道梗阻。职业:学生35例,文员50例,务工人员3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原发病和职业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耳鼻喉科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当耳鼻咽喉科任何器官患病时,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由此可见,对患有耳鼻咽喉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医护人员所做的工作是一门高尚的科学技艺,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交往,首先让病患愿意接受治疗并保持一个平和的治疗心态。因此,医院要更加重视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优质的护理,是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热情的同时也对患者疾病的治愈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护理结果
表1 护理结果图
组别 例数 耳疾治愈 鼻疾治愈 咽疾治愈 心理情绪改善率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30 11 10 7 91.3% 23.3% 90.1%
观察组 90 33 27 27 93.3% 3.3% 95.6%
1.4由表1可以分析:
身患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并给人们的心理增加负担,这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的。因此,在此类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思想顾虑,从而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协助治疗。护理者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安排好合理的饮食。
二、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者要对患者及时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1对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护理者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有面瘫的情况、眩晕的情况、头痛的情况以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一旦发现其中之一,就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
2.2(1)对于鼻部或者咽喉部进行了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对其伤口进行局部冷敷,并嘱咐患者如果有血液流入咽部应轻轻将血液吐出切勿咽下。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失血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将血液吞咽对胃部产生刺激引起患者的不适。(2)对于患者伤口有敷料物的,护理者应该观察敷料是否松脱、移位或者渗血,一旦发现敷料物收到污染,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3)手术后,鼻腔有填充物的患者,护理者应该注意防止患者鼻腔内的填充物松动、脱落,我们还应该用湿纱布覆盖患者的口部,防止患者的口干现象。(4)患者的鼻腔填充物被取出以后,护理者应该观察患者的鼻腔内是否有出血的状况发生。并且要嘱咐患者尽量不要打喷嚏,不要用力擤鼻或者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样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护理者还应该给患者配备麻黄素液滴鼻,防止鼻腔出血或者感染。
2.3对于进行了喉咙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给患者进流质食物。如果不是口腔进路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进食半流食或者是软食。因为做完手术后,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消化能力不强。因此,这样的饮食能够增强患者对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进行了咽喉部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尽量少讲话或者不讲话,这样有利于伤口部位的恢复。对于咽喉部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且要让患者按时的吸痰、翻身还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我们的护理工作应该更加的仔细。
总之,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我们应该尽量的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术后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手术后,护理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状况、脉搏状况、呼吸状况以及血压变化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舒适放松,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对于耳鼻喉科的患者,护理者还应该要求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给患者专门的漱口液进行漱口。
三、结论
耳部疾病通常包括了耳部形状异常、耳痛、耳漏、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患者的耳部性状异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畸形或者外伤所致。患者的耳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钝痛、刺痛以及抽痛,引起患者耳痛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炎症、外伤或者肿瘤。总之,导致人们耳部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患者的鼻部疾病通常表现为鼻塞、鼻漏、鼻出血等症状。其中,鼻塞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间歇性鼻塞以及交替性鼻塞。鼻漏主要表现为水样性鼻漏、黏液性鼻漏、脓性鼻漏、血性鼻漏、脑脊液漏等。患者的咽喉疾病通常表现为咽喉痛、咽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打鼾等症状。其中咽喉痛主要是由于咽喉内有炎症、溃疡或者是咽喉内有异物而造成的。打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过于肥胖、内分泌紊乱、老年性等原因造成的。咽喉感觉有异常主要表现为感觉咽喉有异物、咽喉堵塞、有明显的贴附感、咽喉瘙痒以及咽喉干燥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护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恢复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几率。
参考文献
1,胡伶俐.耳鼻喉科患者诊疗中的对策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
2,周林琳.耳鼻喉科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6)
3,陈育花,林探花.耳鼻喉科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0年8月第7卷第4期:42-43.
【关键词】 分层次管理; 绩效考核; 专科培养
2012年8月本院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全院护士实施能级评定、分层次使用,2012年9月本院作为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完善绩效考核,落实岗位绩效考核制度[1]。为了更好落实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本科以护士的分层次管理为契机,结合儿科专科培养的特点,充分调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探索管理模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1 现状分析
1.1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科患者急剧增多,2011年本科年出院3500多例,每天出入院患者达17.6例,在岗护士16名,严重少于床位编制;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一针到位;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依从性差,护理工作难以开展,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护士队伍年轻化,5年内的护士占65%,3年内的护士占50%,经验欠缺,抗压能力差,导致护士的转岗率、流失率高,2009年-2011年,转岗护士达6名,辞职2名,专科队伍的稳定性差,专科培养及专科发展计划难以落实。
1.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排班无差别化,无论年资高低,能力大小,均轮岗上班;工作内容分配无侧重,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无区分;病情轻重不分,按床位平分包干患者,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力。
1.3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只体现职称系数 高年资护士对带教、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把关责任性不强,对进修、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低年资护士看不到职业的前景,缺少团队归属感,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积极性。
2 对策
2.1 按能级分层和使用 2012年8月,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按照职称、年资、学历,综合得、能、勤、绩,结合平时技能、理论的考核成绩,在自评、他评、护士长评的基础上,对科内护士进行能级评定。其中,N4有1名,N3有2名,N2有5名,N1有7名,N0有1名。设责任组长2名,由N3以上护士担任,按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带1~2名下级护士,负责包干患者16~24例;对一些功能性的岗位如主班、治疗班由N1、N2护士承担。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层级的岗位职责,按能级落实责任,如,N0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工作;N1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轻的患者护理,参与基础护理技术示教等;N2护士负责病情相对重的患者护理,参与临床带教、护理质量控制、病室管理;N3护士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负责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等工作;N4护士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院内及科内护理咨询、护理会诊、护理科研、教学培训、护理管理等工作。
2.2 制定专科分层次培养计划 根据护士能级、结合专科培养及能级进阶要求,制定各能级的培养目标[2-6]。如,N0: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各班次的护理工作,初步进行入院宣教、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具有病区管理、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安全相关知识。N1:能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解决本专科常见病及一些急症的护理问题,熟练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N2: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具有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的能力;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参与临床教学;具有本专科护理的前沿知识,参与护理科研;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了解护理质量控制标准。N3:具有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护理问题和承担急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能力;有一定的病区管理、沟通交流、临床教育与科研能力,能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控制,能承担临床带教工作,能开展护理科研与应用护理新技术。N4: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指导专科护理工作,解决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病区管理,开展护理研究、教学培训工作。根据培训目标,把培训内容细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包括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基础知识、专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专科各系统重症疾病护理知识、专科的前沿知识。(2)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科技能、抢救技能、监护技能。(3)能力:包括开展各类护理查房能力、临床带教能力、教学培训能力、护理研究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把相关培训内容进行全年统排,设计成有时间节点安排的表格,具体落实到每月、每周,护士长按照计划纳入周重点安排。培训的形式以师带徒、带班实践、自学、集中授课、参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考核的方式,以自我记录表、提问、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现场主持查房能力、现场开展讲座和业务学习能力、护理质控能力考核等。
2.3 绩效考核的方法 建立基于能级、进阶、责任、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风险、技术难度、满意度、贡献的绩效考核机制[7-9],见图1。
计算方法:本院实行二级分配,由核算办根据科室成本节余按系数提留、汇总护理部的考核,计算每个护理单元的奖金,直接向各个护理单元发放,护士长自主分配。本科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统计每人9个指标的总得分,把科内所有护理人员的得分相加得整个护理单元的总分值。(可分配奖金总数/护理单元总分值)×个人总得分=个人绩效考核奖。
3 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 统计绩效考核前(2011年1-12月)后(2013年1-12月)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撰写论文与引进新技术项目数量以及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理论考核85分以上、技能考核90分以上为合格。护理质量:由本院三级质控网络每月检查一次,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督查表,每项质控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护理90分为合格,健康教育95分为合格,危重患者治愈为抢救成功。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分别有16个条目,设4个等级: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较满意以上为满意,患者满意度每月由护士长调查获得,护士满意度由护士长分别于绩效前和绩效后满一年调查获得。
3.2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4 结果
见表1,绩效考核后1年,统计对比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5.1 绩效考核引入分层次使用中的可行性 分层次管理首先就是分层次使用,所谓分层次使用,就是要落实各能级护士的职责、充分发挥其能力。如何让能力和责任转变成可量化的指标,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查阅文献,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述说最多的还是能级系数,这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来说,并无区别。本考核方案,所有考核指标都是基于临床工作开展及专科培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每一指标有内涵、程度、频次、完成度上的量化。如,对N3护士,责任指标包括临床主带教和组织质控。对N2护士,责任指标包括带班带教、参与质控,考核的分值权重都有区别。又如,相对于能力指标,N3护士要求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教育查房、负责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对N2护士要求开展个案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把分层次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能力、责任、风险、技术等都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使绩效考核体现护士的责、权、利成为可能[10-11]。落实分层次使用与绩效考核后,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拉开的差距就是能力与责任未尽的体现,也是绩效考核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激励各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12]。绩效考核后,每一项工作都有量化,一切凭数据说话,改变以往我不想做为我要求做,护士的主动性增加。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科研的热情增加,与引进新技术的数量都有突破。
5.2 绩效考核纳入专科分层次培训的必要性 护士的在职教育、专科培训,一直是护理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因为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在职的继续教育形式大多以分散式自学为主,对护士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多数护士下班后要照料家庭,难以集中时间学习。应用绩效考核经济的杠杆作用后,与护士的切身利益挂钩,不落实培训失分达0~3分,按经济折算达300多元,成为不得不算的一笔经济账,培训由软任务转化为硬任务,自主学习的依从性提高,对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随着能级逐级进阶,护士职业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化,自主学习进入良性循环[13]。绩效考核后各层次培训落实率达100%,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零人次,稳定了护理队伍,专科培养计划得以落实。
5.3 护士分层次使用与专科分层次培养结合管理的互惠性 护士的专科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护士队伍由各能级的护士构成,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教育、管理、科研的能力,如何充分应用护士队伍自身的资源、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动性来带动专科队伍的整体发展?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护士按能级使用,落实责任、发挥能力,对N3的护士,要求临床带教、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开展科内质控、组织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以往,这些“技术活”,大多由护士长承担,现在,落实护士分层次使用后,是能级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是胜任力的表现[14]。对N3级护士自身来说,使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也为进阶创造条件;而对下级护士,就是获得了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教育平台,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能级的护士得到不同能力的锻炼[15]。绩效考核的引入,无论是开展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主带教还是带班带教,都有绩效的量化,保证了教育的质量。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得到发展。
5.4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 一方面,因为量化指标的引入,每一项工作都有价值的体现,护士的责任性提高[16]。如,对N1级护士,护理一级护理的患者有基础护理的量化,对N3级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则有风险系数的量化;另一方面,护士分层次使用后,使对应的能力做对应的事,能力强的承担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的工作,如疑难的静脉穿刺由科内和科间会诊、专科护理指导,达到优势互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护理质量[17]。同时,也缓解了低年资护士的压力,增加了各能级护士的合作性与团队的归属感[18]。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无论是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是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5.5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需要注意,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和科室自身的发展,立足现实与临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培训内容,与能级的进阶要求匹配。另外,护士长的阶段性督导与考核,是保证分层次管理效果的关键。其次,对于考核指标的结构与权重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可以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与导向。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引入护士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促进护士的职业规划,提高护士的责任性,保证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J].中国社区医学,2012,18(3):19-21.
[2]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395.
[3]金学勤,胡乃民,黄群,等.护士分层次岗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1-812.
[4]魏畅,王建荣,张黎明.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7-9.
[5]叶红芳,冯敏,王睿,等.基于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分层次培训体系的构建[J].护理杂志,2013,30(19):1-4.
[6]乔瑞华,金杰,孙俊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6):1623-1624.
[7]吴继萍,张雅丽.以岗位绩效量化考核为切入点提升外科中医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杂志,2013,27(6):1894-1895.
[8]沈霞.量化绩效考核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杂志,2012,26(11):3158.
[9]白晓霞,敬洁.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93-95.
[10]张丽,王嘉华,李萍.护理人员能级管理调查现状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7):20-22.
[11]邱兰,朱唯一.建立护理专业价值观评价指标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1,9(46):919-921.
[12]张秀华,丁牧原,张翠红,等.量化指标考核方法在我院护士收入分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84-86.
[13]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护理杂志,2007,24(1):36-38.
[14]王元红.分层次培训在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5):118-119.
[15]梁志琴.能级管理:我国公务员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J].行政与法,2005,(12):43-44.
[16]朱秀琴,余媛,郭巧珍.责任包干制下护士能级对应与绩效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2,27(17):53-55.
[17]杨桂华.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5(5):223-225.
1制定目标,激发护士价值观和责任感
1.1制定科室总体目标
符合全员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要具体切实可行,我科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全体护士团结合作、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有计划组织参加各种学习,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出色的工作优质高效的护理赢得人们的认可,即争抢了护士的团队意识,又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
1.2个人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干就发展得越快”[2]。在科室总体目标下,设有个人目标,如每一个护士必须履行岗位职责,无过失和投诉发生,每人每年科内讲课至少一次,每周轮流读书笔记报告会等,使护士产生压力,经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有利于他们树立信心,促使他们达到目标而努力。
2过硬的技术是打开病人心扉的钥匙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正要的要面对家属, 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对护士提出要求,对社会要有责任心,对病人要有细心、耐心和信心融入到工作中,经过努力逐步形成和谐的气氛,在成人科室,护士输血一针扎不下去时,病人可以原谅护士,而在儿科则不允许出现这种事情。一般地说针扎不下去,就换上级护士来扎,不允许同一个护士给病人扎第二针,在这里看到的,虽然是普普通通的护士,但他们身上却有着精湛的技术,其他科室遇到难扎的针,经常请儿科的护士前往支援,然有谁知道在这一阵后的背后凝聚着护士的多少汗水,每周组织训练,每月考核,每季度有重点,坚持训练。不仅是静脉输液这一项,每项技术操作都要千锤百炼。过硬的技术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任。静脉留置针在我科普遍推广,2007年我科住院病人周围头皮静脉置管率96%,新生儿达100%,由于留置针可保留3天,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即减少了每次穿刺的工作量,头皮针输液过程中,因穿刺失败再穿刺的工作量。由于每日穿刺造成血管破坏而找血管难,穿刺成功难,导致护士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技术进步让护士有能力完成大量的治疗(输液)任务,可留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它的服务。
3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工作是一个整体,在医、护、技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经过广泛听取意见,反复商讨,制定具体的措施:①护士与病人零距离接触,与病人良好的沟通,沟通一定站在病人的立场,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等针对性宣教;②护士编写了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手册,并还及时的更新,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处。让病人做到三个明白,三个满意。明白病情、明白治疗、明白花钱;沟通满意、治疗满意、服务满意,2007年满意度达到98%。
4护理人员弹性管理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3]。护理人员欠缺仍是我国基层医院普遍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儿科特点我们采用了弹性管理的方法,弹性配备儿科护士,即按住院病人数配备固定,高峰期则根据需要增加能胜任儿科护理的护士,以缓和儿科固定护士的压力,做到高峰期忙而不乱,有条不稳优先解决了护士的不足与浪费间的矛盾,细节管理,高峰期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漏掉细节,首先加床没有固定的床号,因此,加床时最关键安全因素是床位号要及时贴上,且要醒目,及时挂上床头牌,以便核对,其次当病人周转快,迁床过多时有床头卡漏换或缺失现象,造成医生,护士,医技检查人员查对苦难,形成差错事故隐患,我科强调交接班时,安排专人做好床位号,床头卡的核对工作。输液时护士不能因为忙乱而忽落核对,特别要用反对法查病人的姓名,输液单是手写的则不能简化,同时记录巡视卡以便保存。
5五常法的管理
急救药品及器材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按照规章制度定期检查,按使用的频率放在诸物架上,贴上标签,建立使用登记卡,随时了解使用情况。整理原则,在保证病房物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核对批号及有效期,近期要批贴上标签,避免药物过期。
治疗是统一的模式摆放,保证使用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并保证性能良好,我科设有专职消毒员,每日负责消毒,新生儿食具要执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流程。
存放一次性的物品,标签明确,注明固定基数及名称,拿出后通知专职人员,及时添加定时放置,不同种类的药品储存时贴上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示醒目,如黑色为内用药、静脉输液用药,红色外用药,如:碘伏、酒精。
五常法的理念切实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到下班前反思3分钟培养慎毒的品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内涵质量方面包括技术、服务、素质,病人的满意度。外延质量包括院内综合服务,健康教育的质量病区环境方便措施等。我科坚持五常法的管理,注重培养忽视的价值观,提出弹性管理师手段,细节管理是手段,技术管理是基础管理方法,2年来通过护理管理的过程控制取得了成效,是护理人员能从容的对高峰期儿科并防范重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尽管高峰期病人增加平时的3倍,但忽视却有条不紊,认真细致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能保证医、护和患者三者的良好沟通,体现出和谐的病房,做到无推卸巨作病人。无差错事故现象得佳绩。住院病人满意度达95.6%,较好完成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7.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研究目的为分析耳鼻喉科患者的病例特征,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通过收集医院近一年以来收集患者病例特征以及护理效果数据,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关键词 耳鼻喉科;护理;患者病例;临床治疗
社会发展对医疗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康复工作也成为关系医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其中,医疗护理就是关系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些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医疗护理加强自身工作能力,从患者病例特征出发能够提出卓有成效的护理方案,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方案就能够提升护理工作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2]。耳鼻喉科治疗也是医院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鼻喉科的护理工作对于耳鼻喉患者的身体恢复与住院期间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关系,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提升康复效果。
1 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近一年来医院诊治耳鼻喉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数据可知,患者病例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耳聋、鼾症、声带息肉、食管异物以及气管异物发病率中,男性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生理因素、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男性声带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与环境嘈杂、饮酒等因素有关。男性耳聋受地理环境、饮食卫生、营养状况、工作条件、生活水平、年龄及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会厌囊肿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存在一定关系。
(2)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并且这些患者呈现年轻化,这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3) 会厌囊肿多发生于中年人,可能与其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则是由于其免疫力低下的缘故造成。这与青年人所接触的环境嘈杂、饮酒、用声时间、嗓音误用有关,而老年人则由于长期吸烟、工业发展和空气污染引起。
(4)老年耳聋发病率最高,这与其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和耐受力等有所下降有关。中年人发病一般以突发性耳聋多见,尤其多见于中年人,可能由病毒感染、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内耳血流障碍、内耳小血管痉挛或小血栓形成引起。
(5) 鼾症、耳聋在不同季节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其为非传染病,因而没有季节性高发的流行趋势有关;而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在夏季多发,可能与夏季人群社交活动频繁、饮酒次数较多以及夏季人们对水的引用不足有关。
2 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分析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例特征可知,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其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综合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2.1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针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以个性化为主导思想,针对每一位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给予正常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应提升心理关注,并且给予心理上的减压,需要护士和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增加交流时间,从而让其感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怀,能够在护理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针对年幼患者应加强护理应加强身体辅导,帮助年幼的患者规范护理行为,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护理关注;针对青少年以及中年患者,应加强护理指导,协助患者按照护理规范活动,并且进行护理教育,从而预防未来发生类似的病症。
2.2 依从性的护理分析
依从性是耳鼻喉科患者接受护理效果出发,制定的护理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病例特征给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法。依从性的护理主要强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能够与护理医生和护士形成良好的关系。依从性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治疗感受,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主观上接受治疗护理,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医生和护士工作的开展。同时,依从性的护理需要研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其心理处于平缓的阶段进行输液、辅助治疗等措施,在其心理处于波动阶段应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恢复正常状态。
2.3 安全化的护理分析
安全化的护理特征就是结合患者病例特征制定最为安全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能够在整体病症稳定情况下获得护理支持。安全化的护理强调为患者分析病症变化,给予与病症相符合的护理手段,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护理服务。此外,耳鼻喉科要建立科学与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针对患者护理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由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制定出保守的护理方案,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诊断,在出现安全问题过程中给出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并且安排相关人员担当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提升护理的安全性。
3 总结
耳鼻喉科的患者治疗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提升耳鼻喉科护理效果就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病理特征,针对患者提出更加有效地护理防范。本文进行总结了近些年医院耳鼻喉科治疗护理数据,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因此,在医院耳鼻喉科室开展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支持。
(通讯作者:王俊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血液病房;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护理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扩大,护士的职能不断拓展,护理工作的内容在不断增加,但护理人员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较欠缺,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目前护理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1]。与普通的儿内科病房相比,血液科疑难、危重患儿多,治疗、护理任务繁重,同时还兼顾血液肿瘤门诊患儿的治疗,难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为了推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更好地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探索适合儿科患儿的护理模式,2007年6月,我院护理部首先在血液科试行开展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病人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质量,收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血液科床位数为35~45张,床位与护理人员之比为l:0.40~0.32,护理人员14名,大专以上学历占85%,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1名,5年工龄的护士3名,其余为5年以下的护士共9名。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2006年6月~2007年5月)。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2007年6月~2008年5月)。具体方法如下:
1.2.1培训学习,转变思想观念,达成共识
2007年6月以前血液科是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一个责任护士要分管17~22张病床,工作压力大、护理要求高,难以对病人做到“十知道”,“五到床头”,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职责不明确,辅助护士不能主动协助配合,安全隐患多,针对存在的问题,血液科决定开展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的意义和目的,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积极主动参与。
1.2.2构建层级全责护理管理框架
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资历和能力水平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 责任护士- 辅助护士- 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
1.2.3调整上班时间,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采取弹性排班
将病区分成2个护理大组,4个护理小组,4名责任护士,从中选出2名责任组长,每个护理小组分管9~12张病床,与医生分管床位基本对合。责任组长实行全白班,每月变换班次,轮休时工作由相当资历的辅助护士代替,保证节假日有一位责任组长当班;另外2名责任护士每周调换班次。护士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以此增加治疗高峰时段午间上班的护士,减少出错的机率。日班8:00~17:00,晚班17:~01:00(次日),夜班01:00~08:00。根据工作量及危重病人的多少弹性排班,如晚夜班治疗任务多、危重病人多时及时增加辅助护士。
1.2.4明确制定岗位职责
责任组长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 大专以上学历,专科护理技术熟练, 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除完成责任护士的职责以外,还负责协助护士长处理当班责任大组的事务;责任护士实行全责制,如同医生一样实行管床制,负责一组患儿护理全过程,完成患儿自人院到出院期间各项护理和治疗、健康教育,书写、整理并检查护理病历,检查护理效果,担任教学,负责本组患儿收费管理、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临时治疗工作和配合抢救工作, 助理护士负责技术含量较低的护理工作,如基础护理及外勤工作等。
1.2.5采取激励机制
改革分配制度,根据在聘岗位责任大小、技术优劣对应不同的绩效工资分配系数,责任组长额外加0.1的系数。医院每季度评选明星科室和明星个人,对患儿、家属特别提出表扬的护士及明星个人科室给与一定的经济奖励,年终评优在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并选送优秀护士外出学习。
1.2.6效果评价
调查病人满意度 (用我院制定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医生对“层级全责护理”的认同度,包括: ①评价责任护士的工作态度;②评价责任护士观察病情及应急处理的能力;③了解患儿及家属对责任护士工作的满意度;④评价责任护士在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跟进情况。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详见表1)
表1显示: 血液病房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和采用层级全责护理模式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医生对实施“层级全责护理”的护理工作评价
认为责任护士工作积极主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医生达到100%;医生从患者反馈的信息了解到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100%;在新模式下,医生认为护士能积极跟进危重患儿护理工作为96%;仍不够理想占4%;上述结果显示,在护理模式调整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认可。
3讨论
3.1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下责任护士在工作中由“要我去做”的思想转变为“这是我的病人,我要去做”的主动服务观念,护士的责任心得到强化,主动巡视病房,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为病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调动了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各尽所能,充分发挥了护士的潜能,增强护士工作的成就感。
3.2实施层级全责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有效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是指在组织结构和内容上由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组成,对一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2]。层级全责模式下一个责任护士负责照顾一组患儿,责任护士相对固定,患儿容易找到自己的责任护士;另外责任护士与医生对合分管患儿,强化了患儿“我的责任护士”的概念,使患儿时刻感到有人管;每一个责任护士负责的床位较前减少,在患儿床边工作的时间增多,对患儿情况熟悉程度高,能主动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和医师沟通,及时处理,使患儿感觉到护士经常在身边,感到有安全感,被照顾的感觉,对改善护患关系提供适合的平台,护患关系有较好的改善[3];护士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增加治疗高峰时段午间上班的护士,满足了患儿的需求,减少出错的机率。因此护士的工作得到患儿和家长好评,患者满意明显提高。
3.3而实施层级全责护理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体系,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协调的医护关系也会引起护患纠纷[4]。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下,医嘱由不同班次的护士执行,不便医护之间沟通和协调。层级全责护理模式,责任护士与医生所管病人基本相同,为医、护、患三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责任护士经常参与医生查房,参加病历讨论,对病人病情更熟悉, 同时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对专业知识的积累起到了促进作用。由于责任护士掌握了病人的病情,在医嘱处理时,护士起到执行、督促、检查、反馈的作用;与医生沟通时,责任护士能提供准确医疗数据,取得了医生的信任,因此,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总之,在血液科开展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后,各层次护理人员病房管理经验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护理管理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在病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确保了护理质量,较好地构建了目前社会状况下护患关系,护理工作得到了医生和病人的高度好评。为了更好地开展层级全责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人文知识、沟通技巧需要更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完善排班方式,对责任组长、责任护士选拔引进良性竞争机制, 定期考核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王妮、文锋华、张玉梅等.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在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中的实践,当代医学,2008;2:105-106.
[2] 张萍. 护理人员分层级使用的现状与展望[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 ;8 (18) :1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