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畜牧业智能化8篇

时间:2023-09-27 09:24: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畜牧业智能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畜牧业智能化

篇1

1典型分析

畜牧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将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定点采集畜禽身份信息、采食信息、称重信息、运动信息等畜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传送到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以图表和直观曲线方式提供给生产者,对畜牧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或通过GPS、RFID技术等对动物生产全过程进行溯源跟踪和监控追踪,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天津市奶牛生产、种猪生产、肉鸡生产等领域有了一些应用。现介绍3种典型案例,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1.1以嘉立荷牧业和光明梦得等大型牧场为代表通过阿菲金等牧场管理系统的应用,自动采集牧场的生产数据,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可以针对繁殖、兽医、统计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牧场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奶牛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1.2以天津市农夫种猪场为代表应用了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对无线射频耳标的识别,实现对该母猪个体的精确饲喂、鉴定等(荷兰Velos系统);通过应用种猪自动测定系统,自动采集种猪每日采食信息和称重信息,提高了种猪测定效率。

1.3以部分规模肉鸡养殖场为代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采集鸡舍温度、湿度等,并根据鸡舍环境实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控制,提高了肉鸡生产的管理水平。

2存在的问题

2.1饲养方式制约物联网技术推广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与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的。但是部分以农户为主的养殖小区和中规模养殖场户,受制于设施设备和生产工艺条件,物联网技术改造应用难度大,物联网技术难于应用推广。

2.2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偏小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信息技术本身比较复杂。因此,目前天津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多数是在大型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在部分的“领军”企业。天津市畜禽养殖量90%以上的中小型养殖场,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意识不强,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仍呈“空白”。

2.3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高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国外直接进口技术;二是引进技术在国内经过本地化改造;三是国内自主开发。就目前而言,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其软硬件配套和产品稳定性等方面与引进产品尚有很大差距,养殖场户积极性不高,加之引进产品价格昂贵、投入高,部分生产者尚无力应用。

3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围绕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保障动物疫情稳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畜牧业质量和效益,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立足点,按照市场推动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畜牧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系统开发。经过努力,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天津市生猪、奶牛、肉羊、蛋鸡、肉鸡五大畜禽种,覆盖一批规模养殖场,建设物联网示范企业,实现饲养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精细化和产品可追溯管理。开发应用兽药等投入品监管、远程服务、外埠畜产品监管和本地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行业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管理。通过示范应用和技术推广,形成物联网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

3.1企业类

3.1.1肉羊物联网应用平台以奥群种羊公司为主,利用建立的工厂化杜泊、澳洲白绵羊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和快速扩繁优质配套系种羊的生产基础,在生产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建设奥群优质种羊联合育种信息平台、种羊胚胎移植远程服务系统、养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完善RFID技术自动识别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种羊选育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对种羊生产过程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与客户扩繁场信息共享,互动挖掘数据。其服务对象包括天津核心育种场、规模扩繁场和合作社组织。完成基于RFID的种羊称重与分群管理、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TMR(全混合日粮)投料监控技术标准。

3.1.2奶牛物联网应用系统以梦得集团、嘉立荷牧业惠泽牧业等21个牧场为主,引进国内外先进牧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奶、牛群健康等管理智能化。降低炎发病率,提高配种率和单产水平,实现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

3.1.3生猪物联网应用系统以中粮肉食、惠康、德润、农夫等企业为主,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猪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自动控制。以射频技术为载体,开发智能化养猪管理系统,通过料塔、输送分配绞龙、饲喂器、分离器的有效组合,实现对每头猪的精准饲喂、准确监测。

3.1.4家禽类物联网应用系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家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舍内喂料、光照、温度、供水、压力、湿度、清粪、集蛋等自动监测和控制,为鸡提供恒温、恒湿和清洁的环境,改善动物福利。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呼吸道等疾病发病率。

3.2部门监管类

3.2.1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现有生猪品种系统运行,启用其他畜种应用。优化养殖环节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一站式登陆,智能化上传。开发友好的展示界面,开发多种展示方式和数据有效链接。增加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畜牧生产情况、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相关数据快速监测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市场趋势,做出预测预警。开发辅助决策系统,实行免疫保护期、疫苗使用、应急物资等预警和智能管理。

3.2.2肉鸡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对肉鸡在饲养过程中饲料兽药投入品使用、防疫、质量监测信息,出栏产地检疫信息,运输过程信息,屠宰环节检验信息,一直到产品上市进入市场各环节信息实现可追溯监管。

3.2.3病死动物无害处理系统在现有生猪基础上,增加其他畜种,开发与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场数据对接功能。

3.2.4动物产地检疫机打出证系统升级支持生猪、家禽等产地检疫需要,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提高响应速度。

3.2.5畜牧兽医专家远程服务系统利用天津农业物联网大平台,将天津市多年积累的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和典型病理解剖图片置入,向养殖场户提供智能诊断和科普教育功能。

3.2.6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和RFID等技术,实现对外埠进入天津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实现监管数据交换、集成和主动监控等目的。

3.2.7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及可追溯系统将鲜奶生产、收购、运输等环节开展信息化管理,构建鲜奶收购站及运输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对鲜奶收购进行信息化管理。

3.2.8武清奶牛综合服务平台良种繁育系统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开发奶牛个体信息动态采集技术,佩戴牛只RFID标签,实现对牛只的自动识别和信息记录,提高奶牛场智能化水平;开发集成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奶牛个体挤奶的全部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安装监测系统,辅助判定牛只状态,结合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种子母牛个体信息进行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统计和专家分析,为奶牛良种科学繁育提供依据和科学决策。

4对策建议

4.1加强组织协调建议在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成立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技术领导小组,纳入全市畜牧兽医工作重点,加强各事业单位和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沟通,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

4.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利用现有的设施畜牧业提升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等项目资金,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支持。争取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对畜牧业物联网应用专项支持。同时,推动引导更多企业开发、使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功能。

4.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事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操作技能强的一线实用人才,推动各类监管、应用系统高效运行。

篇2

农牧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驾驭农村市场经济中处于前置性的基础地位,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有力手段,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技术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没有农牧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应当成为中国这个农业大国一种必然和必须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农牧业信息化是一项亟待探讨而且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1农牧业信息化的概念

1.1信息化信息化概念包括信息和信息化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和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3个层面和6大要素。所谓3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6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广义的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贾善刚指出:农村信息化的概念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过程。

梅方权年认为,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应是农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装备现代农业,依靠网络化和数字化支持农业经营管理,监测管理农业资源和环境,支持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可以从4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概括:一是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三是农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

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以及“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等。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以下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作为农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数字农业主要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过程的数字信息化(数字化实施和数字化设计)以及农业管理的数字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实质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与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进程。农业信息技术就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贮存等方面的技术。

根据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领域的不同,主要分为气象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技术等。数字农业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重要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和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

笔者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涉农领域(农、林、牧、副、渔)所有对象的数字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以及农民生活的数字信息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3S”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农业的数字信息化,并付诸实施于农田精耕细作、病虫害防治、林区规划管理、畜禽渔业的生产操作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的网络信息化等方面,集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以及网络科学等高端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领域。

1.3畜牧业信息化

畜牧业信息就是对畜禽品种资源的遗传育种、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疫病防制、器械设备、畜产品加工及其经济利用的有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中表现出来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畜禽遗传育种信息、饲料营养信息、畜禽经济信息、生产和经营管理信息、疾病防治信息以及专家人才信息等内容。根据畜牧业结构和研究内容,畜牧业信息可以划分为畜牧业自然资源信息、畜牧业生产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经济信息、畜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畜产品加工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饲料营养信息、器械设备信息和单位属性信息等类别。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在畜牧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畜牧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实现畜牧业的科学化与智能化过程。畜牧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的应用。

畜牧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领域:一是畜牧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包括畜禽疫病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各个方面;二是畜牧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包括与畜牧业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势、畜禽供求、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物资购销和物价变动等;三是畜牧业科学技术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快捷与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加快科技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四是畜牧业市场流通信息化,指畜牧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动物产品流通(需求量)及收益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畜牧业信息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畜牧业信息服务系统化和网络化;畜牧业生产设施装备信息化;畜牧业技术操作机械化和自动化;畜牧业管理决策信息化;畜牧业劳动者的信息化和知识化等。

笔者认为,畜牧业信息化是指畜牧业饲养设施的操作自动化及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经营管理的数字信息化、畜牧业市场流通的数字信息化和畜牧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等,运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3S”技术、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实现精细饲喂、科学育种、饲养环境的监控、疫情监测、疾病防治以及产品溯源等。

2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2.1国外发展状况世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3个阶段:第1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广播、电话通讯信息化及科学计算阶段;第2个阶段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知识处理阶段;第3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数据库开发、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的新发展阶段。

农业自动化技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如配合饲料全部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及采收自动化控制。通过研制和使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挤奶、喷药、组织培养以及作物育种等方面。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计算机应用逐步推广到农场范围。典型的农业信息化系统有:1975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创建了AGNET联机网络,现在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美国国家农业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共同开发的AGRICOLA;信息研究系统CRIS可提供美国农业所属各研究所、试验站和学府的研究摘要。

美国计算机在农牧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譬如:畜禽饲养的计算机化,有管理猪生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农业机械化的计算机以及在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其中,计算机在温室环境方面的应用最显其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就“人工智能与农业”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列出了知识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一整套实施项目;日本已建立了一些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如植物工厂的蔬菜生产管理系统(菠菜、番茄、黄瓜、茄子、西红柿和草莓等已进入批量生产)、陆田水田耕作、畜牧生产、家畜卫生系统、农业工程和机械管理系统等。

德国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已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等监测和自动控制各种试验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强度、风向风速等各项要素,均自动监测和记录;德国还研究出许多用计算机编程控制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在农业生产中,装有遥感地理定位系统的大型农业机械可以在室内计算机自动控制下完成各项农田作业。

荷兰在畜禽养殖基础设施以及温室种植方面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荷兰的科研人员在十多年前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奶牛自动饲养管理系统Porcod系统的基础上研发成功母猪自动饲养Velos管理系统。

目前,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农业数据库系统、农业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3S”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精准农业、生物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图书馆技术。

2.2国内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少数农业研究机构开展了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从此农业信息化逐步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得以发展应用,具体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起步阶段1981-1985年科学计算、科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普及发展阶段1986-1995年数据处理(EDP)、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MIS系统开发提高阶段1996-2000年国家在“攻关”和“863”项目中都分别设置农业信息技术重大专题和课题快速发展阶段2000至今农业信息化技术全面向农业生产实际渗透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不少成果已得到应用,有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应用现代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地、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

中国国家科技部从1990年开始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数字农业”渐成气候,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和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等部门继续加大对以“数字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以“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内容为切入点,组织实施“数字农业科技行动”。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的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从而加速了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

2003年,科技部“863计划”在生物与现代领域启动实施了“数字农业技术研究示范”重大专项。这些专项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数字农业产品、开发数字农业技术平台、集成示范应用为目标,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及示范应用体系。在农田信息自动采集、农田植物生长模拟与数字化设计、稻麦品质遥感检测、数字化种植技术平台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由农软开发的农牧场管理系统、育种分析系统和目前尚待完善的实验室数据分析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已在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现代化农牧场推广使用。现在,国内研制的多媒体小麦管理系统(WMS)和棉花生产管理系统(COTMAS)都可以应用于生产。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畜牧业信息建设与利用也是从单机到网络的一个发展过程。在单机应用方面,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决策应用。我国畜牧业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资源优势,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道路。

3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有: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信息技术实用性差,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我国的农牧业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虽然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信息资源缺乏,尤其是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严重不足;畜牧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低,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也正是当前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畜牧业生产部门及基层畜牧场,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和传统畜牧业的束缚,信息技术的普及远远不能同其他行业相比,从事畜牧行业的人员平均素质也远低于其他行业部门,尤其是基层的管理人员及边远的农牧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及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4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网络化。信息技术发展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互融合的高新技术。

2)智能化。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进步很快,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将得到长足的进展。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3)数字化。数字化内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原来的模拟信号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了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高保真和快速传播,可以制成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在网络上传递,实现远程教育等;二是表现在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上。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立数字农业应用服务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和应用示范,逐步建立我国数字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构建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初步形成我国数字农业技术框架。在我国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和不同农业生产管理类型地区,对数字农业技术进行集成应用示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当地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加速农业生产由传统、粗放、经验型向智能、精准和数字化方向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该行动的实施,突破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建立数字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国家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一批实用性强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数字农业的技术框架,加速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并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化、远程化、自动化和虚拟化。

我国的畜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建设集约化、专业化和优质高效的现代畜牧业已经成为必然。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把畜牧信息及时与准确地传达到用户手中,实现畜牧生产、管理和畜产品营销网络化,加速传统畜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改变传统的畜牧业模式,使农民依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走畜牧业现代化和信息化之路;加强对畜牧信息化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积极促进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融合所衍生的“精准农业\"、“虚拟农业\"、“智能农业\"和“网络农业\"等均是数字农业的不同侧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我国农牧业信息化应逐步实现农牧业生产的操作的全面自动化以及完全智能化,并最终进入网络化农牧业。

5我国农牧业信息化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必将大大推动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为21世纪农业的重要标志,发展数字农业及相关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数字农业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平台,符合时展的需要。数字农业展现了美好的前景,它将极大解放农业生产力,改变农业作业方式,实现农业生产质的飞跃。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

强大的计算能力、智能化技术和软件技术,使农业生产中极其复杂和多变的生产要素定量化、规范化和集成化,改善了时空变化大和经验性强的弱点。将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与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与有效的宏观管理。信息自动化技术使现代的养殖业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是形成统一标准化饲养的一种优化养殖方式。它有利于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有利于解决人畜混居、相互交叉感染问题;有利于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传染病的预防发生;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畜禽养殖环境和生产性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畜禽的品质;有利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畜禽生产的宏观管理和相互之间的协调,从而促进畜禽业迅速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计算机控制实现自动补料、补水和补光等作业,节约劳动力。另外,通过多媒体模拟,可以在最适宜时期扩大生产,在市场行情最佳时销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高效益化;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和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改造,农业生产效率将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加快新品种选育,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止水平,减少损失,增加产出,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将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水、土、气等自然资源,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管理,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决策水平,最大限度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篇3

畜牧业物联网技术,是指将网络技术、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结合在一起,定点采集畜禽身份信息、采食信息、称重信息、运动信息等畜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传送到后台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以图表和直观曲线方式提供给生产者,对畜牧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或通过GPS、RFID技术等对动物生产全过程进行溯源跟踪和监控追踪,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天津市奶牛生产、种猪生产、肉鸡生产等领域有了一些应用。现介绍3种典型案例,供养殖生产者参考。

1.1以嘉立荷牧业和光明梦得等大型牧场为代表

通过阿菲金等牧场管理系统的应用,自动采集牧场的生产数据,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可以针对繁殖、兽医、统计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牧场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奶牛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1.2以天津市农夫种猪场为代表

应用了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对无线射频耳标的识别,实现对该母猪个体的精确饲喂、鉴定等(荷兰Velos系统);通过应用种猪自动测定系统,自动采集种猪每日采食信息和称重信息,提高了种猪测定效率。以部分规模肉鸡养殖场为代表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采集鸡舍温度、湿度等,并根据鸡舍环境实时变化情况进行自动控制,提高了肉鸡生产的管理水平。

2存在的问题

2.1饲养方式制约物联网技术推广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与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的。但是部分以农户为主的养殖小区和中规模养殖场户,受制于设施设备和生产工艺条件,物联网技术改造应用难度大,物联网技术难于应用推广。

2.2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偏小

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的信息技术本身比较复杂。因此,目前天津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多数是在大型规模养殖场,特别是在部分的“领军”企业。天津市畜禽养殖量90%以上的中小型养殖场,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意识不强,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仍呈“空白”。

2.3物联网技术应用成本高

畜牧业生产中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从国外直接进口技术;二是引进技术在国内经过本地化改造;三是国内自主开发。就目前而言,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其软硬件配套和产品稳定性等方面与引进产品尚有很大差距,养殖场户积极性不高,加之引进产品价格昂贵、投入高,部分生产者尚无力应用。

3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围绕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保障动物疫情稳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畜牧业质量和效益,促进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立足点,按照市场推动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畜牧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广和系统开发。经过努力,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天津市生猪、奶牛、肉羊、蛋鸡、肉鸡五大畜禽种,覆盖一批规模养殖场,建设物联网示范企业,实现饲养环境自动监控、管理精细化和产品可追溯管理。开发应用兽药等投入品监管、远程服务、外埠畜产品监管和本地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行业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管理。通过示范应用和技术推广,形成物联网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

3.1企业类

3.1.1肉羊物联网应用平台以奥群种羊公司为主,利用建立的工厂化杜泊、澳洲白绵羊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和快速扩繁优质配套系种羊的生产基础,在生产环节引入物联网技术,建设奥群优质种羊联合育种信息平台、种羊胚胎移植远程服务系统、养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完善RFID技术自动识别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种羊选育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对种羊生产过程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与客户扩繁场信息共享,互动挖掘数据。其服务对象包括天津核心育种场、规模扩繁场和合作社组织。完成基于RFID的种羊称重与分群管理、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TMR(全混合日粮)投料监控技术标准。3.1.2奶牛物联网应用系统以梦得集团、嘉立荷牧业惠泽牧业等21个牧场为主,引进国内外先进牧场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奶、牛群健康等管理智能化。降低炎发病率,提高配种率和单产水平,实现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3.1.3生猪物联网应用系统以中粮肉食、惠康、德润、农夫等企业为主,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猪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自动控制。以射频技术为载体,开发智能化养猪管理系统,通过料塔、输送分配绞龙、饲喂器、分离器的有效组合,实现对每头猪的精准饲喂、准确监测。3.1.4家禽类物联网应用系统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家禽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舍内喂料、光照、温度、供水、压力、湿度、清粪、集蛋等自动监测和控制,为鸡提供恒温、恒湿和清洁的环境,改善动物福利。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呼吸道等疾病发病率。

3.2部门监管类

3.2.1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完善现有生猪品种系统运行,启用其他畜种应用。优化养殖环节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一站式登陆,智能化上传。开发友好的展示界面,开发多种展示方式和数据有效链接。增加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畜牧生产情况、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相关数据快速监测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市场趋势,做出预测预警。开发辅助决策系统,实行免疫保护期、疫苗使用、应急物资等预警和智能管理。3.2.2肉鸡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对肉鸡在饲养过程中饲料兽药投入品使用、防疫、质量监测信息,出栏产地检疫信息,运输过程信息,屠宰环节检验信息,一直到产品上市进入市场各环节信息实现可追溯监管。3.2.3病死动物无害处理系统在现有生猪基础上,增加其他畜种,开发与保险公司和无害化处理场数据对接功能。3.2.4动物产地检疫机打出证系统升级支持生猪、家禽等产地检疫需要,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提高响应速度。3.2.5畜牧兽医专家远程服务系统利用天津农业物联网大平台,将天津市多年积累的动物疫病防控经验和典型病理解剖图片置入,向养殖场户提供智能诊断和科普教育功能。3.2.6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和RFID等技术,实现对外埠进入天津市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实现监管数据交换、集成和主动监控等目的。3.2.7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及可追溯系统将鲜奶生产、收购、运输等环节开展信息化管理,构建鲜奶收购站及运输车辆信息管理系统,对鲜奶收购进行信息化管理。3.2.8武清奶牛综合服务平台良种繁育系统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开发奶牛个体信息动态采集技术,佩戴牛只RFID标签,实现对牛只的自动识别和信息记录,提高奶牛场智能化水平;开发集成传感器技术、信息采集技术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奶牛个体挤奶的全部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安装监测系统,辅助判定牛只状态,结合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种子母牛个体信息进行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通过统计和专家分析,为奶牛良种科学繁育提供依据和科学决策。

4对策建议

4.1加强组织协调

建议在天津市畜牧兽医局成立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技术领导小组,纳入全市畜牧兽医工作重点,加强各事业单位和区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沟通,建立和完善协同工作机制。

4.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利用现有的设施畜牧业提升工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等项目资金,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支持。争取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对畜牧业物联网应用专项支持。同时,推动引导更多企业开发、使用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完善现有系统功能。

4.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宣传引导,推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从事现代畜牧业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操作技能强的一线实用人才,推动各类监管、应用系统高效运行。

4.4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篇4

【关键词】化学;畜牧兽医;教学方法

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畜牧兽医专业,河南省南阳市开设了畜牧兽医类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随着河南省养殖业的发展,社会对畜牧业人才需求逐年递增。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化学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动物饲养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内科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药理学、动物营养学等的基础。但以往化学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而不注重学科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意识不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热情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本文以南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的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学时安排较少的情况下,化学教学中侧重点不明显,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完整性,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的结合不紧密,学生往往认为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对自己以后的实际工作并不重要,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理解记忆存在困难,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试验操作安排较少,学生动手实验技能较低。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验,减少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影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符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化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作用

首先,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化学在畜牧兽医类专业中的作用进行定位,与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改革密切结合,掌握畜牧兽医类专业对化学类课程知识的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化学类课程应开设的内容。

化学试验方法中的滴定分析法在畜牧兽医中应用广泛,比如测定饲料中氨基酸添加剂等的含量,阿司匹林、青霉素钠(钾)等药物的分析测定。重量分析法可以对饲料中的水分、灰分、水分和纤维等的含量进行分析和B族维生素在兽药中的含量测定。饲料和兽药的成分分析也常常用到化学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如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物的分析、饲料中总磷、元素和添加剂等的分析。各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含量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抗生素残留、饲料添加剂、农药残留、维生素等含量的分析可以使用化学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理论知识为畜牧兽医专业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比如组成动物机体的化学元素,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化学反应与代谢的关系等等。这些知识为动物饲料的配制和动物营养代谢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另外,家畜家禽一些疾病的病理及药理也与化学中的相关知识关系密切。

三、创设工作情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试验往往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激发。比如,在"盐类水解"这节课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碱溶液pH>7,酸溶液pH

同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的知识与学生后续畜牧兽医专业课学习中其他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并举出实例,比如讲到某些化合物,它们的理化性质与后续学生学习的动物病理动物药理有何重要联系。比如:必须了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才能理解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体内糖脂代谢障碍导致牛酮病;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代谢异常导致了畜禽的痛风症等。一些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作为为动物疾病的治疗根据。比如,急性肝炎和心肌炎的确诊需要测定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

另外,对于一些理论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制作成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把一些微观的化学反应用宏观的图像或者视频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篇5

:主要分析畜牧业的角色在农村振兴和畜牧业的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是高品质、绿色的发展,本文从经济支柱,和工业的发展,绿色创新、人才,等等,为畜牧业的重要价值在农村振兴战略做简单的分析,并对畜牧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畜牧业;农村振兴;推动作用;

畜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目前分散低效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调整、优化和改进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战略。

1.畜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

农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撑和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目前,城乡差距最大、矛盾最明显的体现在经济上。只有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在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农村经济中,种植业和畜牧业一直是最重要的两部分,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此外,畜牧业不仅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而且是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产业。因此,农村畜牧业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实施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农村振兴中,畜牧业的地位不可忽视,为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此外,畜牧业发展和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作物处理进展,促进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更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绿色,为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留住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和人才,作为一个国家促进战略实施提供更多层次和支持。

2.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畜牧业发展策略

不是农村畜牧业发展的不足在于规模和现代化,显得非常混乱,开发效率低,很难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城市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和振兴农村需求的战略,必须积极构建一个更为科学、规模、现代化、标准化的新工业体系。,应当依据县为基本单位,对该县农村畜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稳定经济发展的主线,鼓励广大农民致力于开发建设,重视畜牧业,农村集体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畜牧业的问题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由县地区城市一步一步深入结构优化程序,进行宏观调控和布局的措施,与重大项目的驱动力,促进大规模、现代化当地畜牧业的发展,逐渐合并小农户,形成广泛的集成,大众文化区域,建设真正的科学意义的现代化畜牧业产业。同时,畜牧业发展的规划必须基于数据的着重点是指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的波动变化,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此外,在强调技术创新的背景下,畜牧业的发展也应该融入更多的绿色技术,逐步向智能化方

向发展,以更加智能化的形式打造绿色的农牧循环发展走廊。

未来,畜牧业在逐步实现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链必须得到有效延伸和扩大,否则单一的短产业链将无法有效满足农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际需要。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基础上,畜牧业产业链还应延伸到农作物加工、肉制品加工、生物技术开发等方面,共同打造绿色、创新、优质的产业链,大幅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农村畜牧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农业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外,如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农业资源,创建种植、育种、旅游在一个集成模型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当地畜牧业和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文化,等等。

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中,在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以科学、合法、合理、地方务实的方式做好防控工作。(1)落实地方基层防疫部门建设。投入足够的资源,做一个好工作在管理机制和基层防疫部门的工作计划,执行采购任务的设施和设备,注重提高技术水平,引进专业人才,促进防疫的有效改善基层防疫部门的水平。(2)基层防疫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当地畜牧业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引用当地防疫的经验,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指导下,和练习系统的责任,我们应该全面开展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普及和教育在农村畜牧业,稳步推进检疫和防疫工作,不断提高防疫水平。

3.

畜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

畜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流通和服务业相联系,是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广大农村地区,自古以来有“可怜的猪”的传统,畜禽养殖业一千年来一直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在这个领域,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畜牧业产业过剩的变换食物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商业化,导致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振兴的首要要求是“产业兴”,即必须以经济为支柱,畜牧业是最直接、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的平台显示,根据南漳县规模超过931农场,包括全省大城镇——武安镇和九集镇施沟村、王花园村、武安镇跑马岗村等大量的畜牧业和大城镇和农村,村庄的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在许多核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2018年,南漳县畜牧业产值达到近61亿元,占总额55%以上的农业产值占总农业产量的一半以上,使其成为主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畜牧业具有进入门槛低、覆盖面广、投资见效快、商品率高的特点。它非常适合农户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4.

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新农村经济的建设和畜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支持,而农村地区受经济、文化、待遇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了解决人才的问题,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积极落实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1)加强畜牧人才的培养,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线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计划,全面增强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2)改善农村畜牧业基层一线人员的待遇,加强思想教育,建立健全职业体系,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5.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不能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老路,推动粗放型经济向精细化经济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所以在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应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注意点不使用回收,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动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完全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环境,为振兴农村综合实力战略的实践。今年以来,薛城区充分发挥生态畜牧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部分在农村振兴战略,努力促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档案和升级,目前,质量兴牧,绿色发展,效率优先的畜牧产业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为美丽的国家建设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推进畜牧业转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切实把握区域内畜牧业建设的重点项目,并大力扶持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卫生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猪育种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山东鲁南重建项目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导致农业农业循环模式的普及,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一二三融合,全面促进装备升级的牲畜和家禽农场,努力实现畜牧业和谐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有大型畜牧场57个,新建养殖、循环利用、农牧业等示范场25个以上。初步形成了植、养、牧一体化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

总之,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畜牧业。只有全面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构建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绿色的产业链,才能有效打造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优质产业。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搞好产业规划和分布,全面延伸和扩大产业链,注意防疫和控制,构建高质量的专业团队,坚持绿色发展,并提供一个可靠的驱动力为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

[1]孙恒宏。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畜牧业发展的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01):94-95.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畜牧业;应用现状;前景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作用,但是也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畜牧业发展大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传统产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行业的时间比较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主要运用在档案信息记录、饲料配比率计算、模拟系统设计等比较普遍。在养殖场地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对畜种的生命体征状况能够进行及时的检测,使养殖场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规范化。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畜牧业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的产量盈亏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分析等,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对育种的数量、饲料配比量等都进行严格的把控[1]。但是,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畜牧业养殖者思想比较传统、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相应的信息计算管理知识和技术,不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第二,相应的信息技术设施价格贵,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有的养殖户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根本不能够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使得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中受到了限制;第三,国家政府部门缺乏重视,对相应的畜牧业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力度不足,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2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2.1物联网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

物联网计算是一种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测和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2],将其应用到畜牧业中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创新的关键。就奶牛来说,把这一计算应用到奶牛的养殖过程中,能够对畜种奶牛的饮食状况、产奶总量等进行监控,对养殖人员合理的饲料分配,疾病的防范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将扫描技术运用到养殖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更新技术,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效果,降低养殖风险发生几率,促进畜牧业养殖的精细和智能化发展。

2.2建立溯源体制,保障食品安全

所谓的食品安全的溯源体制,指的是各类食品在销售时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畜牧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餐饮等环节)中,都要经过严格的监控和管理[3],使得所销售的产品具有安全性。这一体制的建立,可以使管理体制变得更加规范,弄清管理的职责范围,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通到市场,使食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一定保障。以猪肉为例,在对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给每头猪挂上耳标,也就是仓库管理系统,保证其和数据库中记录的猪的种类、数量、健康程度等相符合,能够方便对猪养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测。猪被屠宰的时候,应该将原有的耳标换成GSI标识,再将收集到的每头猪的情况记录到相应的管理系统中。将在猪肉售卖的过程中运用GSI标识方便对该食品的流通方向、存储状况等各类信息监控和管理。在食品售卖的过程中,购买者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机、短信等各种方式对食品的供应和销售状况进行了解,实现溯源。

2.3互联网+,更新传统畜牧业体制

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给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15年。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互联网+”纳入进去,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传统的畜牧业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实现商品的交换,是电商必须要完成的,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畜牧行业的电商工作,一定要找准合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盲目定位,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的和谐统一,再利用微信、淘宝等作为食品流通的途径,减少营销所需的资金投入。另外,还应该找准食品发展的特色,深入挖掘产品的内涵,树立品牌形象,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利用合适的平台,满足消费者实际的需要,将互联网和畜牧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3结语

信息技术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畜牧业发展体制上的创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在使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对畜牧业相关的养殖和生产工作严格的管理和监控,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分析,将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传递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实现畜牧业的发展更新。因此,科学化、标准化的信息技术是促进畜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杰,董庆土.甘南州传统经济模式对现代经济发展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草业科学,2015(8):65-67.

[2]张继英,师守祥.甘南生态经济建设支撑体系研究(五)保障体系分析[J].草业科学,2014,20(6):79-81.

篇7

[关键词] 行政许可 网络化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255-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这个话题,面对令人谈虎色变的添加剂、病死畜禽肉等,我省相继启用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系统”、“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畜牧兽医执法人员管理考试系统”等,为我省健康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经过长期投身畜牧一线工作后,发现在办理行政许可相关证件时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果将这些证件的办理、审核以及监督流程也纳入网络化管理后,应该会减少或消除目前发现的这些问题。

1 行政许可证件实行网络化管理的意义

实行行政许可证件网络化管理,能够缩短审核发证时间;对上级审查提供便利,提升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质量,监督工作行为;开放网络共享接口,使畜牧者能够查询相关畜牧企业信息,有利于打击转让、伪造或者变造证件的违法行为,避免畜牧者受不法企业侵害,维护畜牧者的合法权益;加入证件申请材料电子版文档,避免因材料存档丢失或纸张长期存放损坏;加入打印相关证件模版或控件,有利于快速、规范出证。

2 现行证件管理运行情况存在的不足与转化措施

2.1 “距离不产生美”,需借力互联网。畜牧工作针对的大都是农村老百姓,以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为例,中老年人居多,他们的养殖场距离办证地点最远的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如果携带办证材料出现不齐全情况的话,还要往返,耽误时间不说,对他们的身体也是一种比较大的冲击,所以“距离”就成为了最为首要的问题。如果加入申请者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初期审核,审核通过后需要到申请企业对场点查验的,工作人员去查验,不需要查验的再由申请者到办证地点递交申请材料,然后直接出证,这样避免了“跑断腿”情况的出现,也更体现了网络办公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

2.2 审查材料繁琐,应“享受”互联网。市级审查县、区一级开具的证件时,通常为临时通知,规定时间上交各畜牧企业申请材料,审查材料的时间较长,存放也需专人管理,在审查完成后再通知各县、区取回材料,这种繁琐的审查流程已不适合现今办公的特点。开启网络化管理后,市级直接可以通过网络查看相关畜牧企业办理证件时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等,相较于只有纸质的文字材料更直观,更容易查找出畜牧企业与相关规定条文不符合的内容,及时回馈整改意见。

2.3 畜牧企业信息公开化,规范畜牧市场。养殖户通常最担心的就是选购了非正规厂家的兽药或疫苗,为了养殖安全考虑,他们选择兽药或疫苗的途径相对单一,其中不乏出现利益驱使的欺诈推销行为,使养殖户购买其“三无产品”,对养殖户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信息公开合法的范围内,推出畜牧企业信息共享接口,畜牧者可直接在线查询相关畜牧企业信息,如企业基本信息或者是否纳入诚信红黑榜信用名单等,这些信息的提供,可使畜牧者不会盲目选购相关企业产品,如果出现查询不到相关企业信息情况时,直接跳转至企业举报平台填写举报信息,以此告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其列入监督执法工作日程,为进一步规范畜牧市场做有力保障。

篇8

关键词畜牧养殖;工程技术;发展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生产规模和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畜牧养殖业产量和产值得到迅速的提高,在总量上已经进入世界畜牧养殖业大国行列,但人均产量和产值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学习借鉴国外畜牧业工程技术发展的成功经验,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应用途径,是我国现代畜牧养殖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1国外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特点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因为各个国家资源条件各不相同,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以草场放牧为主,普遍应用草场机械化种植、中耕、施肥、收割(包括打捆和包膜),机械化饲喂和人工草场管护。日本和韩国主要发展适度规模畜牧机械化,集约型家庭牧场饲养为主要的经营形式;美国则主要发展大型自动化饲料加工和大规模的机械化养殖。1.1集约化的设施养殖是指以资金和技术密集投入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以日本、韩国的畜牧业最具代表性。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约束明显,畜牧业发展以集约型的家庭农场为主。日本畜牧业的主要畜种有奶牛、肉牛、生猪、蛋鸡和肉鸡,其中肉牛、奶牛的饲养户远大于生猪、家禽的饲养户。根据近期资料介绍,无论奶牛、肉牛、生猪还是家禽,养殖户数在逐年下降,但户均饲养量却在逐年增加。例如,2007年日本肉牛养殖户为8.04×104户,平均户养35.9头;2011年养殖户下降为6.52×104户,但平均户养数量却上升为41.8头。1.2精细化的草场放牧主要指以天然草地为基础,围栏放牧为主要形式,资源、生态和生产相协调,保护、开发和利用相统一的发展模式,典型代表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澳洲开发初期,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畜牧业产量下降,政府及时对天然草场进行保护性改造,重点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重视优良牧草的培育、改良和推广。现在,澳大利亚65%以上的草地是人工改良草地,主要草种全是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新西兰1380×104hm2草地全是人工培育;二是增施肥料,补充微量元素。澳大利亚从1942年开始就在南部草原试用钼肥,还用机械增施有机肥料,并实行机械灌溉、围栏放牧,收到明显的增产效果;三是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主要采用浅松耕作法和松土补播法,进行全方位的改良和管护,使牧草的内在质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四是采用机械进行草籽收获和加工,牧草加工收贮也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使畜牧业走上了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轨道。1.3工厂化的规模养殖主要是指以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为主要特征,资本和技术密集投入的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基本国情是资源丰富和劳动力紧缺。同时,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饲养规模越来越大。美国的奶牛养殖场平均规模大都在100头以上,养鸡场平均规模超过了1000×104只,生猪养殖场年出栏大都在2000头以上。美国的养殖业机械装备水平很高。养牛场从取料、配料、投料、挤奶、粪便清理、牛舍清洁等全部实现机械化;养猪场从饲料加工、饲料输送、饮水供应到仔猪繁育、育肥、屠宰、包装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也很高;养鸡场的机械化程度更高。美国的畜牧业机械装备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4环保化的产业经营主要指规模适度、环境友好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有荷兰、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气候条件优越,草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畜牧业发展,但比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草地资源略显不足。因而既没有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草地放牧为主的发展道路,也没有走美国工厂化养殖的道路,而是走了一条规模适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经营道路。在荷兰,大部分牧场的养殖规模,奶牛为50~100头,蛋鸡3000只左右,生猪700头左右。为了防止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畜禽粪便污染,政府鼓励牧场处理过剩粪肥,还出台了粪肥运输和脱水加工补贴计划,许多牧场把过剩粪肥就地加工成颗粒状商品肥料,有的还制成专用肥料。

2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目前畜牧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越来越得到重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以笔者所在的晋中市为例,畜牧业已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其规模和产量位居全省首位。具体特点可概括为:2.1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晋中市的畜牧产业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例如榆次金粮集团引进自动化智能化的肉鸡场成套设备,属世界一流水平。介休绿健公司新上的蛋鸡养殖自动化项目,引进德国成套设备和设计,实现了机械化喂料、捡蛋、清粪和环境控制;平遥国青蛋鸡养殖场及和顺大友牧业公司利用粪便生产专用有机肥料等,在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循环经济方面取得进展。2.2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晋中市,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向养殖业,使得养殖业出现由零散养殖到集中养殖、由传统养殖到设施养殖的转变,肉蛋奶总产量已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1/6,畜禽饲养总量占到全省饲养总量的1/5,成为全省农村经济内部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2.3产业层次不断上升晋中市按照全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战略和优势畜牧业产品基地建设规划,突出区域优势,致力产业集聚,深入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升畜牧业规模化和特色化水平,逐步实现了大部分畜牧养殖场禽畜品种优良化,养殖过程规范化,操作过程机械化,疫病防治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以点带片,聚片成带,形成了各具特色产业优势。

3我国畜牧业发展差距与问题

虽然畜牧业出现的发展态势良好,但大多企业还没有摆脱家庭经营的模式,突出的问题是组织化、集约化、商品化程度不高,畜牧业养殖过程不规范,基础设施特别是防疫基础设施落后,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问题严重。3.1经营形式不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相当多的农民仍然按传统习惯分散养殖,管理粗放,人畜混居,饲草乱堆,粪便满地。同时,由于组织化程度不高,合作化形式单一,不少地方存在主导产品有势无优、有量无质等问题。3.2经济增幅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现代畜牧业的需要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带加工业,在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现代畜牧业,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尽管畜牧业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升,但所占比例仍然不高。从晋中市各县的情况看,大部分县占比在20%以下。3.3畜禽产品在品种、数量上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种类、数量、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人们每天的食物结构标准是,肉类50~75g,蛋类25~50g,奶类300g。但我国目前居民实际占有量还很低,分别是肉类47.3kg,蛋类17.4kg,奶类10.9kg。而国外发达国家每年人均消费情况,美国为108.1kg、欧共体为96.6kg、印度为70kg,韩国为46kg,而中国才10kg左右。不难看出,我国人均肉、蛋、奶的占有量、消费量是很低的。

4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4.1用现念发展畜牧业,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要以提高畜牧业生产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用现代工程技术装备畜牧业,推进畜牧产业技术升级,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4.2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完善集良种繁育、饲料供应、产品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尽快完善种禽繁育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生态饲料加工体系,加大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草地改良恢复,实现草畜平衡发展,完善基层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兴牧人才战略,强化科研和技术指导,促进畜牧养殖水平提高。4.3提高畜牧机械化和工程化水平发展我国畜牧业,除了改进发展模式、繁育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技术外,还要依靠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要加大畜牧业机械装备的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机械装备和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杨昌明,等.日本、韩国畜牧业发展与启示[J].四川畜牧兽医,2012(11).

[2]惠永华.对建设新型现代化畜牧业的思考[J].中国畜牧业,201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