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5:10:4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体育英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科发展
1前言
体育项目英语课程是为培养体育英语人才而设立的。课程的设置、学科的形成,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其能否满足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还取决于这门学科本身的发展〔1〕。
一个学科的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一点。那么,体育项目英语课程都有哪些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呢?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呢?笔者在对相关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筛选的基础上,又结合体育项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期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有所帮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项目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2.2研究方法
这里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和超星数字图书馆教育学书籍,为研究打下基础。
2.2.2数理统计法
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归类。
2.2.3逻辑分析法
按照数学逻辑分析、归纳、筛选、推导。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项目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分类与介绍
3.1.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为主要传递形式,其特点是能够迅速、准确而大量地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针对体育英语的学科特点,讲授法又可演化出双语教学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按照教育内容要求,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观念的方法。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教育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授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第二,讲授要有系统性;第三,要组织好语言;第四,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力求克服讲授法的缺陷;第五,恰当地运用板书和直观教具。
讲授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讲授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很大。
(2)双语教学法
这里的双语教学法特指使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教学〔3〕。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必然要使用英语教学;要让学生更清楚明白地了解体育英语的专业性知识和术语,要使英语和汉语相结合教学。
体育项目英语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讲起来效率也就提高了,如此教学进程也会大大提高。然而,不可否认,双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学生有可能只注意汉语意思的理解而忽视了英语表达的学习和记忆。这便需要其他教学方法的配合和弥补了。
3.1.2以直观形象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取知识的方法,现在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法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它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相宜、形象生动的特点。将它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就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信息处理能力,将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知识、背景等教学信息以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事物或现象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深刻理解知识做好准备。
具体地讲,将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英语教学中具有三大优势:第一,多媒体模式可以弥补以往单向教学和教师资源不足的缺点,资源信息的反复使用和共享使学生在课堂内外均可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第二,体育英语并不像单纯的英语教学,而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方向性,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必然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1.3以实际训练(锻炼)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类方法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能力。这类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践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1)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将教学活动运用到实际社会环境中,通过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而将书本中的“死”知识转化为“活”能力。体育英语教学中,除部分文化知识必须在课堂完成外,大部分教学如能在电视机旁、运动场上、体育馆内完成,必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篮球、足球、藤球、网球等各种运动的体育英语知识,一旦现场一一对照教学,各种复杂的规则、术语的学习难度就都大大降低了。同时,还可以把课堂延伸到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用品商店等地方,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体育的发展,更好地学习体育英语知识。
(2)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用语言、教具及各种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便于学生的英语交流与学习〔4〕。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深对学习对象、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交际活动、运用动作表示情景、创设交际情景氛围等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创新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
(3)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就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执行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学习、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例如,进行讨论、做游戏、解决特定任务等。任务活动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要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体会审美情趣和艺术感染力,使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全面发展。例如,近期有什么大型的体育赛事,就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与该赛事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其诞生、历史、发展以及规则变化等,待到上课时再让他们按小组进行探讨、交流与学习。
3.1.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在于,学生具有较大的活动自由,由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
(1)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明确是非、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讨论前要选择好讨论的题目或内容;第二,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三,讨论结束时,要及时地予以总结,使学生明确结论及依据,及时纠正错误、模糊、片面的认识等。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有利于学生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讨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
(2)话题演讲法
话题演讲法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老师提前布置好要演讲的话题,让学生课下准备,等再上课时挑选一名学生或按一定顺序让学生到讲台上演讲,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搜集、积累和记忆知识的能力;另一种是老师在课堂上临时给出话题,让学生临场发挥,说多少算多少,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话题演讲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于多媒体,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出话题,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3)指导发现法
指导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根据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仔细分析、自行发现规律和建立概念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本身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因此,不论是体育项目英语的教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都可以运用指导发现法。
指导发现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启发诱导学生产生兴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引导学生排除思维障碍、进行归纳发现,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因而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2体育项目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
研究体育英语的教学方法,目的并非简单地堆砌和罗列,而是要具体地研究出这些教学方法在体育英语课程中如何有效地使用。一般来讲,选择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基本依据:第一,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第二,依据学科内容和性质;第三,根据教学对象和实际情况;第四,根据教师自身素质及其具备的条件;第五,依据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5〕。在这里探讨的主要是如何依据学科内容和性质有效地选择适合体育英语的教学方法。
体育英语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文化、赛事、规则和技战术。
文化部分的内容多而杂,然而对学生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仅供学生了解,为学习其他模块奠定基础。因此,该部分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通过教师系统地讲授,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该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教学效率高。例如,讲奥林匹克的知识,学生刚开始都不太了解,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学生可以很快地对其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以便于深入地学习。此外,文化部分还可以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更多地了解相关文化信息。
赛事部分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媒体教学法、话题演讲法。赛事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各种各样的体育赛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赛事并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选取一些明星或著名赛事作为话题,让学生做好准备后用英语进行演讲,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此外,讲授法、讨论法也都可以使用,以增进学生对赛事的理解。
规则部分细节多,难度大,主要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双语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师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把规则细点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既了解其汉语意思,又懂得其英语表达。通过情景教学法,模拟比赛场地、参赛队员及比赛流程,可以让学生对规则的含义、使用时间、适用范围及对象都有个透彻的理解。当然,这两种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例如,讲足球中的offside,一方面要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越位的含义和判罚,懂得其中英相对应的表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场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越位的含义,尝试着进行判罚。此外,多媒体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也可以对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起到促进作用。
技战术部分也是体育英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这部分主要可使用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场地现场观看比赛,甚至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着参与比赛,在比赛中了解各种技战术的使用必然会收到比普通讲解好得多的效果。例如,讲篮球pickandroll,单纯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完全明白。可一旦来到篮球场上,让学生观看一两场比赛,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挡拆站位,很快学生便能完全地理解。此外,双语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也都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关于体育项目英语的教学方法其实也有很多,只要我们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梳理,便不难发现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
(2)体育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相应的最为适合的教学方法。
4.2建议
研究体育英语的教学方法,恰当地选择体育英语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体育英语教学效果,促进体育英语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资料和水平有限,作者不能将所有与体育英语教学方法有关的内容一一进行研究分析。今后将继续从不同角度对体育项目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更为全面、细致的研究,以促进该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而有用的体育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红梅,周春玲,马玉霞.教育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181-189.
〔2〕刘志刚,张艳红.我校体育课进行体育英语教学的调查和探讨〔J〕.邯郸: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1):89.
〔3〕付华,李春风.体育双语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37.
关键词: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
【项目课题】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J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G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正在被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1]。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也在高校信息化时代逐步向高等校园教育延伸,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系统软件的发展孕育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动态化信息为载体(如图、文、音、像等),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师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使得教学效果大为提高,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机。因此,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平台的引入解决了高校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使得课堂生动、形式新颖,增强了课堂渲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海量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大量视听教程与素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逐步自主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积极主动探究、挖掘新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推广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可以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彼此相互交流与探讨,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够实时答疑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探究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课的交互与答疑方法将成为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方法的现状分析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的新一代课程教学技术,交互答疑则是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其获取正确解决方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和参考依据。然而,现阶段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交流方式主要以Web BBS讨论、在线聊天讨论、Email电子邮件等通过单一的交互工具实现交互答疑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彼此间的交互答疑,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在:第一,异步交互工具(BBS论坛、Email等)与实时交互工具(QQ、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交互式白板等)彼此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不能够灵活运用,缺乏整合,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第二,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答疑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管理监督,经常出现交互答疑时闲聊多、关于学习的讨论少,即便是关于课程知识的讨论,也常常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无法实现良好的交互答疑效果,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三,交互答疑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人工答疑方式,缺乏自动性,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方法探究
2.1异步交互工具与实时交互工具的灵活运用与整合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模块中应将异步交互工具和实时同步交互工具有机的结合起来,在BBS、新闻组等异步交互工具中嵌入QQ、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IP电话等实时同步交互工具,使其形成一个完美、协调的整体,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多种交互答疑工具。与此同行,各个交互答疑工具彼此之间能够合理的过渡,彼此之间能够无缝连接,能够灵活的运用并能够相互通信而不排斥。由此,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能够依据自身喜好和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交互答疑沟通方式,通过多种交互答疑方式呈现疑难问题解答,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解答指导,使解答的过程充满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将各个交互答疑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2 拓展自动答疑功能,实现交互答疑的自动化、智能化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应拓展自动答疑功能,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课程时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能借助自动答疑功能模块寻求帮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疑难问题的解决之法,提高了解答疑问的效率。同时,自动交互答疑功能能够充分兼容并嵌入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等),使得自动答疑不仅能在自己的资源库中搜索与疑难问题相匹配的解决方法,而且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浩瀚如海的互联网上检索相符的疑难问题,搜索相应答案。
如果自动答疑功能模块在相应的资源库中无法检索到与相应疑难问题对应的答案和学习资料,则自动将疑难问题转发给相应的辅导教师进行人工交互答疑,教师答疑后将此疑难问题及答案提交到疑难问题资源库中,并进行更新。随着资源共享课学习者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断增加,自动交互答疑资源库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更大程度上实现交互答疑的自动化、智能化。
2.3 全文检索技术、中文分词技术的嵌入与改进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自动交互答疑过程中,如果基于关键词进行疑难问题答案检索,则对学生抽取关键词语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旦使用的关键词不当则无法检索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同时,中文每个词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符,语法结构多变,同样是一些词语,排列顺序不同,语义就大不相同,中文比之英文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如何仅仅依靠关键词进行匹配查询,难以提高查询结果的准确率与覆盖率。因此,将全文检索技术、中文分词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中文语义检索技术嵌入到自动交互答疑方法中并能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疑难问题的检索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快捷、准确、方便、全面的检索到与自己问题相关的正确答案提高交互答疑的准确性与智能性,同时也能够检索与此问题相关的一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及相关网络资源,使得学生能从检索结果中获取更多的相关学习信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技能面。
3、结语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的交互答疑采用异步交互答疑、实时交互答疑、自动交互答疑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互答疑、沟通交流更为便捷,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教师则可以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而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赤子,2015,(06):80.
[2]姜翠玉,吕志凤,徐永强,宋林花.有机化学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03).
Abstract: The curr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eal estate project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lack of innovation problems. So,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matter-element extension theory with rhombus thinking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basic indexes of evaluation for the 22 real estate projects from 6 aspect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te discharge, economic benefit, 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Combined with example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qualities of a real estate project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project quality.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or applying the system evaluation and puts forward its suggestion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project quality and level, promoting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关键词: 房地产业项目;菱形思维模式;物元可拓理论;评估指标体系
Key words: real estate projects;diamond thinking mode;matter element extension theory;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03-03
9 结论
本文运用可拓学中事物的可拓性原理,结合陕西省房地产业项目现状进行分析,更加全面、科学地为房地产业项目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衡量目的总体质量,作为项目引进、选址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家投资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但应注意由于项目实际调研中,个别数据存在偏差,对结果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下一步需要数据样本,优化质量评估体系,使得质量评估过程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张柳波,王先甲,焦健.基于证据理论的房地产项目居住环境质量评价[J].技术经济, 2010,29(4):41-45.
[2]尹鹏,杨仁树,丁日佳,等.基于熵权法的房地产项目建筑质量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3-7.
[3]贾仁甫,张炯,杨泽明.房地产项目后评价──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建筑经济,2006(S1).
[4]刘笑萍,谢家平,任思新.房地产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问题,2010(3):67-71.
[5]邓群钊,林永钦,丁荣华.评级指标体系菱形生成方法[J].科技通报,2006,22(5):719-724.
[6]蔡文,杨春燕.可拓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体系[J].科学通报,2013,58(13):1190-1199.
[7]杨春燕.基于可拓论的不相容问题求解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9(10):36-39.
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是当前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本文重点介绍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二轮立项重点课题“网络平台下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
一、问题背景
这些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育思想的更新,很多幼儿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园在开展浙江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第二轮立项重点课题“网络平台下教研组集体备课方式”的研究过程中,以教师集体备课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关研究,深入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基本思路
1.通过网络集体备课,促使每一位参与者站在主人翁的主场,形成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来。
2.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打破时空限制,为教研过程注入新的活力,让教师之间产生更多的互动。
3.通过网络集体备课,支持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支持本园教师、分园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集体备课。
三、组织实施
(一)建立网络备课制度
1.网络备课的组织管理:由各园区园长及教研组长组织实施,每月进行一次网络备课检查,由教研组长记录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园区园长。
2.网络备课的参与者:以年级组为单位,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共同参与。
3.网络备课的内容主要有:主题反思、班级日志、班级介绍、教养笔记、个案分析、源远流长(各年龄班主题活动内容)、春华秋实(幼儿园精品教案)、伴你成长(各年龄班五大领域教案以及反思),教师每月按规定上传相关内容。
(二)建立“网络备课”资源库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的功能,建立了网络备课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乃至相关经验,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三)充分发挥网络备课的优势
1.在资源共享和经验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
网络备课强调教师必须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教学资源的把握乃至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的发挥而追求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把体现个性化追求的内容用下加线方法在原教学资源上标注出来。例如:
2.通过网络备课打造幼儿园精品课。
例如:在组织开展省编教材小班下“猜猜我有多爱你”主题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袜子”后,大家都觉得幼儿对这个活动的开展意犹未尽,接下来可以从不同侧面再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这个活动在一次次的“走班式”磨课后,成为我园的精品课。
四、操作要点
活动准备:在网络备课活动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主题活动方案都由该年龄段教研组共同讨论确定并组织实施。主班教师分配任务,所有教师参与设计并上传材料。
集中研讨:对主题活动方案的主题线索、实施时间、进度安排等,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参与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贴讨论,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讨论,交流有关内容、重点难点、困惑的处理方法以及对以往教学活动开展反思。教研组集中所有参与者的意见,对活动方案作出调整。网络备课时特别关注高职称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以及时指导年轻教师。
教学反思:同一年龄班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开展讨论,分析主题活动具体开展情况,撰写教案反思笔记,教研组长审核通过后,上传至网络备课资源库“伴你成长”栏目,供大家共享。
信息反馈:对备课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讨论,每周三中午组织园区教师开展专题讨论,以期共同提高。
五、体会
(一)收获
1.网络集体备课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教研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2.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为教师营造了一种广泛参与、互相支持、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教”与“研”的共赢。
3.网络集体备课拓展了教研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4.有效提高管理效能。自实行网络备课以来,有效发挥了教科研人员、年级组教师、领域组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积累了一些精品课、原创课等园本教学资源,进一步充实了网络备课资源库。
(二)反思
1.尽早建立并有效维护网络备课资源库,以尽可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减轻教师的负担,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2.努力完善教师的个人教学资料库。
摘 要 体育艺术表演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体育的发展需求,从我现有办学条件出发,对我院设置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关键词 湖北科技学院 表演本科专业 体育艺术表演
一、前言
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而增设的一门表演性、观赏性较强的新兴专业方向,它以体育、艺术、美学、教育、心理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融合舞蹈和大众体育表演类项群的运动项目,交叉了体育学与艺术学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专为社会培养专门的体育艺术表演人才为目标。体育艺术表演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发展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本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艺术表演方向专业人才的强烈愿望,本课题从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出发,对我院设置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专门从事体育艺术表演工作的专门人才,在满足社会和地方需求的同时,加快咸宁学院专业建设步伐,优化和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我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二、体育艺术表演的内涵
体育艺术表演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以人体姿态、表情、造型和动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手段,以体育内容为表演素材,融体育、音乐、舞蹈及表演艺术于一体,为促进人体健康、体现体育情感、展示体育精神及反映体育生活而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文化艺术形式[1]。
三、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必要性
(一)社会对创新型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需求更加迫切,体育文化事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体育艺术表演活动日益增多,大到国际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小到一个社区运动会的开幕式;体育艺术表演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为迎合人民群众的喜好,达到宣传、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很多企业、团体通过各种体育艺术表演来为自己创造经济效益。人民群众对体育艺术表演活动的需求呈现出高品位、创意性、多样性、综合性等特点,它伴随着社会市场的需求应运而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开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调整我院专业结构,提高竞争实力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部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为出发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深化教学改革,鼓励高等学校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形成高校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新格局。在此契机下,为大力发展体育教育事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湖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省属地方院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必须紧跟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调整和改革专业设置。艺术类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是近几年我国多所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结合当前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设置的新兴专业方向,已得到社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
(三)弥补地方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短板”
继全国各所体育院校都相继开设艺术类专业之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依据市场对体育人才需求的趋势,也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体育方向专业。除山东省的山东师范大学、滨州学院、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开设的是舞蹈学专业体育项目相关方向外,江西、安徽、新疆、河北、四川、吉林、湖南、河南等省的十余所高校全部开设的是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形成了普通高校开设体、艺专业结合的最主要的专业发展形式。而我省除了武汉体院学院在招收艺术类体育方向的专业,目前还没有高校涉足,相比其它的省市发展相对落后,为了弥补我省地方体育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短板”,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尤为必要。
四、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的可行性
(一)我院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我院有着7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科门内涵盖了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学校现有本专科专业及方向80个。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楚天学者”设岗学科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计划项目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现有教职工共1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015人,教授108人,博士14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7人;有特聘院士2人、“楚天学者”11人、“彩虹学者”6人、“揽月学者”8人,常年聘请外籍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与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我院音乐学院开设有艺术类舞蹈专业、音乐学专业,在师资、科研、场地设施等方面相比单科体育院校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体育学院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可以达到多重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我院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的发展。
(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良
我院体育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系、大学体育教研部和群体竞训部,共有学生380人。教职工58人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职工43人,正副教授13人,院级学术骨干1人,国家级裁判员2人,国家一级裁判员12人。在十余的体育专业和公共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精良。我院音乐学院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8人,中级职称13人,博士在读3人,硕士9人。现开设音乐学、舞蹈表演两个本科专业,下设理论教研室、声乐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综合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因此,我院不论从教师数量上、还是在师资力量上均已完全具备满足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的教学需要。
(三)教学场地配套完善
我院现有1个综合训练馆,3个标准田径场,3个室内运动场,1个专业基础实验室和102片室外专业运动场。拥有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琴房87间、多媒体音乐教室2间、数码钢琴教室1间、舞蹈排练厅2间,器乐排练厅1个,MIDI音乐制作室1间,凤凰演艺工作室1个,设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能很好地满足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四)科研、教学工作成绩斐然
体育学院教师先后出版编著、教材10部,公开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并承担了60余项省级、和校级科研课题。近年来,学生中先后在国家和省级运动竞赛中先后获得37枚金牌,33枚银牌和26枚铜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学院精心组织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知识、学术讲座,先后成立了田径、武术、篮球、健美操等9支常规运动队,10余个体育单项协会和乒乓球、健美操、散打等俱乐部,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师生的健康水平。音乐学院学术科研成效显著,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专题晚会近30余场次。
(五)生源充足,毕业形势良好
在招生生源方面,由于学校办学实力的不断增强因学校更名带来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我院招生情况良好,且报考体育艺术类的考生人数仍将维持一个供大于求的状态,具有充足的生源。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体育市场的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日趋活跃,体育艺术表演人才的就业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院设置本科表演专业(体育表演艺术方向)是适应体育发展社会化和多样化,以及市场发展对体育表演艺术人才需求的需要,可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工作,这类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高、价格高、科技含量高、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普遍存在闲置严重、使用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存在明显不足。[1]目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模式处在较落后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需求,各高校对重点实验室加强开放的重要性认识普通不够,应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能有效破解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生缺乏真正接触和参与高水平科研机会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具有竞争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3]
一、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实施方式
为全面提升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水平、创新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提出系统性和具可操作性的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1.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
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和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工作,实现重点实验室向更多本科学生开放,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可建立以下模式与开放体系,如图1所示。
(1)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
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4]
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实验室定期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指导老师或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参加各类的科技活动;自选实验课题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及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培养个别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2)开放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条件。
时间的业余性:开放对学生应是业余、课外的;内容的提高性:实验的内容必须是教学计划外的,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等;选拔的严格性:原则上要求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专业课成绩优秀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可通过笔试、实践操作等考核方法进行选拔,也可由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推荐。
(3)实验室开放的组织与实施。
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在实验室负责人统一协调下,由实验指导老师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申报可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项目指导教师都应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并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5]学生要求自带实验课题的,可向实验直接提出申请,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进入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须按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等实验结果,鼓励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鼓励和支持开放实验产生的创新性成果,对于比较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参加一些比赛和参与教师项目的机会和经费支持。
2.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政策与措施
改革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制定鼓励政策,要求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的老师吸纳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其项目研究,并在实验设备使用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3]。
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开展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定《“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导师制管理办法》,本科生导师通过个人自荐、专业推荐、学院审定,并按不少于本专业教师的50%比例来确定,而学生则要求是学院在校全日制二、三年级本科生且前一学年课程成绩排名专业靠前的学生通过个人申请并经导师同意而产生。通过这项工作可进一步加深专业课教师与本科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创新水平。弥补当前我校本科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归属感、专业追求有着重要意义。可结合这一工作,在导师的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要求导师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参加学生科技立项,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科技活动主动接触和使用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
二、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实施方案
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结合培养计划,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确定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考核方法、培养方案等。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创新意识”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后备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可从事相应专业领域的应用技术、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努力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开设对象为相关专业的在校全日制二、三年级本科生,授课内容包括设备的原理、实验内容、操作方法、研究领域等,也可由专家学者以讲座形式对与实验室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前沿向本科生进行集中讲授[3]。通过向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先进行试点再完善和修订实施方案,然后全面实施。实现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从以小组为单位上升到以班级为单位的全面开放。
在课程培养与考核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综合素质。[6]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重基础、重实践、重能力、重创新为特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行研究性、探究性与引导性教学和带项目学习,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安排一定的科研课题,将课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实现带项目学习方式。
为做好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工作,实验室在设备购置和管理上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除了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校园网实现设备的网络化开放与管理,还要在设备的购置上考虑研究需要和多学科共用的原则,还要注意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添置设备的同时要对已有设备进行及时维护;[7-8]加大对实验室开放程度的考核力度,对仪器设备开放程度进行统计,并对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功能利用与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效益管理。[9-10]
关键词:项目课程体系;任务;项目;工作领域
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初期的重要环节。项目课程体系并不仅仅指项目课程,而是指以项目课程为基本思想所开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随着职教课程开发实践的深入,课程体系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开始认识到,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不仅仅是要研究单门具体课程,更要研究整个课程体系;不仅仅要进行单门课程的内容改革,更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课程组织改革。只有变革了课程组织,建立了新的以任务、项目为参照点的课程体系,才可能进行单门课程内容的彻底调整,才可能使项目课程改革不流于形式,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科学、完整、合理、有效学习的目的。因此,依托于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我们在项目课程开发之初,首先进行了纺织品行业、企业的充分调研,进行了以企业专家为主体的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能力分析,之后,进行了把前期成果转化为可实施的课程产品的项目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具体问题,一一解决后,深感收获良多,尤其认识到,项目课程体系设计必须遵从一定的原则,采用合适的手段与方法。
一、严格依据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因为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非常熟悉学生和本专业的教学特点,所以课程设置是由教师完成的,但由教师进行课程设置操作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容易受传统课程设置的束缚,甚至由于习惯或利益的原因不愿意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仅对课程结构进行微调,或权宜地采取分阶段改革的策略。这样的做法将会使后续的课程设计工作非常艰难,甚至很可能成为徒劳。因此,在讨论具体的课程设置之前,我们首先确立了“任务优先”的理念,即要求每一位教师“忘却”原有的课程设置,抛开个人的利益关系,严格依据工作过程中的任务,进行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二、在对任务逐一讨论的基础上确定课程
所谓逐一讨论,就是在课程体系设计时,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我们对其中的任务(可能是工作领域)一个个地进行讨论,讨论针对某工作领域是否需要设置课程,如果需要设置课程,那么是设置一门课程还是多门课程。在这一环节,首先要剔除那些几乎不需要专业知识和特别训练就可以完成的任务;然后,对知识容量适当、需要独立设置课程的任务,直接转换成某一门课程。如针对展示陈列工作领域的展厅、卖场的陈列设计任务,就直接转化为单独的对应课程――纺织品陈列设计;而对于知识容量过大的任务,如面辅料设计开发,由于该任务与图案、织物都密切相关,仅仅设置一门课程是不够的,难以完成对职业知识、能力的构建,所以设置多门课程――家纺图案设计、图案工艺实训、家纺面料识别与应用与之相对应。
三、任务的合理归并
我们强调任务与课程对应,并不是说所设置的课程与工作岗位的任务是一一对应的,因为岗位的任务组织方式考虑的是岗位之间的分工,而课程的任务组织方式,则必须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顺序和教学组织的方便。因而,在项目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根据需要,把比较接近的工作领域进行了合理的归并,使工作岗位的任务组织规律与学生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如针对制板工作领域的结构设计、打板任务,样品制作工作领域的打样任务,我们依据结构设计、打板与打样工作任务连贯性、相关性强的特点,依据过于零散的课时会使教学过程难以整合的教学规律,把结构设计与打板、打样这两个密切联系的工作领域进行合理的归并,设置为纺织品结构设计与工艺一门课程。
四、任务的合理拆分
现代教育理论的情境教学要求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必然要求把普遍化的知识转化为特定情境的知识。对于过于宽泛的工作领域,如果仅仅设置一门课程与之对应,将很难创设特定的情境,不利于学生学习具体的职业知识,从而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一些宽泛的工作领域,在项目课程体系设计时,我们结合项目进行了合理的拆分。如针对纺织品设计的工作领域,要求与之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有:搜集资料和流行分析能力;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面料选择及运用能力;产品造型能力;设计思维的图形表现能力;一定的制板与打样能力;文字表达与语言交流能力,所以此时就需要结合项目拆分出多门课程――纺织美术基础、家纺面料识别与应用(与面料开发工作领域重合)、家纺产品造型设计、家纺结构设计与工艺(与制板工作领域重合)。当然,其中的一些课程可能与其他工作领域拆分出的课程相重合,有待下一步归纳整理。
结合项目对工作领域进行拆分,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所选择项目的典型性,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项目之间的能力区分度,即不同项目对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的差异,是否足以使它们需要通过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如针对纺织品跟单工作领域,有人建议设置纺织品业务跟单与纺织品生产跟单两门课程,但通过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我们明确了这两种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是同一能力的不同阶段,其差异不足以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因此,仅设置一门对应课程――纺织品跟单。
五、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课程体系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体系,其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培养某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项目课程体系中的项目课程首先要有唯一的课程目标,而且课程名称应突出任务特色,反映课程的学习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当然更是如此。
在对本地区纺织品企业充分调研、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图案设计与表现、造型设计与表现、绣花、绗缝设计与工艺、制板与打样、展示设计是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能力,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依据这些能力我们设置了专业核心课程,并命名为纺织品产品造型设计、纺织品结构设计与工艺、纺织品陈列设计、纺织品跟单。课程名称明确地表达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如图1所示。
六、直接依据工作领域(而非支持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
在依据任务讨论课程设置时,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即从支持的角度考虑课程设置。如针对纺织产品设计开发这一工作领域,有人建议设置形态学课程。这门课程自然与纺织品设计开发能力的形成相关,但它与该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之间的联系非常松散,在相关能力形成中的作用非常微弱。这样的做法与项目课程设置的思路完全背道而驰,很容易使课程体系回归到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是我们在项目课程开发中要极力避免的现象。因此,针对纺织产品设计的工作领域,我们首选纺织品造型设计这门课程与之对应。
七、设置面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尽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按照工作逻辑进行建构,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但是在项目课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并不足以满足他们适应未来多变的工作环境,所拥有的技能学习的时间,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技能达到非常娴熟的水平。因此,为了弥补项目课程的这一不足,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还是设置了针对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只是这些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会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如纺织美术基础、专业摄影、专业计算机操作、专业英语、中外染织史等等。当然,这些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项目课程中以应用的形式仍会继续出现。
八、项目课程体系的编排
在确定了具体设置哪些课程以后,将进一步对这些课程的展开顺序进行编排。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展开是由一般到具体、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而依据经验递进原理,课程的实施顺序应按学生的经验发展规律展开,使课程与学生曾经的自身经验结合起来。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展开顺序与传统教学模式正好相反,是从具体到一般、从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这样的展开模式,切入点具体,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使其容易理解,容易产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学习经验的建构规律,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课程体系由素质课程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构成。其中素质课程模块对应普通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对应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基本技能课程、项目课程以及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的编排中,我们将项目课程与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其与普通文化课程并行;同时又将项目课程与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交替开设,先开设见习、模仿类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再开设综合技能类的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而项目课程根据实际工作过程穿插其间;基本技能课程开设在前,理论课程开设在后,其功能在于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促进对实践过程的理解。
最终,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方案如图2所示。
总之,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项目课程开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整个项目课程开发的作用显著。但同时,项目课程体系设计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作为开发主体的教师深入其中,并因地制宜地进行研究、实践与修正。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才可能开发出科学、实用、特色浓厚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才可能将项目课程开发进行到底,才可能促进学生科学、完整、合理、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19-21.
[3] 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6):04-07.
[4] 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4):78-82.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mputer specialty;.NET;course syste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99-03
0 引言
.NET软件开发技术是目前IT企业采用的主流开发技术之一,.NET软件开发人才也成为一些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之一。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就分方向开设了程序设计类课程,分别是Java方向和.NET方向。
.NET是微软的新一代技术平台,是一个全新的跨语言平台,改进了Windows中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NET平台旨在实现如下目标:[1]①提供一个一致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而无论对象代码是在本地存储和执行,还是在本地执行但在Internet上分布,或者是在远程执行的。②提供一个将软件部署和版本控制冲突最小化的代码执行环境。③提供一个可提高代码(包括由未知的或不完全受信任的第三方创建的代码)执行安全性的代码执行环境。④提供一个可消除脚本环境或解释环境的性能问题的代码执行环境。⑤使开发人员的经验在面对类型大不相同的应用程序(如基于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时保持一致。⑥按照工业标准生成所有通信,以确保基于.NET Framework的代码可与任何其他代码集成。
在.NET平台上,既可以开发C/S结构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也可以开发B/S结构的ASP.NET Web应用程序。.NET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类库,在类库中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大大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1 NET人才培养目标
在IT企业中,一个软件项目通常是由一个团队负责完成开发的。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根据其工作任务的不同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深入研究并分析企业工作岗位对.NET软件开发人才的能力要求,明确.NET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的前提。
对于一个中小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团队,所需人员构成如图1所示。[2]
在这几个软件项目开发团队的角色中,适合高职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的目标有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员、实施工程师3个角色。
为了获取企业对.NET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笔者走访一些IT企业并搜索几家较大型的职业招聘网站,综合调研结果后得出,对于高职.NET软件人才来说,毕业后的初次就业岗位主要有:C#软件工程师、ASP.NET软件工程师、Windows Phone软件工程师、.NET软件项目实施工程师、.NET软件测试工程师等。以这些岗位需求作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NET方向学生的就业目标,是比较合理的。从事这几个岗位所需要具备的主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下:
①C语言知识和C程序的阅读理解及编写能力;②数据库知识和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③网页设计知识和HTML+CSS网页制作及JavaScript脚本编程能力;④.NET编程知识和.NET的C/S结构和B/S结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⑤移动开发知识和Windows Phone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⑥软件测试知识和.NET软件测试能力。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软件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职业素质高,人文素养好,具有创新精神,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领域第一线,从事软件开发、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网站开发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2 .NET方向课程体系
高职各专业的学制通常为3年。这3年期间,除了最后一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外,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不到2年半。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要求,合理地安排设置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并配合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软件开发人才。
学习和掌握软件开发技术不是学完一到两门课程就能够达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至少应该经过3个阶段:入门阶段、深入提高阶段、应用开发阶段。笔者学校计算机专业的.NET方向课程体系就是遵循这三个阶段来构建的,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NET方向课程按照性质分为方向专业课和方向选修课两类。.NET方向专业课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HTML+CSS网页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JavaScript脚本编程、ASP.NET Web应用开发、jQuery应用与实战、.NET高级开发技术、.NET应用开发实践。.NET方向选修课包括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iOS移动开发技术或Windows Phone移动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实践。
.NET方向各门课程的作用说明如下:①C语言程序设计:语言入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阅读理解C语言程序的能力,为后续程序设计课程打下编程基础。②HTML+CSS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入门课程,学习HTML标签、CSS样式、DIV+CSS网页布局,为后续学习B/S结构应用程序的开发打下网页设计基础。③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模式,学习C#语言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C/S结构Windows桌面应用程序开发能力。④SQL Server数据库:学习数据库知识,训练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装、管理与维护能力,学习SQL语言,为后续学习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打下基础。⑤JavaScript脚本编程:学习JavaScript编程知识,培养使用JavaScript脚本编程实现网页特效的能力。⑥ASP.NET Web应用开发:培养设计与开发基于ASP.NET技术的动态网站、B/S结构应用程序的能力。⑦jQuery应用与实战:培养使用jQuery改善页面用户体验的能力。⑧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学习软件测试基本知识,学习使用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实践。⑨NET高级开发技术:学习使用Ajax技术改善用户体验,使用Web Service实现Web应用程序间的互连,训练三层架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⑩移动开发技术:学习iOS移动开发技术或Windows Phone移动开发技术。{11}.NET应用开发实践:以仿真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完整的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和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12}移动应用开发实践:以仿真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完整的Windows Phone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3 改革成效
笔者学校有两个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NET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是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2级开始进行实践的,在之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Dreamweaver网页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ASP.NET Web应用开发等,从课程设置来看,只有入门阶段,缺少了深入提高和应用开发阶段。2012级以前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鲜有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这些个别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学生都是依靠自学并参加社会培训后成才的。
笔者作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负责人,为了改变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不能有效培养出市场需求量大、就业质量高的软件人才的现状,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向,构建了软件开发方向课程体系,设立了软件教学班。该软件班2015年毕业时,23名学生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的有8人,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有6人,从事其他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有3人。从就业数据看,采用新的课程体系后,无论是对口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都大幅提高,效果巨大。
改革的成效无疑坚定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信心。笔者在之后的2013、2014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继续增加了软件人才培养方向,在2015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又增加UI设计人才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