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环境污染治理对策8篇

时间:2023-09-26 15:10: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环境污染治理对策,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篇1

1精炼

预榨车间和浸出车间生产的毛油进入精炼车间,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蜡处理后,最终加工成品茶油。(1)加磷酸脱胶毛油中的胶质主要是磷脂,所以“脱胶”也称“脱磷”。其它胶质还有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黏液质,胶质与多种微量金属(Ca、Mg、Fe、Cu)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和盐类等[2]。茶油油脂的脱胶普遍采用的是水化脱胶和酸炼脱胶。油脂脱胶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数量的水或电解质稀溶液,加入毛油中混合,使胶质能吸水膨胀、凝聚形成相对密度比油大的“水合物”,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酸炼脱胶法主要采用的是硫酸或磷酸进行脱胶。(2)碱炼脱酸过程脱除毛油中FFA(游离脂肪酸)的过程称为“脱酸”,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碱炼法。副反应为碱与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甘油等,使碱炼过程产生少量油脂损失。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RCOOH+NaOHRCOONa+H2O脱胶毛油采用连续碱炼工艺脱酸,主要过程包括加碱混合、离心除皂脚、热水(90℃)洗涤、离心脱水、真空干燥脱除水分等。(3)脱色:以活性白土为吸附剂脱除溶解于油中或以胶体形式分散于油中的杂质。然后以精过滤器过滤,得脱色油。(4)脱臭: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利用水蒸汽蒸馏脱除影响油脂风味、气味及稳定性的“异味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脱色油首先以高压过热蒸汽进行脱色预热,再通入直接蒸汽汽提,高温精炼油稍冷后加入适量柠檬酸以防氧化,混合后油品再经真空冷却、过滤即得精炼油脂。(5)脱蜡经上述处理后的毛油含有一定的蜡,会影响油品的色泽、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在常温(30℃)以下,蜡质在油脂中的溶解度降低,析出蜡的晶粒,工业上采取冷冻结晶,然后用过滤等机械方法脱蜡。

2废水污染源及其防治对策

2.1废水污染源食用植物油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工艺废水、循环水、冲洗废水、生活废水等。工艺废水是指与主、辅料直接接触,参与生产过程之后,从设备中排放出的废水,主要来自浸出车间和精炼车间[3]。浸出车间排放的工艺废水主要是湿粕脱溶、混合油汽提、矿物油解吸、含溶废水蒸煮等工艺操作过程喷入的直接蒸汽,以及混合油负压蒸发过程中喷入的直接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后产生的废水。精炼车间的工艺废水主要是从脱胶离心机、碱炼离心机、水洗离心机等工序产生。工艺废水是含油量高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盐、被溶解的无机酸、碱、色素等物质,悬浮物含量也较高。循环水是指从各种冷凝器排放出的用作冷却介质后的冷却水,在运行中冷却水也容易夹带较多的污染物,也必须进行处理。冲洗废水是指清洗设备及车间、储油罐区、地面、检修、消溶等过程产生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油、溶剂、粕末、沉积物、洗涤剂等污染物。生活污水主要是厂区职工生活产生的废水。相关统计,茶油浸出废水产生量为60~200kg/t成品油,精炼工艺废水产生量为200~650kg/t成品油,生产冷却废水量一般约为30~50kg/t原料。实际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规模和加工程度。一般来说,茶油生产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可高达COD10000~30000mg/L,总固体5000~6000mg/L,动植物油7000~20000mg/L,悬浮物350~700mg/L、总磷40~60mg/L、pH值4~6[4]。

2.2防治措施通常对油脂废水的末端治理措施多采用物化与生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即经过预处理(隔油、破乳等)和一级处理(絮凝、气浮等)去除悬浮物和大部分的油,再经厌氧一好氧结合的生化处理去除剩余的有机物质。对于废水排放要求较高的地区,还需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通常采用的工艺主要以物化为主,即砂过滤、生物活性炭以及氧化塘、土地处理等。在废水处理方法上,除直接用各种方法达到消除污染效果外,还有的方法可在净化废水、保护环境的同时回收能源,与生态良性循环组合起来。如改变各类废水混合治理方案,采取“分流分治”,利用膜分离和絮凝剂技术进行废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4]。其中碱炼工序产生的高浓度废水采用DDM-06系列絮凝剂及相应的搅拌、沉淀工序,利用离心机、膜分离装置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将脂肪酸及植物油分离出来,形成初级产品送交精制;剩下的水可以回用于碱炼工序,实现了源头治污、综合利用,既增加了产品收率,又节约了水资源。而冲洗废水采用独立的收集系统、系列絮凝剂及膜技术进行处理后,其水质可达到冲洗水的要求,除自然损耗外,都可回用。

3废气污染源及其防治对策

茶油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是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湿粕脱溶和混合油汽提工序产生的溶剂尾气、燃煤锅炉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以及粕冷却、脱臭工序和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异味[5]。

3.1粉尘污染油茶籽在生长、收获、贮藏和运输过程中,都会混入一定数量的杂质,因此,在进行机械清理和分选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旋风分离器和脉冲除尘器串连的吸风系统,对下料坑、清理筛、去石机、提升机、破碎机等系统进行严格的吸风,对含尘空气进行处理。

3.2溶剂尾气浸出工序产生的混合油和湿粕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溶剂,在浸出混合油脱溶、湿粕脱溶过程中,产生含有一定量溶剂的不凝结气体(尾气),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采用冷凝冷却的方法处理浸出、湿粕脱溶、混合油汽提等工序产生的混合蒸汽,使混合蒸汽中的有机溶剂冷凝冷却成液体进行回收。经冷凝冷却处理,可以回收混合蒸汽中的绝大多数有机溶剂,但是尾气中仍含有少量有机溶剂。通常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尾气需再辅以液蜡或植物油吸收回收溶剂,液蜡和植物油经脱溶解析后可循环使用。此外,对于小规模生产亦可采用活性炭吸附的尾气治理方法。

3.3锅炉废气目前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均采用锅炉提供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蒸汽,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将会产生SO2、NOx以及粉尘等大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中国研究开发出的锅炉烟气除尘脱硫器已有很多,可保证锅炉烟气治理后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应首先采用燃气、燃油锅炉。

3.4恶臭在茶油粕烘干和精炼油的脱臭工序中,部分有机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被蒸出,产生异味,导致污水处理站厌氧和污泥处置等环节易产生恶臭。对异味的有效控制,必须从生产工序进行考虑,减少有机物质的挥发。(1)脱臭塔蒸出的水汽及脂肪酸等首先经捕集器回收浓度较高的脂肪酸,剩余水汽(仍含少量脂肪酸)经冷凝器冷凝收集,尾气经真空泵抽吸后再以水过滤洗涤后排空。同时对冷凝液采取密闭回收,降低温度以减少高温冷凝液在空气中的挥发。(2)饼粕库房应保持通风,防止发酵产生异味,且饼粕应及时出售,减少库房内堆存。皂脚、废磷脂、废脂肪酸、废冷凝液、废活性炭、废白土、污水处理站剩余污泥等应尽量密闭装置收存,及时清运,以防止腐化酸败产生恶臭气体。(3)生产废水输送系统采取密封式的管道,污水厌氧和污泥处理装置上部加盖板封闭,废气经收集除臭处理后排放。生产车间和污水处理站周围应设置一定范围的卫生防护距离,建设绿化隔离带,以减缓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物污染源及其防治对策

茶油油脂生产加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工艺废渣、锅炉废渣、废水处理后的污泥以及生活垃圾。其中工艺废渣主要有干茶粕、浸出尾气净化废吸附剂,脱胶工段磷脂油脚、脱酸工段皂脚、脱色工段废白土、茶油脱臭馏出物、脱蜡工段蜡糊等,上述工艺废渣应优先考虑综合利用。植物油脚主要应用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用于脱膜剂、防水沥青、人工饲料等粗产品的制备;二是经过酸化、水解,生产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等)和混合饱和脂肪酸,但附加值低,同时副产大量植物沥青,约占植物油脚的10%,主要作为重油燃烧处理,其中还含有60%~70%的混合脂肪酸、5%~10%的植物甾醇及5%左右的维生素E等,造成大量天然资源的浪费;三是随着生物柴油的发展,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另利用植物油脚生产甘油、高纯度二聚酸、异硬脂酸、植物甾醇和天然维生素E等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和高档油脂化学品、同时联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路线,有效解决了油脂工业所产生的植物油脚利用率低的问题,是一条非常有前途的工艺路线[6]。皂脚是油脂碱练后的下脚,皂脚的大致组成为肥皂含量30%~48%,中性油8%~27%,总脂肪酸40%~60%,剩余未水分、少量类脂物及游离碱。可以皂脚酸化后的酸化油为原料,经水解和混合脂肪酸精馏分离工段后可分别制取油酸、硬脂酸和植物沥青,水解产生的甜水可进一步生产甘油[7]。脱色后废白土一般含有20%~40%油脂,国内多数将废白土制砖或掺入锅炉房的燃煤中进行焚烧处理,没有回收利用废白土中的油脂。根据研究表明,从废白土中回收的油脂可作为化工及饲料原料,经及时处理得到的油脂也可食用,回收废白土中的油脂可采用压榨法、水溶法和溶剂浸出法等[8]。茶油脱臭馏出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酸和水分,目前国内外此领域成熟的工艺为酯交换法从冷凝液中提取天然VE、甾醇,并获取甘油、脂肪酸以及脂肪酸甲酯(俗称生物柴油)[9]。蜡糊(又称粗蜡油)是脱蜡工序的副产物,蜡糊以脂肪酸(蜡酸)和高级蜡醇酯为主要成分。以蜡糊为原料可以生产价值高、用途广的精制茶油蜡,以精制茶油蜡为原料又可以生产出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等多种附加值更高的下游产品[10]。原料清理、脱壳和预榨产生的茶壳、灰杂和浸出车间的干粕均可作为基质肥料。浸出尾气净化废玻璃纤维和废活性炭应交资质单位回收或者由周边企业工业炉窑、锅炉燃烧处置。污水处理站剩余刮油渣、污泥和生活垃圾可送城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填埋。锅炉废渣可作为铺路路基材料和建材生产原料。

5噪声污染源及其防治对策

茶油厂的主要高噪声设备有振动筛、破碎机、空压机、榨油机、汽提塔、冷却塔、离心机、蒸汽喷射泵、锅炉及车间的各类风机和水泵等,设备噪声级可高达80~110dB(A)。因此,茶油厂应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对厂区内主要噪声源优化布局,主要噪声源集中布置,并尽量远离区外居民区和区内办公区,车间与厂界之间应设计绿化隔声降噪带,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生产车间内部设置隔声吸音材料,对破碎机、振动筛等采取防震、减震措施,蒸汽喷射泵、风机、空压机、锅炉放空管等应配套消声装置,选用高效低噪型设备等噪声综合措施都可有效地降低噪声。保养没备、正确操作不但可安全生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也有利于降低噪音,改善劳动环境。

6环境风险源及其防治对策

6.1潜在环境风险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浸出有机溶剂是在常温下呈液态的正己烷(C6H14)、工业己烷(含45%~90%的正己烷)与轻汽油(在中国称6号溶剂油,成分为正已烷)等。正已烷为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和爆炸,1t已烷的爆炸当量相当于1tTNT,因此必须引起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可见,茶油生产中环境风险可信事故为:(1)有机溶剂储罐、成品茶油储罐泄露,且遇热遇火产生的火灾爆炸。(2)火灾爆炸事故时,消防废水收集处理不当,进入周边地表水水体,造成纳污水体油污污染。

6.2环境风险防治对策

(1)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防止风险污染事故的发生纳入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经常检查安全生产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事故隐患。加强职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对具有负责风险隐患岗位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增强全体职工的责任感。

(2)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开展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并按要求落实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防护距离和其它各项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等设计规范,避免设计不当引起的事故。浸出车间内配置一台移动式溶剂蒸汽检测报警器,随时检测与控制车间内溶剂汽体浓度,预防因溶剂泄露严重而产生爆炸的危险。为预防停电造成的事故性污染,应确保溶剂油回收工艺和相关装置二回路供电。成品茶油储罐和溶剂油储罐可考虑地下式或半地下式设置,并应设事故围堰。厂区内应设置消防废水应急事故池,泄露或火灾爆炸事故时,将废油及含油废水有效收集至事故池内。

7清洁生产建议

随着茶油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有新的污染源随之产生。为了减少茶油生产和加工过程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最有效的污染防治办法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采用低污染的原材料,研究推广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国家环境部门早于2006年就已经颁布实施了《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清洁生产标准》(HJ/T184-2006),茶油生产厂家应当结合自身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逐步推进IOS14000体系认证。

(2)通过采用高效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合理的生产管理,从源头严格控制各生产工序的废水产生源。通常采用的废水源头控制措施主要有:采用先进的蒸脱机,节省湿粕脱溶所需的直接蒸汽用量并提高蒸馏效率;采用合理有效的混合蒸汽中粕末的捕集方式(如旋风湿式捕集),减少混合蒸汽含粕末量;控制汽提过程直接蒸汽的流量、蒸汽压力及采用合理的汽提塔结构型式,防止油脂被带出冷凝器等[5]。

篇2

一、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提供环境治理的程序保障

法律法规既是社会活动的底线,也是环境治理的基本规范。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中逐步化解乃至消除环境污染,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基本的要求融入政府、企业、农民等群体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具体来讲,就是要将环境保护融入基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科学的生态奖惩制度,打击破坏环境以及假冒无公害产品等经济违法行为。

二、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营造环境治理的心理空间

环境污染既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关联,同时它所损害的也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深入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这就要求激发农民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孕育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心理空间。具体来讲,我们需要结合当前各地开展的科学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培养农村精英和技术人才,进而通过农村精英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民的生态生产和生态生活,提升农民素质,培育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

三、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系统,提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

很多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归根到底是发展能力的问题。能否有效提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艺,是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环境保护及农业升级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地方各类大学及研究机构的既有资源和能动性,搭建农民、大学、乡镇企业与政府共享的技术、知识的公共平台,以此沟通社会和农业发展,形成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的支撑,为提高农民脱贫发展,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提供能力支持。

四、创新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大环境治理资金支持

现代农业发展中,粮食产量的迅速增长与环境恶化并肩而行。土地肥力衰减、地下水污染、食品毒化、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农业与环境的冲突日益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工业化农业的线性发展模式。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的整体转型。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形成现实性的路径依赖,农业的转型发展事实上存在很大的制约。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政策、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真正加大生态农业的投入,鼓励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也要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五、协调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搭建农村环境治理的三维社会平台

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产物,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政府决策中可能存在的环境责任缺失。农村环境治理,决不应单一地依靠某一种力量,而应该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和“社会之手”的协调并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农村生态社区建设为核心,以食品安全和环境治理为抓手。一方面,要利用经济手段,营造一种环保者有利可图的市场平台,促使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切实考虑其活动的环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利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促成环境友好的社会管理创新,为农业生态文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总之,农村环境治理是农村环境与发展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这种问题既具有阶段性特征,也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积极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实现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是根本的出路。为此,必须形成政府、大学、农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在政府推动、市场承接、科技催化、社会参与的循环互动中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篇3

关键词:湖泊流域 水污染治理 对策

对湖泊水污染进行整治是一项大工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整治,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湖泊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主要是针对污染源进行整治。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要利用各方面的能力来对这项工程资金进行筹划,下面对湖泊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和具体的治理思路和对策进行逐一的分析和探讨:

一、全球水资源

地球上储存的天然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但目前人类可开发利用的淡水储量约400万km3 , 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126% ,而且这部分淡水在陆地上的分布也很不均匀。

本世纪以来,由于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全球范围内水消耗量不断上升。目前世界上约15亿人口的聚居地淡水不足。由于水供应不足而在140多个地区曾出现紧张局势;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之争、中东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等。水的危机是本世纪继石油之后的又一危机,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据统计,全世界每分钟近100吨污水流入江河。水资源的危机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二、污水来源及相应的污水处理工程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人们对赖以身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近年来湖泊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已经日益凸显出来了,当前湖泊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两部分的排放组成的,下面对这两部分污水处理工程进行一一分析: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于我国的湖泊主要的分布地点是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城市的郊区,只有少部分在城市内部,所以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城市郊区生活污水。由于中国人口数量比较大,所以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有助于降低人们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但由于在农村经济不发达,且现在的污水处理资金又完全是依赖财政拨款,所以也就没有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也不成熟,而湖泊就成了人们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水域和陆地不同它流动性强会造成污染的快速蔓延,所以对水污染的处理要更加紧迫。相比较来说城市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未来农村应作为生活污水源处理的重点。建议可以采取减少对生活垃圾的制造并将生活垃圾集中排放统一处理。

2.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主要来自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污水排放,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型企业一般都分布在城市的郊区且自身的经济实力还较弱,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以对治理污水排放的实施还很落后,同时又比较靠近湖泊,所以中小企业对湖泊流域造成的水污染相对来说要比大型企业严重。对于工业污染我们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这无论是对于企业自身还是对社会都是有着长远利益的,要鼓励企业放眼未来。

三、资金机制存在问题

在对污水处理的工程中,需要完整的资金链做技术和施工的后备支持。而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假设的投资力度较大,而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很落后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耗能力。小城镇和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已经逐渐提高,所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巨大。而问题是投资者更多的是考虑经济收效而非水环境治理,然而由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较低,所以排污费的征收难度就很多没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看出越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排污费的征收难度就越大,反而污水处理设施对政府补贴就越高。

2.融资出现问题,对于中小企业和一些城镇企业融资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因为这些地方用于治理水污染治理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身,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方面政府投入的资金比例逐年下调,已经由2001年30%下降到2005年的6%。政府的这一做法已经表明,鼓励企业自身去解决问题,也预示着未来将撤出对企业治理环境的投资,相信企业有这样的能力。

3.生态工程项目的收益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从前景来看生态工程项目所附带的生态景观和一些水产品是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但是当前我国这种经济的收益模式还不是很明确,所以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持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半个世纪以来,人类采取大量生产,无度消费,大量废弃的方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消耗越来越快。地球表面有40%的地区为干旱地区,世界上25%的人口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到2025年将增加到65%,人类生存发展受到威胁。

五、改善对策

1.对现有的资金进行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资金的安排计划不断做出调整,使有限的资金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应对目前资金短缺的情况并满足新形势下的需要。

2.加强对西方发达国家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学习,从学习过程中不难看出西方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利用了多种经济手段,从而取得了长远而稳定的好成绩。所以我们务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强资金的筹借力度,使多种经济手段广泛的应用于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问题上。

3.促进企业对工业污染治理实施系统的投资,并鼓励其不断加大力度,同时要在政策上多给予支持,使环境治理工程能够长期稳固的发展。

4.改变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投资结构,使政府的投资侧重点由城市向不发达地区侧重和偏移,这一过渡如果很好的实现则会使资金更高效的利用,整体环境必将得到大的改善。

5.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处理环境污染的资金问题,应该充分利用水产品和自然生态景观来形成长期稳定的经济收效,这样资金就会自觉的流入生态工程的建设中,真正的拓宽了资金的渠道,并能在污水处理的资金方面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首先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沿河的工业生产、城区生活用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找出污染根源,研究治理措施。对于排查出的重点水污染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个制定再提出方案,同时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及政策,实施关停治理,特别是对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而不正常使用的企业,坚决给予重罚,确保长期稳定达标排放。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可以铺设地下管道,将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进一步减少排入河道的污染物。同时,环保部门也要和工商、国土、经贸等部门联合把关,审核老企业的重新登记,控制老污染源;停止小造纸、小电镀、小冶炼等污染项目的新建审批,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

结束语:

要知道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所以保护好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责无旁贷。另外本身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就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当前流域内的各种产业也都无法实现无污染排放,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应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珍惜我们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金南,吴悦颖,李云生. 中国重点湖泊水污染防治基本思路[J]. 环境保护, 2009,(21) .

[2] 霍守亮,席北斗,姚波,何连生,许其功,刘鸿亮.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策略研究[J]. 环境保护, 2009,(04) .

篇4

关键词 环境污染;农村;现状;原因;治理对策;宁夏盐池

中图分类号 X50;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86-02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优惠政策向广大农村倾斜,数以万计的农村人口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红利,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获得红利的背后却是农村环境的逐步恶化。农村不再是人们向往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而是垃圾满地、污水乱排、畜禽飞走、粪土堆砌、柴火焚烧等。室内室外截然不同是农村最真实的写照[1-3]。通过总结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以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双丰收。

1 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盐池县地处西北内陆,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煤炭企业众多,农药、化肥大量投入,养殖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4]。为了促进当地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量资源被开采利用。据统计,盐池县境内的大小煤炭企业高达数百家,煤炭开采不严格、不规范,同时还有数家重污染企业,这些造成了境内许多河流污染断流。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薄膜,随意丢弃垃圾,动物粪便随意堆放,造成土壤盐渍化严重,耕地面积逐年较少。许多重污染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废气,尤其座落在工厂周围的村庄,环境污染更是触目惊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多是采用焚烧的方式,极易产生二次污染,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 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环保意识淡薄

由于民族生活习惯和的不同,据统计调查,盐池县6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在6~7年,受教育水平极低,保护环境意识极其淡薄,对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认识严重不足。在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是常态,房前屋后、街道、院落、沟渠、田地到处都是垃圾。农村一般没有分散的垃圾箱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进一步增加了人们随意丢弃垃圾的可能性。往往会形成由于教育水平低下的无意识发展成一种病态的生活习惯,从而难以改变,这些都加剧了盐池县农村环境的污染。

2.2 乡镇企业的污染

由于城市环境不断的恶化,政府对企业进行重新布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大量的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企业搬离城区,落地在乡镇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危害。据盐池县相关部门统计,盐池县境内大大小小的煤炭企业高达数百家,大多数不具有_采资质,运输车不遮盖篷布,严重破坏环境,同时对地下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造成河流断流。煤炭企业衍生出许多焦化厂,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对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严重,对农村人口健康的危害显著。

2.3 农牧业面源污染

农牧业是盐池县的主要产业,尤其以养殖业更为突出。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方面盐池县每年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薄膜等,过度和不科学使用造成了土地污染,养分随着水分流失富集,再次造成污染。种植业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多直接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养殖业是盐池县的主打产业,由于牛羊有舔食食盐的习惯,所以粪便中会含有许多盐离子。农业中往往将这些粪便腐熟后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土壤中残留的盐离子浓度升高,进一步加剧了本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污染环境,耕地面积减少。因此,影响了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土地供需矛盾急剧恶化,对农村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

3 盐池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3.1 政府加强投入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政府要根据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加强政府监控、执法、问责力度,合理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有针对性地取舍转移到农村的企业,不能盲目引入,对已经引入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要责令整改。减少农牧业面源污染,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政府要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促进农牧业发展。政府政策的制订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加强环境保护的舆论宣传,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环境。

3.2 产业合理布局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方面,政府要全局规划和监督,引入的企业要有能力解决自身产生的污染问题,重污染企业要远离人口、水源、季风上风口地区。对产生污染的企业要依法依规给予严肃处理,强制企业优化自身的结构特征,政府要拿出专项资金鼓励节能减排的优秀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要做良心企业,鼓励创新、促进发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对产生的污染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3.3 发展生态农业

农业污染产生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以农药、化肥、塑料薄膜污染为主。政府要科学引导,鼓励发展生态循环农牧业,改变传统大水、大肥的农业观念,科学施肥、精准灌溉。引进耐盐碱的种苗、土壤改良剂、节水灌溉等技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种植经济林,大力防沙治沙,保护生态环境。畜牧业的发展实行规模化,产生的粪土要集中脱盐腐化处理,防止二次污染。大力发展种植业―林业―畜牧业―草业―畜牧业等产业相结合的循环农业生态模式,尽可能地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2] 于建嵘.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冲突的主要特征及对策[J].世界环境,2008(1):58-59.

篇5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1农村污染的现状

1.1化肥和农药带来的污染

在我国的农村,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粮食产量,存在过量使用化肥的现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社会效益,过量的使用化肥对土壤造成巨大的危害。不合理的使用化肥作为他们追求经济效益的良方,自认为可以提高产量,但其反而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过量的使用化肥,只会事倍功半,使得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这样不仅仅造成了农田、土壤等生态基本环境的污染,还会通过农田、土壤中的水分对地表水造成更深层次更严重化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污染地下水。此外,过量使用化肥所产出的农作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1.2畜牧业发展弊端

人们现在在追求健康的同时,更加关注食品的健康,对一些蛋、肉、奶产品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使得畜牧业发展较快,导致了农村出现大量的中小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未设置任何环保设施,大量的粪尿垃圾物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样不仅对于大气及地表水造成了污染,甚至对地下水也造成了污染,严重污染了周边的环境,不利于人类健康最大化,生态环境保护最大化理念。

1.3秸秆污染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一直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地位,但由于在能源化工领域以及在还田,饲料,造纸等领域在关于秸秆的利用的一些技术上的难题一直没有突破,以及部分山区由于地势原因导致回收成本较高,使得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最终造成大量秸秆以露天焚烧的方式解决。在露天焚烧秸秆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此外还会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污染指数逐级升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土壤质量下降。

1.4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靠拢于城市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以及垃圾种类也在不断增加,造成的污染也就随之增大。农村生活趋近于城市生活,由于产生的垃圾中难分解的有机物在不断的增加,以及一些发达的乡镇地区还有大量的工业垃圾产生。加上为促进农村乡镇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加大示范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大量人流涌入农村,也造成了一大部分垃圾的产生。

1.5生活污水造成的污染

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农村环境建设也应时刻重视。现如今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又大,再加上经济条件相比城市较差、缺乏熟练的技术以及群众的环保意识等因素,导致环境污染等情况。由于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导致生活污水大都直接随处排放。这样不经处理的随意排放会造成周边河流、水塘等自然水污染,使得周边水环境恶化,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污水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治理对策

2.1加强农民环保意识

在部分地区,由于农民对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不甚了解,对环境保护意识较差,使得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有许多破环环境及生态的行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应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当地农民可以多方面,多渠道了解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认识到污染跟自身生活的环境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2.2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的建设

我国将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机构调整的新方向,也是作为维护原生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所以政府要时刻引导,帮助农民改观传统的思想,发展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理念。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还要进行化肥的合理使用,采用一些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达到精准化施肥,推进有机肥料的合理使用。

2.3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积极推广集中养殖、集中治污。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工业污染防控要求,实施排污许可、排污申报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组织执法检查依法取缔禁养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加强畜禽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诸如生产有机肥、还田、制培养料、建设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沼气工程等?杜绝养殖废水直排现象,使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物有关指标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达标排放。

2.4堵疏结合推动秸秆禁烧工作

堵疏结合,既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处理方式,又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包括直接还田、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等方法。以及用作燃料、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加工等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模式的宣传推广。

2.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充实建设内容。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结语

我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和居住在农村,农村环境没有改善,农民的小康社会则毫无意义。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已经迫在眉睫,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这点,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才能使农村的经济可以持续发展,农村环境得以改善,农民的健康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刘青松.农村环境保护[J].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

篇6

1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畜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它对环境的污染是全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畜牧养殖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村生产结构落后,缺少养殖方式知识,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观念。同时使用落后的配套设施等,造成了家禽排出粪便处理不当,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最后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1.1空气污染

畜牧养殖家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产生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各种粪便使空气中充满恶臭气味,污染大气环境。一方面,各种粪便不及时打扫清理,使家禽内粘膜受到刺激,引起各种不适症状,使家禽的体质下降,劳动功能受到削弱。另一方面,这种恶臭主要成分为NH3,氨易引起人类呼吸道的感染,极易患上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除此之外,各种粪便产生的气体减少了空气中氧气的成分,使空气中的CO2和CH4的成分大量增加。CO2的增加,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动物缺氧的危害,使动物和人类呼吸困难,生态环境恶化。CH4的产生,使空气中易燃气体增加,使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2水污染

家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磷氮等微量元素,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减少水中的氧气含量,会造成地下水富营养化以及水中鱼虾的大量死亡。被污染的水源流入江河湖海中,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这种水源一旦被使用用来灌溉农田或作为饮用水,会严重危害农田和人类身体健康,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1.3土壤污染

在畜牧养殖中,饲料中大多加入了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会在家禽新陈代谢时排出,一旦排出的粪便不经过处理就直接当作肥料加入到农田中,其中的药物会渗透到土壤中,被农田吸收,造成土壤污染。同时,不处理的粪便会排放出氮气,氮气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农作物受酸雨腐蚀,并且土壤也会被酸雨污染,使土壤的肥力下降,不能使用。

1.4生物污染

畜牧养殖业中的家禽卫生情况严峻,极易产生污染病,从而产生各种病菌,诸如禽流感、结核病等,不仅会对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还会影响周边环境,传染动植物以及人类,使人类面临生命的威胁。除此之外,粪便污染农作物,一旦被人类食用,可能会出现中毒情况甚至死亡。因此,这对人类的健康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2畜牧养殖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2.1做好粪便清理工作,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粪便的不及时清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源出解决问题,使用有机饲料,保证饲料的质量。其次对家禽排出的粪便及时清理,降低粪便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粪便中的有害成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之后可以使用化学处理法对家禽的粪便进行彻底的处理,如:高锰酸钾处理法、微波处理法等。完全处理之后的粪便可以重新循环利用,如当作肥料还田、进行发酵用作沼气或将粪便加工转化为饲料等。这些方法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增加农民的额外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2.2优化生产结构,增加基础设施

农村大多畜牧养殖设施简陋,使用原始传统的露天饲养法,养殖与清理的方法都不规范,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结构,大量投入资金,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对养殖范围进行限定,缩小家禽的活动空间。如建立禽舍、农舍等。国家增加支持力度,为农村引入科技化机器,并提供专门人员进行指导,使生产结构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3培养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

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养殖人员的知识水平有限,环保意识薄弱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对养殖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同时要培养起他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养殖中可以得到深入贯彻与实践,在养殖与清理过程中严格把关,把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国家还要加强监督与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增加对该问题法律的制定,对畜牧业环境污染作明确的禁止规定,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同时大力宣扬环保意识,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这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关键作用。

3结语

畜牧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们必须对此加强管理力度,不仅要消除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还要投入科技转变发展模式,使养殖业健康地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生态养殖。我们要将环保意识落到实处,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里.禽畜粪便环境污染的产生及危害[N].家畜生态学报,2005,(4).

[2]万孝康.家禽养殖污染及治理[N].中国畜牧报,2002,(03).

篇7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加大三农建设力度,农村的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但伴随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状况令人堪忧。无论是农村耕地还是居民用水,污染情况严重。农村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关键一部分,农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结果与质量。

一、农村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着力推行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2、主要目标

到2012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全面改善,解决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面查清全市土壤污染与农业污染源状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较好效果,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比例达到70% 以上,化肥有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0% 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提高10% 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以上,秸秆焚烧得到有效控制,畜禽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 以上,经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35个以上;顺利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5%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5% ,适宜发展沼气的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 以上;平原农区防护林网、农林间作控制率在95% 以上;继续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所有建制乡镇配备垃圾中转站和运输设备,各县(区)全面建设“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农村工业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监管工作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农民生活和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1、经济单一,收入低

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低,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只顾当前利益,没考虑子孙后代的未来生活,此外当前的农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以人工为主,农业机械化程度欠缺,虽然已经有部门机械化,但不能形成工业化发展或大面积发展。

2、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淡薄

一是农民缺乏大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污染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环境破坏现象无动于衷,比如滥用化肥、农药,并使用毒性强、难降解或国家禁止的药品,不按国家规定或药物的使用规范,大剂量盲目使用等。而且随着经济条件变好,一次性消费品增多,特别是塑料制品的使用更为突出。二是对环境保护的概念仅停留在表面上、直观上的感性认识,其治污措施也仅仅停留在“卫生意识”的层面上。三是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比如污染产生前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在污染事故发生后才采取补救措施。四是农民维权意识比较薄弱,缺乏遏制环境污染行为的主观能动性。当侵权行为发生时,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农村环保投入低

由于城市对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政府对城市的规划、环境的治理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视,而地处偏远的农村却很难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同时,乡镇财政很难通过财政渠道得到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资金和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4、环保法规不完善,监管缺失

农村环保相关的环律法规不完善,而且缺乏监管机构。此外,在发现环保问题时处理不及时,失职和不作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及措施

1、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各级政府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一是通过贴近农村实际的宣传,使农民意识到各类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污染直接与自身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紧密相连,使其不断提高环保意识,避免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农村的环境保护。二是对养殖业、加工业等重点农户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培训,引导农民在系统学习环保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生态农业技术,从事绿色食品开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以污染防治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组织乡镇企业法人学习污染防治基本知识,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整改,查找污染源,提出减污治污措施。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变落后的农业经营方式,从源头和过程减少农村面源污染。一是禁止使用高浓度残留农药和生长激素,提倡使用以各种农作物生长的小剂量复合肥、有机肥,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生态农业等新技术。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开发与建设要求,全面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确保农作物综合利用。三是将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作为当前农村环境管理的重点,抓好畜禽养殖业布点规划,严格按规划要求新建养殖场,全面实施“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鼓励畜禽粪便实施综合利用,做到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四是严格控制水体养殖,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确定水产养殖方式,控制库区网箱养殖规模,减少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对水域的污染。

3、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长效机制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不明、职能交叉的现象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一是建立齐抓共管的环境管理机制,加强建设项目信息沟通机制。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发改、规划、建设、国土、经商等部门环保工作责任和程序,凡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各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关口”。二是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开展区域性的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活动,做到农村环境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不断提升农村环保质量。三是建立和完善乡镇政府对辖区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四是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设立乡镇环境监管机构,提高农村环保机构的业务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

4、统筹规划,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要加快农村环卫设施的建设,做好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等工作。一是将农村环境保护列入城镇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发展。以改善农村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提高生态文明为核心,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统筹各部门资源,集中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针对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设施薄弱,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组织排放的现状,将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纳入环境污染治理总体规划,尽快组织实施建设。规模较大、有条件的乡镇和村庄尽快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方式,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三是把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同发展清洁能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杆,推广猪-沼-林等生态模式,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力发展农村建设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收益,更要关注环境问题,两者应该齐头并进,杜绝先发展后治理现象的产生。目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极为严重,政府部门应从环境问题根源出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国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东晶.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2,(14).

篇8

[关键词]环境会计;滇池治理:思考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一、环境会计在滇池治理中的作用

(一)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推动滇池治理的进程。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灾害,以及经济的发展和人为的破坏,使得滇池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这一切都严重影响着昆明市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已成为昆明市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我国在实施本部大开发战略时,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因此,在滇池治理中建立环境会计,是昆明市和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要求。另外,企业为避免政府干预以及罚款,会从被动环保变为主动环保,从而引导滇池附近企业走环保之路。

(二)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促使滇池企业持续经营。滇池企业过去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消耗、低利用、多废物排放的粗放型模式,这种模式必然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加剧了滇池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阻碍了滇池企业自身的发展。实施环境会计,将会增加传统会计所没有的自然资本要素,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也会相应增加;如资产负债表中将增加环保资产及其计提折旧的资料类科目、应付环境费用等债务类科目,损益表中将相应增加环保收入和环境费用的科目。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这些环境信息,实施正确的环境措施。企业其他信息使用者可据此评价环境措施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同时还可了解包括环境成本、环境负债在内的较客观准确的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状况。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销售、使用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维护环保利益,做到安全、卫生、无公害等,保证滇池企业的持续经营。

(三)实施环境会计有利于增强滇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反映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并纳入会计核算范围。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外资企业到滇池周边投资,滇池将面向国际市场。为了使企业披露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滇池附近企业有必要考虑建立环境会计。在未来的时间里,在滇池建立环境会计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而且还可以帮助滇池周边企业制定有利于企业自身和环境发展的决策,增强滇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建立环境会计,积极充分及时地对外界披露环境信息,可以沟通企业与各方的的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其在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二、滇池治理的现状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至“九五”期末,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根据滇池治理长期规划从2008年到2020年,滇池治理投入资金将突破1,000亿元。以下是2008年至2010年滇池水质状况和水体PH值情况表

表1 2008年滇池水质状况

从上面的滇池水质数据中可以看出,滇池草海水透明度有所增加,外海水透明度下降;滇池水质类别基本没有改善,仍位于国家劣v类水标准;滇池草海水富营养状况逐年下降,但外海营养状况有恶化趋势;主要污染物没有改变,水体PH值基本不变。

三、滇池资源的环境会计确认、计量和核算

据统计,2009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4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总氮14155吨,总磷1487吨,CODer(化学需氧量)62449吨。到2005年年排入滇池的污水23000万吨,有总氮9750吨,总磷1160吨,CODer(化学需氧量)3067吨。不少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使得工业污水排放量占11%-32%。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e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吨,400吨和11000吨。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如此快的增长速度,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由此看,有必要对滇池周边的企业对滇池资源的使用和造成污染状况的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统计。

例如滇池周边的排污企业在进行滇池环境资产核算时可在原账户体系基础上增加“湖泊环保物资(产品)”、“湖泊环保投资”、“湖泊环境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生物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一资源取得费”、“湖泊环境资产累计折耗(减值准备)”等账户。企业若利用滇池资源(如滇池渔业资源、水资源等等)生产的产品,则设置“湖泊环境产品”来核算。如果政府部门或企业为减少和防止滇池环境污染而进行长期投资,如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投入的39.8亿元资金,则通过设置“湖泊环保投资”来核算。通过“湖泊环境无形资产”核算和计量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专利技术及非专利技术、环境许可证及取得滇池资源的开发权利(如种植权、养殖权等)的价值。“湖泊环境生物资产”核算企业拥有的有生命的动、植物资源的增减变化量等。

假如政府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规定企业要缴纳滇池污染治理费用,在对滇池环境成本和费用进行核算时,如设置“湖泊环境污染预防费”、“湖泊环境治理费”、“湖泊环境补偿费”等科目核算滇池环境破坏与资源损失的费用环境保护支出性费用以及相关的管理费用等。

四、滇池污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逐步要求强污染企业编制滇池环境报告。企业在涉及影响滇池水污染方面的业务时加以确认、计量和核算,并以会计报告的形式告之社会,以及政府等部门,对于这些信息如果能用货币或其他单位计量的就用数据表示,不能数据化的信息可用文字说明,尽量保持中立,做到内容完整、表述清晰,信息可靠。

(二)根据企业的环境报告制定相应的措施。政府及环保部门根据企业的环境报告,可以适时了解企业对滇池的影响程度和环境状况,并对此作出反映,如一些鼓励和惩罚性措施。从长远来看,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环境报告,完善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制度、环境会计审计准则,制定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指标、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准则,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企业。

五、基于环境会计视角对治理滇池污染的建议

(一)企业在取得和使用与滇池水资源时要进行计量和核算,将环境变化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予以货币化。滇池水资源作为昆明市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本身具有价值,而且参与生产、生活活动也会创造价值。随着昆明市经济活动的扩大,加大了对滇池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加剧了对其的污染,要使滇池水资源逐渐转化为经济资源,目前急需加强对滇池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管理,以达到节约利用水资源和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滇池周边企业利用滇池水资源创造的价值远远低于水资源本身的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供求反映出其稀缺性,使得滇池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滇池水资源的价值采取环境会计的方法进行估计和计量,以明确产权责任,使滇池水资源的管理有据可依。

(二)将环境效益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标准之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滇池水造成污染时,就要进行污染治理,因此,披露滇池水污染治理情况也是反映企业环境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项目有:污染治理情况,包括污染治理投资额、项目完成数、污染物处理能力、污染物治理设放运行状况等;从事环境治理、检测、研究的机构和人员情况;污染物回收利用情况等。

(三)建立稳固的管理体制和有力的环境监督机十勾。一方面,政府及环保部门应对企业的滇池资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发现的一些违法违规问题作为效益的基础和素材,作进一步挖掘,对治理效益不高的企业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为了监督评价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指标体系,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对不符合环保指标要求的进行跟踪,分清责任,监督环保部门及有关部门改进工作,使环保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从云南竹的环境现状及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滇池地区环境恶化最为严重,要改变这一现状,实施滇池的全方位的治理,维护生态平衡势在必行,在这一地区考虑建立环境会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许家林,王昌锐,论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J].会计研究,2007.

[2]张白玲,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8.

[3]周一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浅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

[4]陈元源,浅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J].会计之友,2007.

[5]李延莉,湖泊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10.

[6]赵世民,李发荣昆明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对治理滇池的影响[J].云南日报2008.

[7]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滇池水质情况及治理状况公告[M].昆明日报出版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