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高考历史趋势8篇

时间:2023-09-26 15:10: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考历史趋势,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历史趋势

篇1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命题趋势;高中历史;历史材料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经过对全国高考历史卷大量试题的分析与研究,高考历史题目越来越侧重于对学生历史发散性思维的考查,要求学生以高中教材陈述的理论知识点为根基进行独立自主的综合分析与问题解答,具体表现为“虽然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包含在教材中,但题目的形式、内容、题材却与学生频繁接触的教材大不相同(也就是所谓的‘观点在书中,题目在书外’)”。

在此情形下,我们高中教师在展开具体的历史教学活动时,应当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等陈旧的教育方式,及时摒弃单纯要求学生背诵所谓教材历史知识点的落后理念,改为积极创造条件,尽量多地促进学生进行高中历史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真正理解历史教材的基础之上,学会独立自主思考、解决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如此,方能在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自身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的综合发展。

例如,在教学“新航路的开辟”时,教材只简单讲述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国家经济、贸易中心、生产关系等的影响,却并未详细讲解新航路开辟对其他一些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此,在教学了本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后,我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新航路的开辟在一定成程度上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封闭及孤立状态,这同样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已学的历史知识,从经济、外交、文化三个方面尝试分析新航路开辟带给中国的巨大影响。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发挥集体的聪明与才智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如此,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独立自主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透过教材的表面挖掘出更多教材之外的实质性历史内容。

新航路开辟之后,交通带来的便利使得一些原本不属于我国的农作物不断传入,在丰富了我国粮食品种及产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从而为当时中国人口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客观前提。

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殖民强国开始了对我国长时期的侵略。面对侵略,中国人民顽强抵抗,誓死捍卫国家完整;但也致使眼界狭窄的封建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错误外交政策,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文化、经济的长远性发展。

……

上述都是学生独立自主分析、总结的看法,虽不十分切贴,但却表明他们的积极探索精神、创造性学习思维以及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等都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与发展,而这些都将为他们日后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发散性较强的历史试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引进大量丰富的史料素材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的另一大命题特点就是:给出一定的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在对该材料进行阅读与分析的基础上,完成该材料下的特定历史题目。高考的这一命题趋势实质上对高中学生获取、解读历史材料、信息的相关能力。

鉴于此,我们高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适应命题的这一变化趋势,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尽可能地将丰富且科学的历史材料运用到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来。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向学生输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整体时,针对不同的层面我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社会领域人士对该体制的看法:在讲到“英国君王不掌握实权,权利真正掌握在议会手中”这一知识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某一英国宪法权威人士的言论:“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在讲到英国议会拥有无限权力时,又引用了“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一个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这一略带夸张的表述。此外,更是引用了伏尔泰关于英国政体的评价“谁相信从这个可怕的深渊里,从这个不睦、残酷、愚昧、狂信纠缠不清的混沌里,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

随后,便鼓励学生尝试结合这些历史材料对英国政体的先进性进行分析与论证。如此,既借助这些史料的补充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范围,使得“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形式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实现对其的更深刻认识、理解与灵活掌握,从而为其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应对材料性题目做足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时刻紧盯试卷命题趋势,并在明确其特点的基础之上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契合高考特点的教学模式。如此,方能在改善历史教学质量、发展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为他们日后更好地应对历史高考并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1.试题命制情境化。选择题和材料题的命制都采取了设置新情境,撷取新材料的方式,如诗歌、地图、图画、漫画、数据、表格等。设置“情境”能够有针对性地综合考查学生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等。

2.历史要素隐藏化。历史试题命制过程中专门隐去与解题有着直接关系的时间、人物、地点等某些历史要素,需要学生通过题目提供的蛛丝马迹和有限信息去发现、去判定,然后结合明示信息予以作答。

3.能力测试加强化。高考经历了一个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过程,但是这一转变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检测存在不足。全部情景型、材料型试题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目标立意”。通过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可以检测学生所学知识,考查学生多种能力。

4.超纲试题经常化。历年试题均存在这一现象或许正是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必然,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采取科学有效的做题方法完全能够正确作答。

5.隐性知识显性化。课下注解、插图、地图近几年多次成为考查内容,要求我们的备考必须高度重视、全面设防、细致入微。

6.梯度区分科学化。高考题目的命制技术近几年成熟很快,不但选材新颖、贴近生活、捕捉热点、设问灵活巧妙,而且同一道题目的多问之间难度梯度划分合理,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细分和高效的精细选拔,减少学生随意作答得分的现象。这也被称为“发展评价”,即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新高考改革将逐渐改变过去以踩分点评分的做法,代之以按考生的答题层次感给分。

7.经济史观突出化。经济史观和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突出的方向,还有一些新的史学观念和理论也囊括到了新教材和高考试题中。

8.重点知识常规化。高考试题的主体依然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高考试题是全国高中历史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备考绝不会也不能脱离这一方向。

9.标准答案开放化。标准答案的开放化是探究学习的必然结果,也是要求学生须在教材知识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进行开放式思维的结果。这有助于防止学生生搬硬套、死记硬背。

篇3

关键词:高考;专业化;历史研究

在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就要求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江苏版考试说明中四大类十二小项考查目标基本涵盖了历史研究的能力要求。就江苏历年高考卷来看,历史研究考查的专业性越来越强:2008年第21题第4问考查了历史研究的范畴,分值2分;2009年第25题C第1问考查了史料的分类,分值3分;2010年第23题第2问考查了史料的价值,分值2分,第24题第4问考查了史学研究的原则,分值1分;2011年第22题第3问,考查了如何论证历史结论,分值6分;2012年第22题第2问考查了历史研究的综合内容,分值9分。一系列的数据变化说明,对历史研究考查的分值在不断加大,考查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懂得一点历史研究无论对于解答高考试题,还是彰显历史课程的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考一直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在高考试题中怎样体现历史研究的呢?我们以2012年高考江苏卷第22题为例。

第22题,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250字左右。读罢题目确实难以下手,不过仔细阅读三段材料我们发现,萧公权对康有为认识经历了从假民权、假维新到真民权、真维新。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有关康有为材料的掌握,二是学者自身认识的深入以及萧公权遵循了“过则勿惮改”的古训。也就是说历史认识的变化是在掌握历史史料的多寡之后逐渐变化的,当然也与治史者自身的史德有关。另外,材料三恩格斯的论述给我们提示了要从哲学层面即历史唯

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认识历史。为此,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一个转化,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尊重历史的客观性,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对历史的认识,从而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如何开展高中历史研究的教学呢?

一、学点史学史,了解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一些古代史学理论的著作或者名篇,例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了解古人撰史的目的,“述往事,思来者”。学习刘知几提出的“史才三长”和章学诚增补的“史才四长”,明白史家对自己的修养要求,学习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提倡实录,编写信使。了解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将新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了解陈寅恪注意史料真中有伪、伪中存真的特点和诗文的史料价值,善于以史注诗文和以诗文证史;了解顾颉刚的历史地理,拓展历史研究的视野和范围。总之,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历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一是求真,即说话或亮出观点,需要根据,即需要史实支撑,需要逻辑判断,否则只能是猜测。二是对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这也需要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之上,不能是戏说、胡说。

二、懂点史料学,初步掌握史学研究的方法

明白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能够简单运用数学、系统学、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调查法、考古学等方法。能够对史料进行搜集、整理与简单鉴别,例如,史料的分类:口头的(民间传说、民歌、回忆录、口述史)、实物的(遗迹、遗址、遗物)、文字的(碑刻铭文、档案、文献著述、图片)、影像的(照片、影视、录像)。史料的搜集: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字典、辞典、表谱、索引、年鉴等)搜集史料,通过平时读书和阅报积累资料,利用访谈、调查等搜集资料。能够对鉴别的史料进行分析和解释,从中提取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三、尝试研究性学习,感受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已学的知识,完善和拓展新的知识。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在课堂上以材料、问题等带动教学的开展,坚决杜绝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在课后以多样化的作业方式巩固课堂成果,如,布置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开展历史调查等等。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课题选择到材料收集再到得出结论、成果展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活动中,感受历史研究,锻炼、提升学生历史研究的

能力。

篇4

考点一、质点的直线运动

1.【考纲解读】

质点的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专题,涉及的基本概念较多,其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等为Ⅱ级要求.考查的重点是:加速度、xt图象、vt图象、运动和力的关系等知识.

2.【考题预测】

从高考试题看,作为一个孤立的知识点单独考查的命题并不多,更多的是与牛顿定律、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结合起来,作为综合试题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加以体现.主要题型为选择题、解答题,其中解答题多为中等或较难题.

样题预测我国第一艘航母已经投入使用,这让国人自豪.在航母上都搭载有战斗机,因此战斗机的起飞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若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长度为L=300m,某种战斗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飞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a=4.5m/s2,飞机速度要达到v=60m/s才能安全起飞.

(1)如果航空母舰静止,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后开始加速,要保证飞机起飞安全,战斗机被弹射装置弹出时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2)如果航空母舰匀速前进,在没有弹射装置的情况下,要保证飞机安全起飞,航空母舰前进的速度至少是多大?

解析:题中虽未指明,但质点的概念已经蕴含其中.(1)中飞机可视为质点;(2)中飞机与航母均可视为质点.运用质点的直线运动公式求解即可.

(1)设战斗机被弹射出来时的速度为v0,由运动规律可得

v2-v20=2aL

解得v0=30m/s.

(2)设飞机起飞所用时间为t,在时间t内航空母舰航行距离为L1,航空母舰的最小速度为v1.对航空母舰

L1=v1t

对飞机

v=v1+at

v2-v21=2a(L+L1)

解得v1=8m/s.

3.【复习指导】

建议复习时要从加速度角度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分析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等知识.在判断vt图象或xt图象时,要注意分析运动的特点,纵横轴分别代表的含义,以及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意义.有时写出速度公式或位移公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高考中涉及本单元的试题与现实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将更紧密,涉及内容更广泛,与高科技相联系的情景会有所增加.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参考系、质点2010·山东(16)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011·新课标(24);2010·天津(24)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2013·广东(13);2013·新课标Ⅰ(19);2012·山东(15);2011·重庆(14);2011·海南(8);2011·海南(6)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10·重庆(22)

考点二、相互作用

1.【考纲解读】

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其中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平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为Ⅱ级要求.预测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知识,另外也要注重电场力、磁场力及复合场的平衡问题.

2.【考题预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预测2014年高考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1)对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知识点的考查;(2)纯静力学的考题,物体受力不在一条直线上,通常为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3)连接体的平衡问题,通常考查整体法和隔离法,难度稍大的题目本专题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但也有综合性计算题.

样题预测滑块m放在粗糙的斜面体M的斜面上,用水平推力F推着斜面体和滑块一起向左加速运动,如下图所示.若物块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滑块受到斜面的作用力方向可能垂直于斜面向上

B.滑块一定受到了三个力

C.滑块可能受到了两个力

D.滑块受到的合力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平衡.滑块一定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当a=gtanα时,滑块恰好不受摩擦力,滑块受到斜面的作用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当a≠gtanα时,滑块将受摩擦力,故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所受合力水平向左,选项D正确.

3.【复习指导】

复习重点应集中在对物体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的理解、应用上.涉及的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常见力的特点、受力分析、力的运算等.其中力的动态变化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高考的热点,要注意加强受力分析的训练,掌握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如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等.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考查的重点和热点、题型不会发生变化,仍然是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等的创意设计.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2013·新课标Ⅱ(14);2013·北京(16);2012·重庆(23);2012·新课标(24);2012·海南(8);2011·海南(5);2011·重庆(22)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2013·新课标Ⅱ(15);2010·新课标(15)

力的合成与分解2013·新课标Ⅱ(15);2013·安徽(14);2013·北京(16);2013·浙江(17);2012·新课标(24);2012·浙江(14)

共点力的平衡2013·山东(15);2013·天津(5);2012·新课标(16);2012·新课标(24);2012·广东(16);2012·山东(17)

考点三、牛顿运动定律

1.【考纲解读】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为Ⅱ级要求.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解决动力学问题、追及相遇问题在动力学中的应用是常考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本专题常以综合性计算题形式考查.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运动和力的关系等知识.本专题内容的命题形式倾向于应用型、综合型和能力型,易与实际生活、军事科技、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还常以力、电综合题形式出现.试题大多综合运用牛顿定律知识求解,解题的关键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的分析,且贯穿始终.

样题预测2013年2月26日,埃及卢克索发生一起观光热气球爆炸坠落事故,共有19人遇难.这可能是人类史上伤亡最为严重的一起热气球事故.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00kg,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发现气球因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m/s,且做匀加速运动,4s内下降了12m.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至少抛掉多重的压舱物才能阻止气球加速下降.

解析:气球因漏气导致其浮力变小,所以气球做向下匀加速运动,为了阻止加速下降,因此抛掉压舱物体,减少重力,确保安全.在此过程中,已知时间、下降的位移、初速度,由运动学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抛掉的重物.

设漏气后气球所受浮力为F,加速下降的加速度为a.

由s=v0t+1[]2at2得:

a=2(s-v0t)[]t2=2×(12-1×4)[]42m/s2=1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

F=m(g-a)=900×(10-1)N=8100N

抛掉的压舱物的重力为

G=mg-F=ma=900×1N=900N.

3.【复习指导】

在复习中,一定要熟练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已知运动求力和已知力求运动这两种类型的问题,同时要学会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牛顿第二定律,注意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生活、科技、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结合电场、磁场有关的综合问题的考查.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牛顿运动定律与曲线运动、电磁学等知识点综合起来,以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关问题为命题背景,突出表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命题趋势强烈,同时对与vt图象相结合的问题要予以足够的关注.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013·新课标Ⅰ(14);2013·新课标Ⅱ(14);2013·新课标Ⅱ(25);2013·浙江(19);2013·重庆(6);2012·新课标(14);2012·北京(20);2012·安徽(17);2012·江苏(5);2012·山东(17);2011·福建(16);2012·天津(8);2011·新课标(21);2011·北京(18)

超重和失重2012·浙江(23);2011·天津(2);2010·海南(6);2010·浙江(14)

考点四、曲线运动

1.【考纲解读】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及其应用为本专题的Ⅱ级要求知识,包含了位移、加速度、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平抛运动并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匀速圆周运动及其重要公式等.注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设法把曲线运动(正交)分解成直线运动再用直线运动规律求解问题.从近几年高考看,常见模型:抛体运动问题;船渡河问题;绳拉物体运动问题.出题形式多样,选择题、计算题均有.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应用本专题知识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抛体运动及圆周运动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仍将是高考重点考查的一种趋势.主要考查的有以下几点:(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平抛物体的运动;(3)匀速圆周运动及其重要公式,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力等.它不仅涉及力学中的一般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还常常涉及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动力学问题,功能问题.

样题预测如图所示,参加某电视台娱乐节目的选手从较高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跃出后,落在水平传送带上.已知平台与传送带的高度差H=1.8m,水池宽度s0=1.2m,传送带AB间的距离L0=20m.由于传送带足够粗糙,假设选手落到传送带上后瞬间相对传送带静止,经过Δt=1.0s反应时间后,立刻以a=2m/s2恒定向右的加速度跑至传送带最右端,g取10m/s2.

(1)若传送带静止,选手以初速度v0=3m/s的水平速度从平台跃出,求选手从开始跃出到跑至传送带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2)若传送带以v=1m/s的恒定速度向左运动,选手要能到达传送带右端,则他从平台跃出的水平速度v1至少为多大?

解析:(1)选手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H=1[]2gt21,得

t1=2H[]g=0.6s

在水平方向上有

s1=v0t1=1.8m

选手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s2=L0-(s1-s0)=1[]2at22

得t2=4.4s.

则选手运动的总时间t=t1+t2+Δt=6.0s.

(2)选手水平跃出的速度为v1,落到传送带上1.0s反应时间内向左发生的位移大小为

s3=vΔt=1m

然后选手向左减速至速度为零又向左发生位移

s4=v2[]2a=0.25m

不从传带上掉下,平抛水平位移

s≥s0+s3+s4=2.45m

则v1≥s[]t1=4.08m/s.

所以选手从平台上跃出的水平速度至少为4.08m/s.

3.【复习指导】

解曲线运动问题要注意运动的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是各自独立的,互不干扰,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不会因为其他方向运动的存在而受到影响.对曲线运动的复习应注重曲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对圆周运动的复习应加强向心力来源的分析,加强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高考中对平抛运动或类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考查仍是命题的热点,尤其是这两种典型的曲线运动从知识上与功能关系综合,从情景上与生产、生活实际应用联系的命题可能性较大.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013·北京(19);2013·福建(20);2012·福建(21②);2011·四川(22);2011·新课标(14);2011·全国(15);2011·江苏(3)

抛体运动2012·新课标(15);2012·江苏(6);2012·上海(12);2011·广东(17);2011·海南(15);2010·全国(18);2010·浙江(22)

圆周运动2013·北京(18);2012·上海(19);2011·安徽(17);2009·广东(5)

向心力2013·新课标Ⅱ(21);2012·福建(20);2012·江苏(3);2011·天津(10);2009·广东(17)

竖直平面圆周运动2013·重庆(8);2012·浙江(18);2012·重庆(23);2011·北京(22);2010·重庆(24);2010·江苏(14)

考点五、万有引力与航天

1.【考纲解读】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为本专题的Ⅱ级要求知识,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几乎年年都考,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居多.考纲要求考生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存在引力,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天体运动与现代航天科技的综合,人造卫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是高考的热点.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空间科技力量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和接收,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成功,会使万有引力、天体运动的知识成为一个特别的考查热点.

样题预测2013年6月7日,美国研究人员说,在火星工作的火星车“机遇”号发现非酸性水存在的证据.依据这一发现推断,在火星形成早期,星球环境或许更加适宜孕育生命.假设“机遇”号着陆前在近火点800千米、远火点80000千米的火星椭圆轨道上履行火星探测使命.已知地球质量与火星质量之比为9,地球半径与火星半径之比为2,地球半径为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取10m/s2.由以上信息做出的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机遇”号在近地轨道上的运行速率在7.9km/s至11.2km/s之间

B.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4.44m/s2

C.“机遇”号若要在目标轨道的近火点开始沿绕火星的圆轨道运行,需要减速

D.“机遇”号环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率约为3.72km/s

解析: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知识.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均小于7.9km/s,选项A错;由g=GM[]R2得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g′=M′[]M×R[]R′2g=1[]9×4[]1×10m/s2=4.44m/s2,选项B对;“机遇”号若要在目标轨道的近火点开始沿绕火星的圆轨道运行,需要减小自身的机械能,需要减速,选项C对;由v=GM[]R得“机遇”号环绕火星做圆周运动的最[JP2]大速率v′=M′[]M×R[]R′×7.9km/s=3.72km/s,[JP]选项D对.

3.【复习指导】

当前星际探索成为世界新的科技竞争焦点,而我国的载人航天已取得了成功,探月计划也进入实质性进程之中,因此在这些知识点的应用上复习时应引起高度重视.与“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相关的内容可能会成为2014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近年来我们国家在航天方面的迅猛发展,高考命题易与我国的航天成就紧密联系.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天体运动2013·新课标Ⅰ(20);2013·四川(4);2013·天津(9①);2012·全国课标(21);2012·福建(16);2011·上海(15)

双星2013·山东(20);2012·重庆(18);2010·全国1(25)

人造卫星2013·新课标Ⅱ(20);2013·新课标Ⅰ(17);2013·浙江(18);2012·山东(5);2012·四川(15);2011·广东(20);2011·北京(15)

航天器2013·安徽(17);2011·四川(19);2010·江苏(6);2010·山东(18)

考点六、机械能及其守恒

1.【考纲解读】

本专题主要包括五个概念(功、功率、动能、势能、功能关系)和三个规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考试大纲》对本专题考点为Ⅱ级要求.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本专题知识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值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常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综合,该类题目一般过程复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高考中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比重不会降低,仍会以功的计算、动能定理以及功能关系为主,同时与曲线运动、电场及电磁感应相联系的综合题紧密相连,所以考生在复习时应多注意这些知识的综合训练和应用,以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样题预测2013年2月15日,一团亮光划过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留下白色尾迹,有视频显示,当时巨大的橘红色火球掠过天空,爆炸时散发出比太阳更耀眼的光芒.陨石雨降落后,车里雅宾斯克州各类建筑的窗户被震碎,屋顶被掀翻.下面有关陨石雨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陨石坠入地球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B.陨石下落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D.“鸡蛋大的陨石砸在地上就是一个坑”,说明陨石对地面做了功

解析:陨石是从行星际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而陨落到地球表面上的天然固态物体.它涉及地质学、天文学、陨石学、空气动力学、天体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中许多理论问题.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是陨石和空气摩擦生热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选项A错误;陨石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选项B错误;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成为流星,是陨石和空气摩擦生热的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选项C正确;陨石落地时,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力,地面发生了形变,陨石对地面做了功,选项D正确.

3.【复习指导】

关于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的考查在历年高考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且常考常新,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复习时要深刻理解、准确掌握功、平均功率、瞬时功率、动能、重力势能等重要的概念及相关物理量的判断和计算;准确理解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全部内容;熟练掌握它们的运用方法,牢固树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能量守恒和能的转化观点.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高考涉及机械能的考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涉及功、功率和功能关系基本概念或机车启动问题的选择题;(2)以生产、生活和体育竞技项目等实际为背景的动力学和能量的综合题;(3)以能量守恒为核心考点并涉及弹簧的力学综合题.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功和功率2013·新课标Ⅰ(21);2013·北京(23);2012·福建(17);2012·江苏(17);2011·山东(18);2011·海南(9);2010·全国课标(16);2010·四川(23)动能和动能定理2013·新课标Ⅱ(20);2012·全国(26);2012·江苏(14);2012·山东(22);2012·北京(22);2012·福建(21);2012·安徽(16)

功能关系2013·安徽(17);2012·重庆(23);2012·海南(7);2011·四川(21);2011·浙江(24)

机械能守恒定律2013·新课标Ⅰ(21);2012·海南(15);2012·上海(16);2012·浙江(18);2012·广东(17);2012·山东(16);2011·全国课标(16)

考点七、电场

1.【考纲解读】

电场Ⅱ级要求知识点有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势差、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电场强度、电势差是近几年高考中频繁考查的知识点.电场力、电势能与力学中的运动、平衡以及能量相结合的题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对电场基本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进行,对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以及力电相结合的综合试题多以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高考中,本专题仍是命题的热点之一,考查的重点是:静电场的基本知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力电综合.库仑力与其他力相结合的平衡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匀变速直线运动、类平抛运动,力电综合与能量相关的问题、与生产生活、工农业生产等紧密联系,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样题预测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在y轴上固定着关于O点对称的等量异号点电荷+Q和-Q,O为坐标原点,A、B、C为坐标轴上的三点,A点和B点在x轴上关于O点对称,C点在y轴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单位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B.C点的电势小于A点的电势

C.负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单位正电荷从C点移动到A点与从C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相同

解析:x轴为两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所以x轴为一等势线,单位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在B点的电势能,选项A错.电场线由+Q指向-Q,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C点的电势大于A点的电势,选项B错.x轴为一等势线,负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电场力不做功,选项C错.C、A之间的电势差与C、B之间的电势差相等,所以单位正电荷从C点移动到A点与从C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的功相同,选项D对.

3.【复习指导】

在复习中,始终要围绕两个主线:一是电场力的性质,二是电场能的性质.做好这类问题关键是掌握好基本模型.注意命题与生产技术、生活实际、科学研究等联系也很多,如静电屏蔽、尖端放电和避雷针、电容式传感器、静电的防止和应用、示波管原理、静电分选等等,都成为新情景综合问题的命题素材.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且结合力学的平衡问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交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库仑定律2013·新课标Ⅰ(15);2013·新课标Ⅱ(18);2012·上海(11);2012·江苏(1);2011·海南(3)

电场强度2013·安徽(20);2012·海南(12);2011·重庆(19)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2012·广东(20);2012·福建(15);2012·山东(19);2012·天津(5);2012·重庆(20);2012·海南(3);2011·上海(14)

电容器2013·新课标Ⅰ(16);2012·大纲卷(24);2012·江苏(2);2012·海南(9)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2013·新课标Ⅱ(24);2012·新课标(18);2012·四川(24);2011·新课标(20);2011·安徽(20);2011·北京(24);2011·浙江(25)

考点八、恒定电流

1.【考纲解读】

由新课标考纲对“恒定电流”的要求看,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Ⅱ级要求.从近几年高考对“恒定电流”的考查来看,电路分析——包括电阻变化、含电容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等动态分析、电路故障分析,运用电路知识探究实际问题已成为考查的热点.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将与实际联系紧密,像超导现象及其在生产、科技方面的应用等,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是重点考查的一种趋势,符合现代高考对知识应用和能力考查的要求.基本题型是以选择题、实验题或计算题出现.如以选择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若以实验题和计算题出现,则属于较难的题.

样题预测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平行板电容器两金属板水

平放置,开关S是闭合的,两板间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G为灵敏电流计.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向上加速运动,中有从b到a的电流.

B.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下移运的过程中,油滴向下加速运动,中有从b到a的电流

C.在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油滴仍然静止,中有从a到b的电流

D.在将S断开后,油滴仍保持静止状态,中无电流通过

解析: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滑片P向上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减小,因U=E-I(r+R1),可知电容器极板电压变大,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增大,油滴向上运动,极板电压变大,说明电容器充电,中电流方向从b到a,选项A正确,选项B、C错误;将S断开后,电容器放电,中有电流,电压减小,电场力减小,油滴向下运动,选项D错误.

3.【复习指导】

复习重点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电热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的测量.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电路的动态分析考题出现频率较高,是高考的难点和热点.复习时注意电路的计算,包括电阻的计算,串并联电阻的计算,电功、电热的计算(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混联电路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计算等.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高考命题势必会倾向于综合各部分知识的综合题的考查,例如以动力学为背景的力电综合题,以电磁感应为背景的力电综合题,以电路知识为背景的能量守恒问题,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等.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013·安徽(16);2010·新课标(19);2008·重庆(15)

电功率、焦耳定律2012·上海(13);2012·四川(23);2012·浙江(17);2011·全国(17);2011·北京(20);2011·上海(8)

电路动态分析2012·上海(17);2012·浙江(17);2011·重庆(20);2011·北京(17);2011·海南(2);2011·上海(12);2010·上海(5)

含容电路2010·安徽(18)

电路故障分析2011·重庆(22)

考点九、磁场

1.【考纲解读】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及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近几年始终围绕带电粒子在磁场、复合场中运动和实际应用问题考查,如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等,尤其复合场中的问题更是每年必考,占分较大.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一般具有较复杂的运动图景,可以综合考力场、电场、磁场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在复杂的情景中灵活运用解题基本方法,洞察问题的内在联系,更能反映考生的综合素质、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往往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考题预测】

预计2014年高考中,带电粒子在同一区域内存在电磁场问题和带电粒子在周期性电磁场作用下运动的题目必将成为考查的重点;电磁场在各种科学仪器中的应用问题仍然不可忽视,与现代高科技相关的物理情景试题也会不断翻新.

考点十、电磁感应

1.【考纲解读】

本专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难点,也是热点,其中Ⅱ级要求知识点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从近两年的高考命题来分析,新课程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有所加强,考查内容全面,主要包括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描述、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方向的判断(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特别是经常将电磁感应与电路规律、力学规律、电场规律、磁场规律、能量转化问题、数学函数与图象等相结合,试题的难度和广度均有明显体现;试题的考查形式灵活,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都经常出现.

2.【考题预测】

预测2014年的高考方向与内容仍然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本考点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但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却很多,每年的高考题中对这一章的内容均有所涉及.重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以导轨上的导体切割磁感线为模型,综合考查电磁感应、恒定电流、磁场、牛顿运动定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知识点.

[FK(]样题预测[FK)][HTK]如图甲所示,不计电阻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导轨间距为L=1m,上端接有电阻R=2Ω,虚线OO′下方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将质量为m=0.1kg、电阻不计的金属杆ab,从OO′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金属杆在下落的过程中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已知金属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1m/s,下落0.3m的过程中加速度a与下落距离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m/s

2).试求:

[TPgkwl-3.TIF,BP][TS(*5][JZ][HT5"H]图甲图乙[TS)]

(1)垂直于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ab杆下落0.3m的过程中R上产生的热量和通过R的电荷量.

解析:(1)刚进入磁场时a0=10m/s2,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BI0L-mg=ma0

若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有

I0=E0[]R

E0=BLv0

联立上面三式代入数据得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2T.

(2)通过ah图象知,a=0表明金属杆受到的重力与安培力平衡,有mg=BIL,其中I=E[]R,E=BLv,可得下落0.3m时金属杆的速度v=mgR[]B2L2=0.5m/s.

下落0.3m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mgh=Q+1[]2mv2

解得Q=0.2875J.

金属杆自由下落的距离满足2gh0=v20,h0=0.05m,所以金属杆在磁场中运动的距离

x=h-h0=0.25m

则q=It[DD(]-[DD)]=[SX(]E[DD(]-[DD)][]R[SX)]t=[SX(]BLv[DD(]-[DD)][]R[SX)]t=[SX(]BL[]R[SX)]x=0.25C.

3.【复习指导】

本内容集中体现了与恒定电流、磁场、力学内容的联系,综合性很强,难度大,复习时特别注意要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注意与实际生产、科技常识相结合的日光灯原理、磁悬浮列车原理、电磁阻尼现象、电磁流量计、传感器原理、超导技术应用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搭界平台.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命题频率较高的是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向判定和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其他像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力和运动、能量等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及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图象问题等.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HT6]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2013·新课标Ⅰ(17);2012·北京(19);2012·山东(14);2012·海南(5);2011·海南(7);2011·上海(13);2011·上海(20)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涡流2013·北京(17);2012·新课标(19);2012·四川(16);2012·福建(22);2011·北京(19);2011·广东(15);2010·江苏(2)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2013·新课标Ⅱ(16);2012·重庆(21);2012·新课标(20);2012·福建(18);2011·海南(6);2011·山东(22);2010·北京(19)

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2013·新课标Ⅰ(25);2013·安徽(16);2012·山东(20);2011·福建(17);2012·天津(11);2012·浙江(25);2012·广东(35)

考点十一、交变电流

1.【考纲解读】

新课标考纲对“交变电流”的考查都是Ⅰ级要求,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一般出现在选择题中,主要考查正弦式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图象和数学表达式、最大值与有效值、变压器及电能的输送等问题.

2.【考题预测】

本部分知识常与电场和力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等.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

[FK(]样题预测[FK)][HTK]如图所示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通入的正弦交流电的输入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图象,已知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1∶n2=10∶1,当副线圈中接入两个相同的并联电阻R=20Ω时,则()

[TPgkwl-4.TIF,BP]

A.通过电阻R的电流最大值为2.2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31.1V

C.电阻在1s内产生的热量为24.2[KF(S][]2[KF)]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约为48.4

解析:本题考查交流电知识.由图象可知原线圈电压有效值为220V,根据匝数比n1∶n2=10∶1,可得副线圈电压有效值为22V,故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22V,选项B错;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到通过副线圈的电流有效值为2.2A,即通过电阻的电流有效值为1.1A,最大值为1.1[KF(]2[KF)]A,选项A错;电阻在1s内产生的热量为Q=22×1.1×1J=24.2J,选项C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电阻消耗的功率P=22×

2.2W=48.4W,选项D对.

3.【复习指导】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拓展.复习时要注意“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

4.【教师寄语】

寄语1明白命题趋势: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多集中在变压器的原理及其应用、交流电的有效值、平均值和远距离输电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

寄语2演练高考真题

高考考点高考典题精选

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2013·四川(2);2012·北京(15);2012·广东(19);2012·全国(19);2012·山东(18);2012·安徽(23);2011·天津(4)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2013·广东(16);2012·重庆(15);2012·新课标(17);2012·福建(14);2012·天津(4);2012·江苏(7);2012·海南(4);2011·新课标(17)

高中物理学史汇编(二)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篇5

2018年9月云南曲靖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成绩已于10月9日公布,考生可登陆省招生考试院网站(ynzs.cn/),输入准考证号和六位查询密码查询成绩。

2018年9月云南曲靖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考生可登陆云南省教育考试院(网址:ynzs.cn/)、进入2018年9月云南曲靖高考英语听力成绩查询系统(网址:score.ynzs.cn/gktk20189/index.php),输入准考证号、六位查询密码、验证码即可查询云南曲靖高考英语听力成绩信息。

注意:

篇6

【各考区领取准考证时间】

阿里:10月24日-10月25日

那曲:10月10日

日喀则:10月25日-10月26日

山南:10月24日-10月26日

拉萨:10月17日-10月19日

昌都:10月20日-10月26日

林芝:10月15日-10月25日

西藏民族大学:待定

篇7

1.命题的趋势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综卷中的物理实验被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试题本着“来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从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要求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较好地区分和鉴别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试卷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电学实验又是实验考查的主阵地,其原因有二:一是内容丰富,可以从仪器的使用及读数、电路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角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二是便于改编,只要电路稍加变化,就可以产生一个新的实验。今年,福建省高考将物理选择题改为单选,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就更突显了实验部分的能力考查。

预测2010年实验题将继续考查考生的各种实验能力。由于设计类实验和改编类实验是考生实验能力的较高体现,通过它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完成实验的一般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实验方法、原理处理新情境实验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所以高考在兼顾考查课本实验的基础上,会更注重对课本实验的拓展和延伸考查,甚至会在全新的实验环境中进行考查,因此在实验复习中要将精力放在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上,再通过训练总结出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思路。下面就以电学实验为主谈谈物理实验的考查特点和复习策略。

2.高考物理实验考查的特点

纵观这几年高考实验题,除了考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书本基本实验原理和步骤、仪器使用中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以外,主要突显以下三个特点:

(1)实验试题的设计体现了“来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

例如2005年全国卷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直接来源于课后学生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但又高于课本,不能照搬课本实验电路图。只有真正理解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才能达到灵活运用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实验相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课本实验不可小视,并且要从中有所提升。

(2)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其中涉及误差的分析、利用图像或公式处理数据、有效数字的保留等,对实验分析能力、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都有所考查。

例如2008年山东高考卷:给出某磁敏电阻在室温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测量磁敏电阻处于磁场中的电阻值RB和B。并结合图简要回答,磁感应强度B在0~0.2T和0.4~1.0T范围内磁敏电阻阻值的变化规律有何不同?并分析在一定温度下的电阻――磁感应强度特性曲线,得到什么结论?该题充分体现了以上各种能力考查的要求。

(3)注重课本实验的深挖掘:主要体现为一“材”多用和一“图”两用。

所谓一“材”多用是指同一实验器材,完成不同的实验目的,实现实验多方面的考查。例如2009年高考福建卷和2009江苏南京调研卷就分别考查了敏感元件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用的就是课本研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和电路。

所谓一“图”两用是指在一个电路图上完成两个实验,这样的电路一般比较复杂,对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要求较高。例如(2006年高考广东卷)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电路,用以测定电流表内阻和电源电动势及其内阻,并分析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

基于以上考查特点,提出以下复习策略,仅供参考。

二、电学实验复习的策略

1.物理教师应研究往年高考试题,了解实验考查趋势,做到心中有数。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电学实验题的解题方向和步骤。

要教会学生学习每一个实验前,应先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根据实验目的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尝试思考实验原理。围绕敲定的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器材,根据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平时还应注意引导思考该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研究该实验的仪器、原理、方法还可完成哪些测量。

鼓励在实验后或者做题后多做反思体会。由于同一实验目的,可能存在不同的实验原理,通过尝试思考实验原理的方法,就可以拓宽思路,提升能力。如果学生提前知道实验原理,就可能造成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使思维受到限制。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创新意识和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3.重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落实――基本仪器的掌握,多进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各种实验器材的使用。

复习应紧扣大纲,精选题目,加强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要重基础、严要求且难度适中,最终能把实验思想融汇在学生做题当中。在重视基础上,要进一步向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靠近,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实验能力。复习中,可开放学校的实验室,让学生重温实验的实际操作,这样对考生解决实验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从而提高备考的实效性。

4.重视课本实验,熟悉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争取最大限度地做到:一“材”多用。

如利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器材,能否测定极细金属管的内径;利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能否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演示实验、做一做等也在高考考查范围之内,同样也要注意挖掘。

5.平时多总结实验方法及题型,积累经验,作为自己知识的储备,增强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如对电阻的测量有很多种方法: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比较法、多用电表测电阻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有:伏安法、两阻(定值电阻)一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法、一箱(电阻箱)一表(电压表或电流表)法等。

篇8

谁都知道,高考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学校就怎么教。随着外语听力考试的取消,学校必然会轻视甚至取消听力训练课;相应地,学生的听力水准也就随之降低。如此一来,“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就会大行其道。这种结果,无疑与学习英语的初衷背道而驰。

学习外语的基本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听说能力,以便能够与外界进行交流。但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外语学习事倍功半。尽管他们能够背熟大量的单词、能够掌握各种语法,但在必须使用外语的时候无能为力――一句不会说,一句听不懂。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状况,根本原因还在于外语教育中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正因为此,许多地方将听力考试纳入了高考体系。可惜的是,这一政策却被取消了。

对此,有关专家解释,取消听力考试有助于兼顾城乡公平。确实,当前城乡教育水准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这种差距不只体现在外语上,也体现在物理、化学等课程上。许多乡村中学连起码的物理、化学实验室也没有,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连一次实验也没有做过。试问,为了兼顾城乡公平,是否要在物理、化学的高考中,取消所有的实验内容呢?要想在高考中兼顾城乡公平,该做的不是迁就落后的乡村水准,取消听力考试,而是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育的水准,让乡下孩子跟得上城里孩子。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学好英语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学好英语,就能畅行天下,让学生走得更远;另一方面,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与文化成果都是用英语来发表的,学好英语,也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汲取世界优秀成果的营养,让学生飞得更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