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会计核算难点8篇

时间:2023-09-26 15:10: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会计核算难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核算难点

篇1

关键词:成本会计;核算;难点突破

本文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jyxm604)和院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JYJG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4月22日

一、研究背景

要想学好成本会计这门功课,就必须掌握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同企业生产工艺及企业管理特点,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相对于本科相同专业的生源来说,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的学业素质差,他们在学习成本会计这门课时,往往有较大的畏难情绪。通常分不清楚哪些方法是材料费核算时采用,哪些方法是辅助生产费用核算时采用,哪些方法又是制造费用核算所采用。出现课堂上听讲基本能领会,下课后做实务练习就错的现象。为此,作为高职院校从事成本会计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充分了解成本核算体系,强调将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同成本核算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外,更要从学习方法上和途径中寻找简单有趣且快捷的方法。这里,就以辅助生产费用方法之一交叉相互分配法和生产费用在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之一大约相当完工产量比例法来进行研究。

二、重点和难点之一:交互分配法

按照现行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要求,交互分配法是辅助费用的分配方法中的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高职学生很少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一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大部分同学一知半解,有的同学干脆放弃这一方法的学习。下面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总结:

交互分配法(七律)

交互“比率”求辅费

增减辅费待外分

待外分配“再比率”

有了“再比”各自乘

举例:某制造类公司有辅助一车间和辅助二车间共两个辅助车间,本月辅助一车间和辅助二车间分别发生费用540,000元和360,000元。其劳务提供情况如表一。该公司设置“生产和一般耗用”成本项目,生产M、N两种产品,M产品定额工时为240,000小时,N产品定额工时为1,300,000小时,辅助生产车间的工作量按工时比例分配。(表1)

根据上面的七言律诗进行这样的计算步骤:

(一)交互“比率”求辅费

交互分配的辅助一车间费用分配率=540000/2700000=0.2 (元/度)

辅助二车间应分配辅助一车间的电费=700000*0.2=140000(元)

交互分配的辅助二车间费用分配率=360000/120000=3 (元/度)

辅助一车间应分配辅助二车间的费用=20000×3=60000(元)

(二)增减辅费待外分

辅助一车间对外待分配费用=540000+60000-140000=460000(元)

辅助二车间对外待分配费用=360000+140000-60000=440000(元)

(三)待外分配“再比率”

辅助一车间对外分配费用比率=460000/(1200000+650000+120000+30000)=0.23(元/度)

辅助二车间对外分配费用比率=440000/(60000+40000)=4.4(元/度)

(四)有了“再比”各自乘

M产品应分配辅助一车间电费=1200000×0.23=276000(元)

N产品应分配辅助一车间电费=650000×0.23=149500(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辅助一车间费用=120000×0.23=27600(元)

基本生产车间应分配辅助二车间费用=60000×4.4=264000(元)

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辅助一车间费用=30000×0.23=6900(元)

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辅助二车间费用=40000×4.4=176000 (元)

据此可以得出如表2情况的分配结果。(表2)

三、重点和难点之二:约当量比例法

约当量比例法是应用广泛且计算步骤多且计算复杂的方法。然而高职学生对这种方法的运用上不知道如何计算完工程度。在此,也可以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总结:

约当行(七律)

约当比例三约当

材料约当看投料

人工约当在工时

制费约当同工效

有了三约得三率

费用分配乘三率

一率相乘材料费

二率相乘薪酬费

三率相乘制造费

三费相加算完工

有了完工得在产

完工、在产并列出

举例:某制造类生产企业生产Y产品,分别经过一、二、三道工序加工制成,原材料于每个工序开始投入,各工序在产品在本产品的完工程序平均值50%计算。月末在产品数量400件,本月完工产品数量为1,000件。月末制造费用累计36,450元,直接材料费用累计70,800元,直接工资费用累计30,375元。月末每道工序在产品状态情况和定额资料如表3所示。(表3)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上文的《约当行》(七律)作如下计算:

(一)约当比例三约当。这里的“三约当”是指产品成本要素费用构成中的材料费约当量、人工费约当量和制造费用约当量。

(二)材料约当看投料。是指产品成本中的材料费约当产量要以每道工序的投放材料情况。

第一道工序:50×50%/160×100%=15.625%

第二道工序:(50+50×50%)/160×100%=46.875%

第三道工序:(50+50+60×50%)/160×100%=81.25%

第一道工序:100×15.625%=15.625(件)

第二道工序:200×46.875%=93.75(件)

第三道工序:100×81.25%=81.2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5.625+93.75+81.25=191件

(三)人工约当在工时。是指产品成本中的人工费约当产量要以每道工序的人工工时投入情况。

第一道工序:40×50%/100×100%=20%

第二道工序:(40+30×50%)/100×100%=55%

第三道工序:(40+30+30×50%)/100×100%=85%

第一道工序:100×20%=20(件)

第二道工序:200×55%=110(件)

第三道工序:100×85%=85(件)

在产品月末约当产量=20+110+85=215件

(四)制费约当同工效。是指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约当产量要以每道工序的人工工时投入情况。

(五)有了三约得三率。是指材料费项目的分配率、人工费项目的分配率和制造费用项目的分配率。

一率,材料项目分配率=70800/(1000+191)=59.7(元/件)

二率,人工费项目分配率=30375/(1000+215)=30(元/件)

三率,制造费项目分配率=36450/(1000+215)=115(元/件)

(六)费用分配乘三率,一率相乘材料费,二率相乘薪酬费,三率相乘制造费

完工产品本月材料费=1000×59.7=59700元

完工产品本月人工费=1000×25=25000元

完工产品本月制造费=1000×30=30000元

(七)三费相加算完工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000×115=115000元

(八)有了完工得在产

本月在产品成本=59.7×191+25×215+30×215=23227.7元

(九)完工、在产并列出

本月在产品成本和完工产品品并列情况如表4。(表4)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复杂冗长的计算规则,可以通过把其计算过程改编成古诗词的形式,方便了学生记忆,减轻记忆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学习成本会计的趣味性和文学性,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兴趣。

主要参考文献:

[1]宋胜菊等.新编成本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篇2

1.1 项目移交与运营期

项目移交与运营期在污水处理BOT项目会计核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项目移交是在特许经营期满之后而把手中的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并且BOT项目公司并不需要额外专门的会计处理,在进行项目移交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制度规章去办事,避免造成会计核算中的后期困难。运营期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多,首先就是发生运营成本,有贷记银行存款等一系列科目;其次就是运营期合并报表处理,需要格外注意的就是收入成本没有必要合并抵销;接着是无形资产摊销与运营费收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递延所得税负债、金融资产计量困难的时候要紧密结合污水处理BOT项目会计核算来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与审核,最终促进污水处理BOT项目的顺利运营与不断提高会计核算难点的综合业务能力。

1.2 建设期

建设期是污水处理BOT项目会计核算实例分析的关键所在,工程建造的支出与工程结算收入应该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假如某个项目公司的投入运营相对比较的滞后,就应该“实事求是”的和相关财政部门结算污水处理费,实际收取的金额是随着不同的污水处理BOT项目变化波动的,还要明确所得税的计税基础与账目价值,最后结转成无形资产科目。与此同时,还要统筹兼顾好建设期间某公司年度合并报表的处理,维持好后续经营服务与基础设施建造服务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还要对建造收入进行准确的验收,它包括的内容较繁琐复杂,主要有合同毛利、营业成本与收入等,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项目完工,在收入全部确认的情况之下是不需要对合并报表进行合并抵销的。

2.污水处理BOT项目现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难点

2.1 多种因素影响会计报表信息的公允性,金融资产计量属性不一

一方面,多种因素影响会计报表信息公允性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资产报废处理核算,报废净损益是否应该直接算入当前的损益中去就应该依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其次是前后期计提利息差异,受益期限是严格管控在特许经营权年限之内的,通常一个完整的周期是二十五年,最后就是设备的更新改造支出,它也会制约影响报表前后期的可比性。另一方面,部分项目公司会充分利用关联企业进而来操纵建造成本,这会致使实际成本计量不够客观精确,项目公司在提供建造服务的时候要按照收取或者是应该收取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计算金融资产,预计负债的计量存在利润操纵空间,做好污水处理BOT项目的会计核算工作。

2.2 金融资产的确定困难,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缺乏税法依据

就前者来说,金融资产之所以会有确定困难就在于确认时点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因为部分项目特许权协议对特许经营期满无偿移交的资产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确定金额”与“无条件”认定困难,希望相关的专业人员对污水处理BOT项目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认真负责,避免造成金融资产的确定困难。就后者来说,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缺乏税法依据指的就是资产的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步调不一致,最终导致因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样而出现暂时性的差异,这就需要切实加强规范会计核算、公允的反映项目的财务状况,熟知并透彻理解污水处理BOT的各个项目。

3.污水处理BOT项目会计核算的风险对策

污水处理BOT项目会计核算的风险对策是针对于其现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难点而提出来的,因为对策的好坏直接关乎着项目投资的收益率与项目的成败与否,针对于污水处理BOT项目风险的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风险控制、风险回避与风险转移。风险评估可以在其发生之后对项目造成不同后果的程度而依次划分为外界风险、政府风险、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此外,工业污水未达标排放进入生活污水中会产生出水水质恶劣的情况,这需要购买配套的运营保险,进而增加少量投入以利于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也可以把污水处理服务费采用依据物价指数变化而灵活调整的方法,逐步改善优化升级污水BOT项目的方法。

4.针对污水处理BOT项目会计核算难点提出几点讨论内容

(1)递延所得税与预计负债的计量

污水处理BOT项目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履行相关现业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应将金融资产视为无形资产处理,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预计负债的计量建议在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时,先对定期大修理和移交前更新改造的范围、定期大修理计划进行明确,并且在运营期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会计估计进行复核,根据复核的结果调整预计负债的账面数。

(2)办公设备的更新支出

建议在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时,明确不列入无偿移交的范围作为项目公司的自有资产,在核算时,办公设备的初始购置、报废和更新全部按照污水处理BOT项目公司固定资产政策进行核算管理,因为项目公司的办公设备与BOT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无直接的联系。

篇3

一、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核算及投资收益的确认

长期股权投资第二、三类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会计准则要求采用权益法核算,第一类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采用成本法核算,若该控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会计准则要求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准则规定的权益法调整,若取得时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相同且会计政策也相同,则投资单位可以以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进行直接确认投资损益;若取得时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不一致,则需要计算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的净利润,以调整后净利润乘以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的资产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存货,当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合并报表时被投资单位在工作底稿中应补提折旧或摊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合并报表时被投资单位在工作底稿中应减计折旧或摊销,当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若存货售出,按照公允价值应补计成本,当被投资单位存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若存货售出,按照公允价值应减计成本。此时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当期被投资公司的净利润±以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对净利润的影响额。

若投资单位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存在内部交易,长期股权投资第一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期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第二、三类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投资损益时,均需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抵消,不同的是第一类内部交易损益需全额抵消,第二、三类内部交易损益按持股比例将属于投资单位的部分抵消。

综上两种情况,得出如下公式:

(1)长期股权投资第二、三类型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当期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以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对净利润的影响额±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持股比例。

(2)长期股权投资第一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当期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以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对净利润的影响额±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投资企业确认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损益=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持股比例

二、联营(或合营)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相互出售资产的会计核算

会计教材对于联营(或合营)公司与投资公司之间相互出售资产,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业务,直接给出投资公司在权益法下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损益的会计分录及投资公司有子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很多学习会计的读者学完合并财务报表后还是很难理解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笔者试对该难点解析。

情况一:联营(或合营)公司将资产出售给投资公司,会计教材称之为逆流交易,该资产若未对外独立向第三方出售则产生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投资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的账务处理试通过举例说明。

[例1]2012年初,投资公司A拥有B公司30%的股权,A公司能对B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同年9月,B公司将价值30万元的商品以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A公司,A公司作为存货直至2012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该批商品,B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个别报表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000000 - (500000 - 300000)]×30% 240000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0000

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500000-300000)×30% 60000

贷:存货 60000

A公司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已在难点一介绍,为理解A公司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将A公司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分解为两个会计分录

(1)不考虑内部交易损益情况下,A公司按权益法确认对B公司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000×30%)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2)考虑内部交易事项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作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第二步:考虑A有子公司合并报表对上述事项如何处理。

假设A、B公司站在同一整体看该部分未实现的60000收益则抵消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500000×30%) 150000

贷:营业成本(300000×30%) 90000

存货 (200000 ×30%) 60000

而事实上A、B公司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B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项目不计入A公司的合并报表,显然当A公司有子公司时需要对上述抵消分录调整。处理原则是:对于联营(或合营)公司利润表项目的变动,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以“投资收益”项目反映, 联营(或合营)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以“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

上述逆流交易抵消分录中的“存货”项目属于A公司,A公司合并报表中不需要调整,但对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属于B公司利润表项目,A公司若编制合并报表需按上述原则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由“投资收益”项目替代。

此时A公司正确的抵消分录应做: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存货 60000

考虑第一步(2)A公司已做: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由合并报表应做分录及个别报表已做分录推导出A公司合并报表编制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贷:存货 60000

此正是会计教材直接给出的最终调整分录。

情况二:投资公司A将资产出售给联营(或合营)公司B会计教材成为称为“顺流交易”。A出售的资产,B公司若未向第三方出售产生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A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的账务处理试通过举例说明。

承[例1]2012年9月,A公司将价值30万元的商品以5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至2012年12月31日B公司尚未出售该批商品,B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为100万元。

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个别报表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会计教材给出A公司编制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投资收益 60000

A公司个别报表的账务处理已在难点一介绍,为理解A公司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第一步将A公司个别报表确认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分解为两个会计分录:

(1)不考虑内部交易损益情况下,A公司按权益法确认对B公司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000×30%) 30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0

(2)考虑内部交易事项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作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 1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50000

第二步考虑A有子公司合并报表对上述事项如何处理。

假设A、B公司站在同一整体看该部分未实现的60000收益则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存货 60000

而事实上A、B公司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B公司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项目不计入A公司的合并报表,显然当A公司有子公司时需要对上述抵消分录调整。按照处理原则联营(或合营)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投资公司按持股比例以“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

上述顺流交易抵消分录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项目属于A公司,A公司合并报表中不需要调整,但对于“存货”项目属于B公司资产负债表项目,A公司若编制合并报表需按上述原则将“存货”项目由“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替代。

此时A公司正确的抵消分录应做: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考虑第一步(2)A公司已做:

借:投资收益 6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60000

由合并报表应做分录及个别报表已做分录推导出A公司合并报表编制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收入 150000

贷:营业成本 90000

投资收益 60000

三、长期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计量

因转让部分股权导致持股比例下降,由对被投资单位控制转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需要将长期股权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合并报表调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投资公司个别报表未确认的剩余股权处置收益。此部分应先确认全部出售股份的投资收益,再确认个别报表未确认的剩余股权部分的处置收益。关键把握若控制权改变,合并报表中需将剩余股权重新计量,处理方式视同将全部股权出售,再将剩余股权部分按照出售之日的公允价值回购。

第二步:个别报表处置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归属期调整。个别报表仅对剩余股权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而对于处置股权部分全部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没有考虑归属期问题,因此合并报表要将此部分处置收益按照归属期间追溯调整。

第三步: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合并报表处理方式视同全部股权出售再按出售日的公允价值将剩余股权全部购回,因此需将其他综合收益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例2]2010年元月6日,A公司购得B公司100%股权,支付价款7000000(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0000(元),2010年元月6日至2011年12月3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加总额800000(元),净利润原因600000(元),其他原因导致200000(元)。

2012年元月6日,A公司出售B公司70%股权收到价款6000000(元),剩余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800 000元。

要求:确定A公司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

个别报表:

第一步:确认出售70%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6000000-4900000 =1100000(元)

第二步:从投资时点至处置日按权益法追溯调整剩余30%股权。

合并报表:

全部出售股份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个别报表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其他综合收益=6000000+2800000-7800000+200000=1200000(元)。

第一步:确认个别报表未确认的剩余股权处置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 28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 2340000

投资收益 460000

第二步:个别报表处置70%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归属期调整,个别报表第一步对70%股权处置收益全计入当期损益,未进行追溯调整,个别报表第二步只对剩余股权30%部分B公司权益变动进行了追溯调整,B公司权益增加归属于出售70%部分B公司权益变动未进行追溯调整,合并报表对出售70%部分股权的投资收益归属期进行调整,首先冲减当期投资收益800000×70%=560000(元),变动原因属于净利润增加部分调整,变动原因属于净利润导致净资产增加,调增留存收益600000×70%=420000(元),其中盈余公积420000×10%=42000(元),未分配利润420000×90%=378000(元),其净资产变动归属于其他原因调增“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200000×70%=140000(元)。

借:投资收益 560000

贷:盈余公积 4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8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40000

第三步: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0

最后检验通过个别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1100000(元),与合并报表调整的投资收益100000元(560000-460000)合计恰好为全部出售股份的投资收益1200000(元)(1100000+100000),说明合并报表调整分录编制正确。

上述难点问题主要围绕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难点(一)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损益确认,其解决思路关键把握计算被投资单位调整后净利润的公式,长期股权投资第二、三类确认投资损益时需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持股比例抵消,且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确认是调账,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内部损益抵消是全额抵消不乘持股比例,且对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确认是调表不调账。难点(二)关键把握投资公司个别报表账务处理中多什么项目,合并报表中就消除什么。难点(三)涉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解决思路关键把握区别增持股份导致的核算方法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开始权益法的时点是新增投资开始日,而减持股份核算方法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开始权益法的时点是初始投资开始日,所以减持股份核算方法转换要进行追溯调整。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篇4

(一)需要对汇兑损益进行核算

进出口企业的业务由于涉及到了国内和国外双方,因此需要对汇兑损益进行核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规定指出,我国的汇率制度采用“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因此,进出口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应当考虑即期汇率制度对其业务产生的各种影响。由于会计收入、支出的确认时间与实际收入、支出的确认时间是有差异的,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一旦和汇率结合起来考虑,就会对企业的整体损益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汇兑损益进行核算也是进出口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之一。

(二)受我国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法律法规的双重约束

进出口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必须既要遵循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制度的规定,又要受国际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首先,我国对于进出口企业设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海关专用缴款书》和《海关行政事业收费专用票据》等相关法规,以及“人民币外汇价排表”等相关规定。另外,我国法律法规还规定,进出口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各种不同的贸易方式,例如: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易货贸易、进料加工、以产顶进等等,并且对于这些不同的贸易方式,法律法规还规定了各不相同的优惠政策和会计核算方式。进出口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要遵循这些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其次,进出口企业还需要遵循国际惯例的规定,以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

(三)收入和成本的核算

有别于普通的商品流通业务有别于仅仅在国内进行的普通商品流通业务,进出口企业采用的收入和利润的确认方式方法与之不同。普通的商品流通企业往往只有一种价格,但是进出口企业由于涉及到国内外的业务,往往会采用不同的价格基准进行商品的价格核算。进出口企业的出口商品价格的确认应当以FOB(即离岸价)为准,而在进行进口的商品的价格确认时应当以CIF(即到岸价)为准,而普通商品价格由于不受进出口以及汇率的影响,因此会计上在进行价格确认的时候往往只有一种价格,这也是进出口企业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核算的一大特点。

二、进出口会计核算的难点

(一)收入、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核算上存在困难

首先,进出口企业在收入和成本,以及库存商品的会计核算上都存在困难。如前所述,由于进出口企业在确认商品价格的时候需要使用到FOB、CIF等等,因此出口销售收入的核算以及进口销售成本的核算也存在难度。并且,收入和成本的确认时间的问题也是一大难点。进出口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业务的核算的时候,需要根据FOB、CIF等相关价格确认基准进行会计做帐。这其中的账务处理或者分录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在此不再赘述。其次,由于进出口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就是采购、存储以及销售,因此,从最初的采购活动到最终的销售完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时滞性,由于收到汇率变动以及产品或者存货跌价的影响,给进出口企业库存商品或者存货的价格和以及其单位成本的计量带来一定的难度。最后,按照我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的规定,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所发生的国内费用和国外费用必须按照规定分别进行有关会计处理。即进出口企业在发生的国内费用应当计入“经营费用”科目,而发生的国外费用应当冲减销售收入或者计入销售商品的成本。这种需要分别对不同性质的费用进行会计处理也为进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困难。

(二)汇兑损益的确认以及计量

汇兑损益,顾名思义,即进出口企业在各种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汇率而产生的会计记账本位币在金额上的差额。如前所述,由于进出口企业的会计收入和成本的确认时间与实际收入和成本的确认时间有一定的出入,因此会产生汇兑损益。《企业会计准则》对进出口企业的汇兑损益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规定指出,进出口企业应当首先设立“汇兑损益”的会计科目,并且定期对汇兑损益进行正确地核算,即按照会计当期期初或者是在业务发生的当时的挂牌汇率对汇兑损益进行会计上的确认和计量。因此,综上所述,进出口企业在会对损益的核算上面可能也会遇到困难和障碍。

(三)出口退税核算上的难点

出口退税对于进出口企业在进行出动的时候,是一项有利的政策。进出口企业的商品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出口退税的核算。进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先征后退”和“免、抵、退”税两种方式。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出口商品的应交税金的核算有着约束作用,但是其在核算上却十分繁琐,会计账户和会计处理也十分复杂。“先征后退”的出口退税方式,顾名思义,即对出口的商品采取先征收关税,在出口的时候再采取退税的一种缴税方式。而“免、抵、退”税的缴税方式即对不同类型的商品采取免缴关税、抵缴关税或者退关税的方式。这两种出口商品的关税缴纳在会计处理上各不相同,进出口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商品的分类进行账户设置和分录的处理,以准确核算出口商品的关税缴纳情况,这对于进出口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四)涉及的其他相关业务多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管理 集中核算

引言

近年来,我国施工企业高速发展。由于施工项目多、资产规模大、地域分布范围广、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导致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施工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就需要出现一种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即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加强了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和管理的职能,成为会计管理目标实现的新手段、新方法。当然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也给施工企业会计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与难点。下面我就施工企业如何克服这些新的挑战与难点,以更好地发挥出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用,谈谈自己的建议。

一、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中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

特征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施工企业资金的统一性。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各施工企业财务自、资金使用权和领导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帐户,所有资金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帐户上,其收付和结算以及日常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和承担,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一种形式。

特征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效保证了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核算方法的规范性及核算程序的合理性。会计核算中心人员是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具备扎实的财会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他们在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时,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二是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专项资金不按规定项目使用资金以及手续不全的用款拒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适时适量拨付款项,保证每一笔资金正常流入流出。

特征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施工企业财务部门改变监控手段,控制关口前移,增加了各部门资金的透明度。由于施工企业的每项支出均通过核算中心审核支付,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促进施工企业的有关财务活动数字准确、票据合规、手续齐备、合理有效,也促使了施工企业各部门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安全有保障。

二、施工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难点

施工企业以前的财务管理体系使会计集中核算方式要面对新的问题。

1、割裂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相互联系。很多施工企业运用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集中在总公司财务部实行,可财务管理工作仍分散在以前下属单位进行,让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脱节,不利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行。

2、由于财务人员人事关系的变化,加大了财务人员与项目部的沟通距离。很多施工企业在运用会计集中核算时,财务人员与项目部的沟通被削弱,财务人员没有把自身上升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度,项目部未及时传递项目信息资料,财务收集信息不完整,致使帐务处理不及时,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全程控制项目部的资金及经济活动,无法及时把相关部门人员的经济责任反映出来。

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在施工企业运用会计集中核算后,在形式上有监督作用,关注记账等事务,无法完全发挥它监督管理的职能,不利于调动企业实行财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有限的人员和工程项目数量及种类多,让施工企业很难对各类项目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且施工企业过度强调企业会计人员事发之后的监督职能,减弱了其监督职能,没有完整的领头监督体系和准确可行的制度,同时因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没有全面的激励机制,对相关人员的考核及奖惩没有良好的衡量标准,无法确定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不能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财务管理的实现有效性。

4、未能充分发挥会计软件财务管理系统的作用。施工企业选取会计软件时不充分,只考虑会计核算职能,忽略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即使选用有财务管理系统的软件,也缺乏具有相关技术的工作人员,忽视财务管理系统运行,阻碍财务信息在部门间传递、共享和管理,出现“信息孤岛”。

三、加强会计集中核算下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策略

1、观念要更新

施工企业业务拓展和规模以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扩张,财务管理被施工企业充分重视,处理好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结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和财务集中管理,把财务管理加入组织管理层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企业奠定良好市场竞争的基础。

2、信息要加强

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施工企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财务软件,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如集中管理大中型企业、理财优化为目的用友 N C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实现监控各部门财务核算。

3、预算管理要全面

施工企业以网络环境制定科学全面的预算规划,用友N C 系统提供了多级预算管理体系,在各级预算间实现预算表的编制、批复、上报下发及汇总等流程,使业务执行的各个环节以预算信息的引导和制约,保障施工企业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及时获得执行数据并进行分析,财务管理的监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杜绝各部门因沟通不及时,数据不同步使企业受到的损失。

4、人员素质要提升

为了能更好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打造出一个专业人才队伍,通过采取聘请会计核算和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深入改进当前的会计核算工作,并在培训工作中加入对行业前沿的关注,使会计核算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以胜任当前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人员所提出新要求。

5、激励机制要健全

以会计软件提供的经济业务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为标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考核、奖惩与职务升迁相结合,提高会计人员的质量和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和管理人员对会计核算的合理性、财务管理工作及实施情况的积极性。

6、监督系统要完备

具体日常会计核算业务以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为中心转向会计审计和监督,保证会计人员使用会计软件及计算机网络及时检查项目会计的核算及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动态管理的实施,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施工企业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取消,分散在各单位资金全部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使上下机构从各个层面参加项目资金的管理,加强了资金的财务管理和调度,公司资金优势得到发挥,减少分散和闲置资金的浪费,减少违规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1)工程款的收取:财务人员收取工程款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实行资金集中管理。(2)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施工企业依据经营环境的特点,财务结算中心的建立,有效的保证结算中心资金支付审批程序,为整个企业的日常资金结算负责,实现网上资金结算,减少资金的占用;了解未来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以制定资金预算,现金流入流出情况通过日常现金收支管理来反映,动态了解近期的现金情况,项目部定期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由财务部把资金发到项目部账户统一支付,预防资金流失;通过与实际对比分析预算差异,结合事中检查、事后总结,找到成本费用的下降空间,控制开支。(3)完善资金对账系统。施工企业定期对各项目部之间的资金进行核对,利用财务软件提供了资金集中对账系统,与自身特点结合,设置对账的科目及规则,定期核算各账目之间的资金往来。

四、总结

会计集中核算是施工企业会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当前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我们施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我们更好地落实会计集中核算制来加强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以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整体优势,使施工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协调发展得到实现,进而能为我们施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张德芳.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5).

[2]穆恒昌.建筑施工企业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2008,(10).

篇6

【关键词】 会计核算 智能化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计算机的智能判断替代会计职业判断,使得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的种种活动,即会计核算的智能化。要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信息化无疑将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会计信息化的关键

会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会计信息。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到会计电算化、直至现行的会计信息化,皆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处理信息,使得会计处理信息的数量、传递速率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时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自动登记账簿、并且自动生成报表的智能化处理。然而,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智能性处理尚未实现,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亟待突破的难点。

会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将经济业务信息转化为记账凭证,这是一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

2.会计信息化的实践

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看似复杂。但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观察,它仅是一个公式的运用而已,即:(某个科目的)本次余额=前次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式中的±符号表示:当余额方向为借方的时候,取+;当余额方向为贷方的时候,取-。

由账簿等资料编制会计报告,比上述略有些复杂,但是它的规律也很简单。如: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其二,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然而,由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却复杂得多。第一,是经济业务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会计记账凭证的内容繁杂,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记账凭证;第二,是经济业务的分类和过程状况与其结果的分类有着本质的差异,其研究分析的角度和方法的区别巨大。

后一点尤其重要,如果突破依据经济活动后果性质进行会计的分类的思想束缚,从经济业务的类型和进程探讨由经济业务转化为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可能有所突破。这是因为这样划分可以深入分析每类经济业务活动自己的特征,从中可以找出编制记账凭证的条理化线索,得到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规律,对于每类经济业务活动都有可能找到关键判断因素,进而将可以唯一地判定记账凭证的内容,使得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明朗化、简捷化。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需要创新。

3.实现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 按照经济业务的分类划分分别分析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情况,可以寻找到每类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几项关键因素。每项关键因素又由几个特定的若干具体元素组成。例如,可认定采购活动会计核算编制出记账凭证的关键因素是: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以及采购的付款方式;构成它们的元素的不同组合将唯一地决定记账凭证的编制状况。用集合论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的方法,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各种情况必将在下述集合中:

PZ={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采购的付款方式}

即,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必将在上述集合中选取。

对于采购的物资种类如果不含固定资产,则有三个元素(生产材料、商品和周转材料);对于采购的结算方式,考虑有5个元素(交款发货、货到付款、预付定金、分期交款和赊购);对于采购物资到达情况设定3个元素(如交款货未到、货物已收到、货和款同期);对于采购的付款方式设定4个元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每项关键因素中的某个具体元素的变动,都将改变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如此将有3×5×3×4=18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用关系的合理性加以限制,剔除矛盾内容,则可得到9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这里所说的矛盾内容是:如当赊购定货时显然不涉及付款,而当赊购结算时必定只有付款元素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采购业务核算、库存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应收应付核算等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方法,解决了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难点,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智能性处理,荡平了会计信息化全面智能化核算的一个最终障碍。

4.会计核算系统

在解决了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瓶颈之后,可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

4.1智能凭证集合了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功能

利润核算是在逐个分析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类似于利润表的计算。再如,纳税核算是在逐个对比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与税法约束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其如招待费与收入的比例等)。

4.2设置一般凭证处理的功能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用于输入非智能生成凭证程序之外的记账凭证;第二进行记账前的凭证审核工作;第三修改智能生成凭证程序,提高智能凭证的灵活性。

4.3账务处理的目的

账务处理的目的是实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等活动,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4.4智能报表的依据

智能报表的依据是已经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信息,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处理。这也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至此,已构建了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模型。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中,基本实现了这个系统。

小结

(1)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为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奠定基础。财务决策直接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提供。现时经济管理的决策模型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十分丰富,而财务管理决策的方法却相形见绌,会计信息不能迅速供应可能影响了它的发展。

(2)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提升会计信息价值。网络时代,各种经济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都已经可以用光速来衡量。会计信息处理与反映的滞后与此极不相称。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在形成与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的同时,迅捷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将带来巨大效益,从而提升会计信息价值。

(3)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必将推动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凸显会计信息的价值,提升会计的作用与地位。

篇7

【关键词】 事业会计 财务管理 基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先后实施了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重点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会计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非经常性的经济活动的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是否有必要纳入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如何增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要满足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就此做以下探讨。

1 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执行的是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规定适用于国有建设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建设单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基本建设会计为独立的会计主体,采用独立的核算方式,反映本单位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使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满足了“专款专用”的基建资金使用要求。

1.1 不便于反映事业单位完整的会计信息

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作为一个单位下的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分别核算反映各自的会计信息,编制不同的财务报表,上报不同的主管部门。尽管在事业单位大决算报表中有相关基本建设的会计信息,但只是简单的几个汇总数据,无法体现基建资金使用的详细过程,由于两类报表信息的不衔接,不论哪一个报表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本单位的资产、负债和收支等经济活动的总体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1.2 不符合当前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要求

2004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采取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所有的收支都必须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在支付款项时,采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直接或者授权的方式支付。基建资金的拨付不再通过原来的基建账户,同时,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基建账户已在逐步取消过程中。

1.3 不利于固定资产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形成的资产绝大多数为固定资产,包括土建项目以及与土建项目不可分割的设备等。在实务操作中,固定资产必须在办理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手续后,才能从基建会计的账面转入事业会计账面上,以增加固定资产。由于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工程手续复杂、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各自独立核算、多部门协调不畅等原因造成很多单位的项目建成使用与资产入账的时间长期不一致。

1.4 不适应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事业单位资本性支出的投资主体已不仅仅限于基本建设支出,而是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首先,基本建设资金的来源从原来的财政拨款和建设银行贷款的单一渠道逐步发展为财政拨款、自有资金、捐赠资金、企业投资以及各金融机构均能贷款的多渠道格局。其次,事业单位除了基本建设形成资本性支出外,还有用事业收入或财政补助收入等经费直接购置或研发的设备形成的资本性支出,且这部分支出的比例在逐年增长。

2 基建会计纳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可行性、难点与问题

以上简单讨论了当前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核算体系分离所带来的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确有必要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统一核算以解决以上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并入,并入之后是否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最初并账的目的;并入之后又会带来哪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并账之前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孰重孰轻;并账是否就是唯一甚至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为此,这里将从会计理论、实务操作、技术方法上对并账的可行性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1 会计理论上的可行性、难点与问题

(1)可行性: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致:首先,二者核算的主体均为事业单位本身,同属一个会计主体,分别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当前两套核算体系下,基建会计核算事业单位由发改委立项、财政拨款或事业单位自筹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运动的过程,反映资产的债权债务、资金的运营成本,年终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报送基建决算报表。因此,假设基建会计的会计主体为事业单位本身,从会计主体和核算拨款的角度来看,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是可行的。

(2)难点与问题: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的确认基础不一致:由于基建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是对项目支出的资本化过程,而事业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反映和控制经费预算的执行过程。年终也是基于不同的确认基础形成各自的财务报告和决算报表。

2.2 实践操作上的可行性、难点与问题

(1)可行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已将基建会计核算并入企业的日常核算体系,通过设置“在建工程”及其相关明细科目对企业基本建设投资进行核算。《医院会计制度》和《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也设立了“基建工程”和“基建拨款”科目。其次,财政部门要求财政拨款和发改委立项的基建资金在国库集中支付环节,和事业经费一样统一并入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企业、医院、高校的实践,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都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难点与问题:首先,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体系后,尽管可以通过“在建工程”以及辅助的明细科目等核算基建项目的投资成本,但是却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基建会计自身完整成熟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有效地反映基建项目从项目的概算到决算、从资金的筹集到使用的完整的资金运动过程和建设成本。

2.3 技术方法上的可行性、难点与问题

(1)可行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会计科目设置上为基建会计纳入事业会计体系做了一定的准备。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办法》及《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将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预算包括在部门预算的“项目支出”中,调整了政府预算收入、支出科目分类,取消了“基本建设支出”的类级科目,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基本建设支出”和“其它资本性支出”明细账进行核算反映,同时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将“基本建设支出”划分到“一般公共服务、国防、教育、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等功能科目中,体现了基本建设作为预算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的管理理念。

(2)难点与问题:预算和决算报表口径不一致,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有难度。实际工作中,根据财政部门年度部门综合预算的编制任务,事业单位一般于当年7月编制一上预算,11月编制二上预算,完成部门预算“两上两下”的编制审批过程。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为了执行预算时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实务操作人员一般都倾向于将预算在可能的范围内编制的粗一些,比如,能合并的项目就合并,以避免经费只能在项目内部调整使用,不能跨项目使用的要求,有悖于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国库集中支付很难实现根本上的“集中”,基建经费预算尚未并入部门综合预算,当年立项、当年建设的项目因时间等原因往往不包含在年初的预算中,除非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明确发改委立项、财政拨款的项目,可以列入第二年的预算。不包括经建处和发改委安排的基建经费,更无法包括中央财政拨付的各类专项经费,而这部分资金的额度远远超过了事业经费。而在年终决算时,尽管决算报表中要求对包括基建经费在内的所有收支内容都要有所反映,却无法达到基建会计决算报表所能反映的从基建资金的筹措到使用的完整的资金运动状态和建设成本的目标。同时由于预算决算报表的体系和口径不一致,年末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也只是对局部的数据进行分析,很难提供全面、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篇8

关键词:医院会计 成本核算 一体化 发展思路

一、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发展思路

(一)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内容

一体化,不明思议,就是将计算机网络应用于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中,通过计算机系统的采集和整理形成相关的会计凭证,达到一体化的整合效果。由于这种会计凭证是相关的成本记录,所以为后续的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也就是说,不同的会计凭证对应着不同的成本属性,计算机系统会自动的将成本转化为成本数据,免去了记账、审核和结账等一系列繁琐的过程,在极大的缩短了工作时间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使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有机的融为了一体。

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与传统账务核算的区别

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与传统账务核算相比较,存在诸多差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一体化的核算管理通过信息化的数据管理,实现了医院信息资源的共享。具体表现在:

医院的出纳在记录款项的收入和支出时要将相应的成本对象也填写进去,便于系统依据成本对象生成原始凭证。该原始凭证既可以为账务提供需要,还可以为成本数据和会计核算提供有效的依据。

病人在医院的门诊收费处和住院结账处会产生很多数据,除此之外还包括病人的清单数据,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归于账务处理,它们所涉及的各个科室和各个数据就是成本核算中的科室对象。

在大多医院中,医疗服务项目数据的记录都用于核算,初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数据,比如工资、固定资产、日常消耗等。系统会根据以上这些数据信息,依据相应的凭证生成器自动生成核算结果,从而大大较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使会计人员可以将剩余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数据分析和其他管理工作,提高核算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措施

(一)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

人工成本合算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很难保证其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计算机网络是代替人工的最佳选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医院要加大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力度,为成本核算提供良好的基础。计算计网络是实现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有效工具,可以摆脱传统手工核算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科学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是实现一体化的必要前提。

(二)建立业务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的核算体系

成本的核算工作要以小成本为核算单位,这是进行成本合算的关键所在。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过程中,医院科室被非为了两种,一个是产生直接成本的临床、业务科室等,一般还会有收益,另一个是会产生间接成本的且没有收益的。因此在成本核算和管理中,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也就是说不能只注重业务科室的成本核算,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核算所占医院成本支出的比重也是很大的,所能节约的潜力也很大。要想确保这二者科学合理的进行,就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成本核算体系,这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

(三)健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成本核算,离不开功能先进、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软件系统。这里所说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能够将医院会计核算与系统有效的衔接起来的系统,符合当前医院的现状和成本要求。系统要能够满足各个用户的实际需求,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支持接收和输出相关财务数据,并能够根据用户要求自动进行成本计算,生成各种成本信息。

(四)实行全成本核算,降低消耗

全成本合算的分摊是医院会计核算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包括医院临床、医技科室的全成本核算。之所以说是难点是因为,全成本核算不仅要将房屋、工资和设备等计入成本,同时还要分摊其他部门和科室的管理费用。要将全成本核算做到科学合理,首先就要从分摊方法入手,采取一种科学适当的分摊方法,例如可以采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的原则。

(五)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和考核

成本核算是医院工作的重点,但同时也要注重核算后成本分析,要充分清楚成本核算的整体过程,找出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从成因和规律中掌握成本升降的变动基本规律,不断改进和纠正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建立起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还存在很多不足,这需要医院从根本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以此为医院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活动提供良好的依据,进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一体化能及时、准确和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决策能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与医院成本核算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卫生资源,2005

[2]柴菲,刘沛先,罗明.医院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学装备,20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