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德育教育的途径8篇

时间:2023-09-26 15:10: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德育教育的途径,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育教育的途径

篇1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家庭德育

学校教学中,加强并完成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具体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地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并长期有效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去。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

小学教育中,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教学活动,“集体”在小学校园里是一个重要“角色”。根据教学要求,学校需要实行班级授课制。班级就是校园里的“主体式“集体。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根据这一实际,老师要从小在学生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实现自我的完善自我的主要动力来源,它会在无形中是学生形成一种自我”鞭策“,围绕着集体荣誉感的形成而实现自我价值,努力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学校要有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小范围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二、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于其中

例如,在我的数学课的教学中,我不仅教数学,而且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小学生德育的教育。数学教学和品德教育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例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这一教学点的安排,很多都介绍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信息。中国古今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后,介绍了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又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勇于探索,在证实哥德巴赫猜想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在数学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些知识的讲解,因为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和胆识,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道德实践活动,诸如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小手拉大手,爸妈开车不喝酒”、“童眼看春节”、“家乡小吃自己做”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去观察、分辨、思考,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认同、接纳社会道德价值体系,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解读社会生活,就会产生许多情感体验,这完全是一种自身的情感体验。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行为去解读社会道德及价值,就会确立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了一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情感的体验、实践的游历是小学生发展和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学校及教师应该采取寓教于乐、活动育人、陶冶情趣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效果更好。

四、注重家庭德育也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取得成绩的关键

因为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生各种优秀品质的成功培养都是离不开家庭德育这个教育“场地”的,也可以说家庭德育是小学生德育教育得以成功实现的现实基础,家庭德育的重要地位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因此,要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实现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例如,学校方面,学校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适时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而有效的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学生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尽量做到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调动学生及家长的活动积极性。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等会议,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式”活动,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教育的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育管理;途径

目前的中职德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中职德育教育管理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想要在中职德育教育管理之中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针对其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将针这些问题,在探究的基础之上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在理论的层面上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性的开展。

一、中职院校在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够真正地落实到位。因为中职院校在其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实用性,但是往往会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育偏差。另外,如果从学生本身的特性角度上进行探究,许多中职学生存在不文明的行为。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往往较为松散,所以学生处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收到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是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其次,中职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没有认识到中职院校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如何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是所有中职院校必须进行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德育教育作为必不可少的教育部分,能够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所以中职院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德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对于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有指导作用。从宏观角度上看,中职院校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顺应教育的改革要求,积极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发展需求的先进性人才,所以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完善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另外,学生也应该重视德育,认真进行德育学习,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意义,才能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与健全的人格。

2.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想要加强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德育环境与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完善德育环境。因为德育环境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很大,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思想文化熏陶。中职学校要对其环境进行优化与管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德育环境可以通过建设校园文明等方式实现。此外,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就需要规章制度的完善,才能够提升其相应的执行能力。给予中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明确的管理标准与管理准则,不仅仅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在德育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教育

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其他教学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培养的过程之中,要尽量实现个性化教育。这里的个性化教育并不是指不同标准的道德准则,因为道德准则是一致的,不一样的是对不同学生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够真正对症下药。所以在德育进行之中,要尽量做到个性化教育,基于对于不同学生的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自身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也不仅仅是理论层面上的教育活动,同时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职院校需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校内可以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在校外学校也可以组织拜访养老院、做社区义工等多种活动,以此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并且促进其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目前中职德育教育也在随着教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但依然在理论体系、实际操作等方面存在着障碍。中职学校需要在认识到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工作规范性、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及丰富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中职德育教育的开展,提升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文林.关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提高的有效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4(18):105.

[2]丁海青.中职德育教育管理的有效实现途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6):86-87.

[3]王志超.和谐社会建设下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篇3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基本途径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三、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篇4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校长,从事德育教育工作30年。在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校的孩子个个成为品德优秀的学生。如何才能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人?凭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总结出以下有效的教育途径:

一、教育者首先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结果直接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影响。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在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好的形象,这样才会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

二、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如:在进行科技教育的课文教学时,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我国科技的发达,科技人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为国作贡献的伟大与自豪。立志做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又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从而达到既能学好学科内容,又能教育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让道德教育走出课堂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都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让道德教育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之外,我们还必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慰问五保老人,为老人打扫清洁卫生;打扫公共场所等活动。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

四、让道德观的培养在实践中体验形成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因此,我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组织好各种有益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观。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五、抓住机遇实施德育教育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要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让他们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如:学校开展的“六一”体育运动竞赛和文艺表演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小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七、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小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坚持以表扬为主,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不给他们增添痛苦,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八、加强家庭、学校相结合的教育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少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曾庆春主编:《跟随榜样成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3.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德育教育 途径

一.在高校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所有的管理岗位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风化雨的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

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等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多方面问题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1.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

2.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重视环境的隐性德育渗透功能

篇6

【关键词】社会实践 德育教育 最佳途径

有人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没有围墙”的学科。它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让学生能自然而然进入到课程中去,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实践基地的德育教育也正是充分利用这一教育优势,寓德育教育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自2005年到2012年,社会实践基地在9个活动区,共更新开发了56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但不论社会实践课程怎样更新变化,德育教育作为社会实践课程中不变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教育理念始终没有改变。

在植物种植区,孩子们可以辨认花卉、药材、蔬菜,亲自动手参与各种农作物果实的收获。在动物养殖区,孩子们可以鉴赏各种小动物。几年来,学生们通过与动物、植物零距离接触,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培养了学生们热爱劳动、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感恩父母的情怀。

拓展训练是实践基地八年来一直坚持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它基本将学生置身于生理、心理的极限情境,让学生体验震惊、反思,从而得到心理、身体、品德三个方面的素质拓展。

在“空中穿越”的拓展训练课上,孩子们像一个个探险队员,身系安全带,双手握着滑轮杆从起点滑向几十米外的终点。这一成功的穿越,不仅仅是身体的穿越,而是克服心理恐惧的一次飞跃。

在“信任背摔”活动中,“背摔者”必须相信承担保护任务的同学,承担保护任务的同学必须恪守自己的诺言,保护好自己的同学,信任与被信任就这样同时铭刻在了参加活动的学生心灵的深处;也只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此项活动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在这项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诚信教育的魅力。

攀岩活动,是一种既刺激又有挑战性的活动。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不在于让学生必须能攀上去,而是让学生感到总有一个向上的目标在召唤,只要努力,就可以不断超越自己极限,不断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攀登。学生们通过参加拓展训练,既强健了体魄,启迪了心智,磨练了耐力,又激发了个人潜能,培养了自信心、进取心和团队意识。

科普教育与制作不但使学生逐步了解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了学生科学技术兴趣、爱好及创新精神,而且对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简易电动机和简易发电机,不但初步了解了电动机和发电机原理,更主要的是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还让一些“学困生”从活动中找回了久违了的自信。

在气象与环保活动中,学生们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征,学会用仪器测量天气和在特殊天气避险的简单方法的同时,环保教育、爱家乡教育也在悄然进行。

摄录编活动,学生们不但简单了解了摄、录、编技术,学习如何透过镜头看世界,通过镜头记录下多姿多彩的史实和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木板烙画和中国结编制活动课上,学生在用手中的烙画笔勾画出心中最美的图案,用一根根彩绳精心编织出各种喜爱的作品同时,也细细品味了民族艺术风格和时代风貌,细细品味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学生的细心、耐心、毅力以及健康的人格素养也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以很好的培养。

海棠山的远足游览、红石谷的野外探秘活动,学生们不但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了蒙古真景色的壮丽,还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和体能,锻炼了学生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毅力,还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

半军事化的管理与训练,也是实践基地德育教育的亮点。在教官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铺床叠被、整理衣物、洗脸刷牙、打扫房间、进行帮厨劳动,使学生们体会了劳动的光荣与辛苦,体会了父母的不易以及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7

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许多学生无法接受较好的教育,有些学生认为上学没有用,在中学就辍学去打工,其实这是思想观念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在新课改要求中明确指出了,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将德育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21世纪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德才兼备,要在社会工作中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熟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德育教育恰恰就针对的是这些,所以说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对德育内容的利益化认识

当前许多人都将语文教育利益化看待,更多的是看重语文教育的功利化,忽略了个人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错误。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只在各种制度下被评判,根本没有体现出文学的欣赏性,教师以这种理念去教学,肯定会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造成误导。而且德育教育也可以被认作是语文教育的一种,但是很多人片面地将德育教育等同于语文教育,这就使得初中语文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学生无法对语文课程提起学习兴趣。

(二)德育教育形式化较为严重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有些学历较低,教学能力有限,在新课标要求提出后,为了迎合新课标标准,很多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德育教育,根本不遵守德育教育的规律,没有顾忌学生的感受。而且教师并没有转变教学理念,课堂主体仍是教师,学生一直在教师的教学思路下进行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习惯将所有问题都向德育思想靠近,这样就会使学生十分反感,厌恶语文课程。此外,教师将德育教育看作给外人看的摆设,在其他教师或领导听课时,总是设置一些华而不实的德育教育案例,但是在平时教学时却没有注重这些。

三、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主阵地巧作引导

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大多都是来自一些文学作品和思想作品中,每篇语文教材都是经过教育学者的仔细筛选,都掺杂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所以,农村中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仔细寻找切入点,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理解文章中的德育教材内容。首先,教师要抓好备课环节,要在课前就将课文中的思想道德因素罗列出来,挖掘德育因素。其次,教师要将课本的背景讲述给学生听,要注意引入道德因素,要有效结合相关知识点。最后,教师要加强对批改作业环节的注重,要将作业批改过程看作与学生交流的过程,农村学生不善于交际,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学生鼓励,多发现学生的优点,用心灵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能够将教师的鼓励化作学习的动力。

(二)写作指导中恰当点拨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较为关键的一个训练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教师必须要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去总结,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添加德育教育因素,这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十分重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中,要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其次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多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游玩,在游玩中让学生融入自然之中,这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形成十分有利。

(三)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教育

由于农村初中教学资源紧缺,学校无法在短时间内创建现代化教学设施,但是学校可以给学生多准备一些课外书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外知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尤其是从那些名人案例中,学生可以体会先人的品格,塑造自己的道德观念,教师要在阅读训练中加强德育因素的教育,让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得以巩固。

(四)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课文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篇8

一、在保留传统中创新德育形式

(1)充分挖掘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在德育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心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在其他学科教育上,要求每个教师深入分析和挖掘本学科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切实加强学科教学渗透工作,探索出了在学科中渗透、在生活中熏陶、在阅读中领悟、在生活中体味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如,在廉洁文化进学校活动中,通过开展演讲、主体班队会、古诗文诵读、歌咏比赛以及参观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让廉洁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2)大力加强德育科研建设。为提高学校德育科研水平,我们在坚持每年开展德育论文评比活动的基上,进行了创新德育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去年组织召开了“创新德育模式、构建和谐校园”德育课题开题会,邀请德育专家实地指导。目前,申报参加了“十一五”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各实验学校已从构建具体化、特色化、可操作的校本德育体系着手,认真开展了学校和谐德育模式研究。

(3)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了“五小”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家庭争做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在社会中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学校中争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尊敬他人的“小伙伴”;在自我环境中争做勤奋自主、勇于创新的“小主人”。另外,我们在各小学广泛开展了“学规范、讲文明、争十星、做主人”和“拒绝、健康成长、远离、自我保护”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4)全面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建立了现代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做到了与学校工作同步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考核评估、同步总结奖励。在办学过程中,注重家长学校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通过创办家庭论坛、举办报告会、建立学校通讯网站、开办家教咨询室等多元化的办学形式。采取启发、讨论、提问、咨询、互帮互学等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家长学员听得懂、记得牢、做得好。

(5)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在各小学成立了“红领巾护绿小分队”、“红领巾监督小分队”、“红领巾交警小分队”,三支小分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深入街头打扫公共场所卫生,帮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据统计,各小学“三支小分队”成立以后的十年里,出勤人数达二十多万人。另外,在各学校坚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雏鹰争章”、“成像少年手拉手”以及社会调查、志愿者义务服务等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促进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增强了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教育内容

(1)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行为实际,结合各年级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按照“分层实施、逐级推进、全程监控、循环提高”的工作宗旨,开展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学校通过评选日常行为规范“达标班”“示范班”,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规范、宣传规范、遵守规范的积极性。目前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日常行为达标生”称号。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双星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创建活动。

(2)强化民族精神教育。根据《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先后组织了三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

(3)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中心校统一部署下,各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主体班队会等形势、迅速掀起了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

(4)扎实推进“三理”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三理”教育相关课程,设立“三理”教育活动室和咨询室、开展“三理”教育工作骨干培训,聘请专家开展教育、咨询等活动,把“三理”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同时,充分发挥各学校关心一下代工作小组的作用,广泛吸收“五老”、医生、社区工作者、家长等参与“三理”教育工作,组织他们当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辅导员、监督员、宣传员,进一步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通过以上切合实际的德育形式和成效显著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创了学校教育工作新局面,初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齐上阵,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参与的大德育格局,为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