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8篇

时间:2023-09-26 09:17: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科护理改善项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科护理改善项目

篇1

[关键词] 情绪疗法;儿科;应对方式;护士;压力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134-03

儿科患儿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较小,自我控制力、自我保护能力、治疗配合性差及用药特殊性强等原因,与成人科室相比,更容易产生护理纠纷[1-3]。因此,儿科护理是一项较有风险的工作,且该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对患儿可构成危险,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改善护士心理情绪,加强其对所存在的压力的应对能力及防范措施,对提高护理质量,给患儿营造相对安全的医疗环境至关重要。情绪疗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4]。目前在我国已应用于神经外科、急诊科等,但对于儿科的应用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其对儿科护士的影响,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儿科在编的24名护士采用情绪疗法,结果护士各方面的业务素质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很大提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儿科在编护士24例,均为女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1~27岁者3例,28~35岁6例,36~44岁2例,44~50岁1例;职称:护士5例,护师4例,主管护师2例,副主任护师1例;文化程度:中专3例,大专7例,本科2例。对照组年龄:21~27岁者4例,28~35岁5例,36~44岁3例;职称:护士4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1例,副主任护师2例;文化程度:中专4例,大专6例,本科2例。两组年龄、职称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对象入选前未参加过有组织的情绪疗法,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及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指导护士熟练运用心理激励法、心理暗示法、心理调节等支持性心理护理;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解心理知识。研究组采用情绪疗法,开设压力与情绪管理培训班,请心理专家进行循序渐进的辅导。具体培训内容有:首先情绪的概论(情绪与情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概念)、护理工作的压力源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情绪与压力的关系及其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其次,情绪疗法的内容及意义、合理情绪疗法对人本性的看法,明确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最后为合理情绪疗法的工作程序,包括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及修通阶段,具体是运用情绪疗法理论学找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表现、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及两者之间的不相协调点,会运用多种技术,如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放松训练技术等方法对其进行改善,使得护士掌握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来释放压力,有效应对压力,摆脱情绪困扰[5-6]。时间均为3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主要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10个因子来反映被测者的心理健康症状。每一个项目均采取1~5级评分,具体说明如下,无(1分):自觉并无该项症状;很轻(2分):自觉有该症状,但发生不频繁;中等(3分):自觉有该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偏重(4分):常自觉有该症状,其程度为中至严重;严重(5分):该症状的频度和强度均严重。按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为筛选阳性。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6[7]。

1.3.2 应对方式问卷(自评式问卷) 该问卷可以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比较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共计62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分别为解决问题(12个条目)、自责(10个条目)、求助(10个条目)、幻想(10个条目)、退避(11个条目)、合理化(11个条目)。每个条目用“是”和“否”回答。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之和/分量表条目数。该量表的效度均在0.35以上,信度为0.62~0.72。

1.3.3 患者家属满意表 在患儿出院前,由护士发放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士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工作作风、沟通能力等方面,在患儿家属进行填写时,护士应尽量主动回避,待填写完成后将其放置于密封的信息反馈信箱中,由儿科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的归纳和统计,共计三个水平: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SCL-90各维度得分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SG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提示情绪疗法有利于儿科护士心理状况的改善。见表1。

2.2 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见表2。

2.3 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

本研究问卷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采用统一指导语和填写方法,由调查员统一发放、收回,共发放问卷40份(各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研究组20份中,满意19例,基本满意1例,无不满意者,满意率100.0%;对照组20份中,满意15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者4例,满意率80.0%。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情绪疗法可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 讨论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角色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同样也对儿科护理工作者在原有高风险、高工作量的巨大压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护理的特点是护理患儿,并指导患儿尽早康复,长期的压力使儿科护士产生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8-9]。合理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的方式,帮助人们改变认知,减少情绪困扰及伴有的异常行为[10]。本研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我院儿科护士进行心理辅导,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SCL-90及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干预研究组SG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3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对照组,自责、幻想、退避3个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对照组各项变化不明显(P > 0.05)。提示合理情绪疗法有利于改善儿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使其在高应激状态下保持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体分析为,接受情绪疗法的护士大多能学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应对压力,减少或避免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明确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来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找出困扰情绪的因素,识别不合理信念,并对其进行质疑,采用放松训练等方法彻底改变不合理观念,减少自我挫败行为,排除障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克服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11]。

另外,情绪疗法有利于保持护士身心健康,能够较好地正视压力,减少压力造成的负性情绪,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及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对护士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可减轻心理精神压力,缓解焦虑情绪,保持护士长身心健康,最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儿科护士进行合理情绪疗法的心理辅导,可以提高护士的压力管理能力,有利于护士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各种压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维护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蒋利群.试论中医儿科的多元化辨证护理观[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8):1247-1249.

[3] 艾方,张会敏.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1-2.

[4] 钱思兰,朱海萍.合理情绪疗法培训对护士长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6):54-55.

[5] 郑康霞,牟红艳,芮晓芸,等.合理情绪疗法在护士应对压力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0):52-54.

[6] 董海静.护士为异性患者隐私部位操作心理压力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55-57.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109-113.

[8] 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8-89.

[9] 汪晓珍,卢贤秀,柳炎珍.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54-55.

[10] 李雪萍,李华清.合理情绪疗法对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干预[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1):142-143.

篇2

[关键词] 循证护理模式;儿科患者;治疗态度;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27-02

儿科患儿的治疗态度往往较成年患者要差,这主要与其对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有关,同时其对治疗的认同性较差,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表现出不配合甚至抗拒、哭闹等,不仅影响到治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是造成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1]。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儿治疗态度及依从性的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0~12.5岁,平均(5.7±0.6)岁;疾病种类:支气管肺炎20例,轮状病毒腹17泻,其他6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0~13.0岁,平均(5.6±0.7)岁;疾病种类:支气管肺炎19例,轮状病毒腹17泻,其他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同时两组患儿均为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及口服药物者,且患儿家长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治疗方案进行程序化护理,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并进行相关基础生活护理的指导。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其基本护理程序和细节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每位患儿的个性化护理问题进行评估,然后将护理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制定,制定方案的依据均来自对以往相似的成功护理经验的总结,成功案例均来自权威医学网站及病例等,使护理解决方案与护理问题能达到最佳的契合,然后对制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实施,实施过程中再提出新的护理问题,护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仍以循证解决的方式进行解决处理,最终实现护理的良性循环。后将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情况、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 临床评价标准

(1)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由医护人员及家长共同评估,以患儿在静脉穿刺及服药过程中均能顺利配合完成为较佳,以患儿在静脉穿刺及服药过程中虽存在一定的不配合性但最终仍可完成为一般,以患儿在静脉穿刺及服药过程中存在明显抗拒甚至影响到治疗的进行为较差。(2)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估则采用由家长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涉及对护理效果和态度2个方面的评估,每个方面包含3个供选项目,分别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 = (非常满意 + 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较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述两个方面的较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效果和态度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长,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儿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因为穿刺及服药等造成的不适,对于治疗的实施往往存在不配合的情况,甚至对治疗存在哭闹、抗拒等行为[2-3],对于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极为不利;另外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不配合往往导致穿刺及其他干预措施的失败,导致重复穿刺及治疗护理等,而这些又是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改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成为需要重点干预的方面[4-5]。循证护理模式是针对护理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然后采用从以往成功经验中总结解决措施的方式进行处理干预,从而实现科学地对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的目的[6]。

本文中笔者就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者治疗态度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其较常规的护理模式更具优势,经护理干预后患儿的静脉穿刺及服药依从性改善幅度均更大,而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儿家长,这些优势均与循证护理模式更为科学且更为全面地对引起患儿治疗配合性较差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关。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儿科患儿治疗态度中的效果较佳,家长对本护理模式的认可性也较高。

[参考文献]

[1] 罗琳,付静. 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室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2,10(17):1544-1546.

[2] 郑志英,郭晓翠,林梅芳. 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态度行为及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6):81-82.

[3] 李红艳,熊衍君.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642-6643.

[4] 宋镇生. 儿科病房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儿依从性的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8):541-542.

[5] 陈璐宁,李玉兰. 门诊输液患儿的依从性引导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117.

篇3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7-01

近几年以来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在2010年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感召下,我院于2010年12月份开始制订并实施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关措施[1]。通过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有80例为2010年12月前没有接受过我院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取2010年12月后接受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的患儿80例作为对照,这样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研究对象数共计1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患儿其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制定、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通过相关的活动计划来对护理活动进行改善、再造、规范医护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以有关的文件为标准,找出护理工作中的欠缺之处进行努力的整改,将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贯彻并落实下去[2]。在职责细分的基础之上,保证我院的儿科患者得到系统、全面、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借鉴有关资料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本院患儿接受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总分满分为100分,每项得分满分为20分,包括在入院迎接、响铃应答、巡视病房、健康教育宣传和按时治疗这五个项目的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数±标准差也就是χ±s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和T检验的形式来对有关差异进行比较,P

2 结 果

2.1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表各个细化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质量调查情况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度调查评分情况 见表3。

3 讨 论

实施优质护理后,主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3.1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①查房时间的规范化,查房时间的规范化(交班前15min)后,可以有效的巩固治疗、护理的成效。②认真的查房,通过认真的查房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儿的病情的进展情况,这样可以为相关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依据。③护理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切实的做到将护理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使患儿及其家属可以及时找到护士,减少纠纷的发生[3]。

3.2 护理质量的提高 ①因为在优质化护理服务过程中,因为责任制的实施以往少数护士面对很多家长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患儿及其家属在入院治疗的初期就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帮助、指导,消除了患儿及其家属焦急、不安的情绪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概率。②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患儿的病情得到了连续的观察,患儿得到了良好的、及时的病情评估,体现出了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③通过医护人员主动地巡视病房,通过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实现了无呼叫情况下的巡视,使得护理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

3.3 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现了转变,护理人员可以客观、正确的对待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在优质化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本院也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也提高本院医疗护理组织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相关的技术[4]。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细化评分、满意程度总体评分、护理质量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比较,有了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王海霞,谭丽君,张丽娜等.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8):16-17.

篇4

关键词:儿科;职业倦怠;调查;对策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无效感。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有调查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感更高[1],儿科由于其患者的特殊性、护理的高风险性及长期工作超负荷,儿科护士离岗或更换职业者不在少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市三所医院儿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主任护师7名、副主任护师10名,主管护师28名,护师30名,护士27名。年龄在19~54岁.

1.2 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三甲医院1所和二甲医院2所在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2.1 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 职业倦怠量表采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量表共22条目。其中情绪耗竭(EE)9条目,得分19~26分为中度倦怠,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去人格化(DE)5条目,得分6~9分为中度倦怠,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低个人成就感(PA)8条目,得分34~39分为中度倦怠,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

1.2.2护士工作环境量表(PPE) 包括38个条目:领导能力和自主性5个条目;医护关系2个条目;对实践的控制7个条目;患者信息的交流2个条目;团队合作4个条目;处理意见不一致和矛盾冲突8个条目;内在工作动机7个条目;文化敏感性3个条目。1.每个条目有4个选项,“完全不同意”为1分,“不同意”为2分,“同意”为3分,“完全同意”为4分。2.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维度条目得分之和/维度条目数。得分越高说明护士专业工作环境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对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为:情感耗竭(26.34±2.14)分,处于高等水平;去人格化(7.42±1.16)分,处于中等水平;个人无效感(22.33±2.75)分,处于高等水平。

2.2 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环境现状护士工作环境各维度得分:文化敏感性(2.85±0.52)分;内部工作动机(2.75±0.81)分;患者信息交流(3.05±0.62)分;领导能力和自主性(3.02±0.41)分;团队合作(2.95±0.47)分;处理意见不一致和矛盾冲突 (2.90±0.50)分;医护关系(2.93±0.45)分,对实践的控制(2.59±0.46)分。

3讨论

3.1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情感耗竭处于高度倦怠,与肖永辉[2]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护理人员存在缺编状况,护理任务重,工作量大,护士因超负荷工作,经常在哭闹、零乱、嘈杂的环境中工作,常感力不从心、身心疲惫,情绪容易急躁。另一方面由于医患矛盾突出,加上社会支持不足、社会期望过高,护理人员合法权益和人格得不到基本保障与尊重,极大地挫伤了职业感情。儿科护士去人格化中度倦怠,其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工作目标不明确、人员不稳定(合同制护士多)、待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把不良心态带到工作中来,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儿科护士个人无效感处于高度倦怠,其原因可能是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每天面对特殊的患者,工作满意感、自信心降低,同时护理技术业务水平不高,个人成就感越低。

3.2 儿科护士工作环境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工作环境各维度得分在2.59~3.05分,对实践的控制得分、内部工作动机与文化敏感性得分最低。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被内部动机驱动时,在行动时会体验到自主和意愿;反之,人们工作易产生懈怠、被动。对实践的控制得分低,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降低护士的工作负荷感,合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强护士在工作中的控制感。文化敏感性是指一系列尊重和接受不同文化群体的态度、行为或政策,其对个人无效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医护关系和患者信息交流得分高,提示医护关系和谐,其是保证医护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改善护士的工作状态。

3.3 对策职业倦怠属于一个社会现象,而非个体现象,护士职业倦怠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3]。缓解儿科护士职业倦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优化工作环境,建立和谐温馨的医护、护患关系,营造积极向上、关怀信任的氛围,激发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热情和潜力,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增强护士对实践的控制感和自主性;②引导护士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学习,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提高个人成就感。③护士职业倦怠的行为应对,重在人际适应的实践活动,应引导护士开发自身潜能,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④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提高儿科护士地位和待遇,护理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工作,采用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激发护士的内动力,激发她们对工作的热情,有效地改善职业倦怠的程度。彭燕[4]对医务人员问卷调查发现,医护人员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都与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是应对职业倦怠的有效因素之一。

儿科护士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与工作绩效,还可能导致整个组织发生倦怠,并有可能严重影响人际关系、医疗质量与效率。本调查研究为阶段性研究结果,今后将在职业倦怠与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翠丽.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7―48.

[2] 肖永辉,陶舜梅等.儿科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09,10:68-69.

[3]王霞.护士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 460-462.

[4]彭燕.医护人员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O11,17(18):55―56.编辑/王敏基金项目: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B01137

篇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6-0064-01

【摘 要】目的 在儿科护理中实施医患沟通,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方法 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包括预防性的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以及学习沟通的注意事项。结果 增加了护士的知识,满足了病人家属的需要,医疗纠纷明显下降,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结论 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护士通过换位思考,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融洽护患关系,使医患沟通得到保证。然而要真正持久的改善医患关系,还需要医、护、患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医患沟通 方法 儿科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流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是一个要求人们广泛沟通的时代。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1]。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特别是儿科病房,孩子是家中的小宝贝,医患矛盾较成人更为突出,为此,我院于2007年在全院推行了争创护理示范病房活动,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医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在儿科护理中实施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2]。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较多见,加强医患沟通可使医患双方互相理解和配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患沟通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需涉及许多专业知识,如果护士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就无法取得病人的信任,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可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

2 实施方法

2.1 具体方法

2.1.1 预防性的沟通 在护理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并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如对医疗费用有疑问的家属,可将医疗费用清单上的项目向其作详细解释,并与物价局制定的收费标准作比较,让家长相信收费是合理的。经了解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患儿,帮助申请李嘉诚基金,解决部份医疗费用,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2.1.2 集体沟通 采用公休座谈会的形式,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如今年夏季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较多,由责任护士和护士长一起召集病房的家属统一沟通,讲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治疗、预防、护理措施以及家属如何护理患儿等。

2.1.3 书面沟通 将本科室的专科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病因、主要治疗、预防措施、护理措施等制成健康教育单,护士与家属进行口头沟通后,将宣教单发给他们,让当时不在场的家属阅读,知道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患儿。

2.1.4 统一沟通 对新入院的患儿,患儿入院10分钟内,护士根据患儿和家属的情况选择具体的沟通内容和沟通方法,注明沟通对象与患儿的关系,护士无法将病情解释清楚的,由主治医生、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起与家属沟通,护士长在30分钟内跟患儿和家属进行关怀交流,护理部随时进行检查指导。

2.2 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沟通时应耐心倾听家属的叙述,不要中途打断话题,对病人家属的提问要耐心解释,不要搪塞应付,不懂的应请求医生或护士长解释;在穿刺过程中尽量不要讲与穿刺无关的内容,以免穿刺不成功时家属认为是心不在焉而产生矛盾;避免强求家属接受自己的意见;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和对方听不懂的专业语言;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解释应与医生的意见一致,避免医护意见不统一,让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

3 效果评价

通过护患沟通,护士不仅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本知识,而且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都有提高,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病儿及家长沟通,评价病家需求,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护理[3]。通过沟通满足了病人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医患纠纷也明显下降。自创建护理示范病房加强医患沟通以来,我科的医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也增高了,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4 小结

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是患儿的照顾者和代言人,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也是护士。实施医患沟通离不开护士,护士要站在家属的立场考虑问题,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通过换位思考,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融洽护患关系,使医患沟通得到保障。当然要真正持久地改善医患关系,还需要社会诸多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还需要医患间的真诚相待[4],我们坚信,通过医、护、患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重庆医学,2003,32(4):385-386.

[2] 王肇.儿科护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3.

篇6

然而,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并没有折损她们的风采,多年来,她们以乐观的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女性特有的善良细心让一个个患儿绽放笑容,“市一儿科”在她们的精心打造下成为杭城百姓心目中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走进市一医院儿科门诊和急诊区,映入眼帘的永远是一片拥挤和喧闹。市一儿科一直处于病人量多而医师相对不足的状态,医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一年365天有×××个上、下午都起码拖班半小时,疾病高发期甚至要连班,匆忙扒几口冷饭接着上下一班是儿科门诊医师常有的事情。一名儿科医师每天平均要诊治×××多名门诊患儿,秋冬季疾病高峰时甚至需为×××多名患儿服务。20**年儿科全年门诊人次达×××人。

为了更好满足患者需要,儿科门急诊实施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医师利用夜间休息时间和双休日休息时间加班开设夜间业余门诊、夜间专家业余门诊和日间专家业余门诊,以满足白天无暇就诊的家长和小病人需要。实行错时上班,根据不同时期患儿就诊高峰时间不同,医生随时调整上班时间,冬天增加中午上班医生人数,夏天早晨提前上班。科室还自己编制《市一儿科就诊指南》,指南中包括就诊须知、专科门诊和专家门诊介绍、儿科常见疾病家庭护理等,既方便患者家长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又适时进行了医学常识的宣教。

儿科病房仅有65张床位,相对于庞大的门诊量而言,病房床位显得远远不足。为了让需要住院的患儿尽早得到诊治,儿科采取了种种措施,如加快周转,尽量加床或向其他科室借床等。床位的增加使医师们不得不加班工作,但她们毫无怨言,而是出色地完成了工作,20**年儿科出院病人×××人次,床位使用率为×××,平均住院日××日,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治愈好转率为×××。

市一儿科的医务人员深知,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是建立在优良的服务、高超的医疗水平基础之上,为此,全科室上下团结一致,在改善服务、提高质量上狠下功夫。

加强内部管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为规范儿科各级医师职责和规范,科室制定了《市一儿科常见疾病诊治规范》,确保住院病人诊疗规范,杜绝不合理检查和用药。同时加强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危重病人交班制度等,保障医疗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儿科制度执行得分率始终名列全院前茅。为了减少院内感染率,在床位紧张情况下,科室内挖潜力,尽可能让非感染疾病患儿、恢复期患儿和感染疾病患儿分开居住。每遇有病人因不解而投诉时,科室主任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总是从科室自身找原因,并以此为鉴进行服务意识的教育。多年来,儿科投诉率在全院一直处于很低水平。

加强医学知识普及宣传,努力改善医患关系。为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每逢节假日儿科走廊都会悬挂各种饰物,营造浓郁的节日气氛,并为每一位患儿准备小蛋糕和小礼品一份。“六·一”儿童节还开展了猜谜得奖等游戏活动,让小朋友开开心心接受治疗。

在医院网页上,科室及时宣传开展的新工作,及时更改儿科网页内容,以便市民充分了解儿科医疗状况;在院刊、报纸等媒体发表科普文章,宣传儿科常识;无论是儿科门诊还是病房,墙面都张贴着儿科开展新医疗项目和基础常识的资料。

20**年起儿科还成立了“哮喘患儿家长联谊会”,每年组织召开会议和培训班,讲授哮喘防治常识和进展;开设“儿童生长发育家长培训讲座”;针对儿科特点,护理人员还制定了《儿科陪客须知》、《儿科健康宣教规范》、《儿科健康宣教手册》等。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水平。尽管人员紧张,儿科仍坚持每年选派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和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科室业务学习也从不中断。儿科还鼓励年轻医护人员进一步深造,本科毕业医师申报硕士学习,专科毕业护士申报本科学习。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搞好科研和教学。20**年以来,儿科新增小儿呼吸专科、小儿内分泌、儿童保健等特色门诊,并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左右心导管检查和介入治疗技术、小儿晕厥直立倾斜试验诊断技术、儿童智力和行为评定技术、儿童肺功能检测、儿童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等新技术项目。20**年儿科又增设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使临床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儿科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爱心的集体,科内任何一位同志都能感受到集体关爱的温暖。科室有一位×××多岁女医师因颅内出血偏瘫3年,然而每到过年过节,她都能得到一笔充满爱心的捐助款,捐款虽不多但代表了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滚烫的心。此外,团结互作精神也早已深入每一位儿科医护人员的内心,帮助兄弟科室完成小儿静脉留置、静脉采血,配合兄弟科室完成儿童相关疾病诊治,一直是儿科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7

【关键词】标准化护理;个性优质护理;儿科

传统护理模式强调以疾病治疗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个性优质护理模式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我院儿科实施个性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以来,取得良好临床工作效果。为进一步观察个性优质护理模式在我院儿科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300例儿科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包括儿科急诊、儿科门诊、儿内科、儿外科及儿科住院部)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3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63例,女137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4.3士1.4)岁。随机将患儿分为1组(150例)和2组(150例),1组男82例,女68例,年龄2-11岁,2组男81例,女69例,年龄3-12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巡视力度,了解患儿饮食情况、睡眠情况,并根据医嘱做好对应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给予2组患儿个性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以及用药指导等多个方面。(a)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针对患儿实际病情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提出的问题,要予以耐心解释,并做好疾病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做好用药指导、检查指导、生活指导等工作,充分保障患儿饮食安全和睡眠质量;护理人员要先与医师沟通,确定无错误时再执行医嘱;(b)心理辅导。儿科患儿发病后,会给家长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危重患儿。护理人员要不断鼓励家长,表明目前相关疾病先进治疗手段,并告知家长紧张和恐惧对患儿病情缓解毫无益处。同时尽量争取家长的理解,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c)舒适环境护理。定期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自身护理理念。改进护理行为,改善就医环境,集中管理需要消毒隔离的医疗器械,保证患儿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日常查房,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1.3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儿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5.0统计软件中,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4.0%,远高于1组(76.7%),P

表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n

非常满意(n/%)

比较满意(n/%)

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

1组

150

52(34.7)

30(20.0)

33(22.0)

35(23.3)

76.7

2组

150

75(50.0)

48(32.0)

18(12.0)

9(6.0)

94.0

2.2其他方面比较

2组基础护理落实率以及家长病情知晓率均显著高于1组,P

表2 两组基础护理落实率、病情知晓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落实(n/%)

病情知晓率(n/%)

1组

150

116(77.3)

121(80.7)

2组

150

147(98.0)

150(100)

3.讨论

个性优质护理是在标准化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简化工作流程。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融入到日常护理服务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努力为病患提供最佳护理模式[1-2]。除上文所涉及到的基础服务外,个性优质护理还包括以下内容:(a)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岗位职责。我院儿科在开展个性优质护理干预前,要在思想上进一步明确此项工作必要性,使全体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要循序渐进,应将制定工作实施细则作为重点,包括服务项目、服务流程、岗位设置、岗位要求以及绩效考核方法等,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人员具体职责,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b)简化工作流程,完善辅助系统。根据儿科临床护理特征,经过科室成员讨论和研究,设计出适合实际护理工作的记录单(表格形式)。充分减少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时间,逐渐取消周评估,并减少书写交班的次数,提升工作效率;优化排班模式,减少交班次数,保证护理人员为我科提供连续;改善基础设施,淘汰陈旧护理工具,进一步满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需求;(c)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分工模式。根据我院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护士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绩效考核应以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任务、专业技术难度、完成质量和日常出勤等指标为依据,绩效考核要充分体现出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根据患儿、家属实际情况(如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护理人员通常会采取比较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d)营造良好环境,突出人性化服务。保持病区良好卫生环境,并保证新鲜空气流通。严格落实儿科各项护理要求。在开展护理服务时要将“以人为本”理念深入到各个环节,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强化人性化服务[3]。在工作中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温馨服务,将舒适带给患儿。

为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意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我科制定了相关护理人员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在实际护理工作不断强化个性优质护理工作内涵,不仅提升了护理水平,也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永平.优质护理服务增强护理职业责任感[J].中国卫生人才,2011,5(9):23~24.

篇8

关键词:专案改善;标本采集;尿便;及时率

尿便检验是保证病历完整性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反映患儿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项基本指标。近年来,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常因各种原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留取。不能及时留取尿便标本,影响了病历的完整性,甚至延误诊断与治疗,从而影响患儿及家长的情绪,也增加了其他班次护士工作量。护理专案是指对护理定的事件,使用系统的分析及改进方法,为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活动方案[1]。本研究对本院儿科2019年1—4月留取尿便标本不及时的原因进行分析,成立专案改善小组,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出相应改进措施,并对措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儿科共18名护理人员,选取其中的6名护理人员(5名护理人员均参与夜班工作)参与专案改善。将2019年1—4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所有患儿留取的144例次尿标本、152例次便标本作为专案改善前组,将2019年5—8月于本院儿科住院的所有患儿留取的205例次尿标本、201例次便标本作为专案改善后组。

1.2方法

1.2.1成立专案改善小组尿便标本专案改善小组(简称专案小组)由1名组长(护士长)、5名组员组成,包括中级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名。在护理专案活动前,由本专案的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专案改善方法、过程的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负责整个专案改善活动的安排、统筹及协调工作,指导组员工作,进行PPT制作及成果汇报。小组成员负责设计检查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对策拟定、督导措施的落实及效果评价。

1.2.2现状调查设计并制作尿便标本收集表单,内容包括床号、患儿姓名、住院号、医嘱开具的时间、便标本留取的时间及天数、尿标本留取的时间及天数和检查日期、检查人。主班护士在处理尿便标本医嘱后及时将患儿的基本信息和医嘱开具时间记录在表单上,专案小组成员每日下班前查阅表单上患儿尿便留取的情况,查阅信息系统是否有标本的交接记录,并将标本留取的时间等信息记录下来。2019年1—4月本科住院患儿留取尿便标本存在的问题:①25%~40%尿标本从开具医嘱时间至留取时间超过24h,且尿标本留取时间较为随意,护士未关注到患儿尿标本是否已留取;②15%~30%的便标本从开具医嘱时间至留取时间超过3d,部分患儿甚至到出院仍未留取便标本。

1.2.3原因分析组织尿便标本专案小组成员对2019年1—4月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情况进行根本原因分析。

1.2.4制订专案改善措施1.2.4.1确立尿便标本及时性的范围组长组织全体组员查阅书籍、文献等并根据尿便标本留取的要求 及儿科患儿的具体特点,确立了尿便标本留取的合理时间范围。尿标本及时留取的标准为开具医嘱后的次日晨起第1次尿留取;由于人排便习惯及次数的不同,所以不能保证每例患儿每日均有大便,将便标本的及时留取时间定为开具医嘱后的3d内。1.2.4.2加强护士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责任心的培养针对儿科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的留取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内容制作成流程图和健康宣教材料,规范性地对全体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并将流程图放于护士站的资料册中,便于随时翻阅;将形象化的宣教材料彩色打印放置到患儿的健康教育手册内,便于护士宣教和患儿家长随时翻阅。定期组织全科护士特别是新入职、轮转护士、实习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与考核;加强护士的管理力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1.2.4.3工作细节、流程的梳理与改进全员接受尿便标本留取的标准及留取方法的培训;增加尿便标本登记本,及时记录留取情况;主班护士根据医嘱内容在尿便标本采集器上粘贴尿便标本的条码,并在登记本上登记,主班护士通知责班护士核对尿便标本的信息,责班护士核对后发便标本留取的容器并向患儿及家长宣教如何正确留取尿便标本、注意事项和及时留取的时限;次日大夜班(晨起)护士负责指导患儿和家长留取尿标本或亲自为患儿留取尿标本;床旁交接班时,大夜班护士与白班护士交接患儿标本留取的情况;白班护士根据登记信息,再检查患儿尿便标本的留取情况,如标本未能在预定的时间留取,需与下一班护士做好交接。主班护士在08:00、11:00及17:00下班前查看电脑是否有未生成的标本。1.2.4.4进行多样化宣教确保正确留取标本①改变单一的宣教方式,采用集中讲解、结合提示卡的方式宣教。科室自行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尿便标本留取方法的宣教材料。并使用尿便彩色提示卡,即分别拍照尿便标本的收集容器打印后并进行塑封形成形象化提示卡片,责班护士将其粘贴在患儿床头,在尿便标本留取后取下。②合理、有序安排尿标本化验项目多的患儿。次日需要同时留取两管以上的尿标本时,先留取尿常规标本,再留取尿筛查标本,因尿筛查标本可为任意时段的尿;如次日进行空腹B型超声等禁食水的检查且需要留尿标本时,经护士长与医生协商,将空腹B型超声开具医嘱时间后移,在入院第2天开具,避免次日晨起患儿因不能进食及饮水而导致尿少。③增加婴幼儿专用集尿袋,方便患儿留取尿标本。④对于年龄小、尿便不能自理、病情危重的患儿由护士负责采集尿标本。次日抽血时,护士晨起为患儿清洁会后,将尿袋粘贴在尿道口处,抽血后指导患儿家长多喂水,30min~1h后及时查看集尿袋内尿液的留取情况。

1.2.5改进措施质量控制专案改善小组成员进行晨晚间床旁交接班、查房时,注意查看护士是否进行交接、是否按要求宣教等,将尿便标本留取是否及时、正确作为主要巡视内容之一。责任护士及时记录并负责落实,同时统计、分析、汇总不合格的标本。护士长组织护士每月召开病区护理质量分析会,根据问题再次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意见。统计应用专案改善前后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1.3评价指标

观察应用专案改善前后的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及时率=及时留取例次/标本留取总例次×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的原因分析

①护士因素:对尿便标本留取、送检的重要性及检验意义认识不足;对留取尿便标本“及时”的标准不理解,导致尿标本留取过早或超时;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留取尿便标本的事宜完全交给家长;指导正确留取标本宣教不到位;标本交接制度执行不到位易造成遗漏;处理医嘱后未及时生成标本标签,导致信息无法提取;留取化验时不分先后顺序。②患儿因素: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合作性不足,需成年人配合留取尿便标本;婴幼儿排尿时间难以掌控,留取尿标本较为困难;晨起有空腹检查,尿少或中午才有尿;2岁以内患儿,晨起第1次尿较少,不够留2个以上项目的尿标本。③家长因素:对尿便标本送检的重要性、普遍性认识不足;对尿便标本及时留取送检依从性差;家长不了解及时送检标本的标准。④管理因素:科室无床旁尿便标本交接的具体规定或宣教材料;无婴幼儿专用尿便标本采集器;尿便标本留取的宣教执行效果不佳;缺少患儿是否留取尿便标本的相关提示或标识。

2.2专案改善前后尿便标本留取及时率比较专案

改善前组及时留取尿标本101例次,及时率为70.14%(101/144),及时留取便标本107例次,及时率为70.39%(107/152);专案改善后组及时留取尿标本194例次,及时率为94.63%(194/205),及时留取便标本200例次,及时率为99.50%(200/201)。应用专案改善后留取尿便标本及时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显著性(χ2=4.19、4.67,P均<0.05)。

3讨论

3.1留取尿便标本的临床意义

尿液的组成和性状不仅反映了机体的代谢状况,而且与泌尿系统疾病直接相关,粪便标本的检验结果有助于评估患儿的消化系统功能,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及时正确地留取尿便标本,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者较多,本研究发现与护士因素、患儿因素、家长因素、管理因素相关。这不仅直接影响尿便标本的质量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延误了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无形中也给护士增加了工作量。

3.2专案改善可提高住院患儿尿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

本专案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规范和细化尿便标本留取各阶段的流程及职责,对所有薄弱环节进行了有效控制。加强宣教、指导、形象化提醒,对尿便标本留取过程进行跟踪、督导。经专案改善后,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从70.14%提高到了94.63%,便标本留取的及时率从70.39%提高到了99.50%,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

3.3应正确认识及时留取尿便标本的重要性护士

是医嘱的执行人,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非常必要。因此应做好护士采集尿便标本必要性和及时性的培训,规范尿便标本留取的方法,提高护士的正确认识。

3.4健康宣教是提高标本留取及时率的保障加强

标本采集前对患儿及家长的宣教工作,向患儿及家长耐心、细致地讲解标本采集的目的、重要性、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使其理解并积极配合是及时留取标本的保证。传统的说教性教育内容难以被患儿及家长完全记住或理解,尤其在处于焦虑和恐惧状态时;文字教育则易使患儿及家长厌倦阅读,当篇幅较长时效果更加不理想。这两种教育形式均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3-5]。多个文献报道,自行制作的图文式健康教育卡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健康宣教内容的知晓率[6-8]。因此,本科室制作规范、科学的图文式的尿便标本健康宣传资料和形象化提示卡,宣教的同时配合使用提示卡,方便提示家长和各班护士关注患儿标本的留取,也规范了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行为。

3.5规范工作细节、明确交接流程与尿便流程的标准化

合理的护理流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细化护理流程,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岗位责任心使其认识到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重要性[9-10]。从医嘱开立到标本送出整个过程中,明确规定了护士在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并相互衔接,整个过程更加规范化,各个环节分工细致,条理清晰责任到人,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使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联动的整体,同时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交接与核对,保证了环节质量。自行制作形象化的温馨提示卡,能形象化提醒家长和护士,有利于床旁交接与督查。综上所述,检验标本的采集是日常护理工作之一。应用专案改善的方法,通过对尿便标本留取不及时的问题不断分析及改进并形成最终的标准化流程这一系列的过程,提高了护士对尿便标本及时留取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护士对儿科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责任心,提高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和沟通交流的技巧。

参考文献:

[1]彭方国,卢志勤,曾海燕,等.浅谈护理专案[J].世界临床医学,2015,9(1):39-41.

[2]周春美,张连辉.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8-320.

[3]雪丽霜.患者专用图文式临床记录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5):547-549.

[5]孙雪松,张帅,巩圆圆,等.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刊,2018,53(6):665-668.

[6]孙晓蓓,王巧桂.图文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2):2642-2644.

[7]谢寿梅,卢欣欢,张亚男,等.图文式健康教育卡在开胸术后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1):2245-2246.

[8]巩圆圆,孙雪松,王蕾,等.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6):66-68.

[9]杨莘.我院护理人员规范化在职培训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13-1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