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17: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村道路管护制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树、优化配置原则,全面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村庄、道路绿化为主战场,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绿化、美化水平为重点,结合我乡旅游亮点项目,做到绿化、美化同步推进,全民参与,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林荫化、生态化、景观化,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面貌,打造旅游亮点新农村。
二、任务目标
全面提升我乡淖沿子、五福堂村村庄绿化水平,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这两个村的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优化旅游区周边环境,把这两个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旅游亮点新农村。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班子,强化领导
我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部署,积极推进,严格标准,抓好落实。由主管林业的副乡长主要负责,淖沿子、五福堂的包村干部、村干部及相关乡干部各司其职,要求领导到位,组织到位,精力到位,责任到人,确保我乡淖沿子和五福堂村庄及道路绿化任务全面完成。
(二)要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村庄绿化和道路绿化是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对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我们要对村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全民参与意识。
四、主要措施
(一)统一规划,逐步组织实施到位
1、村庄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周边硬化路2000米,五福堂村四周硬化路3000米。其中淖沿子村种植樟子松,五福堂村种植垂榆,两村均沿硬化路两侧种植。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共种植樟子松4000株,五福堂共种植垂榆6000株。
2、道路绿化
绿化淖沿子村道路1公里,五福堂村道路10公里。沿道路两侧种植高杆杨。树苗株距为2米,行距为1米,成品字形双排种植。预计淖沿子种植树苗2000株,五福堂种植树苗20000株,共计22000株。
(二)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村庄与道路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全党、全民、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这项工作的建设和管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营建这项“国家得绿、群众得利”的民心工程。
(三)强化管理,保障措施到位
1、乡村干部实行分片包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抢抓绿化时机,迅速行动,保证绿化工作按时完成。
2、科学施工,要切实重视绿化质量,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管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树木成活,显现绿化、美化效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后期的管理和养护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为总目标,推动落实政府在农村公路管护中的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参与农村公路的管护,构建完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机制,为实现农村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管护体制,构建“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养体系,明确农村公路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管护队伍和管护经费,全面推动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切实做到农村公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确保全区1363公里农村公路(其中:县道82公里,乡道242公里,村道185公里,组道854公里)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人民群众对农村公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管理日常化,实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1.健全路政管理机构。大力推行区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建立“区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联动、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加大农村公路日常综合执法,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继续落实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做到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2.严格管理公路两侧建控区。县道两侧边沟外各10米,乡村组道路两侧边沟外各5米范围内不得进行建房、临时搭建等违章活动。落实公路两侧建筑物报批须先经区交通运输部门(县道)同意后,住建、国土等部门方能审批建房手续的联合审批制度。
3.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深入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占道经营、私设平交道口、违章建筑、乱堆乱放、倾倒垃圾等占用公路、侵占公路产权的行为,营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4.构建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整合交通路政、公安交警、综合执法、农业、水务等部门执法力量,以超限检测站点为依托,以镇、村重要节点为支撑,形成区、镇、村全覆盖的道路交通综合执法网络。
5.加快推进农村交通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共享“雪亮工程”和气象、水利、国土等信息资源,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数字化、智能化。
(二)养护常态化,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1.建立多元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坚持管养并重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三分建设、七分养护”的理念,建立县道县(区)管、乡道乡管、村(组)道村管的三级养护管理模式,实现区有公路管理所、镇有交管办、村有养护队的综合管养体系,明确县、乡、村各级职责。区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县道及其公路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管理,指导协调培训各乡镇做好乡、村、组道路的日常养护及桥梁管理工作;镇交管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管理养护工作,做好乡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村养护队负责本村村组道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及时进行道路清扫和巡查工作。县、乡、村三级联动实现全区县、乡、村、组道路管养覆盖率100%,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
2.探索农村公路市场化养护。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化改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按规定采用公开招标投标方式,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并充分发挥质量检测结果评定作用,择优选定养护队伍。
3.提高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水平。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专业化”的要求,优化现有养护队伍,对养护人员定期开展养护专业理论培训指导,建立更加高效、稳定、专业的养护队伍,扩大作业覆盖面,提升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应急抢险和日常管理养护中的作用。县、乡、村道的日常养护以及路面修补、桥涵构造物修复等小修技术性较强的养护工作实行专业化养护。
4.积极发动农村群众参与。构建专群结合的养护机制,将村组道路日常养护纳入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贫困家庭或个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自主筹资筹劳参与农村公路养护。
5.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树立“建养并重”的理念,加强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管理,确保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80%,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严格执行国家和有关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建设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有效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立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组织体系,特成立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管养资金投入增长机制,采用财政投资、社会集资、企业捐资、群众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管养资金。区政府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预算安排,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升,逐步加大养护资金投入。为保障我区农村公路正常运行,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及良好的路容路貌,经测算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资金总额县道不低于10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82万元)、乡道5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21万元)、村道3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55.5万元)、组道2000元/年.公里(年财政补助不低于170.80万元)的标准。
各镇(街、区)、高崖水库库区管理服务中心、首阳山旅游度假区管理服务中心:
近期,通过市长热线、网络舆情及县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检查发现,个别镇(街、区)对“户户通”道路管护方面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管护”的问题,特别是有些村民在建设宅基地时,使用大型商砼车运输混凝土,造成村内“户户通”道路受损严重。
为落实好《XXX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维护“户户通”建设成果,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一是各镇(街、区)要成立镇“户户通”道路管护领导小组,督促各村落实管护人员,管护人员需由村干部担任,切实履行管护责任。二是各镇(街、区)在审批宅基地时,要求村集体与建房户签订村庄内部道路管护协议,明确要求禁止使用大型商砼车辆运输混凝土进入村庄内部道路,并将该条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条款。三是各镇(街、区)要创新管护机制,制定村内道路管护奖惩制度,严禁超出“户户通”道路承载力的超载、超重等车辆进入村内,对造成道路损坏的,责令其恢复原状;对拒不整改的,按照村规民约有关条款进行相应的处罚,事关村民的,要负连带责任。
下一步,县里将把“户户通”道路的管护纳入各镇(街、区)积分制考核,实行“周督查、周调度、周通报”制度,考核结果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自通知下发之日起,请各镇(街、区)结合正在开展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组织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利用大喇叭广播等方式,做好“户户通”道路管护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切实提高村民的自觉性,引导村民自觉履行管护义务,指导和督促各村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养护机制。
XXX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
一、基本评价
全县农村公路硬化建设自年启动以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抢抓政策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精心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把农村公路硬化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业绩。
(一)建设进度快。从完成建设的总里程来看,截止目前,4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建设里程524.7公里,占纳入全省农村公路规划里程722公里的72.7%;从通村路覆盖面来看,按照申报规划时的195个行政村目前已经硬化的有157个村,占80.5%,通村路的硬化率大幅提升;从直接受益的群体来看,据不安全统计,全县农村人口近10万告别了泥巴路,走上了硬化路,占全县农村人口的60%以上,较好地改善了大部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工程质量好。一是群众基础牢。县、乡镇、村、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宣传引导到位,基层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高,参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决心大;二是筹资力度大。4年来,全县农村公路硬化共耗资1.4亿元,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的同时,县财政配套补助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各乡镇自筹资金达600多万元,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募集资金600多万元,农民自愿筹资投劳,保证了通村路硬化建设进程;三是质量把关严。制度健全,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工程招标监理、合同管理、质量监督等工作制度,严把工程建设资质准入关、严把工程材料关、严把施工技术关、严把工程监理关、严把群众监督关,每道关口责任落实,环环相扣,同时,严格执行建设资金的拨付与建设质量挂钩的审批程序,确保了全县所有已完工的建设项目路段顺利通过省市交通部门的质量抽检验收。
(三)管护已起步。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县交通部门认真贯彻《湖北省农村公路条例》,并结合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现状,起草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草案,县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及时制定出台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各乡镇也相应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规定,从管理养护机制上、责任上逐步完善。二是管护方式灵活多样。县交通部门于去年9月,在全县19个村对112.6公里农村公路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试点管护,目前的运行效果良好。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县大部分村对通村路都进行了管护,在管护方式上采取了常年监护、季节性管护与临时性管护相结合,在管护的方法上采取了整体承包、分段承包、义务管护相结合。如荷花镇金桥村实行党员分段挂牌义务养护,效果较好。三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管护的意识增强。群众自愿筹资投劳参与养护、勇当义务监督员,有效遏止破坏公路设施的行为,部分企业也慷慨解囊、资助公路养护,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公路的畅通。
调查组认为,我县农村公路硬化建设及管护在取得显著工作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少数村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路障未除、路肩未培、沟涵不畅;二是交通安全标识配套建设滞后,路面较窄,有的通村路坡陡弯急,有的长达数公里没有汇车道,安全隐患较大;三是车辆运输超载超过道路设计承载能力,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损坏公路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水毁灾害损失较大,修复的难度大;五是资金缺口大,国家扶持资金和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不足于建设需要,且补助标准按公路类别相对一致,但不同区位的建设难度系数不一样,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反映沮河沿岸资金缺口小,而山区村资金缺口大,大部分山区村增加了新的村级债务;六是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目前尚待建设的近200公里农村公路都属于偏远山区,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村级经济实力差,实施建设的压力大。
二、相关建议
(一)加快建设进程,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缓解建设资金压力,减轻农民负担,避免新增村级债务;
二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完善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努力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
三是要科学规划,正确引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
(二)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护长效机制
一是界定责任主体,按现有的行政区划明确路段的管理主体;
二是明确管护内容,以培路肩、通沟涵、清路障、立标牌、治超载为主要内容,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
三是组建管护专班,组建乡村干道管护道班,村组道路要定人定责,严格考核,确保管护质量;
四是落实管护经费,积极向上争取农村公路管护资金,认真贯彻执行《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县级配套管护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按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主,人民群众的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筹资管护农村公路;
关键词 农田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划分;管护要求;保证措施;河南商水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165-01
1 管护对象及时限
管护对象主要是农业、农开、扶贫、水利、林业、国土、发改、财政、交通、电力等部门实施的农田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水利水电类工程、林木类工程、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技术设备、道路工程及项目标志等。相关工程内容:水利水电工程为机电井、桥涵闸管、排灌沟渠、节水灌溉设施(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地埋管道、地埋电缆、泵池及配套附属设备)等;林木工程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廊道绿化林、片林及苗圃;农业机械设备为财政投资购置的农机具;农业技术设备为项目科技类措施添置的科研仪器设备;道路工程为机耕路、作业道、乡村道和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一事一议等硬化道路;标志指项目区公示牌及附着在工程建筑物上的项目标志与编号等[1]。自2010年以来实施的农田基础设施工程,自验收合格移交之日至工程设计寿命年限时段内。
2 产权归属
(1)机电井产权。配套机电设备的机电井,通过机电设备拍卖,明确机井产权;无配套设备的机井,原则上以机井位置所属,就近确定产权归属;节水灌溉类工程的封闭式机井,以节水灌溉设计受益范围内的农户为共同产权人,明确1人为管护理事。
(2)桥涵闸管。田间地头农用桥涵直接受益者为产权人,其余桥涵闸管产权归集体。变压器、高低压线路、地埋管道、地埋电缆、泵池及配套附属设备产权归集体。
(3)林木工程。林木所有权以林权证为准,林权证由林业局林权中心按有关程序发放。
(4)农机、农技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其购置方为产权人;农业技术设备,其产权归集体。
(5)道路工程及标志。道路工程,其产权归集体;公示牌产权归集体,其工程建筑物上项目标志的产权从属工程产权。
以上产权归属,有协议的以协议内容为准。
3 责任划分
(1)县管护办公室。县政府成立“百千万”示范方管护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工作的宣传、监督、指导。
(2)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对农田基础设施登记造册,分类编号,建立图文档案。项目竣工并通过验收合格后,将项目工程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维护权及档案资料移交给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并办理权益移交手续。移交时,移交方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签字盖章,接收方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签字盖章。项目移交后要配合县管护办公室,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
(3)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是涉农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具体实施单位和责任主体,要将农田基础设施工程管护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抓、抓具体、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组织和管护队伍,每个乡镇配备3名以上专职人员,加强对工程管护工作的督导和考评;要加强工程管护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宣传形式,营造良好的工程管护氛围,充分调动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爱工程、管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根据不同工程类型和具体产权归属,制定切实可行的章程、制度和管护方案;要按照管护方案,与具体管护人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内容、管护标准,切实做到责、权、利明晰[2]。
(4)项目所在行政村。对属村集体产权所有的工程、设备,成立管护专班,签订管护责任书,定期排查工程完好情况,发现损坏工程、被盗设备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上报。
(5)施工单位。所有竣工验收的项目工程,按建设(供货)合同,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有工程施工(供货)方负责因质量方面引起的损毁的维修。
(6)具体产权人。产权人优先保证为项目区提供良好服务,服从政府防汛抗旱的统一调度,并接受项目区乡镇、村各级组织和县级涉农工程项目单位的监督。产权归个人所有,产权人承担工程的管护责任,有自身使用不当造成工程损毁的由产权人负责维护;产权归村组或多户所有的,要保证共用工程正常运转,对自然损耗及非人为因素损坏的,由村组或受益农户筹资维修,因自然灾害及非产权人造成的工程损毁,须及时向行政村村委会报告,按照规章制度办理[3]。
(7)其他。各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组织要建立管护档案,存档备查,内容包括管护人员基本情况、工程概况、工程运营情况、工程设施布局情况、管护记录和年度考核情况等。
4 管护要求
一是严禁在项目区内倾倒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有毒有害污水、废气,严禁建房、挖沙、取土、采矿、建窑等。二是加强道路养护,保证路面平整、无积水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机耕路、作业道改作农田或擅自缩小路面,不得在道路上开沟取土或建房,不准堆放其他杂物和设障,不准挖去道路上的沙石、土料等。三是不准在排灌沟渠上倾倒秸秆、乱开口子、乱筑档子、修建建筑物、任意取土、挖填渠道或种植农作物,要保证“三度”(宽度、深度、坡度)完好,及时维护清淤。四是林木管护做到涂白、除草、灭虫、整枝等保养工作[4]。
5 保障措施
(1)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坚持“以工程养工程”的目的,通过县级财政支持,乡镇财政适当补贴等多种形式筹集,确保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是县财政每年安排维修专项基金650万元,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工程损毁进行维护,将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专款专用。财政专项基金的使用由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请,经县“百千万”工程示范方管理办公室审核,由财政评审中心和专家组共同评估,确定维修工程量和维修资金,通过招投标或邀议标程序确定施工企业,资金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解决。二是对机电井、林业及相关设备,乡镇人民政府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筹集管护资金,筹集的管护资金一律由县财政代管,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人员工资由乡镇人民政府承担。三是对桥、涵、闸、机耕路等适宜集体管护的公益性工程,日常管护费用由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四是对节水灌溉设施,适宜于行政村统一管护的,由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管护资金。适宜于村组或多户联合管护的,由村组或受益农户商议解决,筹资的资金由村组或户代表负责监管使用,资金的使用要做到公开、透明,县、乡2级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管护人员。①管护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政治觉悟高,热爱公益事业,作风正派,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较好的群众基础。②“百千万”示范方项目内的农田基础设施管护人员,由个人申请或群众推荐,民主选举或竞标产生,报村委会初审,乡镇批准,县“百千万”示范方管护办公室备案;租赁、承包经营的管护人员要经过乡镇人民政府备案。同时,要加强对管护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保持管护队伍稳定。③管护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运行于管护记录,保证管护的工程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④管护人员一律实行聘任制,由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聘任合同。凡不能履行管护合同、不能完成管护任务的,应予以解聘。
(3)奖罚措施。①对管护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按照方案或合同兑现奖励报酬,并颁发奖金。对未完成管护指标甚至造成工程损失的,酌情扣发报酬,责令其赔偿损失,并采取措施限期补救。②对损坏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坚决严厉打击,责令其赔偿损失并限期补救。③对管护工作失职渎职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④对连续2年不能达标的管护人员予以清退。⑤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毁坏农田基础设施的行为,一经查实,给予举报人现金奖励。
6 参考文献
[1] 黄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困境及突破策略:基于苏南二镇的实地调查[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3):84-87.
[2] 梁国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79-80.
为不断巩固村庄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提升村庄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根据镇党委研究制订的《2014年度全镇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专项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以自然村为基础,以行政村为单位,整体推进、综合整治、全面提升。
二、考核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10分)。按照党委、政府总体要求和各村年初确定的工程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得全分。完不成任务的按比例扣分。
2、长效管理制度落实(20分)。具体做到“五有标准”。即有长效管护队伍,按照每300人左右配备村庄管护人员1人(4分);有长效管护设备设施,配备垃圾桶(池)、清扫工具、垃圾车(4分);有垃圾处理途径,因村制宜,按填埋点远离村庄不低于1.5公里的要求,合理确定垃圾集中填埋场,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4分);有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定期考核奖惩、人员责任包干区公示、限制整改通知、群众评议等制度(4分);有长效管护职责,与管护人员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管护要求、落实管护责任(4分)。
3、村庄垃圾集中收运(15分)。建立垃圾清运保洁员队伍,落实责任及工资报酬,签订保洁清运合同,垃圾及时清扫、收集、转运,上述措施有一项未落实扣5分。
4、村庄河道管护(15分)。落实村庄河道保洁员、保洁责任及工资报酬,做到村庄河道沟塘岸边无垃圾,水面无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桥头及码头无杂物,河道保洁率达95%。有一项不落实扣5分。
5、村庄绿化管护(15分)。对村旁、宅旁、河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场所等进行绿化美化,并落实绿化养护人员、管护责任及工资报酬。保持植物长势良好,无大片死株、缺株,及时清理绿化带内杂物。上述措施有一项不达标扣5分。
6、村庄卫生保洁(15分)。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保洁责任及工资报酬,做到村庄道路整洁;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池)周边无漫溢;公厕地面无杂物,定期冲刷蹲坑坑道,无积存、无异味。上述有一项不落实扣5分。
7、公共设施维护(10分)。落实维护人员、维护责任及工资报酬。做到村庄桥梁完整无损、交通畅通;路灯设施、健身器材常年保养与维护;村便民服务中心设施齐备,村务公开栏整洁常新;电力、电信、有线电视“三线”整治有序;村庄供排水设施安全顺畅。上述有一项不落实扣2分。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四城”建设的要求,以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名镇、生态型现代化中心镇为契机,以提高镇品位、营造良好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的,巩固镇、村、组联动和单位、企业、居民共建的成果,深入开展集镇和村(居)级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巩固四条标准,全面提升农村环境。
继续开展以“六清六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四条标准”农村环境整治成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逐步提升完善到“八条标准”。重点抓好五个先行区域:安置区、安置区、新村、东港、。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实水、陆两支环卫保洁队伍,并实行年度末位淘汰制。划定镇村保洁管理界限,不留死角、不留边角、不留垃圾,继续保持“全覆盖、全天候”保洁方式,提升保洁水平与效率,提高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坚持“户集、村收、镇运、区(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基本形成房屋有新颖、村容有新貌、环境有新形,乡村有新风的格局。
2、围绕“双六”目标,全面落实去冬今春绿花任务。
加大绿化种植和管护力度,年全镇要完成新种60万棵树、600万株花任务。要求每户在家前屋后平均种5棵树、30枝花,主要集中在村主要道路两侧、河道两旁等公共场所以及二个示范村庄;平均每个企业完成2000枝花;平均每个市镇单位完成300株花;镇完成30万棵树、350枝花。镇重点建设项目是5个公园、8条道路。要合理布局,做到五个结合:景观同增绿结合、常青树同落叶树结合、陆地花卉同水生结合、高杆乔木、灌木同多年生地被结合、亮点和扩面结合,形成移步换景,景和点交辉映的风景观赏带。主干道沿滩岸扩大芦苇等水生花卉的种植。各村、各单位要适时、适量培育花草资源和栽种面积,营造良好的自然景观。同时加强绿化管护配备人员,做到适时修剪、除虫、施肥、除草、松土、无缺棵死株,确保种一棵、管一棵、成一棵。
3、加快推进集镇改造步伐,提升全镇的形象和品味。
紧紧围绕“洁、齐、美、亮”要求,实施镇容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推进以整治道路、改造绿化景观、粉刷立面、梳理管线、规范广告、亮化美观完善市政设施、整治市容秩序等内容的集镇区改造,年内要完成好虹桥路改造,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通过整治改造工程的实施,使集镇区基础设施有质的改善,同时,功能有较大提升。做好新建的住宅区、商业建筑安装灯光,做到建一幢亮一幢、建一片亮一片,并完善主干街路河的亮化景观建设,营造白天一幅画,夜间一片景的效果。
4、对照要求,加强管理,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1)、继续开展“一个街区、一条道路、一家工厂、一个社区、一所学校”的“五个一”整治工程,按照“巩固试点、推进全面”的原则,以点带面,全面推动街区、道路、工厂、社区、学校的整体容貌。
(2)、深化“以洁净家园、美化城市”为主题的创建活动,争创市容环境红旗镇和安全卫生小区。
(3)、进一步开展“天堂杯”市容管理达标创先竞赛活动,认真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扩大宣传教育广度,加大督查管理力度,争创市级达标路和示范路。
(4)、加快垃圾压缩站改造,加大四个集镇和工业集中区环卫保洁力度,增添环卫保洁机械化装备,保持大街小巷清洁。对集镇主要道路增设夜班、延长保洁时间,对路面、下水道、照明设施等破损的应及时修复和疏通。整体改善街巷环境面貌,提高街巷功能,方便群众生活。
(5)、企业和市镇单位要对照“四城”建设要求和镇年工作目标,认真做好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确保环境整洁、招牌设置规范、灯饰亮化、绿化美观。落实签订镇容环境卫生责任书和垃圾清运合同,并按照规定缴纳环境卫生费。
5、加强对市镇公用基础设施的监管。
(1)、对镇域乱设置店招店牌、乱设摊点和跨门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垦乱种、乱涂乱贴、乱停乱靠(车辆、船只)、乱开乱挖、乱设广告、乱开店、乱收购、乱牵乱挂等违规行为加强教育和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一点、二场、三条路管理工作,规范交通秩序,对全镇道路景观路灯,每周组织二次亮化的检查。
(2)、加强基建工地和占挖道路现场施工及周边管理。整治基建工地周边环境,强化文明施工管理,加强垃圾残土密闭化运输管理,从严查处乱卸残土和拉运残土沿街、沿道撒落行为。
(3)、严格执行对主要道路、集镇街道开设门店和各类工程的前置审批手续。对主要道路门店开设、破墙毁绿、占绿开店和禁止开店的继续实行前置审批工作。加强对各类工程的前置审批,工程前置审批的主要内容是:管道、线路铺设、绿化建设、门店装饰、各类建筑工程和土方运输等工程,在动工前,必须到镇建管所、城管中队办理开工的手续,对辖区内主干道和集镇区新建房屋及水上作业船只接电通水,必须到镇建管所、城管中队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对乱搭乱建的违章户和无证照经营户不予接电通水和联接广电、电信。加强巡查,对违章搭建及时发现,配合建管部门加大查违处罚力度。
6、继续抓好镇域河道保洁和河道疏浚工作。
加大镇、村二级河道的保洁力度,抓牢重点镇域主干河道,攻克难点,保持长效管理,及时清理水面漂浮物和滩岸边垃圾,同时对照水系规划编制好年度计划,做好疏浚畅流工作,达到河道洁净目标。
7、继续开展省级卫生镇(村)、市“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市健康镇(村、企业)创建活动和市卫生达标家庭(单位、社区)的评比活动。
进一步巩固提高省级卫生镇(村)创建成果,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除病防害、环境保护,加强镇容环境卫生,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单位和居民区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健全环卫基础设施。同时,年创建省级卫生村三个(、消泾、),创建“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先进村一个(),积极动员单位、社区家庭,通过开展“卫生达标单位、卫生达标社区和卫生达标家庭”评比活动,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民健康意识,健全单位和社区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领导小组是全镇环境长效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制定全镇环境管理年度实施意见和有关措施;研究解决全镇环境管理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的问题,打造环境建设新亮点;协调、督查、检查工作;考核各村(居)和有关部门年度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开展环境检查活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环卫、城管、绿化)。各村(居)要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把村级环境整治“四条标准”逐步提升完善到“八条标准”。
2、加强宣传教育。巩固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栏、社区活动、民间娱乐、健康行动、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来宣传、教育,从而营造“整治环境,全民有责,人人参与”氛围,把全镇干部群众引导到投身于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的活动中去。
3、继续实行机关干部和市镇单位与村蹲点、挂钩制度。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巩固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成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根据各自实际,认真履行职能。继续实行“镇三套班子、机关科室负责人、市镇单位与各村(居)蹲点、挂钩制度,指导和督促各村(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解决问题,巩固典型。
4、健全村级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管理机制。
(1)、加大考核力度。村干部报酬与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工作的实际挂钩。年终村主要干部报酬的考核,环境建设管理方面要加大力度,对全面完成任务的单位给予表彰鼓励,对管理措施不到位、整改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追究领导责任。
(2)、围绕“四城”建设和打造环境新亮点的要求,对照清理“八乱”标准,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签订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系统目标管理体系。
(3)、加强督查考核。督查考核的内容为“四比四看”,即:比环卫设施,看垃圾房、垃圾桶设置是否配齐;比绿化美化,看花草栽种、树木种植是否成景、成荫;比村容村貌,看“八乱”整治,环境是否整洁有序;比制度建设,看村环境整治,制度是否健全到位。每月三次,由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暗访;每月1次,组织各村(居)环境整治和绿化管护专业队长检查考评;镇定期采用不同形式对环境整治进行大考评。对每次暗访和检查考评的情况予以通报,并采用《简讯》的方法,不定期地刊出全镇环境建设和整治行动情况。
(4)、各村(居)要加强保洁和绿化管护队伍管理。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制,采取确定保洁(管护)面积、确定保洁(管护)人员,责任到人,做到日常检查和考勤结合,质量与报酬直接挂钩,对保洁员考核年度采用末名淘汰制。村要设立专职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管护的专业队长,其报酬实行村和镇主管部门双重考核。
(5)、对各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建设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和开展环境优胜奖评选活动。以奖代补资金,逐月考核拨付,以奖代补细则另行制定。各村要设立专项科目,认真管好、用好、收好环境整治的资金。
环境建设和整治优胜奖设一、二、三等奖各1名,鼓励奖设若干名。其评选办法和考核内容另行制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张完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工作,于2007年10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韩金银任组长,乡长褚章民任副组长的林权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各班子成员分包到片到路段,村支部书记为林权改革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林权改革工作。乡政府与各村签定林权改革目标责任书,并明确要求到当年底要全面完成林杈改革任务,凡不能按时完成林权改革的行政村,本年度不得评先。
二、精心谋划,搞好林权制度改革
2007年,由于树木更新换代,植树任务比较繁重,为解决此问题,该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决定在全乡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并制定了《关于在全乡实施集体林权改革和推进植树造林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谁承包,谁投资,谁栽树,谁受益”的原则,将全乡所有路、沟、河渠、荒地、宜林地的使用权一次性承包到位。所有县乡道路、主要沟河由乡政府实行公开承包,村道由行政村公开承包,实现了“地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生产格局,充分调动了社会主体参与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加快了本乡植树造林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
1 依乡农业中心为依托,对全乡的植树造林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在对各村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所有道路、沟、河基本情况制表绘图,登记造册。
2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印制《关于张完乡境内沟河道路林权承包公告》,出动宣传车,制定固定宣传牌,组织各村召开群众会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
3 制定方案。各村结合本村实际,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制定了林权改革实施方案。
4 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公开竞标,并签订合同。在全村范围内张贴公告,公开拍卖的路段、时间和地点,实施公开招标,招标后签订合同,并上报给林业局备案。
5 组织检查验收。由乡林权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带队,到各村实地检查植树情况及林权改革落实情况。截至去年底,全乡共有120多名干群自愿投入到林权改革中,已承包沟河路段达150多条,植树40多万株。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既吸收了社会闲散资金,又搞好了植树造林工作,切实做到了“地有其主,树有所权”,加快了全乡林业生态乡建设步伐。
三、严格植树标准,确保植树质量
张完乡政府对全乡所有沟河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照道路统一规划,确定植树行数和棵数,林权承包人按照乡政府的规划要求,刨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封大堆,不栽病弱苗,确保苗木规格在一级以上。
四、加强林木管护,巩固林权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