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道路城市规划8篇

时间:2023-09-26 09:17:1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道路城市规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道路城市规划

篇1

关键词:道路设计;城市规划;发展;联系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规划设计与道路设计

城市规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历史更为悠久,而且逐渐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城市规划模式,从商朝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始注重对城市整体形态、城市路网、城市排水系统等的设计,从而使城市发展更加适合人们的居住和生产,使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并且通过道路设计将城市之间的每个分区合理的联系。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进行的定期规划,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强的科学性,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对城市内部布局分区、各项市政管线和工程和城市未来发展模式进行设计,城市规划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意图和方向,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道路设计使城市居民等生产生活更加现代化,提高人们居住和生产的舒适度。

道路设计则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会参考道路设计和原有的道路进行,道路是人们和车辆通行的基础设施,道路设计涉及到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城市道路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城市道路设计根据道路的实用情况,城市人口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等各项因素进行,每一个级别的道路设计都要做到科学合理、符合规划和满足实用需求,在满通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道路的集散功能和辅助功能。

2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联系

2.1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设计分为3个重要阶段即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设计贯穿着3个环节,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总体规划中对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最为重要。道路设计涉及到道路的等级、用途、宽度等,而且道路设计要注意到地质构造、路基设计、路面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绿化设计和道路通行量等,这些也都是城市规划设计所包含的因素,好的道路设计能够城市增添更多光彩,能够使城市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

2.2道路设计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第一阶段: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路网设计,通过功能分区结合路网设计使整体规划更加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而且城市整体规划设计进行前期需要进行实地的调研考察,对实际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在调研考察时要特别注重道路的分布和现实情况。许多城市总体规划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够一味的为了设计而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经济合理的进行规划,道路设计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和重新规划的体现,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基础,而且道路设计通常会结合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来进行,来体现城市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2.3道路设计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道路设计的依据是车辆通行量和城市人口数量等因素,并且在建设阶段要严格按照路基和路面的设计进行,可以说道路设计是要非常严格和精确的,如果道路设计不能够满足城市的实用需求或不能够符合规范的要求,那么城市规划整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城市规划变动和调整,那么涉及到的因素就会更多,损失也会相应的更大,道路设计要严格按照特定的通行能力、服务能力和疏散能力等进行,成为促进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的因素。

3城市规划中道路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的探讨

3.1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问题。

按照城市道路功能对其分类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或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⑴交通性道路主要是满通要求,道路上车流量较高,一般为双向四车道,需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并与车站结合开辟行人过街横道,同时人车之间应有较宽隔离,减少干扰。⑵对于城市生活性道路,目的性、相关性的出行和到达的交通量占主体,道路上行人较多,更多考虑人的需要,需要较宽裕的人行道及相对较好的步行环境。考虑交通安全需要人车分离,干道级的道路可同时考虑机非分离,可采用一幅路或两幅路的布置形式⑶景观性道路通常绿化率应当不小于40%,总宽度应较宽车行道应与行人之间有较宽隔离,可设置公交及港湾式车站,对其行驶区域给予一定限制。此类道路一般采用两幅路布置形式。

3.2城市道路线性设计问题

道路线形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质量,交通运输状态及其使用的便捷性。平、纵面线形组合,应综合考虑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工程造价营运费用的经济性等与道路周围的环境与景观的协调。线形设计要使驾驶员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并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使视觉与心理反应达到平衡。从景观和安全的角度来看,用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对于主干线道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宜采取较多的转折。一般的道路则可以采用适当的转折,设置较大的曲线,使沿线两侧建筑物,自然景色有所变化,以消除长直线的单调感,缓解司机的疲劳,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将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成蛇形或锯齿形,迫使进入的车辆降低车速,也使外来车辆因线路曲折不愿进入而达到控制车流的目的,同时曲线形道路对居民而言,其趣味性更强,景观更丰富。

3.3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问题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包括无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有信号控制平面交叉口,环行平面交叉口和高架路下的平面交叉口等几种类型,它们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⑴在交叉口平面线形与纵断面方面,平面交叉路线宜采用直线并尽量正交。起终点离交叉口中心距离,应根据道路及相交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等确定。不宜太短,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度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度应作相应的调整。⑵在交叉口竖向设计方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行车舒适,排水通畅,与周围建筑物的标高协调等因素,合理确定交叉口设计标高。在主要道路通过交叉口时,其设计纵坡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的纵坡应随主要道路的横断面而变,其横坡应随主要道路的纵坡而变。

3.4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问题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为线形设计的关键环节。就横断面设计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道路的等级、性质和红线宽度以及有关的交通资料,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宽度,并确定合理布局。使行人、机动化与非机动车辆尽量分离,加强三者的安全性,提高行车的速度,减少三者之间的互相干扰,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管线、各种构筑物及人防工程的相互干扰。考虑沿街建筑的性质,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物取得和谐。在部分主干道要考虑车辆中间调头需要,支路要考虑机动、非机动混行以及路边停车的需要。应当增加道路绿化率,合理布置绿化带,道路绿化率应满足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结束语

市政道路设计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影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同时要有前瞻性并进行不断学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力求城市道路设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篇2

1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

1.1道路绿地景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对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路不仅是人们乘车时从环境的一处到另一处的通道,更是与建筑物、风景融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环境,对于城市中的人们来说,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主要来自于其在道路上的感受,这种感受不只是混凝土或沥青的外表,也包括了道路铺面旁边的乔木和灌木,成行的行道树,因此,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面貌。

1.2城市规划也间接影响到道路绿化的风格和特色

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初步了解城市(道路)规划和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再根据用地的地形、地貌和土质情况、道路的设计车速情况,确定出道路的绿化形式。因此城市规划从某种角度上影响着道路绿化的形式风格与特色。

2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鉴于对城市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关系分析,笔者初步总结了基于城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方法。

2.1前期分析(综合考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2.1.1充分研究所设计道路在城市规划中的定位与纵断面形式,为设计提供第一手依据。

2.1.2充分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建设条件。从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与土壤等方面了解建设条件;从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及城市特色等方面了解历史文化,确保道路景观设计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

2.1.3研究道路两侧城市规划的用地性质,所设计的绿化景观要以此为依据,符合用地性质的特点。

2.1.4了解市政管线在道路绿地内的走向及埋深,为下一步设计提供依据。

2.2设计原则

2.2.1生态性原则

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即贯彻以乔木为主体,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有限的绿地空间内,最大限度塑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2.2.2安全、可识别性原则

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2.2.3文脉延续性原则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如杭州白堤的“一株桃花,一株柳”、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这样的植物景观已成为一种符号和标志,其功能如同城市中显著的建筑物或雕塑,可以记载一个地区的历史,传播一个城市的文化。而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绿化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城市的地域特征在绿色景观中荡然无存,人们也因体验不到城市应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而兴味索然。

2.2.4协调性原则

协调道路绿化与交通组织,即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2.2.5服务性原则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即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的行为规律和需求,同时植物群落块面的大小根据车速有机合理地布置,以满足功能和景观上的要求。

2.3设计要点

2.3.1空间尺度比例与空间序列的考虑

道路是城市的空间,它不会存在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即不可能同周围环境分开。换句话说,道路必定伴随着那里的建筑而存在。当道路的宽度与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值D/H=1,高与宽之间存在着某种匀称感,这样的空间具有相互包容的均称性;当D/H<1时,街道两侧的建筑物就容易相互干扰;当D/H比值进一步小时,街道就是一种封闭、恐怖的感觉;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两侧的建筑呈游离状,进一步增大,道路就有种空旷、萧条感;而D/H=1.5-2时,是比较合理的比例关系,空间尺度比较亲切,人漫步其中会产生愉悦感。完整的道路是协调的空间,无论是从城市规划的道路纵断面形式来看,还是从现代道路的实际情况来看,道路绿化都是道路空间的组成部分之一。如:在沈阳浑南大道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中,由于中间的机动车道宽37.5m,道路为典型的三板四带式结构,因此我们在做设计时考虑采用两侧绿带内种植高大的乔木来分隔空间,待到乔木成熟后,D/H的比例接近2使整个机动车道路空间尺度更加舒适,不至于过于离散。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供车辆和行人通行,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序列的景观廊道。此廊道具有长度长、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为特点,因此在道路绿化设计中,不仅要满通功能,而且还应该赋予人们优美、宜人的景观视觉。一方面要强调道路沿线绿化风格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车辆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表现形式,既满足静态视觉要求,又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如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齿轮路的道路设计时,我们考虑了动态景观的变化。既满足了植物与环境在视觉上的协调统一,又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在配置上考虑了道路绿化模式段的长度,并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

2.3.2绿化形式的确定

绿化形式是整个道路绿化设计的关键。如何来确定绿化形式,根据笔者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①两侧用地的性质;②建筑特色与风格;③绿带内管线的位置与埋深;④要设计绿地的宽度。综合考虑了以上四点后,在设计时要注意加强高低层次分析与季相色彩分析的步骤,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如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齿轮路道路绿化的设计,根据分区规划道路两侧大部分为商业用地、中间分车带宽12m,因此设计确定了韵律感强的高大乔木组群与低矮的剪型植物间断出现的形式,满足两侧商业建筑展露的要求;而市政管线多集中在绿地的两侧,因此本方案考虑在绿地的中心种植高大乔木、两侧种植浅根的低矮的篱或者灌木的形式。形式确定后我们来分析层次和季相,哈尔滨市冬季漫长是其显著特点。我们应该考虑植物的层次变化及季相色彩变化来丰富冬季景观,因此选择了乔木组群的树种为樟子松与暴马丁香交替出现的形式,两侧采用低矮的冬季红干的偃伏莱木形成层次和色彩的变化。

2.3.3节点及端头的处理

道路绿化要注重道路交叉口节点及分车带端头的特殊处理,设计时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并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视线诱导的功能。如:在端头处种植低矮的彩叶花卉与图案式剪型篱,既可保证行车的安全性,提示人们注意,起到诱导的功能;又可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此外,行车道外两侧绿化带遇到公交港湾位置和人行过街通道的两侧,应考虑视线遮挡的问题,不宜建设高大的或者过密的灌木遮挡视线,要设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的绿化形式。

2.3.4绿化植物的选择

要合理选用基调树种及其他绿化植物。在做道路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地方植物特色,合理选用基调树种。此外,由于建设过程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地的土质都比较差,人为损害比较严重。因此在保证改良土壤、实施客土栽植的前提下,应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耐瘠薄、生长健壮、抗病虫害、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和抗污染的树种,如:杨、柳、榆、糖槭、丁香、玫瑰、锦带、连翘、云杉等,才能较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要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在植物群落中具有多种功能,既能减少扬尘和降温,又能提高绿地率,有着无法取代的景观效果。落叶乔灌木和常绿地被配合使用,可以形成特有的冬季景观,枝干扶疏而不萧条。开花地被,如二月蓝、白三叶等,可以在道路边形成大片花境,十分壮观。要合理搭配植物的色彩和层次,城市道路是司乘人员重要的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在以阔叶植物为主调的基础土,应考虑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来活跃气氛,丰富色彩,力求避免沉闷单一。可采用一些低矮、观色植物如金叶榆(黄色)、云杉(绿色)、彩叶草(红叶)等构置成不同图案的模纹图案,以增加叶色的变化。其次可通过采用观花植物如春季的榆叶梅、丁香,夏季的黄刺玫、玫瑰、佛头花,观果植物秋季的山丁子、金银忍冬、接骨木、李子,冬季的白桦、京桃、山桃稠李、偃伏莱木等观干皮植物季相变化来达到动态的色彩变化之目的。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断面要素布置与要求、道路断面样式选择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十”的顺利召开,城镇化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各大城市又吹响了新一轮“新型城市化”的号角。快速城镇化也使我国出现了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交通设施配套滞后、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相较其他国家我国城市交通显现出不同的特性——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多,自行车数量相对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公共交通日趋完善但仍未能满足大众出行要求。很多城市加强了道路建设和改造工作,但由于缺乏对城市交通全面的认识,道路断面设计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①旧城区道路改造单方面考虑机动车出行,侵占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出行空间;②新城区道路追求多车道宽马路,造成城市空间割裂;③缺少对沿线用地功能和交通出行的考虑。为克服上述问题,杭州市在旧区道路改造和新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道路断面设计基本原则

1.1 与道路功能等级相匹配

城市道路断面设计综合考虑道路功能等级、各交通流出行需求等因素,不同道路作针对性的断面设计。

1.2 完善交通分流机制

充分考虑不同交通流的特性,实现人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道,设置公交专用线体现“公交先行”的理念,保证道路交通通达有序、安全舒适。

1.3 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

兼顾交通发展趋势,满足近期出行需求,并为远期预留拓展空间。

1.4 考虑部分道路路边停车

生活性、商业性道路断面设计考虑路边停车需求,弥补城市配套停车位不足。

2、道路断面要素布置

2.1 机动车道的布置

(1)服务对象:据观测,杭州城区机动车以私家小汽车和公交车为主;货运交通限制在夜间。

(2)车道宽度和数量

根据规范,车行道宽度与车型及行驶状态以及行车速度有关,相关技术规定见下表:

机动车车道宽度表

自05年开始,杭州针对老城区拥堵的问题实施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车行道宽度由3.75m降至3.5m甚至3m来增加车道数量,得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借鉴杭州整治经验,随之出台的《浙江省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设计标准》对全省城市机动车道宽度做如下规定:快速路3.50m-3.75m,主干道3.25m-3.50m,次干道3.00m-3.25m,支路2.75m-3.25m。

2.2 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1)布置方式:“机非共板”布置或是设置分隔带布置成独立行驶空间。在扩宽困难、慢行交通较少的路段可采用“人非共板”形式,节省道路用地。

(2)非机动车宽度:单条非机动车道宽1.5m,每增加一条车道宽度增加1m,总体宽度视非机动车流量而定:一块板道路设置于机动车道两侧时,单侧宽度建议不少于3.5m;三块板道路单独设置时,宽度建议不少于5m;当考虑借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右转车道或沿街设置临时停车泊位时,宽度建议不少于7m,满足机动车道远期拓宽的要求。

2.3 人行道的布置

(1)人行道有效宽度:首先应确立人行道有效宽度的概念,指扣除被城市构筑物、绿化和非机车停放占据后的实际宽度。据调查显示,有效宽度在1.8m以下的人行道不便于行人出行,有效宽度小于1m的人行道较少有人通行。

(2)人行道宽度:每条步行道的宽度为0.75m,人行道的宽度应与沿街用地性质和人行交通量相适应,总宽度适宜控制在3~5m(即保证除去自行车停放后有效宽度不小于1m)。

2.4 分隔带的布置

(1)分隔带的类型:按分隔带样式可分为绿化分隔带和以栏杆形式的物理分隔带。按设置的位置可分为中央分隔带和机非分隔带。

(2)分隔带(此处特指绿化分隔带)的宽度

①中央分隔带:根据规范,双向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考虑行人过街安全、道路景观和对向机动车行驶安全,应设置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宜少于自行车车身2m。若利用中央绿化分隔带设置左转弯车道时,宽度可设置为5m或8m,即一条或两条3m车道加2m安全岛。

②机非分隔带:没有严格的宽度要求,考虑市政电力管线和道路绿化景观要求,一般认为机非隔带不适宜少于1m。

3、道路断面样式的选择

3.1 基于道路功能的断面样式

城市道路依据功能特点可以划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性道路和景观性道路。

3.1.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承担着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区各功能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呈现机动车流量大、车速高,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因此,道路断面的设计应满足机动车交通快速出行的要求,保证足量的机动车道数和必要的分隔设施,道路断面形式适宜三块板和四块板,达到人车分流、双向分流保障交通安全。若道路两侧的用地车行出入口较多,可以考虑设置主副路断面解决常速交通与快速交通的转换。

杭州市文一西路东西向交通道路,城区段为三块板,延伸段为四块板,较好的满足了交通分流与快速出行的要求。

3.1.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指以依附有众多生活服务设施,满足生活交通出行的道路。交通特点: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相对较少,道路两侧穿行交通量较大。此类道路断面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实现机非分流,构建完善的步行系统,保障人行安全;控制道路红线宽度,营造尺度适宜的城市生活空间;设置路边停车泊位,解决临时购物停车需求。

根据交通强度,此类道路又可分为生活性主干道、生活性次干道和生活性支路。其中,生活性主干道宜布置为三块板或两块板;生活性次干道、支路适宜布置为一块板。

3.1.3商业性道路

商业性道路两侧用地以商业功能为主,其交通特点与生活性道路相近,更注重道路两侧的互动联系,一般不宜采用不利于过街的横断面形式,可采用一块板或两块板的断面形式。商业性道路应保证足够宽的人行道,在用地开发时增加建筑退让来增加步行空间,同时注重城市绿化景观的塑造和城市游憩设施的配置。若道路交通性较强,应增设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

杭州延安路商业发达,设置了与机动车等宽的人行道;同时又是城区南北向的交通道路,在重要路口设置了过街天桥,保证了人行过街安全。

3.1.4景观性道路

景观性道路为特殊功能的城市道路,突出道路绿化景观,绿化率一般不小于40%,道路的景观性主要通过设置较宽的中央绿化带和机非分隔带来体现,因此此类道路通常为多路幅的三块板和四块板断面。

杭州天目山路为东西向重要的交通道路和城市形象展示道路,设置有较宽的绿化分隔带,沿运河等水系建设有大面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十分突出。

3.2 基于旧区改造的断面样式

城市旧区道路较窄、沿街建筑退让空间不足,道路拓宽改造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针对这个矛盾,杭州市在治理旧城区的道路拥堵过程中,与沿街建筑一起改造,将底层建筑门面往内收缩改造成骑楼,作为人行空间,解决了道路拓宽空间不足的问题又极大的保留了原有建筑风貌,对旧区道路拥堵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新外环规划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a new urban space layout structure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the new outer ring, it is good for a perfect fit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bring more development room for the "tune ", to bring abou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oad traffic, the new outer ring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扩大广州市中心城区外环系统的围合面积,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将承担过境交通的通道外移至中心城区,缓解环城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制约,疏解过境交通减少对城区的干扰,形成广州市城区新的保护屏障。本文结合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开展新外环的规划工作,有利于使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完美契合,为“中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一、城市道路规划实例运用

1、项目概况

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广州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城市化进程的进展十分迅速,城市发展在南、北两个方向,特别是北方向早已突破北环界限。2007年东南西环高速停止收费后,车流猛增,而北环早已不堪重负,为了优化、整合广州市新外环系统,亟需开辟新的环路系统。

2、规划原则与规划范围

1)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相衔接原则;

2)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相适应原则;

3)体现发展原则;

4)与广州市主骨架路网相协调原则。

根据环路构造的特点和广佛道路系统结构特征,研究范围的东、南、北方向为广州市二环高速以内,西向为佛山一环西环。(如图1)

图1 新外环道路系统规划研究范围

二、城市道路规划功能定位

1、广州市道路系统规划

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后经多轮路网深化,总体上广州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四环、十九射”高快速路网布局。(见图2)

北环高速成为过境交通主要走廊,既造成了沿线地区众多交通拥堵问题,也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

图2广州市域干道网络规划(2008年)

2、广佛同城道路系统规划

2009年在在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精神的指导下,提出在广佛区域层面,构建以广州、佛山主城区为核心,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环型放射状的区域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形成“两环十五射”的环形放射状路网系统。(如图3)

图3 环城高速及其衔接道路现状

3、新外环规划的提出对交通的影响

环城高速公路全长60 Km,双向6车道。现有18座立交(其中2处上下匝道),平均间距3.3 Km。东南西环现有12座立交(其中1处上下匝道),平均间距3.5 Km。(见图4)

图4环城高速及其衔接道路现状

由于原环城高速建成时间较早,近年来随着城市向外扩张,环城高速公路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布局的调整和交通运作要求。

1)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与北环高速形成矛盾

随着广州市城市建成区逐步往北扩大到华南路一线,北环高速公路已深陷于城市中心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北环高速已不再适合承担高速公路过境交通的功能,在整体路网体系规划上,应考虑将过境通道适当外移,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环城高速不能适应以广州为核心的区域路网格局变化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化进程的加快,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公路网络需要重新理顺相互之间的衔接转换关系。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已无法承接更多的进入广州的高速公路。造成严重的资源闲置与浪费,影响中心城区路网整体交通运作效率。

3)城市布局和相关道路功能的调整使新外环的规划成为可能

近年来,随着市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推进,大批货源产生点搬离市区;同时原靠近市区的货运站场,如沙太路、增槎路等地货运集聚区也开始外迁。广州市整体路网架构逐步完善,使构建新过境通道和新外环的外移将成为可能。

三、城市环路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环路系统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拓展。为防止城市用地无限蔓延,往往会在规划区的规划环路,除了交通方面的考虑,也是划定城市集中发展区边界的需要。

1、环路的交通功能

1)对外衔接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新外环具有一部分解决环内城区的过境交通职能。因此新外环与广州市现状、规划的主要对外衔接通道应有良好的交通衔接。

2)对内衔接

随着广州市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新外环在服务过境交通的同时也应分担内环路系统交通压力,服务一部分城市长距离交通。因此新外环与主要城市道路衔接同样重要。

原环城高速是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规划设计,相交道路以高快速路和城市主要干道为主。如东南西环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发生变化,有必要加强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加密沿线立交,加强新外环对城市交通的吸引力和使用的便利性。

2、环路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疏导过境交通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环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流城市过境交通,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尤其当城市路网发生交通拥挤的情况下,由环路或多重环路,以优越的行车条件,将吸引大量的过境交通,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整个城市路网的负担,提高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为进一步解决城市交通困难打下了基础。

2)联结城市的郊区或卫星城,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随着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主要向郊区周围发展,形成新的市区或卫星城。环路和城市放射干道将它们与老城市相互联系起来,高速便捷的交通和大大低于市区的土地价格,使新城镇或卫星城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形成新的更具前景的城镇。因此,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往往都有环路系统形成道路网络骨架。城市越大,环路层次越多,不同环路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别。(见图5)

图5世界各大城市环路系统

四、城市新外环路的交通管理措施

广州地处珠三角公路网核心,过境交通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展,广州的货车限行范围已经从黄石路、东环高速向北向东分别扩大到二环高速范围。2008年以来,为了缓解北环和东南西环免费通行以来的交通紧张状况,相继出台了针对本地、外地货车的限行与分流措施。

新外环定位于服务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的长距离交通,为了调节和平衡交通流量分布,除收费模式调整外,还应辅以对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首先,考虑到新外环基本处于广州市货车限行区范围,使用对象部分是城市的内部交通,整体上新外环应限制一定吨位以上货车通行。这既是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流调节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调整和保护中心城区生活环境的需要。而且从整体路网结构来看,如果广明高速建成,广州市二环高速系统全线贯通,新外环分流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将削弱,将能更好的起到对内环路系统和中心城区道路分流的作用。

其次,应该优化新外环及联系道路交通标志标识设置,强化交通流的引导;设置电子信息系统,根据道路实时交通状况优化交通流的分布,减少拥堵机率。

最后,新外环的部分路段与佛山相邻或衔接佛山道路,在具体交通管理措施的应用上有必要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果。(见图6)

图6广州市十区货车限行范围图(2008年)

五、城市道路规划的线路确定

经多方案比选和论证,在综合考虑现状基本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实施难度、对沿线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经和上层次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协调,确定新外环推荐线位:

1、新外环的东、南、西环沿用现状的环城高速东南西环线位,对东南西环主线和局部立交根据交通功能调整进行相应改造。

2、新外环北段采用华南北路(华南路三期)方案,并通过东延线与新外环东环衔接,具体于东环奥体中心处沿大观路向北至天麓北路,再向西接华南北路春岗立交。

3、新外环西北段采用北环(沙贝立交~广清立交)、广清高速及连接线方案,分别于沙贝立交、朝阳立交与新外环西环、北环(华南北路)衔接;同时建议规划预留沙贝立交向北沿武广客运专线至黄石路的分流通道。(见图7)

图7新外环推荐线位及沿线道路现状

六、对新外环道路规划改善的一些建议

交通方面建议改善措施如下:降低二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引导过境交通向外分流;规划控制从沙贝立交向北沿武广客运专线越江至黄石路立交道路走廊,作为新外环广清连接线路段分流道路;新外环以内城区大型港口、货运站等逐步外迁,减轻货运交通压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方面建议措施如下:推动中心区货运站场的搬迁工作;配合“退二进三”工作调整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大量吸引货运交通第二产业逐步外迁;平衡城市规划区内各独立组团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减少潮汐通对新外环的影响。

新外环分阶段实施建议:近期(2012年),改造东南西环为双向8车道,建设华南北路东延线,形成完整的新外环系统;中期(2020年),新外环全线限行大货车并免费通行;远期,考虑二环高速降低通行费以分流过境交通,另外对于局部拥堵路段建议开通分流道路。

七、结束语

城市道路的规划,尤其是广州新外环的规划,有利于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衔接,为“中调”举措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

姓名:陈景佳

出生年:1980年12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清远市

篇5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作者简介:陈星斗(1974-),男,四川南充人,曾任职于重庆市规划局,现任职于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工学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对于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根据交通需求分析,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1],规划设计人员一般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等规划规范进行规划设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是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城市道路项目具体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在城市道路工程进入项目层面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要开展城市道路设计。在开展道路设计时,设计单位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等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和控规确定的城市道路技术参数,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路面结构、边坡、桥隧结构、交叉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对于平原城市,由于道路多为直线、地形起伏不大等原因,城市道路一般都能够按照控规确定的道路规划参数进行设计,并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但是对于山地城市,由于其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质地貌也十分复杂,规划的道路网络通常依山就势,呈现出自由式和组团式布局的特点,道路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与控规编制时所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设计深度要求不同、项目所在区域建设内容综合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很难满足控规所确定的道路技术参数,比如重庆、攀枝花等西部山地城市,以及青岛等一些东部城市。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1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规范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笔者通过梳理道路设计规范和道路规划规范,现将两者存在的一些主要差异阐述如下:

1.1平面线形

缓和曲线:系曲率渐变的曲线,一般采用回旋线,以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时行驶顺畅,不存在曲率突变。加宽:按道路设计规范,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内侧加宽,其加宽值经过计算确定,并在两端设置加宽缓和段,以适应行车转弯时的横向宽度需求。平面线形方面的差异,导致控规成果既有可能圆曲线和直线在半径、长度等线形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也有可能在道路宽度等方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致使道路设计与控规成果有很大的差异。

1.2纵断面

由于变坡点设置、坡度、坡长、合成坡度、平均坡度等方面的不同,实际设计标高与规划道路标高会有较大出入,影响规划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高程。

1.3横断面

实际设计横断面可能会超越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或者只有缩减控规确定的道路宽度。

1.4平纵横断面线形协调方面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按规范进行平纵断面的协调设计,如平曲线和竖曲线应尽量重合,以避免所产生的视线诱导突变和排水困难;平曲线和竖曲线大小要保持均衡;避免在凸型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型竖曲线的底部,设计小半径的平曲线和反向曲线的变曲点,否则会引起视线诱导错误而引发危险;在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即避免规划多个变坡点等等[2]。而上述原则,在规划规范中没有要求,规划设计通常没有考虑。

1.5其他交通设施方面

道路设计规范对停车港、展宽段等设施均有直线和缓和曲线长度、转弯半径大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而规划规范没有详细的设计技术要求。因此,在道路设计时,这些设施的平面线位将会与控规确定的平面有一定出入,从而影响道路本身和周边地块用地。

2山地城市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在其他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2.1工程地质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没有进行工程地质勘探,也基本无法考虑工程地质对道路的影响。而在道路设计阶段,因为工程地质勘探,可能会造成道路方案重大变更。笔者曾在重庆某一地区开展道路设计时,先按规划道路进行设计(图3中实线所示),在K0+700-K0+850段有高挖方,将产生四级边坡,防护工程量巨大。同时,地质勘探表明该路左侧山体属于顺层地质,道路将位于顺层中间,将会较高切割顺层岩层,极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规划道路在设计阶段出现了工程量和地质等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调整道路平面线形和道路设计标高,线路向右偏移约30多米,既使得道路平面位于山体底部,又使得设计标高与岩层标高相适应,从而不切割岩层,保障了道路安全,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调整该条道路设计,将引起该路和涉及周边规划道路的规划参数调整。

2.2土石方方面

在控规阶段,道路主要依据地形制定规划标高,没有进行道路和周边地块的土石方详细测算。但是在道路设计阶段,一般不仅会对道路本身土石方平衡进行设计,还会综合周边地块开发性质进行一定区域的土石方平衡设计。比如,一般而言,对于工业仓储等需要地块平整的土地,需要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对于居住地块,由于开发商的开发模式和建筑形态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般不考虑其场平土石方。在综合了道路土石方和地块土石方情况后,出于经济考虑和工程实际需求,道路设计标高可能会对控规道路标高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

3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差异的对策探讨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山地城市中,道路规划与道路设计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设计时所依据的规范不同以及设计深度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道路规划主要是依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规范规定进行路网系统的规划,而这些规范规定并没有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提供设计层面的具体技术性规范性要求。同时,受设计阶段、编制费用、技术力量、软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道路规划不可能达到道路设计深度。但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道路参数相比较地块性质、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其恰恰又具有外部控制性、精确性等特点,在规划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划管理日趋精细化、精准化和程式化的今天,这就形成了目前道路规划在山地城市中的最大问题,即规划成果不能达到具体项目规划管理要求的深度,导致在山地城市实际道路建设和规划管理中,经常需要用道路设计成果来修正控规,增加规划管理流程,并增加了修改规划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经济成本等不必要的社会成本,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尽最大努力消除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从而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笔者试图提出以下对策以供探讨:

3.1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增加工程设计部分内容

山地城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可以增加道路网络工程设计部分内容。该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设计和片区土石方平衡设计。在道路工程设计部分,增加片区地质初步勘探,对每条道路进行工程设计,包括平纵横设计、交叉口设计、边坡设计等内容;在片区土石方平衡部分,对道路、周边地块进行土石方平衡综合考虑,修正道路设计标高。道路工程设计与片区土石方平衡两者应紧密配合,相互协调。

3.2研究制定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规范

重点对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等方面研究制定道路规划规范,可在道路设计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提炼简化,并适当放宽标准,以便道路设计时有充分余地,而不致重新按程序调整控规道路规划引起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社会成本的无谓增加。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浪费部分道路沿线用地,造成用地利用不经济,因此,需要出台灵活的用地管理政策。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地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平原城市存在很多不同,本文仅对道路规划与工程设计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我们还需要对山地城市中竖向规划、地形适应性、建筑物与交通设施关系、滨水临山地区等很多独具特色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于形成完整的山地城市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自21 世纪开始,国际汽车市场全面开放,汽车价格也一降再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私人购车,近几年我国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正因为太过重视经济的进步,而忽略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而导致车辆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不断滞后,这样供给和需求之间就必然产生矛盾,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它也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1.2 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在我国城市中,大型城市道路主要分四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中小城市往往没有设置快速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直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道路交通设计也是如此,我们要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有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工作健康持续的进行,不能盲目。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将规划和管理统筹结合,但是这点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且一部分工作人员对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还各有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一直以来的对各类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不一,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一些失误。不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也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1.3 道路规划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建设主次关系不合理

长久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只重视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建设而忽视支路或次干路的建设。这种规划建设,在车流量增大之后,得到的必然是交通拥堵,在我国城市道路支路网的密度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正是由于这种主路网与支路网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城市交通不得不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就容易造成车辆过多而形成交通堵塞。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从最近几年的交通规划工作来看,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非常常见的,也是规划中较为普遍的,但是往往正因为这样而忽视了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不通畅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原因就在于没有专用车道,各类车辆会相互干扰。还有原因就是环境、经济等带来的影响,所以单单只依靠拓宽现有的道路,又或者加大路网密度都是对于解决交通拥堵方面不太现实的做法。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1.5 道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破坏

由于道路规划建设的规程中需要拆掉现状道路两边的房屋,而往往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屋是城市的风貌或者文物古迹;另外需要拆迁的有些居民区是体现城市建筑特色或者城市环境风格的重要保护区;同时道路建设往往是通过减小道路绿岛、人行岛或者非机动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宽度,便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在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上下班、节假日更是堵上加堵,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就要从交通现状出发,做好深入的调查,这是根本。在调查中,要对到手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查阅,例如:位于重要交通地带的小区划分、经济区域划分、土地利用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往年的交通道路的车流量、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等。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下几个特点,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由此可见,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在一些有价值的方面我们在规划中要给予重视。

2.2 积极做好交通需求预测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积极的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它是决定交通规划工作的“开路先锋”,也是基础性工作,交通需求预测的进行第一要务就是对城市交通出行量做一个事先预测,当然这个预测不是随意编造的,要考察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每个路段在一定时间内的行车状况等等。其次就是要对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

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3 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我国的交通规划及管理的水平其实还相对落后,交通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都还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组织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响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导致路网交通拥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发展滞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形成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高效、安全、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4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道桥设施是交通的前提,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的背景下,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2.5 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且高效途径。ITS 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6 引导居民低碳出行

低碳出行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运用交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在出行中选择低碳交通方式,倡导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励和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自北京迎办奥运会以来,北京的低碳出行政策就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包括使用无污染公交系统,鼓励小距离步行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应。北京在低碳绿色交通建设上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有条件的城市。

三、结束语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使得城市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所想象的“畅通工程”也在加快着运行,要保证这些工作都有序进行,就要各地市积极响应,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在众多的实例研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整个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城市的发展所服务。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 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J]. 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 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 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篇7

关键字:交通管理;道路规划;统一

城市的交通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国家为之困扰的问题。我国的城市经济贸易和社会的活动日益的繁忙起来,城市交通的迅猛发展已经使我国传统的道路设施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当前,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变得极其严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交通问题制约经济的原因

1.城市的大规模发展

从1995年的时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达到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已经超过了30个,人口也已经达到了9000多万,其中非农业人口就达到了6500万以上。据调查,城市的人均每天出行次数,已经从80年代的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的平均每天3次,据国外的有关资料记载,在全世界一些大的城市,人均每天出行次数在2次左右,加上我国数目庞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生活强度的增加,使城市以内的客运货运也承受着极其沉重的压力。

2.城市成为交通枢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城市的交通运输量在全国的交通总量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的一些大城市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城市负担着一个地区甚至一大片区域的客运运输、换乘、中转、集散等任务,表现的重点就是出入通的增加和过境车辆的大大增加,严重的冲击着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加之现在诸多的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全国32个百万人口大城市中,人口仅占7.6%,但是却占有25%以上的国民经济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的零售额的四分之也要通过这些大城市来实现。

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现在一些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正在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道路的建设、客运体系和交通管理组成的快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做好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的统一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交通管理和道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道路的容量严重的不足

目前在全国32个百万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在市中心一半以上的车道上高峰时间饱和度达到95%,全天的饱和度超过了70%,这段路段整天繁忙,相当的拥挤,有点路段持续堵车,中心区汽车的车速平均每小时只有10公里左右。这些问题的主要问题就是道路的面积严重不足,我国的大城市中人均道路面积只有一些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加上一些大城市的市区正在向郊外扩散,这些都要有大量道路建设的增加,很多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了新的开发区和郊区相对来说,中心区的面积建设率反而下降了很多,还有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主要集中于市中心地段,产生的过量交通,也造成了道路的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很多城市占用道路和人行道的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城市中新增加的道路面积,很快的就会被各种摊位和停车场所侵占,使得原本就很紧张的道路面积变得更为紧张。道路的不足原来的主要的问题在于道路的建设相对滞后,这种之后使得城市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且低效,同时也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行车的成本。

2.城市的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很多城市现在只是对道路进行盲目的扩宽,因为我国的城市主要的街道宽度普遍较窄,主机动车道的道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几条,近几年来,我国的城市道路的交通量在不断的增加,在道路上,堵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机动车的要求,许多城市在将以前的旧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规划,只是将机动车的道数增加到10条左右甚至更多。机动车的道路是越来越宽,但是占地面积确越来越多,使得原本就不多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其次在设计的时候,对于交叉路口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大的交叉路口是一个城市各类交通汇合的地点,更是交通控制的地点,由于城市的道路是政府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按照要求的工期完工,不得不降低标准,在主要的干道上并没有采取科学的原理建设,许多基础的建设并不牢固,使得主干道路在正式投入不久,就出现了道路下沉、断面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道路的使用质量。

三.加强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的统一

1.加强规划的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不仅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还要各级城市的行政主管部门将规划实施的监督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图的审批,使用建设的工作必须要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要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详细要求严格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并且做好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者处理,只有将相应的制度落到实处,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的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2.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在规划时,要采用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给城市做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制定一个有效的发展目标。城市道路的规划要坚持相应的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更,否则将会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在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交通管理,不要脱离实际,从基础着手,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的道路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做出更好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最好能发动广大群众,为城市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给予更好更宝贵的意见。

3.采取措施做好各方面的协调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私家车的进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城市的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做好思想和物质的准备,从而适应汽车

增长的新趋势。对于这些发展,必须把握好“车”、“行”、“停”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中可以考虑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城市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道路容量控制或地区控制措施。做好宏观的交通检测分析工作,及时采取调控手段。

参考文献:

[1] 谢在玉.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7(7)

篇8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规划;管线布设;探讨

人们的需求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需求。城市建设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必须提高城市设施的基础建设。为了跟上人们的需求使道路管线能够顺利进行,就要根据道路的状况对于空间合理运用。在进行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对管线位置的布局找到准确的位置,并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以及施工的人员的技术,对道路的管线布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使城市建设的在修建过程中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

一、市政管线的整体设计

市政管线的工程包括:供水管道、排水管道、气体管道、信息管道、电力管道等等。在每个城市中城市的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组成成分,就像动物以及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系统,承载着生命中所必需的能量和相分,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市政管线就像城市的“生命线”,在传递信息和必须品时,完善城市的设施,加快城市的运作,使城市的发展更快更好。(一)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管线布设的原则性要求政府部门对于城市道路管线布局进行整体的规划,要遵循其原则性,保证城市道路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城市管线布设时不仅要对考虑道路上的管线,还要对考虑到道路下的管线布局;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由深到浅、由底到上的步骤;当压力的管线和自流管线相冲突时,要对自流管线进行避让;直径小的管线要及时避让直径大的管线;弯曲的管线避让直行管线;长久的管线和临时管线相遇时,要着重安放长久管线的位置;未竣工和已完工的管线一起是要避让已完工的。(二)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管线整体布设的重点内容在城市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要对管线所在的位置进行准确分析,使道路管线之间的空间布局以及最小的水平具体和最小的垂直距离进行准确测量,使之符合政府部门的要求;对于道路管线布局的整体方案不能仅仅只实施于书面,要将其在现场比对,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城市道路管线布设时需架设管线,要对管线和管线、管线和建筑物、管线和周围路面之间的距离要确保安全;在管线布设过程中要保证和周围路面的联系,要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不干扰到周围居住的人群;在管线布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城市道路和周围绿化环境的协调一致性。(三)政府有关部门对于管线布设的终极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对于城市道路管线整体规划的过程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和位置中对各种类型的管线的进行设计和布置,以防止各种管线工程在平行和垂直的空间中对其他的物体造成阻碍,确保城市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顺利进行。

二、市政管线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上空中有许多管线交错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形成了城市中的特殊的景观。城市这种景观形成的原因要追溯到城市文明建设之前,当时的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对于管线的布置大多数采用色高空架设,这样相对于居住在地面上的人们以及地面上的代步品、建筑物的影响是相对较少的。另一方面主要由于管线的部门的节约和便利维修,对管道的规划设计是十分模糊的,因此在当时的环境下架设的管线对城市的样貌造成极大的影响。相对于城市建设中的地面建设,管线工程是隐密性工程,直观性相对较差,潜在性因素较多。一直以来,管线的各个单位不办理规划直接采取施工的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管线情况相对复杂;另一方面,如果置办手续,就会在过程中加入多个部门,并由政府部门整体安排,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再加之资金的迟迟不到位未能开展,结合上面两种情况,使资料欠缺。我们国家在市政管线在专业编制这里的资金是极少的,城市的基础性规划和空间地下管辖发发展还在私下讨论中,对于城市管线的重视程度较低,因袭管线工程的审批工作由来的依据都缺乏可操作性。在这种状况下,许多的管线手续是在非专业的状况下审核并批复的,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在短期时间内都无法进行挽回的。不同的管线归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管线部门各自为政,导致道路破坏严重。在城市道路管线布设的规划过程中,经常出现二次挖掘现象,为城市道路交通以及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麻烦,怎样对城市道路的管线进行有效规划布设,成为有关政府和广大民众重点关注的话题[1]。在城市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管线凌驾在半空中、土地上,有的较高,有的较低,参差不齐。原本应该是干净平整的路面现在以遍体鳞伤,现在这种状况已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各种麻烦。追究其根源,由于管线部门在于不同管线中的管理处于条状分割。这样的结果不仅是对管线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造成浪费,而且对于地下的空间资源也遭受损伤。由于修整时需要将地面挖开,长期以往严重影响到了路面的质量,给过路的人群和车辆造成极大的不便。如果有所注意,就会发现在城市规划中,执法者在违法检查过程中更偏向于地面上的建筑物违规建设,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对于地下的管线而言,执法者是基本忽视的。往往人们只注意到城市地面的城市整洁,而忽视了内在的东西。在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以处罚代替管理和重罚款轻管理的做法是非常常见的,这使得管线部门当被发现问题时用钱来打通人际关系,从而更加降低了规划的积极性。还有一方面是法律的欠缺,有一部分城市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进行制约和处罚这种违规的现象,缺乏约束力。三、市政管线在规划在管理方面的建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国信息网络逐渐蓬来。正对于城市道路市政管线在规划管理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实行管理。一要尽快完成现状基础资料调查工作,办公自动化的核心是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建立是从现状基础资料的建立开始的[2]。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极度缺少的是现有的资料,只有有相对量的资料,才能使后期的过程顺利进行。对于资料的总结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投资并安排,专门成立一个领导管理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计划,并在此之后进行调查、测量和绘图的工作。二是实现统一的管理。想要使城市道路干净整洁就需要在城市建设的管理方面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特别是对于地下管线要加强的管理啊,改善城市道路随处挖地的局面。在管理方面实行一次性的改造,在实方面尽量避免去进行挖地的行动,虽然这种做法或许会在实行过程中会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是相对于前期节约的做法,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节省了资金,并且能够和城市统一协调。三是要处罚和管理同步进行。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明确处罚条例,使之为了避免犯错在在施工过程中更加细致。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在规范管理这一块需要的法律依据需要特别的充分,在管理方面的力度需要加大,对现在的状况起到震慑的作用,并推动城市管理建设的发展。增加专业的人员,对于规划市政管线的部分进行细分,管理人员增加使管理力度加强,使城市健康发展。四借鉴优秀的经验。在现今有许多的城市在道路工程规划市政管线这一块是相对缺乏的,可以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习它们的经验,提高自己所在城市的管线规划管理。借鉴和学习优秀的禁言,能够避免自己在摸索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并且在短期时间内能够取得相对性的工作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工程规划市政管线的布设园林不仅要顺应时展的潮流,还要保持自身的安全性,在施工人员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守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建筑结构的持久力、承载力等各种因素的考虑,保证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建筑能够安全、实用、经济。遵守我国建筑规则,并为我国建筑规范的建设做贡献,为城市的发展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陶雪江.城市道路工程规划市政管线布设探讨[J].中华居民,2013,4:5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