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5:59:4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服务行业的财务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债券;信托;刚性兑付;财务风险
当前,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经营规模、现金流量都在不断的扩大,原有依靠利润扩大规模、发展生产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外部投资,从最初的银行贷款到发行债券,再到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受国内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不成熟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主要集中于银行贷款,很少有债券和股权融资。金融危机后,出于降低成本的需要,更多的公司开始选择以债券、信托、项目融资等来作为融资手段。近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出现亏损扩大,现金流压力增加的现象,偿债风险逐步加大。
一、什么是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是指无论发行主体是否盈利,都必须向投资人全额支付本金和利息,即指发行主体需努力保证债务的偿还,而不考虑其是否仍具有偿债能力。当然,在公司盈利的情况下公司会履行条款,如期偿还债务,只有当前发生亏损客观上无法偿还债务,或主观不愿偿还债务的条件下,“刚性兑付”的条件的才会成立,因此,“刚性兑付”主要发生在发行主体公开宣布其无法履行偿债义务之后。在担保情况下,刚性兑付的主体还包括担保人。在当前商业环境下,“刚性兑付”现象主要集中在信托、理财等资管产品。这其中主要是作为销售渠道的商业银行先行垫付,给付本金和利息的行为,[1]这在资管产品合约中并未明确约定,致使应由投资人承担的风险被转嫁,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发展的。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债券因其本身已经设定了承诺还本付息的条款,因此并不存在“刚性兑付”一说,但其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作为发行方可能并不会按照合同约定付款义务,即违约。违约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主动违约,即发行方有着显著的偿还能力,但因其信用缺失而拒绝履行义务;二是被动违约,如:发行方由于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甚至濒临破产,无法履行付款义务,此外还有流动性困难等原因。债券违约从期限上来看有长期和短期之分,这取决于债券发行方面临的困境,有些困境在短期内可以解决,并履行付款义务,有些则不能。违约是债券市场中风险处置的一种手段,只有允许违约才能使债券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国内的现实是当债券出现违约时,要保证投资者能够全额得到本息偿付,这何尝不是刚性兑付。
二、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根据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中银行风险分类情况,银行财务风险可分为流动性风险、资产质量风险、风险变化程度、盈利能力水平和资本充足程度。[2]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其所经营商品是货币这一特殊商品,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和各项业务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价值和增加收益,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有收益就会有风险。[3]这就决定了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特殊要求,要求其建立并执行更加严格、更加完善甚至于苛刻的风险管理标准。从本质上来说,银行是以吸收存款为业务基础的,当前,我国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有大量的财富存放于整个银行业体系,现代化支付方式的发展更是使得现金流通越来越少。银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托管着大量财富,不仅要保证其能够高效、安全、可靠的流通,还要保证其安全、完整,从这一点来说,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众多风险中,主要风险为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在其面临借款人信贷资金需求或客户提现需求等情形时,能够通过自有资金或快速、低成本的变现资产来满足客户需求,如果不能则说明其面临着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成因主要为内部的存贷款期限错配和外部环境中的公众追求高收益有价证券的投机行为,特别是在股市向好的情形下。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外部环境的安全,即银行在日常经营中能够保证其经营场所的安全,确保现金在物资上的安全是可控的;二是银行在进行一系列业务活动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资产价值,即不发生大规模的资产贬值情形。当前商业银行除存贷款业务外,还从事着票据担保、贷款承诺、业务等一系列中间业务,这些业务都会对其流动性和安全性是造成影响。
三、刚性兑付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影响
当前刚性兑付主要集中在资管产品和债券领域。自2014年超日债开始,我国公募债券领域发生的违约事件,多数通过展期、债务重组、承销商兜底等方式完成兑付,[4]而对商业银行影响最大的则集中在资管产品领域,如信托和理财产品,当其出现违约时多采取由作为渠道方的商业银行寻求第三方机构接盘、用自有资金先行垫付等方式来保证本金和收益的兑付。债券违约本应该是一个正常的市场风险事件,二在早期的处置过程中多采用由政府出面在银行、债券承销商以及财政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协调的结果是债券违约的一部分由银行代为偿付,一部分由承销商垫付,另外的部分以财政拨款的方式进行偿还。[5]这种处置方式无疑会给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性风险
带来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是对违约产品进行垫付,而不论垫付方是银行还是主承销商,银行不仅要支付自己所承担的那一部分垫付资金,还可能会为主承销商筹措资金提供部分融资支持。违约的发生一般是可预见性很低或是没有预见性的,这就会对商业银行的财务计划管理造成冲击,形成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支出。
(二)盈利性风险
商业银行垫付信托计划或违约债券,或其自己发行运作的理财产品未达到约定收益或本金亏损时,银行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垫付,其自有资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入的资本金,另一部分是连续经营产生的累计利润,而这种垫付一般多用利润来支付,在这种情形下,势必会对银行本年利润造成影响,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这种影响存在逐年递延的可能。在当前的经济转型背景下,受行业因素影响,企业自身经营能力制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违约事件将会逐步步入高发期,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刚性兑付问题,势必会对整个银行体系构成较大冲击。
四、解决刚性兑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要尽快完善破产法、证券法、信托法等相关法律及配套法规的建设,首先要从制度上堵死刚性兑付的可能性,建议对实施刚性兑付的发行主体采取一定程度的处罚,只有从源头上规范了发行主体的行为,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二)坚持市场化,适度行政干预
当前刚性兑付有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在起推手,尽管近几年政府改革在不断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但在一定时期和情况下,依然存在行政干预过度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立法的方式,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债券及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的定价、发行、二级市场交易、退出和清算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市场选择,市场风险处置来达到市场出清。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金融机构的独立地位,防止政府采用行政命令等手段迫使金融机构接盘,引发金融风险。
(三)探索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新机制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由市场决定债券及资管产品的处置方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投资者,置其利益与不顾,而是要将之前的政府兜底、金融机构兜底的权益保护方式转化为市场化的权益保护保护机制。通过开发以政策性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支撑的的投资权益保险产品、设立债券风险补偿基金(从债券发行收入中强制征收一定比率纳入基金管理)和资管产品损失弥补基金(由发行主体按募集金额的一定比率强制缴纳)等有益手段探索建立新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对前述两大基金的管理可探索由中债公司建立专门平台进行管理,并严格限制这两类基金参与债券和资管产品的发行认购和公开市场交易,有效建立基金平台与债券和资管产品的物理隔离,防止风险传导,有效保障基金安全和其在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独立地位。
参考文献:
[1]谢贵春.债券“刚性兑付”该一破了之吗?——兼评《证券法》修订草案[J].武汉金融,2015(9).
[2]雷玉洁.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2013.
[3]姚瑞.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2015.
[4]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坚持市场化方式处置债券违约[N].
关键词:博物馆 财政资金 政府采购管理
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逐年明显增加,对博物馆相应的配套设施需求增加,我国中央财政每年投入30亿元人民币,为博物馆免费开放提供经费保障。作为博物馆财政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政府采购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博物馆政府采购管理的重要意义
政府采购就是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为从事日常的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采购资金,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博物馆类事业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相关规定,合理利用财政资金,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并进行有效地内部控制和监督,可以起到防止和减少营私舞弊、的积极作用。
对政府采购实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水平,又利于国家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进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发展。
二、博物馆类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特点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z产的实物的场所,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其采购业务有着与其他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不同的特点。
(一)采购的专业性较强
文物修复的工具、展柜、文物保管库房除尘、消毒设备等的采购都比较特殊。要求采购人员对这些设备熟悉、对市场比较了解。
(二)博物馆的某些业务采购的风险较大
尤其是文物藏品的征集采购,容易受到现有的文物市场不良商贩的干扰。
三、目前,博物馆类事业单位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博物馆业务部门的采购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普遍
博物馆业务部门对项目采购预算不够重视,预算编制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对预算重视不充分、对本部门工作缺乏长远的计划,往往出现购买需求与预算编制不一致的现象。另外,由于博物馆办展的工作特殊性,在展览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和展示方式的变化,导致展览的制作经费每次差异和变化都较为明显。而且,在交流展览的双方签订的协议过程中,由于双方的一些未尽事宜(如文物运输费和保险费的变化、人员差旅费的变化),也会导致展览的最后决算费用忽高忽低,偏离预算较为明显。
(二)博物馆类事业单位的采购制度不健全,采购方面的内部控制缺乏
近些年来,随着财政对采购工作的规范和控制加强管理,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工作也日益规范严格。实际上,很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规范的采购制度、更未成立采购小组。如大连市现行的政府采购限额方面规定为达到30万元以上必须公开招标,其他超过万元的不足30万元的采购项目的采购方式实行三方询价的方式。
(三)由于博物馆政府采购专业性较强,许多采购没有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选择适合博物馆特点且行之有效的采购方式
博物馆的文物征集的特殊性。社会上的文物市场鱼龙混杂,且文物一般价值不菲,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文物征集制度,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而且,个人征集文物容易征集到一些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性的文物,甚至发生营私舞弊的现象。
博物馆的展览策划和制作也应加强管理。今后博物馆展览策划将向着“策展人”的方向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内部普通业务人员难以胜任这样综合复杂的工作,通常需要多各部门及人员的通力配合。
(四)博物馆政府采购缺乏独立的监督机制
2016年大连市下发文件推进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为内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刚进入起步阶段。因此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机制也鲜有单位施行。
四、加强博物馆类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博物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
规范政府采购工作首先从编制采购预算开始。具体流程如下:根据市财政政府采购相关文件要求,业务部门负责人将年度采购计划上报财务部。财务人员根据当年度财政预算批示、并与采购小组讨论,同时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确定最终采购项目内容。预算中未上报的、确属紧急情况的项目经采购小组审批通过可以追加调整。一般情况下,本年度预算未明确提出的采购项目本年度不予执行。
(二)健全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政府采购的内控管理
针对事业单位政府的采购管理,应建专门采购管理组织和机构建立健全采购预算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成立专门的政府采购小组,小组成员的岗位按照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原则进行设置。定期和不定期查找单位政府采购工作各方面的风险点,并进行制度设计,查找不足和漏洞,随时完善单位的政府采购制度。
综上所述,要高效、合理地利用财政资金促进博物馆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博物馆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具体分析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管控、监督,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岑智丰.关于完善事业单位非招标政府采购方式的探讨―――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J].商,2015(1)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体系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07-01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上主要面临的问题
第一,对全面预算对于企业管理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不到位。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是公司经营管理中能够纵贯全局的有力武器,而仅仅停留在财务预算的范畴;第二,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定位不到位。很多企业的领导认为财务部门仅仅是管钱、管账的部门,忽视了财务部门内部巨大的信息积累对于企业管理的意义,更没有从管理会计提升的角度来发挥财务部门在预算、成本、绩效管理方面的作用。第三,预算体系不到位。很多企业现行的预算体系基本上是财务部门闭门造车的成果,与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运行和预算情况是“两张皮”,预算体系中很少能够体现业务的特点,因此也难以对业务体系的运行形成有效指导。第四,信息系统不到位。缺乏多维预算系统,就失去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利器,很难快速、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层所需要的各类管理决策信息。同时,由于缺乏系统、对比分析工具和报表的单一,很难把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整合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第五,人员能力不到位。“财务人员不通业务,业务人员不懂财务”是很多企业预算工作中的现实。更何况,企业中从事全面预算工作的人员数量不足,现有财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也进一步限制了企业内部全面预算深度推行的可能。
二、未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充分认识集团企业本身管理的复杂性
集团企业的业务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生产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又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组织实施以及生产后的产品销售。企业预算应着力从生产流程入手,对每一环节的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期望利润进行预测,通过预测来整合企业的综合资源,决定生产规模的控制、产品结构的选择与优化,实现效益最大化。坚持以预算为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财务参考。
(二)加强对企业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进行重心转移。不再以核算和融资作为工作的核心,进一步明确财务的职能和作用,着力实现事后分析向事前预算转型。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前,对各类生产成本、管理费用、新产品研发经费等进行分类预算,形成结构明细表,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依据。其次,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于自身财务管理能力有限的企业,应引进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进行协助,帮助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系统,并对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持预算人员队伍的稳定。对自身财务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应强化专业化预算,在完善体系上突出核心地位,使预算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业务计划、各类综合分析报告和经营决策支撑和指向标。第三,强化体系的运用和维护。预算工作不是一个阶段,也不是一个环节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预算体系建立后,重在维护和推进,只有将预算工作长效制度化,企业才能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策略,并得以长足发展。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预算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企业预算管理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业务上都的推进。信息化模块的制作较好地适应了在不同类别、不同范畴的全面预算,提高了预算效率和水平。借助于Excel工具为基础,进行树形结构的展开,进行多维管理视角的推演。并根据业务需求,为企业度身定做开发一整套多维业务预算体系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管理层级、不同专业需求、不同统计和分析口径的信息管理要求。比如,以人力资源为例,既可以从不同的预算实体、部门、职级进行预算,还可以按照人员的身份类别分别对正式人员、劳务工、本地人员、外地人员等类别在不同预算实体和部门的分布编制预算,使这种预算体系涵盖管理层的各类管理需要。预算体系的功能十分强大和灵活,几乎能够涵盖管理的各个层面。掌握全面预算这一企业管理利器,就能使企业集团实现长远的战略性目标的要求,就能够有效应对激烈快速的市场竞争。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借鉴式吸收,不能全盘引进
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在进行预算时,可以参考其他同类型企业现有的行之有效的预算。但不能照搬照抄,尤其是一些涉及商业秘密的诸如产品研发经费、营销费用以及实际利润的预算,多数企业往往采用自己的预算方式,口径与计算方法有别。一般企业在引用借鉴时,应有针对性地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财富管理
在互联网巨头支付宝的带领下,一场新的金融革命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之神速和神功无不让传统金融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似乎一夜间回到群雄逐鹿中原、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乱象丛生、江湖纷争的变革时代,互联网首当其冲的是对于财富管理的影响,我们有必要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方方面面和发展模式,以期探索银行财富管理发展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金融的神秘面纱
不可否认的是:依托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金融脱媒终于逐渐实现,传统金融机构正向供应商的角色转变;互联网金融的惊人能量,其前所未有的低门槛,超级的灵活性,将一大批理财的门外汉带入了这个市场,打造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但,不迷信、不轻信是我们作为财富管理者相较投资者更应当秉承的态度,需要深入揭开互联网金融神秘面纱,在当下竞争乱象中不至于人云亦云、雾里看花,而且更可以帮助投资者去拨开缭绕迷雾。
(1)创新之举有包装: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其运作上确实有不少亲民性,如灵活转换、低门槛等等,但其本质上只是把一些货币基金、理财基金进行再包装。
(2)低风险≠无风险:互联网理财产品主要投资范围包括现金、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债券回购、央票等。这些投资领域属于低风险范畴,但具体的收益水平要视货币市场的收益水平而定。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发达国家,货币基金均曾出现过净值低于1的情况。
(3)产品收益随行就市:“无风险”、“年化收益率8%”、“收益高达活期存款的20倍!”等在不少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宣传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提法。但投资者必须厘清的是,自己所投资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收益又是如何来确定的。
(4)补贴回报凑出高收益:在互联网平台上,一些产品能够提供“高出一筹”的收益率,原因在于其收益结构的特殊性――常规收益+补贴收益,一方面规避监管,一方面抢占市场,扩大份额。虽金融理财也是一种消费选择,但和消费品不一样的是,理财投资不仅要遵循市场的客观规律,也要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与控制。
(5)不适合长期投资:互联网理财产品大多集中在短期理财和低风险品种当中,类型较为单一。对于财务全面部署和长期规划来说,这样的产品并不足够,投资者应有更多元化的考虑。
(6)P2P网贷产品“保本”存风险:一些P2P网贷机构把获得的债券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并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通过赚取资金的利息差和手续费来运营。一旦平台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倒闭跑路,在缺乏监管的现状下投资者也很难追回损失。
(7)担保承诺须看清:P2P业务在英国初创时,互联网平台只提供牵线搭桥收取佣金的功能,并不承担担保责任。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在欧美国家顺利运行,与他们透明健全的信用体系和国民极高的诚信素养有密切联系。
(8)资金存管并非万无一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三有三无”:有需求、有供给、也有中间服务商,但却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这“三无”使得P2P行业乱象丛生。
(9)风控水平不透明:不少P2P公司的倒闭,与资金实力不足、技术条件不过关、营销能力欠佳、风控水平不高等密切相关。造成上述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透明,而信息不透明的根源则是监管缺位。
(10)监管确实须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存在不少盲点,投诉与监管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缺少。
二、互联网金融对财富管理业务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激发了主动财富管理模式的创新,使得大众化财富管理需求得到更大满足。互联网金融具有“去中心化”等特点,通过新的信息与金融技术,原先只能被动接受金融机构财富管理服务的公众,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财富管理,主动参与家庭理财管理。第二,通过技术与财富管理有效结合,赋予了财富管理工具全新吸引力。第三,促使财富管理工具平台化融合成为可能。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财富管理平台将逐渐跳出传统模式,成为面向机构、企业、个人等不同客户,提供融资、资本运作与资产管理、增值服务、消费与支付等在内的“金融与消费服务超市型”综合平台。第四,降低了特定融资风险,并使新型的融资与财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基于互联网融资,不仅使得创业者开始有可能摆脱传统金融机构的局限,从认可其创业计划的大众手中直接筹集资金,也使消费者能够在主动参与到产品设计及生产过程中。第五,通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发掘与整合,形成更准确的客户定位。互联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信息支撑,而信息又是信用形成和金融交易的基础。
三、“与狼共舞”互联网金融变革中的财富管理发展策略
阿里巴巴的马云曾有一句名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已经迫使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仓促应战,而天天富的出现,已经开始跑到银行的院子里来抢食吃了。真可谓,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再不起跑就晚了,甚至可能会输掉整个比赛。
第一,改变服务理念,从改变营销模式开始。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一个产品过剩的时代。所有的理财产品几乎总能在市场上找到同类产品,或者有相似的替代品。因此,银行所推广的产品核心价值,一定是客户强烈需求的、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
第二,品质无止境,服务无边界,扩大财富管理服务的外延。在互联网领域“法无明文禁止便可为”,这对传统金融“法无规定便不为”的思维冲击带来的实质和衍生影响更大。回到财富管理,伴随客户需求不断升级,特别是高端客户的需求已经从个体需求到家庭需求的变化,家庭的整体风险控制、整体资产组合、家庭财富传承等成为非常关注的需求点,更多以客户家庭需求为单位,提供整体的、全方位的财富策划,这样的财富管理服务也不仅仅是在于投资安排。
第三,“跑马圈地”,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创造多元盈利模式。商业银行必须充分挖掘金融服务,将电子银行从“交易主渠道”上升到专业化、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信息、资金、产品服务手段。
第四,“破旧创新”,开拓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未达的处女地。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商业银行要增强客户黏性,就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一方面,要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另一方面,要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业务链条,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解决方案,不拘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而且更要理念创新、模式创新。
第五,“突围行动”,在竞争乱象中保持清醒行动。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谁能率先“突围”,谁就能用自己的质变带动整个行业的量变,财富管理亦如此。在清醒认识形势变化的同时,银行财富管理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妄自尊大,财富管理保持并发挥和利用好商业银行原有的优势,一方面在无限扩展和创新服务的同时,扎实基础服务,强化过程管理,不以牺牲客户利益换取的考核业绩。
参考文献:
[1]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广西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2.
[2] 吴晓灵.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优势何在[DB/OL].福布斯中
文网,2013.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杨雪(1985-),女,辽宁盘锦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楚金华(1978-),男,湖南汩罗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刘心(1984-),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商业管理系助教。
课题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1YB042),主持人:楚金华;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辽宁高职学院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主持人:杨雪。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61-05
《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辽宁将加快发展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这就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全省劳动者素质,必须依靠人才的强力支持,特别是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其他人才不可代替的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此类人才极为短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虽然辽宁省各级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但是,创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经验以及信息处理、商机把握、判断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创业环境的营造等。据教育部公布的一项最新数据显示:“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同时,据另一项调查显示:“创业者中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比例只有2~3%”。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创业人才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求不一致,如何平衡其需求,保障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而目前,从利益相关者需求角度探求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文章鲜少,只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李政,2012)以及利益相关者态度与创业意愿关系(袁应文,2008)。本文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及策略。这不仅能对现有教育模式的不足加以改进,也将大大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亦能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为政府和社会分忧解难,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内涵
熊建武,周进在《高职学院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中指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是以服务和管理行业创业为主要目标的创业人才,应具备创新的理念、创业的能力、健康的心理以及服务管理能力[1]。本文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同时,将本文中所指的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界定在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认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主要面向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以及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所采取的活动是创建新企业,或是在已有企业的基础之上进行组织、制度、技术、市场等的创新和再造,发现并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具备不仅包括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观念素质,具备现代服务业企业管理能力与技巧。与理工科专业人才相比,在人文综合素质和管理素养方面要有竞争优势,突出表现在系统思考、分析执行力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其它文科类专业人才相比,服务管理类专业人才更注重管理实践技能[2]。
二、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
(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
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他强调组织活动追求的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体的利益[3]。该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清晰地解构了“责任即利益”的观点——“任何一种利益相关者组织,只有在真正重视并尽力满足其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的前提下,组织本身长期的、可持续的利益才能得以维系”[4]。本文借助利益相关者这一理论,将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利益相关者按照其重要性和内外部划分为重要利益相关者也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教育联合会;核心利益相关者也是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包:教师、创业人才、管理者(见图1)。
(二)利益相关者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
利益相关者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影响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因此,明确其利益诉求点和各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见表1)。
要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所有要求和期望,并使其达到最大值,是不现实的。如何协调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是实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只能量力而行,统筹兼顾,努力达到一个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这要求学校必须处理好重要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与核心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利益相关者们不仅可以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人、财、物等有形资源,还可以提供政策与制度(来自政府)、经营理念、实践基地(来自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创业文化(来自教职工和学生)、信息(来自所有利益相关者)等无形资源。其中,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紧密相关[5]。而影响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素不仅在于良好的创业环境的营造,还在于创业课程教育教学环节的实施。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满足程度低
目前辽宁省各大高职院校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中拥有重要地位的学生是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接受者,也是体现着,他们直接影响着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辽宁省高职院校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创业人才培养意识,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所限,加之创业成功率不高,竞争压力过大,不适宜创业。同时,忽视了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有些高职院校误将创业人才培养就是鼓励学生做老板,追求财富最大化,忽视创业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另外,由于创业物质性投入相对较少,加之管理者对创业人才培养的关注不足,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入较少,多是停留在方案中,对教师培训不足,一方面无法满足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使得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发挥不到位
2012年2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仅有5%的创业大学生非常了解政府部门及学校的创业帮扶政策。与此相对应的是,64%和50%的被调查者希望政府放宽贷款政策和拓宽融资渠道,希望放宽企业审批及简化程序和加大税收优惠的占45%和41%,希望加大舆论支持的占33%。83.3%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对创业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6]。政府作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的功能是必要的,也是无法取代的。但是,目前政府、现代服务业、企业、职教协会由于其价值需求不明确,使其作用发挥不到位。
四、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需求的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日本学者中松义郎在其著作《人际关系方程式》中提出的关系式,直观清晰的表述了激励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这一观点引入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来(见图2)。
设Fmax 表示重要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外部利益相关者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F表示核心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内部利益者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θ表示重要利益相关者与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实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夹角);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F=Fmax*cosθ(0 o
由此可见,当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重要利益相关者所努力的方向完全一致时,即当θ=0 o , cosθ=1时,F=Fmax,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最大限度优化。
创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大批自主创业人才,提高就业率缓解社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7]。
基于核心相关者的价值需求,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服务管理行业所需要的管理知识、营销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创新力、执行力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基于重要相关者的价值需求,重要利益相关者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培养目标是:满足现代服务业对服务管理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就业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了使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最大限度优化,在创业人才培养总目标下整合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重要利益相关者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价值需求,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创业人才在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实践能力上都能够满足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为其提供人才支撑,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加强服务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辽宁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2%以上目标的实现,实现科教兴国的长远目标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模型
为了实现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总目标,需要结合核心利益相关者与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培养目标,在其目标的促使下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教师以及管理者,需要保障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的政府、现代服务业、企业、职教联合会需要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外部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实现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与现代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对接,这种对接的保障来源于创业人才的自主努力学习,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提供的良好创业教育与创业氛围,同时来源于重要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创业机会、创业政策以及良好的创业资源,见图3。
(三)辽宁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核心利益相关者策略
(1)管理者。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首先应建设校园创业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加强校园创业人文景观的建设、开展创业大讲堂,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介绍创业经验,或聘请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专业人士来校讲解“创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何申请营业执照”、“如何申请贷款”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立稳定的校友联系网,不定期的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母校进行创业经验交流。在校报上开辟创业文化专栏,系统介绍先进的创业理念、创业者的先进事迹、政府支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基本流程、典范的创业计划书以及学生的创业成果等内容。依照国家举行的创业大赛时序,定期举行创业大赛,建立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校园创业基金[8]。不唯“创业成功率”,“获奖率”为创业成功标志,从创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角度,破除一切束缚,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聘请拥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或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较好教学经验的人士担任创业授课讲师。 同时,适时派遣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外出参加进修,或进驻合作企业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9]。
将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规格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明确创业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活动等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10]。
(2)教师。首先应丰富教师本人在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根据课程的特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授课方式上可以以组建大学生模拟公司的形式进行授课,也可让学生以团队组合方式,完成课程所需项目任务的学习,教学案例选取上应多关注中小型新创建企业或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解决的企业为例,让学生感受到创业就在身边,尤其对于服务管理类院校的学生需要定期完成调研报告、市场分析、策划书等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撰写的文件,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体验创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3)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应将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种创业平台,积极大胆的争取校内外的各种创业机会,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2.重要利益相关者策略
(1)政府。作为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平台的重要搭建者需要提出适用、实用的创业政策,完善创业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以辽宁省开展十二运为契机,建立相关服务业产业创业园,一是建立创业信息和政策平台,实施创业项目动态管理。建议参考广州经验,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功能齐备、优质便捷的综合网络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创业决策咨询、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完善的创业融资服务体系,对提供创业人才培养服务的中小型企业提高创业服务基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小型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初创者提供资金支持。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中介作用,架起高校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需要实践经验,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保障的桥梁。同时,为了保证创业资金、创业服务的高效利用,需要建立必要的激励、约束、评价、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的引导扶持作用[11]。
(2)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创业基金,对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创业活动提供技术、资金上的鼓励与支持,与学校联合设立创业训练指导基地[12]。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业实战平台和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为本企业员工提供新员工入职培训和晋升学习培训。现代服务业行业、企业也可将企业发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或是经验,以书面的形式提交给学校,由教师将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可以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3)职教联合会。应整合各学校现有的创业资源,建立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战略联盟,搭建高校之间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实现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企业资源、政策资源优势互补,帮助学生建立跨校跨区创业团队。
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各显其才,各用其能,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其中。而在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这个过程中如何保障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将是作者在未来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倾向。
参考文献:
[1]熊建武,周进,等.高职学院服务管理型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J]. 怀化学院学报,2008,1(27):102-105.
[2]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29):27-28.
[3]李中衡,吴金华.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J].职教论坛,2011,7(07):1.
[4]李政.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2(05).
[5]姜丽霞.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韩俊杰,刘盾.政策支持不给力,创业教育不实用[N].中国青年报,2012-02-20(09).
[7]顾英伟,戴卫东,杨雪.高等学校自主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市场,2009(45):73.
[8]孙维良,郑健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与对策探析—以经管类学生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06(05):49.
[9]邱州鹏.论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5(32);111-113.
[10]王贤芳.高校创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5):103.
关键词:语言服务;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1引言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翻译行业呈现出了多种语言的需求,本地化翻译项目应运而生,CAT工具也逐渐成为了翻译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必备工具之一。接着,翻译项目管理平台这一名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起了众多学者对翻译项目管理工具以及流程的探究。项目管理的概念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之前我们对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谷歌翻译、有道翻译、百度翻译等翻译软件上,然而现在几百页的PDF文档,几十万字,经过项目经理的整理,最后竟然只需要短短几天时间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如此巨大的反差,不禁让我们思考,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恰恰是一种我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信号。本文通过对SSS保险集团2012年报翻译这一事例的项目背景、项目流程及在翻译中的所遇到的困难的介绍和分析,以期翻译专业学生能够熟悉社会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自己的相关各项能力。
2案例分析
2.1项目背景
此项目基于北京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硕士MTI学生2017年学习《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项目名称是SSS保险集团2012年年报翻译,内容是192页可编辑的PDF,75000英文单词。该公司每年年报的重复率极高,基于之前的术语库及翻译记忆库,翻译效率会大大提高。并利用memoQ进行分工合作,由项目经理分派任务,根据小组成员个性来具体分派每个人的角色,包括排版,翻译,审校等。
2.2项目流程
2.2.1翻译前的准备
在接收到比较大的翻译项目时,其准备工作不容忽视,通常的步骤是要进行文稿分析,文档格式的转换以及分派稿件。例如,此翻译项目中出现了很多的表格,翻译后的文档要和原来的文档形式的表格一样精美,的确很考验译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还有字体、字号、颜色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译员仔细去排版。所以,由此看来,如今的翻译工作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文字上的翻译,而是对译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2译中流程
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有文件翻译、译文审校、译文校对几个流程。在文件翻译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的挑战。如:译者的翻译速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满足巨大的翻译市场需求;语料库问题,语料库匹配高达80%的时候准确率不够,这就考察译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基本的翻译技能,要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术语库问题,尽管有了之前的年报翻译基础,但是提供的術语库属于具有多样性,需要译员进行有效地筛选,并通过网上查询来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词汇问题,专业翻译应该要体现在专业上边,每个领域都有它特定的表达词汇,一些我们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普通词汇,在财务报表中遇到的就是另外的意思,所以就要求译员在从事某一项领域翻译时,就必须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再比如,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MTI的学生基于翻译语言服务这一门课程,曾与北京中译语通公司合作,在所进行翻译实践的项目中,其中涉及了大量的地名,地理位置的表述,朝代以及专有名词的表达,像“治”(动词,管理,管辖)“析”(划分)“置”(设立),此类如古代文言文的表达,我们需要知道其真的白话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较为正确的翻译。真实的翻译过程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协作翻译固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翻译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却有所降低,因为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语料库中已有的句子翻译得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这时就需要根据原句对已有的翻译进行修改,以使译文更加准确。抛开语料库的准确性问题,CAT翻译工具确实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因此,对译者而言,学习CAT工具进行翻译的确非常有必要。
2.2.3译后审校
材料翻译结束后,最后关键的环节就是审校了。由于在翻译前已经导入了语料库和记忆库,因此很多句子的翻译其实只是换了数字,但是可能由于译者没有关注匹配度便直接确认了翻译,因此有时会出现原文数字和译文数字不对应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审校能够看出这些不同并改正过来。另外有些图标遗失,这对以后导出后再进行校对会很困难,因此要将数字和图标补充完整。毕竟翻译材料出现的术语,表格,数字居多,尽管译员认真负责,但是还会有所疏忽。在审校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其他译员身上的闪光点,也能够对其译文给出自己的有效建议,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双方互相学习的过程。团队合作至关重要,每个环节中,只要有人稍微不认真,就无形中为下一环节的其他人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并会严重影响项目的进程和效率。虽然笔者并未亲身经历如此大的翻译项目,但是同样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不易与遇到的重重挑战。然而,细想一下,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的确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利用CAT工具,亲身体验翻译项目的整个过程。
3语言服务背景下,翻译项目管理人才该如何培养?
全国每年毕业的MTI、BTI以及外语类学生数以万计,可谓庞大的翻译人才储备库,但各行各业却不断抱怨:翻译人才断层,合格译者难觅。事实确实如此,目前许多翻译从业人员都不是翻译专业或外语专业毕业。这虽然说明社会对翻译人才的急需,但也说明我们翻译的培养未能赶上形势,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在分析了SSS保险集团2012年年报翻译这一项目之后,我们了解到,真正的翻译工作虽然不再像是之前的传统翻译模式,如今的翻译工作更加趋向于协同翻译,利用CAT工具,大大提高翻译效率。这样固然可以提高翻译效率,但是具体操作起来仍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依赖和信任机器翻译,恰恰相反的是,我们需要在语言服务发展迅速的这个大背景下,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使用能力。
3.1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
语言服务行业实际是全球化和大数据时代的产物。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在第一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第一次对语言服务行业的范围进行了界定。“语言服务行业”产生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主要包含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培训咨询以及语言处理的技术工具研发等主要内容。语言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提供多种专业化的服务,例如相关技术研发、工具应用、知识管理、教育培训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语言服务行业的分工愈加精细,行业发展也逐渐迈向专业化、网络化、云端化,从而为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准确的定位。同时,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语言服务行业迅速发展的相关人才也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3.2翻译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对翻译项目来说,项目提供者最关心的是项目质量、成本和交付时间。这三点是项目管理人员极其重视的因素,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因此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也变得尤为重要。一些翻译公司在招聘信息中也有明确的表明,如瑞科翻译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就要求译员会熟练操作计算机,特别是像Trados或Memoq等翻译软件,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应届生也需要平时的课程之外具有参加真实翻译实践项目的经验,并且熟悉CAT工具的具体操作流程。除此之外,翻译公司对译员的翻译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国内还未对翻译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起重视一方面高校缺乏具有实际翻译项目管理经验的教师,另一方面高校缺乏翻译项目管理的教学资源和实训条件。作者主要从翻译专业学生和开设MTI课程的高校两个主题方面来提出相关建议。
3.2.1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从个人来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多参加小组活动,锻炼自己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团体中尽量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在与小组成员进行沟通时,要考虑全面,在关键时刻提出可行建议,做事不拖沓,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效率。因为在真正的翻译项目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影响整个项目的失误,因此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翻译项目管理别重要。
3.2.2组建翻译团队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自己的翻译项目团队。翻译团队中成员的任务分配应该按照翻译项目管理的模式,遵循译前准备、译中、译后审校和译后编辑的流程,将学生成若干小组,每組五人左右,对应翻译公司中实际翻译团队的项目经理、译员、审校、翻译助理以及译后编辑等职位。由具有丰富翻译从业经验的教师或者资深翻译公司项目经理指导各个团队的翻译工作,根据每位翻译硕士生的特点以及所擅长的工作内容,来分配每个人的工作角色,为他们将来接受真实的翻译项目,真正步入翻译公司打下坚实的基础。MTI教育中心也可与民营翻译公司联合建立培养基地,在学生完成学校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翻译公司进行实践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直接感受到团队合作。
3.2.3承接翻译项目
翻译团队组建完成后,在接手真实的翻译项目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培养。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双语能力,更要具备资源配置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营销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才可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前言
自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已经有所改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就是通过管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借助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和资金支出的控制力度,使其在财政资金管理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这种方式旨在使国库职能更加符合现代公共财政公平与效率的要求,是公共财政改革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已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一些薄弱环节。
二、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影响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已经基本确立,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全面深化。一是规范了财政预算资金的执行。在预算指标内根据用款进度申报用款计划,财政资金的用途得到规范,预算资金的支出控制更加严格,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减少了预算的随意性。二是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运行效率,防止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现象,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行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管理方式、收支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方式,解决来了过去会计职能弱化,监督不力的问题,是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没有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所有权和资金的使用权以及财务管理职能的前提下集中实行会计核算,实行财务公开。
这两种方式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良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会计集中核算都在公共财政支出的改革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国库集中支付时会计集中核算的发展和扩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以后,会计核算职能仍需加强和完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之后,改变了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支出方式,但是日常支出多为零星支出,通过零余额账户进行支付,需要加强实时监控。财政资金在进行实际支付前不需要流出国库,可以有效避免中间环节资金的滞留,资金使用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资金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三、关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思考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要求。
一是增强了财务人员工作的自觉性、计划性,更加有效地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规范性、促进了预算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和水平。
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用款指标和计划,财政资金不通过预算单位账户,财务工作的内容已经不再涉及资金的管理,这就对预算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财务管理的重心由资金管理向预算管理转变。
三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后,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大力度的加强对于经费使用合理性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合法和高效,防止违法违纪经济行为的发生。财政资金在支出时,将会受到全过程的监控,这种支付方式从制度和机制上,使预算单位的目标逐渐向合理科学预算转变。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之后,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受到预算计划的严格控制,以用款计划控制资金的拨付,预算与执行一致。
四是实施国库支付改革后,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和流向发生改变,引起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
四、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按照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产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适应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中,需要扭转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创新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能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行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它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频率,使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上做到程序透明,使每一笔财政资金的支付使用过程透明,保障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实施的同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相结合,探索新的道路,一定会更加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林晟.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要求[J].经济生活,2009;07
[2]董涛.浅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与实践[J].金融资本,2009;08
[关键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80
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教育的内涵,紧密结合老年服务行业需求,建立一套既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又符合老年服务行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推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具体到老年与服务管理专业,就是以老年服务行业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培养适应该行业具体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便不同于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必然要求在人才培养评价的指标与评价方式上也要有所不同。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还是以本科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评价为参考依据,符合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及老年服务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相对欠缺。而评价体系是评价工作的出发点与依据,建立科学完备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指导作用。
当前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老年与服务管理专业更是如此。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一线应用性老年服务业人才的摇篮,没有符合该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就会导致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易引发培养目标的错位与偏差,造成市场急需该专业高技能人才却没有合适人选,而大批该专业高职毕业生又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因此,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既是老年服务行业发展的需求,也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必然要求。
2建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既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又要结合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要便于评测。总体看来,该评价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下述几点原则。
2.1应用性原则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培养动手型、应用型人才。因此,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论是培养定位、专业设置、人才规格、培养方式、师资建设,还是培养质量等评价项目及其具体评价指标,都应紧扣高职高专教育的宗旨,坚持应用性原则。
2.2综合性原则
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全面性一是表现为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即包含了所需考虑的因素,无疏漏指标;另外,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间要独立,即各指标具有不可包容性和不可替代性,且没有重复指标。
2.3可比性原则
在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应有稳定的数据来源,要能体现不同评价对象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质,在同质的前提下经过量的比较,确定其质的差异性。
2.4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各种外在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要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各高职高专院校及相关评估部门运用。同时,要求每一评价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尽量具有实际测量性。
3建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3.1做好评价前预备工作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方式是标准参照,而非常模参照。即评价时,是考察被评价者达到评价标准的程度,并非与他人比较。因此需要事先制定出一套相应的能力标准与评价项目,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且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设置都应有其自身特色,因此可将评价内容与开设课程相结合,减少重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所带来的工作量,亦使评价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同时使教师更容易接受与推进学生质量评价体系。
就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首先,应确定该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标准,在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方面要确定此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标准,同时还要明确每门课程的能力标准,并与专业标准一致。教师根据课程标准里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3.2评测项目及其指标的确立应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本质
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各评测项目及观测点的确定要遵循职业教育的宗旨,注重对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情况以及“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观测的力度,人才培养定位要强调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要强调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3评测项目及其指标的确立要以老年服务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依据
评价体系要想有助于老年服务行业高端技能人才的成功培养,则评价体系中各评价项目及其指标的确立就应以老年服务行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为出发点,走实践教学的桥,拓成功就业的路。
4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及说明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及说明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经行业专家的多次论证,结合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既遵循高职高专教育本质又符合老年行业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4.1人才培养定位
以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特点;符合老年行业服务性强的特点。
4.2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
每年进行有关人才数量、质量规格和服务面向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调研;根据岗位需求开展专家论证;依据市场需求预测和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岗位需求。
4.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突出;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不低于1∶1;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4.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现代化教学模式使用率>80%;师生互动良好,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80%;必修实践课开出率达100%。
4.5教学管理
有健全的教学监控和学生监管体系;有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相关人员工作规范,且实施效果好;每年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和新生素质调研。
4.6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技能资格考试通过率>90%;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满意率>8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80%。
5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
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实施需要政策的引导、社会的配合与学校的支持,主要应确保以下几个方面。
5.1评价队伍要合理
评价队伍既要有深谙高职高专教育内涵的学者,更要有具备老年服务与管理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专家,且行业专家应占较大比重。
5.2用人单位的评价要重视
通过对生产第一线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进行追踪调查,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客观依据。
5.3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应与社会评价体系接轨
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尤其是涉及证书考试的课程,应与社会接轨。像上岗证书、特定行业的从业许可证书等证书,应直接通过社会上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而获得。
5.4以形成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
对高职高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测,也要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重要环节的评测,尤其要注重对校企互动的观测,了解校企互动的深度及效果等。此外,还要实行不定时评测,对人才培养的各环节进行突袭性评测,防止造假行为的存在,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红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之有效途径[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