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课堂教学方式8篇

时间:2023-09-25 15:59: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课堂教学方式,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方式

篇1

“小班化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最大空间,更多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这也是新课程所要求的,所以“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便利,这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有利的。我们学校地处南岗区宣庆小区,随着这几年商业发展,这里的实际居住人口不断减少,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顺应教育发展的形式,适应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校在教育局的指导下98年率先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是在过去几年小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到小班化教育外在表现是班级人数少,而实质上是优质教育与人本教育的有机结合。它不仅是一个涉面及广的大课题,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整体优化的育人工程。为此,我们认为这一实验课题的核心应该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尤其是教师能否真正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时间、空间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使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优质教育,这样小班教学才能具有其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好小班的有利条件让学校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把学校建成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形质兼美的三园式(花园、学园、乐园)的精品校。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作为切入点,并在南岗区教育局初教科的引领下,经过严密的课题论证和认真准备,最终将“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研究确定研究主题。可以说在从事了几年的“小班化”

小班精品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从整体着眼进行操作,即按整体优化的原则,统筹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多种教育要素、教育资源形成最佳的教育结构,使得“小班化教育”潜在综合性教育效益得到充分开发。小班教学研究中我们没有单纯停留在我校本阶段小班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上,而是实施了教育教学同步研究协同管理的策略,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融通、共同促进。同时体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研讨两项工作有机整和的

教育实验的操作过程就是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为此,课题论证结束后,我们便按照操作过程的详细规划展开课题研究,对预设进行全面检验。但仅仅两周的行动研究,我们便进入了最初研究的高原期。出现的问题是理论培训效率低、成效差,教师感到行动研究无从下手。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的载体和切入点并没有找到;方案中研究设想提到的教师明确实验方向、主动参与、笃学慎思的积极的行动研究状态我们并没有看到,实践使我们感受到预设和生成差别太大,最初我们确实感到了困惑。

行动中的挫折让我们的感到:修正方案是迈过挫折,使研究获得进展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拿出新的研究思路。而新思路来自何方?今天我们可以说新思路来自于管理者的深度的另辟蹊径的学习、思考;来自于班子成员深入研究现场,立足课堂,对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实践考察;来自于团队成员不断的探索实践来自于初教科领导的思想引领,来自于协作体成员的互动交流的顿悟。

随着“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越发感到小班教育是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为此要潜心研究新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掌握具体操作的技术与方法。那么打造一支能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将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前提。

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切创新的基础。要使“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课题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强化个体持续性的专题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努力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对“小班化教育”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为课题实验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立足探究实际激发教师的灵感和机智,促使教师钻研、探索一套符合小班的教育教学艺术和专业技能。从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到教学评价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技能培训。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探索中我们在小班协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协同教学方法初探。这就需要实验教师成为多专多能的全科教师。为此,自课题实验不久,我们就开始持之以恒地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学校在个人自培基础上的深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培训,有本校的专业教师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等。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每周都固定了时间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由于实行这一特殊培训,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为小班化的协同教学法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小班化”教学方法亦如此。它是用来指导具体的小班教学实践的,没有良好的小班教学方法,小班化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那么,要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就应该引领教师采取行动研究,紧紧抓住影响“小班化”教学方 法的三大要素,即:“教师、学生、知识及其载体”、立足于小班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小班的时间空间优势反复实践,不断地锤炼这种针对不同个体进行启发、指导、激励、影响训练的小班因材施教的方法。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让小班教学过程变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

2、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课题中的“三维目标”主要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来实现,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也不可能形成技能。三大领域的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成。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同时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教学设计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a主体意识参与,让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b主体情感参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应从中得到体现;c主体行为参与,学生的感官要积极参与;d主体时间参与,除师生共同活动外,要安排学生的自主活动;f主体参与深度,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活化”。

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调节功能,教学程序的设定、教学方式的选择等等一切具体的课堂学环节均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经常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激励功能,教学目标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设计并陈述教学目标,实施目标定向引导,成了课堂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那种不注重过程与方法而专注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的。同样,如果只追求课堂教学中热热闹闹、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弱化知识与技能,或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学中剥离出来,企望通过讲授来实现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测试,也可以通过量化进行横向比较,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显现出来,有时却是隐性的,给评价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尝试通过学生“参与度”,就是从一节课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学生有多大比例,通过“有效度”,就是问的问题,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本身的意义、价值有多大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班化”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虽然是方法,但根子在“小班化”的教育观念。“小班化”教学方法是教师智慧的折光,它来源于对“小班化”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教者对于小班课堂教学的炉火纯青的驾驭能力。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小班化”教学相关知识的储备及研究深度的有限,让教师在短时间内直接探究创生出“小班化”的教学方法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我们认为立足小班教学实际辩证客观地模仿移植有关“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前期成果是深入探究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在小班化教学方法个人探索阶段,我们鼓励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采取自我研习、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于上海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已有成果(十种小班化教学方法)进行模仿性探索,做到以模仿实践验证体验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教师“自我演习”“模仿感受”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化”教学的实际采取“部分移植法”进行研究。引领教师通过学情师情分析,通过自我研习的感悟,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理念精心选择,将他人总结出的“小班化”教学方法中成功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来,采取“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策略,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音序查字法”一课教学中,实验教师李英采用“自我研习”的实验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模仿移植,她立足学生对知识掌握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在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成功地运用了小班化教学方法前期研究成果的两种方法,即“分层教学法和个别指导法”。分层教学中教师让本节学习有余地的学生们自己练习音序查字法并与同伴互动交流。而对于感到吃力的学生则采用个别指导法给予适时充分的点拨引领,让其逐步领悟掌握音序查字法的方法,取得了大班教学无法替代的教学效果。这两种小班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运用,使教者跳出了原有的教师面向全体讲,学生被动听的大班传统教法的局面,近而使小班分层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

“小班化”教学方法模仿移植的行动研究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课堂同样的教法,教学效果迥然。实践证明教学方法是具有创造性的,而“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究中仅仅是模仿移植是不够的。“创造”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生命,只有不断地创生才能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地体现小班的个性化教育特点。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每个教师都会创造,每个教师都必须创造。创造正是小班教学适切性的需要,这种适切性也就是它的灵活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一次革命。“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中,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在理论上和教学实效性上都存在很大优势,当然这种“小班化”教学实效性的产生还有赖于教师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探索。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小班的课堂上缺的不是教学情境,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气氛,也不是个别学生的主动参与,而是充分利用小班教育资源上的有利条件来提高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尤其应该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让小班教师余下的精力更好、更细微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特别是后进生所具有的那种并非靠笔和纸测试所验证出来的有潜质的智能,并以此为基础使“小班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充分地体现其适切性。(1)依据不同的智能特点,创生运用多种“小班化”的教学方法。加德纳教授的教学方法理念是“为理解而教,任何一个概念或技能都能以多种方法来教”“小班化”教学恰好能很好地贯彻这一精神。教师用余下的精力,能更好更细微的观察每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课上了解他们的兴趣和智能特点从而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2)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持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尝试。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支撑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传授相同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选择创生多元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有的学生用音乐智能来启发或导入很合适,有的可能用身体运动智力来教学很奏效。在北师大版第六册画“对称图形”一节教学中,实验教师对空间智能较差的学生采用了“手把手图画感知”的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孩子们在许多方面都是有智慧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复杂的和高度个性化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小班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能更充分地体现它的适切性,尤其是通过丰富个性化的“小班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充分发展后进学生的潜在的智能潜能,使其得以更大更均衡发展,以此更好地提高小班因材施教的实效性,这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4、实施“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应与“现代化”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

“小班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针对学生个性储备更多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精品教育所取得的实效性。“小班化”的教学方法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奠定基础,为实现小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研究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模仿移植机械化痕迹太重,错误地把固定的几种“小班化”教学方法套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上是不科学的。探究中学习,学习中探究也让我们领悟到“教学方法”所蕴含的内容之丰富,对于它的研究必须从整体上入手,用相互联系的观点立足教学实践。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课题研究中理论引领要高,研究的实际落脚点要放低。课题研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教师拥有丰富的思想内存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也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范畴。现代教学方法所涉及的领域及其特征、分类及优化组合和运用问题都是“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所需要的理论指导,其特征充满着时代性和先进性。这些对于尚未接触过这么多现代教学方法的实验教师来说现代教学方法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会使教师在改进自己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视野更加宽广,基于问题学习研究水平也将随之提高。同时也能将“小班化”教学方法研究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两项研究有机的结合。

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那么“小班化”教学方法的课题研究亦如此:必须从“小班化”教学实际出发,在现代化教学方法高层次的理论指导下,在借鉴已有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模式下,立足于小班个性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小班教学的优势和自身的教学实际,创造性运用所学的教学方法理论,必然会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创生更多的具有实效性的小班化的教学方法。那么,小班的教师在小班教学中一定会针对每一名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左右逢源,稳中取胜。

实践研究不是简单的模仿移植,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敢于否定自我。敢闯、敢干、勇于改革。那么,不断创造出适应小班育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将继续成为宣庆每位教师不断超越的方向。

(2)调查法:采用向教师、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3)观察法: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目标,观察学生实际,并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篇2

1.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的预期、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不明将导致教学行为的偏离。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在设计教案时有总体的思考方向。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仅“双基”目标比较明确,能力目标模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虚化甚至缺失也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教师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2.注重导入,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知识,数学学多是枯燥的活动。特别是打过上课铃后,由于刚刚结束上一节课的学习,加上课间休息,此时,学生大脑皮层上的兴奋正高,如果教师设计新颖别致、有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瞬间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通过实践,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带着积极的情感,愉快的投入学习,认真听课。

3.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新调整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督促者,是学生能力和优良品质的培养者,而不是学生语言上的代言人。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教师的教法要变,要将“讲清重点”、“启发思维”、“教给方法”三者结合起来,提倡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是对的,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不可少。

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结合学生实际,不照本宣科;在课堂上不是一味让学生模仿练习,而是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弄清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适当地讲解。“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绝不是少讲少练。

4.挖掘学生创新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的机会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体验,倡导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参加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教师还要调动学生大胆质疑,遇事问个为什么,鼓励学生寻根问底,师生商讨问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否正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施教,学生不仅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及结论,也能逐步形成一种质疑解惑、探究知识的创新品质。

篇3

一、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助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角色的随时转变,课堂上我绝对不和学生随便开玩笑,要求非常严格,课下,我经常不回办公室,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辅导孩子功课,时时关注孩子的动向,我的学生曾这样形容我:“老师就是变色龙,课上和课下简直截然不同。”刚开始,学生对我的这种转变有点不习惯,看我上课要求那么严格,下课也不敢到我跟前,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就仔细观察,看看课下有哪些孩子在有意躲避我,我就有意识地在课下和他们交谈,说说笑笑,时间长了,学生也习惯了,在课堂上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力集中听课、发言,到了课下,再也不会因为课堂上的严格要求而有意躲我了,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都会跑来找我,在他们心中,我不仅是他们敬爱的老师,还是亲爱的妈妈一样。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但如果没有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怕学,不敢发言,又如何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呢?因此,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还要着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教学、微笑教学,对学生满腔的热情,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激励、期待和热爱。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赢得每个学生的心。

三、提供更多机会,重视参与的广度

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课堂教育氛围外,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参与的面,这是体现学生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学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不留死角。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语文教育观,树立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整体着眼,教师应集中式教法和学法的运用,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全面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活动。

篇4

一、变“传授者”为“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指导者。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相互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二、变“传授者”为“合作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变“传授者”为“促进者”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育学指出:上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课堂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当然高中数学教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强调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融合,重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始终探索“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理性的思考。通过:1、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3、注重多媒体的使用,4、关注课堂活动四方面谈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应用心理学的理论,促进学生的课堂收益。

心理学表明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在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收益不佳,反而更容易引起疲劳。假如我们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就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一般说,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停留在课间的有趣对象,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将学生从课间中拉回来,去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接着,就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通过设问、图板、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认真思考与理解,加强有意注意,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收益。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构建好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路与教学结构,数学教师首先应当认真研读教材、课标,明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广泛收集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灵活性、生活性的素材,即准备好滋润思路与结构的辅助材料;其次要确定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也即确定用哪些辅助措施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达成教学目标,即确定怎样去做。

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活动的特定形式或操作流程,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又标志着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时代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即使是以枯燥无味见称的数学教学也变得丰富起来,形象起来。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这些手段变“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为“直接性知识获得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体验;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于渔”,使学生能动地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培养其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隐为明,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对高中数学某些抽象性知识,知识发生过程的直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并增强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板演量大的内容,都可以借助于电脑课件来完成。例如,三角函数图像教学时,教师通过电脑课件就可以给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和直观感受到进行各种变换后变成的动态变化过程,使得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学生因此而容易理解掌握,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印象也就特别地深刻。

此外,数学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发幽探微的点拨、诙谐机智的应对、恰到好处的引导,都将会使深奥变得浅显,平淡变得有趣,枯燥乏味变得鲜活灵动,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提高课堂的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教学手段日益精巧、复杂。当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除使用实物、模型、图表教具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已普遍尝试运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通过操作、演示,丰富和优化数学教学过程。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为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有些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闪烁功能、彩色功能,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传授方法进行设计,受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函数的图象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编译程序,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展现y=sinx的图象经相位、周期、振幅等变换得到图象的动态过程。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认识误区,通过画面图象的闪烁和不同色彩,清晰明示改变相位、周期变换的顺序所带来的不同。但是课件使用的适宜度应该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那种“秀课件”(即不顾学生实际,不顾教学内容,一节课用课件到底)是教师坚决所反对的。因为多媒体技术不是万能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应该正确认识其辅助地位,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科学选择、合理使用、注重实效。

四、关注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

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参与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活动后还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评价,把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6

一、课堂教学与兴趣培养

1.理想支撑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兴趣与理想以及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增强,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量。要经常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革命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学习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让兴趣深深地扎根于需要的土壤之中。

2.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习活动有趣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能够采用这种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又不降低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学习气氛就会比较热烈,学生学得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兴趣自然就容易被激发和培养起来。

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面,接受新鲜刺激,不断满足和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我们必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平等、合作的关系。我们倡导各种形式的主动参与,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探究学习。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方法。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将自己的新知识、新感受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形成迁移能力。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为了这一目标,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细细的初读课文,通过细读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第二遍略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有感想的地方做上标记,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想和见解,从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次,第三遍我们要培养学生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质疑,谈自己的看法,并小组内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明白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使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阅读语文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与人文教育

1.平等对话。提问是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一般教学2/3的时间,提问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方法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发现问题提问、学生自我提问。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教育。强调要进行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产生满足、愉快、合作、互动的情感状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篇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教育;科学课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64-02

科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要使学生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以及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思考和思维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科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必须要转变的因素

1. 学习效率低下

从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他们认为,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自然而然就能改变课堂的教学状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这却是一种极为错误的观点。教师应当要清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影响的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活动当中必须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杜绝一切低效或者无效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次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有理想的教学效率以外,还需要保障教学的效果。在当前的教学活动当中,一些教师倾向于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述教材中的知识或者进行其他课外补充。而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教师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学生学得越多,教学的效果就越好。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填鸭式的教育只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不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2. 过度关注课堂形式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以往在进行教学时,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大多是以教师的口述和板书为主,使得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归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然而,当前部分教师虽然已经了解到新课改的要求,并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转变,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比如,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分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看起来课堂氛围得到了改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且活跃在教学活动当中。但是,其实质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个别教师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要求,经常会出现合作学习内容与小组讨论主题不符、讨论时间较少等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徒有虚名,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课时,而且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3. 忽略素质教育

在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只着重于眼前利益,认为所学知识是为了升入更好的学校。但事实上,无论任何阶段,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而教师着重眼前利益,缺乏对长远教学效果的规划与预测,就会导致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正确理解教学方式的作用和目的,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升学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往往只重视应试方面的教育,忽略了素质教育。同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题海战术,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升学考试。而这恰恰限制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之下,会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同时也会抑制个性的发展。

二、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策略

1. 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

教学活动中的预设与生成虽然是矛盾体,但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要重视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工作。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进行预设工作,那么教学活动是缺乏重心的,同时目的性以及教学设计也不明确、不合理,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活动,学生思维上的一点小火花都能为课堂增加更多的元素和色彩。因此,虽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已经做好预设工作,并且尽可能充足、详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还需要教师了解并接受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善当前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在教学“行星与卫星”一课时,教师可以预设“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卫星最多的行星是哪一颗”等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并引出当堂的知识点。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后,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并且让他们讲述自己所了解的与宇宙星系相关的知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详细解答,也可以将这些问题作为当堂课的延续,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答案,并且在下一节课中分享答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2. 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法的优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法和实践学习法等。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的目标与内容,然后挑选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在“浮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学习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浮力实验来挑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让他们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

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他们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变化,并且利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加深师生的感情进而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学科。其实,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较为活跃轻松的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多给予肯定,能让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转变科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活动的预设与生成,优化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袁伯浩.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互动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2(03).

[3]蒋丹红.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张美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状况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5]张二庆.初中科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导学案

为了有效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发展,各地区教管中心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联系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更为新颖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借助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平堡教管中心也是如此,其在综合分析平堡小学、蒋滩小学、金峡小学、金园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支持。本文就结合平堡教管中心所辖四所小学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教管中心的支持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努力探索下,小W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多种教学方法,为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相应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具体来说,新时期能够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境创设教学法,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层次性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借助任务引导不断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提升自身学习探究能力;游戏教学法,即针对小学生爱玩的天性,适当地将部分教学内容以教学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法,即教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实现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完成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等,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指导,切实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导学案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受到新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而导学案教学法也是新时期提出的新教学方法,其在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导学案教学方式为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出示学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应用导学案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向学生出示学案,并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并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如,在小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出示教学案例,并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作为基本学习目标,将对学生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拓展性目标,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据案自学,要求学生完成对学案知识点的探究

在完成学案的布置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学案以及自身原有知识体系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性学习,独立思考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加以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辅助。如,以“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准备工作;然后要求学生参与基础性练习,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解答相关问题,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加以培养,促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精讲总结,对学生知识体系加以完善

在学生结合学案完成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精讲,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设置层次性课后作业,加强巩固训练

在导学案教学的课后巩固训练阶段,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设置有梯度的层次性作业,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学习实效。

综上所述,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多元教学方法的辅助下,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继续加强对教学方式的重视,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