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5:59: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语义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
语义技术可以将数字文献按照语义网的规范标准转化成RDF文档,而且每篇文献在语义网中的标识也具有唯一性,这样就使得数字图书馆更具开放性。在现在的数字图书馆领域,语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这使得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揭示、关联以及呈现方式更加丰富。
1.数字资源的语义描述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相当丰富,所以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有序的组织和管理。这个就可以从语义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将数字图书馆以元数据、文献单元为基础的信息组织发展成以语义网为基础的知识组织。元数据主要是用来描述资源外部特征的,并且其描述框架是以DC(都柏林核心元数据)为代表的,所以在语义结构上非常简单明确,这也是数字图书馆管理资源最基本的方式。不同的知识组织之间可以相互集成、融合以及映射,从而使得语义之间可以互通,最终达到对资源进行整体描述的目的。
2.数宇资源的语义深度聚合
数字资源的聚合是一个重组和还原知识语义逻辑关系的过程,也是建立、激活、运用、扩展知识脉络的过程。这就需要依托概念,利用规范的术语来控制知识内容,并且按照统一的框架,使各类资源和语义关系联系到一起,从而形成多维度的聚合。各种资源在聚合中表现出的层次性特征很明显,所以,通过语义的深度聚合可以使数字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集成化、交互式以及智能性的特征,对给定的条件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推理,从而为顾客提供热点知识推荐、学术专题服务等。
3.数字图书馆的语义检索技术
一般来说,传统的检索服务主要是通过关键词检索,还达不到进行智能的语义分析要求。而基于语义检索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就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语义检索技术可以将传统的关键词转化为机器可以理解的语义,然后进行推理’利用语义统计分析模型以及语义分析工具对语义相关度进行计算,从而提取用户需要的资源。另外,通过用户的属性以及语义特征,还可以计算出用户和资源之间的语义联系,从而形成用户和资源相关联的知识库,然后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以及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就可以向用户主动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资源,这样还有助于发现图书馆的潜在用户。除此之外,基于语义检索技术的数字图书馆,还可以在检索的时候对不同的语种进行自动转换,机器根据用户原来语种检索出来的结果,推测用户的检索需求,自动修正生成的目标,或者过滤掉无关的检索结果。
二、基于语义技术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研究数字资源的建设以及大数据的整合,同时对数字资源的语义化组织也在不断深化,从而实现数字图书馆馆藏数据的深度聚合。根据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以及语义技术的发展,创新基于语义背景下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语义关联的资源发现服务
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中嵌人语义导航体系,可以使数字图书馆昨资源发现功能大大增强。语义导航体A文献资源中获得相关的语义信息,比如题目、作者、相关的人物等,然后将这些信息进行关联,形成一个主题图,然后根据主题图对用户进行导航。此外,语义导航体系使得数字图书馆的浏览功能也得到了增强,如果用户提交了关键词,就可以根据此关键词进行分类匹配和映射,在结果中给出涉及的所有大类,并且按照大类包含资源的多少来进行展示,使用户浏览起来更加方便。
2.创新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
随着语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必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语义环境下,融人可视化技术,利用图像手段,能够更好地揭示数字图书馆中复杂的结构关系,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快捷和直观的资源人口。
所以,基于语义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应该考虑融人可视化的技术,让用户可以使用图形图像、多媒体等技术,实现动态多维知识呈现的服务。
3.创新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
智能设备的普及,手机阅读、手机微博、手机搜索等移动服务方式巳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用户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这为数字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比如用户驱动功能、移动服务的平台、移动在线支付等。用户通过移动服务来获取图书馆提供的基本服务,如搜索、预约图书馆资源、续借等,然后实现对资源的推荐和评论等移动社交功能。在语义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也必将更加人性化,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
4.创新知识链接服务
由于语义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人员巳经不再满足于仅仅是通过一般的形式获取和利用信息,而是形成了包括科学实验、理论分析等在内的数字科研信息环境,将深层次的资源服务融人到了科研工作环境中。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项目、人员等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语义技术将其各个资源进行关联,从而实现知识链接的服务。而数字图书馆中广泛应用的云计算技术能够为这种知识链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通过云服务平台将互联网中的资源进行整合,让用户利用信息分析的工具对一些复杂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基于科研过程的知识链接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快捷,语义技术在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内容的揭示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后基于语义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中,相关人员应该更加积极地探索和研究相关技术,以实现数字图书馆可视化技术的动态多维知识呈现服务以及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等。相信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中,数字图书馆向语义图书馆转变将是一个趋势,标志着图书馆的语义服务时代即将到来。
【关键词】林密种子;精选技术;引进;创新
我国在林木种子加工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其水平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仅有少数几个省针对林木种子的设备进行了研究,使用的设备与技术都是以农作物种子为基础而研制成的,这种设备的处理精度相对比较低,并不能够保证林木种子质量。例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虎年生林业科学园研制出了1QLS-50林木种子精选机,这种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够将种子的一部分杂质去除,并且无法将其中有缺陷的种子分离出来,当经过该设备处理后的种子仍然无法有效的提高其发芽率。除此之外,这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工作强度相对较大、环境恶劣、种子处理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等,并不能够达到工业化容器育苗的要求。
国外发达国家针对这一方面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芬兰LANNENPLANT SYSTEMS公司与瑞典BBC公司在林木种子精选设备方面的引入,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因此国需要引进芬兰与德国的相关设备与技术,然后根据我国林木种子的特点不断创新与改进,从而研制出一台适合我国林木种子精选的设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新设备可以通过林木种子颗粒的大小、尺寸的大小、饱和度等,通过振动时多层筛网首先将不同粒径的林木种子进行分类,然后采用相应的计量器对饱满种子进行测量,再次对未成熟的种子进行选择与分析,采用空气流的大小来对其中的种子进行精确分析,最后再采用PREVAC技术来对精选过后的种子进行筛选与分类,这就有效的提高了林木种子的精选质量。这种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了人力的投入,有效的降低了工作的劳动强度,经过精选设备筛选过后,林木种子的发芽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达到了工业化容器育苗的目的。
一、林木种子精选技术引进的优点
1、由芬兰LANNEN PLANT SYSTEMS公司生产的林木种子精选设备。这种林木种子精选设备也就是通过种子的重力来对其种子进行筛选。也就是说,在不同饱和度的种子种,采用极限漂浮速度的原理,通过气流以及空气动力学特征直接将林木种子中存在缺陷的杂质分离出来,提高林木种子的发芽率与洁净度。当林木种子精选完毕之后如果还存在机械损伤的种子,那么我们可以采用PREVAC技术将种子进行分离,最后选择质量最好的进行培育,从而有效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由瑞典BBC公司生产的林木种子精选设备。这种设备由于安装有孔径合理的多层筛网,然后通过筛选的方式将林木种子中的空壳、不饱和的种子以及存在夹杂物的种子进行筛选,从而提高林木种子的精选质量,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二、我国林木种子精选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
通过引进新设备对我国传统的精选设备进行分析与改进,通过改善之后,林木种子的颗粒相对比较均匀,降低了林木种植的破碎率,提高了高品质种子的技术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新改进的设备在选择林木种子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适应能力,在林木种子以及花卉种子中同样适用,提高了林木种子的发芽率与饱和度。
三、林木种子精选设备的技术创新要求
首先,芬兰LANNENPLANT SYSTEMS公司与瑞典BBC公司在进行重力风选及筛选过程中都应该采用分台设备处理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而在新设备研制成功之后,我们是将重力风选及筛选直接简化成一个设备,这就提高了机械设备的紧凑性,有效的提高了其运行质量。
其次,对重力风选原理进行改进与创新,所引进原设备采用从低部吹进空气使种子悬浮分离,新设备要求采用负压式重力风选原理,其分离效果较悬浮分离效果更好。
再次,设备适用性广,操作简便,形林木种子及花卉种子。可处理各种颗粒形林木种子及花卉种子。
最后,设备比国外同类设备性能更优,耗能低,价格是其1/3―1/4。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分别对新研制的林木种子重力分选与净种分级一体机(HFA新设备)、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原有分选机(1QLS一50)、芬兰的LANNEN公司生产的分选机(LANNEN)和瑞典BBC公司生产的分选机(BCC)四种精选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经济指标等技术参数(见表2)、分级效果等性能进行比较(见表3)。
从各技术参数可以看出,新设备吸收了引进设备重力风选新技术,对原设备的筛选原理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同时增加了去石功能,从而,提高了新设备的日处理能力和精选种子的技术指标。从经济技术指标中可以看出,新设备的费用只有引进设备的1/4―1/3,因此,新设备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适合我国林业大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市场。
四、结束语
(1)对芬兰LANNEN公司生产的精选设备从低部吹进空气使种子悬浮分离的重力风选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在1QLS-50林木种子精选机中采用负压式重力风选原理,提高种子分选效果。通过吸收瑞典BBC公司生产的精选设备往复式筛选分级处理关键技术,对国内1QLS-50林木种子精选机筛选分级处理技术进行改进,在同一台分选设备上实现重力风选与筛选处理原理相整合的林木种子精选一体机。
(2)新设备精选种子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可满足林业用苗木工厂化容器育苗所需高品质种子的技术要求。精选种子广适性强,基本满足各种林木种子及花卉种子;日处理能力50kg以上;精选后种子净度达98%以上,破碎率小于0.5%,饱和度达到98%以上,种子发芽率达到85%以上。同时,该设备性价比高,适用性广。适合我国林业大国的国情。
参考文献
[1]姜以斌,牟光辉,周志权,郭锦山.介电式林木种子清选机分选原理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3(04)
随着各种新型出版形式的不断涌现,图书出版不再是传统纸质出版的天下,数字出版逐渐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出版中心工作的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编辑无论是策划选题还是编辑加工,无论是编辑方法还是编辑手段,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选题策划上的转变
图书内容来自于选题,选题资源是图书产品的核心部分。只有好的选题策划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带来良好的出版业绩。就目前来说,大多数出版社还做不到一开始就针对数字出版的选题策划,但是在这样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形式下,传统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需同时关注:该选题的内容是否可以同时转化为数字产品?能够转化为何种数字产品?是以手机阅读还是网络阅读的形式出现?是作为单独的数字产品还是图书的附赠品以提高图书的附加值?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前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传统编辑策划出适合数字出版时代的选题,从而提升所策划选题的盈利空间,扩展其市场前景。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魔术笔记》是一套科普漫画图书,该图书在策划之初便以“实现涵盖图书、影视、网游、移动及电子阅读及相关衍生产品在内的全媒体产品形式”为目标,其以科学、漫画、魔术、故事四位一体,以全新的“快乐学习看漫画”体验,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学习型漫画图书,更以试水全媒体出版、进行全产业链运作获得了多种奖项及资助。在纸质图书出版之前,《魔术笔记》电子书便成功借助苹果iPad实现全球发行,成为全球首批iPad中文应用软件之一。这主要得益于该选题在策划之初就将目光放在了全媒体开发的高度上,没有仅仅将策划的目光局限在纸质图书,而是从一开始就将开发电子书纳入了选题策划的视野中。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加工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均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同于传统出版的只注重纯粹的文字加工,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加工更强调的是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和多重利用开发。编辑应遵循“一次加工、多重利用”的原则,做好内容资源的深度加工与开发,使经过开发的内容资源能适应多种不同的用途,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面对这些新鲜的载体形态,编辑要充分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并根据自身的选题内容属性、分类、出版特点等,做好适当载体的选择和相应的开发与加工。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感知生活图画书》便是利用纸质图书美轮美奂的图画,加以动画效果的转化,推出了《云朵变的小羊》等网络出版物。该图书在网络上一经推出便深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下载量逾20万次。其纸质图书也在传统销售渠道深受欢迎,多次加印。同一内容一次生成之后的多角度开发及深度挖掘、充分利用模式,不仅可以节省编辑的时间与精力,更可以节省成本,达到该产品商业价值的充分实现。
编辑活动在数字出版时生的变化,对作为出版主体的编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编辑思维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提升、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创意作为内容产品的灵魂,是内容产品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关键。而目前许多媒体的产品内容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缺乏创造力。正如学者吴平所言:“编辑有了思维才能正确认识编辑对象的发展规律。编辑思维决定着编辑活动的层次和质量。”编辑主体要适应数字出版工作,要使自己策划的选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创造性的特色,就需要以全新的编辑思维来应对已经变化了的编辑活动。
1.充分开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与集中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极进行比较,因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可以产生出大量的独特新思想。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编辑在编辑活动中,要充分开启自己的发散性思维,从策划选题开始就尽量地拓展思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思考,使所策划的选题方案不仅仅只针对某一个销售渠道,或者是某一种出版形态;而是从源头开始便考虑到不同版本形式、不同阅读方式,以及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选择和个性化需求。作为图书编辑要正视这种变化,客观分析这种变化给出版带来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在编辑工作中积极采取方法应对,合理利用和扩大有利因素,积极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
2.积极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意识
互动意识在传统出版工作中也有所体现,但是更多地局限于编辑主体与作者之间的互动,而在数字化出版环境中,编辑主体除了要与作者继续保持更加密切的沟通外,还要尽最大的努力与读者保持频繁的互动,只有如此,数字出版的优势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对编辑的要求,尤其是对其与读者之间互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因为,数字出版环境下的读者(受众)无论是从阅读方式,还是从阅读需求、阅读导向,均与传统阅读时代不同。“作为一种表现时代精神的思想性范畴,‘后现代’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不可化约’的精神状态、思维模式、品味模式和事物状态。”受众的阅读方式出现了很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传统阅读推崇的“读万卷书”已经逐渐被后现代阅读推崇的“一览无余”“网行天下”逐步侵蚀。面对这种变化,图书编辑惟有不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切实掌握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重视读者的多样化选择,才能不断开发出适合不同市场的、富有多样化的形式与多元化内涵的阅读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提供了方便。同时,它也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情境,为提高学生学审美能力创造了一个自主、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少教多学” 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平时的教学之中成为可能。我们悉心挖掘语文教材中富含的诸多美学因素,抛弃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被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少教多学”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文本阅读兴奋中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动画模拟,品味语言之美
“品味语言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也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的确如此,语言文字就要靠咀嚼来品味,源远流长的文化也是如此积淀而来。例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人们众所周知的著名诗句。在赏析此诗时,我给学生展示了相关动画,创设了一种情境:月夜造访他人,一个是推门而入;一个是轻叩小扉。显而易见,推门而入者方显鲁莽,行为欠佳;轻叩小扉之人则显得温文尔雅,礼貌大方。因而,造访之人的行为之美,素质之高得以体现。这样,生活与文学紧密的联系起来。继而,我又请学生讲述了关于贾岛揣摩“推敲”一词的故事。此时,学生对贾岛产生一种由衷的赞赏之情。他们不仅赞其美德,赏其美文,而且也品味出语言应从细微之处下工夫的真谛。
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能够让学生从字词的点滴之中审视出美丑,从文学作品的赏析中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这就起到了文能导行的作用,从而感悟出祖国语言的神奇与伟大,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视频导入,感悟生活之美
散文是一种心灵开放的艺术。既有作家对生活的热情拥抱,又有作家对世界的深刻反省,还有作家对生命感悟的赞歌。我正是利用欣赏散文的哲思美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或物以及生活片段和场景,揭示作者对人、景、物的主观感受和哲理思考。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黄陵柏》,不是从科学的角度去介绍柏树,而是把柏树当做生活中林林总总之人展示给人们。他怀着繁复的心情,一一向人们讲述。贾先生的心志如此“独出心裁”,我们怎样才能读懂其中的内容,品出其中的味道呢?
学习之初,我们观看了视频《黄帝轩辕庙》。观后,学生感受到了黄帝之伟大,无愧为华夏的“人文初祖”的同时,对黄陵之内的柏树也有颇多的了解。从直观上,学生也总算见到了众多的柏树,对柏树也有所感知,不再陌生。然后,整体感知课文:视频中与文中对柏树的介绍有何不同?在共同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黄陵柏的确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贾先生还把它们看成各色各样的人。我随机而问:“贾先生为什么这样看?”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柏树的外形像人,阴面少枝无叶,阳面枝叶却繁极密极,腰身弓弓的,如负重载。”有的说:“它不仅仅外形像人,而且它的性格也像人,正像挤柏,他们存心是来拥挤的,目标就在天空,比试谁第一个到达,狭窄的面积,刺激着他们生存的竞争,使它们一起成为山上最高最直的代表。”这种不服输、不怕难的境界像人……而后,我们再行讨论贾先生写作的真正目的,挖掘作家心灵深处的思考。通过品读,学生明白了作者笔下的柏树其实就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代表。学生读出了贾平凹对人、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有赞有挞、有喜有恨、有爱有憎。读懂文章,学生也就与作者感同身受了。从而,学生懂得了美丽与丑陋、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伟大与渺小……
我们只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平台,让学生潜心与文本进行对话,他们就会与作者产生心与心的碰撞,从而才能感受到文学魅力之所在,才能感悟出生活情趣之美好。
三、音乐配合,体验语感之美
关于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说:“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的培养只有通过学生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增强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语文综合能力,形成敏锐的语感。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教育手段,迎合学生敏感性和娱乐性的审美特点。通过有声有色的音像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知,补充文字教材的空白。再加以扩大阅读范围,读不同种类的书籍,吸收不同的营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发展语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环节,情境交融是诵读的关键。我们可以播放一曲《高山流水》,一首《十面埋伏》,一段《秋日私语》等与文本相交融。学生处于一个与文本基调相通的环境里去诵读,就容易与作者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在诵读上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读书,特别注重诵读,有时还自我陶醉地摇头吟咏。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怎么能找不到“感觉”呢?古人不是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为读书的本身就是琢磨和体验的过程。通过播放音乐的配合,学生吟咏诵读就可以更直接、更迅速地感悟文本的音韵之美,领会文章的内涵,情感上得到深层的沟通,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是以表象的形式留存于心底,是用形象来显现的,再通过播放音乐的情境引领,学生在阅读中的语感更易到位。这一感受不仅是基于生活经验接受言语信号,更是通过形象直观视听加以抽象联想与想象而产生的。正因为有了多方元素的参与,语感就越显生动、真切、到位。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诵读诗文就有一种美的感受了。
(一)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内涵。创新资金配置风险是各种创新资金来源组合效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同创新阶段创新资金投放效果的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创新成果的不确定性是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来源。由于创新活动具有过程性,创新资金配置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受到创新资金来源和投放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使得创新资金配置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有偏差而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产生。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过程中影响创新资金配置结果与预期偏离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主要来掘。1、研发投入阶段的风险。(1)创新资金支持能力弱。创新资金的实力代表创新活动的投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创新资金融资能力越强,则企业越能抵御风险。由于研发投入阶段的活动具有探究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阶段需要大量的创新资金。如果创新资金供给不足或不及时,则会影响创新活动的进度和效率,进而引发不同程度风险。(2)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阶段,创新人员薪酬和创新技术成本是创新资金重要投放的重要方面。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对创新资金使用效果有直接影响,创新能力越高代表研发成功的概率越高。(3)研发周期较长。研发周期过长会占用较多的创新资金,增加融资成本和风险。研发成果具有先进性,然而外部环境会随着研发周期的过长使得研发成果失去先进性,导致创新资金的投资回报下降,风险上升。 2、生产阶段的风险。(1)创新产品转化成本较高。研发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需要在较多原材料、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一定生产规模基础上进行。原材料缺乏、原材料不能及时供应、材料价格过高将会影响创新产品的价格,进而影响新产品的竞争力。(2)研发成果科技转化率低。由于在生产化阶段,研发成果向创新产品的转化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水平以及生产规模过小会导致次品率过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创新产品的先进性,创新资金收益性下降,风险上升。3、市场化阶段的风险。(1)营销费用管理能力不足。创新产品的营销费用在各营销渠道的支出是否合理有效,将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关系到创新产品的扩散速度和市场占有率。营销费用的支出效果将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若营销成本过多则创新收入将更多地用于弥补营销支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会受到严重影响。 (2)创新产品盈利性低。由于消费者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新产品,一味追求创新产品质量和市场接受程度,会影响创新产品的盈利性,使得创新资金配置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从而引发风险。 (3)创新产品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创新产品为了迅速打开市场,其营销收入一部分会形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收回速度缓慢将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影响创新资金的正常周转和偿债能力。
二、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机制的设计
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机制由风险预警组织机制、信息支持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应对机制四个部分组成;
(一)风险预警组织机制是指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执行主体,是依据高新技术企业架构原则和创新活动中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机制的需要而组建,专门负责整个创新资金风险预警机制运行的机构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在对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创新活动及预期创新产品的特点、资本结构的特征及其他内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监测标准,建立专门的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管理部门,独立负责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识别、分析、预警和处理流程。
为使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组织机制。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独立设置一个预警职能部门,承担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工作职能,该部门不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并直接由管理层管理。二是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职能由企业内现有的部门负责兼顾,如由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部或技术研发部联合承担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职能。
(二)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信息支持机制。高新技术企业若要及时有效地预报潜在的创新资金配置风险,必须在大量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信息,以捕捉相关的创新资金配置风险征兆,经整理和筛选后将信息及时传递,为接下来的风险分析提供素材。同时,将风险分析评价、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的详细过程及时反馈并储存到信息支持机制,从而保证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系统的各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模型、风险阈值等有序更新,保障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完整,为企业处理其他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创新资金配置风险提供借鉴与参考,提高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机制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创新资金配置风险分析机制。创新配置风险分析机制可以迅速地识别信息支持机制输出的信息中影响创新资金配置效果的不确定因素,排除对创新资金配置风险影响较小的不确定因素,而将重点放在可能造成重大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不确定因素上。通过该因素的历史处理过程资料进行分析,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该因素导致致发生损失的概率及其程度度做出定量估计。
通过科学系统地设立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对创新资金配置风险进行评价,找出创新资金配置风险出现的具体创新环节和风险成因,确定风险等级井预报警情及其预期后果。
(四)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应对机制。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应对机制是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的后期职能,包括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控制和化解两个方面。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预警分析并预报警情后,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管理者应当依据报告的警情制定对应的应急方案、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法等风险处理机制,以控制创新资金配置风险,防止风险恶化,以此达到消除或降低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目的。其中,应急方案是指面对重大的创新资金配置风险时应该如何去规避,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补救措施是指如何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现有创新资金配置风险带来的损失。改进方法是指如何改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或避免类似创新资金配置风险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浅阅读;传统阅读
一、数字化阅读背景下的特点与隐忧
数字化阅读的迅速发展,在当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阅读趋势,从而导致基层图书馆门可罗雀,基本上无人问津。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群对传统图书馆的远离,对基层图书馆带来了莫大的挑战。据我国的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阅读开始普及,从青少年到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已达54.3%。其中,网络在线阅读以25.7%排第一,手机阅读以16.7%排第二,另外还有人通过PDA、MP4、MP5、电子词典等手持式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数字化阅读有信息量大、刷新速度快、形式多样、便于复制、交互性强等特点。从读书到读屏,数字化阅读所体现的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信息音视屏并茂、可以随意选取等特点,深受青少年欢迎,亦成年人所青睐。很多关心时政新闻的读者都习惯于手机读报,只要一有空就会掏出手机在线看书或读报。它从文字和图片扩充到了视频、音频,给人一种立体阅读的感受,并且阅读、保存、传播都极为便捷。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多数网络内容是免费浏览的,网上空间极大,检索比较方便存储也方便,是一种更环保的阅读。而且,网上阅读还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作者和读者能够极为方便地随时进行网上交流,这也便于作者更了解和贴近读者的阅读需求。综上所述,数字化阅读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数字化阅读作为一种趋势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人们在共享这一便捷、高效的现代科技成果时,对同时伴生的“浅层次阅读”现象也产生了深切的忧虑。什么是“浅层次阅读”?它是指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方式,其特征是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数字化阅读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这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方式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面对目不暇接的信息流,即使排除娱乐性需求,用最少时间浏览最多信息的“效益最大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的追求和目标,同时也契合了人们时下的浮躁心态。然而,“效益最大化”的阅读理念与国人的浮躁心态,也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强化了部分阅读行为中的功利化心态,使浅阅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导致驻足图书馆、读报亭涉猎读物的人不断减少,并且影响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和消费作为。
二、基层图书馆引导读者回归“深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1. 发挥图书馆的主导作用。
一是基层图书馆应在政府的支持下将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深度阅读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在政府支持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建立起政府支持下,由基层图书馆发挥主导作用,以企业、农村为重点,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共同参与的民众读书协调机制,通过“汉字听写大赛”、“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民众深层次阅读水平。二是加快图书文化设施改造力度,提高现有设施的利用率,增强读书活动的吸引力。积极向上争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科学规划,在民众聚集区大楼兴建图书馆、职工书屋、农家书屋。同时对现有图书馆、职工书屋、农家书屋以及军营和校园图书馆的服务形式进行调整,针对特定读者对象的特点和要求开展活动,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 履行基层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目前,基层图书馆仍然是民众参与深度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组织富有针对性、体现差异性的图书阅读活动,而且组织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中来,不再让读者是单纯的被动阅读,这既是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基层图书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要求,一方面,基层图书馆要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安排好工作与休息时间,使读者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深度读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新版图书购置,积极开展图书阅读指导和服务,提高指导读者深层次阅读的能力和水平。还要注重关心图书馆职工的身心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培育和引导图书馆职工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情趣,以促进其开展深层次阅读暨传统阅读与数字化阅读活动相结合的积极性、主动性。
3. 提升基层图书馆的平台价值。
【关键词】研发投入 资本结构 高新技术企业
一、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今后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较高的研发投入,没有大量的研发投入,就没有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创新的动力,甚至危机到企业的生存。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需要企业采用不同的融资渠道实现,而不同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资本的关系对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观相关研究文献,近年来对企业研发行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探讨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只是将资本结构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而对研发投入是否对资本结构存在影响的研究则较为少见。北京地区创业板上市公司占全国创业板的比重达到15.1%,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州,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至2015年达到了80%。对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结果,可以映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鉴于此,本文将以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探讨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缓解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境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企业的资本结构取决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博弈。从企业外部来说,债权人是否愿意提供债务资金;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自身的财务决策也将决定了企业是否会对外承担债务。从风险角度考虑,一旦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较高,则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而往往研发投入转换为收益的过程需要长时间,而且在转化为资本前需要不停的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从债权人的角度出发,为了减少可能承担的风险,债权人会谨慎考虑决定是否出借资金给债务人,如果债务人的财务风险较高则会对已经发放的债务资金提高风险补偿要求,从而增加债务的成本;而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风险补偿所带来的融资成本特别是财务风险的提高,企业更多地会采取权益融资来解决资金需求。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的研发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知识性和保密性,而债权人为了确保债权投资的安全和收益,会要求企业披露相关的投资信息,而企业为了避免重要信息的外泄,会减少债务融资。
因此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理论假设: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研发支出应呈负相关关系。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一)样本筛选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均来自在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考虑到样本时间序列的跨度一致,并考虑到财务数据的周期性,因此,样本期定为2013年至2015年,再剔除连续3年及以上数据不完全以及上市时间少于3年的上市公司,最后符合条件的25家上市公司可以作为实证研究样本。所有的统计数据都取自这25家公司对外公布的2013年至2015年的年度财务报表及附注,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CSAMAR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数据库。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通过实证数据分析,研究研发投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以往的文献中,选择以往文献中常用来衡量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来表示资本结构指标,作为因变量;同时选择研发密度来反映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并引入多个控制变量,以此建立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规模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存在差异,债权人的投资倾向也不同;净利率表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净利率高的企业能保证债务投资人的收益,以此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数额;流动比率是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财务风险。因此选择企业资产规模、净利率和流动比率指标为控制变量。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为了分析企业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根据采用的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中能看出各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中,资产负债率(LEV)的均值为0.2250,与传统企业相比偏小,说明样本公司负债总额比重较小,也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债务融资方面存在困难;流动比率(QR)之间差距很大,均值为4.0486能看出高新技术企业即使是短期负债比重也较小;从研发密度(DRS)来看,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了百倍,从平均数来看,研发密度的平均数和其最大值相差倍数达到了五倍以上,可见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研发资金的投入上差别很大,说明并非所有高新技术企业都十分重视研发资金的投入;样本净利率(ROA)极小值为-0.183,该企业处于亏损阶段,极大值为0.2601,均值0.498,且标准差不大,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较低,也意味着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风险较高,而企业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会选择较为稳定的资本结构。
(二)回归结果分析
研发密度(RDS)对资产负债率(LEV)是负向影响,且其sig值为0.003,故可以说明研发密度对资产负债率等的影响是显著的。数据结果也验证了新技术企业的资本结构与研发支出应呈负相关关系的假设。
资本结构(LEV)同时与规模(SIZE)正向相关,企业总资产数额越大,债务比重越大。与小企业相比,大企I通常借助其规模、融资途径多,以及具有专门的管理能力等的优势,通过内部或外部融资获得相应的资金,以扩大研发收益和企业经营收益。这样的公司在规避了成长中的小企业的许多风险以后,能够获得更多的债权融资,以加大研发投入的方式,开发市场,增加企业竞争力。
从数据的结果来看,研发投入越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债务融资的比重越低,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债权人提出研发项目风险补贴而造成的融资成本上升,同时为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时更倾向于权益融资而非债务融资。但权益融资毕竟成本高,周期长,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资金需求往往是时间紧、风险大,并且研发项目本身会涉及到商业机密的问题,决策权的稀释、投资者对机密信息的知悉权都会对企业研发的决策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如何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更好的融资方式、渠道是重要的课题
研发投入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负债融资困难,完善资本市场固然可以解决企业的融资渠道问题,从研究结果中同时可以来看,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通过大量债务融资来满足其研发资金的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合理控制其资本结构,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在成本收益原则下,控制资金成本,保持财务上的灵活性,以应对研发项目的持续资金要求。此外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以应对可能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
五、结论
本文以研发投入披露较为全面的北京地区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从2013年至2015年度中选取25个样本,探讨了研发投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研发投入与资本结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既研发投入越多,企业的债务融资会减少。能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立韦.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影响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A].产业经济,2012.
[2]汪嘉欣.研发支出、资本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3]丁巍.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研发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1-0100-09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多数产品和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从外国转移到中国的制造企业,大部分核心技术仍然被外国公司所控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原创性的产品和技术更少。同时,也正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近几年也频频出现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甚至被并购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基本都是装备制造业强国。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能否完全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正面临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一直以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经济全球化对新兴市场中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方面,对全球化与本土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关注不多。然而,这种局面最近得到改观,Aghion等(2005)和Sutton(2007)开始关注到全球化对当地企业创新的影响。但是在中国,近年来虽然涌现出不少关于全球化背景下FDI与国内企业自主创新关系的研究,并且王红领等(2006)系统分析了FDI对自主创新的三种可能的影响效应,但是这些研究多数只是某种直观的判断,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经验检验,特别是缺乏行业和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的系统分析。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如张海洋(2005)和范承泽(2008)也只是从FDI的方面,利用行业数据进行的研究。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多从FDI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全球化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没有全面考察经济全球化的其他影响机制与途径;所使用的基本都是行业数据,缺乏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难免有所偏差。
鉴于此,通过对中国1999-2003年装备制造业企业大样本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本文尝试性地回答如下问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第一,使用了微观企业的大样本数据,提高了检验的效率和可靠性。我们使用了1999-2003年全国规模以_LZE业企业统计数据中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数据,共有3.89万家企业的超过50万个观测值。这是目前可获得的最大的企业层面的关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数据样本,因此提高了估计的效率。第二,解释变量包括了外资进入的程度、出口贸易、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本土市场竞争、企业规模、地方产业集聚和产权结构等因素,并且控制了行业特征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更好地避免了变量遗漏问题。第三,在方法上,使用Tobit模型对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而不是使用简单的OLS模型,有效处理了因变量非负的情况,能够刻画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待检验假说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会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国际贸易具有提高出口部门自身创新能力的学习效应。企业通过国际接触,可以获得新的生产技术以及新的产品设计等,通过边出口边学习能够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国外销售意味着需要更强的竞争力,竞争迫使单个企业减少管理上的懒散和提高运营效率,这些都意味着更高的生产率。同时出口还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出口也可能成为知识的溢出渠道,如出口部门与国内部门的前、后向产业联结效应,出口企业通过贸易所获得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能被国内其他的生产厂家吸收,加速了国外技术的扩散与传递,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进口贸易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种主要传导途径。在开放经济中,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进口贸易不仅可以购买高质量的外国最终制成品,而且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的先进中间产品来提高本国生产活动的技术含量。Coe等(1997)提出本国通过国际贸易往往能直接分享到贸易伙伴国研发投入的成果,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前沿内的国家会模仿前沿国家的产品,贸易能通过学习鼓励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刺激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
同时,一般文献还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可能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既包括有条件的技术扩散,也包括自动发生的其他外部效应。FDI通过技术扩散效应、演示模仿效应、竞争效应、产业链关联效应、人员培训效应等作用在东道国自主创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FDI常常能将知识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外的国家,使它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潜在重要运输工具。除了通过技术扩散提高本地企业的生产率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减少垄断扭曲、促进竞争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来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无论是国际贸易或是FDI都会促进本土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为本土企业创造更多的知识溢出、转移和吸收的机会,进而影响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假设和推论。
假设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本土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会促进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技术市场竞争的加剧。熊彼特认为市场垄断力量的获得是创新的基本保证,而与熊彼特假说相反,Arrow(1962)认为竞争性市场更容易激励企业创新。Seherer(1967)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市场竞争和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所以,在经验检验中,我们首先加入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考虑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笔者还设计了市场竞争程度的平方项以检验之间的复杂关系。
假设2: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及其程度会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
外资的进入及其程度是促进了中国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还是抑制了自主创新存在较大的争论。比如:何洁(2000)、包群等(2003)曾证实,外资企业对内资工业部门存在现实的技术外溢效应,并由此认
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的技术水平;同时,陈国宏等(2003)、张海洋等(2004)则认为,外资进入中国主要是为了占领国内市场,或者是仅仅为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无助于中国工业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所以,在经验检验中,我们加人反映外资进入程度的指标,检验外资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推论1: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会对上述机制产生重要影响。
Gorodniehenko等(2008)认为,上述两个机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有着重要的关系。Aghion等(2005)提出技术差距与自主创新有着反向的作用。但是Gorodnichenko等(2008)认为技术差距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如果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大,则外资企业的进入引发的溢出效应以及本土企业的吸收效应有限,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也将有限;如果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过小,则会引发外资企业刻意的技术保护,也不利于自主创新。所以我们设立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及其平方项这一变量来检验其中复杂的关系。
假设3: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也会影响其自主创新活动。
从实践层面来看,出口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存在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一种力量是为了满足国外消费者迅速提高的近乎苛刻的技术、质量、安全与环保标准要求,促使出口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正面促进作用;另一种力量是在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下,我国出口企业必须依赖于发达国家的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所掌控的销售终端通道,多以代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当代工企业谋求产品多样化、产品质量持续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建立、自有品牌塑造、国际市场销售终端渠道构建等能提升价值链高端转移的自主创新能力获取时,会与发达国家作为发包者的国际大买家和跨国公司的既得利益发生竞争与冲突,此时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的“俘获型”限制与阻击,进而对出口企业的创新活动强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获取与提升产生负面作用。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到底属于哪一种情况同样则需要通过计量检验予以确认。
推论2:不同规模企业的出口行为对自主创新的作用可能不同。
对出口依赖越强的企业(多依靠代工方式),由于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与限制程度大,出口带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所以表现出较弱的创新活动强度;相反,对出口依赖较少的企业(多不依靠代工方式),由于存在国外客户较高的技术、质量、安全与环保等要求,出口带来的正面作用大于其负面作用,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活动强度。具体来看可能存在如下规律:规模较小的企业,技术能力比较弱,一般从事为跨国企业或国际大买家贴牌的外向型加工贸易生产,出口的促进效应有限;规模中等的企业,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主要从事为国内买家贴牌的内向型加工贸易生产,出口对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规模较大的企业,技术能力最强,一般是以自主品牌销售于国内市场,出口的促进效应最明显。
假设4:产业集聚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以产业集群形态存在(范剑勇,2004;路江涌等,2006)。众多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的临近、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分工以及各种公共设施的范围经济,会促进集聚企业的技术学习与技术追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国地区间产业集聚发展是否也对自主创新差异产生影响?对于这个问题以往的文献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所以本项研究将加入制造业产业集聚这一因素。因此,笔者设置了产业集聚这个变量,以控制这种集聚效应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除了上述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外,我们还引入了资本密度、国有产权、行业特征、地域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理由如下:在中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劳动要素禀赋所决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或企业往往技术含量及技术创新能力也高。笔者用资本密集度指标(资本总额/销售收入)作为相应控制变量。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从事研发的制造业或工业企业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国有或者集体所有制企业,因此不能忽略产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根据产权理论,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不同的产权结构会导致经理人不同的努力水平和经营状况。创新活动是企业重要的人力和物质资本投资行为,因此理论上应该也会受产权结构的影响。行业特征包括技术机会、资源的可获得性(appropfiabiliy)、需求特征、分销渠道和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Scherer(1965)和symeoni-dis(1996)认为行业特征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将行业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地域特征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地域的不同反映了企业所在地区在提供基础设施、经济支持和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水平。通常,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提供创新服务方面就做得越好。从而会对创新产生正面效应。我们将地域特征也作为控制变量。因此,我们计量检验的主要模型为:
(一)数据
本文的数据来源是1999m2003年间国家统计局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万元)非国有企业的工业统计报表数据库。这些数据由中国国家统计局通过每年的制造企业调查收集而成。每个企业样本包括了100多个财务会计变量。之所以选择1999-2003年间的数据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因素考虑:一是1999-2003年间,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出现一个显著的高速增长期;二是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WTO,我们的样本数据正好涵括了中国加入WTO的前后期间,这就为我们观察中国加入WTO后贸易壁垒的相对降低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效应,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观察期间。
我们所研究的行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35);专用设备制造业(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9);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4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1)。尽管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数据库包含了相当多的信息,但是其中的一些样本存在错漏和统计口径误差。依据谢千里等(2008)的处理方法,只要出现以下条件之一,我们就将该样本删除:(1)企业的员工数低于8人;(2)销售额的增长率高于100%或低于O%;(3)工业增加值为负。另外,2002年中国颁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并于2003年正式实施。为了使行业口径前后一致,根据新的行业标准对2003年以前的企业按照小类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我们构建了一个1999-200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集,其观测值大约50万个,包括自主创新、市场竞争、出口贸易、外资企业、技术差距、企业规模、产业集聚、产权结构、行业特征和地域特征等基本信息。
(二)变量定义
自主创新(I):衡量经济主体创新活动的指标通常包括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分别用研发支出和专利数量来衡量。由于本文的数据集没有提供专利数,所以本文将研发投入作为衡量创新投入
的变量,将新产品产值/工业总产值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变量。考虑到数据集中有大量企业研发投入与新产品产值为“O”,直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可能会导致因变量的拟合值为负,因此本文使用Tobit模型对方程(1)进行估计。
市场竞争(Competition):衡量市场竞争的变量通常是勒纳指数。由于数据中没有边际成本数据,我们无法计算每个企业的勒纳指数。我们参照聂辉华(2008)的处理方法,将企业的广告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的变量。其中的原理是,产品的差别越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就越激烈,从而市场势力就越小,因此企业就越会花钱做广告。同时,还在模型中加入了市场竞争的二次项,以检验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外资企业进入的程度(FDI):由于我们在计量检验中使用的是企业的微观数据,无法直接设立外资企业进入程度的变量,所以,根据三分位行业的分类,使用同地区同三位数分类行业中外资企业年销售产值在该地区该行业总销售产值的比重,计算出三分位行业的外资企业进入程度,作为外资企业进入本土市场程度的变量。
出口贸易(Export):我们将企业出货值与工业销售值之比作为衡量企业出口程度的变量,来衡量企业出口规模的大小。
技术差距(Gap):为了检验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技术差距对于自主创新的影响,本文构造了技术差距变量。目前,在构造技术差距变量时,主要采用三种指标:资本密度差距(Kokko,et al,1994;贺灿飞等,2006);专利费数量差距(Kokko,et al,1994);劳动生产率差距和全要素生产力差距(Kokko,et al,1994;平新乔,2007)。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下文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本土企业的人均资本存量与该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平均资本存量的比值表示技术差距。该指标有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密集程度。同时,还在模型中加入了技术差距的二次项,以检验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集聚效应(Agg):产业集聚水平的高低实质上就是产业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集聚水平越高产业布局越不均匀,反之,则布局越均匀。常见的估算产业集聚的指标有行业集中度指标、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以及赫芬达尔指数。市场集中度则是从市场空间来衡量产业的集中程度,反映的则是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状况及区域差异,因此在表示产业的集聚程度时往往含有虚假的成分。为了解决基尼系数失真的问题,EUison等(1997)提出了新的集聚指数(Index ofIndustry Concentration)来测定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赫芬达尔指数(HHI)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HI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本文将采用该指数来测定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行业的集聚程度。
企业规模(size):从研究方法来看,可用于度量企业规模的指标包括销售收入、总资产和员工人数三种规模指标,这三种指标各有利弊。根据Scherer(1965)的方法,销售额反映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中性的,并且能够反映短期需求的变动,因此被认为是最好的企业规模的变量,所以本文也使用销售额表示企业规模。
资本密集度(Tap):它是行业进入壁垒的衡量指标,反映该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的。在中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劳动要素禀赋所决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或企业往往技术含量及技术创新能力也高。笔者用资本密集度指标(资本总额/销售收入)作为相应控制变量。
国有股权(Soe):根据工业统计口径,企业登记的所有制类型包括国有、集体、私营、港澳台、外商、联营、股份有限、股份合作以及其他等九种。根据研究目的,我们将前面两种成分用虚拟变量“l”表示,后面七种类型合称“其他企业”类型,用虚拟变量“O”表示。
同时考虑到行业差异和省份差异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影响,笔者也设置了不同行业(Indus)和省份(Province)的虚拟变量作为相应的控制变量。表1为主要变量的描述。
四、计量方法与检验结果
受限因变量(Limited Dependent Variable)是指因变量的观测值是连续的,但是受到某种限制,得到的观测值并不能完全反映因变量的实际状态,常见的受限因变量问题有删失和截尾。对于删失问题,因变量处于某一范围内的样本观测值都用一个相同的值代替,所以计量模型不能使用OLS法,应该使用Tobit模型来估计。本文使用Panel Tobit模型来研究经济全球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一)全部样本的回归分析
表2为经济全球化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3和模型4―6分别对研发投入和新产品为变量的自主创新进行考察,同时在模型2、5以及模型3、6中分别设置了市场竞争与技术差距的平方项,以考察可能存在的“u”型关系。
通过对表2中各模型回归结果的全面观察,我们发现:在有效控制了诸如技术差距、企业规模、集聚效应、资本密集度以及地区因素与行业因素后,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 以广告密度衡量的市场竞争程度对创新投入有递减的、显著的正效应,即市场竞争程度与创新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市场势力越小,企业的垄断程度越低,对创新就越有利。这一结论支持了Arrow(1962)的观点,并且与Aghion等(2005)的结论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本土市场的竞争,进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过度的竞争会导致企业缺乏必要的利润积累,反而损害了创新的能力。
2 外资的进入程度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FDI进入与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有“抑制论”与“促进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FDI的进入及其程度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无论是创新费用还是创新的成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当FDI与本土企业在同一市场相互竞争时,本土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不处于劣势,必然增加研发经费,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在这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动力来自于国际资本参与当地市场的竞争效应。
3 技术差距的大小对创新投入也有递减的、显著的正效应,即技术差距与创新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这个发现深刻揭示出一个重要结论:外资企业既希望利用中国本土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价值链分工利润,同时,又紧紧提防着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出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能力,而成为其竞争对手。当两者之间的技术距离较大时,会获得外资企业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的有限的局部技术溢出和技术转移支持,此时,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出增长效应;当两者之间的技术差距逐步缩小时,外资企业利用种种手段来“封锁”和压制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此时,中国的本土制造业企业很难构建种种提升价值链攀升的
自主创新能力。
4 出口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显著为正,说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学习机会的增加和知识的溢出促进了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而且这一效应不管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都是成立的。
5 产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没有显示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促进自主创新的经验证据。我们认为目前中国大多数产业集聚只是简单地追求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而非产业上的“集聚”,处于一种低层次“扎堆式”的“群生型”发展模式。从专业化分工类型看,以横向分工(同质产品+专业市场)与简单生产链纵向分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形式;从产业集聚网络体系竞争优势看,主要依赖于低成本生产要素、成本降低型技术选择、演化路径及其所体现的内外规模经济,而作为产业集聚核心竞争优势的创新协作网络、技术持续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市场细分、价值链专业化分工、品牌建设等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6 在控制变量中,企业的规模对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是这种效应是递减的,即企业规模和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与多数国外和国内的经验研究都是一致的,说明大企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创新优势。同时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比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更多的创新。
(二)按企业规模分类检验
在现实中,很多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都与企业的规模有关,因为企业的规模与企业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政策和商业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控制与规模有关的这些因素对创新的影响,我们将按照规模大小将原来的样本分成3个子样本: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小于300人);中规模企业(从业人员在300到2000人之间);大规模企业(从业人员在2000人以上的)。子样本的检验结果见表3。
我们在表3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检验的结论与全样本数据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是出口对自主创新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而出现显著的差异。
就创新的产出而言,出口的作用没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创新投入而言,大规模企业样本的回归中,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中规模的企业中,虽然作用呈现正向,但是并不显著,而在小型企业中,出口对创新投入有负向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规模越小的企业越有可能采用代工形式进行出口贸易。技术能力较低(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倾向于为跨国企业或国际大买家贴牌的外向型加工贸易生产;技术能力中等(企业规模中等)的企业倾向于从事为国内买家贴牌的内向型加工贸易生产;技术能力较强(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倾向于构建自主品牌且销售于国内市场。同时,我们的发现可以揭示以新产品表示的创新产出未必是自主创新的结果,而有可能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技术转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