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5:59: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金融危机的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92-02
一、贸易融资的含义及方式
贸易融资是指国内外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贸易融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方式是信用证(L/Cs),即开证行应申请人的要求并按其指示向第三方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的,在一定期限内凭符合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贸易融资方式还包括国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担保等。近年来,随着贸易方式的不断变化,贸易融资方式也在创新之中。例如,供应链融资(简单地说,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例如通过应收账款贴现来实现企业贸易融资)正成为贸易融资的新领域。
二、全球贸易融资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贸易融资业务规模有所缩减。不过统计数据表明,亚洲国家正越来越多地使用贸易融资手段来支持本国开展国际贸易,全球接近1/3的贸易得益于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多以美元计价
由于全球进出口贸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因此贸易融资也多以美元融资为主。一般来说,银行的贸易融资能力往往取决于它们获取美元资金的能力。金融危机直接导致美元资金供给减少,这也使得巴西、韩国的央行尝试直接支持贸易融资市场。美元在欧元区以外的区域是强势货币,再加上亚洲市场上信用证的广泛使用,更加巩固了美元在贸易支付中的主导地位。根据ICC(即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国际商会)2012年的报告,超过80%的信用证结算货币是美元,欧元是第二大结算货币,但它只占有很少的国际份额,2010年所占份额是10%,2012年下降为7%。值得一提的是,人民币正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虽然它的基数比较低。
(二)贸易融资平均期限在半年以下
根据ICC(国际商会)的贸易数据,贸易融资的平均期限在3.5个月左右,信用证和担保的期限要稍短一些。由于在新兴市场国家,贸易融资通常被视为流动资金贷款的一种替代,这些国家的贸易融资期限会更长些。比如,在巴西贸易融资市场上占半壁江山的ACC(即Advance on Exchange Contracts)就发挥了流动资金贷款的功能,它的平均期限在6个月左右;印度贸易融资平均期限通常也在半年左右。
(三)信用证占据主流位置
根据ICC(国际商会)的贸易数据,过半的全球贸易融资涉及到信用证和担保产品,其余则是短期出口买方或卖方信贷。信用证在全球进出口贸易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支持了约15%的全球进口贸易,2011年、2012年涉及信用证的贸易额约为2.8万亿美元。具体到行业上来看,不同行业对信用证的依赖程度不同。对信用证的依赖程度取决于商业模式、商品属性、企业间贸易的地位、进出口方之间的关系等因素。例如,信用证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使用频繁,因为大宗商品的属性决定了它们易于作为抵押品。
(四)贸易融资中银保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对各类贸易融资的审批条件变得非常慎重。银行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审慎态度使得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更为突显。在很多情况下,银行要求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规避银行的放款风险。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贸易融资领域中,银保合作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三、我国贸易融资的特点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出现萎缩,特别是欧美市场表现低迷直接导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放缓,但依然有17.8%的增幅。我国各大银行也在适时推出贸易融资新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状况。综合来看,我国贸易融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贸易融资使用日益广泛,且以信用证为主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日益增长,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作为支持进出口贸易的贸易融资不断受到重视,其能够得以广泛使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从需求方面来讲,贸易融资利率实现了自由化。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3年7月之前,我国大部分银行信贷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利率下限。这造成贸易融资的平均利率要远小于国内银行贷款利率。2012年我国银行贸易融资加权平均利率(贷款人可以是中国银行以及外国银行、企业)为5%,而官方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实际贷款利率还要远高于这一数值。
第二,从供给方面来讲,银行从监管的角度更愿意提供贸易融资类产品。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和中国银监会相关规定,贸易融资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被视为低风险资产。贸易融资中的信用证工具尤其受到欢迎,原因是它能够为境内公司提供优惠的境外资金,并且由于不显示在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故不占用公司的银行信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美联储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2007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次贷危机爆发。危机进一步蔓延,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独立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些事件标志着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恶化。
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各国政府和央行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行动降低金融危机产生的破坏性影响。美联储也同样大刀阔斧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突破了以往的政策框架,在常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美联储实施了以“信贷宽松”为特征的货币政策,并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
一、美国主要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1.下调利率。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12月底为止,美联储连续9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0.25%,利率调整政策力度之大,十分罕见。降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但是其作用尚不足以解决金融体系流动性严重短缺和信贷过度紧缩的问题。
2.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率三大政策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初期,美联储主要通过隔夜操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2007年11月,又增加了43天的回购操作。2008年,美联储进行了多次28天期限的回购操作。2008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向市场注入了8600多亿美元的流动性,目的是为缓解信贷紧缩状况。
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市场的混乱但是也并不完全有效。银行贷款标准提高和信贷市场的功能障碍等因素抵消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由此导致金融市场更加紧缩。
尽管美联储将央行传统三大政策工具都用上了,但是信贷市场上风险溢价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这迫使美联储不得不进行进一步的动作和创新。
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创新
概括来说,美联储近期的金融创新主要分为四类:
(一)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2007年8月以来,美联储在放宽存款机构在贴现窗口借款的条件,降低贴现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的基础上,对银行贴现窗口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这些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主要有:定期拍卖便利等。
(二)针对交易商的工具创新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证券买卖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或者直接与交易商买卖证券发放或回笼资金;或者由联储卖出证券,再按照协议买回证券,通过这种回购向交易商贷出资金。
(三)针对货币市场的工具创新为了对货币市场提供支持,2008年9月19日美联储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对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进行升级,建立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扩大美国存款机构和银行持股公司无追索权贷款规模;二是从一级交易商手中收购由“两房”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发行的联邦机构贴现票据。
(四)针对特定企业和法人的工具创新尽管美联储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前所未有的激进,为稳定局势做了很多工作,而且已初见成效,但信贷市场仍存有相当大的压力。
三、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在审视2007年至2009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时,应该看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是成功的。美国金融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美国经济正在走出衰退,近几年将是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时间。
1.反映金融市场恢复融资功能的一个表现就是给小企业的贷款数量。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期间,美国小企业每月获得的贷款金额为8.3亿美元,2009年2月至9月,该数额上升为13亿美元,9月份当月达到了19亿美元。企业获得的贷款增加有助于经济的复苏。
2.由于美国金融市场日趋稳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良好的作用,美国实体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2010年1月27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美国经济继续在走强,劳动力市场恶化在减弱。美国经济以适中的速度在复苏。美国商务部的数据与美联储的判断是相互支持的。美国经济已经从衰退中走出。
3.美联储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充分利用信息沟通,告知公众有关货币政策的未来走向,从而影响预期,并影响长期利率。2008年12月底公开市场委员会在声明中表示美国经济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不寻常低利率的观点。该声明重要作用是引导,使经济朝着政策预期的方向发展。
四、美联储货币政策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美联储在应对危机中,采用了大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对于我国央行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流动性短缺、流动性陷阱与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践证明,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货币供应量的角度来看,危机以来,美联储货币供应量M1和M2均呈现大幅增加。这充分说明美联储货币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第二,金融危机货币政策传导链条的断裂与应对。正常情况下,央行的货币政策无论是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传导,基本原理是中央银行通过改变信贷市场中一些主要指标改变了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和风险关系,影响居民企业的资产负债、投资消费等经济行为,从而实际经济活动随之发生改变。
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额增速下降伴随着绝对值同步下滑,对外贸易进入古典型增长周期
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我国出口连续13个月负增长,严重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我国外贸发展历程中,1995年11月起出口曾连续8个月负增长,1998年8月起连续9个月负增长。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贸易增幅变化与德日荷等主要顺差国家有所不同,我国是进口增长急刹车,下滑程度比出口更强烈,2008年11月、12月、2009年1月进口增幅较上年同期水平落差达43个、47个、70个百分点,直到2009年5月份,进口降幅才好于出口。2009年12月份,进口已连续两个月转为正增长,出口首次正增长17.7%。从单月贸易额看,2008年前10个月中有8个月份超过2000亿美元规模,这表明进出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10月份以后,单月外贸值迅速回落,截至2009年7月份,才逐步恢复到同等水平。降幅明显收窄,环比增长明显。2009年四个季度外贸增长率分别为-24.9%、-22.1%、-16.5%、9.2%;截至2009年底,出口额环比已连续9个月正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也已连续8个月超过50%。顺差增幅大幅减缓。2009年全年顺差1960.7亿美元,同比下降34.2%,比上年减少近千亿美元。出口下降主要是出口量下降所致,进口下降主要是进口价格下降所致。2009年前10个月,出口价格累计下降6.4%,进口价格下降16.9%。主要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降幅超过两位数,前11个月,铁矿砂下降43.9%,大豆下降26.5%。
(二)两种贸易方式所占比重发生逆转,2008年成为一个“拐点”
1994年加工贸易比重首次超过一般贸易,并一直持续至2007年。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48.2%,比重首次超过加工贸易7.1个百分点。2009年,两者相差7个百分点。出口方面,2009年头5个月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6月份以后,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5870亿美元,同比下降13.1%,一般贸易出口5298亿美元,同比下降20.1%。进口方面,一般贸易表现明显好于加工贸易。2009年加工贸易进口额下降14.8%,一般贸易下降6.7%。截至2009年底,一般贸易进口已有4个月份转为正增长。过去几年我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连创新高,增值率2008年末达1.78,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增值率还是有所扩大,为1.82。
(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好于整体水平,初级产品进口降幅明显
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依赖传统发达市场,2008年,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261类产品中有103种30%以上的份额为美日德三国,其中22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出口市场是这三个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三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小,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小。轻纺产品出口降幅明显低于其他产品,前11个月,服装、箱包、鞋类、家具和玩具出口额分别下降11.6%、10.5%、6.1%、7.9%和11%,低于18.8%的整体出口降幅;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下降16.7%和13.2%,也好于总体出口情况。进口方面,2008年我国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上升了6个百分点,其中非食用原料(SITC2),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SITC3)一跃成为第二大、三大类进口产品。2009年前11个月,初级产品降幅更为明显,原油、成品油、食用植物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分别下降37.5%、47.7%、32.7%和22.3%。
(四)国有企业受影响最大,私营企业表现较好
2009年前11个月,国有企业出口1702.2亿美元,同比下降28.5%,超过整体出口降幅9.7个百分点,5月份以来月度降幅都超过30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23.3%,超过整体进口降幅7.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波动程度基本上与整体水平相当。其他性质企业(民营企业为主)降幅明显低于整体贸易降幅。各种企业表现不同的直接后果就是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继续下降,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显著上升。前11个月,国有企业出口占比15.9%,比2008年下降2.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口2559.1亿美元,占比28.7%,下降2.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
(五)传统市场份额上升,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难度加大
增速方面,2009年,出口美国2208.2亿美元,同比下降12.5%,出口日本979.1亿美元,下降15.7%,稍好于总体水平。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难度在加大,对韩出口536.8亿美元,下降27.4%,巴西下降24.9%,俄罗斯下降47.1%。保份额方面,据日本海关统计,2009年前10个月,日本自中国进口992.2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3%,所占份额提高了3.9个百分点;美国自中国进口2423.5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9.1%,提高3.5个百分点。前7个月,欧盟自中国进口1614.3亿美元,占欧盟进口总额的17.4%,上升2.9个百分点。但在某些新兴市场上,份额有所降低。
二、三次“大落”的异同
1995年11月起、1998年8月起、2008年11月至今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明显大落的三个时期。相同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出口下降对GDP影响很大。1996、1998年出口增幅低于GDP增长7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09年增幅差距在25个百分点左右。2009年前三季度GDP7.7%的增幅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负3.6个百分点。二是在每次大落之前,都是国内面临经济过热的压力,进行了大范围的政策“强势调整”,再加上人民币币值波动、国际市场形势急剧变化等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外贸形势异常严峻。
不同点主要有:一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目前远远高于1998年水平。1996、1998年外贸依存度为30%左右,2008年已提高至60%左右,国际市场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对我国产生极大的“蝴蝶效应”。二是1996、1998年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超过50%,为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所占比重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开始占据主体地位。三是1998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为47.8:48.7:3.5,2008年调整为23.9∶55.1∶21.1。当前,民营企业适应能力强,成为带动进出口恢复增长的重要力量。四是1998年我国对德日美进出口占总额的39.3%,2008年降低至27.9%,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推进。
上述外贸领域各种新的变化启示我们,下一步应该把调控重点逐步转移到一般贸易、民营企业和非传统市场上来。
三、调控成效及发展趋势
2008年以来,国家在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在贸易、非贸易领域密集而频繁地出台了稳外需保份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来看,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当前,我国外贸增长企稳回升势头明显,考虑到2009年贸易规模基数小,且鼓励外贸发展等政策措施正在产生效果,预计今年外贸将转为正增长。但是,还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回升加快等同于实际运行状况出现了根本性改善,准确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必须认真研究以下5个因素:
一是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头号难题。今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预期总体好于2009年,但需求很难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世界主要经济体实现复苏仍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短期内迅速复苏的可能性不大。二是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贸易融资成本的上升和融资缺口。根据WTO报告,2008年年底全球贸易融资缺口为250亿美元。当前,我国贸易融资缺口也较大,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未明显改善。三是贸易成本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综合出口退税率已上升至13.5%左右,进一步提高将给财政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此外,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我国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明显不利。四是本币持续升值压力很大。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2005―2008年,本币分别比上年末升值2.56%、3.35%、6.9%、6.9%,这对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影响比较大,对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行业和企业比较有利,但由此引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缺乏大宗商品进口定价权,往往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买什么商品,什么商品价格就飞涨,这对我们极为不利。五是贸易保护主义肆虐。2009年前11个月,我国遭受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约120亿美元。在我们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对我国频频发起贸易争端的时候,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趟这潭浑水。比如,金融危机以来,印度成为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远远超出美国和欧盟。
四、政策建议
出口方面,短期内,应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可以适当微调出口关税率;对一部分生产成本上升明显的制成品出口,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对资源密集、土地密集、能源密集和高污染产品,降低或逐渐取消出口退税,从而达到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目的。进一步修订或调整加工贸易禁止性、限制性目录,突出区域差别、行业差别,放松银行保证金台账要求,减轻加工贸易企业的成本负担。
中长期内,一是综合运用增加技改投入、信贷、税收等多种措施,鼓励企业提高质量、研发、营销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努力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二是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小幅升值的走势。适当减缓升值节奏和力度,人民币汇率年度升值幅度保持1―3%较为适宜。三是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要结合目标市场需求规模、目标国经济增长速度以及中国在目标市场上占有率的增长幅度等因素,科学选定重要出口目标经济体,制定优先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行动计划,下大力气开拓南亚、中亚、南美、东欧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四是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各部门要密切跟踪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做好信息预报,防范相关国家以贸易技术壁垒限制我国商品出口,并引导和帮助企业合理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
[关键词】金融危机;江苏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2013)06-0070-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快速扩张,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26.06%,出口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幅增强。然而,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贸易遭受巨大冲击,出口贸易额在2009年同比下降16%,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也下降了7.91个百分点。
我国各地区由于贸易发展水平和贸易结构的差异,在危机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鉴于此,本文以我国快速发展的贸易大省——江苏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月度数据,从出口总额、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和商品结构等方面,研究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特点,为江苏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出口贸易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外贸发展提供一些发展的思路。
一、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的状态称为市场均衡,对应产生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发生变动。金融危机冲击了出口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因而导致市场均衡产量即出口贸易量减少。
(一)需求传导
需求传导的主要渠道是收入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金融危机首先引起发生危机的国家金融机构倒闭,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开工不足、收入和利润下降,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等情况,导致国内投资与消费水平大幅下降,从而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需求减少。
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拉动经济增长,通常会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而会造成本国货币的贬值,而其他货币表现为相对升值。根据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汇率变化会引起本国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引起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发生变化。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等主要货币大幅升值,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上升,因而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
(二)供给传导
金融危机打击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出口产品供给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通过各类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江苏省亦是如此。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资产大幅缩水,产能剩余严重,投资意愿下降,因而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
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连续冲击下,江苏省很多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融资压力,银行借贷困难,资金链断裂,经营步履维艰甚至倒闭,从而大大影响了出口贸易。
二、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特点
(一)出口总额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出口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据统计,1985年江苏省出口总额为15.8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8%,2011年出口总额达到3126.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6.47%,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显著的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全国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的同时,江苏省的出口贸易也受到重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见表-1)。
图-1表明,危机对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从2008年10月开始显现。2008年10月底,出口总额开始减少,出口总额同比增速开始大幅下降,至2009年2月,出口总额和同比增速均降至最低水平,为103.16亿美元和-35.6%。从2009年3月开始,出口总额和同比增速逐渐回升,但是同比增速直至2009年11月才由负转正,2010年以后,保持平稳的增长势态。可见,江苏省出口贸易容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
(二)出口贸易方式
江苏省对外贸易的方式主要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者占贸易总额的95%以上,其中,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大于一般贸易。但是,一般贸易出口具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因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金融危机期间,加工贸易的下降幅度要大于一般贸易。2008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比增速分别下降了2.22和14.29个百分点;2009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比下降22.95和13.64个百分点(见表-2)。这主要是由于加工贸易会更容易受到国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从月度数据也可以看出,加工贸易对金融危机的反应要更敏感一些,加工贸易比一般贸易提前2个月于2008年11月陷入负增长,比一般贸易提前1个月于2009年11月实现正增长。从同比变化的速度来看,不仅金融危机期间的加工贸易下降幅度要大于一般贸易,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加工贸易的恢复速度也明显快于一般贸易(如图2所示)。
(三)出口贸易主体
按照企业性质进行划分,江苏省的出口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但是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较快。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逐年下降,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集体企业)出口增长速度较快,比重逐年增加。
金融危机对各类企业出口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相对而言,外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更大一些。2008年,国有企业出口增速提高了4.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增速下降了5.6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增速下降了13.47个百分点(见表-3)。
从月度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期间,民营企业出口受到的影响要稍微小一些。总体来看,大多数月份的民营企业出口增速要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见图一3)。外资企业出口比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前2个月在2008年11月出现负增长,持续12个月,国有企业2009年1月出现负增长,持续11个月,民营企业2009年1月出现负增长,持续10个月。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其经营范围宽和经营项目丰富,经营体制灵活,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因而在后危机时期可以迅速地做出调整,尽快摆脱危机的影响。
(四)出口商品结构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并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机电产品出口1414,61亿美元,增长27.01%,占出口额的69,4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31.15亿美元,增长18.8%,占比40.8%(见表-4)。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受影响最小的是纺织服装出口。2009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出口,同比下降14.01%、10.77%和8.54%。究其原因是,这两类产品多以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为主,而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又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导致外贸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
从图-4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融危机期间,纺织服装的出口变化下降的幅度要小一些。
(五)出口市场结构
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了对东盟、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出口贸易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逐渐改善。2006年以来,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占同期全省出口额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仍然占50%以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对上述市场的出口额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比重最多的是欧盟(见表-5)。
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东盟的出口额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总体来看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江苏省发展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笔者通过全面深入地分析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省出口贸易的特点,发现江苏省出口贸易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江苏省出口总额及其同比增长速度均大幅下滑,加工贸易、外资企业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欧美的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更大。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江苏省必须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策略,推动出口贸易,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尽管江苏省出口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在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水平不高的产品类别中,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较低,企业生产仍然局限于低层次加工制造领域。因此,江苏省应该通过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近年来,江苏民营经济在外贸出口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部门,同时民营企业也在开拓新兴市场、创新贸易方式等方面起着领先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企业还处于成长期,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其外贸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摩擦;新特点;贸易保护;贸易政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41-01
1 中美贸易摩擦新特点
1.1 贸易摩擦手段多样化
反倾销仍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但近年来,保障措施尤其是专门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337调查”、反补贴等也已成为美国对我国实行贸易保护的新手段。2002年8月21日,美国对自华进口的轴承传动器实施特别保障措施,首开对华实施特保措施之先例。2006年11月,美国开始对来自中国的铜版纸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开创了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开展反补贴调查的先例。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对美国贸易商品数量、品种的日益增长,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日趋激烈,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和最大受害国。
1.2 贸易摩擦频率加快
就反倾销而言,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平均每年有1.7件,而在进入21世纪后平均每年达7.5件,2007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2件。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在美国对外反倾销中所占比重也呈上升之势,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3.9%,20世纪90年代平均为12.53%,2000年以来达到22.1%。2006年,美国共提出5项反倾销指控,其中4项(占80%)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在反补贴方面,美国于2006年首次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2007年,美国对华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就达到7项,占当年美国对外反补贴调查的77.78%。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不断有新的行业和新的产品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对象。中美贸易摩擦针对的产品呈高附加值化趋势,涉及的产品从最初的农产品、化工原料、鞋类、纺织品或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向钢铁、彩电、电信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转移。近年来,美国还利用所谓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出口设置大量贸易壁垒。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已由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非市场经济地位”、履行入世承诺等问题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焦点。
2 中国的应对策略
从经济因素方面来看,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出口大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对美出口,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遭遇其贸易壁垒的限制。另外中国外贸企业的恶性竞争,中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差、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战术不强,中国外贸战略过于强调出口,外贸依存度过大,中国企业协会乏力,预警机制不完善,中美外贸标准不一致以及中美经济制度不同等也是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些重要经济因素。政治方面的因素则主要包括,美国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的压力,美国选举政治的推波助澜,中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国家、民族利益冲突等。这些因素制约了中美两国的贸易发展,是产生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有巨大的互补性,两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无论是从比较优势的角度、要素禀赋的角度,还是从产业内贸易的角度、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中美双边贸易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关键在于我国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女农民工;金融危机;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C976.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7-4244(2010)06-0125-02
一、调查情况
根据对返乡后的80后女农民工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受金融危机影响大
此次经济危机中,最先受到冲击的是中国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在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生产线上的70%是80后女农民工,在广东的一些地方,80后女农民工的比例甚至达到90%,企业减产、停产或减薪,使这些女农民工失业或返乡。
(二)女农民工就业年龄局限大,普遍较年轻
通过调查发现,16岁就外出务工的80后女性最多,20岁左右再返乡结婚生育,然后再继续外出打工。但是她们受年龄的约束性较大,好多企业排斥已婚的女农民工。为了避开女农民工孕、产、哺乳期,有的企业只招收19岁-25岁未婚未育的女农民工,甚至禁止女农民工在合同期内结婚生育,怀孕即失业。为了保住工作,她们都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更不敢生育。即使结了婚,也对外隐瞒。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女农民工中76.3%集中在16岁-30岁。
(三)文化程度偏低
2008年公布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0%。她们大都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仅仅接受过初等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适应现代经济机械化、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又制约了其向上流动。
(四)收入普遍较差,待遇低
80后女农民工收入普遍较低,月薪大约在600-1500元之间,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根据统计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针对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的专项调查显示,女农民工平均工资为1025元。她们干得再好也就是一次性地多得到一些报酬,并没有改换身份或者获得累积式福利的机会,她们与单位的关系只是以劳务换取工资的单纯交换关系,缺乏恒久的保障。
(五)劳动关系不稳定,流动性大
根据调查显示,80后女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定率很低。
(六)劳动技能单一,就业门路窄
受文化素质低的制约,80后女农民工从事职业主要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
(七)缺乏竞争优势
由于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性别歧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结婚、哺乳之后,以初中文化为主的80后女农民工外出务工,无论年龄还是生理状态都不再在竞争中占优势。结婚生子后的她们,无疑最有可能在危机效应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中率先出局,成为第一波受伤者。
(八)心理压力较大
80后女性农民工虽然身份是农民,但他们追求独立、自立的意识不比城里的女性差,外出打工就是这种不甘居于人后的表现。但是由于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缺失,一部分80后女农民工回到农村还要“啃父母的老本”,这让爱面子的她们很不适应,焦虑、无奈等不良情绪就会郁结心头。已婚80后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对婚姻家庭的牵挂,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差等,使她们同样会出现心理问题。并且这些人正处于婚恋的黄金时期,常年的漂泊,不断地流动,交往空间的狭窄以及过大的生存压力几乎使她们的婚姻“窒息”,诸如焦虑症、失眠症等也会随之袭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心理保健常识,即使有了心理上的不适也不知道如何自我调节,更不知道求助心理医生,给80后女农民工的生活与生存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九)再就业愿望强烈
很多成家的80后夫妻,都不会干农活,由于收入少积蓄更少,这部分人家庭条件较差,留在家乡也无发展前景,并且常年在外打工且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所以,80后女农民工有强烈的再就业愿望。务工收入不仅是她们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她们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这些由80后女农民工失业而引发的社会压力日益加剧,从调查情况来看,她们最想从事的行业主要有:种植、养殖业、服务业、服装加工、电子等,目前最想参加的技能培训为:养殖技术、家政服务、缝纫等。
(十)对城市的向往强烈
80后女农民工处于求新求异、对生活充满向往的年龄。很多人抱着长见识、多挣钱或将来有发展的念头而选择进城务工。城市的繁华,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对她们有着强烈的诱惑力。虽然因金融危机暂时回到农村,但城里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环境好仍是吸引80后女农民工的重要原因,并且90.0%以上不愿意就近在县城就业,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仍是她们的首选。这些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就业岗位多,能满足年轻人出远门、看世界、能闯荡的心理。
二、对策和建议
根据80后女农民工就业状况及需求调查,就进一步促进女农民工就业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健全女农民工岗前职业技能培训、见习、实习、就业一体化帮扶机制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强调工作或实习经验,因此缺少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已成为女农民工就业的瓶颈。要突破瓶颈,就要为女农民工提供增加社会实践、积累职业技能的实习和见习岗位,不仅能够让女农民工提前感受职场氛围,体会职场人际关系,还能帮助她们积累一定的职业技能。因此,建议构建属于女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系统。妇联组织可以联合企业界、政府劳动部门、劳动派遣机构等建立健全针对女农民工的见习、实习、就业一体化帮扶机制。
(二)实现就业促进政策的集成化、信息化和及时化
各级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制定了众多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但有些措施和相关信息未能系统化地呈现给需求者。建议通过各种适合的途径和渠道向80后女农民工群体提供针对就业的信息,最好能做到整体编排,探求值得借鉴的经验加以推广。建议以区县为单位,使有关见习、就业、创业促进措施集成化、信息化,并做到及时更新,使大家能够通过同一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政策,学习经验。
(三)就业服务应扎实、有效、深入、人性化推进
帮助女农民工就业时,要根据群体特点做扎实工作,不能搞形式化。每项工作都应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争取所有工作取得实际效果。服务应惠及到80后女农民工群体的各个层面,探索适宜方式满足不同需求。
本文基于对河南省 100 个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作为样本的调研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对河南省服装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的影响可以划分为 4 个阶段,即初步影响期、影响深入期、影响最深时期和影响回暖期。每个影响阶段有其明显特点。即初步影响期以库存积压量开始增加为代表形式;影响深入期以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订单不足为最主要表现形式;以市场需求已到最低、影响最深时期以市场需求已到最低、订单极度不足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影响回暖期以“市场需求回升,订单逐渐恢复”为主要表现形式。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对河南省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的影响历程,对更好地面对挑战有着深远的意义。
1金融危机对河南省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影响 的历程
1.1第一阶段(2008年下半年):初步影响期
1.1.1划分依据
在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开始影响时间进行调研时,在 100 个样本中,选择2008年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的企业分别占 20%、10%、10%、30% 和 30%。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波及河南省。
1.1.2初步影响期特点
(1)金融危机刚刚波及河南省;
(2)调研中发现:金融危机在该阶段对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的主要影响表现和该影响项目在调研样本中所占比例见表 1。
由此可见,该阶段以库存积压量开始增加为代表 形式。
1.2第二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上半年):影响
深入期
1.2.1划分依据
在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明显加深的时间进行调研时,在 100 个样本中,选择2008年11月、12月,2009年1月、 3月和4月的企业均为 20%。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河南省服装企业深入影响期为2008年11月到2009年上半年。
1.2.2影响深入期的特点
(1)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加大,部分企业受到较大冲击;
(2)调研中发现:金融危机在该阶段对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的主要影响表现和该影响项目在调研样本中所占比例见表 2。
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河南内销服装企业影响深入期以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订单不足为最主要表现形式。服装市场中订单包括生产订单和库存订单两种。对内销服装企业而言,由于内销市场中国际大牌的打压、国内大型服装外贸企业转型内销,使得内销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价格战使得原有的价格空间一再压缩,甚至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亏损经营。市场中顾客的可选择性太多,加上金融危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使得众多顾客少消费或不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日趋显现。因此,无论是生产订单还是库存订单都随之不断 减少。
1.3第三阶段(2009年下半年):影响最深时期
1.3.1划分依据
在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最深入时期进行调研时,在 100 个样本中,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月和2月分别为 8%、6% 和 6%,而选择2009年10月、12月,2010年1月、4月的企业均为 20%。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河南省服装企业深入影响期主要在2009年下半年。
1.3.2影响最深入时期的特点
(1)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大;
(2)危机已触底,企业各项指标达到最低;
(3)调研中发现:金融危机在该阶段对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的主要影响表现和该影响项目在调研样本中所占比例见表 3。
由此可见,该阶段以市场需求已到最低,订单极度不足为主要表现形式。服装在市场中甚至出现商品滞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停产、半停产、企业亏损、资金链断裂、濒临倒闭困境。而大量外出打工者返乡在本阶段也是最多的。
1.4第四阶段(2010年上半年):影响回暖期
1.4.1划分依据
在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开始减退的时间进行调研时,在 100 个样本中,选择2009年8月、9月分别占 15%、10%;而选择2010年上半年的占 75%。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河南省服装企业影响回暖期为2010年上半年。
1.4.2影响回暖期的特点
(1)经济停止下滑,但复苏尚未开始;
(2)前景明朗:抵御危机的各种扶持政策还在,投资成本低;
(3)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并存;
(4)调研中发现:金融危机在该阶段对中小型内销服装企业的主要影响表现和该影响项目在调研样本中所占比例见表 4。
由此可见,该阶段主要表现形式为“市场需求回升,订单逐渐恢复”,其次是由于订单量逐渐恢复而使得工人开始恢复上工。在该阶段,不少企业表示,可以逐渐接到一些“一手订单”,这样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出现或加大。
2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河南内销服装企业的影响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各阶段中的主要影响指标变化大致呈图 1 所示状态。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金融稳定性;研究
前言: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不能把责任都归结到公允价值会计身上,金融专家应该结合时展的特点,全面的对金融危机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具有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的作用,通过提供透明的信息,使人们能够及时掌握金融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因此,只能说公允价值会计只是产生了风险信息,而不是产生金融危机的原因。
一、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的运用
1.公允价值会计随着金融危机的转变
公允价值会计的表现形式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差异较大。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全球的经济受损,我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的发展出现衰退的现象。尤其是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波及,使得我国房屋的价格不断的升高,人们在选择购房时,都成为了金融危机下的“房奴”。随着房屋价格的飙升,人们无法接受这种高额的住房,在购买房屋时就会选择贷款的途径来购买,逐渐产生了资产抵押的现象。经过公允价值会计对其资产进行计算之后,固有资产都产生了贬值的现象,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也逐渐成了人们认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金融专家以及金融投资者发表的不同意见,使得很多国家都减小了公允价值会计所行使的权利,减弱了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也在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进行着转变。
2.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稳定发展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引起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公允价值会计引起的周期效应,从而影响了金融危机的稳定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对经济的计算不仅可以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下降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情况,所以,在公允价值会计参与到经济发展中来时,往往会传递出经济受损的情况。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公允价值会计计算也促进了经济平稳的发展,公允价值会计会反映出经济市场的波动,使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了同行业之间的巨大影响,使其更加容易掌握缓解的措施,来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3.对金融危机进行有效的反思
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原因时,公允价值会计都会从自身找到容易引起危机发生的原因,也产生了很多会计信息不全的纰漏,公允价值会计计算的过程中,认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直接影响着金融危机的产生。根据公允价值会计对自身问题的不断探索,我国会计界也要从根本出发,对内部的信息处理进行管理和监督,杜绝危机发生的可能,要懂得制定有效的措施,来规范会计的行为,整理会计界的风气。根据反思也发现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很多的不足,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公允价值计量的价格不一定能达到公允的标准,金融危机使市场的经济波动非常大,而企业的经营却没有那么大的浮动,所以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市场的价格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情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产品价值的估测不准确,这样确定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就需要根据很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所以,在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经营模式和资金的适应。
二、金融稳定情况研究
1.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原因
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情况下,金融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中央银行的监管、货币的流通以及金融的管理都是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因素。中央银行作为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具有着维持金融平衡发展的责任,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货币要保持畅通的流动,解决资金运作紧张的问题,中央银行对金融的监管也很重要,要及时掌握金融市场的变动,以便做出有效的措施,来避免金融不稳定的现象发生。影响金融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中央银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金融市场的交易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争取在第一时间掌握好金融的发展情况,可以对相关企业进行实际的帮助。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国很多行业来说,都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人们在为危机担忧时,应该想出更好的方案来有效的避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只有我国金融行业持续不断的发展,我国金融的稳定性才能不断的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才能越来越长远,实现我国经济壮大的发展目标。
2.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保持金融稳定性
随着金融危机的产生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的影响,金融市场应该加大金融创新的能力,来合理的发展金融稳定性,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市场正是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才能更好的适应宏观金融市场的需要。金融企业部门应该明确知道,金融创新是可以促进金融稳定发展的,可以抓住市场的发展需求,创新的过程应该结合金融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创新出新的主体经济,根据现有产品具有的特征,不断探索和创新出新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了金融的创新可以使货币更好的流通,更多金融交易的过程也更加简便,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金融企业要高度重视金融创新的重要性,提高金融交易的活跃程度,不断创新出金融产品,增加企业的业务水平,提高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金融危机的发生给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危机的抵抗能力有限,给我国很多金融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也破坏了金融稳定性。公允价值会计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最大原因,随着金融专家对金融危机的不断分析,逐渐探索出了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起到的作用,证明了公允价值会计并非罪魁祸首,只是向金融企业传递了金融危机存在的信号。所以,人们在分析金融危机时,要全面的结合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从而找出原因,进而驱使金融稳定性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及时的创新来应对市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旭东.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J].会计研究,2011,10(25):102-103.
[2]丁友刚,梁冰.对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及核销制度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0,15(45):48-49.
[3]李明.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计价模型与实证会计研究--兼评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现状[J].会计研究,2012,45(12):42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