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8篇

时间:2023-09-25 15:59:3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篇1

摘要:重视效率而忽视伦理是当前公共行政管理学界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特点对行政管理学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公共行政管理主要是面向公众的,应该坚持公正、对公众负责、正义等。所以,要改进公共行政管理,就应该对其中的伦理基础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伦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原则。

关键词:公共行政管理 伦理基础 研究

当今时代,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上难免会出现很多不正常、不和谐的因素,这就需要有与之对应的价值尺度进行引导。公共行政管理在其中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并不是最终目的,实行行政管理是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传达人民的呼声。但是,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只重视效率而忽视伦理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的发展。要加强公共行政管理,应该重视对其伦理基础的研究。

一、公共行政管理和公共伦理

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并不只具有技术性,所有的管理过程中都蕴含着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所以公共行政管理不仅是一种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应该体现一定的伦理结构。所谓公共伦理指的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公共理性,公共伦理对公民的精神建设与道德取向具有决定作用。

公共行政管理既属于结构的范畴,也属于道德的范畴。有学者甚至认为制度本身应该属于一种道德观念。也有学者认为,国家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推动美好生活,所以其行为肯定要关注道德层面。由此可见,公共行政管理总是与“公共”二字联系在一起。在“公共”范围中,公共的利益是核心,所以公共行政管理应该时刻关注公共利益。

二、公共行政管理应坚持的伦理原则

关于公共行政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原则不同的学者进行了不同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应该坚持效率至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公平。也有学者提出了优秀行政官员应该具备的素质是能够处理好某些相互矛盾的道德原则,这些行政官员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坚持原则,果断采取行动;果断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处理。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公共行政管理所坚持的伦理原则,主要包括社会利益至上、公平公正以及勇于负责。无论如何,公共行政管理是不能够离开社会伦理基础而存在的。而行政工作人员自身的道德水平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共行政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公共行政管理应该坚持的伦理原则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维护公共利益

在我国,政府是代表人民的利益的代表,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以政府应该坚持为民服务,把维护公共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从事公共管理的行政人员首先应该坚持社会公共利益至上,不能滥用权力,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公共利益之上。行政工作人员在进行行政决策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一决策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坚持维护了公共利益,那么这一行政决策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除此之外,行政人员的行政权力也应该受到道德的制约。行政权力在行使之时必须坚持公共利益至上。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具有的非公共行为往往是导致行败的一大原因。行败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权钱交易等等都是严重违背行政伦理原则的。所以,行政权力在行使之时也应该坚持维护公共利益。

(二)促进社会信任

国家行政人员以及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与社会公民有密切联系的公共事务是其客体。所以,有必要在国家行政人员和公民间建立起一种政治信任,这样公共行政管理才能够顺利进行。换言之,政治信任是行政权力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政治信任建立起来了,行政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没有了隔阂,那么行政管理法规等就能树立起权威性,从而有助于公共行政管理的进行。除此之外,促进信任也有助于减少了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误会和猜疑,增进交流。

(三)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

坚持一定的社会伦理原则,公共行政管理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社会责任。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也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社会的公平竞争对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有助于促进社会行政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创新,增强行政人员的士气;有助于促进行政机构及时对顾客需求做出反映。社会的公平竞争对于反对腐败、反对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要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行政管理机构就应该引进竞争机制,在录用新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等方面,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杜绝不正之风的产生与盛行。

三、伦理学视角下的公共行政管理

从伦理学的视角观察,公共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公 正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是公共行政人员在对待公众时应该坚持做到一视同仁,大公无私,而不是厚此薄彼。以社会保险为例来说明,情况相同的人在减免税款、领取救济金以及享受照顾时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享有同等待遇。

(二)合 法

官员在进行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其采取的决策与行动应该具有合法性。首先,其不能不遵守法律的规定而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其次,他们的行为必须与大众价值取向相符合。

(三)正 义

公共行政管理在执法办事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正义。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公民;其次,政府应该对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个人特殊的需要进行充分考虑。

(四)对社会公众负责

从伦理视角下观察,对公众负责是公共行政管理的一大特点。其表现为:政府部门应该把自身的活动向公众作出解释,而且要按照标准对活动的理由进行详细说明,让公众认识到这一决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行政管理与公共伦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加强行政管理不可避免要关注公共利益,要受到公共伦理的制约。所以,公共行政管理应该受到公共伦理的约束,坚持一定的公共伦理原则,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坚持促进社会信任、坚持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只有在坚持公共伦理的基础上,行政权力才能被合理利用,公共行政管理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红兵;论公共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实现的方式与条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5)

[2]祝建兵,陈丽琴;行政道德责任:理论定位与实现机制[J];行政论坛;2003(03)

[3]陈辉;论公共行政管理方法理性化[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5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技术是进行地基处理中比较常用而且十分重要的工程措施,广泛地应用于大坝坝体的加固处理与防渗工程中。水利工程的特殊要求使得它们的地基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达到水利工程必须有的防渗与稳定的各项性能要求。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水利工程中对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是需要特定的技术,这样就可以去除地基很多天然的缺点,可以增加基础地基的硬度、稳定性抗渗性能等方面;另外在水利施工中基础处理是一项很隐蔽的工作。因此就要求专业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严格的遵照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施工避免问题的出现制定出经济有合理的施工措施。

一、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区的应用 对岩溶地区的基础处理没有成型的技术,施工人员大多是凭借着多年的基础施工经验或参照相同工程基础建设的成果。对岩溶地区的基础施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岩溶地区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另一种是岩溶地区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在两种基础施工中,对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的更加严格。基础施工技术方法主要根据照岩溶的深度以及岩溶的大小来决定的。 (1) 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为了使填充物更加密实,对岩溶地区的基础一般使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的方法,使用高压水泥灌浆法处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防渗水性。另外,使用高压灌浆能让水泥以条形状向土壤中渗透,在渗透土壤的过程中,水泥浆逐渐成网状结构,因此,高压水泥灌浆法使基础有着很强的抗劈裂能力,从而使得基础有更强的稳定性。 (2) 使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是依靠机械钻机能深入地下的特点,在钻机的头部安装特殊的喷嘴,利用高压泵将水泥浆从钻机头部的特殊喷嘴喷射出去,在喷射水泥浆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土层进行了破坏,与此同时,高压钻机的头部一边向上提出,一边高速旋转,使得喷射出的水泥浆能与被破坏的土层形成混合搅拌物,待水泥搅拌物凝固了之后就会在岩溶地区形成一个比较结实的柱体,从而加固了工程的地基。 (3) 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浅层含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浅层含岩溶地区一般岩溶深度较浅,需要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挖掘出来,然后在使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的岩溶地区进行回灌。 (4) 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深层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一般情况,当岩溶的深度在50米以时,可以把这种岩溶称为深层岩溶,在对深层岩溶的基础进行施工时,使用高压旋喷技术对基础灌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其他的灌浆办法,我们可以用普通的灌浆方法对岩溶地区的周围进行灌浆处理,水泥浆进入深层岩溶的过程中会对深层岩溶中的其他填充物进行排挤,由于所受排挤的压力很大,导致原有填充物和水泥浆结合并很快硬化。 2、 针对吸浆加大的水利工程的灌注方法 一般来说,对水利工程中出现的岩缝灌浆会在1—3小时内结束,在对岩缝灌浆的过程中,使用水泥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一般情况,单位面积的岩缝在灌浆的过程中使用水泥的数量应该小于120—220kg/m。因此,对于一般吸浆的岩缝我们可以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但是在对岩缝灌浆的过程中,有很多岩缝会出现大量吸浆的情况,因为水泥浆始终不能保持满足,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种情况。出现大量吸浆的有很多原因,但是究其根本是因为地质条件的特殊,灌注的水泥浆有可能从特殊的地理通道流到别的位置,也有可能是从灌浆区附近的地表溢出。 对于以上情况,我们应该使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处理: (1) 采取限流措施。限制单位时间内对岩缝关注砂浆的体积,一般情况下,应该将灌注的速度降为10—15L/min,采取限流的目的是减小砂浆在岩缝中的流动速度,从而使灌入的砂浆快速沉淀并凝结。 (2) 采用降压处理法。采用降压处理法的原理是降低灌浆的压力,从而减小砂浆流动的速度,依靠较小的压力来维持砂浆的自流状态,自流的过程中砂浆不断凝结,当砂浆在岩缝中不在流动时适量增加压力,然后可按照一般的工序进行灌浆。 转

(3) 采用多次灌浆法。多次灌浆法就是在对岩缝进行灌浆的时候是有间歇的,每灌浆一段时间就要等待一会,像这样保持有间隔的对岩缝进行灌浆,灌浆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定,但是灌浆时间一般也不要大于8小时。 在这种特殊的灌浆方法对基础进行灌浆时,一般来说,结束是灌浆的压力往往要比预先设计的要小,在无法按设计压力灌浆时应该随机应变,可适当降低灌浆压力,在灌浆一段时间之后,带灌入砂浆凝固时,若无其他原因可按设计压力进行灌浆。

二、 灌浆施工技术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使用 在做水利工程的工程中,很容易见到基础严重漏水的现象,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判断,产生漏水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选点失误,水利工程建设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是水利工程建设点失误的主要体现。在遇到这种工程使用常规的灌浆技术不仅消耗成本大,而且收益也小,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其他的办法对基础进行灌浆。

1、采用模袋灌浆的处理方法。模袋灌浆法中使用的模袋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常用的模袋材质多为尼龙、聚丙烯等。在使用模袋灌浆的时候,模袋中装有水泥砂浆,在模袋互相挤压的过程中水分流失,袋中只剩下水泥及沙土,因此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含浆量,提高了砂浆的凝结速度。因为受到了模袋的束缚,模袋中的沙土不易流失,起到了很好的溶度阻塞作用。

2、采用填充级配料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填充级配料多为水泥、粗砂及砾石,在使用历史作为填充级配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砾石的大小。假设在单纯使用砾石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很好的成效,则可以利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及配料的主要组成材料一般为砾石、砾石与沙土混合物,使用这两种材料的目的是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在级配料的过程中,配料的材料和数量应该灵活掌握。使用粒料的主要是使用加大的粒料在狭窄处形成“桥架”,使用巧匠将缝隙在中途完全阻塞,形成反过滤层,以达到将整个通道堵死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灌浆技术存在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缺点,灌浆施工特别是在熔岩地区的灌浆施工常常要结合施工人员的经验以及对相似工程的总结和借鉴;在大吸浆量大的地带所用的灌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由于砂浆的扩散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施工的经济成本;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选择的灌浆基础操作与其他灌浆技术相比要复杂很多,正确的使用灌浆技术技能起到很好的灌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大量的成本。我们在水利施工的工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基础灌浆技术,选择合适的基础灌浆技术,或是把多种灌浆技术相结合,争取使每种基础灌浆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许厚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殊地层的灌浆方法[J].水利发电设计与施工,2005.

[2]刘伟,金涛,杨晓娟.浅谈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

[3]石涛,杜念文,郑煌.江河水电站基础灌浆试验[J].水电与新能源,2010.

篇3

关键词:基础施工;基础灌浆;水利工程;地基;技术处理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经济建设不断的加快,社会效益的增加,促进了水利工程的不断地发展。同时,水利工程也在发展中不断地提高,设备更加的先进,技术更加的具有科技的含量。但是,在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中,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像是现在水利工程的地基问题,目前国内能够满足水利工程的专用地基很少,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水利工程的地基问题,这就为水利工程的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做了铺垫,能够促进建设的进步,减少失误的出现。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1 基础灌浆技术对于地质条件的影响

灌浆技术想要得到一个很好地发挥,能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优势,这就需要在地质条件方面进行配合。对于岩溶地区来说,这里的基础处理还没有很成熟的技术,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或者参照相同工程基础建设的成果进行借鉴施工,这就很难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施工能够有一个安全性的保障。在岩溶地区进行基础施工一种是岩溶地区无填充物的基础施工,这种施工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于地质方面的要求也很严格,同时,技术的科技含量也要不断的增强。还有一种是岩溶地区有填充物的施工,这种基础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十分的严格,主要根据岩溶地区的的深度以及岩溶的大小来进行决定,这就需要技术上具有很高的含量,能够不断地增强技术能力。

(1)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为了使填充物更加密实,对岩溶地区的基础一般使用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的方法,使用高压水泥灌浆法处理的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防渗水性。

(2)使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对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是依靠机械钻机能深入地下的特点,在钻机的头部安装特殊的喷嘴,利用高压泵将水泥浆从钻机头部的特殊喷嘴喷射出去,在喷射水泥浆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土层进行了破坏。

(3)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对浅层含岩溶地区实施基础灌浆。浅层含岩溶地区一般岩溶深度较浅,需要将浅层岩溶中的沙土挖掘出来,然后在使用水泥砂浆对原有较浅的岩溶地区进行回灌。

1.2 对于吸浆加大的灌注方法

在以往的实践中,水利方面的灌浆施工往往时间限制在一到三个小时,岩缝灌浆的施工对水泥的使用量也有明确的要求。施工中对单位水泥量的要求在每平方米22千克到120千克。所以,面对常规的吸浆岩缝施工操作,只要按照常规施工数据进行操作即可。

面对出现的上述问题,通常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应对。

(1)限流法:在一定的时间内,控制砂浆的灌注,应该将灌注的速度降为10-15L/min,采取限流的目的是减小砂浆在岩缝中的流动速度,从而使灌入的砂浆快速沉淀并凝结。

(2)降压法:根据降压减速的原理,在降压法施工中,通过控制对灌浆施工的压力来降低砂浆的流动,使砂浆能够能过自身重力的自流来达到施工预定位置,随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凝固。

(3)多次灌浆法:此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采用间断的、不连续的施工进行灌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确定间歇的时间。但是最长的间歇时间也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天,即八个小时。

对于上面所采取的灌浆方法,是我们一般进行的处理的方法,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灌浆,这种灌浆的压力往往要比预想的设计的要小,在对于那些无法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的灌浆,这时候要随机应变,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可适当的降低灌浆的压力,让灌浆的压力能够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在灌浆进行到一段时间之后,把砂浆灌入,并进行凝固,如果在进行的同时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那么就要按照设计的压力进行灌浆,这样才能够保障灌浆压力的合理的应用,能够不断的满足实际的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

2 灌浆施工技术在恶劣情况下的应用

水利工程的施工中经常遇到很多的施工问题,最容易见到的是基础严重漏水的现象,这是一种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难治理的问题。漏水的现象一般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来进行的判断,同时,对于漏水的原因也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再选点方面的失误而造成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在水利工程中是最经常出现这种问题的地方。遇到这种失误的时候,能够造成地质方面的问题,同时漏水现象也会对水利工程造成很大的损失。

(1)采用模袋灌浆的处理方法。模袋灌浆法中使用的模袋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常用的模袋材质多为尼龙、聚丙烯等。在使用模袋灌浆的时候,模袋中装有水泥砂浆,在模袋互相挤压的过程中水分流失,袋中只剩下水泥及沙土,因此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含浆量,提高了砂浆的凝结速度。因为受到了模袋的束缚,模袋中的沙土不易流失,起到了很好的溶度阻塞作用。

(2)采用填充级配料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采用的填充级配料多为水泥、粗砂及砾石,在使用历史作为填充级配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砾石的大小。假设在单纯使用砾石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很好的成效,则可以利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及配料的主要组成材料一般为砾石、砾石与沙土混合物,使用这两种材料的目的是可以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

结语

技术的发展只能日臻完善,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上述的灌浆技术存在着自身的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缺点,灌浆施工特别是在熔岩地区的灌浆施工常常要结合施工人员的经验以及对相似工程的总结和借鉴;在大吸浆量大的地带所用的灌浆技术虽然简单,但是由于砂浆的扩散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施工的经济成本;在严重漏水的情况下选择的灌浆基础操作与其他灌浆技术相比要复杂很多,正确的使用灌浆技术技能起到很好的灌浆效果,同时也能减少大量的成本。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应用

公路在交通运输系统当中担当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它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有效地拉近了异地之间的距离。公路成为人类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我国也不断重视公路工程的建设。近年来,公路工程不断完善、扩建,为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公路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般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所投资的规模比较大,需要动用的建设方比较多,这些单位之间的分工关系的协调也会相对比较复杂,加上工程项目建设地点分散以及建设信息量比较大等诸多特点,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对公路工程的质量问题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公路工程建设当中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规范法的控制管理手段显得非常有必要,从而,让公路工程得到最大效益化管理。

一、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是在一系列环境成熟的条件下自然而成熟的。现代管理理论在不断创新,先进管理理念不断融入到实践的管理当中,像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等理论的提出,促进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不但能更加方便各种信息与数据的高质量处理而且为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理论不断创新与进步发挥着积极地的作用还对公路工程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主要是指在相关的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当中管理的一种方法。格式化管理理论能让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之间对工程关系看得更加清楚,也能更加明确相互之间的管理目的与工程进度,通俗地说,也就是运用统一的格式来对公路工程建设规划与管理,主要是使用表格来反映建设当中的各个事项,达到简化管理的流程,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因格式化管理当中的表格可以随时记录工程建设的各个工程开展与进度,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可以保证到业主的要求与指令得到比较好的实现;格式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也是业主管理工程程序的一种具体化的体现形式;格式化管理理论也体现了在它之前的精细化管理等各种优良的管理思想,让管理得以细化、具体得到了落实,对工程保证质量、精确化管理有了相当体现。

二、工程格式化管理的内容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主要是对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所参与到的所有业务活动作出统一的格式管理,依照格式管理当中格式的不同内容,可以分为业主业务管理格式、监理业务管理格式与施工业务管理格式等三部分。

(一)业主业务管理格式业主业务管理格式主要指公路项目建设的所有过程都依照工程管理业务的要求将管理格式划分为不同的形式,项目的各个业务流程的进展、指导与监督都采用管理格式来实现业主对整个公路建设项目执行控制的效果。这些格式管理包括建设项目申报格式、合同管理格式、安全监督格式、工程招投标管理格式、信息管理格式、科学研究管理、会务管理格式、甲方供应材料管理格式、竣工决算管理格式、设计及咨询管理格式、竣工验收管理格式、征地拆迁管理格式、工程文件管理格式以及创优考核管理格式等。

(二)监理业务管理格式监理业务的管理格式主要是监理单位用来对工程项目监督控制所用的,这些格式需要依照监理的相关法规、施工监理的合同和规范标准等来对承包商监督、批复的格式,对业主报告所用的格式。监督业务管理格式强化了监理的作用,依照了监理的工作职能来设置格式。它们包括工程开工管理格式、监理报告管理格式、施工申报管理格式、中心实验室管理格式、工作指令管理格式以及施工现场管理格式等。

(三)施工业务管理格式施工业务管理格式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当中,业主根据工程的总体情况所制定出来的规范化施工活动的表格,这样施工单位也能根据表格的内容与进展在施工过程中能做到自我管理。督单位也能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它包括工程费用管理格式、质量自控和监理格式、工程进度管理格式、安全自控和监理格式以及环境保护和监理格式等内容。

三、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应用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应用成效最直接地影响到业主对公路工程整个项目的执行控制的效果。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应用当中的决策工作对最后应用的效果有重要的关系,所以在应用当中,需要注意格式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创新管理等一些方面。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系统论证、格式设计、组织建设、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及完善等这些作为应用当中的重要步骤,需要引起重视。

(一)系统论证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当中的系统论证主要是指需要从总体来确定格式化管理当中的方案,能总体把握管理需求,系统策划各种表格格式,做到各个表格既细化到具体程序又体现不同表格中各种关系。

(二)格式设计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当中的格式设计主要包括编制格式、规范报表程序、明确报表相关的责任主体,并且对设计的表格进行分析,以保证表格的正确性,检查表格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检验格式的适用与可操作性,用来方便格式化管理的推广。

(三)组织建设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组织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出各个部门工作职责与质量职责以及员工的岗位职责,从细处进行目标管理,让各个工作都能明确到责任,这样也加强了各个部门工作的透明度和信息沟通渠道的建立,有利工程项目所在公司公平、公正工作氛围的营造。

(四) 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现展需求,有利于对项目的进一步控制,保证格式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对项目工作作出有效的格式化监控。

(五)运用以及完善通过对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运用,用理论相关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然后根据情况作出修改,修改情况告知业主,让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不断得到修订与完善,为实现预期效果而加强控制。

四、结束语

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有效地帮助工程项目科学、合理以及有原则性的建设,对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我们在运用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发现问题,总结实践经验,让格式化管理理论的运用有更大程度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王孟钧,杨增辉,张少锦,曾磊.公路工程格式化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J]中外公路,2009(01)

[2] 王延中. 浅议项目格式化管理[J]建筑经济,2008(S1)

[3] 王孟钧,张少锦,杨增辉,曾磊.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建设项目格式化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08(09)

[4] 范新明,贺农农,孙佃升.浅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格式化管理[J]建筑安全, 2010(12)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环节;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钻孔灌注桩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工程建设中得以广泛地应用,特别在大型水库、船务码头、防洪堤坝等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对各种各样地质条件适应能力强,施工中操作简便,施工占地小、施工造价低和成桩迅速、稳定等优势,成为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桩基处理的关键性技术,也成为评价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施工水平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基础性参考技术。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还具有隐蔽的特征,特别是水利工程施工过程观察困难,不能采用开挖验收的方式进行检验,这就需要水利工程施工中严格遵守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要求和环节,抓住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有效对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进行管控。在水利工程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桩基处理时,应该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和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特点,在熟练掌握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要点和钻孔灌注桩技术控制关键的前提下,对水利工程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常见的施工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技巧,形成技术上的体系,为水利工程桩基项目的稳定和施工起到技术上和实践上的保障作用。

1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技术关键

1.1钻孔灌注桩护筒的埋设

钻孔灌注桩护筒一般采用钢护筒,灌注桩护筒的埋设精度要控制在中心偏差为50mm的范围内。要密切注意两节钻孔灌注桩护筒的连接质量。规范的护筒埋深为2m~4m,水上主墩护筒应沉入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m~1.5m。埋设钻孔灌注桩护筒时,护筒的高度应控制在地面30cm以上,高出最高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1.5m~2.0m。旱墩护筒周围50cm范围内粘土夯实,深度至护筒底,采用必要的措施稳定护筒内的水头。

1.2钻孔灌注桩的开钻成孔作业

安装钻孔钻机时要保证钻机底架的平稳性,钻机钻头和钻杆中心对准护筒顶面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钻孔时低挡、慢速均匀钻进,避免失稳和渗漏。

1.3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和吊装

钢筋笼视其长度采用整体预制或分节预制,钢筋笼骨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运送、吊装和灌注混凝土时不致松散、变形。钢筋笼分节起吊要及时、准确就位,在钢筋笼就位前仍需要检查有无坍孔,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4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水下混凝土时,严格控制导管的埋设深度,防止埋管过深发生堵管、埋管。施工完后,应核算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各项参数,以便对后续的桩基提供参考和改进。

2水利工程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常见技术问题的处理

2.1钻孔灌注桩缩颈的技术处理

对于钻孔灌注桩缩颈应该以原材料质量和配比为切入点,处理的主要着力点在于控制泥浆比重和使用优质的混凝土材料,注意及时、认真对钻孔桩进行清孔操作,另外还可以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时起到扫孔作用,这些都可以有效的控制灌注桩出现缩颈这一难题的发生。

2.2钻孔灌注桩导管进水的技术处理

导管进水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上提导管的幅度过大,导致导管接头部分产生漏水,导管进入容易造成钻孔桩内混凝土离析、流动,容易引发桩基的不稳定和事故,针对导管进水问题应该混凝土浇筑之前检查导管.并对漏水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必要时要重新设置、更换提出导管。清除不合格混凝土,用小型水泵将水抽出后再进行重新灌注。

2.3钻孔灌注桩断桩的技术处理

断桩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导管提升过高,导管底部脱离混凝土层;混凝土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灌注作业时间过长,早批砼已经初凝.下部的水沿着导管壁顶破表层混凝土面上升,未作好处理,将含有沉渣的表层包裹,形成断桩。断桩的处理措施主要有:选用有足够的、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砼的重量的抗拉强度导管;施工中尽量避免不当操作,及时处理导管提空和混凝土卡管现象;合理采用冻结法,桩外周围钻孔并放置冷凝管.形成冻土帷幕.处理断面;浇灌前进行导管水密性试验,并严格控制导管的埋深与拔管速度,并及时测量砼的浇筑深度,防止断桩。2.4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的技术处理

当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会残留泥块和泥皮随着混凝土灌注上升时,会导致钢筋笼上浮。所以在灌注桩成孔前首先注重检查其最下部的套管的内壁,假如有大量粘着物堆积时,要及时进行清理。假如确认已发生变形的现象,一定要采取修补,当成孔结束后用大锤式抓斗反复升降除去残留物。

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国内水利工程的基础项目中应用非常广泛,这是由于具有钻孔灌注桩技术适应性强、工艺简单和承载压力大等特性决定的,特别适合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要求和特点,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项目中由于不能有效检测和及时检查,只能依靠事先准备和事中规范等方法进行保障,因此,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水利工程施工的一个重点性难题。需要我们在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和施工前的准备,以合理施用的技术环节和关键工艺控制,提高桩位定位精度、埋设护筒、开钻呈孔和钢筋笼吊装等要点的技术控制水平,提升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水平,更出色地实现水利工程桩基项目高品质地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相敏,马俊青,魏高雄,郑伟.浅谈灌注桩施工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6)

[2]刘明萍,杨志帅.水利工程大坝护坡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控制[J].民营科技.2009(09)

[3]李洪丰,袁大鹏.浅谈水利工程中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

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公路工程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工程管理的核心就是施工技术管理,要想保证工程高效、优质的进行,就必须加强公路工程技术管理,保障公路的施工质量。

一、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路施工的技术力量不强

目前,我国公路施工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投入不到位。根本不能满足公路施工的基本要求。这就让公路施工质量从很重要的方面得不到保障。并且,对参数控制方面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这就让公路技术管理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施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不够高,就让公路施工的质量受到更大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2、监督管理不严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公路监理责任心不强,承包人没有预先提出质检申请,监理却做了质检工作,出现先检验而后有检验申请报告的现象,违反了施工监理的正常程序。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不按规定频率检验的情况。如在路堤的填筑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填筑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要求每填筑完一层,承包人必须自检,监理要抽检,压实度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的承包人只强调施工进度,未按规定频率进行自检,监理也不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这显然有悖于施工监理程序。企业自检、监理抽检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性环节。二者缺一不可。

3、有关部门对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监管不力

有关部门在对道路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管理方式始终处于放任、粗线条的管理状态。所以,导致一些不正当的施工手段在公路施工的工作中趁虚而入。管理监督的薄弱让施工单位有恃无恐。将国家的拨款采用多种途径归为己有。降低了对公路施工的资金投入,也降低了施工质量。导致国家的资金不能有效、充分的利用在公路施工方面,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技术管理变更大,浪费多

由于地质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设计阶段的计划无法执行,实际施工过程中被迫修改,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开支。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实在是让人痛惜。

二、加强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加强公路施工的制度管理

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完善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公路施工更加有效的开展。把技术管理工作融入到具体的科学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公路施工的技术核定制度。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及有条理地进行,公路施工技术核定是针对工程内容设计与变更来讨论研究,需要有详细的公路施工图纸会审以及公路施工设计变更的技术核定制度来保障。因此完善公路施工的技术核定制度可以推动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进步。第二,完善公路施工的日记制度。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天气影响、自然灾害、停电停水等意外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的停止,对于施工现场问题的解决,施工技术的复核、工程的验收等都要进行记录。公路施工的日记是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参与,期间不可以中断,直到整个工程的竣工。公路施工的日记作为每项公路施工项目的档案,是公路施工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完善公路施工的交底制度。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公路施工管理有计划地完成,确保每个工作人员明确施工管理的任务及目标就需要详细地对施工标准、施工的图样及相关材料等交底。可以说公路施工有关技术的交底制度是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完善公路施工的验收制度。在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过程中,不能忽略相关的工作验收制度,只有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公路施工的技术质量,实现公路施工真正的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完成。第四,健全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体系。公路施工的技术管理也包括技术标准管理及技术规范的管理,要求做到技术标准的具体分解,要求施工人员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同时严格加强技术的指标检查。

2、建立健全的质检制度

一项工程完成的好坏,施工质量是关键。要想让施工质量问题达到相关的设计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仅仅是下达监督文件、从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严格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正规、科学的完善质检体制、合理建立质检制度,运用科学的质检手段,定期到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检查,一经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解决,保证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工艺都达到质量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3、做好技术能源准备

工程如做菜,没有材料是做不成菜的,同样,没有技术资源力量也是无法施工工作的。技术能源准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工长及施工人员,施工组织计划,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还可以开展一些技术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可以准确的掌握施工工艺,具体洞悉施工现场,确保工程施工的每一个过程尽在掌控。

4、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严格按图纸施工

图纸是整个指导施工过程的方向标,图纸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的高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图纸的审核,首先就要聘用那些有经验有知识的高科技人才去进行图纸的制作,接着就要选取各个部门的骨干做好图纸的审核工作。在图纸方案确定以后,各个施工人员就必须要按图纸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各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为了一个目标而办事,并且提高整个工程的工作效益。

5、细化技术交底,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交底是指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的交底。图纸是施工的模型,施工组织设计是图纸实施的模拟方法。图纸是施工人员施工的依据,技术人员要了解施工图纸的特点,让一线作业人员了解和掌握该作业项目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减少因违章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按照工程的大小、复杂的程度、施工的难度的需要,技术交底人应分别明确公司的总工程师、分公司的主任工程师或施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来担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落实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要求,建立和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为施工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奠定基础。

6、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

施工单位要加强参建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知道要做什么,明确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防止停工、返工问题出现;技术管理人员应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业务培训或技术交流活动,主动学习业内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从而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技术知识,不断提升技术管理能力。另外,在施工建设中,技术人员还应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将技术和质量的故障隐患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解决掉,从而把还没有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发现和处理,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

结束语

伴随着公路行业的高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公路工程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公路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若想公路工程在竣工后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其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并保证公路的高效的使用运行,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真正的建立并健全了公路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的体系,公路工程才能够顺利的施工并且正常的运行使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概述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技术人才、技术材料、技术器械等要素进行综合科学管理的过程。施工技术管理存在于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必须落实到位。技术管理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施工知识,针对具体的项目采取合理的管理,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工程的正常进行。

二、建筑基础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关管理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记录、收集与整理有关的工程技术和项目内部管理的资料,使得工程技术资料不能同步于工程实际的施工进度,情况严重的还会产生较大错误,给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与验收造成影响。第二,技术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力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为明确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威与地位,企业应该将建筑项目的技术管理要求在建筑单位的制度中进行明确,另外,各岗位人员的职权也应进行清楚地表明,保证施工程序的明确性。

(二)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

建筑材料材、的质量是一个工程质量好坏最根本的影响要素,决定着同等条件下,建筑的承力功能以及建筑的安定性,所以建材质量的管理是技术管理的根本环节。而当前许多建筑单位在收购的时分都为了节省成本而罔顾建材的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建材易磨损、易开裂,为全部建筑埋下了安全隐患。

(三)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

由于建筑企业不断增加新的开工项目,企业需要引进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这样的局面造成企业建筑项目缺乏相关的管理人员尤其是素质优秀的人才。而实际的情况就是企业在岗的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且部分管理人员还同时身兼数职,担任几个项目的管理者角色。为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岗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为企业天添加人才。

(四)标准尺度太落后

部分建筑单位的技术管理制度都是多年曾经树立的,标准也运用或遵循传统化的老标准,在这个施工技术发展展迅速的年代显得落后且简单,因此失去了技术管理制度的束缚效果,跟不上国家、职业标准的脚步,自行改动的规章制度,只能为建筑单位带来安全建筑的问题或是成本过高的现象,不利于建筑单位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对原材料及施工的控制

1、加强对材料质量证明材料的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地检测与控制,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规定的决不能使用。

2、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对填模板的轴线、标高等进行仔细地检查,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预留孔、预埋件的位置设确定。对漏浆孔洞进行堵塞处理。

3、对混凝土搅拌过程进行严格地监督,严格按照配合比的要求拌制混凝土。在进行加水量计算时,要把砂石的含水量排除在外。对混凝土搅拌到施工现场的间隔时间要越短越好,一般要控制在90min之内,同时,质量检测人员,必须做好试块质量抽样检测,其抗压强度必须在设计抗压强度以上。

4、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在进行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采用分层浇筑、振捣的方式,对每层的浇筑厚度控制在350mm以内,并要保证基础混凝土面部的平整,并进行浇水和覆盖养护在7d以上,也可以在终凝时采用养护液喷涂的方式。如果是在冬季施工,还要做好保暖防冻。对杯底标高进行严格控制,如果有负公差,可用砂浆进行垫平处理。

(二)采用“预防”式的管理措施

1、做好调查分析。对材料、设备、施工和伤亡事故资料等进行全面了解分析,重点做好质量缺陷及伤亡资料数据的收集。

2、做好缺陷的预知。从初步辨识的结果出发,按照施工班组做好异常缺陷的预知,组织技术员、监理员、安全员等人员,开展初步辨识,找出质量故障的因素。

(三)基础放线技术管理重点

1、在进行基础施工前,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平面位置的设计。在进行定位时,是以已经建筑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在定位时,先将两条中轴线放出来,然后,再借助钢尺、经纬仪将房屋四角的角桩定出来。

2、将各墙轴线逐一放出来,同时,要以外引桩为标记,准确地记下轴线位置,通过拉线将轴线重现出来,用标志板将房屋四角标记好。

(四)强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管理

1、对导管埋深进行严格控制。导管埋入的深度与孔壁周围混凝土上升距离成正比。一般而言,埋管深度在2~4m左右。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埋管深度采取不间断监测,对拔管速度进行严格地控制。如果埋管越深,导管内与导管外之间的压力差就越小,而混凝土的流畅性就越差,混凝土灌入的难度就越大,从而就会出现导管堵塞。如果埋入过浅,就容易导致管口与混凝土面相拔离,从而使桩身中出现夹渣。

2、采用反循环震动筛清渣法。从大量的实践事实证明来看,反循环比正循环的排渣效果更加理想。从正循环来看,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泥浆将悬浮的颗粒带到桩孔外面,如果颗粒较小,其排渣效果就比较小,而如果颗粒较大,其排渣效果就比较差。从反循环来看,主要是利用泥浆泵,利用钻杆将石块泥块抽出孔外,具有比较理想的清渣效果。充分利用振动筛的积极作用做好筛分,并做好浆渣分离,这样优质的泥浆能够循环进入孔内,从而取得更好的清渣效果。

(五)强化基础工程桩竣工时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基础桩竣工管理时,对开挖后桩顶标高、桩位偏移等进行测量,还要做好单桩垂直静载实验。要严格控制桩位的偏移量,具体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桩进行不同的安排。如果桩顶标高存在不大的差别,可以用拉线法对桩位偏移量进行测定,也就是在纵桩位与横桩位的引桩点间拉一条尼纶绳,然后再使用角尺测量垂直距离,并要将偏移方向的标明好。如果桩顶标高之间的差距比较大时,可以使用经纬仪法。在进行桩顶标高的测量过程中,可以使用普通水准仪,可以用散点法对桩顶标高进行测量。在进行施测过程中,应对水准点加强检测,在进行确认后,再进行施测,必须确保桩顶标高符合测量精度的要求。在进行单桩垂直静载实验过程中,在完成桩基础工程后,测量工作必须与测试单位相配合,采用百分表来测量。

(六)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

1、采用施工技术全程监控制度。坚持以事前质量控制和事中控制为主的原则,并与事后质量控制相结合,将质量管理贯穿到全过程中。这样便于及时尽早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建筑基础工程质量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大可能地减少建筑基础工程质量隐患。

2、加强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控制。对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隐蔽工程和重点部位,必须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切实实行重点监控,特别是要严格落实施工工序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如果发现某个工序的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验收不合格,就要责令其整改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施工。

3、严格实行建筑基础工程质量奖励与处罚制度。将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对于出现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的人员,或是因此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必须严格地进行处罚。对于出现建筑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绩效突出的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奖励,以此充分地调动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切实增强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责任。

结束语:

总之,从建筑基础工程管理来看,质量管理是关键,主要应该做好设计、施工和检验方面的质量管理,并且应该将质量管理贯穿到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从而确保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从建筑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来看,影响质量的有两种因素,其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异常因素。单异常因素是指材料、材质及施工等存在的微小差别就会出现质量波动,但一般不会产生大的波动。异常性因素是指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发现并消除的那些因素。这些异常性因素主要指:材质拙劣、尺寸偏差大、施工工艺差、工艺编制缺乏合理性,盲目施工或随意施工、检测器具不达标等。这些异常性因素会明显干扰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小剑.论建筑基础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4,12:28.

[2]李丙国.探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8:168.

[3]焦奎吉.建筑中的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4,22:72.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防渗;加固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084-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水利工程建设速度也在快速提升。然而,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的提升,一些技术问题也凸显出来,例如:眼下国内地基条件还很薄弱,能够在水利建设工程应用的也很少,而基础灌浆技术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问题。因为基础灌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的适应地质环境,所以基础灌浆技术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基础处理属于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隐蔽工程,它对专业人员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在施工中必须按照施工要求施工,避免问题出现,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

一、在水利工程中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实施

1.在岩溶地区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实施

在岩溶地区开展基础处理工程缺少成型的灌浆技术加以借鉴,施工人员基本是通过对相像工程建设的经验、成果进行查阅、参照、借鉴、学习,或依靠多年的施工实践经验。岩溶地区分为有填充物和无填充物两种基础施工。这两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的基础施工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岩溶的大小及深度对基础施工技术手段具有决定作用。

(1)实施基础灌浆时应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高压旋喷灌浆技术比较复杂,安装一个特殊的喷嘴在钻头,根据机器可以钻更深地下的性能,利用高压泵从特殊的喷嘴将泥浆喷射出来,注入的水泥浆打破原有的土层。此外,高压头提出的同时快速旋转钻机,搅拌被破坏的土层和水泥浆成混合物,凝固的水泥混合产物形成一个圆柱体,尤其牢固,为工程的地基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岩溶地区开展基础灌浆的技术还有高压灌浆技术。通过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措施在基础灌浆过程中的应用,收到的效果就是填充物得到进一步密实,高压水泥灌浆法对基础进行处理后,其防渗水性和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效果特别良好。

(3)对深层岩溶地区应用基础灌浆技术。岩溶埋层深度大于50米的深层岩溶,其基础灌浆的过程中通过高压旋喷技术实施,水泥浆移到深层岩溶后的就会排挤岩溶中别的填充物,因遭到的排挤压力相当大,推动水泥浆与原有填充物迅速结合并硬化。

2.大吸浆量的灌注

通常条件下60~180分钟内会结束岩缝灌浆,灌浆过程的水泥量是有要求的,固定的,正常条件下,在灌浆水泥使用量上规定在单位面积里的耗灰量应该在120-220kg/m范围内,等于或者小于。在对岩缝实施灌浆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岩缝出现水泥浆被大量吸走的情况,因一直无法使水泥浆保持满足,面对这种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全力解决,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

(1)多次灌浆法。就是有间歇性的对岩缝进行灌浆,灌浆过程中要时续时断,对岩缝进行灌浆保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需要来确定灌浆的间隔时间,然而灌浆时间基本要小于8小时。

(2)限流措施。在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把限流的应急预案做好,对岩缝限制单位时间内注入砂浆的体积,对注入水泥浆量要进行限制,使其大于10-15L/min,从而使流动的浆液速度减缓,因速度放缓就会使灌入的砂浆逐渐沉淀迅速凝结。

(3)降压法。使灌浆的压力减少是其原理,采用压力降低的处理手段,使砂浆的运行速度放慢,在压力不大的条件下使砂浆的自流得以维持,在自流的过程中砂浆不断凝结,砂浆在岩缝中不再流动的时候把压力可以适量提升,之后的灌浆可以按照正常的工序实施。

二、在严重漏水的条件下采取的灌浆施工技术

在水利工程实施中,基础严重漏水现象并非而然出现,以自身的实践经验研究分析,导致漏水的主要因素是错误的工程选点,其具体体现为选点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会导致产生非常大的成本消耗,获取的只会有很小的收益。

三、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1.技术装备和资质的等级对于施工单位非常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审查检测,对检测单位的确定,要积极协助建设单位开展。还有,为了能够及时掌握相关的动态变化,对施工部位的沉降情况应每天进行观测。

2.在对关键的施工基础部位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各项要求必须严格遵循认真观测,有助于处理方案及时修改。

3.工程施工完毕后,依设计图纸的要求,质量控制工程师对施工程序必须根据记录进行复核,审查其遗漏与否。

四、结束语

上述的灌浆技术自身优缺点并存,在熔岩地区开展灌浆工程时,必须对部分相似工程的成果进行研究,积极借鉴,与施工人员的经验紧密结合。在水利工程实施中我们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质条件不同采取的基础灌浆技术也要有所区别,把多种灌浆技术结合到一起,或是对基础灌浆技术进行充分研究,选择合适的灌浆方法,力争在施工中使每种基础灌浆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总之,在水利基础灌浆施工中灌浆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对于施工人员和工程设计者来讲,它的技术要求无疑是一项挑战。随着基础灌浆技术的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必须认真研究基础灌浆技术,使其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扬长避短,完善设计程序,从而使工程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伟,金涛,杨晓娟.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7):151-153

[2]王丽.基础灌浆技术在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用用科学.2010,(12)32-3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