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5:59: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引言
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情景化教学方案的出现。情景化教学要求老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相融合,营造灵活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活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文化修养。情景化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帮助老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感情变化,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发展。
一、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不仅教师的教学意识得到了强化,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进步。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通过音频文件、动画文件及文字等传授知识,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刺激学生感官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人文精神,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
(一)乐曲伴读
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戊复杂,学生难以倒背如流。老师可以在学习这篇《琵琶行》时,通过多媒体的音频技术播放古琵琶曲《西江月》。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吟唱诗歌。不用几个课时,学生已经可以倒背如流白居易的《琵琶行》;学习《将进酒》这首诗时,老师也可以播放歌星张耀宇演唱的《将进酒》,放完之后很多学生都跟着学习练唱这首歌,自然而然地背诵这个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配曲结课
结课不仅可以总结概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课外,达到虽然课堂学习结束了,但是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时,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投入到这篇文章中,他们的感情已经逐渐为主人公罗素所引导。临近下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首陈百强的《一生何求》,那么这时音乐与文章和学生的感情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融合,学生的情感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样还用害怕学生不能理解文章主旨,无法体会文章中心思想吗?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是相互的,是老师与学生一起融合的学习过程,利用情景教学,可以更容易营造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自我能力。一堂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就是一段生活,一堂风趣、活泼的课堂生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博大精深,享受美好生活的情趣,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生活情景教学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不仅使语文课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吸收,而且希望学生能够脱离语文课本,走进大自然,贴近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的社会素养与文化修养。教师应当明白语文终究来源于生活,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在教授新的课程时,可以适当运用情景教学对教学内容方案进行调整安排,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展自我探索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有直观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学生学习研究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当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背影》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父亲与现实中自己的父亲联系在一起,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父爱,提高人文素质修养,以此类比学习文章中的父亲时,学生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父亲浓浓的不舍之情;同时可以将歌曲《父亲》融入到这篇文章中,声情并茂,学生自然可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及感情,这样就一举两得。
三、创设提问式教学情境
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学会提问题,同样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营造出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而,为了营造师生之间团结和谐、共同发展的氛围,老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准备好问题。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在指导的同时提出问题。通过以前学习的关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春》等文章,对朱自清先生的背景、资料了解,可以知道在什么社会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作者去荷塘的原因;作者是通过何种写作手法描写荷塘月色的;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并在其中找出最突出作者情感的语句。比如,在《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人徐志摩所写的诗歌中,老师可以提出这首诗词的时间背景及作者通过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行阅读查找文献资料。老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从而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了解文章的主旨及中心思想感情。老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作用,指导问题要条理清楚,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将问题带入文章的学习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作者情感的表达,最终达到加强提问式情景教学的效果。
结语
教师应该运用新型教学方法,改变语文课堂教育的枯燥乏味,使之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与时代共同发展进步。”而今,时代在发展,语文教育也应该跟随时代前进的潮流向前改革发展,构建一个新型语文教学平台,凭借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一切融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与文化素质双重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左莉.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1).
1.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对高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灌输知识,即简单的对语文知识进行复制记忆是不合适高中学生的发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情境教学法正是打破了传统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情境的实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高中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求。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设计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进而不断发现其中的知识点和奥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不断探索以获得满足感。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1.故事情境的设置。
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有些枯燥。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结合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故事进行引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2.生活情境的设置。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生活实践,也触及到了一些生活知识,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情境设置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从生活中取材,选取一些同学们都经历过或者相对比较了解的情境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拉近学生对知识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
3.动画情境的设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语文教学同样可以利用这一先进技术,利用强悍的音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将语文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1.确立教师在情境教学方法中的辅助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情境教学方法的开展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要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进行恰当的指点和引导,引导学生去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带着具有自身倾向性的思想去教学,从而误导学生失去思考能力和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些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思想受到禁锢。所以,在情境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客观的设置情境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自由发挥寻找问题答案,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扩展思维,接受知识点。
2.确立学生在情境教学方法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的设计也要更多的吸取和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学生对于自身的兴趣更了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的设计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更能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的设计中,还能不断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有效的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3.情境教学材料的选取要结合生活。
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在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材料。语文老师如果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进行授课,这样就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关注。出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要求,材料的选择不应该是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问题,最好是选择学生还不太了解的内容。并且挑选的材料还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组织知识框架,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贴近生活的语文授课对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内容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4.情境教学的形式要多样性。
一、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认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意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人们往往在不自觉地受着情境的影响。情境教学是在―定的情境中开展教学。它可以合理地解决教学内部的关系,使认知和情感两厢默契。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看,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由教学需要出发,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把单调的文字知识变为饱含着浓烈情感的场景,以形象或情感推动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利地进行,并且富于形象性和诱惑力。既便于学生领会和接受。又有效降低了教学梯度和难度,
从学科特点角度看,情境教学离不开形象,而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天然造化的自然美,倾心追求的社会美,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乐观向上的时代美,自然景观,社会风貌,人生百态,风土人情,其古今中外人事物景,这些都与情境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语文学科特点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看,情境教学中,因为情与境互为因果,两相依存,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智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师教的投入,学生学得轻松,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1 教师依据文章内容,创设出具体的场景或氛围。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里,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1)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创设
语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知识,如果利用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制成课件,配以大屏幕画面,形成视频与音频的动感,这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精力集中,情感专注,比教师的一般讲解更有情趣,课堂效果更理想。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断,通过视、听以加快学生的熟悉和理解。又如《祝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祝福》录像片断,让学生形象、全面地了解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使学生的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祥林嫂的身上。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
新课程高中语文课本有大量的插图,有说明文的实物示意图,有散文或诗歌的意境图,有小说戏剧的生活原形图,有记录历史风云变幻的珍贵照片。充分利用其创设情境,调动情绪,渲染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兴趣,深刻地领悟课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
2 以教师情引发学生情,由情感到境地。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双方的信息交流有知识的,也有情感的,教师将自身的情感溶于教学中,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起其情感的涟漪,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感中,从而受到感染,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
教师的激情方式很多,暗示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例如训练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可以通过迟到的方式去暗示,课堂稍做喧哗,学生静等老师的到来,等不来,自然要想,平时老师很准时,今天是怎么了?有多少颗心也许就有多少种想法。
当老师述说了原委,一石激起千重浪,写心理活动,学生早已经“活动”了。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用一条无形的金线系住学生的思想,“牵”着他们去感受,润物细无声,每个人都进入了情境。这样,心中有情,下笔怎能没有物呢?
3 借助教学情境与教材情境在意向上的相似性,在相似中把课文的此情此景变为我情我景。
(1)有表情朗读。即在读中使“我情我景”与文章的“彼情彼景”逐步达到合而为一。唯有情,才能进入角色,理解文章的语脉和精神实质;唯有情,才能沿作者的感情脉络读下去,体会其中的韵味;唯有情,才能人境,才能与文章亲近,才能最终呈现学生情与文章情“两情相许”。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其改革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虽然阅读教学改革有多种途径,亦有许多创新的方法,但是在纷繁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面前如何选择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笔者认为,在新的课标改革背景下,引进情境教学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较好的对策。
1 情境教学的内涵
尽管当前高中语文学术界对情境教学的阐述各有差异.但是他们都把“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出发点和切人点,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将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学生的心理要素确定为学科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态度、价值观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在学科教学应有的位置上,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把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融人到当前新知识学习中.赋予新知识以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既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又能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其核心内涵是以注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通过创设真实的或虚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知识的构建,同时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习得知识,达到生成新知识的目的,既让学生获得认知的发展.又能体验精神的成长。
2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引入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依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必须避免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必须从“人本精神”和“全人教育”人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种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中,虽然情境教学并不是非常新颖,但它应该是可操作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其实施也有其天然的必要性。
2.1 知识和能力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更注重形象性、欣赏性和感悟性,强调使学生在接受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其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形象生动的画面,生动逼真的情境,弥补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调动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2.2 过程和方法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积极地探索语文的奥妙。而先于学习事件的“情境”则可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动机、理解、态度、方法等种种因素.能够帮助学生从“具象”和“抽象”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以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从愿意学习转变到善于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情境阅读教学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提供了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灵活性,让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同时,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阶段进行课堂情境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有其必然性。
3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阅读教学的流程
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注意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开展。课堂情境的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3.1 情境导入
课堂导人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导入时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在课堂导人时,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一定的情境氛围,可以拉近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引起进一步学习的心理期待。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利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比较多,可以根据所教文本和所面对的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讲解《十八岁和其他》导入时可以提出以下的疑问:十七八岁是个什么概念?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了独立的意识和反叛的渴望,在这样的年龄,人变得非常自尊和敏感,对父母的教育有时表现出强烈的反感和不以为然,好幻想.喜欢冲动,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如何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怎样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成长心智?这种导人方法有利于学生从问题人手.深入文本探寻答案,同时也把学生带入到解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的实际情境中,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创设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作为阅读主体对阅读客体的一种感知活动,就是通过视觉将文章外部结构转换为有组织和有意义的整体过程。在阅读中,读者首先是注意文章内容,而对文章的组合手段并不关心,就像人们刚看到一幅画时,并不关心其创作方法和技巧,而关注的是色彩线条传达出的意义信息一样。所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在讲授前应让学生对整个阅读文本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教师可以范读,可以利用现成的音像资料让学生跟读,可以让学生自由体会。如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音像资料设置诵读情境。亦可在听读时让学生跟读。诵读情境中的语音、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的不同处理能够让学生获得非常多的感性认识,能够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假设和猜想。为深入课文的理解提供可能。
3.3 激疑探究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还要深入研读赏析文本,就文章的材料组织、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组合手段进行分析。这有利于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的精华。不过,仅仅逐级按字、词、句、段、篇对文章进行解读,容易割裂字、词、旬、段和篇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内容支离破碎,同时也容易扼杀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根据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可以依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就阅读文本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譬如,粤教版新高中语文教材改变了以前把单篇课文作为学习单位的做法,而是把一个板块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以“文本研习”、“问题探讨”等形式呈现课文。所谓的“文本研习”,就是提供经典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为此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先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在研讨的氛围中.学生自然会深入文本对字、词、句、章进行比较、分析、鉴赏。进而结合课本形成自我的创见性的认识。
3.4 对比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多媒体
一、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伴随着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其教材编排上有了很大的革新与优化,利用插图、文字说明、多媒体动画等辅助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便结合教材文本内容上所展示的插图或者内容情境,进行新颖化、知识化以及生活化的多媒体情境图片、视频或改编情境短剧等,使得教学内容还原成可视化、生动与形象化的教学文本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逐渐养成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如此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青少年时期强烈的表现欲,启迪其思维的创新能力,扩展其学习范围,开发其智力等。除此之外,基于笔者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对于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特点,初步概况为三点:(1)形象逼真;(2)情深意长;(3)知、情、意、行融为一体。
二、简述多媒体情境化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往往强调多种教学方式的混合式教学,使得其教学过程更具系统化,教学内容更全面化,学习兴趣更多元化,从而提升其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其本身属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范畴之一,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之一,是衡量一个高中教师基本素养的重要指标。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强调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材、软件以及设备,进行其教学文本的辅助与扩展,从而使其教学更具高效化。
在多媒体情境化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传播三元素缺一不可,力求把三元素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以及深层次的感受。例如,在《窦娥冤》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文本教学之前,教师可播放《窦娥冤》的音乐剧、戏剧、相关插图等,切记教学时间拿捏到位,如此,借以其生动与形象化的多媒体情境,促进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心境,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为接下来的文本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终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苏麟.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模式探讨[J].神州,2012(10).
《琵琶行》乃千古绝唱,字字珠玑,丝丝缕缕都浸染了诗人心灵深处最深沉炽烈的情感,它始终闪耀着语言、文学、音乐三位一体的真美之艺术光芒,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美趣的文本载体再好不过,因此,我设想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品味、想象、迁移等途径来达到熏陶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应是可行的教学构思。
于是,我首先读了近年有关白居易研究的一些文章,重温了白居易的诗歌,认真看了《唐之韵》等资料,以期对盛唐诗歌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影响有更新更深的感受。因为教师的文学文化底蕴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障。针对学生实际,我将其定位为文学欣赏课,并大胆取舍,摒弃传统的窠臼,摒弃逐字逐句的解说,而是抓住“情”与“美”,抓住音乐描写和几处名句,突出重难点,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纳入理性,让学生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化而获得美的享受。
上课时,我先在低沉幽婉的古乐曲背景中用形象深情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进了那个凄清冷落的深秋:秋天的傍晚,浔阳江畔。秋风瑟瑟,枫叶簌簌,荻花零乱。江岸上,两匹瘦马;江岸边,一叶小船。主客两人,相对无言,默默举酒,可惜无乐相伴,真是举杯消愁愁难断!只见江水茫茫,如愁思不断;月光凄冷,令人举目伤感……这幽婉低徊、如泣如诉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让学生脑中渐渐浮出“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场景。学生渐渐地进入了角色,都沉浸在语言、乐曲描绘的情境中,体验、领悟作者的心境。这就是美的境界。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受到美的熏陶。创设情境这一手段荡起了学生情感的浪花,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然后我再让学生听配乐诵读,感受“秋夜惨别图”,感受笼罩全诗的沉郁、凄凉的气氛。有了这些铺垫,再让学生寻找诗中有关音乐的描写,品味诗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在欣赏音乐描写一节时,我用《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琵琶名曲加深学生对“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等诗句的理解,比如“十面埋伏”这个历史故事的视觉形象和乐曲本身激昂紧张的节奏和情调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身临其境,其所见所闻也成为了理解和欣赏的主要心理依据。贝多芬曾说过:音乐应从男人心中烧出火来,从女人眼中带出泪来。这充分说明了音乐与激情融为一体的关系。我与学生在乐曲声中诵读诗歌,一同进入想象的音乐空间,学生似乎亲耳听到了琵琶乐声由舒缓流畅到冷涩阻塞再到激越雄壮,最后戛然而止,这一切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跌宕起伏中感受到琵琶女“似诉平生不得志”的情感起伏。这种借助音乐形象调动审美想象的过程对学生的情感无疑是一种强烈的震撼!这挖掘美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美。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同时又是审美活动,语文课的审美活动,与名画、名曲的审美活动有着相通之处,就是都必须完成二度审美。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品,赞美它的构思、语言、色彩、形象的美,这只是浅层次的美;当我们进而探究艺术家是如何捕捉构思、语言、色彩、形象的美,这又是一次审美活动,而且是更富内容、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这就是二度审美。《琵琶行》一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设计的可贵之处就是运用“蓄势”进行二度审美活动,不是只停留在朗诵或对诗歌语言的表层分析上,而是深入到“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层次中去理解作者创造审美意象的过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审美的天地。比如:开场蓄势——背景音乐,低沉、缓慢而又凄楚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凄凉、悲伤的氛围;过渡蓄势——听配乐诵读,进入凄凉、悲伤的意境;蓄势——体会“诗眼”,作者为何这样写,理解主题及作者感情。
当学生的情绪进入“愤”、“悱”状态,当学生理解到全诗凄凉、悲伤的感情基调,进而理解到琵琶女的漂沦憔悴与作者的迁谪失意是同病相怜的,这时来思考并回答“作者为何这样写”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及时抛出本诗“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让学生体会作者何以生出此感,抓住“同”字进行比较:同为京城人,同为失意人,同为沦落人!由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触摸到作者跳动的灵魂。从而使学生把握作者的心路历程,把握作品塑造的美,学生的情感素养也由此得到升华。
至此,浔阳江头的琴声,琵琶女的不幸,作者的人生感慨,优美的诗句,已激起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极大兴趣。我又将准备好的一些描写音乐的名句的资料投影给学生,让他们比较阅读,作出一定的评价。最后我布置了两项作业,要求任选一题完成。一是听古乐曲《高山流水》,运用一些修辞方法仿写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二是想象在“江洲司马青衫湿”之后的情景续写《琵琶行》,要求在原诗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丰富的想象。结果学生欣然接受并完成得较好。
一、创设情境,激感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性。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大体有以下两种:一是教师在教学伊始,通过优美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二是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是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用具,教师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将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更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在“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蕴含的文人的淡淡的情愫。因此,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播放纯音乐,利用优美、淡雅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淡淡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感染下,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感受到月色映衬下的荷塘的美丽。再如,教学《雨巷》这首诗时,教师在课前播放朗读视频,利用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学生感受那种朦胧的美感,可以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
二、进入情境,情感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的又一条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析文本,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感悟作者细腻丰富的情感,真正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情境,产生情感共鸣,用优秀的思想影响和感染学生,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教师要抓住这篇文章的文眼即“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导学生走进荷塘,和作者一起共游荷塘,感悟作者那份淡淡的情愫,感受优美的荷塘给人带来的淡雅和宁静。让不宁静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跟着作者一起从现实世界到和悦的采莲世界再到作者的理想世界,感受作者的理性。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作者并没有大发脾气,而是理性面对和解决,并最终获得内心的宁静。通过与作者一起畅游荷塘月色,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体悟情境,升华情感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有独特的理解和体会,在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时候,也会有多种理解和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体悟课文情境,通过探讨交流,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积极的语文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及与自身情况相联系,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在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成长的智慧,获得前进的动力。如,在教学鲁迅的小说《祝福》时,教师提问学生:“是谁杀了祥林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真正体悟当时的情境。学生体悟的立足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理解和体悟,有的学生会说:“是封建礼教”;有的学生会说:“是祥林嫂自己”;有的学生会说:“是鲁四老爷”。总之,学生从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获得不一样的情感升华,对祥林嫂的认识已经不是单纯的同情,而是更多地思考祥林嫂背后的社会及祥林嫂自身,进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还有学生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更多的是将“祥林嫂”看做是一个普通的女性看待,看待在她身上发生的一切,进而获得对这篇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升华自己的情感。
四、思考情境,提高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优化设计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随着各行各业创新的呼声不断升高,情境教学的普及也成为新课改一种不可多得的好方法,它在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由于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情境教学也确实存在许多亟待整改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在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师资力量相对年轻,后劲强,较为活跃,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较少,过度依赖教材,无法良好地驾驭教学内容,很多东西由于没有吃透,所以无法用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由于年轻教师接触教材少,对语文的研究方向把握不足,在对待情境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完全依靠教材,在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去按照课后要求去做,形式和内容都相对呆板、僵化,使得情境教学最终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收效甚微,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能够很好地驾驭教材,帮助学生找到兴奋点,再加上情境教学的准备功课做得不足,那么就会限制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创新和应用。
2.现阶段我国高中生在情境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普遍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很少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填鸭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如果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存在漠视的态度,那么,这种教学方式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另外,部分学生对于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只是觉得学得差不多就行了,没有摆正心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些都为情境教学的实施和应用带来了重重阻力。
二、关于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优化的探索
实施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态度,积极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充分了解语文课本的内容,能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将语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有几个办法可以试一试。
1.创造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任何学科的教学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激活书本上的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高中语文尤其如此,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授课教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将僵化的语文知识转换成新鲜的、有趣的知识,便于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点对于教师的要求特别高,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课文的精髓内容心领神会,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做到对课文知识的触类旁通,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住一切“偶然”的发生
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小惊喜”发生。教师平时要注意厚积薄发,一旦在课堂上有任何偶然的情况出现,都能够加以利用,从容应对。比如,当授课教师正按照课本上的既定内容讲授知识的时候,窗外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学生大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窗外,表现得兴奋、激动,如果这时教师能够把握住机会,讲述一些雪中的趣事,如果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把学生完全引入一种情境教学中,这堂课就会很生动,也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高中阶段是我国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我国教育背景下,如果能够合理优化情境教学设计既能对日常教学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更能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我们在未来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发现情境教学行之有效的良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