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5:59: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智慧教育平台的优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概述
1.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web的服务,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它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云平台和云服务。云平台是指提供资源的网站,具有动态扩展性。云服务是指基于抽象的底层基础设施,可以弹性扩展的服务。云计算由三个架构组成,分别是: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它的作用原理是,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本地计算机上。这使得学校能够轻松地获取经过云计算平台处理的信息资源。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的三个架构、相关厂商以及服务产品如图1所示。
2.智慧校园概述
什么是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中的校园卡可应用于统一的门禁管理,掌握公用房的使用情况,并与科研团队的绩效挂钩。提高办学资源的利用率。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可以实现人员定位、食品溯源等新型服务。浙江大学信息中心负责人说:“未来的校园巡更将会是:应用物联感知、无线互联技术,安保巡更人员手持无线通讯装置,身配摄像头,哪里出现了异常,就可以实时捕捉哪里的‘现场’,并根据需要把它同步传回控制室或者各级决策领导的桌面。这样的巡更处理就变成了一种一体化、全方位的智能应对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思路是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而构建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为一体的环境。这种环境是一种新型智慧化的环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人们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校园中人、财、研、管业务过程中的信息。同时通过综合数据分析为管理改进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持,使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和,使校园管理智慧化、信息化。通过应用服务的集成与融合来实现校园的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
在高校智慧校园的应用中,一些大学校园、政府部门和企业进行体验推广手机一卡通,用来实现身份识别、刷卡消费、银行结算、信息服务等“一卡通”应用。用手机代替学生证、就餐卡等各种证件,实现身份识别。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实现电子钱包的功能,就可以实现刷机消费,就可以实现银行结算还有信息服务以及校园学习空座位查询。还可以用手机代替学生证等实现身份识别,以手机作为信息服务终端,与学校图书馆、机房、教学、科研、学籍、人事、财务等相关信息系统链接,通过短信、手机上网等多种形式,实现校园各类信息通知、查询和互动,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的综合信息服务。同时,在与互联网相连的个人计算机上也能查询到很多相关信息。
智慧校园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为智慧校园的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这种服务很个性化,是基于师生各自角色的个人化的一些定制服务;二是把这种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信息服务引入到各种领域与服务,实现了信息交流中的互联、共享和协作;三是通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和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感知的接口。
二、云计算与智慧校园构建
云计算在应用方面有自身的特点,给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便利。
1.给教育注入新血液
在智慧校园中可以利用云计算的特点,合理地利用软、硬件资源以及各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服务。比如:在中国有很多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实现全国教育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解决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落后地区资源匮乏的问题。由此可见,云计算平台也能够更好地为智慧校园服务,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2.最大幅度地减少资源重复建设
传统的远程教育系统由于各自属于不同的单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资源只能各自建设,很少能做到资源共享,由此造成大量资源重复建设。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系统可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各地的远程教育中心进行统一部署建设资源,有效地避免了资源重复建设。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很便捷地在云计算平台中得到存储。
3.资源共享和就近访问原则
智慧校园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使智慧校园的搭建更加流畅化。智慧校园的使用者无需知道资源在哪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能够统筹管理全部的资源,通过资源列表就可以提供最合理的服务。使用起来不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对于智慧校园平台的资源访问者,系统可以自动分析IP、确定路由,寻找离他最近的资源并建立好连接,提供最快最好的访问。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因此能够减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灵活地工作。
4.结构灵活性
不同用户用不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智慧校园都无需做功能上的定制,不用再独立部署就可以提供灵活的自定义功能。组织机构、工作流程、文件管理体系和访问权限等均可由用户自定义,这样就可以使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满足不同学校的教学需求。系统还可方便地进行调整,以支持单位的变化与发展,达到按需使用和随处可用;如果用户数大量增加了,仅需增加硬件设备的数量,就可以支撑应用规模的增长。
5.成本低廉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系统不再要求高性能的服务器,这朵“云”由各地普通的服务器组成来提供高性能的服务,节约了大量的硬件投资。云的出现使智慧校园的建设不再负担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也比传统的系统大幅提高。云计算平台给智慧校园系统的建设带来便利。
三、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经由云计算平台进入用户的电子终端设备中,使用户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开销投入到一些逻辑类的事物上。而这些运用数据库、程序编辑而成的信息资源,就是我们常说的虚拟资源,比如:网上图书馆、网上商城等。云计算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就取决于对虚拟资源的管理。因此,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的信息资源管理策略具有很强的虚拟化。首先,
耍收集虚拟资源,然后对虚拟资源进行划分,以后再对虚拟资源进行预留以及调度(借入/借出调度),来实现对虚拟资源的分配,确保用户对虚拟资源使用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优化。
虚拟资源划分策略,是将基于云计算技术平台的具有相同特性的信息资源分组,用一个四元组G(Gname,Glist,Gunit,Gdoes)来描述,其中Gname为分组名字,Glist为分组中的一组数组主机,Gunit为可调度单元(slot)U,Gdoes为分组描述,通过分组G可以知道一个分组提供哪些特性及有多少可用虚拟资源。
虚拟资源预留及调度策略是为了能够为用户的复杂应用需求在特定的时间内提供所需的资源。资源预留的最基本的操作是,给特定的用户在指定时间内预留单位个指定的资源。但这样的后果是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用户预留请求拒绝数也不断增多。为了预防这种现象可运用对消费实体的借入/借出调度,解决预留资源利用率降低和预留资源负载的问题。
借入/借出调度策略就是根据租借机制实现应用程序对私有的可调度单元(slot)进行租借。权衡受益和资源利用,以及考虑运行阶段应用程序私有的可调度单元(slot)有可能空闲,因此,可以利用空闲的可调度单元(slot)去协助完成其他的任务。
四、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信息资源共享
1.信息资源处理模型
为了使用户轻松地享受云计算带来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可以利用Mapl~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来实现。如图2所示,MapReduce分布式调度模型把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简)的方式。各种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经过数字化转变后先通过Map将数据切割成不相关的区块,分配(调度)给大量计算机处理达到分布式运算的效果,再通过Reduce程序将所有的结果整合,最后输出需要的结果。
MapReduce的具体实现是指定一个Map(映射)函数,把键值对(Key/value)映射成新的键值对(key/reduce),形成一系列中间形式的key/value对,然后把它们传给Reduce(化简)函数,把具有相同中间形式key的value合并在一起。用Map过程把数据用映射函数规则分开,而Reduce则把分开的数据用化简函数规则合在一起。Map是个分的过程,而Reduce是个合的过程。这样各种类型的消息在云计算平台被分解传送,最后被传送到用户那里。云计算与传统的应用模式相比,具有高性价比、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虚拟化管理等优点,因此,有理由相信将云计算应用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可行的。各种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与信息交流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权衡。
2.智慧校园信息共享云服务模式
智慧校园的信息服务具有很好的效益,但是不足的是没有好的数字资源公共平台,各种类型数据库资源之间共享能力较低。有些资源就无法最优化利用。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模型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参考方法,如图3所示,云计算可以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一个服务方案,银行、城市、图书馆、学校等可以通过云计算网络建立一个统一的接口,这些用户可以通过这样的统一接口进入数据库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资源上传到“云”中,让不同的用户分享。高校代表、数据库服务商、政府部门代表组成一个云委员会掌握着云计算网络,它的职责是负责制定服务协议、管理日常运营、推广服务市场。因此,智慧校园利用类似高校资源共享云服务结构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翻转课堂;跨界课堂;智慧课堂
一、传统课堂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师服从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已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课堂上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双向信息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进度掌控有度,符合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其缺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配角,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又因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教学新常态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与学习资料,在学校特定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提前自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填补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的缺憾。当实施这种方式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是在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授课。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跨界课堂
跨界课堂是以跨界思维为指导的,促使跨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表现的集合,跨越自身定位、超越物理界限的跨界思维模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教育。在跨界教育中,学校提供的平台很重要。教师抓好软件建设、跨界教学机制建设,学生自带终端设备,共同参与跨界课堂。跨界思维下的融合实践有两个重要案例——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大跨界)与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人本跨界大课堂(校内师生、教学资料的重新组合式的跨界教学)。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同德国实行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不同,以铜都双语学校为代表的人本跨界课堂,正在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人本跨界课堂的核心内涵:第一,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即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第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是跨界的宗旨。第三,在充分解放教师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上述两例的跨界教育与跨界课堂,突出的是不同专业、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贯通,是新课堂的理想境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就要跨界思维,打破教室这个空间局限。新常态跨界课堂,以跨界思维引领教育,以跨界理念指导教学。
(三)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的最大特征是:教得睿智、学得优雅,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由教师向导师的转换,由学知识到知应用、练能力的转变,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课堂教学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智慧是目标,更是过程、方法。掌握了智慧的方法,就可以智慧地工作、智慧地生活。
(四)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面性、差异性、开放性、协调性、平衡性的意识,创设有生机、有生力、有生气、有生成、有生命价值的课堂情境,以理解、交往、互动等为教学路径。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探索者,生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师生生命价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生态课堂三类教学模式:第一,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一课堂;第二,以学校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二课堂;第三,以社会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三课堂。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树立大课堂观念,以第一课堂为主,以第二、第三课堂为辅,把三个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发展策略
(一)跨界融合
翻转课堂关注学的先后问题,跨界课堂解决学的时空拓展,智慧课堂探索学习效率与效果,而生态课堂研究人的精神培养、人格养成。课堂是教师提升、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教的都是有形的、显性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无形的、隐性的精神素质等内容,必须跨界融合、重点养成。教育与培养隐性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难点,也是当前教学改变的热点。如何显现这个精神层面的能力、素质,是智慧课堂、生态课堂所重点关注的。跨界与融合,是未来的新常态。
(二)顶层设计
职教课堂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学校为平台,依托互联网思维,实行“互联网+”行动,对本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统筹规划、全面梳理,提出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打造风格迥异的课室,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突出专业特色,彰显课堂活力,抓住人才培养本质,创造品牌课程和学校。
参考文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建设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数字化环境为主要任务,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此浙江省针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教育信息化从设施覆盖到应用整合的阶段过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的世界大学城云平台,在推动常态的教学变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介入使得传统课堂变得灵动、丰富。
一 基本概念
1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运用Web2.0、云计算理念和技术,融合SNS、KNS、WNS架构的优点,提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管理。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学生可在电脑、手机、平板上使用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到其中央服务器。它提供的云平台空间聚集各类应用:视频直播互动同步课堂、仿真实训、备课授课系统、课程资源库、作业管理、数字图书馆、在线考试、学习评价、博客、威客、播客、微博等数百项,此外另有可自由拓展的个性化应用功能。
2智慧课堂
“智慧”一词随着“智慧城市”的推广,陡然流行起来,“智慧商务”“智慧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不一而足。教学过程是建构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慧、完善人格的过程。智慧教育基于知识教育,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智慧教育的载体。而人格的完善则更需要教师课堂上引导与课堂外学生的自我认识与反思。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
二 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的融合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具有先天优势。如何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体现高职类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堂的课程特色,是智慧课堂与大学城云平台融合研究的要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结合,不是被动地融入,而是高层次地主动适应。有效的整合可以建构一种理想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
1 生成条件
大学城云平台提供的“智慧终端”是智慧课堂得以实现的基础。它搭建的空间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信息化功能,一方面它满足了传统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也满足了智慧课堂要求的动态教学模式改革。
智慧课堂以“智慧终端”——世界大学城云平台为保障,得以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进行开展。通过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自学,进入不同的学习进程,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任务出课堂,周而复始地循环构建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资源进行虚拟与现实的,也实现学生在课堂外的兴趣培养。强调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沟通。
(1)礼仪类课程素质拓展延伸的需求
酒店服务礼仪是一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课程,由于其重视素质拓展,强调礼仪是终身养成教育,因而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自我完善的礼仪素质教育延伸到课堂以外的生活、学习。要控制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素养积累,就需要有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个性化空间来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素材,鼓励愿意学的学生多学一点。而云平台的多样化功能恰恰为素质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场地。
(2)双语类课程的查漏补缺的保障
目前双语类课程教学的瓶颈主要在于学生英语能力较弱。因而在酒店服务礼仪双语课程的授课面上就有两大局限,第一,需要兼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的深度与广度上有局限。第二,因为学生英语能力普遍较弱,在教授的密度和适度上有局限。如若对上述问题一一回应解决,那么课堂有限的时间将远远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因而像世界大学城云平台这样的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虚拟空间就变得极其重要,是双语课程查漏补缺的保障。
2 升华机制
以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了什么变化”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着眼点,纳入课程的考核和学生的成绩评定中去。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构建的过程,因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引导机制的考核与课堂教学规范的设置、教授内容的引导有机结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完成教学一改——学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式是:明确布置任务——问题探究与准备——课堂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这一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引入大学城云平台为主要阵地,将这一公式明确化:浏览他人任务成果——小组线上讨论、留言——上传小组任务成果并课堂展示——教师现场评价、其他同学线上点评——教师更新线上拓展资料——学生线上自我反思评价。
(2)重视教学一得——教学检测管理(Portfolio)的建立
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指的是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学生学习反思及自评,包括学习过程+最佳作品记录。具体通过课堂对学生表现的记录结合学生自己的作业及他评与自评,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及自我管理意识。包括:各项平时任务记录;平时课堂纪律与学生态度;书面作业;同学问评价;自我评价。云平台实名的认证及准确的学习记录、线上作业等是完成这一个人资料库分析的基础。Portfolio教学检测管理的建立将学生同时纳入到考核主体与客体中,有利于学生自我的实现。
(3)感受教学一享——营造四维空间的双语氛围
这指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英语用语引领、鼓励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培训学生助教对英语的正确使用等。做好引导工作强调学生对英语的应用上尽量避免去抠语法,多鼓励学生培养好的语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多听、多读、多背。而重视英语环境的营造的问题上,纯粹依赖45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提供课下良好的英语环境。世界大学城评台的引入,不仅打破课程45分的局限,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在线上课程网站上设计英语加油站、英文歌曲赏析、课堂专业英语解读等板块。
3 生成价值
(1)动态课堂的生成
动态课堂的生成主要是教师层面,注重教学一得,提升教师的预设能力。让反思成为每一天的工作和习惯,每堂课的反思不泛泛而谈,不面面俱到,而是就某一个感触最深的细节谈感触,谈体会,写教学一得。如教师们就关注学情、巧设情境、引导探究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写反思,写心得。这样的行为必将使教师们从中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提升而终身受用。实践反思,完善教学设计。一节课结束后,对于学生的课堂反应与意见反映,作业的质量等都需要认真收集、整理、分析、反思,从而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积累经验。通过“教后思教”,有所发现,有所改进,不断进步和完善。更让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改革的核心动力。
(2)课堂创造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推动教学动态的生成,往往需要教师从原先的封闭式以及控制式的教学模式向当前互动式的教学转变。从其实质上来看开放式教学其根本的核心就是通过利用对“人的极大关注”来进行课堂教学。基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重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思辨的时间与机会:但凡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的,教师绝不代替;只要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和探索的,教师也绝不担心,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以及机会,并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从全方位对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以及实践练习。
(3)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
学生自我构建的实现是鼓励学生养成持续自学的好习惯与鼓励学生享受学习的不同阶段。通过课堂引导与云平台中个性化空间的建设,培养学生自学的好习惯。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按同一进度施教,很难照顾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信息化的课堂上,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建构多途径、多层次的自主学习环境,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也鼓励“学有余”与“力不足”的学生在线上多学一些。
(4)师生、生生关系的重构
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课堂作业展示区、学生小助教交流区、礼仪文化分享区、习题库、英文小憩站、礼仪英语加油站、留言板、微博等模块的设置,丰富师生间的沟通。同时这种双向的交流更是带动了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比如学生小助教交流区就引起学生间互相学习、评价的良好反应。特别是通过这样的线上交流,教师将平等化地与学生对话,消除在讲台上的距离感,在重构师生关系上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技术中心课题组.浙江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J].中国电化,2011(43).
[2]朱松林,徐小琪,潘杰.基于Web2.0、云计算的中国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公共支撑技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85).
(一)社会形成问题
1、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2、社会环境影响使教育过程中师德引领不充分。金钱、虚荣心的诱惑,优秀典型树的少。
(二)教师方面
1、职业倦怠:表现在不紧张、不规范、自我约束力不强,不求上进。
2、教育界本身对师德的思考不足,教书匠的现象严重。(教师补课现象:只教书,没有育人)
二、师德建设十多年来*区一系列活动。
1、*年代初的献“五心”活动。衷心献给事业,诚心献给同事,爱心献给学生,放心献给家长,专心献给自己。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涌现出方淑玲、李世兰等典型和全国劳模关英霞。
2、*年代后期结合全市塑形工程对老师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涌现出十佳教师、十佳校长李秀华等典型。
3、20世纪初开始的“三树两做”活动。
4、20*年开始的“阳光师德三步曲”。(阳光师德感召我、阳光师德伴我行、阳光师德我引领三步)。
5、20*年强调师德建设新突破,开展“智慧好办法”的积累活动,效果不错。
6、20*年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研究:从智慧班主任入手,做了细致思考,确定爱的力量,做智慧型教师,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教育的个性风格,强调德技双馨。体现在爱的力量,智慧积累和教育个性风格三个板块;3月24日在市师德建设年动员会上只展示了第一板块《师爱的力量》。
三、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师德建设问题重点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也就是每个人的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个性,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确立了*区教育局2009年工作重点: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培养教师专业个性成长,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
四、结合师德建设年方案,联系区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区2009年师德建设暨“岗位明星”评比活动方案》文件。(解读此文件)其实,为了更好的落实师德建设工作,在准备之冬就下发了《*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和《*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标准》两个文件。3月18日进行了各校网站评比,网站中的教师风采,德育之窗等栏目为师德工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各校网站与*区政府网、*区教育局网都进行了连接。
(一)确定此方案的三个优点。
1、主任、班主任(低段、高段)、科任四岗评选,使每位教师都参与。
2、要求各校结合学校全面管理来落实活动方案,使师德建设好操作,既有校级明星、又有区级明星。
3、四个岗更好的促进了教师专业个性的成长,形成教师教育上的个性风格。
(二)实施渠道:
1、通过考核手段、重点以学校考核评比为准。
2、通过全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德技同进,树立典型。3、通过社会督评,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办人民满意学校。
1、90年代初的献“五心”活动。衷心献给事业,诚心献给同事,爱心献给学生,放心献给家长,专心献给自己。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涌现出方淑玲、李世兰等典型和全国劳模关英霞。
2、90年代后期结合全市塑形工程对老师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涌现出十佳教师、十佳校长李秀华等典型。
3、20世纪初开始的“三树两做”活动。
4、20*年开始的“阳光师德三步曲”。(阳光师德感召我、阳光师德伴我行、阳光师德我引领三步)。
5、20*年强调师德建设新突破,开展“智慧好办法”的积累活动,效果不错。
6、20*年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研究:从智慧班主任入手,做了细致思考,确定爱的力量,做智慧型教师,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教育的个性风格,强调德技双馨。体现在爱的力量,智慧积累和教育个性风格三个板块;
3月24日在市师德建设年动员会上只展示了第一板块《师爱的力量》。
二、经过一系列活动,在年前年后的调研讨论中研究出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形成问题
1、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2、社会环境影响使教育过程中师德引领不充分。金钱、虚荣心的诱惑,优秀典型树的少。
(二)教师方面
1、职业倦怠:表现在不紧张、不规范、自我约束力不强,不求上进。
2、教育界本身对师德的思考不足,教书匠的现象严重。(教师补课现象:只教书,没有育人)
三、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师德建设问题重点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也就是每个人的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个性,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确立了*区教育局2009年工作重点: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培养教师专业个性成长,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
四、结合师德建设年方案,联系区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区2009年师德建设暨“岗位明星”评比活动方案》文件。(解读此文件)其实,为了更好的落实师德建设工作,在准备之冬就下发了《*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和《*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标准》两个文件。3月18日进行了各校网站评比,网站中的教师风采,德育之窗等栏目为师德工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各校网站与*区政府网、*区教育局网都进行了连接。
(一)确定此方案的三个优点。
1、主任、班主任(低段、高段)、科任四岗评选,使每位教师都参与。
2、要求各校结合学校全面管理来落实活动方案,使师德建设好操作,既有校级明星、又有区级明星。
3、四个岗更好的促进了教师专业个性的成长,形成教师教育上的个性风格。
(二)实施渠道:
1、通过考核手段、重点以学校考核评比为准。
2、通过全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德技同进,树立典型。3、通过社会督评,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办人民满意学校。
1、90年代初的献“五心”活动。衷心献给事业,诚心献给同事,爱心献给学生,放心献给家长,专心献给自己。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涌现出方淑玲、李世兰等典型和全国劳模关英霞。
2、90年代后期结合全市塑形工程对老师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涌现出十佳教师、十佳校长李秀华等典型。
3、20世纪初开始的“三树两做”活动。
4、2005年开始的“阳光师德三步曲”。(阳光师德感召我、阳光师德伴我行、阳光师德我引领三步)。
5、2007年强调师德建设新突破,开展“智慧好办法”的积累活动,效果不错。
6、2008年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研究:从智慧班主任入手,做了细致思考,确定爱的力量,做智慧型教师,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教育的个性风格,强调德技双馨。体现在爱的力量,智慧积累和教育个性风格三个板块;
3月24日在市师德建设年动员会上只展示了第一板块《师爱的力量》。
二、经过一系列活动,在年前年后的调研讨论中研究出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形成问题
1、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2、社会环境影响使教育过程中师德引领不充分。金钱、虚荣心的诱惑,优秀典型树的少。
(二)教师方面
1、职业倦怠:表现在不紧张、不规范、自我约束力不强,不求上进。
2、教育界本身对师德的思考不足,教书匠的现象严重。(教师补课现象:只教书,没有育人)
三、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师德建设问题重点应该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也就是每个人的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个性,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确立了xx区教育局2009年工作重点:关注教师个体单位的发展,培养教师专业个性成长,挖掘师爱的本能,丰厚师德底蕴。
四、结合师德建设年方案,联系区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了《xx区2009年师德建设暨“岗位明星”评比活动方案》文件。(解读此文件)其实,为了更好的落实师德建设工作,在准备之冬就下发了《xx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和《xx区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暂行标准》两个文件。3月18日进行了各校网站评比,网站中的教师风采,德育之窗等栏目为师德工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各校网站与xx区政府网、xx区教育局网都进行了连接。
(一)确定此方案的三个优点。
1、主任、班主任(低段、高段)、科任四岗评选,使每位教师都参与。
2、要求各校结合学校全面管理来落实活动方案,使师德建设好操作,既有校级明星、又有区级明星。
3、四个岗更好的促进了教师专业个性的成长,形成教师教育上的个性风格。
(二)实施渠道:
1、通过考核手段、重点以学校考核评比为准。
2、通过全区评选机制,激励教师德技同进,树立典型。3、通过社会督评,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办人民满意学校。
最终目的将反馈在学生身上,在学生身上体现师德魅力。今天上午为迎接市调研推进组召开的座谈会,市领导因开会没有到,但我们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用了2个多小时的时间各位校长、德育校长进行了师德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和收获交流,效果很好。如:中华路小学的抓住“十个重点”,五个结合等。于局长认真倾听对优点给与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议。最后提出了四点要求。
——《做有策略的教师》读后感
在没有阅读《做有策略的教师》一书前,我本来以为,只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上起课来又轻轻松松的就是有智慧,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好像也具备了。可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是这样呢?我想,这本书也许能够帮我解开心中的疑惑。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有策略的教师的真谛。
书中从教学和教育两个大问题进行的讲述。笔者在撰述中摒弃了以往同类书籍从理论到理论阐述、空对空说教、语言呆板艰涩而使教师读起来费劲的弊端。本书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细细地看完了这本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有点启发,有点怀想,也有点感悟。我想:今后我一定要认真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在教学上合理运用智谋
看到这里,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说教学真的要和学生斗智斗勇。其实这里说的“智谋”指的是教育的机智和谋略。教育学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处处留心,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恰当好处的运用教育谋略,不管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都要把握好“度”,教师要自用自己的影响力,抓住有得时机,巧妙地设置激励的氛围,在学生身上产生有效的教育效果。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有很多的学生都是在老师采用“罗森塔尔效应”下,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多少学生的成功都离不开老师的各种各样的“谋略”。
二、在教育上要独具一双慧眼
【关键词】云时代;个人数据管理;困境;策略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每时每刻都产生着大量的标注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非结构性数据。但就目前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作为学校数字化变革的关键主体,面对海量的教学数据,仍然无所适从。云时代如何对个人数据进行管理,挖掘其中隐藏的数据价值?如何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对个人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并分享,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决策,提升自身的数字智慧,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是云计算时代教师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一、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意义
(一)适应时展
在云时代,我们所说的“数据”已经实现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膨胀和数据模式的深度复合,呈现“非结构化、分布式、巨量化、可视化”[1]等特点。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来说,数字化建设是整个学校终端云建设的物质基础,成为数字化学校的重要资产。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懂得理解数据、相信数据、应用数据,还要将数据与专业发展、教学智慧整合起来;未来的智慧校园,学校不仅要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分享数据,还要将数据与学校发展、校长领导力结合起来。
(二)提升教学绩效
在云时代,数据不仅仅包括了简单的教学成绩,还包括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表现、思维状况、学习反馈等。这些数据为教师的进一步教学行动提供了决策依据,由经验思维转换为数据思维,将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完整地转换为生成性的教学数据[2]。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逐渐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去监控自己教学的实践和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记录、聚合、分析全体学生的行为记录,将多元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梳理,更加科学地描述学生的思维状况,深入分析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维模式,革新教与学的传统方式,让教学走向精确化和科学化,从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或改善教师教学。
(三)促进科研产出
云计算时代,数据的搜集、管理、分析、分享等已经成为任何一位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数据,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宝贵财富,而这些财富必须通过科学的搜集、管理和分析才能成为有效的具备科研价值的数据。一个具备数据素养的教师使用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对自己在一线教育教学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挖掘和合理使用相关数据的价值,并从中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趋势和规律,从而发挥出它应有的科研价值。这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提升了教师之间的整体科研协同能力,并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科研产出。
(四)发展数字智慧
在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冲击会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抵御这种海量数据带来的无所适从,就需要依靠教师在分析和处理个人数据时发展的数字智慧,通过提升和发展数字智慧来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数据。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由教师先处理好来自于自己的第一手数据,通过个人数据管理来发展自身的数字智慧,从而建立持久的、高效的教学决策和实践体系,只有教师个人的数字智慧提升了,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二、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困境
(一)心理层面:对数据的畏惧感教师对数据的畏惧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数据常常指向结果,它能毫不留情面的揭示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二是数据变革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变革对既有习惯、能力所提出的挑战,让教师感到失落、无助,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事实上,教师拒绝使用包括网络公共平台、大数据在内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对技术的畏惧和担忧。这种畏惧感使教师对技术整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使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要颠覆,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被取代,这样的畏惧感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心理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数据层面:数据价值效度低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发展,海量的数据正在不断膨胀,数据之间的离散造成了数据在认知层面的低效率运用。它们不能通过分析显示出应有的关联和模式,也就无法被理解和运用,成为黑暗数据(darkdata)。同时,一些数据被重复地存储和使用,这些数据事实上毫无价值,冗余、陈旧、失效。这些腐烂数据(rotdata)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空间资源,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查找相应更有价值的数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个人数据管理,这些离散的数据不仅占用有效的数据空间,更重要的是它们将阻碍“知识金字塔”(如图1所示)的合理进化,成为教师获取数字智慧的极大困扰。2师之间的整体科研协同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科研产出。
(四)发展数字智慧
在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冲击会对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如何抵御这种海量数据带来的无所适从,就需要依靠教师在分析和处理个人数据时发展的数字智慧,通过提升和发展数字智慧来进一步分析和解释数据。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由教师先处理好来自于自己的第一手数据,通过个人数据管理来发展自身的数字智慧,从而建立持久的、高效的教学决策和实践体系,只有教师个人的数字智慧提升了,学校的数字化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三、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困境
(一)心理层面:对数据的畏惧感
教师对数据的畏惧感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数据常常指向结果,它能毫不留情面的揭示优点和缺点、成功和失败。二是数据变革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变革对既有习惯、能力所提出的挑战,让教师感到失落、无助,从而产生畏惧心理。事实上,教师拒绝使用包括网络公共平台、大数据在内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其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对技术的畏惧和担忧。这种畏惧感使教师对技术整合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下降,使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要颠覆,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被取代,这样的畏惧感在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心理中占据着主要地位。
(二)数据层面:数据价值效度低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发展,海量的数据正在不断膨胀,数据之间的离散造成了数据在认知层面的低效率运用。它们不能通过分析显示出应有的关联和模式,也就无法被理解和运用,成为黑暗数据(darkdata)。同时,一些数据被重复地存储和使用,这些数据事实上毫无价值,冗余、陈旧、失效。这些腐烂数据(rotdata)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有限的空间资源,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查找相应更有价值的数据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因此,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进行个人数据管理,这些离散的数据不仅占用有效的数据空。
(三)技术层面:技术能力薄弱
云计算时代,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并不要求教师在数据的统计、收集方面成为专家,它更关注的是教师对数据的掌控和决策能力。但就目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一线教师面对的是数据太多而时间太少的矛盾,数据管理实践与教师个体之间产生分离,就出现了所谓“数字化鸿沟”。[4]教师与数据关系之间的不和谐直接造成了海量的非结构化的教育数据成为垃圾数据,教师在技术能力层面的缺失达不到数据系统的应用要求,被快速膨胀的信息浪潮所抛弃的不止是那些看似没有价值的垃圾数据,更是教师在应对海量数据面前被撕碎的自我效能感。
(四)思维层面:数据思维尚未形成
云计算时代,具备良好数据素养的教师能习惯性地将数据结合经验和现场观察,依据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数据检验其实施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从而做出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教学决策。目前,教师在个人数据管理方面的不作为恰恰表明教师的教学思维的发展仍延续以往的靠经验和直觉进行的模式,这种固化的预成型教学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事实上形成了对立和矛盾。在大数据时代下,教与学的过程将被极大程度地量化,涵盖着有关学生特征、学习活动特点、成长变化反馈的海量数据已经扑面而来,这些数据真实、确证、毫无争议。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实证型(evidence-based)教学思维的发展已是事实。而实证型教学思维建立却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反思上重视证据(数据),尚未形成良好数据思维的教师在这个教育革新的关键期又将败下阵来。
四、教师个人数据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数据素养的培养
要解决教师个人数据管理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培养自身的数据素养。目前学界对数据素养的内涵界定各不相同,一般认为教师的数据素养由数据意识、数据能力与数据伦理构成。首先,数据意识的培养应摆脱对数据的恐惧心理,真正主动地接触数据,理解甚至赞赏数据带来的便利与科学;在接受数据的前提下,重视数据的价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造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培养自己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在教育教学的反思总结中,培养敏锐的数据观察力,提升对数据的理解、感受和评价。其次,数据能力一般又可以分为数据的定位与采集、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数据的反思与决策、数据的交流与分享。数据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赋予数据意义的过程,而不只是技术。数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思维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而逐渐凝结为教师身上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特质。再次,在云计算时代,丧失了知识产权的全开放数据不可能促进大数据时代的良性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个人数据管理不仅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还应该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重要前提,否则,教师将面临巨大的法律责任和道德压力[5]。最后,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个人数据管理必须避开走单纯的技术路线和理论学习的方式,而需要转向学习、反思、成长为一体的智慧型教学模式,将数据素养的提升与自己的专业成长联系起来,将个人数据管理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决策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个人数据管理的有效发展。
(二)基于数据的教学革新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教师不太可能使用数据洞察的手段,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归类、存储、分析和应用,而只能通过这些多元数据改进自己的教学,以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当基于这些数据的需求产生时,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便有了执行的初始动力。首先,从教学准备来看。数据驱动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模式,它将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类似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进一步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被颠覆的教学流程需要通过教师更加细致的课前教学准备来弥补,这就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数据管理上也要更加全面和精细。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的应用数据反馈预测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准备,另一方面,根据平台或相关数据系统的反馈,对个人数据库做好相应的梳理和数据分享。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基于数据的课堂情境应是数据采集和教学实践的重要环境变量,对学生已有学习潜力、学习状态的分析以及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差距的预判,对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的表现以及教师相应的调整的数据变化,将相应地体现为教师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的把握、对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对学习任务完成度的反思,通过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多元需求进行区分和回应以规划、调整和实施差异化教学,强化学生的自尊、自我效能感和元认知能力。再次,从教学评价来看。基于数据的教学评价能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化的自动监控、数据分析与科学评价,对教学双方进行及时、准确、科学、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通过应用自动化和精细化的管理系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行为数据进行采集、跟踪,结合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互评等信息,互相验证,在提高评价准确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充分梳理和利用教师个人数据,让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更加有效、易用和准确。
(三)网络平台的数据共享
云时代,海量多元的数据沉睡于教师的电脑中,经年累月却始终无法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为黑暗数据(darkdata)。当教师个人数据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分享后,个体的经验知识就可能上升为群体的结构化知识,原先处于教师个人数据库中的一些看似无用的数据可能一跃成为其他教育工作者争相传阅的宝贵资料。通过平台的数据阐释和数据聚合,将数据表征形式从量化数据转变为质性资料,实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通过这种渠道再次收集信息反馈变成数据,反映到平台的管理系统中,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反思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数据被盘活并得到梳理,教师与各级数据系统、教育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基于数据的交流得以顺利开展。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各种平台的建设和系统的联通会更加完善,我们将很快面临各级各类数据系统联通之后数据的应用挑战。对于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而言,如何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如何将个人数据管理与各级各类平台以及教育数据系统完美联通,这将是今后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教师作为整个数据技术整合的中枢,在应用数据的教学交流上将责无旁贷,通过数据分享让广大的教育利益相关者传播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模式、发现教学问题、做出教育决策,从而推进教育教学的社会认知进程。
(四)团队协作与数据文化
团队协作是教育教学信息化革新的重要基础,通过教师之间的协作,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个体的变革压力,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还可以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构建基于数据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由学校在宏观层面上整体规划和引领,根据各校实际,策划不同层面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现有的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校园、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等),共享彼此的数据库,并为共有的公共数据库提供数字资源。二是创新数字化建设,构建教师应用数据的服务支撑体系,这个服务支撑体系包括在职教育信息化培训(微课、电子白板、数据管理系统等培训),应用技能帮助和硬件维修服务,网络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成绩批改系统等建设和维护。三是开拓教学数字化应用情境。围绕数据能力,丰富数据应用情景,设计相应的数字化体验课程,同时根据不同维度的数据能力,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和教学关联密切的方方面面都容纳到数字情境中,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数据理解和迁移,促使教师关注个人数据管理建设,并切实地提高教师的数据能力。教师个人数据管理看起来是教师个人的事,但学校如果没有在宏观上加以引导,进一步营造学校协作型数据文化氛围,教师的个人数据管理只能是一潭死水。只有学校增强自己的学校数据领导力(dataleader),组建相应的数据团队(datateam)构建服务支撑体系,教师在教学层面上展开基于数据的协作型会话才能够真正发生,教师的个人主义文化才能真正避免,和谐开放的校园数字文化才会真正养成。
参考文献:
[1]杨忠君,李艾欣.大数据时代教师教育的新问题与新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6,(7):39-41.
[2]阮士桂,郑燕林.教师数据素养的构成、功用与发展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1):60-65.
[3]王萍.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3):30-38.
[4]柳叶青.教师数据决策实践:内涵、困境与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2015,1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