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计算机教学8篇

时间:2023-09-25 15:59:2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计算机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计算机教学

篇1

一、优选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名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所以要注意运用形象法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由于小学初次接触计算机时,大多怀有一种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可以用来干什么,更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动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抓住这一契机先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你见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接着我再利用教学演示光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电脑世界,通过观看,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画图、制作动画、编辑声音等工作,它的作用真大”的想法。这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比喻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夹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夹的含义,我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夹就好像我们用的资料袋一样,里面可以装一些文件在里面。新建一个文件夹要给它命名,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合作与交流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的学习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为此,学生应该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良好品德。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也是互相学习的对象。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来,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小学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与创新教育有着“天然结合点”的计算机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这个重任。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记得在一次给学生上绘图课时,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画一些基本的图形,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绘图工具以及图画颜色的编辑。于是我就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设计一幅“美丽的家园”,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要有创新意识。学生的在创作过程中兴趣很浓厚,后来我在检查学生的作品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幅幅生动活泼,色彩斑斓,设计合理,极富创意的作品展现在我的眼前。那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环绕的红瓦白墙的小屋边是繁花似锦、鸡鸭成群,空中是炊烟袅袅,燕子翻飞。让人感觉得到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美满的家。看着这些作品,我不觉感到丝丝甜意涌上心头。

篇2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也必须加强现代化建设。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两方面。

1 计算机课程体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1 计算机的普及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跟语言一样,是人类社会每时每刻都不可缺少的

计算机是信息工具,不会运用计算机就会像文盲一样,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因此,学生具备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已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能提高各科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迁移效应,并将此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锻炼了学习能力。学会运用计算机就为当前课程的学习及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电子计算机使人类的智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人类创造了电脑,反过来电脑帮助开发人脑。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不重视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发展的希望。“计算机普及从娃娃做起”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2 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师队伍素质

2.1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整体保证

小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师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小学计算机师资严重不足。计算机学科不是必修课,计算机教师有的是由其他学科改行而来的,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教师队伍的迅速扩大,在中小学职称评定中增加计算机学科势在必行,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有效措施。

2.2 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当代教师置身于信息社会,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地指导教学,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或网络多媒体,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分析、综合和运用。使用计算机捕捉、利用信息资源,指导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同时。教师要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态势,开阔视野,创新教学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短期培训,继续再教育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学生往往对单调的讲解、练习,枯燥的理论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习的自我认知倾向。

3.1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的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设和维护,共同协作。这就需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孔,使课堂没有严厉的呵责和训斥,用人性化的态度与学生交往。教师必须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尊重他们幼小的心灵,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亲切地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对教师没有畏惧心理,认可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对其所教的学科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达成师生的积极互动,进而营造出活泼、生动的和谐课堂气氛。

3.2 艺术化的教学语言

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多概念、程序和命令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教师教学感到棘手。如果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教学中的难题迎刃而解。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活力,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寓理于情,情理相融”。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目录删除命令时,对学生说。删除好比拆房子,要求把里面的东西清空,目录删除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被删除的目录里面的文件被删去,目录才被删除。这给学生留下了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达到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3.3 动手操作计算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主要通过直接的感性表象来掌握概念。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绝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机教育这门学科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传统的理论教学淡化了学生的操作学习,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也让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我们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重视上机操作,让学生既学习理论又多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吸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4 游戏导入学习

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玩游戏来激发学习兴趣,使游戏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教学鼠标的基本操作中,让学生玩“纸牌”游戏,使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双击和拖动操作。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3.5 小组合作学习

篇3

1.打比方

在讲述计算机工作过程时,可将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人脑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2.类推法

在教学画图时要讲解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圆角矩形、圆或椭圆的方法。教师只需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然后布置一个画由长方形、圆及圆角矩形等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运用类推法来完成。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比法

在教学复制与剪切的作用时,可以先讲解复制的使用方法,而有讲解剪切的使用时,则主要向学生讲清剪切与复制的区别:复制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依然存在。而剪切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已经不存在了,相当于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学生在对比中,深刻地理解了复制与剪切的作用。

4.扩展法

在教学智能拼音输入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单字全拼输入。如要输入“中”,则键入“zhong”,并进行选择。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词组全拼输入法的训练。如要输入“中国”,则键入“zhongguo”。由于重复率降低,使学生的输入速度有所提高。再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的训练。如刚才的“中国”,只需键入“zhongg”就可以了。当然,“前声母后全拼”输入也可以。这样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扩展教学,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5.演示法

在讲述软件的安装时,如能及时地加以演示,将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其过程。教师可以把电脑屏幕投影出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如能再结合局域网及学生操作进行教学,则效果更好。

6.竞赛法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等,并及时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7.因材施教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计算机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介绍各种有用的书籍给他们,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而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

8.游戏法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互动教学

一、树立学生学习主动性,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具备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填鸭”,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在课后不主动进行复习,致使知识掌握水平不高,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小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不仅关系到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还关系到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由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应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当学习的主人。小学计算机教学是一项基础性教学,密切与生活相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应将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对于“如何正确的使用鼠标”这门课程来说,仅仅让学生掌握字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如何使用鼠标,明确和熟知在多种情形下,点击鼠标的左右键会出现什么样的反映。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业成就感,以及自身学习计算机的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中的其他内容。通过实践,可以有效巩固学生习得的知识,并通过两者的结合变枯燥为有趣,更加符合小学生教学的要求。

二、培育和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教学不仅需要从学生抓起,教师也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并饱含一颗接纳、认同的心来参与教学工作。教师应一视同仁,不因某些学生的知识素质高而高兴,也不因某些学生的知识储备低而忽视。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培育其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来鼓励学生创新,帮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当学生行为和认知上表现创新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来强化和巩固学生对创新的认知和行为。比如在“如何使用计算机绘画软件进行图像绘制”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计算机教室应该首先表述不同图标所对应的图形,讲述基本的绘制过程,并鼓励学生动手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来绘制喜欢的图像。当学生绘制的与正常图像不一致时,也不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而应该带着好奇,去询问该图像为什么偏离了“正常”的范畴。让学生去讲解自身的绘制原因。如有些学生将天空涂满了灰色,并非他们不了解天空是蓝色的,而是因为大气雾霾的原因使得天空不得不披上灰色的雾霾。再比如学生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大人,并非学生出现认同障碍,而是期望自己可以快快成长,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等。教师尊重学生的创新,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认同创新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行互动教学,引发学生的思考

篇5

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计算机虽然已经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部分,但并没有纳入到升学考试之中,这使大部分教师都不重视计算机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味地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想提升小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就要从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入手,通过有效的途径让教师认识到计算机教学对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老师的教学热情,使其能够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通过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学生学习信心、动机和积极性的基础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正确地对待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多种渠道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交流,通过鼓励和帮助让学生喜爱自己,能够跟随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比喻教学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2.通过游戏保持学生的兴趣

目前,计算机已经实现了普及,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计算机,由于知道一些计算机的用途,所以他们对计算机教学充满了期待,也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选择合理的游戏使学生对计算机学习保持持久的动力,电脑游戏虽然是学习电脑的最佳途径,但教师要坚持适度原则,在游戏时间、游戏种类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选择一些既具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游戏,使其兼具教育、趣味、益智等多重功能,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通过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原则,要以任务为导火索,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小学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任务,目标实现过程即为自主探索教学内容的过程,当学生完成任务后即掌握了知识点,让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掌握了知识,真正地实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商讨、分组合作学习、演示讲解以及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等形式让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熟悉计算机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式学习,让学生借助计算机创作、编排、设计一些独特的作品,可以通过成果展示、作品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迁移,从而有效地提升其计算机应用水平。

四、通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在于能够更灵活、自如地操作和应用,所以要想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进行实践训练时,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自身的实际水平安排实践训练内容,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未知欲,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使学生不断提升其信息素养,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

让学生正确、灵活、熟练地操作键盘和鼠标是小学计算机教学重点。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键盘和鼠标,而是清楚地了解键盘和鼠标的功能,使其能够明白通过键盘和鼠标能够实现对计算机的指挥和操控,从而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功能,掌握左键、右键的操作方法,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六、教学用语形象化

篇6

由于牧区小学生普遍都有着室外的活动经验,因此与内地的小学生相比,牧区小学生更为好动,因此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一方面给思维的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学生动手能力较强能够有效的形成手眼一致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后由于实践环节较多,更能够收效显著,达到教学目的。

二、根据小学生特点开展牧区计算机教学

(一)以“认识计算机”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小学生快速进入计算机教学环境。由于牧区小学生具有计算机认识率较低的特点,因此在课程开展时,应该注重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快速的引导小学生进入计算机的教学环境,在进行引导时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类比法。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可针对计算机的相关特点进行适当类比,便于小学生的接受并产生兴趣,如将计算机比作更加智能型的电视等,或者利用计算机播放马儿快跑等牧区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短片和视频,快速的引起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以便于接下来教学的展开。在进行类比法时,教师应注意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切忌望文生义,胡乱类比,从而导致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造成教学无法顺利推进的情况。

2.实践法。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在适当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应重点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机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新事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希望对计算机进一步了解,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介绍的同时,应该给每位小学生实践的机会,第一次实践的结果非常重要,一次好的实践结果会给孩子单纯的心理产生好的感受,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事半功倍。因此在第一次的实践中,可以恰当的选取一些可以成功引起孩子兴趣的软件,如弹钢琴软件等,孩子在键盘上的操作可以发出悦耳动听的铃声和儿歌,便于使小学生们产生亲切感,从而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3.故事引入法。小学生的教学与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小学生的年龄段集中在7-13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童年的重点时期,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中,切忌生硬的讲解,而是采用生动的讲解方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接受和吸收。故事引入法是个较好的方式,通过故事引入法,讲述关于计算机的故事,同时利用计算机制作投影进行播放,使课程的进程更加的生动有趣,从而让小学生们能够及时的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便于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展开。

(二)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联想性思维和创造思维。计算机教学具有着趣味性和严谨性两方面特点,在牧区小学生的计算机的教学中,应该主要发挥计算机的趣味性特点,从而与牧区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起到寓教于乐,更好的进行课程的展开。针对牧区小学生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奇心较强的性格特点,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创新,从而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使孩子的联想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这些能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都大有帮助。一方面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引导,比如在讲到计算机的应用时,让孩子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力,认为除了书本上的应用用途之外,孩子们计算机在牧区的生产生活中还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去想象和思考,在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之内的,教师可以现场演示,从而满足孩子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形成举一反三的教学氛围,学习计算机是为了学以致用,因为在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图形时,例如使用计算机的绘图工具画出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不应匆匆结束该段讲解,而是让孩子们试着在课堂上画一些简单其他事物,例如铅笔、橡皮等,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对计算机该课程能够有立体感官的全面了解,从而得到对孩子创造思维的全面提高。

篇7

针对当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伴随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当代教育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与方式的不断拓宽,小学生对知识和信息有了更高和更多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时展的趋势而引入了计算机教学,它能够将外界和学校、活动和课堂、书本和信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满足了小学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

计算机教学能够解决教学器材不足这个问题,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 随着教学的发展,学生知识层面的逐渐扩大,教材的不断变化,大量新事物、新知识的出现,小学教师面对着心里幼稚、思维能力不高、抽象认知发展相对缓慢的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简单的介绍、不全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心理形成整体的认知是很难的,就算是教师自身,单单靠自己的所知来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很困难,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和校园之内找到适合的答案。能够使学生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讲解,在城市学校也不能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教学资料和知识资料不能达到需要所造成的知识误区,出现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全面达到教学需求,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网上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从而解决了教学器材数量和质量的不足这一问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助工具,同时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全面系统的传递知识信息。最重要的是,小学生是一类不够成熟的群体,取得知识的途径则全部依靠教师课堂的讲授,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所有教师都不能预测和全部达到的,而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好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不同有目的性的选择,能把教材上简单或者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能够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慢的特点进行多元化信息处理,极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计算机教学能够提升教师的文化知识深度和广度、教学能力。 文化知识是逐渐更新与发展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当跟随文化知识发展的脚步,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另外,小学生处于特殊的阶段,每个方面发展的不够成熟,教师用自己的所学抽象、模糊的讲授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不能够使小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因此,教师就应当采用更简洁、生动、具体、形象的讲授方法,这点就决定了小学教师讲授知识的难度性。但是,因为环境的限制、活动空间的约束,教材传递信息已不能超过时展新要求,计算机可以帮助教师来完成知识的不断更新,所以计算机教学就充当起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角色。计算机教学占据了教育方式的阵地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赋予了计算机担当教育发展方向的重任;其次,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和推广,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而小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是他们现阶段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和育人的方法上要不断的改进,教师在教法上的差异、不足则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教学互动式、启发式、游戏式的特点来弥补。计算机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计算机教学成为了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以往教育教学方法的弊端,营造最好的知识传授氛围。 计算机教学进入课堂,其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以往教学相比较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在同样的40分钟课堂里,采用计算机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这点在小学教学里是十分有用的。小学生不成熟的思维对知识的学习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则能够不断地传递给学生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学习欲望。另外,计算机教学还可以使教学步骤简化,克服以往教育教学的弊端:①能够简化教师的大量的书写过程,黑板板书内容用演示文稿和幻灯片代替,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解决了教学空间的局限,完成了以往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室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宽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是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采取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重要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以往教学无法替代的三维动画效果,可以完成教师仅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画演示效果,尤其在小学社会这门课的教学中,其效果得到充分体现。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象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需要,从而使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与长久。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

随着计算机教学进入课堂,传统的教育方式逐渐被计算机教学所取代,其可操作性与先进性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一定能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导,成为推进现代教育的动力与武器。

篇8

【关键词】小学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萌芽将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和生活。新课程标准将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标准和原则,原因就在于此。小学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教导学生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则要以课堂为载体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将计算机作为自身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工具。

一、将学生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

兴趣是动力的来源,是行动的支持力量。只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维持在较高水准,这样才能给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石。因此,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钻研和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得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之上。第一,让课堂导入更具吸引力。良好的导入方式能够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教师引领得当,那么小学生就能够领略到计算接课程的魅力,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开始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课堂导入方式如果引人入胜、吸引学生眼球,那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有了良好的发端和基础。第二,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载体。教学载体是呈现教学内容的工具,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载体是否合适、是否优良也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和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远高于其他学科,他们每周都以跃跃欲试的心情期待着计算机课程的到来,但是笔者发现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期待,更多的动力是希冀在课堂上玩游戏和玩电脑。小学生正处于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对万事万物好奇心都比较重的年龄阶段,教师应该抓住他们的身心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打字游戏和打字软件的形式进行自主指法教学,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打字速度。第三,采取具有特色的教学表达方式。优秀的教师往往都是幽默的、风趣的教师,形式丰富的课堂语言能够抓住学生注意力。客观来讲,计算机知识点是枯燥和单一的,而教学语言也同样乏味的话,那么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所以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方式的通俗性和直接性,提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热情,作为一门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语言能够将知识变得简单、直接,能够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二、探索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第一,要鼓励学生发挥质疑精神。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学科的本质,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积累学习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学习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的位置上,只负责传导授业解惑,学生只能单方面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一个压抑学生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死记硬背甚至囫囵吞枣,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创造和发散了。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不能获得思维的提升,反倒将原有的思维弱点变得愈加突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问题,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第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造能够激发出创新能力的学习氛围。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之后,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创造,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从教师的层面来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一项需要教师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在有效的引导下他们能够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给予学生独自思考的空间和平台,不急于将所谓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其独自思考和解决。在和学生积极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加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想象是灵魂的底色,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教学中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比如说在鼠标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窗口状态下去寻找鼠标团,并让学生自己发掘常见的六种鼠图案及其代表的计算机状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得到激发。第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事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毅力,否则学习进程很容易半途而废。所以计算机教学应该将上机教学作为重点,让学生能够达到教材规定的实验目的,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试验素养,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生在上机实践时能够认真观察和研究,创新精神自然得到激发。第四,以竞赛的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都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和组织竞赛,通过比赛来提升士气,维持班级较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消化知识,还能让其在竞赛中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总之,计算机学科是新兴的发展学科,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运用这一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思维,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媒介,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路径。教师应秉承学生中心思想,以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使得计算机课堂成为学生积累创新能力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刘秀丽.试论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254-255.

[2]赵利敏.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03:110-1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