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5:59:2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农村电商扶贫,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产业基础
农村电商的形成要以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从很多电商扶贫比较成功的区域发现,在实行农村电商初期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特征产品,特征在市场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该地区形成了以该产品为中心的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和市场。在市场规模已经形成的条件,进行电子商务将更加的迅速和高效,实现信息扶贫将更为成功。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为农村的电商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道路的建设和网络设备的普及。道路不管是在传统农业经济还是推行的农村电商都是非常重要的,道路交通的畅通保证了外面的资源可以引进,本地方的产品能够运出,农村电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将本地方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交通是无法取代的。在农村电商发展中与交通相配的还有网络,网络是载体,交易、支付、咨询等都需要在网络上进行,贵州农村现今的网络普及还不是很高,为了农村电商能够顺利进行。
3.大型电商企业
也可以叫做电商示范者。贵州农村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中,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电商都不够了解,所以对电商也采用的是观望的态度,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情况下需要大型电商企业或者电商示范者为当地居民参与电商提供一个引导作用,以其亲身示范让居民了解电商的便利和福利,同时还可以从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保证整个区域电商的发展,已达到减贫的目的。
4.电商文化
因为农村居民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比较低,也没有冒险的精神,他们习惯按部就班。贵州省农村现今也是这种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电商扶贫,建立电商文化十分必要。
二、贵州农村信息扶贫面临的问题
贵州省农村一直是欠发达的,在产业基础、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化水平较低
贵州省的特色农产品不少,如都匀毛尖、毕节刺梨、赤水毛竹等,但是这些农产品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阶段,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所以产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而且没有专业的生产流程,产业水平也是比较低的。农产品的生产没有规模化,贫困居民还是以耕作的方式进行,产量不高,整体的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比较大,而且农产品大多数为生鲜产品,保鲜保质是关键问题,没有较高的保鲜保质技术,对于电商的发展是产生制约影响。农产品的生产也没有标准化,自耕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品质方面是不一样的,而却缺乏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种植结束,产品本身的品质不高,而电商的要求则是标准化、高品质的产品,现今的情况显然是达不到电商的标准的。
2.农村电商的资金比较困难
农村电商的资金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农村居民个人因为收入等方面原因能够拿出的资金比较有限,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不足以支撑发展,仅仅依靠农民自己的投入或者政府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另外一方面,一些融资机构对农村电商并不看好,投资欲望比较弱,农村的不便利性也造成了融资困难。许多电商在没有清晰的发展思路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资金就开始开展电商工作,在开展的中途往往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
3.基础设施跟不上
农村电商的进行,几种主要的基础设施是必须满足的,首先是交通,交通能够连接农村当地和外界,对于当地农产品的输出十分必要,并且电商更加追求快速运输,所以交通一定要是便利的。而目前贵州省农村电商表现出了配送能力不足的情况,交通不便利、地理环境恶劣,物流成本大大增加,而且也达不到电商在配送商快速的要求;其次是仓储,农村电商需要仓储设施,用于产品的储蓄和运输准备,因为农产品不可能是挨家挨户运输,而是集中到一个点之后再集中运输,所以需要仓储,贵州目前的仓储也更不上,生鲜农产品的储存也是一大问题;最后就是信息网络技术,贵州贫困农村集中在深山、石山区,网络覆盖率低。
4.政府的政策也不够完善,政策执行力度也待加强
贵州省为农村电商扶贫制定了许多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缺乏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区域应该实行不同的电商模式,在借贷、优惠、财政支出等方面也应该有区别化和针对性。政府一种采取鼓励的政策,但是在人才的政策方面比较缺乏,许多农村还在都到信息网络比较发达的城市学习或者工作,他们对电商更为了解,特别是从事电商工作的人员。对于这些专业化的当地人才,应该鼓励他们回乡发展,借助农村电商实现家乡发展和个人发展。
三、贵州农村信息扶贫的创新与推广
1.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特色创新
农产品的品牌战略是势在必行的,贵州的农业不应该再局限与自产自销的状态,应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在这个推进过程中,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提升各农村电商的品牌意识,品牌的宣传也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的。现今的电商还是个人店铺比较多,个人店铺比较小,没有知名度,不利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当地同质产品可以在政府的引导下进行整合,由个人电商转向企业电商,扩大电商规模,使当地特色农产品更具有影响力,同时保证售后的服务工作,以高质的产品引得客户的信赖,并通过口碑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农产品的特殊性是必须塑造起来的,要让客户觉得只有该区域有这种特色农产品,深化特色农产的的绿色行、稀有性、健康性。现阶段,贵州农产对特色农产品的推广没有能力和经验,政府引导专业机构、高校、科研机构进入,从专业化角度为特色农产品的推广出谋献策,对当地电商进行推广培训,快速掌握电商产品的推广方法。
2.丰富融资渠道
目前贵州省电商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经常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是政府和地方必须找的事情。政府应带领金融结构深入了解农村电商的投资潜力和资金需求,以灵活多变的方式为农村电商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互联网金融对于农产电商的融资是最为便利的,通过互联网操作,融资更为简便,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主动与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合作,甚至可以采取贴息的方式,以加强对农村电商的资金支持。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贵州省整体规划中的交通建设占比较大的比重,在公路、铁路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努力,由于资金、施工等方面的问题,交通建设还没有完成。在道路建设方面,因为缺乏资金并且需要建设的道路比较多,政府可以主导引进外资,有企业出资按照一定质量标准和建设时间进行建设,建设完成之后,企业可以拥有一定年限的收费权利,收回投资。贵州省的网络已经逐步进入,但是对贫困居民的普及不高,一方面是贫困居民的经济条件无法安装网络,另一方面是他们对网络不了解,日常生活不需要网络。但是政府在推进电商扶贫中,网络是必须的,所以政府应该更加深入的将网络推行到山区、石去区中,保证电商的基础设施支持。
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赵国良在讲话中强调,全省各级团组织一定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全省工作大局,站在服务贫困青年成长发展,夯实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这一高度认识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决的态度谋划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帮助一批贫困青年掌握实用技术,提升创业就业能力;通过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程帮助一批贫困青年转移就业,增收致富;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帮助一批少数民族贫困青少年提升沟通交流能力,融入社会生产活动;通过扶贫关爱工程帮助一批青少年上学圆梦、健康成长,努力实现今年有突破、2-3年见成效。要统筹团内外的资金、物资、项目等硬件资源配置和人才、信息、经验等软件资源,努力扩大资源总量、优化资源配置,并通过机制化手段把各类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赵国良指出,团省委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百县千材万名英才”项目必将为全省农村电商培育工程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机遇。全省各级团组织要站在“互联网+”的浪潮上顺势而为,进一步加强与商务、农业、阿里巴巴等部门、企业的合作,抓住电商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建设青年电商孵化中心、举办电商创业大赛、开展互联网+农村金融服务等工作为青年提供更为系统、有效地创业服务和支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创业潜能,持续推动农村青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助力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和脱贫攻坚。
仪式上,大理团州委,会泽团县委、蒙自团市委、泸水团县委、镇雄县坡头镇团委负责人分别围绕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农村共青团工作作交流发言。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云南省;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依旧迟缓。而云南省内的贫困农村,农业是贫困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的主要来源和根本保障,农产品流通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农业将为互联网孕育巨大的市场机会。因此,利用电子商务高效率和超越地理界线的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搭建农产品信息应用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实施农产品的交易来解决云南省农业的传统矛盾,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对接,增加农民收入是近年来云南省探索现代信息服务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优势互补、互惠互赢,具有地方特色、适应云南省农村发展的电商扶贫新路,使人们提高电商扶贫的认识,让电商助力云南省扶贫的条件更加成熟。本文将根据云南省最近几年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积极探索、创新和实践,针对云南省农村农产品的自身特点,结合政府的相关政策,借鉴国内其他省份的经验,探究农产品电子商务扶贫和发展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
一、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和发展的现状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中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是以一种商品交换为中心,建立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和物流服务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它以传统的商务模式比较具有高效、便捷、开放、广泛等特点,利用电子商务扶贫有利于扶贫模式的创新及扶贫效果的提高。
1.电子商务扶贫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以及电子商务主流的到来,农村多元化的信息消费需求日益扩大。近几年来,我国各相关部门积极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发展需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信息化摆在重要位置,围绕服务“三农”开展工作,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和农产品信息化,通过“数字乡村”工程、金农工程、农业网站群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统一规划,建成了省、州(市)、县区三级农业网站群,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的网站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农业信息网站群和数字乡村网站群为龙头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建成了农业信息网,数字乡村网站、数字乡村网页,同时,还建起了行业专业网站、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等。农业部门还和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开通了 “12316”农业公益服务热线、三农信息无缝覆盖系统、“农信通”、“农业新时空”等服务平台,农村信息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农村信息工作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切实服务的信息平台。
2.电子商务扶贫发展潜力大
我国2009年起逐步完成了覆盖州、市、县、乡、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从1994年12月提出的“金农工程”,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开通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和网络的建设、落实,为农村电子商务奠定了重要的网络基础条件;其二,七彩高原网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农业网站等地方特色相关网站的相继建设和运营以及农产品展示中心的成立;其三,农产品种类增多、生态安全、质量有保障且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有机产品的需求加强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其四,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农产品电商扶贫储备了人才,加大了电商扶贫的政策、资金支持,积极与各高校合作,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推广和销售农产品;最后,农业网站使互联网和农业紧密结合,充分整合和挖掘、农业信息资源;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和农业信息渠道。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为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商务模式向农村中推广,促进农产品交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依然存在以下几种原因需要克服。
1.政府的主导作用及宏观政策的指导有待加强
各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各项措施及意见,但依然存在着对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够,对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不够,对农村电子商务活动重视有待加强的问题。
2.电子商务发展基础不牢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贫困地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为滞后,网络的普及率和应用率低于国内发达地区;其次,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地形地貌复杂,很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比较困难,网络也不稳定,安全和保障条件比较薄弱
3.涉农网站少,行业发展不平衡,物流体系不健全
许多网站都是涉及企业,以农业信息为主或以农产品信息有关的网站少之又少,所占的比很低。因此农副产品业很少涉及电子商务。另外,云南的地势决定了云南的交通。海拔高,地势崎岖是云南的交通发展的障碍,也是物流发展的障碍。
4.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缺乏产品标准化
农产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它的生产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不能统一加工、销售,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形成规模生产和销售。标准化体系不健全等使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顺利进行,达不到电商扶贫的效果。
5.缺乏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电商扶贫的推动都需要农业电商网络人才。但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对电商的观念、意识落后,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对电商缺乏信任、缺乏网络知识和使用。目前农村正缺乏实际操作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及农村领导者、指挥者和创业人员,而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和营销战略的,他们更多的选择在城市立足和发展,这使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和农村农产品的销售。
三、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发展的对策
通过政策支持、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提供服务等形式,提出的对策和建议有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政府扶持
(1)政府积极举办和参与有关电子商务扶贫各项活动,提高贫困农民的信息获取、接收能力和利用能力;其次,完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扶贫环境和氛围。规范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的采集,调动农民对农产品电商的兴趣;最后,制定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政策,让农民减少上网费用贵,上网难等问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有品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网络体系。
(2)加强电子商务中介体系建设,政府应大力扶持涉及电商扶贫的快递业、交通运输、金融等企业及部门,实现全程全网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和各类支付工具,解决农村交通不便,物流进村等问题。
(3)鼓励企业加快市场改革,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设备,加强与冷链物流设施相对发达的农业园区合作,重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入村开店。鼓励、支持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积极争取申请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引导大专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涉农及管理销售专业人才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人才支持和队伍保障。
(4)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扶贫试验区,总结并推广成功经验
政府应该起带头示范作用,使用电子商务,依照地区实际情况,可以首先确定某些行业作为电子商务扶贫的试验区,或者部分发展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公司作为试点单位。鼓励试验区和试点单位的公司和其他投资商大力投资,发展和研究电子商务,对试验区给予优惠政策。
2.加大资金投入
在依社会物流体系的同时,有条件的企业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体系,同时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满足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需要。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宣传服务、设备更新换代、维修、添置等都需要大笔的资金花费,这些需要很大的资金来源,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是很有必要的。
3.强化组织建设
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主要针对的是贫困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与物流企业合作,为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营造良好的环境。
电子商务扶贫的发展要以政府的理论政策为指导,以农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为基础,通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群带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扶贫活动,推动农村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农产品电商行业,打造农产品特色品质品牌,完善农产品规模建设,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政府和信息主管部门要统一制定信息采集标准,并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来规范,各机关单位和乡镇设立专职信息人员负责采集本单位的信息资源到信息中心,同时依靠村组织干部和农村经纪人,把贫困地区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和推广,把市场需求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农民的手里。同时政府或涉农企业应加快执行国家的有关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重量等级标准、产品包装规格和商标化等标准体系,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为实现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4.整合各项资源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主流化趋势日益凸显,国家扶贫界理应将电商扶贫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加大力度推进电商扶贫的实践。全力推进电商扶贫坚攻,实施精准扶贫。它的推进需要政策的指导、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技术的应用、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投入等。这就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消费者等积极参与和推动。
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还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措施,保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储备。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是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和各高校的交流沟通,建立专家咨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具体指导;最后,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和高级人才到基层农村为广大农民提高农村电子商务运用指导,培养新一代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主力军。
5.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是经济时代最大的财富,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离不开人,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还需要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农村电子商务扶贫不仅是购买计算机教会农民上网那么简单,还必须有懂得操作、维护和进行农产品网络的专门人才,而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电商扶贫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农民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缺乏,因此注重和加快人才培养,普及电子商务知识,让更多的农民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并学会如何操作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洁,起建凌.云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农业信息网络,2014(9).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扶贫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传统行业都受到电商的冲击,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发展电子商务,已不再单纯是增加一条销售渠道,多卖几件产品的问题,而是成为转方式、促消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越来越与“三农”、就业、创业、扶贫、税收、城镇化等中心工作和战略目标相关。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其中明确了电商扶贫工程的重要作用。2016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政策。”2016年4月8日,商务部了《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指引(试行)》,该文件明确指出了新时期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五大工作内容,其中之一就是进一步提高电子商务扶贫开发水平。电商扶贫就是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来促进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及旅游资源无缝对接市场,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乡村旅游和农村生活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扶贫模式。电商扶贫的层次有以下四层:(1)面向个体的精准扶贫,针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的培训及后续帮扶服务,提升技能从而脱贫。(2)面向企业主体,扶持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涉农龙头企业、网上经纪人、生产合作社、地方电商企业等,带动农产品销售和贫困户就业。(3)扶持有产业基础和地域特色的贫困区域,实现电商相关主体聚集,实现产业化运营,带来大量物流快递、包装、广告、生活服务的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4)以整个县域为单位进行对口支持,从县域电商规划、产业布局、网点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促进当地双向流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1湖北省县域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015年7月,财政部和商务部联合《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公布了2015年发展的200个示范县名单(其中湖北省8个县)。2016年1月11日,农业部了“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方案涉及全国10个重点省(区、市),湖北省并没有作为试点地区。其中要求北京、河北、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和宁夏等7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等4省(区、市)重点试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北京和海南重点试点发展休闲农业电子商务。
1.1湖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基础较好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一直处于中部地区领先,2002年就获批国家科技部第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省。根据世界知名数据商Akamai的统计,作为国内网购大省的湖北(全国第8,中部六省第1),在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淘宝、天猫、京东等)的入驻企业数量和交易额都偏少。
1.2湖北省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情况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不断的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自2014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每年各省、自治区通过激烈的竞争评选推出发展基础和前景较好的示范县名单。从该名单分布来看,黄冈(共6个)、恩施(共3个)和十堰(共3个)的示范县入选最多。
1.3湖北省参与农村电商的主体及其特点分析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除了当地政府以外,还有以下7个方面的主体会参与到县域农村电子商务生态的建设中,包括:国家机构和央企(中国邮政、供销总社、中国电信)、传统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地方电商企业(浙江赶街、山西乐村淘、深圳淘实惠)、涉农上市企业(金正大、辉丰农业、新希望、北大荒)、新农人群体(广大的农特微商)、社会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县域电商的整体规划与方案设计、产业园及物流体系构建、再到美工、摄影、包装、品牌设计、推广、培训等)、县域当地传统零售连锁企业。
1.4湖北省淘宝村现状
淘宝村通常是聚集在某个村落的网商群体,基于淘宝电商生态系统,以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的电商产业聚集现象,其数据认定标准通常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2013年,阿里巴巴了全国20个淘宝村,湖北省无一入选。如今淘宝村数量已经达到211个,湖北仅有一家入选(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相对于其他农村电商发达省份(浙江62个,广东54个,福建28个,河北25个,江苏25个,山东13个),反应了湖北还缺乏电商产业集聚的配套政策与发展环境,值得反思。
2电商扶贫存在的问题
2016年是湖北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元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1)思维理念问题。很多地方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存在问题,扶贫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动,基层群众缺乏动力和基础,地方政府推行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往往照搬江浙等地先进模式,政绩思维明显。创业培训实用性和融资渠道等问题往往又得不到解决。(2)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标准化问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商品化程度不够,而缺乏标准化就缺乏品牌化经营的基础,从而很难系统的包装和推广,从公共区域品牌发展到市场品牌。(3)信息、交通、金融基础设施整体落后。基础设施问题.面临着信息流和实物流两大主要难题(道路状况差,物流发展滞后,网络覆盖面低)。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网点覆盖区域有限,造成交易支付渠道不畅通。同时农村电商融资困难,电商扶贫资金不到位,电商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拨付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农民贷款困难等问题也客观存在。(4)电商专业人才匮乏问题。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全面缺少专业的电商运营、技术、营销、市场、仓储物流、品控保险等人才,这也是实施电商扶贫的一大障碍。(5)县域电商缺乏统一高效的规划,造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式协同发展环境有所欠缺。很多地方政府重视扶持电商园区和企业招商,重点关注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对基数更大的农村草根电商创业的重视不足,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等新农人群体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3对策分析
探索并研究解决以上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升电商扶贫开发水平,形成完善的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带动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创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统一认识,利用农村电商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电商并不仅仅只是工业品、农资下乡加农产品进城,而是要借用电子商务这种新经济理念,打造重构新型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打通农业生产与终端市场的流通环节,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增收;重塑优化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金融及生活服务体系,促进农民生活的现代化。(2)推进品牌战略,主打特色创新。贫困地区当地政府必须站在全局视角,整合优化当地农产品资源,以政府背书的方式,系统打造当地农特产品品牌,从公共地域性品牌逐步发展到市场化的企业品牌。(3)充分整合各方力量,打造当地电商产业生态圈。完善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建设的覆盖范围和实际运营专业指导。需要贫困地区当地政府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并增强电商扶贫专项资金拨付效率,丰富农村电商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解决农村电商从业者的融资难问题。(4)培养高端和实用性电商人才,完善人才体系。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电商发展的人才问题,①通过政策优惠吸引外部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和力量;②通过创办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培养本地化人才;③通过配套优惠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扶持做大一批本土骨干企业。贫困地区政府必须锁定紧缺应用型人才(美工设计、数据分析、运营推广),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5)完善农村电商扶贫制度和扶持政策。电商扶贫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领导专班的积极推进,地方各部门积极有效的配合,在贫困地区当地营造电商扶贫的紧迫气氛,再基于深度调研成果出台电商产业布局、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以及创业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及创业贷款优惠政策,最后再通过典型电商创业致富案例的示范推广效应,进一步推进当地电商经济发展的步伐。
4结语
当前,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方认识差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人才、组织与制度等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其成因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旨在统一农村电商参与各方的认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营造农村电商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电商带动当地传统产业的繁荣,实现农业生产与流通的现代化,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并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就业与创业,从而实现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人民增收脱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局面。
作者:杜晖 熊艳芳 单位: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昕,起建凌,谢圆元.电子商务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
2卢迎春,任培星,起建凌.电子商务扶贫的障碍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2)
3魏延安.农村电商———互联网+三农案例与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4裴小军.互联网+农业———打造全新的农业生态圈[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5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淘宝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6张蕊,王银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9)
一、电商扶贫是“互联网+”时代扶贫脱困的一种全新模式
所谓电商扶贫,就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拉动网络创业和网络消费,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的一种信息化扶贫模式。阿里研究院的《电商赋能弱鸟高飞——电商消贫报告(2015)》也提出了电商消贫的定义,即通过建设和安装新型基础设施,培育和培养电商生态和电商意识,建立本地化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从而促进贫困人群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开展创新与创业,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最终改变贫困人群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脱贫致富。在我国目前的实践中,电商扶贫主要采取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是通过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直接帮扶贫困家庭,帮助贫困户直接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增收,如帮助贫困户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开办网店达到减贫脱贫效果。二是通过当地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龙头企业、网商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与地方电商交易平台等,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完全或不完全就业,从而达到减贫脱贫效果。三是通过电子商务规模化发展,在一定地域内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当地原有的贫困户即便没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可以从中分享发展成果。如果说授人以“鱼”的救济式扶贫、授人以“渔”的开发式扶贫是扶贫“1.0版”“2.0版”,电商扶贫则是扶贫“3.0版”,是与各方跨界营造渔场,扶贫不仅需要让贫困户掌握“捕鱼”的本领,还需要“营造渔场”使之丰饶,以电子商务解决市场对接问题,让贫困户的好“鱼”卖出好价钱。
一是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赋予了使用者低成本对接市场的能力。从传统思维来看,贫困地区要么缺少资源,要么交通闭塞,要么产业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其中贫困的根源更在于无法有效对接市场,无法纳入新的社会分工。电子商务恰恰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新的“逆袭”通道,与传统模式相比,电商扶贫最大的不同在于赋予农民前所未有的对接市场的能力,其本质是通过对接广域市场克服本地市场局限,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使农民实现增收 。
二是让消费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商品选择能力,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据商务部领导介绍,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可观, 100个县中75%位于中西部,亿元淘宝县中,移动网购消费增幅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有21个。贫困地区大部分在偏远山区,远离城市,市场不发达,贫困农民购买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非常困难,而网购可以在网上海量商品中自主选择,通过农村淘宝网店高价卖出自家农产品、低价买进所需农资及生活用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群众收入,而且还在于通过互联网的理念,改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生产和思维习惯,在思维层面和社会方式上向现代社会转型。
三是通过打造电子商务的全产业链,让贫困户参与到网上产品种植、产品包装运输、快递物流等全产业链中,实现就业增收。贫困地区多处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市场需求信息不畅通,生产水平落后,虽然有大量优质、特色农产品,但在产品向商品转化时普遍在销售渠道狭窄,产品品牌方面存在发展滞后和不足,产业开发收效甚微。而依托电子商务等技术手段有助于促进农产品(农户)与市场(消费者)的链接,这为农村产业扶贫带来了重要机遇和极大发展空间。通过借助电商的网络系统,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流通向精细化、高效化发展,使贫困人口离市场更近,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同时,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可以为当地产业开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信息引导,反映的是当地市场潜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结构转型的可能,可为市场主体产业开发方向的选择提供备选空间。
二、“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商扶贫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创新
从实践层面看,电商扶贫是电商平台、政府和民间草根积极实践的产物。一是2012年以后,随着农产品电商的爆发,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开始根据本地实际探索电商脱贫的路径,涌现出了如甘肃成县、吉林通榆、黑龙江明水、甘肃陇南等一批电商扶贫的县域先行者,为县域电商扶贫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典范。目前已有山东、甘肃、河北等多地印发电商扶贫文件,将通过“平台+园区+培训”
等方式,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 二是各大电商平台的电商下乡战略为县域扶贫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至2015年上半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共有用户1972.65万个,共有卖家29.27万人。截至2015年9月,农村淘宝已覆盖22个省份147个县市,包括3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4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京东集团在京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三大模式,发挥京东电商平台优势,以电子商务手段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三是政策创新。从“互联网+”、农村电商、“双创”、物流快递等一系列电商政策的推出,以及“五大平台、三大集中、六大行动、十大工程”等扶贫体系的形成,电商扶贫在基层实践基础上逐渐上升到政策层面,政策框架体系日渐清晰和完善。2015年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其中2015年的20亿元专项资金将全力扶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在新公布的200个示范县中,中西部县区占82.5%,贫困县占比超过43.5%,尤其是赣南、黔东、陇南、陕北等革命老区成片上榜,希望通过财政资金的引领、鼓励,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的农村电商领域,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以建档立卡贫困村为工作重点,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能力,鼓励引导电商企业开辟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增加就业和增收渠道。2015年1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在顶层设计上为电商扶贫发展明确了思路。
三、“十三五”扶贫攻坚期电商扶贫的政策思路
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领扶持作用
电商扶贫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力,这其中政府在电商扶贫当中的规划引领作用非常关键,政府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前提是要调整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政府而言,应专注于补充“市场失灵”的缺陷,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公共服务,并在基于市场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扶贫主体的资源,以实现跨界合作和机制创新。一是积极出台落实电商扶贫的系列政策。电商扶贫作为新的扶贫模式刚刚起步,需要一系列政策推动,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应加快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补齐电商扶贫在基础设施、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短板,在组织协调上发挥整合合力,形成主要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动机制,使各级部门在政策上相互配合,保证扶贫绩效。二是加快树立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为政府和贫困农民赋能,为精准扶贫提供更高效的服务。通过设立扶贫对象数据中心,创新信息渠道,加强扶贫宣传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率和信息化率,保证精准性。通过互联网整合各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提高扶贫效能。通过推动电子政务、电子村务、便民服务、电子农务等建设简化政府办事流程,拓展服务内容,使贫困农民在享受远程办事及服务的同时,加快与信息化对接。三是加强和完善扶贫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重点县的“村村通”工程,加快农村邮政网建设和三网融合,加快从信息服务到电商应用的拓展,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继续构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夯实电子商务扶贫基础。
引进培育并举,加快完善电商支撑体系
充分利用电商渠道下沉的市场发展机遇和国家政策扶持的政策红利,积极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合作,积极借鉴扶贫开发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并积极推广,利用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的政府扶持契机,探索电商下乡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的新路径。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健全电子商务服务网络。积极建设具有辐射作用的县域电子商务平台,围绕网销网购、在线支付、设计包装、人员培训、咨询服务、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政策补贴扶持;加强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在贫困县(市)依托当地小卖店、合作社、村部等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服务。二是注重品牌化建设,从梳理和整合本地优势产品资源入手,构建本地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服务体系,支持多平台销售,鼓励当地特色食品、农产品企业在各大电商平台建设县域特色馆,加快培育县域农、特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化或电子商务化营销;三是以建设电子商务园区作为政策载体,聚合电商发展要素,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为本地电商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吸引贫困人口进驻园区,并为其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办公等方面支持,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脱困。
强化人才培养,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
一是搭建贫困地区地方政府扶贫人员的培训平台,包括县、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二是以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有志于立足农村创业人员为重点,充分利用各大电商等资源,如阿里的“万名电商培养计划” “电商扶贫培训进乡镇”等活动,为贫困村培训电商应用人才和合格的信息员,确保每户贫困户家中都有人参加电商实用技术培训,做到贫困群众对于电子商务学懂、会用。三是充分发挥“领头羊”的示范效应,贫困地区的熟人社会特点尤其有利于电商扶贫,积极鼓励宣传先行者的脱贫事迹,有利于成功模式的复制和致富知识的扩散,从而大大降低农村电商扶贫的难度。
积极引入电子商务金融扶贫
在继续深化金融扶贫改革创新的同时,政府应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在扶贫领域的应用,应努力将电商扶贫与金融扶贫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发起成立电商扶贫公益基金,统筹管理和整合使用财政投入、公益支持、社会帮扶等各类资金,重点对参与电子商务融资困难的贫困村、贫困户予以扶持。充分发挥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作用,为贫困人口开办网店和从事电商服务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依托他们的信用数据优势,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探索,以解决“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引导传统金融机构从加大信贷投入、创新信贷产品、完善基础设施、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鼓励线下传统金融机构和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携手合作,将前者的资金优势和后者的电子商务信用数据,优势互补,如通过降低信贷准入门槛、下放授信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缩短贷款审批时间等措施,为贫困地区电商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l2000sun”为你整理了这篇商务局五年电商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6年以来,市商务局紧紧围绕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充分发挥电商扶贫作用,着力帮助贫困地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农村电商扶贫成效,取得了积极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高位推动”营造浓厚氛围。六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将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市政府成立全市电商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电商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清单。从2015年开始,连续4年召开全市农村电商工作现场推进会。各级各部门全力推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市县(区)政府均结合实际出台了农村电商促进政策。金寨、霍山等地对收购贫困户产品进行奖补的政策被全省推广。强大的发展合力有力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霍山、金寨、舒城、霍邱、裕安先后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商示范企业6家、示范园区4家、农村电商示范镇14个、示范村52个。2019年我市农村产品网销额97.83亿元,同比增长31.2%。今年1-10月,我市农村产品网销额95.08亿元,同比增长19%。
(二)“服务支撑”织密网络体系。我们在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中,始终将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作为重要着力点。全市共建成7个县区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8个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全市贫困村建成综合服务点70个,便民网点345个。各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水平,拓展和完善政策宣传、电商培训、就业创业促进、农产品上行等服务功能。金寨、霍邱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增设电商直播间,引进电商直播、品牌包装设计、企业周边服务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中心服务水平。金寨对191个村电商服务网点开展农产品上行服务培训,近30家电商服务网点具备上行功能,有效促进“便民网点”向“综合服务点”的转化,巩固提升了村级电商站点功能。全市各县区还以城乡公交一体化为抓手,加强农村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建设,建成了一批集电商、客运、物流、快递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点,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三)“良性发展”激发电商活力。为了在电商扶贫中进一步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及时足额兑现各项电商奖补政策,构建了企业得利益、农户得实惠的电商扶贫良性发展模式。全市共巩固并创建“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等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项目141个,带动3463名贫困户平均增收1700多元。霍邱县组织引导县内大型超市深入贫困镇村种植户开展产销对接,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协议,量身定制“一对一”精准帮扶计划,通过产前订单认购、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打包销售等措施,解决了种植贫困户“买难卖难”问题,实现企业和贫困户的“双赢”。舒城县积极推动电商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百神庙镇郑圩村电商网点带动农户、贫困户养猪,通过网络销售猪肉,年网销额近千万元。金寨、霍山创新发展收购贫困户产品三联单模式,对企业收购贫困户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土地流转,发展订单农业,“以需定单、以单定产”,实现了土地、农户与市场对接与消费者联网。金寨县汤家汇镇打造电商小镇,将红色文化旅游与电商扶贫融合发展,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认领结对帮扶协议,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贫困户张传锋通过电商脱贫后,还积极参与组建了汤家汇电商协会,发挥团队力量,走出了一条“企帮贫”“贫带贫”的电商扶贫新路。
(四)“市场导向”催生网红商品。农产品的“商品化”是农村电商上行的关键。近年来六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特色优势产品,积极培育网销产品和电商主体。通过产品筛选、生产指导、质量把关、营销整合等方式达到打开销路,盘活资源的效果。催生了徽六瓜片、过湾农业等年网销过亿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打造了裕安丁集婚纱、舒城童车童床、金安秀禾等的网销产业集群。培育了华银茶油、六安瓜片、俏俏果薯干、霍山石斛等一批网红商品,全市累计共有35种产品入选全省百佳好网货,徽六瓜片、俏俏果山核桃进入全省2020年度十佳好网货行列。
(五)“终端促销”打通产销通道。为了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电商销售量,六安积极组织开展了多层、多类型的电商促销活动。一是借助网红直播。金寨争取薇娅、李佳琦、林依轮等网红、明星为金寨俏俏果、先徽挂面等企业开展线上直播活动,网销大别山扶贫山核桃、扶贫香薯干超2000万元。二是发动领导代言。为提高电商提高电商产品的可信度,金寨、舒城等地组织县区长代言本地优秀农特产品,为网销产品提供背书。如,舒城、金寨参加字节跳动“战疫助农”直播活动,邀请县长直播带货,积极解决山核桃、香菇、茶油等大宗单品滞销问题,累计销售1100多万元。霍山县举办“2020年霍山扶贫助农网络开茶节”,销售霍山黄茶153万元。截止2020年10月底,推动各类直播促销活动销售7209万元,带动销售贫困户产品约2424万元,受益贫困户约3514人。三是注重借台唱戏,如与阿里巴巴集团对接,举办安徽春茶季·阿里巴巴电商脱贫(六安)启动仪式,打造“六安瓜片”官方旗舰店;又推荐10家农特产品企业参加2019年商务部电商扶贫联盟举办的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推介活动,金寨县俏俏果借此成功开设天猫店,并入驻淘乡甜。借助阿里,在金寨县设立阿里“村播学院”,推动电商直播人才的培育。四是组织季节推广。各地还配合开茶节、年货节、龙虾节、水果采摘日等组织促销活动,在2019年的第五届六安茶谷开茶节“4.26六安茶消费日”酬宾惠民活动中,电商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近2亿元。今年4月26日六安茶谷开茶节期间,孙学龙副市长和裕安、霍山县区领导走进直播间,推动茶叶销售约700万元,带动贫困户茶农增收。
(六)“积极应对”狠抓疫情抗击。面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和冲击,商务部门充分利用电商优势,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密集对接促销,全力借助电商渠道帮扶滞销农产品销售,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加强宣传推动。市商务局与农业农村局、扶贫开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贫困户待销农产品销售工作的通知》,梳理全市滞销农产品信息,通过市广播电视台、六安新周报和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的大力宣传,组织100多家重点电商企业全面展开电商助农。二是推动产销对接。启动滞销农产品摸底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收集约507吨生鲜蔬菜、142吨肉蛋奶、942吨畜禽等滞销农产品信息。联合六安新周报发起“暖农行动”、开展滞销农产品推广销售。引导支持金寨、叶集等县区设立扶贫专柜、上线“电商扶贫超市”、“集合采”等网销平台和社交小程序,助力扶贫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三是畅通供应渠道。支持各地引导重点商贸企业通过对接第三方平台、自建线上平台、链接其他端口等方式建立生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线上销售渠道,参与地方农产品就近销售。绿篮子超市41家门店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线上累计销售600多万,本地产品占比约30%。叶集鼎傲农业2月以来为当地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1.8万人次,累计本地蔬果家禽约超百万元。
(七)狠抓消费促进,带动农户增收。根据省、市?“消费扶贫月”活动安排,制定工作方案,强化推动服务,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一是推进消费扶贫企业馆建设,联系市邮政公司建设的市本级消费扶贫企业馆已于9月份开馆运营,目前已有30家扶贫产品企业72种扶贫产品入驻,9月以来销售额254.3万元。全市各县区共设立32家消费扶贫企业馆,并继续开展对接活动,扩大扶贫产品入驻规模。二是支持设立消费扶贫专区,引导绿篮子超市设立2个市级消费扶贫专区,截止目前,线上线下扶贫产品销售总额116万元。全市各县区共设立了消费扶贫专区67个,扶贫产品入驻规模不断扩大。三是积极组织消费扶贫对接活动,9月以来,全市共发动75家超市、电商企业参与消费扶贫对接活动,相关企业积极采购扶贫产品,目前共达成采购合同金额3507.03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六安山区、库区面积大,一些边远地区的物流、网络等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物流中转时间长、费用相对较高,部分县区快递物流企业布局分散,未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尚不健全,生鲜农产品上行难等问题突出。
(二)电商产品有待升级。当前六安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化建设、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我市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但参与电商比例低,能叫得响的电商品牌就更少。标准化率低、产量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不强等是我市农产品难以转变为优质网货的痛点。
(三)电商人才有待充实。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快速推进,带来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的严重缺乏。六安属于欠发达地区,且山区、库区面积广大,引进难、留住难等问题造成农村电商管理和实操人才紧缺。
三、下步工作
(一)推进示范创建。进一步加强完善省市级示范镇村创建支持引领措施,力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电商示范镇和示范村。
(二)推进主体培育。继续加强对返乡创业企业的引导支持,积极开展千万企业、百万品牌的创建活动。加大宣传推动力度,大力营造电商创业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电商创业、就业。
(三)推进电商营销。组织电商企业积极参加西安、杭州等国内专业电商展会和合肥农交会、上海农交会等系列产销对接活动。举办第三届市级好网货大赛,参加省级好网货大赛,引导“三品一标”等农产品在线销售,开展电商展示展销和线上线下融合促销活动。鼓励传统商贸企业和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发展生鲜电商和直播营销。
(四)推进人才培育。加强扶贫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扶贫专干和愿参与、能参与的贫困群众等电商培训,2020年培训不低于1万人次,其中贫困户不低于2000人次。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配套功能,发展一批本土电商扶贫企业,培育2个电商示范村;开展电子商务培训500人次,培养一批懂理论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推进电商扶贫与贫困镇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贫困户融入电商产业链条,逐步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农产品上行力度,2020年全区贫困村电商交易额力争达800万元以上,增速20%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持续抓好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建设,按照区有电商服务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配套功能。强化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服务功能,发挥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健全上下游服务链,扩大服务范围,叠加手机充值、票务代购、养老保险代缴、供求信息等功能,逐步实现一网多用,培养村民网上购物习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2020年,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功能全覆盖。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工信局、区供销社,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二)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与线下交易的融合。全面推动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推进农产品网上购销常态化对接。鼓励贫困户结合自身在特色农产品种植或销售上的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组织化、基地化生产,加强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标准化质量管控,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附加值,认证一批网货定点供应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企业根据网络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改良,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加强鲜活产品冷链包装,2020年培育壮大牛羊肉、红提葡萄、薄皮核桃、枸杞、人参果、皇冠梨等网货产品。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配合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供销社,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三)提高网店运营效益。一是学习陇南等地网店运营管理先进经验,采取教育培训、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方法,强化对已开设网店“常态化”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对一”帮助指导贫困户开办网店,提高运营效益。二是对运营差的网店,鼓励当地电商龙头企业、网络经纪人、能人大户托管经营,着力提高网店运营效益。对暂不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村,鼓励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等在镇电商服务站、区级电商服务中心开设扶贫网店,代销产品。三是加强“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在电商扶贫中的应用,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网销规模。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配合单位:区人社局、区扶贫办、区供销社,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四)健全网络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区、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区域物流配送网络,推动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等物流服务网点的整合,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市场化合作。鼓励和扶持物流快递企业在贫困镇村建立物流配送门店或快递服务点,拓展“上门代收”服务,提高网货配送效率。重点发挥邮政快递在农村快递物流中布点广、覆盖率高的优势,完善末端服务网络,积极发展适合农产品运销的农村物流配送、供应链配送和冷链物流体系,着力解决由镇到村“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瓶颈问题。2020年,基本实现“镇镇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配合单位:区工信局、区交通局、区供销社,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五)推进电商扶贫示范建设。选取效益较高、影响力广的电商企业和产业基础较好、带动能力强的电商扶贫村作为示范性试点,重点扶持培育2个电商示范村。引导电商企业与贫困村开展产业对接合作,依托电商服务站点、电商协会、专业合作社、电商扶贫示范店,开展网货开发指导、信息服务、技术支撑、营销服务,为贫困户提供销售农产品、代购生产生活资料、代办缴费购票等业务,逐步实现“一企带一村”、“一店带多户”的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配合单位:区扶贫办、区农业农村局、区供销社,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六)加大电商人才培训。认真落实《区精准扶贫青年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课堂教学与现场观摩、专家理论讲解与实操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电商从业人员的网络运营技能。加强对网店经营者的专业培训,重点对网上开店、网店装修、客服、运营推广、产品拍照美化和店铺管理维护工具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帮助掌握利用电子商务销售产品的一般流程,能够独立运用电商平台开展业务,确保贫困村至少培训2名电商应用人才或信息员,为电商扶贫提供人才支撑。2020年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计划培训电商人才500人。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
配合单位: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团区委,各相关镇人民政府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电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作用,由区商务局、区扶贫办、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指导和推进。各贫困镇要认真抓好电商脱贫攻坚中各项工作的落实,安排专人加强网店管理,理清管理职责,改善网点经营状态,提高网点活力,确保店铺正常运营,大力推进农产品上行力度。
(二)加强政策支持。整合各项扶贫政策资源,从免费培训、扶贫贴息、小额信贷、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帮助贫困群体、残疾人从事电子商务,优先安置贫困户到电子商务孵化园落户创业,为他们创造便利的创业条件。建立和完善电商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电商管理人才、运营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区域经济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构建了线上线下紧密联系的网络平台商务模式,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革新。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其发展速度始终处于高位,规模与市场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国内电子商务的巨头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逐步向农村等细分概念市场渗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强化互联网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融合,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已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广泛实践,事实证明,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带动落后地区的生产与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立足本地的优势资源,将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较低成本进入大型的协同价值网络之中。虽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引起了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仍在不断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新方式,但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场信息资源掌握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农村地区的地域特征、网络运用技能、地域特征、信息化水平、个人或组织的参与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充分发挥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2农村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2.1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了农业的信息化、标准化与现代化
农村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农产品销售中有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农产品的质量;二是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且农产品的质量是可控因素,而如何进行农产品的品牌推广与销售渠道的拓宽,则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过去,网络信息未有如此发达,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较差,从而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与渠道,无法使农村丰富的农产品向更大的范围推广。在农村电子商务的推动下,农产品品牌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拓宽了产品的宣传范围与渠道,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农民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有效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通过塑造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实现农产品的快速销售。
2.2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农民开阔眼界,借助电商平台,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及时掌握市场上的农产品需求及动态,从而对农产品的种植与培育提供导向信息。农民还可以立足本地的地域优势发展形式各异的特色农业,建立起规模适度的生产—加工—经营的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提升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村电子商务能够推动城乡要素的交换与配置,有助于实现城乡的经济互补,推动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2.3农村电子商务有利于帮助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提出后,各地纷纷颁布相关扶贫政策,农村电子商务也成为农村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一系列相关政策的颁布为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激发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农民能够在产品信息、推广及品牌建设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帮助农村地区建立起良性经济发展的生态圈,促进当地农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对于一些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来说,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帮助它们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盈利空间,从而依托其产业优势实现地区的精准扶贫,提高农村的创收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2.4有利于解决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期以来,农村大学生往往选择去发展前景更好的大城市就业,农村地区面临大学生流失的现实,这也致使农村经济缺乏人才支持,陷入越发贫困的境地,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就业与创业的机会。农村大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帮助农户提升经济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当前,已经有许多大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从而使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人口的就业与经济的发展。
3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3.1进一步落实农村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
政策扶持是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营造良好电子商务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要保障。要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要针对现阶段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制定与落实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提升电商扶贫政策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电商扶贫工作之中。其次,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资金扶持力度。农村电子商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除了需要政策保障之外,还需要资金的扶持。因此,要对农村电子商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对经济较为困难的农民,可以通过创业补贴、贴息贷款、简化贷款流程的方式提升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创业的热情。最后,还需要提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精准度。在当前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也要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精准”是电商扶贫工作的关键,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如如何精准确定电商扶贫对象、如何精准选择电商扶贫方法、如何精准确定电商扶贫的范围等问题,简言之,也就是“扶谁、怎样扶、扶多少”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电商扶贫工作真正发挥实效。这就需要在政策制定中,充分结合现有的扶贫政策与计划,保证扶贫政策的连贯性。另外,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精准识别出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脱贫的人员,再对这些人员进行细分,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创业扶持,帮助他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创业;对于那些没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可以依托电商企业,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通过就业实现脱贫,从而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溢出收益。
3.2借助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电商平台建设
农村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已是毋庸置疑。如何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树立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是推动电商平台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借助融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融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其打破了媒体间的平台限制,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有效整合,使各媒体资源实现互融互通,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范围。将融媒体与农村电子商务相结合,能够帮助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及个体电商创业者进行市场营销策划与宣传,依托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借助融媒体的各个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专属品牌。另外,农村电子商务还需要与融媒体平台及时进行信息互换,从网上、网下不同渠道做好产品推广工作。可以说,“融媒体+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有效整合了线上与线下的销售渠道,兼顾了产品的传播与销售两个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在未来的农村电子商务中,借助融媒体的优势能够进一步吸引客户,使客户获得信赖与放心的产品销售渠道。融媒体平台中有着大量的新闻资讯,可以借助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客户进行引流,对接优质的电商服务资源,从而打造出集新闻与购物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的市场影响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3.3注重产品升级,培育电商品牌
农村丰富的产品资源是其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与优势,对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发。因此,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就要立足本地的产品特色,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挖掘与开发产品优势,注重新产品的开发与升级。在培育特色电商品牌的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高度。农村在积极引进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不断培育本地的电子商务人才。针对本地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扩大基础性人才的数量,注重深层次人才的培训,从而培养全方位的电子商务人才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展。在培训中,还要注重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的创新。加强对农民电子商务实践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要想真正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融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以当地的历史文化优势为突破口挖掘产品文化,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区域文化故事的推广与传承,促进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农村电子商务的特色经营战略,在打造电商品牌的同时,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