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工商管理工作经验8篇

时间:2023-09-25 15:59:2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工商管理工作经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商管理工作经验

篇1

一、案件分析

去年年底的一个晚上,工商所所长__和朋友在其辖区一俱乐部喝酒,结账时因摔碎酒杯的赔偿金额达不成一致与俱乐部工作人员发生争执,俱乐部遂向公安部门报警。在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__继续争吵,处警民警采取了将其在派出所进行留滞的处理措施。对其行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局党组召开全局警示大会,对__给予行政记过处分,并免除其工商所所长职务。__是一名工作能力很强的工商所长,所管辖区域主要为城乡结合部,管理情况复杂,他处处以身作则,敢于碰硬,方法灵活,食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这次酒后滋事,采取不当方式处理消费纠纷,在公安部门、监管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破坏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受到政纪处分,干部们感到很惋惜。

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__喜欢结交朋友,时常与朋友在辖区内餐厅等场所聚会,饮酒过量时情绪容易激动。被调查对象均认为,__消费时,每次都按照市场价格,能够现场结清款项,过度饮酒时出言不逊只是个人生活习惯,没有违纪违规。我们认为,正是这些小节,日渐滋生__的自满,以致演变为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以此为鉴,我们深思:怎样将提高自律能力与工作结合,有效预防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保护干部、维护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防范措施

区局党组将探索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新课题交予__市局试点。我局按照要求,进行专项课题调研、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组织试点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几点启示:

1、建立积极的防范措施,保护干部,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根本目的。查找风险点,将权力在阳光下晾晒;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将权力在阳光下运用,使干部算好人生帐,防微杜渐,规范岗位自由裁量权的使用,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廉洁机会,降低干部的廉政风险。

2、教育经常化、多样化,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基础。风险教育面向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人员,加大次数和频率,于无声处,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变化,能有效促进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措施的落实。

3、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保证。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管理空当,往往会“诱发”干部犯错误。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堵塞制度漏洞,能有效防范履行职责中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4、强化监督,是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关键。没有监督的管理是失控的管理,通过监督,追究责任,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措施,能有效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违纪违规行为。

(一)具体做法

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的工作思路,分为前期准备、动员学习、探索实施、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市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廉政风险点防范工作任务。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日常事务性工作。召开循环转段动员大会,进一步拓展充实内容,明确监管风险点防范重点,不断营造工作氛围。

2、广泛动员,排查廉政风险点

实行全员动员,边探索、边推行、边修正。把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队伍管理、财物管理作为重点领域,以点为内容,对有潜在不廉洁行为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结合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能,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广泛开展 “四查”活动。一是个人自查。按照自己查、群众帮、领导提、组织审四个程序,认真查摆和分析个人廉政风险点。二是部门评查。结合部门职能,评查部门风险点。三是交叉互查。部门之间互查互评,查漏补缺。四是评估审查。突出工商职能特点和工作重点,评估确认风险点,确定防控目标。经党组公示确认风险点,风险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制定防范管理具体措施。

3、健全考核机制,不断修正完善

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进行平时督查考核、年终绩效综合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存在的风险点,及时予以纠正,对新出现的风险点,进一步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确保风险防范工作长期有效。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教育长效机制,坚持“三化”预防队伍管理风险

(1)思想教育形式多样化。一是学习多样化。结合岗位职能,开展“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问卷答题活动,引导干部主动学习、交流提高;二是开展四个教育,即“干干净净做事”、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典型、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三是职责提醒教育。开展三个谈话,即党组书记定期同党组成员、党组成员同分管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同工作人员个别提醒提示谈心谈话。

(2)文化活动经常化。购置健身器械,举办廉政书画摄影比赛,趣味月运动会,开展文艺演出、家庭文化展示,培养干部健康

的生活情趣。(3)干部管理制度化。实行干部提拔“选育制”,建立后备干部资料库;实行干部试用期“公认制”,对履行职责、廉洁自律情况民主测评和考核;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强化“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

2、建立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三公开”预防行政审批风险

(1)政务公开。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收费标准、办事指南、文书示范文本、监督举报电话号码上墙面、上台面、上微机、上公示栏、上触摸屏。

(2)工作规程公开。结合实施依法行政,规范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细化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许可程序、明晰服务标准,在办公场所、电视、报纸,乡镇、社区宣传栏公开公示。对中层干部、工商所执法人员开展文明服务、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等七个方面的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6%.

(3)监督评议公开。依托12315消费维权四级网站,建立政风行风联络点,赋予义务监督员建议权、监督权,!、反映权、举报权、当场制止权、反馈权“六权”;规范基层执法人员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程序、内容、整改落实公开,并与“个体户月例会”结合,宣传政策、述职述廉、通报整改情况,已经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社会监督的畅通渠道。

3、建立执法防控体系,坚持“三规范”预防行政执法风险

(1)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推行说理式文书。今年16起案件核审实行“三不审两不核”工作机制。即:没有证据归责、自由裁量理由、法理阐述的不审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处罚决定书不符合说理式文书要求的不审核,有效解决了行政处罚畸轻畸重等行为;二是继续推行等级办案员制度,有效解决了擅自处理案源、擅自调查取证、擅自实施强制措施等行为。

(2)规范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实行案件办理流程监控制。将案件办理的14项主流程、35项支流程,记入《案件流程控制运行记录表》,对案件的六个环节,按顺序、分阶段实时全程监控;二是实行案件监察制。法制科、监察室对案件实地回访调查,法制科进行案件月点评,定期开展案件评查、行政许可卷宗评查活动,促进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

(3)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以强化市场巡查为重点,对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商标、广告、打击传销等监管风险点进行防范管理。一是落实市场区域巡查责任。工商所按照巡查任务的10-20%,组织巡查人员交换监管网格,预防巡查不作为;局机关每月进行一次跟踪抽查,预防巡查慢作为。二是推行所长一月一评讲,所长对巡查责任人是否认领经济户口,巡查记录填写、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点评,预防巡查不作为造成的案件线索流失行为。三是依托信息化平台,坚持通过网络系统对当期巡查任务对照检查,预防巡查中发现违法违章行为不及时查处行为。

4、建立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坚持“三抓”预防财务管理风险

(1)抓制度完善。梳理修订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了资金使用、公务接待、办公用品采购,车辆管理的内容、管理方式等具体操作性制度。

(2)抓局务公开。重大决策形成会议纪要在__市综合信息平台公开,建设项目、物品采购研究决定在局域网、公示栏公开,杜绝暗箱操作,接受干部职工的全程监督。

篇2

近年来,X县县委、县政府对应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规定,严格按照“细致、精致、极致”的要求,积极推进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值守、应急宣传、信息报送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落实“24小时双人双岗在岗值班和带班领导在岗值班工作制度”,确保了紧急突发事件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审批、第一时间报送”,做到了信息报送及时,处置妥善得当,有效地提高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应急值守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具体操作中,个别基层单位存在对应急值守工作重视不够,值班室建设规范化标准不高,值班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应急值守工作的业务培训、督导检查和考核问责,努力提高全县应急管理工作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应急值守人员素质。我县已将政务值班和应急处置作为全县党政系统办公室“业务大练兵”的重要内容,邀请市政府办公厅相关业务专家对各乡镇、各部门负责应急值守工作人员进行系统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各乡镇、各部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二、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基层单位值班室建设规范化水平。按照《X值班工作规定》和《X值班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督查室通过实地查看、不定期检查的方式,逐个对各乡(镇)、县政府各部门应急值守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全县应急值守规范化建设百分之百达标。

三、加强考核问责,层层传导压力。根据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各项制度,并针对存在问题建立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每月不定期对全县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进行检查,传导工作压力,对紧急突发事件信息迟报、漏报、瞒报和带班、值班人员擅离职守等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将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

篇3

关键词:民营经济;工商管理;作用;影响

自召开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谓是世界瞩目。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应该认清形势,看到我国当前所处的位置,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看。首先是从国际视野而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相较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在出口贸易方面,并不占优势;其次是从国家自身发展来看,我国目前尚不属于科技强国,产业升级有待加强。因此,站在宏观的高度,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必须重视工商管理工作

在我国近几年经济稳步、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开放,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我国社会经济的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动。在这个变革时期一定要注重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明确工商管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政府行政权力中工商管理职能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必须予以重视。

现阶段经济发展大环境为我国民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取较高经济利益所提供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的工作很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需要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在保证多种经营模式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监管职能落到实处,让国家相关政策发挥规范和整合的作用,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性。我国进入世贸组织已近二十年,但市场转型和变革仍在继续,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国际大型企业不断涌入分占市场份额,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远远超过国内同类型企业。民营企业资金底子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相对较低,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误入歧途。工商管理行政部门一定要根据市场经济走向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坚持多种经济模式共存共赢的原则,遏制违反国家政策法规的暴利型市场运作。通过实践分析现阶段市场中暴露出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对国家相关监管政策进行改进与完善,突出经济监管的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也要明确民营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现实,工商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和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才能让民营企业稳步发展,才能让市场竞争趋于良性。

二、行使管理权力时容易出现的疏漏

众所周知,在我国工商部门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管制这块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该部门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对企业进行包含10多个项目在内的收费,这些费用对工商部门工作的开展和运行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实行收支分别管理,即市、县直接负责收费工作,将所收取的费用交给省级财政,上级财政再根据实际比例返还还各地工商部门, 作为经费拨款。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收费总额与拨付经费挂钩, 这种内在的经济利益关系及部门利益驱动, 使工商部门在收费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

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乱收费。这种例子在实际中并不鲜见,如,任意夸大收费范围和项目,某些工商部门为了私利,以各种牵强的理由巧立名目对个体商户收取费用。造成个体工商户几乎每一步经营举措,每一次“盖章”都要交费的现状。“权力出租”这个新名词广泛流行,对国家公信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毁损。以集贸市场中的个体工商户缴费为例,在进入市场的初期他们往往缺乏经验,不清楚建立账务账册对营业额进行细致记录规划的重要性。在工商部门收取管理费时不能提供有效的营业额数据,因此无法按照国家法规营业额乘费率来计算管理费,工商部门对这些个体工商户收取定额费用仅凭经验,很多情况下收费过高。根据可靠信息统计,税务部门的税率高于工商管理部门,但后者收费总额统计下来往往高于前者,这是工商部门存在乱收费现象的佐证。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应树立正确的执政观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行政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如何服务好民营企业,以保证他们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值得思考了。这些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同时更离不开系统人员的思想认识。他们需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主动服务民营企业,为他们提供指导,提升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氛围。从而不断的强化市场的公平、竞争、准入、秩序与交易环境,提高市场服务与监管的能力,以“服务企业”为己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存空间。站在政府的高度,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提供帮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最终使我国经济发展又上一个台阶。

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自身管理意识,坚定一个正确的管理理念,全心全意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服务。同时,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要根据当下的新形势、新国情,改变传统老旧的理念,使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搞好研究措施来不断完善企业的改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还要有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要严格按照原则办事。在执法的时候,不仅要严格执行,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执法水准。作为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补充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有效的推动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对策

综观上文,不难发现,在现阶段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同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创新,具体包括:思想创新,产业多样化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与环境的创新。为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的发展力、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特提出以下几点举措。

首先,在履职过程中,工商行政部门应当牢记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切不可脱离企业实际,任意妄为。除此,在履职过程中,应当以法律为最高标准,任何行为都应当依法进行,当然,对企业的法制宣传同样必不可少,使企业自觉的去遵守。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找到相关的人员来负责,而后一定要进行反思。正确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护人民的正当权益,建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强化企业的“信誉”观念,因为如果没有基本的信誉,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这样也就难以持续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所以在市场经济的交易下,一定要自觉遵守与维护信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有效快速的发展下去。

篇4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会计档案;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会计档案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在经济管理活动产生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具有保存价值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会计核算专业材料。[1]它记录和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通过会计档案,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把握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为单位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真实记录财务会计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是加强企业内控管理的保证及体现。会计档案按照保管年限可以分为永久保存会计档案和定期保存会计档案等;按照文件类型分为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等;按照电算化进程可以分为传统手工会计档案和电算化会计档案两种类型等等,种类繁多,管理本身存在一定难度。

近年来,随着烟草系统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全面实施财务资产“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核算广泛运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核心作用逐步显现,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会计归档资料收集不全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会字〔1998〕32号)《浙江省烟草专卖、商业系统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浙烟财〔2005〕41号)(以下简称两个办法)等对会计档案规定了归档范围为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具体表述中用“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涵盖了没有列举的项目,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强的职业判断。仅仅一个“其他”,让很多人忽视了一些越来越显得重要的会计资料的收集,如:预算执行情况表及分析报告,上级部门批复的预算相关文件、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检查资料、资产处置资料等。

二、会计档案打印、整理、编号等工作不规范。档案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最终体现。很多财务人员工作认真,但是在会计档案的打印、整理等工作中却较为粗放。打印账簿时没有考虑实际需要,如:打印银行明细账时没有分账户打印,或者只打印往来明细账,没有打印客商三栏辅助明细账等;整理时没有考虑各项资料的逻辑性;编号时没有按总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科目明细账、辅助账顺序排列等,给翻阅档案、查找资料带来不便。

三、财务新员工对会计档案管理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近年来,我市系统财务人员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新老员工交替频繁。老员工凭工作经验不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没有留下系统的指导文字。部分新员工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了解,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跟上企业管理的要求。

四、企业内控管理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出新要求。档案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2008年5月财政部会同五部委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2010年4月又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控管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并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资金、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等等一系列企业内部控制手段都涉及到财务部门,最终需要转化在会计档案中。系统内审计、外部审计、税务检查等,不仅仅是以前单纯的检查账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还加入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检查,要求会计档案管理更加全面、规范、系统和精细化。

针对以上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实际工作的摸索实践,笔者认为全面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粗放式管理转为精细化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入手。

一、加强培训,将会计档案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针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应组织财会人员系统学习两个办法、制度及其他要求,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理论上的认识。摈弃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档案管理员个人责任的错误思想,在全员中树立会计档案重要性理念。可以聘请专业老师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会计资料收集、整理、装订、编号到归档的一系列流程进行讲解,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

二、制定规范,将需收集保管的会计档案项目进行细化。会计资料的收集是档案的起点,只有收集及时、完整才能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使用提供保证。我公司特制定了《会计档案整理操作规范》,对丽水市烟草商业系统会计需要归档的材料进行了统一,共4大类27小项。包括: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账簿类有10个具体项目,其他类有11个具体项目,包括:各项税费纳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固定资产盘点表及报告、资产处置资料、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检查资料等。涵盖了会计整体工作中的每个关键点,避免重要资料的遗漏,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三、确定统一标准,对全市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统筹安排。为了使会计档案管理更加规范,我们对打印、装订等进行了标准的统一。

(一)统一打印格式。新的财务系统上线后,关键用户进行了统一的账簿打印模版设置,使打印效果尽量合乎理想。对需要打印的账簿格式明确作了要求,并详细描述操作步骤。例如打印银行日记账时,要求选择辅助明细表设置“会计科目、账户”为表头选择模板【现金日记账(竖式)】打印,账页左上角要显示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账户;打印固定资产明细账时,要求先整理一份汇总的固定资产情况表等,对每项内容均进行了最细环节的确定。

(二)统一采购凭证纸、粘贴单、档案封面及档案盒等。按照两个办法的要求,记账凭证规格统一规定为114*217mm,用纸标准为不小于80g/m的书写纸;会计凭证封皮规格统一规定为125*232mm*2,用纸标准为不小于120g/m的牛皮纸;会计凭证档案盒规格为135*231*30mm等等。市公司严格按标准对会计档案装订材料进行了统一采购,给会计档案穿上了全市统一的工作服。

另外对会计档案的编号规则、归档要求及处置流程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四、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全面提升会计档案管理水平。档案之所以具有保存意义,正是因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除了纸质会计档案的管理外,还要重视会计电子档案的收集及管理。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物档案管理,电算化系统升级后,计算机、服务器和数据库等软硬件实物均应与相应的数据备份一同归档,操作员代码和操作口令等一律明码刻写光盘并打印纸质文件一同保管,增加系统透明度和可操作性。[2]电子档案应每年跟随纸质档案一起归档,与纸质档案形成双保险,以及适应不同使用目的。

五、以PPT为宣传渠道,直观展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将会计档案的整理全过程拍摄照片,包括:(一)凭证的粘贴、附件折叠、凭证的装订、包角、盖章;(二)账簿打印设置、页码、账簿启用封面填写标准;(三)案卷卷内目录的填写、封面的折叠、封底立卷人的填写、案卷的装订;(四)案卷的编码;(五)保管清册、移交清册等的填写,制作成PPT,附文字说明,生动展现了会计档案整理标准及全过程,为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供后续保证。

六、梳理工作流程,将会计档案精细化管理进行固化。结合企业管理体系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对档案的移交、保管、销毁等其他具体细节作了具体的规定,全面地进行会计档案流程化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固化下来,形成文字和流程图,有利于新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有迹可循、有据可依,即使没有足够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迅速掌握该项工作。

会计档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而事实证明其实际上是一项繁杂深奥的工作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需要每个会计档案管理员统观全局,进行分析、理解和把握,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朱轶杰.医院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

篇5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民办高校 工商管理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21

Research o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urses System of Private College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ckground

FAN Wanjian

(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e articles studied th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urses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private college. It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urse System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Such as it should reasonably adjust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ratio, adjust the proportions of the different course modules and so on.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urses system

0 前言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专业,全国已有五百多所高校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但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专业之一,工商管理专业出现了共性趋同和特色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一方面大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觉得找工作非常困难不受企业欢迎,另一方面企业在苦苦寻觅适用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可能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途径。而要落实真正的校企合作,必然对工商管理专业现行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作出重大改变,这对传统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无疑是一大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巨大机遇,能抓住机遇作出改变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学校无疑会得到快速发展,否则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民办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只有十来年历史,其学生特点与一本二本及高职高专有较大差别,如果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沿袭传统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显然不妥,民办高校应该抓住目前人才市场需求和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机遇,根据民办高校生源素质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避免教学资源浪费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普通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由于教学理念的制约和人才培养定位的滞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出现了较大背离。集中体现在:

一是课程体系设置僵化雷同,不能体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翻开不同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差别不大,开设课程也基本相似,只不过是课程开设的学期顺序、课时多少等的差异,很难体现不同高校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特色。

二是课程体系设计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如果没有教育部对于应用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应该达到15%的教学评估要求,估计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实践教学比例会大打折扣。传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过于注重工商管理知识结构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理论课教学比重普遍偏高。而实践教学由于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实践教学场地、设备、资金、合作企业、实践教学人员以及更高水平更灵活的教学管理等等都与理论教学要求差别巨大,需要更大资金投入和教学改革投入,上述诸多因素的存在既阻碍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例的提高又使本身比例不高的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落实。很多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教学合格评估或者为了迎合目前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比例表面看起来在课程体系中比例达到甚至超过25%,但真正能落实到位的实践教学环节却不多。

三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比例设置不尽合理。一般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所占比例过高,而真正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比例普遍偏低,这大大限制了适用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是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死板,缺乏灵活性。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实践性、动手能力以及较强知识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四年学习中要择机能深入工商企业参加各种管理实践。这样矛盾就出现了,高校教学强调计划性而工商企业提供的管理实践岗位却具有随机性,工商管理学生如果选择工商企业提供的随机性管理实践机会就很难按时参加学校安排的基本固定的各项课程学习,也就意味着学生将很难毕业,学生无奈下一般只能放弃难得的工商企业管理实践机会,这极大地制约了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教育部大力号召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作为传统长线专业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抓住这次机遇积极转型,对不合时宜的课程体系进行大刀阔斧改革,为培养适用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扫清障碍。

2 校企合作背景下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必由之路,民办高校历史包袱少,应该抓住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机遇,大力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校企合作深度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出工商企业真正需要的有特色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民办高校大多自普通高校转设而来,因此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往往借鉴或者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体系,这样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就存在上文探讨的各种问题。为了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在深度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该对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要从教学观念转变和软硬件保障方面为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重新设计扫清障碍。民办高校要从高层管理者一直到基础教职员工要清楚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向应用型技术型大学转型的意义,不转是慢慢等死,只有抓住机遇转型才能有美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从师资、资金、场地、设备、教学管理,以及合作企业建设等方方面面做好软硬件方面的筹备。

其次要根据深入校企合作要求对现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保障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是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为校企合作腾出空间。也就是适当压缩理论教学比例。通常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比例一般占到全部课时80%以上,甚至有达到90%以上的,这与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要求严重不符。根据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需要出发,实践教学比例应该至少达到25%以上,如果条件允许情况下能达到30%~40%则更好,因此应该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为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服务;二是调整不同课程模块比例,为校企合作正常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深入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能把理论方面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学好,然后到企业实践加以运用,因此应该根据上述要求,对通识课模块、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模块的课时比例进行合理调整,需要加大专业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模块课时,特别是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专业课程比例应该适当增加,而适当减少通识课模块及学科基础课模块课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到工商企业实践时已经储备了足够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在现实与工商企业合作中,很多企业也针对性地要求提前对学生进行专门专业课程培训;三是将校企合作贯穿工商管理四年学习的不同时期,灵活设置课程体系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冲突。传统工商管理课程体系一旦设定后,教学管理就会按照既定课程体系计划执行教学任务,无特殊原因一般不能进行随意改动,这与校企合作要求下的灵活根据实际生产实践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产生矛盾。因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个矛盾,在体系设计时就要有一定灵活性,除了预先将校企合作各个实践环节合理穿插于工商管理本科四年学习的不同学期,同时应该保留一部分机动灵活时间模块应对合作企业的不定期的实践教学安排,以保证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开展,相应实践环节能落到实处。

篇6

1.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不足

学生大多是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未来发展。但是,我国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由于教材的更新引起的,许多高校的教材更新速度慢、时间长,因此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与实际脱轨,学生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教材信息。另外,学校在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时,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想解决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的不足,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将理论知识能够很好的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结合,同时高校也应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开设经济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对市场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学校要让学生对企业管理工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在实践中去丰富自己的阅历,符合企业的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2.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向缺少定位

我国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缺少明确的定位,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普遍认为只要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高级人才就可以了,这种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并不明确,定位方法也比较模糊,不能将理论人才与技术人才进行很好的区分,这样并不利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实际工作产生一定的障碍。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工商管理人才的定位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进行完善,由原来的企业工商管理的高级人才教育模式开始向精英人才教育模式转变。

3.培养方法缺少创新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在金融、经济以及国际贸易上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市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我国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企业开始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得到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社会市场的变化发展,就应该对企业进行创新,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在市场上不被淘汰。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都缺乏创新精神,不能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式上维持着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方式老套,并没有和现代社会市场进行很好的接轨。因此,企业要想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更好的发展,就应该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对市场的变化保持敏锐度,对于学习所学到的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要进行灵活的应用,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用传统老套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管理,应找到适合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市场变化的管理手段。

4.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缺少实践经验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从事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员属于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因此,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及实际应用能力,要求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机交往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同时也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现代化管理手段,不管实在中小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要求工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刚从业的工商管理人员已经具备丰富理论知识,但是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他们在企业工作中,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坐而论道,并且他们并不满足从事基层的工作,好高骛远,不能独自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导致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不能很好的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且对自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学校看重的是应试教育,对学生自身的专业实践并没有得到重视,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空有理论缺少实践,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导致工商管理人员在从业初期由于实践经验不足而导致工作出现问题。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的培养。

5.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不高

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我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很多学生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但是各学校水平也存在差别。在我国中专、大专以及本科学校都设有工商管理学专业,由于各学校性质不同,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差别,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全日制以及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有许多学生学习工商管理是通过成人夜大以及自考的方式,最终得到学历证书。这样导致在与大专、本科等学历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应用实践能力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变现得并不是很好,缺少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基本标准。

二、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1.单一的培养模式。我国教育大多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积累,这样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理论知识来应对考试,没有真正理解工商管理的知识。学校忽视了实践课对学生的塑造,只开设传统了传统理论式教学,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造成学生空有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2.松散的培养体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过于松散,缺少系统性,有很多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时会由于管理工作能力差、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工作的失误。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实践经验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内容。系统性的培养体系可以为企业带来全方面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3.落后的培养内容。在培养内容方面上,并没有与时展同步,对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没达到与时俱进的目标,因此,要再培养内容上进行创新,跟上时代的脚步。我国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材都是参考曾经老教材进行改编的,在内容上过于落后,不能满足学生在工作时所掌握的知识。

三、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的三原则

1.以学生为本。学校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需求进行相应的能力培养。将旧的教学体系向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转变。学校应多开展实践活动方便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工商管理工作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要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增加实践经验以此保证能够胜任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学生必须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2.系统性。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坚持系统性的原则,通过整体优化对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进行系统性的建设。第一,在培养工商管理应用能力时,应将不同的培养方法进行联系配合,对每个培养方法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上实现优势互补。第二,从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整体考虑,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实际意义,科学处理二者的关系。

3.灵活性。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灵活性原则,每个学校要以自身教学条件出发,从而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要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可以针对学生而制定不同的培养方式,也可以将不同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更有效的培养措施,进而提升学生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工商管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遵循灵活性原则,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四、企业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制定科学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计划,这需要根据不同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分门别类的培养学生工商管理应用能力,从而符合企业不同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设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课程。在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教学时,可以把不必要的课程适当删减,分清专业课程的侧重点。同时也应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是交叉学科培养计划的重点内容,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符合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对公共管理专业课程进行设置的时候,应根据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做到学科知识与企业管理相联系。工商管理人才必须适应社会,因此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由于工商管理人才在各企业中职能的差别,因此,要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划分,形成板块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科内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使管理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

2.加大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要想不被现代化市场淘汰,就应该加强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商管理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时,必须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管理者应对工作充满热情,同时也应保持创新精神。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知识,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管理手段。在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灌输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指导管理人员学会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创新理论知识,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在企业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计划上,应对培养计划进行思路创新,充分调动裴炎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自身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应加强管理人才的人际交往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通过这些培养形式,相信企业定会培养出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提供保障。

3.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下,在培养人才上也要求必须采取现代化模式,学校必须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的重要性,学生接受专业实践活动的培训,这样为社会、为企业都塑造了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教师在授课时也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开设有关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学校也应积极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有充分的实践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可以将一学期的课程应分为理论知识与专业实习两部分,在学期末的成绩考核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习成绩,另一部分就是实习成绩。用这种培养方式告诉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结合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形式。

4.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以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管理者应拥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发挥充分的耐心与责任心,对待工作态度要兢兢业业,在管理遇到问题问题时要及时解决,并深究出现问题的原因,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办事水平。这些都是需要工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出来的,积累工作经验。但是我国有一些企业在选择工商管理人员首先看应聘人员的学历,而忽视了工作能力方面。因此,在培养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应用能力时,应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学校时就应该灌输职业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强化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优秀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因此,必须提高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最终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五、总结

篇7

就工商管理信息化而言,在工商管理中,巧妙融入各类新信息技术,优化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收集、整理工商管理过程中各方面信息,科学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分析,确保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快工商业发展速度。随着时代不断演变,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不断作用到不同行业、领域中,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已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工商管理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必须加强其信息化管理,促进其信息化发展。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作用下,领导者可以随时了解内部每位员工各方面情况以及各方面工作细节,根据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确保日常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利于简化日常工商管理流程,降低工商管理难度,减少工作量的基础上,提高工商管理效率和质量。

二、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第一,优化网络基础设备设施。从某种角度来说,想要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优化网络基础设备设施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办公自动化、远程会议等都离不开网络基础设备以及设施,也是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工商管理单位要根据自身开展的各项业务,定期升级工商管理业务网络,对其进行合理化处理,加以优化完善,避免日常运行中频繁出现故障问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降低网络基础设备设施维修成本。工商管理单位要定期对相关设备设施升级,比如,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信息安全隔离设备,做好修复工作,优化完善相关的信息系统,加大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力度,优化完善入侵检测系统,科学选择信息安全防御产品,促使网络信息系统处于安全、稳定运行中,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确保传输的信息数据更加完整、准确。在此过程中,工商管理单位要优化工商信息数据传输形式,充分发挥电脑、手机等设备多样化作用,获取所需的信息数据,对其进行合理化分析,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作用,有效指导一系列实践工作。第二,注重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指导。在新形势下,我国工商管理业务、信息技术二者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在工商管理信息发展道路上,工商管理单位必须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以及指导工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兼顾,加强不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现象,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协作,确保一系列工作顺利开展。工商管理单位要根据日常工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工商管理特点、性质、具体内容、难易程度等,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科学指导工商管理,有效提高工商管理整体水平,为促进我国工商管理商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第三,定期升级工商信息监管与分类业务系统。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道路,工商管理单位要根据所构建的信息监管系统、分类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定期对其进行必要的升级,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扩充工商业务系统、分类业务系统具有的应用功能,对其进行合理化调整,确保其和消费者协会监管系统等紧密相连,处于统一化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加强各方面数据信息交流,确保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第四,注重先进技术的优化利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单位要注重先进技术的优化利用,分类管理各方面工商管理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合理化处理,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步伐,科学开展工商管理工作。同时,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工商管理单位必须加大人员培训力度,要根据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各方面情况,制定科学的“长、中、短”期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围绕当下工商管理发展要求,工商行业发展方向以及趋势,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开设具有针对性的网络课程,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学习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最新理念、最新知识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完善他们工商管理知识体系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熟练操作相关设备设施,不断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在实践工作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工商管理单位要注重优秀工商管理人才的引进,优化工商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人才方面投入成本,不断加快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步伐,提高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显现。工商管理单位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全方位正确认识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优化网络基础设备设施,注重先进技术的优化利用,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升级工商信息监管与分类业务系统,注重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指导等。以此,确保一系列工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降低工商管理成本的基础上,提高整体运营效益,不断促进我国工商管理行业向前发展,更好地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提高其信息化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迎红.新环境下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64.

[2]张凯惠,李勇.工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1):124-125.

[3]许入文.工商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250.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工商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当中不断的开展起来,工商管理专业在这十多年的开展教学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生在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后在进行求职的过程中,很多单位和企业都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在学习该门专业课的过程当中不能有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就会致使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出现求职就业难的情况,进而使高职院校在该专业每一届的招生方面也遇到了阻碍;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方面,作者就根据自身所在学校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现状做为实例,对14和15界的两届该专业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该专业学生对专业教学模式的看法和了解熟悉的程度,和未来毕业就业方向等问题;通过调查后发现很多该专业的学生对教学模式有一些意见和看法,提出了在专业教学内容当中很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又多又杂缺乏具体的实践,没有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也比较盲目。

1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当中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制定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教学内容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来进行制定,是该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法规,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当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步入社会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单位的相关管理工作,努力的培养出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高素质现代化管理人才;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各科教师仅对自身负责的课程开展了实践教学,没有从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体角度来进行设计实践教学,例如在证券投资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是让学生通过电脑利用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进行模拟投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只是对这一门课程知识进行了锻炼,并没有对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起到一定锻炼和加强的效果。

1.2缺乏健全完善的学生实践设备

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应占据总体教学内容一半甚至更多,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当中非常的重要;然而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时没有配套和实践设施或者配套实践设施较为陈旧和简陋,这就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具体的实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1.3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由于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各科教师都缺乏实际在企业当中进行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和目标就应该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所讲述的大多都是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缺乏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不能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具体作用,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作用与实际不符,使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提不起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来说,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商管理工作经验,通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累积一定的经验,对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教师自身的一种理解和体会,此时再给同学们进行课程讲授时把自身对管理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体会等结合教学内容讲解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们对工商管理专业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2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2.1在工商管理教学当中引入创业教育,建立起创业型教学体系。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当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教学理念,创业教育这一理念在广义上是这样解释的,就是培养具备开创性人才,由于用人单位和组织不仅要求受雇人能够在事业方面达成一定的成就,用人单位对个人的开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技术及管理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越加的重视起来;在大学教育当中引入创业教育,就是依据学生相关专业来进行创业知识的讲授,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使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得到不断的增强和培养,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充满自信的步入社会,在社会中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在其工作当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发展。在大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教育和培养,最后再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具体创业中得到具体的表现;由于想要真正的获得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就必须进行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创业教育引入到工商管理教学过程当中来,将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互相融合的来进行教学工作,能够使工商管理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使学生能够在创业式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当中学习到更多有关创业的基本知识,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进行自主创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首先,设置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教学课程;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依据在创业实践当中所出现的问题来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和讲解,形成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2.2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应明确学生就业的具体方向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涉及的行业也较多,在工商管理专业所毕业的学生能够在物流企业,销售类企业,会计等多方面进行就业,高职院校当中的工商管理专业完全可以依据学校自身教育资源与学生的就业需求来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确定具体的就业方向,例如某学校在进行了工商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之后就主要培养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上主要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涉及,主要对学生进行经济法律和行政管理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努力的培养出能够适应税务工商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当中的行政管理和税务工作。

2.3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实践平台,加大实践设备方面的投入。

在高职院校之内为学生建立创业园区,使学生能够进行实践训练,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与创业扶持政策,能够把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政策支持实行创业实践学分制度。

2.4应及时的转变教学形式和手段

对以往陈旧的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在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多增加一些实际情景模拟,实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和主题研究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增加学生社会实训时间,多采取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5对教师的创业理念及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使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管理的培训,通过使教师进入到企业当中参加企业管理工作实践活动,使教师的创业理念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更好的回到学校当中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式的工商管理教学。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及各种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过程当中,应对陈旧落后的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立伟.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本科教育改革探析[J].开放式教育研究,2012(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