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8篇

时间:2023-09-25 15:59: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

篇1

一、知识管理概念的提出

当今时代,知识和信息逐步成为和人力、资金并列的企业第三大“战略资源”。实施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战略选择。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费拉德罗说:“知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近几年来我国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知识管理是对企业中所有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企业政策方针、过程手续等,甚至包括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等非具体化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共享、分析等,从而谋求更大应用目标的综合研究学科。知识管理包括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使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合适的人,以实现最佳的决策。知识管理强调的是支持经营管理过程的企业人员之间的信息和知识交流,而不只是存储已有的知识。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为了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对各种相关的知识资源进行使用、开发和生产创造过程。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具有不同于以往管理的显著特征。知识管理最大限度地积蓄智力资源,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知识管理的目标使得企业一方面把知识作为产品来利用,另一方面也利用知识来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知识已成为企业配置资源的基础,必须通过适当的手段,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追求知识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要注意企业知识产权的外界保护。发现具有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耗资巨大,而且不一定成功,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国家一般有相应的机制保护知识产权。企业通过申请专利、保密和挽留关键职员来保护自己的知识。

二、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现状

我国的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蓬勃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依法进行专利审查、建立面向全国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扩大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人们的观念难以跟上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的步伐,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仍显薄弱,这一点在我国企业中反映得尤为严重。其主要表现是:

1、我国企业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特别是核心技术少,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我国许多研发人员有了发明创造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发表文章、成果鉴定、申请评奖,而不去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每年重大科技成果约3万项,而每年受理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仅为1万多件。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863”计划实施10多年来,共鉴定成果1200项,2万多篇,但仅有240多件申请了专利,许多成果白白流失。以江苏省为例省内企业产值在500万以上的有50000余家,共计专利申请量为3889件,平均专利申请仅为0.07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有1438家,共计申请专利1618件,平均专利拥有量为1.12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国外许多大企业纷纷在我国以“跑马圈地”的方式,大量申请专利,其中一些专利技术现已成为许多产业的核心技术。他们用知识产权先行战略,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发展。

2、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及人员配置、战略等方面更显薄弱;特别是我国入世后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不断强化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制定并实施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战略,极力推进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变革。他们这样做,主要是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以保持他们的大国地位和全球的影响力;同时,美国、欧洲、日本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也有指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明显倾向;加之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扼制中国发展的图谋,这几方面的因素对我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敏锐洞察国际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发展的新态势,特别是要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在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走势,以正确把握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大趋势,认清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所面对的“基本世情”。经历20多年历程,我国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事业,已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开始呈现出自身的特色,我们再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国外的做法或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人家后边。为此,加强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研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江苏省作为一个科技和经济大省,应把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当作全省大事来抓,必须打破常规,跨越式前进,尽快建立和发展知识管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三、知识管理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实施

(一)实施条件

1、构建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度和配置人员,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要素

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必须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备得力的专职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奠定扎实的基础。从国际上看,凡有技术开发业务的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并由一位企业领导主管。该部门配备专职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人员,他们应既懂技术,又懂知识产权知识,其数量按照国际惯例,应是企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设有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其内部设置兼职人员。实际情况是,这种机构难于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基本上流于形式。我们必须迅速改变这种局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综合性的知识产权管理。其职责主要对职工进行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提高其知识产权意识;代表企业同职工签订知识产权协议,约定单位与职工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责任与权利;做好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研发成果进行价值评估;对职工职务发明创造进行奖励;参与技术贸易合同的签订,等等。

(2)分项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负责: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商标管理工作;著作权管理工作;商业秘密管理工作。

对于上述综合和分项的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均需分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责任落实,有监督有考核,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将知识产权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企业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2、政府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以江苏省为例,该省2002年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管理示范省”。省政府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发挥其重要作用。

(1)在全省范围内加大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强化对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领导层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必须全面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才能保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切实制定和有效实施。

(2)将全省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建制,归并于知识产权局集中管理,可补充相关商标和著作权方面的专业人员到知识产权局内。对全省的知识产权工作统筹管理,更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的开展,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省政府应解放思想,尽早将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划归省知识产权局,取代目前的知识产权联席办公会议制度。

(3)把知识产权指标纳入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省政府应着手制定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企业考核评价体系。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和专利统计制度,将企业的专利申请、专利授权、专利实施及专利技术对企业效益的贡献,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内容纳入企业常规统计项目。

(4)加大力度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尽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对于形成的行业核心技术,要注重专利技术与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占领高新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5)进一步开展“产、学、研”活动,为科研院所和企业搭桥,鼓励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与一家或多家企业共同组建技术开发联合体,对一些高新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携手培育核心技术。

(6)与国际惯例接轨,完善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目前,我国在科技成果保护和奖励方面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即科技发明奖和专利保护。前一种方法是整个社会较为重视的。也正是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国许多发明创造丧失了保护的机会,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按照国际惯例,这种科技激励模式必将淡化,而全面以知识产权保护取而代之。

(7)TRIPS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应当有助于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转让和传播,有助于技术知识的创作者和使用者相互收益并且是以增进社会和经济福利的方式,以及有助于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我省应对相关TRIPS规定进行探讨,寻求如何引导我省企业打破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以有效的竞争途径,切实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8)进一步发展和扶持省内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应借鉴国外的做法,试行将专利和商标服务合二为一,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可选择有能力的专利事务所试运行。

(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实施

1、专利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专利战略是指企业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去寻求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战略。一般分为进攻型专利战略和防御型专利战略两种。进攻型专利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地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为企业争得更大经济利益的战略。专利防御战略是指,在其它企业进行专利进攻或其它企业的专利妨碍本企业时,为保护本企业不受损失,或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企业专利战略,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几种。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的专利战略,或创造自己独特的专利战略,来满足促进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利用商标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商标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知识产权,它是生产者和服务者为了使自己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与市场上的其他商品和服务区分开来而采用的标志。我国自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商标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国的商标注册量每年已达到几十万件。外国公司也日益重视在中国的商标注册,由商标引起的市场竞争在我国也愈演愈烈。但从我国企业的发展来看,商标在企业的经营思考中显然没有占据足够的地位。一是企业注册商标少,二是有了商标也不注重其维护和光大。江苏省企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引起的全国“冠生园”品牌名声大跌;苏州“香雪海”的104万人民币低价易主,都体现了企业对商标经营思想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开展商标战略,应根据自己的技术领域和产品门类,积极申请国内外商标注册;在合资、合作生产等活动中,企业要注意对已有商标的保护并有效地确定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时还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商标名誉,注重保护与自己企业商标和企业名称相关的域名。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 知识产权战略 机制构建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是把知识产权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战略资产,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实现,除了依靠国家政策法律对高校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外,对高校来讲,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国家宏观制度下,从高校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在高校内部制定并有效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一、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背景

1、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的社会背景

当前,高校作为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核心机构,通过与产业界、科技界的互动,全方位地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机构。实践表明,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表现为其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和运用能力。而高校基于其知识创新与传播的使命,成为一国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源头活水。同时,知识产权也成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

2、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2006年2月,国家《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明确指出“高校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2008年6月,国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建立与实施实际上是整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在高校中的生动实践。

3、高校科技创新的竞争态势

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都在寻找优质资源的支撑。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技术法律化的权利,具有独占性和很强的不可仿效性。正是这种无形资产代表了高校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与其利益息息相关,能为其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以专利为代表的原始性自主知识产权,在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中具有“跑马圈地”的功能,是抢占学术制高点的利器。知识产权在很大程度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之一,也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赢得学术或经济竞争优势的基础。

4、高校知识产权工作问题较多

当前,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2004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曾经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等学校管理,特别是科研管理的全过程,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这为我国高校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提供了政策指引,但实践中高校在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因此,我国高校迫切需要建立知识产权生成、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战略机制,从而切实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影响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构建的关键性因素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是战略定位,对高校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外部环境要有全面的把握,其关键性因素如下。

1、高校科技管理体制

从总体上讲,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属于高校科技管理的范畴,它和科研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高校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会直接影响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目前,各大高校的科技管理难以匹配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要求。针对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在体制上深入改革,充分有效地调动科技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创造的积极性,发挥高校学科门类齐全和进行原始性创新的优势,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中人、财、物的汇集点或中转站。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在高校知识产权经营方面的经验表明,一个高效、健全的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以及技术转移成功的保障。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多归属于科研管理机构,少有完全独立而且职能全面的机构,一般部门的地位不高,专职人员极少,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难以发挥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性相称的作用。

3、高校知识产权文化生态环境

知识产权文化是法律文化的一个分支,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进步而成长起来的,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诉讼观念、心理结构、学术思想等知识产权观念形态。知识产权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文化,它与科技创新之间构成互动的生态系统,包括知识产权物态成果、知识产权正式制度、知识产权行为模式。但是,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还没有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良好环境,广大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缺失严重,需要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与营建,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三、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具体构建方案

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很大的不同,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应根据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定。本文试构建一套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框架,以其为高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所借鉴。

1、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

(1)激励创新原则。根据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理论,知识产权制度给智力劳动者设置了一种“回报预期”(the prospect of reward),所以它能鼓励人们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就没有足够的创新活动,因此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应当创造一个能够激励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

(2)经济效率原则。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利用提供一种合理有效的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的创新和国家经济的增长。根据高校侧重公益性的特点,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效率安排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收益,还要考虑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

(3)利益平衡原则。知识产权作为对创造性劳动成果所赋予的排他性的和强制性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平衡机制。那么,在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过程中,如何协调产学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冲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如何在高校传统价值观和知识产权工具理性的冲突中寻求最佳的利益结合点;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最佳地刺激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增长,同时确保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必要接近,实现共有知识财富的合理分享等等,都需要做利益平衡的考量。

2、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具体方案的制定应注重战略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结合,使得战略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战略推进的可实施性。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建立一个重塑情景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式(Contextual Planning Perspective)。美国学者Peterson认为“传统的战略规划往往依赖于确定清晰的优先目标、辨别特定的项目和发展支持性的资源战略,以使大学在既定的战略市场进行竞争;而重塑情景关系的规划模式假定一个行业是变动的,组织的战略是首先构造宽泛的创议或战略意图,并且在组织基础设施――文化和激励系统基础上激发组织成员的努力,以实现大学的目标。”重塑情景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模式立足高校学术自由的宗旨,做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定位,强调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新理念、新愿景和结构重组,注重主动创造而不是单纯适应。

(2)确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战略施目标。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要确立既合乎实际又不失进取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一般应确定学校在5年至10年之内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应该达到的相应目标:①学校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显著提升这方面主要以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专著的产出量等来衡量;②学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能力提高,有一整套完善的专利、著作权和商标管理规章制度;③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学校通过知识产权的运作,学校整体和优势学科的学术竞争地位得以显著提高;④通过建立产学研相互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推动高校创新成果向社会转移。

(3)加强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高校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推进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组织与领导来保障。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强调:①校长或主管科研的副校长要重视高校知识产权战略工作,积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给予有力的推动。②建立院系、学校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动机制,建立动态完善的学校、院系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短中长期规划或推进计划。③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信息分享和知识产权成果共享机制,建立基于自主创新流程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指引方案和实时检查与定期评估相结合的战略实施评价机制。

(注:本文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9GXS5D114;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校知识产权战略转型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8q171;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产学官联盟创新背景下的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转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200915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武亚军:面向一流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规划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

[2] 吕薇、罗涛等: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3] 曹新明:知识产权法哲学理论反思――以重构知识产权制度为视角[J].民商法学(人大复印资料),2005(3).

[4]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法制 互补关系 互动关系 互融关系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并列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相混淆、等同或分离的误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厘清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发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由确权保护到全面发展,彼此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制是保护知识产权的各类法律制度的总和。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所依法享有的支配创造性智力成果、工商业标记以及其他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1]知识产权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享有支配的权利,知识产权属于一种对世权、支配权。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的划界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确权,确定将哪些客体纳入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之中。知识产权法制通过有效地调整因确认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内容公开、授予知识产权权利人独占、许可或转让等权利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法通过确认智力成果权,明确了智力成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激发智力劳动创造者的创造热情,促进科技进步,使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为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增创竞争优势并扼制竞争对手,掌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综合手段,谋求实现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具有深层次、全局性、竞争性、对抗性的方略和举措。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变了以往法制对知识产权单一保护的状况;知识产权战略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注重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知识产权战略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竞争目标,引领创新主体以全面筹划和掌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来参与竞争,从而赢得战略发展的主动权。相对于知识产权法制而言,知识产权战略实质上是对如何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法制的总体谋划,它突出了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战略运筹。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到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从单纯强调“保护”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面协调和科学发展的新跨越。知识产权法制侧重于对实现知识产权确权的切实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侧重于对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战略目标的总体推进,为知识产权法制保护的有效实施指明了方向,弥补了知识产权法制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再创造方面的不足。因此,知识产权法制确权保护是实施并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支撑,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法制的航标,发挥着引领知识产权法制不断健全与完善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系统推进,拓展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方位的运筹,涵盖了知识产权从创造到其运用价值实现的全过程,构成了知识产权立体式发展的体系,是对处于平面(基础)层面的单一法制保护的有效拓展延伸。知识产权法制与战略构成的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对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动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攻防竞争的战略谋划;维权保护是手段,攻防竞争是目标,彼此构成了保护与竞争的互动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

知识产权法制在强调对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所谓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是指依照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对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是将法律与制度结合起来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一种手段。知识产权执法是对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有效手段,而知识产权的执法权限和执法手段需要知识产权法律赋予。法制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保护是加速知识产权运用的基础和支撑,如只有有效阻止和打击商标侵权、专利侵权、著作权侵权和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产品的行为,才能规范市场秩序和鼓励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知识产权的社会经济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的再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的维权保护正是激励知识产权由创造走向运用的保障,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使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地位得以巩固、使知识产权的运用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激励人们致力于创新、创造,支撑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从而使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攻防竞争

知识产权攻防竞争是指权利主体以知识产权竞争为核心目标,进行全局性竞争谋划,以对抗竞争对手并赢得竞争优势的一种策略。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是以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和进攻策略为核心切入点的知识产权维权,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发挥知识产权财富资源的作用。如在国际经贸中通过主动运筹知识产权对技术的垄断与反垄断、知识产权对市场的控制与反控制、知识产权对贸易的限制与反限制等一系列策略和举措,把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知识产权提升到引领和驾驭现代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和市场价值,进而成为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制高点的核心竞争力。为达到有效维护知识产权并赢得竞争优势的目的,知识产权攻防竞争通常是一种交叉结合、协同推进的策略。权利主体通过知识产权进攻策略拓展自身合法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对竞争对手加以制约或设置壁垒,实现以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或自主标准长期占领市场,实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的目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防御策略建立坚固的防线,防御竞争对手采用知识产权进攻或反进攻手段所形成的限制。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保护与竞争的互动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是通过维权保护手段来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激励创造,促进知识产权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但毕竟单一的维权保护手段还不足以对知识产权运用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人还仅仅停留在满足于静态的维权保护手段,则无法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而知识产权战略则是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手段的基础上,前瞻性地运筹知识产权攻防竞争的策略来加速对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并赢得竞争优势,发挥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实践表明,知识产权运用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知识产权创造的主要目的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能对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产权法制是维权保护的基础,知识产权战略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的拓展延伸,更是深层次的维权保护手段。因此,建立一个知识产权法制保护与知识产权战略运筹协同推进的互动体系,将是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实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略之策。

        三、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融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规范管理是系统运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彼此构成了互融关系。

1、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

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指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制的规定,对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健全完善,所开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的有效保证。知识产权法制强调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其侧重点是在制度层面上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把握,为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满足知识产权确权和维权对法律的需求。笔者认为,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不仅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法制的显著标志,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的知识产权宝贵财富的最大的发崛和集聚,对发展知识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2、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

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是指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在知识产权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所开展的以知识产权攻防策略为主导的一系列活动。当今,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和运作,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知识产权战略以激励创造为基础、有效运用为目的,依法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运筹。知识产权的系统运筹遵循市场规律,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立有序、规范的知识产权竞争机制,使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知识产权效能的最大化,进而提高知识产权经营者的市场竞争力。

3、法制与战略构成了管理与运筹的互融关系

从知识产权法制到知识产权战略的拓展,使得知识产权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从而实现对知识产权资源由规范管理向系统运筹的提升,这是知识产权效能得以最大发挥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转变和提升的过程中,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是知识产权系统运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只有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管理,才能为知识产权系统运筹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规范管理制度,才能为知识产权系统运筹提供强大的竞争力。知识产权系统运筹需要掌握国际市场动态和遵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才能以更深层次的策略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因此,知识产权规范管理与其系统运筹形成了相互融合、协同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紧密关系。

篇4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特点从协同学原理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具有自身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耦合性。耦合本身是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体系或者运动形式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彼此影响的现象[4]。如前所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本身的体系结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必然要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企业内组织要素的作用。加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从战略管理角度看,其实施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和流程,这些流程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组织者就需要调动企业内外部各种组织和资源,运用其知识和能力,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再从知识产权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研究开发、产品经营不同环节和阶段都在为企业创造知识产权价值,只有整合不同因素和资源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耦合性特点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因注意协调企业内外部力量和资源,不能将其当成企业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以企业研发部和知识产权管理部专利战略协同为例,两个部门之间需要就研发的市场导向、专利战略引入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以专利战略思想和市场导向原则引导研发部门开展研发活动。这种战略协同能够更好地使研发活动服从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更好地促进专利技术实施和转化。第二,利益协调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要求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和事业部群策群力,相互协作。同时,由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具有自身的局部利益,在大型企业集团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难免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根据协同管理思想,就应当本着企业共同利益原则,尽量化解矛盾。例如,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为节省营销支出而不愿在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而这最终将损害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为此,营销部门应本着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战略考量,除了对产品营销投入外,品牌营销投入也不能缺少。第三,整体效益放大效应。战略协同的结果是使企业现有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能力得到充分运用与提升。从协同学原理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每一个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知识产权价值链中创造出相应的价值,努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这样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必要性:基于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的需要基于协同学原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是指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运用协同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研发、生产、制造、采购、产品经营、市场营销等活动以及企业不同部门及外部之间建立协同合作关系,为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行为与过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是近些年来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一个值得关注且重要的内容,它是协同理论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认识,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必要性来源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协同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性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协同的要求。所谓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是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是以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为依托,调动各方面管理要素和资源,协调内部各组织之间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知识产权进行有序的计划、组织、指挥、安排、控制等活动。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指引。为提高知识产权协同管理能力,企业需要从知识产权战略规划高度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部署,取得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效应。在这方面,主要是进行周密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生产经营战略、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的有机协同。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内,则需要保持技术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的联系,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各职能部门和主管人员的双向交流机制,使研究开发管理、营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各系统之间保持信息畅通和联络。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也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应实施知识产权动态管理,将知识产权管理置于开放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中,从技术、市场和法律维度建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促进组织内部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建立知识产权组织协同效应、知识产权信息协同效应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效应机制[5]。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运作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关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理论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于丽艳等撰写的《基于运作过程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研究》(以下简称于文),以及唐珺所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等。以下不妨结合笔者的认识进行介绍和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方面,其中前者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之间就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所实施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行为;后者是指企业与政府、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外部主体就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事务进行的协同行为。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基础根据上述现有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本质上是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保护战略、市场运营战略之间连续多次的协同运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可以从知识产权活动基本运作过程加以研究。根据于文的观点,企业知识产权活动可以分为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相应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分为知识产权开发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不同阶段的这些不同形式,需要协同运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运作过程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存在共同的基础,正是这些共同基础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运营提供给了保障。具体而言,上述共同基础体现于以下几点:第一是战略目标趋同。从理论上说,知识产权开发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目标相同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们都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服从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整体目标的需要,即通过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并获得竞争优势。当然,由于处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中的不同环节,具体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各有其侧重点和主要任务。其中,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以开发出具有技术和市场潜力的成果为主要目标,它关注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对前沿技术的跟踪和模仿,不断积累自身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侧重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管理,一方面注重充分保护自身获得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防范侵权行为的发生;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则侧重于如何促进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转化,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保值增值。这些不同战略目标的实现则需要相互配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协同运作。例如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和运营战略都离不开保护战略的法律保障和风险预警机制发挥的作用,否则要么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程中由于忽视他人在先的专利技术而落入侵权的陷阱,要么在市场运营中出现其销售的产品涉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从而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更是如此。正是基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而需要整合企业的人财物资源,提高相互融合、协同的水准。第二是信息融合。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领域,它是指协同运用多元信息源进行决策和行动的理论、技术和工具。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广泛获取、利用信息,其中包括以专利技术信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等相关信息是企业进行研发、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保护知识产权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应当以充分的情报信息检索、分析为依据,无论是可行性研究、立项还是在研发过程中都需要充分占有信息,并保持对信息的动态跟踪;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时,需要通过对专利文献与情报等的细致分析,确定技术成果及其产品化、产业化过程中是否涉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在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实施中,同样需要广泛地捕捉信息,指导企业营销活动,加快知识产权转化,使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与市场竞争优势。这些内涵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战略模式中,不仅都存在对信息占有、开发、利用的需要,而且需要整合相关信息,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第三是企业部门之间协同以及部门之间的知识和经验互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深刻地渗透到企业研发、生产、加工、制造、营销、售后服务、品牌维护等各个部门和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因而其实施需要企业各经营层和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精诚合作。除此之外,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知识和经验互补与共享也是确保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以企业创立驰名商标战略为例,企业首先需要设计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商标,如果企业是国际化企业,则该商标还需要考虑未来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商标设计和申请注册后,如何有效地予以保护,则涉及商标法律保护方面的知识和策略。为了创驰名商标,企业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营销、广告、售后服务等活动培植商标的信誉。可见,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某个具体的类型,企业不同部门需要在相关知识、信息和经验方面取得认同和互补,这样才能够努力实现同一目标。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运作机理应当说,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究成果严重不足。不过,现有成果对相关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研究仍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前面已经引述的关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研究就是一例。以下仍将借鉴其中的观点,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作用机理[4]:第一,序参量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决定性力量。序参量是协同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协同学中描述系统有序程度的状况变量,其对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决定作用,是支配于系统的行为[6]。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关键是要寻找能够推动战略进程的具有质性飞跃的序参量,在其有力参与下,通过激发自组织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各个子系统协同运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序参量,如何进行序参量的选择则取决于其特定阶段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竞争市场、产业状况和战略阶段目标等因素。例如,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之初,企业如何出台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是推进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此时的最重要的序参量就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性。又如在企业研发完成阶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而科学的知识产权确权,防止知识产权流失,此阶段序参量就是知识产权确权有效率。无疑,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中,如何确认序参量,是导致协同行为有效的重要因素。第二,自组织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支撑。协同学创新人H•哈肯基于组织的进化形式而将其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类型。其中,自组织是指不需要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规则,各司其职并协调完成有序的结构,他组织是需要外部指令而形成的组织[7]。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中,外部存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输入,内部则存在一种自发的驱动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运用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低级到高级运行的自组织能力。根据自组织理论驱动企业知识产权,需要构建战略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促进系统内部各个环节和阶段自组织知识和能力的形成,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能力和协调策略,使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沿着既定目标前进。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内容与实施策略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内容以上三个方面的共同基础无疑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协同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运作过程看,上述三类不同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战略协同尤为重要。下面将具体予以分析。首先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协同。如前所述,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旨在获取、创造知识产权,积累知识产权的数量。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反映了企业的科研生产力、技术实力和水平,是企业技术竞争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关键资本。作为知识产权创造战略的范畴,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因而十分重要。离开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而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有效积累,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就将是空中楼阁。然而,开发只是第一步,如果企业开发出来的成果没有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就将无法使技术优势变成产权优势,进而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中,知识产权保护必须适时介入,如技术开发过程中的保密控制、技术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决策和分流、技术创新成果的侵权防范。通过使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保护战略的战略协同,就可以使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在严密而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之下,既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能够使自身获取的开发成果从战略高度获得最有效的保护和未来的市场化运用。否则,就像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一样,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脱节,以致造成大量知识产权流失,给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市场运营战略的协同。明确两者协同的重要性,需要弄清楚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之间的内在关系。知识产权开发显然是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没有知识产权开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首先取决于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然而,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本身毕竟不是目的,知识产权之所以对企业重要、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其实主要还是它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和总体战略,需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效结合,通过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获取最佳效益。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大量知识产权被闲置,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产权优势和竞争优势,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运营情况不佳。基于此,企业不仅应重视知识产权的开发,更应重视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通过市场运营凸显知识产权开发的巨大价值。在上述理解基础上,则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审视,即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之间的协同。从战略高度看,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的协同,并不是简单的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而是一方面在开发中应当融入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的内涵,在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中应当为再开发提供指引,这是两者协同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具体而言,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决不能是为开发而开发的孤立的、静态的行为,而是需要引入“市场导向”原则,以便使未来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过去我国很多企业以及研发单位,就是因为不大关注市场,对市场不敏感,结果虽然研发付出了大量投资和人力,但研发成果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致使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举步维艰。再有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的协同。理解两者协同的机制,与前述一样,也首选需要弄清楚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之间的关系。就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为知识产权的安全、有效地运营及其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当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也是不可或缺的,离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既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目的,也为其提供了资金保障和动力保障。这是因为,通过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得以实现,如通过知识产权投资,企业入股公司的股权,在公司运作中实现分红。最后,根据前述现有研究,基于运作过程的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内容有意识协同、部门协同、资源协同和政策协同等内容。其中,意识协同是指企业不同部门、全体员工应形成较为统一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避免部门、人员之间对知识产权问题产生较大的认识分歧。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根据其理念、使命与愿景,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特别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以及创新进取精神。意识协同有利于企业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在落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环节、具体任务时互相认同而不是拆台、互相支持而不是各自为战。显然,这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环境下,企业拥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部门协同是指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各经营层和职能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与配合,树立企业一盘棋的思想,在人财物资源配置和利用上,应以企业总体利益为重。当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难免也存在局部利益冲突,此时需要企业领导出面进行总体协调。资源协同是指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应注意聚集和整合其拥有的相关资源,促进不同层次资源实现耦合。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资源协同还应当包括对企业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及内外部资源的适当整合。由于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资源协同方面,还应当注意资源投入和分配的效率,避免平均分配,原则上应从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链出发,保障在最有价值环节重点投入。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实施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实施,应当重视以下手段[4]:第一,协同机会识别与动态决策机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是企业知识产权业务流程与研发、市场规划、生产制造、产品经营、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行为和过程。从协同学理论来看,则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结构中,如何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形成有序的结构和功能模式,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协同机会识别,就是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基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各主体需求的互补性和利益相关性,及时予以捕捉。协同机会识别既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起点,也是下一步动态决策机制的基础。换言之,企业应在协同机会识别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协同决策,进而启动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协同。这样就能够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的连续性特别是能够对外界环境保持灵活的战略柔性,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动态运作中始终能够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和组织力量,朝着既定目标迈进。还应当指出的是,基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外部环境高度的权变性,协同机会识别本身也具有动态性,企业需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启动协同机会识别,并做出协同决策。第二,信息沟通与要素整合机制。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行、信息流的观点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知识产权信息系统本身也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由于企业不同部门和人员各自承担了不同职责,集团公司之类则还存在地域隔离的问题,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部信息不通畅,势必会对企业研发、市场规划和决策、市场营销等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或信息情报系统,企业内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信息沟通与交流则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各子系统或要素产生协同效应应采取的交流方式,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实现的基础。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等方式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建立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或信息管理系统。要素整合机制则是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主体基于充分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将企业不同组织要素和资源要素本着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目标的原则,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化配置,提高组织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力图产生最佳的战略协同效益。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要素整合机制还特别要重视对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占有、利用,并使之与企业现有的组织要素和资源禀赋有机结合。第三,协同评价控制与行为调适机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企业通过协同机会识别、动态决策、协同行为、信息沟通与要素整合,能够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决定了战略协同行为难以避免偏离战略协同目标。这就需要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运作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监控,针对协同行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因而提出了协同评价控制的问题。这一思路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之“过程控制”有相通之处。协同评价控制需要借用一定的评价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下一步改进协同行为提供依据。评价控制与行为调适则是一脉相承的。行为调适是协同行为的结果,在评价控制基础上改进协同行为,能够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产生期望的结果。

四、专利战略协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重要内容

由于专利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关键内容,专利战略协同也成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重要内容。以下将从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角度,对这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运作加以探讨。企业专利战略不是孤立的,其实施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契合性,特别是企业创新战略、技术发展战略、产品经营战略运行的协同性,以及为企业相关战略提供有效的支持与配合。例如,企业专利战略能够有力支撑和支持技术发展战略、创新战略,使其技术创新融入专利导向,通过专利获取、专利布局、专利运营提升企业创新效能,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创新战略也会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特别是专利创造是专利战略的基础,通过技术发展战略促进研发活动,就为专利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再如,企业专利战略与企业市场运营、产品经营战略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企业专利战略本身立足于市场,以占领市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为目标,它是充分运用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特点,围绕占领市场这一目标,在有效申请专利、保护专利权的基础上防止和抵御竞争对手对相关市场的渗透,而市场运营与产品经营战略则围绕基于竞争性市场获取产品市场优势,专利战略与市场运营与产品经营战略的有效结合,则能够形成一股合力,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专利战略的协同性要求,其实施应与企业其他战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服从于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五、结语

篇5

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战略 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X9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即为知识经济的竞争,谁拥有高新的知识谁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谁拥有了知识产权谁就在竞争中拥有了主动权,因此,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益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竞争中,知识产权已成为市场经济、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现代企业也已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然而再实施的过程中并不尽人意,系统中还存在着很多缺陷。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国际上一直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在企业开拓市场和保护市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识产权对跨国企业的技术形成与保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代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通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评价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使现代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其运行效果的因素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衍生性,对其进行定量化评价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从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五个方面构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构成,具体见表1.1所示。

2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根据表1.1中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采用邀请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和模糊关系矩阵,并判断一致性通过情况,进而确定现代企业知R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隶属度。

(1)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图,并邀请专家构建各层次指标的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见表1.2-1.7.

(2)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得,各层次一致性比率CR分别为:0.06、0.048、0.082、0.041、0.032、0.051,由结果可知,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进行模糊综合评价。① 评价标准的确定

指标评价标准见表1.8

表1.8:指标评价标准

②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根据各指标的特性,以及实际易操作性,拟定其隶属度函数为线型函数,求得隶属度函数解析式为:

其中,,,,,分别表示指标隶属度于“差,较差,一般,较好,好”的隶属度:u为指标无量纲化结果。根据上述隶属函数即可求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将上述评价结果作适当排列。即得评价矩阵

,设下层中同隶属于上层某个元素或指标的n个元素或分指标的单元(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47页)素隶属度向量为,又知该n个元素的权重向量,则该上层元素或指标的单因素评价为

=(b1,b2,b3,b4,b5)=(0.04,0.16,0.34,0.14,0.06)

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34,根据评价结果可知我国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为一般。

3 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建议

通过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结果显示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设计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以及现代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1)宏观方面,政府要健全知识产权相关法规,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如建立企业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政府专利奖,强化各类评奖与考核中的知识产权导向,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实施的支持。

(2)微观方面,提高现代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能力,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从现代企业自身做起将问题解决,改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彻底提升企业竞争力。① 通过培训提高研发部门工作人员的研究能力,加强现代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行业的技术壁垒;② 建立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形成现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运行效果的相关评价、保护和运行机制;③ 大力宣扬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当中,使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不断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珍.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04).

[2] 龙泉.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02).

[3] 陈伟,于丽艳.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

篇6

1.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战略,仅是一种消极的保护与管理战略,而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才是积极的保护和管理战略,知识产权资产经营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游戏规则。所以,用知识产权武器开展无形资产经营,促进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和利润的创造源泉,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实际利益,才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

2.我国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要做大做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做一流企业,甚至跻身超一流企业,必须要把知识产权当作企业的重要资产来管理和经营,必须要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要懂得经营知识产权资产,走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之路。

二、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概述

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虽然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等内容,但知识产权战略最主要的内容和实质,或者说知识产权战略狭义所指,就是知识产权经营战略。

1.知识产权概述。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和商业秘密等。

2.知识产权战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确权、保护与运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与手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必须与经营战略相结合才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3.知识产权经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指的是企业直接利用排他的知识产权开展投资和买卖活动,为企业获得财产收益和利润。包括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和投资入股等内容。

4.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概述。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是指权利人充分运用知识产权的确权和保护等制度,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许可和买卖而直接获利,所采取的专业化经营管理的策略与手段。

三、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相关政策

1.2007年10月颁布的《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各级知识产权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个人或小企业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维持等费用予以减免或给予资助。鼓励具有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对中小企业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发生的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

2.2008年6月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

3.2011年11月颁布的《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略(2011—2020年)》:充分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更多核心专利的创造与运用。制定鼓励个人和企业进行专利转让和许可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将我国优势领域拥有专利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升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规范,健全企业专利资产管理规程。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提高企事业单位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

四、健全保障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财务制度

知识产权经营既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延伸,又是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的助推器,它已成为企业直接获利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要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必须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转变成先进的知识产权“经营”理念,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于企业的组织管理、技术研发、经营贸易、对外投资等全过程之中。为保障企业顺利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企业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投资模式。而建立健全保障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财务制度,即是企业知识产权经营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我国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较大问题,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与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相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仍然实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产品为主开展经营活动,以货币和实物资本为主从事理财活动,偏重财务的产品经营和资本运营管理,未建立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的财务管理机制。

2.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较低。由于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缺乏知识产权工作和管理制度,所以财务管理效果不佳,财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3.知识产权资产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体系不匹配。由于没有贷记科目与其对应,某些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未按规定要求纳入账内核算,甚至未启用“无形资产”科目,更严重的是把知识产权资产和固定资产混在一起核算。

4.相关制度不健全。有关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认定、审批以及具体核算的管理制度和细则等,没有科学建立,使财务部门无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核算制度与管理办法。

5.现代财务管理知识薄弱。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知识产权,更不懂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所以,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不适合企业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实施,造成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二)建立健全保障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以知识产权经营、以知识产权资产投资和以知识产权资本运营等为主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围绕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制定企业筹资计划、实施企业投资和经营方案、调控资金流动和配置、科学分配企业的收益以及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等,以保证企业的资金、投资、经营、预算、决算、分配,以及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财务工作顺利进行。具体的讲,即要配合知识产权经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监督资金安全运行,建立会计档案,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等。

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企业的财务预算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业务活动费用、财务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总体预测,具体包括研发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投资预算、资金预算等各个方面。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企业的财务预算区别于一般企业的财务预算之处,在于必须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经营和投资等业务予以相当重视,必须进行全面、合理、准确的预算编制。同时,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编报和控制制度,加大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规范经费使用。

3.严格财务核算制度。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增加核算知识产权资产相对应的科目,按要求建立账簿,将现有知识产权资产全部纳入账内核算,以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知识产权的经营状况。加强对无形资产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使知识产权资产核算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严密监督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和落实,使知识产权资产的核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4.强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一是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制定和完善财务控制标准;二是科学确定财务工作组织结构,分解落实责任,按相互牵制的原则将财务业务划分,赋予各自相应的权责,使之相互制约;三是将有形资产管理与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机结合,实施追踪控制,分析执行差异,及时调整误差;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减少资金使用成本,降低财务风险,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做到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尽可能地做出准确和及时的预策、分析、控制、防范和调整。

5.重视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涉及到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工商、财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报信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若干领域,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和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开发、资产权益,知识产权对外许可、转让和合作,知识产权资产档案,投入产出的考核,知识产权资产融资、评估、审计,知识产权资产投资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知识产权资产的开发、培育、监管和经营,以保证对知识产权资产的有效管理,确保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篇7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K.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petitiveAdvantage[M].NewYork:TheFreePress,1985

[3]DanMcCurdy,Marshallphelps.WhyExeclusionisnotprofitable[J].ManagingIntellectualProperty,2002,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平马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篇8

[关键词] 企业 知识产权 战略管理

21世纪,知识产权无疑是中国企业不可回避的、最重要的主题词,知识产权竞争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深入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及其相关因素,探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各要素的作用机制等,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观点。

一、以知识产权客体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一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即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把知识产权战略划分为:专利战略、商标战略、版权战略和商业秘密战略等。在这些战略下,进一步细分了一些子战略,也可称之为策略,如:专利战略包括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技术标准化战略、技术引进与输出战略等;商标战略包括联合商标策略、商标竞争战略等;商业秘密战略包括合法获取策略、保护策略等;而版权战略常见的有保护策略、传播策略、利用策略和许可策略等。这种划分方式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式。

二、以知识产权运作过程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二类观点按照知识产权的运作过程划分战略,建构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一个动态模型,即:人力资源战略信息战略申请战略制度战略管理战略经营战略保护战略诉讼战略涉外战略。它既是知识产权的一个管理系统,又是一个价值链系统,产生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

三、以知识产权核心要素为体系的战略研究

第三类观点是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战略,即知识产权战略由若干维度构成。

东京大学的儿玉文雄提出了知识产权战略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包括:经营战略、技术战略、知识产权信息战略、国际战略和法律业务战略5个战略方向,定量指标包括100项。该模型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为评价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V. K. Narayanan建立了知识产权战略选择一般机制,包括:(1)产品市场措施。企业可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措施,防止竞争者通过仿制对自己竞争地位的侵蚀,具体包括:标准、仿制的障碍、合作协议等。(2)持续创新。为了阻止仿制和退化,企业应致力于持续创新,具体包括:不断改进、产品升级、产品平台、重大创新等阶段。(3)法律策略。企业通过专利、版权、商业秘密或商标寻找法律保护。他提到的产品市场措施,实际上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选择的市场战略;持续创新,实质上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法律策略,则可理解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战略。

我国学者杨武基于对技术创新过程分析,提出了三维动态方式描述创新过程的方法――TMR三维理论。他认为技术创新成功三个基本决定要素为:(1)把技术应用到适当的产品中――技术要素(T要素);(2)把适当的产品推广到市场上――市场要素(M要素);(3)在创新中获得创新产权――产权要素(R要素)。可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维度划分的借鉴。

四、理论探讨

以上三类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和特点。

1.按照知识产权客体划分知识产权战略,从不同客体角度出发,相对孤立的策划某一类知识产权战略,甚至是具体的战术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各分类战略的简单加总,而不同类型产权战略间的联系、影响、乃至组合没有反映,也难以通过一定的测度较全面的反映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状态。

2.按照知识产权运作过程划分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系统流程规划,比起第一种观点,建立了知识产权客体间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性。但这种划分方式存在一定重合,如:申请、保护、诉讼战略具有比较高的相似和相关度,信息和申请、管理具有比较高相关度,而涉外战略则包含于信息、申请、管理、经营、保护、诉讼等各战略之中。

以上两种知识产权战略划分方式,从一定程度和角度上反映了其战略构成,但不够系统,更难以深入探讨和比较研究。(见图)

3.按照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划分知识产权战略,相对前面两种观点,更贴近企业管理实践,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想和意图,可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种观点的三个框架中,都涉及技术创新、市场经营和法律保护,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三个根本要素,即: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产权开发(保护)。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系统研究,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建立一套更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用于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回顾,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长,研究多为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尚未深入。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我国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抵御风险提供指导和帮助,最终促使我国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优势,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明华 包海波: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2]Michael.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3]Dan McCurdy, Marshall phelps. Why Execlusion is not profitable[J]. Manag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02, 26(11):56~59

[4](日)斋藤优:发明专利经济学[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5](日)高桥明夫 魏启学译:日立的专利管理[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6]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7]何 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8]张 平 马 骁: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9]郭晓鸣: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模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3):62~65

[10](日)儿玉文雄:发明专利经济学[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