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公司文化战略8篇

时间:2023-09-25 15:59:1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公司文化战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司文化战略

篇1

关键词:社区;公共文化;文化建设;改进措施

前言:

社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是指社区有关人的行为制度、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式、心理认同、审美情趣等文化建设。目标是: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增加社区民众的向心力,还对社会的发展和治安起着促进作用。它是社会长期发展的果实。中国最小的行政单位指的就是社区,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社区文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建议在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所以加强社区公众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我国社区公共文化的现状

现在由于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导致社区居民结构发生重大转变,首先是由于生活、工作关系、亲属投靠、导致很多外来人口购房落户社区,其次是许多人员退休后长期在社区活动。社区民众大多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导致在现实中经常会发生习俗、价值观念不同等摩擦,加大彼此之间的矛盾。但由于社区在建设时没能考虑这些情况,造成了精神文明运作机制与居民的文化生活现状不相适应。还有在现实生活中目前,人们还不了解多元化社区的重要性,可能社区民众认为社区文化仅仅代表着广场舞,但是实际上社区是文化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包含着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转变,体现着社区整个精神面貌,在拥有特设文化的同时对于外来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对社区文化建设还属于初级阶段,在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资金的不足极大制约了社区建设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弊端

(一)建设资金不足

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成为了居民之间交流、沟通的一座桥梁,进而成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但是由于我国对于社区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区、街 道镇)、社区(村)。其中,市级补贴主要是根据其下发的任务完成情况来评选优秀社区来下发的,通常这种奖励只有少数社区才能拿到。由于街道()、还没有认识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于是区级财政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但是现状是社区对于公共文化并没有拿出专项资金来实施建设计划,加上没有明确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由于在市、区两级拿不出足够的资金,一般社区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时,只能依靠跑单位、拉赞助等方法为社区建设注入资金,但是一些偏远的新社区,在其区域内基本没什么单位存在,根本无法开展社区建设活动。如果长期这样,将会导致社区对财政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对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相当不利。

(二)设施利用不全面

现在大部分社区都配备了电脑,书刊和体育设施,然而群众的积极性都不太高,这些设施的没有得到全面利用,最终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首先由于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时没有明确土地归属权问题,导致设施建成之后被一些群众占用,还有就是内部资源利用不合理。实际上,利用率较高的只有信息共享工程和图书阅览室,还有些个别社区管理者将信息共享工程改成网吧来谋取利益。最重要的就是社区服务不明确,有些场所基本没有群众光顾,年轻人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全面利用资源。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方案

(一)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对社区文化建设应加大力度,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并且成立专项资金,且将其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保证“十二五”期间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能高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应逐年增加,尤其瑶保证设施运转正常和文化活动顺利举行。重点应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制定和完善的捐赠政策,让社会人士关注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最后政府应该利用资金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对公共文化设施财政投入绩效评估机制,优化投入结构,推动社区日常活动正常进行。

(二)发挥公共设施的社会效益

首先要建立一个全面发展的组织。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在公基层文化建设,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编制,解决一些群众对资源占用和挪用情况。其次要建立一支能力强的队伍,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吸引大学生投身到基层事业的建设中来,让喜欢文化创造的人在社区这个平台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再者应该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对于不同岗位的人才应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业务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最后要根据制度进行考核评估,对于那些经常霸占资源的群众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与互联网结合,使社区成为传播社会主文化的大平台。

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是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让文化发展欣欣向荣,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居民文化素质、增强社区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采取对应措施去解决,让我国的社区文化呈现一个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施素娇.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3,03:66.

篇2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技与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与配置,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文化大生态环境促使国家推动文化国际化,同时文化国际化是国家开放性在当代的体现,是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需求;是弘扬民族特色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质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民族文化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外学者已论证,文化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目标的必然,特别是发展中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成为国际化强国的必然趋势。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观念亟待加强,以全球视角审视、规划和拓展自身工作,使之具有国际水准;文化国际化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国家文化水平,而非其他。此外,思想文化国际化对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作用亟待发挥;较快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工作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文化建设的国际能力亟待加强;教育水平及其国际影响力亟待提升;国民大众的全球视野亟待拓展,国内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亟待优化,国家优先发展的国际文化建设体系亟待建立;支撑国家发展的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亟待完善等。可以讲,国家实施国际化战略,促改革,促发展,以国际视角和文化现代化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家的相关工作势在必行。

二、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国际化战略

(一)树立城市品牌,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并得到社会的认可。树立城市品牌有利于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品牌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集结起来就会大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因此,树立城市品牌对一个城市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拥有巨大的价值。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任务,作为模糊宽泛的过程性概念,“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迁。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而城市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城市现代化中,经济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与推动力,优良生态环境是城市现代化的关键,现代化的设施基础是城市现代化的保障,社会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现代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其诸要素是一个整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主导特征,往往会首先表现为经济现代化,然后逐渐实现城市功能、社会等的现代化。

城市国际化是随着跨国商品流动、服务交易和资金流动的规模加大,在各国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进程背景下而出现的。城市国际化的内容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涉及到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随着城市国际化程度与水平的不断提升,出现了国际化城市,也可称之为世界城市抑或全球城市,在世界的各类资源流动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中心和枢纽,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分工和竞争的重要载体,对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资源具有集聚和配置作用,在城市体系中具有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综观发达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实现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螺旋上升通道中的结点,实现城市成功转型。特别是上个世纪一些城市发展的得失成败,城市的转型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伦敦、芝加哥、新加坡、首尔、香港、悉尼等城市通过积极转型,城市获得了新生,而底特律、匹兹堡等城市由于错过了转型时机或转型方向、政策不合实际,城市转型失败,城市地位和活力受到严重打击。而通过对成功转型城市的经验总结得出,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国际化方面转型是国际发达城市的必由之路。

发达城市用以实现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转型之路的具体选择路径虽然不尽相同,但正如建造一间理想居所涉及到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大都能归纳至六个范畴之内,即“产业发展高端化、空间形态生态化、工作环境优质化、功能设施国际化、文化品质特色化、居民生活舒适化”。

(二)加强人才建设,走志愿者服务国际化道路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人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使我国人才资源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化人才”、“人才国际化”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自主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机制,以人才的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创新机制,搭建载体,强化激励,全方位、多层次聚集吸纳人才,努力把高区建设成全市的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

志愿者团队日益跨越国界,构建起全球性的网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跨境的志愿服务合作,带来更多超越制度篱笆和文化阈限的精神交流。志愿者精神,就是以具体的志愿服务来彰显人性之爱、弘扬道德之善。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更新,志愿者更多地担负起社会责任,构成了对于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团队也日益跨越国界,构建起全球性的网络体系,推动志愿服务走向国际化、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跨境的志愿服务合作,带来更多超越制度篱笆和文化阈限的精神交流。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各项重大节会赛事、援救赈灾以及慈善事业当中,国际志愿者的身影都不断显现;发展志愿服务,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通过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海外先进的志愿服务理念、经验和模式,启动参与志愿者服务国际项目,已经成为国家志愿服务事业迈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加快社会管理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生活的国际化,社会管理内容和方式也必然会遇到国际化的问题。如跨国公司的出现,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的增多,人员流动性增强,这就需要政府拓展新的功能领域——如移民管理机构、涉外税收管理、国际联络与合作机构等等,转变管理和服务方式,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政府永远是社会公共秩序的管理者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者,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国际化等课题,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作用也要进行新的适应和转变。

加快社会管理国际化,就要顺应国际化发展大势,按国际惯例办事、按国际规则执行、按国际标准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国际事务参与力。要在全社会更加注重和加强人文素质国际化的培养和提升,倡导与国家国际化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塑造国民开放包容、诚信友善、文明好客的良好形象。

加快社会管理国际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破解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用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方法、法制化的手段来管理城市。要遵循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管理体制和处理国际合作事务,营造法治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构建公开透明、公平合理、公正有序的公共服务体系。

篇3

[关键词] 军工 企业文化 现实价值 路径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军工企业的发展战略、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认真挖掘军工企业文化的内涵与作用,深入探讨重塑军工企业文化的途径和方法,用“两弹一星” 和“载人航天”精神文化,为努力铸造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新的辉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提升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重塑军工企业文化的现实价值

军工企业文化是指军工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培育而形成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求, 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具有军工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传统习俗的总和。我国军工企业文化是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为核心的先进的思想文化体系。它体现了军工企业几十年在军品生产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思想品质,塑造了人民军工爱党爱国和万难不屈的坚定意志, 包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老军工优良传统。我国军工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和潜在的巨大力量,是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和军工企业必须继承和弘扬的文化旗帜。

重塑军工企业文化的目的意义在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军工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军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为国防科技工业服务的能力,实现我国军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祖国和谐社会的稳定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重塑军工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现实价值:

1.明确军工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

任何文化都有一种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军工企业文化是军工企业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军工企业的使命和追求目标。军工企业的使命有别于其他企业,它的使命和价值观必须更加明确,军工企业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有着产业报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立足军工, 祖国至上,追求卓越,为国防科技工业做贡献,这就是军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导向。

2.促进军工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具有行为规范的约束作用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制度文化的完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约束力,使军工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具体体现在:生产行为的规范性、技术程序的规范性、企业组织模式的规范性、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人事管理的规范性、部门协调的规范性等,从而促进军工企业制度文化的重构和改进。

3.增强军工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具有团队建设的凝聚作用

军工企业隶属于国防工业系统,因而军工企业必须体现着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军工企业文化如同一个枢纽,将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每个成员产生浓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奉献精神,为实现军工企业的使命和整体目标而努力工作。这种凝聚力内化为每一位员工的信念,外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效应。

4.激发军工企业员工的潜力,具有振兴企业的激励作用

军工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在国防事业中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 不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从而真正调动起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军工企业文化不仅能够激励员工们积极工作、不断创新,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还能够激励员工通过本职工作来得到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

5.提升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创新企业活力的推动作用

军工企业文化对提升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与文化,并据此获得超过其他部分对手的独特能力。军工企业文化能够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要素中,可以体现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可以带动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使之形成优势组合,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6.塑造军工企业的企业形象,具有传播和美化企业的辐射作用

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塑造军工企业优良的企业形象,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力。优秀的军工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在企业员工内部发挥作用,还可以不断地向社会发散和辐射各种企业信息。由于军工企业的特殊性,它可以通过塑造企业产品形象、员工形象等来树立自身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辐射作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二、重塑军工企业文化的路径方法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军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军工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地提高军工企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要立足于“三个面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先进文化来丰富和弘扬军工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军工企业的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军工企业要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地认识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军工文化的沿革与创新。军工企业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审时度势,将新思路、新方法实践于企业文化建设,为军工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3)坚持全面建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加强军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同步推进,坚持弘扬先进文化、改进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三个方面同时下功夫。在全面建设的同时,也要突出重点建设方面,军工企业不同于一般性质的企业,因此要在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感情、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建设,达到点面结合的良好效果。

2.把握军工企业核心价值观,提炼科学的军工企业文化理念

军工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和企业理念的核心,也是确保军工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军工企业文化建设, 一方面要准确提炼军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军工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使命,要反映出军工企业为国家、为人民不断做出贡献的执著追求。军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军工企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和指南,为军工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提供了一个行动标准。军工企业只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领,准确把握军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提炼出科学的军工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另一方面, 军工企业应以“立足国防、服务国防、发展国防”为企业使命,这是构成军工企业文化理念的基本出发点。军工企业必须将企业理念与企业使命相结合,使企业价值观的指导意义不仅能在理论中得以体现,更能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创新。

3.加强军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军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军工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人际关系之中,从而反映出军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管理特色。军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应从组织制度文化、人事制度文化、质量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其中人事制度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人事制度建设是提升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提高军工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军工企业人事制度建设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军工企业的人才招聘制度,强调人才的专业化与知识面,提高引进高技术人才的待遇;二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军工企业全体人员的头脑;三是加强对军工企业领导和员工的业务能力的培训,使其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建设完善的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价、轮换配置、激励监督机制,从外部确保军工企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4.广泛传播军工企业文化,塑造军工企业优良的形象文化

军工企业的企业形象是军工企业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军工企业的企业形象应当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为内涵,秉承军工人艰苦奋斗和勇攀科技高峰的优良品格,充分体现军工企业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塑造典型的军工企业形象。

军工企业形象应当是其他企业学习的榜样,因此对先进的军工企业文化进行广泛传播,不仅可以提高军工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并且可以在社会和其他行业中树立起军工企业的先进楷模形象。

篇4

图书馆在国家公共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作用,同时这项工作的开展,不论是知识的传播还是对文化的发展上都将占据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逐渐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由于信息数量的剧增,信息的获取渠道也开始变得更为多样化,现代化的图书馆也开始由最初的传统工作模式逐渐向着创新的方向发展,在发展的环境上也逐步从封闭的模式向着信息共享的模式下进行[1]。公共图书馆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以基层受众为主,因此怎样走向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也是当前图书馆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图书馆的发展进行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一、公共文化服务中图书馆的重要性

1.图书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脚步的完善,政府的工作职能和服务理念也得到了更好的完善,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对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工作也是当前政府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服务体系的确立,不仅是对我国文化改革下的有效定位,更是政府文化职能进行转变的重要方式。此外,在对文化服务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政府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将对图书馆建设工作中的理念契合提供十分必要的帮助[2]。

2.图书馆对于人类发展存在明显的教育作用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中对文化和知识进行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我国社会整体的教育过程和领域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全民阅读起到了极大的推进和促进作用。由于公共图书馆掌握着大量的、丰富的馆藏资源,因此也可以说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中具备十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在舒适的阅读环境影响的作用下,人们也在接受着更多知识和教育的熏陶,对读者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也起到了更大的提升和发展作用[3]。

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得到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

对于上文的论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图书馆对于公共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也可以说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要想图书馆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对以下环节引起重视:

1.展现自身发展优势,积极开展相应的读者活动,为其提供专业服务

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图书的产量也在大幅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图书整体的数量在上升,同时图书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因此,现在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在市场中流通和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中图书资源进行完善和清理,适当开展一些教育意义的读者活动,将馆藏资源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的对现代社会中图书的质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对市场起到相应调节作用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根据实际需要对图书进行推荐和阅读的指导[4]。

同时在进行资源优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对公共图书馆或是文化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帮助更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让其真正参与到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为实现全民阅读提供帮助。

2.注重对图书馆资源中硬件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对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提升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要想良好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就应该适当加强对硬件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对图书馆中的管理水平或是人员工作标准进行完善,通过资源和设备的有效更新,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才能提供更大的帮助。在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仅要求图书馆强化自身的服务理念,同时还应该注重对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从而确保图书馆中的各项工作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5]。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化技术和良好的文化、道德水平,从而全面提升这项工作的服务标准,为实现图书馆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3.图书馆要注重对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

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平台,政府要对其引起必要的关注。因为对人类发展中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是当前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职责,可以说图书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肩负着人类文化建设的重担。所以在进行公共文化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图书馆应该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上对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稳定进步。特别是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于全民参与阅读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这一工作的开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只有将这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进行强化,才能使这项工作对人们的影响更为积极。

篇5

有利于扩大出口,加快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进程;有利于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移国内富余的建设能力;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政治和经贸关系,特别是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发展。在这方面,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责任重大,义不容辞。为此我们必须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加大力度奋力开拓,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开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局面。 一、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对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必然影响着国际工程承包,因此,了解和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况及表现特征,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动向和特点,选择正确的战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主要特征为:

1.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跨国公司被认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又为跨国公司开创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据联合国《1997年投资报告》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4000个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子公司及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他们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70%的直接对外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技术和其他技术转让。10月3日贸易会议发表的《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则表明,1999年共有63000家跨国公司(下属公司近70万家)借助于外国直接投资、跨国收购和参股大幅度提高了其销售额,达到近134000亿美元,而在1998年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才24000亿美元。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实行“全球战略”,将设计和销售活动放在市场中心区,研究与开发放在智力密集区,生产则放在劳动力密集区,彼此间通过信息网络密切联系,从而能对各地市场进行最有效的资源配置,并获取了最大利益,实现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些大跨国公司的年销额可以与大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似。

2.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日显重要 经济全球化致力于贸易、金融、投资自由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更加容易,呈加速趋势。《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1999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已由1998年的6600亿美元增至8650亿美元,而由于企业跨国并购活动持续增长,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可超过1万亿美元。在全球化下,海外投资的发展速度和重要性已超过了国际贸易。从发展速度上看,从1985年到1995年,国际直接投资年平均增长17.2%,大约是国际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的一倍。从美国来看,1994年美国出口只有2350亿美元,而其海外投资的总销售额却超过1万亿美元。可见,美国一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国际经济合作领域而不是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与此相呼应,近年来各国和国际组织在制定经济法规、规则方面,主要议题已从传统的国际贸易转到国际经济合作领域,如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规则,知识产权保护等。据统计,1998年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94%的修改是为了创造一个对外国直接投资更为有利和宽松的环境。

3.金融全球化进程加快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国际贸易、国际投资都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和参与。近年来,以国际外汇交易、证券、股权与借贷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 交易发展迅速。以外汇市场为例,1973年每天的交易额仅为150亿美元,1983年达到600亿美元,1992年迅速发展到9000亿美元,1997年平均达到14000亿美元。外汇交易额与世界贸易额之比,1997年是9:1.1983年为12:1,1992年90:1,而1997年为100:1,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在全球化,表现为官方性国际机构增多,如7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77国集团等的影响和协调作用不断扩大;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的地位进一步加强,跨国银行的力量也日益增强,出现了一批银行业巨头。 二、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出现新动向 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受世界经济的兴衰和重大政治、经济、军事事件的影响十分明显,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近几年,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好,承包工程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统计,1999年全球建设投资规模在1998年的3.24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1.8%,达到3.6万亿美元;并预测今后4年将保持5.1%的年平均增长率,2003年将达到4.1万亿美元的规模与此同时,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动向。 1.承包工程领域扩大。 国际工程承包已突破了原来单一的工程施工和管理,延伸到投资规则、项目设计、国际咨询、国际融资、采购、技术贸易、劳务合作、项目运营、人员培训、指导使用、后期维修等涉及项目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诸多领域,成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综合载体,而且从纯建筑领域扩展到工业领域,矿山、水坝、电力、石化、冶金、交通、通讯等行业大项目明显增多。国际承包工程从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的成套工程和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并举。据2000年8月14日出版的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统计,1999年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在普通房地产市场的营业额为305亿美元,占总额的29.1%;工业市场营业额为423.1亿美元,占35.7%,其中制造业营业额26.9亿美元,加工工业117.2亿美元,石油化工业279亿美元;交通运输业市场营业额209亿美元,占总额的17.6%;电力市场营业额为71.9亿美元,占6.1%;供排水、污水处理及危险废弃物处理等环保产业61.7亿美元,占5.2%. 2.对承包商要求更高 (1)承包方式多样性、灵活性增加。

当今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对单一 工程施工的要求趋于减少,客户更多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项目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承包方式呈现多样性。如EPC(设计——采购——建设)、BOT(建设——运营——转让)、DDB(开发——设计——建设)、DBFM(设计——建设——设施经营)、PDBFM(融资——采购——设计——建设——设施经营)等方式出现,从而对承包商的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融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上的大项目更是倾向于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美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公司贝克特尔50%的工程都属于这种情况。从我们接触的几个项目信息来看,他们都是开发商做好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设计方案,然后要求我方承包公司开出银行保函,他们再拿我方保函去当地银行贷款,才能启动该项目。 (2)对技术创新要求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反映国际 工程市场: 一是,高附加值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如石化、冶金、电力、通信及环保等项目不断增多; 二是,新材料、新工艺、 新方法层出不穷,使传统的建筑项目的科技含量迅速增加,从而要求承包商在科技开发、专业技术、新技术应用方面且有更多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国际承包商的竞争能力。如名列全球最大的225家承包公司前列的ABB路玛斯公司等之所以能称雄世界承包工程市场,主要是由于他们时刻瞄准技术含量高的工程项目,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开发与投资,在许多行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

日本清水公司则提出了“技术的清水”这一口号,就是力图在技术领域保持优势。 (3)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尽管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不断扩大,但买方市场的格局并没有改变,相反由于新的承包公司不断加入,从而使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此外,不少国家采取的较为严格的控制外籍劳务的进入规定外国公司必须委托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本国工人,外国公司只能与当地公司联合投标等措施,具有浓厚的保护主义色彩,也进一步加剧了竞争。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一些国际承包商也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进行并购或联合,如美国著名的URS公司通过兼并D&M公司成为一家资产为20亿美元的超级工程设计公司;法国韦温迪公司以66亿美元兼并美国菲尔特公司,从而组建全球最大的水处理公司,这笔交易使韦温迪公司水处理业务收入成倍增长,达到120亿美元。总部设在巴黎的维西(VINCI)集团和GTM集团并购价达180亿美元,创该领域并购之最。 三、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公司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发展。至1999年底。

累计对外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近75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40亿美元,已进入国际承包10强行列。业务遍及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400多家企业享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权,对外承揽的工程项目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1999年,我国的对外承包公司更是表现不俗,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中我国有33家公司入选,其中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位列第20名。但客观地分析形势,我们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迫切需要根据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出现的新特点,实施新的经营战略。 1.联合战略 从总体而言,我国对外承包公司普遍规模小,实力还比较弱,融资渠道不畅,竞争力有待提高。集中表现为业绩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位居225强第一位的美国贝克特尔集团1999年国外营业额74.42亿美元,总营业额112.40亿美元,新签合同额222.30亿美元,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相应业绩为15.45亿美元、48.79亿美元、60.07亿美元。至于其他公司,则差距更大,因此,积极推动联合,构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大集团企业势在必行。

篇6

摘要:本文以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实施文化CI战略为例,主要论述了学院导入文化CI战略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着重提出了学院实施文化CI战略的途径,试图运用现代CI战略,树立学院良好形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形象策划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识别系统(简称CIS)的理念越来越为更多的组织或机构所认同。而学院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其发展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导人CIS理念,实施CIS策略,将成为学院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学院文化CI战略的理念定位,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

CI又称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缩写,意为“企业识别”或“团体个性”,它包括MI(MindIdenfity理念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和VI(VisualIdentity视觉识别)三部分。

CI概念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美国著名设计师雷蒙德・罗威和波乐・兰多提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已成为具有完善的理论构架和运作体系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确立了“IBM意味着服务”的企业文化CI战略,他们信奉顾客为上帝,又如中国的海尔集团就以“真诚到永远”打开国内外消费者的心门,成为世界级的品牌,这些做法构成了企业文化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CI理论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形象识别,而是包含除企业之外的广大空间和领域,如城市CI、国家CI等,至此CI已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含义的专用名词。

学院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学院全体成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具有独特凝聚力和稳定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规章制度、院风院貌、教风学风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文化是一个学院的精神生命和灵魂。学院文化CI就是要对学院富有个性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统一定位,以“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浓厚的素质教育氛围,实施学院文化CI战略,从而建立开展积极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

学院文化CI战略的现实意义,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战略

良好的学院文化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它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加强新时期学院文化CI战略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人才工程。

1教育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指导作用。校园文化本身所蕴涵的价值体系也为个体行为提供了参考,指导个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学校组织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学校组织目标上来,使他们向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2品牌塑造作用

品牌、质量、特色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发展、提高的基石。我国加入WTO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日益加快,高校品牌和特色的要求必定会不断提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审时度势,进行CI设计,注重品牌效应,通过学院的文化行为和整体视觉设计系统传达给公众,促使公众对学院文化产生一致的理解、认同和接纳,从而树立学院良好的品牌与美誉度。

3凝聚激励作用

现代高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它起着心灵黏合剂的作用,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聚合到一起,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归宿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学院文化CI战略的实施会更加凸显和加强学院良好的文化氛围,这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激起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校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精神,使之自觉地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4辐射规范作用

学院校园文化的辐射规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以其具有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对师生具有巨大的感染作用,使校园人接受必要的约束,使个体行为符合共同的准则;对外通过培养出的人才的高素质辐射向社会,彰显其宣传、传播作用,对社会文化产生教育和影响。

学院文化CI战略的实践效应,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学院文化建设运用现代CI战略,实施“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使学院成为文化性学院,努力在实践工作中将学院真正建设成“精神家园、成长驿站、文化殿堂”,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坚持办学理念――特色立院,品牌强院

学院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院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是学院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全院师生员工建设学院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加强对学院办学理念、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工作指南和自觉行动。表1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攀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3)弘扬学院精神――求真求实求发展,炼钢炼铁炼

1理念识别,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家园

从理论上说,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哲学、企业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整个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和依据,企业的经营理念要反映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企业追求的目标以及企业经营的思想,因此,学院精神文化就是学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弘扬学院精神,形成共同的办学理念、校风,这既是学院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学院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活力的动力源泉。

(1)培养院风――勤奋、上进、求真、求实

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历经百年不衰,成为北京大学的灵魂,北大也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剑桥、哈佛浓厚的学院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竖立了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勤奋”体现了学院的工作氛围,“上进”是学院的思想境界,“求真”是学院的治学态度,“求实”是学院的科研作风,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灵魂。我院自1997年下半年建立学院文化CI战略,提出“勤奋、上进、求真、求实”的院风建设目标,10多个年头,使全院师生有了一个共同奋斗的目标,有了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有了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的坚定信念,有了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奋斗的方法和意

志品质,“勤奋、上进、求真、求实”的院风是学院人广泛认同的行为准则。图1为我院1997年提出院风建设目标后,学生素质的提升图。图2为我院做2003--2008年度用人单位反馈表,可以看到“勤奋、上进、求真、求实”在学生教育中产生的巨大影响。精神

大力弘扬学院精神,树立核心价值观,师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不断铸造凝炼的“勤奋、上进、求真、求实”的院风建设目标中,提炼出“求真求实求发展,炼钢炼铁炼精神”的学院精神,是全体学院人不断谋求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求真求实”是学院发展之根,“练就精神”是学院发展之本。几年来,学院正是发扬了这种精神,艰苦创业,建设起充满生机活力的学院工作团队。

2行为识别,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长驿站

企业行为识别的要旨是企业在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中应该有一种规范性准则。对于高校来说,行为文化建设是学院文化的外在行为体现,加强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教风和学风,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长驿站。

(1)要着力干部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干部是学院的中坚,要起表率作用。干部作风建设主要是“高效清廉”。高效体现了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服务的态度和作风。清廉体现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永保“清正廉洁”的品格。要制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若干制度,坚持干部廉政谈话教育制度,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监督,加强工程监督力度,加强效能监察,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2)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院的每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要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一切以育人为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3)要加强教学和学术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

教学和学术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院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院生命力所在。要以育人为宗旨,牢固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尊崇教学,大力倡导教研和科研,形成教授治学的良好风尚。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和学术研究氛围,鼓励教学改革、学术自由,加强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学院及各界的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交流,开阔视野,提高水平。要大力倡导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4)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为三风建设保驾护航

制度文化是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办学、治院的基本保证。要建立科学规范、以人为本、教学为中心、育人为先的管理规章体系,并根据学院改革发展的需要不断充实、完善、发展和更新,使学院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学生干部的培养培训制度以及特殊学生群体的预警制度

3视觉识别,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成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文化殿堂

在信息社会中,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几乎就是企业的全部信息载体。缺乏了视觉识别,整个CI就不复存在,因此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院物质文化是学院文化的外在表现,体现了学院的文化品位和格调,对广大师生具有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作用,直接关系着学院的育人环境、声誉和社会影响,可以起到外塑形象、内聚力量的作用。物质文化建设既要体现高职院校的凝重与活力,又要体现学院的特色和风格,更要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学院精神、办院传统,反映学院的价值取向。

(1)加强学院文化设施建设

学院环境能起到无声的育人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院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学院的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图片、景点、橱窗以及学术沙龙、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院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2)规范学院形象标识

逐步完善学院标识系统,强化全院师生员工的学院形象标识意识,规范使用院标、院旗、以及学院标准色、学院名称及中英文标准字体等等。

(3)加强文化阵地与载体建设

要加强院内社团、报刊、橱窗等宣传媒介的建设和管理,重视各种载体建设,适时对学院各种宣传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学生宣传文化阵地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学生社团的特色化CI建设。如,我们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团起名为“春雨社”,取自杜甫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并将社标设计成一颗心型的“雨滴”,活动效果明显,在全校迅速流传起来,成了一道受大家关注的亮丽的风景线。2006年6月10日,我院成立创新型学生社团“创E社”,并明确提出了“敦品励行,知行合一”的社团CI文化定位,全体成员在这八个字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研究、分组讨论、实践应用,收获颇丰,在同年校园“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暨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校级优秀组织奖及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以及省级二等奖1硬的好成绩。

学院文化CI战略的的未来展望,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篇7

一、石油销售公司文化建设的内涵及作用

石油销售公司文化是石油销售公司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而成,是公司的灵魂和潜在的生产力,是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公司文化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息息相关,优秀的公司文化对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提升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长远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首先统一员工的思想和价值观。公司文化经过长期有效的宣传和推行,通过培育公司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引起员工的共鸣,使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逐渐统一到公司文化的要求上来,逐渐实现个人思想与公司倡导的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努力。

其次是提高公司形象。公司形象是公司文化的外在表现,公司文化是公司形象的核心和灵魂。公司文化创新过程就是塑造公司形象的过程。此外,公司文化还有助于突出公司的特色,界定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的角色,同时还可以使不同公司的产品相互区别开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便于树立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独特的形象和地位。

二、石油销售公司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一)确立共同的公司价值观,形成与时俱进的营销理念

在新发展环境下,石油销售公司必须要有一个共同认可而遵循的公司价值观。在新的条件下,石油销售公司传统价值观也需要赋予新的内涵,服务于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提炼、树立共同的新的价值观,是确立正确的公司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公司员工奋斗的信心和动力之源,也是公司文化建设着力点的精髓所在。

石油销售公司文化创新就是要对公司的各项理念、价值观、规章制度等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想实现文化创新首先要在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这就需要石油销售公司树立起与时俱进的现代营销理念。现代营销理念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概念,不仅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还要求公司有明确的目标,公司在日常营销活动中还必须融合灵活、巧妙手段的运用。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现代营销理念的深刻内涵。石油销售公司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营销理念就必须做到从公司实际出发、从公司发展的需求出发、从公司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符合公司实际、能够获得员工认可、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提高的营销理念。只有树立起了与时俱进的现代营销理念才能从思想意识上保证石油销售公司文化的与时俱进。

(二)实行“以人为本”,加强危机意识的培育

公司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的文化,但是当公司的经营者采取措施把由经营观念演化成的价值标准化为广大职工的共识,成为职工自觉行动时,公司文化又成了广大职工共同参与的文化。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程度决定着上下共识的程度,只有充分保障职工的主人翁权利,才能使职工在认识上取得共识,行动上取得一致,干劲使到一处。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石油销售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石油销售公司员工依然深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市场竞争意识十分淡薄。在新形势下,国内石油销售公司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向公司员工宣传当前公司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向员工讲清当前公司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困难,以及应对困难的举措,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定期向员工公司的各项改革措施,使员工了解公司的改革进程,促使员工能够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协调一致,引导员工关心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激发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

(三)完善制度文化,树立良好的营销形象。

制度文化则是精神文化转为生产力的中介,是管理的硬件,是公司文化建设的着眼点。首先,要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不能单纯为建制而建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达到建制的目的。其次,要讲求制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制度是公司权威的象征,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但制度的权威性来自制度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科学性是建立在对实际的深刻把握之上的,民主性则以采油厂上下的共识为目的。

篇8

1、首先我们必须在进行企业文化测评之前对文化量化工作做一个总体的定位,这样的定位是所有工作的指导思想。从务实的角度考虑,文化匹配战略是根本的标尺。也即是说,以愿景、使命及中长期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对于企业文化的诉求作为参照系,对公司文化现状以及员工总体价值理念取向的优劣性作出基本判断。进一步说,企业文化量化管理要解决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当前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总体员工价值理念的状况如何?有哪些优势?同时有哪些劣势?2)当前企业文化状况与未来公司战略发展所要求匹配的文化状态之间存在什么差距?改进的方向在哪里,哪些是应当继承发扬的优势,哪些是应当抛弃纠偏的?

2、其次我们必须根据上述测量目的建立一个分析框架,框架中包含了四个需要测量的变量(表示有差异的社会特征或社会因素),分别是:公司文化状况、员工社会价值观、员工企业价值观和员工行为取向。通过对这四个变量的测量来深入揭示公司目前的文化状况和员工的观念状况,进而反映出公司当前文化与未来文化的差距。

分析变量:公司的文化状况

员工的观念状况—社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行为取向

参照系:

企业战略对企业文化的诉求

为了更好地达到测量目的,每个变量均由一组经过筛选的定量指标组成,力求从不同方面去准确反映公司文化的全貌。

企业的文化状况

第一个变量是企业文化状况。这里通过让公司员工对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文化现象作一个评价,从而对公司当前的文化状况有一个总体性的判断。这一变量的测量指标包括:员工凝聚力、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感、公司形象、规章制度、沟通渠道、公司民主、管理水平、人际关系、培训进修、文化娱乐生活等。

员工社会价值观

第二个变量是员工社会价值观。之所以把社会价值观也作为一个测量变量,是考虑到员工在进入公司以前,作为社会人他实际上已经拥有大量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根据组织文化的测量,这些价值观通常是难以改变的,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只是学习新的公司实践规则。所以,员工的社会价值观对他理解和接受公司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必须加以了解。测量员工社会价值观的指标包括:义利观、开放观、进取心、竞争意识、自我意识、理想追求、集体观念、独立性、冒险性等。

员工企业价值观

第三个变量是员工企业价值观。这里通过让员工对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作一个判断,看一下在员工心目中哪些文化因素是至关重要的,进而与公司未来的文化要求作一个对比,找出其中的差距。这一变量的测量指标包括:创新追求、服务意识、团队精神、上下有效沟通、领导水平、规章制度、经营理念、技术进步、公司形象、工作自主性、管理方式等。

员工行为取向

第四个变量是员工行为取向。这里通过测量员工日常的工作行为、工作满意度及价值追求,了解员工的行为趋向及价值追求特点,摸清员工信奉什么,进而进一步认识建构新的企业文化的难度和方向。这一变量的测量指标包括: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满意度、对公司发展的关心程度、工作投入程度、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对公司的忠诚度及自豪感、工作价值追求等。

3、测量目的和测量指标确定以后,测量方法采取了分两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了解目前企业文化状况和员工观念状况的基本特点。在这一阶段,主要借助问卷、访谈、座谈、观察和文献资料来完成,回收有效问卷,问卷发放面覆盖了整个公司;先后进行了多次访谈和座谈,被调查人员包括了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的各级人员;查阅了公司提供的各种文字材料包括顾问公司以往的测量资料,等等。在上述调查基础上,力图对公司的文化状况和员工的观念状况有一个全面的基本估价。

第二步是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即:在摸清楚现状的基础上,对公司现有文化的优劣性作出基本判断,并对公司文化现状与未来公司文化诉求存在的差距及努力方向进行总结性概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