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生的心理辅导8篇

时间:2023-09-25 11:19:3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的心理辅导,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的心理辅导

篇1

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行为问题。分心是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现象。如小学生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摆弄文具等,经常的学习分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传统理念中,家长、老师都认为这一问题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控能力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不断积累,这些不良学习行为会渐渐地消失。也有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学习分心是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学习没有目的性或因长期的学习失败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效能感降低等原因造成的。

金洪源教授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分心是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刚(化名),男,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聪明、好动,各门学科成绩均在70分左右。

小刚的父母是商人,整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于是请一位50多岁的姥姥(自家亲戚)长期照顾孩子,孩子对姥姥很认可。姥姥用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来辅导小刚,并对小刚有很高的期望。小刚刚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刚的成绩逐渐下滑。姥姥非常焦虑、自责,一度想要放弃对孩子的监管,经小刚父母的再三挽留,才勉强留下。来访时姥姥认为小刚之所以成绩下降是他的父母过于溺爱造成的,并为自己不能与小刚的父母有效沟通从而影响了她对小刚的教育而感到懊恼。(以下家长指的是姥姥)

二、问题行为表现及问题形成的心理机制

1.问题行为表现

在校表现:听课和自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时常有小动作或钻到课桌下玩,老师讲课时随便插话,影响课堂纪律,经常被老师批评:下课经常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关系较差。

在家表现:一提到作业就烦躁,发脾气,写作业时频繁上厕所或吃东西,甚至经常摆弄手指或脚趾长达两三个小时。已经小学四年级,还得家长看着学习,而且经常为了不写作业与家长吵闹或干脆拒绝写作业。

本人自诉:也想学习,但是一学习就烦,也知道家长是为了我好,但就是不愿意学习。

2.心理机制分析

小刚的学习分心就是由于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学生的不良互动方式导致的。小刚刚入学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家长感到满意,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也增多了,家长对小刚有着很高的期望,当看到孩子作业出现错误时,就开始指责、惩罚,遭到批评、惩罚的小刚便产生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随后的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家长更加烦躁、自责,于是加强对小刚的管教和惩罚力度,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导致小刚和家长都在学习情境中建立起了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两人的消极情绪互相影响,形成了恶性增强循环系统。(如图1)

小刚先是受家长辅导时偶尔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在学习中大脑处于某种程度的暂时低能的状态;而暂时的大脑低能状态下产生的消极情绪会与当时的学习情景之间建立起消极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在此后的学习过程中,一进入学习情境(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出现学习分心(R),如摆弄手指、吃东西、频繁上厕所等。(如图2)

在小刚条件性情绪产生的同时,家长也出现了监督小刚学习情境下的条件性情绪。随着小刚学习成绩的下降,家长辅导过程中满意度逐渐降低,随之产生的焦虑、烦躁、自责等消极情绪与当时辅导小刚学习的情景建立起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每当辅导小刚学习时(S)就自动产生消极情绪(E),便会严厉地批评指责小刚(R),同时家长又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没有教育好小刚,产生自责情绪(E’),加重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E),形成恶性增强循环系统。(如图3)

三、干预技术的设计及实施

如上分析可见本案例存在两个主要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循环系统,即家长辅导孩子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循环系统和不良情绪的负作用影响小学生学习分心形成的循环系统。这两个循环系统是互相影响、互相加强的。其中小刚的条件性消极情绪主要受家长辅导时的条件性消极情绪影响,如果家长的消极情绪消除了,小刚的恶性循环系统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改变家长的消极情绪是本案例的关键。

1.认知调整

(1)对家长的认知调整

第一次,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帮助家长正确面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孩子学习困难问题的实质及成因,分析孩子学习分心产生的心理机制。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辅导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态度对孩子情绪的影响作用,促使其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方式。

第二次,认知调整,主要针对家长上次回去后应用新理念和新方式辅导孩子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肯定和反馈,增强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的自信心。并针对家长在遇到孩子学习出现错误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认知指导,改变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某些错误观念。

第三次,认知调整,针对家长担心愧对孩子父母的重托,期望得到孩子父母的认可、理解与配合的情况,对家长进行了认知调整,并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让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学习的现状,父母对家长的工作表示认可和支持,使家长的心态平和了许多,也开始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2)对小刚的认知调整

07年9月21~22日连续两次认知调整,与小刚一起探讨学习的意义,分析玩与学习的重要性和时间的分配,用举例子的方式帮他分析了学习分心的原因。帮助他树立近期的目标,共同进行了现场的学习方法的演练。并与其讨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使他能够理解家长的行为。

2.放松训练

(1)对家长进行心理放松训练

07年9月21日家长第二次来访,针对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遇到孩子学习出错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情绪的问题,运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并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帮助家长消除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先让家长想象自己辅导孩子学习成功时的情景,在获得平静、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引导她想象自己正心平气和,用微微愉快的心情耐心地辅导小刚学习的情景。根据交互抑制原理,使新建立起来的适应性条件性情绪代替了原有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同时教给家长自我调整的方法,比如深呼吸、运动等。

(2)对小刚的行为干预

07年9月23日~9月26日,每天对小刚进行局部大块肌肉放松训练,缓解焦虑、烦躁的情绪,并在放松过程中使用暗示性引导语,巩固认 知调整的内容,结合情感组织者技术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与兴奋度。同时指导他掌握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提升学习效率的方法。

四、辅导的效果

07年9月23日第一次行为辅导后,老师反映小刚变化了,课堂上能认真听课了,写作业效率提高了,有时还能主动举手发言。

07年9月26日,小刚同班同学反馈,小刚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下课不再同学了,写作业时特别认真,很少东张西望。他的同桌这样说:“小刚现在变化太大了,他再也不来烦我了,我真高兴,我们有时还一起讨论问题。”小刚自己说:“老师,我成功了,真高兴。”

07年9月27日,家长反映自己现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情绪很稳定,遇到孩子学习困难时,能主动地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小刚是爱学习的孩子;我要耐心地帮助他,他一定能成功”。现在她发现小刚写作业越来越快,越来越认真,她很高兴。有时她还抽出时间与小刚一起打打羽毛球。

家长还用书信的方式与小刚的父母进行了交流,并进一步得到小刚父母的肯定和支持,提高了她辅导孩子的自信心。

老师反映小刚在课堂上能坐得住了,写作业时能集中注意力了并且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与同学的关系也渐渐融洽了,老师还发现他开始帮助班级值日生工作。

08年1月11日家长反馈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小刚的期末考试成绩从原来的70分左右提升到90分左右。并且能随时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了。

08年5月,班主任反映小刚在班级中能主动帮助同学,朋友越来越多。成绩在稳步提高。

五、讨论与思考

1.对小学生的认知调整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

小学教育是习惯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学生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小学生具有生活经验少、认知水平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依赖性强等年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就比较困难。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认知调整时可以结合其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更易于被其接受。

2.要关注家长的情绪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影响作用

小学生学习分心问题的形成往往与家长的辅导行为直接相关――由于他们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或成绩,常常会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并伴随消极的行为表现,比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没有达到家长期待的状态,就会受到家长的批评指责甚至惩罚,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就会使小学生在学习情境下建立起紧张、焦虑等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导致学习低效或学习分心。

因此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必要的。

3.要坚持跟踪指导

小学生自我控制力薄弱,对小学生个案辅导要注意跟踪反馈,反馈时间由短到长,三天、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要及时肯定与鼓励小学生的积极行为,同时还要根据其成长的需要,输入新的知识。咨询老师应指导家长、老师注意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成长契机。

4.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对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本案例中应用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因为看到了条件性情绪这个核心变量,所以使得问题的产生原因得到了很好的揭示,从而快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杠杆解,并看到了行为背后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知识要素,利用了放松训练这种高效的暗示性学习方式,使得问题得到了较快、较好的解决。

点评

问题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当前问题作错误的心理机制解释和采用错误的干预方法。本案例作者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首先分析案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的心理机制,抓住影响学生学习分心问题恶性循环系统的杠杆解,即家长辅导学生形成的条件性焦虑情绪,然后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放松训练,并结合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中情感组织者技术,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认知调整和行为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案例分析中作者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举例子、讲寓言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表现出辅导者的智慧与创作性,将元认知技术灵活地应用到小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小学生学习分心是小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何正确对待此问题,可以说该案例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金洪源.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2

[关键词]:留守生;心理辅导;人格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壮农民离乡背井,到发达城市务工挣钱,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一方或者双方都是外出打工,一般由其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担当监护人。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家庭结构不健全,留守儿童长期感受不到亲情温暖,缺乏父母的呵护,他们上小学后,在学校表现往往是沉默寡言,行为偏激,抑郁,不思上进,学习成绩差,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作为一名小学教育者,笔者一直思考和实践,如何才能走进这些留守生的心理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发展难题,使他们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根据多年一线经验,笔者针对农村小学留守生的心理问题,提出了如下四点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加强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对小学留守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地可持续地引导帮助,学校必须先有一支较为专业的,业务精湛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般的教师在心理辅导方面知之甚少,或是一知半解,自身没有经过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想让其有效地辅导留守生的心理问题,可能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采用灵活多样式的心理辅导方法,对症下药,往往就能够药到病除,妙手回春。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教育事业得不到重视,很多学校往往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近年来,由于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突出,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教育部早在1999年就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的心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越来越重视,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同时培养了一批心理辅导的骨干教师。相信,学校有了这一支热爱学校心育工作,乐于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威武之师,能够有效解决留守生的心理问题,使留守生茁壮成长。

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及时提供心理援助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辅以相关的活动方式或者药物,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促进来访者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心理咨询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心理咨询主要解决的是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者是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在应付紧张抑郁情绪,克服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咨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正是因为心理咨询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校应该在充分调研留守学生的生活现状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心理咨询机构,由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心理素养高的心理教师担当此工作。有了心理咨询机构,全校师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就可以方便地前往咨询,获取帮助,把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学校的心理辅导可以分为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至于在实践中需要使用那种方式,要根据具体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复杂程度来选择。如有些共性问题可以采用团队辅导方式,如有些个性化、涉及隐私的心理问题则采用个体辅导方式为宜。心理咨询机构可以针对留守生的心理问题定期举行讲座,组织野外活动等方式进行辅导。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开展有特色的心理辅导活动

1.对厌学,学习困难的留守生。教师可以采用家教的方式辅导学生,或者组织学习成绩好的班干部对其作业轮流指导,帮助其提高成绩。

2.对自信心不足的留守生。教师可以采用班团队活动的方式,开展“我能行”,“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辅导活动,鼓励留守生勇于走上讲台,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自我接纳,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3.对性格孤僻,不善于人际交往的留守生。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做游戏,分配任务,任命班干部等形式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积极活泼的个性。

4.对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留守生。教师可以组织“真善美”的班级讨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号召学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四、积极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健全留守生的人格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留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阔留守生的视野,陶冶情操。通过把自然,生活,社会融于一体,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通过举办采风,影评,春游,诗歌创作朗诵,书法比赛等方式可以让学生自觉达到知行统一。通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讨论实践,可以培养留守生的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在与人的交往合作中,留守生可以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宽容待人。学校开展的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地点不一。如带领学生参加农村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感悟科技对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农业农村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价值观。如带领学生参加红色革命根据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当年住过的房子和使用的生活工具,激发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父母和社会。

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如何解决留守生的心理问题,塑造留守生的健康独立人格,是农村教育者的神圣任务。小学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教育的有利时期,灵活应用心理辅导的策略,切实培养留守生拥有健康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田英.农村中小学留守生生活现状及心理辅导策略[J].理论研究,2009.6

[2]张继志主编.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研究[M].北京出版社,1998,1

[3]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人民出版社.2007,3

篇3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辅导;方法;体会

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个重要课题。因为儿童入小学后开始了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新生活。而幼儿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从而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小学生学习如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心理辅导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小学生学习动机辅导;②小学生学习兴趣辅导;③小学生学习习惯辅导;④小学生考试心理辅导;⑤小学生学习困难辅导。

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业不良主要是因为学习心理问题引起的。下面就结合例子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学生表现】

骆某,9岁,男。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全班倒数第一,好动,上课喜欢随意翻动同学的东西,经常与同学吵架、打架。作业从来不交。情绪好激动,听到不同意见就会产生对立情绪。对于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

【学生问题分析】

通过一年的接触和了解,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他的表现情况:

1.与同学相处不好

他生性好动,喜欢随意翻动同学的东西,以致招惹同学的不满,也因为这样经常与同学吵架、打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与他有过矛盾。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玩。同学越排挤他。他越想跟他们在一起玩。由于同学的人际交往不顺利,他的情绪得不到排泄,喜欢拿同学出气。使得他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恶劣,在校的时间里他自己的心情也是非常不好的。

2.学习成绩差

上课经常性地拿同学的文具或做一些小动作,无心听讲,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经常不交,即使是老师留堂他也是心不在焉。所以成绩非常差,考试经常只得几分。同学们非常瞧不起他。而他自己也很自卑。但从不表现出来。

3.家长情况

他父亲待业在家,母亲在工厂打工,父母的关系并不融洽。时常为了一点小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他是在父母的吵架和打架中成长的。虽然母亲非常关心他的学习,但由于没有时间教育他,而父亲在家也不愿意管他,所以他经常与其他伙伴玩。但有时都不欢而散。每一次他父亲不是破口大骂,就是大打出手。因为他学习的原因,父母经常争吵,但每一次都没有结果。他自己对妈妈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你们不要打架了。”

由于以上这些,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情绪不稳定,精神没有寄托,他很想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但做出来的事只能让同学生气,让老师伤心。

通过了解和分析该学生的主要问题有:

1.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引起性格偏差。

2.由于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没有兴趣,成绩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3.家长对他的影响很大,没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有困难。

4.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使他失去了自信,自我评价低。

【辅导做法】

通过了解,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必须行动起来,他的希望需要我们大人们来承担。现在就谈谈我的―些做法。

一、学习动机的辅导、不良情绪的排除

在他的生活中,学习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苦难,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瞧不起、家长的逼迫。一切都是别人强加的,而他自己并不清楚为什么而学。曾记得他对他妈妈说过一句话:“我一定好好学习。你们不要打架了。可见他对母亲是非常爱的。抓住这一点,我对他进行了教育,首先让他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

与同学相处不好,在很大程度也影响了他的学习。对此,我首先召开了班干部会议,提倡每位班干部为他做―件好事,让他感觉到别人对他的关心。其次,我举行了―欢主题班会――“找优点”。让每位学生找一找他的优点。当学生说他是一个有礼貌、讲卫生的同学时,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通过这次活动,他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排除,学习动机也更明确了。

二、学习兴趣的辅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学习对他来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1.针对他上课好动的特点我在每一堂课中给他多点关注

比如在做摘苹果、过河、猜谜语等游戏时我总会鼓励他参与,不管是不是有错,我都不会加以批评,以激励的语言鼓励他。让同学们知道原来他是一位不错的同学。

2.针对他上课不听讲,我采取了谈话协议式

在谈话中我会跟他协商好,当他不认真听课时,我不点名说他,但我会提醒他。比如说:我说第一组的男生,老师就是在提醒你,你就要马上坐好认真听。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同时,提醒他认真听,当他这节课表现好时,下课后我马上加以表扬,让他知道他在进步。如他再犯,我再找他谈话,一起商议解决的方法,始终让他觉得老师在关心他。这样也增强了他自己的自信心,对学习就更有兴趣了。

三、学习习惯的辅导

他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切都需从头开始。我专门为他找了―位小老师,利用早读、午读进行识字。我从图书馆借了一些他比较喜欢的图画书给他看。一开始虽说他只看图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不满足于看图画书。他试着看拼音来进行阅读。在布置作业时,我都会专门为他设计一份比较简单的作业给他做。这样他就不会因为不会做而不去写作业了。慢慢地,无论上课也好,做作业也好。他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不再需要别人督促了。

四、学习考试的辅导

以前每次听到要考试,他都会提不起精神来,因为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不好。于是每次他考得不好,我都不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念分数,只是把他叫到一边,耐心地给他讲错的习题。当他考得不错时,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久而久之,他自己的成绩有了进步,考试时也有了自信,对考试他已经不再有焦虑了。

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他学习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庭。在家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心情不能放松,学习就会大打折扣。为了解除家庭教育给学生留下的阴影,我与家长进行了谈话。让其明白,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我们面临困难时,应该多一点沟通。进一步让他清楚,家长自身的行为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除此之外,我专门准备了一本家校联系,随时随地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近况。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教育沟通。

篇4

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心理辅导这项工作呢?

一、辅导员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对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第一步,如果能满足大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是健康的,反之,则会引发心理问题。

(一)心理独立感的需要

大学时期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走向成人的过渡阶段,因为大学生再次之前一直都在学校学习,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生活之外,对外面的社会了解很少,不懂得在社会中如何生活。走进大学这个新环境,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是他们又不知道如何独立,所以心理上会感到恐惧,所以在此阶段他们特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作为辅导员,应该帮助他们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引导他们逐渐由未成年的依赖心理状态到成年人的独立心理状态过渡,让他们顺利的渡过此过渡阶段。

(二)人生目标定位的需要

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他们此前基本没有社会生活经验,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专业,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往往对未来充满着理想和幻想,但是又不知道自己该从哪个方面着手。总而言之,大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学习上,在就业上没有针对性,往往是人云亦云,到头来总是事倍功半。所以作为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人生目标,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

(三)学习的需要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的学习,大学的学习不像中小学阶段,是由老师的督导下被动的学习。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一时间之间摆脱不了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学习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很多同学习惯依赖性学习,对大学的自主学习产生厌恶感;大学的学习虽然以专业知识为主,但知识面非常广,各种知识面之间相互交错,很多知识超越了教材的范围,所以学生需要涉猎一定数量的课外知识,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方法比中小学的学习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自主,广泛,所以就要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根本的转变。因此,辅导员要同他们一起讨论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四)交友的需要

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都是接受父母,师长的关爱呵护,很少关心别人,所以来到大学之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群体,处理人际关系显得非常的吃力。他们迫切希望结交到真心的朋友,但又缺乏交往技巧和方法,因此,在交友方面会出现各种障碍及心理问题。辅导员在此时应当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对话人,教会他们把我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良好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具体到辅导员工作中应注意几点:一是做好新生的接待工作;大学生踏人大学校门,渴望能与师长倾心畅叙,得到心理关怀,因此,在新生进校的那一刻起,辅导员就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当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困难时,辅导员应该尽自己所能,全力帮助。三是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四是以身作则;心态平和,言传身教,这些都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人而异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如有的学生坚强自信、宽容、豁达;有的自卑;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等等。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将学生进行性格、行为分类,区别不同学生的心理活动。按道理讲现在的大学生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他们在家里是宠儿、社会的娇子。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也会有烦恼和压力。例如,现在读大学费用比较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经济压力比较大;现行大学生的就业体制,自主择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重点关注三类学生

辅导员除了要关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外,需要将关注重点聚焦在三类学生上:内向学生群体,贫困学生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这三类学生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做好这三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大学生中总是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一类学生不善于倾诉,不善于表达,朋友较少,外人不太清楚他们在想什么?但是这样的学生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心理的能量有可能以火山喷发式的方式释放,危害有可能就像马家爵一样,所以内向学生群体是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内向的同学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善于交流,如果老师能主动关心他们,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那么他们的周围就会有朋友,就会有支持,就能有效的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二是生活贫困学生的心理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他们由于大多成长于贫穷落后地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成长于城市同学的价值观念存在很大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有些贫困学生虚荣心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这一类学生更需要辅导员给予关心和支持,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乐观的面对未来。三是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一类大学生往往人际交往存在问题,自卑感很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这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很强,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久而久之,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面对这一类学生,辅导员应该首先接纳理解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虽然网络给了他们在虚拟世界的自信,人际,尊严,成就感,但回到现实世界,空虚,自责,自卑感还是很强的,所以他们有改变的动机,缺乏的是自我的力量。开始阶段辅导员要创造一个引导和支持这类学生的环境,同时也要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我力量,有一点点进步就要肯定和赞扬,这些能激发、提高他们潜在的自我能量,支持进一步的改变,促使他们慢慢重新融入现实。

(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发展性咨询,通过让一群人参加精心设计的一些团体活动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对于潜能开发,心理保健有很好的作用。也叫“素质拓展培训”,全国很多城市都建有拓展培训基地。通过让受训者参加一些团体性的比如说利用班会,体育活动、军训、进行体能、心理游戏等素质拓展的活动,让受训者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团体训练是一种深入心灵深处的训练,有些感受让受训者终生难忘,效果比较显著。辅导员也可以带领班级开展团体训练活动,所以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广泛开展。这样的过程其实是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境况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帮助参加活动的人去学习、体验、适应,而这些从游戏中学到的东西通过领悟、迁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整体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增强和提高自身素质。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实践工程,辅导员的工作只是一个子系统,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系统中的地位,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辅导员工作处在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第一线,对学生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通过自己或学生骨干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信息。辅导员要善于在学生中建立广泛的信息传递网络,善于通过网站、论坛、电子信箱、QQ等途径拓展倾听学生心声的渠道,建立开放式的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关系。这时辅导员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鉴别和反馈的工作内容,反映了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敏感度。此外,辅导员还应积极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向学校的有关部门反映和通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整合学校的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其健康成长。

篇5

关键词:学生管理 辅导员 心理医生 大学生

近几年来,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大学生中常常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抑郁、焦虑、孤僻、冷漠等,因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难以解决,又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出现极端事件的情况不断增加。作为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面对面接触的时间较多,在现代教育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如果能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将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的时候,就能减少许多悲剧的发生。

一、辅导员要用爱心投入日常的观察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辅导员要勇于承担起学生管理工作赋予自已的重任,加强自身心理素养,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辅导员应当在大学生入校就要广泛开展微笑谈心活动,通过谈心活动来打开大学生心灵的窗户,认真倾听大学生的真情诉说,从而了解大学生埋藏在心里的真实想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尤其是对于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发现有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或者称为“心理边缘生”更要倍加关注,要为每个大学生建立一个心理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状况、个性特征、学习心理特征、朋友等),每次的谈话记录(包括时间和考试焦虑、同学交际障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及时记录学生异样的情绪和行为举止,洞察学生行为动机,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评估其发展趋势,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打消该学生的消极情绪。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初始发生阶段,做到防微杜渐。

二、辅导员要坚持有的放矢的原则

每个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能力、知识面、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大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的看法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也有不同,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老师能深入到大学生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通过有效的交往与交流熟悉每一个大学生的情况,从而及时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问题,做到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心理疏导,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高校辅导员抓德育教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尤其对于班里的一些调皮捣蛋学生,及时肯定他身上的某个闪光点,鼓舞其上进心,促使其不致破罐子破摔而有所积极表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辅导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差生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每一个大学生,应该说任何大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的,不会只有优点没有缺点,也不会只有缺点没任何优点。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对中等生这既不冒尖又不露尾的群体会觉得一切平平常常,容易忽视其优缺点,这种不正常的看法有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优缺点评价,有碍在所有大学生中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优生毕竟是少数,而中差生则是大学生群体中占绝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因而,高校辅导员要花大力气来做好培养中差生的工作。特别是在帮助差生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应当苦口婆心地劝导,认认真真讲道理,循循善诱地将其带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教育大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大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对广大的中差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教导他们要扬长避短,鼓舞其斗志,鼓励其进步,特别是要遵循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心理辅导与疏导,通过说服教育来引导、启发学生,使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四、辅导员要坚持走“学生路线”来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为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好大学生的“心理医生”,必须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了解大学生的喜怒哀乐,尽力去为大学生排忧解难,为其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经常出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通常表现为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有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对生活失去乐趣,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时,常常会出现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厌世等。高校辅导员应针对这些现象,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活动,譬如“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到社会上做社会调查或勤工俭学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舒展身心、展现自我,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大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健康、宽广的心境,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辅导员要与多方加强沟通

高校辅导员除了与大学生本人加强交流与了解以外,还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互相沟通,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从而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心理辅导的盲目性,有利于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有些大学生对考试有恐惧感的,可在考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开导他(她),平和其心态,在考试后学生成绩有进步了,一定要及时亲自给学生家长报喜,通过父母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这叫“家庭激励”法。作为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应当在学生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把握好自身既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又是“心理医生”的角色,主动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任务,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开拓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小升初;表现;心理适应

在教育教学战线的长期工作中,我发现不少初中学生焦虑、苦闷,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不好,尤其是刚上初一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这种现象。其实这些状态是对中学生活的不适应造成的。可见初中与小学衔接的适应性问题很重要。

一、小升初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校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适应。一个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对每个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刚开始都是陌生的、好奇的,又是新鲜的。面对新校园,学生心里都会有点忐忑。

2.对中学老师不同教学风格的适应。小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校生活,已经熟悉了小学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并和老师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刚步入中学后,面对陌生的老师,他们的内心是既紧张又兴奋,老师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的变化很大。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势必会导致心理上难以承受;知识上难以掌握;生活上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

3.与新同学之间关系的适应。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见得最多的就是周围的同学。因此如何与同学相处,怎样选择新朋友,怎样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是进入中学必须面对的,是中学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这些都需要同学之间慢慢地了解和沟通,需要一个从相识到相知,重新建构深厚情感的过程。

4.对班级地位改变的适应。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小学时是优秀生、三好学生、班干部,是班级的尖子,老师的宠儿,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步入中学,这些学生往往一时不能适应中学生活的快节奏,又发现自己班里来自四面八方的很多学生都很优秀,于是找不到自己的新位置,往往很容易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失落感,这种心理也有待调整。

5.中学课程增多,难度加深,时间紧张,学生需要摸索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方法。

6.与父母关系的适应。学生升入中学,也即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处于生长的急风暴雨期,心理、生理的变化很大,行为、习惯、性格、兴趣、爱好逐渐形成。他们的情感情绪易激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和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他们常常表现为风风火火,安全意识淡漠,容易冲动而做出一些让父母头疼的事来。此时与父母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父母的角色逐渐要从包办者转向指导者。

二、解决措施

适应问题解决不好,很多学生会出现成绩下滑现象。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无法挖掘自己的潜能,因而失意、苦闷、消沉,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此,我个人提出几点措施:

1.以教师为关注点

(1)加强初中学校教师与外校小学六年级(下面简称小六)老师间的学科交流,教师之间交流教法、学法以及知识。注重学科教学的衔接,比如,英语学科在小学不被重视,到中学却成了一门重要学科,大部分学生适应不了。英语老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词汇引入策略――多利用形象生动的声音图像资料,避免文字的单调枯燥。②词汇的机械操练策略――多采用形式多变、节奏紧凑、活动面广的活动形式,避免简单的师生问答。③词汇的有意义操练策略――多采用任务明确、激励性强的活动形式,避免形式化的课堂活动。④词汇在情景中的应用策略――多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活动,避免纯假设的非真实交际活动。

(2)作为一线教师又是班主任,可利用有限的班会课,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如,我在每年初一班会课上都会设计如《小学生、中学生》《让你了解我》等主题班会,通过比较小学和初中课程的变化,每天上课节数的变化,学习方法和作业量的不同,让学生了解:从小学到中学,存在着方方面面的过渡。过渡顺利,大家的学习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大步前进,反之,则会成绩下降。通过大家对自己的特长、爱好的介绍,增进了新同学之间的了解,也让学生明白:进入初中后,产生压力,纯属正常的心理反应,关键是尽快适应新环境。

2.以学生为关注点

虽然目前一些中学也邀请小六学生参加初中活动或初三学生参加高中的活动,但一些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形式。所以中学学校可建立一个中小学生交流的平台,固定日期由教师带领小六学生体验中学学习环境,也可安排小六学生进入中学课堂,分配到各个班级,由中学大哥哥大姐姐们辅导他们制订计划,还可以采取让小六学生参加中学的大型活动,如学科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元旦联欢等,由学哥学姐们带领他们参加并照顾他们。

这样让小六学生亲身体验未来所处的学习环境,形成心理准备与期待,等到他们真正进入新环境时,他们就不会感到孤单。

小升初适应性措施的衔接甚至初升高的衔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关键,衔接得好会缩短初高中起始年级新生的不适应期,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同时也可以发挥学哥学姐们的作用,建立互助合作小组,帮助小六学生以及初三学生顺利度过不适应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使他们更加快乐地成长。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我相信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成长就会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篇7

现在,已不是那个80年代。

作家查建英曾说,在80年代,人们像对待初恋、对待梦中情人那样痴迷地追求知识、追求创作,把阅读、探索、思索作为生活中最大的愉悦,并且感到幸福,很浪漫也很诗意。

那个年代,属于科学,属于诗歌,属于那些倚着国槐,就着早晨第一缕阳光读书的大学生,属于那些夜间在广场上席地而坐,借着路灯读书的年轻人。那个年代,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试图通过学习来建构一个新的世界,从精神到物质。

对今天的很多年轻人来说,这一幕幕场景已然非常陌生,因为与“学习”二字有关的意象在这3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剧烈蜕变。

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天赋的能力。从呱呱坠地那天开始,婴儿便从身边的世界中采集声音和颜色,来构建对外部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之塔。从行走,到说话,学习恰恰是人之为人的一项基本需求。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尊师重道之国,学习,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意味。

中国的孩子们很早就被送到一块块黑板前,背着小手端坐着,听着粉笔的嚓嚓声,从12345,到日月人手口,一课一课学下去。日出日落,上课下课。冬夏流转,年复一年。脑容量在信息的刺激下,迅速增加。校园里奔跑着一群大头娃。

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只要一谈到学习,上述一幕便会立刻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学习的味道并不甘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那一天——把所有考卷和辅导书变成校园里的一场“大雪”,然后卸去一身学习之重,走进大学校门。

很多大学生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却发现,之前学的东西,派不上大用场,我们上了十几年的学,可从没有谁认真地告诉过我们:究竟该如何学习?究竟该学习什么?

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时代。

今天的中国,是个考试之国,证书之国。在褪去了理想主义的光芒后,整个社会显露出的极其现实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教育产业。学习与财富和资本紧紧挂钩。随着互联网发展,在线教育市场迅速膨胀,所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都已经布局在线教育市场,“小龙女”龚海燕甚至也在卸任世纪佳缘老总位置后杀进这一领域。但是,单纯为了证书和学历的学习目的,早已远离了“学习”二字的本义,在这种情况下,再新的形式和手段,也难掩背后的功利性本质,难以言新。

从孔子到互联网

世界变了。

当专家变成“砖家”,教授变成“叫兽”,我们还能向谁来求教?我们如何再确立自己的知识坐标?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谁编写的教材可信?谁有资格让我们倾听?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问题都需要再思考,并且也已经出现了新答案。

开启自孔子时代,在中国历史中延续了几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模式,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师与生的角色定位被颠覆了,教与学的清晰边界被模糊了,专业与业余的坚固围墙被打破了,于是,只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已经明显不太够用了。

打开浏览器,不难嗅到新风潮的阵阵气息。

当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曾引起轰动,如今,这些饱受争议的“北大猪肉倌”开起了“屠夫学校”,吸引了不少大学毕业生去“深造”,学习从分割猪肉到商业管理的一系列课程,再次制造抓眼球的新闻。

另外一些年轻人,则发起“角落里的中国”项目,拿着摄像机和单反默默“走基层”,他们到达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观察和记录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一过程,也恰是一个进入中国的“内部”,向现实社会讨教学习的过程。

还有刚诞生不久的“开源学校”:向任何年龄层的人征集课程,可以是任意主题,学习方式不限于课本、教室,可以是跟社会组织的短期合作体验项目,可以是社会实践,可以是网络视频或者手工制作等等。

开源教学、体验式课程、工作坊……学习,正在以种种新形式进行着“大变身”,这个新学习时代所需要的“新学习力”,也通过年轻人的种种尝试得到展现。试做归纳,那么可以说,它的真髓是开放和共享,基本模式是互动,基本品格是务实,基本姿态是谦虚,基本向度是未来。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不再是什么新锐口号,而是一种应对多变复杂现实生活的生存策略。

新学习力,不是被动灌输,不是填鸭,不是人云亦云,是一种整合既有信息并挖掘价值的能力,是一种主动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通过学习,来成功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各种新情况的能力。

新学习力,也是运用新的技术工具、新的思维方式来学习的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升级。

什么是新的技术工具?比如互联网——善于运用互联网来学习,几乎可以说是弥合因为经济发展的差距而出现的“信息鸿沟”的唯一出路。

什么是新的学习思维?比如“开源”,比如“自我教育”——范伟在小品中引起哄堂大笑的那句“自学成才”,已经变成每个人都需要严肃面对的实际要求。

篇8

[关键词] 消极心理;心理辅导;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21-2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阶段中的一个“小社会”,在其中,学生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会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的过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发展,创造力的提高,以及人交往能力的形成。我试着采用心理辅导为载体,让学生在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程中发展健康的心理,促进素质的提高。今年我接任的八年级(2)班是个表面平静,实质的班集体。我想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使这个班集体成为一个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坚强的班干部队伍,有共同的纪律,有良好的集体舆论。这是我对学生进行心理消极心理辅导工作的奋斗目标。

一、调查研究、了解障碍

对学生所处的家庭,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做一个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使心理辅导工作有针对性、有效地进行。我对所在班级同学的地位与人际关系作了重点调查,从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存在着显著的学习困难状况。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困难并非意味着智力有问题,大部分学生是非智力因素所致,其中更多的来自于学习心理障碍。其中主要有:惰性心理;自卑心理;厌烦心理;敷衍心理;理想心理;投机心理。这些消极心理,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影响极大,它往往使学生缺乏饱满的学习情绪,对学习缺乏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通过调查,我也确定了重点辅导的对象:同学是班集体中有涣散性影响作用的五位。

二、个案分析

彭乐凯同学:平时在校不大与品行端正、成绩好的同学交往,常常与各班中成绩差、被老师、同学感到讨厌的同学在一起,做事毛毛躁躁,经常忘这忘那,每天作业交不齐是家常便饭,所以作业经常不能及时完成,形成恶性循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请他发言,前说后忘,前后都不能连贯起来。放学后,会因为和别人一言不和而发生动手打架的行为。有一次因为一位学生无意说了他一句,他就和那位学生大大出手。所以,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也总是对他敬而远之。老师、同学对他的评价是:懒惰,对待学习敷衍了事,考试测验抱着投机心理。

三、辅导对策

(一)以个别辅导为抓手,树立自信心

我对这几位同学加强了个别教育,在进行个别辅导时,体现了适时、适地、适量、适度的原则。他们比较自卑、懒惰,对学习没有信心,敷衍了事,我就经常给他们讲中国的张海迪,美国的海伦?凯勒,前苏联的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学校组织观看《少年华罗庚》后,我又及时与他们交流、谈心,使他们树立了“他们能成才,我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的自信心。如:仕详同学虽然学习上存在厌学情绪,但我发现他图画画得很好。利用这一点,我便在一次早会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且告诉他学习上也可以利用画画。后来我让数学老师在讲解有关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让他利用画线段图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多次让他上黑板演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我询问数学老师这位同学的学习情况时,老师对我说:“想不到你这招真灵,现在他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特专心。”听到这些后,我便找到仕详,对他说:“你看,你多棒!我相信你其它方面通过你的努力会跟你的画画一样棒,你一定能做到,我相信你!”通过这些个别辅导,他逐渐萌发了对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态度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二)以开展活动为突破口,克服懒惰心理

我发现彭乐凯等同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多,懒惰心理表现最突出。因此,我有意让他们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如:让彭乐凯同学负责教室门窗关锁,让黄鑫同学负责班级包干区卫生的检查与督促……在这里,有了困难,只有自己克服。活动中,学生的耐挫抗折能力得到了加强。事实证明,经过这次活动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懂得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被社会淘汰,慢慢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好转。

(三)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弥补认知缺陷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学生总希望每一堂课都有新感觉,每一堂课都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能力得到新的提高。为此,我尽量改革教学方法,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变寡淡为有趣,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活泼能满足学习需要且能激发求知欲望的最佳课堂氛围。这种“问题情境教学法”也是克服学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尝试。其次,根据这五位同学的认知水平较低这一状况,我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类要求,普特结合”的分类教学,在“备课、上课、作业”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要求,分类设计问题和作业,以激发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决不放任自流。

(四)以伙伴帮助为辅助,消除与其它学生之间的隔阂

黄鑫等同学的性格较孤僻,不合群,我平时教育其它同学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成立了“互帮小组”,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离他们家近一些的学生每天跟他一起上学,放学,让其他学生了解他们,挖掘他们的可爱之处,并创造条件让他们为其他同学做好事,消除他们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消极心理状态。

(五)开设“知心信箱”,排除消极心理障碍

学习成绩差的人有消极心理,学习成绩优秀的人有时也有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这些原因不能长时间积压在心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宣泄,建立“知心信箱”,就是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宣泄的小天地。“知心信箱”以通信、谈心等方式让倾诉,并借机点拨、指导。建立“知心信箱”,使我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在“知心信箱”中,我发现了学生的各种心态,及时了解到让学生产生学习消极心理的不利因素。在回执中,我以亲切幽默的占据,化解了学生在各种不利因素下产生的消极心理、学习障碍、千千心绪。“知心信箱”实施下来,效果不错。

(六)创设舞台,展示学生的才能

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平时挨老师批评最多的也有自己的长处。只不过讨人喜欢的学生的优点更容易被老师发现。相对而言,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学生则显得缺乏信心。苏霍姆林斯基就认为:“情感如同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欢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就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欲、钻研精神、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作为班主任的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每位学生提供为集体服务,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

(七)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促进沟通

为了便于管理,对学习消极心理严重的学生建立了档案,填好家长工作单位及家庭地址,把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写在家校联系本上,适时向家长传递,让家长及时配合教育和表扬鼓励。家长也把子女在家庭中各方面的转变及时反映给学校,让老师及时表扬和疏导,使他们感到被人重视,满足自尊心和荣誉感,激发自信心和学习的内驱力,抵制学习消极情绪的产生。

诚然,学生的学习消极心理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又是不稳定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方式、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读的,仅仅是初探,但可以肯定,教育教学时如能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方中雄,刘维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