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19: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师教育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美国;医学教育;培训模式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发展迅速,对医疗学科进行了重新定位、专科专人定员定岗、医疗学科规范的建立等等使得医疗队伍不断的壮大与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其相对局限性和缺点。笔者有幸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 医学中心医学部进行了为期1年的访问研究。期间比较全面的对其日常管理、临床与科研工作进行了参观学习。亲身经历了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及深入学习医师教育的具体培训方法和制度,为中国医师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期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教育思想先进,学术造诣蕴厚。总体来讲,美国的医师培训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培训周期长、学科跨度广
在美国,要想成为1名合格、优秀的专科医师,必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学习和培训:首先,进入医学院之前需要完成综合性大学4年以理工科为主的本科理论学习;其次,理工科毕业后顺利通过医学院校的入学考试才能正式进行系统的医学院校5年学习。医学教育前2年主要是基础医学课程,后2年则进行临床专业的培训,最后1年主要准备全美医师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1]。USMLE分为三部分(STEP),具体为:①STEP-I:相对应于中国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阶段。主要以医学基础学科为主,内容涉及解剖学、行为科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剂学、生理学、营养学、遗传学以及老年学共10门功课;②STEP-II包括两部分: ?訩STEP-II- Clinical Knowledge(STEP-II-CK): 即临床专业知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6门课程内科、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心理学与外科;?訪 STEP-II- Clinical Skill(STEP-II-CS): 专门考察采集病史、医患沟通技巧和病历书写能力。③STEP-III:即是临床操作考试(CLINICAL SKILL ASSESSMENT,CSA), 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诊断技能,病例书写和提出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等等。再次,顺利通过USMLE的第一、二步之后就有资格申请住院医师规范的培训,周期一般为3~5年,具体依各科要求而异。这样一来,自本科毕业后,取得专科执业医师资格需要经过10~13年的教育和培训
2教育方法灵活、培训设备先进
美国的医学院实行学分制,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分即可以获得学位。在医学院学习的前两年主要是基础课程的学习,接着是两年的临床课程。不过由于他们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很多学生从第3年起开始就逐步开始接触临床了,可以自行联系医院或者研究所进行参观和见习[2]。
3专业医师执业资格考核严格
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必须经过层层的考核,如全美医师资格委员会( USMLE) 、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 ACGME) 以及医学专科委员会等组织的多次考试与考核。在通过前面介绍的USMLE的上述三步考试后,还需要通过指美国医师委员会的medical board。只有通过了medical board才能取得正式的医师执业资格。
4科室的工作模式
CWRU的各专科医师分别聘自不同的医疗机构,而每位专科医师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又分别在不同的医院,从而汇聚交流了不同医疗机构的特色。美国医生的职称只有住院、主治医师两个级别,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的直接带领下开展工作。排班均为双班制,2人一组,住院医师的值班时间为12h;而主治医师的为8h。工资实行同工同酬制,但是住院医生并不属于医院的正式员工,其年薪一般约为在4~5万美元。
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群众急诊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强,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医疗服务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势所趋。①教育模式:由于我国地域与人才分配不均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本科甚至研究生都选择留在了大型医院,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医院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医院很难招到高学历的专科医师。这就需要决策机构加大力度的引导,实际可行的鼓励机制出台以及加大社区医院的投入等等政策层面上的扶持才能最终改变目前的局势。②培训机制:当前我们的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系统的专科医师培训机制。这种状况在三级医院稍好,一般每年的专科知识培训、以及技能的考核等都能贯彻,但是基层医院还无法形成有效的、健全的培训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医学教育和医师的培训模式与我国医疗体系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适当的教学和培训改革,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制度和医师的培训模式,这将有利于培养我国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同时也会使我国医学教育之路与时俱进,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1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师(医科学生)的意义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4总结
1军医职业发展总体目标定位
为适应未来一体化卫勤保障军队卫生职业发展需求,借鉴外军经验,军医培养应强调学历教育、任职教育与军事职业发展相结合,体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将医学及军事职业教育贯穿全程,在知识结构上突出军事及作战理论、联合卫生勤务、医学及军事医学知识,在能力发展上强调预防保健、专业救治、应急救援、卫勤组织指挥与管理能力,在素质养成上加强军事、身体心理、卫勤专业、信息等素质。培养起点是五年制本科学历教育,按照专业技术职称和岗位成长轨迹,可划分初级、中级、高级医学人才三个阶段。
1.1初级军医人才职业发展目标(学历教育及毕业后教育)培养军政素质过硬,军事及专业适应性强,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具备基本的预防保健、卫生联勤保障及卫生服务能力的通用型医学人才。
1.2中级军医人才职业发展目标(初晋中任职教育)培养军政素质过硬,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与技能,了解医学专业发展前沿,具有应急救援和解决复杂战时救治问题能力,具备一定的卫勤组织管理能力,熟悉战时卫勤的组织体系、医疗后送体制等救治程序和规则,能够胜任卫勤分队队员岗位职能,军事、卫勤和战救技术相结合的多能型医学人才。
1.3高级军医人才职业发展目标(中晋高任职教育)培养军政素质过硬,掌握军事、卫勤相关理论与技能,具备创新发展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同时胜任卫勤指挥和专业技术岗位职能,军事、卫勤和战救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2明确军医分阶段渐进式职业发展路径
军医应实行阶段性培养,把医学职业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分阶段地融人卫勤任职发展中,形成逐级渐进式职业发展培训制度,明确职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第一阶段,学历教育完成必要的军事适应性教育、医学及军事医学教育、卫勤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是军事医学规范化培训,最终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和能力,具备基本的军事医学职业素养。这个阶段为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上尉军衔,重点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和能力,是基本的职业素质养成,医师规范化方式尽可能和国家政策吻合。第二阶段,进行军事医学、卫勤的任职教育,参与卫勤保障实践,属于中级培训,要求具备部队基层工作和卫勤分队工作的基本能力,借鉴美军卫生人才毕业后在军队医疗中心轮转的经验,到部队基层卫勤分队服务一年,再进行半年左右的院校教育,促进职业发展。该阶段人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少校、中校军衔,应达到具备机动卫勤分队队员的基本资格。第三阶段,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参加两个方向的高级任职培训,一是管理干部培训,培养卫勤领导岗位(队长、院长)人才;二是专科规范化培训,成为具备高级职称的专科医师(表1)。
3建立院校一部队一军事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卫勤教育培训机制
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军事职业教育是军医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而军事职业教育起到有效贯通和统领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作用,重点是将军事职业教育融人到院校教育和部队实践训练中,通过机制和体系设计,实现军医人才的融合式、职业化培养。一是建立大学和部队联演和联训机制,明确统一的训练成效考评标准,解决培训质量评价和认证问题。二是建立部队和大学联合的双向任职制(“双师制”),实现大学教学工作由校外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基层部队优秀指挥员到院校任教官乃至任职,大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员到军兵种部队代职、调研、参加演练,不断改善知识结构。三是严格落实训用一致制度。逐步实现送学培训与分配使用挂钩。建立军医大学本科生(包括直招人伍和国防生)毕业分配配套制度,首先分配到区域卫勤保障机构进行规范化培训,同时区域卫勤保障机构派人到部队代职顶岗,适应国家新医改政策要求,解决毕业生在部队职业技能薄弱问题。四是完善干部交流使用制度。多岗位轮换、多任务历练已成为各国军队军官职业发展的制度化措施。应建立稳定的区域卫勤保障机构与部队之间人员流动政策制度,如部队代职、岗位轮换等。
4超前设置以能力为中心的卫勤和军事医学课程
借鉴美军聚焦“军事医学构成”的课程设计理念,以提升能力为中心,开设专业化的卫勤和军事医学课程川。立足培养未来卫勤保障需要的军医人才,跟踪军事、卫勤、武器装备和医学学科发展,聚焦战伤救治、伤病预防和能力强健并重的军事医学任职能力培养。军医大学针对各类教育训练的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调整课程设置,战伤救治类课程突出军事临床医学、战伤急救类;伤病预防类课程突出军事预防医学类;能力强健类课程突出军事作业医学、军事心理医学类。同时加大军事医学课程比重,学历教育阶段军事医学课程比例应达到10%。加快更新补充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灾害救援等课程教学内容。任职教育阶段增加联合军事演练、参加军事行动任务等训练环节。增加军事、军事后勤及卫勤指挥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联合作战理论、联合卫生勤务、军事医学、战创伤救治、预防医学等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加强紧贴实战的战术作战伤员救治规则(TCCC)内容学习。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分层次、分批次、分专业抓好营销物流人员培训,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为推动“卷烟上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统一管理、一致对外原则。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客户服务科统一组织和管理,主要面向全体市场经理、客户经理、驾驶员送货员以及广大卷烟零售客户。
2、工作学习两不误原则。要统筹协调好学习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如需占用工作时间,应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学习时间,做到培训和工作两不误。
三、年度目标
以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为重点,继续坚持以往教育培训过程中好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全员的知识面,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培训向现实工作能力及效果的转化。
四、培训重点
1、继续做好学历、职称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倡导员工参加学历提升教育,鼓励和提倡员工通过在职学习,不断进行自我管理与提升。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深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加快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
2、加强员工素质能力培训。紧扣营销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广泛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媒体宣教、现场培训、经验交流、拓展训练、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广辟培训渠道,切实开阔员工视野、提升员工能力。同时,与“阳光同心”企业文化宣贯活动相结合,以“道德讲堂”等活动为载体,组织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根据省局(公司)和市级机关工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全体人员读好指定书目,做好读书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积极鼓励全体人员业余时间加强自学,多读书、读好书,并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五、工作要求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本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工程切实抓实抓好,要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顺利进行。
2、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的多元化,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除了采取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外,选择开放式、互动式培训方式,灵活利用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调研、研讨、交流学习和拓展训练等各种形式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增强教育培训的活泼性、生动性和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3、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紧紧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价、如何激励”四个方面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全面构建学习型团队,积极探索学习成效与工作绩效有效挂钩的考核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4、加强痕迹化管理。每次组织培训要填写《培训签到表》、《培训记录表》,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形成结论。每次培训结束后,及时将有关文档资料备案。
5、加强员工个人教育培训的管理。
一、概念的区别
所谓校本培训,周建平(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认为是指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
校本培训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的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提出来的。我国的校本培训起步于90年代后期,是伴随着“八五”师资培训的进程而逐渐探索形成的。最早出现这个概念是在广西桂教师范【1998】256号文《关于全面
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以中小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之词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①。
与传统培训模式相比较,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传统的培训模式则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和指导下以增强教师知识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为主的以讲授方式为主的非长期性的培训活动。
二、培训目标的区别
校本培训与传统培训模式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一样的,都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都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为前提。但是它们又有各自的目标。校本培训是以学校本身为前提的,所有的培训目的都是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的培训。传统的培训模式则侧重于教育教学中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和补救,不具备很强的针对性。有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由于受自身学校条件的限制而只能停留在脑海中,因此校本培训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某一次的培训中老师感受非常强烈,觉得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一定要用在自己的课堂上,可是等回到自己的而课堂上不自觉的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即使有改变也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两个学校本身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决定了这样的培训结果只能停留在给领导汇报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而无法在自己的学校进行很好的运用。
三、培训方式的区别
(一) 传统的培训模式多以学科为中心,方式较为单一、受众较为被动。培训方式:
1、会议、报告。主要针对教育法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如岗前培训。
2、讲座。主要是针对教育理论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的讲座,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如奥尔夫教学法的介绍,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等。
3、短期培训。主要针对某一种技能或方法进行学习。如童声合唱的训练,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4、教学观摩。主要是想优秀的老师取经,面对面的感受其教学的特点和教学的艺术,从而得以借鉴。
(二)校本培训的方式多以解决教学问题和追求特色和个性为中心,方式就更为多元,受众就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现在已经把培训提升到研修的这个层面了,这就更加说明参与的方式已经彻底的改变。
1、集中培训:虽然我们很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只有几个或者一个老师,但是我们任然可以进行集中培训。集中培训能够更好的了解该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宗旨以及办学的特色,并根据这些要求来实施自己的培训计划。
2、巧结对子:以学校内或片区内的优秀教师为龙头开展“传”“帮”“带”的形式来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
3、个人反思:引导教师每天、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反思评价,并坚持写反思笔记,以达到“实践+反思=成长”。
4、案例解读:首先是把自己的教学案例拿来从不同的视野来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开阔思路。其次就是要学习先进的案例来借鉴成功,提高自己。
5、网络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校园内部网等先进的媒体进行学习和教学,尤其是在寒暑假既能对学生进行辅导又能提高自身的技能。
6、微格教学:讲求细节,目标明确,讲求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对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进行仔细的设计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充分挖掘教材进有争对性的教学。
7、教材研究:研究教材就是研究教法,教材是教法的篮板和依据,我们只有很好的吃透教材才能更加游刃有余的进行课堂教学。
8、专题、课题研究:这是提升中小学教师开展深层次教学研究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个也可以以教研组为单位,争对问题进行的集体培训,借大家的智慧完成自己的提高。
9、观摩学习:这是一种冲击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最好方式,也许一次观摩就能够打开一扇天窗从而广开思路,豁然开朗。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除了上述的方式外还应该包括向地方老艺人和民间老艺人学习,参与和观摩各类演出、比赛等。
一、创新制度平台,深化公务员四类培训。
1、加强公务员培训学分管理。为全面掌握公务员培训学习情况,2011年要建立公务员学分登记制度,强化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把参加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2、深化公务员各类培训。
(1)组织举办机关新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1期;抓好新过渡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培训工作,举办培训班1-2期;举办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的培训班1期。
(2)开展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更新知识培训。用三年时间,从着力提高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七方面能力为内容,对公务员进行轮训。同时继续开展公务员综合素质专题讲座,全年计划举办4期。
(3)促进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各部门要根据业务工作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并将培训计划报市人事局备案。市人事局将举办1期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与市应急办联合举办应急管理培训班1期;与市残联联合举办公务员手语培训班1期。
(4)加强公务员学历学位教育,切实提高公务员的从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公务员特别是年轻公务员,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改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
(5)做好《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方案》的实施工作,开展公务员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
3、创新公务员培训平台。今年开始,通过与“干部党员学习网”融合,实现全市公务员网上学习平台全覆盖;增加网上学习课程,不断满足公务员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学习管理,将网上学习情况纳入到学分考核内容。
二、坚持企业人才优先开发,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4、开展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培训。围绕提高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要求,加快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的培养。与市科技局联合举办企业创新型人才(团队)培训班1期。
5、强化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的培训考核工作。继续开展《科技与创新》、《合作与共赢》、《维权与侵权》三门公需科目培训考核,并将培训考核情况纳入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内容之一。
6、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和专业科目的培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引领作用,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现代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培训。联合市建设局举办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赴同济大学高级研修班1期。
7、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培训考核工作,举办相应培训班3期。
三、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创业水平为目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
8、以我市重点骨干企业的高层经营管理者为主体,以企业战略、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法律实务、企业营运策略及企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举办1期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赴香港研修班;选送部分企业家参加大学EMBA班学习深造。
四、推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9、继续做好中青年干部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工作。选送部分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攻读MBA、工程硕士、法律硕士等学位;做好第二期大学教育点MPA学位班教学管理工作。
五、着眼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
10、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万名镇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班、各类专业种养能手培训班若干期,联合市农林局等有关部门举办草莓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
六、加强培训管理,努力提高培训教育质量和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其《走向校本》(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卷,2000年8期)一文中认为,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要以谋求学校的发展为前提,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为目标、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指向。“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中,是说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要由校长及其领导下的全体教职员工经过共同探讨和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基于学校,是指学校开展的各种培训、研究、教学实践以及设计开发的各门课程等,都要从学校生存发展的实际出发,都应切合本校的实际,充分挖掘本校的各种潜力,使本校的各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什么是校本培训?郑金洲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有关界定,认为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模式;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和教改信息等。校本培训的特点,一是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对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二是基于学校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
二、高校教师教育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呈现出一种单一的格局。教师的养成,主要由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如师范院校、独立的教育学院以及近几年来出现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院系承担。这种机构所颁发的一纸师范专业毕业文凭,几乎就成了教师职业的准入证书(师范专业毕业证书与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是挂钩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师职前教育。问题是,这种师资培养机制主要解决的是中小学教师的来源问题,而对于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农、医院校或专业来说,这种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就无法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合格师资。从实际情况看,高等学校的教师大多还是来自于专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非教育专业。由于他们的教育经历是接受非教育专业,因而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些专业理论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习等等)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了先天性缺失,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尤其是刚刚入道的青年教师,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往往感悟肤浅,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力不从心,教育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教育思想理念陈旧保守。当前,随着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龙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青年教师这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上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势必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构成明显的制约和影响。
解决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是继续教育,或者也可称作职后教育。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教师教育尚未形成一种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脱节,教师的进修学习又受各种客观条件(如工学矛盾)的制约,这种情况下,一种崭新的继续教育形式一校本培训就成为高校教师职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三、笔者所在高校的校本培训实践与探索
(一)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1999年以来,随着新专业的不断开办和逐年扩招,师资队伍出现较大短缺。在学院一系列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感召下,每年都有博士、硕士和优秀本科生补充到学院教师队伍中来。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缩短他们的职业化历程,学院从1999年起制订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陕西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时间、地点:每年9月一12月,校内;培训对象:当年进校的见习助教和见习教学管理干部(师范专业除外);培训班任课教师:校内相关专业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开设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微格教学、教育测量与统计。培训班由人事处牵头组织,学员上课由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勤,所有课程均有规范的教材,作业、实践、单元测试一丝不苟。三个月培训期满,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结业证书,倘若一门课程不及格就须随下一期跟班重修。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培训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成为每位任课教师的基本功,这已达成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基本共识。为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院确定由教务处牵头,聘请本校计算机专业和计算中心教师,每年为全院各专业任课教师举办2―3期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一般为windows操作系统、powerpoint、Macromedia Flash MX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操作及常用多媒体设备如扫描仪、视频采集卡、刻录机等的使用。
(三)教务管理培训
学院从2002级新生开始实行了学分制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并依托校园网安装和开通了陕西理工学院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从传统的学年制到现在的学年学分制,这种变化无疑是全院教务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教务处协同教务管理软件开发商,不定期地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维护方法以及课程、成绩、实践环节、学生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传输规范等等。
(四)英语口语培训
为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为提高广大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由学院国际处负责不定期地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聘请公外部外籍教师和外语系专业教师执教,为参训中青年教师讲授诸如英美国情、外事礼仪、英语听力、口语等课程。
(五)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学院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由青年教师所在系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采用师徒结队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六)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办学指导思想大讨论
根据教育部总体安排,2007年,教育部将对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对学院来说
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学院以此为契机,多次举行各种形式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学习、培训活动。办学指导思想是一所高校的“顶层设计”,是高校总体工作的统帅和灵魂。2004年底以来,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学院迎评促建的实际,学院开始对陕西理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进行进一步的修撰和审定,为此,2005年4月举行了全院性办学指导思想的大讨论。通过一系列学习和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为学院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
(七)日常教学中听课,评课,院、系级赛教,观摩教学等
根据校本培训的涵义、特点和校本培训的内容来看,校本培训的方式其实是灵活多样的,它无疑包括了日常教学中的听课、评课、赛教,观摩教学等形式。我院十分重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工作,经常组织教师同行间互相听课、评课,切磋教学技艺,形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在系部赛教基础上的院级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每届大赛都有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勇夺陕理工“院级教学能手”的桂冠,他们在全院教师中树立了名师风范。
四、校本培训是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可以通过“单元教学模式”和“四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者的相互渗透是目的。“单元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这一模式和方法为教育学教学的改革、学生教育素质的提高、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做到“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键在教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素质的教师如何培养出来。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要任务的师范院校。应在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素质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高师院校所特有的教育类课程应发挥其突出的优势。但从目前的教学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看,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的公共必修课,没有在培养师范生的师范素质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育学的教学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大多数学生学习教育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素质教育思想观念并未完全确立,教育教学能力差。出现这种情况与我们目前的教学有关。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的不紧密。教学方法陈旧。内容与方法脱节。为了使教育学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教育理论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5年前。笔者把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作为研究课题。就如何在师专公共教育学课中既向学生传授现代教育思想。又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改变教育学课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深人的探讨。目的是从理论上探索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结合点:在实践上探索提高教育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这一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结合点—“单元教学模式”.通过教育学课,在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和技能训练、知识和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师范院校的学生通过这座桥梁,可以达到做一个合格教师的目的。这是该成果的现实意义,至于它对未来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影响.其意义恐伯更为深远。
二、探索实践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单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结合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从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教育教学技能这一目的出发。实践和探索出了“单元教学”模式。“单元”是指一个教学单元。小到一堂课。大到教育学的一个子理论体系,都可以视之为一个单元。在进行单元教学时,采用“四结合”,即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声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学生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与教育能力、技能的形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达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目的。一般地说、这一方法操作的基本程式为:灵活式讲授—思考式自学—观摩式见习—专题式讨论—创造式作业。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教育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养成教育机智都有现实意义和较为深远的影响。
灵活式讲授一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提要式、引导式、答疑式等方式讲授。或先叙述案例再讲授理论,或先讲授观点,再进行启发式讲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人脑人心,帮助学生形成素质教育观即现代社会教育功能观、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观、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正确的师生观、教育改革观、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和正确的育人观等。在课堂组织上,或带着问题深人实践,或对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使教学内容变得灵活而不呆板,鲜活而不枯燥。
在思考式自学这一环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针对教学内容,或向学生推荐书籍和报刊上相关文章、或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提供一种教育现象,要求学生在自学时用自己掌握的前沿理论加以分析。以此丰富学习内容,开阔眼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既能掌握又能探化、既能联系实际又能有自己的理解。
观摩式见习主要是配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中学去观摩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分析解剖一堂课,分析得失,总结、认识内容与本质、现象与规律之间的关系;见习后,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见习的目的在于使所学的理论形象化,教学内容具体化。
概括教学内容中有代表性的间题,组织学生专题讨论,鼓励学生对当前教育改革、教育教学实际、某些教育教学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这些讨论围绕教学内容,又远远超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不但可以深人理解教学内容,面且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活跃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一个阶段性内容完成之后,让学生完成创造性作业。所谓创造性作业,就是运用所学的理论模拟教育教学工作,如观摩式见习之后,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还要模拟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的教材写模拟教案;根据所写的教案进行10分钟的说课;支持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等。备课的教案要求规范化,但允许有创新。当着全班同学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上好一堂课,要求在讲授、提间、启发等方面力避俗套,必须有所创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的教育观点,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教育观察力,丰富的教育想象力,填密的教育思考力,良好的教育创造力,以及灵活的教育机智,形成教育教学技能。这些作业不是抄一遍书,凑几页字,而是从认识到实际,从理论到实践,是对学生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教育理论掌握与否的检验,它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理论掌握和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创造性作业较好的完成,说明现代教育思想培养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的成功。
在这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者的相互渗透是目的,“单元教学模式“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四结合”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形式。如思考式自学就运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观摩式见习运用了校内教学与校外见习相结合等等。没有方法,目的无法达到。同样,没有可操作的形式,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镜花水月。可行的方法和可操作的形式,使目的的实现成为了可能和必然。
三、理论具有的意义
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互渗透这一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了“单元教学模式”和“四结合“的教学方法,找到了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两者的结合点,其意义:
1.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单元教学模式”和“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意义。